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三国演义》观后感

2024-07-23

电视剧《三国演义》观后感(精选12篇)

篇1:电视剧《三国演义》观后感

电视剧三国观后感

认真看完一部作品以后,一定有不少感悟吧,这时我们很有必要写一篇观后感了。在写观后感之前,可以先参考范文,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电视剧三国观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电视剧三国观后感1

最近,电视剧《三国》正在一度热播。由于有些集剧情的改变,令我啼笑皆非。这也许是因为我对《三国演义》的理解吧!

《三国演义》是一部优秀的历史小说。它起源于汉灵帝年间刘关张桃园三结义,描述了赤壁之战,官渡之战,彝陵之战等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近百年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和众多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作者通过真实动人的故事,揭示了封建主统治阶级内部的黑暗和腐朽,控诉了统治者的暴虐和丑恶。罗贯中笔下的人物,被描写的栩栩如生,个性鲜明。如:奸险狡诈的曹操,神机妙算的诸葛亮,心系百姓的刘备,武艺高强的关羽……

诸葛亮可谓是最受大家推崇的人了。在书中,他是智慧的化身。草船借箭,火烧赤壁,三气周瑜……各种事例无一不体现出他的“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确,他有着渊博的军事,军事政治才能和经天纬地之才。他未出茅庐便知三分天下,也源于对天下大势的调查分析。《出师表》中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更证明这位蜀国贤相不仅有安邦治国的军政才能,而且有为国家兴亡的献身精神。

书中的历史人物深深地打动了我。刘关张的团结一心,勇往直前,让我领悟到团结的力量与顽强的精神品质。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奉献精神,让我懂得了默默无私的贡献精神的伟大。每当我翻开《三国演义》,阅读那一段段荡气回肠的文字,心里总会响起一种共鸣,感到一种震撼。我仿佛来到了历史的星空,我的眼前又浮现出了昔日群雄逐鹿的情景。从中我明白了应以智处事,以勇克难,以信待人……就会成为一个充满活力的人,一个成功的人。一个人的能力有限,但如果失去了勇往直前的精神,人们将会变得没有生气,心灰意冷。作为我们来说,在今后的人生中,会遇到许多困难,那么,我们就应该乐观积极的面对,坚持不懈地努力,总结和吸取自己失败的原因和根据,再采取措施改正纠偏。我们的人生就会走向一个正确的轨道。

电视剧三国观后感2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三国演义》中有许多绝世英雄。有一个人让我忍不住拿出来细细讨论一番,他就是刘备。

说起刘备,第一个蹦进我思绪的字便是“仁”.他有着“上报国家,下安黎庶”之大志。在渡江撤退时,他决定不抛弃百姓,深得百姓的爱戴。刘玄德的仁慈是各朝历代的帝王所不能及的。他没有孙权强实的基础,政治能力也没有曹操强。可他为何还得以与他们抗衡如此之久?或许就是因为他“上报国家,下安黎庶”的伟大心志吧。

刘备也是一个忠厚之人,极好结交英雄豪杰。书中第一回讲述玄德“刘关张桃园三结义,生死之交”.这次结义被誉为千古美谈;在关羽和张飞死后,尽管时机不合适,刘备还是念着要为两名兄弟报仇,足以见刘备“忠厚,为他人着想”的美德。

而三顾茅庐去请诸葛亮更是体现了他尊重他人的性格。也许是因为这一点诚恳感动了诸葛孔明,所以在以后的日子里,孔明始终忠于刘备。

但是,“仁、善”也是刘备的致命弱点。因为过于仁慈,过于善良,所以他在占领土地时往往于心不忍,下不了手。因为仁、善,他在渡江时没有抛下百姓。但却导致敌兵乘势追击,刘军差点全军覆没。

同时,刘备也有些胆小。煮酒论英雄是,当曹操明确表示世间只有玄德与他自己为英雄时,刘备吓得手抖,汤匙掉到了地上。他怕引来杀身之祸。虽然刘备后来借雷声成功瞒过了曹操,他的心理活动没有引起曹操的怀疑,但这件事已经足以让读者看出刘备胆小的性格。

后人对刘备的评价为仁慈。这种性格使他深得民心,完成了帝业;可同时,又是他的致命弱点,使他在后期无力与曹操抗衡。总而言之,刘备也是三国中必不可少的人物之一。

篇2:电视剧《三国演义》观后感

李渊的性格在这段剧情里尤其出彩,把井给填平了什么的,十分钟左右剧情,李渊、杨广、宇文化及人物关系和性格都出来了,化妆也不脏。

比较遗憾的就是盔甲异常塑料感,果然富大龙个子矮,撑不起杨广的气场来啊。君王忍把平陈业,只换雷塘半亩田。人杨广是攻伐将领出身,这小身板儿就略囧了。白冰演的萧后真美翻了,大气雍容,之前神话的大脸,到这部里就变得大气了,果然化妆师才是演员最大的黑。

宋佳和汤镇业的cp,隋文帝和独孤后,独孤后的气场足够,期待后头这俩吵架的戏码,独孤后绝对能压得隋文帝死死的,无压力啊。杨勇太子演员麻麻的,太小家子气了点儿,虽说杨勇的角色定位是平庸,但这演员不够贵气,人好歹出身弘农杨氏啊,显赫好几朝了。

王力可的杨玉儿眼睛挺漂亮的,就是没看清她带美瞳没,但我非常想把她的齐刘海撤掉,好难受啊好难受,现在化妆师们表现年轻就一定要用齐刘海吗,古代根本就没有齐刘海这种发型好吗,掀桌。剧情方面,杨玉儿和杨广的对手戏不错,王力可表现也ok,气势没有被压倒,看得出杨玉儿性格设定里有傲娇女王成分在。

和宇文成都这对已经嗅出虐恋味道了,目测宇文成都这个角色会非常吸粉,演员外貌英气很加分,最大的缺点残忍无情也有童年阴影的缘故在,无非是对父亲的绝对听从(这种童年设定很吸女粉丝的),只要他继续保持对杨玉儿的痴情,杨玉儿也保持不理他的状态,千万别回头,这角色肯定将来能上天涯那种“818那些年女主不爱我们来爱的男配”帖子。

接下去就是皇纲出来,算是后几集剧情主要线索,顺带理理杨林和杨广的人物矛盾,单雄信就露了一小脸。

程咬金出狱这段评书感挺重的,就是斯琴高娃老师这个演绎方式我不大能接受,自从演完大宅门,她演什么都用力,演个普通土匪他娘,都能看出一股二奶奶的霸气味道来,给跪了。

宽哥出了,状态可以,耍帅不足,至于演技,额,我就基本没在他身上注意过这个东西,他只要在这部剧里负责帅下去就好了,期待下秦琼卖马的段落。

李渊和窦后也出了,这对设定就弱了点儿,好吧,毕竟历史上像隋文帝和独孤后这么奇葩的夫妻设定确实少见,李渊这对才是正常夫妻感,严父慈母。

篇3:电视剧《三国演义》观后感

(一) 中、美、日动画艺术风格形成的民族文化渊源

1. 中国——伦理文化

中国位于亚洲东部, 太平洋西岸, 拥有陆地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在这地大物博, 富饶辽阔的土地上孕育了具有中国元素的民族文化。中国在文化、精神上都有自己的一套文化语言。而伦理道德正是中国传统文化十分关注的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人与人的孝悌, 强调道德修养是人格的最高境界。

2. 美国——多元文化

美利坚合众国简称美国, 是50个州和一个联邦直辖特区组成的宪政联邦制共和制国家。美利坚合民族是100多个移民民族的混合体。由于移民、战争、宣言、统一美国的多元文化的形成也很好的养成了美国吸纳全球文化的能力。

3. 日本——大和文化

日本国是东北亚一个由本州、四国、九州、北海道四个大岛及3900多个小岛组成的群岛国家。日本有1.2亿多人, 99%以上是大和民族。日本是种族最纯粹、文化同质性最高的国家。日本在整体上既能吸收中华文化, 又能吸收西方文化, 同时还能保持本民族的固有特性。

(二) 中、美、日的色彩在角色造型上的运用

1. 中国

中国动画形象设计与美国、日本不同, 十分注重人物的性格塑造。不但注重人物造型的个性化设计, 而且更注重通过一系列的行动、心里和细节刻画人物性格。由于中国历史悠久, 民族文化博大精深, 因此在造型、设景、用色等方面借鉴了古代绘画、庙堂艺术、民间年画的特色, 已经成为中国动画的经典。

2. 美国

由于美国在角色设计上面力求远离生活、远离现实、给人一种陌生的、新奇的感觉。所以在造型的用色上主要是以单个形象上面做文章。通过改变造型用色的明度、纯度、渐变等的变化来降低视觉疲劳。在通过角色与环境的对比凸显主人翁的个性特征。展现美国的用色特点。

3. 日本

日本动画形象设计与美国恰恰相反, 总是尽量靠近现实生活, 让人感到真实亲切, 仿佛这些人物就在人们身边的生活之中。所以喜欢在整体用色上做文章营造出现实生活一样的效果。通过单个形象上面的颜色对比凸显人物性格特征, 在通过环境与角色造型之间用色的明度、纯度、渐变的调整来凸显整体的用色风格。

二、色彩在角色造型上的特征

(一) 色彩的象征意义

色彩所具有的象征意义众说纷纭, 虽然没有固定的规律可循。但色彩所就有的广泛意义是可以是有共识。虽然每种说法对每种色彩都有正反两面的意义, 不方便进行合理的判断, 但是色彩的确对我们很重要, 例如红色代表激情、侵略、扩张, 黄色代表暧昧, 绿色和平等。

(二) 色彩搭配的美感

色彩的搭配将产生不同的美感, 接下来将从中国 (葫芦兄弟) 、美国 (海绵宝宝) 、日本 (蜡笔小新) 来分析色彩搭配是如何体现美感的。

中国——葫芦兄弟

在葫芦兄弟的造型用色当中采用了大量的宗庙艺术和年画艺术。它不采用西方绘画的环境色和中国传统绘画的固有色, 而多用“红、绿、黄、蓝、紫、黑等几大原色。”多用原色、少用或不用间色是民间美术作品的着色法则, 特点是对比强烈, 主观, 概括, 夸张, 象征。通过具有传统模式配色方法将中国风格通过动画的色彩展现出来。

美国——海绵宝宝

在美国的电视动画用色中, 由于美国对角色设计当中力求远离生活、远离现实, 给人一种陌生的、新奇的感觉。因此在上色方面, 没有可以在现实生活中找到比较合适的参照物, 所以在上色的时候确定好一个主色调的时候在通过明度和纯度上面来完善角色造型的用色。例如《海绵宝宝》中的主角海面宝宝的用黄色作为主色调然后将裤子向深黄色 (棕色) 上面靠, 在将海面的洞和边沿像黄绿色上面靠。通过三种黄色来完善海绵宝宝的色彩。

日本——蜡笔小新

在日本的电视动画用色中, 由于日本在角色设计当中总是尽量靠近现实生活, 让人感到真实亲切, 仿佛这些人物就在人们身边的生活之中。所以在用色上能很好的找到现实的参照物体, 同时也能很好运用色彩与色彩的对比以及色彩与色彩间搭配展现人物性格。例如蜡笔小新中小新上衣是红色用来凸显主人公, 裤子是黄色体现人物的个性。

(三) 色彩的角色造型与环境色之间的美

首先, 上边的一张是中国风格动画的场景与角色, 中国在用色上面主要考虑的是与整体的环境与角色造型之间的个性化。因此在上环境色与角色造型上色上面主要以剧情要求与人物性格表现出来。把中国的风格化通过传统的色彩的搭配和剧情的需要展现出来。将环境色与角色造型的用色之间的个性美感表现的淋漓精致。

其次, 中间的一张是美式风格动画的场景与角色, 由于美国在角色的选定是一般都远离生活, 因此比较难找到参照物以及合适的比较, 因此在选定好主色调后通过每个单独的形象进行纯度、明度等的变化来完善角色以及场景的用色。而美国最具特点的用色方式是将每个角色或是环境通过定位颜色在通过自身的渐变和完善后搭配起来。再将主角与环境色之间做对比色形式的处理凸显主要角色和次要角色。由于已经做了颜色的调整平衡色彩的饱和度, 因此再搭配起来就不会出现晃眼、对比过于强烈等。大大降低了观众对动画片中色彩的视觉疲劳和审美疲劳。通过这种方式将美式动画的色彩风格表现出来。同时表现出角色造型用色与环境色之间的民族性与时代性的美感。

最后, 下边的一张是日式风格动画的场景与角色, 由于日本在动画上面发明了LIMIT ANIME (每秒本非标准的24帧而是只有8帧的处理技法) 和BANK SYSTEM (将多次出现的相同画面存档, 反复使用) 。除此之外, 日本所创作出来的动画比较生活化能找到比较多的参照物, 所以在场景设计上相对写实点, 而在角色上面处理的比较简单多以单色平铺的方式来与场景做区别。但日本上色的特点与美国最大的不同在与角色自身与场景做色彩的渐变等处理比较少, 而是在角色与角色、角色与场景、场景与场景之间做色彩的呼应来降低视觉疲劳。由于画面的呼应比较合适, 所以日式风格的角色造型的色彩与环境色之间常常营造出比较温馨的美感。

三、色彩在角色造型上的影响及发展

(一) 色彩对角色造型的影响

在《葫芦兄弟》中, 人物角色有七个葫芦娃、爷爷、蛇精等。由于出生的先后以及本领的不同, 将七个葫芦娃由古代诗词中的红、橙、黄、绿、蓝、靛、紫来依次上色。爷爷的色彩比较朴素, 蛇精的颜色比较深暗。由于主次角的关系, 整部动画片中的除了葫芦娃的颜色比较丰富, 其他角色都比较暗淡, 通过七种颜色的不同分配, 在与其它角色的对比, 体现正义与邪恶之间的对比。由于按照古代诗词中的颜色分配人物角色, 很容易让观众意识到红色的葫芦娃是老大紫色葫芦娃是老小。从颜色上就已经很好分清七个葫芦娃。由于剧本的设定给予七个葫芦娃不同的本领。所以七种颜色就给予七种不同的性格。让观众感受到黄色是力量, 蓝色是柔和等。

在《蜡笔小新》中, 以小新为主要角色, 搭配了妮妮、风间、正男和阿呆五个小孩围绕着它们展开一系列故事。由于故事发生的大背景是比较接近现实生活, 因此在角色的上色方面比较容易找到参照物比较好的表现人物性格。小新采用红色的上衣体现主角的形象采用暧昧的黄色为短裤表现小新的性格是一个色色的小男生。以粉红色为主色调的妮妮表现和大多数小女生一样温和甜美让人容易联想到女娃娃, 女性的特质。风间则是以蓝色和橙色的搭配, 蓝色的意思代表成功而风间的蓝色是淡蓝色对与成功的寓意就不太浓在加上橙色是平衡其它色彩的寓意的因此很符合像风间这样的小学生。正男的形象在动画片中一直是懦弱的, 不强势的。绿色的寓意正是平衡与和谐而绿色另一面的寓意却是懦弱和病痛十分符合正男的形象。阿呆在片中给人的印象往往是他的那条鼻涕, 阿呆的特征比起其他几个相对来说比较没有特点, 因此在用色上面主要用比较淡的黄色和带有平衡寓意的绿色来表现阿呆的个性特点。

(二) 中国色彩的运用及发展

中国所展现出来的色彩十分具有个性化, 这是其它国家的动画所做不到的一点, 由于中国的历史悠久, 古代宗庙色彩、年画色彩、古代绘画色彩层出不穷, 这也给中国动画的色彩提供了充分的借鉴。在一开始就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风格屹立在世界动画之林。但是中国传统的色彩并不是像大家公认的色彩学中的运用方式, 它不考虑环境色的影响, 也不通过明度、纯度、色相之间的变化来调整色彩之间的关系, 而是采用“红、绿、黄、蓝、紫、黑等几大原色。”多用原色、少用或不用中间色是民间美术作品的着色法则。久而久之, 由于颜色过于强烈, 很容易使观众产生视觉疲劳。只具有浓厚的个性化与民族性的中国动画如何才能从新登上时代的舞台, 也是为中国动画崛起的一代代动画人所需要考虑的问题。就我而言, 中国动画色彩的创新既要符合时代特性又需要着眼民族特色着眼世界。在色彩的运用方面不仅要运用传统的民族风格但又要加入一些色彩理论, 通过将传统色彩的明度、纯度的调整运用在所需要的人物角色上面。通过学习美国动画角色造型色彩的自身渐变丰富角色的方法。在将日本如何营造整体气氛, 如何通过角色与角色、角色与场景、场景与场景之间的色彩的联系与对比营造出整体效果的方法运用到中国动画当中来。即有美国和日本的上色方法, 又有中国个性化传统着色法则。在不久的将来, 中国动画必将重新屹立在就有民族性和时代性的世界动画之林。

通过本文的初步研究 (综上所述) , 得出的结论是在当今中国电视动画的角色造型的色彩上面十分缺乏时代的特性以及色彩的合理运用, 中国动画人士应取其长、避其短, 要借鉴日本如何通过色彩之间的变化营造整体气氛的方法, 并融合美国如何通过角色造型自身的色彩渐变来丰富角色的方法。实现中国色彩则动画片中的多元化、国际化、民族化, 做出东西皆宜的中国人的好动画, 借由现今迅猛的通讯手段, 使中国动画能够实现真正的国际化, 登上世界一流的动画舞台。

摘要:动画的色彩使用越来越广泛, 出现各式各样的表现形式。个性化、风格化、民族化、时代性等都用影响到一部动画片的成败。本文将从目前的色彩在角色造型中的多姿多彩的表现形式、造型色彩的特性、造型色彩的影响及发展。用一种通俗易懂的方式来展现出动画角色的造型用色的时代性和民族性。从多方面展现色彩在角色造型中的美学寓意。

关键词:动漫,造型色彩,美学,影响

参考文献

[1] (美) 贝蒂·艾德华《贝蒂的色彩》.哈尔滨:北方文艺出版社, 2008.5173~187

[2]佟婷.《动画艺术论》.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007.7220~240

篇4:电视制式的“三国演义”

其实,在这三组字母背后,不仅有着激动人心的科技创新故事,而且还隐藏着东西方国家冷战的决逐。

点线面

不管是黑白电视,还是彩色电视,我们在屏幕上看到的连续画面实际上并不是连续的,而是由很多张静态画面快速闪过形成的,但由于速度很快,所以给人们造成一种错觉,感觉它们是连续的。PAL和SECAM电视图像每秒播放25张图片,NTSC电视图像每秒播放30张图片。

对于电视屏幕上的单张画面,我们肉眼看起来是完整无缺的一张图片,可是如果拿放大镜一看,会发现它是由很多条互相分开的平行线组成的,只是线与线之间的距离很小,人眼分辨不出其细微差距,觉得它们是连在一起的。PAL和SECAM的每张电视画面从上到下一共有625条平行线,NTSC电视画面有525条。

每一条线应该是真的了吧?非也,你的眼睛再一次受骗了。每一条线又是由很多个点组成的,不过点和点之间靠得很近,看起来似乎连在一起。每一行的每一个点,习惯被称为一个像素。PAL和SECAM的每条线有720个点,NSTC的每条线有760个点。

每一个点都有自己的颜色值,电视接收到的信号必须从左到右一个点一个点地告诉电视,屏幕上每个点应该显示的颜色值。以黑白电视为例,每个像素是白色、黑色,还是灰色,具体有多白,有多黑,有多灰,都要告知具体的数值。电视信号传递完一整条线的每一个像素的信息,接着再传递下一条线的信息,传递完整张画面后,再传递下一张……这样,电视的视频信号在很短的时间内要包括很多的信息。

美国:拔得头筹

美国工业界在1946年已经开始考虑研制比黑白电视更具视觉冲击力的彩色电视了,彩色电视的屏幕上每一个像素的信息比起黑白电视更加复杂,五颜六色的信息需要用红、绿、蓝3种原色光组合而成。

可是问题来了,如果传递彩色信息的电视信号给黑白电视机用户,他们怎么办呢?就像电脑上的旧有操作系统不兼容新软件一样,黑白电视机播放不了彩色电视信号。美国政府在1953年接受了国家电视标准委员会的建议,提出了一个可以解决这个问题的彩色电视技术标准NTSC (National Television System Committee)。

在NTSC制式里,每一个像素的颜色并不是由红绿蓝3种原色光组成的,而是由Y、U、V三个信息组成,其中的Y是黑白信息,U和V在Y的基础上再表示颜色。这样,接收到NTSC彩色电视信号时,黑白电视机只接收Y部分,对于另外两部分“不接待”,照样可以显示黑白画面;而彩色电视机就要三部分都接受,才可以显示出彩色画面。

不过,NSTC彩色电视信号有个毛病:电视信号里的U、V部分经常会有误差,电视画面颜色常常变得不正常。直到几十年后,随着技术的发展,“色不正”的麻烦才逐渐消失。

联邦德国:锦上添花

在美国使用了NTSC电视制式以后,加拿大、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也先后采用了NTSC电视制式。不过,欧洲各国并不看好NTSC电视信号,希望能独立开发出一套电视制式。联邦德国工程师在20世纪60年代开发出可以避免颜色不正问题的PAL(Phase Alternating Line)电视制式。

PAL电视制式说起来也不复杂。工程师发现,美国电视颜色不正的时候往往整幅画面都偏绿、偏蓝或者都偏红,同一张画面上半部分偏绿,下半部分偏蓝的情况很少出现。对于一幅画面里距离很近的上下相邻两条线,颜色出现偏差,且朝一个方向偏的可能性几乎是100%。

比如屏幕上某一行的颜色本来应该是橙色,可是第一行的点都被扭曲成了橘黄色,第二行的点通常也会被扭曲成橘黄色,可是德国人让偶数行的颜色值和奇数行的颜色值方向反过来,本来的橘黄色就会显示成比橙色更深的粉红色,然后再把奇数行和偶数行的颜色中和作为最后的显示颜色,粉红色和橘黄色的光一平均,正确的颜色——橙色就可以被还原出来。

PAL制式被大多数欧洲国家采用,其中也包括英国,英国在世界各地的大小殖民地和英联邦国家,也都跟着使用了PAL制式。

法国:特立独行

1958年,戴高乐就任法国总统,他不愿对美国唯命是从,希望法国作为一支独立的力量在世界大国中占据一席之地。在电视技术上,法国人也不希望使用曾经让他们做过4年亡国奴的德国人开发的成果,于是成为欧洲国家里特立独行、另辟蹊径的异类。

法国人和德国人的研究几乎同时开始。法国人解决美国NTSC“颜色不正”的问题时采用了另一个办法,PAL是把相邻两条线的颜色信息平均,法国人干脆把颜色信息的U和V部分分开,屏幕上每一行的图像信号中只传送U和V中的一个,这样接收到的信息只有一半,所以必须把相邻两行的彩色信息放在一起处理才能凑出完整的彩色,就像一把锁要有两把钥匙同时存在才可以打开。SECAM是法语Séquentiel couleur à mémoire的缩写,意思是“存储顺序彩色”。

前苏联:必然的选择

深受美国先进产品刺激的前苏联也下定决心要发展彩色电视,但是苏方肯定不会使用美国的电视信号标准。对于联邦德国的PAL制式,苏方认为,西德和美国是一丘之貉,所以也不会采用。而如果自己开发出一套新的电视制式又有很多困难,最终,前苏联引进了与正统的西方阵营保持距离、与自己外交关系比较密切的法国的SECAM系统。这样一来,华沙条约组织成员等国也都使用了SECAM标准。法国人可能未曾想到,自己开发的系统在欧洲受到两种截然不同的待遇。

有趣的是,民主德国和联邦德国分别使用SECAM和PAL两套不同标准。在柏林城内,同一片天空下,柏林墙的两边,居民的电视机里都不能正常收看到对方电视台的节目。

后来东欧发生剧变,政权的颜色革命出乎意料地带来了电视的颜色革命。东德和其他东欧国家逐渐把电视制式由SECAM变成PAL制式。

不管怎么说,NTSC、PAL和SECAM三种彩色电视信号大部分规则其实是相同的,只是一些细节和技术参数不同,无法简单说谁优谁劣,20世纪80年代后生产的电视机大都可以兼容三种信号。事实上,各国也多次讨论过统一电视制式的问题,不过一直没有达成协议。

合久必分,分久必合。PAL、NTSC和SECAM三种电视制式最后的命运也会是如此。近些年,数字电视用户越来越多,许多国家逐渐用数字电视信号代替了模拟电视信号,这三种针对于模拟电视信号划分的制式也会逐渐成为浮云飘走,变成一段历史。

篇5:电视剧《三国演义》观后感

《三国演义》原著有无主题,其主要倾向是什么?

关于小说《三国演义》的主题问题,历来有许多不同的认识。有的认为是“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有的认为是“拥刘反曹的封建正统观念”,有的认为是“突出宣扬一个‘义’字”,有的认为是“为当时的市井细民写心”,还有的干脆主张“无主题”说。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笔者认为,罗贯中的小说《三国演义》是有主题的,即“弘扬正义,贬斥邪恶,拥倡仁德,崇尚智慧”。这十六字,既是这部作品思想之精华,也正是其数百年来经久不衰的巨大精神魅力之所在。

弘扬正义、贬斥邪恶,是《三国演义》原著思想的主要之点。在小说中,刘备为帝室之胄,所行乃为绍续正统、兴复汉室,因而作者是将刘备集团作为正义一方来写的,书中到处洋溢着对刘备及其集团中主要人物的拥戴和颂扬,将许多优良品质都赋予刘备集团中人。曹操有篡窃之心,挟天子以令诸侯,“名为汉相,实为汉贼”,其子曹丕果篡汉位,因而曹魏集团是被作为“邪恶”一方来演叙的,书中也到处充满着对曹操及其集团中人的丑化与贬斥。至于书中的孙吴集团,则往往是在其与曹操集团对立时,便被描写为正义;而在其与刘蜀集团抗衡时,则又被刻画为非正义的一方。就其书中所着意刻画的典型人物来说,刘备被塑造成了“仁德”的化身,关羽被塑造成了“忠义”的化身,诸葛亮被塑造成为“智慧”的化身,而曹操、司马氏父子则被描绘成了“奸佞邪恶”的化身。即使在表现“智慧”方面,诸葛亮、姜维的智慧也被描写为正义凛然的“大智”,而曹操、司马懿、邓艾、钟会的智谋则都被描写成了奸邪不正的“小智”。对于周瑜,其在赤壁之战前后与曹操为敌时,被描写为代表正义的“大智”;而在以诸葛亮、刘备为对手时则被描写为器量狭小、总逊一筹的“小智”了。全书自始至终,作者匠心独运地调动一切手段来维护和完善正义、仁德的刘蜀一方,同时也极尽其致地刻画和贬斥奸佞邪恶的曹魏集团一方。从其良苦用心我们不难看出,作者这样做的目的正是在不遗余力地贯彻其创作主旨:弘扬正义,贬斥邪恶,以达其在人间树立正气之目的。尽管这个“正义”和“邪恶”是以当时的伦理道德标准来衡量的。

拥倡仁德,是小说《三国演义》主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说中,刘备被着意刻画为宽厚仁德之君。从“桃园三结义”到怒辞安喜尉;从陶恭祖三让徐州到刘景升再让荆州;从“携民渡江”到义取西川等等,无不着意刻画刘备的宽厚、仁慈,不难看出作者拥护和提倡仁德的思想倾向。而对于曹操,作者则着意从相反的方面,塑造他的残暴。如冤杀吕伯奢,屈讨陶恭祖,残害吉太医,横槊刺刘馥,以及欺献帝、诛妃后、害华佗、伐神树等等,均将曹操残忍、狠毒、奸诈、暴戾刻画得淋漓尽致,其中充满了作者对曹操残暴行为的憎恨与贬斥,并以曹操的残暴来反衬刘备的仁德,从而凸显了作者拥护和倡行仁德的思想倾向和创作主旨。

崇尚智慧亦是小说《三国演义》创作主旨的重要组成部分。全书自始至终几乎无时无处不存在着智慧的闪光,书中所用笔墨最多的便是斗智用计。其所倾尽心血刻画的诸葛亮,事实上成了“智慧”的化身。在书中的皇帝与臣子之间,臣子与将帅之间,臣子与臣子之间,将帅与将帅之间,朋友与朋友之间,朋友与敌人之间,敌人与敌人之间,甚至连父子、母女、兄弟、兄妹、夫妻、主仆等等之间,几乎无不是在斗智的战场上角逐。书中设计了无数的阳谋、阴谋、圈套、陷阱和是是非非,描写了大小数百场战争,几乎无一不是出神入化、精妙绝伦、令人叹为观止的斗智之局。宫廷内、幕府中、帷幄里、战场上、往来间、交驰时,各色人等几乎无不在为斗智取胜而忙碌。全书共一百二十回,从第一回至最后一回,没有一回不是在写斗智,安全可以说是一幅闪耀着智慧光辉的壮丽画卷,其作者崇尚智慧的创作意图是不言自明的。

作为一部不朽的文学巨著,《三国演义》的思想意蕴是十分丰富的。我们并不否认其中包含的其他思想内容,但就其主要倾向来说,用“弘扬正义、贬斥邪恶、拥倡仁德、崇尚智慧”这十六个字来概括《三国演义》的创作主旨,是符合这部作品的客观实际的。

电视剧《三国演义》是如何理解和把握原著主题的?

无论何种改编型作品,都应当遵循一个首要的原则,那就是要尊重原著、忠于原著和略高于原著。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在多人分编分导的情况下,很好地做到了这一点,正确地理解和把握住了原著的主题,这是一个首要的成功。

我们说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正确地理解和把握了原著关于“弘扬正义、贬斥邪恶、拥倡仁德、崇尚智慧”的主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在电视剧对原著内容的取舍方面,凡能较好地体现原著主题的内容均予保留,而将与其主题关系不大的地方则予删去。

首先,在“弘扬正义”方面,原著是以刘备集团为主干的,电视剧也将有关刘备集团的故事情节尽皆保留,而将与此无关或关系不大的地方如袁绍与公孙瓒的战争、孙坚与刘表的战争,以及李唷⒐汜交兵、公孙度败亡等皆予删去。尤其明显的是其对王允诛蔡邕一节的删除。王允在小说中本是一个代表正义、铲除邪恶的功臣,他巧设连环计歼灭了邪恶势力董卓集团,然而他却不听劝阻,执意杀了不可多得的人才蔡邕,是一个污点。电视剧将王允杀蔡邕一节完全删去,就更加强了王允作为正义人物的典型形象。

其次,在“贬斥邪恶”方面,原著是将十常侍、董卓、曹操、司马氏等作为邪恶势力的代表来加以描写的,并且在用笔时明显地对其大加贬斥,电视剧对其中有代表性的、凡能体现这一主题的情节也都尽量予以保留。十常侍乱政,电视剧不仅保留了原有的情节,而且还以此为题专列一集;又如对于曹操,电视剧将其冤杀吕伯奢、屈伐陶恭祖、欺帝诛后、滥杀无辜等天人共怒的奸诈、残暴、邪恶、狠毒行为的情节全数保留,并仍保持了鲜明的贬斥态度。

其三,在“拥倡仁德”方面,小说极力将刘备描写成一个宽厚、仁德之君,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广大人民群众的愿望,是有其积极意义的。电视剧也突出了刘备宽厚、仁德的特点,将有关这方面的内容均予保留,并加以生动的表现。

其四,电视剧尽数保留了原著中斗智的内容,并对其作了精彩的展示和体现,表现了对“智慧”的崇尚态度。

(二)从电视剧对原著内容表现的详略情况来看,电视剧对凡是能够体现原著主题的内容和情节都不厌其详,而对那些与表现主题关系不大的地方则从略。如:为了表现刘备的正义,将其参与镇压黄巾起义的不义之举一略而过。为了贬斥曹操的邪恶,在《战宛城》一集中,对于曹操以强凌弱、霸占妇女之劣行予以详写,而对原著中颇为激烈壮阔的宛城之战、典韦之死却用略写,只以战后遍地死尸的场景和曹操哭典韦来一略而过。为了表现刘备的仁德,对其安喜辞官之际、携民渡江之时均用详写,而对其诛黄巾、杀无辜则用略写。在表现“崇尚智慧”的思想方面,将巧计除董卓、火烧博望坡、舌战群儒、诸葛祭风、草船借箭、赤壁大战、智算华容、三气周瑜以及安居平五路、七擒孟获、六出祁山、九伐中原等能充分展示双方斗智的精彩场面,一一浓墨重彩地细加描绘。

(三)再就电视剧对原著中一些地方的改造和补充来说,其在凸现主题方面甚至比原著还有所升华,有所强化,从而略高于原著。如:在小说第九回《除凶暴吕布助司徒》中,董卓被诛之后,“吕布至d坞,先取了貂蝉”,在本回中便再无貂蝉的下落;而电视剧中则提到貂蝉见董卓已除,大功告成,便乘车而去,不知所终。并且又专为貂蝉作一片尾曲,由衷地歌颂这位舍身除暴的巾帼奇女,足见编导对这一正义女子情有独钟。这样就使貂蝉的正义形象比原著更加完善、鲜明、突出,从而使原著“弘扬正义”的主题得到了进一步的强化和升华,不失为既忠于原著又高于原著的成功之笔。再如在电视剧第78集司马懿《诈病赚曹爽》中,作者增写了以下内容:司马懿乘曹爽同魏主出城围猎之机,发动了政变。在控制了京都洛阳的局势、自料必操胜券之后,他与两个儿子司马师、司马昭谋于密室,司马懿亲笔写下了八个字:“肃清万里,总齐八荒。”司马昭曰:“若能一统华夏,方为当世之英雄。”司马懿曰:“想魏、蜀、吴三分天下,刘备乃一织席贩履之徒,却能偏安一隅,自成霸业,内中奥妙,四个字尽可囊括……”司马昭应曰:“笼络人心。”司马师接着道:“驾驭百姓”。司马懿点头赞许道:“嗯。古人云:‘得民心者可以为天子,得天子心者可以为诸侯,得诸侯心者只可为大夫。’不知尔等可以笼络何人之心?”司马师答:“中原人心,尽可笼络。”司马昭曰:“必使魏、蜀、吴三国之人,尽为我用!”司马懿道:“如此,这万里江山定属我司马氏所有!记住:笼络人心,一统天下!”这一段精妙的对话情节,是小说原著中所没有的。电视剧编导增添的这段对话,不仅大大地丰富了剧中人物的情节性和动作性,而且还有三点妙处:一是活脱脱地揭示了司马氏父子丑恶的世界观;二是借司马氏父子之口,从他们的世界观的角度对刘备集团作了一总结,道出了刘备集团“得民心”这一成功的真谛;三是揭示了司马氏父子早就包藏祸心,为其进一步篡夺政权、一统天下作铺垫。这样修改的结果,比原著更加鲜明地揭示和突出了主题。电视剧中另外还如“三气周瑜”时诸葛亮弹奏周瑜所作的《长河吟》琴曲、张松讥曹操时从头至尾背诵《孟德新书》、关羽华容释曹后诸葛亮总结的“暂不宜灭曹”的一段话、姜维死不瞑目时邵悌所说“蜀国之灭,绝非将军之过,实是后主无道而致啊!”之语等等,均为原著所无,笔者认为这些改动都很好,比原著更加强化和突出了主题,是可取和应予称道的。

总的来说,由于电视剧编导正确地理解和把握了小说原著的主题,有些地方较原著甚至更有所强化和升华,因而使改编后的电视剧和小说原著在主题方面不仅达到了珠联璧合,而且还更鲜明、更生动。试想,对于《三国演义》这样一部家喻户晓的`名著,假若电视剧在表现其主题思想的关键问题上糊糊涂涂,或抛开原著主旨而另立新的主题,那样读者和观众会接受吗?

《三国演义》小说和电视剧主题有何历史和现实的积极意义?

应当指出,以今天的观点来看,《三国演义》中尊刘贬曹的思想,是反映了古代腐朽没落的封建正统观念的,应当予以否定,但从当时的社会实际情况来看,也不能完全这样讲。

首先,西汉经过两百年的经营,其政权早已深入人心,为人民大众所认同和接受。至汉末王莽改制,虽不乏合理因素,但却仍被人们视为“篡逆”。后至汉末**,刘秀崛起,也不得不顺应民心,继续汉朝正统旗号。又经东汉两百余年的经营,人们以汉为国之正统的观念更加根深蒂固,献帝时曹操势力凌驾于朝廷,但他却仍然只能做到“挟天子以令诸侯”,利用汉朝的正统旗号。终其世也未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取而代之。孙权假意给曹操上书,劝其代汉正位,曹操览后曰:“此儿是欲置吾于火炉上耶!”可见他深知汉是代不得的。为何?就因其惧怕世人牢固的汉正统观念。当时的实际情况是,“正统”与“正义”有时是结合在一起的。谁代表正统,谁就会得到最广泛的支持;谁欲“篡逆”,谁就会遭到普遍的反对,起码你也会失去支持。中国封建社会中这种“忠君”与爱国相一致而不可分的特殊现象,学界早有哲者论及,在此就不必赘述了。在当时人的这种心态下,刘备以刘氏“皇叔”的身份兴汉讨“贼”,被普遍视为正义之举,是可以理解的,也是符合当时的实际情况的。当时的情况下,在刘备以外的各路军阀中,你能说哪一方是正义的呢?显然都不是的。

其次,《三国演义》是文艺作品,文艺作品与历史文献是不能相提并论的,它不必去拘泥于历史,而可以进行艺术创造。作为文学形象的刘备、曹操、诸葛亮等都不必是历史真实意义上的人物,小说和电视剧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创作意图加以创造。为了达到“宣扬教化”的目的,在作品中将刘备集团写为正义的一方并加以颂扬,将曹操集团描写为邪恶的一方并加以贬斥,这也是符合普通人民大众在看待这类作品时,必要分个“忠奸、善恶、是非”的文化消费心理的。

《三国演义》经久不衰的现象足以证明,“崇尚正义,反对邪恶,拥倡仁德,追求智慧”这一主题,正是我们中华文化精神之精髓,它代表了整个民族共同的愿望,为全民族成员所认同,具有无可争议的正确性和永恒性。《三国演义》以此为主旨,正是我中华民族文化思想精髓之形象化、艺术化的体现,因而它受到了广泛、持久的认同和热爱,产生了深入人心的社会感应效果,具有神奇的精神文化魅力,即使在今天社会主义时代也是如此。这就是它历史的和现实的积极意义之所在。电视剧《三国演义》正确地理解和把握了这一主题,可以肯定地说:这是它在编导方面首要的可喜的成功。(选自《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第2期)

追忆

★ 手语策划书

★ 中国手语学习方法的思考的论文

★ 怒放的生命手语舞教学

★ 学手语周记

★ 手语学习心得体会

★ 在发现中体会快乐(七年级选修教学论文)

★ 《周而不比》教学实录 (高二选修)

★ 钢琴演奏与教学的论文

★ 声乐演唱与声乐教学论文

篇6:《三国演义》观后感

三国演义主要讲了五个时段:黄巾起义、董卓掌权、群雄争割、三分天下、三国归晋。黄巾起义始于巨鹿人张角,因为看不惯朝*腐败,因此发动黄巾起义。而刘、关、张就此桃园结义,为朝廷效力。不久就灭了黄巾军。刘备的力也一天天强起来。皇后的哥哥何进因为误信他人召了早有造反意思的董卓进京。结果何进被十常侍杀后,董卓就掌权了。曹操曾想杀害董卓,但不成功。董卓为拉拢人心,封袁绍为勃海太守,出让了赤兔马给吕布。逼得诸侯联军抗董,虽败军了,但最后也给吕布所杀。张飞、关羽、刘备三顾茅庐后,请出“卧龙”诸葛亮。诸葛亮提出了联吴抗曹等计划,使刘备的大业扎下了结实的基础。经过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曹操灭了袁绍、吕布,吴、蜀也打退了曹操。曹操、刘备、孙权各据一方,曹操占据强大的北方,刘备占据西蜀、荆州等,孙权占据江东。从而崛起吴、魏、蜀,三分天下。最后,曹操、刘备、孙权、诸葛亮等逐渐去世。蜀、吴都归降魏主司马炎,三国一统归西晋。

这本书人物描写栩栩如生,故事叙述有声有色.有料事如神的诸葛亮,周瑜,有阴险狡诈的董卓,曹操,还有英勇善战的关羽和赵云.其中,我最喜欢,最佩服的人物是诸葛亮.因为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为刘备出谋划策,建功立业,使他独据一方,不愧为“卧龙”。 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一生的智慧都倾注在军师的天职上,献给了刘备创业的进程,没有怨言。空城计,草船借箭,火烧赤壁,耳熟能详的历史无一不透着孔明的努力汗水智慧与精力。出师一表争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诸葛亮用一生的光阴诠释了“义”的真谛。

篇7:三国演义观后感

刀锋未冷,臂腕已沉重。他高傲的凤目睥睨尔曹春秋大义统领你的灵魂,勇气、忠义、威严都是你的名字。然而,你要得了别人的命,却改不了自己的命。

粗莽如你,竟有细腻情怀。想来那风中垂髫轻扬的夏侯涓,便是你多年来属意的画中人。秋天的菠菜有利于健康,也有利于你历史上莫须有的爱情。就为赵云长坂坡一句“翼德救我”,你有时真的就是个救星。

“小白脸”常山赵子龙也会老的。你是看起来最干净最纯粹也最可靠的一个人,阿斗欠你的不止是命,还是那份千金不换的忠义情。好像你总是为难自己,直到你成为“老将军”。

白帝城又一春,园中桃花灿烂,如火如荼,花间你憔悴枯槁的面孔仿佛一尊饱经沧桑的雕像。功败的你此时惦念的是过去的时光。颤抖的手拿起鼓槌,一声擂下,片刻的停顿,仿佛是这鼓声忽然带你回到了那曾经的战场。你在雨中擂鼓,鼓声在雨中模糊,回忆在那年风吹花飞的桃园里,壮士的豪情融为一体,他们都已不在,你还在。称了帝又如何,最难得一团和气。你比织鞋编席时更寂寞,你比这雨中零落的桃花更失落。

丞相多智而近妖。你毕竟不是神。你的智慧通于天达于地,而天意要你灯灭人亡。因为,天机是属于天的,你知晓天机是人间难得,更是有逆天的危险。羽扇纶巾是你,迎风笑谈是你,俊朗神秀是你,奇诡莫测是你,使诈用奸是你,赤胆忠心是你,鞠躬尽瘁是你,识英才是你,错用人是你。忽然苍老是你。周郎地下有知,会感欣慰?毕竟你也未成功。会感同情?终究英雄都是壮志未酬身先死的。

周郎,你若念在家里等你回来的小乔,美丽得你总也看不够的小乔,会否冷静明智些?当很多人都老去,东吴到了第三代,青年才俊陆逊俨然新星升起。长江后浪推前浪,不错啊。这沧海桑田是一代代人相继献身造就的。

曹操,你很会写信:“致亲爱的本初:你为三代将门之后,居然连简单的火攻战术都不懂,实在无颜见先人哪。”不错,愚蠢的袁绍跟你不可同日而语,但是你本身你颇有些黑色幽默的意味。你虽然战败过,这一生却是成功的了。

奔逃的张任,草丛里的刀在闪光。张辽的气质是男人,很不同于他人。驰马的关平,雨中不歇去报信。年少的曹丕英秀无匹,眉目间却有一丝少年的忧郁。不幸的貂蝉知道自己不应是玩物、工具,放舟江海了却余生。姜维的自尽倒有几分末路的意思,但承担不起失败和肩上的责任更多些吧!

篇8:电视剧《三国演义》观后感

美国:赤字财政下的窗口化策略

美国较为普遍使用的电视节目制作模式被称为“赤字财政 (deficitfinancing) ”模式, 即节目制作方分担节目制作中的一部分资金风险, 作为回报, 他们可获得自己制作的节目的二级和三级销售权。这样, 制作方 (而不是电视台) 可以开发利用他们那些红极一时的节目。 (1) 这一模式将市场激励和市场风险联系在一起, 鼓励风险共担, 共享市场收益, 形成权益分配的基础。

同其他国家电视制作业相比, 美国的节目制作者拥有更多的权利, 对其节目各项所有权索取回报的方式也更为灵活, 这一方式被称为窗口化策略。节目供应商通过把一级、二级和三级电视观众看成不同的“窗口”来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节目。 (2) 节目供应业务就是要通过销售产品来最大化这些产品的价值。要实现这一目标, 不仅要把这些节目通过尽可能多的渠道和窗口销售, 而且还要安排出能够产生最佳回报的销售模式和顺序。

海外市场是电视节目日益重要的窗口, 为了最大化自己财产的价值, 节目供应商需要制定策略, 在全球范围内尽可能地开发利用自己所拥有的播放权和其他权利。进口电视节目如《老友记》 (friends) 在英国以及其他国家广受欢迎就证明了这一点。成功的电视节目品牌的创造者不仅能够通过向不同的发行窗口销售电视播放权获得收入, 还可以通过利用版权开发相关的附加商品从附属市场中赚取利润。正是由于这样的多窗口利润刺激了美国电视内容制作者的不断创新, 从而带来了美国电视节目的繁荣。

韩国:寡头垄断下的海外扩张

韩国的无线电视台对制播分离采取消极态度, 极力抑制独立制作公司的发展, 他们认为, 为了缓解媒介之间的消耗性竞争、加强整个国家电视产业的竞争力, 政府应该为电视产业制定导向性政策, 而目前最为有效的措施就是开拓海外市场。韩国模式最基本的特征是寡头积极竞争、制播合一、以国内市场带动海外市场拓展并以海外市场扩张为最终目标。 (3)

国营的韩国广播公司 (KBS) 、文化广播公司 (MBC) , 民营的首尔广播公司 (SBS) 三大集团构成了韩国电视业的寡头垄断市场结构, 三大电视台不但联合垄断了韩国的电视收视市场和广告市场, 并且各自垂直整合节目制作流通和传播环节, 形成了“制播合一”的电视节目产制格局。

以电视剧为例, 韩国的电视剧一直由电视台及其下属公司所垄断, 电视台与制作公司两者之间是定购关系。根据预算, 电视台事先要付给影视制作公司整个拍摄资金的一定比例, 所以制作公司一般没有资金压力。 (4) 由于面向市场, 高收视率是立足国内市场、开拓海外市场的基础, 韩剧制作过程也表现出了高度市场化的特点。“边写、边拍、边播”是韩国电视剧生产与传播机制的主要特点。编剧在韩国电视剧生产制作过程中起着灵魂性的作用。编剧的进度决定着电视剧的拍摄进度, 优秀编剧的待遇也非常高。在韩国, 大多数的编剧都只专注于电视剧本创作。目前韩国大约有700名职业编剧, 他们全部隶属于拥有1700名会员的韩国作家协会。

韩国模式的成功是基于韩国自身资源和空间有限, 通过寡头垄断和以海外市场为竞争目标来保证制作者权益的平等实现。和美国模式的不同在于, 韩国国内市场狭小, 不足以通过制播分离加强竞争从而提高节目质量, 为避免国内制作者激励竞争所带来的资源损耗, 韩国传媒将海外市场作为竞争舞台, 在刺激生产优秀产品的同时, 保证了制作者的权益实现。

中国:模糊政策下的不平等

中国电视业的制播分离政策由1999年的“82号文件”发出信号, 到2000年央视公开宣布对第五套节目 (体育) 和第八套节目 (文艺) 实施制播分离, 直至2000年下半年广电高层才提出“制作权、覆盖权和播出权三权合一的宣传权不能分离”, 从而遭遇了相当长一段时间的“冷藏”。而近期上海SMG广播电视传媒集团率先实施了制播分离实质性的改革, 多少又为制播分离的话题带来了活力。正是由于政策上的波动和非明朗化, 中国大部分电视台与民营电视制作公司之间长期以来保持着一种变异的制播分离实践形态, 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权益分配上的不平等。

以电视剧生产为例, 电视剧是电视节目市场中开始最早、市场化操作相对较为成熟的市场。在我国电视剧的流通领域, 基本上是一种先制作完成, 然后再集中购买的方式, 而且基本上是一次性购买。在这样的情况下, 制作公司独担市场风险。但是, 和美国模式不同, 由于国内民营制作商集中于制作环节, 而播出平台居于垄断地位, 制作方独担高风险却并不能获得高回报。在我国, 电视剧的生产、流通、播出三方利润比例一般为2∶2∶6, 利润向播出方倾斜;而在美国电视剧市场上, 上述比例一般为6∶2∶2, 利润向生产方倾斜。 (5) 据调查, 全国电视剧投资中的80%来自民营资本, 热播的影视剧中80%是民营投资制作或参与投资制作。 (6) 但由于缺乏明确的产业制度规范, 民营电视制作公司无法以平等的市场主体身份参与交易。2003年北京上海两地占据了电视节目市场的40%左右, 但两地电视台和制作商签订的协议规定, 电视台获取30分钟的电视节目仅仅支付30~45秒广告时间。而在欧美国家, 电视剧前12分钟的广告中, 有7分钟的广告收入给予电视剧制作商。 (7) 作为电视剧制作市场进入资格授予的电视剧生产许可证制度即尽显这种不平等。在保证国有经营单位垄断利益优先的前提下, 现有制播分离提供的权益分配制度造成了实际上的国有资本雇用私营公司劳动的利益格局, 是国有市场主体依托行政资源变相地、掠夺式地与民争富罢了。 (8)

由于旧有计划经济的惯性, 国有资本一直处于规模垄断与利益优先地位。我国政府与电视产业制播环节之间也表现出不均衡的关系结构。对于播出者, 政府对企业有很强的宏观掌控与资源分配能力, 并且有很高的相互依存度;而对于民营主导的制作商, 政府则与其相互独立, 但政府明显处于强势。在中国这样一个还未发展成熟的市场经济体系中, 这种不平衡的关系结构造成权益分配的不公平, 并已经严重抑制了整个传媒市场的活力和张力。因此, 尽管中国在电视节目产量上居于世界领先地位, 但其主力军民营制作商依然表现出小、散、弱的特点, 被排挤到了收益的边缘。中国电视剧与韩国电视剧在海外市场的极度反差或许正是上述权益分配严重失调的结果。任何一边倒的权益分配方案都必将为此付出代价, 而这正在由中国电视业乃至整个中国传媒业, 在面对国际传媒集团的冲击中徘徊与茫然失措来支付。

中国媒体面临着愈演愈烈的竞争, 而应对竞争的唯一出路便是提升自己的国际竞争力, 优秀的原创性节目便是重要的砝码。而美国和韩国的经验都表明, 激励这些优秀原创性节目的产生首先在于制作方利益的优先或者至少以平等作保证。然而在中国现有的电视内容生产体制下, 制作方的利益处于优先侵蚀的从属地位, 这一模式无法提供国际竞争力形成所需的必要动力结构, 这显然也不能生产出优秀的原创性节目。因此, 无论是学习国外的哪一种成功模式, 首先要做的便是有效维护电视节目制作者的权益。

摘要:本文比较了美国和韩国电视内容生产制度的经验, 从中发现电视内容生产者的权益安排对电视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有很大的影响, 优先或者至少平等保证制作者的权益是增强市场活力、提升国际竞争力的前提。然而在中国现有的电视内容生产体制下, 制作方的利益却处于优先侵蚀的从属地位, 这一模式无法提供国际竞争力形成所需的必要动力结构, 这显然也不能生产出优秀的原创性节目。

关键词:制作者权益,内容生产机制

注释

1 (2) 吉莉安·道尔[英]:《理解传媒经济学》,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2年版, 第58页, 60页。

2 (3) (4) (8) 朱春阳:《权益分割的技巧与市场延展的边界---电视剧产制模式与国际竞争力关系的比较研究》, 《新闻与传播研究》, 第13卷第4期。

3 (5) 唐顺荣、宋文娟:《电视剧外销暂无“通关密码”》, 《中国广播影视》, 2005 (8上) 。

4 (6) 陆地:《解析中国民营电视》,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5年版, 序言第3页。

篇9:电视剧翻新评书演义

时过境迁,当年懵懂的孩子已经长大成人,评书演义却风光不再。如今的孩子们有了更多选择,变形金刚、蝙蝠侠、哈利波特、柯南、海贼王成了他们的启蒙读物,杨家将、岳家军、薛家将、隋唐好汉成为老土的代名词。这是新兴传播渠道蓬勃发展的产物,也是广大影视工作者逐渐放弃了传统评书演义文化的直接后果。

2012年,这一情况似乎有所转变。黄晓明领衔主演的《精忠岳飞》正在日夜赶拍当中;两部以隋唐故事为脚本的长篇剧集已经整装待播。偶像化、喜剧化、现代化的评书、演义大改造似乎正在逐步展开中。这种改造的成果如何,暂时不好预料,但是做法至少是好的,一方面让七零、八零后有一个释放怀旧情绪的寄托物,另一方面也可以向九零后、零零后普及一下传统评书演义常识。

传统评书演义大多以历史上含混不清,但是或有其人其事的名将良臣为原型,突出忠孝节义的传统价值观,剧情跌宕起伏,同时又不脱出内忧外患,忠臣死战喋血的固定大情节,辅以一些才子佳人,阵前招亲等等的桃色花边。从整体架构和桥段犀利程度而言,绝对算得上改编成电视剧的最佳蓝本。

以广大观众最熟悉的《杨家将》为例。七郎八虎血战金沙滩和大破天门阵最有大片感,又传达了尽忠职守、铁血义气的情怀,最适合拍成战争剧;六郎复仇的故事则融合了谍战和悬疑推理,忍辱负重的桥段更凸显了孤胆英雄的气质;十二寡妇征西的女权主义母题估计会让无数女性观众心中暗爽,从画面感觉上就已经足够炫丽多姿……如此众多的类型剧集元素,统统集合统一在一部评书里,也难怪《杨家将》是中国电视剧发展史上,被翻拍次数最多的一部。

2004年苏有朋主演的《杨门虎将》和2007年胡歌、彭于晏等主演的《少年杨家将》,大胆创新,在原有评书电视剧改编忠实原著的基础上,加入更多偶像剧的元素,渲染人性、感情成分,清新俏皮的表演风格更有利于吸引年轻一代电视观众,在当年都曾经创下不俗的收视成绩。而唐季礼启用黄晓明担纲主演酝酿多年的《精忠岳飞》显然走的也是这一路线,利用黄晓明超高的人气,辅以大气而精致的幕后制作,偶像化之余又能传递正统的人生观与世界观。通过电视剧集起到矫正视听,引导年轻观众的作用,传统评书偶像化改造的价值莫过于此。

除了偶像化改造之外,喜剧化改造也是另一项重点。2003年勇夺全国收视率总冠军的《隋唐英雄传》就是例证。严格来说,这部集合了黄海冰、聂远、林子聪、释小龙、童蕾、谢君豪等多位大牌明星的剧集,从制作上来看,其实存在着许多完全可以避免的问题,比如剧本潦草,重细节而轻结构,制作相对粗糙等等,但香港演员林子聪的体型和表演方式先声夺人,刚一亮相就打破了观众的期待,赋予剧集十足的喜感,也算是真正抓住了程咬金这一人物的喜剧本质,受到观众喜爱也是顺理成章。

即将播出的两部撞车隋唐题材剧,也各自选了一头,对传统评书做了大幅改造。《隋唐演义》显然走的是偶像化路线,帅哥美女打头阵,严宽、张翰分饰秦琼、罗成,将80、90后女性观众一网打尽,配角帝姜武负责插科打诨,吸收婆婆妈妈观众,力保吸引全方位收视群体;《隋唐英雄传》则主打喜剧,大幅加强程咬金的戏份,张卫健或许不够形似,但是特有的张式喜剧风格,估计也能吸引一大批死忠粉丝,要说卖帅,至少也还有蒲巴甲、张睿等新生代偶像助阵。

在普通观众选择越来越多的当代,传统评书、演义尽管有正统、主流的价值观,足够跌宕起伏、引人入胜的剧情模式,但是假如不借助新兴媒介,比如影视产品的现代化改造,也很难走进年轻观众的世界。这是时代潮流所向,也是必须勇敢面对的现实。但是只要能够正确把握好其中尺度,相信已经在民间传播多年,有扎实民意基础的传统评书、演义依旧能够在荧幕上重新焕发青春,成为又一代少年的珍贵回忆。

篇10:三国演义观后感

——题记

又一次这样习惯地想起你,又一次自然地写下你的名字,又一次我望着天空发呆。孙策,孙策,又一次被你乱了心跳……

大概是五年前吧,无聊地陪姥姥看电视剧《三国演义》,我第一次见到了他:提枪驭马,一袭白袍,驰骋疆场。小时候的我,胆小懦弱,总被人欺负。那时候,我看着他无所畏惧的飒爽英姿,刹那间觉得莫名的感动,仿佛穿越了千年的时光,如此真切地感受到了无比强烈的勇气。或许是从那以后,我逐渐变得坚强。从那以后,我记住了他的名子——孙策。

后来,我读起了《三国演义》,我领略到了他沙场上的霸气,我看到他礼贤下士的谦逊,我也感受到了他曾寄人篱下的不甘与无奈。而这所有之中,最感动我的,是他对梦想的坚定。那是一种任何逆境与挫折都无法磨灭的坚定。当我漫步于黑夜时,我总要抬头望一望,每当此时,心底便漫出一堆堆的感动;每每此时,从身体某处发出一股力量,蔓延周身;每每此时,你带我穿越黑夜,直达黎明。

我开始不仅仅满足于《三国演义》的阅读,因为想要更了解你,想要走进那段尘封的历史。那个已经被历史模糊的身影,我却贪心地想看清他。我开始上网查询关于你的记录。我花去自己攒的零花钱买《三国志》,原版和白话的都买了。前者是想了解你那时的语言习惯,后者是怕自己看不懂或是理解偏差。你站在漫漫历史之路的那一头,我们之间的距离是一千多年的沧海桑田。我像一个孤独的旅人,坚定地迈着步伐,即使是再远的跋涉也不愿退缩,因为你就站在那里,从没移开过脚步。就算我穷尽一生或许也望不到你的脊背,但我的旅途中没有这些无聊的伤感,我只知道我是一步步地靠近你,一点点勾勒出你的容颜。

我站在江南这片土地上,触摸着江南的气息,我比以前到任何地方都要用心,因为一千多年前,是这片土地孕育了你,造就了你,你曾是这片土地的王者,是这片土地上人民的英雄,是江东男儿敬佩的小霸王,是江南少女心中的孙郎。在这里,你遇到了那个“曲有误,周郎顾”的周瑜,那个“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周郎,那个辅佐你成就霸业的周瑜,那个你一生的知己。

东汉末年,群雄逐鹿,征战无数。杀戮与征服,吞并与占领,本无正义之分。孙策就是正义之流吗?我不敢苟同。我只知道每当攻占城池时,孙策严令三军,不抢百姓一分一毫,在那样纷乱的时代,却能使江东将相同力,军民同心。那时的孙策,不过是弱冠之年,二十出头而已。

江南又飘起了细雨,朦朦胧胧,迷离婆娑。是否一千多年以前的某一天,你也独自在这片江南雨中惆怅呢?也许你曾在这里,在雨中纵马驰骋,扬起一片尘埃。我似乎听到那一声无奈的叹息与战马的嘶鸣逐渐消失在耳畔。

二十六载的年华,却有着比六十载还要精彩的人生;二十六个春秋,成就了江东的小霸王;二十六载的长度,你在历史的石碑上刻下了自己的名字,即使经过千年的风雨,也磨不掉你的痕迹。我知道,叫做“孙策”的那条痕迹,无论是在那段历史上还是在我的人生中都是怎么样也无法抹去的了。

篇11:三国演义观后感

这本书主要写了刘备、关羽和张飞在桃花园里结拜为兄弟。而且他们每人都打制了一把兵器,并招了五百多名乡兵,一起踏上了投军之路。公元189年4月,董卓手握重兵,眼看曹操的刺杀行动没有成功,董卓更是嚣张,这时,大司徒王允想出了一个办法,利用自己府上的歌妓貂蝉,接近董卓,寻找机会下手,几天之后,王允的美人计成功了,刺杀董卓的行动圆满结束。

读了这本书之后,我发现刘备、关羽和张飞都是十分善良、正直之人。虽然没能把董卓杀掉,但也让他们的敌军大败,读了这本书之后我最大的感悟是,做人一定要知足,一定要像足智多谋的王允,和一身正胆的刘备、关羽和张飞,不能像吕布那样有勇无谋,也不能像曹操那样有谋无勇,更不能像董卓那样贪得无厌。

篇12:三国演义观后感

《三国演义》这本书讲了东汉末年,天下大乱。黄巾军起义失败,吴、蜀、魏、三国争取天下的故事。

我最喜欢的故事是《火烧赤壁》。话说周瑜和曹操军队来到赤壁。两军在长江南北遥遥相对,不分上下。因为曹操的士兵大多是来自北方,乍到南方,不服水土,坐起船来,十个中有八·九个都晕船,吃什么吐什么。更别说在船上打仗了。于是曹操派人把船一只一只地连在一起。这个办法还真灵,晕船呕吐的人马上减少了一大半了。根据这个情况,周瑜和黄盖下定了苦肉计:“先让黄盖诈降曹操,然后在驶入曹操大营的船上放大火,让他折了一半的人马,逃回了江陵老家。这场战让周瑜和刘备的实力越来越强,还让曹操第一次尝到苦头。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事情不光靠实力、还要靠智慧和知识,正如俗话:“知识就是力量!”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电视剧《三国演义》观后感】相关文章:

爱国电视剧观后感06-22

电视剧越狱观后感06-26

电视剧天道观后感06-26

电视剧初心观后感06-27

电视剧东方观后感06-27

电视剧岁月观后感06-27

电视剧奋斗观后感06-27

天道电视剧观后感07-17

信仰电视剧观后感07-23

功勋电视剧观后感04-17

上一篇:李彦宏在中欧国际工商学院2010级EMBA毕业典礼上的主题演讲下一篇:学生会外联部期末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