惩罚体罚教育在各国

2024-07-16

惩罚体罚教育在各国(精选6篇)

篇1:惩罚体罚教育在各国

美国:21个州法律允许体罚

美国自称是国际社会尊重人权的“榜样”,然而这个“榜样”的50个州中有21个州是允许体罚的。这21个州在法律上保护教育工作者对学生进行体罚的合法性,而对学生体罚最常见的方式是用木板打学生的屁股。在2007学年,美国共有22.3万名中小学生遭受到体罚。

班主任收拾学生|体罚学生

美国法律规定,在学校执行教育法的过程中,可以对学生实施体罚,判例法的原则是“教师可以用合理的适度的武力处罚儿童”。佛罗里达州达得县教育委员会政策中规定,教师可以惩罚学生,这种惩罚包括用不超过二尺长、三四寸宽的木板打不服从学生的臀部,但不能超过5下,并且不能造成身体的明显伤害。

根据法院判例,美国可以因为学生的以下几方面行为对其进行体罚:殴打教师、把下流作品和图片带到学校、骂人、争吵和打架以及侮辱教师(包括校内外)等。

法院认为“教师具有至高无上的家长地位”,可以对学生体罚,但是,体罚的理由必须是与教育有关的问题,在与教育无关的个人问题上,不能对学生进行体罚,如,不能因为意见不同而打学生等。体罚是否合理的标准要考虑到许多方面,如学生所犯错误的性质、程度,学生的性别、年龄、身体健康状况等。

英 国:禁体罚后又开禁

英国虽然在1989年通过法律禁止在公立学校体罚学生,两年后扩大到私立学校,1998年又扩大到校外,家长也不得体罚学生,但2001年11月有40多所学校的教师和一些家长联合向高等法院提出请求,要求恢复体罚,他们认为:禁止体罚使学校纪律下降,而且体罚是符合《圣经》要求的。

于是,从2006年4月开始,英国颁布了《2006年教育与督学法》,使英国教师有了惩戒不规矩学生的法定权力。新法生效后,教师获得在学校使用身体武力阻止学生打架的权力,以及不经家长许可对学生实施放学后或周末留校的处罚。

有了新法之后,一些地方教育部门规定了具体要求。例如,鞭子或皮带必须是经过认可的标准,必须备有惩罚记录,年龄在8岁以下儿童禁止体罚,打手心时每双手不得超3下,鞭打男生臀部不得超6下等。

韩 国:对女生只能打大腿

在韩国,2002年6月26日教育人力资源部公布《学校生活规定预示案》,规定教师可以对违纪学生作出体罚。但它同时规定了实施体罚的详细程序:

(1)实施体罚之前要向学生讲清理由;(2)实施体罚前对学生的身体、精神状态进行检查,必要时可延期进行体罚;(3)学生可提出以校内义务劳动来代替体罚;(4)体罚必须在有校监和生活指导教师在场的情况下进行。

对体罚手段和过程,韩国还有详细的规定,比如,对小学、初中生,用直径1厘米、长度不超过50厘米的木棍,对高中生,木棍直径可在1.5厘米左右,长度不超过60厘米。在体罚中,男生只能打臀部,女生只能打大腿部。实施体罚时,初高中生不超过10下,小学生不超过5下,程度以不在学生身体上留下伤痕为准。

日 本:开始支持不禁体罚

日本二战后一直禁止学校对学生施行体罚,要求学校推行“宽松教育”。禁令让教师觉得“绑手绑脚”。日本对体罚的规定比较严格,如将课堂上喧哗的学生逐出教室就算“体罚”。

据日本文部省统计,2004年由小学生制造的校内暴力事件多达1890件,比上次调查增加了18.1%。更令人不安的是,不仅小学生之间的暴力事件有所增加,小学生对老师实施暴力的事件也多达336起,比上次调查增加了32%。

鉴于这种状况,2007年年初,日本政府教育改革会议向时任首相安倍晋三提出了一份容许学校施行体罚建议报告,安倍对建议内容大表支持。一部分教师也认为,这对教师来说是很鼓舞人心。现今教师无法对学生采取严厉措施。因为如果教师遭到家长的指控,无法从学校获得保护,一些学生在利用教师的这个弱点。

瑞士:

对学生要求很严格,如果有人无故旷课,瑞士法院就要对他提出诉讼,因为学习是学生应尽的义务。对旷课的学生,一般都要处以罚款。

法国:

中学对学习极差的学生,经班级理事会(成员由校长、教务长和该班所有任课老师组成)****决定可给予留级处分;犯了严重错误的会受到开除处分;对于打架斗殴、迟到、旷课等小错误,犯错者将受到节假日必须到学校反省补课或做作业的处罚。

新加坡:

老师是不可以体罚学生的。不过如果学生犯下严重错误,校长可以适度地体罚学生,包括公开鞭打学生。

对待体罚的三类态度

世界各国对待体罚的态度有较大分歧,大体分三类。第一类国家完全禁止体罚,其中包括奥地利、芬兰、德国、挪威、瑞典、丹麦、冰岛、乌克兰和罗马尼亚。

第二类国家也禁止体罚学生,但要求恢复体罚的呼声越来越强烈。如日本、英国,其中英国甚至在完全禁体罚后又重开禁。

第三类国家允许体罚,这些国家包括新加坡、澳大利亚、韩国、美国。其中,美国有21个州在法律上保护教育工作者对学生进行体罚的合法性。

篇2:惩罚体罚教育在各国

“00”后基本都是独生子女,他们是21世纪的新新人类,所属的时代是人类迈向新世纪的又一页精彩篇章。与出生在上世纪80、90年代的人们有着很大不同的是他们成长的时代科学技术与信息产业飞速发展且日渐成熟。他们是这个时代得到新型产物,所以大多数孩子都和以往这个年龄段的教育对象有了很大的差异。这些孩子早熟 对新事物无比好奇、接受信息的能力特强,但又存在自负,霸道,脾气暴躁,容易生气心理脆弱,容易受伤。自理能力较差并缺乏主见,胆小懦弱并时而会有自虐行为等问题。也正是由于这样的原因,在“00”后的成长中,犯错误更是在所难免。而这时候倘若老师为了不伤孩子们所谓的“自尊心”,只轻描淡写地简单谈谈,不去进行正面的批评教育,久而久之,试问孩子们究竟拿什么去衡量对错,明辨是非?

学校教育中的惩罚,是指对学生某种思想行为给予否定性的评价,使学生受到警示,旨在控制不良的思想行为。惩罚的方式有:否定性的语言评价、批评、谴责、采取强制措施、给予处分等。惩罚能引起羞愧、痛苦、焦虑、畏惧和悔恨,从而使人分清是非善恶,并通过意志努力去纠正不良行为习惯。心理学认为,一定程度的紧张焦虑和畏惧是人的内驱力的一个源泉,而内驱力是人们行为的一种动力。惩罚和奖励是构成学校激励机制的两个方面。二者是辨证统一,不可分开的。英国著名教育家洛克在《漫话教育》一书中指出:善与恶,奖励与惩罚,是人的重要行为动机,是一切人类因之去工作、由之受指引的激励物和约束物,也应该用之于青少年。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可连柯明确指出:凡是需要惩罚的地方,教师就没有权利不用惩罚,在必须惩罚的情况下,惩罚不仅是一种权利,而且是一种义务。这些论述告诉我们,在提倡表扬、奖励、赏识的同时,我们不应该忽视惩罚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惩罚不是教育的全部,但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

前美国总统里根在12岁时,有一天在院子里踢球,把邻居家的玻璃搞碎了。邻居说,我家的这块玻璃是好玻璃,12.5美元买来的,你须照价赔偿。这是在1920年,12,5美元是一个不小的数字,可以买125只鸡。他没有办法,回家找他父亲。里根的父亲在确定事情的原由之后,就对里根说,那你就赔吧。不过这12.5美元是我借给你的,一年之后,你要还给我。在接下来的一年里,里根就开始做檫皮鞋、送报纸之类的活打工赚钱,最后终于赚得12.5美元还给他父亲。里根在晚年的回忆录中提到了这件事,并深情的说正是通过这样一件事情使他懂得什么是责任,那就是要为自己的过失负责。由此可见,惩罚在教育中具有其他方式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惩罚的作用

1.惩罚可以使学生懂规矩、辨是非。要想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不能做的,可以通过说教、示范等方式。但不可否认纪律和惩罚也是达到行为目的的途径,惩罚可以让他们更加主动地了解行为界限、明确是非观念及权利和义务的关系。

2.惩罚有促使改过和激励作用。只有承认做错了事并接受惩罚,才有助于学生了解道德责并进一步发展道德意识。如果学生不能或不愿正视惩罚,那么他就难以在正确的道路上大踏步地前进。惩罚可以使犯了错误的学生觉醒,能使学生知耻,能够激励学生奋发向上。

3.惩罚有教育和警戒作用。惩罚可以起到一般教育方法所不能达到的效果。比如,当你告诫孩子火不可随便触摸时,他或许不信、或许因抵挡不住跳动火苗的诱惑而偷偷地去触摸,结果带来的必然是灼烧之痛。这种痛会使孩子刻骨铭心,使他不会再随意触摸火。这就是惩罚

产生的教育效果。通过惩罚违规者,还可以对其他学生起到警戒作用。

4.惩罚有助于维护集体的纪律。惩罚作为一种管理手段也是维护集体纪律的有效工具。惩罚维护了纪律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集体目标的实现。

(二)惩罚的原则和尺度

惩罚不是单纯的让学生受到惩戒,不是为了惩罚而惩罚,它的目的是教育,是让学生对自己的言行负责。因此惩罚,它有自己的原则和尺度。

(1)惩罚的原则:

1.目的性原则。教育者使用惩罚时要明确其目的,要懂得惩罚只是一种手段而绝非最终目的。惩罚的目的是为了惩前毖后、维护纪律,使受惩罚的学生改过自新和健康成长,使大多数学生受到教育。如果这个目的不明确,教师就可能滥用惩罚,教师在惩罚学生时就可能带有个人的情绪、抱有偏见,就可能有“教训”学生的心理,结果就会对学生造成体罚。

2.灵活性原则。要针对不同的时间、场合、违规程度,以及被惩罚对象的性格类型,机智灵活地选择不同的惩罚方式,而不能一成不变、千篇一律。比如,对于故意违纪的学生与过失违纪的学生,对于初犯和屡犯,对性格外向和性格内向的学生,惩罚的程度及方式都应该有所区别。

3.惩罚与其他教育方法相结合的原则。不能孤立地使用惩罚手段,必须与整个教育方法体系结合起来,尤其应该与说理、沟通、感化、激励等教育方法结合起来使用。

4.惩罚必须能解决问题,而不产生新问题的原则。惩罚的目的是为了解决问题,如果达不到这个目的,惩罚就容易产生消极的作用。

所以,在运用惩罚时要注意把握度、把握时机,注重惩罚的实际效果,不能产生副作用。

(2)惩罚的尺度

1.惩罚也需要尊重与信任。并不只有赞赏才能给予孩子自尊与自信,惩罚更需要尊重与信任,要特别小心地为对方着想,要顾及对方的承受力、尊严,不要让对方难堪。教育的前提是了解,了解的前提是尊重,不能把孩子的特点当缺点。比如完不成作业,罚抄写课文20遍,罚去操场跑步之类,并不是真正的惩罚。

2.让学生为自己的过失负责。其实,当一个人知道自己犯错的时候,内心都有一种要接受惩罚的准备,这是一种心理需求。为自己的愧疚承担责任,取得心理平衡。只有那些年纪很小的孩子,或是社会化程度比较低的人,才会选择逃避责任。回想我们自己长大的过程,一定有一些惩罚是让自己终生难忘的。一般来说,学生犯错的时候,恰恰是教育的良机,因为内疚和不安会使他急于求助,而此时明白的道理可能使他刻骨铭心。教育不是改造人,是唤醒人,唤醒人内心中沉睡的巨人。当一个孩子犯了错,要惩罚他,首先要肯定他是一个好孩子再指出他的错误。比如,对他说你确实很优秀,但是今天这件事,你伤害了别人,你是怎么想的,你怎么办……惩罚的一个基本出发点和目的,应该是让孩子为自己的过失负责。我们总说学生没有责任心,实际上,很多时候是父母从小就剥夺了学生为自己承担责任的机会。父母包办得越多,学生的能力越差,这样的事情现在太多了。学校里,老师也包办代替,像少先队活动,不少都是老师策划组织、写演讲词。这就需要我们转变教育观念,让学生感到责任,一个能承担责任的人,才是现代人。

3.惩戒也是一种爱的表达方式。老师在惩罚学生和训斥学生的时候,自己同样也是很生气很痛苦的。没有哪个老师会以故意拿出学生的丑当做乐趣,我们每一个教育者的目标都是一

致的:为了我们的学生更好。“打是亲,骂是爱”或许有些偏激,但是也不是全无道理。

孟子说:“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也就是说,成大事者,一定得经过磨砺。惩罚就是一种磨砺,对于“00”后的小孩来说只有经历过磨砺才能成长为国家的栋梁,才能在未来承担起社会的责任,也只有这样我们的教育才能算的上成功。

参考文献:

【1】:傅维利,论教育中的惩罚 辽宁师范大学田家炳书院暨教育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辽宁大连 116029)。

【2】:王呈祥,表扬与批评的外显意义、内隐意义及其对学生的不同影响.教

育评论.2001.【3】:王呈祥,论奖励与惩罚对个体道德发展阶段的影响.2002.【4】:王平,中小学生受罚现象透视.教学与管理.2001.5;(总126期)10-12

【5】:肖庆华,论教育学视野的惩罚.江西师范大学学位论文,2004

【6】:杜绽蕾,论我国中小学惩罚实践.河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7】:张晓东,5从学校教育情境中的惩罚谈作为策略的教育学.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 位论文,2005

篇3:惩罚体罚教育在各国

本文依据《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资料汇编》相关数据,从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两个方面,运用比较分析法、序时平均法及回归分析法对山东省大棚与露地蔬菜种植效益进行比较分析,借以揭示效益差异性及其产生的原因,为相关管理部门提供决策依据。

1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1.1 研究方法

(1)比较分析法。本文通过比较山东省大棚蔬菜与露地蔬菜、全国平均大棚蔬菜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揭示其效益差异性。

(2)序时平均法。序时平均法是将全部数列资料分成若干段,计算各段的序时平均数,形成新的简化了的时间序列[3],以消除短期的、偶然的因素引起的不规则变动,显现出长期趋势。本文对大棚与露地蔬菜种植的经济及生态效益的变动趋势分别采用序时平均法来进行测定。

(3)回归分析法。回归分析是研究一个变量关于另一个(些)变量的依赖关系的计算方法和理论。其目的在于通过后者的已知或设定值,去估计和预测前者的总体均值[4]。本文运用SPSS 17.0对净利润与价格、产量及总成本的依存关系进行回归分析。

1.2 数据及来源

本文的数据来源为:《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资料汇编(1999-2001)》: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农业部、国家林业局、国家轻工业局、国家烟草专卖局、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合编;《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资料汇编(2002-2003)》: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价格司编,中国物价出版社出版;《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资料汇编(2004-2010)》: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价格司编,中国统计出版社出版。

我国农产品成本核算指标体系分别在1984年、1989年、1992年、1998年和2004年先后五次作过较大调整和修订,最终形成了2004年开始实行的新农产品成本调查核算体系。与1998年版相比,2004年版新指标体系在体系结构、指标名称及关系、指标涵义乃至调查汇总方法等方面都作了重大调整。为了统一口径,使数据具有可比性,尽可能系统地分析农产品成本收益变化,笔者对1998年版农产品成本核算指标(1999-2003年数据)按照《新旧农产品成本核算指标转换方法说明》进行了转换。

需要说明的是,蔬菜成本收益调查仅局限于大中城市,下文中的全国数据为全国大中城市的平均数据,山东省数据为济南市与青岛市的平均数据。受山东省大棚蔬菜成本收益调查仅调查大棚西红柿和大棚黄瓜的限制,下文中的全国和山东省蔬菜数据为西红柿和黄瓜的平均数。从这个意义上说,本文中的大棚与露地蔬菜种植的经济和生态效益分析仅以西红柿和黄瓜为例。

2 山东省大棚蔬菜种植效益评价

2.1 经济效益分析

1998-2009年大棚蔬菜平均每公顷净利润是露地蔬菜1.98倍,比露地蔬菜高出35407元。1998-2009年,大棚蔬菜每公顷净利润三年序时平均值分别比露地蔬菜高出30881元、31988元、19278元及59482元,分别是露地蔬菜的1.54倍、1.56倍、1.34倍及1.51倍(表1)。显然,1998-2009年山东省大棚蔬菜相对露地蔬菜一直具有显著的正经济效益优势。每公顷净利润优势(即大棚蔬菜与露地蔬菜每公顷净利润之差)由1998年的30707元提高到2009年的99095元,增加了68388元,平均每年增加6217元,平均每年递增11.24%。2001-2003年、2004-2006年、2007-2009年大棚蔬菜净利润优势三年序时平均值比上一序时平均值分别增加1107元、-12710元及40203元(图1)。优势总体上呈增长趋势,尤其是自2006年以来,优势呈直线上升状态,2009年优势最大。

数据来源:《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资料汇编》。

与全国大中城市平均相比,山东省大棚蔬菜每公顷净利润是全国平均大棚蔬菜的1.66倍,比全国平均提高28513元。山东省大棚蔬菜净利润三年序时平均值分别比全国平均高出21312元、18335元、14247元及60157元,分别是全国平均的1.37倍、1.32倍、1.25倍及1.52倍,(表1)。可见,1998-2009年山东省大棚蔬菜相对全国平均大棚蔬菜一直具有显著的正经济效益优势,净利润优势由1998年的13335元提高到2009年的106532元,增加了93198元,平均每年增加8472元,平均每年增长20.79%。2001-2003年、2004-2006年、2007-2009年净利润优势三年序时平均值分别比上一序时平均值高-2977元、-4088元及45911元(图1)。由于2007-2009年优势增幅很大,因而致使优势总体上亦呈增长趋势。

2.2 生态效益分析

因农药、化肥及有机肥的过度使用易导致土壤盐渍化,使生态环境恶化[5,6],故选取每公顷农药费、化肥用量、肥料费结构(化肥费与农家肥费之比)来分析生态效益。

(1)农药费分析。大棚蔬菜平均每公顷农药费是露地蔬菜的1.62倍,比露地蔬菜高出688元。大棚蔬菜农药费三年序时平均值分别是露地蔬菜的2.02、1.62、1.72、1.29倍,分别比露地蔬菜高出797元、577元、964元及413元。可见,1998-2009年山东省大棚蔬菜农药费一直明显高于露地蔬菜。相对露地蔬菜而言,农药费差距由1998年的840元降低到2009年的621元,下降了219元,平均每年减少20元,平均每年下跌2.71%。2001-2003年、2004-2006年、2007-2009年农药费差距三年序时平均值分别比上一序时平均值增加-219元、387元及-551元,分别增长-27.54%、67.00%及-57.13%,序时平均差异幅度经历了“降低—提高—降低”的过程,进而总体上呈减少趋势(表2)。

数据来源:《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资料汇编》。

与全国大中城市平均相比,1998-2009年山东省大棚蔬菜平均每公顷农药费相当于全国平均的93%,比全国平均低131元。山东省大棚蔬菜农药费三年序时平均值分别相当于全国平均的94.02%、86.12%、127.23%及73.12%,分别比全国平均低100元、243元、-492元及671元。除2004-2006年外,农药费序时平均值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001-2003年、2004-2006年、2007-2009年农药费差距三年序时平均值分别比上一序时平均值少142元、-734元及1162元,分别低-141.70%、302.66%及236.44%,序时平均差异同样经历了“降低—提高—降低”的过程,进而总体上亦呈减少趋势。

(2)肥料费结构分析。蔬菜种植肥料费包括化肥费和农家肥费。1998-2009年山东省大棚蔬菜肥料费年均9226元/hm2,是露地蔬菜的1.42倍,比露地蔬菜高出2711元/hm2。其中化肥费5514元/hm2,占肥料费的比重为59.77%,比露地蔬菜高出0.42%;农家肥费3712元/hm2,占肥料费的比重为40.23%(表3)。1998-2009年大棚蔬菜化肥费占肥料费比重的三年序时平均值分别为53.35%、57.55%、57.18%及67.58%,露地蔬菜分别为53.61%、56.77%、61.35%及63.25%。1998-2009年山东省大棚蔬菜年均每公顷肥料费是全国平均的1.35倍,比全国平均水平6833元高出2392元。其中化肥费3704元,占肥料费的比重为54.2%,比山东省大棚蔬菜下降5.57%;农家肥费3129元,占肥料费的比重为45.8%(表3),可见,山东省大棚蔬菜肥料费显著高于露地蔬菜及同期全国平均水平,大棚蔬菜化肥费占肥料费的比重略高于露地蔬菜及同期全国平均比重。

数据来源:《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资料汇编》。

(3)化肥用量分析。1998-2009年大棚蔬菜平均每公顷化肥用量是露地蔬菜的1.43倍,比露地蔬菜高出379kg。大棚蔬菜化肥用量三年序时平均值分别是露地蔬菜的1.23倍、1.78倍、1.33倍及1.48倍,分别比露地蔬菜高出217 kg、768kg、306 kg及356 kg。可见,1998-2009年山东省大棚蔬菜化肥用量明显高于露地蔬菜(1999、2001年除外)。每公顷化肥用量差距由1998年的265 kg提高到2009年的346kg,增加了81kg,平均每年增加7 kg,平均每年增长2.45%。2001-2003年、2004-2006年、2007-2009年化肥用量差距三年序时平均值分别比上一序时平均值增加551 kg、-462 kg及49 kg,分别增长254.43%、-60.12%及16.12%(表3)。其差距总体上呈增加趋势。

山东省大棚蔬菜每公顷化肥用量三年序时平均值分别是全国平均的1.28倍、1.77倍、1.55倍、1.25倍,分别比全国平均高出252kg、762kg、433kg及216kg。显然,1998-2009年山东省大棚蔬菜化肥用量显著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01-2003年、2004-2006年、2007-2009年化肥用量差距三年序时平均值分别比上一序时平均值增加510kg、-329kg及-217kg,分别增长202.26%、-43.14%及-50.05%(表3),其差距总体上未有显著变化。

3 山东省大棚与露地蔬菜种植效益评价结果分析

3.1 经济效益分析

净利润的主要影响因素有总成本、价格及产量,为此笔者分别采用每50kg主产品总成本、每50kg主产品价格及每公顷产量三个指标及多元回归模型对经济效益进行解释。

(1)总成本分析。1998-2009年山东省大棚与露地蔬菜种植总成本差距显著。大棚蔬菜平均每50kg主产品总成本是露地蔬菜的1.64倍,比露地蔬菜高出14.10元。大棚蔬菜总成本三年序时平均值分别是露地蔬菜的1.67倍、1.27倍、1.99倍及1.64倍,分别比露地蔬菜高出11.04元、6.22元、22.74元及16.40元。1998-2009年山东省大棚蔬菜平均每50kg主产品总成本是全国平均的1.01倍,比全国平均高出0.50元。山东省大棚蔬菜价格三年序时平均值分别相当于全国平均的88.97%、91.61%、124.04%及98.16%,分别比全国平均高出-3.42元、-2.68元、8.87元及-0.79元,从而显示出山东省大棚蔬菜总成本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2)价格分析。1998-2009年山东省大棚与露地蔬菜价格差距显著,呈直线上升趋势。大棚蔬菜平均每50kg主产品价格相当于露地蔬菜的1.72倍,比露地蔬菜高出35.19元(图2),比同期每50kg主产品总成本的上涨幅度高出8%。大棚蔬菜价格三年序时平均值分别是露地蔬菜的2.01倍、1.67倍、1.68倍及1.65倍,分别比露地蔬菜高出34.52元、26.77元、35.36元及44.09元,比同期总成本的上涨幅度分别高出34.49%、39.66%、-30.74%及1.19%。1998-2009年山东省大棚蔬菜每50kg主产品价格是全国平均的1.29倍,比全国平均高出18.71元(图2),比同期总成本的上涨幅度高出28%。山东省大棚蔬菜价格三年序时平均值分别是全国平均1.23倍、1.15倍、1.33倍及1.40倍,分别比全国平均大棚蔬菜高出12.72元、8.51元、21.70元及31.89元,比同期总成本的上涨幅度分别高出33.78%、22.95%、9.02%及41.59%。显然,山东省大棚蔬菜价格远高于露地蔬菜及全国平均大棚蔬菜,进而致使山东省大棚蔬菜每50kg主产品净利润优势显著。

(3)产量分析。1998-2009年山东省大棚与露地蔬菜种植产量不相上下。大棚蔬菜平均每公顷产量是露地蔬菜的1.02倍,比露地蔬菜提高1212.15元。大棚蔬菜产量三年序时平均值分别相当于露地蔬菜的95.19%、93.90%、97.17%及121.17%,分别比露地蔬菜下降3493.05元、4348.05元、1921.2元及-14610.75元。1998-2009年山东省大棚蔬菜平均每公顷产量相当于全国平均的98.01%,比全国平均下降1453.05元。山东省大棚蔬菜价格三年序时平均值分别相当于全国平均的96.87%、92.53%、90.24%及111.99%,分别比全国平均降低2234.25元、5410.50元、7125.00元及-8957.70元。可知,山东省大棚蔬菜相对露地蔬菜和全国平均大棚蔬菜无产量优势。

(4)模型分析。为进一步分析净利润与价格、产量及总成本的关系,我们建立山东省1998-2009年大棚蔬菜净利润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本文选取每公顷净利润(NP)作为被解释变量,选取每50kg主产品平均出售价格(ASP)、每公顷总成本(TC)以及每公顷产量(OPM)作为解释变量对净利润进行回归分析。回归模型为:

运用SPSS17.0可得回归方程:

复相关系数R=0.990,说明每50kg主产品平均出售价格ASP,每公顷总成本TC及每公顷产量OPM作为一个整体影响因素同每公顷净利润高度相关。判定系数R2=0.980,说明模型对数据的拟合优度很高。F=44.761,P=0.000,在给定的0.025的显著性水平下,可认为所拟合的回归方程具有统计学意义。偏回归系数β1、β2、β3的T检验的P值分别为0.000、0.000和0.011,在给定的显著性水平下,均有显著性意义。

由该模型可知,每50kg主产品价格及每公顷产量与每公顷净利润呈正相关关系,而每公顷总成本则与每公顷净利润呈负相关关系。每50kg主产品价格提高1元可使每公顷净利润平均提高1582.76元,每公顷产量增加1公斤可以使每公顷净利润平均提高0.80元,而每公顷总成本提高1元可使每公顷净利润平均降低118.82元。因此,如果每50kg主产品价格与每公顷总成本同时增加1元,可使每公顷净利润平均提高1463.94元。可见,价格对净利润的正向推动作用远高于总成本对净利润的负向作用。

1998-2009年尽管大棚蔬菜相对露地蔬菜及全国平均大棚蔬菜无产量优势,但是由于其每50kg主产品价格的增长幅度远高于每50kg主产品总成本的涨幅,致使大棚蔬菜的每公顷净利润显著高于露地蔬菜和全国平均大棚蔬菜。大棚蔬菜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传统农业的季节性限制,可以充分利用时间差实现一年四季均衡供应,尤其是可以反季节生产,与露地蔬菜错开上市时间,在春秋淡季时可以提供新鲜的蔬菜。而山东省人口众多,蔬菜消费量大,特别是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城镇化步伐加快,蔬菜消费需求不断增加。因淡季供应量小于人们的需求量,自然大棚蔬菜价格因供求关系而上升。另一方面山东省大棚蔬菜产量低于露地蔬菜,也会使得蔬菜市场上蔬菜供应量减少,进而导致价格上升。大棚蔬菜每公顷产量三年序时平均值分别比露地蔬菜下降3493.05元、4348.05元、1921.2元及-14610.75元,分别降低4.81%、6.10%、2.83%及-21.17%。因此,大棚蔬菜价格相对露地蔬菜一直偏高,具有较高的市场竞争力。此外,因大棚蔬菜可以充分利用大棚的空间差,实现多种蔬菜间种、套种、复种的多茬种植与立体生产,可大幅度提升土地生产力,提高土地利用率,进而使其净利润优势明显。

3.2 生态效益分析

山东省棚室设计建造不规范[2],环境调控能力差,致使大棚内病虫害发生频繁,造成防治病虫害的药剂的大量使用及不严格执行安全间隔期的不科学使用,同时,大棚蔬菜生产为获得高产过多进行土地连作,影响了地力的恢复,最终会导致农药超标,土壤盐渍化、酸化、地下水受污染,进而使生态环境恶化。为了提高单产水平,大量使用化肥,反映了山东省大棚蔬菜标准化生产水平不够高。过度使用化肥的直接后果也是土壤盐渍化,使生态环境恶化。大棚蔬菜化肥费占肥料费比重略高于露地蔬菜,基本上大体相当。农户使用有机肥可有利于提高蔬菜产量,但是如果农户使用未腐熟有机肥,会使大棚蔬菜发生病虫害和土壤盐渍化的概率增加,进而增加杀虫、杀卵、杀菌等化学药剂的使用[5],间接增加了农药的投入,进而使蔬菜中农药残留增多,土壤受到的污染加大,严重破坏生态环境。农家肥费的施用使得大棚蔬菜生态效益恶化的风险增加。因此,大棚蔬菜的生态效益较差。

4 结论与引发的思考

4.1 结论

(1)以西红柿和黄瓜为例,1998-2009年山东省大棚蔬菜生产相对露地蔬菜及全国平均大棚蔬菜均一直具有显著的正经济效益优势,总体上呈增长趋势。大棚蔬菜平均每公顷净利润是露地蔬菜的1.98倍,比露地蔬菜高出35407元;是全国平均的1.66倍,比全国平均高出28513元。尽管大棚蔬菜相对露地蔬菜及全国平均大棚蔬菜无产量优势,但由于其每50kg主产品价格的增长幅度远高于每50kg主产品总成本的涨幅,并且如果每50kg主产品价格与总成本同时增加1元,可使每公顷净利润平均提高1464元,从而致使大棚蔬菜的每公顷净利润显著高于露地蔬菜和全国平均大棚蔬菜。

(2)1998-2009年山东省大棚蔬菜生产相对露地蔬菜和全国平均大棚蔬菜的生态效益较差。具体如下:

山东省大棚蔬菜农药费一直明显高于露地蔬菜,其差总体上呈减少趋势,但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平均每公顷农药费是露地蔬菜的1.62倍,比露地蔬菜高出688元;相当于全国平均的93%,比全国平均大棚蔬菜低131元。由于山东省棚室设计建造不规范[2],环境调控能力差,致使大棚内病虫害发生频繁,造成防治病虫害的药剂的大量使用及不严格执行安全间隔期的不科学使用,最终导致农药过多使用。

山东省大棚蔬菜种植肥料费年均每公顷9226元,是露地蔬菜的1.42倍,比露地蔬菜高2711元;是全国平均的1.35倍,比全国平均高2392元。大棚蔬菜肥料费显著高于露地蔬菜及同期全国平均水平,大棚蔬菜化肥费占肥料费的比重略高于露地蔬菜及同期全国平均比重。这主要是因生产大棚蔬菜的农户为了达到高产目的,大量使用有机肥和无机肥。

山东省大棚蔬菜化肥用量明显高于露地蔬菜(1999、2001年除外),其差总体上呈增加趋势,平均每公顷化肥用量是露地蔬菜的1.43倍,比露地蔬菜高出379kg;显著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三年序时平均值分别是全国平均的1.28倍、1.77倍、1.55倍、1.25倍,总体上未有较大变化。化肥的大量使用主要是因大棚蔬菜农户过度追求单产水平的提高所致。

4.2 引发的思考

设施农业技术密集、集约化和商品化程度高,具有高产、优质、高效、安全、周年生产的特点[7]。但是,山东省大棚蔬菜生产产量相对较低,成本较高,标准化生产水平不够高,重产量轻质量,产品质量存在安全隐患。大棚蔬菜由于农药、农家肥使用较多,直接或间接导致蔬菜内农药残留量加大,有害物质超标,蔬菜安全性下降,危及人们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应增加有机肥及高效无毒农药的使用量,以实现大棚蔬菜的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机械化水平低显得尤为突出,与露地蔬菜相比,大棚蔬菜用工数量一直偏高,这一方面表明山东省大棚蔬菜生产是劳动密集型的生产,生产仍以人力为主,劳动强度大,劳动生产率低,缺乏专用的小型化机械作业机具,配套设施不全,生产机械化程度低。另一方面,伴随着城乡市场劳动力价格的提高,大棚蔬菜雇工工价呈直线上升趋势,进而导致人工成本较高。近年来,随着石油等能源价格的快速上涨,单位面积的机械作业成本迅速提高[8],加之各种农业机械的逐步投入生产,机械作业费呈直线上升趋势,致使物质与服务费用增加,净利润减少。因此,为了降低人工成本及机械作业费,必须提高大棚蔬菜生产的机械化水平。这些应该予以重视,应采取措施全面提高大棚蔬菜的单产、质量和效益,进而提高其产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廖允成,王立祥,史俊通.设施农业——我国高效农业发展的重要选择[J].科技导报,2001(9):33.

[2]山东省蔬菜产业振兴规划(2011-2015年()鲁政发(2010)81号).

[3]徐国祥,刘汉良,孙允午,等.统计学[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302.

[4]李子奈,潘文卿.计量经济学(第三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23.

[5]王哓春,唐敏.呈贡县大棚蔬菜施肥现状及经济效益分析[J].现代农业科技.2008(8):14-15.

[6]巫建兵,洪厚山.影响城郊蔬菜生产效益的因素[J].农技服务,2009(1):136.

[7]农业部关于促进设施农业发展的意见(农机发(2008)3号).

篇4:是惩罚不是体罚

每天下班回家正赶上CCTV—2播放的《超级保姆》,主要是讲乔·弗罗斯特作为超级保姆帮助各个有问题的家庭教育孩子的故事。看了《超级保姆》里的孩子你就会觉得,其实我们的孩子比电视里的孩子可爱很多,他们在地上打滚,在墙上乱画,吐口水,骂脏话。乔用生动的实际案例,教家长朋友们如何在家庭中制定规则,在平等的家庭教育环境中让孩子知道自己的责任,违反规则就要受到惩罚。

然而事实上所谓惩罚是指“实施处罚使犯错误的学生身心感觉痛苦,但不以损害受罚学生身心健康”为原则的处罚方式。惩罚是一种权力而非权利,是教师用于惩处违反学校学习生活规范的学生的权力,是针对学生违反规范的行为。惩罚权首先来自学校,教师就是一个执行者。因此,我们认为惩罚是一种教育手段,是学生接受另外方式的教育。而体罚在我国由于同时存在体罚与变相体罚两个概念,因此体罚所指的范围相对较窄。我国辞海对体罚的解释是:“成年人(如父母或教师)对小孩身体使用的惩罚,其严厉性从打手心到打屁股不等”。我认为,从准确明晰概念内涵的角度来看,可将体罚的概念这样界定:“为惩罚某人亲自或指使他人以暴力方式接触被罚人身体的一种惩罚。”因此,无论是教师亲自接触学生身体还是指使他人接触学生身体,其行为均可构成体罚,但前提是其接触方式必须属于暴力方式。是否属于暴力方式既可依其行为的后果判断,如是否产生了身体的伤害,还可以从一般的社会认知和接受程度判断。

如果幼儿打其他小朋友,教师生气的打了幼儿的屁股,那么这个行为属于体罚,但如果幼儿要去参加某个表演,老师拍拍他的屁股说:“加油!”虽然这像是在打幼儿屁股,但却在人们日常可以接受的尺度内,就不能算是体罚。所以惩罚绝不等于体罚,更不是伤害,不是心理虐待、歧视,让你觉得难堪,打击你的自信心。我认为,家长把幼儿送到幼儿园的目的是让幼儿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行为习惯的,如果幼儿教师在对幼儿的行为偏差没有及时的纠正,放任自流,这是对家长和幼儿及其不负责任的表现, 所以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特别是现在的独生子女,都是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犯了错也没受到相应的惩罚,以自我为中心。长大后受不了一点挫折,给孩子造成很大的心理隐患。

当然幼儿园教育应以正面表扬、鼓励为主,但是针对孩子认知和自控能力不足的特点,特别像幼儿园孩子,有时表扬、鼓励管不了一分钟,同样的错误照样犯。我们要在塑造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幼儿良好的道德品质,帮助幼儿适应幼儿园生活的过程中难免会用到惩罚手段。幼儿园教师对幼儿的惩罚主要有以下四种:1.否定性的表情暗示。老师摇摇头或皱一下眉头,表示对幼儿行为不满意。比如有小朋友乱扔垃圾,老师对他摇摇头,并用眼神示意他捡起来。2.说理教育。明确告诉幼儿这件事不能做以及后果等等,比如幼儿在玩滑梯时倒着爬上去,老师就要告诉幼儿不能倒爬滑梯,因为有可能和上面滑下来的小朋友冲撞在一起,而引起受伤。3.隔离、暂停活动,在说理教育无用的时候,可以使用隔离、让幼儿暂停活动的方法,如幼儿持续哭闹,可以让幼儿单独呆一会儿,让他自己冷静一下。4.让幼儿对自己的过失负责等形式。比如有幼儿乱撕图书,可以让幼儿买图书来赔。当然幼儿园惩罚教育是教师对幼儿某一方面或某一行为的否定性评价。如果把握不好惩罚的教育尺度,可能会影响幼儿的自我评价,挫伤幼儿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教师作为幼儿心目中最重要的他人,在实施惩罚教育时应以对幼儿的爱为出发点 ,在保护幼儿自尊心的前提下在适当的时候实施适当的惩罚,那种威胁恐吓式的惩罚方式应该避免使用。

首先,制定规则。乔在帮助家长朋友们使用的第一法宝就是制定规则,规则告诉家里的每位成员,你应该做什么而不应该做什么,你能做什么而不能做什么。规则告诉你九点必须睡觉你就九点睡觉。同样在班级管理中规则能让幼儿知道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不能做的。幼儿的一日生活常规规范着幼儿的言行,它体现在幼儿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上。如明确告诉幼儿不可以爬树、爬窗,不能在楼梯上推拉别的小朋友,排队喝水、洗手。上课认真听讲,不打闹,想要发言请举手等等。当有个别幼儿不遵守规则时,就会受到别的小朋友的谴责或被告状,事实上幼儿在受到其他幼儿的谴责时一般都能主动遵守规则,要是老师出面只要对他摇摇头,幼儿也能马上遵守规则。

其次,规定一定要严格执行,不能朝令夕改,更不能半途而废。有一集《超级保姆》里有这样一个故事为让孩子养成独立睡觉的习惯,家长要把一次次跑出房间的孩子抱回小床,跑出、抱回、再跑出、再抱回,一整晚“搏斗”了72个来回……假若没有超强的耐心,你一定被孩子打败。作为幼儿园教师更应该有超强的耐心,既然制定了这些规则不管是老师还是小朋友都要严格遵守。比如说幼儿午睡后不能玩玩具,但是有时教师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那两天后这个规定就会成为摆设。另外在一个班级中,两位教师由于性格、生活环境等不同,工作作风、工作方法也不尽相同,但不管怎样,在引导孩子明辨是非,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等方面,达成共识,做到要求统一。就这样,在统一要求,严格管理中,幼儿逐渐明白了该怎样做,不该怎样做。常规不仅被幼儿接受而且渐渐成为他们的自觉的行动。

篇5:惩罚体罚教育在各国

林建华

首先,我得声明,我所说的惩罚绝不等同于体罚或变相体罚,更不是虐待或伤害。它是在尊重学生的前提下,督促学生为自己的过失负起应有的责任的合作的教育方式。应该说,除了那些年纪比较轻和思想道德素质非常低的人外,每个人犯了错误,内心都会感到内疚,都愿意接受适度的惩罚以求得内心的平衡。在学生有过失时及时地给予适度的惩罚,更能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不是,从而谨记教训,改过自新。然而,惩罚是一把双刃剑,稍微把持不好,会把学生伤得很深很痛,甚至会有致命的一击。那么,在教育工作中怎样惩罚学生才算适度?才能发挥出它的积极作用呢?我不敢轻易下结论,但从以下几点的尝试中,我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一、制订合理的班规班约,建立健全的奖惩制度。

“国无规不立,家无矩不兴。”同样,合理的规章制度,是一个良好的班级风气形成的保证,也是成功实施惩罚教育的基础。每接于一个新的班级,我总是先开一个班会,围绕着“应该怎样共同管理好我们班集体”这个主题,跟大家一起商讨如何避免和解决学习、生活、劳动、纪律、卫生和安全等可能出现的问题,然后把大家的意见综合起来,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制订成合理、健全的班规班约,让它来规范、约束学生的行为。当然,这个班规班约也是日后奖惩学生的凭据和标准。

二、宣誓保证,增强学生的责任感。

这是成功实施惩罚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

班规班约制订出来了,怎样才能让学生去遵守,违反了又心甘情愿地接受惩罚呢——让学生宣誓和写保证书。班会上跟大家详细地解释了班规班约的各条款之后,对学生说:“我们制订这个班规班约并不是为了谁要管理谁、谁要惩罚谁,而是为了指明一条正确的成长道路,帮助大家更健康地成长。我们同学之间、师生之间并不存在什么管和被管的关系,而是一种以遵守班规班约为前提的合作和相互监督的关系。„„”经过一翻的思想教育,时机成熟时便开始宣誓保证,决心遵守班规班约,如若违反,应负起一定的责任,甘愿接受班规班约给予的相应的惩罚。当然,宣誓和写保证书时教师要身先士卒,果真有了过失也绝不要食言。有一次我打桌球,经学生提醒才翻然醒悟,班规班约确实不许打桌球,我便乖乖地扫了一天教室。不过,自此之后,我们班没有一个人再进桌球室和电子游戏厅了。

三、奖罚分明,“不放过任何一个坏人,不冤枉一个好人。”奖罚是否分明是惩罚教育成败的关键所在。无论多合理的规约、多健全的制度,只要有人“绚私枉法”、奖罚不明,它就会失去应有的效用。作为班集体中的一员,谁都必须发挥自己的监督作用,以便及时地奖励好人赞扬好事,对违反纪律者做出相应的处理。当然,对学生做出处理前,教师不能只听一面之辞,而应明察秋毫,尽量不冤枉任何一位同学,但也不让违反纪律者“逍遥法外。”

四、“坦白从宽,抗拒从严”,适当“法外徇情”。

违反了纪律又不肯接受惩罚的学生,说明他还未能正视自己的不足。不正视自己的不足怎能提高自己的思想认识呢?对于这种学

生,我是不会手软的。

记得上个学期初我们班的小周在课堂上捣乱,我依照班规班约罚他把当天学习的课文《桂林山水》背下来,由于闹情绪,在规定时间内他未能完成任务,我便又找了一篇优美散文罚他背,他更加不服了,说不过是过了一下位,干吗罚他背那么多书。我当机立断,找他谈心,帮他分析这样做会给他人及自己造成的负面影响等。接下来,他竟用了一天就完成了任务,并且在整个学期里都“安份守已”。

这个学期的一个上午,我走进教室时发现讲台上有一块玻璃。我问及原因,才得知是小微同学看到窗上有些尘土,她想擦干净,没想到把一块玻璃打破了。按规定,损坏公物要赔偿,但鉴于她的出发点,我不仅大力赞扬了她,还把买玻璃的钱补给了她。以后,我们班上无论有什么东西坏了,都有同学勇敢地承担起应负的责任。

篇6:体罚学生是否应该回归教育

(二)体罚学生,经教育不改的”。而在1997年8月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规定得更详细:“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看来,禁止体罚学生是法律要求的,严肃得很,马虎不得啊!于是在今天,只要你老师体罚了学生,那么学校领导、教育局、家长、舆论就会对你施加很大的压力与处罚。学生错了,你老师不能体罚,人家要保护学生;老师错了,你老师就认倒霉吧——人家要处罚你,天经地义!这样,教师不能体罚学生,就成了教育中的一个“盖棺定论”!

但是我仍然要“找死”问一问:学生真的就不能受到一定的体罚?

有人说:教育中没有体罚,就象是一个国家没有监狱一样。对于有成熟判断力的成年人也需要有肉体上的惩罚,何况是对于没有成熟判断力的未成年人?真正的教育需要体罚,就像是一个真正的国家需要监狱一样。多在理啊!

再看看道格拉斯的故事吧。道格拉斯是美国《芝加哥快报》的编辑总监,来中国做教育援助自愿者。道格拉斯与妻子离婚后,5岁的小女儿琼妮归他抚养。他们父女俩达成了一项“君子协定”:谁撒了谎就必须接受对方的惩罚。一次,小琼妮将幼儿园的拼图游戏板偷偷带回家,并撒谎说是同学给她的。父亲得知真相后,除了要她退回玩具、当面向老师道歉之外,给出三种惩罚要她选择:

1、一个星期不能吃冰淇淋;

2、取消周日的野餐;

3、接受肉刑——在屁股上狠揍两巴掌。琼妮选择了第三种。于是道格拉斯打电话把前妻叫回家来当“监刑官”。几天后道格拉斯也尝到了一次被体罚的滋味——这就不详述了。

你看,就在标榜自己非常讲究“人权”的西方国家亦有体罚手段。据说,北美的大多学校都是设有禁闭室的!可见,体罚在教育中不可或缺,没有体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

教育的体罚就如同是“闯红灯”后的交通处罚,是规范学生日常行为的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我们为什么就忌讳对学生的体罚? 所以,我倒是呼吁体罚回归到教育中来。当然,体罚只是一种手段而绝非最终目的。体罚的目的是使受体罚的学生改过自新,使大多数学生受到警戒。

上一篇:中秋国庆的祝福短信下一篇:女性如何处理家庭与工作的关系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