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扶贫攻坚行动与

2024-07-04

综合扶贫攻坚行动与(精选9篇)

篇1:综合扶贫攻坚行动与

1236扶贫攻坚行动路线

1236意义:一个核心;两个不愁;三个保障;六大突破; “一个核心”:及持续增加贫困群众收入,确保贫困地区农民人均收入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以上。

“两个不愁”:就是稳定实现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三个保障”:即保障扶贫对象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六大突破”:就是基础设施建设、富民产业培育、异地扶贫搬迁、金融资金支撑、公共服务保障、能力素质提升突破。

陇南市“433”发展战略

“4”即扶贫开发、生态文明、产业培育、城乡一体; “3”三个着力夯实(基础设施、改善民生、社会治理)“3”三个集中突破(电子商务、金融支撑、非公经济)

篇2:综合扶贫攻坚行动与

一、目标任务

按照《区脱贫攻坚就业扶贫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18-2020 年)》的部署要求,2020 年,确保建档立卡贫困户中有输转意愿的劳动力实现应输尽输。

二、工作措施

(一)稳步推进劳务输转组织化就业。一是强化公共就业服务,认真组织开展“春风行动”、“扶贫日专项活动”等就业帮扶活动,积极搭建就业服务平台,全面开展政策咨询、集中招聘等公共就业服务,有效帮助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特别是易地扶贫搬迁劳动力、残疾人劳

动力实现有组织输转就业。二是拓宽转移就业渠道。我镇将积极与区内企业和工业园区开展对接用工专项工作,不断扩大就地就近转移就业规模,确保建档立卡贫困户中有输转意愿的劳动力实现应输尽输。

(二)着力增强精准扶贫劳动力培训实效。一是整合培训资源。按照“用途不变、渠道不乱、各负其责、各计其功”的原则,积极与就业局对接,协同推进劳动力技能培训工作。二是改进培训方式。广泛征求精准扶贫劳动力的培训意愿,尊其意愿采取适时就近开班、集中脱产办班、发放“培训券”、以师带徒、菜单式和“嵌入式”等多种培训方式开展培训。

三、工作要求

(一)大力宣传就业扶贫政策。将就业扶贫政策宣传贯穿到工作的全过程,不断提高贫困群众对就业扶贫政策知晓度,进一步释放政策红利,把扶贫与扶志扶智结合起来,开展“幸福靠奋斗,劳动最光荣”主题宣传,选树一批通过就业创业实现脱贫的贫困劳动力典型,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

篇3:综合扶贫攻坚行动与

一是在“联”字上抓关键, 实现帮扶力量深度融合。紧盯新一轮建档立卡的121个贫困村, 全县组建驻村帮扶工作队260个, 其中县直单位和驻县各单位组建205个, 省市双联单位组建55个。县直单位下派领导干部兼任260个行政村“第一书记”, 与选派的双联单位科级干部和后备干部包抓1028个自然村, 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帮扶联系队伍。

二是在“为”上下功夫, 创新帮联载体深度融合。在宣传政策上下功夫, 达到贫困村群众对县乡发展思路、农村综合改革、强农惠农政策、民主法制建设、农村社会救助、产业发展扶持、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村规民约“十个知晓”, 确保每户有一个“明白人”。在教育农民上下功夫, 转变群众的生活习惯, 实现农业实用技术、普法教育、新农村群众生活习惯改善“三个全覆盖”。在反映民意上下功夫, 做到“三个一线”。听民声, 情况掌握在一线;解民忧, 问题解决在一线;顺民意, 活力凝聚在一线。在促进发展上下功夫, 打造精准扶贫开发亮点、林果产业建设亮点、畜牧产业发展亮点、特色作物种植亮点、农村环境改善亮点、交通道路建设亮点、农村文化建设亮点等“七大亮点”。在疏导情绪上下功夫, 做到县级干部下访到位、科级干部接访到位、“第一书记”领访到位、村干部落实到位、信访人认识到位“五个到位”。在强基固本上下功夫, 力求村级阵地建设取得突破、村级班子配备上取得突破、村级党员干部素质取得突破“三个突破”。在推广典型上下功夫, 注重做好培养挖掘先进典型、总结推广先进经验、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三大环节”, 每年选出20个双联工作先进乡镇 (单位) 和50名双联工作先进个人进行表彰奖励。在锻炼干部上下功夫, 做到“三个结合”。即:与下派“第一书记”工作相结合, 帮助加强村“两委”班子建设;与科级干部包抓自然村相结合, 指导联系村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与农民脱贫致富目标相结合, 每个联村单位在联系村帮抓共建50亩以上的干鲜果管理示范园, 帮建一个标准化养殖小区或发展10户以上的规模养殖户, 联系川区乡镇的单位帮建20座以上的蔬菜大棚, 每名联户干部在联系户中帮抓5亩以上的干鲜果管理示范园, 帮助群众增收。

篇4:综合扶贫攻坚行动与

会上,农发行负责同志介绍了异地扶贫搬迁项目贷款相关政策,并汇报了工作进展情况。表示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扶贫攻坚行动,政策机遇为扶贫攻坚行动提供强力支撑,专项补助资金为扶贫开发工作提供有力保障,政策性银行为易地扶贫搬迁提供信贷支持。在听取农发行汇报后,黄泽元指出,农发行易地扶贫搬迁政策对于张掖是一次难得的政策性机遇,能否用好这项政策,关系着全市经济发展的效率和速度,体现着全市把握金融政策机遇的能力和水平。各级各部门一定要高度重视、攻坚克难、深入研究、强化措施,尽快制定完善相关工作方案,加快推进全市金融扶贫搬迁项目建设,确保各项工作任务快速推进。

黄泽元强调,要立足实际、站位高远、把握特点,结合各县(区)扶贫搬迁工作进度,从四个方面全面深入推进金融扶贫搬迁各项工作。一要全面准确地理解农发行易地扶贫搬迁贷款的各项政策。各县(区)、各部门要深入学习研究相关政策,正确理解,准确把握,结合各县(区)现实条件,尽快制定完善切实有效的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方案。二要全面深入的宣传易地扶贫搬迁贷款政策。农发行易地扶贫搬迁贷款政策受益者是广大农民群众。要加大政策宣传力度,通过与农民群众交心、算账,使他们了解政策、响应政策,自觉自愿的加入到易地扶贫搬迁的行列中来。三要全面运用易地扶贫搬迁贷款政策。各县(区)在制定方案时要遵循“应纳尽纳、应搬尽搬”的原则,把过去没有彻底搬迁的贫困村、建档立卡的贫困户以及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需要搬迁的老百姓、生态极脆弱地区的老百姓等群体整体列入搬迁计划中。将搬迁范围扩大到全县、全区、乃至全市,下决心做到不遗漏、不疏忽,全力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在全市的快速推行。四要不断探索创新发挥贷款作用的机制和办法。各县(区)应结合各自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同情况,结合精准扶贫的相关贷款政策,创新一系列符合农发行贷款政策要求的办法措施,确保贷款回收有保障、使用有效益、农民得实惠。

支持易地扶贫搬迁作为农发行全力服务扶贫攻坚的重要政治任务,农发行与张掖市政府就金融扶贫搬迁项目专门座谈对接,是为更好地实施“1236”扶贫攻坚行动,进一步做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促进农业政策性银行与地方政府更深层次合作,积极推进全市扶贫搬迁工作的实际行动和重要举措,也对发挥农业政策性银行在金融扶贫中的主导和引领作用具有重要影响。

篇5:精准扶贫攻坚战 我们在行动

百色市东笋小学:覃碧燕 卢光朝

百色市东笋小学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有关《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关于贯彻落实中央扶贫开发工作重大决策部署坚决打赢“十三五”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桂发〔2015〕15号),于2016—2020年在全区开展“帮扶贫困户联系贫困生”活动有关精神,召开了精准扶贫工作动员会,进行了具体工作的布署,把“一帮一联”的目标任务落实到每个人头上。

6月22日,在龙川镇第一书记的带领下,由韦红艳校长带领第一小组六个成员,向龙川镇那合村九翁屯出发,打前阵的小组顶着烈日,翻山越岭,不仅完成了九翁屯的信息摸底任务,而且提前通知其它几个屯的村民在家等候,做好调查的准备。当晚八点钟,该小组成员回到学校后,马上对其余两个小组进行培训,以确保第二天工作顺利进行。

6月23日,那合村作屯和平门屯的工作小组6人,到六陋屯的14人分别于七点钟就出发。作屯是那合村最远的村屯,从村公所进去全是泥巴和石头小路,陡峭崎岖,山高路弯,险情四危,老师们克服种种困难,到达目的地后,马上进到村民家进行工调查工作,组员们充分发挥会讲壮话优势,用壮话和村民交流,上到八十多岁的老人,下到几岁的孩子,都进行细致询问,顺利完成任务,在回程时,又发生了意外,车发动不起来,村干部叫来村民,把车推起发动,终于能胜利启程,同样,上平门屯的两位老师也遇到了困难,由于坡陡路窄,他们所乘坐的中华小学的车爬到半坡无法动弹,于是老师只好肩背手提爬上去,我校两位老师体弱多病,其中一位刚动过股骨手术,但他们还是克服困难,直到下午四点,才完成了任务回到村公所。

同样,到六陋屯的路程也不轻松,车子只能到永乐华润村路口,还有四公里左右的山路要步行,老师们肩扛手提,顶着炎炎烈日,穿山涉水,行走在陡峭的山路中,到了六陋屯,他们顾不上休息,走家串户进行凋查摸底,争取在很短时间内尽可能了解到更详细准确的情况信息。

篇6:综合扶贫攻坚行动与

行动方案

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县脱贫攻坚决策部署,根据《**县2020年扶贫脱贫

“百日攻坚”行动方案》要求,从现在开始到6月底在全乡开展2020年扶贫脱贫“百日攻坚”行动,最大程度减轻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现制定如下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中央省市县脱贫攻坚决策部署,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以增加贫困群众收入为核心,以6项任务清单为抓手,坚持不懈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确保脱贫攻坚目标任务高质量如期全面完成。

二、目标任务

深入开展扶贫脱贫“百日攻坚”行动,重点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加快从脱贫攻坚向高质量赶超发展转变,确保脱贫防贫长效机制牢固可靠,巩固扩大脱贫成果,夯实乡村振兴和长远发展基础。

三、重点工作

(一)落实主体责任,全面提升贫困人口质量。

1.巩固已脱贫人口脱贫成效。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持续加大产业就业科技扶贫力度,利用扶贫车间、公益岗位等措施重点倾斜支持,提高生产经营性和工资性收入;对无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进一步落实落细低保、医保、社保、保险和救助等综合保障政策,提高转移性收入;对已脱贫但综合收入低于今年脱贫标准的贫困人口,进行重点关注和帮扶,保证其收入不掉队、脱贫可持续。要确保每个贫困户人均收入全部达到高质量脱贫标准,确保脱贫成果真实、巩固、长远。

2.持之以恒地落实好主体责任。继续坚持乡党委、政府每月召开一次会议专题研究脱贫攻坚工作,党政正职每个月至少有5个工作日用于扶贫;继续坚持乡党委书记和村党组织书记遍访贫困户工作计划,确保遍访记录和遍访台账真实、完善。

3.监督和动员好驻村帮扶工作。监督和动员好工作队和帮扶责任人继续发挥好宣传方针政策、扶贫对象管理、参与扶贫项目、推动政策落实、发展集体经济、加强基层组织、培养致富带头人等驻村帮扶作用。持续加强驻村工作队和帮扶责任人管理,落实工作例会、考勤管理、工作报告、纪律约束等制度。

(二)扎实开展脱贫攻坚“回头看”,提高脱贫攻坚成效。

逐村逐户逐人逐项全面排查存在问题,建立整改台账,逐项对账销号,确保6月底前全部整改到位。

1、开展疫情影响摸底调查。3月底前,针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逐户逐人进行摸底调查,准确掌握疫情对贫困人口生产生活造成的影响,特别是对产业就业收入方面的影响。摸底调查结果逐户建立台账,及时上报县级部门解决问题,最大程度的挽回损失、增加收入,确保贫困户达到高质量脱贫标准。

2.持续抓好产业扶贫。继续培育扶贫主导产业,因地制宜扶持贫困村和贫困户发展产业,扩大特色产业扶贫项目覆盖面;支持培育扶贫带贫新型经营主体,推动贫困户发展与参与产业项目;完善利益联结机制,用好资产收益扶贫,确保分红到位。

3.继续加强就业扶贫。整合好本乡扶贫车间、扶贫微工厂吸纳劳动力情况,力争从数量、质量和吸纳贫困劳动力水平上有所突破,鼓励乡域内企业更多的招用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提升贫困户就业水平。认真分析外出务工贫困人口务工地区和行业情况,统筹掌握,分类引导,通过外出务工集中对接、发布县内招工信息、拓展公益岗位、一对一对接就业岗位帮助解决具体问题等措施,推动贫困劳动力全部上岗就业。

4.加大金融扶贫工作力度。充分发挥小额信贷作用,积极落实扶贫小额信贷政策,规范扶贫小额贷款和扶贫再贷款等金融扶贫模式,充分利用风险补偿金,加大对带贫成效突出的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创业致富带头人的信贷支持力度,增强产业发展后劲。

5.深化农村改革。加强“空心村”治理、人居环境整治,持续开展“五个一”活动,发动乡村干部、驻村工作队,帮扶责任人把分包户家中卫生打扫干净整洁。

6.继续加大财政扶贫资金监督管理力度。建立与脱贫攻坚任务相适应的投入机制,强化扶贫资金绩效管理,规范项目库建设,落实公告公示制度, 发挥扶贫资金最大效益。

7.持续开展扶贫扶智扶志活动。持续推进农村移风易俗、开展孝心养老扶贫等。发挥好村规民约、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禁毒禁赌会等群众组织作用。继续开展孝道评选系列活动,大力倡导孝道文化,有效解决分户老人脱贫问题,形成子女尽责、集体担责、社会分责、政府履责的贫困老人脱贫路径。

(三)完善落实脱贫防贫长效机制,构建多重保障。

1.持续做好防贫防返贫工作。充分发挥乡防贫防返贫工作站、村联络室、村预警员作用,共同推进防贫和防返贫工作措施的落实。进一步做好对非贫困低收入户、非持续稳定脱贫户、收入骤减或支出骤增户的识别认定工作,每月进行公开公示。对于因病、因学、因灾、因意外等因素造成家庭支出或损失超过上家庭总收入一定比例的农村家庭,通过乡村预警、部门联动、主动申请三种方式,第一时间落实预警救助。要充分运用防贫政策按照防贫程序分类实施救助。全面落实防贫险救助,确保保险公司赔付到位。全面落实“长期护理险”救助,对符合条件的给予参保对象医疗专护、机构护理、居家护理三类服务,尽可能减少失能人员医疗支出。全面落实政策救助,根据求助户的实际情况,因人因户分类施策。全面落实社会救助,通过社会救助基金,吸纳社会捐赠资金和其他合规资金,对经过现有政策救助或扶持家庭人均纯收入仍低于上国家贫困线的,再次给予适当救助,避免由于家庭支出过大而致贫返贫。

2.健全脱贫防贫6项重点任务清单。对6项任务清单数据逐人逐项比对,对全部建档立卡人口、已脱贫户、剩余贫困人口的区域分布、年龄结构、享受帮扶等情况进行深入分析,确保底数清楚、数据无误。对任务清单中的问题和短板实行台账管理,抓紧销号清零,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到位。

3.做好脱贫成果巩固提升工作。加强脱贫攻坚重视程度、工作力度、投入强度,严格执行摘帽不摘责任,各级扶贫干部坚守岗位;摘帽不摘政策,保持扶贫政策的连续性;摘帽不摘帮扶,驻村工作队不撤;摘帽不摘监管,做好督查巡查和审计等问题整改工作,确保监督力度不减。

4.全面做好国家脱贫攻坚普查准备工作。全面对标对表国家普查指标,对建档立卡数据进行清理核实,为普查数据采集提供底册。聚焦贫困人口“两不愁、三保障”实现情况、获得帮扶情况、贫困人口参与脱贫攻坚项目情况,全面查漏补缺,以最高标准迎接国家下半年的脱贫攻坚普查。

(四)优化大数据平台建设,提高大数据质量。

1.数据录入要齐全。加强大数据平台管理,确保各类项目全部录入到数据系统中。

2.要提高数据质量。认真核准数据,确保国办扶贫系统的准确性和与平行单位信息共享的一致性。

3.要保证数据真实。数据要实际情况相符合,通过数据查找到贫困村、贫困户享受的各类扶贫政策,并真正惠及贫困村和建档立卡贫困户。

(五)全面抓好问题整改。

针对2019年国家脱贫攻坚成效考核问题清单,制定完善整改方案,建立整改台账、卡死时间节点,做到整改一件、销号一件,确保彻底整改到位。同时还要对照省考和第三方评估发现问题以及督查巡查、审计巡视、督查暗访等反馈问题,查漏补缺,加以完善,整改到位。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扶贫脱贫“百日攻坚”行动在乡扶贫开发和脱贫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下开展工作,由乡政府统筹推进,扶贫办成员加强业务指导,抓好协调推进。

(二)抓好工作落实。

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员、帮扶责任人、村“两委”干部,要切实负责,将各项扶贫政策落到实处。

篇7:县扶贫攻坚基层组织建设行动计划

(讨论稿)

为推动和保证全县扶贫攻坚四年行动计划各项任务的落实,特制定基层组织建设行动计划。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对毕节试验区的重要批示精神,按照“目标明确、任务明确、责任明确、举措明确”的要求,坚持问题导向、部门协作、统筹兼顾,以深化基层发展型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为载体,以农村产业党组织建设和整乡推进农村基层组织服务体系建设为抓手,突出组织建设、队伍建设、阵地建设、载体建设、机制建设等重点,全面加强和改进农村党的建设,着力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为加快扶贫攻坚和实现“减贫摘帽”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二)目标任务。紧紧围绕加快扶贫攻坚步伐和2018年全面实现“减贫摘帽”的目标,从2015年起,力争通过四年努力,使全县基层党组织在服务改革、服务发展、服务民生、服务群众、服务党员特别是服务扶贫攻坚中的领导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更加明显。

组织体系更加完善。整合“党员创业带富工程”、扶贫等资源,依托产业链健全农村产业党组织,推行“支部+合作社+农户”等发展模式,形成支部引路、协会服务、党员带头、群众致富的发展格局,使农村党组织设置形式更加多样、方式更

2弱村(乡镇、街道)”、“富(乡镇、街道)村带穷村(乡镇、街道)”、“技能村带资源村”等资源互补优势,推动共同发展;整合医药业、餐饮业、农产品加工业等企业与中药材种植、蔬菜供给、农产品生产等资源,组建城乡(企业)与村(社)联建党组织,积极推动以城带乡、以工促农。【牵头单位:县委组织部;配合单位:各乡镇(街道)党委(党工委)】

2.扩大党组织覆盖范围。加大在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产业链、自治协会组织上组建党组织的力度,通过“支部加协会、协会建基地、基地连农户”模式,有效服务和带动群众致富。【牵头单位:县委组织部;配合单位:县牧局、县民政局,各乡镇(街道)党委(党工委)】

3.拓宽党组织设置形式。根据服务半径和工作任务的不同,进一步优化完善乡镇片区党工委的设置,在乡镇党委的统一领导下,负责所辖片区的管理和服务工作。对党员人数超过50名的村,经乡镇党委批准,可以设立党总支;对党员人数超过100名的村,经县委批准,可以设立基层党委。【牵头单位:县委组织部;配合单位:各乡镇(街道)党委(党工委)】

4.整顿软弱涣散党组织。坚持将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常态化,把全县每年年度综合考核排名靠后的5个乡镇、每个乡镇排名靠后的3个村(社区)列为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采取“一乡一计”、“一村一策”的方法进行整顿。建立市、县领导包保整顿机制,确保每个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都有1名县级领导包保整顿,确保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实现晋位升级【牵头单位:县委组织部;配合单位:各乡镇(街道)党委(党工委)】

5.延伸党组织工作触角。同步建立健全村级青年、妇女、农民工、民兵、志愿者等的群团组织,完善党建带群团组织建设、群团组织建设服务党建的机制。强化群团组织的社会功能,鼓励和引导农村青年、妇女、农民工、民兵、志愿者积极参与农村扶贫济困、就业创业等惠民活动,发挥群团组织在推动扶贫攻坚中的积极作用。【牵头单位:团县委、县妇联、工会、武装部;配合单位:县委组织部,各乡镇(街道)党委(党工委)】

6.支持村民委员会履职。严格按照程序步骤,依法依规指导选举村民代表和村民委员会。监督村民委员会依照法律规定,认真履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职责,向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负责并报告工作。指导村民委员会建立完善《村规民约》,不断提高依法自治水平。【牵头单位:县民政局;配合单位:县委组织部,各乡镇(街道)党委(党工委)】

(二)基层骨干“选优配强”行动

7.建强乡镇党委书记队伍。按照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乡镇干部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办发„2014‟14号)和省委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乡镇干部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黔党办发„2014‟25号)的要求,进一步加强乡镇党委书记队伍建设。选拔担任乡镇党委书记的,一般应累计有2年以上乡镇领导工作经历或3年以上乡镇工作经历;注重在优秀年轻干部中选拔培养乡镇党委书记,力争在2016年后有一定数量的“90后”乡镇党委书记。加强乡镇党委书记激励,选拔县级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应优先考虑具有乡镇党委书记经历的干部;要从“80后”乡镇党委书记中选拔一批县级领导干部;继续落实好担任乡镇党政正职10年以上,经考核符合提拔条件的乡镇党委书记享受副县级待遇的政策。加强乡镇党委书记的教育培训和实践锻炼,提升领导和推动扶贫攻坚的能力。【牵

6人社局、县教育局、县财政局,各乡镇(街道)党委(党工委)】

14.健全经费保障机制。把在任村干部报酬、离任村干部生活困难补贴、村民组长务工补贴等纳入财政预算。按照省委组织部关于村级组织运转经费省、市、县分级承担的要求,市、县两级财政分别将本级应承担的3000元纳入预算;并建立增长机制,力争2018年村级组织运转经费达2万元。建立既符合财经纪律、又简便易行的村级组织运转经费“村财乡管”机制,避免乡镇“打捆”使用,真正将运转经费落实到村。建立基层党建专项经费,统筹用于村级组织活动场所修建及党员教育培训等工作。【牵头单位:县财政局;配合单位:县委组织部,各乡镇(街道)党委(党工委)】

(三)村级阵地“优化升级”行动

15.新建修缮活动场所。每年对活动场所情况进行一次排查,把因征地拆迁、地质灾害、自然损毁等原因造成无活动场所或活动场所存在安全隐患的村,纳入新建或修缮计划。采取财政预算、部门支持、社会帮助等方式,多渠道筹措活动场所建设资金,整合资源投入活动场所建设。【牵头单位:县委组织部;配合单位:县财政局、县民政局、县住建局、县规划局,各乡镇(街道)党委(党工委)】

16.完善活动场所功能。巩固现有活动场所服务功能,切实参照乡镇机关“五个一”舒心工程,按照有一个功能完善的办公场所、一个便民利民的文体广场、一个集体所有的便民超市、一个设施齐备的村卫生室、一个图书齐全的农家书屋、一个运转正常的远教站点、一个简洁实用的村级食堂、一个干净卫生的公共厕所“八个一”标准,加强活动场所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基本办公设备和生活设施,把活动场所建成办公议事、党员群众活动、教育培训、服务群众的综合阵地。【牵头单位:县委组织部;配合单位:县财政局,各乡镇(街道)党委(党工委)】

17.加强活动场所规范管理。规范活动场所各类标牌、上墙制度,严格按要求制作和悬挂村组组织牌子,强化村级组织形象标识。对活动场所的设备管理、环境卫生、美化亮化等作出具体要求,提升规范化水平。加强村级组织档案管理工作,建立文字、图片、视频等档案资料收集整理和立卷归档制度。【牵头单位:县委组织部;配合单位:县档案局,各乡镇(街道)党委(党工委)】

(四)产业党建“深化拓展”行动

18.深化农村产业党组织建设。按照“粮食品种调优、经济作物调宽、支柱产业调壮、科技含量调高”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原则,采取“市场+党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合作联社发展模式,实行党支部班子成员与合作社负责人“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加强“公职支书”选派、管理和考核力度,推动现代山地高效农业集约发展。【牵头单位:县委组织部;配合单位:县农牧局,各乡镇(街道)党委(党工委)】

19.深化农村党员创业带富工程。鼓励和扶持有创业意愿且有一定基础的党员群众创业发展,脱贫致富。建立党员创业带富基金,认真落实农村信贷等各项优惠政策,整合青年创业、妇女创业、小额贷款以及涉农项目资源,帮扶农村党员创业带富。【牵头单位:县委组织部;配合单位:县农牧局、县扶贫办、县财政局、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各乡镇(街道)党委(党工委)】

20.开展远程教育培训。对全县237个农村远程教育站点

10位:县纪委;配合单位:县委组织部、县民政局、县农牧局、县审计局、县财政局,各乡镇(街道)党委(党工委)】

(六)服务体系“延伸覆盖”行动

26.完善乡镇便民服务中心。每个乡镇都要建立健全便民利民服务中心、群众工作中心,加强中心基础设施建设。要完善便民服务中心功能,拓宽入驻单位范圈。推行窗口服务和巡回服务相结合的制度,为联系服务群众搭建平台。【牵头单位:县委组织部;配合单位:县政务服务中心、县信访局、县财政局,各乡镇(街道)党委(党工委)】

27.健全村级便民服务站。在村级设立便民服务站、群众工作站等服务机构。坚持最严格的村干部值班服务制度,并建立值班服务登记和交接班制度、印章管理使用规定。推行值班服务和代办服务相结合的制度,探索建立代理代办和为民代办误工补贴制度。【牵头单位:县委组织部;配合单位:县政务服务中心、县信访局、县财政局、县纪委,各乡镇(街道)党委(党工委)】

28.建立村民组网络服务室。在村民组设置网格服务工作室,进一步缩短服务半径,直接为群众提供服务,化解矛盾、解决问题。【牵头单位:县委组织部;配合单位:县政务服务中心,各乡镇(街道)党委(党工委)】

(七)集体经济“培育壮大”行动

29.创新涉农项目扶持方式。对农民直接受益的农村道路、饮水、农田水利、环境整治、土地整理、农业.综合开发、公益事业、扶贫和以工代赈等涉农资金项目,重点向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倾斜。实施“3个15万元”微型企业扶持政策延伸行动计划,重点扶持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创办加工制造、民族手工艺、特色食品等企业。【牵头单位:县农牧局;配合单位:县发改委、县扶贫办、县交通局、县水务局、县国土局、县财政局、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各乡镇(街道)党委(党工委)】

30.加大财政税收扶持力度。在财政、税收、项目、土地等方面加大对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的政策扶持力度。建立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基金,对集体经济发展基础好、市场前景广阔的村,采取财政“以奖代补”的方式给予支持。村集体兴办的各类经营性项目,依法依规减征免征相关税费。在安排土地出让收入时,投向农村的部分要向村级集体经济项目倾斜。【牵头单位:县财政局、县国税局、县地税局;配合单位:县农牧局、县国土局,各乡镇(街道)党委(党工委)】

31.提供金融信贷支持。加快完善村级集体经济组织信用评价体系,引导信贷资本支持已具备完善管理体制的村发展集体经济。引导邮政、农村信用社等金融机构延伸农村服务链条,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加大对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的信贷支持力度。对村级集体经济兴办的扶贫龙头企业,可按5%的贴息率给予贴息支持。【牵头单位:县农牧局、县政府金融办;配合单位: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农行**分行、县邮政局,各乡镇(街道)党委(党工委)】

32.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监管。摸清农村集体资产、资金、资源状况,对货币资金、固定资产、集体资源、帮扶单位投资所形成的资产、债权债务等分别登记造册,建立台帐。规范“三资”使用,村级开支须由村党组织书记、村民委员会主任、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会签方能入账。及时公开“三资”情况,加强“三资”运营的监督管理,形成有效的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机制。【牵头单位:县农牧局、县纪委;配合单位:县

314解决。

(四)强化考核运用。县实绩考核办要将本行动计划项目纳入牵头单位和配合单位的年度目标实绩考核,并细化考核指标。将考核结果作为牵头单位和配合单位评先选优和干部提拔使用的依据,推动各项目任务的落实。

篇8:综合扶贫攻坚行动与

自实施“1236”扶贫攻坚行动以来的两年, 成为甘肃省历史上减少贫困人口最多的时期, 农村面貌变化最大的时期, 贫困群众增收最快的时期。按照国家新的扶贫标准, 截至2014年底, 甘肃省仍有贫困人口692.2万, 占农村人口的33.2%, 贫困发生率位居全国第二。全省有58个县分属六盘山区、秦巴山区、藏区三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 此外还有17个“插花型”贫困县。截至2014年底, 甘肃10个县区实现整体脱贫, 贫困人口大幅减少, 由692万减少到412万, 年均减幅达到20.25%, 高于全国平均水平6.8个百分点;贫困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大幅增加, 由3747元增加到2014年的4897元, 年均增长14.25%。

基础条件大幅改善。2014年, 共建成通村道路1万多公里, 解决了贫困地区180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 贫困村动力电覆盖率达到80%。新改造农村危房20万户, 贫困地区的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

产业促收能力大幅增强。2014年, 甘肃省大力扶持贫困地区发展肉牛养殖、马铃薯、中药材、油橄榄等特色优势产业, 新增特色优势经济作物114.8万亩, 各类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达到6448个, 特色产业在农民增收中的作用进一步凸显。特色主导产业的收入占到贫困户家庭经营性收入的50%以上, 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48.6%。

易地搬迁迈出新步伐。按照“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的目标, 全省统筹推进迁入地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产业开发等项目建设。2014年搬迁了4.68万户、23.34万贫困人口。

金融扶贫有了新举措。甘肃省积极引导各金融机构拓展农村金融服务市场, 做好对农户“最后一公里”金融服务, 商业银行金融机构设置实现了贫困县区全覆盖, 金融网点实现了贫困乡镇全覆盖。同时, 以财政资金撬动金融资金, 创新实施了双联惠农贷款、农民资金互助社等50多种金融产品, 面向贫困地区和贫困农户的信贷产品越来越丰富。2014年底, 全省金融机构涉农贷款余额为4142亿元, 增长24.3%, 有效破解了扶贫开发的资金制约。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由27.6亿元增加到48.26亿元。

公共服务水平大幅提升。2014年, 58个片区县乡镇中心幼儿园实现了全覆盖, 农村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87%;标准化村卫生室覆盖率达到55%, 全省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8%。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1488元提高到2193元。农村居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低保、五保供养覆盖面逐年扩大, 构建起了保障群众基本生活的兜底网和安全网。

能力素质有了新提升。全省整合规范各类培训资源, 组织开展“两后生”学历型职业技能培训、青壮年劳动力技能培训等, 不仅使技术型劳务人员大幅增加, 而且农民文化、科技知识得到提高, 综合素质有了很大提升, 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信心更足了。

机制创新取得新突破。省委省政府注重用改革的办法、市场的机制、法治的手段, 解决扶贫开发工作的重大问题, 先后建立了“逢提必下”、“摘帽”激励、监督考核等六大激励保障机制。一系列的新举措, 使各级领导干部把扶贫开发紧紧抓在手上、牢牢扛在肩上、时时放在心上。

社会扶贫有了新拓展。甘肃省创新社会参与扶贫工作机制, 构建起了定点对口帮扶、东西扶贫协作、双联行动平台、行业协会帮扶、“民企陇上行”行动等“五位一体”社会扶贫格局。36个中央国家机关及企事业单位定点帮扶全省43个贫困县, 专业协会帮扶贫困县市区实现全覆盖, 形成了全社会参与扶贫的大扶贫工作格局。

“1236”扶贫攻坚行动既抓住了贫困地区加快发展亟需破解的瓶颈制约, 也切中了脱贫致富亟需解决的要害问题, 是系统的精准扶贫举措, 要深入推进“1236”扶贫攻坚行动的重点和举措, “坚持目标不动摇, 思路不改变, 重点不偏移, 久久为功, 推动落实”。

今后, 甘肃将在基础设施建设上, 以路、水、房、电等为重点, 着力向薄弱环节倾斜、向更高标准迈进;在富民产业培育上, 围绕发展特色种植业、养殖业和加工业以及生态旅游, 实施“一县一业”产业对接和“一村一品”产业培育工程, 努力推动特色优势产业提质增效;在金融资金支撑上, 以加快创新金融产品、构建多元化金融扶贫资金供给保障体系为重点, 让更多的贫困农户享受普惠金融服务;在公共服务保障上, 以提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作为重要任务, 加快贫困地区社会事业发展, 切实织好网、兜住底、促公正。

■链接:“1236”

1:紧扣持续增加收入这一核心。确保扶贫对象年均纯收入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个百分点。到2016年贫困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000元以上, 在2011年的基础上翻一番, 到2020年达到12000元以上, 进一步缩小与全国的收入差距。

2:做到不愁吃、不愁穿。无论丰年灾年, 农村贫困人口的基本生活都有可靠保障, 吃穿条件有明显改善, 基本实现家里有余粮, 手头有余钱。

3:落实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三个保障。到2016年, 所有片区县义务教育阶段巩固率达到91%以上;完成“空白村”卫生室建设, 建制村标准化卫生室覆盖率达到80%;80%的贫困户危房得到改造。到2020年, 义务教育阶段巩固率达到95%, 建制村标准化卫生室实现全覆盖, 所有农户住无危房。

6:实现六大突破。

基础设施建设。到2018年所有贫困村通沥青 (水泥) 路、通班车。到2016年, 贫困地区自来水入户率达到80%以上;解决现有1.84万户8.3万人的无电问题, 实现动力电到所有贫困村。到2020年, 贫困地区自来水入户率达到95%以上;适宜地区沼气、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得到普及。

富民产业培育。到2016年, 实现村有主导产业、户有增收门路、劳动者有增收技能, 农民从非农产业中获取的收入超过50%。到2020年, 初步建成种养加、产供销协调推进的多元富民产业体系。

易地扶贫搬迁。到2017年, 力争对有搬迁条件和意愿的23.7万户112万人完成搬迁, 确保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

金融资金支撑。到2016年, 实现金融机构对空白乡镇的全覆盖。到2020年, 新增存款可贷资金85%以上用于支持当地发展, 形成覆盖所有贫困村的多层多元金融服务体系。

公共服务保障。到2016年, 50%的建制村有标准文化活动室;农村低保、五保供养、新农保和临时救助制度进一步完善, 确保所有困难群众生活标准高于国家扶贫标准;新农合参合率稳定在95%以上。到2020年, 基本实现每个片区县县有图书馆、文化馆, 乡镇有综合文化站, 建制村有综合性村民活动中心, 农村社会保障和服务水平达到或接近全省平均水平。

篇9:南江县扶贫攻坚实践与思考

2020年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在贫困地区。巴中市南江县作为全国扶贫开发重点县,近年来抢抓秦巴山片区区域发展和扶贫攻坚等重大战略机遇,按照巴中加快建设全国扶贫开发示范区的目标定位,不断深化“1+6”扶贫开发模式,积极推动从“大水灌溉”向“精准滴灌”转变,探索出一条贫困山区统筹城乡与扶贫攻坚互促共进的特色路径。

做法及成效

高起点通盘谋划扶贫

按照“全域、全程、全面小康”要求,南江县高起点通盘全面谋划扶贫工作。采取“缺什么补什么”的方法,重点解决贫困区域发展的共性和突出问题。同时,针对各乡镇、村社和农户的具体情况,制定差异化的帮扶措施和解决办法。

——精准规划设计,实现“总”与“分”的结合。组织相关部门深入实地踏勘,听取群众意见,群策群力编制扶贫规划,杜绝规划与群众需求“两张皮”,做到总规与分项规划有机融合、相互衔接,实现“总”与“分”的结合。统筹编制新居、产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专项规划,推动扶贫开发与县域经济发展同步推进、协调发展。

——精准识别对象,实现“静”与“动”的结合。该县开展民情大调查,采集城乡居民家庭成员、收入现状、生产生活等情况及主要困难和诉求等信息,建立了涵盖全县22.8万家庭信息的民情信息库。按照宣传发动、农户申报、群众评议、村委审议、乡镇审核、县级审批、公示公告的程序,识别出重大疾病、重度残疾、特别贫困三类特殊困难家庭户。实行动态化管理,做到脱贫“销号”、返贫“复号”,实现“静”与“动”的结合。目前,该县共有三类特殊困难群众10573户,其中重病患者家庭5232户、重度残疾人家庭2701户、特别贫困家庭2640户。

完善扶贫帮扶机制

落实县级领导、县级部门和机关干部的扶贫责任,以副科级实职以上领导为队长、部门和乡镇机关干部为成员,组建驻村帮扶工作队156个,对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村进行“一定三年不变,不脱贫不脱钩”的挂包帮扶。县乡两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12128名党员干部对全县所有贫困户进行点对点、面对面结对帮扶。同时,广泛动员教师、医生、种养大户、本地在外创业成功人士等参与帮扶。

深化“1+6”扶贫模式

大力推行“1+6”扶贫开发模式,以建设一个服务型基层组织为核心,实施以巴山新居、乡村道路、产业发展、技能培训、公共服务和生态建设为重点的六大工程,彻底改变过去扶贫手段“一团麻”局面。

——处理好党建与扶贫之间的关系,拧成“一股绳”。东榆镇槐树村党委探索出“党支部+合作社(协会)+农户”的产业化组织模式等“联动型”管理模式。目前,全县已新设村(社区)党委7个,党总支4个,围绕产业建党支部21个,调整党支部班子64个。

——处理好“六大工程”之间的关系,演好“同台戏”。统筹协调推动“六大工程”,从整体上和根本上改变农村面貌,帮助群众增收。

实施巴山新居工程,引导群众到集镇、园区、产业聚集地建设巴山新居,对全县8.6万户土坯(危旧)房实施新建或改造,建设农村廉租房1000余套,解决贫困群众住房问题。

实施乡村道路工程,基本实现“县到乡一小时联通,村村通水泥(油)路、全部中心村和多数建制村通客车”的目标。

实施产业扶贫工程,大力发展南江黄羊、富硒茶、金银花、核桃等特色产业,依托光雾山景区和巴山新居建设成果,发展生态旅游和特色乡村旅游。

实施技能培训工程,扎实抓好劳动力转移培训和農村实用技术培训,确保贫困农户掌握1-2项实用技术。

实施公共服务工程,健全完善“1+N”服务机制,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

实施生态环境保护工程,在每个新村聚居点落实1-2名公益性岗位,在每个村建1个以上垃圾集中收集点。

——处理好资金项目与扶贫开发的关系,做到“长相依”。在积极争取并严格落实扶贫项目和资金的同时,通过组建投融资公司、实施土地增减挂钩等方式,最大限度发挥市场机制在扶贫开发中的撬动作用。

健全扶贫考核机制

近三年来,南江县共减少贫困人口5.85万,贫困人口和贫困发生率分别下降到9.7万人和17.1%。

——制定量化管理机制。按照百分制,科学设定部门乡镇扶贫工作考核分值,减贫任务、扶贫成效、贫困群众满意度分别占50分、30分、20分,按旬督查、按月通报、半年小结、年终评比。

——完善责任追究机制。年初,将年度扶贫工作目标任务分层落实到县级部门、乡镇、村,建立“主要领导揽总、挂联领导包片、职能部门帮村、党员干部联户”的领导机制和“县主管、乡镇主责、驻村干部主帮、村组主抓”的责任落实机制,分村分户制定脱贫摘帽时间表。

思考与启示

——扶贫攻坚必须精准识别分户施策。只有在精准识别帮扶对象的基础上,根据各贫困村和贫困户的实际情况,分别制定帮扶措施,不搞平均主义和“一刀切”,才能有的放矢、见到实效。

——扶贫攻坚必须坚持群众主体。一方面要切实增强贫困户的致富信心,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同时要激发先富起来的群众帮助和带动贫困群众的热情。

——扶贫攻坚必须加强基层党建。顺应新农村建设和扶贫开发的内在要求,筑牢建强基层党组织,切实发挥其在扶贫攻坚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形成党群多元化共建格局。

——扶贫攻坚必须拓宽资金渠道。积极探索创新,盘活农村资源,完善市场机制,吸纳民间资本,加大金融扶持,充分发挥资金要素对扶贫开发的支撑作用。

——扶贫攻坚必须制定科学的考核体系。根据区域特点培育生态经济,研究制定科学合理的考核体系,把考核重点放在解决民生问题、减少贫困人口上。

(调研组成员:毕伟、严洁、杨江平)

上一篇:12月酒店员工活动策划方案下一篇:我眼中的妹妹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