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与中外民俗论文

2024-04-29

旅游与中外民俗论文(共6篇)

篇1:旅游与中外民俗论文

中外民俗与礼仪。导游相关知识:

一.服饰篇:

女性着装类型:--------------选自《学做绅士与淑女》

艺术类:一般从事文化艺术艺人媒体,风格大胆独特,想象丰富,个性觉得自己就是时尚。休闲类:特点是怎么舒服怎么穿,崇尚自然纯朴宽松惬意的意境,这种人一般性格开朗,自信好强,生活随意。

职业类:公司饭店机关医院学校,面料高档款式简洁,一般含蓄典雅自信。活泼类:年轻活泼时尚,只跟着流行的走。浪漫类:风格浪漫古典,旗袍麻花鞋等。发展:

商朝:1奴隶俘虏大多免冠+窄袖+圆领+手上戴枷,2丝织绣衣+绸+提花织物,3尖顶帽或裹巾子+上右衽领衣下群裳。男女都束发。

西周:深衣+胡服,上衣和下裳连在一起,胡服便于骑马多是紧身窄袖短衣裤皮靴。当时秦赵燕被胡骑骚扰,但是身穿长袍甲胄笨重,赵武灵王率先引进胡服。

西汉:袍子(上下连体)成为贵族主流,短衣裤是劳动者穿,另外是冠式,以前是士冠庶人巾,到西汉成为介幘。妇女在脑后一个髻。

魏晋南北朝:北方少数民族入主中原,两者服饰融合,长帽短靴合跨?袍衫冠冕。唐代:男圆领袍+裹璞?头+长靴,女半袖衫+窄衣袖+轻薄纱罗。

宋:圆领内加衬+大袖+展脚乌纱帽,女短衫长裙+长裙外加旋袄,头饰用花冠。元:宽大长袍+带子束腰,女装左衽,男装右衽,男带笠子帽,女带T型姑姑冠。

明:朱元璋下令禁止胡服,恢复唐代以前的制度,男瓜皮帽,女上穿竖领大袖对襟袄,下长裙,披云肩或比甲。

满:满族装束,长衫大褂长辫子,女旗袍外马甲,脚花盆鞋,如意头大拉翘。少数民族服饰: 东北:

满族:旗袍,原本由长马甲演变成宽腰直筒式,领襟袖镶上宽边做装饰,坎肩是重要组成部分,喜欢深红色和白色,常用作镶边的饰物,满族妇女擅长刺绣,龙凤,鹤鹿,花草。朝鲜族:短上衣+斜襟右衽+宽袖,下身宽腿肥腰大裆裤,过去习惯戴笠,现在鸭舌帽毡帽,儿童的袖子多用七彩缎色彩鲜艳。女短衣长裙,喜欢用黄+白+粉。

赫he哲族:鱼皮衣,大襟长袍+坎肩+短褂,以适应狩猎捕鱼,鱼皮抗寒抗湿耐磨防水。鄂伦春族:游猎狍衣,长袍到脚面,两侧开衩,喜欢用袍皮做帽子,喜欢红绿黄。西北:

蒙古族:春秋夹袍,夏单袍,冬棉皮袍,男多用蓝棕色,女用红粉绿天蓝色。蒙古族服饰包括首饰长袍腰带靴子。腰带用三四米的绸缎,靴子分为皮靴和布靴,戴帽,蒙古族男子一般有长辫子,腰间小刀或者火镰。已婚的梳两个长辫,用黑布做辫套装来吊在胸前,蒙语叫“哈都尔”除了头饰,耳环项链手镯戒指,还有右襟上的饰物,叫做“哈布特格”,有时用来作为友谊送朋友。

维吾尔族:男绣花衬衣+外套斜领+无纽扣的裕姅?(到膝盖),外加腰带,女喜欢色彩鲜艳的连衣裙,外加绣花背心。男女戴绣花小帽,长筒皮靴,用料上喜欢用纯毛,纯棉,真丝,真皮。手工刺绣是维吾尔族的传统工艺。

哈萨克族:草原游牧,服装需要便于骑射,皮衣皮长裤,女连衣裙。回族:礼拜帽,用白布制作,无檐小圆帽,习惯带披肩盖头只露脸,根据年龄的不同选不同的颜色,姑娘用绿色,中年人青色,老年人白色。西南:

藏族:农区男子穿黑白氆氇或者藏袍,衣裤套在白衬衣上,外面束腰带,女内衬各色绸衫,腰前毛织的彩色横条“帮典”?。牧区男子穿宽大的皮袍,大襟袖口底边镶着平绒或毛呢,外腰带。女穿皮袍,以“围裙”料和红蓝绿色镶边,鞋子分为“松巴鞋”和“嘎洛鞋”,男女都喜欢在头手胸腰佩戴珠宝,金银,铜玉象牙等首饰。

傣族:男穿对襟或大襟无领短衫,肥筒长裤,用白青浅蓝淡黄色的布包头。女有地区差异,西双版纳的上穿白绯淡绿紧身短袖,下穿长到脚跟的筒裙,银腰带,长头发挽到头顶插上梳子或鲜花,也有用大布巾包头的。德宏和耿马的上穿齐腰短衣,下穿彩色筒裙,发髻在脑后,余髻在背后。

白族:崇尚白色,喜欢用白色,浅绿,浅蓝。男子穿白色对襟上衣+黑褂领,下穿白色长裤,头部白色或者蓝色帕子,肩挂肩包。女穿白色或浅蓝色右衽上衣,下白色或者浅蓝色宽裤,腰有小围裙,足蹬绣花鞋。

纳西族:过去以麻布粗布为料,青年喜欢白色,老年喜欢黑色。女子喜欢红蓝紫的并用彩色布镶边,双排扣的上衣,浅蓝或者白色的双层百褶长裙,腰束红黄彩带,脚穿青布绣花鞋,最具特色的是“七星披肩”,象征日月星辰,表示披星戴月,勤劳不息,恶鬼不敢近前。彝族:男女上衣右开襟,紧身,袖口领口襟边彩色花边,身披羊毛织的斗篷“擦尔瓦”,颜色黑或羊毛本色。夏装男的有三种不同裤脚,最小的只包住脚踝,女子夏装到地的百褶裙,有几种颜色连接的,缝合处贴花边,男子头发扎到头顶,再缠数丈长的包头帕,把前面缠裹成尖堆状斜插在额前,做成“英雄结”,右耳朵带红丝线的红黄大耳珠,不留胡须。妇女包头帕,喜欢戴首饰。

羌族:麻布长衫,羊毛坎肩,头帕腰带绑腿,羊毛坎肩两面用,晴天毛朝内,雨天毛朝外,防寒遮雨。男长衫过膝,梳辫子包帕,腰带绑腿用麻布或者羊毛,一般穿草鞋,布鞋,皮靴,喜欢在腰间挂火镰和刀。女子衫长到脚边,绣花边,姑娘梳辫盘头,包绣花帕。已婚的梳髻,再包绣花帕,穿云云鞋。羌族妇女的挑花刺绣很出名。

侗族:上衣分为对襟,右衽,左衽。下穿长裤,绑腿。缠头布为3米长的亮布,两端用红绿丝线绣成锯子型的。盛装戴“银帽”和其他银质饰品,女子穿紧身开襟上衣,下裙子,胸部剪刀口状的“兜领”,裹绑腿穿裤子时,右衽短衣相配。盛装时,女子鸡毛裙,右衽无领上衣。喜欢佩戴银质物品,衣料多是侗布,有粗纱细纱之分,擅长刺绣。苗族:短上衣,百褶裙,裙子白色青色居多,银饰首屈一指。

布依族:男子对襟短衣,下长裤,青色或花格子头巾,以青蓝色白色为主。壮族:男子对襟上衣,纽扣以布结之,胸前小兜,腹部大兜,裤子短而大。

瑶族:青蓝色为本调,头饰突出,龙盘形,A字形,飞燕形,染织业发达,蓝靛印染技术,色彩常用红绿黄白黑。

京族:男子及膝长衣,袒胸束腰,衣袖窄,妇女菱形遮胸布,无领对襟紧身短上衣,宽腿黑色或褐色长裤,外出淡色旗袍式外衣,他们的特色是斗笠。有染黑齿,栈板髻的习俗。毛南族:顶卡花即花竹帽是手工艺品的精品,帽顶几十个蜂窝眼,内衬油纸和花布,防雨防晒。中南:

土家族:喜欢佩戴金银玉

畲族:妇女象征吉祥如意的凤凰装很有特色,喜欢蓝色绿色。黎族:擅长纺织,黎锦,筒裙。台湾高山族:服饰红黄黑为主。外国: 亚洲国家:

日本:和服,源于中国唐装,1000多年历史。20岁的姑娘在成人节穿叫“振袖”的和服。已婚在正式场合穿的叫“留袖”,男子参加正式仪式穿“纹衫,带有家徽的和服”正式场合一般穿访问式和服,婚礼不论新娘还是宾客穿西服和和服都可以,新娘两种都要穿。葬礼和服分为:正式丧服,准丧服,略式丧服,都是黑色,手中不能拿扇子。和服有南北之分,北方用冷色多,南方暖色多,妇女在背后的“带包”,是由宽腰带结扎而成,价格昂贵。马来西亚:男子有穿裙子的习惯,长到脚跟的纱笼叫做“卡因”,上身穿的叫“八汝”,是无领宽大的上衣,适应炎热天气,女装主要是纱巾,上衣,纱笼,纱巾多是鲜艳的单色,上衣长袖无领,宽大到臀部,叫做“八汝吉隆”,纱笼多是单色,单色宽大到脚。由于宽大不便,现在多用西服。

泰国:90%以上的人信佛教,每个人脖子上挂着小佛像,一般用陶土制作,也有用金银的,购买佛饰不能说买,只能说求租,出租,不然就亵渎了没有纳吉避灾的作用了。妇女下穿筒裙,拖鞋或者赤脚农村。

印度尼西亚:纱笼长2.5,宽1.5米的圆筒群,从头顶套入,拉到下身。先穿黑绸长裤。印度:沙丽是最流行的,就是一块长方形的布,5-6米长,不同地区式样不同,不同的款式显示身份来历等,喜欢佩戴鼻环首饰脚玲。美洲:

美国:随意-西装-牛仔

加拿大:西服-夹克衫-毛皮衣服-羽绒服

巴西:虽然热带,但是注重仪表,长衣长裤,妇女着装更随意,忌讳紫色和棕黄色。因为热姑娘喜欢露腰,到珠宝店银行一律服装整齐。巴西戴帽子有独特的习惯,在拿坚斯城,戴帽子方式可以看出女性婚姻状况,比如帽子偏向左边表示未婚,右边已婚,偏前表示刚失去亲人。巴西人每月洗衣的花销花去工资10%。欧洲:

英国:英国人的帽子,男绅士圆顶硬礼帽,黑色,深灰,蓝黑色。苏格兰男子短裙是传统服装,叫做“基尔特”,只有在海滨或者家里才穿凉鞋。男子穿西服的规矩:上下不一套的西服不细领带,一套的才系领带。正式场合两个扣子扣上面一个,三个扣子中间一个。衬衫袖口扣住且长过上衣。

法国:法国时装出名,女士不穿跟别人一样的服装,重视款式和牌子,巴黎时装分为高级时装和现代时装,时装商人口号:时装不卖第二件。重视社交场合,男士一般双排扣西服,黑灰蓝,纯一色的深蓝代表有官方身份,同时还穿背心。白衬衣配半软或硬领,脊灰色或素花领带。黑皮鞋配黑色及相近袜子。正式场合的晚礼服配白色上浆衬衣,白色领带,白色背心,黑袜,亮光皮鞋。小礼服是长到脚背不拖地的露背式单色连衣裙,大礼服则是坦胸露背的单色不拖地连衣裙,并配相同颜色帽子。长纱手套,头饰耳环项链。

德国:穿戴整齐是特点,平时整齐,正式场合戴手套帽子,晚宴穿礼服,午餐戴帽子,颜色要搭配。男人喜欢留大胡子。瑞典:不太讲究,爱穿木头鞋。

丹麦:特别不讲究,不置西服,随意休闲,牛仔裤T桖,旅游鞋,宽松外套,追求生活品质舒适,但是高尔夫跑步的时候会要求固定的服装,老年人比年轻人好打扮,忌讳别人说他老,老年妇女喜欢戴帽子,而中年一下女性绝不带帽。

俄罗斯:鲁巴哈和萨拉范是传统服装,节假日穿。以前妇女干活都穿鲁巴哈,因为长袖连衣裙能防止被草割伤皮肤,又被叫做“割草群”要腰带。淑巴,也就是皮大衣,是冬季御寒的服装,俄罗斯头饰可以看出女性年龄,未婚的帽子不封顶,发际分两侧露出。已婚的戴帽子不能露出发际,凡露出要受谴责。农村妇女梳成小辫子盘在头上羊角式。

意大利:分为民族服饰,普通服饰,正式服装,流行服装。但是现在很随意。

西班牙:妇女喜欢披肩。子女出家母亲会送披风,表示良好的家风世代相传。安达卢西亚长裙?是民族服装,每逢重要节日就穿。斗牛裤又叫紧身裤,黑色深蓝色。平时很随意,重要场合穿礼服表示对他人的尊重和礼貌,喜欢纯棉的。年轻人喜欢素色和花色,老年人喜欢亮色。

埃及:米粒叶,是很有特色的民间服饰,就是一款面积很大的长方形黑色细布绣有花边,剪成固定样式。埃及人喜欢绿色和白色,表达吉祥。讨厌黑色和蓝色,表示诅咒,以右为吉祥,左为晦气。穿鞋都先穿右脚。

南非:大多数为黑人,在森林生活的布须曼人依靠采集和打猎为生,用食人鸟的头部为冠,或者乌鸦的头做饰品,这种习俗源于图腾崇拜。还有颈饰,认为是连接头和躯干的重要部位,可以保全性命。马可落落部落妇女在嘴唇穿洞,穿叫做“呸来来”的铁环或者竹环。波波族妇女在丈夫离家把头发留长,丈夫回家才剪短,表达对丈夫的忠贞和思念。科萨族人一般赤裸身体,但已婚妇包裹严实。妇女戴头巾帽。大洋洲: 澳大利亚:女子发型随意,男子重视发型。参战涂红色,亲人去世涂白色,欢庆节日涂全身,纹身不仅吸引异性还有宗教意义,辟邪。二.饮食 八大菜系:

鲁菜:山东菜的总称,讲究清汤奶汤的调制,以清,嫩,脆著称,以鲜为主,偏重清淡,名菜:九转大肠,德州扒鸡,糖醋黄河鲤鱼,煎白条鱼饼,烤小雏鸡,福山烧小鸡,油焖鱼。以前是御膳。,春秋战国就出名。川菜:四川菜总称,“一菜一格,白菜百味”以味多味广味厚著称,调味多用三椒-辣椒花椒胡椒,和生姜。味道:麻辣酸香。名菜:回锅肉,鱼香肉丝,灯影牛肉,夫妻肺片,水煮牛肉,宫保鸡丁,麻婆豆腐,清蒸团鱼,干煸鱿鱼丝,怪味鸡块,1000多年历史,在汉魏六朝初具特色。

浙菜:浙江菜:杭州宁波绍兴。讲究“软滑嫩”名菜:西湖醋鱼,龙井虾仁,香酥焖肉,花生肚,赛蟹羹,2000多年历史,南宋开始。

苏菜:江苏菜-南京扬州苏州,重视调汤,名菜:盐水鸭,清炖蟹粉狮子头,烤方,水晶肴蹄,金陵丸子,三套鸭,1000多年前,鸭成为金陵美食。

徽菜:特点重油,重酱色,重火工,烹制山珍野味著称,多用砂锅木炭炖。“吃徽菜,要能等”。名菜:窝蜂豆腐,清蒸鹰鱼,无为熏鸭,奶汁肥王鱼。

粤菜:广东菜-广州潮州东江,名菜:豹狸烩三蛇,片皮乳猪,东江盐鸡,满坛香,大良炒牛奶,“吃在广州”。

湘菜:重酸辣,辣味和烟熏肉是特色,名菜:麻辣子鸡,红烧全狗,东安鸡,腊味合蒸,吉首酸肉,荷包肚,宝塔香腰。

闽菜:口味偏甜酸,名菜:佛跳墙,雪花鸡,七星丸,闽生果,太极明虾,梅开二度,橘汁加吉鱼。茶俗:

江南人沏茶,水至七分上下,主人不断斟茶,不能见底,不然失礼。哈尼族来客,先是“焖锅酒”,再从火塘取出茶罐敬浓茶。闽西客家人家里有嫩粗两茶,粗茶自己喝,嫩茶客人喝,小杯。宁夏回族人“盖碗茶”和“扎撒子”客人一到先是扎撒子--三香茶“冰糖桂圆茶叶砌成”如果是贵客或者爱恋的人则是八宝茶“茶叶桂圆荔枝葡萄干杏干等”广东潮汕福建漳泉“功夫茶”-掌握高冲,低洒,括沫,淋盖,烧杯热罐,澄清等要领。不发酵的是绿茶:江苏碧螺春,浙江西湖龙井,安徽黄山毛峰,湖南洞庭湖银针,江西庐山云雾茶,四川蒙顶茶,安徽太平猴魁。发酵的是红茶:安徽祁红,云南凤庆红茶。半发酵的乌龙茶:武夷岩茶,铁观音,大红袍,武夷水仙,佛手。酒:

俗话说:无节没有酒,无酒不成礼,从出生庆贺的报生酒,三朝酒,满月酒,百日酒,周岁酒,订婚酒,结婚酒,交杯酒,祝寿酒,死后答谢吊唁者的酒。中国名酒一共18种:茅台,五粮液,汾酒,古井贡酒,洋河大曲,剑南春,中国红葡萄酒,烟台味美思酒,河北沙城白葡萄酒,金奖白兰地酒,董酒,河南民权白葡萄酒,泸州老窖特曲酒,竹叶青,青岛啤酒,烟台红葡萄酒,绍兴加饭酒,沉缸酒。东北

满族:小米黄米干饭,黄米饽饽,过节吃饺子,除夕吃手扒肉,风味食品:白煮猪肉,萨其马,炙猪肉。

朝鲜族:大米小米为主食,喜欢吃干饭,年糕,冷面,吃酸辣,每天不离大酱和清酱,爱吃狗猪肉,泡菜咸菜,喝烧酒饮花茶。不喜欢羊肥猪肉河鱼花椒带甜的菜。赫哲族:小米面粉为主,爱吃鱼。嗜酒和烟。

鄂伦春族:兽肉为主食,袍,鹿,野猪肉。爱生吃兽肝和腰子,早上肉粥,中午晚上烤肉煮肉。西北

蒙古族:牛羊肉和奶酪为主食,喜欢吃烤肉,烧肉,手抓肉,酸奶疙瘩。早餐奶茶馍馍酥油,中餐不定时饿了就吃,晚餐肉和汤加少许面条,饮料有牛马羊奶,奶茶,泡子酒,奶子酒,砖茶。农区面食为主,爱吃包子饺子馅饼炒面。

回族:米面为主食,牛羊鸡鸭鱼虾都吃,杀钱要请阿訇念经,爱喝茶,不爱烟酒。哈萨克族:主食牛羊马肉,其次面粉做成的馕,面条,抓饭。最喜欢吃“金特?”,用奶油混合牲畜肉装进马肠,蒸熟后吃。和“那仁”?,马奶酒和茶他们很喜欢,尤其是砖茶其次茯茶。

维吾尔族:面粉大米为主,肉食羊肉为主,平时馕,节日吃抓饭。喜欢奶茶,茶水,奶油。早上吃馕奶茶茶水,午饭吃主料副食,晚饭馕和茶副食。饭前饭后洗手漱口,以壶洗,以盆接,只能三下。吃抓饭先剪指甲,喝汤用木勺。用布铺在炕上,家人围在一起吃。西南:

壮族:大米玉米红薯木薯为主食,年节吃粽子糍粑米粉。元朝以前不吃牛肉。布依族:大米玉米为主食,爱吃酸辣,喝酒吸烟,节日吃糯米粑粑。侗族:大米,喜欢酸辣,叶子烟饮酒。

瑶族:大米玉米为主,清明吃“花饭”农忙中午带芭蕉饭去田间,竹筒酒。白族:稻米小麦为主。喜欢酸冷,辣味。傣族:大米,喜欢吃酸冷事物,每天吃两顿。

纳西族:大米青稞洋芋为主,青稞和小麦做成炒面,玉米做成玉米饭,锅塌子?,喜欢酸菜,腌菜,咂酒,吸兰花烟,吃熏干猪瞟。

苗族:饮食多素食,节假日才吃肉,午饭前的吃饭叫做吃茶,家家有酸菜。

藏族:青稞小麦为主,糌粑+茶+酥油+奶渣。牧民吃牛羊肉和奶制品(酥油,酸奶,奶渣,奶酪)。一般藏民吃饭前用手沾酒或茶在桌子洒三滴表示供佛,餐具是刀和木碗,一般不乱用别人的碗,没有用筷子的习惯。

彝族:乔?子,玉米为主食,爱喝酒吸旱烟喝烤茶。食具都是木制的,分有漆和无漆,漆有黑红黄三色。

京族:糯米饭,糯米糖粥,吃鱼虾多,“风吹禧以一种饼?”,“一丝?”是一种肉汤。中南:

土家族:大米,喜酸辣,“辣椒当盐”,合渣?

黎族:大米,水稻收割后放置好,要吃的时候再稻米,捣依次吃一次。妇女爱吃槟郎。畲族:大米红薯,番薯丝饭?三种饭,白米的给客人,半米半番薯的给老人和孩子,青壮年吃番薯。喝茶要两杯,一碗苦二碗补三碗洗洗嘴。

香港:早餐喝茶吃点心:普洱寿眉红茶香片水仙,虾饺烧麦肠粉西式点心,奶茶咖啡面包多士?午餐自理很随便,晚餐讲究,传统菜有蒸鱼,菜炒牛肉,肉饼,荷包蛋,豆腐煮鱼,半中半西的有牛扒沙律,用筷子。重视汤水。下午茶宵夜:柠乐,大排档。澳门:与广州香港一样。

台湾:大米,春夏,秋冬之交中药炖动物补身子。亚洲:

日本:大米,鱼虾,口味上喜欢清淡带甜的菜肴。有特点的饮食以下几种:生鱼片,一般是鬼蜮金枪鱼稠?鱼为上等。讲切好的生鱼片放在盘子里,放萝卜丝,紫苏枝,紫苏叶,海草,在另外一个盛酱油的碟子里拌上芥末,白萝卜和紫苏花,蘸着吃。便当,也就是盒饭。寿司,也就是日本饭团,带菜和调料的大米饭团,蘸酱油吃,和醋的生姜片,著名的有东京握制寿司,关西压制寿司,狐狸寿司。日本茶道由四个要素组成,宾主,茶室,茶具和茶。有四个程序:怀石,中立,御座入,点淡茶。

韩国:主要特点是高蛋白,多蔬菜,喜清淡,忌油腻,凉辣为主。家庭便饭以饭汤菜组成。酱油大酱做调味料。泡菜萝卜和白菜。糕饼,点心,冷面。韩国大多做在炕上,饭桌矮小,吃饭用勺子和筷子,长辈先动筷,吃完把自己的食具放在餐具,长辈吃完才放在桌案。蒙古:奶食和肉。奶食包括:白油,黄油,奶皮子,奶豆腐和奶酪。肉指羊肉,吃法很多:手扒肉,羊背子,全羊,石烤肉。一般不吃马肉。奶茶一日餐三都要喝。奶酒和蒙古酒度数不高,一般用来招待贵宾。

东南亚六国::马来,新加坡,泰国,印尼,菲律宾,缅甸,口味类似广东。缅甸:大米主食,吃饭将米饭装在碗,用手抓,饭后喝凉水。

泰国:大米,鱼,蔬菜。最喜欢咖喱饭。就餐时,围着桌子跪坐,不用碗用右手抓食,泰国人吃饭离不开鱼虾露和辣椒糊,喜欢广东菜和四川菜,不喜欢红烧和甜味的。喜欢吃槟郎和榴莲,喝茶。

菲律宾:早餐豆沙包和甜粥,午餐香酥鸡,晚餐射金菊花火锅,很少喝酒。

马来西亚:多数是穆斯林,不吃猪肉,贝类和饮酒。食物以饭,糯米糕点椰浆咖啡为主,一般食品辛辣味浓。马来以烤鸡和羊肉串闻名。

印尼:大多数信伊斯兰教,不爱猪肉,带骨的菜肴。无论什么肴喜欢加上辣椒或胡椒,喜欢中国菜和米饭,红茶,红葡萄酒,香槟果酒。

新加坡:广东菜。爱吃米饭不爱馒头,下午吃点心,水果方方面:桃子荔枝梨。

印度:南北差异大,但都重辣。北方面包喝茶,南方米饭浓咖啡。北方:受伊斯兰教影响大,烹饪通常是莫卧儿式的,特点是有许多肉谷物面包。南方:多素食,主要是米饭和辛辣咖喱。酒在穆斯林地区是禁止的,办签证的时候申请全印酒类许可证,这样在禁区可以带和消费酒。印度不用餐具,北方用指尖抓饭吃,第二指节以上则不礼貌。南方用整个手进食,但不用手接触公共餐盘,不然被人讨厌,饭后会有热水在餐桌洗手。

越南:亚热带吃大米。餐具为中式的,调味品主要是盐,豆浆,鱼露。大众食品:烩米粉,牛肉粥,糯米饭。

巴基斯坦:穆斯林国家,菜比较辣,油腻,常吃牛羊肉,肉里放咖喱,牛排羊排鸡腿加香料烧烤很受欢迎。主食大米米粉,喜欢将肉,蔬菜调料混合大米炖。馕,沙磨萨士(油炸角子?)巴非?(饭后甜食)爱吃扁豆汤和咖喱肉汤。爱喝茶,奶茶,北方往奶茶里面加盐。哈萨克斯坦:肉和奶。特色菜:手抓羊肉,也就是菜单上的“别什巴尔马克”,一年四季爱喝浓茶,茶中加牛奶盒奶油。美洲: 美国:早餐:果汁面包麦片牛奶咖啡,午餐汉堡包三明治披萨热狗,晚餐牛排猪排炸鸡火腿。美国食物比较清淡,一餐中一般一道主菜,沙拉和咖啡不能少。美国人一般不吃内脏。加拿大:早餐饮料两片烤面包或煎饼一两个鸡蛋剪肉片水果,午餐打包三明治罐头饮料等,晚餐从汤开始,然后主食,最后甜点水果冰激凌果酱饼咖啡茶。加拿大讲究食品质量,营养,口味淡喜欢甜味,酥脆的食物,爱喝啤酒,红茶,爱吃江苏上海山东菜,不吃内脏和爪子。巴西:烤肉-比卡纳,出名的:南里约格郎德州。巴西是咖啡王国。巴西人喝饮料-巴拉那。欧洲:

英国:早餐7-9点麦片粥火腿蛋面包,上午茶11点咖啡点心饼干,午餐1-2点冷肉凉菜鱼,下午茶45点茶糕点,晚餐7点丰富炸鱼加土豆片,烤炙肉,喝酒。在英国喝酒有时间限制:伦敦是11-15点,下午17:30到23:00营业,星期天则是12-14,点和19:-22:30.如果不在规定时间喝酒会被罚。英国人喜欢喝啤酒(苦啤酒和黑啤酒0喝茶读报纸,但是去高级餐厅注意穿着和用餐礼仪。

法国:讲究色香味,早餐7-8点牛奶咖啡红茶面包鸡蛋,13-12点午餐一般在自助餐厅或者酒吧沙拉猪牛排土豆泥水果面包,15-18点咖啡小食品,晚餐20-22浓汤沙拉主菜奶酪面包水果葡萄酒,法国是奶酪王国。

德国:主食面包土豆奶酪黄油香肠牛奶色拉水果,特色小吃:猪肝肠,猪血肠,煎小鱼,莱茵河和摩泽尔河的葡萄酒中外出名,啤酒在德国叫做液体面包。德国人不喜欢辣的,不爱海参,不吃狗肉。

俄罗斯:面包为主食,不爱猪肉,喜欢酸甜咸微辣的事物。早餐黑面包酸牛奶,午餐肉饼牛排红烧牛肉烤羊肉串油炸大排鱼肉丸子,爱吃中国的北京烤鸭,糖醋鱼,辣子鸡,烤全羊。认为午餐晚餐不能说少浓汤和冷盘,爱喝酒,伏尔加,爱喝茶,红茶。

荷兰:早午餐一般是冷餐,爱喝牛奶不爱茶,晚餐是正餐,他们的国菜:胡萝卜土豆洋葱混合调制的菜。

西班牙:9点早餐。下午三点午餐,晚上9点后晚餐,喜欢酸辣,不爱咸。喜欢中国的烤乳猪,炸雏鸡,干煎大虾,松鼠鱼,香酥鸭。喜欢喝凉水不爱热水和热汤,喝中国绿茶菊花茶要加糖。非洲:

埃及:喜欢甜食,最具代表性的:“巴斯布萨”,由面粉油炒加糖淋的

南非:因为收入低吃大米和玉米。白人饮食习惯:大块牛排,炸土豆丝,青菜。意大利考馅饼也流行,熏鳄鱼肉片。开普敦附近葡萄园的葡萄酒出名。大洋洲:

澳大利亚:早餐7-8点牛奶麦片火腿煎蛋黄油面包,午餐12-1点快餐,晚餐7点半左右正餐,和早茶10点半左右,午茶4点左右。喜欢中国水饺。爱酸甜口味,不喜欢太咸。喜欢冷饮。爱吃花生米。

新西兰:物产丰富,被叫做美食天堂。口味清淡。居住:

篇2:旅游与中外民俗论文

——主要讨论民俗文化旅游的问题

民俗是一种活着的文化, 是一定地域民众社会生活的真实而直观的写照。当前,民俗文化旅游日益成为旅游界的一大热点,是在城市化进程的加速, 现代生活方式的趋同的大背景下产生的。

民俗文化旅游是指根据本地域、民族的特点, 尤其是少数民族的特点而设置的旨在引导旅游者对民族文化特点进行审美观光的旅游市场和旅游活动。它的构成条件首先必须是民族特点, 应该具有与旅游者的民族身份不同的异质文化特色;其次具有本土民族特色, 这不仅仅是说具有民族地域特色, 而且应具有不同地域的不同民族特色;再次应具有民族文化内涵和底蕴, 从民族文化中还可透视出民族的历史发展的文化积淀和现实的历史文化价值, 甚至有的还带原始文化价值从而使其具有民族学、人类学的意义; 最后还必须具有一定的审美观赏价值, 也就是说除具有特点外, 还要有优势, 还必须提供出本土民族的最优秀的文化遗产和最优美的文化艺术。具备这些条件才能构成民俗文化旅游的基础, 也构成设置民族文化旅游区的基础。

近年来,民俗风情游、古民居游等具有民族民间文化特色的旅游项目一展风采,民俗村、民俗风情园等新建的人文旅游资源景点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民俗文化在进入旅游业的伊始就以其对旅游者强大的吸引力而备受青睐。旅游业对民俗文化资源的开发于弘扬优秀的民俗文化,更好地传播民俗文化无疑是大有益处的。

民俗文化融入旅游文化是当今旅游业发展的需要,也是满足旅游者旅游愿望的需要。在旅游领域,尤其是在旅游业发展到更高阶段的今天,人们常常寻求对之毫不熟悉或不知道的东西为旅游对象,不仅要在自然风光中摄取精华,还要通过旅游的亲眼所见,了解某地区的文化状态,对整个风貌进行比较深入的了解。

从目前来看,我国很多地方对民俗还不太重视,或者简单化处理,比如说端午节,有些地方就搞一些简简单单的活动,并简简单单地将这些东西加入到旅游中去,就成了民俗旅游,没有什么特色,千篇一律。应该说全国目前很多民俗活动都大同小异,北方赛龙舟南方也赛龙舟,北方吃粽子南方也吃粽子,不少地方只有这两样东西去过端午节,民俗旅游尚处于初级的阶段,还有待深入。同时,在民俗文化旅游发展过程中所凸现出的问题也越来越多, 受到普遍的关注。

首先, 产品设计雷同, 缺乏创新,产品开发零碎, 缺乏深度。

现在我们可以高兴地看到,很多关于传统民俗节日的节物变成了商品,这有很大的积极意义,老百姓可以购买到跟民俗有关的纪念品,让更多人知道有这样一个民俗的存在,而且这些节物还可以促进一些节事的恢复。但是,目前民俗文化旅游产品单一, 雷同现象比较严重, 创新性产品较少。民俗旅游产品并未得到旅游业界的一致认同,“这只是简单地将一些民俗的元素穿插在旅游产品中而形成的应景性质产品而已,根本算不上民俗旅游,简单地将民俗和旅游以加法的形式凑合在一起,显得不伦不类,即使要称之为民俗旅游产品,也只能算初级产品。”某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界人士认为,目前市场上推出的民俗游产品,多是在原来常规线路之上,加上一些民俗的元素应景,酒还是那些酒,只是瓶子的标签换了一下。因此,产品设

计要多元化, 打造品牌。

其次,管理水平滞后, 缺乏人才。

一是缺乏管理人才对已经开发的民俗文化旅游景区进行有效的管理;二是缺乏有专业的导游人员对民俗文化内涵作深入的讲解, 使得许多游客慕名远道而来, 到了之后却不知看什么好;三是本地的艺术人才大量流失, 有点文化技艺的年青人都外出表演打工, 因为在外打工的收入比在家从事旅游活动收入要高很多, 这些都使得人才显得十分匮乏。

再次,民俗传统节日在旅游中会变味。

很多人认为传统节日很乏味,其实是因为我们仍然缺乏了解并且了解得不够深入。在把传统节日作为法定假日所做的准备中,我们还不够充分。实际上当初提议将传统节日设为法定假日的人,也仅仅考虑假日与日期,但实际上提议人本身对于传统节日的丰富的内涵认识是不够的,所以大家只认为其是假日,而对其丰富的历史内涵不清楚。应该感谢媒体对失传或半失传的传统节日的传播与传承。

目前遇到的问题,很大一部分是由于对民俗研究的不深入和片面性造成的。就的端午而言,龙舟活动有丰富的内涵,但很多人认为其是为了打捞屈原尸体而兴起的,这些在屈原相关的著作中可以找到依据。划龙舟是对死去的亲人的怀念,早在屈原之前就出现了划龙舟活动。因此划龙舟只是在纪念屈原的时候发扬光大的,并不是起源。因此我们对历史应该有更深更准确的了解。

最后, 旅游环境欠优, 缺乏规划。

环境是一个民族生存、生活、聚集的基本条件,离开这一特定的民族地域, 即使是少数民族其特色也会削弱、淡化, 甚至融化进其他民族及其文化中。民族特色只能植根于本土的土壤中, 只能植根于体现民族氛围和民族环境的地域中。民族地域环境既是自然生态环境, 也是人文生态环境。环境是自然天生的, 也是人为改造、创造的, 甚至可以将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融为一体。另外, 少数民族由于历史原因和受到历代统治者的排挤, 长期生活在穷山僻壤, 甚至险恶封闭的自然环境中, 这一方面给他们的生活造成艰难困苦;另一方面也会因此而长期不被外界发现, 不被开发利用, 保持和保护了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这些自然环境和条件也构成了民族地域环境, 穷山恶水对于少数民族的生活来说是一障碍;但对于旅游开发来说, 又是一大旅游资源, 借此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旅游就有可能起到扶贫致富的作用。从这一角度而言, 穷山恶水既是劣势条件, 又是优势条件, 构成民族地区自然环境的一大特色。

发展民俗旅游应充分考虑各种条件,使民俗元素与旅游更完美地结合起来,达到1+1>

2民俗节日很受瞩目,尤其是端午申遗让更多人关注到民俗传统文化,很多国外的旅游者非常喜欢中国的传统民风民俗,我们这些历史流传下来的瑰宝很有吸引力。但是现代的年轻人很多不愿意读历史,但是他们更愿意通过亲身的体验去感受传统文化,而通过旅游的方式,可以让人们得到放松之余,也补充所需的历史文化知识。关键一点的是,我们应该带给人们实实在在的东西,而不是赝品,我们应该加强民俗的研究,不要随便带给人们片面的甚至是错误的东西。

中华民族是个伟大的民族,有着优秀的历史传承,对世界有着重要的影响。我们发展民俗旅游,不仅仅要发扬民俗节日,更要根据各地的条件、区位予以考虑。有些地方民俗成分多,有些地方民俗元素比较少,因此要因地制宜。在比较封闭的地方,传统民俗比较完整,而且保留着完整的生活习俗和习惯。老百姓是民俗的载

篇3:谈中外冰雪民俗文化的衍生与发展

一.中国冰雪民俗文化

在中国境内北纬41度以北地区居住的各民族, 在冰雪生态环境中形成的, 与冰雪生态环境有关或受其影响的历代传承的生活文化, 就是中国冰雪民俗文化。

随着民俗冰雪活动的不断扩展, 人们从中体会到了无穷的乐趣, 出现了早期的冰雪娱乐活动。我国有记载的古代冰雪娱乐活动出现在隋唐时期, 是北方的少数民族首先开始的。当时, 东北地区的女真族曾经发明了一种竹马滑冰运动, 人踏在竹马上, 手执一根曲棍, 向前滑行, 这是最早的一种滑冰方式。这在我国历史上是有文献记载的第一次冰上运动会。到了清代, 随着满族人进入中原, 他们把一些冰上娱乐活动也带入内地。冰雪活动的形式和发展, 虽然经过了漫长的历程, 然而正是这份质朴的漫长积淀, 才使得它的发展更具潜力。

二.国外冰雪民俗文化

在国外, 与冰雪有关的活动也很多。在瑞典, 每年十二月十三日, 是瑞典人民传统的露西娅节。它与仲夏节对应。这时的瑞典最长的夜晚是二十小时以上, 城市街道上整天整夜点着灯, 而这一天夜晚最长。

在加拿大东南部港口城市魁北克, 每年从二月份第一个周末起要举行为期十天的冬季狂欢节。狂欢节中要选出一位“狂欢节之王”, 他身着白色衣服, 头戴白帽, 手戴白手套, 象“雪人”一样向参加狂欢者含笑招手。狂欢节有雪雕作品, 还有雪雕建筑。还在破冰后的圣劳伦斯河中举行划船比赛。狂欢节中还举行冰雕作品比赛, 狗拉爬犁以及越野滑雪比赛活动。

还有世界上有名的“俄罗斯之冬”狂欢节。它又叫“送冬节”, 是斯拉夫民族的一个古老的传统农业节日。在中古世纪时, 人们认为春天降临是太阳神战胜严寒和黑夜的结果。因此, 每年2月底3月初, 人们都要举行盛大的迎春送冬仪式。

三.现代冰雪活动的发展

由于冰雪活动展现了独特的魅力和无限的活力, 现在, 很多国家的冰雪活动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如加拿大的魁北克冰雪狂欢节, 节日活动规模盛大, 内容丰富多采, 包括“雪之城堡”、“狂欢节之王”、“冰河竞舟”等活动。在我国, 最有代表性的冰雪活动是每年1月5日至2月5日的“哈尔滨国际冰雪节”。期间的哈尔滨的冰雪大世界和太阳岛雪博会驰名中外, 饮誉华夏。

冰雪活动开始是人们为了生存, 在被动接受冰雪中产生的, 然而经过了历史与劳动人民智慧的打磨, 逐渐发展成为积极的、有益的、综合的活动, 是人们利用自然充实人文生活的典型个案。

四.冰雪活动中文化的衍生

生活在冰雪自然环境中的人们, 在生产、生活、娱乐的活动中创造了大量具有冰雪符号的生活方式, 为冰雪文化的形成提供了广泛而充足的载体, 而且这种文化涉及建筑、街道、器物、饮食、娱乐、运动、服饰、风俗、经济、艺术、文学等方方面面。

从世界范围来看, 由于冰雪活动的大力开展, 冰雪文化开始活跃起来, 以国际文化交流为背景开展的, 反映了欧洲大陆、北美大陆、东北亚次大陆地域的人们, 由于不同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价值观差异等, 创造的具有当地特点的、文化消费式的冰雪文化。它包含地域性、季节性、国际性、人文性等特点, 而这些冰雪特点想要更有深度、更健康、更具特色地发展就要依靠冰文化载体来体现。

人们在逐渐适应冰雪自然环境的过程中, 创造了国际性的多元化冰雪文化, 冰雪文化载体是冰雪文化的依附, 是冰雪文化赖以表现的基础。

摘要: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文化意识形态往往与社会生活之间存在巨大差异。而民俗却是社会生活的一部分。尽管从某些方面讲, 民俗也是一种文化意识, 但它却是未经分化的原始生态文化意识团。所以, 民俗是一定的社会群体为适应自然环境, 满足各种不同需求而不断积累, 世代传承的生活文化。从民俗的一些现象看, 它是与自然环境最近的人类文化形式。而冰雪文化的发展源泉就是冰雪民俗文化。

关键词:冰雪,民俗,文化,衍生,发展

参考文献

[1][美]哈里斯:《文化的起源》, 华夏出版社, 1988年

篇4:民俗旅游与旅游民俗的辨析

[关键词]民俗;民俗旅游;原生态;旅游民俗

旅游是有人类以来的一种古老的行为方式。不管在古代还是现代,旅游应该是一种通过地理位置上的转移,对沿途所看到的自然景观或人文遗迹而产生的一种生理或心理上的满足的活动。因此,可以说民俗文化旅游就是在以民俗文化为主体的内容的旅游活动。是以本民族、本地区有独自特色的生活习惯、民间文化艺术、礼仪习俗、村寨民居、巫摊歌舞、神灵信仰、服饰装束等在内的传统民俗事象作为一种对旅游客体的吸引和感召,并使旅游客体产生一定的共鸣和互动的休闲娱乐活动。一个地区的民俗其民族特征越鲜明,原始风格越纯,历史氛围越浓,地方差异越大,生活气息越足,就越有可能成为特色旅游资源,民俗文化旅游就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一、我国民俗旅游的特点

我国的旅游资源,可分为自然风光、历史文化和民俗文化三大部分。前二者相沿悠久,后者刚刚兴起,但前景十分广阔。自然风光是天然的,是永恒的;历史文化是社会发展的产物,能够帮助外国人了解中国,帮助中国人了解自身的传统,但有局限性,表现在上层的帝王将相和下层的宗教信仰,很难代表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的全貌;就各个分布地域来说,这些历史遗迹只在中国版图上占着有限的一块地盘,且分布很不均匀。民俗文化却在层次和地域上占着绝对优势。它首先是民族集体创造与集体传承,其内容丰富,门类齐全,从衣食住行的物质文化到再生产、交易的经济文化,以及人生仪礼和民间艺术的精神文化。若进行比较,历史文化(例如陵寝、宫殿、寺庙)是过去的文化,民俗文化却是活的文化,既是传统,又活在民间。例如,春节的社火及其他民间节日活动,无论上层、下层人民,无论中国、外国都能接受,可以代表民族文化的重要传统。任何一种文化现象之所以能够存在,主要是它的功能决定的。传统的民俗文化有许多事象正在丧失它们在现代社会存在的功能,但能通过游游业的开发,使它们以另一种崭新的方式保存起来,满足现代人对传统的认识和审美的需要,丰富现代人的文化生活。

民俗旅游是指人们离开惯常住地,到异地去体验当地民俗的文化旅游行程。民俗文化作为一个地区、一个民族悠久历史文化发展的结晶,蕴含着极其丰富的社会内容,由于地方特色和民俗特色是旅游资源开发的灵魂,具有独特性与不可替代性,因而,从某种意思上来讲,民俗旅游属于高层次的旅游。

二、旅游民俗的概念及与民俗旅游的关系

民俗是一种民间传承文化,属于民族的传统文化,它的根脉一直延伸到当今社会的各个领域,伴随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生活继续向前发展变化。近年来民俗旅游已经成为一种时尚,因为民俗旅游是一种高层次的文化旅游,它能满足游客"求新、求异、求乐、求知"的心理需求,成为旅游行为和旅游开发的重要内容之一。

民俗是沟通传统和现实、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纽带,它能反映民间地域或社区人群的共同意愿,并主要通过人作为载体,进行世代相同和继承的具有鲜明特点的文化现象,可以用“民俗文化”来概括。民俗文化是广大劳动人民所创造和传承的民间文化,它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民俗文化不是落后地区的奇风异俗,不是穷乡僻壤的“专利品”,也不是古老部落的“土特产”。

民俗旅游是指人们离开惯常住地,到异地去体验当地民俗的文化旅游行程。民俗文化作为一个地区、一个民族悠久历史文化发展的结晶,蕴含着极其民俗旅游丰富的社会内容,由于地方特色和民俗特色是旅游资源开发的灵魂,具有独特性与不可替代性,因而,从某种意思上来讲,俗旅游属于高层次的旅游。旅游者通过开展民俗旅游活动,亲身体验当地民众生活事项,体会到当地的民俗风情、生活方式以及不同的审美情趣,实现自我完善的旅游目的,从而达到良好的游玩境界。

目前民俗旅游的内容主要包括生活文化、婚姻家庭和人生礼仪文化、口头传承文化、民间歌舞娱乐文化、工艺美术文化、节日文化、信仰文化等。

旅游者通过开展民俗旅游活动,才可能亲身体验和触摸到旅游地民众生活事项,体会到当地的民俗事项,体会到当地人民的生活的方式和、思想意识和审美情趣,实现审美与自我完善的旅游目的,从而达到良好的游玩境界。从某种意思上来讲:民俗旅游属于高层次的旅游,在未来不久将成为现代旅游的主流之一;由于地方特色和民俗特色是旅游资源是旅游资源开发的灵魂,也具有独特性与不可替代性,因此,民俗旅游资源是旅游产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性资源。能把握好并利用好这一优势资源是提高我国旅游品位的关键所在。

三、结语

在我国当前的旅游资源开发中,民俗文化的内容丰富多彩现已成为旅游发展的重要战略性资源。可是大量的民俗文化旅游资源仍然散失在民间,自生自灭,默默无闻。积极地挖掘和开发民俗旅游资源,不仅可以为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增进同国际间的友好往来和交流,而且还可以形成旅游特色,弥补以纯观光旅游为主,产品结构单一的不足,提高我国旅游业在国内国际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参考文献:

[1]薛群慧:《民俗风情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开发探析》,《思想战线》,1997年第五期

[2]王佳:《民俗风情旅游开发诌议》,《燕山大学报》,2005年8月

[3]閆喜琴:《论民俗旅游对旅游地民俗文化的污染与防治》,《贵州民族研究》,2006年第1期

[4]黄爱莲:《民俗风情旅游与民族民间文化的自我拯救》,《广西社会科学》,2005年第5期

[5]唐凡茗:《旅游文化对民俗文化影响的预测与调控》,《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6期

篇5:民俗与旅游报告

学生应选择一个老师推荐的课题或自选课题,运用《民俗与旅游》课程中了解到的方法进行自主研究分析。要求图片和文字结合,图文并茂,论述你所针对的景区或者民俗整体概况与特色,并在论文最后必须要有自己的见解和认识,也就是说,对一个课题进行分析研究后,要用至少200字的评论对你所分析论述的旅游区、景点或者民俗进行评论,尤其是对其怎么发展、对旅游的一些设施和活动提出好的策划与建议。至少3页A4纸,调查内容要求认真调查,可以打印,自己简介和和认知必须手写。

1徐州的民俗与旅游,可以整体总结、分析与策划,也可以针对具体的旅游区,像云龙湖、大龙湖、九里山、吕梁山水等,都可以,下边的课题也是这样可以整体,也可以具体。

2你家乡的民俗与旅游,调查自己家乡的旅游与民俗资源,并给出自己的认识和建议,这个主题为本次课程重点推荐主题。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

4江南水乡。广西、宁夏等省民俗与旅游。

6上海世界博览会旅游及世博结束后园区的旅游策划。

7国外的民俗与旅游。

8一些具体城市的旅游现状与建议(日照、连云港等等)。

9青藏高原民俗与旅游。

10少数民族聚居区的民俗与旅游。

11旅游与传播(总结旅游的杂志、电视频道等,并进行评论,给出一些好的策划与建议)。

篇6:民俗风情与旅游

1、民族与民族风情概念

2、民族风情的特点

3、民族风情与旅游的关系

4、民族风情的旅游开发价值

1、民族与民族风情的概念

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的民族文化特点上的共同心理素质这四个基本特征的稳定共同体。民族风情:

是指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各民族逐渐形成的突出表现每个民族特点和他们所居住地区地方性特征的因素。(主要表现在,建筑、服饰、乡土工艺,甚至到需要细心观察和体会的生活方式、心理特征、道德观念、审美情趣等方面。)

2、民族风情的特点

(1)民族性和地方性

(2)丰富性和多样性

(3)大众性和传播性

(4)时代性和稳定性

 不同民族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文化传统  不同地域,有地域文化的差异

 不同民族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文化传统  不同地域,有地域文化的差异

时间上的传承 空间上的扩布

3、民族风情与旅游的关系

(1)民族风情是重要的旅游资源

(2)旅游有助于民族风情的交融与发展

(3)了解民族风情是体验旅游和搞好旅游接待的重要前提 民族风情旅游概念

民族风情旅游,是指人们以观赏、了解、领略、参与民族风土人情为主要目的的旅行中所进行的物质和精神活动的总和。

4、民族风情的旅游价值

(1)满足旅游者的审美需求

(2)满足旅游者的娱乐需求

(3)满足旅游者的精神需求

二、民族风情旅游的特色表现

1、民族服饰

5、民族节庆

2、民族建筑

6、民族歌舞

3、民族饮食

7、民族宗教

4、民族婚恋

1、民族服饰

服饰的作用与功能

适应自然环境的防护性功能 

确定社会角色的区别性功能 

恪守礼仪伦常的规范性功能 

表示民间信仰、多神崇拜的功能 

美化生活的审美性功能

2、民族建筑

丰富多彩的民族建筑形成原因:

自然环境的多样性

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性 

文化的差异性 

民族审美心理 

民族文化交流

3、民族饮食

我国少数民族饮食特征:

悠久的饮食文化 

多元的饮食结构 

独特的饮食习俗 

多样的美学特征

4、民族婚恋

我国少数民族婚恋特点:

青年男女婚前社交自由 

择偶方式多种多样 

婚礼各具特色 

婚俗古老悠久

5、民族节庆

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高度浓缩 

民族节日起源于祭祀 

民族节日的传承与演化

民族节日类型:

岁首节日:泼水节、十月节、春节 

祭祀节日:跳弓节、蚂拐节、盘王节 

农事节日:开秧米、新米节 

娱乐节日:壮族三月

三、绕三灵 

商贸节日:三月街、七月骡马会

宗教节日:木脑纵戈、格东节、火把节

6、民族歌舞

我国少数民族歌舞特点:

古朴性:原生性的“史前艺术” 

交融性:相互影响 

民俗性:民俗活动

复合性:与酒、服饰等关联

7、民族宗教

我国少数民族宗教特征:

多元并存、相互兼容 

民族宗教的世界性 

外来宗教的民族化与本土化

三、我国民族风情旅游的分区

1、西南民族风情区

2、中南民族风情区

3、东南民族风情区

4、东北内蒙民族风情区

5、西北民族风情区

1、西南民族风情区

包括:藏族、彝族、白族、傣族、佤族、纳西族、水族、哈尼族、羌族、景颇族、布朗族、阿昌族、怒族、独龙族、基诺族、布依族和侗族等民族。

项目:云南民族村、云南博物馆、司岗里佤族村庄、新平花腰傣风情、楚雄彝族“火把节”等。

2、中南民族风情区

包括:壮族、瑶族、毛南族、苗族等民族.项目:广西民族博物馆、惠州龙门瑶族风情园、毛南族风情园(广西、贵州)、湖南凤凰苗族博物馆等

3、东南民族风情区

包括:京族、土家族、黎族、畲族等民族。

项目:广西防城港京族风情园、张家界土家风情园、罗源福湖畲族园(福建)、三亚黎族风情园等;

4、东北内蒙民族风情区

包括:满族、朝鲜族、蒙古族、鄂伦春族、达斡尔、鄂温克等。

项目:黑龙江中俄民族风情园、呼伦贝尔民族风情园(集中展示鄂温克、鄂伦春、达斡尔、蒙古、俄罗斯在内的五个少数民族风情)

5、西北民族风情区

包括:回族、维吾尔族、柯尔克孜族等

项目:宁夏博物馆、中华回族风情园(宁夏)、恰尔巴格风情园(新疆)、喀什西山民俗风情园(新疆)

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的民族文化特点上的共同心理素质这四个基本特征的稳定共同体。民族风情:是指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各民族逐渐形成的突出表现每个民族特点和他们所居住地区地方性特征的因素。(主要表现在,建筑、服饰、乡土工艺,甚至到需要细心观察和体会的生活方式、心理特征、道德观念、审美情趣等方面。)

民族风情旅游: 民族风情旅游,是指人们以观赏、了解、领略、参与民族风土人情为主要目的的旅行中所进行的物质和精神活动的总和。

图腾:一词来源于印第要语“totem”意思为“它的亲属”,“它的标记”。所谓图腾,就是原始时代的人们把动植物或非生物等当作自己的亲属、祖先或保护神,相信他们有一种超自然能力,会保护自己,并且可获得他们的力量和技能,娃图腾:就是以其娃及其衍生物,如蟾蜍为其崇拜的古老图腾。

民族风情的特点(1)民族性和地方性(2)丰富性和多样性(不同民族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文化传统

不同地域,有地域文化的差异)(3)大众性和传播性(时间上的传承

空间上的扩布(4)时代性和稳定性

民族风情与旅游的关系(1)民族风情是重要的旅游资源(2)旅游有助于民族风情的交融与发展(3)了解民族风情是体验旅游和搞好旅游接待的重要前提

民族风情的旅游价值(1)满足旅游者的审美需求(2)满足旅游者的娱乐需求(3)满足旅游者的精神需求

民族风情旅游的特色表现(一个民族阐述)

1、民族服饰

2、民族建筑

3、民族饮食

4、民族婚恋

5、民族节庆

6、民族歌舞

7、民族宗教

民族服饰的作用与功能(举1-2例子):

1、适应自然环境的防护性功能

2、确定社会角色的区别性功能(年轻姑娘—绿色、清新秀丽

中年已婚—黑色、清雅庄重

老年妇女—白色、清净洁白)

3、恪守礼仪伦常的规范性功能

4、表示民间信仰、多神崇拜的功能

5、美化生活的审美性功能

丰富多彩的民族建筑形成原因:

1、自然环境的多样性

2、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性

3、文化的差异性

4、民族审美心理

5、民族文化交流 东巴文化的意义和价值:

藏族民族风情

一、藏族的源流与分布

1、‘藏族’是汉语的称谓,藏族自称‘博’‘博巴’。

2、藏族最早起源于雅鲁藏布江流域的一个农业部落,从而得名‘博’,‘博巴’意思就是居住在‘博’地区的人。

神山——冈仁波齐

佛教著名的标志:万字格

圣湖——玛旁雍措(西天的瑶池)

雪域江南——林芝 主要聚居在西藏自治区。

二、藏族民居:

1、黑色帐篷(牧区)

牦牛毛织成

2、平顶碉式建筑(农区)二至三层,楼层一顶楼为尊

三、服饰民俗:“勒规”(劳动服饰)藏族叫楚巴。

“赘规”(礼服),节庆盛装 “扎规”(武士服)水袖

“帮典”汉语称围腰或围裙

七色丝绒发辫(天珠“思怡”:美好,威德,财富之意)

(嘎乌:随身佩戴的护身佛盒)男子:腰间系挂“四青”:刀

锤子

火镰等。女子:腰间多挂“雪纪”:刀、针线盒、火镰、珞松

四、饮食民俗: 粑为主食,嗜饮青稞酒和酥油茶(酒倒满 茶不)祝酒

迎客礼俗

五、婚恋嫁娶:

1、情卦

2、抢帽子

3、独特的婚姻制度(一夫多妻制,抢婚)

丧葬习俗:天葬、火葬(僧人或高贵之人)、塔葬、水葬、土葬(有传染病的人)

六、宗教信仰:全民信仰 喇嘛教

喇嘛教分为四个教派:(1)宁玛教(江教)(2)举派(白教)(3)格鲁派(黄教)

(4)萨迎派(花教)

藏族宗教建筑:嘛呢堆、风马旗

七、岁时节令:藏历新年、传诏大法、望果节、赛马节

八、礼仪禁忌:礼仪:献哈达、磕头、敬酒敬茶、铺彩绸路

禁忌:(人)忌食马肉、驴肉和狗肉,转经时一定要按顺时针方向行走。

纳西族民俗风情——以殉情为荣

一、源流与分布:纳西族史称“婆娑”、“磨些”等,摩梭人是纳西族的一个支系,1954年,以“纳西族”作为本民族的统一族称。

源流:8世纪以后集居在丽江一带

(玉龙雪山)人口分布:主要分布在:云南丽江、维西、中甸、宁蒗、德钦等县,以及四川的盐边,盐源,木里县。纳西族有它自己的文字。

二、东巴文化:以东巴文化象形文字、东巴经、东巴音乐、东巴画、东巴舞为主要内容的东巴文化是纳西族独有的一种文化,在各民族文化中独树一帜,也是世界文化中的一枝独秀。

1、东巴象形文字:属原始象形文字,共有1400个单字,被誉为世界上唯一保留完整的”活着的象形文字”,是全人类的珍贵文化遗产。“东巴文”:纳西语为“森究鲁究”,意为“木石的标记”。

由象形符号,音标符号和附加符号组成。

2、东巴经:是用东巴文字学成经书,是东巴文化的核心,涵盖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各方面的内容,是纳西族传世的百科全书。

3、东巴画:以其古朴、拙雅、粗犷而不失流畅、舒展的风格取胜。

东巴画艺术的主要形式有木牌画,纸牌画和卷轴画等。

4、东巴音乐:是指东巴在宗教祭祀活动中所吟诵的一种曲调,并伴有乐器,是东巴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纳西古乐:纳西族的稀世“三宝”:纳西古乐汇集古老乐曲,古老乐器和高寿艺人为一体,被誉为稀世“三宝”。

传承方式:师带徒或夫带子的方式。《白沙细乐》:是一部大型的风俗性古典套曲,形成于清末民初。“白沙细乐”“洞经音乐”和已经失传的“黄经音乐”三部分组成。

5、东巴舞:是纳西族的古典乐舞。

“东巴经”中有一部令人惊叹的舞蹈教程,即《蹉姆》舞谱。

三、民居民俗:“三坊-照壁”(庭中的花园)

“四合五天井”

典型居民:木氏土司衙署

丽江古城:即大研镇,位于丽江坝中部。民居建筑多为两层木结构楼房,穿斗结构。木坯墙,瓦屋顶。

木楞房:是摩梭人最常用的房屋形式。

四、服饰民俗:纳西族的服饰大体分为三类:一是丽江,维西县服饰(“披星戴月”羊皮披肩)

二是香格里拉县白地和丽江奉科服饰。

三是宁蒗摩梭人服饰。

五、饮食民俗:丽江粑粑,鸡豆凉粉、糯米血肠、“三叠水席”

六、婚恋嫁娶:

1、“殉情”:是纳西族西部方言区的一种特殊的习俗,纳西族称为“游无”。

云龙雪山云杉坪——殉情之都

女儿国——美丽的泸沽湖

2、摩梭人的“阿注”婚是摩梭人婚姻制度。“阿注”意为“朋友、伴侣”。这种婚姻的主要特点:男不娶,女不嫁。

八、岁时节令:纳西族传统节目:丽江棒棒会(农历正月十五)棒棒会的举行标志着春节活动的结束和春耕生产的开始。

2、三朵节:“三朵”为玉龙雪山之神灵。(每年农历二月初八)

3、七月会:(农历七月中旬)又称“七月骡马会”

九、礼仪禁忌:忌食猴、猫、狗、青蛙肉;忌在门槛上坐不能闯入产妇房间。

成年礼:女孩举行穿裙礼,男子举行穿裤礼。

白族民族风情 崇圣寺三塔、蝴蝶泉

一、白族的源流:白族史称“白子”、“僰子”,自称“白子”、“白人”等,1956年统一称为白族

二、白族的分布:主要聚居在云南省西部以洱海为中心的大理白族自治区及丽江、碧江、昆明等地。

三、民族服饰:白族崇尚白色,因聚居地不同而略有差异。

总体特征:用色大胆,浅色为主,深色相称,对比强烈,挑绣精美,装饰繁而不杂。越往南越艳丽饰繁,越往北素雅饰简。

风花雪月帽:下关的风,上关的花,仓山的雪,洱海的明月。

四、白族的民居民俗:

1、白族的民居形式:一正两耳,走马转角楼,三坊一照壁,四分五天井(坐西朝东)

2、白族民居典范:大理古城、喜洲民居 大理有三宝,鹅卵石砌墙不会倒。(三宝:大理石、药材、白羊帽)

五、独特婚俗:掐姑娘:第一天“踩棚日”,第二天“正喜日”第三天下厨做鱼羹

背新娘

六、民族特色节日:

1、三月街

2、白族火把节

3、绕三灵;

4、蝴蝶会

七、饮食习俗:白族三道茶:第一道茶:苦茶;第二道茶:甜茶;第三道茶:回味茶

特色小吃:大理石砂锅鱼、小锅饵丝

苗族民族风情

一、源流与分布:苗族起源于我国古代的“九黎”,“三苗”。

苗族和瑶族有着共同关于盘瓠的传说和崇拜,一“盘瓠之后”相称。2000年:894万人

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南、云南、湖北、海南、广西等省(区)苗族聚居的苗岭山脉和武陵山脉气候温和。

二、民居民俗:以高山为主,以天然的地势来划定同其他民族居住地域。

三、服饰民俗:“穿在身上的百科全书” 传统形式的大领和大襟衣,百褶裙,头上包头帕,大襟衣配长裤

苗族服饰特点:用色大胆,大红大绿,鲜艳亮丽,图案充盈对称,目点蜡和绣花均不用描图打底,图案以几何图为主。“骏马飞渡”是苗族服饰和头冠上的珍品图案,由一排马和马背...纷繁复杂的苗族服饰可分为:湘西型、黔东型、川黔滇型、黔中南型和海南型五大类和各个款式。

锦鸡舞:(贵州)排调镇

白苗、黑苗、小花苗、汉苗(蒙刷)青水苗(蒙刹)

苗族服饰反映来了苗族历史悠久、居住分散、风俗多样的特点。

四、节日习俗:苗年(农历9月或11月)、跳花场(踩花山)、姊妹节(农历3月5至17日),牯脏节

苗族银饰的特点:以多为美,以重为美,以大为美。

五、饮食民族:普遍喜食酸味菜肴,酸汤家家必备,以糯米为贵,丰收与喜庆的象征。

腌鱼、腌肉、腊肉

”无辣不成菜”

六、民族工艺:银饰、织锦

瑶族民族风情

一、瑶族有几十种不同自称和他称,多数自称“勉”(或棉)

二、饮食民俗:瑶族饮食嗜吃酸、辣。

腊肉:瑶族民间肉类存储方式

打油茶

民间有“一杯苦、二杯甲(涩)、三杯才是好油茶”之说。(常年饮用起健脾养胃,提神醒脑之功效)

三、服饰民俗:素以丰富多彩著称,“好五色衣服”

传统服饰,尚黑、蓝、青、白等色。

盘头头饰:老年妇女戴着青色的三角帽;中年妇女戴着蓝色的三角帽;年轻姑娘戴花布蒙成的三角帽。

多姿多彩的头饰靛瑶头饰

艳丽妩媚的红瑶服饰(红瑶被誉为“桃花林中的民族”)

四、节日习俗:盘王节(农历10月16日)(十年或十二年一次)祝著节(达努节,农历5月29日)红瑶晒衣节(农历6月6)

瑶族是民风较为强悍的民族。赤足爬刀梯,过火海是其中两项惊险的绝技。

壮族(56个民族中人口最多的少数名族)

一、源流与分布

壮族源于瓯越来(西欧骆越)

“ 块壮字”亦称“土俗字”

壮族共有1700万人,主要聚集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其分布于云南,广东,湖南,贵州及四川等省。

民间俗语:“汉人住街头,壮人住水头,苗瑶住山头”

南宁——中山路

柳州(被贬官员)

二、依“那”而居的居住习惯(那即田)

村落的分布与稻作密切相关;村落的名称具有鲜明的稻作气息

“依田而居,据田而作,以田为本,因田名村” 三、五彩斑斓的民俗服饰习俗

按服饰可分为:斑衣壮,红,花,黑衣壮

四、赖“那”而食的饮食习俗:

“饭羹稻鱼”

以食用糯米为中心的饮食习俗 宁明壮粽

五、倚“那”而乐的节日习俗:

三月三歌节,蚂拐节,牛魂节

现代节日:布罗陀文化

图腾:一词来源于印第安语“totem”,意思是“它的亲属”“它的标记”。所谓图腾,就是原始时代的人们把动、植物或者非生物等当做自己的亲属、祖先或保护神,相信他们有一种超自然力会保护自己,并且还可获得他们的力量和技能。

蛙图腾:就是以蛙及其衍生物,如蟾蜍,为其崇拜的古老图腾。蚂拐节(蛙婆节):找蚂拐、游蚂拐、孝蚂拐、葬蚂拐。广西最古老、最大的歌圩——敢壮山

六、绚丽多彩的传统工艺:

花山壁画、铜楼艺术、壮锦艺术

壮锦:以素色细纱为经,以多种颜色的丝绒为纬而织成。以色彩绚丽、图案别致、结实耐用而驰名中外。

壮锦色彩:红配绿,看不俗

壮锦与南京的云锦,成都的蜀锦,苏州的宋锦并称“中国四大名锦”。印象刘三姐:漓江山水+名族风情+中国精英艺术家创作之大成。

黎族——一个古老又美丽的名族(海南)

五指山

海南省东方市江边乡白茶村——黎族最后的精神家园。

一、黎族名族源流与分布:黎族是中国岭南名族之一。

以农业为主,妇女精于纺织,“黎锦”“黎单”闻名于世。黎族是壮侗名族后裔。译音“俚”“里”“李”“黎”,在壮语中的意思是“蛇”的称呼。主要聚焦在海南省中南部。黎族——好绣面纹身。

二、黎族建筑——船形屋

三、黎族饮食:一日三餐主食大米,有时也吃一些杂粮。

香糯米是黎族地区的特产,用香糯米焖饭有“一家香饭熟,百家闻香”的赞誉。“祥”是黎族的风味佳肴,有“鱼茶”和“肉茶”两种。常吃摈榔还有防病治病和美容的功效。黎族特有节日:“三月三”。海南传统的知名小吃:“加积鸭”,俗称“番鸭”。

文昌鸡是海南最负盛名的传统名菜,号称“四大名菜”之一。

四、黎族服饰:妇女穿对襟后扣上衣和绣有花纹的筒裙,裙子分为长、中、短裙三种,戴绣花头巾,项圈和手镯。男子服饰比较简单。

最著名的黎族纺织品,有黎锦、黎幕、黎裙、挂包、头巾、花带等。

五、黎族婚俗:“放寮”结亲,槟榔为是婚礼品,咬臂示爱,断竹离婚。

六、海南的特色文化节庆:“三月三节”,换花节,洗夫人文化节,儋州民间歌节,七仙温泉嬉水节,南山长寿文化节,中国海南欢乐节,天涯海角国际婚庆节。

朝鲜民族风情(虎)

一、源流与分布:从朝鲜半岛迁入,300多年历史,共有192·38万人,主要分布在吉林,黑龙江和辽宁三省。善于在寒冷的北方种植水稻,是我国著名的水稻之乡。延边“秋时到处悬美果”,著名的苹果梨远销国外。

二、服饰民俗:

男性:上袄下裤,加穿带纽扣有色坎肩。

女性:上襦下裙,襦短裙长。喜穿白色衣服,素有“白衣同胞”之称。男女上袄皆为斜襟,无纽扣。

三、饮食习俗:泡菜(辣、甜、酸)、冷面、打糕、三伏狗肉酱汤。

狗肉汤:“宁无菜肴也要有汤”之说。

四、居住习俗:传统居民:山顶式的青瓦白墙建筑,坐落在依山平地上,四斜坡式屋顶,分瓦房与草房两种。

朝鲜第一村——红旗村。

五、人生礼仪:百日宴,周岁生日宴,祝寿礼仪,花甲宴,人甲宴,回婚礼

六、婚姻习俗:男主外,女主内

六次礼节:纳彩,问名,纳吉,纳币,请期,迎亲 奠雁礼,交拜礼,合卺礼,席宴礼

七、文化艺术:朝鲜族以能歌善舞著称于世。伽倻琴弹唱,顶水舞、扇子舞等。男子摔跤、踢足球,女子荡秋千、跳跳板。朝鲜族能歌善舞,延边朝鲜族自治区以“歌舞之乡”著称于世。传统舞蹈:长鼓舞,象帽舞,扇子舞。

民族歌曲:《阿里郎》《道拉基》(桔梗花——花语:永远的爱)等。民间体育:摔跤,荡秋千,跳跳板,足球,拔河(500多斤)

八、传统节日:春节、上元节(农历正月十五)、流头节(农历六月十五)

上元节:院内挂天灯,院门两旁挂壁灯,还要到河里放灯船,吃“五谷饭”

回族——一个把信仰融入灵魂的民族

《古兰经》是伊斯兰教唯一的根本经典。

伊斯兰教的创始人:默罕默德

清真寺

一、民族概况:回族自称“回回”或“回民”。广泛分布与我国的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宁夏回族自治区占全国回族人口的15%,素有“回族之乡”之称。语言:回族的通用语言为华语,第二语言阿拉伯语。

阿訇:回族穆斯林对主持清真寺宗教事务人员的称呼。

二、回族的服饰文化:最显著的特征:回族特点的穆斯林服饰。回族服饰的主要标志在头部。

1、回族男子服饰:回回帽:无檐小白帽,亦称“礼拜帽”

戴斯达尔:用白、黄色毛巾或布料缠头。

2、回族女子服饰:一般头戴盖头(也叫搭盖头)

三、饮食特点:伊斯兰饮食规定以佳美为原则。

最大的饮食禁忌是吃猪肉以及凡有犬齿且猎食其他动物的猛兽,忌食自死动物,忌食动物的血液,禁止饮酒。

宁夏五宝:红(枸杞),黄(甘草),蓝(贺兰山石),白(滩羊皮),黑(发菜或煤炭)为何不吃猪肉:

1、貌丑,怪异,性贪婪,愚笨;

2、喜污秽;

3、性恶无常;

4、猪的脖子上只有一根经,既不能看到天也不能回头。

宁夏回族饮食特点:

1、面食多于米食;2.喜欢吃甜食;

3、喜欢吃羊肉

四、伊斯兰建筑:特点:

1、穹隆;

2、开孔:所谓开孔即门和窗的形式;

3、纹样

清真寺是举行礼拜之地

五、特色节日:开斋节,古尔邦节,圣纪节

上一篇:传递正能量的经典文章下一篇:萧宅二三子赠答诗?石让竹,萧宅二三子赠答诗?石让竹卢仝,萧宅二三子赠答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