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教师如何加强职业道德修养

2024-05-23

新时期教师如何加强职业道德修养(通用10篇)

篇1:新时期教师如何加强职业道德修养

如何提升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上海市晋元高级中学 荣淑霞

“德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其必备的首要条件就是要具有高尚的师德。从古至今,国内国外,人们都把师德作为衡量教师素质的第一杆标尺。可以说,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不仅直接关系到大中小学德育工作状况及亿万青少年的身心健康,还对整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风貌产生深远影响,所以说师德建设的重要性无论提到怎样的高度都不为过;随着我国市场经济改革力度的不断加大,社会开放程度的不断加深,我们教育所面临的社会环境和文化氛围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巨大的改变,学校教育和师德建设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和新挑战。同时,随着人民大众对于优质教育需求的日益增长,人们对教师素质及师德水平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因而作为一名教师,不断提升新时期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是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头等重要的大事。现就我个人对师德修养的理解谈一点肤浅的看法:

一、师德的重要性

德是做人的灵魂和根本。一个人的道德水平如何,直接决定着这个人的行为准则和人生方向。甚至影响着周围的人和事。因此,做人德为先,育人先育德。教师只有率先垂范,注重师德修养才能以德育德,铸造学生健康人格,才不愧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二、贯彻以德育人的思想

首先要尊重学生,用爱的力量来教育学生。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智慧的启迪者,更是精神的熏陶者、人格的影响者和道德的体现者。确切的说教师要爱孩子。若教师连起码的爱孩子的心都没有,那严格地讲就不配做老师,没有爱就没有教育。高尔基说过“爱孩子那是连母鸡都会做的事”,如何教育孩子才是一件大事。爱是教育的基础,而了解学生、理解学生、尊重学生和引导学生又是爱向正确方向发展的保证。任何学生都有其闪光之处,都有自己的志向,有自己的热情,有自己的人格。都渴望得到老师的理解信任和尊重,这就要求教师以极大的热忱和父母般的胸怀关心学生的全面发展,用高尚的道德情感浇灌学生的心田。教师要经常深入到学生中间去,和他们打成一片,做他们的知心朋友建立最有亲和力的师生关系。要多发现学生的成绩和优点,并及时的给予肯定和赞美,最大限度地满足他们的人格要求。激发他们奋发向上的满腔热情。其次教师要重视人格力量的震撼力,培育高尚的职业人格。所谓人格力量,是指教师个人的政治品格治学态度,道德情感意志作风等,即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对学生产生一定的教育功能。人格的力量是巨大的,教师要改进工作作风,以育人为己任,刚直不阿,廉洁从教,并以此塑造学生高尚的人格。怎样对待自己,怎样对待他人,怎样对待社会这些为人处世的道理教师不仅要讲给学生听,而且更要做给学生看。教师本身就是一部活生生的育人教材。德的功能是巨大的。但这种巨大的作用又是以教师的才学为基础的,没有才学的德是苍白无力的。这就要求教师除了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水平外,还必须重视和加强自身的才学修养,全方位地充实自己,完善自己。只有德才兼备的教师才能培养

出德才兼备的学生。为此,教师应该深刻认识自身职业的重要性,热爱本职工作,努力学习现代教育理论,改革教育思想,创新教育观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用精湛的学识赢得学生。

三、在业务上要注意不断提高自己。

如进行教学反思,是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而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冷静思考和总结,从而进入更优化的教学状态,使学生得到更充分的发展。如果说备课、上课等基本教学实践是元研究的话,那么教学反思就是次研究。如果你想在三尺讲台上开启一片蔚蓝的天空,那么你会觉得不断地教学反思不仅是个人的思想需要,而且是一种高尚的精神活动,是精神产品的再生产,你会发现生命就像每天升起的太阳一样是新的。教学反思需要跳出自我,反思自我。所谓跳出自我就是经常地开展听课交流,研究别人的教学长处,尤其是要研究优秀教师、特级教师的教学思想。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通过学习比较,找出理念上的差距,解析手段、方法上的差异,从而提升自己。当然,无论是运用行动研究法还是比较法,我们都需要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达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境界。走进新课程,要求教师转换角色,从教材知识的传授者和学生的管理者转变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为此,应该做到以下方面:一是教师应当离开讲桌,到学生群体中来,与学生距离更近一些,态度更加温和一些。特别是过去教师眼中的个别落后学生,教师在他们身边多看一点,多关注,多指导,多鼓励,调动他们的学习情感,对全体学生来说,教师每节课都能面对面了解他们一次,都能有一次学习上的对话,都能有一次学习上的评价,都能有一次当面指点,学生的学习态度会显得更加积极,课堂将呈现出一种师生融洽合作学习的气氛。二是教师应把课堂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更多的让给学生,课堂是学生的,是以学生为中心的,讲的过多,学生即使听的津津有味也不会全记住。引导学生更多地参与学习体验学习探究学习,通过师生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讨论经历求知的探究和能力锻炼的过程。三是教师要欢迎学生个性的张扬。过去教师喜欢学生服服帖贴,对爱说爱闹的行为不予鼓励,抑制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因此,教师必须转变这种居于学生之上的管理者的做法,调动学生展示学习的个性,鼓励学生敢于讲话,敢于提问,敢于评价教材内容和评价别人,敢于把自己获得的有关信息应用学习之中。这样调动学生是开发学生个性资源的基本表现。四是要唤起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让学生产生自己能学的意识,要调动起这种意识,就要让学生自己读书,自己体会内容和乐趣,要让学生在同伙伴们的讨论、交流中学。自己体会大家在一起研究学习的乐趣和收获;要让学生在玩乐中学习,通过很多方式的快乐活动,把教材知识内容引入活动,会有很好的收获。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是在兴趣中调动起来的,是在认为自己能学的情感中形成的,有了一种自主意识,学习的品质和精神就得到了提升。五是要引导学生走出教科书,走出教室,充分利用校内外、体育课的各种学习资源给学生感性刺激,激发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形成健康的审美心理,不仅会丰富学生的生活与学习内容,而且会使实践学习的过程成为人文素养形成的过程。六是教师要当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就要用高度的热情和能力把学生引入自主发展的新天地,着眼学生的发展,着力教学创新,这应是我们每个教师的追求转变的一种表现。

正如教育部长所说的,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责任就办不好教育,要把责任的教育放在师德建设的首要位置。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高尚的师德是成为“人

师”的最重要的素质,人类优秀的文明成果和高尚的道德品质正是由教师薪火相传,传递给了一辈又一辈的莘莘学子,使民族和人类具有更加美好的未来。

篇2:新时期教师如何加强职业道德修养

教师:

一、目标要求:

1、通过学习了解教师职业道德的概念、内涵、基本特征与功能和新时期我国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基本体系和内容,认识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重要意义。

2、通过对中外教师职业道德的比较与借鉴,学会用科学发展观来发展和改进传统师德教育模式。

3、新时期中小学教师职业压力对教师的生理、心理和行为的消极影响较大,教师心理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外界的关注。通过学习使教师学会缓解职业压力的自我心理保健的措施与对策。

4、教师是一种特殊的职业,通过学习使教师明确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具有怎样的职业道德“底线”并学会利用法律手段保护好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5、通过实践篇的学习,了解认识实现教师道德素质提升必须养成的八个方面的职业道德习惯,并在实践中围绕这八个方面的原则要求,具体化为我们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具体行动,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习惯,从而进一步提升教师素质和师德修养。

6、新时期,教师主动与学生家长的沟通合作,促进对学生教育有着积极作用,通过实践篇的学习,了解教师与价值在教育学生中存在的分歧及原因,了解教师与家长合作的一些误区,掌握教师与家长沟通合作的方法和技巧,并能在实践中加以应用。

二、主要内容:

1、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概念及三个方面内涵。

2、教师职业道德的两大基本功能。

3、明确“新时期对教师职业道德要求更高”的原因。

4、我国传统师德的内涵。

5、中外师德教育的比较与借鉴。

6、教师心理问题的严重性、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及诸多消极影响。

7、学校心理健康的内容及理论体系。

8、教师法律地位的确定与权利保护。

9、中小学教师必须养成的八个职业道德习惯。

三、课程的考核要求及方式(详见附页)

1、本课程在线学习次数为40次,标准是在线浏览为合格。

2、本课程交流互动的次数为3次以上。

3、课程评价为1篇学习心得体会。标准是400字以上。

4、在线作业要求是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提交。

5、在线考试要求是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提交。

篇3:新时期教师如何加强职业道德修养

关键词:教师,职业道德,新时期

教师职业道德是指教师在其职业生活中, 调节和处理与他人、与社会、与集体、与职业工作关系所应遵守的基本行为规范或行为准则, 以及在这基础上所表现出来的观念意识和行为品质。教师作为人类思想文化的传播者, 各种人才的培养者, 对于传播人类文明, 开发人类智慧, 塑造人类灵魂, 影响人类未来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师的职业道德体现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反映着整个社会教师的利益, 它对促进教师完成教书育人工作, 陶冶学生的情操, 推动社会精神文明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 在新形势下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就变得十分重要。

一、教师要爱岗敬业奉献

爱岗敬业精神是师德的核心内容。爱岗敬业作为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规范, 是做好教育工作和履行其他教师道德规范的思想前提, 教师只有具备了爱岗敬业精神, 才能热爱学生、严谨治学、廉洁从教、为人师表、为祖国培养高素质的人才。爱岗敬业既是教师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也是所有教师实现自我价值, 获得个人满足, 完成人格升华、实现个人利益的有效社会途径。因此, 作为一名教师应把爱岗敬业奉献作为加强师德修养的一个重要主题, 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才能适应时代需要, 完成教书育人的重任。

教师职业道德不同于其他一般的职业道德。由于教育劳动的特殊性, 教师的职业道德比其他一般行业道德要求更高, 教师对待教师职见应该有敬业献身的精神。教师要做到爱岗敬业, 首先就应该热爱教育、热爱学校, 树立坚定的教育事业心。热爱教育事业, 关心学校关注事业的发展, 这是每个教师都应具备的。在实际工作中, 珍视为人师表这份荣耀, 严格要求自己, 才能赢得学生的爱戴, 家长的信赖和领导的认可。教师被誉为“蜡烛”, 点燃了自己, 照亮了别人。教师要不辞劳苦、辛勤耕耘, 时时刻刻把教育事业的利益放在首位。要识大体, 顾大局, 不为权力、地位名誉、金钱和其他物质利益所动摇。教师的劳动从本质上说就是一种奉献。陶行知先生说:“捧着一颗心来, 不带半根草去。”这是对教育劳动的真实写照。

二、教师对待教育对象要有创新的爱

托尔斯泰认为, 如果一个教师仅仅热爱教育, 那么他只能是一个好教师……如果一个教师把热爱事业和热爱学生相结合, 他就是一个完善的教师。由此可见, 师爱是师德的重要表现之一。也正像教科文总干事马约翰先生说的:“世界上只有一种教育———爱的教育。”身为教师对每一个孩子都要做到“捧着一颗心来, 不带半根草去”的境地, 让教师永远做爱的播撒者, 真正成为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所以说, 热爱教育事业是教育力量的源泉, 是教育成功的基础。广大教师只有投入全身心的力量去爱学生、爱教育, 才会赢得学生的爱, 才会获得事业成功的乐趣。

新形势下教师对学生要有创新的爱, 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人格, 关爱每位学生的健康成长。坚持创新性原则, 在教学方面, 教师就要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竞赛式、调研式等优化教法, 不仅传授知识, 还要交给学生知识创造的规律, 交给学生发现、获取知识的能力;在精神方面就要形成一种宽松的、民主的、和谐的气氛, 给学生一定的自由度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创造轻松愉悦的教育情境, 把微笑、爱心、温馨、愉快带进课堂, 让每个孩子的潜能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在物质方面, 就要加大投入, 为学生们的创造性活动提供时间、空间和材料等等。教师应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 然而, 教师对学生的爱不是基于亲缘关系的爱, 也不是出于个人需求的爱, 而是一种出自崇高目的、充满科学精神、持久而深厚的教育爱。这种爱包括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和耐心教导。这种爱要求教师对学生不放纵、不溺爱, 从严治学。但教师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并不是一味地斥责。而是把热爱与严格要束结合起来, 做到“严出于爱、爱寓于严”。

三、教师要与同事他人建立和谐的关系

竞争基础上的合作、合作基础上的竞争是现代社会的显著特征。我们的工作对象是学生, 教育目的是教育人、培养人, 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而学生又处在非常复杂的社会环境中, 他们时时刻刻都接受着多方面、多层次的影响。

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 同时也要积极营造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教育的合作精神或协作精神, 是当代教育的特色之一。教师是知识分子最集中的群体之一, 同时教师对于全社会的智力再生产具有重要的意义, 他们是社会生产的加速器和推进器, 俗话说“三个臭皮匠, 顶个诸葛亮”, 但在当今社会, 教师个人的学识和水平都是有限的, 仅仅依靠教师个人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 因此, 教师的团队精神就显得至关重要了。目前, 基础教育多方面的改革, 尤其是教师人事制度的改革, 普遍形成了优胜劣汰的竞争气氛。有些教师由于对竞争机制、竞争观念的不正确理解, 导致了思想认识上的误区, 影响了教育改革的实施。作为一名现代教师;应学会合作共处, 创造一个团结和谐的教育环境。教师要做到尊重他人, 包括尊重领导、尊重同事、尊重学生、尊重家长。要学会合作共处, 非常重要的是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 既要倡导在法律范围内的公平竞争, 有利于发挥教师个人的首创精神和提高教育效率的积极性, 又要发扬和倡导先人后己、互相合作的集体主义精神。良好的教师集体、充满合作友谊的人际关系为教师个体发挥教书育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提供了良好条件。此外, 还要注意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平等沟通、和谐共处, 调动各方面的教育积极性。

四、教师要具备复合型知识结构

教师的知识结构是教师在系统专业学习和教育教学实践中经过思维加工后形成的知识体系, 是教师的基本素养, 新形势下要求教师具有复合型的知识结构, 既要具备精深的学科专业知识、广博的一般性文化知识, 同时又应具备基本的教育科学知识。

教师如果缺乏学科专业知识, 就犹如建造大厦少了砖、灰、沙、石一样, 教学过程也就无法有效进行。教师只有当具备了精深的学科专业知识和更新知识的能力的时候, 才有可能成为教学过程的真正能手, 否则课堂上只能“照本宣科”, 严重影响教育教学效果, 教师在学生心目中也就无威信可言了。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认为, 学生可以原谅教师的严厉和刻板, 甚至吹毛求疵, 但是不能原谅他的不学无术。这也正说明了教师专业知识的重要性。但是, 随着利技的迅猛发展和人类知识进化步伐的加快, 知识的总量大为增加, 知识的更新周期人为缩短, 学科之间的互相渗透、交叉、互动也愈益明显。对于作为学习资源的开发者、教学过程的实施者“教师”来讲, 具有广博的科学文化素养就显得尤为迫切和现实。因此, 还必须加强本专业以外的人文社会科学、自然利学以及艺术等方面的有关基础知识的积累和基本修养的培养, 有意识地实行科际整合, 实现知识结构的多元化和整体优化。

教师的教育科学知识也就是指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过程屮所具有的关于教育学和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教师作为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 在教育这项复杂而又有规律的科学面前, 没有科学理论的指导, 靠盲目辛苦, “时间加汗水”是不同能达到目的的。教师不仅要具备较之学生更为宽泛扎实的基础知识, 还要具备较好的教育专业的技能。不仅要知道“教什么”, 而且更应懂得“怎样教”、怎样才能“教得好”。教师只有懂得了教育规律, 了解学生心理特点, 运用科学的方法, 才能有效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 增强其预见性和科学性, 克服盲目性。没有教育理论的指导, 就如同“盲人骑瞎马, 夜半临深池”。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 不掌握教育学、心理学知识, 在教育工作中就会像在黑暗中走路一样。

五、教师对待生命健康要做到身心和谐

21世纪是一个生命意识、生存意识凸显的时代。关注人的生命、关注人类生活已经成为人们探索人生价值、实现道德价值的重要体现。对教师职业道德的思考离不开关注教师的生命和生活。教师应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要以饱满的精神状态、美好的教师形象展示在学生面前, 给学生以美的吸引力、爱的感染力、无言的教育力。因为教师总是在主动地向学生施加影响, 而这种影响, 不仅体现在知识的传授上, 而且体现在对学生成长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上。教师与学生朝夕相处, 一举一动都影响和感染着学生。一个心理不健康的教师, 哪怕知识再渊博、学问再精深, 也绝不是称职的教师。

教与学的活动是师生双向互动的过程。有良好心理素质的教师, 会凭借自己的语言、行为和情绪, 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 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学生在教师的感召下, 会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 体验到教师的关爱和愉悦的情感, 从而转化为学习的动力, 营造出一种平等、民主、和谐的教学情境和课堂气氛。

正如朱小蔓教授所言:“教师走近儿童的心灵的切入点就是进行感情投入, 就是教师的爱。有了教师的爱, 就可以激发出学生的情感, 教师的人格与学生的人格就开始互动、影响和沟通, 在潜移默化之中教师的人格转化成了学生的人格, 教师也就完成了人格化教育的任务。”的确, 要塑造高尚的人格、唤醒热爱生活的心灵、培养健全而健康的心理, 首先要求教师是一个身心和谐的个体。

参考文献

[1]李春秋.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36-37.

[2]胡琦.高校青年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社会机制探析[J].浙江理工大学学报, 2006, (2) :27-29.

[3]杨立华.关于新形势下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 2007, (15) :72-73.

[4]陶行知全集:第2卷[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1984:扉页.

篇4:新时期教师如何加强职业道德修养

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时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和必备的道德品质。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是为了培养、造就爱岗敬业、为人师表的教师队伍而开展的师德教育活动,这是教师队伍建设的核心,也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保证。教师队伍职业道德水平的高低,不仅涉及教师个人道德修养,而且还直接关系到整个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在人类步入新世纪的今天,教师的价值观在接受着时代的冲击,各种先进技术的引入,使教师们长久以来知识优越者的地位被冲击,心理压力也越来越沉重。那么,新时期如何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呢?下面我谈几点个人见解,与大家共勉。

一、强化教师职业道德素养

学校教育是塑造灵魂的基地,而教师正是灵魂的工程师。教师的思想品质、个性修养、道德情操、精神境界,对受教育者是无声的最直接的教育。加强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学习和培训,开展教师职业理想教育是提高教师职业道德水平的基础和前提。因此,我认为,一要依据新时期教育发展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安排地组织全体教师学习《教育法》、《教师法》等相关教育法规;学习《公民道德实施纲要》、《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二要开展以“爱”为核心的师德教育系列活动,人人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和观念;三要组织教师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在社会实践中得到培养、教育、成长和发展;四要大力提倡“五心”教育,即:对党的教育事业一片忠心、对待学生一片诚心、服务学生周到热心、了解学生全面细心、教育学生诚挚耐心。从而强化教师的职业理想、职业形象、职业责任、职业纪律和职业道德。

二、建立长效的激励约束机制

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既靠教育,也靠激励和约束。教育是基础,激励约束是手段,学校应依据教师法,依靠教代会结合本校教师特点制定相应的制度措施和奖惩条例。一要大力开展“八荣八耻”和区局提出的“十不准”具体要求,进一步促使教师作风规范;二要从领导到教师、学生、家长层层签订责任状;三要以激励的方式表彰先进、树立榜样;四要严格将教师职业道德表现与教师的奖惩、评优以及教师职务晋升挂钩。通过各种激励机制,在教师队伍中营造争优创优的声势和氛围,在道德压力和纪律约束下,教师在内心深处对规范就会产生敬畏心理,就会进一步理解违背职业道德将会带来的后果,从而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和思想,遵守规范和准则。

三、发挥考评和社会监督作用

教师职业道德考评和社会监督,是提高教师职业道德水平的重要保证。教师的学期考评或年度考评,是对教师德才表现和工作实绩的综合检查,是激励督促教师提高自身素质,认真履行职责的有效途径。为了保证考评工作的客观公正和民主公开,一要成立考评领导小组,建立师德的考评监督机制。二要依据教师职业道德考核测评标准,建立个人自评、教师互评、学生评价、家长评价和社会评价相结合的师德考评机制。例如,学生和家长评价教师,主要以教师的工作态度、为人师表、热爱学生、尊敬家长、教学水平、批改作业、不变相体罚学生、廉洁从教等方面评价;三要通过民主评议,以问卷调查的方式,广泛征求社会各界人士的意见和建议,促使学校办人民满意的学校,输出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

四、缓解教师心理压力

新时期,教师面临着许多严峻的挑战。如:培养学生的成就挫折,各种奖惩制度、考评制度、社会监督以及晋升职称的成就挫折等等,给教师们造成了一定的心理压力。特别是在知识突增、信息爆炸、大众传媒迅速发展的今天,教师在很多知识上不再比学生“闻道在先”,威信受到了一定的动摇和影响,由此产生一定的心理压力。目前,我们教师面对的教育对象又是90年代以后出生的独生子女,在个性方面存在着许多缺陷,如自私、任性、依赖、孤僻、缺乏集体意识、合作意识、抗挫折能力等,给教师工作中增多了很多的难题,已有的方法不能解决新的问题,现代化的理论和方法又没有系统全面地掌握;近年来,农村学生又大批涌入城市,这批学生的学习方法、行为习惯等无形中也给教师们带来了工作上、心理上的压力。针对诸多问题,一是组织教师学习有关文件,宣传政策;二是建立“心理咨询室”,做教师的思想疏导,心理引导,树立积极、健康、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幸福观,在全体教师中提倡自我减压,换位思考,提高教师个体心理健康:三是以“校本培训”为主,通过教材培训、外出学习取经、听名师讲座、上公开课、课改汇报课等改革措施,使全体教师人人都参与听、评、研活动,找差距,写反思,改革那些与时代发展不相适应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使教师们心理的喜悦绽放在灿烂的笑容里。

五、增强教师责任感和使命感

面对着现实社会纷纷袭来的丰厚的待遇、优越的条件、诱人的工作,我们又该怎样看待教师这一平凡的职业呢?我认为,一方面要强化教师职业道德素养,减轻教师心理困惑,更重要的是要明确其自身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因为我们肩负着祖国的重任,人民的嘱托,民族的兴衰,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做人民满意的教师,这是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和使命。我们必须做到:一是领导者要把握教育发展方向,纵观全局,把握时代脉搏,善于发现时代需求,引领教师在学习中开拓,在学习中创新。二是党团员教师要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在教育教改中身先士卒,一马当先,勇挑重担。三是鼓励教师岗位进修,不断充电,探索教育新方法。四是开展岗位大练兵,大比武,建立教师成长记录档案,留下成长足迹。使每一位教师都能成为新时代教育教学的领头雁,无论在什么时代都能做到无愧于自己的事业、无愧于所教育的学生、无愧于自己所做的工作。时刻不忘自己的责任,自己的使命。

篇5:新时期如何加强党性修养

党性修养就是按照党性的要求,通过学习、改进和锻炼,来磨砺自己的品格和意志,以保持政治上的坚定性和思想道德上的纯洁性。共产党员的党性,是由党的性质所决定的,它的基本点是确定不变的;同时,它又是不断运动着的客观存在,随着客观环境及党自身认识及经验的积累,党性在不同时期、不同条件下,其具体内容和重点又在不断变动、充实和提高。由党的性质决定的共产党员的党性及进行党性修养要与时俱进,体现时代要求。新时期加强党性修养应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强化理论学习,提高理论思维能力

理论思维是人特有的一种素质,是能够透过现象揭示事业深层的全面本质及深层本质之间联系的能力,它可以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普遍性,是一种从整体上、全局上、本质上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能力。共产党员有较强的理论思维能力是正确揭示和理解社会发展规律、坚定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信念的必要条件,也是理解、掌握和实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所必须的思维方式。因此,每个共产党员都应该强化理论学习,增强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自觉性。尤其是注重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习,因为理论思维作为抽象层次较高的思维,它的主要代表是哲学思维,其中唯物辩证法的思维能力是其实质和核心,而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经得起实践检验的科学哲学,是以往哲学历史发展的最高形态。注重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习,这既是哲学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更是科学地提高理论思维能力的需要。人们在思考和研究问题时,往往离不开理论思维。要理论思维就必须运用一定的哲学范畴,而这些范畴只能从哲学中来,不管人们对哲学采取什么态度,总要自觉不自觉地接受一定哲学的支配,问题只在于接受什么样的哲学支配。因此,为了科学的提高人们的理论思维能力,必须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由此可以明白,我党四代领导人为什么一再倡导人们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原因。注重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习,可以提高人们的理论思维能力,可以增强共产党人辨别理论是非、政治是非的能力及工作中的原则性和创造性。这也是党性修养要与时俱进体现时代要求必需的条件。

二、培养战略思维能力和世界眼光

进入新世纪,各国都在思考、研究以什么样的姿态,采取什么样的举措,力求在经济、科技的激烈竞争中占据经济社会发展的制高点,在新的世界格局中谋得举足轻重的一席之地。生产力飞跃发展的时期已经到来,可以肯定,谁的战略思维能力强,谁有世界眼光,谁就能抓住时机,在经济和科技竞争中领先,就能在国际上占有足够的分量。作为执政党,我们每一个共产党人都肩负着历史重任,只有不断加强学习和实践,培养战略思维能力和世界眼光,开阔的视野,学会敏锐观察世界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各种变化,才能始终走在时代发展、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前列。和平时代的共产党员一定要重视对重大实际问题进行战略性的思考和研究,要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

三、坚持不懈地进行思想改造,树立共产主义世界观和人生观,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共产党员增强党性修养,最根本的是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因此,共产党员的思想改造,就是指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改造各种非无产阶级的立场、观点、方法,其目的是使共产党员逐步抛弃非无产阶级世界观、人生观。它是我们党长期以来提高党性修养与时俱进的一条重要措施。对于一个共产党员来说,能否严格要求自己,严于解剖自己,能否自觉地改造自己的非无产阶级思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确立并坚定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是自己能否不断进步的关键,是一个人能否成为真正的共产党员,能否真正实现党性修养体现时代要求的试金石。每一位共产党员都应该时刻用这种理想信念来激励自己,自觉按照“三个代表”要求磨炼升华自己,用党性原则对照自己,用党纪国法规范自己,不仁之事不做,不义之财不取,不正之风不沾,违法之事不干,做到清清白白从政、堂堂正正做人,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经受住考验,抗得住侵蚀,守得住灵魂,钢筋铁骨,玉汝于成。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宗旨,也是共产党人人生观的核心内容。廉洁自律,勤政为民,是我们党获得人民群众拥护、信任和支持的首要条件,也是我们取得革命胜利和建设发展的保证。今天,我们牢记宗旨,廉洁自律,勤政为民,既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又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这是检验一个共产党员有没有党性的分界线。

四、坚持求真务实的实践原则

共产党人党性修养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实践品格,换句话说,就是要在实践中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坚持实践原则,要注意对客观实际的正确把握,最基本的方法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深入调查研究,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克服忙于应酬、工作精力不集中的浮躁心态和“情况不明决心大”的官僚主义倾向;要注意日常工作和生活养成,从言谈举止、待人接物的点点滴滴做起,遵守共产党人行为规范,提高审美意识和鉴赏水平,不断升华人生追求,使之“习惯成自然”;要注意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把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书本上的知识转化为自身掌握的科学思维方法,转化为指导工作的思路和对策,转化为抓落实的实践过程。做好转化工作,避免人生观、价值观发生扭曲,尤其是处理好义与利的关系、个人与集体的关系、言与行的关系。目前世界观建设中遇到的一个突出问题是言行不一,说的是马克思主义,干的是非马克思主义,对他人严格要求,对自己随心所欲,公开宣传和实际遵循的价值准则不一致。这是导致一些人对马克思主义信仰危机、对共产主义信念动摇、对共产主义信任度下降、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心不足的重要原因。因此,增强共产党员党性修养就必须在“建设”上做文章,少说多做,说到做到,表里如一,上下一致,真正坚持求真务实的实践原则,以适应党性修养与时俱进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

篇6: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辨析题

作者:未知来源:不详发布时间:2009-4-10 9:12:49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二、辨析题

1、师德规范体系是由社会公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三部分组成的。P9

答:此句话是对的。教师师德规范的研究应该包括两大体系,其一是应研究教师与学生。群体应该具有的规范,其二是应研究教师与教师群体的规范,帮助教师很好的认识两个不同的群体利益,所以师德规范应该包括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和职业道德,教师从广义上讲也是社会主义建设者,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和职业道德三方面也是对每个劳动者的要求,符合教师的本质属性。

2、教师道德评价的依据就是看教师的道德行为的动机。

答:此句话是偏面的。诚然,良好的道德动机果然重要,但是对于教师道德评价的依据就要看教师有否履行教书育人的崇高职责,有否尽到对社会、对他人应尽的道德义务,能否自觉地做到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这是衡量教师道德水平的重要标志。师德就是榜样,而实践师德是第一要务,师德的本质要求是贯彻到日常的教育教学的实践之中,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才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最好体现。

3、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P68-69

答:此句话是对的。首先要声明的是惩罚绝不等于体罚,更不是伤害,不是心理虐待、歧视,让你觉得难堪,打击你的自信心。惩罚是个双刃剑,是一种危险的、高难度的教育技巧,弄不好会伤害人。越要惩罚,越要尊重。我们在提倡表扬、奖励、赏识的同时,不应该忽视“惩罚”在教育中的积极作用。教育本就是十八般武艺,表扬批评奖励惩罚,什么都应该有。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一种虚弱的教育、脆弱的教育、不负责任的教育。教育的秘诀是真爱。专制不是爱,把人家不需要的爱强加给别人,是专制;溺爱不是爱,溺爱对人是不尊重,明明你行我觉得你不行。在信任了解的基础上,给孩子充分的成长空间,其实孩子就是在磕磕碰碰中长大的。要相信,孩子的能力,永远超出大人的想像。

4、“作为一名教师就应无私奉献,爱岗敬业,如对节假日补课不主动积极,那是师德低下的表现。”P72

答:本句是错的。教师确实应该无私奉献,爱岗尽业,但节假日补课是国家教育部明令禁止的,是一种非法行为。教师不仅应该拒绝而且应该有效的制止。这才是师德所要求的,才是法律所提倡的。

5、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产生了先进的教学机器,机器将要代替教师,学校要逐渐消亡。这种看法是否不正确?阐述您的理由。

答:此句话是错的。科技的创新带来很多现代化的教学仪器,但机器始终代替不了人,无法恒等。教学的过程是情感的交流、沟通,机器根本无法替代。越来越多研究表明,人还是启蒙阶段的主要力量,孩子的模仿对象不能是机器而是人的教学仪器。

6、教师是“打火机”而不是“火柴”。

答:此句话对的。非常形象的比喻,火柴始终有燃烧殆尽的时候,而现代教学对教师的要求是不断的补充知识来应对新的挑战和新的课题,就象是打火机,可以不断的“充电”来维持光和亮,无穷无尽的散发光与热。

7、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自己的情感,他就不能发展和培养好别人的情感。P148 答:此句话对的。这是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的一句话,旨在教师要以身作则。

9、“作为一名教师就应无私奉献,爱岗敬业,如对节假日补课不主动积极,那是师德低下的表现。”P72

答:观点错误。参考:学校质量不应该是牺牲教师的休息时间为代价去获得的。“奉献”,教师完全可以说“不”--知法、守法、用法,更应是广大教师所应有良好品质。可惜的是,面

对侵占教师休息权的违法行为,面对这份尚能使家庭处于温饱线的职业,不少教师都怀着“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的心理,选择了明哲保身,默默忍受,或者都想着别人出头,自己受惠。殊不知真正的权利从来都是自己争来的,恩赐的东西从来是需要跪着接受的。在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只敢腹诽,只有期待,结果会如何,是不难预测的。更确切地说,这已经不需要预测,很大程度上,它已经是某种事实了。

10、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学生家长给教师送礼完全是正常的人之常情。P134 答:观点错误!身为教育工作者没有理由收学生的礼!

11、教师职业良心同教师权利相联系,并从教师的教育教学劳动中表现出来。

答:观点正确。《新世纪教师道德教育论》P116(倒数第10行起)

12、师德行为的选择仅仅受外部条件的制约。

答:观点错误。

13、成功的事业,需要积极的心态。P75

答:对。成功取决于积极的心态!

14、校长说:“大家都知道,我们学校下学年生源锐减,教师严重超编,不愿意上早晚自修和补课的同志可以去其他学校另谋高就!”P72

答:这是侵犯教师休息权的现象,我们必须制止!

15、宗教教育是迷信活动,不能起到道德教育作用。P16-299

篇7:新时期学生党员如何加强党性修养

一、党性修养的必要性

人是要有修养的,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党员更应如此,他们中的绝大多数是建设者、领导者,肩上有千斤重担,治国安邦要靠他们。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理论家刘少奇同志早在1939年写的《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一书中,已经作了非常精辟的论述。他在这篇著作的开头首先回答了“共产党员为什么要进行修养”的问题,他说:“无产阶级应该自觉地经受长期的社会革命斗争,并且在这种斗争中改造社会,改造自己。”“为了保持我们无产阶级的先锋战士的纯洁,提高我们的革命品质和工作能力,每个共产党员,都必须从各个方面加强自己的锻炼和修养。”邓小平也多次强调:“所有共产党员都要增强党性,遵守党的章程和纪律。”江泽民同志也曾指示:“各级领导干部尤其是高级干部务必带头加强党性锻炼,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努力改造主观世界,严以律己,防微杜渐……党员干部不论职务高低、党龄长短,如果放弃世界观的改造,背离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作为谋取私利的手段,就会身败名裂。”胡锦涛同志曾经指示:“共产党员要增强党性锻炼,坚持党性原则,坚持廉洁自律,经受住新时期面临的考验。”毛泽东同志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一个重大发展,就是思想上建党,认为党员的思想建设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加强党员的党性修养。正如刘少奇同志所说:“一个共产党员,由一个幼稚的革命者,变成一个成熟的、老练的、能够运用自如地掌握革命规律的革命家,要经过一个很长的革命的锻炼和修养过程,一个长期改造的过程。”党性修养对于党员来说,不仅是衡量其是否合格的首要标志,而且对我们党和国家的事业成败关系极大。在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其对党员思想的双重影响是不可忽视的。一方面,市场经济的优越性有利于党员解放思想,促进新思想、新观念的形成,激发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更好地发挥新时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另一方面,市场经济所带来的消极影响,也可能会使一些党员价值标准混乱,是非界线不清,前进方向不明,甚至发生蜕变。所以我们党历来十分重视今天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尤其在市场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加强党员的党性修养具有更加重大的现实意义。

三、党性修养的途径

共产党员的党性修养包括多方面的内容,每一个党员都要把从各方面加强党性修养作为自己的终身课题,真心做到活到老、学到老、改造到老。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加强党性修养,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一)加强政治修养,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

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环境,对共产党员的政治修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强党员的政治修养,应着重解决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观点、政治纪律、政治鉴别力、政治敏锐性等根本性的问题。当前,应突出解决好理想

和信念的问题。

理想,是人们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追求;信念是人们对于理想的坚定而稳固的信仰。党章规定:“党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这是共产党人的崇高理想和政治观念。无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出现多么大的曲折和反复,坚持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和社会主义根本方向是不能动摇和改变的。只有坚定崇高的理想、信念,才能有巨大的精神动力和坚强的意志。邓小平同志指出:“为什么我们过去能在非常困难地情况下奋斗出来,战胜千难万险使革命胜利呢?就是因为我们有理想,有马克思主义信念,有共产主义信念。”(《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10页)革命战争年代是这样,和平建设时期也是这样,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同样是这样。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需要经过长期奋斗,需要经过许多互相衔接的不同历史阶段。我们现在进行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最终目标仍然是实现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中国共产党人过去、现在和将来的使命都是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然而,这些年来,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一些党员政治意识淡薄,政治观念淡化,政治素质下降,滋长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严重地影响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吸引力和战斗力。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党员的政治修养,着力提高党员的政治素质。作为共产党员,不论从事何种工作,担任何种职务,也不论党龄长短,都要首先记住自己是中国共产党的一员,自觉坚定政治理想,并把实现远大理想同完成现阶段的目标和任务结合起来,坚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的信念,满怀信心地组织和带领群众把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推向前进。

(二)加强理论修养,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

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是共产党员加强党性修养的根本任务,是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列宁指出:“只有以先进理论为指南的党,才能实现先进战士的作用”(《列宁全集》第6卷,第24页)刘少奇同志指出:“一个共产党员如果不够努力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方法,如果不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指导自己的思想和行动,他要在一切革命斗争中坚持无产阶级的立场,体现无产阶级的思想意识,这也是不可能手。”(《刘少奇选集》上卷,第115页)从我们党面临的形势、任务及我们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现状看,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越来越显得十分紧迫。总的来说,我们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是高的,但也确有相当一部分党员没有经过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训练,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不高。而目前,党内仍有不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的倾向,这是十分危险的。理论上的贫乏必然导致信念的动摇,导致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丧失。共产党员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必须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指引我们加快改革和现代化建立的强大思想武器。现阶段,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尤其需要在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上下功夫。遵循毛泽东同志“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要能够精通它,应用它,精通的目的全在于应用”的教导,立足用理论指导实践,分析解决改革开放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的实际问题。经过不懈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的程度。

(三)加强道德修养,树立共产党的人生观、价值观

篇8:新时期教师如何加强职业道德修养

“师德兴则教育兴, 教育兴则民族兴”。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作为全社会职业道德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具有极强的典范性和引导性。所谓高校教师职业道德, 是指高校教师在从事教育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道德观念、行为规范和道德品质的总和, 它是调节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教师、教师与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 是一定时期一定社会对高校教师行为的基本要求。

二、高校音乐教师应当具备的职业道德修养

胡锦涛主席在2007年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讲话时提出了“四点希望”:爱岗敬业、关爱学生, 刻苦钻研、严谨笃学, 勇于创新、奋发进取, 淡泊名利、志存高远。“四点希望”是对新时期师德精神的新阐述、新概括, 是对教师岗位的严格要求, 也是新时期教师品格的基本准则, 指明了为师从教的正确方向。作为高校音乐教师, 不仅要用“四点希望”自励自勉, 而且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

(一) 高校音乐教师, 不仅要热爱音乐教育事业, 更要热爱自己的学生, 要有对学生的责任心和亲和力

音乐教师的责任就是培养学生逐步形成对自然美、社会美及艺术美的爱好, 培养他们的心灵美, 引导他们去创造美的语言、美的生活, 树立共产主义的美好理想。热爱学生是热爱教育事业的重要体现, 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

(二) 高校音乐教师除了要“教书”外, 还要担负“育人”的责任

音乐教育是国民教育的一部分, 不是单一的技能练习。不能以“技艺”代替“育人”, 而应该是“育人”前提下的“技能”教育。

(三) 高校音乐教师还要为人师表, 严于律己, 以身作则

伟大的教育家孔子说:“其身正, 不令而行, 其身不正, 虽令不从”;董仲舒说:“善为师则, 既美其道, 又慎其行”。先人们已明确地指出为人师表, 以身立教是我们教育工作者不可忽视的道德素质和风范。因此, 作为一名高校音乐教师, 不仅要在专业教学中表现出严谨的治学精神和高超的技艺, 在其他各方面都要成为学生学习的表率和榜样。

三、当前高校音乐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敬业精神不强

有些教师仅把自己所从事的工作看作是一种职业和谋生的手段, 一味地追求物质享受和名利地位, 没有将其视为传承人类科学文化知识、传播崇高理想的一项光荣而伟大的事业。

(二) 专业基础不牢

有些教师不具备进行音乐教学工作所必须的扎实而深厚的音乐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 不熟悉教学大纲和音乐学科的内容, 不懂得艺术规律、教育规律、学生学习心理规律, 没有掌握先进的教育技术方法, 对音乐专业知识最新研究成果不了解等等, 没有形成战略性的知识结构。

(三) 育人观念薄弱

部分教师对此缺乏正确的认识, 错误的认为教师的职责就是教书, 衡量音乐教师是否称职的标准是音乐“技能”的高低, 把教书与育人完全割裂开来, 一味地传授音乐技能, 忽视了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培养。

(四) 师表意识缺乏

有些教师师表意识淡薄, 上课自由散漫, 衣表不整, 语言粗俗, 纪律松懈, 随意迟到、早退甚至旷课等等, 教师的这些行为不仅在学生心目中造成不良的印象, 甚至起到错误的示范引导作用。

四、加强高校音乐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几点建议

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 培养和造就优秀的教师队伍, 历来为我们党和政府所重视。可以说, 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不仅全面地贯穿于学生整个受教育过程的始终, 而且会影响学生的一生, 从一定意义上来说, 还关系到国家与民族的未来。针对当前高校音乐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本人认为应从以下方面预以加强。

1) 加强高校音乐教师思想政治教育, 全身心投入到音乐教育事业中。要通过思想政治教育, 增强广大教师的园丁意识和敬业精神, 积极投身于素质教育, 自觉地规范自己的言行, 做到以德修身, 以身立教。要加强对教师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理想信念的教育力度, 引导广大教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 加强高校音乐教师素质教育, 实现“一专多能”。作为一名音乐教师, 只有音乐方面“专”了, 才有资格为人“师”。俗话说得好: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 首先自己得先有“一桶水”。这就是说, 教师要是没有足够的知识, 就不能保证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大多数音乐教师都有“一专”, 或“吹”、或“拉”、或“弹”、或“唱”等等。但是, 音乐教师除了要有“一专”之外, 还必须学会“多能”, 还要有广博的相关领域的知识, 具有跨专业、跨学科的结合力, 能够满足学生广泛的求知欲;更要及时更新知识体系, 存储学科前沿的研究成果, 做终身学习的楷模, 这样才会在课堂上游刃有余, 妙语连珠, 深深地吸引学生。

3) 热爱学生, 增强育人意识。教书育人是教师最基本的职责, 也是评价教师工作和德行好坏的标准。《礼记》中有这样的记载:师者也, 教之以事喻诸德也。教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 更重要的是育人。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除了对学生传授音乐知识和技能以外, 还可以从介绍音乐作品的作者、创作背景、音乐内容、音乐的艺术美感等多方面入手, 潜移默化地渗透一些做人的道理, 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教师在教学活动中, 既要授业解惑, 更要注重传道, 要自觉地把智育和德育有机地结合起来, 既向学生传授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 又要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引导学生逐步形成崇高的理想、高尚的情操和健全的人格。要以满腔热情、宽厚无私的爱心, 开启学生智慧, 陶冶学生情操, 净化学生心灵, 塑造品格高尚、身心健康的新一代人。

4) 以身立教, 为人师表。以德修身, 以德治教, 以德育人。教师要用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独特的人格魅力为学生树立成才的榜样, 随时注意自己的职业形象, 廉洁从教, 以身作则, 为人师表。在校园中要展示自己“举止端庄、衣着得体、朴素大方”的教师仪态, 用自己严谨的治学态度和优良的工作作风去影响学生, 用自己的榜样力量去引导、激励和鼓舞学生。

参考文献

[1]梅晓萍.21世纪音乐教师的基本素质.江汉大学学报, 2003.

篇9:新时期教师如何加强职业道德修养

【关键词】 高校青年教师师德修养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加强青年教师自身师德修养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教育事业发展对高校青年教师的客观要求,是高校校风建设的必然要求。校风是教风、学风和工作作风的有机结合,其中教风起着纽带和桥梁作用,而教风在很大程度上来说,就是师德师风的具体表现,教师良好的师德修养是建设良好校风的重要前提。因此,新时期高校青年教师加强师德修养是党和人民的要求,是教育发展的需要。

1. 新时期高校青年教师师德修养的核心内容

新时期高校青年教师师德修养的核心内容是尊重学生,要依法治教、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严谨治学、团结协作、廉洁从教、为人师表。尊重学生包括三个方面:

1.1有道德共识

尊重是人类各民族在漫长历史发展中形成的基本伦理理念或最起码的道德共识。道德的关系体现了平等,没有尊重,就没有平等。从教育学讲,尊重也是教育的重要原则。因此,尊重人格,尊重个人的发展应该是教育的基础,也是一个文明社会的道德基础。

1.2有健康氛围

“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成为与传统教育中的“师道尊严”遥相叫板的新的教育行为准则。“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被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认同,逐渐成为新时代教师师德修养的根本表现。只有充分尊重学生,才能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一个较好的氛围,才有利于教育中学生主体地位的实现。

1.3有民主意识

尊重学生的人格,树立主体意识,造就独立人格,已成为当代教育思想变革的一个重要标志。要做到这一点,教师首先要具有民主意识,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学生的个性差异等,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学生自我的实现。

2. 新时期高校青年教师师德修养的重要意义

修养是指一个人在思想、政治、道德品质和知识技能等方面,长期、自觉地学习、锻炼、涵养和陶冶的过程,以及经过努力所达到的水平。师德修养作为道德修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教师为形成良好道德品质所进行的自我诊断、自我教育、自我陶冶、自我锤炼的过程,以及所达到的水平,其中包括依照教师职业道德原则和规范所进行的自我批评和自我解剖,包括在教学实践中所形成的情操以及达到的境界。

2.1教师道德素质在教师素质构成中更显重要

教师素质的本质特点是指教师自身的质量,主要包括教师的机体素质、文化素质、道德素质与心理素质等。教师道德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思想情操和人格品质。道德素质并不是指规范本身和准则本身,而是教师把这些规范、准则逐步内化成为教师从事教育事业的准则和教师道德的外在表现。教师可通过本人的人格特征、言行举止等对学生产生影响,因此被称为“师魂”的教师道德素质将比文化素质更重要。

2.2师德修养的魅力将主要从教师的人格特征中显示出来

“为人师表”、“诲人不倦”等要求,既是师德的规范,又是教师良好人格特征的体现。学生都把师德高尚的教师作为学习的榜样,模仿其态度、品行、乃至行为举止、音容笑貌等。教师的教育将长期而系统地对学生产生影响,所以从推进社会向前发展的高度来看师德修养水平的高低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2.3师爱是师德修养的灵魂

受当今社会大环境的影响,部分教师过多地偏向于对功利的追求,缺乏爱心,使许多学生在人生紧要关口,由于长期受老师的影响,而最终导致难以建立对社会的关爱。作为教师在一定程度上,热爱学生就是热爱教育事业[1]。

3. 新时期高校青年教师师德修养存在的问题

新时期高校青年教师在师德修养中,肯定会存在各种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3.1青年教师刚刚走上讲台,重新进入一个新的社会团体,还有很多的不适应性,常常表现出:情绪落差大、害怕、小心、孤独、无助、人际关系敏感、敌对情绪、自卑感等[2]。

3.2工作中有时责任感不够强,没有全身心投入在教育事业上。没有一个较好的标准要求自己,责任意识较为薄弱,主动性不够,缺乏爱岗敬业精神。面对困难缺乏一股积极向上的拼劲,没有用良好的方法调整自己的心态。

3.3斤斤计较于个人利益,不善于团结合作。有的教师工作中总把个人的利益放在第一位,集体观念不强,嫉妒他人的进步和表彰,与他人不能很好地团结合作 [3]。

4. 新时期高校青年教师提高师德修养的途径

新时期国家提出了“人才兴国”战略既为高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也为其道德素养培植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同时新时期复杂的社会环境也给青年教师自身的道德修养带来一些负面的影响。对此,高校青年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加强师德素养的培植。

高校青年教师提高自身道德素养的途径很多,总的来讲,应当重视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4.1提高文化素养,是青年教师加强自身师德修养的必要途径。

青年教师自身师德修养是一种理智的、自觉的活动,必须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导。为此,教师必须把提高自身文化素养放在首位。高校青年教师存在着理论实践与行为实践都相对不足的弱点,表现为理论实践上需要更渊博,行为实践上需要更深厚。这就需要高校青年教师不断地学习,使自己的言行举止符合社会风尚,展现出良好的文化底蕴和文化素养。

4.2提高政治素养,是青年教师加强自身师德修养的根本途径。

随着高校扩招,更多的年轻教师会陆续走上教学、教育管理的岗位。青年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素养,才能使党的教育事业不断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不断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向前发展。具体地讲,青年教师应树立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基本信念,将个人的理想追求与党、国家和社会的要求有机地统一起来,提高自身的政治素养。

4.3提高科学素养是青年教师加强自身师德修养的重要途径。

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相互渗透和交叉已成为当代科学发展的潮流,两大门类科学相互汇流加剧。这就需要高校青年教师做到既要有深厚的专业功底, 又要有广博的知识面,广泛吸纳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的有关知识来丰富自己,增强自身知识结构的全面性,以培养全方位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

4.4提高身心素养,是青年教师加强自身师德修养的有效途径。

高等学校学科众多,专业密集,因而其多元价值观的融合和冲突特别显著。如东方价值观与西方价值观,人文主义价值观与科学主义价值观,社会本位价值观与个人本位价值观等等,无不相互渗透,彼此撞击。[4]在这错综复杂、多元共存的精神空间里,青年教师往往萌生种种不健康的价值取向。要改变这种状况,青年教师应端正自己的价值取向,修身正己,提高自己的身心健康素养。

参考文献:

[1] 彭国芳. 新时期师德修养的意义、作用和途径[J].企业家天地,2009, (4):113-114.

[2] 李培园,曾玮. 高校青年教师健康状况与投入的经济学分析.成人教育,2010

[3] 崔姗. 肖禹蓁. 试论青年教师道德修养.科技信息,2009, (8):69-70.

[4] 金薇吟.高校青年教师心理问题多视角研究[J].教育与现代化,2006

作者简介:张静(1982-),女,内蒙古包头人,包头医学院职业技术学院临床科助教,医学学士学位,研究方向:临床教学。

篇10:新时期教师如何加强职业道德修养

主讲:于宝瑞

时间:2007年10月12日课时数:6地点:学校会议室

专题一: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的理论解读

一、教师职业道德的概念、内涵及特征

1、道德的涵义、特征和功能

(1)涵义:

道德是由一定社会经济关系决定的,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人们的内心信念来评价和维系的,用以调整人们相互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集体之间利益关系的行为规范和品质的总和。

(2)特征:

作为社会规范的特征(和法律、纪律比较):

“软” ;“广” ; “深”。

作为个人品质的特征(和心理、个性等品质比较):

“情”;“稳”;“俗”。

(3)功能:

社会功能:认识功能、调节功能、稳定功能、教育功能等。

个体功能:如启智功能、协调(人际关系)功能、心理保健功能、情感慰藉功能、导向(人生或价值)功能、价值升华功能等。

2、教师职业道德的概念和内涵

教师职业道德:是指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过程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道德观念、行为规范和道德品质的总和,它是调节教师与他人、教师与集体及社会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是一定社会或阶级对教师职业行为的基本要求。

第一,从教师职业的特点看,教师职业是一个与人打交道的职业,而只要有人和人的关系的地方,就必然有道德;

第二,同其他职业行为规范一样,教师的行为规范也可分为技术规范和道德规范两种;第三,从教师的行为方式看,教师行为活动的职业意义与道德意义是交织在一起的,或者说,教师的“做事”与“做人”.3、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特征:

(1)从教师的社会责任来看,师德具有全局性

(2)从社会地位来看,师德具有超前性

(3)从教师职业及个人素质看,师德具有导向性。

(4)从教师的人格评价来看,师德具有超越一般职

业道德的示范性

“红烛精神” /“为人师表” /园丁 /灵魂工程师二.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功能

1.教师职业道德的认识功能

2,教师职业道德的教育功能

3.教师职业道德对教师本身所具有的自我调节功能。

其一,适应全球化、本土化的社会发展趋势,促使教师从道德的层面关注学生的文化背景差异的问题;

其二,帮助教师确立建设学习型社会的使命感,使其成为终身学习的先行者和楷模; 其三,顺应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新趋势,强化教师的自我发展意识和责任感。1

4.促进功能

其一,通过培养学生,对社会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其二,通过教师自身来影响社会,促进社会道德风尚的改变。

三、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构成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构成:

教师职业理想

教师职业责任

教师职业态度

教师职业纪律

教师职业技能

教师职业良心

教师职业作风

教师职业荣誉

这些因素从不同方面反映出教师职业道德的特定本质和规律,同时又互相配合,构成一个严谨的教师职业道德结构模式。

四、新时代的教师职业道德观

(一)两种教师职业道德观

1.理想主义的师德蓝图

(1)起点高。

(2)精神价值凸显。

2.现实主义的师德构想

(1)社会现实。

(2)人性现实。

不管我们愿不愿意承认,现实生活中的教师,在除了职业角色之后,也是一个普通的社会成员,人之本性驱使他愿意选择遵从己多他少的利己主义行为方式。

其一,道德底线定位。

其二,互助功利主义的嵌入。

(二)理想与现实的统合:可信而可爱的师德观

服务性原则

时代性原则

张力性原则

五、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体系的基本关系与层次

四种基本关系是:

教师与教育事业的关系;

教师与受教育者(学生)的关系;

教师与其他教师及教师集体的关系;

教师与家长及其他相关人员的关系。

三个基本层次是:

理想层次

原则层次

规则层次

六、新时期我国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基本体系和内容

(一)对待教育事业的道德

(二)对待学生的道德

(三)对待其他教师和教师群体的道德

(四)对待学生家长或其他社会人员的道德

七、当前我国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面临的问题与策略

A.问题与冲突

(一)现代教育对教师职业道德的高要求与教师对自身职业低认同之间的冲突;

(二)教师树立权威形象与学生渴望“尊重”的需求之间的冲突;

(三)在教育过程团结协作的道德要求与教育者之间矛盾日趋激烈之间的冲突;

(四)家长渴望与教师沟通和教师无暇与家长交流之间的冲突

B.原因分析

1.社会原因

(1)中小学教师职业声望不高;

(2)中小学教师的经济收入不高;

(3)社会竞争所带来的压力越来越大。

2.培养方面的原因:

(1)职前培养不系统

高等师范院校没有形成有效的师德培养模式;

在课程设置上“师范生”体现不明显;

高等师范院校职前能力培养的力度不够。

(2)在职培养不受重视。

3.教师素养和自我修养方面的原因

(1)我国中小学教师队伍的职业素养普遍较低;

(2)我国中小学教师自身修养不能适应现代教育对其道德的要求:

“ 人格” 修养不适应;

文化修养不适应。

C.解决的途径与策略

1、切实提高教师的职业声望、经济收入和职业待遇;

(1)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政治待遇;

(2)实施农村教育“以县为主”的管理模式,切实解决拖欠教师工资问题,并进一步提高教师的工资待遇;

(3)全面提高和落实教师的职业待遇:

带薪休假、定期带薪进修学习、购房住房优惠待遇;购买车船票;社区服务等生活优先待遇。

2.为教师的创造发展和提高职业道德水平创设比较宽松的社会环境:

(1)新闻媒体要坚持尊重事实,全面分析,正面引导的原则,配合政府和学校营造一种学校为主、社会支持、家长协助齐抓共管的良好风气;

(2)各级政府特别是教育主管部门,首先要转变观念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素质教育思想,为学校、教师、学生“减压”;

(3)家长要客观地看待子女在学校中的成长与发展,了解学校和教师面临的困难和困境,帮助学校和教师开展工作。

3.加强对教师队伍的管理:

(1)加强中小学教师编制的管理

定编时坚持“少而精”与“足而余”的原则;

吸引高学历的人员从事教育工作。

(2)完善中小学教师资格证书制度与聘任制度,依法优化教师队伍;

4.提高教师自身的文化素养、人格和道德修养水平:

(1)进一步提高教师的学历层次;

(2)强化教师综合文化修养;

(3)提高教师的人格修养、道德修养和心理健康水平:

建立教师心理档案定期进行心理检测与咨询;

加强对教师自律和道德修养的养成;

将有严重心理问题的教师调离教育教学工作岗位。

5.采取有力措施,强化师德建设:

(1)建立健全师德建设的规则制度,逐步实现师德建设的制度化、规范化,保证师德建设落到实处;

(2)强化政策导向,对师德不合格“一票否决”;

(3)完善监督机制。

6.建立职前与在职相互衔接的师德培养体系:

(1)职前师德教育要抓好打基础的工作;

(2)在职师德教育要强调实践性、实效性、和针对性;

(3)职前与在职培养要重视关联性和互补性。

专题二:中外教师职业道德的比较与借鉴(自学)

——略

专题三:争鸣:新世纪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教师职业道德?!

事例1:《中国教育报》2004年9月9日的报道《教育系统开展向吴玲、马祖光、陈学求学习活动》。

事例2:山东省平度市教体局:《重负之下爱之歌》。被神化的师德标杆让老师戴上沉重的光环

争鸣:我们需要提倡什么样的师德

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师德舆论:追求高效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透支健康亲情第一思考:一个颇有争议的教师:薛瑞萍

一日不读书,则面目可憎(掌握自己的时间充实自己——《“根在沃野——我的个人阅读体验”》)、她是一个场,有很强的凝聚力(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与能力)、儿子永远是第一位(8小时外属于家,属于孩子)、自卑的狂人观点1:顺乎人性最美把学生当人看待:平等、尊重、善待把教师当人看:普通人、有个性、真实、善意——上海市北郊学校校长—郑杰:《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观点2:21世纪需要什么样的教师?(南京师范大学教科院—庄西真)1.终身学习的楷模

2.学习技巧的传授者和学习障碍的诊断者

3.令人信任的心理医生

4.课程设计的专家

5.现代教育技术的行家,信息资源的提供者

6.团体工作和团队沟通的专家

7.独立研究、独立学习的指导者高度重视师德的结构性缺陷

强调教师的情感培养,不仅仅是业务培养专题五:法律视野中的教师职业道德教师的职业道德是否有“底线”?

目前存在与师德相悖的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社会大环境的氛围中的不和谐音律,对教师的不良影响。二是教育行政部门的“矛盾”的导向;招生中的不正之风,评优课造假,为提高升学率,把学生推出学校,高考、竞赛和教师利益的不当联系引起的问题。

三是认为师德只是爱,对学生过分呵护迁就,推崇无差错的教育,无过错的教育,褒扬之辞信口就来。

四是师德的现状比较多关注的是师生关系,是教师对学生的爱,以及以“爱”的名义所实施的“惩戒”。

——全国劳动模范张思明孙云晓: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

惩罚绝不等于体罚,更不是伤害,不是心理虐待、歧视,让你觉得难堪,打击你的自信心。惩罚是个双刃剑,是一种危险的、高难度的教育技巧,弄不好会伤害人。他认为越要惩罚,越要尊重。

教育不是改造人,是唤醒人,唤醒人内心中沉睡的巨人。惩罚的一个基本出发点和目的,应该是让孩子为自己的过失负责。

1997年8月7日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提出的是八条:遵纪守法、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严谨治学、团结协作、尊重家长、廉洁从教、为人师表。

我国对教师的师德要求就一直过度重视简约。1991年制定《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是简约的,只有6条238个字符。1997年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虽然由6条改为8条,字数也增至596个字符。

一是粗略;二是遗漏。师德应当有一条明确的底线 用法律确保教师地位及权利思想 教师是一种专业

教师法律地位的确定

专题四:心理健康与教师职业道德(研讨交流)

分组活动;(6人一组,随机分组)

小组中,各人说出一个师德案例(优与劣都可!),交流讨论分析;

各组推选一位代表在全班学员面前发言,学员可以就各组案例人物发表不同意见

模式:问题——分析

专题五:法律视野中的教师职业道德(研讨交流)

模式:问题——分析

分组活动;(6人一组,随机分组)

小组中,各人说出一个师德案例(优与劣都可!),交流讨论分析;

各组推选一位代表在全班学员面前发言,学员可以就各组案例人物发表不同意见

作业:

1、教师职业道德有什么样的特征与功能?

2、我国传统师德内涵中有哪些优势与不足?

3、你觉得新世纪教师应具有什么样的职业道德?

4、撰写师德案例一则,体现你的师德观。

5、谈谈导致教师产生心理压力的因素有哪些?

上一篇:报社的实践报告下一篇:八年级学生学习方法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