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经济的发展历史网络教案设计者韩冬

2024-07-02

美国经济的发展历史网络教案设计者韩冬(通用6篇)

篇1:美国经济的发展历史网络教案设计者韩冬

美国经济的发展 教学目标:

要求掌握的知识: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了解二战后五十多年来美国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

要使学生认识:通过讨论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与基本特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得出历史结论的能力;通过列表、制作示意图,反映美国经济发展变化的大致情况,培养学生根据图表、数据说明有关历史现象的能力。要求培养学生的能力:通过本课内容的学习,帮助学生认识战后美国经济的发展,是资本主义自我调节与科技进步的必然结果,是美国在国际事务中扮演重要角色的根本原因,从而领会“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科学内涵,领会经济实力对于一个国家生存发展的重要性。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特点和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难点:经济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受制于政治形势。战后美国经济的周期性发展,与国际形势的变化密切相关。

讲授新课:

把“硅谷”并作简单介绍,以景触情,激发学生学习“美国经济的发展”的兴趣,提问“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奇迹是如何创造的?”,由此导入新课。先指导学生看书,制表来概括本课主要内容。

时期 表现(特点)原因

五六十年代 持续发展,西部和南部繁荣 美国是世界上最富强的国家,占据了广阔的国际市场;

大力发展科技教育,发展新兴工业和军事工业; 改善人民生活,创造经济发展环境

七八十年代 70年代危机,经济地位下降;80年代调整,经济发展受限 经济发展弊端显露;受到危机严重打击 通货膨胀,债务沉重

90年代 持续稳定发展,进入新经济时代 改革社会经济;

加大发展教育科技事业的力度,促进以信息产业为代表的高新技术的发展; 完成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

一、战后的繁荣 原因:美国是世界上最富强的国家,占据了广阔的国际市场;大力发展科技教育,发展新兴工业和军事工业;改善人民生活,创造经济发展环境。

二、危机和经济调整

原因:经济发展弊端显露;受到危机严重打击;通货膨胀,债务沉重。

三、新经济的出现

原因:改革社会经济;加大发展教育科技事业的力度,促进以信息产业为代表的高新技术的发

展;完成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新经济的主要特征:信息化和全球化。P50页图片说明的问题:

“互联网”显示了美国经济的信息化和全球化,更能说明美国高科技的发达、科技人员的创新意识强以及科技是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等。

组织讨论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或“基本特点”时,注意提示学生联系已学知识和现实情况,运用从具体的历史事实中引出结论的方法,做到言之有据地分析说明问题。例如“特点”,从发展过程上看,五六十年代出现繁荣,七八十年代遭遇危机与通货膨胀,90年代稳定发展,21世纪初又发生经济衰退,这显示了美国经济发展的周期性。从实力地位上看,尽管发展出现波折,但美国经济的发展速度仍处于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前列,是当今世界上综合国力最强的国家。从主导产业上看,经过了传统工业到新兴工业再到信息产业的发展过程,高科技特别是信息技术成为美国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经济发展的科技含量高。

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适时调整经济政策,进行资本主义的自我调节;抓住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机遇,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重视基础教育,培养实用人才;战后国际地位的提高和军事经济实力的增强;确立世界霸权地位的政治需要。第9课 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发展 教学目标:

要求掌握的知识:通过学习本课,要求学生了解“欧共体”和“欧洲联盟”的建立,掌握战后西欧、日本经济发展的主要史实,以及西欧、日本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

要使学生认识:用图片或表格形式列出西欧和日本经济发展变化情况,让学生逐步掌握运用图、表、数据等说明相关历史现象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比较分析战后西欧、日本在恢复和发展经济方面所采取的不同方式,培养学生运用共性和个性的原理分析问题和归纳问题的能力。

要求培养学生的能力:通过学习战后西欧和日本经济恢复与发展的主要原因,使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社会生产的发展离不开科技的进步,以此培养学生崇尚科学的意识,确立求实创新的科学态度,并激发他们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振兴祖国的热情。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战后西欧、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难点:“欧洲共同体”与“欧盟”的建立和意义。

讲授新课:

向学生展示《重建柏林》和《1950~1970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年平均增长率的比较》,让学生从图表中直接感觉战后西欧经济发展的步伐,并由此引导学生思考:战后西欧和日本为什么能够获得迅速发展?也可运用教材上有关“欧盟”的几张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欧盟”的前身是什么组织?这个组织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建立的?它们的建立对世界产生了哪些重要影响,等等。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后,再导入新课。

一、欧洲的联合

西欧:是指二战后,在国际政治概念上,指除苏联和东欧国家之外的24个欧洲资本主义国家。

面积360万平方千米,人口3.5亿。是资本主义的发祥地。课本采用的是后一概念。

二战后初期西欧各国面临经济恢复的艰巨任务:1.英国战争夺去41万人口,全国1/4财富毁于战火之中,战争期间出口贸易大减,工业技术装备更加陈旧。2.法国在法西斯占领摧残下,工业体系残缺不全,生产处于瘫痪状态。3.德国战争夺去700万人口。

西欧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引导学生从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两个方面来分析。主观条件是西欧国家积极引进先进科技并制定了恰当的经济发展政策,客观条件则是美国对西欧的援助。当然,美国对西欧的援助是为了控制西欧,西欧接受援助则是有效地利用了这一外部条件。欧共体的产生:

“欧共体”的背景,二战后美国的全球战略是控制西欧和日本,遏制苏联势力向西发展,充当世界霸主。援助西欧是其全球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随着西欧国家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西欧国家感到:美苏两国对西欧都有野心,要提高自身的安全系数,提高西欧国家的国际地位,加快经济发展步伐,必须密切联系加强合作,于是60年代建立“欧共体”。所以说“欧共体”是西欧国家为了维护自身安全和利益而建立的一个经济联合组织,为战后西欧经济的恢复与发展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1993年,西欧国家在欧洲共同体的基础上建立了欧洲联盟,简称欧盟。使用统一货币——欧元。欧盟成员国内部人员、资本和货物可自由流通,不同国家的人可以自由自在地在任何一个成员国工作、学习或居住;同时,欧盟还力求在外交和国家安全方面步调一致。欧盟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

二、日本的崛起

二战后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的原因:

1、日本经济现代化的实现,是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既有外部条件,也有日本政府和人民自身的努力。

2、战后初期日本实行的民主改革,推动其社会经济结构发生较大的变化,也对社会生产关系作了局部调整,建立起适应当代经济发展的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和有利于运用现代化管理手段的企业组织形式和管理体制,从而将国民中蕴藏的劳动智慧和创造力激发释放出来,成为推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基础动力。

3、战后国际形势的演变给日本的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美国私人资本也大规模涌入日本。美国的扶植,使日本获得了经济发展所必需的资金和技术。

4、日本自明治维新以后就一直非常重视教育。70年代中期又基本普及了高中教育。政府教育经费支出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逐步上升。在人才结构方面,政府根据不同时期经济结构的发展变化,调整教育重点。由于日本长期坚持“教育先行”的战略,为经济发展保证了人才资源。

5、日本政府利用国内外各种条件,确定了具有本国特色的发展道路。在这方面,日本的国家干预方式和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特点,都对经济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除此之外,政府根据日本的特点,一方面采取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方针,另一方面确立“贸易立国”的战略,积极有效地开拓国际市场,扩大进出口贸易,加强资本输出。日本企业不惜花费巨额资金,吸引优秀人才,在仿造的基础上博采众长,改革创新。

经济高速发展使日本发生了巨大变化,达到了欧美原发性现代化国家的发达水平,完成了自明治维新开始的在世界体系中从边缘国家向中心国家的转变。日本在经济上的国际地位迅速提高。1968年,日本的国民生产总值达到1 419亿美元,超过了联邦德国,仅次于美国,跃居资本主义世界第二位。1970年,日本在世界国民生产总值和世界贸易中的比重均为6%左右,成为名副其实的经济大国。

产业结构和社会结构发生了根本性转折。产业结构的变化引起就业人口转移,城市人口激增,其中新中间阶层比例不断增大。国民生活水平得到很大提高。耐用消费品普及率提高,形成了“大众消费社会”。城市和乡村的差别缩小,农民的收入与工人相当。

社会结构的变迁和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引起思想观念的变化,越来越多的人认为自己属于“中间阶层”。

战后西欧与日本都乐于也善于引进和吸收外国先进科学技术,注重发展教育,培养人才。这一点是促使两国经济腾飞的关键,也是我们今天必须至始不移地坚持和贯彻的一项基本国策──科教兴国的战略方针。在改革中必须坚持求实与创新。

第五单元 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 第10课 苏联的改革与解体 教学目标:

要求掌握的知识: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探索与曲折。掌握赫鲁晓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八一九事件”及苏联解体等。要使学生认识:通过引导学生分析赫鲁晓夫改革的成败,分析戈尔巴乔夫改革激化苏联社会的各种矛盾,直接导致苏联的解体,使学生了解他们的改革对苏联发展产生的重大影响。使学生认识社会主义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是有曲折的。要求培养学生的能力:结合政治学科和中国现代史的相关知识,比较苏联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进一步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意义,初步锻炼学科综合能力。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赫鲁晓夫时期的改革。难点:苏联的解体。

讲授新课:

苏联为什么会解体? 明确指出其解体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引出本课将学习苏联的改革和解体。引导学生回忆斯大林时期苏联确立的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有何弊端,并指出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趋于僵化的管理体制的弊端日益暴露出来,逐渐成为社会发展的障碍。斯大林逝世后,人心思变,赫鲁晓夫上台后开始改革,引出本课学习内容。

一、赫鲁晓夫改革

简单介绍赫鲁晓夫生平,出示一些有关赫鲁晓夫的材料,增强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认识到这是历史上一个有争议的人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年代里,没有一位世界领袖人物的成败能像赫鲁的成败如此急剧地和决定性地改变历史的进程。” ──尼克松 “苏联领取特别养老金者尼•谢•赫鲁晓夫逝世。” ──1971年赫鲁晓夫逝世时的讣告

赫鲁晓夫当政期间的改革,先指导学生阅读关于苏共“二十大”的小字内容,提出问题“赫鲁晓夫改革对斯大林采取了什么做法?有什么后果?”指出赫鲁晓夫的秘密报告在揭露和批判个人崇拜上有重大意义,但全盘否定斯大林的做法引起思想混乱,对苏联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产生了极大的消极影响。了解赫鲁晓夫改革中的两项重大措施(种植玉米和垦荒)。然后在补充有关资料的基础上,让学生归纳赫鲁晓夫改革采取了哪些措施?讨论“为什么说赫鲁晓夫改革是失败的?” 对赫鲁晓夫之后勃列日涅夫时期进行的改革,依据教材小字内容介绍,使学生能较好地衔接前后历史,不必补充。

二、苏联的解体

戈尔巴乔夫改革与苏联解体的关系是一个难点,所以教师可以结合课本知识就戈尔巴乔夫上台背景,改革措施(特别是政治改革中新思维及民主社会主义思潮等提出及泛滥,引起人们思想的混乱)等内容补充相关资料,以谈话、讨论方式使学生对戈尔巴乔夫改革能有自己的评价。“八一九事件”及苏联最终解体

结合动脑筋中的题目“如果没有八一九事件,苏联是否还会存在下去?”,组织全体同学讨论。总结时可以适当补充对苏联解体原因分析,指出“八一九事件”以维护苏联为初衷,却成了苏联加速瓦解的催化剂,事变后叶利钦掌握控制了全局,但它不是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

“八一九事件”以维护苏联为初衷,却直接导致苏联解体,但其只是成了苏联加速瓦解的催化剂。即使没有“八一九事件”,苏联最终也会解体,因为苏联的最终解体是种种复杂的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无法改变僵化的政治经济体制;严重的经济危机;社会动荡不安;否定历史、反马克思主义的各种思潮泛滥;右翼势力和民族分离主义思潮的乘机抬头,社会矛盾、民族矛盾的急剧激化;西方势力的影响;等等。

“独联体”的成立,标志着苏联的初步解体。1991年12月底,苏联正式解体。赫鲁晓夫时期,苏联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由于客观和主观的因素,改革归于失败,仍然没有克服斯大林模式所存在的弊端。戈尔巴乔夫上台后,先后进行了经济改革和政治改革,改革激化了苏联社会的各种矛盾,引发了社会的动荡和分裂,直接导致了苏联解体和苏共的垮台。1991年底苏联完全解体。社会主义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苏联解体说明社会主义遭遇挫折,但这只是苏联这种模式的失败。我们要汲取苏联的经验教训,更要坚定不移地坚持和积极探索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1991年12月25日晚,戈尔巴乔夫最后一次以苏**统身份发表电视讲话,宣布自己辞去苏**统和武装力量最高统帅职务,并把“核匣子”转交给叶利钦。7时32分,克里姆林宫上空飘扬了69年的苏联国旗在寒风中降下;7时45分,俄罗斯联邦的国旗升起,克里姆林宫换了主人,历史揭开了新的一页。

苏联解体是世界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它结束了曾对20世纪的人类社会产生深刻影响的一种发展模式的实践,也结束了曾在战后45年间主导国际政治的两极格局,其多方面的意义为走向新世纪的人们留下了一份内涵丰富的历史遗产。

开展讨论:“苏联的改革和解体给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哪些经验教训?”

第11课 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 教学目标:

要求掌握的知识: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掌握二战后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匈牙利改革,并以匈牙利为例,了解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运动;80年代东欧各国的困难局面,东欧剧变的情况等。

要使学生认识:通过对匈牙利的改革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起,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为摆脱苏联模式的束缚,相继进行了改革,但多有失误;到80年代末出现了东欧剧变。使学生认识到,社会主义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是有曲折的。我们要吸取东欧各国的经验教训,必须根据自己的国情,实事求是,坚忍不拔地探索一条具有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要求培养学生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分析东欧各国的改革和失败原因、演变过程及剧变原因,培养学生历史分析归纳能力。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匈牙利的改革。难点:东欧剧变的原因。

讲授新课:

回顾二战后欧洲哪些国家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出示二战后欧亚社会主义国家示意图,结合地图明确东欧各国的地理概念。指出80年代末这些国家风云突变,执政四十多年的各国共产党纷纷丧失政权,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遭遇挫折。提出问题:东欧为何会发生剧变? 引出本课将学习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及演变。

一、匈牙利的改革

对二战后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作一简要介绍。二战后欧亚社会主义国家示意图明确社会主义由一国扩大为十几个国家,阵营壮大。提问:东欧各国是怎样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让学生举一例,明确东欧各国之所以走上社会主义道路与苏联有重大关系,所以最初各国大都按照斯大林模式进行经济建设,随着斯大林模式弊端的显露,各国先后进行了改革。

匈牙利的改革是东欧各国改革中较为突出的,也是较早的。(指导学生阅读小字“匈牙利事件”的介绍及本课引言部分,了解匈牙利改革的背景。适当补充相关资料)讨论:这一事件为什么会发生?

匈牙利事件后匈牙利社会主义工人党政府的改革举措。改革的各项主要措施教(按照课本内容讲解,列表格进行归纳总结。)提问“改革将给匈牙利带来什么影响?”改革使匈牙利的政治经济形势逐步稳定,一时成为“令人羡慕的东欧之窗”。但是,从70年代中期起改革遇到了挫折。随着改革陷入困境和经济形势的日益恶化,国内政治上的不稳定因素也随之增长。其他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大都成效不大。(结合课后“自由阅读卡”简单介绍“布拉格之春”,引导学生思考“这件事说明了什么”?)东欧各国在很大程度上都受制于苏联,苏联强使东欧国家在内外政策上同它保持一致,由于捷克斯洛伐克改革的目的是摆脱苏联的控制,所以苏联以武力镇压了捷克斯洛伐克的改革。这反映出东欧各国实际上没有取得独立自主的权利。这也是东欧剧变的历史原因。

二、东欧剧变

先介绍从1989年下半年开始,东欧各国风云突变的情况。可提供一些历史照片,反映出波兰、罗马尼亚、民主德国、保加利亚、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阿尔巴尼亚、南斯拉夫等东欧国家,都发生了政权更迭、社会制度剧变的类似事件。剧变后国家名称发生了变化,更主要是社会制度发生了变化。东欧剧变后,东欧国家普遍经历了一个经济发展极为困难的阶段,直至近年来才出现经济复苏。结合一些补充资料,如:中国外交部长钱其琛在回答《世界知识》杂志记者时说: “这些事情[指东欧剧变]来得虽很突然,但都有长期形成的多方面的深刻原因。这些国家没有找到一条适合本国情况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更多地是照搬苏联的一套做法。这些情况阻碍了这些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伤害了这些国家人民的民族感情,使得社会主义在这些国家不仅没有发挥和显示出应有的优越性,而且声誉受到很大影响。从外部条件来说,苏联‘新思维’的改革之风,西方‘和平演变’的鼓励政策,都对东欧的变化有影响,起了推动作用。”

1、思考分析东欧剧变的原因。

2、启发学生思考:“东欧剧变对我们有哪些启示?”

①坚持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坚持独立自主的内外政策;②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显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③建立和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实行以法治国;④加强执政党建设,维护党的领导地位;等等。

3、从东欧剧变,谈谈斯大林模式对东欧国家的影响。东欧各国大都照搬苏联的斯大林模式,这一模式在二战后初期恢复和发展东欧各国的国民经济中发挥了作用,但以后这一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越来越不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导致东欧各国出现经济困难,有的国家进行了改革试图摆脱斯大林模式的束缚,因各种原因未能取得预期效果。经济状况日益恶化导致经济、政治和社会矛盾日益加深,成为东欧剧变最深刻的社会根源。

第六单元 亚非拉国家的独立和振兴 第12课 亚非拉的奋起 教学目标:

要求掌握的知识:

通过本课的教学,引导学生理清三条线索:第一,亚洲的振兴与崛起;第二,非洲民族独立浪潮与影响;第三,拉丁美洲民族独立运动与成果。

通过本课的教学,要求学生掌握以下知识点:印度等亚洲国家的独立及其振兴;非洲民族独立的进程及其胜利的意义;古巴革命和巴拿马运河主权的收复; 要使学生认识:通过本课的教学及其对殖民体系形成与崩溃原因的分析,启发学生得出以下认识:非洲民族解放运动的胜利,标志着殖民体系的最终崩溃。殖民体系的形成是人类历史发展特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它随着资本主义的产生而出现,并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而变化,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人类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资本主义殖民体系的崩溃与它的出现一样是历史的必然。殖民主义在当今世界出现了新的表现形式,赢得独立的人民要进一步扫除殖民主义的残余,为建立一个公正合理的世界继续努力。

要求培养学生的能力:通过对非洲独立运动原因和意义的分析,培养学生全面认识历史和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通过对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发展史的回顾,培养学生归纳历史问题、比较历史事件、概括历史发展规律的能力。提高学生运用唯物主义历史观点解决现实社会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印度的独立与经济发展。非洲民族独立浪潮。难点:印巴分治。巴拿马人民收回巴拿马运河主权。

讲授新课:

一、亚洲国家的独立与振兴

简要介绍本课的导言,介绍第二次世界大战亚非拉国家纷纷取得独立,走上独立发展和民族振兴的道路以及殖民体系崩溃的概况。

组织学生讨论。如:(1)结合尼赫鲁庆祝印度独立的讲话,谈谈印度历史上遭受的“厄运”,谈谈印度人民争取独立的艰难历程和不屈的斗争精神。(2)结合课外收集的资料谈谈印度独立后经济发展的情况。(3)结合当今国际时政热点谈谈你对印巴问题的认识和解决问题的建议。(4)印度独立前后,亚洲还有哪些国家取得独立?它们的经济发展情况如何? 重点理清印度历史发展的以下线索:

(1)印度于17世纪开始遭受英国东印度公司的侵略,18世纪中期被英国完全占有,1858年英王派总督管辖印度,直到1947年英国在印度民族独立运动的高潮中以“分而治之”的政策结束了对印度长达277年的侵略和近200年的直接统治历史。

(2)印度自1857年进行反英民族大起义失败后,先后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一次大战后、二次大战后进行了许多次民族独立斗争,直至最终获得独立。(3)1950年印度共和国建立后,实行独立自主和不结盟的外交政策,积极倡导并发起不结盟运动;集中精力发展经济,建立起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实现了粮食的基本自给,在科技方面取得突出成就。

(4)印巴之争的历史根源。印度和巴基斯坦两国的印度教徒与穆斯林曾在南亚次大陆共同生活了十几个世纪,他们共同创造了灿烂的文化。1947年6月3日,英国最后一任印度总督蒙巴顿公布印巴分治的“蒙巴顿方案”,使这一地区分裂并由此开始了印巴两个国家持续半个多世纪的冲突。

(5)印度独立前后,亚洲许多殖民地、半殖民地获得独立,各国经济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特别是70年代的新加坡和韩国,实现了经济起飞,经济以年增长率超过10%的速度高速发展,超过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被称为“70年代的奇迹”。

增加一些课外知识,以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如:(1)印度经济发展成就。现在的印度不但能制造飞机、汽车、远洋轮船、各种机床和仪器,还建立了原子能发电站,发射了自己设计和制造的人造地球卫星和通讯卫星,具备了生产核武器的能力,形成了比较齐全的国民经济体系。印度注重国民经济的综合发展,既重视工业也重视农业,在农业生产方面实施“绿色革命”,取得显著效果。2(2)印巴冲突根源分析。第一、英国的“分而治之”伤害了印度人民的感情,激起其强烈的不满并加剧了“分治”双方因“保卫祖国”而滋长的对立情绪与争夺行动。第二、“分而治之”政策加深了该地区的民族与宗教矛盾。蒙巴顿方案的核心是按宗教,而不是按语言、文化或民族的区别来划分自治领,由此产生的印巴分立造成了无穷的后患。如克什米尔的归属问题,穆斯林与印度教的宗教之争问题,这些都造成了印巴两国之间的流血冲突和战争。

二、非洲民族独立浪潮 组织讨论。如:(1)非洲长达五个世纪的殖民灾难最早可以上溯到什么时候?此后,可恶的欧洲殖民主义强盗从事过哪些令人发指的罪恶活动?(2)苏伊士运河在战略、经济、交通方面有何重要地位?(3)结合地图概述二战后非洲独立运动的主要经过。(4)结合课外阅读,谈谈纳赛尔对埃及和世界民族独立运动的贡献。在理清非洲民族独立浪潮主要线索的同时,重点介绍苏伊士运河的重要政治军事地位和经济价值:

(1)殖民主义者奴役非洲的情况。15世纪,葡萄牙殖民主义者在开辟新航路的过程中,最早踏上非洲大陆,此后西方殖民主义者接踵而来。其罪恶活动有始于16世纪的黑奴贩卖活动,19世纪末掀起的瓜分狂潮,实行种族隔离政策等。(2)苏伊士运河的战略地位和经济价值。苏伊士运河地处欧亚非三大洲交界之处,于1869年11月17日向国际运输开放,它是世界上最长的无船闸运河,可昼夜通航,具有极高的交通与战略地位。它的通航,大大缩短了世界贸易运输的航程。苏伊士运河位于当今世界的天然油库中东附近,连接着红海和波斯湾沿岸港口,扼欧洲通向印度和东南亚及东亚地区港口等航线,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1956年7月26日,埃及总统纳赛尔在开罗独立广场,面对数万兴高采烈的人民群众庄严宣布将苏伊士运河收归国有,英国军队被迫撤出苏伊士运河区。这一震惊全世界的历史事件,极大地维护了埃及的民族利益和国家主权。

(3)二战后非洲独立运动的情况。埃及率先发起了独立运动,1952年7月23日,以纳赛尔为首的“自由军官组织”推翻了英国支持的法鲁克王朝;1953年6月18日,埃及废除君主制,宣布成立埃及共和国;1956年,收回苏伊士运河主权,并挫败英、法、以的联合军事干预。埃及的独立运动将非洲独立浪潮推向高潮,五六十年代,非洲有三十多个国家赢得独立,其中1960年就有17国独立;1990年,纳米比亚独立,标志着西方殖民者在非洲殖民统治的最终崩溃。

(4)纳赛尔的主要贡献。领导埃及获得真正的独立;收回苏伊士运河主权;与印度的尼赫鲁、南斯拉夫的铁托共同倡导、建立了第三世界的不结盟运动。

三、拉丁美洲捍卫民族主权的斗争

展示卡斯特罗领导古巴人民争取独立的斗争情况。

第一,古巴长期处于美国控制之下。第二,1956年12月,卡斯特罗等81名革命青年乘坐“格拉玛”号游艇由墨西哥回到古巴,在古巴科罗拉多海滩登陆,展开了反对美国支持的巴蒂斯塔独裁政权的革命斗争,受挫后卡斯特罗等人潜入山区,与农民运动结合,进行游击战争。1959年1月,游击队进入古巴首都哈瓦那,打败了巴蒂斯塔反动武装,建立了独立、民主的新古巴。第三,古巴革命政权建立后实行国有化改革和土地改革,1961年宣布为社会主义国家。古巴的独立沉重打击美国在拉美的霸权,鼓舞了世界人民的民族解放运动。提问 “继古巴独立后,拉丁美洲独立运动中影响最大的事件是什么?”

第一,结合地图指出巴拿马运河位于中美洲巴拿马共和国中部的巴拿马地峡上,1914年建成通航,是沟通大西洋和太平洋的著名国际航运水道。它的通航,使两大洋之间的航程比绕道麦哲伦海峡缩短5 000~1.4万千米,具有重要的经济和战略意义。

第二,历史上,美国通过与巴拿马签订不平等条约,获取了修建和经营巴拿马运河的永久性权利。运河通航后美国一直把持着经营和管理权,后来又将运河周围1 400多平方千米的地带划为运河区,形成“国中之国”。第三,近百年来,巴拿马人民为收复运河主权,维护民族尊严,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终于在1977年9月7日,巴美双方签署了新的巴拿马运河条约,规定在1999年12月31日前美国从巴拿马撤出全部驻军并将运河归还给巴拿马。第四,1999年12月31日,巴拿马政府正式收回巴拿马运河主权,结束了美国对这条黄金水道长达85年的殖民统治,使运河成为名副其实的“巴拿马的运河”。

篇2:美国经济的发展历史网络教案设计者韩冬

一、教学目标

1.知识要点:美国北部工业经济和南部种植园经济的发展状况;南北战争爆发的起因;南北经济发展的矛盾;美国内战的基本经过和结果;林肯。

2.能力要求:从美国内战爆发的原因、结果分析,理解“为什么说美国内战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障碍?”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通过《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有关内容的分析,理解这两个文件对战争进程的影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培养目标:美国领土扩张的历史,认识它不仅是一部领土扩张史,也是一部渗透了印第安人、黑人血泪的历史。从美国内战爆发的原因、结果分析,认识内战取消了黑人奴隶制度,维护了国家的统一,有利于以后美国经济的发展。从美国内战的影响,认识林肯为维护国家统一和解放黑人奴隶作出的贡献,他是美国历史上一位著名的总统。

二、本课重点和难点

重点:林肯在南北战争中的作用。

难点:南北战争的起因。

三、【讲授新课】

【导入新课】美国独立战争不仅仅是一场民族独立的战争,同时它推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开辟了道路,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因此也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但是,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生,生产力的提高,美国国内南北两种资本主义经济形式的矛盾又突出地阻碍着生产力的发展。于是,在美国独立后的80多年后,即1861年~1865年又发生了一场南北战争,又称美国内战。

一、战争的爆发

独立前,美国存在着两种不同的经济形式,即北方的资本主义工商业经济和南方的奴隶制种植园经济。独立战争中,他们结成了同盟,实现了美国的独立。尽管他们同属于资本主义经济,但却有着很大的差异和矛盾。19世纪上半期,随着南北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北方开始了工业革命,双方的矛盾在劳动力、原料、市场三方面日益尖锐,北方工商业资本家要求保护国内市场和原料,扩大工业品出口,同时提高关税,限制工业品进口。希望废除奴隶制,增加自由劳动力,在西部建立自由州。南方种植园主为了谋取高额利润,把棉花等原料大批销往英国,并从英国输入大量工业品,因而他们力主降低关税,扩大进口,扩充奴隶数量,在西部扩展奴隶制。而且按照美国宪法的规定,参议院是由每州派两名代表组成,而西部新建立的州是自由州还是蓄奴州,直接关系到南北两方谁能控制参议院进而控制国家政权。所以,奴隶制的存废成为双方斗争的焦点。可见,奴隶制的存在,经济上已阻碍美国经济发展,政治上成为导致美国国家分裂的潜在因素。

经过:(1861年~1865年)

①导火线:1860年代表北方资产阶级利益的共和党人林肯当选为总统。

②爆发:1861年南方11个州建立“南部联盟”,分裂国家,挑起内战。

③形势:南方蓄谋已久,准备充分,北方战备松懈,节节失利。

④转折:1862年《宅地法》、《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的颁布;1863年葛底斯堡战役后,北方开始掌握战争主动权。

⑤结束:1865年,南方军队投降,内战结束。

为什么1860年代表北方资产阶级利益的共和党人林肯当选为总统成为内战导火线?

1860年代表北方资产阶级利益的共和党人林肯当选为美国第16任总统。这就意味着美国在政策的制定上,林肯必将行使总统的权力,反对奴隶制的扩张,南方奴隶主把奴隶制扩展到西部的希望化为泡影。他们决定作最后的挣扎,发动叛乱,脱离联邦。因此,1860年代表北方资产阶级利益的共和党人林肯当选为总统成为内战导火线。1861年南方11个州建立南方同盟,分裂国家,挑起内战。

从美国内战初期南北双方力量对比表上,我们发现内战初期,北方的力量比南方强大,但北方却失利。主要原因有:南方蓄谋已久,准备充分;北方还幻想妥协,战备松懈,同时北方政府没有提出废除奴隶制和解决人民的土地问题,没有注意充分发动人民和广大奴隶的力量,所以北方军队在战场上连续失败,连华盛顿也险些失守。

二、北方的胜利

分析《宅地法》、《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的有关内容,说明这两部文件所起的历史作用。

材料一:凡美国公民只要交付10美元的手续费,即可在西部获得一块相当于64公顷的土地,连续耕种五年以上,这块土地就可成为私有财产。——《宅地法》

材料二:1863年元月一日起,凡在当地人民尚在反抗合众国的任何一州之内,或一州的指明地区之内,为人占有而做奴隶的人们都应在那时及以后永远获得自由;合众国政府行政部门,包括海陆军当局,将承认并保障这些人的自由。——《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从这两个文件的内容看出,美国政府满足了广大人民对土地的要求,调动了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同时解放了所有叛乱州的奴隶成为自由人,可以参加联邦政府军队。这样,广大工人、农民和黑人积极参加革命战争,使战局得以扭转。

1863年,南北军队在葛底斯堡决战。林肯战前的这篇演说,成为闻名于世的作品。北方军队士气高涨,大获全胜,从北方此掌握了战场的主动权。直到1865年,南方军队投降,内战结束。但是内战结束不久,林肯就被刺杀于华盛顿的福特剧院。

为什么称林肯为美国历史上杰出的资产阶级政治家?

林肯在内战最危急的关头,顺应了广大人民的要求,以革命的方式摧毁了奴隶制,解决了人民对土地的要求,维护了国家的统一,推动了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因而林肯被称为美国历史上杰出的资产阶级政治家。

篇3:论美国网络高等教育发展的推力

美国网络高等教育的发展与政府的鼓励和支持密不可分,政府角色定位准确,宏观调控网络高等教育发展。

(一)原因

首先,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社会信息化正在引起世界各国的重视,并成为社会发展尤其是经济发展的主旋律。教育的进程与发展已成为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教育信息化势不可挡,网络高等教育这个教育信息化的必然产物得到越来越多国家和政府的重视与支持,美国也不例外。

其次,根据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的调查报告,美国金融危机所造成的经济损失相当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2倍。在金融危机期间,美国国内生产总值(GDP)下降了4个百分点(即使在控制通货膨胀之后);失业人口比率翻倍,接近900万私人工作岗位消失,使十多年的就业增长消失。[2]然而经济越是不景气,越是有利于网络高等教育的发展。因为经济不景气造成了劳动力市场的萎缩,有些人为了找到更称心的工作而接受网络高等教育,而另一些人则希望通过提升自己的受教育水平而获得更广阔的发展前景。[3]政府也希望通过发展网络高等教育来减少高等教育经费,减轻财政压力。

第三,美国政府非常重视教育公平问题,希望通过网络高等教育使更多的人获得受教育的机会。据《纽约时报》报道,2011年12月5日,奥巴马总统会见了美国教育部长和11个不同高校的校长,讨论教育的未来和可能减少日益增长的学费的方法,包括技术应该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以及加强网络高等教育发展。在讨论中,很多校长提出应该制定减少学费的措施,而网络高等教育因为较低的收费再度被提到。网络高等教育开发高品质的在线学位课程已经有很多年,只需较低的学费就可以让学生和传统学校学生一样拥有学习机会,为那些想上大学却由于时间和空间限制而不能如愿的人们提供了更多的便利。[4]

(二)政府采取的措施和效果

美国政府因为宪法规定不能直接参与高等教育管理,推进网络高等教育发展的主要措施是通过颁布教育法令、法案,认可教育认证机构和财政拨款。

从20世纪90年代到21世纪前10年,美国出台了一系列相关的法律法令,体现了政府对网络高等教育的接纳和重视。1994年制定的《高等教育法》修正案规定了网络高等教育授课的时间;1998年的《高等教育法》修正案取消了限制网络高等教育的法规和制度,建立网络高等教育委员会,确定了网络高等教育的重要性。从1999年开始,美国教育部把涉及网络高等教育的认证机构列入定期深度考核的名单;美国政府在2006年废除了对远程教育财政援助的大部分限制,网络注册学生可以享有和传统在校学生一样申请同等助学贷款的权利。[5]2007年美国教育部制定的《远程教育政策指导方针》突出强调网络课程的开发与教师培训;2008年出台的《高等教育机会法案》对提供网络高等教育的机构和教师有了更明确的要求;[6]2009年美国教育部再次强调网络高等教育的认证政策。

认证机构对高校进行认证,是政府对合格的大学提供财政支持和大学毕业生毕业许可的前提条件。美国联邦政府对教育认证机构的认可是质量保障中的重要一环。认证机构是独立于政府的非营利性民间团体,政府主要从政策角度对高等教育进行宏观调控和监督。网络高等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部分,为了确保教育质量,获得政府财政支持,为大学生就业增加筹码,和传统教育一样接受认证机构的认证。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为了适应网络高等教育的发展,美国联邦政府重新修订了网络高等教育认证标准,1995年推出了《电子学位和证书最佳行动准则》,[7]为网络高等教育认证达成共识提供了核心框架。1996年,美国网络教育与培训委员会(Distance Education and Training Council,简称DETC)对网络高等教育质量标准进行修改。2000年,美国高等教育政策研究所(Institute for Higher Education Policy)和美国国家教育协会(Nation Education Association)共同推出了《质量在线:基于因特网的远程学习评价标准》(Quality on the Line:Benchmarks for Success in Internet-based Distance Education),[8]该标准分7大类24条对网络高等教育质量进行了限定;2003年推出《电子学位和证书最佳行动指南》(Best Practices for Electronically Offered Degree and Certifi cate Programs) ,[9]这是美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发展过程中第一个全国性网络教育质量标准。

为了确保网络高等教育硬件设施完备,政府予以资金支持。美国政府从1997年开始拨款20亿美元用于支持公立院校的网络高等教育发展,奥巴马总统2009年公布了一项教育方案,重点关注致力于免费访问的网络高等教育的社区学院。这个计划在接下来的10年中将有120亿美元的资金分配给美国的社区学院。奥巴马提议,拨款5亿美元用来创造一个“网络开放资源交换课程”,免费提供给上网的任何人,是扩大大学入学比例、多管齐下计划中的一部分。虽然这部分计划在资金分配中所占比例不大,却是提倡开放资源学习和电子课本,把网络高等教育作为一个整体的重大推动。[10]2011年,奥巴马政府再次计划投资20亿美元来推动网络高等教育的发展。[11]

在政府颁布的法令、法案,财政拨款等措施的鼓励和帮助下,美国网络高等教育的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网络高等教育的注册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在斯隆联盟进入网络教育调查开始至今(2002~2011年),网络高等教育注册人数的增长率要远远大于整个高等教育领域学生注册的增长率,而且每年都保持增长状态(表1-1)。

二、企业是网络高等教育发展的积极参与者

企业进军网络高等教育主要是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同时满足自身需要,并寻求更大的利润空间。企业界对网络高等教育的热衷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其发展。

(一)原因

企业在自身发展的前提下也要适应社会发展,网络高等教育在美国如火如荼的发展,自然而然成了企业关注的焦点。许多企业出资让自己的职员继续接受网络高等教育,在提高职工素质的同时也为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和影响做贡献。

20世纪90年代中期,美国政府制定了一项政策:凡是参与投资教育的企业,根据其参与程度,给予税收方面的优惠。这一政策激发了企业把一部分资金投入教育领域的热情,因为企业不仅可以获得巨大的利润,而且可以享受优惠的税收政策。因此,资金比较雄厚的企业和一些风险投资资金机构非常看好网络高等教育这一潜在市场,纷纷进行投资。与此同时,一些私立营利性机构也将关注的目光转向网络高等教育,并投资成立网络高等教育院校,例如,阿波罗集团旗下的凤凰大学。

(二)企业进军网络高等教育的举措和效果

企业对网络高等教育的投资有增无减。一些企业还专门将资金投入到开办网络高等教育的两年制学院,要求其为企业培养所需的短缺人才和特定人才。私营机构对网络高等教育的投资持续增加,1997年投资4.47亿美元,占教育投资总额的18%;1998年投资增加为7.9亿美元,占教育投资总额的25%;1999年更是上升到了26亿美元,占总额的38%;2000年的前五个月就已经达到15亿美元,占教育投资总额的57%;[13]2005年,私营机构更是打算投资150亿到网络高等教育市场,并且这种投资势头将得以继续保持。[14]企业通过雄厚的资金投入来为网络高等教育提供先进的技术设备,注入新的理念和灵活的运营机制,促进网络高等教育发展的同时与社会的实际需求相结合,敏锐捕捉市场动态和需求,使通过网络高等教育培育出来的学生与市场的需求相吻合。

网络高等教育为高校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企业在巨额的利润诱惑下纷纷进军网络高等教育。例如,凤凰大学(University of Phoenix)是由阿波罗集团赞助创办的私立营利大学,目前在网络高等教育发展的各项排名中均名列前茅,由其所创造的巨大收益更是令人吃惊。根据阿波罗集团的年度报告数据显示,2000~2001年财政年度第一个开学季度(9~11月)的总收入达3, 410万美元,净收入为560万美元;2001~2002年财政年度的同期收入分别为6, 434万美元、1, 095万美元;2003年凤凰大学的市值达到11亿美元,2005年阿波罗集团的利润额高达4.45亿美元,占总收入的19.8%,而凤凰大学的财政收入占阿波罗集团总收入的89.4%;[15]阿波罗集团2008年年度报告显示:2008年,阿波罗集团总收入31.3亿美元,净收入为7.61亿美元,而凤凰大学的财政年收入为29.8亿美元,占财政总收入的95.2%;[16]2009年,凤凰大学财政年收入为37.6亿美元,2010年增加到了44.9亿美元。[17]网络高等教育为企业所带来的巨大利润是企业进军并且发展网络高等教育的强大动力。

三、大学是网络高等教育发展的主体

大学是推动网络高等教育发展最直接最有效的场所。网络高等教育的发展离不开大学的积极支持和配合,网络高等教育的发展在某种程度上依赖于大学,反之,大学也利用网络高等教育使教学模式多样化,吸引更多学生入学,提高学生注册率,促进高校的发展。

(一)原因

从客观因素来看,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21世纪初美国诸多州政府对高等教育经费一再缩减,高校面临着巨大的财政压力。与此同时,高等教育的全球化和美国继续教育人口的增加使得高等教育市场的潜力越来越大,而传统的高校教育资源和成本根本无法满足庞大的社会需求,发展网络高等教育成为美国众多高校的必然选择。

从主观因素来看,美国是一个注重文化自由理念的国家。教育公平一直受到全美上下的强烈关注。2007年斯隆报告《在线全美:网络教育成长的五年》对美国高校介入网络高等教育的目的与动机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在各种介入网络高等教育的原因中,提高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排在第一位,有63%的院校认为提高学生的教育机会是他们介入网络高等教育最重要的原因,另外还有30%的院校把其列为介入网络高等教育的重要原因,二者合计达90%。因此,扩大教育供给,促进教育公平成为了大多数院校介入网络高等教育的首要原因(表3-1)。[18]

单位:%

(二)大学促进网络高等教育发展的措施和效果

美国大学主要通过颁发网络高等教育学位证书;调整、增加网络课程;进行教师培训、改变教师对网络高等教育的态度以及将网络高等教育纳入长期规划等方式促进网络高等教育在高校中的发展。

第一,为了提高网络高等教育的认可度,使其更具权威性,颁发网络高等教育学位证书成为一种必要。据统计,在美国,1999~2000年度,34%的大学提供网络高等教育学位,到2010年,这一比例增长到了80%以上。[19]提供网络高等教育学位的高校中包括美国综合排名靠前的大学以及常春藤名校等,这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网络高等教育学位的含金量。当一个网络高等教育专业学位得到认可,这意味着该学位是由已被认证批准的教育机构提供的,可以帮助求职者获得更好的就业机会,也可以帮助人们的事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帮助人们在其所在的领域更加专业,甚至获得晋升和加薪。获得一个认可的网络高等教育学位同样可以为刚毕业的大学生在获取第一份工作时增加筹码。根据美国人力资源管理协会(Society for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发布的一项民意调查“招聘者态度:传统学历与网络高等教育学历”显示,在过去的一年中,87%的机构雇用了持有网络高等教育学位证书的职业申请者;超过一半的机构(55%)表示,如果有两个工作经验相同的求职者申请同样的职位,网络高等教育学位与传统学位具备相同的可信度,所获得的学位不会影响他们获得工作的几率。[20]调查认为,网络高等教育学历与传统学历同样具备可信度。

第二,调整、增加网络高等教育课程,使学生选择的范围更加广泛。通过吸引更多的学生注册来增加网络高等教育的学生人数,扩大网络高等教育的影响范围,让网络高等教育在高校中得到推广。网络高等教育模式所提供的课程种类齐全,层次多样,与传统教学模式所提供的课程几乎保持一致。据2010年斯隆联盟调查报告《类型差异》显示,高校所提供的网络学位课程主要包括健康领域、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和历史、心理学、商学、教育学、计算机科学、工程学等;与2009年秋相比,2010年注册相关专业网络学位的人数比例分别增长了67%、65%、62%、61.5%、61%、55%、54%、49%,均呈持续上升趋势。[21]网络高等教育课程注册人数的增加体现了学生对网络高等教育的支持。

第三,教师是推动网络高等教育乃至整个高等教育数字化变革的一支保守力量,扭转他们对网络高等教育的态度,是高校创新和推广网络高等教育的至关重要的因素。网络高等教育注重教师能力,定期进行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素质。根据2011年斯隆联盟报告《穿越距离》显示,网络教育教学模式主要通过课内开发课程培训、正式指导和非正式指导三种方式进行教师培训。进行这三种类型培训的教师比例从2009的59.3%、33.6%和54.3%增加到2011年的72%、39.6%和57.9%。这表明,越来越多的高校教师开始转变对网络高等教育的态度,开始积极支持和配合其发展变化。网络高等教育机构进行的教师培训对提高网络高等教育质量具有间接作用。权威机构发表相关报告,用来消除大学教师对网络高等教育迅速发展会对自身带来不利的担忧。由《穿越距离》调查报告可知,2002年至2011年,高校教师对网络高等教育的支持率持续上升,教师支持和信任网络高等教育的比例从27.6%上升至32.2%,可以看出高校教师对网络高等教育的认可度逐渐提高。[22]

第四,美国高校将网络高等教育列为学校发展的长期战略规划,是对网络高等教育未来发展最直接的肯定和促进。《穿越距离》报告调查了院校是否将“网络高等教育列入院校长期发展的战略规划”,报告显示,院校愿意将网络高等教育纳入长期发展战略规划的比例从2002年的48.8%增加到了2011年的65.5%(表3-2)。[23]由此可见,高校对网络高等教育的发展依旧保持积极的态度。

单位:%

高校通过颁发网络高等教育学位,为学生就业增加了机会;增加课程种类,扩大了学生选择的范围,吸引了更多学生注册;转变教师态度,提高了教师对网络高等教育的认可度;将网络高等教育纳入长期规划,为其长期发展给予一定的支持。

四、政府、企业、大学对网络高等教育的发展——螺旋缠绕共同作用

政府拥有资金和组织调控能力,通过颁布教育法令、法案,认可教育认证机构和财政拨款来推动网络高等教育发展。企业具有较强的创新需求和高技术产业化的物质能力,能敏锐地捕捉市场动态和需求,对网络高等教育进行有目的的投资,适应社会发展的同时满足自身需要,创造巨大利润。大学拥有较丰富的知识储量和先进的技术设备,通过调整课程模式、提供网络学位、转变教师态度和将网络高等教育纳入长期规划等措施支持网络高等教育的发展。然而如果只有政府的支持,大学不重视开发,政府的鼓励只是纸上谈兵;只靠企业的敏锐捕捉、创新需求和利益驱使,而没有大学的合作配合,企业也是无的放矢;只有大学的技术开发和长期规划利用而没有政府和企业的大力支持,大学的网络高等教育也不会发展得如此一帆风顺。因此,美国网络高等教育是在政府、企业和大学螺旋缠绕、共同作用下发展的。近年来,美国网络高等教育发展特征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网络高等教育规模从迅速增长到稳步增长;网络高等教育质量从产品逐步过渡为精品;网络高等教育结构从类型单一到类型差异;网络高等教育效益从质疑到认可。

篇4:美国网络自出版的发展态势探析

关键词:网络;自出版;电子书

“自出版”(Self-publishing)是指图书或者其他形式的出版物在没有出版商参与的情况下由作者进行出版的新兴出版业态。2007年前后,美国开始出现“网络自出版”,其主要特征是作者借助网络平台主导图书出版全过程。与传统出版相比,网络自出版没有出版商的“束缚”,出版效率更高,成本更低,作者的自主性更大,这在很大程度上有助于思想和知识创新。依托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阅读终端的更新,网络自出版对出版领域的影响日益显著。

一、发展步入稳定增长期,产品以电子书居多

美国网络自出版在诞生伊始,主要是为了满足一些职业作家的出书需求。传统的图书出版方式周期长、成本高,而自出版借助数字印刷和数字出版技术,可以大大缩短图书的出版周期,能快速完成印刷、装订和销售过程,因而受到了部分作家的欢迎。而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普及,越来越多的普通大众开始尝试将个人博客、日志、游记等内容集结成册,借助专业的网络自助出版平台的服务轻松完成出版过程。

依靠互联网技术的进步和作者队伍的扩大,从2007年至2012年,美国网络自出版呈现出爆炸式的增长速度,随后逐渐趋于稳定。根据2014年美国Bowker公司发布的美国自出版发展报告(Self-Publishing inthe United States,2008—013),2013年美国自出版书目种数达到458564种,这比2012年增长了17%,而2012年相对于2011年的增长为48.06%。相比之下2013年的增速明显放缓,美国网络自出版已逐渐进入了稳定增长期。

美国网络自出版电子书的增速较快,其产品形态以电子书为主。2008年美国自出版电子书种数为8336种,2013年增至155942种,五年增幅高达1770.71%。相比于电子书,自出版纸质书种数虽然也一直在增加,但是增速不及电子书,五年增幅为292.34%。电子书的迅猛增长得益于美国本土市场各类数字阅读终端的销售。以亚马逊的Kindle为代表的电子阅读器可以支持各类格式的电子书,诸如此类的便携式电子阅读终端更新速度非常快。阅读终端的发展普及带来了电子书销量的大幅增加。2014年美国成人大众电子书市场规模达15.82亿美元,占据了成人大众图书市场的27.2%,其中亚马逊占据67%,而自出版电子书市场已经达到1.8亿美元,占据约11%的电子书市场份额。自出版电子书的定价普遍不高,如Smashwords网站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2月,该网站已出版电子图书343136种,其中免费书50,670种,最高售价是9.99美元,大部分书的定价是0.99—1.99美元。

二、平台竞争已产生垄断,与传统出版相互融合

从自出版图书发行品种总数(包括电子书和纸质书)看,美国网络自出版垄断式的市场格局已经形成。根据2014年Bowker对美国网络自出版书号的统计,在59家经营者中,前3家使用了自出版书号总数的75%。分别是:排名首位的CreateSpace占据了全国自出版书号的40.76%;第二是Smashwords,占据了18.65%;排名第三位的是Lulu Enterprises Inc.,占据了16.3%。美国网络自出版的这种垄断竞争态势在2008年至2013年间表现得越来越明显,垄断的最大资源是作者队伍,具有知名度的作者也会选择具有较大市场影响力的自出版平台,这就使得自出版市场中的“马太效应”越发明显,优秀作者、优质作品大部分汇聚在排名靠前的自出版平台。大型网络自出版平台的垄断态势,会有“店大欺客”的情况出现,表现为作者对作品议价能力的下降。于是,有部分具有影响力的作家,选择了自建网络出版平台,这种自建平台的做法会分化寡头自出版平台的竞争力。例如:《哈利·波特》的作者J.K.罗琳在2011年就曾打造个人网站Pottermore.com,用来销售《哈利·波特》系列电子书。如果专业的自出版平台的服务能力降低,或者作者认为在平台得到的收益与作品价值不相匹配,这种借助自媒体实现出版的作家就会越来越多。

网络自出版与传统出版已从初期的竞争关系逐渐转变为“共生”关系。较早试水网络自出版的企业尝到市场甜头后,一些传统的出版企业也开始涉足网络自出版业务。哈珀·柯林斯和企鹅集团较早嗅到自出版带来的商机,率先打造了网络自出版平台,2008年9月哈珀·柯林斯推出Authonomy.com,2011年4月企鹅推出了Bookcountry.com。兰登书屋、西蒙与舒斯特、麦克米伦等出版社也逐渐关注网络自出版平台推出的新作,并开创了传统出版社向网络自出版平台竞价作品的先河。2012年,培生集团旗下的企鹅集团以1.16亿美元收购Auther Solutions,成为传统出版和自出版形成“共生”关系的标志事件,标志着传统出版和自出版已经形成了新型的合作关系,这种合作不仅以优质内容的共享作为契合点,同时传统出版将能分享自出版的在线营销渠道、编辑软件支持、读者和作者大数据分析等核心业务资源。

企鹅出版的首席执行官约翰·马金森(JohnMakinson)曾就这种出版融合状态的出现归结出两个主要原因:一是自出版快速增长的市场表现吸引了传统出版的目光;二是这种“共生”可以让传统出版企业全面地参与到自出版这一或是出版经济中增长最快的領域,并让其习得争取客户和数据分析等对于未来发展至关重要的技能。

在美国网络自出版发展初期,自出版图书作品极少受到传统图书评论家的关注,大多数传统图书评论家对传统图书有习惯性的“偏爱”。但是,随着网络自出版的快速发展,这种情况很快得到改变。有资料表明,《出版商周刊》作为美国传统图书评论的主要阵地,现在开始评论网络自出版图书。著名的《科克斯书评》和《图书馆学刊》已在关注网络自出版的优秀作品。《洛杉矶时报》《丹佛邮报》《号角书评》等也已开始为网络自出版图书提供多种服务。

nlc202309051245

三、作者主导出版全过程,版税收入趋于两极化

美国网络自出版平台为作者提供的自出版服务模式因平台而异,例如:亚马逊KDP(Kindle DirectPublishing)平台的定位是为作者提供付费自出版业务,而Smashwords提供的是“免费出版销售分成”的合作模式。随着美国网络自出版平台的不断增加,作者对自出版模式的选择也越来越多样化,作者通过网络自出版平台均能充分主导自己作品的出版过程。以亚马逊的KDP为例,作者可以通过以下步骤自行完成出版全流程:1)用户用邮箱在KDP网络平台完成注册;2)添加作品的书名、版本号、发行人、简介、语言、关键词等信息;3)按照规格上传书籍封面;4)上传电子书文档,同时选择是否启用数字版权管理(DRM),其目的是控制书籍被未授权分发;5)明确出版权利,作者要保证作品不能出现在KDP之外的出版平台;6)在KDP社区,用户可以咨询任何出版问题,社区提供英语、日语、德语、法语等语言;7)KDP提供促销方案,如限时打折、限时免费等;8)作品将可以享受独特的销售渠道,包括在Audible.com、Amazon、iTunes等网络平台出售。在整个自出版过程中,KDP允许作者随时修改作品,作品上传后会在24小时内被推送至全球市场。KDP官网支持英、德、法语(目前还未有中文)。作品会被发布到Kindle平台,可以作为Kindle电子阅览器的电子书直接销售,在其他移动终端也可以阅读作品。另一方面,最重要也是KDP最吸引作者的是——高达70%的版税。

自出版最大的吸引力在于带给作者经济利益的同時助其自我实现。美国的网络自出版不乏优秀作品,这些作品也为其作者带来了丰厚的收益。亚马逊的自出版项目KDP培育了最早一批百万销量的网络自出版作者,如阿曼达·霍金、凯利·威尔金森、戴维·巴尔达西等都已跻身Kindle百万俱乐部。2012年,休·豪伊(Hugh Howey)凭借《羊毛》系列自出版电子书获得了六位数的月平均收入。优秀作者正在成为网络自出版经营平台的抢手资源。优质的作者资源不是指在某平台签约作者数量的多寡,而是指具有市场影响力的作家。

根据目前美国网络自出版的作者收入,除了极少数畅销书作者能够有丰厚收入,大部分作者的收入偏低。这些作者大多是新人,作为初来乍到者,其自出版作品往往销量平平。由于自出版运营商对少数畅销书作者的扶持和营销,还将会引发“马太效应”,使少数畅销书作者赢者通吃,而大多数作者在面对运营商时,议价能力存在“先天不足”。这种局面如果没有改观,作者收入两极化的趋势将愈发明显。四、作品类型化倾向明显,不少作品质量堪忧

在美国网络自出版的起始阶段,作品内容多样,大部分作者是尝试将自媒体(如博客)内容整理成书,题材涉及个人随想、旅行游记、育儿点滴、每日菜谱、运动健身、追星日记等。而经过网络自出版市场的淘汰与平台问的竞争,作品内容逐渐趋向于高销售量的出版题材。在高利润分成的驱动下,为了迎合读者需求和市场需要,作品题材逐渐集中在科幻玄幻、言情浪漫、暴力犯罪等类型上,网络自出版畅销书排行榜始终被以上几个类别题材的作品占据。这种同质竞争的局面造成自出版作品市场出现了类似“饱和”的状态。另—方面,网络自出版作品大多为文学作品,事实上,有大量不同专业领域的作者群体并没有被发现,例如医学、艺术等各行业的专业人员,他们并没有被吸引至网络自出版平台。

随着美国网络自出版市场的快速增长,其作品质量下降的趋势也越发明显。已有一些美国媒体人表露了对此问题的担心。由于网络自出版作者并无明确的准入门槛,受市场影响,作者的创作速度不断加快,这就难以保证作品内容具有较高的质量水准,尤其是部分作品内容涉及色情、暴力,虽然在销量上明显得到市场承认,但是书籍畅销不代表内容质量高。在无严格把关机制的自出版平台中,完全依靠作者自己把控作品质量,势必造成作品质量难以得到保障,甚至会不断下降。仅以市场导向为目标的自出版,似乎从诞生之日起就有了“阿喀琉斯之踵”,如果没有较强的监管,内容之殇将会继续伴随着自出版的发展。五、营销日益重视运用社交网络、大数据技术

无论是网络自出版的作者还是读者,都在逐渐主动融入互动社交网络。美国网络自出版的营销在发展伊始就借助了社交网络,2011年企鹅集团推出Bookcountry.com网站,7个月时间就吸引了12万网民浏览,随之网站增加了同行评论、搜索、封面设计工具、格式转换工具等服务。该网站社区主体部分采用论坛形式,设6大主题61个子题,用户可以将贴文内容分享至Facebook、Twitter等社交网络平台。这种不同于传统广告的营销模式,借助了类似“朋友圈”的传播方式,在社交网络中出现的图书信息能使读者更加信任书籍质量。企鹅集团的网站社区还设置了进入壁垒,通常情况下社区内仅能发布文字信息,而不能发布图片、音视频等其他类型信息,这就在无形中将网站社交圈缩小,只有能够准确运用文字表述思想的读者或者作者,才能够在此社区顺畅交流,这种专业严谨的交流无形中提高了社交内容的价值。因而在和网友及众多专业人士的网络互动中,自出版的作者可以有效提升作品质量和出版效率。类似的营销方式还有哈珀·柯林斯的Authonomy.com、理查德·纳什开发的Cursor软件等,它们都可以帮助作者在社交网站营销作品。

网络自出版产品的销售和传统出版不同,前者可以精准记录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包括购买电子书的时间、网站、金额、题材、作者、时间间隔、评论等各类数据,这些数据的积累构成了大数据分析基础,有了大数据的支持,网络自出版的营销才有了精准的定位。美国出版巨头哈珀·柯林斯于2013年成立了专门的数据部门,基于其自有的数据库和图书销售平台,利用大数据技术获取消费者数据,挖掘读者需求,并尝试通过数据分析技术向营销人员提供客观的销售影响因素和需求弹性的分析报告,以开展更成功的图书营销实践。以大数据为支撑,自出版平台获得的不仅仅是用户使用偏好,同时还有一项重要的功能——可以发现潜在的自出版作者,也就是说,在数据积累中部分自出版读者可以转变为作者,这种转化将为自出版持续性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内容支持。

nlc202309051245

六、展望与启示

当前阶段,美国网络自出版依然保持增长态势,今后,如果能够保持网络自出版平台的开放性,保证经营商的合理竞争秩序,充分运用大数据提供的决策支撑,并能有效保证作品质量,美国网络自出版将能够自我良性发展。

与美国网络自出版相比,中国的网络自出版在出版资质管理、市场环境、受众阅读习惯等方面有诸多不同,并没有呈现出类似美国网络自出版的发展速度,但是随着当当、来出书、豆瓣等平台的探索,中国的网络自出版实践也频现亮点,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借鉴美国网络自出版的发展经验,中国的网络自出版需关注四个方面。

一是应培养读者对电子书的阅读习惯和消费习慣。在美国,Kindle阅读器培养了大批电子书的读者,而在中国电子书的阅读习惯需要进一步养成。很多中国读者更愿意下载免费网络作品,付费阅读意识淡漠,这需要自出版平台逐渐建立系统的作品推送、推广营销、收费、评价系统,并基于大数据技术对读者群体进行分析,进而采取有效措施增加自出版平台的用户黏性。

二是网络自出版要与传统出版多渠道融合。但是,传统出版与网络自出版融合不等同于传统出版社与自出版平台融合。知识产权出版社的“来出书”和学林出版社的“人文社科学术著作自出版平台”已经为传统出版与网络自出版的结合做出尝试。当当和京东等电商平台也在探寻新的融合出版渠道,例如:“京东出版”系列图书的选题策划是基于对1700万用户的销售数据进行分析筛选后与新世界出版社合作,寻求传统出版的线下资源而实现的。简言之,自出版平台的数据资源优势如何与传统出版的线下资源结合,将决定中国网络自出版的发展规模和速度。

三是自出版作品的内容管理应设置底线。从美国网络自出版现状看,自出版作品的质量参差不齐,失去了传统编辑的把关,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将把作品质量的底线不断拉低,甚至失去底线。中国网络自出版作品需要建立把关机制和举报机制,对于不良内容的管控需要有底线意识,对作者的创作要建立良性导向,还应完善社会监督机制,形成作品阅读后的评价机制。

四是应不断创新社交网络的营销手段。中国拥有6.49亿的网民基数,决定了社交网络的复杂和传播速度的迅捷,这为网络自出版作品的传播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从现状看,自出版平台与微博、微信、知乎等社交媒体的融合还有极大空间。但社交媒体针对自出版的营销手段还显单一,真正的自出版品牌还未树立。实现自出版与社交网络的深度融合,还需探索借助社交网络逐步吸引读者,增大读者群规模,建立读者群对自出版平台信任度的方式,这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但是一旦形成社交网络与自出版的“无缝对接”,中国网络自出版将迸发出强大的市场生命力。

篇5:美国经济的发展历史网络教案设计者韩冬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小学 2.学科:信息技术

3.使用教材:苏教版小学信息技术下册 4.年级:五年级(下)5.课时安排:1课时

6.教学准备:网络教室;极域电子教室软件;课件

二、教学课题

1.教学目标与要求:

(1)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历史,知道各个时期计算机的主要特征。(2)认识计算机的发展给社会带来的变化,知道计算机在社会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3)了解计算机发展的趋势,感受科技给生活带来的便利。(4)会综合收集信息,并能针对具体任务需求筛选和评价信息。2.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了解各阶段计算机的特点及主要特征。

难点:了解计算机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了解计算机发展的趋势。

三、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苏教版小学信息技术(下册)最后一节课,也是小学阶段学生接触信息技术课程的最后一节课。按江苏省课程设置要求和《江苏省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精神,本课是小学五年级下学期学习的内容。本节课旨在让学生回顾计算机的历史,对计算机的发展过程有初步的认识,对未来计算机的发展趋势有大致的了解,感受科技给生活带来的便利,开阔学生视野,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根据教材内容特点,该课通过百度搜索获取素材等资料,能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

四、教学方法

采取探究式的学习方式,以兴趣爱好为动力,激发学生主动参与,以任务为主线,组织学生利用百度的图片和视频搜索引擎探索计算机的历史和未来发展;注意教师引导与学生自学、互助相结合。

五、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社会里,生活中充满了各种各样的信息,计算机作为一种信息处理工具在信息处理方面有着巨大的优势,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处处都可以看见它的身影,互联网上的信息包罗万象。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了解,你能说说计算机有哪些本领吗?

指名生说。

师:是啊,计算机的本领非常大,其实它也是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才这样的。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历史和趋势。

(PPT出示课题:了解历史 展望未来)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引入本课的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学习新课。1.历史上的计算机。

师:对于计算机的历史,你们最想知道什么? 学生讨论。

PPT出示问题:计算机发展有几代?每一代有哪些主要特征?

利用极域电子教室广播教学:登录百度搜索,输入关键字“计算机发展史”,进入“计算机发展史简介 百度文库” ——

http://wenku.baidu.com/view/519c***09c65.html(学生学习搜索)指明学生演示、讲解。

在学生充分发言的基础上,教师小结讲解计算机发展史。

(PPT出示图片:第一代计算机、第二代计算机、第三代计算机、第四代计算机)

指导学生利用百度视频搜索“计算机发展史”: 进入“百度视频搜索_计算机发展史” ——

http://video.baidu.com/v?word=%BC%C6%CB%E3%BB%FA%B7%A2%D5%B9%CA%B7&ct=301989888&rn=20&pn=0&db=0&s=0&fbl=800

选择“计算机发展史(无大侠全程制作)” ——

http://xiyou.cntv.cn/v-1617917a-df91-11e0-b140-a4badb469111.html 小结每一代计算机最显著的特点。

(PPT出示:第一代——大 第二代——小 第三代——快 第四代——更快)

师: “小”和“快”我们可以想象到,那么世界上第一代第一台计算机到底有多大呢?它叫什么名字呢?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知识屋”,利用百度搜索里面的“百度知道”查阅“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340973965.html?an=0&si=1 【设计意图:课本中这一部分内容离学生生活时代较远,比较抽象,学生学习枯燥无味。通过百度搜索,尤其是百度视频,不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还能使学生自主实践探究,利用已学知识获取新知。】

2.计算机的应用。

师:现在,计算机已经应用到各行各业,正改变着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方式,推动着社会的发展。来看一看计算机在我们生活、学习和工作中都有哪些应用。

指导学生利用关键词“计算机的应用”进行百度搜索: 进入“计算机应用 百度百科”—— http://baike.baidu.com/view/1062147.htm 进入“计算机应用领域”——

http:// http://video.sina.com.cn/v/b/29557772-1681495653.html 讨论:说说自己对未来计算机的看法。

师:未来计算机将在哪些方面帮助人们更好地处理信息?根据自己的想象,制作一件电子作品。

(学生创作作品,师巡视,鼓励学生相互交流以及进行互联网搜索)【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4.作品展示,全课小结。学生展示作品。

(讲解创作过程、设计意图和功能)师生互动评价。小结。

【设计意图: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学习和创作的快乐。】 附:板书设计

了解历史 展望未来

历史上的计算机 第一代:电子管计算机

第二代:晶体管计算机 第三代:集成电路计算机

第四代:大规模及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

计算机的应用 远程教育

工业控制

建筑设计

电子商务

„„

计算机的发展 网络化、智能化、多媒体化、微型化、巨型化

六、教学反思

篇6:美国经济的发展历史网络教案设计者韩冬

总课时数:第23课时 上课时间12年6月14日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了解船的基本结构、比例、色彩等造型特征,知道船的设计与制造要符合人的需要,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2)操作目标:培养对船造型的设计、表现能力,掌握造船的基本方法,创造出心目中的船。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创造美的激情,并通过不断的尝试,体验创造的艰辛,培养学生的耐挫力和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手脑并用的能力,感受变废为宝的神奇与创造的乐趣。教学难点:

能熟练运用绘画、制作技法,表现出自己设计的船; 教学过程设计:

1、课前准备:

师生共同收集形态各异的船的资料,可以是图片或模型,可制作多媒体课件和使用视频展示台。准备绘画工具和材料。

2、教学思路:(1)感知与体验:

①交流与展示师生收集的古今中外船的资料,欣赏各种各样船的图片资料,教师提出问题:现在的船与过去的船相比在造型和功能都有哪些突破与改进? ②教师对以上问题做简单总结,介绍船的发展。

③同学们分成4~6个小组展开讨论,围绕“人类与船”这一话题进行交流。

你认为未来生活中对船的造型与功能有哪些需求?如果你是未来的船舶设计师,你将会怎样设计? ④各小组选派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本组讨论结果,最后老师对同学们的发言进行归纳总结。(2)创作与表现: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像,加上小组的讨论结果,画出设计的小样,选择最佳方案和最合适的材料来表现。(3)评价与反思:

①同座位同学互相介绍自己所设计的船,小组可推荐本组最好的作品贴在教师事先布置好的展示栏中,可与其他小组比赛。

上一篇:河南教育热点新闻:2013年河南教师资格考试面试心得六下一篇:2009年度文明单位创建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