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总结

2024-05-17

一年级数学总结(精选8篇)

篇1:一年级数学总结

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数学工作总结

丹寨县雅灰小学 蔡国雄

转眼间一个学期工作就这样结束了,在这个学期中我担任的是一年级2班的数学教学工作,对于低年级的数学教学工作我也第一次接触,没有什么经验,都是在摸索中开展教学工作,工作中有成功的地方,也有不足的地方,在此对本学期工作进行总结:希望能发扬优点,克服不足,总结经验教训,继往开来,以促进教育工作更上一层楼。

一、学生情况

本班学生有47人,男生25人,女生22人,本班学生成两级分化严重,基础差的比较多并且基础很差,如张涛和白应芳什么都不会每次考试都是零分,运气好乱写时就可以得几分因此影响本班的学生平均分。

二、现状分析

刚开始接一年级没有经验,把他们都当作大孩子来看待,总以为平时的一些学习习惯已经养成不需要老师再强调,但是经过一个月的观察和学习我发现大多数的孩子自制力很差,学习的习惯没有养成,比如上课坐姿不正确想怎么做就怎么做,老师在讲课时随便插话,卷面不整洁等等存在好多问题。学生刚刚由幼儿园升入,学习习惯还未养成,再加上家庭及学生智力的差异,我努力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对于不遵守纪律的问题我制定了一个措施,每周开展一次评选遵守纪律小明星活动,对每天表现好的学生提出表扬,每周五选出这一周遵守纪律的小明星给他们佩戴微笑小笑脸,对进步大的同学也给与进步奖。有的学生做的不好我不直接批评他,而是表扬某个做的好的学生,“你看谁谁做的多好,佩戴明星笑脸多神气,咱们有的同学能不能比他做的更好呢?”这样做的不好的同学意识到老师是在说自己也就很快做好了。对于卷面整洁问题,我也制定了一个措施,全班开展卷面整洁比赛,每周开展一次,每周的作业谁的最整洁就把谁的订好在全班表扬。这样每个人都尽量使自己的作业干净漂亮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才能认真完成老师交给的学习任务。

二、考试成绩

本次参加考试的学生是47人,80-89有3人、70-79有4人、60-69有12人、50-59有12人、40-49有4人、30-39有3人、30分以下的有9人。平均分51.4、最高分86、最低分0分。总体成绩不理想,和一1班比较比他们差一点。最后,当然在教学管理中也还有许多不足的地方,还需要不断的加强管理,本学期已经结束,好和不好已过去,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多抓学生的基础,多多和学生沟通,争取让学生的成绩更上一层楼。

篇2:一年级数学总结

(一)数与代数

1、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数》.基于儿童数数的经验,结合具体的情景认识10以内的数的意义,会认、会读、会写0--10的数,会用它们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初步体会基数与序数的含义,初步感受“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初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2、第二单元《比较》.通过比较具体数量多少的数学活动,获得对“>、<、=”等符号的意义的理解,并会用这些符号表示10以内的数的大小;经历比高矮、比轻重、比长短等实践操作或数学思考活动,体验“比”的方法的多样性与合理性;并在描述或倾听各自思考过程的交流中,体会学会有条理的表示自己思想和学会倾听的重要性.3、第三单元《加减法〈一〉》.经历从实际问题抽象10以内的加减算式,并加以解释和应用的过程,体会加减法的含义,初步感受加减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能正确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掌握10以内数的分解与合成的技能;通过整理加、减法算式,并探索其间规律性的活动,培养与发展数感.4、第七单元《加减法〈二〉》.经历表示11--20的数的具体操作及其概括过程,初步体会用十进制记数的位值原理,会数、读、写20日内数,掌握它们的顺序,会比较它们的大小,结合解决问题的活动,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经历与同伴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体会算法的多样性,学会20以内的进位和退位,逐步的熟练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感受加减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5、第八单元

(二)空间与图形

1、第五单元《位置与顺序》.结合生动有趣的情境或活动,体会前、后、上、下、左、右的位置与顺序,回用前、后、上、下、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2、第六单元《认识物体》.通过对实物和模型的观察、操作、分类等活动,获得对简单几何体的直观经验,能直观辨认它们的形状是长方形、正方形、圆柱或球,能直观辨认长方形、正方形、圆柱或球等立体图形.(三)统计与概率

1、第四单元《分类》.结合日常生活中必须进行的分类活动,感受分类的必要性,能按照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对物体进行比较、排列和分类,并在这些活动中体验活动结果在同一标准下的一致性、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2、第九单元《统计》.根据简单的、现实的问题进行统计活动,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全过程,感受统计的必要性;结合实例,认识统计表和形象统计图,会填补相应当图标;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四)实践活动

本册教材的正文和习题中提供了许多适合一年级小学生的实践活动或小调查.例如:

1、找一找,说一说.“我找3个比我高的人”“我找2个和我同岁的人”“我找.”

2、说一说生活中那些地方用到0.3、说一说你在生活中发现的加法问题.4、整理一下自己住的房间,向同伴说一说你是怎样整理的.5、到图书馆或书店看一看,图书是怎么分类的,并与同伴说一说.6、调查太阳刚升起,大约是几时?太阳刚落下,大约是几时?调查你们班每个小组男生、女生人数,并试着提出一些数学问题.7、调查你们班10名同学的上学情况.(1)乘车上学,还是步行上学?(2)结伴走还是单独走?等等

学生经历上述观察、调查等实践活动,在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实践活动经验,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的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中的作用.教学计划

(一)数学教学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数学教学必须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符合学生的发展水平和数学接受能力.符合学生的发展水平的教学应有实际背景,利用学生的经验,使用学生可以接受的语言,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通过探索和考察数学概念得出含义,使学生有机会讨论他们的想法.(二)要逐步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为了避免小组学习流于形式,就必须用心培养学生交流技能.交流既有信息输出,也有信息输入,所以加谈、倾听、阅读、书写是基本的交流技能;此外对数学而言,交流还应具有描述的技能.(三)紧扣数学活动的目的设计安排活动

数学教学活动是数学的教学,每一个教学活动都应该有明确的目的,而活动本身有是实现目的的手段和过程.(四)做练习、写作业是数学课堂教学中巩固知识、习得技能的必要环节

(五)重视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

要结合学习数学的过程评价学生对数学概念知识的理解.学生只有理解了数学概念和它们的意义或解释,他们才能理解数学、有意义的“做数学”.(六)重视对学生初步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评价

对解决问题的评价,首先应注意评价学生对问题的描述,即怎样把情境图呈现的问题,用口头语言完整地描述出来.(七)重视对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与态度的评价

篇3:一年级数学思维训练举例

一、学完10以内数的加减法后, 可设计如下题目进行训练

第 (1) 题思维能力一般的学生会做, 由○-1=2可得出○=3, 再根据□+○=5可得出□=2。

第 (2) 题思维较好的学生能够做出来, 根据△+□+○=9和△+○=5可得□=4, 由○-2=2可得○=4, 再由△+○=5可进一步得出△=1。

二、学完20以内数的加减法后, 可设计“填数游戏”的题目让学生练习

(1) 使每条线上的数字和为11。 (2) 使每条线上的数字和为15。

(3) 把1~8八个数字填入圆圈 (右图) , 使每条线上的四个数字加起来的和都相等。

第 (1) 、 (2) 两题要简单一些, 一般学生都会做, 根据一条线上的三个数, 只要知道两个数就可以把第三个数填出来的规律, 学生很容易做出来。先从已经知道两个数的那条线上着手, 一步一步地就能把圆圈里的数全部填出来。

第 (3) 题要复杂一些, 没有填一个数字, 但思维能力强的学生能够做出来, 他们会想到1~8这八数的数字之和是36, 把它分在两条线上, 那么每条线上的四个数的和是18, 每两个圆圈之和是9, 有这几种可能:1和8, 2和7, 3和6, 4和5。从而把复杂的问题转化为简单的问题, 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开发, 培养了学生的推理能力。

三、学完20以内数的组成后, 可设计“找规律填数”的题目让学生练习

(1) 1、3、5、7、__、___、____、____。

(2) 2、4、6、8、__、__、__、__。

(3) 14、9、15、9、__、__、__、__。

(4) 2、16、3、17、__、__、__、__。

第 (1) 、 (2) 两题智力一般的学生会做, 根据前四个数的排列规律, 不难发现后面一个数都比前面一个数多2, 所以 (1) 、 (2) 两题的答案是:

(1) 1、3、5、7、9、11、13、15是一个奇数列。

(2) 2、4、6、8、10、12、14、16是一个偶数列。

第 (3) 、 (4) 两题思维能力好的学生会做, 这两题的排列规律是以两个数为一组。第 (3) 题每组第2个数不变, 每组第一个数比后面一组第一个数多1, 所以后面四个数的排列是:16、9、17、9。第 (4) 题是每组两个数都在变化, 后面一个数都比前面一个数多1, 所以后面四个数的排列是:4、18、5、19。

通过这样的练习, 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了数的组成及排列顺序, 提高了学生的解题能力, 开发了他们的思维, 起到举一反三, 触类旁通的作用。

四、学完表内乘法和相应的除法后, 设计这样的题目让学生练习

把1~9的九个数字填在下面的方框里, 数字不许重复:

篇4:一年级语文:“学”二年级数学?

说着李老师让面前的七八个孩子读背“方位”儿歌,并轻轻地对我说:“一年级的孩子读读背背儿歌还行,可是要他们根据提供的相关的图填方位。还真难为了他们。这不,今天上午才给他们讲过,下午他们又不清楚了,即使今天过关,明天可能又有一些学生弄不清了。”李老师讲的话,我一点也不感到奇怪,因为就是二年级的学生学习数学“认识方位”,也有一些学生有困难。听我一说,李老师轻声问我:“那。我是讲还是不讲呢?”“这……”我也被李老师问住了,只好含糊其辞:“少数学生有困难可以暂时放一放。对于方位问题,既然教材上有,就尽量耐心地给学生‘磨一磨’吧。”

离开一(2)班教室,我直接回到办公室,打开苏教版国标教材一年级语文课本(上)第97页,(图1)同时打开苏教版国标教材二年级数学课本(上)第58页(图2)。经比较,发现语文和数学中的“方位”问题十分相近,而且,感觉二年级数学中的学习要求,比一年级语文课上的要求还要简单一些。“方位问题”让孩子在一年级学习好,还是在二年级学好呢?我为难了。

第二天,我召集任教一年级的5位语文老师、4位数学老师和任教二年级的6位老师。开了一次小型“实话实说”座谈会,就“认识方位”的教学问题,听听大家的意见。结果老师们的一致意见是:把它安排在二年级数学中学习要好一些(当然二年级学生学习方位也不容易)。原因是一年级学生学习这样的内容容易产生对学习的畏惧心理。一年级语文中可保持“方位”儿歌的学习,把“方向的练习”取消。

篇5:一年级上册数学总结

一学期很快就要过去了,回顾本学期,我担任一年级数学教学工作,本人认真备课、上课。及时批改作业、做好课后辅导工作,严格要求学生,使学生学有所得,不断提高,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思想觉悟,并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为了更好地做好今后的工作,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下面是本人一学期来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教学方面

在教学方面,我认真负责,虚心请教,提高教学水平,做好备课上课。为了上好课,我做了下面的工作:

1、认真钻研教材,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话、每个字都弄清楚,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才能教好。

2、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3、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教学中把一些先进的教学理论、科学的教学方法及先进现代教学手段灵活运用于课堂教学中,努力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自主探究、勇于创新的等能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在课堂上合理组织好内容,优化教学手段,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4、布置好家庭作业,作业少而精,减轻学生的负担.三、培优补差工作

要提高教学质量,还要做好课后辅导工作,一年级的学生爱动、好玩,缺乏自控能力,针对各种问题,我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时加大了后进生的辅导力度。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习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习思想的辅导,要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要解决他们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要通过各种途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让他们意识到学习并不是一项任务,而是充满乐趣的。从而自觉的把身心投放到学习中去。这样,后进生的转化,就由原来的强制学习转化到自觉的求知上来。使学习成为他们自我意识力度一部分。在此基础上,我认真细致地做好查漏补缺工作。例如我班的张成财同学,课堂上无心听讲,针对这一情况我经常找他谈心,课后进行辅导,期末考试中成绩有所提高。

四、存在不足与今后打算:

1、本班级学生成绩发展不平衡,在学法指导工作还有待进一步加强,教学成绩仍然欠突出,还需提高;

2、学生的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不够成功。培优扶差工作做得不够扎实,有待今后努力。

3、继续更新观念,努力实践主体教学;积极运用多媒体电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继续加强业务学习,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

篇6:一年级数学辅导总结

一学期以来,在老师们的关心和支持下,我在“培优补差”工作过程中,能根据实际情况,有步骤、有措施地实施落实“培优补差”的内容,使学生能较好的得到发展。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积极性大大地被调动起来,不管是优等生或是差生,现都能明确自己的学习目的,不是为别人,而是为自己;学习风气较以前有明显的变化,以前是“要我学”,现在是“我要学”。通过不断的加强训练,老师帮助学生获取一个个小成功,学生的自信心,意志力得到很大的提高。现将一学期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1、发挥“特优生”的作用 :

在每一个班“特优生”无疑是班上的学习骨干,也是教师的得力助手,那就要好好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采取“一帮一”活动,抓典型带一般帮教“双差生”,让一个“特优生”帮助一个“特差生”,经过一个学期的坚持,班上有好几个“特差生”,已经是中等生了,在班里我非常重视“特优生”的能力,放手让他们大胆的抓好班上的一切事情,尽自己的最大能力做到最好,他们相当于教师的左右手,在学习上,纪律上他们都起到模范带头的作用,很有威信,我利用他们这样优异的成绩、健康的思想和良好的纪律去帮带“特差生”,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2、教学观念的积极转化,家长的热心配合:

在工作过程中,教师的观念能积极转化,由以前看分数,注重优生的辅导,对潜能生耐心不足,“恨铁不成钢”,急功近利的心态转变为能正确看待每一个学生,以培养学生素质的提高为自己工作的重点。在工作过程中能个体分析,群体分析,确立发展目标和措施,找出每个学生的优点,缺点,潜在的优点,缺点,新的生长点.用发展的眼光看自己,分析别人.积极对待学生的每一个闪光点,施以恰如其分的鼓励性评价,家长能热心配合,使得每一位学生能安心于课堂的学习,把潜能生的厌学情绪抑制在一个最低点上。

3、实行“低、小、多、快”的教法改革:

充分发挥学生相互教育,自我教育的作用。摸清学生相关准备知识,基础,能力和心理准备的实际,把起点放在学生努力一下就可以达到的水平上,使新旧知识产生联结,形成网络。根据学生实际,确定能达到的实际进度,把教学的步子放小,把教学内容按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原则分解成合理的层次,分层推进。在实际教学中,力争做到精讲精练。快速反馈,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及时矫正及调节教学进度,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避免课后大面积补课。

4、优先课堂提问法:

课堂提问是老师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激发学生探求新知欲望的重要手段。在实际教学中,教学过程中优先提问学困生是对他们的相信和肯定。由于他们的基础和能力都比较差,所以教师设计问题时要讲究层次性,让学困生也能跟着老师的提问而积极思维,做到学困生经过思考能回答的问题绝不让优生代劳。充分给予学困生自我表现的机会,让他们在每年在每节课上都能体会到成功与收获的喜悦。这样因势利导,循序渐进,逐步达到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5、实行分层教学:

在班级里建立学生的学习档案,依此进行分层,设立不同层次的学习帮扶小组,确立学习目标。在班级里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改变学生依靠老师讲而后学的习惯,把问题交给学生去独立解决,老师起指导作用。其次,依据学生的能力,对各层次的学生分别有不同的完成目标,由易而难,逐层推进。

6、及时表扬法 : 学困生虽然缺点多,但他们同样希望受到别人的尊重和表扬,如果这种期待总得不到满足,他们酒会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所以我们教师应该在他们取得进步或是成功时,及时肯定,忠心祝贺。学困生和其他学生做了同样的好事,取得了同样的进步,教师应优先表扬学困生,借此机会增加其自尊心,确立其自信心,强化其正确行,并且将这方面的优势或进步迁移到其他方面。对学困生的要求要一步一步提出。开始要求要低,让他们没前进一步都得到及时表扬,产生成功的情绪体验,从而使他们更加信心十足地实现老师提出的更高要求,这样利用及时表扬,唤起他们的自信心和求知欲。逐步形成变后进为先进的内驱力。取得良好的效果。

具体措施:

1、实行教师辅导,学生帮辅的双重辅导模式。

2、以平时的作业为基础,加强学习方法的辅导。

3、发挥优生的优势,指名让他带一名学困生,介绍方法让学困生懂得怎样学,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并帮助学困生分析不足,提出要求。

4、结合考试,搞好培辅工作的查漏补缺。

5、让优生讲述自己的学习方法,进行经验交流。优生鼓励他们多做创新的事情,多钻研难题

6、充分发挥优生的表率作用来影响差生,改变差生,在学生中形成“赶、帮、超”的浓厚学习氛围。

7、学困生进行多鼓励、少批评、多谈心,进行心理沟通,提高他们的自我判断与控制能力。对于学困生主要引导他们多学习,多重复,在熟练的基础上不断提高自己的分析推理能力,尤其是学习态度的转变和学习积极性的提高方面要花大力气。

篇7:一年级数学总结 李岩

李岩

一年级下册包括九部分内容,一、位置

二、20以内的退位减法

三、图形的拼组

四、100以内数的认识

五、认识人民币

六、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七、认识时间

八、找规律

九、统计。学生对这几部分内容都掌握的比较熟练,只是部分学生对时间和人民币掌握的不够理想。以后还要采取措施让学生们掌握的更好。

一、结合教学内容加强品德教育

例如:在教学图形认识这单元时,在教学中应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辨别能力,使他们具有辨别好坏的能力,这使他们做每一件事都通过观察,辨别才去做,这样他们就不会做错事。这方面也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在教学应用题时,着重培养他们的分析能力,分清数量关系,对于每道题都通过认真细致的分析后才下决定做。从而培养了他们良好的学习态度,从中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根据一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即形象思维、单一性思维、模仿性思维这些思维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就注意培养他们这几种思维能力。例如:在教学中多利用教具使他们理解意思,把复杂问题简单化来让他们思维。对于每一类题都作出一个正规的模式让他们模仿。从而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因此每类题目都通过思考才做,因此很多内容掌握的不错。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思考能力、辨别能力、计算能力。

一学期来,教数学科教学中都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思考能力,辨别能力,计算能力。通过一学期来的训练,大部分学生都具备了这些能力,因此在做起题来也会得心应手。

四、本学期教学取得的成绩,及本学期优弱处。

对于这册书总的来说大部分学生都已掌握得较好,像计算题,应用题,文字题等。掌握的不够好的内容是元、角、分的换算,钟表的认识。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应注重抓好这两方面的内容。从总的成绩来看,总的都达到了优秀水平,后进生也有不同的进步。

篇8:一年级数学教学偶得

在平时的教学中,还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创设合理的情境。比如在教学“米和厘米”时,让学生扮演测量员,测量出教室的长、宽;教学“元、角、分的认识”时,让学生来当售货员,模仿超市工作人员工作的情景,巩固所学的知识,使之灵活运用,还有当小小邮递员、小医生,等等。儿童在这些活动中,求知欲得到了满足,更乐意投入到新的学习中去。这样,客观环境与主体活动的和谐,有利于儿童身心发展。

低年级学生对童话故事、猜谜等特感兴趣。例如在教学“时、分的认识”这一课时,一开始就用谜语引入新课。教学时,老师面带微笑地对学生说:“这儿有一个谜语,想不想猜?”“想!”“谜面是……”这样一下子就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了,学生迫不及待地举起了小手。学生回答完毕后,老师告诉他们“猜对了”,并夸奖说“真聪明”。然后让学生猜猜这节数学课会学什么新知识,这样一下子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困难的学生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成绩很差。如果教师按照常规的要求来评价他们,往往会使他们失去信心。苏霍姆林斯基指出:“自尊心和自信心是孩子心理最敏感的角落,是孩子前进的动力和向上的源泉。”所以,培养学习困难孩子的自信心是至关重要的。我们要遵循差异教学的理论,为学习困难的学生制定适度的具有挑战性的目标。学习目标应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他们“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让他们觉得他们是有能力完成的,不是高不可攀,也不是深不可测的,引导他们努力朝自己的目标前进,帮助他们找到合适的学习方法,为他们鼓劲,给他们自信。及时总结他们取得的每一点微小的进步,关注他们的学习结果,更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让他们始终觉得自己是能行的。学习困难的学生虽然在学习上有些薄弱,但是我们应该更清晰地看到每个学生有其优势,潜能也有所不同,我们要开发每个学生的潜能。如果一概而论,就会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因此《差异教学论》指出,教育应该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扬长避短,让他们得到充分的发展。积极地发掘学习困难生身上的闪光点,因为他们中常有体育健将,电脑高手,绘画、书法、音乐能人,在班级活动、学校活动中给予他们展示自己的机会和舞台,树立他们的成功意识,因势利导,引导他们把聪明才智放到学习上来,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把以往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获取,不仅学会,而且会学、巧学,往往会取得意想不到的进步。

低年级孩子还处于形象思维阶段,文字、图形、声音、动画等不同形状的信息在吸引着孩子们的感官。上课时我经常给学生画一些水果、动物和他们喜欢的事物,来激发学生获取信息和新知识的需求。例如,在学习“8的认识”的课堂上,我在黑板上放了用红卡纸剪的8个大红苹果,用磁铁吸在黑板上,让孩子去分,孩子很乐于参与,分得很快,记忆也很深刻,学习兴趣很浓。

小学生的思维是从形象思维开始,然后过渡到抽象思维。根据低年级小学生好奇好动的特点,上课时,我很重视学生的实际操作。让学生在操作中动用各种感官,通过积极思维,获取知识。这样既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又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每让学生进行一种操作时,必须先要求学生看清题意,再想一想:根据题目要求,你在操作时先做什么,再做什么,该如何做?坚决克服不思考,盲目动手的坏毛病。

生活中的情景有助于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加对数学的亲近感,体验用数学的乐趣。因此,在教学中,我经常设计一些生活化的情境,让学生在玩中轻松学习。例如:教学时,在主题图讲完后,我请7个同学上台,问:“苹果和香蕉,你最喜欢哪种,喜欢苹果的站在左边,喜欢香蕉的站在右边。”然后引导学生讨论7由几和几组成。老师还可以问:玩具车和冰淇淋,你比较喜欢哪一种?放学后,你是先做作业,还是先看电视,等等。这样不仅让学生很快掌握了7的组成,还可以在这个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每一个孩子都爱问为什么,每一个孩子都想探究秘密,根据孩子的这种心理,我多次采用“估一估,猜一猜”的形式,让学生在好奇中思考,在思考中逐步得到提高。如在教学《海底世界》时,我先告诉学生一共有几条“热带鱼”,左手有几条,让学生猜猜右手有几条。这样反复进行几次,学生就在“猜”中掌握了数的分解和组成,以及加、减法,加深了对数的认识,为今后应用数学做好了铺垫。

上一篇:收看《战“疫”一线党旗红》党员学习心得总结下一篇:方正证券民族证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