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2024-07-18

财经大学本科毕业论文(精选8篇)

篇1:财经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速和互联网的发展,企业之间竞争日趋激烈和透明化,怎样能够更有效的取得利益和降低成本已经成为世界性的课题。详细内容请看下文财经大学本科毕业论文提纲。

一、引言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目的

我觉得通过研究公司的采购管理,能够为企业节省更多的费用,从而创造更的利润,所以,这也是我此次为何选择采购管理作为研究对象的主要目的。

二、采购管理概述

加强企业采购管理是公司降低成本的关键环节,是保证商品质量的重要手段,是提高公司敏捷度的重要前提,是增强公司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三、采购管理分析

(一)xx公司简介

(二)管理现状 1、采购组织分析 2、采购流程分析 3、供应商分析

(三)采购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采购组织中存在的问题

公司缺少供应商管理相关的职能。

2、采购流程中存在的问题

公司已采用了erp系统,但在原料确定及采购和过程中,信息的准时准确录入已不能完全实现,因纱线源的不足,打样及生产顺序发生混乱。

篇2:财经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一、毕业论文(设计)的内容结构规范

(一)内容结构

1.题目

2.摘要及关键词(中英文)

3.正文

4.参考文献

5.附录

(二)内容结构要求

1.题目:应简洁、明确、有概括性,字数不宜超过20个字。

2.摘要及关键词(中英文):中文摘要字数为200字左右,关键词3~5个。

3.正文:本论应包括基本材料、研究内容与方法、实验结果与分析(讨论)等,结论是围绕本论所作的结束语。理工类的还应包括(1)设计方案论证;(2)计算部分;(3)结构设计部分;(4)样机或试件的各种实验及测试情况;(5)方案的校验。结论部分概括说明设计的情况和价值,分析其优点和特色、有何创新、性能达到何水平,并应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和今后改进的方向。

4.参考文献:参考文献是作者写作论著时所参考的文献书目,一般集中列于文末。所列参考文献观点均应在毕业论文(设计)中反映出来,直接引用的观点须采用脚注,用数字加圆圈标注(如①、②„)。

所列参考文献不少于15篇(部),其中必须有一定数目的近三年的文献。理工类设计可依据专业特点由院(系)另设标准。

参考文献的著录要求与格式见本《规范化要求》文末。

5.附录:对于一些不宜放在正文中,但有参考价值的内容,可编入附录,如公式的推演、编写的算法、语言程序等。

二、毕业论文(设计)的文本规范要求

(一)字数要求:

文科专业以6000~8000字为宜,理工科专业以8000~10000字为宜。

(二)文字要求:

文字通顺,语言流畅,无错别字。

(三)图表要求:

文中的附图应统一编排序号并赋予图名;除特殊情况,要求采用计算机制图。文中图表需在表的上方、图的下方排印表号、表名、表注或图号、图名、图注。文中的表格应统一编排序号并赋予表名。表内内容应对齐,表内数字、文字连续重复时不可使用“同上”等字样或符号代替。表内数字使用同一计量单位时,可将该单位从表中提出并置于圆括号内。表内有整段文字时,起行处空一格,回行顶格,最后不用标点符号。

(四)内容层次要求:

正文内容层次要分明,各级序号不得混用,可采用以下序号:

一级标题序号:一、二、三、„

二级标题序号:

(一)(二)

(三)„

三级标题序号:1.2.3.„

四级标题序号:(1)(2)(3)„

五级标题序号:① ② ③„。

(五)排版要求:

电子文档应用Microsoft Word编辑。页边距设置为上2.5cm、下2.5cm、左3.0cm、右2.0m;行距设置值为28磅;页码统一设置为居中;页眉右对齐的内容是“南京财经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字体为五号仿宋体。

文档中,题目用二号黑体,正文一级标题用四号黑体,正文(含二级标题及以下所有标题)用小四号仿宋体,摘要、参考文献、注释用五号仿宋体。

存盘时,采用普通视图并存成以学号为名的.doc文件,如学生学号为

2020601616,则文件名为2020601616.doc。

(六)装订顺序与要求:

一律采用国际标准A4型(297mm × 210mm)打印纸或复印纸印制,并使用《南京财经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封面》单独装订成册。

装订顺序为:封面,目录,题目与摘要及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附录,其他材料。

(七)其他要求

各种计量单位一律采用国家标准GB3100——GB3102-93。非物理量的单位可用汉字与符号构成组合形式的单位。

标点符号应按照国家新闻出版署公布的“标点符号使用方法”的统一规定正确使用,忌误用和含糊混乱。

外文字母采用我国规定和国际通用的有关标准写法,并分清正斜体、大小写和上下脚码。

科学技术名词术语采用全国自然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规范词或国家标准、部标准中规定的名称,尚未统一规定或叫法有争议的名称术语,可采用惯用的名称。

文中的数字,除部分结构层次序数和词、词组、惯用语、缩略语、具有修辞色彩语句中作为词素的数字必须使用汉字外,应当使用阿拉伯数码,同一文中,数字表示方法应前后一致。

文中的公式应使用公式编辑器编辑,字体大小根据文字美观需要设置,一般居中放置;有编号的公式顶格放置,编号需加圆括号标在公式右边居右放置,公式与编号之间不加虚线;公式下有说明时,应顶格书写“注:”,“注:”后书写说明。较长公式的转行处应选在等号或加、减、乘、除符号处,应在行首出现这些符号。

另外,有关参考文献的著录要求与格式如下:

一、参考文献著录项目

(一)主要责任者(专著作者、论文集主编、学位申报人、专利申请人、报告撰写人、期刊文章作者、析出文章作者)。多个责任者之间以“,”分隔,注意在本项数据中不得出现缩写点“.”(英文作者请将作者名写全)。主要责任者只列姓名,其后不加“著”、“编”、“主编”、“合编”等责任说明。

(二)文献题名及版本(初版省略)。

(三)文献类型及载体类型标识。

(四)出版项(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五)文献出处或电子文献的可获得地址。

(六)文献起止页码。

(七)文献标准编号(标准号、专利号„„)。

二、参考文献类型及其标识

根据 GB 3469规定,以单字母方式标识以下各种参考文献类型:

参考文献类型文献类型标识

专著M

论文集C

报纸文章N

期刊文章J

学位论文D

报告R

标准S

专利P

三、文后参考文献编排格式

参考文献按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次序列于文后;以“〔参考文献〕”(居中)作为标识;参考文献的序号左顶格,并用数字加方括号表示,如〔1〕、〔2〕、„,以与正文中的指示序号格式一致。参照ISO 690及ISO 690-2,每一参考文献条目的最后均以“.”结束。各类参考文献条目的编排格式及示例如下:

(一)专著、论文集、学位论文、报告

〔序号〕 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任选).[1] 刘国钧,陈绍业,王凤翥.图书馆目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57.15-18.[2] 辛希孟.信息技术与信息服务国际研讨会论文集:A集〔C〕.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3] 张筑生.微分半动力系统的不变集〔D〕.北京:北京大学数学系数学研究所,1983.[4] 冯西桥.核反应堆压力管道与压力容器的LBB分析〔R〕.北京:清华大学核能技术设计研究院,1997.(二)期刊文章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J〕.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5] 何龄修.读顾城《南明史》〔J〕.中国史研究,1998,(3):167-173.[6] 金显贺,王昌长,王忠东,等.一种用于在线检测局部放电的数字滤波技术〔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3,33(4):62-67.(三)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

〔序号〕 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 〔A〕.原文献主要责任者(任选).原文献题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析出文献起止页码.[7] 钟文发.非线性规划在可燃毒物配置中的应用〔A〕.赵玮.运筹学的理论与应用——中国运筹学会第五届大会论文集〔C〕.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6.468-471.(四)报纸文章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8] 谢希德.创造学习的新思路〔N〕.人民日报,1998-12-25(10).(五)国际、国家标准

〔序号〕标准编号,标准名称〔S〕.[9] GB/T 16159-1996,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S〕.(六)专利

〔序号〕专利所有者.专利题名〔P〕.专利国别:专利号,出版日期.[10] 姜锡洲.一种温热外敷药制备方案〔P〕.中国专利:881056073,1989-07-26.(七)电子文献

〔序号〕主要责任者.电子文献题名〔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电子文献的出处或可获得地址,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任选).[11] 王明亮.关于中国学术期刊标准化数据库系统工程的进展〔EB/OL〕.,1998-08-16/1998-10-04.[12] 万锦坤.中国大学学报论文文摘(1983-1993).英文版〔DB/CD〕.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八)各种未定义类型的文献

篇3:财经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截至2012年10月, 南京财经大学经济学院2011届本科毕业生已经离校整整一年的时间了。在这一年里, 同学们的就业状况如何, 有哪些同学选择了继续深造, 有哪些同学放弃了原先的就业岗位找寻到新的工作, 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评价如何, 同学们对我校教学和管理有哪些意见和建议?带着这些疑问, 笔者以《南京财经大学毕业生情况调查问卷》为基础, 对经济学院2011届本科毕业生进行了抽样调查, 并结合日常收集的情况和数据, 完成如下调查报告。

一、资料来源和方法

(一) 调查对象:

南京财经大学经济学院2011届经济学、统计学专业毕业生

(二) 调查内容:

以《南京财经大学毕业生情况调查问卷》 (毕业生本人填写) (毕业生所在单位人事主管部门填写) 为基础, 结合日常了解到的学生情况, 调查毕业生目前的工作状况、工作现状、单位的评价等。

(三) 调查方法:

主要通过调查问卷和个人访谈相结合的方式。问卷通过电子邮件发放和回收, 本次调查发放问卷50份, 回收有效问卷34份;访谈主要是面谈或电话访谈在读研究生或出国深造的同学, 以及部分用人单位人事主管。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 考研、出国录取人数持续增加, 学科学术型人才培养目标作用凸显

毕业一年间, 经济学、统计学专业共新增国内读研人数8人, 出国4人。其中经济学专业分别录取国内研究生4人;经济学出国3人, 统计学出国1人。由此可见, 我院“学科学术型”人才培养目标对学生们影响很大, 并在同学中继续发挥效果。

(二) 学生多就业于国有大型银行和国有企业

从目前已知的情况来看, 除部分学生考研、出国以外, 大多数学生就职于各类银行、证券等金融行业。其中在银行工作的共有96名学生, 占总人数的42.48%, 而供职于中国银行、工商银行等四大国有银行的占大多数, 邮政储蓄银行、农村商业银行等供职的比重也较大。共有12名同学供职于政府机关、事业单位, 占总人数的5.31%。由此可见, 事业单位、国有企业是大家就业的首选, 究其原因主要有:作为知名财经类院校的毕业生, 进入银行等金融行业工作是必然选择;其次, 我校在校学生中女生居多, 女同学更倾向于选择知名度高、收入稳定的工作, 因而国有银行或国有企业是首选。

从表1中可以看到, 在被抽样调查的同学中, 在国有企业工作的有20人, 占被调查总人数的58.82%, 可能的原因是国有企业规模大、实力强, 同时工作环境较好且稳定, 毕业生在选择就业时会更钟情于国有企业。根据表中所示, 国家机关, 民营企业和其他类型的公司均有所分布,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当前就业大环境下择业的多元化、双向化。在民营企业和事业单位 (含村官) 就业的同学人数相对较少, 可能的原因是事业单位的竞争相对激烈, 这类单位对于毕业生的要求也比较高, 就专业而言与我校开设的课程也并不是十分对口;而民营企业因为大多规模较小、知名度较低、缺乏竞争力, 工作环境相对不稳定, 此外工作强度大而工薪待遇有限等, 都是影响毕业生选择其作为初次就业单位的客观因素。

(三) 收入与就业行业的相关性较高

从表2中我们可以看出收入在5-10万元的人数最多, 占据总体样本的52.94%, 这里就与上表1.1相对应, 即超过2/3的毕业生在国家机关或者大型国有银行或国有企业工作, 相对应的就是有相对较为客观的收入以及生活质量, 同时也侧面反映出此类行业的热门程度。而收入少于2万或者高于10万的毕业生分别只占5.88%, 这也让我们看到收入之间的差异, 较为客观地反映出社会现实。

(四) 用人单位更看重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敬业精神, 学生认为社会实践更重要

表3以及表4分别从用人单位和毕业生角度出发, 反映出对学生的素质能力要求和在校期间所掌握的知识对工作的影响。用人单位更加看重团队合作能力 (70.59%) 、敬业乐业精神 (64.71%) 、沟通协调能力 (70.59%) 和对于新环境的适应能力 (58.82%) ;而毕业生从自己的实际经验出发, 觉得以下几点较为重要, 分别是:社会实践能力 (70.59%) 、本专业课程 (52.94%) 、相关应用性技术技能 (52.94%) 以及社会调查及文体写作能力 (52.94%) 。这为我们培养学生在校期间的能力和素质指明了方向, 也为鼓励在校学生才、积极参加实习实践活动增加了说服力。

(五) 重视学生沟通交往能力的培养以及专业知识的学习

由表5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 用人单位更加需要综合能力较强的毕业生, 表中显示专业知识学习所占比例为47.62%, 其他知识学习所占比例为42.86%, 而且两者比例相近且超过总体的40%, 事实证明, 综合能力较强的毕业生在现代职场中更具有竞争力, 专业素养好、学习能力强的学生适应力强, 能够在短时间内掌握新的技术和知识, 并能够迅速运用于工作中, 可以为用人单位创造更大的价值、带来更好的效益。此外沟通交往能力所占比例为57.14%, 有效的沟通和恰当的人际交往能力几乎是各项工作开展的前提, 它的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另外职业道德培养、文体训练这类素质培养同样不可小觑, 这些同样都影响着一个人的综合实力。

三、建议和对策

(一) 继续贯彻“学科学术型”人才培养目标

近几年来, 我院“学科学术型”人才培养目标效果显著, 在日常工作中向学生灌输考研、出国的思想, 鼓励学生进一步深造, 以提高自身专业素养和就业层次, 考研录取率和出国升学率持续提升。因此, 继续贯彻“学科学术型”人才培养目标, 从专业教学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全面的安排部署。从大一新生的入学教育开始, 就使学生们了解“学科学术型”人才培养模式, 使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动力, 在课程设置、专业思想教育等方面鼓励学生考研、出国对于学生自身发展和学院专业形象的提升有很大的作用。

(二) 课程设置紧密围绕就业方向, 以学生为本, 树立科学发展观

专业设置、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培养模式是制约和影响专业发展的关键因素。是否能以学生为本、树立科学发展观关系到专业建设和专业发展的兴衰成败, 是各院校专业建设和发展的根本指导思想。我院经济学、统计学专业建设需明确毕业生的就业方向, 分析市场对经济类本科毕业生的实际需求, 因材施教, 培养适应金融单位需求的专业人才。例如, 开设关于金融行业的实务性操作课程, 鼓励学生在校期间考一个金融行业从业证书等, 并适当增加实验课程, 让学生将所学习到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实验操作, 进而为将来就业做好准备。

(三) 教育学生注重专业知识学习, 提高自身综合素养

调查中我们可以看到, 毕业生们都在强调大学学习的重要性。因此, 一方面要教育在校学生从现在开始培养自己的职业能力, 要有较宽的知识面, 如要学好经济学专业知识、管理学基础理论、会计学财务管理相关知识、与经济相关的法律知识;要具备一定的技能, 如营销能力、管理协调能力、较强的口语表达能力、人际沟通和公关能力、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基本应用技力。另外还有一些专项能力, 需要通过长期的实践及不懈的努力才能得到, 如金融市场开拓、划分、调查、分析、管理、预测能力, 金融产品设计, 客户关系管理能力, 营销决策能力。此外还要保持身体的健康和良好的心态。银行柜面工作强度大, 要求注意力长时间高度集中, 金融产品营销工作需要和很多单位、个人打交道, 工作之余还要应付各种考试, 这就要求身体素质好, 具备吃苦耐劳的精神以及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

(四) 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第二课堂活动, 提高实践能力

除了将实验课程加入课程设计、实习环节, (下转第62页) (上接第92页) 还要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第二课堂活动, 尤其是第二课堂活动中的社会实践活动、社团活动、学科学术性活动等, 以提升学生在实践方面的素质与实践能力, 提升其就业竞争力;还要大力开放学院的各类实验室和软科学实验基地, 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师要通过教学环节培养学生对基础专业的基本理论掌握与应用的能力;着重培养学生基本实践能力、自学能力、应变能力、交流能力、创新意识。

四、结语

高校毕业生作为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 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完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生力军。他们的就业问题是关系现代化建设、社会政治稳定和实现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一个重大的全局性的问题, 而现今, 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是高等学校无法回避的现实。了解和分析毕业生的就业状况, 有利于我们优化课程设置、提高教学管理水平、科学合理地开展就业指导工作, 对我院2011届毕业生的就业跟踪反馈调查将持续进行。

摘要:本文以《南京财经大学毕业生情况调查问卷》为基础, 对经济学院2011届本科毕业生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就业状况, 了解用人单位对我院毕业生知识水平、工作能力、综合素质等方面的评价;通过分析毕业生在校期间的表现、专业知识学习和掌握程度等与实际工作表现、收入之间的关系等, 对课程设置、教学管理、学生工作的开展、就业指导等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经济类,大学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分析

参考文献

[1]王茹.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及应对策略[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职业教育版) , 2008:8-60.

[2]胡瑞年.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与对策探讨[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11, (1) :36-38.

[3]秦永.江苏省大学毕业生就业现状、问题及对策——基于南京市某高校调查问卷的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 2010, (10) :76-79.

篇4:财经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摘 要 本文将从形式、内容、本质三方面对大学本科毕业论文的现状进行分析,然后从选择自由、形式创新、监督机制等方面提出了一些改进措施,以期中国高校本科毕业论文有新的环境和面貌。

关键词 本科毕业论文 学术造假 监督严格化

一、现状分析

1.形式死板

谈到毕业论文设计大家都知道各学校有专门的论文写作规范书作为参考,其中对论文的形式做出了各种死板的严格规定。(1)首先是虚伪的形式。在论文设计中,有一系列硬性的形式规则必须遵守。比如要求在整个论文创造过程中至少要与导师联系三次。尽管这三次见面所定义的稿件在本质上无明显的更新与区别,但是也得留下三次互动交流的痕迹。再如,论文提交时间、指导情况记录、评阅意见都作出统一的时间规定。更宽松的论文指导环境不能被许可,更充分的论文创造不能被鼓励,这些都和学术创新的宗旨有了太大的偏离。(2)其次是苛刻的规范。从标题设置到摘要关键字的字体设置、字数要求都无比精细。尤其是规定一定要有英文摘要,殊不知这些英文摘要都是网络在线翻译的,大多数句子都不通顺。这些神秘的貌似与国际接轨的特征完全成为了摆设,成了劣质的装饰毫无意义。过分强调格式似乎显得有点舍本逐末了,现在的实际情况是调整和规范论文格式的时间远远超过了写出一篇文章所用的时间。如此的苛责于统一的文本格式,无非是让学生更熟悉word的操作,但这些不应该是与学位挂钩的毕业论文关注的焦点。

2.内容贬值

文章内容无疑应该是最核心的东西,但是现在的本科毕业论文情况却令人担忧。(1)缺乏创新水平。当前本科生的论文,很少有自己的想法与见解也就更谈不上创新的元素。造成这个局面大概有两个方面的原因。首先是思想上不想创新。论文通过率影响毕业率,毕业率影响就业率,就业率又影响学校来年的招生率,招生率则涉及到学校的声誉与发展前途。一环连一环,环环相逼。在以招生率为生命线的高校,毕业论文的通过率自然不会低。因此学生普遍在思想上没有重视它,缺乏创新的动力。其次是能力上无法创新。本科生普遍没有学术创新的能力,当前的教育体质也不鼓励创新。英语四、六级证书及其它求职时含金量高的证书已经占满了学生课余时间,真正的学术理论创新他们就不可能有时间专注专研。本科教育本来也不是研究型教育,对学生的理论水平不应该有过多的要求。学生主要是学习基本的专业理论知识,形成宏观的理论认识,培养一点系统的思考问题的思维方式。(2)学术造假成风。如果说本科毕业论文缺乏创新水平可以找到开罪的理由但是学术造假岂能原谅。抄袭拼凑现象普遍,枪手交易繁荣。各种论文网等着为论文的需求者提供优质、高效、保密的代写服务,并且这些网站都设有标准的专业公司组织结构图,在学校校园各个角落也随处可见这种广告与传单。在大四找工作的同时有需要兼顾论文进度,所以很多同学就花钱买论文。

3.本质丢失

国家多年以来一直沿用的毕业论文制度,其本质是学生大学四年知识的总结与归纳。但是现在这个本质也正在逐渐丢失,无法实现学业的总结。(1)时间冲突,工作重要。本科毕业论文从选题到答辩的时间正是学生找工作的时间。但是论文设计的质量与找工作的好坏是零关系,论文不但不是找到得意职业岗位的砝码反而成为累赘。所以学生们普遍是以就业为重,论文能托就托、能混就混,能骗就骗。(2)选题自由,避重就轻。现在还有一种趋势就是学生选题时会选择那些在网上容易收集资料的题目,这样方便论文的完成。或许这些题目与他们四年所学关系不大,对实践的指导意义不大,但是为了交差他们会避重就轻,趋利避害。对学术的虔诚的忠心与敬畏之心早已丧失,毕业论文只不过是一种毫无意义、掩人耳目的仪式。

4.监管失效

要实现活动的有效性,监督考核机制的作用不可忽视。在本科毕业论文浑噩发展到今天的地步,必须指出教师的监督不够,学校的考核不力。(1)教师为师的困境。在学术创作中教师自己也未能有好的成果,甚至还有学术不端或者学术造假的经历,所以面对光天化日之下论文代理广告与枪手交易,面对移花接木的造假掺水论文,我们的教师选择了沉默与无言。因为他们自身也在这场学术论文的战争中陷入了职业与人格的困境。(2)教师为长的困境。教师作为一个看着学生成长成熟的长辈,当学生面临就业的巨大压力与困扰的时候,这些慈祥的长辈让他们顺利毕业拿到学历学位,希望他们从次有更好的开端。所以在明知错误的行为前,在荒诞谬误的文章前,他们容忍了这种无奈之后的欺骗,这种匆忙之间的妥协。因此在完全的“自由造假”环境中,毕业论文的偷梁换柱、移花接木就广泛传开,枪手交易市场空前繁荣。缺少了监督,行为的无序荡漾开去并形成风气,席卷大学校园。

二、对策研究

基于以上分析不难看出目前大学本科毕业论文无论从形式、内容还是本质来看,它都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当前中国要建设创新型国家,大学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摇篮,所以我们必须将目光再次聚焦到大学及大学的教育制度。对于已经病入膏肓的大学本科毕业论文,现在是采取一些可行之术医治它的时候了。

1.选择自由化

采取自愿的方式,激励有能力并且愿意写论文的学术派,可以着重培养他们的学术思维与写作水平。对于创业为重的实践派则不必苛求毕业论文设计,他们更适合参加实习,找准自己的职业方向。愿意写论文的可考核他们的论文,不选择论文的同学则可以考核他们实习工作情况或者考核他们的自我认知情况。比如让学生写出在实习单位的成长经历,及职业选择倾向分析,或者让学生写出自己大学四年的感悟及对自身的认识与评价。这些东西写出来因人而异肯定是真实的,并且对自己的人生发展是有益的。

2.形式多样化

(1)横向上:大学生毕业论文考核模式从单一转向多元化,让毕业论文不仅仅只是一篇论文,而是包含着多项可以体现学生水平指标的一个考核体系。把学生平时的调查报告、刊发的文章、评论等纳入本科毕业论文考核体系,这样能减少、避免一些投机取巧的行为。其次,建立学生互助机制,鼓励学生成立研究小组,提倡团队合作完成较有意义和难度的论题,提高毕业论文质量。还可以倡导学生相互阅读,相互点评。让学生担当多面手:既是创作者,又是点评者。相互学习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纵向上:可以想法避开论文与就业时间冲突,给学生时间机会写出质量好点的论文。可以像日本的大学一样拉长论文实际的时间跨度,日本大学从大一进校开始就让学生关注自己感兴趣的问题,然后选择逐渐去学习所选择的课题,经过长时间不断的渐进的学习研究不断可以分散大四半年的压力还可以有更充分的时间精力聚焦在积极的课题从而做出有创新意义的成果。其次改革我国的人事制度,使我们的用人招聘等工作均放在第四学年下学期的六月以后进行,以保证大学毕业论文(设计)不受学生寻找工作的冲击和影响。

3.监督严格化

(1)对于学生的监督:可以采取指导老师负责制,如果学生的论文发现有学术造假行为,除了应该追究本人责任外,指导老师也要接受处罚。以此激发师生沟通过程中教师的积极性与责任性。指导老师负责制尽管让老师也承担一定的压力与风险,但毕竟人是有限理性的,因此还应该采取一定的硬件设施与之相配套同步监督审核。比如,将目前在硕士学位论文中使用的学术不端行为检测系统,以及盲评、盲检方法,引入到本科毕业论文之中,以减少抄袭,剽窃行为的发生。(2)对于导师的监督:成立导师工作监督机制。学校要定期检查导师的工作情况,同时制定学生权益保障机制,学生在面对导师很少指导或没有指导时,可以提出申诉。当然在这一系列严格的监督机制的后面也必须跟随一套严惩制度。只有大力打假并严惩不贷才能逐渐洗清污渍、扫清垃圾,还本科毕业论文一个优雅的名分。

参考文献:

[1]李莉."山穷水尽"与"柳暗花明"——探寻大学生毕业论文写作新思路.湖北民族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

[2]杨博.本科生毕业论文问题调查报告.

篇5:财经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学号:2010101415

学生姓名:叶尔江

院部:公共经济与管理专业:税务

年级:2009—2

篇6:财经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安徽财经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函授(夜大)本科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对经济责任审计问题与对策的初步研究

业:会计学

号:1124111101

名:陈萍

函 授 站:安徽财经大学安庆教学点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2316979412@qq.com

2012年 12月28日

对经济责任审计的问题与对策的初步研究

内容提纲

一、我国经济责任审计中存在的问题

1、审计工作缺乏规范 审计目标不明确

审计人员素质难以跟上审计工作的需要 审计结果报告不便于使用2、3、4、二、完善经济责任审计的对策探讨

1、加强经济责任审计的成果利用

2、加强审计法制建设规范审计行为

3、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强化职业准入

4、采用科学有效的审计方法

三、加强对审计项目的全程质量控制 1、加强审计实施过程的质量控制

2、加强审计准备的质量控制

3、审计终结后的质量控制

四、建立质量责任追究制度及奖惩制度

1、建立审计质量责任追究制度

2、制定奖惩制度

五、结语 对经济责任审计的问题与对策的初步研究

内容摘要:经济责任审计是加强干部管理,规范权力运行,促进领导干部勤政廉政、依法行政,提高决策能力和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一项重要途径和制度安排。作为一项新的审计类型,几乎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供借鉴,全国各级审计机关在实践中不断的摸索和总结经验,在探索过程中,我们深知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的领导人对本单位的生存和发展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对他们进行监督就显得尤为重要。撰写此文首先分析了我国经济责任审计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完善经济责任审计的几点建议。关键词:经济责任; 审计监督; 成果利用

经济责任审计是审计主体受权或受托,对领导人员任职期间所在部门或单位财政收支或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以及对有关经济活动应当负有的责任所进行的独立的监督、鉴证和评价活动。

一、我国经济责任审计中存在的问题

1、审计工作缺乏规范

目前在实践中,审计工作的不规范性带来的主要问题是由于缺乏具体操作指南,审计评价指标既缺乏依据又无统一标准,经济责任审计结果不能体现出干部的差异性,导致审计的公正性和客观性受到质疑。对于不同类型的领导干部,审计内容、范围不明确;对于不同行业、不同基础领导干部的政绩评价标准不统一;对于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的认定存在较大随意性,特别是涉及个人直接经济责任时,审计组与被审计单位容易出现分歧。

2、审计目标不明确

由于审计理念陈旧、视野狭隘,导致经济责任审计与常规的财政财务收支真实性、合法性审计差别不大,审计内容和重点停留在传统财务收支纠错查弊上,不能较为完整地反映领导干部任期业绩和经济活动全貌,难以对其经济责任进行全面评价,审计工作跟不上宏观经济和社会形势发展的需要。在审计项目的安排上对掌握不同职 权、在不同风险岗位的领导干部的监督,没有做到重点突出、不能体现区别对待的原则。对掌握资金和审批权利的重要部门、经济运行的薄弱环节、群众反映较多、容易出问题的单位领导干部,出现问题的几率比一般单位要高得多,如交通和土地等部门的领导干部。这从另一方面反映出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的制度缺陷是导致干部监督不力、腐败现象蔓延的一个重要因素。

3、审计人员素质难以跟上审计工作的需要

首先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较低。由于我国审计事业起步较晚,因此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普遍较低,而且现在的审计人员多为一个专业,专业知识比较单薄不能适应新的情况。再加上现代经济责任审计相对审计人员来说仍属于一项新生事 物,更增加了审计的难度。其次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较低。审计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和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同时又是一项对审计人员责任心和职业道德水平要求很高的工作。此外由于经济责任审计的对象主要是干部个人,一旦查出了问题,追究起责任来,上下左右的说情者或明说或暗 示、或硬缠、或软磨、甚至封官许愿搞感情投资,凡此种种往往使审计人员原本就很薄弱的职业道德经受更加严峻的考验。

4、审计结果报告不便于使用

目前一些审计报告缺乏针对性,不充分考虑委托人的具体要求,而形成意见报告,使用语言模糊不清或者对发现的问题干脆采用写实的方式进行描述,审计评价比较笼统,审计结论表达不够规范,经济责任的定性不恰当等,这样做出的审计结论很难做到客观、公正。不能很好地满足委托方的需要,给组织部门运用经济责任审计成果,增加一定的难度。有的审计报告没有充分考虑报告使用者的需要。通常报告中使用的语言过于专业,对于没有参与该项目的审计人员 来说要透彻理解有关问题的来龙去脉还需报告起草人的协助。对于从未接触过审计工作或非财经专业背景的组织人事部门的干部来讲,读懂报告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二、完善经济责任审计的对策探讨

1、加强经济责任审计的成果利用

审计成果利用是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生命线。如果审而不用就等于没审,达不到审计工作应达到的目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应与内部管理机制结合起来,做到按需审计,有针对性的进行审计,用好审计结果健全管理机制。1)与干部任免机制相结合。经济责任审计结论报送组织人事部门,作为组织人事部门对领导干部进行任免、调整的重要依据。例如近年来我们对干部任期内的经济责任审计每年进行,审计形成审计档案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对重大违规违纪者进行惩处,同时将审计结果及时报送组织和人力资源部门,作为对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2)与分配机制相结合。领导人的收入与该单位的经营绩效挂钩,考核经济责任,审计结论成为兑现其收入的主要依据,不经审计不得兑现。3)与纪律处分相结合。审计成果应成为澄清或处理处分有问题干部的重要依据,审计与纪检、监察等部门形成一种监督的合力,做到信息互通、优势互补、成果共享。4)确保审计成果利用的规范性。其一要严格控制审计成果的传送范围,区分不同情况来确定经济责任,审计成果报告的抄送对象,以防止审计成果的漫散和泄密。其二经济责任审计不是由审计机构独立完成的,因此应同纪检监察和组织人事部门做好审计结果,档案信息的联网工作达到成果共享的目的。其三对审计成果的运用要区别对待,慎重确定使用方式,注意不同情况的区别和联系。

2、加强审计法制建设规范审计行为

1)进一步完善经济责任审计实施办法。由相关部门联合出台,内容比较全面的经济责任审计实施办法,在制度上确保各部门在审计实施过程配合协调的规范化,尽量避免先离后审情况的出现。

2、制定经济责任审计的责任追究制度。一方面明确纪检监察和组织人事部门,运用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的职责,审计部门依法审计,保证审计结果质量的职责,从而各司其责、责权明晰。另一方面明确对审计查明的不同问题,对被审计人分别采取谈话、通报、诫勉、组织处理、党纪 政纪处理等相应追究措施,使经济责任审计充分发挥应有的效果。

3、完善相关部门内部运行机制。对于审计部门而言要制定相关事项管理办法,明确经审办处的职责任务,与各有关处室的协调程序,对经济责任审计的文书内容格式进行规范。对于组织人事部门而言,对经济责任审计委托书、立项审定表、审计结果运用反馈书等文书也进行规范,同时制定相关内部运行办法明确内部协调管理职责、拟定审计对象及委托程序、审计结果报告运行审签程序等。

3、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强化职业准入

首先强化后续培训。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人的再学习能力,学习潜力甚至比其已掌握的知识更重要。要尽量创造条件,通过专业培训更新专业知识,对在职审计工作者实施终身学习制度,构建学习型机关,使之逐步适应现代审计职业化发展的要求。对于经济责任审计人员而言,要不断学习经济知识、法律知识、投资知识等,让更多 的审计人员通晓财会、经济、工程、计算机、英语等各种知识,在广博知识的基础上的野专家也会给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带来新的活力。其次,建立特约审计人员人才库。审计机关的人才是有限的,而社会上的人才是无限的。我们不能把目光局限在审计机关内部,而是要把目光投向整个社会,适时聘请特约审计人员加入审计队伍,发挥特殊作用共同搞好审计工作。

4、采用科学有效的审计方法

1、拓展审计线索来源。审计人员应坚持走群众路线,采取设立举报信箱、公开举报电话、公开接待来访时间和地点、个别走访和座谈等多种形式,依靠群众与财务造假不廉洁行为和违法乱纪行为作斗争。

2、领导人的廉洁与否通常都能从财政财务收支上反映出来,调阅以前审计档案,了解以前存在问题,分析发现新问题存在的可能性,对找准审计的切入点和着力点,降低审计风险提高审计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3、搞好多种方法的结合,开好三会做到五结合。所谓三会,一是审计之初召开被审计单位领导干部参加的大会,对其讲明审计的目的意义,为下一步搞好审计工作清除思想障碍。其次是审计期间开好经营财务等有关人员的座谈会,认真听取他们对责任人的反映和评价。以集思广益使审计结果 更加客观公正。再次是审计结束后,向被审单位报告审计结果增加审计的透明度。

三、加强对审计项目的全程质量控制

1、加强审计准备的质量控制

1、配备与审计项目相适宜的审计小组成员,内部审计部门应该根据审计项目的性质和复杂程度、被审计单 位规模的大小、审计人员的客观性等因素,指派具有必备知识和技能的内部审计人员。2把好审前调查关,确定审计的重点领域,通过查阅前期审计档案,了解以前存在的问题、风险领域等相关信息,明确潜在的关键控制点、控制缺陷或控制过度的情况,初步确定审计的重点领域。

3、制定切实可行的审计实施方案,要分类编制、重点突出、内容要周全、详细,组织分工要明确、合理。

2、加强审计实施过程的质量控制

1、加强对内部控制制度的检查和测试。若发现内部控制的重大薄弱环节应扩大测试范围。

2、规范审计工作底稿的编制,在审计工作底稿上要反映出审计人员的工作轨迹和专业判断的过程,并履行签字复核手续,并由被审计单位相关人员签字确认。

3、牢固树立审计风险意识,改进审计方法规范审计程序。在审计中,内部审计人员应以风险的分析与控制为出发点,以保证审计质量为前提,统筹运用各种测试方法,综合各种审计证据以控制审计风险。

4、建立并严格执行审计日记制度,审计人员应在审计日记中记录每天具体工作中的工作思路、工作方法、审计的步骤、查阅的资料名称和数量以及所作出的判断和结论,以提高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责任意识,降低审计风险。

5、严格执行复核程序,行业各内审机构应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设立二级或三级复核制度,通过加强审计复核工作以减少或消除人为审计误差,及时发现和解决审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确保审计目标的实现。各级都应具体明确复核内容和承担责任,层层把关、级级负责确保每一个审计工作符合内部审计准则的要求。

6、建立审计报告的签发制度,审计报告由项目组长起草审计部门负责人审核。审计报告签发前应征求被审计单位意见,加强双方的沟通。征求意见后,项目组长应对审计报告再进行修改,经复核把关后向被审计单位、企业最高管理当局和规定的其它有关人员报送正式审计报告。

3、审计终结后的质量控制

1、及时总结审计工作,每一个审计项目结束,内部审计人员应对审计工作的经验和不足进行总结,以指导以后审计工作。

2、加强后续审计,内部审计人员在审计项目结束后,还应定期对审计结果的落实情况进行跟踪、督促检查,以确保审计结果能真正落实到位和内审工作成效的真正发挥。

3、实行内审项目质 量的定期检查考评制度,市局将组织检查小组对全行业内部审计工作开展定期检查,对发现在审计质量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及时进行归类、总结,以提高内部审计质量。

4、加强审计档案管理,审计工作结束后项目组应及时将项目的审计资料整理归档,并妥善保存。

四、建立质量责任追究制度及奖惩制度

1、建立审计质量责任追究制度

行业各级审计人员应明确应该承担的质量控制责任。质量控制的结果应与业绩考核挂钩,对内部审计质量低下的项目组及其有关人员,应进行适当处理以促进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不断提高。

2、市局审计处根据考核结果,对内部审计质量优良的审计项目组及其有关人员,进行表彰奖励以充分调动内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五、结语

总而言之,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必须有新思路,必须把握和运用现代化建设规律。只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辨证地认识和处理与经济责任相联系的各方面重大关系,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才能有新思路,才能有新突破,才能有新局面,也才能紧紧抓住和充分用好战略机遇,长期做好经济责任审计工作。

参考文献:

篇7:财经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3.中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与等效问题研究 4.中美会计监管协调问题研究

5.我国会计规范体系与监管体系的完善

6.政府职能转变环境下政府及非营利组织会计理论与实务研究 7.会计监管与反腐机制建设研究

8.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会计研究(侧重于某一方面)9.会计行为及其经济后果 10.碳排放权会计处理探讨

11.我国排污许可证交易的会计问题研究 12.资产负债观与收入费用观的发展及应用研究 13.公允价值计量中不确定性分析的披露 14.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会计确认研究 15.会计职业判断研究 16.会计政策选择研究 17.税务会计理论研究 18.苹果公司避税问题研究 19.资产减值会计研究 20.顾客忠诚计划会计问题研究 21.伊斯兰交易和工具会计问题研究 22.用益物权会计初探 23.反向收购中的会计问题研究 24.不确定性会计问题研究

25.会计原则体系的构成及其逻辑协调 26.捐赠与补助会计研究 27.会计人员能力框架的建设研究 28.论会计确认标准与计量基础的发展 29.会计信息基本质量特征的确定与评价 30.会计准则导向的评价与选择 31.会计准则执行与效力研究 32.小企业会计准则研究

33.会计领域的管制与政治活动分析 34.试论政府在会计管理中的职能定位 35.创业板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 36.国际板会计与审计问题研究 37.公司治理与会计信息系统 38.资产组减值的确认与计量研究 39.企业重组的财务与会计问题研究 40.设定受益计划会计问题研究 41.金融工具会计问题研究 42.金融资产分类的相关问题研究 43.金融互换会计问题研究 44.国际金融工具准则的修订对我国的影响研究 45.生物资产的确认、计量和披露 46.股份支付相关会计问题研究

47.与客户之间的合同产生收入的确认与计量 48.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探析

49.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环境会计问题研究 50.全面收益理论对我国会计改革的启示 51.我国企业应对反倾销会计问题的对策分析 52.论传统会计假设的缺陷及其改进 53.企业清算会计问题探讨

54.上市公司会计报表附注披露问题探讨 55.企业并购中会计问题探讨 56.论会计透明度

57.完善公司治理与管理会计创新 58.人力资源会计研究 59.上市公司自愿披露行为探讨 60.论会计和审计中的重要性原则 61.浅析上市公司的非货币交易会计问题 62.上市公司财务危机实时预警系统研究 63.事业单位会计改革研究 64.企业财务危机的预测及防范

65.会计利润与应税利润产生差异的原因及账务处理 66.三税转型与企业税收筹划对策研究 67.会计造假行为的法律治理与制度规范 68.关于商誉会计问题的探讨 69.关于研究与开发费用的会计处理 70.简评影响公司财务报告质量的因素

71.被投资企业盈亏对投资企业所得税会计处理的影响 72.论传统财务报告分析方法的改进和创新 73.上市公司盈利预测的法律规制 74.企业财务总监的独立性浅析 75.我国股票期权的会计核算与披露 76.企业IT部门的成本管理

77.应诉反倾销产品成本核算问题的探讨 78.视频产品成本核算——成本会计新领域

79.房地产企业(施工企业)成本费用管理问题的探讨 80.软件企业成本管理问题的探讨 81.管理信息系统成本核算问题的探讨 82.人力资源会计问题研究 83.试论企业价值链会计管理 84.企业内部绩效评价系统研究 85.价值链会计的几个理论问题 86.资金筹集成本控制研究 87.产品设计成本控制研究 88.材料采购成本控制方法探讨 89.产品生产成本控制探讨 90.期间费用的预算控制 91.销售及售后服务成本控制探讨 92.质量成本控制的新思考

93.循环经济模式下企业成本管理模式的创新 94.使用寿命周期成本控制的启示 95.战略成本管理探讨

96.低碳经济背景下企业环境成本会计研究 97.作业成本管理与控制 98.价值工程的应用研究 99.环境成本控制探析

100.我国管理会计执业资格问题研究 101.管理会计国际惯例研究 102.全面预算管理相关问题研究 103.适时生产系统对现代会计的影响 104.战略管理会计相关问题研究 105.平衡记分卡应用问题研究 106.企业集团财务管理模式研究

107.财务主管委派制与企业内部会计监督 108.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研究 109.财务预算管理与企业管理创新 110.以财务管理为中心的企业管理运行机制研究 111.民营企业家族制的财务管理问题探讨 112.企业并购的财务动因分析

113.上市公司利用关联交易进行盈余管理的研究 114.我国上市公司股利分配政策影响因素研究 115.试论企业财务风险的分析与防范 116.CFO在公司治理与管理中的作用 117.论企业财务控制 118.论企业投资风险 119.企业投资战略研究 120.投资者关系管理研究

121.公司治理与财务治理关系研究 122.投资者保护与财务会计信息系统 123.论利益相关者利益最大化的财务目标 124.基于价值创造的现金流管理 125.EVA与传统财务分析指标的比较 126.论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的构建

127.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为导向的绩效评价体系构建 128.可转换债券融资相关问题研究 129.企业内部管理控制系统研究 130.上市公司财务管理绩效实证研究 131.组织创新与企业盈利模式研究 132.企业核心竞争力与企业内部控制 133.创业投资的风险成因分析及管理对策 134.激励补偿机制与企业业绩评价 135.EVA考核问题与现状研究 136.《行政单位财务规则》实施研究 137.上市公司资产结构与负债结构预警研究 138.国有企业实行经理股票期权的问题与对策 139.行为财务理论研究 140.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研究

141.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问题与对策研究 142.中小企业财务发展战略研究

143.企业集团内部转移价格的设计与应用研究 144.公司财务预警指标体系的设计

145.公司并购目标企业价值评估方法的比较与选择 146.上市公司并购支付方式选择影响因素的研究 147.跨国公司税收筹划的内容和途径

148.企业集团财务总监委派制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149.企业集团财务监控的方式、方法比较 150.企业并购战略管理研究

151.应收账款抵借与让售融资方式的现状与完善 152.企业集团利益分配机制的构建问题研究 153.人力资本估价方法比较研究 154.公司股权激励制度设计问题研究 155.论审计执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156.特殊普通合伙转制相关问题

157.大数据环境下审计问题研究(侧重于某一方面)158.自然资源资产责任审计相关问题的探讨 159.审计公告制度研究 160.审计免疫系统论研究

161.股东审计与集团公司治理研究 162.政府审计发展战略研究

163.政府审计如何维护国家经济安全 164.政府审计在应对公共危机中如何发挥作用 165.政府审计环境与未来发展问题研究 166.论审计的重要性原则

167.审计职业判断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 168.职业环境对审计质量的影响

169.环境审计研究(针对其中某个方面或者某个问题来写)170.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控制的探讨 171.注册会计师行业广告宣传问题研究 172.注册会计师职业保险问题研究 173.推动会计师事务所做大做强的几点思考 174.我国会计师事务所内部治理问题研究 175.审计市场的规范与发展 176.审计收费问题研究 177.审计判断问题研究 178.审计期望差距研究

179.审计任期与审计质量关系研究 180.整合审计研究

181.论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 182.管理层分析与讨论相关问题研究 183.企业内部控制的自我评价与报告研究 184.CSA评价方法在中国的运用 185.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关系研究

186.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应用指引研究(针对其中某个方面或者某个问题来写)

187.经济责任审计研究(针对其中某个方面或者某个问题来写)

188.浅议注册会计师规避法律责任的手段 189.审计风险模型的改进与应用

190.信息技术、虚拟经济与现代审计环境研究 191.风险导向审计理论与实务相关问题研究 192.会计舞弊的模式研究 193.反洗钱审计问题研究 194.政府审计与国家治理

195.论经济效益审计(针对其中某个方面或者某个问题来写)196.公司治理结构与审计质量 197.审计质量的影响因素研究

198.试论目前我国政府审计工作成就及不足 199.内部审计践行“免疫系统”功能的途径或方式 200.内部审计外包的探讨

201.内部审计质量外部评估方法系统研究 202.管理审计相关问题研究

203.审计委员会、监事会、内部审计关系研究 204.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问题探讨 205.集团公司效率与效益审计研究 206.信息技术下内部审计相关问题研究 207.网络财务软件的发展对审计的影响 208.会计师事务所规模对审计质量的影响 209.对会计师事务所承担民事责任问题的探讨 210.信息系统审计技术研究 211.信息化与政府审计 212.信息化与经济责任审计 213.会计师事务所体制改革探究 214.论企业集团内部审计制度的构建

215.对注册会计师行业“腐败中介”的几点思考 216.对注册会计师监管模式的思考

217.中国审计法律与SEC监管的关系协调研究 218.新审计准则理念变革对审计实务的影响 219.中国审计准则国际趋同与等效问题研究 220.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现状探析 221.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审计相关问题研究 222.关于注册会计师职业能力框架的思考 223.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问题研究 224.注册会计师职业责任保险问题研究 225.CPA非审计服务发展研究 226.论审计收费的影响因素

227.内部控制鉴证对审计收费的影响 228.我国审计市场供求关系分析 229.论审计委托机制的改进 230.会计电算化对审计的影响 231.网络审计研究 232.跟踪审计问题研究 233.资源环境审计研究 234.内部控制缺陷影响因素研究

235.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研究(侧重于某一方面)236.风险导向审计准则运用研究(侧重于某一方面)237.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下的职业判断研究 238.行为审计学研究(侧重于某一方面)239.审计职业判断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240.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研究 241.审计文化建设研究 242.中小型企业审计研究

243.政府绩效审计创新性研究(侧重于某一方面)244.计算机审计质量控制问题研究 245.内部控制持续监控研究 246.IT审计质量及影响因素 247.计算机审计数据分析方法研究 248.数据挖掘技术在IT审计中的应用 249.金融审计数据分析方法及模型 250.财政审计数据分析方法及风险 251.政府地方性债务审计分析及思路 252.信息环境下审计风险预警研究 253.分析程序在IT审计中的应用 254.持续审计现方法及应用

255.非现场审计在**企业(行业)的应用 256.内部审计信息化发展研究 257.政府审计信息化发展研究 258.云计算环境下的审计模式转变 259.论财务软件的发展趋势 260.XBRL推广应用问题研究 261.信息环境下会计业务流程的变革 262.网络时代的财务报告发展 263.XBRL原理、应用及现状 264.XBRL最新发展及应用思考

265.《会计信息化最新规范》解读与思考 266.云计算时代的财务信息安全问题 267.信息时代会计资料无纸化的思考 268.云供应商提供会计软件服务的思考 269.大数据时代的会计发展模式 270.电子商务时代下的会计发展 271.虚拟时代下的会计核算问题 272.IT支持下的成本核算方法研究 273.预算执行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274.集团企业财务共享模式的建立 275.全面推进我国会计信息化问题研究 276.常用会计软件的功能比较

277.计算机环境下现金流量表的编制机制 278.关于财务软件决策支持功能的思考 279.基于 COBIT 的企业IT 控制研 280.关于ERP系统实施的思考 281.ERP系统与财务软件的接口设计 282.ERP系统中的现代会计信息系统

283.电子商务技术的发展对传统会计理论和实务的影响和冲击

284.企业业务流程重组与ERP系统设计 285.Excel在现代财务管理中的应用 286.资产评估的价值基础以及价值类型研究

287.资产评估与会计、审计、经济学以及清产核资的比较研究 288.企业合并对价分摊中的无形资产评估研究 289.资产评估的假设研究 290.资产评估质量的评价研究

291.资产评估中定量预测方法的开发与运用 292.资产评估中的基本方法的改进与应用研究 293.资产评估中的基本方法的比较研究 294.企业价值与整体资产评估的方法研究 295.企业价值与整体资产评估的风险管理 296.中外资产评估准则比较研究 297.资产评估国际趋势与发展方向研究 298.经济学研究发展对资产评估理论的影响 299.评估行业信息化建设与应用问题研究 300.注册资产评估师职业能力框架及实施研究 301.资产评估行业文化建设研究

302.并购类型与企业价值评估方法选择研究

303.评估机构引用其他专业机构报告的法律责任问题研究 304.注册资产评估师考试制度改革问题研究 305.金融危机对资产评估行业影响及对策研究 306.以财务报告为目的的无形资产评估研究 307.创业板上市评估有关问题研究 308.著作权资产评估研究

309.会计公允价值与评估价值类型关系研究 310.收益法的应用与改进问题研究 311.金融衍生品价值评估研究

312.资产评估对经济发展贡献的实证研究 313.资产评估准则实施的实证研究 314.税基及涉税业务资产评估研究 315.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评估问题研究 316.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评估案例比较研究 317.版权价值评估方法及应用研究 318.周期性行业评估方法与应用研究 319.资产评估与财务估值方法比较研究 320.收益法评估参数确定实证研究

321.互联网金融背景下中小企业融资方式的创新 322.互联网金融时代商业银行财务管理创新研究 323.互联网企业财务风险及其评价 324.互联网企业财务风险分析及其防范 325.基于互联网的财务管理创新

326.小微企业互联网金融融资模式研究 327.互联网环境下中小企业财务战略的制定与实施 328.互联网大数据时代对财务管理的影响及建议 329.大数据时代管理会计的机遇、挑战与应对 330.大数据、云会计时代的企业财务决策研究 331.大数据时代基于云会计的集团企业全面预算管理 332.现金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333.混合所有制背景下的财务管理制度创新 334.混合所有制企业的股权结构

335.上市公司混合所有制改革对股价波动的影响研究 336.国有企业资产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337.国有企业管理层绩效评价体系 338.混合所有制企业管理层绩效评价体系 339.混合所有制企业股权制衡探析 340.文化企业并购绩效评价 341.文化企业并购财务风险防范

342.低碳经济背景下企业财务管理的创新 343.管理会计方法在上市公司决策的应用研究 344.管理会计人才能力框架研究 345.管理会计人才评价方法研究 346.中外管理会计理论与方法比较研究 347.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新变化及其应用研究 348.某具体会计准则在上市公司中的应用研究 349.某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 350.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研究 351.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应用权责发生制研究 352.政府资产负债表相关问题研究 353.混合所有制下国有企业绩效评价研究 354.财政预算资金的绩效评价研究 355.试论现代企业的会计目标 356.试论会计的管理职能

357.浅论知识经济条件下的会计目标 358.试论资产的计量属性 359.试论会计信息质量特征 360.试论无形资产范围的界定 361.试论会计环境 362.论环境会计的概念结构 363.绿色会计初探 364.绿色会计计量问题探讨

365.稳健性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应用与思考 366.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与思考 367.对稳健性会计信息质量的再认识 368.浅论会计信息系统和会计管理活动

369.浅探上市公司财务会计报告披露中的问题及对策 370.论对会计监督的再认识 371.加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若干问题的探讨 372.代理理论与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关系初探 373.试论会计规范

篇8:财经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关键词:地方院校,本科,毕业论文,改革

毕业论文 ( 设计 ) 是我国本科教育阶段最后一个综合性的实践教学环节,是对学生所学理论知识的综合运用,是对学生专业素质、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的系统检验。经管类院校和专业通常采用毕业论文的形式,理工类院校和专业则以毕业设计为主。近十几年来,伴随着招生规模的迅速扩大以及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甚至普及化教育的转变,地方本科院校毕业论文质量出现严重滑坡,“大、旧、假、空、乱”等问题非常突出,毕业论文制度受到广泛质疑,甚至陷入存废之争,没有达到应有的人才培养效果。

1 地方本科院校毕业论文的主要问题

1.1“大”:选题过大,脱离实际

学生往往喜欢选择宏观问题作为研究对象,例如“我国…研究”等。由于范围过大,这些选题无法在有限的时间和篇幅内进行深入分析与论证,加上选题超出了大多数本科毕业生的知识范畴以及本科毕业论文的研究深度,从而导致论文论述不够深入、重点不够突出、观点脱离实际,缺少应有的针对性。

1.2“旧”:内容陈旧,缺乏新意

毕业论文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有创新,即能否发现新问题、新方法、新观点。但是目前很多论文在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以及研究结论等方面均缺乏创新,有些甚至直接从文献和教科书上拼凑而成,严重影响毕业论文质量。

1.3“空”:语言空洞,缺少实证

由于缺少实地调查研究,不少论文往往泛泛而谈,言之无物,缺乏自己的观点和思想或者观点和结论不明确。有些论文只有定性分析,缺少定量研究,导致相应观点和结论缺少必要的实证支持,影响了论文的可信度与说服力。

1.4“假”:内容抄袭,数据作假

主要表现在 :第一,直接复制粘贴其他专著、文献、网络上的数据、观点及其他内容而不标注引用 ;第二,修改甚至虚构实验或调查数据 ;第三,编造参考文献 ;第四,寻找枪手代写毕业论文或者网上购买论文等。

1.5“乱”:逻辑牵强,格式混乱

主要表现在 :第一,逻辑牵强,有因无果或有果无因,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不对应,前言不对后语 ;第二,论证过程不够严谨,结论牵强附会 ;第三,格式问题较混乱,例如字体、字号、行间距等不统一,标点乱用以及有错别字等。

2 地方本科院校毕业论文质量滑坡的原因

造成地方本科院校毕业论文质量严重滑坡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2.1 生源质量相对下降

以浙江省为例,随着招生规模的急剧扩大,全省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从1998年的8.9% 急增到2014年的54%,已经进入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许多在过去没有机会上大学的高中生毕业生也能进入地方本科院校学习。

2.2 教师指导力量不足

地方本科院校教师数量没有与招生规模同步增长,“生师比”和人均指导的毕业生人数过多,影响了毕业论文指导效果。同时,以科研为导向的考核机制促使教师将主要精力放在科研上,用于指导本科毕业论文的时间和精力不足。

2.3 缺少约束与激励机制

论文成绩与毕业和就业无关,学生既无压力也无动力,只求通过不求优秀,甚至有学生主动要求放弃优秀成绩以减少修改工作量。同时,毕业论文指导质量与教师的业绩考核无关,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指导教师的积极性。

2.4 与学生就业相冲突

高等教育普及化发展造成大学生就业市场供求关系严重失衡,巨大的就业压力迫使高校和毕业生不得不将就业问题作为重中之重考虑,而毕业论文的时间安排正好与毕业实习、择业、考研、考公务员、出国考试等相冲突,为确保就业而牺牲毕业论文的时间和质量就成了许多高校和学生的无奈之举。

2.5 人才培养目标错位

毕业论文要求具有理论性、创新性、逻辑性,主要考察学生的理论水平、研究能力和学术素养,是精英教育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高等教育普及化的背景下,本科院校普遍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强调学生的实践能力,大部分学生缺少科研和学术训练,缺乏论文写作的基本知识和技巧。

3 浙江财经大学本科毕业论文改革与探索

作为一所典型的地方经管类本科院校,浙江财经大学在毕业论文实践教学中也存在许多有代表性的问题,同样具有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近年来,学校高度重视毕业论文工作,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改革与探索,毕业论文质量与人才培养效果显著提高。

3.1 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实践探索

浙江财经大学先后出台了多项提高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政策文件,建立了综合导师制、毕业论文质量抽查等配套制度,定期召开教学改革大会以及开展“教学质量年”等活动,鼓励各二级学院根据自身学科与专业特点积极开展毕业论文教学改革与实践探索。例如,设立“经管类院校工程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设计试点研究”等教研课题。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在全校范围内形成了重视毕业论文的教学氛围,为开展毕业论文教学改革与实践探索、提高毕业论文质量营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3.2 创新论文形式,实行作品替代

毕业论文不是目的,而是对学生知识、素质和能力进行综合训练和检验的手段,其根本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创新和实践能力。为鼓励创新,提高学生参加科研活动的积极性,更好地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专业人才,浙江财经大学突破传统单一的毕业论文形式,制订了《本科生科研作品替代毕业论文 ( 设计 ) 办法》,为学生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根据该《办法》,可用于替代毕业论文的科研作品包括学生在校期间完成的与本专业相关且符合其他相关条件的论文、著作、学科竞赛获奖、省级 ( 含 ) 以上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结题成果以及发明专利等。《办法》实施以后,毕业论文形式更加丰富,学生参加科研和学科竞赛等活动的积极性大为提高。

3.3 设立综合导师,加强指导力量

为拉近师生距离,密切师生关系,对学生进行全方位指导,浙江财经大学从2001年开始实施本科生综合导师制度。综合导师制度从大二第二学期开始实施,直至学生毕业。担任综合导师的教师对学生的学年论文、专业论文、毕业论文以及各阶段的社会实践活动进行一体化指导,并兼顾学生的学业、就业、思想等。综合导师制度将专业课教师与学生之间分散、零碎、阶段性的关系综合起来,形成明确、固定、连续的关系,导师像带研究生一样带本科生,大大提高了毕业论文的指导效果和质量。

3.4 加强事前控制,严格过程管理

首先,建立毕业论文选题逐级审查制度,由教研室、系、学院层层把关,保证论文选题符合专业要求,提高论文选题的理论与实际意义 ;第二,建立毕业论文开题答辩制度,帮助学生明确研究内容、完善研究方案、理清写作思路 ;第三,建立毕业论文互评制度,在答辩前由指导教师对毕业论文进行交叉评审并提出修改意见,保证毕业论文答辩的顺利进行 ;第四,严格答辩要求,坚决不走过场,对达不到要求的学生坚决要求二辩、三辩甚至延期毕业,把好毕业论文出口关。

3.5 推进学风建设,预防学术不端

学校从源 头抓起,通过“教学质 量年”、“学风建设年”等活动全方位推进学风建设,营造不参与、不姑息、不纵容各种不良学分的诚信学习和学术氛围。同时,引入毕业论文查重系统,在答辩前对论文进行重复率检测,重复率在30% 以下的可以直接进入答辩,重复率在30-50% 之间的必须修改后再查,直到符合要求,如果重复率超过50% 则直接进入二辩。通过上述措施,有效预防了学术不端行为。

4 结论

上一篇:下雨了小学写景作文下一篇:小企业会计制度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