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典故:一鸣惊人的楚庄王

2024-07-20

中国历史典故:一鸣惊人的楚庄王(共6篇)

篇1:中国历史典故:一鸣惊人的楚庄王

秦国打败晋国以后,一连十几年两国没有发生战事,可是南方的楚国却一天比一天强大,一心要跟中原的霸主晋国争夺地位。

公元前613年,楚成王的孙子楚庄王新即位,做了国君。晋国趁这个机会,把几个一向归附楚国的国家又拉了过去,订立盟约。楚国的大臣们很不服气,都向楚庄王提出要他出兵争霸权。

无奈楚庄王不听那一套,白天打猎,晚上喝酒,听音乐,什么国家大事,全不放在心上,就这样窝窝囊囊地过了三年。他知道大臣们对他的作为很不满意,还下了一道命令:谁要是敢劝谏,就判谁的死罪。

有个名叫伍举的大臣,实在看不过去,决心去见楚庄王。楚庄王正在那里寻欢作乐,听到伍举要见他,就把伍举召到面前,问:“你来干什么?”

伍举说:“有人让我猜个谜儿,我猜不着。大王是个聪明人,请您猜猜吧。”

楚庄王听说要他猜谜儿,觉得怪有意思,就笑着说:“你说出来听听。”

伍举说:“楚国山上,有一只大鸟,身披五彩,样子挺神气。可是一停三年,不飞也不叫,这是什么鸟?”

楚庄王心里明白伍举说的是谁。他说:“这可不是普通的鸟。这种鸟,不飞则已,一飞将要冲天;不鸣则已,一鸣将要惊人。你去吧,我已经明白了。”

过了一段时期,另一个大臣苏从看看楚庄王没有动静,又去劝说楚庄王。

楚庄王问他:“你难道不知道我下的禁令吗?”

苏从说:“我知道。只要大王能够听我的意见,我就是触犯了禁令,被判了死罪,也是心甘情愿的。”

楚庄王高兴地说:“你们都是真心为了国家好,我哪会不明白呢?”

打这以后,楚庄王决心改革政治,把一批奉承拍马的人撤了职,把敢于进谏的伍举、苏从提拔起来,帮助他处理国家大事;一面制造武器,操练兵马,

小学生作文大全

当年,就收服了南方许多部落。第六年,打败了宋国。第八年,又打败了陆浑(在今河南嵩县东北)的戎族,一直打到周都洛邑附近。

为了显示楚国的兵威,楚庄王在洛邑的郊外举行一次大检阅。

这一来,可把那个挂名的周天子吓坏了。他派一个大臣王孙满到郊外去慰劳楚军。

楚庄王和王孙满交谈的时候,楚庄王问起周王宫里藏着的九鼎大小轻重怎么样。九鼎是象征周王室权威的礼器。楚庄王问起九鼎,就是表示他有夺取周天子权力的野心。

王孙满是个善于应付的人。他劝说楚庄王:国家的强盛,主要靠德行服人,不必去打听鼎的轻重。楚庄王自己知道当时还没有灭掉周朝的条件,也就带兵回国了。

以后,楚庄王又请了一位楚国有名的隐士孙叔敖当令尹(楚国的国相)。孙叔敖当了令尹以后,开垦荒地,挖掘河道,奖励生产。为了免除水灾旱灾,他还组织楚国人开辟河道,能灌溉成百万亩庄稼,每年多打了不少粮食。没几年工夫,楚国更加强大起来,先后平定了郑国和陈国的两次内乱,终于和中原霸主晋国冲突起来。

公元前597年,楚庄王率领大军攻打郑国,晋国派兵救郑。在地(今河南郑州市东)和楚国发生了一次大战。晋国从来没有打过这么惨的败仗,人马死了一半,另一半逃到黄河边。船少人多,兵士争着渡河,许多人被挤到水里去了。掉到水里的人往船上爬,船上的兵士怕翻船,拿刀把往船上爬的兵士手指头都砍了下来。

有人劝楚庄王追上去,把晋军赶尽杀绝。楚庄王说:“楚国自从城濮失败以来,一直抬不起头来。这回打了这么大的胜仗,总算洗刷了以前的耻辱,何必多杀人呢?”

说着,立即下令收兵,让晋国的残兵逃了回去。

打那以后,这个一鸣惊人的楚庄王就成了霸主。

从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秦穆公到楚庄王,前前后后总共五个霸主。历史上通常称他们是“春秋五霸”。

面对强大的对手、明知不敌、亦要毅

篇2:中国历史典故:一鸣惊人的楚庄王

伍参,伍氏,名参,楚国大夫,伍子胥的曾祖父。

当大夫伍参颤巍巍地走在通往大殿的石阶时,这个国家的内政已经混乱太久,这个国家的君主已经昏聩太久。

大殿深处钟鼓齐鸣,淫词艳曲和嬉笑打闹之声把这个本该用来处理政务的国家中枢变作了欢乐场和温柔乡。伍参稍稍犹豫之后,整了整衣冠,毅然走进了大殿,接着一幅香艳的画面出现在他眼前:仪表堂堂的当朝君主早就醉得不分东南西北,他左手抱着郑国姬妾,右手搂着越国美女,案上摆满珍馐和美酒,宫女正在他面前翩翩起舞。

没错,这个骄奢淫逸、夜夜笙歌的君主便是春秋战国时期的楚庄王。

看着年轻的楚庄王这副寻欢作乐、沉溺酒色的模样,谁又能相信他日后能够成就一世英名呢?

然而,这世界上没有无因的果,要想知道这位年轻的君王为何如此沉沦,我们还得回顾一下楚庄王的家史。

楚庄王有一位野心十足的爷爷,那便是一直意图称霸中原的楚成王,可惜老爷子不仅没能遂愿,反而还在城濮之战中惨败于晋国。吃了败仗之后,楚成王心情当然不会好,看谁都不顺眼,特别是对自己原来所立的太子--商臣,他就老觉得这个儿子眼如黄蜂,声似豺狼,外形上就很像一个残忍的暴君。

这种念头一起,楚成王就想改立太子。但他还是有点犹豫,拖拖拉拉决断不了,导致了他日后的悲剧--倒在自己儿子刀下。

太子商臣极富心计,楚成王想要改立储君的风声多少让他听到一点,于是他故意设宴款待姑母,从姑母口中证实了这个传言。

商臣遂了心愿,但他没想到,自己和父亲之间的血腥斗争,有一个人一直看在眼里,那就是他的儿子--熊侣,而且这种事大概伤害到了熊侣幼小的心灵,因此,他的童年过得很抑郁。十二年后,楚穆王去世,这位时刻锁着眉头的忧郁青年继承了父亲的王位。

大臣们很快发现,新君不仅忧郁,还很另类。继位伊始,楚庄王没有丝毫指点江山、一展宏图的急迫心情,反而不问国政,成日享乐,我行我素地坚持着自己的忧郁颓废路线,不是带着大队人马四处观光、游猎,就是在宫中纵情歌舞。对于大臣们的汇报和进谏,他总是左耳进,右耳出,扔下一堆烂摊子由臣子们自己处理。

如此一来,楚国上下都拿楚庄王当昏君看待,朝中一些正直的大臣多次劝谏,都被他骂得狗血喷头。一来二去,不胜其烦的楚庄王干脆发出一道荒唐至极的指令:对于胆敢再来进谏的人,杀无赦!

楚庄王即位的三年,对楚国来说是十分黑暗的三十六个月。这段时日里,楚国朝堂上下乱作一团。楚庄王的老师斗克和公子燮趁乱掌控了很大的权力,两人为所欲为,甚至让楚庄王经历了一场有惊无险的劫持事变。

斗克在秦国和楚国结盟的过程中颇有功劳,于是他居功自傲,认为楚成王没有给自己足够的报偿,因此一直怀恨在心。而公子燮更是一个权力欲十分强的人,对现实十分不满。两人一拍即合,串通作乱。他俩派出大将子孔、潘崇讨伐外族,趁机瓜分两人家产,还想派出刺客刺杀他们。不料这次刺杀不但没有成功,反而导致子孔、潘崇两人回师讨伐。

情急之中,斗克和公子燮竟将楚庄王劫持为人质,展开了逃亡。幸亏庐地守将戢黎和叔麋杀掉了两个叛贼,楚庄王才得以安全回宫。

即便经历了这样的生死劫,楚庄王看上去好像还是没有丝毫醒悟。最终,真正的忠臣开始抛开楚庄王的禁令,试图以自己奋不顾身的姿态唤醒沉睡在君主身体中的激情,而伍参就是这些忠臣的代表。

楚庄王透过那双惺忪的醉眼看到伍参出现在殿中,便毫不客气地说道:“你今天是不是不想活了,难道不知道寡人颁布的禁令吗?”

早已把个人生死置之度外的伍参冷冷一笑,循循善诱地说:“臣就是吃了一百个豹子胆,也万万不敢前来进谏啊!臣只是偶然得到一个谜语,然而老身愚钝,百思不得其解,非常苦恼。臣想大王天生聪慧,便斗胆前来请教,就当给您助兴了!”

楚庄王听完伍参的这番解释,脸上的怒色当即削减了三分,哈哈大笑道:“那你倒是说来听听。”

于是,伍参缓缓讲述起一个流传千古,堪为后世影射经典的寓言:“在那苍茫巍峨的高山上,有一只身披五彩祥云的怪鸟,它美丽而又骄傲,一停就是三年。我等凡俗之人委实猜不透,这到底是一只什么样的鸟。”

这样的.故事可谓苦心孤诣,语重心长。它对楚庄王的触动,就像是在死水中投进了一颗石子。楚庄王挥手,停了乐师的演奏和宫女的舞蹈,他若有所思,片刻之后才缓缓地说:“三年不飞,一飞冲天;三年不鸣,一鸣惊人。此非凡鸟,凡人莫知。”

伍参欣喜若狂,趁热打铁道:“大王果然有见识,微臣深感欣慰。但是,这只鸟若是一直不飞不鸣,只怕猎人会暗中放箭啊!”他话刚说完,楚庄王便挥挥手让他退下了。一颗石子带来的涟漪也不过如此。其后的几个月,楚庄王不仅没有像伍参所盼望的那样有所领悟,反而愈发不成体统。

那么,楚庄王究竟是一只行事怪异却能大展宏图的神鸟,还是昏庸无能,难以改变的鸡鸭之辈呢?朝中另一位忠心耿耿的大臣苏从也十分迫切地想知道答案。

一天深夜,苏从夜闯大殿,苦口婆心地对楚庄王说:“大王自从继位以来,转眼三年有余,一直不问朝政,长此以往,恐会如桀、纣一样招致亡国杀身之祸啊!”

楚庄王一听,当场勃然大怒,抽出随身佩戴的长剑,直指苏从的心窝说:“难道你把寡人的命令当耳边风吗?胆敢辱骂寡人,你真是自寻死路!”

没想到苏从一脸视死如归的表情,淡定地说:“今天臣如果因为劝谏而死,定能留得一个忠臣的美名;若是大王因为劝谏而戮杀大臣,却只能落得个暴君的恶名。如果臣下的死能够让大王一鸣惊人,能够让楚国长治久安,那么臣甘愿赴死!”

戏剧性的一幕发生了!楚庄王凝视苏从片刻之后,竟然扔下长剑,激动地抱住他说:“太好了,寡人终于为这个国家找到了脊梁!”说完这话,他便遣散了刚才还载歌载舞的宫女,拉着苏从的手开始商议起国家大事来。

随着谈话的深入,苏从惊讶地发现,楚国这位荒废朝政三年的君主虽然表面上不理朝政,但却对国内外的情势了如指掌,应对的策略也显然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于是,在万籁俱寂的大殿上,君臣二人都激动万分。苏从终于明白了楚庄王的用心,他也知道,楚国大殿夜夜笙歌的日子终于远去,而属于楚庄王的辉煌时代即将开启。

这一切,对我们这些看客来说无异于是一个奇绝险峻的逆转剧。

楚庄王佯作颓废,装疯卖傻三年之久,真正的良苦用心其实有两点:

一、楚庄王继位时年轻稚嫩,对朝中的状况尚不熟稔,又加上当时若敖氏专权,他万不能轻举妄动,一不小心,就可能在步步惊心的权力斗争中丧生。于是他只好自污名节以掩人耳目,以便静心观察宫中的局势和生态。

二、楚庄王想用这种看似极端的方式,去等待一个冒死进谏的忠臣。事实证明,他这三年的“糊涂”岁月并没有被辜负。楚庄王不仅充分考察了近臣的忠奸贤愚,还不动声色地习得了一个君王应该具备的基本才干,真正丰满了自己的羽翼。

大鸟一展翅,便以雷厉风行之姿让众人叹为观止。

其后,楚庄王不仅迅速提拔苏从、伍参等一大批德才兼备的忠志之士到楚国各种重要的位置,还杀掉很多对楚国霸业有碍的奸臣,又采取有效措施削弱了若敖氏的势力。

篇3:历史上那些惊人的巧合

19世纪时,著名的恐怖小说家埃德加·爱伦·坡曾写过一本书,名叫《阿瑟·戈登·皮姆的故事》。这本书讲述了4名海难幸存者乘坐一只无遮蔽的小船,在海上漂泊多日后,决定杀死并吃掉其中那个名叫理查德·帕克的船舱侍者的故事。几年后,在1884年,“木樨草”号游艇失事沉沒,船上只有4个人幸存,他们乘着一只无遮蔽的小船,在海上漂泊了很多天。最终,船上3名较为年长的船员杀死并吃掉了船舱侍者。而这名船舱侍者的名字也叫理查德·帕克。

接下来是美国的两位开国元勋托马斯·杰弗逊和约翰·亚当斯的故事。杰弗逊起草了《独立宣言》后,把草稿拿给亚当斯过目,后者(与本杰明·富兰克林一起)对其进行了修改和加工。大陆会议于1776年7月4日通过了这份文件。令人惊讶的是,杰弗逊和亚当斯于1826年7月4日双双辞世,距离(《独立宣言》的签署日期正好过去了50年。

篇4:中国:惊人的顺差缩水

中国的经济失衡中至少有一项正在收窄

在中国国家副主席习近平赴美国访问的前一两天,白宫收到了一封信。信中谴责中国通过低廉货币而获得巨大的贸易顺差。这封信来自一位俄亥俄州的参议员谢罗德?布朗(Sherrod Brown)。布朗在去年10月曾支持议会通过了一项旨在对货币被低估的国家强征关税的法案。

货币低廉的必然结果是大额的经常账户盈余。因此,据上周公布的数据,2011年中国贸易顺差占GDP的比率收窄至2.8%(去年第四季度此比率只有2.5%)非常值得关注。相对中国的经济规模来说,这是自2002年以来最小的贸易顺差额。即便就绝对值来说,这2010亿美元的顺差额也是自2005年来的最低。

问题在于,中国收窄的贸易顺差反映的是投资(作为GDP的一部分)的不可持续的增长,而非消费的增长。实际上是外部经济的失衡在收窄,但巨大的内部失衡依旧。

不过,中国的内部经济失调也可能在缩小。据中国官方数据显示,2001至2010年,中国个人消费增速要低于整体经济增速。但官方数据同时表明零售业销售额增速高于GDP增速。这个差异造成的原因是中国的零售业销售数据包括了一些不应纳入的类别(如政府采购和其他批发商品销售额等),而缺失了另一部分,如医疗保健和其他服务等。后者是消费性开支的大头。有一些经济学家相信官方数据低估了个人消费。

为了得到另一种可行的评测方法,投资银行巴克莱资本的黄一平(音译)和他的同事尝试选出那些特定的、能反映消费者购买的零售数据。他们将这些数据与服务型企业的销售数据合在一起。按这种方法计,消费占GDP的比率一直下滑,直到2008年起开始强劲增长。巴克莱的经济学家们得出的结论是:中国经济的再平衡已经开始了。

对于中国官方数据是否低估了个人消费存在争议,但即便就官方数据来说,包含政府消费的情况下,消费占GDP的比率在去年停止下降了。这算得上是一个转折点,但目前只得到很少关注。也许该有个人再给白宫写封信了。

熊彼特专栏:这次来真的了

美国对生意人的吸引力正在消退

美国在日渐衰弱吗?对于一个被认为引领未来产业发展的国家(想想Facebook吧),这听起来有些奇怪。过去曾有过对于美国衰退的忧虑,尤其在上世纪70年代,但不久美国便重振雄风。但这一次,情势非同小可。

从1999年到2009年,10年间美国几乎每个行业占世界出口额的比率都在下降:航空航天工业下降了36%、信息技术业下降9%、通讯设备业下降8%、汽车工业下降3%。因为中国和其他经济体的兴起,一些市场份额的丢失是不可避免的。但即便从绝对值看,也有一些事实值得担忧:私营部门工作岗位增速显著放慢,在那些参与国际竞争的行业这一增长几近停止了。从1990年到2010年间,美国人的平均年收入增长率仅为2%。

《哈佛商业评论》3月刊的主题为“美国的竞争力”(指国家提高生产力和人民生活水平的能力)。一群专家在此刊发表了严酷的评断。哈佛商学院的MichaelPorter与Jan Rivkin对这些观点作出了总结:“美国政府没有处理好美国商业环境的薄弱之处,这降低了国家对于投资的吸引力,并抵消了一些美国最重要的竞争优势。”另外,有数据表明,美国在吸引优质工作岗位方面也日渐失利。

在美国商业环境相对恶化的同时,阅读《哈佛商业评论》的人收入大幅地提升了。哈佛商学院的Mihir Desai认为两者间是有关联的。高管整体收入中来自股票升值的比率从1990年的20%提高到了2007年的70%。Desai先生认为,这扭曲了高管的动机并催生了渎职行为。只要大市上涨——不管他们自身是否在其中有所贡献——管理者们就能获得巨额报酬。高管们甚至非法地钻制度的漏洞,将丰厚金额中饱私囊。

有迹象表明美国正在为完善高管薪酬采取相应措施。但在政治体制方面却很难说有什么改善。美国的政治体制正被严厉批评:60%的哈佛商学院毕业生认为美国的政治体制比其他发达国家要差。

《哈佛商业评论》:为什么差评能促进销售

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这是一条古老的谚语。各种研究似乎也一直显示负面的新闻会伤及销售。但偶尔也会有—些例外。在被—位有名的网络评论员称其“闻起来就像臭袜子”后,一种每瓶售价60美元的托斯卡纳葡萄酒销售额增加了5%。“窈摆铃”,一种被许多媒体嘲笑的震动哑铃,收获了5千万美金的销售额。古老的谚语不再适用了吗?

沃顿商学院的Jonah Berger等人的研究首次证明在某些情况下,即使是极糟糕的评价也会刺激销售增长。他们发现,结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消费者是否已对该产品有所了解。

Berger等人分析了2001-2003年间近250本被《纽约时报》评论过的小说的销售情况,他们发现,如同预期一样,所有好评都促进了销售,增幅从32%到52%不等。对于已出版过其他书的作者,负面评价造成了销售平均下跌约15%——这也并不奇怪。但对于来自那些相对并不知名作者的小说,差评致使销售平均上升了约45%。

原因是什么?Berger等人的分析表明,只要能让消费者对一本他们本来可能完全不会注意到的书有所了解,即使是最刻薄的评论也算得上是一种帮助。

时间也在其中扮演了不同角色。后续的研究中,Berger等人发现,不管看到评论和作购买决策间时间的长短,负面评价都会对知名作者有所损伤。而对于不太知名的作者,一开始,负面评价会造成一定损伤,但这种危害效应很快就消失了。这也意味着对这类产品来说,在消费者对差评的记忆慢慢褪色后,他们对产品的认知还会逗留一段时间。

此项研究表明压制负面评论并总不是最好的策略。当一个已建立的品牌遭遇危机——或身处一种如汽车一样广告预算和消费者认知度相当高的产品品类时——更聪明的方法是限制差评。但当负面评价能提高品牌认知度时,品牌甚至可采取一些可能引起争议的举措来提高可见度。

《精明理财》:当父母开始接管子女找工作事宜

当年轻人在严酷的经济环境中挣扎,他们的父母开始替他们写简历,追踪他们在Hnkedln上的活动,甚至陪同他们去面试。

在监督孩子做科学实验、给孩子在体育比赛中当教练、帮助孩子写大学申请后,越来越多的婴儿潮一代父母(生于1946-1964年的—代)开始进入下一项:帮孩子找工作。当然,父母一直扮演着电话里给明天去面试的孩子当啦啦队的角色,而许多代孩子都是通过父母的关系找到的第一份工作。但是,雇主、就业指导顾问和父母自己都认为,如今父母所提供的找工作帮助简直可以媲美一家专业、成熟的咨询公司,提供从填工作申请、接电话、筛选招聘广告到打扰那些尚未给反馈的招聘者等一切服务。

实际上,直到20世纪晚期,许多子女工作都是由父母安排:进入家族企业或由父母安排当学徒等。但现在的情况却并非是复古潮流——主因还在于糟糕的经济。根据联邦统计局数据,20-24岁的成年人中,有14%是失业人口。就算学历高也一样不乐观:新近高校毕业生中只有53%的人找到了全职工作。这种情况下,父母不得不替孩子们付所有账单:从话费到车贷。这又使孩子对父母愈加依赖。

另外,科技的发展也使父母更容易插手孩子找工作,例如通过邮件替孩子改简历,通过Skype跟孩子进行模拟面试等。对于那些能提供专业知识的父母,孩子的抵触会让他们十分失落。而对于那些没法替孩子提供专业服务的父母,现在有了一个新办法:聘请一位专业的。—个细分行业近年来诞生了,替毕业生的父母提供咨询服务。

篇5:“中国的变化太惊人了”

我们希望给那些不能走出国门的中国人,展示未来可能会发生些什么

在已届耄耋之年的托夫勒和夫人海蒂的记忆中,二十多年前他们第一次访问中国的情景,清晰得仿佛就发生在昨天。

26年前,托夫勒的《第三次浪潮》给改革开放之初的中国人带来极度的思想震撼,在中国销售达1000万册。

托夫勒出生于纽约,被认为是当今世界最具影响力的社会思想家和未来学家。他曾担任著名财经杂志《财富》的副主编。在记者生涯的磨砺中,托夫勒对社会问题,特别是对人类向何处去的问题,发生了浓厚的兴趣。托夫勒的妻子海蒂·托夫勒也是知名的未来学者,两人志同道合,曾多次合作著述。1970年两人出版《未来的冲击》,1980年出版《第三次浪潮》,1990年出版《权力的转移》等未来三部曲,享誉全球。

2008年10月底的一个下午,托夫勒夫妇应邀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从走进洛杉矶的一家小餐厅开始,托夫勒与海蒂总会就各种各样的问题展开激烈的争论。托夫勒笑着对记者解释说,这是他们能够不断取得进步的秘诀。

只是,关于中国过去30年的变化,二位老人鲜见地保持了一致:中国的变化太惊人了!

“很长一段时间我们都不知道是什么带给了中国这样的影响”

中国新闻周刊:1983年你第一次到中国的时候是怎么看中国的?

海蒂·托夫勒:我们第一次到中国的时候是一个寒冬,人们好像不喜欢公开地讲出自己的想法。我感觉那时中国是贫穷的农业国。街上很少有汽车,大家都骑着自行车。那时的中国正在度过一段非常困难的日子。

当时我们带着影片、磁带、抄本(《第三次浪潮》)来到中国,希望给那些不能走出国门的中国人展示未来可能会发生些什么,而且我希望中国会按照后工业化的道路发展。有些人告诉我们:“我骑了10英里来看这些电影。”演讲后人们提出的最突出的问题是:“我们怎么能跨越一个阶段达到第三次浪潮?”

阿尔文·托夫勒:1983年我们在中国展示了影片之后很长一段时间,我们都不知道是什么带给了中国这样的影响。两年后,我们在法国时看到一本法语杂志,上面一则报道提到《第三次浪潮》是中国最畅销的书。这使我们感到惊讶。

这本书到中国时恰逢一场中国国内的大辩论。很久之后有人告诉我们,1983年,中国高层领导会议上曾经讨论过《第三次浪潮》。

中国新闻周刊:你有没有预见到中国会变成现在的样子?

阿尔文·托夫勒:我们对中国没有足够的了解,我们不是中国专家。我们的书偶然地在一个恰好的时刻到了中国。中国的成就,是显著而奇妙的。我们没能预见到中国会发展得这么快和这么成功。

当我们2006年再来到中国的时候,已经完全不同了。看那些建筑、公路上的交通、中国出口的产品、巨额外资的引入,中国已经不是原来的中国了。

中国做的最成功的事情或许就是,在没有撕裂和粉碎社会的前提下,完成了和平的变革和转换。

“这是一个神奇的时刻,变化如此迅速地降临”

中国新闻周刊:你怎样看待中国的未来?

阿尔文·托夫勒:我仍旧相信未来中国会超越发达国家,因为这个国家理解第三次浪潮的含义,这表示中国在智力上已经准备好了。中国懂得第三浪潮和第二浪潮的区别,而且明白向知识经济转型是多么重要。但是另一方面,中国有世界上最大的麻烦——最大的人口数量。我不能现在就断言,中国能不能成为第三次浪潮中的世界领袖。我能遇见到的是,经济的崩溃不会发生,但会减缓其第三次浪潮的发展。

中国新闻周刊:据你看,中国如何应对未来的挑战呢?

阿尔文·托夫勒:我印象中,中国的领导人理解第二次和第三次浪潮的关系,他们想建造全世界最先进的科技和知识经济,我想这应该是目标。

另一件中国需要做的事情是改变教育,把孩子引向未来。目前还没有人发现一个神奇的解决办法进行教育观念转换。如果想走进知识型社会的更高级层面,应该让数百朵花绽放,让教育绽放。还没有国家在这么做,每个人都觉得教育应该像个工厂。但社会是为未来运转的,应该让孩子们有能力思考。

中国有首先进行变革和渴望进行变革的年轻一代。年轻的一代成长到今天,已经对信息论很熟悉了,而且明白和全世界人交流的重要性。这是再生的变革。我们看到这一代人带给中国各种改革创新,包括经济改革、技术创新等等。这样,中国将会变得比其他国家更有优势、更强大。

20年前,没有人能够想象中国的崛起。这是一个神奇的时刻,变化如此迅速地降临。可能会有一些后退和前进交替发生,但我相信总体上会以一种积极的方式前进,所以没有人能够精确地预测未来。主流的预测在不断地变化。

篇6:中国历史典故:一鸣惊人的楚庄王

新一轮大历史正在我们眼前展开其激动人心的画卷。处此历史巨变之中,梦想美好未来的人们决不应无动于衷。

真正的新闻评论应该具有时代的透视力,应该具有在大战略思维指导下对当代重大事件相互联系及其后果的合理理解。纵观近期发生的数端国内外新闻事件,尽管其中一些尚处于发展的情态之中,但悉心思索其中所包涵的意义,一个令人震惊的初步结论正在万象混沌的事态中日益清晰地呈现出来:我们也许正在目击星球文明史上翻天覆地的巨变时代的到来。

2008年12月15日上午8时,东方航空公司MU2075航班由上海起飞往台湾桃园机场,准确升空时间是上午8时5分,同时,台湾复兴航空公司所属的GE552航班于同一时间由台北飞往上海,确实升空时间是上午8时11分。在同日上午的8点41分和9点51分,两个航班分别飞过航空管制交接点,交由对方管控——于此,全球瞩目、迁延数十载的两岸三通终于成为现实!对这一时刻的当下观感可由如下人士的言论代表: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台办主任王毅称之为“梦想成真”;台湾地区领导人马英九先生则认为此举代表两岸“进入和解时代”。长期以来,在国际军事评论家眼中,由于岛内台独势力有意操纵相关话题,阻挠两岸和解,台湾海峡—直是最可能爆发热战的主要火药桶之一。大三通则_直是两岸同胞翘首祈盼的共享和平、共谋繁荣的焦点事项。此次大三通实现,不仅具有经济的意义,更大的意义在于开启了两岸和解、和平和共同繁荣的新局面。台湾问题长期以来构成中国与各主要大国双边关系中占据核心地位的课题,故其对未来亚太地区和全球格局的影响实未可小觑。

稍早前,11月26晚间至27日,印度孟买发生了震惊世人的国际恐怖主义连环袭击,此事的首要意义显示了“9.11”数年来国际反恐战略的无效与致命偏差,同时其对地区及全球反恐的走向,乃至对亚太地区和全球地缘政治格局的影响,尚待进一步密切的观察:有可能是正面的,有利于建成更良性、和谐的世界政治秩序,各国将在更广泛和公正的共识基础上共同构筑更有效的全球反恐战略及合作,但也有很大的可能对印度国内政治和全球政治产生负面的、恶性的影响,促使全球安全形势及格局朝向更混乱、危险的方向发展。无论如何,其后果和影响之巨大都是难以想象的重大和深远,必将成为推动未来世界成型的主要事件之一。概括言之,全球反恐的转变,不论朝向何方,必将塑造不同的全球格局,因此也意味着世界的转变。对此,人们必须保持最大程度的关注。

更早之前,则是至今尚在迅猛发展的、被称为“百年最严重的金融危机”。此次危机不仅暴露了二战后形成、运行半世纪的现有国际金融制度根本缺陷,围绕救市和相关事务展开的国际博弈已经显示出重构国际经济权力与政治权力版图的潜在意义。冷战结束近20年来,关于未来国际政治格局和文明发展的争论意见繁多,但从来未有像此次事件所引发的全球力量互动交汇的现实动力。前贤有云,理论是灰色的,而生命之树常青,此次事件唤醒了新老国际行为主体的强劲生命,这些碰撞、互动以及连环作用,最终不仅会改变国际经济的版图,更将深刻地改变当今不尽合理的国际政治格局,从而帮助形成那个我们、乃至我们的子孙将生活于其中的未来世界——那个世界依然会有生存与灭亡的命题,依然会有战争与和平的抉择,依然会有强者的规则与弱者的反抗,但其据以展开这些惊心动魄的历史运动的环境或将完全不同于我们所熟知的历史情形。

上一篇:宗教政策试题下一篇:2018芬兰留学签证申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