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岁幼儿教育心得

2024-06-24

3-6岁幼儿教育心得(精选8篇)

篇1:3-6岁幼儿教育心得

学习《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心得体会

一、通过学习,了解到《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是幼教专家经历四年多时间,对全国3-6岁儿童学习和发展状况进行深入调查后,吸取国内外先进理念,依据我国幼儿特点起草拟定的。《指南》这一代表了国家意志和幼教改革方向的标志性文件,旨在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狠抓内涵,确保基本,提高教师,指引家庭”。《指南》将幼儿的学习与发展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每个领域按照幼儿学习与发展最基本、最重要的内容划分为若干方面。每个方面由学习与发展目标、教育建议两部分组成。学习与发展目标部分分别对3~4岁、4~5岁、5~6岁三个年龄段的幼儿应该知道什么、能做什么、大致可以达到什么发展水平提出了合理期望。《指南》相对于《纲要》的幼儿五大领域的发展总目标相比,更详细、更具体。由此,我们能更加清楚地认识到每个年龄段孩子应该具体达到怎样的目标。教育建议则给我们一线老师在环境创设、活动内容、幼儿养成习惯、情绪情感的表达和控制等方面提出了一些合理化的建议。这对于我们今后实现以上的学习与发展目标、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具有非常大的指导、引领作用,也可以有效防止教师的一些滞后或者理念落后的教育行为,从而促使幼儿更好地得以发展,同时为一线教师更清楚地了解对各年龄段幼儿大致的发展水平提供了参考。《指南》中指出3-6岁,对孩子来说是一个发育的黄金时期,因为,这个年龄段是孩子一生中词汇量增长最快的时期,是语言飞速发展的时期;幼儿在语言的发展中词汇量迅速增长,已经能掌握各类词,逐 渐明确词义并有一定的概括性,基本上掌握了各种语法结构。在言语表达上可以自由地与人交谈,出现了自我中心言语。自我中心言语是伴随着动作和游戏而进行的自言自语,它既可以帮助儿童出声地思考,又能暂时满足他们在现实中无法实现的一些愿望。但有些孩子也会出现言语失常现象,在《指南》中,专家提示到:这一时期,儿童说话常有重复或犹豫不决的情况,在与他们交谈时,要鼓励他们大胆地说话,对口吃现象不必太在意,训练孩子轻松愉快地发表议论。因此,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则要通过听故事、讲故事等活动,培养孩子的言语表达能力,丰富他们的词汇量,同时有计划地让他们学习一些书面语言。

我对《指南》中新增“学习品质领域”有些感慨,《指南》中是这样表述的“学习品质的好坏决定了儿童现在和今后的学习和发展的质量”。我们一线的老师,天天的教学目的很大程度上是在集体教学活动中实现的。而在这一个个教学活动中,我们更多关注的是教学目标的落实,孩子的参与度等等,再看名师组织的教学活动,在行云流水的环节之余,总感觉,她们给孩子们的,不单单是教学内容本身,还有很多“升华”在活动中,这就是学习态度,学习习惯的培养。有人说过“幼儿园教的知识都没用的,到了一定的年纪,孩子自然而然也就知道了,那里还要教?”听来不服气之余,也觉得有那么几分道理。可是假如我们只重视知识目标,而忽视了孩子的自控力、关爱他人、乐群于人、积极乐观、独立自理、爱好好奇心、积极认知风格、积极学习态度和谨慎行为风格等延续发展品格的培养。那么这类幼儿教育 就是有缺陷的。现在有了《指南》的指引,我明确了幼儿教师不但“教书”更要“育人”的角色定位。

平时还要与家长做好沟通交流工作,实现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的同步和谐发展,让家长也要转变观念,孩子的童年是短暂的,是不可逆行的,孩子的心是一块奇妙的土地,播下一粒思想的种子,就会取得行为的收获;播下一粒行为的种子,就会取得性情的收获;播下一粒性情的种子,就会取得命运的收获。让孩子学习他该学的东西,做他该做的事情。不把成人的意志强加给孩子,让孩子真正具有幸福、快乐的童年。

《指南》是指导教师如何帮助孩子发展的,但不能把它当作标尺来丈量幼儿,伤害幼儿,也不能把它变成束缚幼儿和自己的绳索。它是提倡我们做一个研究型的老师,要善于观察幼儿,勇于反思自己。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认真贯彻《指南》的精神,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创新自己的教育理念,调剂自己的教育思路,努力为每位孩子创出良好的人生基础。

二、众所周知,3-6岁是儿童的大脑、神经、肌肉迅速发展并接近成熟的关键时期,是词汇量发展最迅速的时期,是语言应对能力初始发展的时期;是认知能力、逻辑能力、自我意识开始发展的时期。3-6岁儿童教育是全面发展的基础教育,为孩子今后发展奠定基础,这一年龄段儿童学习与发展的重要性越来越为全社会所重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是教育部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务院关于当前发 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而研究制定的,旨在进一步帮助幼儿园教师和家长了解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进一步规范幼教机构的教育行为,促进教师队伍专业化发展,提高家长教育能力和家庭教育质量,引导全社会形成关于早期学习与发展的正确认识。下面我就《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学习,谈谈粗浅的认识:

1、在幼教功能定位上:多年来,我国基础教育定位在学生的知识和技能,这是不是我们所需要的基础呢?幼儿阶段教育核心价值应该体现在哪些方面呢?《指南》鲜明指出“学习品质的好坏决定了儿童现在和今后的学习和发展的质量”,当今世界的儿童教育中,越来越多的老师、研究者和政策制定者将学习品质视作儿童入学准备与持续发展的一个相当重要的、关键的领域。因此,从小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教给孩子正确的学习方法,授之以“渔”,才是我们教育任务的核心,更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在此之前,我园就提出了“促进幼儿可持续发展”的保教宗旨,力求科学定位幼儿教育功能,那就是:①从生命成长角度,让幼儿生命成长得更自然,不要加速,不要拔苗助长。②从教育预备角度,不仅关注“今天孩子学会”知识技能,更为重要的是关注“明天孩子会学”。激发幼儿好奇心,激发幼儿学习兴趣,培养幼儿创造力。③从生命准备角度,养成幼儿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和社会交往习惯。希望通过幼儿园三年生活,使幼儿在了解粗浅知识技能的同时,不断开放,敞亮心灵,时刻准备吸收新知识、接受新事物、新感受、容纳新文化。在当今社会多元环境中培养幼儿不断成为一个具有责任感的合格公民,能够成功而 又幸福的生活。

2、在教育课程指导上:与2001年颁布的《幼儿教育指导纲要》中幼儿五大领域的发展总目标相比,《指南》有了更详细、具体的认识。让我清楚地认识到我们所教育的每个年龄段孩子应该具体达到怎样的目标,而达到这样的目标,又可以根据教育建议采取哪些有效的措施和手段,其实用性和操作性对每一位幼教工作者都是非常宝贵的经验资源。对于我们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具有非常大的指导作用,也可以有效防止对幼儿产生一些滞后或者超前的教育行为,从而确保教育中不违背幼儿自然发展的规律。

如在《指南》中“学习与发展目标”对幼儿“动作发展”规定3~4岁的孩子能够单脚连续向前跳2米左右;4~5岁的孩子能够单脚连续向前跳5米左右;5~6岁的孩子能够单脚连续向前跳8米左右,这些小小的数字虽然不同,但是却是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层层递进的,正体现了不同年龄阶段孩子的水平能力发展差异,而也正是这些小小数字上的差异,让我们教师对于如何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制定教学计划,有了更好的参考数值,让孩子在不同年龄阶段得到更好的发展和成长。

又如在《指南》中“教育建议”划分的几个领域中,并没有刻意强调或突出某一方面,而是更关注幼儿的全面发展,更关注幼儿健康、心理、社会性交往、生活能力、学习习惯等方面的综合培养。同时也更强调“自主”二字,要求我们保教人员俯下身子,倾听孩子的心声,了解他们的需求,给孩子真正需要的关爱,向孩子们学习,创设符合 孩子发展需要的课程、环境、区域,让课程回归幼儿的经验,提供孩子操作的机会,让孩子通过与环境、材料相互作用来获得经验,让幼儿自主参与,引导孩子主动学习、探索,成为生活、学习、游戏的主人。

3、在教育评价功能上:《指南》不是尺子,不能把它当成标尺去测量幼儿;《指南》不是筛子,不能用它筛除幼儿;《指南》不是绳索,不能用它束缚幼儿和自己。我们不能单纯用《指南》来评估和定性孩子发展的,而应当把它当作课程实施的路标,对幼儿“知道什么”和“能做什么”形成基本共识,在教育实践中更全面了解幼儿。《指南》提倡我们做一个研究型的老师,要善于观察幼儿,勇于反思自己。《指南》指引我们课程教学的方向,创新自己的教育理念,调整自己教育思路,为孩子的可持续发展打好基础。

4、在家园协作指导上:要做好幼儿教育,光靠幼儿园的教育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加强与家长的联系沟通,实现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的同步和谐发展。让家长也要转变观念,老师和家长更要充分的沟通,用一切可行的方式指导家长教育观点、教育方式都能跟上时代的要求。家园共同树立对幼儿期望值正确的思想,摆正教育重心,全方位的帮助孩子成长。不要拔苗助长,更不能把成人的意志强加给孩子,让孩子学习他该学的东西,做他该做的事情,让孩子真正拥有幸福、快乐的童年。

篇2:3-6岁幼儿教育心得

刘志老师的讲座中给我们一个重要启示: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这一点我极为认同与肯定。让孩子可持续发展应如何去做。他讲到三点:1、打造专注力;2、塑建自信心;3、从小守规则。刘志老师生动形象的讲解,让我记忆深刻。

回首往昔,自孩子呱呱落地至今,我一直都努力让自己更加的完善,不停的学习和借鉴书本上的育儿知识。作为一个母亲,如何教育和引导好自己的孩子也成为了我生活的重中之重。孩子两岁起,我与爱人每个周末都陪孩子上早教,无论刮风下雨从未间断,我们付出了时间与金钱,而孩子却收获了快乐与友谊。也因为我们的坚持,孩子习惯每个周末都上早教。我们并不是让孩子去学什么,非要学会什么,只是为了让孩子有诸多的生活体验。孩子对生活的理解,对知识的渴求,对事物的认识,都与他的体验和观察能力是分不开的。

刘志老师的讲座中那些关键点,我们也在书籍中获取过,只是实践中运用的不够好,所以作为父母,我们都应该不断的学习和提升自我,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对孩子的影响也是深远的。为了孩子能够茁壮成长,我们也应倾注更多的心血和付出极大的关爱。

现在孩子上了幼儿园,在这个大家庭中,孩子一定会更快速的成长起来,我们除了不断的增强自身培养意识,更应做到积极配合校方工作,运用更多的知识与智慧,教育和引导孩子,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让孩子沐浴阳光,接受雨露,享受幸福,承载快乐,充实愉悦的渡过每一天!

篇3:3-6岁幼儿教育心得

一、幼儿告状行为类别

1.求助性告状

一般幼儿在与同伴产生纠纷与争执之后, 自己不能独立解决, 所以, 希望老师能够公平地进行调节, 所以产生了“告状”的行为。这种行为的告状主要目的就是让家长或老师知道, 自己是被欺负的, 他需要家长或老师的保护与帮助, 不希望受到惩罚或批评。

2.试探性告状

这种行为的告状主要是幼儿通过试探老师或家长的反映来判断某一行为的正确与否, 从他们的反映中做出自己的选择。如果大人对这一行为持肯定态度的话, 那么告状的幼儿也会根据大人的态度做出类似的行为;如果大人反映比较愤怒的话, 告状幼儿就不会去做这一行为。

3.嫉妒性告状

嫉妒是对于他人所拥有的自己却没有的优越条件, 心理产生的一种不愉快的情感, 也是自己对于落后他人的事实不甘心, 由此而产生的相应的行为。虽然大班幼儿情感发育不是很完全, 但是遇到老师夸奖别人而不夸奖自己, 心里也会产生抵触的情绪, 所以一旦这些受到表扬的小朋友犯了一点错误之后, 他们就会迫不及待地去报告老师, 有些小朋友自己还会添油加醋的说几句, 而他们则会从老师对他人的批评中获得满足的心理。

二、幼儿告状行为的影响因素

1.与幼儿道德发展的特点有关

幼儿的告状行为不存在性别差异, 属于这一时期幼儿的普遍现象, 幼儿的告状行为多是由道德感激发出来的。在对待游戏规则的态度上, 这一阶段的儿童尽管自己掌握不全, 但却把规则看做是神圣不可违背的, 儿童对行为作出判断时主要是依据行为的物质后果。由于幼儿道德发展的这一特点, 当同伴的行为与教师制定的规则不符时, 往往会引发幼儿的告状行为, 而不会去考虑同伴的主观动机。

教师在制定班级规则、活动规则时应引导儿童参与规则的制定。对幼儿因同伴行为不符合规则而引发的告状行为, 教师应采取冷静的态度处理, 在弄清同伴行为动机的基础上, 有目的地引导幼儿的道德判断、道德评价能力向高一级水平发展。教师还可以组织一些主题活动让幼儿讨论什么样的行为是合理的, 什么样的行为是不正确的, 引导幼儿逐渐学会由关注同伴行为的物质后果, 到关注同伴行为的主观动机, 从而促进幼儿道德判断能力的发展。

2.与幼儿活动类型有关

幼儿告状行为在不同的活动类型之间差异显著, 在自由活动中发生的告状行为最多, 在游戏活动中发生的告状行为最少。幼儿的自由活动多集中在狭小的活动室内, 或在活动室外的楼道里、走廊里, 空间非常有限, 并且这些自由活动多是些过渡环节的活动, 受规范约束的幼儿不能自主决定, 只能消极等待。而幼儿的年龄特征之一就是活泼、好动, 在必须等待的过程中, 自然容易“招惹”同伴, 从而引发幼儿的告状行为。

针对幼儿在自由活动中发生的告状行为, 教师应反思所定常规的合理性, 减少不必要的管理行为, 并合理组织幼儿的自由活动, 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活动环境, 使幼儿拥有充足的活动空间, 减轻幼儿因为拥挤而引发的行为问题。

3.与幼儿认知及社会性发展水平有关

幼儿由攻击性行为引发的告状最多, 在由攻击性行为引发的告状中, 有一些是由于幼儿受认知水平的局限, 分不清同伴的行为是游戏还是招惹而引发的。幼儿处于思维发展的具体形象阶段, 其主要特点之一是自我中心性, 倾向于从自己的立场、观点认识事物, 而不太能从客观事物本身的内在规律以及他人的角度认识事物。所以, 幼儿对同伴情景信号的识别常会发生偏差, 误解同伴的行为动机而造成攻击性反应, 从而引发同伴的告状行为。

三、处理幼儿告状的对策

幼儿的告状行为不仅占用教师、家长大量的时间、精力, 还会影响教师的工作。教师与家长对幼儿告状行为的处理, 不仅可以影响幼儿之间、幼儿与教师之间的关系, 而且会对幼儿的性格和品质产生巨大影响。因此, 教师与家长要正确认识和处理这一问题。

1.加强对幼儿告状行为的认知

从积极意义上说, 幼儿告状正是他们走进社会的一种表现, 老师与家长不要怕幼儿告状。首先, 在工作中遇到幼儿告状, 可以先停3 秒, 不要立即裁断或不耐烦, 微笑会让自己与幼儿都得到放松, 要耐心地指导、帮助幼儿, 让幼儿习得正常、文明的交往方式, 这会为他们今后的发展和成长打下基础。其次, 教师与家长应耐心倾听幼儿的告状, 从幼儿的角度尊重他、理解他, 有时他们告状说的别人的缺点, 很可能是自己的缺点。教师要注意启发他们从中吸取教训。最后, 老师要正确对待每个告状的幼儿。好动、好玩是孩子的天性, 调皮的孩子犯错的几率是高一些, 但了解了他们的动机后, 不一定都是他们的错, 因此, 教师要公平地对待每一位幼儿。

例如, “老师, 明明又掐花骨朵儿啦。”孩子告状渴望获得成人的肯定常常是希望获得父母或老师肯定、认同的一种方式。这也是这个年龄阶段孩子的心理特点之一。在我们的文化传统里, 老师和父母对循规蹈矩的孩子一贯是鼓励的。告状说明孩子有了一定辨别是非的能力。他也许会想:“我要是摘了花儿, 妈妈要发脾气的。”但孩子总是先看到别人的缺点, 而对自己的缺点, 即使这些缺点与别人的一样也不容易发现。所以, 孩子喜欢告别人的状, 以示别人不好而自己好。

2.了解告状原因, 对症下药

在具体处理孩子的告状时, 老师和家长应分清幼儿告状的性质, 所谓性质就是指幼儿告状的动机。幼儿告状的动机是多方面的, 有些告状是变相的询问, 有些告状是求得承认的同情与帮助, 有些告状是出于对同伴或集体的关心等。所以, 作为幼教工作者和家长, 应该具体分析幼儿的告状, 从幼儿的告状中, 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 了解其他孩子的活动情况, 然后根据孩子的活动情况心理需求, 选择合适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培养幼儿对家长的信任感和亲近感, 使幼儿的自尊心得到保护。遇到幼儿告状, 教师应耐心倾听, 细致、全面地调查争吵、控告的原因, 详细地弄清告状的原因, 具体问题具体对待, 对症下药, 选择适合的处理方法。我班悠悠小朋友聪明活泼, 各方面能力都比较强, 可是就是爱告状, 不管小事大事, 都能看见她第一个跑到老师身边告状的身影, 我发现她告状后就经常依偎在老师身上, 喜欢老师搂她抱她表扬她。经过了解, 我分析她告状的原因是她的父母工作都比较忙, 对她缺少一定的关爱, 因此, 她就用告状的行为来引起老师的关注, 让老师多关爱自己。

总之, 幼儿的告状行为反映了多方面的问题, 教师与家长都应该认真对待。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 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教师或家长与幼儿之间也同样是相互联系与影响的。教师与家长的教育态度和方法既能促进幼儿告状行为的发展, 又会制约幼儿告状行为的出现;相反, 幼儿的告状行为也会影响到教师或家长的教育态度和方法。因此, 教师或家长要重视不管幼儿因什么原因而告状, 要以尊重、理解孩子的态度认真倾听, 不能用粗暴的方式来应付, 在了解情况后, 更要具体问题具体对待, 为孩子日后成为“社会的人”和“健康的人”作出自己应有的努力。

参考文献

[1]李春丽.4~5岁幼儿告状行为的研究[J].学前教育研究, 2005 (01) .

[2]杨翠美.4~7岁幼儿告状行为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 2007.

篇4:3—6岁幼儿生命教育的启迪

关键词:幼儿;生命教育;问题;策略

近年来,对生命教育的倡导越来越深入。社会各界关注到部分大学生由于缺乏对生命的客观认识,出现了轻生以及伤害他人人身安全的行为。因此,许多高校成立专项课题组研究如何给高校学生普及生命教育的问题。然而,我们在高校推广生命教育的同时,更应该将目光锁定在3-6岁的幼儿身上,他们正处于生命的萌芽时期,对其进行正确的生命教育,才能真正为生命教育打好基础,促进个体身心全面健康发展。

一、3-6岁幼儿生命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回避生命怎样产生

3-6岁的幼儿都会存在一个困惑,自己是从何而来的,而这个问题对于多数孩子会成为童年的一个不解之谜,直到中学阶段才慢慢明白自己是怎样来到这个世界的。父母在遇到孩子这样的问题时,给出的答案多是“你是从垃圾堆里捡来的”,或者转移话题不给孩子正面解答,这个问题在保守的中国显得那么的难以启齿。学校老师则觉得这是父母的问题,不予回答。

(二)避谈死亡

自古以来,“谈死色变”使得死亡这个问题成为禁忌,这种浓重的神秘色彩更使幼儿对死亡的理解蒙上了一层阴影。父母认为谈论死亡会给孩子带来不愉快的情绪,会让孩子畏惧死亡。如果身边有亲人离世等,父母给孩子的解释多是他们变成天使去了一个美丽的世界,以减少孩子内心的痛苦。父母不会告诉孩子死亡就是永远的分别等等。

(三)忽视自然生命

如今,家长会创造机会让孩子走进自然,比如周末会去各类动植物园,也会在家里养花草和各类小动物。孩子们会喜欢小狗、小鱼、小乌龟以及美丽的花朵,可是孩子们会厌恶或者害怕软体类的小昆虫等。这和家长的引导是分不开的,如果遇到毛毛虫或者瓢虫等昆虫,许多家长会不假思索地将这些昆虫消灭。因此孩子们的观念里这一类的生物就失去了其生命的价值,不能真正理解自然界里的任何生物都是有生命的,都应该受到尊重,被保护。

(四)无视生命发展规律

当下社会,人们已经不再只关注温饱问题,提高生活质量,提升孩子的受教育质量成为最受关注的问题。许多家长倾注了许多精力在培养孩子成长成才上,而且把自己未完成的梦想强加到孩子身上的更是数不胜数。童年本应是欢声笑语一同玩耍的年纪,却被父母强迫去参加各类兴趣班,重复无休止地练习。这种拔苗助长,不懂因材施教,不遵循生命发展规律的教育方式才是最值得人们反思的。

二、正确实施3-6岁幼儿生命教育的对策

(一)科学地解释各类生命问题

首先,当幼儿再次问起自己是如何来到这个世界时,一定要用科学知识来解答,不能逃避或欺骗。现在有很多相关的视频如动画片等已经很好的解释了这个问题,也可以通过语言描述来解释这个问题。如“妈妈的肚子里有一个宫殿,叫子宫,你在那里舒舒服服生活了280天,然后通过子宫门口的一條通道即阴道来到爸爸妈妈怀中。”有的人可能会想阴道很多人说不出口,而且孩子若想看该怎么办。其实幼儿不理解这个概念,不会感到羞涩,若孩子想看阴道的位置,你可以告诉他在阴部,是不可以随便给人看的,这是每个人的秘密,这样的方式还可以教育孩子隐私要保护好,是不可以随便给人看和摸的。

对于死亡这个概念,成年人都存在一种畏惧感,更何况幼儿,若讲解方式不当,必然会让幼儿惧谈死亡。首先,笔者反对告诉孩子死亡是去到另一个幸福的世界,这种观点只能扭曲孩子对死亡的理解,甚至会因为对另一个世界的好奇出现自我伤害的行为。其次,讲解的方式要因人而异,有的孩子你告诉他生命结束,会埋于地下或火葬,他可以接受,有的可能从此畏惧死这个字。再者,我们可以在适当的时机如清明扫墓等日子,向孩子讲述老人的故事,对我们的影响和爱,让孩子明白死亡只是个体生命的结束,但其精神和爱是可以传承的。

(二)课堂教学是生命教育的重要形式

孩子会因心爱的小动物死去而伤心,或因踩死一只毛毛虫而兴高采烈时,不懂得生命都该被尊重这个道理,是教育引导的失误。这就需要幼儿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点点的渗透这个概念。这需要多种方式的相互结合,比如角色扮演和认知探究。比如设计一堂表演课《毛毛虫的一家》,两个小朋友分别扮演毛毛虫的爸爸和妈妈,另外三个小朋友则扮演毛毛虫的兄弟姐妹。他们每天都进行怎样的活动以及他们靠什么为生,当有一只毛毛虫因为人类而受伤无法继续生存时,其他的毛毛虫该是怎样的反应。这样的方式能够让幼儿知道,这样不起眼的生物也有生命,懂得生命的存在就要学会尊重所有的生命。

(三)遵循生命发展的自然规律

卢梭在《爱弥儿》一书中提到“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了这个次序,他们就成了一些早熟的果实,即长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我们就会造成一些年轻的博士和老态龙钟的儿童。”杜威的儿童中心论也提出“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要以考虑每个学生的个性特征,让每个个体都可以发挥自己的特长,尊重儿童在教育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成年人对幼儿有所期盼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培养幼儿特长的前提和基础应该是兴趣,正确的引导是最关键的。

参考文献:

[1]冯建军.生命教育实践的困境与选择[J].中国教育学刊.2010.(01).

[2]罗楚春.生命教育的研究与探索[J].中国教育学刊.2004.(12).

[3]刘济良.生命教育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4]顾丽霞.3-6岁幼儿生命教育内容与方法适宜性的实践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09).

篇5:3-6岁幼儿教育心得

《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指南》学习心得1

本学期,我学习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我细细地翻看、品读了一番,在阅读过程中对《指南》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我感觉它就像一个指南针,指引着我在工作中找到了方向,下面是我对《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一些心得体会与大家共享:

《指南》根据幼儿的学习与发展目标,针对当前学前教育普遍存在的困惑和误区,列举了一些能够有效帮助和促进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教育途径和方法,同时也指出了错误做法对幼儿终身发展的危害,为广大家长和幼儿园教师提供了具体、可操作的指导。

《指南》相对于《纲要》的幼儿五大领域的发展总目标相比,更详细、更具体。由此,我们能更加清楚地认识到每个年龄段孩子应该具体达到怎样的目标。教育建议则给我们一线老师在环境创设、活动内容、幼儿养成习惯、情绪情感的表达和控制等方面提出了一些合理化的建议。这对于我们今后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具有非常大的指导、引领作用,从而促使幼儿更好地得以发展,同时为我们一线教师更清楚地了解对各年龄段幼儿大致的发展水平提供了参考依据。

既然选择幼教,我们就应该热爱这个事业,对教育充满热情与兴趣,对幼儿充满爱心、责任心。有了《指南》为我们指引方向,我们就有了努力的目标。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认真贯彻《指南》的精神,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创新自己的教育理念,调整自己教育思路,改变自己的态度,为每位孩子创出一片美好的未来。

《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指南》学习心得2

这学期,我学习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南》中从健康、语言、社会、科学和艺术这几个方面详细地指出了幼儿在每个年龄阶段所该达到的发展目标,以及我们成人在帮助孩子们达成目标时的教育建议。明确了孩子们在每一个年龄阶段末期该知道什么,能做什么,也让我们教师教育不同年龄段幼儿的不同方式方法有据可循。

在《指南》划分的几个领域中,关注幼儿的全面发展,更关注幼儿健康、心理、社会性交往、生活能力、学习习惯等方面的综合培养,同时也更强调“自主”二字。如“支持幼儿自发的观察活动,对其发现表示赞赏”、“支持、引导幼儿学习用适宜的方法探究和解决问题。《指南》像是一位经验老道的学者,不仅将幼儿生活与学习上的活动锁定在自主能力的发展上,还根据不同的领域给出了有效的引导方法,“鼓励”、“支持”、“和幼儿一起”这样的字眼随页都可看到,让一件件学习中的小事都变得瞬间灵动了起来,幼儿的思维需要发散,教师的教育也需要发散,《指南》让我看到了教育的无限可能性。

《指南》中还提到教育教学实际中我们遇到的孩子不可能是一模一样的,尊重孩子们原有的水平,引导其不断地向更高一层的水平发展才是只能所呈现出的阶梯性的意义。所以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揣摩《指南》和《纲要》不断充实自己的理论,让孩子们能够得到真正合理、全面的发展。

作为幼儿教师,我想,我们可以做的是将《指南》的精神内化于心,对每个年龄段每个领域的目标了然于心,遵循幼儿的发展规律,“授之以渔”,让好奇心、求知欲陪伴孩子的成长,在他们的心中点亮一盏爱学习、会学习的明灯,让他们能在浩瀚的知识天地中自由翱翔。千万不能以“拔苗助长”的方式,或是园林工人的“修剪”技能,让所有的孩子“超前生长”或是“千篇一律”。

《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指南》学习心得3

12月16日海南省琼台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范老师在三亚市教师进修学校进行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解读讲座,是我对学龄前儿童的学习与发展目标和原则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在仔细阅读《指南》后,对于实施《指南》里应把握的4个方面颇有感触,现将自己的`一些心得体会记录如下:

一、关注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这是实施《指南》应把握的第一个方面,儿童的发展是一个整体,身、心缺一不可。我们不应只关注幼儿某一方面的发展。某一方面是天才但是在其他方面却是残缺的,这样的孩子又怎么能幸福呢?在幼儿时期我们不应将幼儿会写多少个字、会背多少首诗和会算多少道题设为一个孩子聪明不聪明,好或坏的标准。但是我们中的大部分人往往陷入“被比较,爱比较”的泥沼,将孩子培养成“考试型人才”,从此我们的孩子只会“被学习”,而丧失了主动学习的能力。在幼儿时期,作为幼教工作者的我们不仅要培养孩子学习的能力更要培养孩子生活的能力,这样我们的孩子才会获得自由,感受幸福。

二、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这是实施《指南》应把握的第二个方面,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兴趣、能力都存在着不同,要根据每个孩子的特点、兴趣爱好加以引导。不能去压制孩子,让他们统一思想,统一能力。我们再不能给孩子用一把“尺子”统一画齐,那样只会害了孩子。

三、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指南》里讲到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那么什么是直接经验呢?听别人说的,看别人做的都是间接经验,而亲身实际操作过才是直接经验。在幼儿时期我们要给幼儿呈现一个真实立体的世界,而不是平面的世界。如果我们要向幼儿介绍立方体,就应该使用真实立体的教具,而不是平面的图片。因为那样只会混淆概念,误导幼儿。而科学实验也得到证明,在幼儿时期过多的接触平面世界会导致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观察力明显下降。

篇6:3-6岁幼儿教育心得

【摘要】幼儿教育最根本的任务是促进孩子健康发展。《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充分阐述了幼儿教育的指导思想,幼儿的学习发展目标,强调幼儿是教育过程的主体,教育的内容要从幼儿经验、兴趣出发,关注个体发展差异,不能一刀切地评价孩子的发展等等内容。此部指南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与《纲要》里面的五大领域发展目标相比,提出了更详细、更具体的目标。每个领域分为子领域、目标、子目标,对3~4岁、4~5岁、5~6岁三个年龄段的幼儿应该学什么,达到什么发展水平、老师怎么教提出了要求。后面还提出教育建议,给我们指明了教育的方向。这对于我们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具有非常大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指南 心得体会

在工作之余我学习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通过学习,我对《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与认识。《指南》中所提到的种种都对我接下来的工作有很重要的意义,原来我对《指南》知之甚少。《指南》对幼儿学习发展目标提出了更细化、更明确的要求,对我开展教学活动指明了工作的方向, 其实幼儿教育最根本的任务是促进孩子健康发展。《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充分阐述了幼儿教育的指导思想,幼儿的学习发展目标,强调幼儿是教育过程的主体,教育的内容要从幼儿经验、兴趣出发,关注个体发展差异,不能一刀切地评价孩子的发展等等内容。

通过学习,《指南》让我清楚地认识到教育每个年龄段孩子应该具体达到怎样的目标,为达到这样的目标,我可以根据教育建议采取哪些有效的措施和手段。这些细致的内容对于教师来说,是非常宝贵的资源。对于我们今后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具有非常大的指导作用,也可以有效防止对幼儿产生一些滞后或者超前的教育行为,从而违背幼儿自然发展的规律。

《指南》的学习让我意识到,孩子就是民族的未来,我们要了解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一切从有利于孩子的发展角度出发,反思我们过去的做法,删减不利于孩子发展的因素,俯下身子,倾听孩子的心声,了解他们的需求,给孩子真正需要的关爱,向孩子们学习,创设符合孩子发展需要的课程、环境、区域,让课程回归幼儿的经验,提供孩子操作的机会,让孩子通过与环境、材料相互作用来获得经验,让幼儿自主参与,引导孩子主动学习、探索,成为生活、学习、游戏的主人。

在学习中,我还发现《指南》中讲到的每一点内容都是我现在日常工作中所做、所学、所研究的事情,只有将每件事情真正的落实到位、认真负责完成,才能使得我们的自身素质、工作经验有所提高,教学效果更好。

现在全社会越来越关注学前教育的质量,关注学前教育的不断发展。目前学前教育的“小学化”倾向越来越普遍,尤其是一些民办学前教育。其实是在拔苗助长,违反了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忽视了幼儿童年的独特价值,适得其反。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制定遵循幼儿的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关注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通过学习可以是我们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了解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建立对幼儿发展的合理期望。《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将幼儿的学习与发展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每个领域按照幼儿学习与发展最基本、最重要的内容划分为若干方面。每个方面由学习与发展目标、教育建议两部分组成。我要逐步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的先进教育理念转化为教育实践,在今后的工作中,以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为目标,成为幼儿成长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因此《指南》在以下几方面阐述得非常清楚。

1、《指南》关注的是教师的操作性。相比较《纲要》来讲,《指南》更加具体、细化,更有指向作用。《指南》不仅将幼儿的学习与发展横向分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展开,而且每个领域按照幼儿学习与发展最基本、最重要的内容划分为若干方面,每个方面由学习与发展目标、教育建议两部分组成,学习与发展目标部分又分别对3-4岁、4-5岁、5-6岁三个年龄段末期幼儿应该知道什么、能做什么,以及大致可以达到什么发展水平提出了合理期望,这样细致地纵向深入,让我们一线的老师在实施各领域教学时,有了比较系统的理论依据。

2、《指南》对我们提出了明确要求。指导我们该做什么,该怎么做,使我们少走弯路,不走错路。为幼儿的发展提供弹性空间和个性化环境,使他们在不同的水平上都能够得到提高。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变化是我们环境变化的立足点,提供环境为幼儿的活动需求服务。在活动中教师“隐身”在环境中成为环境的一部分,担当的是观察、引导、支持的任务。活动环境在这样的教育思想的支持下,显现出灵活、生动、富于教育意义的、互动、深受幼儿喜爱的状态。

3、《指南》的教育建议给我们一线老师在环境创设、活动内容、幼儿养成习惯、情绪情感的表达和控制等方面提出了一些合理化的建议。这对于我们今后实现以上的学习与发展目标、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具有非常大的指导、引领作用,也可以有效防止教师的一些滞后或者理念落后的教育行为,从而促使幼儿更好地得以发展。

4、《指南》指引着我们前进的方向。它衡量着我们教育行为是否有效,让我们树立正确的思想,摆正教育重心,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习惯,教给孩子正确的学习方法,授之以“渔”,全方位的帮助孩子成长。帮助家长树立正确教育理念,使他们的教育观念在不断的转换,和幼儿建立起平等和谐的新型亲子关系。使家庭教育、幼儿园教育形成了合力,更为有效的促进了幼儿们和谐健康的全面发展。

学习了《指南》后我觉得在以后的教育工作中应做到以下几点:

1、遵循幼儿的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珍视幼儿生活和游戏的独特价值,充分尊重和保护其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严禁“拔苗助长”式的超前教育和强化训练。

2、关注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要注重学习与发展各领域之间的相互渗透和整合,从不同角度促进幼儿全面协调发展,而不要片面追求某一方面或几方面的发展。

3、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既要准确把握幼儿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又要充分尊重幼儿发展连续性进程上的个别差异,支持和引导每个幼儿从原有水平向更高水平发展,按照自身的速度和方式到达《指南》呈现的发展“阶梯”,切忌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幼儿。

有了《指南》,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更加深入学习,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提高自己的教育能力,促进幼儿全面、健康快乐地成长。《指南》是指导我们幼儿教师如何帮助孩子发展的,但不能把它当成标尺去测量幼儿,伤害幼儿,不能把它变成束缚幼儿和自己的绳索。它提倡我们做一个研究型的老师,要善于观察幼儿,勇于反思自己。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认真贯彻《指南》的精神,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创新自己的教育理念,调整自己教育思路,为每一位孩子创出一片美好的未来。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刚要》(试行)、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2002年09月江苏教育出版社。

2、《幼儿园管理》张燕编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幼儿园-管理-教材、G617。

3、《幼儿园教育》李季湄、肖湘宁编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学前教育-教育理论-教材、G610。

4、《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李季湄,冯晓霞编写、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出版时间:2013-3-1。

篇7:3-6岁幼儿教育心得

心得体会

《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指南》培训心得体会

11月14日我有幸在扬中市外国语小学聆听了华东师范大学李季湄老师的讲座,讲座的内容是诠释《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感受颇深。听后有如下几点体会:

一、如何看待幼儿的学习与发展?

当我坐在报告厅里听到李老师讲的时候,唯一的体会就是:现如今我们的孩子是怎么学习的?我们以前的观念是集体教学,幼儿坐着听,教师主讲,填充知识给幼儿。以前的学习局限于学业学习,而孩子的学习方式主要不是通

过书本、通过记忆大量抽象的符号来学习,而是通过实际操作、亲身体验,去模仿、感知、探究,“做中学”、“玩中学”、“生活中学”,不断积累经验,逐步地建构自己的理解与认识。

游戏、生活是幼儿学习的重要方式。幼儿自己的生活是其学习的最重要的途径。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而我们作为一线的教师,创设与幼儿的生活有关系的环境,以幼儿为本,通过幼儿在园的一日活动中的自主学习,教师的细心、耐心的观察,从而来帮助幼儿完成他的学习,最终让孩子能够在学习生活知识的基础上也学习了系统的学业知识,得以全面发展。

二、幼儿教师的专业素质体现在哪里?

幼儿园教育的深入改革与发展对教师的专业素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幼儿教师专业素质的核心是了解幼儿、有效地帮助幼儿学习和发展。我们 的观念里的教师专业能力的核心是了解幼儿的知识与能力、科学保教的知识与能力等。听了李老师的讲座,《指南》能够帮助教师比较全面地、系统地把握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内涵,掌握各领域要素,从而全面了解幼儿的学习与发展。不是说一个幼儿园教师会上一节课她就是一名优秀的教师,现今的幼儿园教师:一要学会观察和了解幼儿,每天去观察、了解幼儿自身的已有的经验,设计好一日活动;二是有效地融入一日生活中来实施各领域内容,例如通过集体教学活动、活动区游戏等来有效地实施。教师是观察者、引导者。全面支持幼儿的学习与发展,不仅为幼儿上小学做好准备,更要着眼于他们一生的可持续发展。

篇8:3-6岁幼儿教育心得

关键词:哈尔滨,学前家庭教育现状,问题,对策

一、问题的提出

对于一个人的培养来说, 教育机构的作用固然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但家庭教育是整个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基础。学前期的家庭教育影响着孩子性格的形成, 习惯的养成等各个方面, 对一个人的成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学前家庭教育是指在家庭生活中, 由家长 (主要是父母和其他长辈) 对学前儿童进行的教育和施加的影响。家庭是一个人来到世界上的第一个生活环境,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学前期的家庭教育更是这一切的基础和根本。随着社会的进步, 生活水平的提高, 家长们的育儿观念, 家教理念也有了或多或少的转变。为了了解和研究这些变化, 我们于2010年3月对哈尔滨市部分幼儿园进行了调查访谈。在对调查问卷结果统计和分析的基础上, 初步了解了哈尔滨市学前家庭教育的现状和问题, 并形成了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建议。

二、调查访谈对象与方法

本研究采用随机抽样的形式从哈尔滨市尚志幼儿园、黑龙江大学附属幼儿园、哈尔滨师范大学附属幼儿园、哈尔滨沙曼幼儿园及哈尔滨蒲公英艺术幼儿园5所幼儿园内随意抽取3~6岁小班、中班和大班400名幼儿及其家长为被试, 按照性别、年级等人口学变量比例大致符合理论分布的原则, 抽取一个具备相当代表性的大样本。本次调查发出问卷400套, 收回有效问卷304套, 均为有效问卷。其中, 蒲公英艺术幼儿园22人, 占总人数的7.2%, 沙曼幼儿园46人, 占总人数的15.1%, 黑大幼儿园37人, 占总人数的12.2%, 师大幼儿园26人, 占总人数的8.6%, 尚志幼儿园173人, 占总人数的56.9%。

三、结果

此问卷主要用来了解幼儿的家庭主要自然情况, 包括家庭基本情况 (家庭结构、家长学历、家长月收入、家长年龄等) 和基本家教理念两大部分, 共30道题。得出这样的结果:

四、对调查结果的初步分析

(一) 多数家庭普遍重视早期教育, 但忽略儿童的劳动环节。

调查资料表明, 目前的幼儿家庭教育重智轻德, 重知识轻情感的倾向明显好转, 在德育方面“从小注意孩子德智体全面发展”占63.8%, 77%的家长最关注孩子品德的发展。调查中超过半数家长认为孩子做家务没必要、无所谓或顺其自然。家长的这种劳动育儿观念是影响幼儿是否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的重要因素。

(二) 家长素质普遍有所提升, 育儿观念有所转变。

调查中选取2所公立园, 3所私立园, 家长的学历是本科和专科的分别占了46.7%, 硕士上占19.7%, 高中及以下占13.8%, 说明家长的文化素质普遍在大专和本科, 家长素质的提高预示着育儿观念和方式的提高, 如:88%的家长做事经常与孩子商量, 44.7%的家长认为孩子是独立的个体, 种种调查结果表明家长能够按照比较科学的客观的角度来看待幼儿, 也能够注意用正确的方式与幼儿交流交往。

(三) 家长普遍能为孩子创设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

一个适宜幼儿生长的环境非常重要, 在一个适宜的环境中让儿童自由的活动、学习、发挥本能, 儿童能够更好的发展并得到完善。调查结果表明, 智力投资已成为幼儿日常消费的主体, 69.4%的家长每天有空就会陪孩子, 每天与孩子相处的时间不低于1小时, 主要从事讲故事、绘画、看电视等学习、娱乐活动。

(四) 虽然家庭教育现状比较乐观, 但有52.

5%的家长想得到关于孩子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 可见随着社会大环境的变化, 家长越来越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 家长把关注孩子身体的目光转到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家庭必须更成为小儿之精神住家, 不单是身体之住家而已。

五、改善幼儿家庭教育的对策和建议

育儿观念上和家长教养方式的转变是整个社会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综合变化的影响结果, 政治影响经济, 经济带动了教育, 为此我们针对哈市家庭教育的现状调查出的问题提出这样的对策:

(一) 从国家政策的角度大力重视学前教育, 把学前教育纳入到义务教育的范畴, 重视学前家庭教育。

政治是为经济服务的, 只有政治上有高度的方针, 才能对教育起到实实在在的影响, 学前家庭教育需要政治上的关注, 看似小事并非“小视”, 我们呼吁国家大力关注学前教育的发展, “优先发展教育”必先从最基础的学前教育入手, 加大对学前教育的财政投入, 真正做到教育从娃娃抓起。

(二) 要多渠道、多形式的普及学前家庭教育的科学教养知识, 提高家长对学前家庭教育的理论修养。

对学前家庭教育中的误区、错误教养方法用简洁明了、通俗易懂的方法, 使大部分家庭从中受益。

(三) 利用家园合作, 充分利用幼儿园资源, 举办家长学校, 定期交流。

继续加强家庭、幼儿园和社会的联系与沟, 形成教育合力。教育不单单是家庭或幼儿园学校的单方责任, 家、园要密切配合, 避免教育效力的相互抵消, 加强交流, 全面了解幼儿的情况, 以便有的放矢地开展家庭和幼儿园教育。幼儿园与家庭要有计划、有目的的开展促进幼儿心理素质养成教育的内容, 只有全社会都来关心支持幼教事业, 才能使幼儿真正意义上快乐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生兰.学前儿童家庭教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

[2]蒙利格.玛利亚蒙台梭利-幼儿教育方法.地震出版社, 2004.

上一篇:校园文化建设经费请示下一篇:小班优质美术教案《花小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