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关于冬天的作文

2024-07-26

一年级关于冬天的作文(共18篇)

篇1:一年级关于冬天的作文

冬天的阳光,等于“美丽”。因为她的照耀,万物都美丽了起来。

躲在树梢避冬的小鸟,迫不及待的出来晒太阳,快乐的啾啾叫,唱出最动人的歌曲,让每个听到的人都笑了。

畏惧寒风,包得紧紧的花苞,这时也忍不住出来透透气,伸伸懒腰,羞怯的花朵在冬阳的照耀下,吐露芬芳,竟让人以为是不是春天提早到来了?

我走出房间,仰头望去,那温款的照耀,让我彷佛触摸到太阳圆润的脸颊,我的身体暖和了,我的心情好起来。

我加入小鸟和花朵歌唱的行列,歌颂这美丽的冬阳。整个人都深深陶醉了。

范文二:冬天的阳光作文

我爱春天,爱她的百花争艳;我爱夏天,爱她的荷叶连连;我爱秋天,爱他的果实累累。但,我更爱冬天里的阳光。

有人问,夏日的阳光不是更强烈吗?我笑笑,不语。这严冬的太阳,就好比是雪中送炭,温暖了人心。

下午,在草地上摆个“大”字,望着太阳,不像夏日那么毒烈,大地被照成了金色。阳光柔和的冲我笑笑。一阵儿寒风吹过,我不禁打了个冷颤,紧了紧身子。太阳好像在帮我似的,他抖了抖身,散发出温暖的光芒。

你啊,别太低调,挥出自己的优点吧,不然,有人会将你忘怀。

范文三:冬天的阳光作文

我爱春天,爱她的百花争艳;我爱夏天,爱她的荷叶连连;我爱秋天,爱他的果实累累。但,我更爱冬天里的阳光。

有人问,夏日的阳光不是更强烈吗?我笑笑,不语。这严冬的太阳,就好比是雪中送炭,温暖了人心。

下午,在草地上摆个“大”字,望着太阳,不像夏日那么毒烈,大地被照成了金色。阳光柔和的冲我笑笑。一阵儿寒风吹过,我不禁打了个冷颤,紧了紧身子。太阳好像在帮我似的,他抖了抖身,散发出温暖的光芒。

你啊,别太低调,挥出自己的优点吧,不然,有人会将你忘怀。

篇2:一年级关于冬天的作文

冬天下雪的时候是非常美丽的,纷纷扬扬的雪花有时像柳絮、有时像蒲公英带绒毛种子一般,在空中飞,又轻轻地落了下来。亮晶晶的小雪花满天开放,洁白的小雪花飘啊飘啊!不一会就把我旁边的景物全都变成了白色。往远处看白茫茫的一片,近处的房子、路全是白的了,小朋友们都很高兴,互相追逐、嬉戏、打闹,我们都开心的玩了起来,有的打雪仗,有的堆雪人,我们玩得可开心了,这是我玩得最开心的一天。

我喜欢冬天,我爱冬天,你喜欢冬天吗?

篇3:一年级关于冬天的作文

下面我结合“分与合”的教学实际谈几点做法和体会。

一、创设生动情境,激发探究欲望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一年级学生年龄小,好奇心强,注意力缺乏持久性。现实的、生动的、有趣的素材容易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数学知识,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我教学4的分与合时,创设了这样的一个故事情境:猴妈妈摘了4个桃子,她现在要和猴宝宝分这4个桃子,你们想一想怎样分呢?学生一听来了兴趣。有的说:每人2个。有的说:猴宝宝太小,只能吃1个,猴妈妈吃3个(多懂事的孩子,从小就要根据他们的不同特点,采用灵活有效的方式,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使他们的数学成绩有所提高。

后进生常常被同学鄙视,他们会产生一种压抑感、厌学情绪,缺乏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经常处于被动学习状态,缺乏刻苦钻研精神和克服困难的意志,更缺乏学习的信心,认为“努力也学不会”,“破罐子破摔”。具有极度自尊和极度自卑两极化倾向。一方面需要得到别人的尊重,一方面又认为自己成绩不好,自卑感很强,怕上黑板,怕老师提问,怕出洋相,他们对失败经历太多了,对自己失去了信心。教师的经常批评也使他们的自尊心受到伤害,对老师产生逆反心理。教师要改变教育方法,换个角度对待他们,充满信心和爱心地尊重他们,用心发现他们的优点,多找他们谈心,使他们从自暴自弃中解脱出来,座位排列注意以好带差、上课要多提问、当面批改作业,多发现后进生的“优点”、多鼓励,少批评等给他们上进的信心和勇气。

3.教会方法

(1)加强直观性。

数学是一门具有科学性、严密性的抽象性的学科。它的抽象性是后进生形成的主要原因。因此,在教学时,教师应加强教学的直观性吸引后进生的注意力,运用直观形象来弥补后进生抽象思维的不足,提高后进生学习的成功率,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2)严格要求,循序渐进。

教师要注意克服急躁冒进的情绪,对待后进生,要放低要求,采取循序渐进的原则,谆谆诱导的方法,从起点开始,耐心地辅导他们一点一滴地补习功课,让他们逐步提高。如在新课的引入练习中,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以旧引新,新中有旧,为后进生探索新知、迁移转化作好各方面的准备。在新课的巩固练习中要注意练习的坡度要由小到大,由易到难,形式要多样化。如基本练习、变式练习、混合练习。针对不少后进生学习意志不强,生活懒惰,上课迟到或逃学,上课思想经常不集中、开小差,作业不及时完成或抄袭,根本没有预习、复习等问题,教师要特别注意检查后进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在教学过程中,要懂得谦让)。又如教学6的分与合时,教材上安排的是分气球,我改成了分花。教师节布置教室时班上挂了几朵花,我就利用身边的资源,让学生说说把这6枝花分插在2个花瓶里怎样分?有的说:每瓶3朵。有的说:按颜色分,红的2朵插1瓶,黄的4朵插1瓶。有的说:按大小分,有1朵用布做的,太大,单独插1瓶,另外5朵用塑料做的小一些,插1瓶。学生从不同角度对6进行了分类,七嘴八舌,兴趣盎然,这样,学生轻松地就“入境”了,而且又激发了探究欲望。

二、加强直观操作,培养实践能力

实践操作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一个重要途径,又是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提高学习兴趣的重要方法和手段。数一数、分一分、摆一摆、画一画、移一移、涂一凃等实际动手操作,能变抽象为直观,不断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让学生经历从形象表象到概念,促使知识的内化。如教学2的分与合时,我让学生用小棒或图片分一分、摆一摆,这样学生就参与了学习过程,提高了学习兴趣,培养了动手操作能力。教材中对8—10分与合的教学提高了要求,要求学生能有次序地进行操作,自主探索8~10的分与合。如让学生摆好图片,移一移,每次移一个,使学生能有序地探索出8~10的分与合。给珠子涂色,每次增加了一个,让学生“画一画”也能帮助掌握分与合,如画8的组成,对他们提出严格的要求,督促他们认真学习。大部分后进生学习被动,依赖性强,往往对数学概念、公式、定理、法则死记硬背,不愿动脑筋,一遇到问题就问老师,甚至扔在一边不管,教师在解答问题时,要注意启发式教学方式的应用,逐步让他们自己动脑,引导他们分析问题,解答问题。不要给他们现成答案,要随时纠正他们在分析解答中出现的错误,逐步培养他们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

(3)多次反复,及时矫正。

后进生的接受能力较慢,教师不能操之过急。为了让他们与全班同学有一个共同思考的基点,我在教学中注意让这部分后进生笨鸟先飞,提前学习。在课堂教学中我随时了解他们当前学习水平与存在问题,至少组织两到三次的信息反馈。如:新课讲完后,我让后进生试说今天学了什么,应注意什么,接着让两位后进生上黑板做模仿练习;全班评价后,又请一位举手的后进生来做稍有变化的习题;最后,在作业中优先巡视后进生。评价时,我特别应注意后进生的进步处和闪光点,及时予以鼓励,耐心激励后进生上进,增强学习的信心。这样多次反馈,我掌握了后进生学习的进程,后进生的学习情况得到了及时的评价,成功地方得到了肯定与表扬,失误的及时进行矫正,使后进生也获得成功感。

后进生遗忘快,学习上漏洞多,上课思维往往容易“卡壳”,教师在学习指导上应对他们采取适当优先的“倾斜政策”。教师可让后进生优先答题,优先板演,优先提问,优先辅导,优生批改。在课堂上要分层次教学,讲课时要注意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尽量降低学习坡度,分散难点,给予模仿性练习的机会,努力做到每一课、每一问题、每一句、每一字都让后进生听懂理解。

总而言之,只要后进生自尊心不泯,上进心犹存;只要教师对他们充满信心,富有耐心,倾注全部的爱心并施以适当的教育方法,后进生就会转化为学优生。教师应该更多地去关心他们,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鼓励他们积极向上、努力学习,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

追求小学数学动手操作的实效性

洪建林

(兰溪市永昌中心小学,浙江兰溪

注重动手操作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显著特点。引领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感知数学知识,探索数学规律,体验数学价值,是践行新课程理念的重要路径;它符合小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对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但是,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发现,许多数学操作活动,看似热热闹闹,实际效果并不理想。这主要是因为,一些教师对于小学数学教学中动手操作的真正功效和价值不明确,存在着种种误解,以致在实践操作中出现了偏差,直接影响了教学效果。要追求小学数学动手操作的实效性,就必须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明确动手操作目标,避免操作的形式化

小学数学中的动手操作活动,作为学习方法,是一种具有明确目标性的活动。操作活动的本质意义在于感知数学,使学生对所学数学知识有个最基本的感性认识,以便为进一步地深化认识提供认知基础。我们看到,一些公开课把数学操作活动异化成了一种虚美的形式,纯粹是为了增加课堂的热闹,为了表示自己教学形式的多样化,这显然是对动手操作活动功效的误解。有的教师在安排学生动手操作前,没有提出明确的目标和要求,以致学生无从下手。如一位教师教学“找最小公倍数”,先发给学生每人一张6月份的日历卡,要求学生在日历卡上用红笔圈出爸爸的休息日,用蓝笔圈出妈妈的休息日。看看哪几天是爸爸妈妈的共同休息日?由于忽略了目标与要求,学生不知道应该从哪一天算起,不知道爸爸和妈妈各自是工作几天休息一次的。这样的动手操作只会使学生感到茫然、盲目,从而大大削弱了动手操作的实效性。

因此,在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前教师应该首先向学生讲明操作目的,并且在整个动手操作过程中,有效地进行目标导向,这样学生操作起来就有的放矢了。为了给学生一个明确的目标导向,教师自己心中必须有一个明确的动手操作目标,事先要弄清楚此操作活动是为了解决什么具体的问题,是感知和理解数学分别画了1个○、2个○、3个○……让学生添画○的个数。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再用语言表述,每个学生都有了学习的机会,这样既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又有助于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发展了学生的有序思维。

三、开展数学活动,调动学习积极性

一年级的学生学习以无意识注意和形象思维为主,设计富有情趣、灵活多样的数学活动,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和情境中得到发展。在教学中,教师利用游戏、竞赛、儿歌、对口令等形式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我在教学6的分与合时,开展找朋友游戏。如设计蘑菇房子门牌号码为6号,发给学生1~5的卡片,手持卡片1的小朋友说:谁是我的好朋友?手持卡片5的学生说:我是你的好朋友。两人手拉手说:6分成1和5。或者说1和5合成6。教学7~10的分与合也可安排类似的游戏。

“对口令”让学生动口有动脑,可以师生对,也可以同桌对。如说7的分与合,甲说:我出1,乙说:我出6;甲说:我出2,乙说:我出5……“开火车”按位置说出8的分与合,比一比谁的火车开得快,谁的火车有毛病不能前进了,小朋友的好胜心强,积极思考,谁也不甘落后。朗朗上口的儿歌也是一年级学生喜爱的学习形式。10的分与合是10以内加减法的学习基础,又是以后用凑十法教学进位加法的学习关键,这部分内容比前面的分与合提高了教学要求,对于刚入学一个多月的一年级学生来说学习有一定的难度,学习任务还是挺重的。为了避免学

概念,还是探索数学规律,抑或是推导计算公式和方法;要达成什么目标,应对学生提出什么具体要求,等等,都要一清二楚。作为动手操作主体的学生更应明确其目的性,动手操作活动在明确的教学目标导向下,具有方向性、程序性和自控性,以求得动手操作活动的实效性。同时,在学生动手操作过程中教师要注意目标导向,让学生的动手操作活动始终在目标的调控下有条不紊。如让学生用三角形拼成平行四边形的动手操作活动,我让学生明确:此操作目的就是探索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的方法,并提示学生用各种三角形试试,看看能拼成平行四边形的两个三角形有什么特点?学生根据目标进行动手操作,很快发现两个相同的任意三角形能拼成平行四边形,两个直角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长方形。在学生基本完成了操作后,我继续进行目标导向,重点引导学生理解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就是长方形的长和宽,根据长方形面积计算的方法可以推导出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方法。这样学生在整个动手操作的过程中,目标明确,方向和步骤清楚,动手操作活动的真正价值得到了充分体现。

二、强调引导观察比较,避免操作的边缘化

数学中的动手操作活动从来就不是单一的活动,动手和观察比较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也就是说,动手操作必须有观察比较伴随;若只动手不认真观察,就不可能形成完整和正确的感知;只有学生边动手边观察,才能更全面、更丰富、更深刻地感知对象,为进一步学习概念、规律和方法奠定基础。在小学数学动手操作活动中,我们最为常用的诸如看一看、摸一摸、数一数、量一量等活动,本身都是动手和观察比较的统一。但是,有些教师并没有把动手操作活动放在数学学习活动的整体中去设计,人为地把动手与动眼割裂开来,纯粹为了操作而操作,使得数学动手操作活动不到位,陷入了边缘化的误区。如,一位教师教学行程问题,让学生在教室里进行演示性操作时,只是让两个学生相向走了一下就结束了,没有让学生生机械地记忆10的分与合,我编了一首“凑十歌”:“一九一九好朋友,二八二八手拉手,三七三七并肩走,四六四六头靠头,五五合成一双手。”学生在朗朗上口的儿歌声中轻松地掌握了10的分与合。

我结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设计活泼的、风趣的数学活动,既增强了数学学习的吸引力,又能帮助学生树立了学好数学的信心。

四、设计开放练习,培养发散思维

数学课程标准积极倡导问题呈现形式的多样性,鼓励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张扬学生的个性。分与合的教学提供给学生一个很好的发展机会,让学生摆一摆小棒,说一说各种不用的分法,允许学生有不同的看法。教师要淡化形式,注重实质,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设计一些开放问题,如5可以分成几和几?几和几合成8?哪两个数合起来是9?把7朵花分成两部分,你会多少种方法?鼓励学生说出不同的答案,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篇4:关于一年级的写话练习

【关键词】用拼音写话 写完整的话 句式训练 创设情境说写

低年级小学生初学写作,如同刚学走路的孩子,需要别人引导、扶持,教师应有目的的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带领学生走进生活,体验生活的乐趣,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这是指导学生写话的突破口,常年的一线教学,我发现习作训练起步越早越好。那么如何在低年级进行说话写话的起步训练呢?我在教学过程中作了以下的探索。

一、用拼音提前写话

一年级新生识字不多,会说不会写,使表达能力受到了阻碍。为此,我教他们用汉语拼音把要说的话用汉语拼音写下来,提高他们写的兴趣。首先介绍他们自己家庭的成员,在哪儿工作?家庭住址等等。班里很多同学都能介绍得很清楚。接着教他们讲心里话:“你喜欢我们学校吗?”“喜欢老师吗?”“你有什么话想对老师说?”等等。孩子们一看,汉语拼音用处真大呀!群情振奋,写的欲望强烈了,纷纷给老师写他们的心里话。我也顺着他们的情绪,因势利导,用拼音给他们写回话、评语等,促进了提前读写。别看他们小,写出的内容可丰富了。

二、汉字夹拼音“扶”着写话

在孩子们学完拼音,利用汉语拼音识字教学时,为了巩固所学汉字,并同时巩固汉语拼音,我采取了这样的做法:用当堂学的生字先口头组词,再用组的词口头造句,然后将造的句子写出来。写句时,会写的、学过的字一定要使用汉字,不会写的字则用拼音代替。这种拼音夹汉字,汉字带拼音的方式孩子们很喜欢,写句的劲头很大,不但巩固了所学拼音和汉字,还为作文起步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激发兴趣爱说乐说

要想写好作文,首先得学会说话。对一个一年级学生来说,说话并非一件简单的事。有相当一部分孩子,怕在老师、同学面前讲话,声音小得几乎听不见,有的紧张得结结巴巴……。这就需要培养、扶植,给予引导。利用说话课,给孩子们提供说话的机会。例如让学生介绍自己身边发生的事。介绍时要求态度要大方,声音要响亮,要有条理,讲话干脆、利落,然后启发、调动不会说、不敢讲的学生,动员他们说。声音小的鼓励他放大声音重说一遍。第二遍明显就比第一遍声音响亮了,态度也大方了。这样,胆小的也敢说了,一个带动一个,课堂的发言逐渐踊跃起来。全班同学的说话水平便逐步提高了。对于说话有困难的学生,采取教师一句一句教的方法,让他们先敢说,学说,再自己练习说。 在培养学生说话能力的同时,要逐渐培养学生会说完整的话。那么怎样才是一句完整的话呢?首先学习重复老师说的话,告诉他们这样的话就叫完整话,让学生从感性上知道。在学生们明白了“完整话”的概念后,我就让他们在课堂上,大量地反复练习,并放手让学生评议。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普遍提高。

四、常见的句式练习

1 练写“三素句”,“四素句”,“五素句”。

“三素句”——谁 ? 在哪 ?干什么;“四素句”,——什么时间 ? 谁 ? 在哪儿 ? 干什么?“五素句”。——什么时间 ?谁?在哪儿?干什么?结果怎样(或心情如何)?

2.练写10种句式

即“……有……”“……在……”“……听……”“……看……”“……是……”“……把……”“……被……”“……感……”“……想……”“……说……”例如:

(1) 山坡上有一片果树林。(2)同学们在操场上做游戏。(3)我听见了一阵敲门声。(4)我看见他把地上的纸捡了起来。(5)我是小学生。(6)老师把作业判完了。(7) 艾乐乐没写完作业被老师批评了。(8)今天听写我全对,我感到很高兴。(9) 我心想:我们班一定要的第一呀!(10)老师说:“咱们班的同学真棒!”

五、提供丰富资料,创设直观情景。

一年级学生大都六七岁,直观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为学生创设一个直观的情景,才能启动学生的思维,诱发学生说和写的愿望,才能使我们的说话、写话训练收到实效。由于图片能展示一定的生活场景,比较容易激发低年级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因此利用图片对学生进行说话、写话训练是一种简单易行的方法。我经常给孩子们搜集一些主题鲜明的图让他们进行说话写话训练。

六、充分利用教材,适时进行写话训练。

一年级的教学以识字为主,在识字的同时积累词汇,对于这些教学任务,我除了要求他们会读会写之外,还要求注意积累、运用,进行仿写训练,在仿写中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刚开始学生不会,我采取在每课听写词的时候,先由老师用出现的词说一句话,学生写的方法,让学生体会如何运用这些词语。同时,我说的句子都与班中的人或事有关,让学生感受真实的话,写诚实的话,这是我们指导小学生作文的根本。

七、鼓励学生写日记。

在班中开展“一双亮眼睛,发现身边事;一颗敏感心,体悟身边事;一支小妙笔,记录身边事”活动。学生的兴趣高涨,涌现了许多优秀的小文。例如:

(1)今天我们班有一个同学流鼻血了,我好怕呀!很替他担心。下课老师带她去医院了,回来后他爸爸把他接走了。我祝他身体健康起来,快点儿回到学校和我们一起学习。

(2)今天老师说“做好事的同学有一颗火热的心,做坏事的同学有一顆冰冷的心,火热的心一定会融化冰冷的心。”我一定会听老师的话,做一个好学生!

(3)今天我看新闻了,四川地震死亡人数一万多人,我很为他们难过,妈妈也流眼泪了。看到那些无家可归的孩子,我们现在能在舒适的家中,在父母的身边,真是太幸福了。我也希望他们能早日过上幸福的生活。

篇5:一年级寒冷的冬天作文

“十二、十一、十度……。”寒流像溜滑梯似的,一度一度往下掉,寒意乱窜,吓得我直发抖;看来保暖衣物是不可少的,发热衣、毛衣、羽绒衣,不够还要围上毛巾,戴上毛帽、穿上毛袜,包成雪人似的,两 手冷冰冰,怎么写作业,双手不停的搓手发热,依然没有效,没关系,拿出我的御寒法宝—暖暖包,握着暖暖包,搓呀搓的,彷佛把阳光握在手里,获得满满的暖 意。

冬天的小猪是一位贪吃鬼,只要看到食物,就会一口接一口的享用,样子十分可爱!冬天的我,跟小猪一样,是一位名副其实的“贪吃鬼”只要看到香味四溢的美食,就会欲罢不能,尤其“火锅”是我的最爱,锅内绿绿的`青菜, 黄黄的黄米,白白的丸子,红通通的肉片,向我招手。“啵啵啵……”白烟袅袅,白茫茫的蒸气弥漫在空中,温暖包裹了我的心,嘴巴没停过,一口接一口,越吃越 顺口,全身暖呼呼,汗流浃背,衣服一件一件脱。

篇6:冬天的雪景一年级作文

星期六的中午,我刚起床就看见天气阴沉沉的,好想要下雪了,不一会儿,天空中飘起了小雪花,雪花很轻很小在天空中飘来飘去,像在玩耍,落到地上就不见了。过了一会儿,雪花变成了鹅毛大雪纷纷落地,渐渐地眼前一片白色,真是美丽极了。

雪越下越大,整个小区变成了一个白色的世界,地面上,车子上,树枝上都落满了厚厚的一层雪花,仿佛进入了一个童话世界。

天黑了,雪渐渐地停了。

篇7:冬天的雪景一年级作文

雪花飘飘落下,飘荡在无边的大地上;北风呼呼吹过,吹拂着残枝败叶,吹向远方。雪花飘飘扬扬,落在小朋友的手心上,小朋友好喜欢,但是过一会儿就化了。

雪花飘飘洒洒,落在小树上、房顶上,给小树和房子戴上了银色的帽子,给小树和房子披上了银装。雪景真美呀!

篇8:一年级关于冬天的作文

教材中关于“表内乘法(一)”的开始部分是按照下面的顺序安排的:

第一,让学生通过观察书中给出的图片提出一些相关的数学问题,然后把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归纳,可以得出下列三个加法算式:

第二,让学生观察上面三个算式中的加数有什么特点(在每一个算式中,几个加数都相同),然后指出,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像上面这样用加法计算,也可以用乘法计算,并选用上面的第三个算式进行说明:

加法算式:4+4+4+4+4=20。

写成乘法算式:4×5=20或5×4=20。

第三,让学生把上面的另外两个加法算式写成乘法算式。

加法算式:3+3=6

乘法算式: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

加法算式:2+2+2+2=8

乘法算式: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

第四,做练习。在把加法算式写成乘法算式的练习中,教材都要求写出两种形式(即调换两个乘数的前后位置)。

第五,在进一步的练习中,教材出示了一张图片。图片上有3行小鹿,每行4只,让学生计算一共有多少只小鹿。

对于这个问题,教材给出了下面两种算法:

算法一:横着数,每行4只

加法算式:4+4+4=12

乘法算式:4×3=12或3×4=12

算法二:竖着数,每列3只

加法算式:3+3+3+3=12

乘法算式:4×3=12或3×4=12

笔者认为,教材一开始就把加法算式4+4+4+4+4=20直接写为4×5=20或5×4=20这两种乘法算式,这种做法会使学生感到不解:为什么可以表示为两种形式?这两个乘法算式是一回事吗?这只是人为的一种“硬性规定”还是另有道理?在课堂上如果真有学生提出类似的问题,教师是需要费口舌进行解释的。

在经过若干练习之后,出现了一道计算小鹿只数的练习题。对这道练习题,教材给出了两种解法。这两种解法计算结果的一致性,为前面的疑问给出了一种合理的解释。也就是说,4×5=20也可以写为5×4=20,这一点是可以进行解释的,而不是“硬性规定”。

上面这种顺序的安排,虽然为“4×5=20也可以写为5×4=20”给出了解释,但这种解释有点过晚。换句话说,计算小鹿只数的问题出现的时机不对。笔者认为,这部分内容的编排顺序应该按下面的顺序进行修改:

第一,与上面的第一部分相同,即教材内容不变。

第二,只把上面第二部分中的“写成乘法算式:4×5=20或5×4=20”修改为“写成乘法算式:4×5=20”,其余不变。

第三,出示教材中关于小鹿问题的图片,即把教材的第五部分移至此处,但对教材给出的两种算法修改如下(每种乘法算式只写一个):

算法一:横着数,每行4只

加法算式:4+4+4=12

乘法算式:4×3=12

算法二:竖着数,每列3只

加法算式:3+3+3+3=12

乘法算式:3×4=12

由此进一步说明,相对于一个加法算式:4+4+4=12,其乘法算式可以有两个:

这两个乘法算式计算的结果是相同的。

第四,把教材的第三部分移至此处,即写出加法算式3+3=6和2+2+2+2=8对应的两个乘法算式。

第五,做练习。练习题的选择可以与教材中的练习题相同。

篇9:一年级关于冬天的作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情境;思维活动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在阅读教学中,学生不但可以把握语言文字的含义,而且还能探究课文表达的情感,这有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使学生具备自主获取语言文字等信息的技能,最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下面,笔者对如何开展小学一年级语文阅读教学进行简要分析。

一、有效地结合看图和阅读

针对一年级的学生来讲,他们的形象思维能力要明显胜于抽象思维能力。相对于语言文字,他们更喜欢观察图片,并且,学生更容易理解图片的内容。为了推动学生提高自身的阅读水平,教师要利用图片形象功能,有效地统一看图练习和阅读教学,从而实现形象化的阅读教学过程,激发学生阅读学习的兴趣。教师可以借助教材文本中的一些插图,要求学生在认真观察的基础上把握课文描绘的主要内容。并且,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在阅读之前,探讨图片的一些内容,从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理。例如,教师在教学《春天的手》这一篇课文时,可以首先引导学生观察课文中的插图,以使学生大致描绘出自己观察到的事物,由于图片非常形象,因此,学生可以大致描绘出春天的一些景象,这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然后,教师再启发学生阅读课文的内容,如此有助于学生把图片的内容转化为语言文字,从而推动学生迅速提升自身的阅读水平。

二、营造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情境

在小学一年级的语文教学中,为了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教师首先应当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让学生将学习当作一种享受,并非一种负担,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需要有效地把握小学生活泼、好动、好胜、好奇等心理特性,适当地营造教学情境,借助各种方式使学生融入文章表达的情境,也就是引导学生“入境”。当然,引导学生“入境”存在非常多的方式,比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营造相应的教学情境和气氛,进而迅速地激发学生的情感,以使学生争着朗读、乐于朗读、愿意朗读,可以在学生朗读的过程中播放一些音乐作为背景,也可以让学生配画外音,还可以让学生进行朗读比赛活动等。可以说,入境入情地朗读能够激发学生产生共鸣。例如,教师在朗读教学《老树的故事》这一篇童话故事时,由于故事的幻想色彩十分浓厚,因此,务必要求学生进行联想和想象。具体来讲,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多次营造教学情境,不断为学生演示老树以及有关的事物,以使学生进行更加丰富的想象。总之,借助教师营造的朗读教学情境,可以有效地表达文章的思想情感,并且大大提升学生的朗读能力。

三、有效地统一学生的阅读过程和思维活动

阅读互动并非只是阅读课文的语言文字,而是应当与语言文字进行必要的互动,深入思索课文的内容。阅读活动常常与思考行为密切联系,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启发学生进行思考,可以使学生逐步地探究科学、合理、有效的阅读方式,进而收获大量的语文知识。在小学一年级的语文阅读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能根据具体的教学知识,设置各种训练思维的活动,从而有效地统一学生的思维活动与学习活动,实现学生阅读水平的提升。例如,教师在教学《丁丁和牵牛花》时,可以转变以往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交给学生阅读学习的主动权,教师可以启发学生进行阅读,在学生阅读和思考之后再教授课文的知识,并非要求学生在自身的教授过程中阅读课文。换言之,以学生自主的阅读和思考为主,教师加以点拨,可以提问学生一些关于课文的问题“丁丁是如何实现自己的愿望,让奶奶看到牵牛花的?”这样,学生在阅读后,能够互相探讨,积极发言,有利于教学气氛的活跃,也有利于学生的积极思维。教师以这种模式进行阅读教学,有效地统一了学生的思维活动和阅读过程,不但提高了学生感知语言文字的能力,而且大大提高了阅读教学质量。

总而言之,针对小学一年级的学生而言,提升其阅读水平非常关键。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可过于急躁,应当兼顾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尽量通过多姿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和主动性,启发学生以阅读为乐。只有如此,才可以实现理想的阅读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李业建.基于小学语文教学的多媒体技术意义及实践探究[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3).

[2]张菊香.你是快乐的,我是幸福的:浅谈如何提高课堂效率[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

篇10:冬天的雪景一年级作文

早晨起来,感觉很冷,推开门一看,大雪纷飞,到处一片洁白。空中晶莹的雪花像轻盈的玉蝴蝶在翩翩起舞。雪花落在地上“嗖”的一下不见了。雪花落到树上像给大树穿上白色的棉衣。

雪落到田野里,就像给麦苗盖上厚厚的棉被。我伸出手接了一片雪花,凉凉的,我数了数,一、二、三、四、五、六,啊!有六瓣。校园里,同学们在操场上堆雪人、打雪仗,欢声笑语充满整个校园。

这次下雪比较晚,但是,也给我带来了快乐和幸福。

篇11:冬天的雪景一年级作文

冬天,我最盼望就是能下一场鹅毛大雪!今天,我的愿望实现了。

站在窗口向外望去,到处一片白茫茫的。汽车戴上了厚厚的白帽子;树枝上挂满了亮晶晶的“银条”;地上盖满厚厚的白棉被,整个世界在路灯的照耀下散发着耀眼的光芒。

我不忍心踩踏这大自然的“玉雕”,伸出小手接住一片雪花,六角小花,玲珑剔透,一阵风吹来,雪花儿如蝴蝶在空中翩翩起舞,纷纷扬扬飘落到雪堆。这一刻,世界仿佛都变得美好又寂静。

篇12:一年级冬天的风作文

冬天的风,没有多么温柔,只有无尽的寒冷,但冬天的风,不也很有情趣吗?

冬天的风,不像春天那样温柔,不像夏天那机微弱,更不像秋天的风那样凉爽。冬天的风是那样的强壮、豪迈。冬天的风不会转弯,它一直朝前吹,一直朝前跑。寒风呼啸,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在冬天里,有不少人诅咒迎面而来的寒风。他们讨厌冬天的风,却喜欢温柔可爱的春风。而我,并不多喜欢春风,却偏偏独爱那冬风。不是因为什么,而是因为春风在春天下转动,变幻无常,有时向东,有时向西,犹豫不定。像一些人,在事情上不会果断处理,犹豫不定,不知应该干些什么。冬天的风却不一样,它选对了方向,或东、或西或南、或北。选对好方向,它以这个目标为起点,鼓足劲去追赶那冬天的脚步。只有这样目标专一才能成功。这是非常宝贵的人生道理,同时也是我喜欢冬风的理由。

冬天的风有着目标专一,坚持不懈的优点,我多么希望人们发现,并且学习这个冬风带来的道理:只有专心干好一件事,你才能可能成功,不要犹豫。果断一点,做你自己。

篇13:一年级关于冬天的作文

1. 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

刚升入小学一年级的孩子大都接受过学前教育, 所以他们对数学并不是一无所知的。因此, 在上第一节数学课《数一数》时, 我先让学生观察教室, 让他们寻找教室中能数出的数, 例如人数、桌子等。又领学生到校园进行参观, 寻找校园中都有哪些数。还让学生说出一些和自己有关的数字, 看谁说得多、说得好。让学生感觉到数学永远在自己的身边、生活中充满着数学, 从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2. 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思考、解决问题。

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观察、思考、解决问题是学生学好数学的重要途径。现在的数学教材中有很多的练习题具有解法不唯一的特点。这就需要我们抓住时机, 培养学生多动脑、勤思考的好习惯,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刚开始, 当我提出还有不同的解答方法时, 学生的表情都很茫然。我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对提出不同见解的学生给予表扬。受到表扬后, 大家的积极性就更高了。这样使学生以后敢于发言, 敢于提出不同的见解, 从而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问题、以不同的方式去思考问题、用不同的手段来解决问题, 充分意识到解决同一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3. 培养学生认真听讲的习惯。

听讲是课堂上接受信息的第一道大门。学生听课专心与否, 是决定接受信息多寡的首要因素。课上我要求学生全神贯注地听讲, 主要采取正面引导的方法, 看到某某学生听讲特别认真, 我就表扬;而看到个别不认真听讲的学生, 就用眼神加以暗示。一年级学生都很单纯, 都爱受表扬, 因此正面引导的效果会好些。

一年级学生由于其特殊的年龄特征, 思维更具形象性。在教学中, 我注意教学形式的多样化与直观性, 尽量利用教学挂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采取多种游戏方式进行练习。这样学生在课上就不容易“走神”, 而把精力全部投入到学习中去。久而久之, 就容易形成上课认真听讲的良好习惯。

4. 培养学生大胆发言的习惯。

发言时学生需要将自己的思考过程用语言表达出来, 要把内部的知识转化为外部的语言, 必须表达清楚, 使别人能听懂。发言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我在课上尽量多创造机会让学生发言, 提高学生表达的准确性。但一节课上学生能发言的机会毕竟有限。有的学生按捺不住, 提意见:“该到我了。”我向学生们解释:不可能全班同学都来回答问题, 只有敢于举手的老师才叫。这节课叫不到你, 下次一定有机会叫到。学生回答问题如果正确, 那是再好不过了。如果学生回答错了, 说明他们对知识还没有真正理解透。而他们的错误回答往往能代表部分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如果能很好地引导, 就会有助学生掌握知识。

5. 主动参与, 善于合作。

教学中, 我注意为学生提供合作学习的机会, 同时精心组织每次合作, 使他们在有效、有序的共同学习中得到交流、受到启发。我认为教师在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交流、合作学习时, 不见得每个知识点、每个学习内容都必须采取合作的学习方式。只有在某些地方意见发生分歧时或可多方面解决问题时, 才需要适时地采用讨论交流的合作学习的方式, 这样可使学生在充分交流中吸收别人的想法, 扩大知识面, 又在与同学的交流中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得到愉悦的情感体验, 树立学习的信心。同时在新课程的合作学习中, 要注意引导学生彼此相互倾听、思考、交流。老师穿针引线, 巧妙点拨, 适时评价。学生在这多元性、丰富性和生动性的学习交流中, 能展示自己的聪明才智, 并得到发展。

6. 打破常规, 乐于创新。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已成为课程改革的重大课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 首先要为学生营造和谐、活泼的学习氛围。只有在一个相对宽松、包容的环境中, 学生才敢于让自己的思想插上创新的翅膀, 也才乐于表达自己与众不同的想法。其次, 要善于开发资源, 为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创造条件。例如在学习了《认识图形》以后, 我布置的家庭作业就是要求他们应用学过的图形画一幅美丽的图画。这样的家庭作业受到了孩子们的欢迎。经过他们的描绘, 一幅幅充满创意的图画出现在我眼前, 我不禁感叹他们的思维是如此的活跃。这样的家庭作业不仅巩固了知识, 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为以后的继续学习打下了基础。

7. 充分发挥主题图的作用,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

篇14:一年级关于冬天的作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小学一年级;执笔姿势;正确引导

一、小学一年级学生执笔姿势错误的缘由

1.过量书写任务

小学一年级学生处于成长初期,学生手部肌肉和骨骼还未成熟,因而不能很好地控制住笔。与此同时,一年级学生在语文学科学习中背负了过量的书写任务,部分语文老师布置的书写作业机械且重复,无形中磨灭了学生的书写热情。在这两点缘由的综合作用下,小学一年级学生的执笔姿势便会朝着错误的方向发展。

2.指导陷入误区

在小学语文书写教学中,老师更多地将目光投向学生的后背是否挺直,对学生执笔姿势的关注则略有逊色。除此之外,学生的幼儿老师和学生家长也有责任,他们没有很好地监督和矫正学生的执笔姿势,甚至一些家长片面地认为孩子只要字写得清楚、能让人看懂即可,并不要求孩子执笔姿势一定正确,因此自然陷入了执笔姿势指导的误区。

3.书写工具不当

对于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来说,绝大一部分学生会将铅笔作为主要书写工具,但殊不知铅笔芯的软硬对学生书写也是有影响的。事实上,铅笔芯过硬的话,学生为了保证字写得足够清晰,定然会加大书写力度,手指手腕的疲劳导致学生执笔姿势错误;铅笔芯过软的话,书写时稍一用力便会折断,为了规避这一问题,学生就会改变正确的执笔姿势,陷入错误执笔的情形。

二、于语文学科教学中指导小学一年级学生正确执笔

1.紧抓关键时期,减轻学生书写负担

小学一年级是学生学习写字的初级阶段,也是学生书写最为关键的一个时期,此时小学一年级老师应格外关注学生的执笔姿势,做好监督示范的同时,教会学生正确的执笔姿势。再者,一年级学生的手指骨骼还处于生长发育过程,不可成熟过大的力量,因而老师一定要明晰学生这一时期的生长特征,据此控制好书写的任务量,尽量减轻学生的书写负担。比如,老师在教授“拼音字母、简单汉字”时,不可为追求教学效果便布置给学生机械、重复的繁重书写任务,而是应尽量减轻学生的书写负担,在多次练习巩固的情况下达到教学目标。

2.老师以身作则,引导学生正确执笔

小学一年级学生热衷于模仿老师的一举一动,这是小学生的独有的且十分自然的一种表现,小学语文老师可以抓住学生这一特点,研读正确执笔姿势之后提高自己书写的基本功,以身作则,引导学生正确执笔。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老师放下身段、走近学生,在语文写字教学过程中做好示范,恰当地运用一些书写技巧和正确的执笔姿势,在此过程中逐步引导学生掌握正确执笔姿势的要领,最终帮助学生养成正确执笔姿势。

3.双方进行监督,巧妙运用课堂评价

老师应明晰的是,正确执笔姿势的养成绝非一朝一夕的事,而是一项任重道远的工程,因此老师应积极联系学生家长,让家长了解正确执笔姿势对学生成长的重要性,从而建立老师和家长之间紧密的“联盟”关系,双方竭力做好监督工作。与此同时,老师可以在写字教学中巧妙运用课堂评价,公开表扬班级内部执笔姿势正确的学生,让这些学生扮演“小小书法家”的角色,以此带动全班学生集体学习正确的执笔姿势,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的来说,小学一年级学生的执笔姿势是一个极易被忽视的问题,但并不代表这个问题不重要。因此,老师、家长应联合起来做好学生书写监督工作,深切关注学生的执笔姿势,并进行正确的指导,相信长此以往的话,学生定然会养成正确的执笔姿势,从而促进学生书写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周洪伟.养成书写好习惯,要从握笔姿势抓起[J].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2009(06).

[2]月亮.正确的坐姿和握笔姿势[J].家长,2009(Z2).

篇15:美丽的冬天一年级作文100字

冬天来了, 雪花在空中飞舞,地上铺满了雪。小朋友们在快快乐乐的堆雪人。雪人大大的,圆圆的;大树高高的绿绿的;房子矮矮的五颜六色的;窗户黄黄的,门红红的。屋顶的雪白白的好像一条大棉 被盖在屋顶上。屋里是不是传来大人的吃饭和笑声。

雪还在下。冬天原来是如此的美丽!

篇16:冬天一年级作文

冬,如梦的世界。秋的田野梦一般地盖上了迷雾,飘扬的白雪似暖暖的棉被,庄稼沉睡了,沉睡在冬妈妈的怀抱里,做着丰收的美梦。

冬,是严寒的世界。大雪纷飞,雪花飞舞,屋檐结满了厚厚的冰。大雪还在飘扬,小朋友们开心极了,堆起了雪人,打起了雪仗,路上也隐隐约约地出现了铲雪机……终于,无情的大雪吞没了一切,唯有青松高昂着头,在和风雪作斗争。在雪花的映衬下,它显得亭亭玉立;在嫩叶的衬托下,它仿佛披了一件绿色的新衣在与寒风姑娘伴舞呢。那绿衣裳令我感到神清气爽,那绿仿佛永久不朽!

篇17:冬天小学一年级作文

北风吹着冷气,天一下子凉了下来,非常冷。

腊梅、翠竹和苍松,依然保持着它们的生命。蟒蛇、蚂蚁和刺猬,蟒蛇和刺猬是冬眠,而蚂蚁是过冬。滑雪、溜冰和跳绳是小朋友喜欢的游戏。

我爱冬天,冬天让人变得更坚强!

篇18:一年级关于冬天的作文

刚从中学走进大学的一年级新生不得不适应从“应试教学”到“以自学为主”的转变, 这一过程中, 他们能否主动、有效地利用课外学习时间和资源?这是与自主性相关的课题。

在二语习得研究领域, 课外语言学习有效性的研究主要围绕自主学习的论题展开, 集中在学习者角色上, 主要涉及学习策略、学习风格、学习动机、语言学习者观念和学习自主性等方面。例如:Wenden (2001) , Lamb (2002) 等研究证明:动机和元认知影响课外学习行为;这两个因素影响学习者课外选择什么类型的学习活动、为何而学和学到什么, 也是决定课外自主学习有效性的重要方面。Horwitz (1998) 和Cotterall (1995) 研究观念和态度对课外学习行为的影响, 结论是, “学习者持有的学习观念和看法对他们的学习行为有着深远的影响”。Yap (1998) 以香港高中生为研究对象, 发现学习者的情感因素, 如:快乐感、愉悦感和满足感, 对学生课外活动的选择和对课外活动价值影响甚大。此外, 许多学者 (Pickard, 1996;Yap, 1998;Littlewood&Lui, 1996) 对学习者课外活动的种类进行实证研究, 得出结论:学习者课外往往选择输入性技能活动, 包括读英文报纸、看英文电视或电影, 而不是输出性技能, 如:讲英语或写英语。

国内对课外英语学习研究的重视还远不够, 相关研究实在太少。正如黄源深 (2007) 所言:“近几年来, 关于英语课堂教学的研究文章, 理论与实证并重, 头头是道, 无懈可击, ……但对课外学习的研究却少之又少。”近年来, 为数不多的已经发表的文章主要围绕“英语学习策略”而展开 (如:段自力, 2006;黄莹, 2006;罗立胜, 2005) 。对于学习者课外学习心理或情感, 不同学习环境下学习行为的研究却鲜有涉及。尤其是不同学习背景和情景下学生课外学习情况的研究非常必要。Smith (in:Palfreyman&Smith, 2003) 曾提出:要考虑“在不同环境下的学习者, 因为有着不同目的, 对学习的感知各有很大不同;他们所吸收的知识、使用的心理资源和面对的局限性, 很可能由于不同情境, 而发生各种变化”。

二课外英语学习背景

笔者所在的学校属于广东省普通师范学院, 绝大多数学生来自本省, 约三分之一来自城市或县级市, 其余来自乡镇农村。就英语学习环境而言, 笔者所在的外语学院每学年聘有五至六名外籍教师, 所有专业教师都具有硕士学历;有海外学习背景教师三人。学生主要的课外英语学习场所和活动有:图书馆、语言室和常规性的英语活动, 如:各类英语俱乐部、英语角、讲座、表演等。该校的网络遍及全校, 教室、学生宿舍、图书馆、办公室等都可上网。英语角和各类型的英语俱乐部 (如:写作部、话剧部、演讲部等) 主要由学生负责和组织。

在学生管理方面, 笔者所在的外语学院在新生入学的第一个月, 开设各种讲座, 帮助他们了解大学生活和学习。其中包括“教师职业意识和能力”、“就业前景与分析”。其目的是让他们了解英语教师应该具备的技能和能力, 了解教学安排、就业前景。从而强化职业意识, 更好规划四年学习。

三研究方法

本研究旨在描述性呈现省属地方性普通院校英语教育专业一年级学生课外学习的具体情况, 采用质性和量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 试图寻找学习者内心和行为背后的深层问题, 以期为课外自主学习理论和实践提供印证和思考。调查的具体问题有:

(1) 学生对课外英语学习, 以及课外英语学习环境持有什么态度?

(2) 学生主要使用哪些课外学习资料?

(3) 哪些因素影响学生课外学习资料的选择?

(4) 学生如何看待课外学习对提高英语水平的作用?

(5) 学生主要选择哪些课外学习活动?选择的看法是什么?

本研究从英语教育专业238名新生中随机抽取45人作为研究对象, 剔除不完整数据和不愿意参与人数, 最终为40人, 其中男生5人, 女生35人。

研究工具包括问卷调查、学习汇报和追问访谈。问卷调查内容包括: (1) 了解学生课外英语学习使用的资料和使用的原因; (2) 学生对课外资料作用的评价; (3) 学生从事的学习活动。

学习汇报安排在第二学期, 期中考试之后完成第一篇, 期末复习阶段完成第二篇, 内容规定:涉及对课外学习和学习环境的看法或评价;课外使用英语和学习英语的情况 (时间、地点、资料、方式和感受) ;课外英语学习的困难。共收回80篇学习汇报, 被反复研读后, 找出有意义的观点和明显事件, 作为佐证之用。

追问访谈在问卷调查统计结果出来后进行, 目的是对数据体现的问题, 以及解读学习汇报中遇到的疑问作进一步追问。从40人中抽取12人分两组, 研究者提问, 小组讨论, 共两次, 每次持续一小时三十分。现场笔录访谈内容, 同时录音, 以便分析时使用。

四结果与发现

本文“课外英语学习的态度”指学生对课外英语学习的看法和认识;而“课外英语学习环境的态度”则指学生对可利用的课外英语学习资源的看法和评价。鉴于此, 本文对“课外英语学习行为”调查只包含学生对课外资料和学习活动的选择。显然, 课外英语学习行为还应该包括学习者对课外学习的计划和监控等等, 限于篇幅, 暂不探讨。

1对课外英语学习的态度和课外英语学习环境的态度

学生对“课外学习的态度”总体上是积极和正面的, 认为课外英语学习是课前的准备和课后的延伸, 是兴趣的选择, 成功的路径。学习汇报中的摘选可见一斑。

然而, 两名学生明确表示“不喜欢”课外学习, 认为:就她们个人而言, 课外学习“没用”。同时还强调:她们并没有否定课外学习的重要性。

由此看来, “不喜欢”课外学习或认为“没用”是因为他们不知道课外学什么, 如何学。“没用”也许表达“没效果”的意思。让人感到意外的是:追踪访谈发现, 即使表示喜欢课外学习的同学, 大多数也有“课外学习效果不理想”的感受。这一现象背后有何原因?

对于“课外英语学习环境”, 学生的态度呈多样性, 普遍认为学校是提高专业水平、培养未来英语教师、为个人将来发展打基础的地方。一些认为“这里学习环境与中学相比已经好多了”, “要好好地利用图书馆”。此外, 学习汇报还反映出学校整体环境改变了他们以前对专业学习的看法。例如:“大学并非原来想象的浪漫和休闲, 因为, 进校门没几天就感受到专业学习的压力”。“没有流利的口语和过硬的教学技能, 要找到一份高中教书的工作是很难的一件事情”。“方便的网络资源, 可以开拓视野, 增长见识, 丰富自己”。而另一些学生不同程度抱怨听、说英语活动和环境缺乏, 教室设备不完善, 图书馆座位不足等;并且认为这些不利环境影响课外学习情绪。值得关注的是有少部分人认为“互联网使我们沉迷于电影或其它娱乐, 没有自控力很快会荒废学业”。

2课外英语学习资料的选择及其理由

对于课外英语学习资料的选择, 调查分为“时常使用”的资料和“经常使用”的资料。统计后得到表1, 显示绝大多数学生课外“时常使用”的资料有:“听写练习” (90%) 、“普通英语书” (90%) 、“字典” (90%) 、“网上资料” (88%) 、“语法书籍或练习资料” (88%) 、“音乐/歌曲” (85%) 、“报纸” (78%) ;他们“经常使用”的资料排行前六依次是:“普通英语书” (68%) 、“网上资料” (48%) 、“字典” (33%) 、“语法书籍或练习资料” (28%) 、“音乐/歌曲” (28%) , “报纸” (25%) 。在所有资料中使用最少的是“录音资料”。有趣的是, 尽管“听写练习”使用的人数多达90%, 但是, 经常使用的人数只有18%。原因何在?

对于选择课外资料的理由, 调查分为“相关理由”和“最主要理由”两选项, 统计得到表2。“相关理由”排列是:第一, “个人或课程的原因” (93%) 。第二, “老师的忠告” (90%) 。第三, “为考试做准备” (88%) 。“最主要理由”排列是:第一, “个人或课程的原因” (58%) 。第二, “为考试做准备” (48%) 。第三, “老师的忠告” (35%) 。

追问访谈得知, 他们理解的“个人”很大程度上指“兴趣”

(说明:学生对“相关”理由可以有多个选择;“最主要”可有两个。)

3对课外英语学习资料作用的看法

统计后得到表3:48%认为课外资料对“词汇”“非常有用”, 排列第一;排列最后的是“英语整体水平”, 只占3%。在“有用”一栏“听”、“说”、“读”、“写”、“词汇”、“语法”和“英语整体水平”聚集了最多的人数。多达95%学生认为课外资料对“英语整体水平”“有用”。学生对课外资料作用的总体评价是“有用”。为什么认为“非常有用”的人数如此少?访谈和学习汇报发现, 绝大多数学生对自己的课外学习效果表示怀疑或自信心不足。

在追问访谈中, 当被问及“你们认为如何才能使课外学习资料发挥最有效的作用”时, 他们的回答归纳起来有: (1) 老师列出课外必读书目单; (2) 老师定期测试, 检查; (3) 老师教授处理问题的方法。所有的回答似乎都针对教师而提出了相应的要求。这些要求和以上数据一定程度上表明:她们不知道是否学到语言知识, 不知道使用什么方法可以达到最好效果, 也不知道如何去选取合适的课外资料。这或多或少揭示了“课外学习效果不理想”现象背后的原因。

4课外英语学习活动的选择及其看法

统计课外“时常”使用活动和“最多使用”活动后, 得到表4。课外“时常”使用活动排列前三项:“听英语歌曲” (93%) 、“读英语报纸杂志或书籍” (93%) 和“看英语光碟/电影” (90%) ;而排列最后二项是:“主动接触外教” (30%) 和“上网用英语聊天或写电子邮件” (43%) 。课外“最多使用”活动排行前三:“看英语光碟/电影” (45%) 、“读英语报纸杂志或书籍” (43%) 和“图书馆自学” (35%) ;而排行最后二项是:“主动接触外教” (3%) 和“上网用英语聊天或写电子邮件” (5%) 。总体来看, “读英语报纸杂志或书籍”和“看英语光碟/电影”是最多人使用并且使用频率最高的活动;“主动接触外教”和“上网用英语聊天或写电子邮件”是最少人使用并且使用频率最低的活动。无论从“时常使用活动”还是从“最多使用活动”来看, 他们课外用于提高英语的活动都是以输入性的语言活动为主, 而不是需要互动或交际性的输出性语言活动。这一点印证了已有的研究 (Pickard, 1996;Yap, 1998;Littlewood&Lui, 1996) 。

追问访谈和学习汇报获得数据表明, 学生对课外学习活动的选择主要受到“爱好”和“兴趣”的支配。正如前面部分所发现的, “爱好”和“兴趣”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对资料的选择, 课外活动的选择也同样如此。然而, 在肯定这些活动有助于英语学习的同时, 他们还有更多的看法。例如, 选择“看英语光碟/电影”和“听英语歌曲”的学生中有将近半数认为自己“不能控制好时间, 沉迷于电影。”“抵挡不住网络娱乐的诱惑, 影响正常的学习任务”。有趣的是, 选择到“图书馆自学”当中一半认为“宿舍里的电脑是干扰和诱惑, 因此, 宁可不怕麻烦, 即使需要提早抢占位置, 也要到图书馆或教室学习.”似乎学生对自己的自控力和网络的负面影响都有清楚的认识。

另外, 对于为什么不选择“主动接触外教”, 他们的解释有几方面的原因。一是英语水平有限。二是找不到共同的话题。三是与外教接触的机会太少。 (说明:学生在“时常使用活动”一栏可以有多项选择;而在“最多使用活动”一栏只有一项选择, 即使用频率最高的活动。)

从以上数据和访谈结果看来, 环境局限和心理障碍可能是影响学生较少使用输出性语言活动的重要原因。

五思考与建议

本论文旨在探讨普通省属师范院校一年级学生如何利用课外学习资源, 以及他们对此的观念和感知。结果表明:在对课外英语学习和课外英语学习环境的态度方面, 他们肯定课外学习的重要性, 但抱怨课外缺乏英语交际环境;在强化职业技能和专业知识的氛围下, 他们课外自主学习的意识较高。其次, 在课外英语资料的选择及其作用的看法方面, 他们把“兴趣”和“教师忠告”作为选择的主要理由;同时, 大多数表示, 感觉“兴趣”与“专业要求”相“冲突”, 意识到只凭兴趣去选择课外资料可能达不到专业要求;他们还表现出对教师权威性的认同;他们普遍认为课外资料对提高英语水平“有用”, 但认为课外学习效果不理想, 对如何有效利用课外资料感到茫然和自信心不足。最后, 在选择课外活动种类和理由方面, 他们选择以输入性活动为主, 是以“兴趣”作为主要理由;不选择输出性活动主要原因可能出于环境局限和个人心理障碍。此外, 多数学生认为自控力有限, 电脑和网络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课外学习效果, 使自己迷失在娱乐性活动中。

以上结果印证了已有研究:学生课外学习行为受动机 (如:兴趣) 、观念和环境影响;学生课外语言学习主要以输入性活动为主 (如:书籍和杂志) ;学生使用英语往往受到环境和心理因素影响。同时也印证了自主的程度和行为方式随着年龄层、学习阶段、学习需求和文化环境等的不同而不同 (Nunan, 1997:192;Benson, 2005) 。

结果还显示一个现实需求———大一学生英语学习自主性的提高需要教师介入。他们对课外学习充满激情和愿望, 但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应对课外困难的技巧, 导致对课外学习效果的不满情绪, 迫切希望得到教师帮助。由此, 也给课外英语教学提出了几点思考:

生源和教学资源不理想的学校, 教师如何介入课外指导, 如何帮助学生有效利用课外可用资源, 才能达到培养学习自主性的目的?首先, 教师要意识到一年级学生, 尤其新生, 属于Littlewood (1999) 所指的“后摄自主学习者”, 仍然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 确定学习目标、选择学习方法与内容、监控学习过程、评价学习结果。这要求教师扮演有别于课堂教学的角色。Voller (1997) 把教师角色归纳为三个:促进者, 顾问和资源提供者。这三个角色在课外学习中体现为:指导学生分析个人特点和专业要求, 平衡冲突, 如:处理好个人兴趣与专业学习;制定长、短课外学习计划;帮助他们选择适合现有水平的课外资源, 尽可能提供适合个人需求和特点的学习方法;调动积极性, 合理安排教授学习策略, 从而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利用媒体网络资源, 顺应他们的兴趣和爱好, 营造输出性语言活动。其次, 一年级学生表现出对教师权威和教师职业的认同, 教师应该利用这一特点, 因势利导, 而不是放任自流。Little (1990) 论述自主性定义时, 特别指出“自主学习不是自己学习的同义词;换句话说, 自主学习并非局限在没有教师的学习”。教师应该对他们课外英语学习的各个环节, 如:个人心理、学习资料、学习活动、学习方法等, 进行指导和引导。教师及时、有针对性的帮助, 与学生对教师权威的信任相结合, 可起到内、外结合作用, 获到逐步培养自主性的最佳效果。另一方面, 作为未来教师, 他们对教师职业的认同, 为自主学习提供有利的心理层面支撑。只是尚未具有管理学习行为、学习内容和时间的能力, 只好求助于甚至依赖教师, 这也许是他们现阶段最切合实际的自主 (主动) 学习行为。为此, 教师应该不失时机更多地参与和指导, 以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需要, 从而达到培养其自主性目的。

参考文献

[1]Benson, P.&Winnie Lor.Making Sense of Autonomous Language Learning[M].English Centre Monograph.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1998, No2.

[2]Benson, P.Teaching and Researching Autonomy in Language Learning[M].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5, P185

[3]Cotterall, L.S.Readiness for autonomy:Investigating learner beliefs[J].System.1995, 23 (2) :195-205.

[4]Little, D.Autonomy in language learning[A].In:Ian Gathercole (ed.) Autonomy in language learning, London:CILT.1990, pp.7-15.

[5]Littlewood, W.and Liu, U.F.Hong Kong Students and their English[M].Hong Kong:Macmillan.1996.

[6]Nunan, D.Designing and adapting materials to encourage learner autonomy.In Benson and Voller (eds.) , Autonomy and Independence in Language Learning.London:Longman.1997, 192-203.

[7]Smith R.C.Postscript:Implications for Language Education[A].In:Palfreyman D.and Richard C.Smith.Learner Autonomy across Culture:Language Education perspectives.PalgraveMacmillan Ltd.2003.

[8]Wenden, Metacognitive knowledge in SLA:the neglected variable[A].In Breen, M. (ed) .Learner contributions to language learning.Harlow:Pearson Education Limited.2001, pp.44-64

上一篇:某企业绩效管理下一篇:社区未成年活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