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实施河道管理条例办法

2024-07-16

甘肃省实施河道管理条例办法(精选9篇)

篇1:甘肃省实施河道管理条例办法

甘肃省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管理办法

为加强我省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管理,确保江河防洪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和水利部、国家计委颁发的《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管理的有关规定》,结合我省实际,现颁发《甘肃省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管理办法》,望各地遵照执行。

第一条 为加强我省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管理,确保防洪安全,促进国民经济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和水利部、国家计委颁发的《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管理的有关规定》,结合我省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我省行政区域河道(包括河滩地、湖泊、水库、人工水道、洪道)管理范围内新建、扩建、改建的建设项目,包括开发水利(水电)、防治水害、整治河道的各类工程,跨河、穿河、穿堤、临河的桥梁、码头、道路、渡口、管道、缆线、取水口、排污口等建筑物,厂房、仓库、工业和民用建筑以及其它公共设施(以下简称建设项目)。

各级河道的具体管理范围按照《甘肃省水利工程土地划界标准》(甘肃省地方标准DB62/446--1995)确定。

一、审查权限

第三条 我省河道管理范围内的建设项目,必须按照管理权限,经河道主管机关审查同意后,方可按照基本建设程序履行审批手续。审查权限划分为:

(一)黄河干流及湟水、大通河、渭河和泾河干流河道管理范围内兴建的大中型建设项目,由省河道主管机关提出意见,报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审查。除大中型建设项目外的其他项目,由所在地、市河道主管机关负责审查,并报省河道主管机关核查。

(二)黄河一级支流(除湟水、大通河、渭河、泾河外)白龙江、西汉水干流主要河段河道管理范围内的大中型建设项目,由所在地(州、市)河道主管机关提出意见,报省河道主管机关审查。

主要河段是指城镇河段,由保护国家重点工程、重点建筑物和大片农田的河段(下同)。具体范围由各级河道主管部门负责划定,并报省河道主管部门备案。

(三)石羊河、黑河、疏勒河三条内陆河及讨赖河干流主要河段河道管理范围内的大中型建设项目,由所在地、市河道主管机关提出意见,报省水行政主管部门派出的流域管理机构审查,并抄报省河道主管机关备案;未设流域管理机构的,由省河道主管机关审查。

(四)地(州、市)边界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由建设单位与两地协商提出意见,上报省河道主管机关审查。

(五)在大型水库及下游有城市的中型水库管理范围内兴建的大中型建设项目,由水库主管部门提出意见并经所在地(州、市)河道主管机关提出初审意见后上报省河道主管机关审查。

(六)除上述已明确的河道管理范围内的建设项目审查权限外,其它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由地、县河道主管机关根据河道管理权限实施分级管理。地、县河道主管机关在发放建设项目审查同意书时,须抄报省河道主管机关备案。

二、项目审查

第四条 建设单位编制建设项目立项文件时,必须按照规定的审查权限,向河道主管机关提出申请。申请时应提供以下文件:

(一)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申请书;

(二)建设项目所依据的文件;

(三)建设项目占用河道范围范围内土地、工程设施情况;

(四)建设项目防御洪涝的设防标准与处理方案;

(五)说明建设项目对河势变化、防洪工程安全、河道行洪、河水水质的影响以及拟采取的补救措施。

对防洪安全有重大影响的建设项目,建设单位还应编制更详尽的防洪评价报告。

第五条 河道主管机关接到申请后,应及时进行审查,审查的主要内容为:

(一)是否符合流域综合规划和城市、乡村发展规划,对规划实施有何影响;

(二)是否符合国家规定的防洪标准和有关技术要求;

(三)对河势稳定、水流形态、水制、冲淤变化有无不利影响;

(四)是否妨碍行洪、航运、降低河道泄洪能力;

(五)对堤防、护岸和其它水工程安全的影响;

(六)是否妨碍防汛抢险;

(七)建设项目防御洪涝的设防标准与措施是否适当;

(八)是否影响第三人合法的水事权益;

(九)是否符合其它有关规定和协议。

第六条 各级河道主管机关,在对建设项目审查时,必须进行现场勘察及技术论证。对大中型建设项目的审查,必须有2名以上从事水利管理工作,并具有高级职称的专家参加。

第七条 河道主管机关在接到申请书之日起,60日内将审查意见书面通知申请单位。同意兴建的,填发《甘肃省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审查同意书》,并报送上级河道主管机关和建设单位的上级主管部门备案。

建设单位在报送项目立项文件时,必须附有河道主管机关的审查同意书,否则计划主管部门不予审批。

第八条 河道主管机关对建设项目进行审查后,作出不同意建设的决定,或者要求就有关问题进一步修改补充后再行审查的,应在批复文件中说明理由和依据。建设单位持有异议的,可在接到批复之日起30日内向作出决定机关的上级河道主管机关提出复议申请,由被申请复议机关会同原审查部门进行复议后提出最终审查意见。

第九条 在建设项目审查过程中,需补做的勘察、试验、技术评价等工作,其费用由建设单位承担。

第十条 建设项目的性质、规模、地点等作较大变动,建设单位应重新办理审查同意书。

三、施工监督

第十一条 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施工实行许可证制度。建设项目经批准后,建设单位必须将批准文件和施工安排、施工期间渡汛方案以及施工占用河道管理范围内土地情况,报送负责建设项目审查的河道主管机关或其委托的河道管理部门审核,经审核单位同意后发给《甘肃省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施工许可证》,建设单位方可办理开发手续。

第十二条 因建设项目的修建,占用、损坏河道管理范围内滩地、工程设施的,建设单位应按有关规定给予赔偿;对降低工程效益及防洪标准的,应按有关规定或按照河道主管部门要求采取补救措施。

施工期间施工区的防汛任务由建设单位承担,必须确保防洪安全。

第十三条 建设项目施工期间,河道主管机关应对该建设项目是否符合审查同意书要求进行检查,被检查单位应如实提供有关情况。如发现问题,应及时提出意见,建设单位必须执行;遇重大问题,应报上一级河道主管机关,并抄送建设单位的主管部门。

第十四条 经批准施工的建设项目,在施工中,如有变动,应及时征得发放河道管理范围内施工许可证的河道主管部门的同意;在性质、规模、地点等方面作较大变动时,建设单位应到原河道审查机关重新履行审查手续。

四、启用与检查

第十五条 建设项目竣工后,为保证现场清理干净和河道安全畅通,施工单位在开工前,应按清理现场的工作量向发放河道管理范围内施工许可证的河道主管机关预交现场清理保证金。建设项目竣工后现场清理完毕,经验收合格,保证金退还施工单位,否则从保证金中抵顶现场清理费用。

第十六条 建设项目竣工后,建设单位应在竣工验收30日前,将有关竣工资料报送填发审查同意书的河道主管机关或其委托的河道管理部门,须经检验合格方可启用。

第十七条 河道主管机关应定期对河道管理范围内的建筑物和设施进行检查,凡不符合工程安全要求的,应提出限期改建的意见,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服从河道主管机关的安全管理。

第十八条 对未按本办法规定在河道管理范围内兴建建设项目的,各级河道主管机关可根据有关法规责令其停建,限期拆除或采取其它补救措施,并可予以处罚。

五、附则

第十九条 各地(州、市)水行政主管部门可会同同级计划主管部门按本办法规定,结合各地实际制定实施细则,并报省水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二十条 甘肃省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申请书、审查同意书、施工许可证由省水行政主管部门统一印制。

第二十一条 本办法由省水利厅负责解释。

第二十二条 本办法自颁发之日起施行。凡与本办法有抵触的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管理规定均以本办法为准。

甘肃省水利厅 甘肃省计划委员会

1997年4月1日

篇2:甘肃省实施河道管理条例办法

第一条为加强河道管理,保障防洪安全,发挥河道的综合效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省河道管理实施办法》、《省河道采砂管理办法》,结合本县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全县境内的所有河流、城镇排洪沟。

第三条县水务局负责全县河道的统一管理和监督,乡(镇)人民政府协同县水务局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河道管理与监督。

第四条开发利用河道水资源、砂石资源和防治水害,应当全面规划,统筹兼顾,综合利用,讲求效益,服从和服务防洪的总体安排,促进各项事业健康发展。

第五条河道防汛抢险工作实行县、乡(镇)人民政府行政首长负责制。

一切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河道堤防安全和参加防汛抢险的义务。

第二章河道管理职能职责

第六条县水务局下设河道管理处,专门负责河道管理的具体工作,其主要职责是:

(一)宣传贯彻执行国家、省、市颁布的水利及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及规定;

(二)对全县的河流、排洪沟提出总体管理规划和开发利用的建议,认真做好堤防工程的建设与管理工作;

(三)对现有河道的防护工程,包括堤防、护岸林和水土保持工程等加强管理和维护,审批有关河道管理范围内的整治与修建工程;

(四)加强水政执法,依法查处违法、违规行为;

(五)依法管理开发河道砂、石等资源;

(六)依法征收河道管理的有关费用。

范文网

第七条县水务局河道管理人员必须按照国家法律、法规、规章及有关规定严格依法履行职责,加强河道管理,维护水工程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第八条县政府有关部门应协同县水务局做好全县的河道管理工作:

(一)县建设局在进行城乡建设规划时,应积极配合县水务局抓好城乡防洪规划,不得审批占用河道管理范围的一切建设项目。确需在河道管理范围内进行建设的,建设方案必须报经县水务局审查批准。

(二)县国土资源局在审批涉及河道管理范围内、库区保护范围内的建设用地时,必须首先征得县水务局同意后,方可按土地使用审批程序履行审批手续。不得批准在护堤地范围内的建设用地项目。

(三)县环保局应积极配合县水务局加强对河道水环境的管理工作,使河道沿线排污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

(四)县交通局在兴修和整修公路时,应协同县水务局及所在乡(镇)政府做好河道岸线的管理,不得将弃渣向河道内倾倒。需要挖取河道内砂石资源时,应提前向县水务局提交规划,并办理采砂许可证后方可开采。

(五)县林业局应协同县水务局做好护堤护岸林木的管理和绿化工作。

(六)县公安局应积极支持河道管理工作,对拒绝、阻碍河道管理人员依法执行公务的,要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进行严肃处理。

(七)县安监局应负责河道范围内的安全监督检查工作,依法处理违反安全生产的行为,消除安全隐患。

第九条各乡(镇)人民政府应将本行政区域内河道管理纳入重要工作内容,切实加强水法规的宣传工作,负责本区域内河道防洪、河道两岸堤防及上游的绿化工作,做好各类安全事故的防范与处理,积极支持配合县水务局对水事违法案件的查处工作,协助做好行政许可有关基础工作。

第十条严禁向河道内倾倒垃圾废渣和设置阻水障碍物。沿河单位、住户实行门前三包责任制度,具体由乡(镇)人民政府和各社区、村民委员会负责落实并监督执行。

第三章河道整治与保护

第十一条有堤防的河道,其管理范围为两岸堤防之间的水域、沙洲、滩地(包括可耕地)、行洪区、两岸堤防及护堤地。

无堤防的河道,其管理范围根据历史最高洪水位或者设计洪水位确定。

本县河道堤防护堤地范围按下列标准划定:

(一)流域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河、河、河)的干流及河重要支流两岸外各10米为护堤地范围;

(二)其它河道两岸外各5米为护堤地范围。

第十二条河道整治与建设,应当服从流域综合规划,符合国家规定的防汛标准,维护堤防安全,保持河势稳定和行洪畅通。

第十三条凡在河道管理范围内的建设整治项目,必须将建设方案报经县水务局审查同意后,方可按照基本建设程序履行其它审批手续。建设项目施工期间,县水务局应对其是否符合审查同意的要求进行监督检查;建设项目竣工后,应经县水务局验收合格后,方可启用。

第十四条修建桥梁、码头和其它设施,必须按照国家规定的防汛标准所确定的河宽进行,不得缩窄行洪通道。

桥梁和栈桥的梁底必须高于设计洪水位,并按防汛的要求留有一定的超高。设计洪水位由县水务局根据防洪规划确定。

跨越河道的管道、线路的净空高度必须符合防洪的要求。

第十五条确需利用堤顶兼做公路的,县交通局应事先征求县水务局对有关设计和规划的意见,并须经上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堤顶公路的管理和维护办法,由县水务局会同县交通局制定。

第十六条城乡建设和发展不得占用河道滩地、堤防和护堤地,城乡建设规划的临河界线,由县水务局会同县建设局、国土资源局确定。在编制和审查沿河城乡建设规划时,应当事先取得县水务局的意见,方可确定规划界线。

第十七条河道清淤和加固堤防取土、采石以及按照防洪规划进行河道整治,需要拆迁和占用的土地,由县、乡(镇)人民政府组织调剂解决。

第十八条乡、村以河道为边界的,以及跨乡、村的河道,未经有关各方达成协议或县水务局批准,禁止单方面修建排水、阻水、引水、蓄水工程以及河道整治工程,改变河水流向。

第十九条重要建设项目,确需利用河道管理范围内的水域、滩地和护堤地的,必须报县水务局进行科学论证,并会同有关部门制定规划,报县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第二十条禁止侵占、损毁堤防、护岸、闸坝等水工程建筑物和防汛设施、水文监测和测量设施、河岸地质监测设施以及通信照明等设施。

篇3:甘肃省实施河道管理条例办法

扎实推进草原生态建设

甘肃省农牧厅厅长武文斌指出,《甘肃省草畜平衡办法》和《甘肃省草原禁牧办法》 (以下简称《办法》) ,是两部贯彻实施《草原法》和国家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政策,加强草原保护工作,控制草原超载过牧的政府规章。它的出台,将对依法保护甘肃草原生态环境,维护草原生态安全,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和草原畜牧业可持续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草畜平衡和禁牧工作责任重大,事关国家生态安全,事关建设美丽中国和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是保护草原生态环境的现实需要,也是维护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历史使命。必须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提高对甘肃省草畜平衡和禁牧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按照科学发展观和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落实草原生态修复治理的责任,不断增强草原保护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办法》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甘肃省草原条例》和农业部《草畜平衡管理办法》为依据,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维护草原生态安全,促进草原永续利用为目的,总结了甘肃省多年来草原保护工作的经验,反映了甘肃省依法加强草原管理的实践。其主要内容:一是规定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草原行政主管部门及其草原监督管理机构负责组织实施草畜平衡和禁牧工作,所需工作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二是规定乡镇配备专职草原监督管理人员,实施国家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政策的村设置草原管护员,并明确规定了草原管护员应当履行的职责。三是规定县级人民政府制定年度减畜计划,督促乡村明确责任,落实减畜任务;县级草原行政主管部门成立草原载畜量核定专家组,核定草原生产水平及载畜量,评估减畜、禁牧落实效果。四是规定由省人民政府草原行政主管部门根据草原生态预警监测情况,划定草原禁牧区,县级人民政府发布禁牧令。五是将草畜平衡和禁牧工作纳入各级人民政府目标管理责任制,层层签订责任书。六是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草原行政主管部门和乡镇人民政府健全草畜平衡区和禁牧区的巡查制度、举报制度、情况通报制度和补奖资金发放公示等制度。

《办法》是甘肃省草原保护管理的基本规章,是从事草原规划、保护、建设、利用和管理的行为规范,也是广大农牧民群众以及有关人员所必须遵循的行为准则。全省各级农牧部门要切实抓好《办法》的贯彻落实,提升依法保护草原的能力。

贯彻好《办法》,首先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关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美丽中国的精神,以十八大精神为指导,做好《办法》的学习宣传工

作,强化依法行政意识。要认真学习、准确掌握《办法》的基本内容和精神实质,牢固树立依法维护草原生态安全的意识。要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生动活泼、通俗易懂的形式把《办法》宣传到村、到户、到人,提高农牧民群众依法保护草原的自觉性,切实履行应尽的义务。要加强对各级草原行政主管部门工作人员和草原监督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依法管理草原的能力,提升草畜平衡和禁牧工作的整体水平。

实施好《办法》,重点是依法加强草原保护建设。长期以来,由于受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全省天然草原有90%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退化,局部改善、整体恶化的趋势仍然没有得到有效遏制,甘肃省草原保护、建设工作面临着严峻的形势。各级草原行政主管部门要紧密结合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和实施国家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政策,积极配合政府建立多渠道、多元化的草原保护、建设投入机制和草原生态补偿机制,加快草原保护、建设进程,尽快扭转草原生态环境恶化的局面。

应用好《办法》,根本是科学合理利用草原资源。《办法》明确规定了实行草畜平衡制度和禁牧制度,积极推行以草定畜、畜种改良、舍饲养殖等科学的利用方式,对严重退化、沙化、盐碱化、荒漠化的草原和生态脆弱区、重要水源涵养区的草原实行禁牧、休牧。各级草原行政主管部门要抓紧落实,特别是要组织相关部门积极开展草原载畜量核定和以草定畜工作,逐步解决当前草原普遍存在的超载过牧问题。同时,还要结合实施国家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政策和退牧还草工程,进一步推进禁牧、休牧制度的落实。

执行好《办法》,核心是加强草原监督管理体系建设。目前,全省已建立草原监理机构78个,覆盖了甘肃省主要草原分布区,初步形成了省、市 (州) 、县三级草原监理组织体系,草原保护和违法案件查处的力度明显加大。为了执行好《办法》,各级草原行政主管部门要依法加强草原监理体系建设,全力查处草原违法案件,有效保护草原资源。草原监理机构也要强化自身建设,努力提高执法水平,严厉打击各种破坏草原的违法行为,切实巩固草原保护、建设成果,维护农牧民的合法权益。

篇4:甘肃省实施河道管理条例办法

【关键词】河道管理;常见问题;解决办法

0.引言

河道管理指的是针对河道周边范围内除却水资源的其他所有资源的综合利用进行管理的一种管理模式,包括河道及其周边的砂石、植物及建筑物等,河道管理意义非常重大且广泛,一来良好的河道管理能有效的应对洪灾时期的防汛工作;二来合理的河道管理工作能对河道周边的生态系统及景观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三是有效的河道管理工作能够对人类赖以生存的水资源起到保护和清洁作用;四是高效的河道管理工作能够为地区经济大发展作出巨大贡献。然而,由于河道管理工作的复杂性,因河道在进行建设及管理时要充分考虑到当地的农业发展状况、自然生态系统及流域等情况,这无疑加大了河道管理工作的难度和不稳定性,因而近年来河道管理工作中不断暴露出各种问题。下文将就河道管理工作中常出现的问题进行详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应对河道管理中出现问题的有效解决办法。

1.基层乡镇河道管理中常出现的问题

1.1河道管理管理经费严重不足

任何管理工作都必需有足够的资源才能顺利开展,经费不足问题成为基层乡镇河道管理工作中比较重大的一个问题,河道管理经费来源一般是上级相关部门的财政拨付,然而实际上财政拨付只是河道管理所需经费中的一部分,被形象的称为“财政补贴性经费”,造成这样现状的原因主要是上级相关部门的财政拨付是按一定标准来执行的,而没有充分考虑到基层乡镇的在河道管理中的实际资金需求及分配等情况,从而导致上级拨付的资金只能作为辅助性资金来使用,在这种情况下,大部分乡镇河道管理部门通常是通过对河道周边受益民众那里募集资金的方式来支撑河道管理工作的正常运行,群众的投资也成为管理经费的主体和主要来源,然而光靠群众的投资,经费还是存在很大程度的短缺的,因此,相关部门在进行河道建设工程时,往往为了节约成本,而导致建设工程质量不高,定期的维护工作也只是流于形式而已,此外,相关部门为募集资金不惜和一些商人签订相关利益合同,者无疑也改变了河道管理工作的初衷[2]。

1.2河道管理工作重视程度不够

有相当一部分的基层乡镇地区的河道管理部分缺乏对河道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加之追求一时的经济效益,而盲目的对河道周边的土地进行毫无科学及合理性的开发,而罔顾河堤周边的生态系统有被破坏的危险,进而导致洪涝等自然灾害时,河道不能充分发挥其发讯作用。尤其是今年来,房地产市场的快速发展,地方政府为追求巨大经济利益,而将河道周边的耕地农田、树林及果园等用于商业用途,使得河道周边的绿色植被大量减少,土地沙化贫瘠现象越来越多,河道周边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使得河水水质也极大下降。

1.3河道管理建设项目缺乏有效监督和审查机制

河道管理建设项目是一个很大的工程,因此其在立项之日起相关职责部门就必须做好监督检查工作,项目竣工时要严格审查验收,然而由于缺乏相应完善的监督审查及问责机制,使得这一工作多流于形式,尤其是在基层乡镇地区这种现象更为普遍。施工单位在施工时,如有监管人员在场,则认真施工,对于不达标准的地方及时积极改正,而一旦监管人员离开,就我行我素,即使最后质量不过关,仍然可以通过“人脉关系”解决,这样的违规现象在乡镇河道管理中非常普遍。此外,地方政府为了工程尽快竣工,往往对工程质量的审查缺乏足够重视,虽然及早竣工能带来短时效益,但对于今后的河道管理工作来说是一个严峻的挑战。

2.河道管理存在问题的解决办法

2.1加大对河道管理的经费投入

河道管理及建设是一个影响深远、旷日持久的大工程,高质量的河道建设工程不仅为今后的维护及检修工作提供便利,还能在日后的洪涝灾害防治中发挥重大的作用,能有效减少人们各项经济财产的重大损失及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减少人员的伤亡,而高效的河道管理工作则能通过日常的有效的河道管理工作有条不絮的进行,从而在关键时刻发挥巨大作用。因此,相关部门因加大河道管理的经费投入,引进先进、优质的河道设备及建设高质量的河道建筑物,并定期做好维护检修工作,对于老旧的设备及建筑要及时给予更新,从而是河道管理能够有效的应付突发事件。

2.2加大河道管理宣传力度,提升管理人员素质

河道管理建设工作与周边居民的生活息息相关,河道管理工作的好坏也极大的影响周边生态系统的平衡,也对地区经济的发展起到重大的影响,因此,相关部门应深刻认识到河道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并加大河道管理工作的宣传力度,不仅使工作人员还要让普通群众知道河道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此外,提升河道管理工作人员的素质也是决定河道管理工作质量高低的关键因素,相关部门应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专业技能等的培训,并制定完善的制度加以管理,明确各部门职能,将责任细分到个人,提升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和工作积极性[3]。

2.3建立健全完善的河道管理建设项目的监察和审核制度

河道管理部门及相关部门对于河道管理及建设的整个过程都要加强监察和审核力度,而建立一套完善的河道管理建设的监察审核制度成为必然趋势,对于河道建设项目的材料及设备等的采购要严格把好质量和成本关,工程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按照制度去施工全过程进行监察管理,对不合标准、质量不过关的施工项目要及时予以通报并限期责令整改,项目竣工后,要严加审查,对于质量不达标准的项目不予以验收并责令重建。在此过程中要明确部门职能,将责任具体化,只有这样才能时良好制度得到充分实现。

3.结语

河道管理工作关系甚众,不仅影响到周边生态环境及防汛工作,还对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加大河道管理研究力度,及时发现河道管理中的问题,并采取有效应对措施解决问题,是河道管理能否发挥其重要作用的关键。 [科]

【参考文献】

[1]汗尼祖拉·吾司曼.简析河道管理中常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4,42(7):119-121.

[2]张宏.河道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J].管理世界,2014,(14):115.

篇5:西安市河道管理实施办法

《关于修改〈西安市河道管理实施办法〉的决定》已经市人民政府2004年6月4日第51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市 长 孙清云 2004年8月15日

(1997年10月5日市人民政府发布 根据市人民政府2004年8月15日《关于修改〈西安市河道管理实施办法〉的决定》修正)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河道管理,保障防洪安全,发挥河道堤防工程的综合效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以及《陕西省河道堤防工程管理规定》,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市河道实行统一管理和分级管理相结合的原则。市、区、县水行政管理部门,是本市河道的管理机关。

区、县行政区域内的河道,由所在区、县河道管理机关管理;跨区、县的河道或区、县间的界河,由市河道管理机关统一管理。其中,渭河、泾河流经县河段由流经县河道管理机关根据流域统一规划实施管理;渭河市郊段,浐、灞河城市段由市河道管理机关管理。

河道管理机关根据管理工作的实际需要,可委托符合条件的河道管理组织,从事河道管理的行政执法工作。

委托管理,须按法定程序进行。

第三条 河道防汛和清障,由河道所在地政府负责组织实施。一切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河道防洪工程安全和参加防洪抢险的义务。第二章 河道整治

第四条 河道整治规划,按河道管理权限,由各级河道管理机关负责组织编制,经同级人民政府审批,报上级河道管理机关备案。涉及城镇的河道由河道管理机关会同城建部门编制,其规划应符合城镇总体规划。

河道防洪工程设计标准按《陕西省河道堤防工程管理规定》执行。

第五条 新建、扩建、改建的开发水利、防治水害、整治河道的各类工程的跨河、穿河、临河、穿堤建筑物及设施,建设单位必须按照国家水利部、国家计划委员会制定的《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管理的有关规定》,将工程设计方案报送河道管理机关审查同意后,方可按照基本建设程序履行审批手续。

在渭、泾河区域修建工程、建筑物及设施,经市河道管理机关签署意见,报省河道管理机关审批;在跨区、县河道和区、县界河上修建工程设施和建筑物,由市河道管理机关审批;在其他河道上修建的,由所在区、县河道管理机关审批。区、县界的河道两岸各1公里内和跨区、县的河道,未经相关区或县达成协议或市河道管理机关批准,禁止修建排水、阻水、引水、蓄水工程及河道整治工程。第六条 跨河工程建设应与河道整治线正交,按工程规模划定保护范围,其划定的保护范围不得小于下列标准: 大型工程:上下游各200米 中型工程:上下游各100米 小型工程:上下游各50米

第七条 建设单位应在跨河工程规定的保护范围内,依照河道整治规划修建防洪工程或对已建成的防洪工程进行加固、改造,所需投资列入工程预算,并负责维修、养护,建设单位也可委托河道管理机关组织维修、养护,所需费用由建设单位承担。

保护单独企业安全的防洪工程由该企业按河道整治规划投资修建,并由该企业负责工程的维修、养护,所需的费用由企业承担。第八条 因修建本办法第五条所列工程项目及设施,而对原工程及设施进行扩建、改建、拆除或损坏的,其所需费用和补偿损失费由建设单位负担并负责修复。按河道整治规划修建河道堤防工程所占集体土地,影响群众生活的,可从国有滩地中给予调整,其土地上农作物、树木、房屋和其他附属物,应按规定予以补偿。第九条 向河道排放污水,应符合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排污口的设置、扩建和改建,必须经河道管理机关批准。

第十条 河道的水、土、砂、石、滩地资源,依照河道管理权限,由市、区县河道管理机关统一管理,按河道治理规划开发利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随意侵占。利用水工程或者机械提水设施在河道取用地表水或截取渗流的单位或个人,按河道管理权限,经河道管理机关批准,取得取水许可证后,方可进入河道施工。开采河道砂、石、土料及淘金的单位和个人,必须持河道管理机关颁发的许可证,在指定地点范围内,按规定进行采掘,并按《陕西省河道采砂收费实施办法》缴纳管理费。在跨河桥、涵等建筑物、工程设施的安全保护范围内,禁止采挖砂石。护堤地以及修建的水库、整治河道新增的土地属国家所有,由河道管理单位管理,用于防汛工程及其设施建设,具体利用由所在地河道管理机关会同土地管理部门根据实际需要规定。

河滩地属国家所有,由河道管理机关统一管理,具体管理和使用办法,由市人民政府另行规定。

在河道滩地开采矿产资源及进行考古发掘,必须报经河道管理部门会同有关部门批准。

第十一条 堤防、护岸、水闸排涝等工程设施受益明确的工商企业、农场及其他单位,应向河道管理机关缴纳河道工程修建维护管理费,其收费标准和办法按省人民政府规定执行。第三章 河道管理

第十二条 堤防两侧应按下列规定划定护堤地和安全管理范围:

(一)护堤地

渭河:周至青化至耿镇桥段。堤防临河(从堤坡脚算起,下同)20米,背河(从堤坡脚算起,下同)50米;耿镇桥至临潼赵村段,堤防临河50米,背河30米。泾河:堤防临河20米,背河30米。浐河、灞河:城市段堤防临河为10米,背河30米;农村段临河10米,背河20米。黑河、涝河:堤防临河15米,背河30米。石川河、沣河:堤防临河10米,背河20米。其他河流护堤地宽度由所在地河道管理机关确定,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

(二)安全管理范围:

渭河堤防安全管理范围(含护堤地,下同),临河、背河宽度各为100米;其他河道堤防安全管理范围,宽度为50米。老堤在上列范围之外的,以新老堤之间宽度为准。安全管理范围内的土地(不含护堤地),权属不变。

(三)持有土地使用证的集体土地划为护堤地的,由区、县人民政府从国有滩地给予调整;无法调整的,权属不变,其利用必须服从河道管理机关的统一规划和管理。

第十三条 在堤防、护堤地、安全管理范围内从事各类活动应按《陕西省河道堤防工程管理规定》执行。

利用堤顶作公路、乡路,必须经河道管理机关同意,并由交通或有关部门加修路面,负责路面的维修养护。

第十四条 河道整治及防洪工程的各种观测标志、设施(包括界桩、里程桩、护堤护林标志、水文观测设施、通讯线路、照明设施、防汛房等),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毁坏。

第十五条 堤防防护林,由河道管理机关统一规划、营造和管护,也可以由其他单位或与河道管理机关签订承包合同营造、管护。鼓励机关、学校、驻军、厂矿企业、群众团体及保护区的村民义务营造堤岸防护林。

第十六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随意砍伐堤岸防护林。更新或间伐时,必须提出申请,经河道管理机关同意后,报同级林业行政管理部门审批。

第十七条 对河道行洪区内的阻水障碍物,按照谁设障、谁消除的原则,由河道管理机关提出清障计划和实施方案,由防汛指挥部责令设障单位在规定的期限内消除。第四章 罚 则

第十八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陕西省河道堤防工程管理规定》及有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罚。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根据行政复议法和行政诉讼法的规定提起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逾期不申请行政复议、不起诉,又不履行处罚决定的,作出处罚决定的行政机关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第十九条 河道管理机关按规定收取的罚款及各项费用应上缴同级财政。任何部门和个人不得截取或挪用。

第二十条 河道管理机关工作人员或河道监理人员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由所在单位给予行政处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第五章 附 则

篇6:河北省河道管理费实施办法

第一条 为加强河道工程的修建维护和管理,保障城乡人民生命、财产和生产、生活的安全,发挥河道工程的综合效益。根据《河北省河道工程修建维护管理费征收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在本省河道工程受益范围内的城镇职工和生产、经营性企事业单位(包括国有、集体、联营、股份、私营、乡镇、“三资”企业),个体工商户,以及从事种植、养殖业生产的单位和个人,都应当依照本办法,缴纳河道工程修建维护管理费。

第三条 在河道工程受益范围内的农户和国有农场、林场、牧场的种植、养殖部分自1999开始缴纳。该范围不包括私营企业、农村个体工商户以及国有农场、林场、牧场开办的生产、经营性企事业。受益范围内的城镇职工自1997年1月1日起开始缴纳河道工程修建维护管理费。

第四条平原县(市、区)都属于河道工程的受益范围;山区、半山区县(市、区)的河道工程受益范围,由省辖市具体划定,报省水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属于本省河道工程受益范围的省外区域,由省水行政主管部门商请水利部具体划定。

第五条 河道工程修建维护管理费征收标准确定如下:

(一)生产、经营性企事业单位按当年销售收人或营业收入的1.0‰计征,其中保险企业按保险费收人的1‰,银行和其它金融机构按营业收人的11‰计征;亏损生产企业和商业零售企业按当年销售收人或营业收人的0.5‰计征;商品、物资批发企事业单位按当年销售收人或营业收人的0.5‰计

征;商品、物资批发企事业单位按当年销售收入或营业收入的0.25‰计征;

(二)个体工商户每年每户按20元~100元计征;

(三)工资收高于本省规定最低标准的城镇职工按每人每年10元计征;工资收入低于规定标准的城镇职工免征定;

(四)从事种植业生产的单位和个人,按每亩征收1——3元;从事规模养殖业生产的单位和个人,按年销售收入的1‰计征。

第六条 省辖市市区内的河道工程修建维护管理费由省辖市水行政主管部门征收,县(市)的河道工程修建维护管理费由县(市)水行政主管部门征收,也可委托其它部门或者单位代征。被委托部门或者单位可按实收总额的2%-5%取代征手续费。

第七条 从事种植和规模养殖业生产的单位和个人,以及城镇职工、个体工商户,按一次性缴纳河邃工程修建维护管理费;生产、经营性企事业单位可按季或月缴纳河道工程修建维护管理费。

第八条征收河道工程修建维护管理费的部门按季或月对纳费人下达缴费通知书,纳费人必须在通知书规定期限内足额缴纳,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拖欠或者拒缴。纳费人缴纳河道工程修建维护管理费时,应提交会计报表等有关资料,由水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委托的部门审核后,出具省财政部门统一印制的行政事业性收费票据。纳费人凭此据纳人生产、经营成本。

第九条城镇职工缴纳河道工程修建维护管理费,由所在单位财务部门按当年10月31日在册职工人数,一次性代收后于11月底前交当地河道工程修建维护管理费征收部门。

第十条纳费人遇到不可抗力或者出现政策性专损,需申请办理河道工程修建维护管理费的缓缴、减缴或免缴手续时,应当在缴款期限内报送缓、减、免缴申请书、会计报表、财政部门核定的政策性亏损补贴文件等有关资料。缓缴由当地水行政主管部门会同财政部门核准,但不准跨缓缴;减缴或免缴须经同级财政部门提出意见后报省水行政主管部门和省财政部门核准。

第十一条由平原县(市)水行政主管部门征收的河道工程修建维护管理费,省、市、县(市)按3:3:4比例上缴和留用;山区、半山区县(市)水行政主管部门征收的河道工程修建维护管理费全部由所在省辖市和本县(市)留用,分级留用比例由各省辖市自定;由省辖市征收的河道工程修建维护管理费,省、省辖市按5:5比例上缴和留用。

第十二条河道工程修建维护管理费专项用于河道工程的修建雏护和管理。

第十三条县(市)水行政主管部门留用的河道工程修建维护管理费,用于本县(市)管理的河道工程;省辖市水行政主管部门留用的河道工程修建维护管理费,除用于其直接管理的河道工程外,还须在所辖县〔市)间调剂使用;上交省的河道工程修建维护管理费,由省水行政主管部门统筹安排使用。

第十四条县、币征收和集中的河道工程修建维护管理费的使用计划,必须报经上一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批准后方可实施。省集中的河道工程修建维护管理费的使用计划,须报同级财政部门批准后方可实施。市征收和集中的河道工程修建维护管理费的使用计划应同时报水系管理机构。

第十五条河道工程修建维护管理费按预算外资金管理、执行《河北省预算外资金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缴人财政专户。结余资金可以连年结转使用,并接受财政、审计部门的监督。

第十六条河道工程修建维护管理费开征后,各级财政部门对河道工程修建维护原有的专项资金继续保留,同征收的河道工程修建维护管理费一并纳人计划,统筹安排使用。

第十七条纳费人朱按缴费通知书规定期限足额缴纳的,河道工程修建维护管理费征收部门向其下达催缴通知书,责令限期补缴,并从滞纳之日起每日加处5‰滞纳金。逾期仍拒缴或未足额缴纳的,水行政主管部门有权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十八条 拒绝、阻碍水行政主管部门及其委托代征部门收费人员依法执行公务,污辱、殴打收费人员的,由公安部门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规定,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第十九条收费单位要到物价部门办理许可证,使用财政部门统一印制的行政事业性收费票据。对违法收取河道工程修建维护管理费、擅自扩大收费范围、提高收费标准以及截留、挪用的,由物价、财政部门依法处理。

第二十条 水行政主管部门及其收费工作人员滥用职权、殉私舞弊的,由其所在单位、行政监察部门或上级主管机关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一条在河道工程维护管理费征收管理、使用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由水行政宝音部门给予表彰、奖励。

第二十二条本办法由省水利厅会同财政厅、物价局解释。

篇7:甘肃省实施河道管理条例办法

(征求意见稿)

第一条 为进一步加强本市行政区域内河道采砂管理,规范河道的采砂现场管理和执法,明确责任,确保河道采砂活动依法、科学、有序进行,保障防洪、供水、航运和涉河建设工程设施安全,保护生态环境,根据〘广东省河道采砂管理条例〙、〘广东省水利厅关于实施〖广东省河道采砂管理条例〗若干问题的意见〙(粤水建管〔2012〕172号)等有关法规规定,为更好地贯彻落实〘云浮市河道采砂管理暂行办法〙〘云府〔2013〕58号〙,特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 本实施细则适用于在我市西江河道采砂的监督管理活动,市内其他河道可参照执行。

第三条 河道采砂管理按照分级管理和属地管理原则,实行各级人民政府行政首长负责制,各级人民政府必须加强本行政区域的河道采砂的管理工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视具体情况不定期组织公安、水务、国土资源、交通、航道、海事、渔政等部门开展联合执法行动,大力打击河道非法采砂行为。第四条 市、县级人民政府(管委会)要切实加强河道采砂管理工作,成立河道采砂管理工作领导机构,督促、指导、协调、解决河道采砂管理重大事项。

市成立西江河道采砂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由市领导担任组长,市政府分管领导、市政府分管副秘书长和市水行政主管部门主要负责人担任副组长,领导小组成员由云城区人民政府、郁南县人民政府、云安县人民政府、佛山(云浮)产业转移工业园管委会的分管领导和市公安、监察、财政、海事、国土资源、交通、水务、物价、国资委、航道、工商、渔政等部门负责人组成。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西江河道采砂重大事宜、重大纠纷的调处,查处复杂、疑难案件的组织指挥、统筹协调;组织召开河道采砂有关工作会议;负责收集河道采砂管理过程中的各类反馈信息,交办和转办西江河道采砂和部署联合执法等河道采砂管理有关工作,总结和通报河道采砂管理工作;负责指导、监督各县级人民政府贯彻落实〘云浮市河道采砂管理暂行办法〙及本实施细则情况;负责与毗邻市、县关于交界处河道采砂的纠纷协调、沟通。

第五条 堆砂场设置。西江沿岸堆砂场的设置由市国资委属下的市属全资国有公司按照〘云浮市河道采砂管理暂行办法〙第十条规定负责具体的选址、规划和建设。市国资委属下的市属全资国有公司先完成西江河砂堆放销售场地建设后方可到水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办理河道采砂许可证,并将西江河砂堆放销售场地有关资料连同申请河道采砂许可证应当提交的资料一并报市水行政主管部门备案。没有建设西江河砂堆放销售场地的,水行政主管部门不予办理〘河道采砂许可证〙。

第六条 河砂开采和销售。西江云浮辖区河段的河道采砂实行统采统销。

经许可的可采区开采的河砂必须先卸到河砂堆放销售场地后,再由国资委属下的市属全资国有公司按照〘云浮市河道采砂管理暂行办法〙第十三条第二款的规定依法进行统一销售。

第七条 市属全资国有公司在河砂开采施工前应在河砂可采区河段上下游岸边设置明显的标志牌,写明可采区等的基本情况,接受社会监督。

持有〘河道采砂许可证〙的采砂船只,应在采砂船的两侧悬挂采砂许可标识,方便监督和管理。

第八条 河道采砂必须遵守“定点、定时、定船、定量、定功率”的开采原则,采取合理的开采顺序、开采方法和开采工艺,禁止破坏性开采河砂资源。持有〘河道采砂许可证〙的采砂船必须安装电子动态监控系统,采砂船总功率不超过750kw,其中抽砂泵总功率不得超过300kw。国资委下属的市属全资国有公司必须按照河道采砂许可证规定的采砂范围和期限等有关规定从事开采活动。在可采期限内,采砂船只、机具非作业时间应当停放在沿江县级及以上水行政主管部门指定的可采区范围内的固定地点,未经许可不得擅自离开指定停放地点,禁止在禁采区内滞留;如因自然灾害原因或维修等特殊情况需驶离开可采区范围的,应当向属地水行政主管部门和国资委下属的市属全资国有公司报告;未取得河道采砂许可证的采砂船舶、机具不得在可采区范围内滞留。

第九条 国资委属下的市属全资国有公司在河道采砂过程中必须遵守防洪安全、劳动安全、水土保持、环境保护和航道、航运管理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保护堤防与河道安全,接受水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

第十条 在市西江河道采砂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组织协调下,水务、公安、监察、财政、国土资源、交通、物价、国资委、工商、海事、航道、渔政等有关部门按各自职责协助做好河道采砂管理工作,依照法律法规和本办法规定对河道采砂现场作业及经营行为实施日常的监督管理与执法。建立和坚持各相关职能部门和单位齐抓共管的河道采砂管理工作机制。职责分工如下:

一、各有关县(市、区)人民政府、佛山(云浮)产业转移工业园管理委员会按照属地管理原则,负责各自辖区范围内的河道采砂管理和执法工作,打击非法采砂行为,保护合法采砂利益,维护正常采砂秩序,同时负责调处河道采砂牵涉的各类矛盾纠纷。可采区所在镇党委政府要做好群众的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协助市、县有关部门做好河道采砂管理的工作开展,协助调处因河道采砂引发的各类矛盾纠纷。

二、市、县两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职责。市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市河道采砂的统一管理和监督工作,负责所辖西江河道采砂的许可发证和监督执法工作,指导、协调、监督下级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开展河道采砂管理与执法工作。县(市、区)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所辖区域内河道和辖区内西江河段采砂日常管理、采砂现场管理和执法工作。

西江河道采砂现场管理实行属地管理原则,由可采区所在地的县级水行政主管部门牵头组织管理,并由可采区所在地的县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市属全资国有公司、中标的监理单位共同组成现场管理机构,对现场采砂行为实行全程监管,并共同签署〘广东省河砂合法来源证明〙。

(一)市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具体职责:

1、负责西江河道河砂开采计划的编制与行政许可工作;组织采区开采前后及采中需要的水下地形测量;负责对采砂标段现场作业情况、管理单位、管理人员进行监督检查;组织并主持可采区采砂完工验收;依法追究采砂人、采砂作业施工单位、现场管理单位有关违法责任。

2、负责按规定收取西江河道采砂管理费,并根据〘广东省水利厅关于河道采砂矿产资源补偿费有关事项的通知〙(粤水建管函〔2013〕537号)有关规定负责将西江河道采砂许可情况函告国土资源部门。

3、适时开展西江河道采砂活动对河道堤防防洪、供水、航运、涉河建筑物和水生态等的安全影响后评估。

4、负责对全市各县(市、区)河道采砂管理与执法工作实施监督检查。

5、协调辖区内跨县(市、区)河流的上下游、左右岸河道采砂管理与执法纠纷,组织开展辖区内河道采砂重大执法行动。

6、制定全市河道采砂管理与执法有关规定。

7、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受上级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委托和负责对县级行政区之间有争议的河段采砂管辖的指定;负责河道采砂管理与执法的有关工作。

(二)县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具体职责: 1.派驻现场工作人员,负责现场采砂管理;

2.负责核查使用的采砂船舶的数量、船名船号、开采方式、采砂船功率等是否符合河道采砂许可证登记的内容; 3.核定并记录采砂量、会同市属全资国有公司、监理单位共同签署〘广东省河砂合法来源证明〙、记录采砂现场与采砂活动等有关情况;

4.在开采后的每月10日前将开采的河砂总量上报市水行政主管部门,当累计采砂量达到许可采砂量的90%时,由每月上报改为每日上报。

5. 西江河道采砂管理实行属地管理原则,县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对辖区内的河道采砂案件必须先立案调查;属于重大、疑难、复杂的案件可以提请上一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查处。西江河道云浮段划分为以下执法管理河段:

⑴云浮市与广西壮族自治区交界至郁南县与云安县交界河段由郁南县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执法管理;

⑵郁南县与云安县交界至云安县与佛山(云浮)产业转移工业园交界河段由云安县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执法管理;

⑶云安县与佛山(云浮)产业转移工业园至云浮市与肇庆高要市交界河段由云城区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执法管理,佛山(云浮)产业转移工业园农林水务局协助。

6.制定所辖其它河道采砂管理与执法有关规定; 7.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受上级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委托和指定负责河道采砂管理与执法的有关工作。

三、市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在〘云浮市河道采砂管理暂行办法〙规定职责基础上,加强对全资国有公司河砂开采和销售工作的监管,制定监管工作制度,定期向市政府汇报西江河道的采砂与销售情况。

市属全资国有公司应当履行项目法人职责,依法组织西江河砂的开采和销售;负责对受许可的采砂船只的日常监管,并安装动态电子监控系统、对采砂船只以及监控系统和堆砂场地等现场管理设施设备的管理维护,共同签署〘广东省河砂合法来源证明〙,核定河道采砂量;依照〘云浮市河道采砂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合理设置河砂堆放销售场地,在建成河砂堆放销售场地后方可到水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办理河道采砂许可证;可采区开采的河砂均要先卸到河砂堆放销售场地后再依法进行统一销售;

四、市海事部门根据海事管理有关法律法规和〘云浮市河道采砂管理暂行办法〙,依法打击盒带采砂违法行为,负责严格控制采砂船舶进出云浮辖区河道,对非参与标段施工的采砂船舶不予签发进港证,对签证进港的船舶在非作业期间要指定水域进行集中停泊;负责核定采砂船只的总功率、抽砂泵功率等工作;检查西江河道过往运砂船河砂合法来源,协助水行政主管部门扣留违法运砂船;负责对被查处扣押的违法采砂(运砂)船只的指定停放地点。

负责对采砂船舶、机具在禁采区滞留的,未取得河道采砂许可证的采砂船舶、机具在可采区滞留,或者采砂船舶、机具不按规定集中停放,擅自离开指定停放地点的等违法行为进行依法处理。

五、市公安部门依据法律法规和〘云浮市河道采砂管理暂行办法〙,对西江河段实施社会治安管理,打击河道采砂违法行为。对重大的河道采砂案件、影响社会稳定的采砂案件直接介入案件侦查;负责控制涉案人员防止其逃离现场,协助水行政主管部门传唤涉案人员、扣留违法运砂船等调查取证;公安水警部门定期会同水行政主管部门开展联合执法巡查。

六、市财政部门在〘云浮市河道采砂管理暂行办法〙规定职责基础上,负责保障、落实河道采砂管理与执法工作所需经费等。

七、市工商部门负责核发和检查堆砂场河砂销售的相关证件。

八、监察、国土资源、交通、物价、航道、渔政等部门按〘云浮市河道采砂管理暂行办法〙规定职责各负其责,做好职责范围内的相关工作,全力协助对河道采砂的管理与执法。

第十一条 加强涉水违法诚信体系建设。县级以上水行政主管部门要建立违法采砂运砂记录黑名单制度和信息互通制度,将有违法采砂运砂行为的自然人、企业法人、采砂船只、运输船只等情况进行记录,并通报给企业法人登记机构,同级的工商、海事、航道、招投标中心(交易中心)、人民银行等部门,抄报给省、市水行政主管部门。

第十二条 县级以上水行政主管部门将本地区辖区范围的违法采砂的单位和个人,以及参与违法采砂的船只和运砂船只,通过政府网站予以公布。

第十三条 对河道采砂违法行为的处罚,本实施细则无具体规定的,依据〘广东省河道采砂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处理。

篇8:甘肃省实施河道管理条例办法

新《细则》明确,甘肃省科技功臣奖注重为甘肃经济的创造性贡献;甘肃省技术发明奖明确了授奖成果必须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在本省实施,实施周期从原来一年增加到三年以上;甘肃省科技进步奖强调产学研联合和以企业为主体,强调成果的市场价值和竞争力,明确授奖成果必须对本省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突出在省内转化产生效益。

新《细则》更加严格了评审程序。参评项目要先后进行三次公示,以确保其真实性和合法性。同时明确规定,未直接参与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的政府部门公务员和企事业单位主要负责人、行政管理人员不得作为省科学技术奖候选人推荐,以切实奖励长期在一线的成果完成人员,限制未直接参与研发的人员、尤其是行政负责人报奖。其中,2014年对报奖项目的形式审查中,严格审查政府部门公务员和企事业单位主要负责人、行政管理人员资格,必须确认其直接参与科学研究、技术开发,方可作为省科学技术奖候选人推荐。严格审查项目的实施年限,确保项目在本省实施三年以上。严肃查处重复报奖、一项多报、一人多报的行为。

篇9:甘肃省实施河道管理条例办法

(福建省水利水电厅、财政厅、物价委员会于1991年联合颁发)

第一条 为加强河道的整治和管理,合理采挖河道砂石,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和《河道采砂收费管理办法》的规定,结合我省实际情况,制定本细则。第二条 本细则所称河道采砂,是指在河道管理范围内有挖砂、石、取土和淘金(包括非金属和其他金属)。第三条 本细则适用于我省境内的江河(包括湖泊、人工水道、行洪区、蓄洪区、滞洪区)。

第四条 福建省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是全省河道的主管机关。各地(市)、县(市、区)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是同级行政区域的河道主管机关。

第五条 河道采砂必须服从河道整治规划,确保防洪安全、河势稳定。任何采砂单位或个人必须服从河道主管机关的监督检查。

第六条 河道采砂实行许可证制度。河道采砂许可证由省水利水电厅与省财政厅统一印制,并由所在河道主管机关的监督检查。

第七条 河道采砂必须缴纳河道采砂管理费。但属下列情况之一的,经河道主客机关同意后,免交河道采砂管理费:

(一)中国人民解放军、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因国防建设需要从河道采砂;

(二)按照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防汛指挥部命令,为防汛抢险需要从河道采砂;

(三)公民因个人自建房屋需要,自采自用少量(年内历次累计五立方米以下)砂、石、土料的,可持村委会或街道居委会证明,直接向所在县(市、区)河道主管机关提出书面申请,由河道主管机关指定地点开采。第八条 河道采砂实行发级管理:

(一)在闽江(自竹岐至长门、梅花)、九龙江(西溪自靖城至福河,北溪自郭坑至福河)和晋江(自石砻至法石)特定河段采砂,年内采砂量三万立方米以下,由所在县(市、区)河道主管机关发放河道采砂许可证;

年内采砂量五万(含五万)立方米以上,应报经所在地(市)河道主管机关批准,由县(市、区)河道主管机关发放河道采砂许可证。

第九条 在河道采砂的单位或个人,必须填写河道采砂申请书,说明采砂河段、地点、数量、作业方式、临时堆放地点和作业时间,按第八条规定的分级管理范围办理报批手续,在领取河道采砂许可证后方可开采。从事淘金或营业性采砂的,在获准许可后,还应按当地工商、物价和税务部门的规定办理。第十条 在河道采砂的单位或个人,在领取河道采砂许可证时,须交纳保证金(按应缴纳管理费的20%)。待采砂作业结束,经发证机关或单位现场巡察,对未违反采砂规定作业者,退还保证金;对违反采砂规定作业者,发证机关或单位视其性质、情节、危害程度,有权用部分或全部保证金作为赔偿金。

第十一条 各县(市、区)河道主管机关可根据实际情况,对所管辖河侧面采取有效措施,掌握河势变化情况。在不影响河道行洪和各类建筑物安全以及两岸农田地下水位降低的原则下,制定河道采砂规划,合理安排采砂地点、范围、开挖坡度和深度。

第十二条 为保障河道管理范围内各类建筑物安全保护国家重点历史文物、风景名胜区,必须遵守下列遵守:

(一)禁止在大型、在型拦河闸、坝的上、下游各150米、100米河段内采砂;

(二)禁止在闽江、九龙江、晋江下游江海堤防距堤脚15米内采砂;

(三)禁止在闽江、九龙江、晋江下游江海堤防距堤脚15米内采砂;

(四)禁止在大型、在型跨河渡槽、倒虹管的上、下游各100米、50米河段内采砂;

(五)禁止在大型、在型泵站取水头部的上、下游各200米、150米河段内采砂;

(六)禁止在无坝引水口的上、下游各200米河段内采砂;

(七)禁止在架空电力线路的河滩铁塔周围50米内采砂;

(八)禁止在水文测验河段的基本断面上、下游各500米内采砂;

(九)禁止在江河电缆两侧各100米(中、小河流各50米)以内采砂;

(十)禁止在特殊大桥(总长等于或大于500米)、大桥(总长大于100米)、中桥(总长大于30米)、小桥(总长8米至30米)的上、下游各250米、200米、100米、50米的河段内采砂;

(十一)禁止在沿河铁路、重要公路各距路基30米、20米以内采砂;

(十二)禁止在国家重点保护的历史文物、名胜古迹、重要风景区范围的上、下游各100米、150米、200米河段内采砂;

(十三)确需在禁止的河段内进行疏竣的,必须经过科学的论证。论证报告由所在县(市、区)、地(市)河道主管机关逐级审查后,报省河道主管机关批准。第十三条 河道采砂许可证有效期限为:

(一)采砂单位或个人,每年履行一次报批办证手续;

(二)港、澳、台胞、外商独资或者与国内合资的采砂企业,履行报批办证手续的期限,可以适当放宽,但最长不得超过五年。

第十四条 河道采砂管理费由发放河道采砂许可证的单位按月计收。

开采砂、石、土料收费标准,按当地市场售价的10-20%计收。淘金和其他金属吸非金属,按收购价的1%计收。各地市在省定的收费标准范围内,结合当地实际,由水利、物价、财政部门共同核定。收费单位应按规定向当地物价部门申领《行政事业性收费许可证》,并使用财政部门统一印制的收费票据。

第十五条 河道采砂管理费分成比例,省、地(市)、县(市、区)河道主管机关分别按原收入的10%、10%、80%分成。

第十六条 河道采砂管理费用于河道与堤防工程的维修、工程设施的更新改造及管理单位的管理费。结余资金可以连年结转、继续使用,其他任何部门不得截留或挪用。第十七条 河道主管机关应加强财务及收费管理,建立健全财务制度,收好、管好、用好河道采砂管理费。河道采砂管理费按予算外资金管理,实行财政专户专储,各级财政、物价和水利部门应负责监督检查各项财务制度的执行情况和使用效果。

第十八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河道主管机关予以处罚;应当给予治安管理处罚的,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规定处罚;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未领取河道采砂许可证或超过许可期限,擅自在河道内采砂(石、土和淘金等),除责令停止违法开采,没收非法所得外,可以并处警告、罚款一千元至三千元;造成河道岸滩堤防或水工程破坏的,除按以上处罚外,并负责赔偿工程损失,期限修复;

(二)伪造、涂改、倒卖、出租、转让采砂许可证的,除没收非法所得外,并处以罚款五佰元至三千元;

(三)未按批准范围进行采砂作业者,除责令停止违章开采,没收非法所得外,可以并处警告,罚款二佰元至二千元;造成河道岸滩堤防或水工程破坏的,除按以上处罚外,并负责赔偿工程损失,限期修复;

(四)谎报少缴河道采砂管理费者,按少缴部分加倍收费;逾期十天不缴纳管理费者,按规定缴款之日算起,每十天累加5%滞纳金逾期三个月缴纳管理费者,按规定缴款之日算起,每十天累加8%滞纳金;

(五)拒绝、阻碍河道主管机关管理与监理人员依法执行公务;殴打、侮辱河道管理人员与监理人员以及煽动闹事者,由公安部门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有关规定处罚;

(六)故意毁坏公、私财物,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九条 河道管理与监理人员在河道采砂收费管理中,滥用职权、徇私舞弊、收受贿赂的,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第四十八条规定处理。

第二十条 本细则由省水利水电厅、省财政厅、省物价委员会联合解释。

上一篇:中文系专业简历下一篇:如何用地道英语讲“迈出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