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问题的逻辑与实践夜校学习总结(综合部)

2024-06-19

解决问题的逻辑与实践夜校学习总结(综合部)(精选6篇)

篇1:解决问题的逻辑与实践夜校学习总结(综合部)

关于“解决问题的逻辑与实践”夜校学习之感想

此次夜校学习关于“解决问题的逻辑与实践”的课题,张总深入浅出的演讲,引人深思,受益匪浅。逻辑思维能力的增强,在很大程度上有利于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能够促使我们迅速抓住关键,学会清晰表达,并做出准确判断。现就综合部工作之一考勤工作,按照张总提出的相关思路尝试进行如下分析与解决。

一、明确标准

考勤管理对象为市公司全体内勤人员,每月初对上一个月的考勤记录进行整理统计,并依据《员工考勤假期管理实施细则》进行相应的工资扣罚以及相应处罚。

二、探寻本质

首先,公司队伍建设力量不足,对与考勤管理态度暂时很难强硬起来;其次,各部门管理人员对考勤管理认知程度、支持程度不同。

三、理清问题涉及的相关主体和责任人

(一)考勤制度宣传及执行职责只要集中在综合部,因而综合部应承担主要责任。根据近两月的考勤统计,违反考勤制度较严重者相对固定,且属于极少数。部门和机构负责人对于每月逾期提交的请假单和公出报备单审核不严。

四、步骤及执行

(一)组织内勤人员集中学习公司考勤管理制度;

(二)需要高管予以重视、明确要求和定期的宣导;

(三)每月固定一个时间点(考勤统计前),逾期提交请假单和公出报备单的,严格按考勤机记录数据为准进行考勤统计(即取消事后请假报备环节);

(四)对于考勤问题较大的员工,先由综合部私下提醒告知,仍旧问题严重者建议在司务会或周一早会上点名通报;

(五)文化引导,凝心聚力,推行人性化考勤管理制度。在对待迟到、病假、年休假等体现人文关怀的假种管理上,应根据实际进行区分,在一定程度上给予员工宽松的环境;

五、评估效果及新问题的解决

加强员工时间观念,一定程度上解决拖延症问题,提高工作效力;逐步形成独具特色的人性化考勤管理制度。

篇2:解决问题的逻辑与实践夜校学习总结(综合部)

刚刚步入高中的学生, 在化学学习中已初步建立了适合自身的学习方式, 但他们在解决高中的化学问题时都或多或少的会出现各式各样的“障碍”。教师不讲就是不会, 一讲又觉得醍醐灌顶, 悔不当初。事实上, 教师和学生之间在除去经验之外, 在各自的潜在逻辑思维上各有不同, 就自然出现了认知上的一些偏差。短时间内通过教师的引导会使一部分学生学会使用符合观念本源的逻辑方式, 这样的学生在化学学习成长中会一日千里, 但很多学生却会失去很多的机会。学习不是靠头脑发热、感性冲动和热血沸腾, 也不是仅仅靠励志、理想和信念就可以完全实现的。可见, 自主学习的基石是逻辑。

二、理论依据

黑格尔把人类认识的发展过程分为一系列阶段:存在、本质和概念。三个阶段的发展是一个演进的过程, 每一个阶段是对前一个阶段的扬弃, 是否定了自身又包含了自身的 `0更高的发展阶段。概念是人类认识的最高阶段, 也就是苏格拉底的要求:“用概念思维而不是凭感觉猜测。”

逻辑学的主题是清晰高效的思考, 它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我们知道有些学生聪明伶俐, 但逻辑性却不是很突出。他们有逻辑思考的潜能, 也就是说具备清晰高效思考的能力, 但是这种能力显然还没有成为其日常思考时的习惯。当然这也就是说学生们通常都有自己的逻辑思维, 只是对大部分学生来说, 这样的逻辑是潜在的而且多数不能帮助他们更好地学习。如果教师能在平时的教学中将融有化学学科特点的逻辑思维方式传递给学生, 这应当会成为帮助学生们成长的一剂良药。

三、有效协调教师与学生间的潜在逻辑思维

1.观念联系实际

人类的认知主要由三个部分形成, 即:客观存在的事物;事物在大脑中的反映;我们为其创造的语言, 借之我们才能与他人交流。所有观念在客观世界中都有其特定的本源, 这个能使我们了解错误观念是怎样产生的?观念与客观事物之间直接明了称为简单观念;而与客观事物并非一一对应的观念称为复杂观念。联系实际找到这些化学中的简单概念与复杂概念之间的关联, 可以更好地解决化学问题。

【实例1】对于高一年级的学生我们常常会拿电解质、非电解质的问题给他们辨析。简单的观念是, 氯化氢不仅是电解质而且是强电解质, 与之对应的盐酸呢?这时我们往往就会发现他们对HCl和盐酸之间的一个模糊的等同概念的出现从而导致出错。这时只需引入分类概念即可以将这个错误观念纠正过来, 在这里就可以把分类概念的重要性提上日程了。

接下来是与简单观念相对应的复杂观念———离子共存问题。我们往往会遇到学生们认为H+与Cl-不共存的问题, 究其本源其实还是刚才的简单问题在建立时所产生的模糊的逻辑, 对完全电离和是否共存之间的对应关系辨析不清。我试着采用问询的方式来探究这个潜在逻辑上的漏洞:“大家想一想盐酸与醋酸钠是否会反应?为什么?那么大家以前所说的水、沉淀和气体的产生现在应当如何表述?”这些问题的引入是为了更深层次地使学生扬弃从初中所带入的潜在逻辑思维中的不合理理论, 从而建立并巩固新的概念体系。采用这样一个联系实际例子的方式使得弱电解质、难溶物、挥发性物质真正进入学生们刚刚建立的更为完善的化学学习体系中。

2.将我们认为是常识的观念付诸语言进行有效沟通

在逻辑学中陈述有其特定的含义, 它是语言上的特定表达方式。词语被称为语言的基石, 因为只有在命题的层面上才涉及真假问题, 而逻辑本身就是发现真相并将其从谬误中分离出来的学问。在命题易于理解时, 我们可以轻易分辨出真假。但是, 如果命题本身表达得含混晦涩, 我们就会面临双重问题, 因为我们必须先找出命题本身的含义, 然后才能作出真假判断, 所以清晰有效的表达非常重要。思维混乱不可能带来有效沟通, 如果一个人连自己想什么都不明白, 又怎么能够清晰地表达给别人听?然而, 明确的观念也并不会自动地保证有效的沟通。

【实例2】人教版选修四第三章“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一节有这样一道题目:某温度时, BaSO4在水中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加入Na2SO4可以使溶液由a点变到b点

B.通过蒸发可以使溶液由d点变到c点

C.d点无BaSO4沉淀生成

D.a点对应的Ksp大于c点对应的Ksp

细细品味各个选项, 学生对于b、d两点所处的状态就显得力不从心、一头雾水了。其实我们可以从学生们很早之前就建立的溶解度曲线入手, 将难溶电解质融入一切水溶液体系中无论其溶解性如何都可以用相似的方法讨论, 并将“饱和”与“不饱和”两个概念更深入地纳入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之中。值得一提的是, 我将这道题交给学生讲解的过程中更出现许多意想不到的提问和精彩的辩论, B项通过蒸发由d点变到c点的过程应该是怎样的图像?学生的思考在高二时已经有了明显的逻辑性:蒸发使得钡离子和硫酸根离子二者浓度均增大, 所以不是单线向上应当是两个矢量的合力方向。应当说学生可以在这里运用到物理的矢量概念应该是逻辑思维已经融会贯通了。

同时, 有学生在这道题上提出来, 钡离子或者硫酸根离子的加入导致结晶化是否使得硫酸钡的溶解度发生了改变?

这样的问题虽然对于教师, 不算大问题, 但是就学生目前的认知而言, 要想明白还需要更多的沟通和更深入的发展。在这个时候, 我们不要想当然地认为我们的学生会领悟我们没有直接表达的意思, 问题越复杂这个原则越重要, 可能很多学生对有效信息根本一无所知, 当我们拿不准的时候, 最好能清楚地讲明背景信息, 唠唠叨叨总比挂一漏万强!

3.针对不同学生选择合适的语言

对于有能力掌握并能进一步学习的学生, 尽可能使用简练而且精准的语言回答他们的问题;而对于尚且在化学学习上步履不太轻松的学生, 我们可以“慢工出细活”, 避免使用模糊的概念语言, 尽可能有针对性地反映我们要表达的概念, 多做一些消除模糊概念的工作。

【实例3】阅读下面的信息, 推断元素及有关物质, 按要求回答:

(1) X、Y、Z、W是常见的短周期元素, 其原子序数依次增大, 且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均不少于2。

1X一定不是______ (填字母序号) 。

A.氢 B.碳 C.氧 D.硫

(2) 上述四种元素的单质均能在足量的氧气中燃烧, 生成的四种氧化物中, 有两种能溶于稀硫酸, 三种能溶于浓氢氧化钠溶液, 氧化物的相对分子质量都大于26。

2这四种元素中是否可能有一种是铝元素?

(3) 向上述四种元素单质组成的混合物中加入足量盐酸, 固体部分溶解;过滤, 向滤液中加入过量的烧碱溶液, 最终溶液中析出白色沉淀。

3白色沉淀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

(4) 向上述四种元素单质组成的混合物中加入足量烧碱溶液, 固体部分溶解;过滤, 向滤液中加入过量的盐酸, 最终溶液中析出白色沉淀。

4生成白色沉淀物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

(5) X与W同主族。

5X与浓硫酸加热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

篇3:解决问题的逻辑与实践夜校学习总结(综合部)

关键词:小学数学 新课程标准 综合实践活动 教学模式

长期以来,我们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着课程与教材脱离社会生活情境的现象。数学实践活动课的设置,打破了原来学科教学中重书本知识,轻直接经验;重结论,轻过程;封闭学习多,开放学习少;机械记忆多,实际应用少等的教学模式。但同时给每一位小学数学教师带来了一个新的研究课题。如何正确认识数学实践活动,如何上好数学实践活动课,数学实践活动课以怎样的模式呈现便是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对数学实践活动课的浅显认识和做法。

一、设置教学目的

综合实践活动内容设置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有关的知识与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积累学生的活动经验,提高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综合实践活动是培养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的重要载体,在经历具体的“综合与实践”问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体验如何发现问题,如何选择自己完成的问题,如何把实际问题变成数学问题,如何解决问题的方案,如何选择合作的伙伴,如何有效的呈现实践的成果,让别人体会自己成果的价值。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设计要遵循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

小学生天真活泼,都有积极进取之心。但他们的年龄较小,自控能力较差,心理单纯,要求简单而随意性大,有时难免犯错。即使是高年级的小学生心理也处于很不稳定的发展阶段。他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很朦胧和粗浅。所以,在小学阶段,教师要特别注意选择适合其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的活动内容,要让他们在同伴的相处、交流、融合的基础上接触青少年乃至成人的一些活动项目内容。活动内容应该是轻松活泼,怡情激趣,使学生在学中有做(动手),做中有学,从而使学生在快乐的“游戏”中逐渐体会到做人做事的简单常识;慢慢学会热爱劳动、尊重劳动成果;懂得尊重他人,注意安全、热爱祖国、热爱社会、热爱自然,为今后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和培养奠定基础。

三、丰富综合实践活动内容

生活实践中数学无处不在,根据问题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远近,问题可以来自学生个人成长、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等领域。

1.个人成长。学生个人成长过程中,有很多问题可以从数学的角度,综合运用数学的方法来分析。如关于学生的身高,学生就需要运用恰当的工具进行测量,运用统计表等方式记录,还可将几年的身高绘制成折线统计图进行分析。

2.家庭生活。学生是家庭中的重要成员,多观察、多思考不仅可以丰富生活经验,而且有利于学生数学素养的提高。如生活中粉刷墙壁时需要计算涂料的用量,学生就要综合运用图形的知识和运算技能等综合解决问题。又如,有关家庭用电、用水的活动,学生要记录数据,要从资料中查找到水、用电情况,树立节约用水、用电的意识。

3.学校生活。学生校园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例22是上学时间的记录,体现数据的随机性和规律性。例42是绘制学校平面图,体现综合运用“方向与位置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对于高年级学生,教师可用打电话设计数学问题。如教师要发紧急通知,怎样可以在最短时间内通知到全班同学。此外,学校生活中到处可以发现问题,如评选班委、庆祝节日布置教室、图书管理等,都有很多可以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的问题。

4.放眼世界。放眼世界,社会生活中更是有很多问题可以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来解决。如在教学“小数的初步认识”的前两天,教师可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到超市中去观察价格牌,记录下小组成员两天购买的物品,每人共花费多少钱,等等。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不仅对于小数有初步的了解、会进行简单的计算,同时向学生渗透了节约意识。又如,教学“乘法应用题和常见的数量关系”,教师可运用摆摊设档模拟商场购物,教学“单价×数量=总价”的知识。教师可先让学生通过日常生活熟悉的买笔、球等现实活动,了解单价、数量、总价的含义,然后让学生扮演售货员和顾客,进行模拟现实实践的购物,在简明、安全的课堂里学习解决问题,并允许学生使用计算器计算总价。通过观察和操作,学生理解了“单价×数量=总价”的关系,延伸出“总价÷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单价”等关系,同时让学生了解了购物的“选择商品—观察单价—购买数量—计算总价—付款”各种要素的基本关系,真切而深刻了解购物这一现实实践的存在、发生、发展过程。

总之,数学实践活动的开发是发展学生潜能、促进教师发展、学校全面发挥社会功能和实现教育理想的重要途径。诚然,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改革之路是漫长的,需要我们每一位教师付出艰辛和努力。作为教师,我们要重新认识和确定自己的角色,彻底改变多年来习以为常的教育和教学行为,成为活动的组织者、知识的引导者、思维的开拓者、实践的指导者。让我们行动起来,走进新课程,走进数学综合实践活动,使教师和学生在新课程的实施中共同快乐地成长与发展。

参考文献:

[1]鲍丽花.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实践探索与认识.教育科研论坛,2011(1).

[2]胡六林.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教育实践与研究:小学版(A版),2012(1).

篇4:解决问题的逻辑与实践夜校学习总结(综合部)

一、科学选题,让学生乐于进入问题情境

在实践与综合教学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首先就要研究如何使学生产生问题意识。只有学生头脑中有问题,才能谈到解决问题,进而形成解决问题能力。笔者认为,科学选题是让学生乐于进入问题情境的最佳选择。

1.从学生的日常生活中选择问题。来自学生身边的真实生活中的问题最能激起学生的兴趣,引发他们的探究欲望。在准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善于在自己所处的自然、社会以及学校生活与家庭生活中观察与体会,寻找能让学生感兴趣的研究活动专题。例如,在学生学习平面图形密铺时,就可以让学生结合生活中见过的地板砖的形状,引导他们思考:“大家想一下,究竟什么形状的图形可以密铺地面呢?”这样,就很容易引出“密铺的学问”问题的探究。教师还可以把春节期间压岁钱作为设计主题的切入点,例如“压岁钱应该怎样使用才合理”,这也是一个很好的探究问题。

2.在课堂中随机生成问题。在实践与综合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捕捉有探究价值的问题的意识,要善于根据学生提出的疑问,引导学生把疑问变成具有探究性价值的问题。例如,在数学课堂上,学生学习了两点确定一条直线这部分知识后,教师追问“3 点会如何呢?”、“4 点会如何呢?”、“5 点会如何呢?”这样就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他们纷纷议论起来。教师趁热打铁,带领学生一道进入“点、线之间规律”的问题的探究,由此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也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学科整合中产生问题。强调学科之间的整合也是新课程所倡导的,特别是数学,本来就与其他学科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确定探究问题时,要打破原有思维模式的束缚,善于从数学与其他学科的整合中寻找探究的问题。例如,在进行空间图形教学时,教师就可以把数学与美术、劳技等学科联系起来,通过巧妙整合确定探究的问题:如“美妙的图形”这部分内容,可以通过让学生展示、寻觅生活中的图形并动手操作,以此感受图形世界的美妙,并体会它们在日常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这样就可以培养学生欣赏美的能力,促进学生数学综合素养的提高。

二、引导体验,让学生在“做”的过程中提高解决问题能力

在实践与综合应用教学中,充分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动脑动手中体验做数学的过程,并在这个过程中通过问题的解决来体验成功的喜悦、形成解决问题能力。例如,在进行有关“合理存款”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之前,为了让学生能从实际生活中得到切身体验,就可以鼓励学生去调查最近一次国家利率的调整情况,并对储蓄的种类以及各个储蓄种类的利弊进行简要分析。在课堂上,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教师以启发、点拨、引导为主),让学生自行求得问题的解决。在进行“有趣的平衡”的教学时,可以先设计若干“平衡”的情境,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体验“平衡”的内涵,在此过程中,教师通过提问、引导,让学生去获取“平衡”信息,并通过同学之间的合作学习建立起数学模型:左边刻度数×棋子数=右边刻度数×棋子数,由此发现刻度数与所放棋子数成反比例的关系。然后让学生借助这个数学模型,去解决数学之外的问题。可见,只有让学生充分参与,积极体验,他们才会在“做”的过程中锻炼与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巧妙设计,让学生在探究中提高解决问题能力

解决问题能力必须要在具体的应用情境中才能得到培养与提高。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根据教学内容,巧妙设计,科学引导,让学生在探究中提高解决问题能力。例如,在进行“空间与图形”的教学时,就可以让学生选定一个喜爱的建筑物,为他们创造探索建筑物的特征的条件,然后进一步让他们学习设计这个建筑物模型。为了让学生顺利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如下活动:

(1)让学生对这个建筑物从不同角度观察,从中体会不同的角度下同一个物体形状的变化;

(2)利用自己在课堂上学到的数学知识,分析这个建筑物的特点,诸如轴对称图形的特征、点线面的规律等;

(3)采取估计、测量的办法,如果条件不允许也可采取查找有关建筑物的一些数据的办法,以此来得出有关这个建筑物的数据,然后按一定的比例缩小并绘制成图纸;

(4)让学生运用在课本上学到的立体图形的展开与折

叠的知识,画出这个建筑物的平面图;

(5)利用根据如上步骤得到的数据,计算出物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并采取合作学习的方式,通过同学间的合作探究,确定购买材料的策略,等等。

篇5:解决问题的逻辑与实践夜校学习总结(综合部)

【关键词】三人多数表决器 电路设计 Multisim10仿真

在组合逻辑电路设计的学习环节中,将学习过程中接触到的电路设计题目通过整理分析,不难发现有这样的两个特点,其一,对于同一题目电路的设计,可采用基本逻辑门、译码器、数据选择器、加法器等不同的设计方案。学习者通过多种设计方案的整理和分析,可加强对电路的理解,掌握更多的设计思路,这些设计思路将所学知识联系起来,通过以点到面的学习方式达到系统掌握知识的目的。其二,对于不同题目的电路设计,可采用相同设计方案。如果不同题目根据其电路功能写出来的真值表相同,就意味着可以采用相同的电路来完成其功能,通过把这种类型的设计题目搜集和归类,可以节省大量的电路设计时间,对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和知识的综合应用都会起到很大作用。

本文以三人多数表决器电路设计为例,从两方面探讨和总结了电路设计题目的特点,希望学习者能够借鉴这种学习方法,达到综合掌握知识的目的。

1 三人多数表决器电路设计举例

假设题目要求设计一个三人表决器电路[1],当表决某个提案时,多数人同意,则提案通过,少数人同意时,提案被否决。

由组合逻辑电路设计步骤[2],首先定义变量,设三个人分别用A、B、C表示,同意提案时用1表示,否则用0表示,提案表决结果用Y表示,Y为1表示提案表决通过,Y为0则不通过。其次,写真值表,根据上述定义,把题目设计要求的文字信息转化为数字信息的真值表,具体见表1所示。最后, 由表1所示真值表得到逻辑函数表达式为:

表1 三人表决器真值表

输入 输出

A B C Y

0 0 0 0

0 0 1 0

0 1 0 0

0 1 1 1

1 0 0 0

1 0 1 1

1 1 0 1

1 1 1 1

2 “一题多解法”在电路设计中的应用

所谓“一题多解法”是指在设计同一个电路时,采用不同的设计方法。由于数字电路是用0、1代码表示特定含义的电路设计,任何题目在设计是都要把文字信息转换为数字信息,即用真值表的数字信息来体现电路的功能。根据这个特点在电路设计时,我们除采用传统的用与或非实现电路设计外,还可以采用各种中规模集成块来实现电路设计,只要设计出来的电路经过测试,得到的真值表和题目要求的真值表相同,那么就可以实现题目的要求。这种采用不同思路设计电路的做法,对学生思维扩展和知识综合应用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下面以三人多数表决器电路设计为例,介绍不同设计思路在电路设计中的应用[3]。

2.1采用基本逻辑门设计

在采用组合逻辑电路现实时,根据表达式(2)的特点,采用1个异或门、一个或门和两个与门就可完成电路搭建和测试,具体设计电路如图1所示,笔者用Multisim10仿真软件进行测试[4],其结果完全和表1相同,达到了三人多数表决器的设计要求。

图1 基本逻辑门实现三人表决器功能仿真界面

2.2采用译码器设计

译码器74LS138是根据三个地址输入端的输入情况,在同一时刻输出其中一个Yi,译码器是组合逻辑电路设计中很重要的一个中规模集成电路,根据74LS138的工作原理,我们将表达式(1)化为:

由表达式(3)和译码器工作原理可设计出图2所示电路,经测试结果与表1数据一致,由此可见采用译码器也能实现三人表决器的功能。

图2 译码器实现三人表决器功能仿真界面

2.3 采用数据选择器设计

数据选择器是根据地址码的特点,从多路输入数据中选择其中一路输出的中规模集成器件。当逻辑函数的变量个数和数据选择器的地址输入变量个数相同时,将变量和地址码对应连接,就可以用数据选择器实现逻辑函数的功能。

根据上述工作原理,将八选一数据选择器74LS151的D3、D5、D6、D7接高电平,D0、D1、D2、D4接低电平,控制端G接低电平,按图3所示连接,即可实现三人多数表决器功能。经笔者用Multisim10仿真软件进行测试,其结果和表1相同,因此,采用数据选择器同样可以三人表决器的功能。

图3 数据选择器实现三人表决器功能仿真界面

2.4采用全加器设计

由于一位二进制全加器的进位输出端Ci=∑m(3,5,6,7),与三人表决器的真值表中Y的输出完全一样,所以只需将A、B、C对应接到全加器集成块CT74HC183的Ai、Bi、Ci-1端,输出Y接到Ci端,即可用全加器实现三人表决器的功能,采用全加器实现三人表决器功能非常简单,此处不再论述。

3 “多题一解法”在电路设计中的应用

“多题一解法”是指不同功能的电路设计题目,可采用同一个电路来实现。在电路设计过程中,只要设计题目真值表相同,其设计出的电路也就相同。学习者如果善于总结这种规律,当再次遇到真值表相同的设计题目时就可以直接使用原来的电路,这样可以节省大量的电路设计时间,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通过笔者的搜集和归类,发现许多不同功能的电路设计题目,都可使用相同电路来实现其功能。例如,题目要求设计一个火灾报警系统,设有烟感、温感和紫外光感三种不同类型的火灾探测器,为了防止误报警,只有当两种或三种探测去发出探测信号时,报警系统才会产生报警信号。

假设烟感、温感和紫外光感三种火灾探测器分别用个A、B、C表示,发出探测信号时用1表示,否则用0表示,报警信号用Y表示,其中Y为1表示有报警,Y为0表示没有火灾报警。

在此定义下的得到该报警系统的真值表和表1完全一样,这也意味着火灾报警系统的电路设计和三人多数表决器一样,可使用相同的电路来完成其功能,当然也可采用上述所讲的四种方案来实现报警系统的功能。由此看来把不同类型、不同功能的电路设计题目进行归纳和总结,对比各电路真值表的特征,就可以将具有相同真值表的设计题目归为一类。这样的学习方法既提高了学习效率,又增强了学习兴趣,最终达到了深入理解知识,灵活应用知识的目的。

4 结论

通过“一题多解”和“多题一解”学习方法的总结和归类,一方面可以让学生以点学面,把所学知识系统的联系起来,通过各知识点的相互渗透,达到全面理解知识的目的。另一方面,可以为学习者节约大量的电路设计时间,对学生电路设计思想和兴趣的培养方面都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杨志忠.数字电子技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 丁业兵,谭学琴,等.基于 Multisim 的组合逻辑电路设计与仿真[J].价值工程,2013,6(8)63-64.

[3] 王毓银.数字电路逻辑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4] 马敬敏.基本RS触发器工作状态的Multisim仿真[J].电子设计工程,2011,19(17):24-26.endprint

【摘 要】在组合逻辑电路设计的学习过程中,善于总结电路设计题目的特点和规律,有助于对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联系,对学习者思维扩展和兴趣培养都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三人多数表决器 电路设计 Multisim10仿真

在组合逻辑电路设计的学习环节中,将学习过程中接触到的电路设计题目通过整理分析,不难发现有这样的两个特点,其一,对于同一题目电路的设计,可采用基本逻辑门、译码器、数据选择器、加法器等不同的设计方案。学习者通过多种设计方案的整理和分析,可加强对电路的理解,掌握更多的设计思路,这些设计思路将所学知识联系起来,通过以点到面的学习方式达到系统掌握知识的目的。其二,对于不同题目的电路设计,可采用相同设计方案。如果不同题目根据其电路功能写出来的真值表相同,就意味着可以采用相同的电路来完成其功能,通过把这种类型的设计题目搜集和归类,可以节省大量的电路设计时间,对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和知识的综合应用都会起到很大作用。

本文以三人多数表决器电路设计为例,从两方面探讨和总结了电路设计题目的特点,希望学习者能够借鉴这种学习方法,达到综合掌握知识的目的。

1 三人多数表决器电路设计举例

假设题目要求设计一个三人表决器电路[1],当表决某个提案时,多数人同意,则提案通过,少数人同意时,提案被否决。

由组合逻辑电路设计步骤[2],首先定义变量,设三个人分别用A、B、C表示,同意提案时用1表示,否则用0表示,提案表决结果用Y表示,Y为1表示提案表决通过,Y为0则不通过。其次,写真值表,根据上述定义,把题目设计要求的文字信息转化为数字信息的真值表,具体见表1所示。最后, 由表1所示真值表得到逻辑函数表达式为:

表1 三人表决器真值表

输入 输出

A B C Y

0 0 0 0

0 0 1 0

0 1 0 0

0 1 1 1

1 0 0 0

1 0 1 1

1 1 0 1

1 1 1 1

2 “一题多解法”在电路设计中的应用

所谓“一题多解法”是指在设计同一个电路时,采用不同的设计方法。由于数字电路是用0、1代码表示特定含义的电路设计,任何题目在设计是都要把文字信息转换为数字信息,即用真值表的数字信息来体现电路的功能。根据这个特点在电路设计时,我们除采用传统的用与或非实现电路设计外,还可以采用各种中规模集成块来实现电路设计,只要设计出来的电路经过测试,得到的真值表和题目要求的真值表相同,那么就可以实现题目的要求。这种采用不同思路设计电路的做法,对学生思维扩展和知识综合应用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下面以三人多数表决器电路设计为例,介绍不同设计思路在电路设计中的应用[3]。

2.1采用基本逻辑门设计

在采用组合逻辑电路现实时,根据表达式(2)的特点,采用1个异或门、一个或门和两个与门就可完成电路搭建和测试,具体设计电路如图1所示,笔者用Multisim10仿真软件进行测试[4],其结果完全和表1相同,达到了三人多数表决器的设计要求。

图1 基本逻辑门实现三人表决器功能仿真界面

2.2采用译码器设计

译码器74LS138是根据三个地址输入端的输入情况,在同一时刻输出其中一个Yi,译码器是组合逻辑电路设计中很重要的一个中规模集成电路,根据74LS138的工作原理,我们将表达式(1)化为:

由表达式(3)和译码器工作原理可设计出图2所示电路,经测试结果与表1数据一致,由此可见采用译码器也能实现三人表决器的功能。

图2 译码器实现三人表决器功能仿真界面

2.3 采用数据选择器设计

数据选择器是根据地址码的特点,从多路输入数据中选择其中一路输出的中规模集成器件。当逻辑函数的变量个数和数据选择器的地址输入变量个数相同时,将变量和地址码对应连接,就可以用数据选择器实现逻辑函数的功能。

根据上述工作原理,将八选一数据选择器74LS151的D3、D5、D6、D7接高电平,D0、D1、D2、D4接低电平,控制端G接低电平,按图3所示连接,即可实现三人多数表决器功能。经笔者用Multisim10仿真软件进行测试,其结果和表1相同,因此,采用数据选择器同样可以三人表决器的功能。

图3 数据选择器实现三人表决器功能仿真界面

2.4采用全加器设计

由于一位二进制全加器的进位输出端Ci=∑m(3,5,6,7),与三人表决器的真值表中Y的输出完全一样,所以只需将A、B、C对应接到全加器集成块CT74HC183的Ai、Bi、Ci-1端,输出Y接到Ci端,即可用全加器实现三人表决器的功能,采用全加器实现三人表决器功能非常简单,此处不再论述。

3 “多题一解法”在电路设计中的应用

“多题一解法”是指不同功能的电路设计题目,可采用同一个电路来实现。在电路设计过程中,只要设计题目真值表相同,其设计出的电路也就相同。学习者如果善于总结这种规律,当再次遇到真值表相同的设计题目时就可以直接使用原来的电路,这样可以节省大量的电路设计时间,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通过笔者的搜集和归类,发现许多不同功能的电路设计题目,都可使用相同电路来实现其功能。例如,题目要求设计一个火灾报警系统,设有烟感、温感和紫外光感三种不同类型的火灾探测器,为了防止误报警,只有当两种或三种探测去发出探测信号时,报警系统才会产生报警信号。

假设烟感、温感和紫外光感三种火灾探测器分别用个A、B、C表示,发出探测信号时用1表示,否则用0表示,报警信号用Y表示,其中Y为1表示有报警,Y为0表示没有火灾报警。

在此定义下的得到该报警系统的真值表和表1完全一样,这也意味着火灾报警系统的电路设计和三人多数表决器一样,可使用相同的电路来完成其功能,当然也可采用上述所讲的四种方案来实现报警系统的功能。由此看来把不同类型、不同功能的电路设计题目进行归纳和总结,对比各电路真值表的特征,就可以将具有相同真值表的设计题目归为一类。这样的学习方法既提高了学习效率,又增强了学习兴趣,最终达到了深入理解知识,灵活应用知识的目的。

4 结论

通过“一题多解”和“多题一解”学习方法的总结和归类,一方面可以让学生以点学面,把所学知识系统的联系起来,通过各知识点的相互渗透,达到全面理解知识的目的。另一方面,可以为学习者节约大量的电路设计时间,对学生电路设计思想和兴趣的培养方面都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杨志忠.数字电子技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 丁业兵,谭学琴,等.基于 Multisim 的组合逻辑电路设计与仿真[J].价值工程,2013,6(8)63-64.

[3] 王毓银.数字电路逻辑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4] 马敬敏.基本RS触发器工作状态的Multisim仿真[J].电子设计工程,2011,19(17):24-26.endprint

【摘 要】在组合逻辑电路设计的学习过程中,善于总结电路设计题目的特点和规律,有助于对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联系,对学习者思维扩展和兴趣培养都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三人多数表决器 电路设计 Multisim10仿真

在组合逻辑电路设计的学习环节中,将学习过程中接触到的电路设计题目通过整理分析,不难发现有这样的两个特点,其一,对于同一题目电路的设计,可采用基本逻辑门、译码器、数据选择器、加法器等不同的设计方案。学习者通过多种设计方案的整理和分析,可加强对电路的理解,掌握更多的设计思路,这些设计思路将所学知识联系起来,通过以点到面的学习方式达到系统掌握知识的目的。其二,对于不同题目的电路设计,可采用相同设计方案。如果不同题目根据其电路功能写出来的真值表相同,就意味着可以采用相同的电路来完成其功能,通过把这种类型的设计题目搜集和归类,可以节省大量的电路设计时间,对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和知识的综合应用都会起到很大作用。

本文以三人多数表决器电路设计为例,从两方面探讨和总结了电路设计题目的特点,希望学习者能够借鉴这种学习方法,达到综合掌握知识的目的。

1 三人多数表决器电路设计举例

假设题目要求设计一个三人表决器电路[1],当表决某个提案时,多数人同意,则提案通过,少数人同意时,提案被否决。

由组合逻辑电路设计步骤[2],首先定义变量,设三个人分别用A、B、C表示,同意提案时用1表示,否则用0表示,提案表决结果用Y表示,Y为1表示提案表决通过,Y为0则不通过。其次,写真值表,根据上述定义,把题目设计要求的文字信息转化为数字信息的真值表,具体见表1所示。最后, 由表1所示真值表得到逻辑函数表达式为:

表1 三人表决器真值表

输入 输出

A B C Y

0 0 0 0

0 0 1 0

0 1 0 0

0 1 1 1

1 0 0 0

1 0 1 1

1 1 0 1

1 1 1 1

2 “一题多解法”在电路设计中的应用

所谓“一题多解法”是指在设计同一个电路时,采用不同的设计方法。由于数字电路是用0、1代码表示特定含义的电路设计,任何题目在设计是都要把文字信息转换为数字信息,即用真值表的数字信息来体现电路的功能。根据这个特点在电路设计时,我们除采用传统的用与或非实现电路设计外,还可以采用各种中规模集成块来实现电路设计,只要设计出来的电路经过测试,得到的真值表和题目要求的真值表相同,那么就可以实现题目的要求。这种采用不同思路设计电路的做法,对学生思维扩展和知识综合应用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下面以三人多数表决器电路设计为例,介绍不同设计思路在电路设计中的应用[3]。

2.1采用基本逻辑门设计

在采用组合逻辑电路现实时,根据表达式(2)的特点,采用1个异或门、一个或门和两个与门就可完成电路搭建和测试,具体设计电路如图1所示,笔者用Multisim10仿真软件进行测试[4],其结果完全和表1相同,达到了三人多数表决器的设计要求。

图1 基本逻辑门实现三人表决器功能仿真界面

2.2采用译码器设计

译码器74LS138是根据三个地址输入端的输入情况,在同一时刻输出其中一个Yi,译码器是组合逻辑电路设计中很重要的一个中规模集成电路,根据74LS138的工作原理,我们将表达式(1)化为:

由表达式(3)和译码器工作原理可设计出图2所示电路,经测试结果与表1数据一致,由此可见采用译码器也能实现三人表决器的功能。

图2 译码器实现三人表决器功能仿真界面

2.3 采用数据选择器设计

数据选择器是根据地址码的特点,从多路输入数据中选择其中一路输出的中规模集成器件。当逻辑函数的变量个数和数据选择器的地址输入变量个数相同时,将变量和地址码对应连接,就可以用数据选择器实现逻辑函数的功能。

根据上述工作原理,将八选一数据选择器74LS151的D3、D5、D6、D7接高电平,D0、D1、D2、D4接低电平,控制端G接低电平,按图3所示连接,即可实现三人多数表决器功能。经笔者用Multisim10仿真软件进行测试,其结果和表1相同,因此,采用数据选择器同样可以三人表决器的功能。

图3 数据选择器实现三人表决器功能仿真界面

2.4采用全加器设计

由于一位二进制全加器的进位输出端Ci=∑m(3,5,6,7),与三人表决器的真值表中Y的输出完全一样,所以只需将A、B、C对应接到全加器集成块CT74HC183的Ai、Bi、Ci-1端,输出Y接到Ci端,即可用全加器实现三人表决器的功能,采用全加器实现三人表决器功能非常简单,此处不再论述。

3 “多题一解法”在电路设计中的应用

“多题一解法”是指不同功能的电路设计题目,可采用同一个电路来实现。在电路设计过程中,只要设计题目真值表相同,其设计出的电路也就相同。学习者如果善于总结这种规律,当再次遇到真值表相同的设计题目时就可以直接使用原来的电路,这样可以节省大量的电路设计时间,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通过笔者的搜集和归类,发现许多不同功能的电路设计题目,都可使用相同电路来实现其功能。例如,题目要求设计一个火灾报警系统,设有烟感、温感和紫外光感三种不同类型的火灾探测器,为了防止误报警,只有当两种或三种探测去发出探测信号时,报警系统才会产生报警信号。

假设烟感、温感和紫外光感三种火灾探测器分别用个A、B、C表示,发出探测信号时用1表示,否则用0表示,报警信号用Y表示,其中Y为1表示有报警,Y为0表示没有火灾报警。

在此定义下的得到该报警系统的真值表和表1完全一样,这也意味着火灾报警系统的电路设计和三人多数表决器一样,可使用相同的电路来完成其功能,当然也可采用上述所讲的四种方案来实现报警系统的功能。由此看来把不同类型、不同功能的电路设计题目进行归纳和总结,对比各电路真值表的特征,就可以将具有相同真值表的设计题目归为一类。这样的学习方法既提高了学习效率,又增强了学习兴趣,最终达到了深入理解知识,灵活应用知识的目的。

4 结论

通过“一题多解”和“多题一解”学习方法的总结和归类,一方面可以让学生以点学面,把所学知识系统的联系起来,通过各知识点的相互渗透,达到全面理解知识的目的。另一方面,可以为学习者节约大量的电路设计时间,对学生电路设计思想和兴趣的培养方面都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杨志忠.数字电子技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 丁业兵,谭学琴,等.基于 Multisim 的组合逻辑电路设计与仿真[J].价值工程,2013,6(8)63-64.

[3] 王毓银.数字电路逻辑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篇6:解决问题的逻辑与实践夜校学习总结(综合部)

一、语文综合性学习多维评价方法的运用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评价,其主要评价的依据不再是分数,评价的目的也不再是用来甄别和选拔,而是采用多维评价的方法,以改进学生学习和教师指导的方法,改善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课程设计,完善学习活动的过程,推动学生的整体发展。所以,语文综合性学习评价应是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与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相结合。

1.尊重学生评价。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学生自主性较大,灵活性较强,而且常常以独立探究和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进行,在这样的学习情境和学习过程中,对学习者能够进行全程了解的是学生自己,尤其是小组合作伙伴,他们是学习活动的直接参与者,对各个学习活动环节都有切身的体会,评价起来更具针对性,更加切合实际。组织、开展好学生评价,不仅对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更为重要的是,它能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和自我负责的精神,收到自我教育之效。

2.加强过程评价。语文综合性学习应着重评价学习者在学习活动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合作态度、探究精神、创新意识;评价是否在活动中主动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评价是否积极地为解决问题去搜集信息和整理资料等。恰当运用过程评价,可以起到督导、激励、调控的作用。

3.重视个性化评价。《新课标》强调指出:“在评价时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因此,评价不可能沿用传统的“一把尺子”、“统一标准”的评价模式,而是要针对每个同学在综合性学习中的不同表现、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评价方式、评价角度和评价标准。无论学生在哪一方面有所收获、有所进步,都应该受到尊重和肯定。

二、语文综合性学习中如何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设置,为学生形成自己的学习方式,培养其广泛的学习兴趣、创新的思维品质与综合的实践能力提供了课程和课时的保障,同时,语文综合性学习又打破了传统的学科知识授受的课堂教学模式,呈现出学生自主选择、自由组合、主动探究的特征,这就容易导致教师主导作用的缺失,甚或教师成为“旁观者”、“局外人”。教师的主导作用一旦退隐,就很难保证语文综合性学习达到预期目标。事实上,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并非消失,而是在如何发挥上出现了一些新的方式和特点。

1.起始阶段,指导学生对综合性学习活动进行设计。语文综合性学习“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教师不可包办代替,但是教师对“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有必要给予指导,提供支持。并始终充当着讨论伙伴、提供咨询的重要角色,并且是决策的主要参与者。

2.在展开综合性学习的过程中,教师的指导主要表现在心理疏导、方法指导和价值引导等方面。心理疏导主要指:鼓励学生大胆探索,敢于质疑,敢于突破陈规,善于发表新见,培养他们会交际、善合作的心理品质;方法指导主要指:为学生提供基本的方法和策略,如调查、考察、访谈、搜集整理资料、研究及研究报告写作的基本方法和策略;价值引导主要指:引导学生按照教学目标和要求运作实施,尤其要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语文、用语文的兴趣和习惯,让学生在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全面提高人文素养和语文素质。

3.在综合性学习的后期,教师要指导学生对综合性学习进行评价。语文综合性评价的主体是学生,主要由学生进行相互评价和自我评价,但这种评价必须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

三、语文综合性学习呼唤新型语文教师的出现

语文综合性学习对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提出了挑战,它要求语文教师从课堂中、从课本中、从“讲解与分析”中解放出来,传统型的语文教师无论是作为“语文知识的传授者”、“语文能力训练的教练”还是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都不能适应语文综合性学习对语文教师的要求。也就是说,语文综合性学习呼唤语文教师素质的更新与重塑,呼唤语文教师角色与职能的重新定位,呼唤新型语文教师的出现。

首先,语文综合性学习是对语文学习内容和学习情境的拓展与更新,它要求针对教室的教学环境来设计,组织、管理全班的教学。所以,作为一个新型的语文教师,不仅是一个语文学习资源的开发者,而且还是把学生引入新的学习情境的引路人。

其次,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语文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主动给予者,而是被推到现实的学习情境之中、推到综合性的课题领域之中的拓荒者,这就要求语文教师的知识兴趣与视野必须突破课本与课堂的界限,延伸到更为宽广的跨学科领域。而且,语文教师要根据学生学习与发展的需要,不断对自己的知识进行重组、充实和更新。教师“将越来越成为一个顾问,一个交换意见的参与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

上一篇:专科奖学金申请书格式下一篇:地质与地貌学课后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