北华大学运动人体科学专业课程设置的研究论文

2024-07-11

北华大学运动人体科学专业课程设置的研究论文(精选6篇)

篇1:北华大学运动人体科学专业课程设置的研究论文

论文摘要:本文在分析我国普通高校体育系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现状的基础上,对北华大学运动人体科学专业课程设置的现状进行研究,并提出整体优化对策,以促进我校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的完善与发展,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论文关键词:运动人体科学 课程设置

运动人体科学专业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新兴的边缘交叉专业。由于多种原因,开办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的各院校之间在整个专业的建设上交流很少,尚缺乏统一的指导,专业建设还不够规范。通过对北华大学运动人体科学专业课程设置进行研究,可以使我们在借鉴其他院校已有经验的基础上,找出专业建设方面的不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一、我国运动人体科学专业课程设置现状

首都体育学院姚鸿恩教授等曾对我国12所体育院校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的教学计划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各院校运动人体科学专业课程设置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总的来说,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课程设置中人文类课程比重偏低,外语、计算机、科研方法等课程学时相对较少。

2.选修课的比例偏低。

3.必修技术课不够重视。

4毕业实习的学期和周数安排不够合理。

二、北华大学运动人体科学专业课程设置

1.通识教育课及公共基础课。通识教育课由必修课和选修课组成。必修课是由思想政治理论、交流与表达、健康与体育和国防教育、计算机技术四个模块组成的。选修课是由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两个模块组成。公共基础课平台按六大板块构建。总共50学分,904学时,与原培养方案比(43学分,758学时)加大了理论学时的比例,同时,也增加了形势与政策、就业指导等课程,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基础教学的内涵,更好的适应社会需要。

2.学科基础课。学科基础课共61学分,其中,选修课学分占学科基础课总学分的1/3左右,总学时为1098学时,共26门课程。比原培养方案(67学分,1206学时,22门课程)虽然在总时数上有所减少,但课程门类增多了,增加了内科学基础和外科学基础、运动训练学、运动心理学概论等课程,以满足社会对人才多样化的需求。

3.专业方向课。专业方向课总学时为1098,共61学分,加大了选修课比例,提供专业辅修平台,增设了如细胞生物学、体能训练法、身体锻炼原理与方法等课程,为学生更好的实现自身价值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4.新的培养方案还注重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增加了实践教学和课外创新与技能培养模块。

5.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的毕业实习安排在第八学期,共16周。能够使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将学过的理论、知识与技能学以致用,而且,可以有效地与毕业求职挂钩,并有利于学生在实践中完成毕业论文,提高论文质量。

三、加强北华大学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建设的对策

1.优化专业课程体系。⑴加强学科的基础理论教学,可以通过推迟学生转入专业方向学习的时间和是在学分的配置上加以控制。使学生能够对未来的学习与工作拥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减轻专业学习分化过早、基础薄弱的不良影响,从“专才”教育向“通才”教育转变。重视人文素质教育。课程设置中增大人文类课程的比重,使学生的整体综合素质得到加强。⑵课程结构需要有相当数量的必修课以确保学生专业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同时,也需要有相当数量的选修课,以便为学生知识能力的组合提供多种可能性,开阔学生眼界与思路,并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⑶对于外语课程和计算机课程给予充分的重视。

2.构建一个科学合理的运动人体科学实验教学体系。改变传统的实验教学过于依附于理论课的状况。在教学计划中建立与理论课相协调、相对独立的实验教学体系。改变过去实验课主要限于验证理论、单纯掌握操作技术的做法,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和自拟题目的实验内容,以增强学生对问题的综合分析能力。

3.完善运动人体科学教材体系。现在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学生使用的教材大多是借用医学院校和体育院校的教材,而本专业的教材建设却由于多种原因而相对滞后。由于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的专业培养目标、规格、要求和课时的限制,对学生在医学知识方面的要求较医学院校有所不同,教材在借用过程中,难免造成了课程的不连贯,影响教学质量。当前,专业教材建设问题已成为所有院校共同关注的问题,所以,我院将专业教材建设规划尽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编写出适应本专业特点的精品教材,以满足教学的实际需要。此外,还应适当引进国外的原版教材,组织编写“双语”教材,以掌握国外相关专业的动态,介绍国外学科研究的最新成果,使学生增长知识、开阔眼界,并推动本专业双语教学的开展。

参考文献:

[1]姚鸿恩:《我国运动人体科学专业(本科)办学现状的调查研究》《体育学刊》,2006.1。

[2]黄汉升:《体育院系课程设置国际比较》,《中国体育科技》2002.12。

[3]邓树勋:《全国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建设研讨会总结发言》,2002.12

篇2:北华大学运动人体科学专业课程设置的研究论文

2011年体育专业运动人体科学试题

一运动解剖学

填空题1,细胞器包括:感受器包括:骨的形态可分为:

4肌组织可分为能使捐关节伸得肌肉有

6运动性脑神经有----(5)空上皮组织—神经纤维分为

二,名解固定肌 2 肺动脉3 骨组织4 终尿 5 冠状面6 半规管7 化学感受器8 克制工作

三判断题很简单

四简答1 举说明多关节肌的功能性主动不足简述少儿运动系统发育的特点3神经活动方式骨功能‘本题感受器功能

五论述题叙述全身主动脉及分支叙述体育运动队骨骼肌的印响

运动生理学

一名解红细胞比容2 运动处方 3 基强度 4 激素5 动脉血压 6 超量恢复 7 体适能8 最大需氧量9 特异性免疫 10 BMI

二 填空超简单

三选择题很简单

四判断题简单

五简答简述内分泌激素的作用(kao 2 年了

2印象动脉的主要因素3简述运动技能形成过程及各阶段简述三大供能系统的特点(年年考)简述力量训练的原则

六论述印象动脉血压得主要因素有哪些叙述慢肌纤维和快肌纤维形态特征代谢特点生理特征以及运动训练关系

篇3:北华大学运动人体科学专业课程设置的研究论文

2007年开始招收体育生, 对于体育生的评价模式, 不能沿用普通文科或理科生的一套体系, 否则, 会得出该专业学生基础差、不好学的结论, 影响人才培养质量, 改革当前的考核方式成为运动人体科学专业专业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

一、形成性考核评价方式的产生

教学评价类型分为终结性和形成性评价两种, 形成性评价的主要功能在于教学诊断和改进, 主要包括过程评价和自我评价, 由斯克瑞文1967年提出, 布卢姆推广到教学中, 他认为, 教学评价可分为总结性、形成性和诊断性评价三种。

诊断性评价在教学过程开始之前;形成性评价在教学过程中的每个阶段结束时进行;总结性评价是在学习过程结束时进行。长期以来, 我国的学校教育常忽视形成性评价, 注重总结性评价。过分注重总结性评价不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同时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会受到影响, 阻碍专业人才的培养:

(一) 考核成绩不能深入反映教学质量

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 学生始终围绕着应付考试试题来学习, 高校师生对考试的导向性作用认识出现偏差, 教师阅卷仅仅只是为了评价学生的成绩, 高校教学管理人员很难通过考试成绩来了解教育教学质量的整体水平。

(二) 考试内容较难全面覆盖所学知识面

目前高校运动人体科学专业课程考试内容在很大程度上仅局限于教材知识, 注重对基本知识、概念、规律等共性知识的测试, 对该专业考生的记忆能力要求较高, 从而忽视了专业课程考核对学生书本知识运用和创新能力的检验。

(三) 专业课程考试方法单一

一方面考试多采用闭卷、笔试的形式, 开卷以及口试答辩较少运用;

另一方面理论考试较多, 且一考定论, 而技能操作考查少。

考试形式的单一虽然操作简单, 给专业教师和教学管理带来了便利, 但运动人体科学专业课程考试方法过于单一, 代表性差, 很难客观、全面地评价承担运动人体科学专业课程教师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

二、我校运动人体科学专业课程形成性考核评价体系改革

运动人体科学专业需掌握体育学、生物科学、基础医学的基础知识和基础理论。本研究将运动人体科学专业课程分为三个模块:

第一个模块为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理论课程:指全部以理论授课的课程, 如运动人体科学概论;

第二个为运动人体科学实践课程模块:指完全以实验、见习等实践环节进行教学的课程, 如器械健身指导、贴扎术等;

第三类为理论实践混合课程:同时兼有该专业理论授课和实践环节的教学, 如运动生物力学、运动处方等。

对于第一类理论课程模块, 评价体系应该包含平时考勤、课堂讨论、小论文、期末考试等, 可设定期末考试成绩占总评成绩的最高比例为30~50%。

第二类运动人体科学专业课程模块评价体系可包含平时考勤、讨论、实验考核、操作考核等组成部分, 尽可能不采取理论测试的方式, 注重该专业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考核。

第三类课程模块, 评价体系可包含平时考勤、讨论、课后作业、小论文、实验考核、操作考核、期末考试等, 其中理论测试与实践考核的比例可根据理论课时数与实践课时数的比例确定。

根据上述方案, 承担该专业课程的教研室、课程组以及任课教师结合学校实际情况来定具体课程考核指标, 在课程开课初将方案及评分标准告知学生。

教师在课程的单项考核结束后应及时进行总结分析, 并将结果及时向学生反馈, 以帮助自身改进教学方法, 提高教学质量, 同时还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自身的学习情况, 提高学习效率, 体现运动人体科学专业课程形成性考核评价的实际作用, 培养出高素质的专业人才。

三、构建专业课程考核体系需解决的首要问题

(一) 确立运动人体科学专业课程考核指标

运动人体科学专业课程不同类别课程模块相应的考核指标不全相同, 而且同一类课程的具体指标因为课程本身的特殊性及学生的不同情况会有所不同, 我们可以尝试将理论学习表现考核、平时学习表现考核、实验课程考核、运动技能及身体素质考核四部分等量化为25%。而确立既有共性又有个性的具体指标是应该重点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

(二) 实施单课程形成性考核

与传统的课程考核形式比较, 运动人体科学科学专业课程形成性考核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会较大的增加教师工作量。这需要学校在制度上有相应的保证, 以提高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愿意投入较大精力去研究、设计课堂提问、讨论、互动以及科学规范命题等。

(三) 及时反馈考核结果分析

运动人体科学专业课程考核评价应及时反馈考核结果分析, 这样才能充分起到反馈、诊断和启发的作用, 通过科学全面的课程考核结果分析获得的信息有利于教师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进, 对提高运动人体科学专业教学质量大有益处, 但这些往往又是医学院校运动人体科学专业教师教学中普遍不够重视的一个方面。

参考文献

[1]孙超平, 赵玮.高校双语教学形成性评价体系研究[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5.

[2]杨晓娟.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教学设计模式[R].济南:山东师范大学, 2000.

[3]何玉秀, 陈玉娟, 李立等.我国高校运动人体科学本科专业建设现状分析.体育学刊, 2009.

篇4:北华大学运动人体科学专业课程设置的研究论文

关键词:高职体育;运动人体科学基础;课程整合

《运动人体科学基础》是我国高职体育专业重要的专业主干课程,为学生学习其他专业课程奠定了理论基础,为科学地开展群众健身和竞技体育活动提供了方法和思路,并且为学生以后考取游泳救生员、社会体育指导员、按摩师等资格证书做了准备,本课程对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和综合素养养成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体育保健学》这三门课程是《运动人体科学基础》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在整个教学构成中,占的比重大,基础作用强,还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在高职体育院校的运动人体科学基础的教学中,学生学习基础薄弱,学习有相当大的难度,运用知识指导体育实践的能力较差,这给学生未来可持续发展带来了许多困难。为适应体育职业教育的发展和社会需要,我院积极探索《运动人体科学基础》课程的教改方案,将《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体育保健学》三门独立的课程优化重组,整合为一门新的课程——《运动人体科学基础》,经过四年的教学实践,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运动人体科学基础》课程整合的必要性

《运动解剖学》是以正常人体形态结构及运动后的结构变化为主要内容,重点研究体育运动对人体形态结构和生长发育的影响,探索人体机械运动规律与体育动作技术关系的一门学科。《运动生理学》是研究人体运动能力及对运动的反应与适应过程的机能为主的学科。《体育保健学》是研究人体在运动过程中的保健规律与措施的科学,它是从卫生保健的角度,对不同人群、健康、体质、环境运动能力等各方面去研究运动的影响,主要是区分运动与健康和运动与疾病的界限。我院自2005年在运动训练和社会体育专业开设《运动人体科学基础》课程,其设置模式为:新生第一学期开《运动解剖学》,学期课时数72学时,第二学期开《运动生理学》,学期课时数72学时,第三学期开《体育保健学》,每学期课时数36学时,修完这三门课的总学时数为180学时。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发现,教师为了强调课程自身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而各自成体系,忽视了学科之间的交叉渗透,三门课程的教学内容重叠、课程知识点缺少衔接、专业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等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严重制约了高职体育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二、运动人体科学基础课程整合的具体实施

在总结前几年的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我院于2008年8月将《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体育保健学》三门专业基础课程进行优化整合,加强课程的综合性和实践性,形成“三合一”课程——《运动人体科学基础》,在第一学期开设,周学时为6节,总学时为108学时。由于教学时数的减少,更有利于专业教学改革,突出实践教学和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实现高职高专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整合课程是指将原来自成体系的各门课程或各教学环节中有关的教学内容,通过新的组合方式进行整理与合并,使相关课程能够形成内容冗余度少、结构性好、整体协调的新型课程环节,以发挥其综合优势。实施整合课程的目的在于强调知识的整体性和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课程改革中教材是重点和核心,它对整个课程起着指导、规范和推进作用。我院编写的校本教材《运动人体科学基础教程》于2008年9月在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在教材建设中,我们从体育类高职的实际情况出发,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打破原有的学科教材的常规,充分考虑实践教学的要求,以职业技能为中心,把相关的健康知识和技术知识融入进去。根据学生的实际,合理安排教学,教学内容不再过于强调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精简了繁杂的理论分析、机理机制等内容,力求课程内容简明实用。以运动为主线,突出运动特点,分为“人体运动的执行体系”(骨、关节、骨骼肌)、“人体运动的保障体系”(消化、呼吸、泌尿、循环)、“人体运动的调节体系”(感官、神经、内分泌)三个模块,及对应的11个学习任务(见下表)。建立“人体结构、功能及对运动所发生的作用→运动对其产生的影响→健身健美→体育卫生、保健康复”由浅入深、从基础到实践的知识框架。

在《运动人体科学基础》课程教学中,应根据体育专业学生活泼好动的实际,发挥体育专业学生动手、活动能力强的优势。在教学中理论联系实际,适当增加实验和实践的比重,实行教、学、做一体化。例如在讲解运动的执行体系这一模块内容,我们把学生从课堂带到健身房和体育现场,通过各种运动动作的实例教学,进行现场动作分析、肌肉力量和伸展性练习,来指导学生认识关节、肌肉,了解科学合理的锻炼方式与方法,使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由被动变主动,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积极性,彻底地改变传统“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提高了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使学生能够把课本知识与运动实践相结合,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我们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借助精品课程建设的平台,进一步突出以实践应用为出发点的课程整合教学模式。《运动人体课程基础》2009年6月被评为我院的精品课程,我们积极进行精品课程建设,建设丰富的教学资源,包括课程标准、多媒体课件、电子教案、教学录像、试题库、师生互动答疑等,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学习,不受时空限制,并且可供高职体育专业一部分在外集训和比赛的学生自主学习。课程整合后对师资队伍有很高的要求,我院组成了职称、年龄、学缘结构比较合理的《运动人体科学基础》课程教学团队,实行课程负责人负责制,集体备课。整合后的课程全部由同一教师负责授课,这样可以保证教学内容的衔接和相互渗透性,有利于对课程体系的准确把握,保持清晰的课程主线。

三、课程整合后教学效果明显提高

课程整合后,先后在我院运动训练和社会体育专业2008、2009、2010级进行教学实践,结果证明,教学效果明显优于整合前。课程整合后有利于形成完整的课程体系,课程内容紧凑、合理、连贯,执教时教师更容易加深理解,学生学起来也更容易接受,综合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加强,学生技能水平有显著提高。整合后的课程强化技术应用,加重实践性教学的分量,强调高职理论“以必须,够用为度”的指导思想,满足了高职教育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课程教学要求。专业核心基础课程的优化整合,应该立足专业技能,注重实际应用,不断地探索和实践,突破传统的教学体系和模式,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师教学水平,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对培养高素质体育专业技术人才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李世昌.运动解剖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王瑞元.运动生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姚洪恩.体育保健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4]李春超,趙慧君.设置综合专业整合课程[J].中国高等教育,2005,(1):44-46.

篇5: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的就业方向

主要为教学单位、体育科研机构、运动训练基地、保健康复和健身俱乐部、体育器材公司等部门,从事运动人体科学方面的教学、科学研究,以及指导运动训练、保健康复和全民健身、器械推广等工作。

运动人体科学是生命科学研究领域中的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学科。运动人体科学的产生和发展顺应了人类社会、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在发达国家,这一专业无论是培养人才的机构还是研究领域都已达到了较高的水准,并且具有广泛的就业口径。

目前在我国从事这一学科研究的专业人才还很少,从1990年至今,拥有该专业的院校全国仅达36所。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大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对这方面人才的需求本应越来越大。但从全国目前的就业情况来看,该专业的就业率不很乐观。主要是因为目前人们对其了解认识都还不够,但随着国家体育事业的发展,全民健身必然成为新世纪的一大主题。

篇6:运动人体科学专业自荐书

尊敬的贵单位领导:

您好!

感谢您在百忙之中阅读我的资料。我是哈尔滨体育学院2003级的好范文,所学的专业是运动人体科学。下面,我就自己的实际情况向您作简单的个人自我介绍:

“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四年的学业,不仅使我在专业 知识方面的基本功,而且也燃起了我对本专业的信心和对即将步入社会的憧憬。我深信,通过自己的努力定会使这项工作折射出更加耀眼的光芒。在大学四年的求学之中对自己专业“运动人体科学”的学习中,努力钻研技术动作,使我在专业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技能技巧方面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涉世之初,路途坎坷,会有挫折,会有失败,会有恐惧,但是我有信心,有勇气迎接挑战,以坚强的事业心和饱满的热情投入工作当中。

如果承蒙雇佣,我相信一定能够快速的适应贵单位的理念,把我所学的专业知识灵活的运用到实际工作当中,成为一名与贵单位共同发展的优秀建设者!

上一篇:创建文明学校自评报告下一篇:孔子的仁礼思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