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课堂经验交流方案

2024-07-10

高效课堂经验交流方案(精选8篇)

篇1:高效课堂经验交流方案

洮阳初中高效课堂教学经验

交流活动方案

一、活动目的为及时总结、提升我校教师在推进高效课堂实施过程中的宝贵经验、做法,在同伴交流中树立典型,推动优秀教师的经验为大家共享,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建设学习型、研究型的教师队伍,特举办本次活动。

二、活动组织

组长:李斌

副组长:申红江、王光辉

组员:赵晓梅、康启平、陈如仓、荣元鹏、李培平、边红梅 李爱军、孙泓、杨惠君、田亚芸、田莉、康荣喜、杨立新 郭一峰、冯林军、雷育玲、南学涛、赵静儒

三、活动时间

1.第17周半日教研时间:各备课组评议推选,报教研组长审查,教研组长确定交流人选和交流课题1至2个,报学校教研室审议。

2.第18周周五下午:全校大会交流,评选优胜者。

四、奖励办法一、二、三等奖各若干名,颁发获奖证书和奖品。

五、活动要求

1.从备课、上课、辅导、作业到复习备考,从小组建设到课堂评价所有教学环节、教学活动都可以自主选题,但所交流的经验必须是自己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觉得有效的,很值得在全校推广的某一、二方面,切口要小,方法要实,防止大而空洞。

2.交流时必须结合实际案例来介绍。

3.交流内容必须制作成课件。

4.交流时间控制在15分钟左右。

2013年12月16日

篇2:高效课堂经验交流方案

小学数学作为人生的一门工具学科,是每个人思维发展和工作实践应用的主要学科。在陵阳镇小学数学教育教学中,崔俊丽老师以她高尚的敬业精神、渊博的专业知识与高人一筹的教学艺术,连续多年取得了优异成绩。走在了全镇教师队伍的前沿。她的敬业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位教师去学习,她的高效课堂教学,围绕“让每一个学生都学有所得”的教学观,值得大家去研讨、去实践。

让每一个学生都学有所得

北陵阳学校 崔俊丽

高效课堂实施有一年多了,课堂教学作为教学的一种基本形式,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都是学校教学的主阵地,数学教学的目标必须在课堂中完成。新课标要求在课堂教学中把以往的“鸦雀无声”变成“畅所欲言”,“纹丝不动”变成“自由活动”,“注入式教学”变成了“自主探索”。要求我们不但要教给孩子们知识,更要教给孩子们掌握知识的方法。

一、备好导学案是实施数学高效课堂的前提。

导学案是为学生学习服务的,必须从有利于学生学习操作的角度思考创作,要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要使优秀生感到挑战,一般学生受到激励,学困生也能尝到成功的喜悦,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自信心。这就需要在编写导学案时将难易不

一、杂乱无序的学习内容处理成有序的、阶梯性的、符合各层次学生认知规律的学习方案。导学案要有梯度、分层次、可选择,让学生在“最近发展区”自主探究,获取知识。

二、预习是实施数学高效课堂的法宝。

要想提高数学课堂效益,光有老师认真地准备还不够,必须把学生也带进来,这就是布置学生预习;当前我们采用的是导学案教学,一是针对预习的内容,看看那些能看得懂的,能理解的;二是找一找预习内容中看不懂的,把它做上记号,三是对于预习的内容,还有什么想法的,也把它记下来。这样让每一个学生面对新知识之前都有一个充分的知识与心理准备,知道第二天讲什么,什么是重点什么是难点。课堂上学生会讲的让学生讲,学生会做的让学生做,学生能完成的让学生自己完成,课堂教学的重点就放在学生存疑、模糊的地方,使教学过程做到有的放矢,既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又能让优秀生体验成功的快乐,让落后生有补给的时间和机会,极大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小组的合理建设是实施数学高效课堂的基本

学习小组是高效课堂进行的基本单位,它是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基础。小组合作学习就是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系统利用教学中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的学习,以团体的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小组划分应遵循“同质结对,异质编组,组间平行”的基本编组原则,根据学生各自不同的学业成绩、心理特征、性格特点、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家庭情况等方面组成学习能力相当的学习小组,一般以异质为主,使小组成员之间具有一定的互补性和个性化。同时保持组与组之间的同质,以便促进组内合作与组间竞争。

要想让小组的效益最大化,还必须注意小组内成员的性别搭配,也就是男女生比例要合理调配好。这样做有几点好处:

一是便于劳动时合理分工。我们学校没有专门的清洁工,卫生都是由学生亲自去打扫,卫生区、男女厕所、教室等,如果男女同学比例不均衡,有时打扫卫生就成问题。二是思维的互补性。一般情况下男同学抽象思维较好,敢想敢做,思维跳跃性大;女同学形象思维较好;男同学粗心大意,女同学细心认真。这样男女同学搭配,会让他们在各方面的工作中都有一个很好的互补。三是便于竞争。小组学习既竞争又合作,如果男女比例搭配合适,老师可以在小组评比的基础上再开展男女生比赛,以此来最大限度地激发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四、关注每一位学生是实施数学高效课堂的根本。

一节课的教学设计再好,教师讲得再精彩,如果学生不能真正的参与其中,那算不上是高效的课堂。城郊乡杨爱芳老师的示范课给了我很大的感触,课堂上她关注班上的每一位学生,让每一位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课堂上她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从不回避任何一位学生提出的问题;课堂上她对学生恰如其分的评价,给了学生学习的信心和动力。回顾我们的课堂,也许回答问题的更多中上层学生,所以中上层学生自然而然地受到教师更多的关注,而我们的差生相反的就变得无所事事,最多也就推一步走一步,教师如果不推他也就不走了。课后,教师还要花更多的时间来辅导差生。教师越逼得紧,学生越不想学,从而形成“恶性循环”。因此,要使数学课堂更高效,教师应从关注每一位学生开始,承认其基础的差异,让他们在参与中学习,在肯定中学习,在教师的鼓励声中学习,从而获得学习的乐趣。

五、有效的课堂练习设计是实施数学高效课堂的保证。

练习是获取数学知识的有效手段。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曾经出现这样的假象,上完课后感觉课上得挺顺利,课堂气氛也空前的好,学生也能配合老师的教学,效果应该不错。结果大出所料,家庭作业质量及其差。归根结底在于课堂上学生没有通过充分、有效的练习来巩固新知,教师不能通过课堂练习反馈来查漏补缺,及时调整教学过程,所以不能收到很好的效果。那如何提高课堂练习的有效性,利用典型的问题引导学生的思路,在其基础之上拓展延伸,多方位引导优秀生思考,加大课堂容量的方法较好。

在教学上我们应承认学生的差异,在练习的设计上我们更应该承认学生基础的差别,因材施教地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练习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得到应有的发展,为数学高效课堂提供最好的保证;因此,教师要高效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就必须注重对课堂提问的研究,所提的问题必须是有价值的、有启发性的、有一定难度的,整个课堂的问题设计必须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六、适当的课堂容量是高效课堂的标志。

加强对课堂节奏的把握和管理。课堂上,有的教师刚给学生提出问题,学生还没来得及思考,就马上要求其回答,这样不仅浪费了学生课堂思考的时间,而且有效性很差。这种形式主义的教学方式使无效劳动充斥课堂,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率。有的教师让学生阅读课文、讨论、交流、做巩固练习等,不提任何时间和标准的要求,学生漫无目的地阅读与交流,课堂组织松散,时间利用率低。

有的教师只对学生提出比较笼统的要求,学生不明白教师要他们干什么和要他们怎么干,这样,学生就失去了教师的有效指导。因此,要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和思维空间,要减少“讲与听”,增加“说与做”,尝试“教与评”;同时教师要不失时机的进行归纳总结,让学生的思维有所升华,达到课堂知识容量和思维容量的和谐。

总之,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必须先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把课堂时间尽可能多地还给学生。让我们的学生表现课堂、体验课堂、感悟课堂、享受课堂。也相信经过我们大家的共同努力,还“高效课堂”一片明朗的天空。

高效课堂经验交流(2)

提高课堂效益,追求课堂高效

北陵阳小学 莫红艳

要想打造高效的语文课堂,就要对什么是有效的语文课堂有一定的了解,教学有没有效率,并不是看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要看学生有没有学到东西或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习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我们由此得出结论,只有学生学到了,学好了才是有效的教学,课堂教学必定要以生为本,以学为本,课堂教学所有的一切都是为学生服务的实施高效课堂以来,总是矛盾重重。刚开始不知如何做,如何给小组积分,讨论、展示时课堂大乱,局面有点失控,在不断地向其他老师请教中、讨论中才慢慢摸着点门道。

在困惑与迷茫中,我也感到了欣喜。现在班上大部分学生课堂参与率提高了,不做作业的学生开始做作业了,因为小组成员逼他去做;过去上课沉默寡言的,说话就脸红的同学慢慢地也敢说几句了,为了给小组得分,他有了动力;老师负担轻了,还是备课但可以少写教案,可以把大量的精力用在设计导学案上,上课也不再像以前那样口干舌燥,只要用心去听,去点拨、引导就行。学生热情很高,因为课堂气氛民主轻松,还可以当老师,锻炼了口才,也锻炼了胆量,体验到了成功,还学到了知识。下面是一年来我对高效课堂教学的一些做法与认识。

一、建设学习小组,抓高效课堂的灵魂。

高效课堂合作学习的高效,关健在于学习小组的高效,建设、培训好学习小组,也就把握住了高效课堂的灵魂。

我班共43名学生,按照每组6-8人的标准,可以分为6组。每组安排组长、副组长各1人与组员4-6人,并从组长到组员依次编号,最后与各科教师统一协调,根据每组成员的性别、性格、成绩、智力等方面的比例结构进行组间平行微调。一般而言,组内男女比例要适当。女生书写认真,步骤规范,能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而男生思路灵活,讨论积极,往往注重结果,步骤不规范,书写相对潦草,这样男女生可以取长补短;再者,从思维方式上看,男生侧重理性思维和抽象思维,而女生侧重形象思维,在学习时可以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组建好学习小组,不等于学生就能合作学习了。要使合作学习小组能够正常运行,合作富有成效,则必须做好以下几件事:

1.选一名得力的组长。组长是老师的小助手和代言人。实践告诉我们,选一名

成绩好、责任心强、有一定组织能力的学生担任小组长,负责全组的组织、分工、协调、合作等工作至关重要。

小组长该如何选拔?我认为学习小组长应具备以下条件:(1)有很强的组织和协调能力(2)有很强的口头表达能力(3)学习成绩应该优秀(4)要有很强的责任心和集体荣誉感(5)要有为服务同学的意识,要有创新精神

2.起一个响亮的名字。让小组成员共同磋商、集思广益,为小组起一个积极向上、富有新意的、响亮的名字,这有利于凝聚人心,形成小组目标和团队精神。看看学生给自己小组起的名字:团结、科学、烈火、银河,是多么的有信心和气魄。

3.编一个相应的代号。按照一定的标准分好小组后,有必要按照学生学业成绩和能力水平从高到低为全班每个学生编一个代码,并且每组学业水平处于同一层次的学生代码相同。例如,小组成员按成绩划分为AA BB CC三个层次,每个学生的代码便是A1 A2 B1 B2 C1C2。这样,既便于组长分工,又便于教师抽查------指定同一层次的学生代表小组发言,并给以及时评价,使每个人承担一定的小组责任,促使小组成员将焦点集中到互教互助上来。

在构建高效课堂过程中,最深的体会就是学生可以做并且能够做好的事情越来越多了。在课堂管理中我将权力、责任、义务充分放给每个小组长,课堂上组长负责考核小组成员,组长负责组织小组展示活动,组长负责分配组内的帮扶工作……。我则更多地进行指导与沟通,调节小组内部关系,与个别学生谈话,为小组长的工作铺平道路。在课堂的群学、对学中加强对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指导1号、2号如何科学地讲解,指导3号、4号如何配合1号、2号的帮助,如何从他人身上学到知识和经验,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教学效果日益显著,教学质量得到了提升。

二、精心设计导学案,为学生自学导航。

“学案”,是相对于“教案”而提出的概念,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认真研读课程标准和教材,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由教师设计的供学生课前预习、课内导学和课后复习使用的课例学习材料。如果说“教案”发挥的导“教”功能,着眼于教师“讲什么”、“如何讲”、“讲得怎么样”,侧重于学生“学会”,而“学案”则发挥的是导“学”功能,着眼于学生“学什么”、“如何学”、“学得怎么样”,侧重于学生“会学”。

学案导学立足研究常态教学。常态教学是指教师平时的实际教学状态,那种“一个好的仪表,善于表达、出彩的教师+集体长时间听评„化妆‟+多媒体课件+优质、公开、示范、竞赛场景”的课,我们不能一概说它不好,但它远离我们广大教师的实际教学状态。学案导学就是关注教师的实际教学状态,解决的是常态课堂中教师独霸课堂、“一言堂”的问题,变革教与学的方式。

所谓“学案导学”是指以学案为载体,以学生活动为中心,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学习为主体,以教师的指导或辅导为主导,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方式。这种方式使教学过程由“教”变为“导”,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自学习惯,而且有利于实现学生的自我发展和自我价值。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主导作用和主体作用和谐统一,从而实现教学的高效化。

如何设计好“学案”,是学生“愿学”、“乐学”和“会学”的基础。因此,“学案”设计要做到“一个中心”、“两有”和“三性”。“一个中心”指以学生的“学”为中心,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两有”指教师设计学案时要“心中有人,目中有纲”。“心中有人”指心中要有学生,要充分了解学生认知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的基础,充分考虑学案怎样导学生学,如何做到因材施教;“目中有纲”指要以课标为纲,以教材为依据,要做到目标明确,重点突出,难点分散,方法得当,层次分明。“三性”指设计的学案必须具有一定的探索性、科学性和主导性。导学案的设计要有一定的层次和梯度,做到循序渐进,循循善诱,使学生意识到,要解决教师设计的问题不看书不行,看书不看详细也不行,光看书不思考不行,思考不深不透也不行。使每一个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让每一个学生学有所得,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学案内容的编写具体地讲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根据具体情况对课本内容删减、合并、重组。

(2)创设问题情景,给学生留有创造性学习的空间。

(3)能体现跨学科的渗透。

(4)要广泛地联系社会生活。

学案内容要呈现思维梯度,不能仅仅局限于教材内容的填空、习题的堆积。学案的编写大有文章可做,而且好的学案决不是一蹴而就、一朝一夕之功,必须潜心研究,分类专项突破,以挖掘学案之潜力。决不能把学案当成变相练习,这不但起不到应有的效果,反而会加重学生负担与素质教育相违背

“设计学案”与编制“导学案”的过程,使我越来越感受到备课有了更加实际的意义。备课充分了,课堂效果就凸显出来了,因此,我用心备好每一节课,积极地投入学习、积累与教学相关的资料。因为我掌握的资料越多,就越能及时、精辟地对学生所涉猎的资料进行整理引导,就越能通过学生的展示捕捉到学生的“软肋”,及时地点拔、精讲、追问,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中。虽然在别人的眼中,我是“老教师”,但我仍像新教师一样,认真写好每一个导学案,精心设计每一个问题,及时预设每节课的难点、易错点、易混点,并制定出合理的解决措施。

三、及时总结反思,不断积累经验。

课改专家说的好,“反思三年成名师”、“反思即成长”。一年来,我从未因工作忙而忽视自己的教学,延误写教学反思,相反,我会用工作来鞭策自己,每次精心反思一节、一周、一月来的教学,我都会有一种成就感,即便是烦恼的一周,不成功的一节课,反思之后我还是感觉到是一种成就,因为我找到了烦恼的理由,找到了不成功的关键,教学本来就是一门缺憾的艺术,爱因斯坦说过“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教学何尝不是这样?

篇3:利用活动经验构建高效课堂

一、“活动经验”与“高效课堂”关系概述

1. 活动经验

根据我国最新教育改革中的相关要求, 已经将“活动经验”放在创新教学方法的基本之上, 要求教师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之中必须将其放在重要的位置之上, 注重将其引入到教学实践当中。活动经验实际上就是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 通过对一些实际活动的参与与思考而获得的经验总结和认知架构。

2. 高效课堂

何为“高效课堂”?顾名思义, 就是指课堂教学的效率。对于教师来说, 就是投入最少的经精力、物力和人力, 在最短的时间之内, 实现最高质量的教学实践。这里的“高质量”就是指能够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取得较高的教学评价、实现教学的最大影响力。

3. 二者之间的关系

“活动经验”和“高效课堂”二者之间是相互依存的关系, 对于后者而言, 活动经验是使其实现的一种方法手段和途径, 对于后者具有强大的推动作用;对于前者来说, 后者是其发展的最终目标, 为后者的实现提供基础。由此看来, “活动经验”和“高效课堂”具有密不可分的联系, 只有注重学生活动经验的积累, 并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对其进行恰当的应用, 就能够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对我国现阶段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基于活动经验, 构建高效课堂的策略

如何将活动经验作为基础, 来实现高效课堂的构建是一项值得研究和探索的内容。在学生原有的社会生活的经验中提取到有利于教学的一部分, 并将其引入到实际的课堂之中, 需要教师能够充分的考虑到这二者之间的关系, 根据实际情况, 对课堂教学的方法进行不断地改进和优化, 使得在有限的课堂时间之中, 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 实现课堂教学的高质量和高效率。

1. 注重的活动情境的引入

要想在课堂之中将学生在生活中的一些社会经验进行有效的引入, 教师就必须要以当前的教学内容为根本出发点, 注重对相关活动情境的创设和引入, 让学生能够开动脑筋, 与生活实践经验相结合, 提取出与教学内容相关联的情境, 以实现学生对知识内容的迅速获取。

例如, 在进行“线段、直线和射线”的内容教学中, 为了能够使学生对这些概念进行更加直观的理解和掌握,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手电筒发出的光线, 教室日光灯发出的光线以及课桌中的四边进行分析, 学生就可以很容易的知道手电筒发出的光线是射线, 并且对“射线是线段中的一个方向的无限延长”这一关系能够及时的掌握。

2. 注重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

高效课堂的建立是以活动经验为基础, 因此教师需要在二者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 让其起到一个促进和推动的作用, 因此就必须注重对学生个体之间差异的分析和了解, 通过学生之间相互的有效交流和沟通, 来使得学生引入实际的生活经验, 加快对相关知识内容的理解, 这样比教师直接的口头灌输式方法更加具有意义。

例如, 在进行“三角形、四边形的认识”内容教学时, 为了能够使学生避免抽象的认知, 对形状能够做到直观的认识和理解, 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沟通交流, 找出日常生活中见到的一些建筑, 例如北京的“鸟巢”体育场、工地施工使用的塔吊、地球仪等, 使得学生在交流中对形状进行了有效的掌握。

3. 构建关联的知识联接活动

生活中的经验对于实现高效率课堂的构建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但是教师也不可能只是一味地依赖于学生的社会经验。要想构建高效率的课堂教学, 教师还需要在实际教学当中来设置一些特有的教学活动, 让学生利用一定的生活知识, 对活动进行分析, 从而实现对相关知识的掌握。

例如:教学“找规律”时, 我主要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1) 让学生先对他们手中的图形进行分类, 并说明分类原因。 (2) 教师出示一个图例让学生观察、寻找其排列有什么特征。 (3) 学生按规律接着排列两组, 在小组内交流。 (4) 学生总结、教师引导总结出排列规律。 (5) 让学生用手中图形, 四人合作排列一个有规律的组合图形。

通过这样的设计, 将观察、操作、思维与语言表达结合在一起, 不仅使学生参与教学的整个过程, 而且还启迪了其思维的发展。

4. 引入已有的知识经验

除了生活中的经验, 教师也可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来实现高效率课堂的构建。学生在学会利用生活经验的同时, 也要学会充分的利用对已有知识的应用, 特别是在以往的课堂中所进行过的实验训练和教学活动等, 学生能够通过对已有知识经验的回想, 将其应用在即将所学的知识内容当中, 可以提高自身的思维能力和思考方式, 还能对已学到的知识进行有效的巩固。

例如, 在教学长方体的表面积时, 我创设了为父亲买礼物的情景:父亲节到了, 小明为妈妈买了一份礼物 (课件演示长方体盒子, 并展示长、宽、高) , 他想用包装纸把礼物包起来, 需要多大的包装纸, 怎样计算呢?你能帮帮他吗?问题提出后, 学生们十分感兴趣, 学习的主体性很好地被调动了起来, 在不知不觉中投入了数学课堂的思维活动之中。创设情境使学生产生学习数学的渴望, 主动去探究数学, 充分地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三、结束语

课堂对于教师和学生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 它是教师教学价值实现的场所, 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阵地, 课堂的高效率直接影响着教师的教学实现质量和学生的知识掌握。因此, 教师必须要将构建课堂高效率的问题放在教学实践中的重中之重, 通过利用学生的相关活动经验, 重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来建设高效课堂。但是, 以活动经验为基础并不是一蹴而就的, 它是由多种因素所影响的, 因而在今后的教学过程当中, 教师还需要对其进行不断的探索和完善, 注重对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活动经验的积累, 以实现高效率课堂的构建。

参考文献

[1]潘绍茂.利用基本活动经验激发学生参与课堂[J].教育科学论坛, 2014 (4)

[2]卢健坤.基本活动经验助推高效课堂[J].西藏教育, 2014 (2)

[3]田治平, 孙利.构建基于高效课堂的有效数学活动[J].齐鲁师范学院学报, 2011 (5)

[4]张自力.注重学生经验构建高效课堂[J].西藏教育, 2010 (4)

篇4:立足课堂 优化交流 打造高效

一、优化教学设计,凸显信息交流效果。

课堂教学实践中应贯彻直观性和抽象性统一的原则。直观可以使知识具体化、形象化,易于学生感知、理解和掌握。将具体感知与抽象思维有效结合,对抽象的物理概念理解的难度就会大大减少。学生一听就懂,一学就会,并能由此及彼,由表及里,这是师生共同追求的,也是信息有效交流的基础。为此,教师必须具备较深的业务能力,要深入钻研教材,结合学生实际,精心设计教法,凸显信息感知的力度,实现良好信息交流效果。如:在 “力与运动”教学中,遇到这样一道习题: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的物体,在水平向右大小不变的拉力F的作用下,如何运动?若拉力F不断减小,那物体的运动速度将如何变化?第一问不难,学生都能迅速准确地作答。 第二问有不少学生认为“物体的速度不断减小。”对于初二学生来说,理解这个问题,确实有一定的难度。我联系生活创设这样的场景:有一储蓄罐,每天放入10元钱,储蓄罐中的钱会不断增加;若从今天开始,每天放入的钱越来越少,今天10元,明天9元,后天8元等等,那么储蓄罐中的钱会越来越多还是越来越少?答案不言而喻。这样就帮助学生很好地理解了“虽然拉力F不断减小,但物体的运动速度却在不断增大。”同时也初步了解“拉力F不断减小,物体的运动速度的增加变慢了”这一知识,为高中的后续学习奠定了基础。

又如:在讲解《大气压强》这节课时,先让学生做两个小实验:(1)在茶杯中注满水,用硬纸片盖住杯口,小心而迅速的倒置过来,观察纸片是否会落下。(2)取一瓶口直径比鸡蛋略小的玻璃瓶,点燃一至兩张纸,迅速放入瓶中,再将剥了壳的熟鸡蛋堵住瓶口,观察现象。然后让学生分小组交流,分析纸片和鸡蛋的受力情况,从中找出一个隐形的力量——大气压力。再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例举塑料吸盘、拔火罐、输液等例子,并分析大气压强在其中的应用。教师倾听学生的举例,及时给予简要的评价。这样让学生不仅深刻地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而且从中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感受“发现”的喜悦。教学中还不可忽视学生与书本间的信息交流,让学生认真阅读“马德堡半球实验”,写下自己的收获。以实验探究、举例分析、设疑思考、阅读总结为主线,把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学生与课本间的信息对流充分调动起来,从而达到有趣、有效的状态。

二、优化实验设计,提高信息交流质量。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大量的生动、有趣、富有感染力和激发思维的信息来自于实验。实验作为物理教学的重要手段,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创造探索氛围,展现实验设计,鼓励多方合作,最大程度的调动广大学生参与实验过程,探索“新”规律,发现“新”现象,提高信息交流的质量。如:在讲解“浮力”这一部分内容时,我设计了下列实验:(1)用弹簧测力计吊起一个石块,测出其重力G。问:要使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减小,可采用哪些方法?(2)将其浸没到水中,观察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化情况。(3)石块浸没在水中的深度逐渐增大,观察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化情况。(4)将石块逐渐从水中取出,观察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化情况。(5)在一个轻质塑料袋中装入水,挂在弹簧测力计下,渐渐浸入水中,你认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会发生怎样的变化?浸没后,其示数为多大?做一做,并解释该现象。这样的教学过程,使学生从中获取大量的有价值的信息,引发积极、深入的思考,同时,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合作意识,学生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参与。由于课堂信息对流充分,老师不需多费口舌,学生完全能概括出浮力的概念。尤其是第五个问题的设置,更为阿基米德原理的教学作了很好的铺垫。

三、优化问题设置,实现信息交流共振。

共振是物理学中的一个概念,指的是物体在受力振动时,若策动力的频率与物体固有频率相等,则振幅最大。物理教学是师生共同参与互相配合的信息的交流与知识生长的过程,也当力求共振。心理调查研究表明,学生是否主动卷入学习是衡量课堂教学气氛是否优化的主要特征。好的教师总是善于把全体学生调控到“主体表现”状态。“学源于思,思源于疑”,疑是信息对流的策动力。思维永远是从问题开始的,这就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眼前的心理状态,有针对性地启发诱导,提供与学生知识基础、接受能力、承受能力相适应的信息刺激,使教学双方达到和谐共振的最佳教学境界。例如:学习“电流表的使用”时,在学生了解电流表的使用方法及串、并联电路电流特点之后,提出一系列的探究问题:(1)电流表接入电路中,当闭合开关,发现指针反向偏转,这是为什么?应如何调整?指针偏转角度过大或过小呢?(2)两只不同的灯泡串联在同一电路中,两灯的亮度不同,则两灯中的电流大小关系。(3)在两灯串联的电路中,若将电流表与灯L1并联,将会出现什么现象?(4)你来谈谈,为什么“绝不允许将电流表直接连接到电源的两极”?学生的思维在热烈的交锋和和谐的氛围中兴奋激动起来,学生主动交流,积极探究,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共振。

四、优化反问激疑,消除信息交流障碍。

物理概念与学生的固有观念相矛盾时,可以采用反问法动摇学生错误的固有观念消除信息交流的障碍。例如学生总是认为“运动需要力来维持,没有力的作用,运动也就停止了。”这时老师发问:“踢出的足球,脚已不再对它施加力的作用,它能继续前行;子弹离开枪膛后,不再受到推力作用,仍能高速向前运动,为什么?” 思维定势在不少情况下对物理教学也会带来消极影响,阻碍着信息的有效交流。如:小明用水平向左,大小为50N的力去推一放在水平地面上重为500N的石块,结果未推动,则石块受到推力和摩擦力大小关系?有不少学生“认真”思考回答出“推力小于阻力”,这时教师只需稍微点拨:“石块此时的运动状态怎样?”学生就知道推力等于阻力这一正确结果。教学中为了尽量消除思维定势的负面影响,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就要对物理概念及规律表达准确到位,易于学生理解把握。同时还应加强思维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

篇5:构建高效课堂经验交流

一、重教研活动,发挥集体智慧

落实集体备课,突出时效。每次集体备课做到“三定”:定时间、定人员、定内容。各备课组每周至少活动一次,每次活动时间不得少于 1 小时。各备课组集体备课避免走形式,走过场,着力提高备课质量。每次活动都明确一名中心发言人,由中心发言人初步拟定教学目标,重、难点,导入新课的方法及学法指导。集体备课的重点放在如何帮助学生自学、自学可能会遇到哪些疑难问题及如何帮助学生排疑解难,突破重、难点等。在同学科的教学中强调“五统一”:即统一教学进度,统一教学内容,统一教学时间,统一作业,统一测试。

二、重学案设计,优化课堂

确立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教师的指导为主导,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一改过去老师单纯的讲,学生被动的听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主导作用和主体作用和谐统一,发挥最大效益。在这种模式中,学生根据教师设计的学案,认真阅读教材,了解教材内容,然后,根据学案要求完成相关内容,学生可提出自己的观点或见解,师生共同研究学习。教师则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重要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自学习惯,教会他们怎样学习、怎样思考,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推行小组合作学习,变革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

小组学习是提高学习效益的有效途径,是学生在课堂中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讨论的一种形式。小组学习让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把个人自学、小组交流、全班讨论、教师指点等有机地结合起来。特别是在分组学习、讨论中,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组内成员相互帮助、监督、竞争、合作,小组之间合作、竞争,极大的激发了全体学生的学习热情,挖掘了个体学习潜能,使学生共同提高。小组学习过程,是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的过程。针对初期暴露出来的一些问题,及时发现、及时改进。合理分工、明确责任。实现了组内互动、组间联动,个体学习与合作学习有机统一,提高了课堂学习的有效性和学生的愉悦感。

四、倡导反思积累经验,深化课堂教学改革

教学反思使得课堂教学改革向后拓展,是教师提高课堂的一种重要途径和方法。为此,我们一直重视教师课堂教学的反思,并不断强化完善这一工作。首先数学教研组,建立起经常化、系统化的教学反思研究。教师要以检查、总结自己教学实践为手段,监控、诊断自己的教学行为,优化和完善教学方法和策略,淘汰不良的行为习惯,理性地审视自己的整个教学过程,以研究者的角色反观教学。教师撰写教学案例,尤其要认真写好课后小结。看成功之处,记下创新“亮点”;找不足之处,写出改进之法;想应做之法,留下瞬间感悟。积极撰写反思型教学案例,不断地记载和积累课堂教学改革的体会、经验和资料。

通过写课后反思,倡导反思性教学反思有利于课堂教学改革工作的深入进行,有利于不断提升从事实验教学者的理论水平和教学能力。通过反思使老师认识到自己日常课堂教学的成功之处,增强自信;也让教师能及时总结发现课堂教学改革的错误和败笔,通过这种循环往复的“实践+反思”,教师不断积累经验、汲取教训、减少失误、专业不断成长。

以课题为抓手,促进教学研究。大都数教师能够参加课题研究,教研组长(或备课组长)积极组织本组教师学理论、学教法,根据学科特点,落实一个课题,围绕课题,认真撰写教科研论文,本学期分别完成了省级课题中期研究工作。

篇6:和谐高效课堂建设经验交流

我校坚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办学理念,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大力推进教学方式的改革、评价制度的改革和教学管理制度的创新,努力提高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围绕“创建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型课堂”进行了有效的课堂教学改革探索。现将 “创建和谐高效课堂”的课堂教学改革的做法向大家做出汇报。

一、重教研活动,发挥集体智慧

落实集体备课,突出时效。每次集体备课做到“三定”:定时间、定人员、定内容。各备课组每周至少活动一次,每次活动时间不得少于 1 小时。各备课组集体备课避免走形式,走过场,着力提高备课质量。每次活动都明确一名中心发言人,由中心发言人初步拟定教学目标,重、难点,导入新课的方法及学法指导。集体备课的重点放在如何帮助学生自学、自学可能会遇到哪些疑难问题及如何帮助学生排疑解难,突破重、难点等。在同学科的教学中强调“五统一”:即统一教学进度,统一教学内容,统一教学时间,统一作业,统一测试。

二、重学案设计,优化课堂

确立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教师的指导为主导,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一改过去老师单纯的讲,学生被动的听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主导作用和主体作用和谐统一,发挥最大效益。在这种模式中,学生根据教师设计的学案,认真阅读教材,了解教材内容,然后,根据学案要求完成相关内容,学生可提出自己的观点或见解,师生共同研究学习。教师则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重要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自学习惯,教会他们怎样学习、怎样思考,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推行小组合作学习,变革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

小组学习是提高学习效益的有效途径,是学生在课堂中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讨论的一种形式。小组学习让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把个人自学、小组交流、全班讨论、教师指点等有机地结合起来。特别是在分组学习、讨论中,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组内成员相互帮助、监督、竞争、合作,小组之间合作、竞争,极大的激发了全体学生的学习热情,挖掘了个体学习潜能,使学生共同提高。小组学习过程,是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的过程。针对初期暴露出来的一些问题,及时发现、及时改进。合理分工、明确责任。实现了组内互动、组间联动,个体学习与合作学习有机统一,提高了课堂学习的有效性和学生的愉悦感。

四、加强教师培养,加快课堂教学改革进程

培养名师建设工程,促进课堂教学改革。

目前,我校有区学科带头人1人。市、区教学骨干多人,他们在各自的学科组内形成了一定的学科群体,起了很好的辐射带动效应,他们先进的教学理念、扎实的教学基本功,无形地使同学科的教师受益,促进了整体队伍的提高和课堂教学改革的进程。学校在此基础上对备课组、教研组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力争在近期内多推出一批学科骨干、教学能手等“名师”。使教研组内形成人人争做“名师”的良好局面,整体推动教师素质的提高。

学校要求各备课组的教学骨干根据本学科的特点,加强对课堂教学的研究,通过学校名师的个人展示,备课组的的专题讨论,教师的积极钻研,相互间的听课和评课等手段,使课堂教学改革深入课堂,课堂教学效果也有了一定的提高。

加强青年教师队伍建设,培养一支锐意改革,不断进取的学校发展后备力量。

五、倡导反思积累经验,深化课堂教学改革

教学反思使得课堂教学改革向后拓展,是教师提高课堂的一种重要途径和方法。为此,我们一直重视教师课堂教学的反思,并不断强化完善这一工作。首先以教研组为单位,建立起经常化、系统化的教学反思研究。教师要以检查、总结自己教学实践为手段,监控、诊断自己的教学行为,优化和完善教学方法和策略,淘汰不良的行为习惯,理性地审视自己的整个教学过程,以研究者的角色反观教学。教师撰写教学案例,尤其要认真写好课后小结。看成功之处,记下创新“亮点”;找不足之处,写出改进之法;想应做之法,留下瞬间感悟。积极撰写反思型教学案例,不断地记载和积累课堂教学改革的体会、经验和资料。

通过写课后反思,倡导反思性教学反思有利于课堂教学改革工作的深入进行,有利于不断提升从事实验教学者的理论水平和教学能力。通过反思使老师认识到自己日常课堂教学的成功之处,增强自信;也让教师能及时总结发现课堂教学改革的错误和败笔,通过这种循环往复的“实践+反思”,教师不断积累经验、汲取教训、减少失误、专

业不断成长。

以课题为抓手,促进教学研究。大都数教师能够参加课题研究,教研组长(或备课组长)积极组织本组教师学理论、学教法,根据学科特点,落实一个课题,围绕课题,认真撰写教科研论文,本学期英语组和物理组分别完成了国家级和市级课题结题工作。

六、深化作业改革,减轻学生负担

严格执行烟台市教育局“初中各年级书面作业总量每天不得超过

1.5小时”的规定,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要适当降低作业的难度,作业要分必做和选做,使学习程度不同的学生在规定时间内能够基本完成。严禁以加大作业量的方式增加学生学习负担,甚至作为惩罚学生的手段。要不断优化作业设计,在作业的内容上要精心选择、合理安排,在作业的形式上有所改革、有所创新。不布置一些死抠课本、死记硬背、繁琐细碎、价值不大的作业。除基础性、巩固性书面作业外,提倡布置活动性、实践性、探究性作业。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生物还设计了符合自身学科特点特点的作业样本,避免作业布置的随意性、盲目性,杜绝机械重复性的练习,提高了作业的有效性。暑假作业的内容和形式,根据各县市区教研部门的意见布置。

通过作业改革的实验与研究,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把学生从繁重的机械重复的“题海”中解放出来,“把时间还给孩子,把健康还给孩子,把能力还给孩子”,解放学生的手和脑,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推动和促进基础教育课堂教学改革,为实施素质教育创设必要的时空和条件。最终构建优生“吃得好”,后进生“吃得饱”,“减负”与“增效”并重,书面作业与综合实践活动作业并进,“双基”到位和综合素质并举的创新型作业体系。

(一)当堂作业 减轻负担

教师引导学生当堂完成作业,进行严格的训练,保证训练时间不少于15分钟,确保学生能够把刚学的知识转化为能力,训练的内容重在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和培养能力,不搞死记硬背,训练的形式像考试那样学生独立地、快节奏地按时完成,教师不辅导,学生不得抄袭,这样的课堂作业实际上是高强度的训练。

(二)实践性作业 学以致用

设计有利于学生操作实践的作业,强调让学生亲身经历,动手去做。努力开展好小发明小制作、社会调查和绘画三项活动,以培养学

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使学生在操作体验中获得对知识的真实感受,这是学生形成正确认识,并转化为能力的原动力。

(三)探究型作业 激发兴趣

即专题性作业,这种作业,从内容方面来说,可根据生活中的热点问题,社会中的焦点问题,学习中的难点、趣点问题,对生活、社会、大自然中的有关问题进行有目的的探究。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他们对生活、对社会的关注。

不布置重复性和惩罚性的作业,布置富于趣味性和有情景的作业,不布置呆板的和枯燥的作业,布置有活动性和创造性的作业。

(四)自主选择 合作设计

素质教育以尊重学生的个性为前提,最大限度地激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教学中不仅要注重提高学生的自我意识,更强调充分挖掘学生潜能,实现由他主学习向自主学习的过渡。因此,教师有意识地设计多样化的自主型作业,设计难易有别的多梯级作业,给学生留有自主选择的空间,让好的学生吃得饱,差的学生吃得了,让学生针对自身情况进行选择,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精神。

篇7:高效课堂总结经验交流材料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教师,大家好!

欢迎各位光临西桥小学指导工作,我校开始展示的实验班级语文课堂四步教学,是我校语文教师在尝试新课程改革,推行课堂教学质量工程,践行四步教学模式中所取得的进展。有很多环节不到位,有许多技能不熟练,在今后的教学历程中,我们会强化、会深化,请各位多提宝贵意见。作为西桥小学代表,现将我校质量工程开展情况向大家作汇报,敬请指正!

自2012年全县实施课堂教学质量工程以来,我校积极行动,翻印了县上的《质量工程实施方案》、《课堂四步教学模式》、领导讲话材料等并下发到每位教师手中;学校班子多次召开研讨会;制定了《西桥小学课堂教学质量工程实施方案》;召开了教师动员会;确定了四年级一班、七年级三班为实验班级,统一使用了县上印制的学案;进行了课堂导入技能、板书板画技能的培训。全体教职工积极践行四步教学模式,大力推行课堂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纵观凉风小学、星火中学和全县其它兄弟学校,我们差距太远。自我安慰的是我们不是第一批,庆幸矣。

2013年1月12日,全县课堂教学质量工程经验交流大会上,第一批重点学校累累硕果的展示,让我们振奋,又让我们自愧。营教发[2013]5号文件(第二批重点学校的确定),让我们诚惶诚恐。命里有时终须有,想推是肯定不行的。为了更好地完成这项任务,年初,学校组织班子成员和骨干教师认真研究,制定了2013年我校质量工程的实施计划,大致是:

1制定实施方案,明确目标任务,全员积极行动。2加强理论培训、强化技能演练,提升业务能力。3加强学习指导、强化合作探究,培养良好习惯。4加强教学视导,抓好示范引领,提高课堂效率。5精细管理环节,奠定教学模式,稳步提升质量。6做好资料建设,准备现场筹办,确保评估验收。实施步骤及工作安排

1、制定年度实施方案,确保活动有序开展。

2013年2月,结合学校四步教学已取得的阶段成果和第一批学校先进经验,制定符合我校实际的年度实施方案,组织教职工学习了解,明确活动步骤,明确目标任务,要求全员参与,积极行动,确保顺利完成。

2、培训技能理论知识,学研并举夯实基础。

(1)2013年3月起,每周三定为理论学习专题日。教导处搜集八大技能、高效课堂等理论知识,形成系列培训教材,把全校教师分上午下午两批进行培训学习。中层以上干部必须深入研究技能理论,现身说法阐释各理论要点。(已培训四步教学模式、教案书写、)(2)请县教研室、县教师进修校领导专家来校讲学,对四步法教学操作模式进行讲解,对课堂教学质量工程精髓进行讲解。让教师能认识到位、理解到位、操作到位。(2013年3月8日,县教研室罗勇军主任应邀来校解读四步教学模式)

(3)指导小组搭配,明确职责分工,培训组长组员,探究合作方式,强化团结精神。

3、榜样示范骨干引领,内外兼修学用相长。

2013年3月,根据各自参加理论学习的领会理解,先在各教研组内举行教学竞赛,推选优秀教师。

4月,各组推选优秀教师—人参加校级课堂教学竞赛,并结合全县中层干部教学竞赛活动,推动全校教师努力践行四步模式,全力提升教学水平。

5月,派部分教师到其它县市学习取经,借它山之石,回校对比研究,个个写心得体会,人人提意见观点。并请名师来校传经送宝,指点不足。

6月,我校教师建立自己独特的四步教学模式,堂堂熟练运用;学生小组合作配合度高,互动学习效果良好。

7—8月,认真总结教学方法,反思平时教学不足,剖析原由因果,撰写心得体会,找出最佳解决方法,努力提升教学能力。

9—10月,继续巩固成果,强化技能训练,提高业务水平,提升教学素养,培养学生首创意识、团结协作精神。打造精品课堂,打造亮点工程,内外兼修到位。

11—12月,资料归档立卷,准备验收检查。

4、教学视导减负增效,精细管理整体提高。

平时注重教学检查,督促工作到位,每月教学开放日和理论培训专题研究日,人人参与到位,考核奖惩到位,效果落实到位,归档立卷到位。确保课堂高效、确保负担减轻、确保能力提高。强化推门听课,强化精细管理,中层干部和校极干部结对分工,分低、中、高三个学段进行检查评比,让每项工作落到实处,让学生学习效果良好,让亮点工作永放光芒,让学校实力整体提升。

总之,我校2013年将凝聚全校师生力量,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攻坚克难,在课改里程中秉承求实、务

篇8:有效交流, 为高效数学课堂奠基

一、围绕核心话题, 在探讨中交流

在数学教学中, 有效的课堂交流即围绕教学的特定主题引导学生进行探讨。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确定学生参与讨论的范畴, 可以是同桌之间相互交流, 也可以是小组甚至是全班交流。这一教学形式的重要价值在于能够充分调动每个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充分落实学生在数学课堂中的主体地位, 并培养学生相互合作的团队意识。但要强调的是, 教师要精神设计课堂研讨的主题, 切不可直接规定为教学的内容, 这样话题过大, 既不利于教师的指导, 也不利于学生的学习。而要依托于教师对教材内容的深刻把握以及对学生课堂学习的状态进行准确定位。

例如, 在教学“比的基本性质”一课时, 教师紧扣“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内在联系, 引导学生思考“比”是否存在与其相似之处?请运用相应的例子说明。学生在交流探讨中不仅成功找到了“比”与分数、除法的内在关联, 为比的基本性质的揭示奠定了基础, 同时也形成课堂自主研讨的氛围, 起到了一举两得的作用。

学生在交流探讨的过程中, 不仅满足了学习的内在需求, 而且激活了思维, 促进了学习能力的有效提升。

二、创设展示平台, 在点评中交流

当下课堂呼吁“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 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有了更为自主充裕的时间动手实践操作。学生在课堂中个性化地开展学习活动, 属于自身独特的发现也层出不穷。如果教师无视学生的这些操作实践成果, 也就失去了学生自主实践的意义。因此, 教师应该创设各种平台, 让学生将自己的发现和探究成果进行展示, 并引导学生在聆听中反思, 在反思中调整, 在调整中提升。如果学生展示的内容出现了错误, 教师也可以将其视为一种有效的资源, 引导其他同学进行评议, 并指出其问题所在, 从而让更多同学加深理解, 更加便于教师及时点拨。

例如, 在教学“加减法的简便运算”时, 教师讲授了例题后, 要求学生尝试运用简便算法解决这个问题:250-199。学生出现了两种计算方法:其一, 250-199=250-200-1=49;其二, 250-199=250-200+1=51。教师将这两种算法直接出示以供学生进行比较辨析, 在学生交流过程中得出一致结论:减去200已经多减去一个, 自然应该重新加上1, 正确的结论的揭示也就水到渠成了。

三、引发质疑思考, 在争鸣中交流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事实上, 没有深入有效的思考, 学生是不可能提出富有价值的问题的。而学生质疑本身就是其创造性思维的一种体现, 而教师能在学生提出问题的基础上, 引导学生通过课堂中的辩论促进其认知进一步深入, 则更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凸显交流对于学生能力提升的重要作用。尤其是在学生的认知出现偏差, 甚至是完全相反时, 教师切不可直接评判优劣, 告知学生答案。富有智慧的教师应该顺水推舟, 积极营造氛围, 引导学生进行辩论, 寻找证据驳斥对方的观点, 这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例如, 在教学“圆的认识”之后, 教师随机出示了一道判断题:将一个圆形分成两份, 其中的一份是圆的二分之一。此言一出, 学生迅速分成两派, 有的认为这句话是正确的, 有的则认为这句话并不完全对。教师并没有直接告知学生对错, 而是激发学生参与辩论的热情:“老师最喜欢出现不同的结论, 你们能为自己的判断找到理由吗?”于是, 一场别开生面的辩论会开始了。最终教师根据学生的结论总结:“不经过圆心的划分方法, 并不能确保其是平均分, 所以二分之一的说法并不准确。”

学生在辩论中, 思维逐渐走向深刻, 认知逐渐走向明晰, 其作为一种有效交流形式, 必然会促进数学课堂教学效益的整体提升。

四、注重多维互动, 在访问中交流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 提倡问题解决的多样化, 相同的问题采用多种不同的解决策略能够有效地激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但也会使得有些学生因为方法多而混淆不清。此时, 教师如果能够积极尝试让学生在课堂上相互访问, 则能够更好地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作为访问的学生势必会组织好语言, 提取教学内容最为核心的要素进行提问, 而被访问的学生也会积极调整语言, 理清自己的思路, 凸显表达的逻辑性, 借此形成课堂多维度、多层次、立体化的交流态势, 提升课堂的整体效益。

例如, 在教学“平均数”时, 当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平均数的内涵之后, 教师出示了某公司的销售图, 要求学生对月平均销售量进行估算, 当一个学生的估算答案高达5000时, 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向别人请教。而被请教的同学一语中的:“5000已经高出了所有的列出来的数据, 这是不可能的。平均数应该在所有的数据中。”这样的表达不仅是自身对平均数的理解, 也更好地帮助了访问的同学。

上一篇:人才工作项目化管理下一篇:说话带刺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