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议论文范文

2024-07-26

美术议论文范文(精选8篇)

篇1:美术议论文范文

略对美术作品鉴赏

今晚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参观了美术系画展。面对琳琅满目的美术作品,我只能挑选一些给我留下印象深刻的作品进行鉴赏。

《小女孩》中的画面描绘了一个面带笑容,身着色彩鲜艳的和服,右手上有一只翩翩起舞的蝴蝶发小女孩。画中背景虽然色彩浅淡,且有大面积空白,但饱满的构图仍使画面显得完整充实。这样的构思主次有分,能使作者的主题更加突出,清晰明了。这幅画最成功的一点是以形写神,形神兼备,把人物的神情描绘的如此真实自然。观看者看了小女孩那天真无暇,甜美的笑容,自己也会不由自主地露出微笑。而且鲜艳的色彩,绘画的高雅同样是观看者的视觉享受。

其中一幅画描绘出了两个现代女子神情各异,但都望着地上,陷入遐想沉思中的情景。从画中可以看出,作者很注重人物眼神刻画,以及会利用画笔表达出人物的心理状态和内心活动。作者把两个女子的面无表情的坐在那里的情景描绘的如此淋漓尽致,惟妙惟肖。同时作者营造出一种美好境界,引发了观看者的想象联想。到底是什么导致这两个女子表情呆滞?是因对现状的无奈,还是因为对未来的迷茫。

还有一幅画以连绵不断的高耸的大山做背景,一个衣衫褴褛的小女孩的手上拿着锄头,旁边放着一个装满草的竹筐,还有一个比她还小的小男孩。小女孩用坚定的眼神望着远方。作者用有力的线条勾勒出小女孩的形象,写形传神。作者的创作意图是身处深山的小女孩并没有被周围恶劣的环境所打败,她依然对未来充满希冀,依然憧憬未来。这幅画让我们观看者一股奋发向上的力量。不管遇到什么困难,也不能失去对 未来的信心,勇往直前!

以上是我对美术作品做出的鉴赏。俗话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要真正鉴赏美术作品,还应当了解一些美术基础知识,这是我写完这篇作文的深刻体会。

篇2:美术议论文范文

美术是艺术的一种,艺术无处不在,美术也一样。美术这个词,在历史上曾经有过一个演变的过程。开始,人们把美化生活的一切技艺都称之为美术,如美化生活用品生活环境、首饰服装,以及反映和表现生活诸种表象的技术,都称之为美术。鲁迅在一九一三年解释“美术”一词时写道:“美术为词„„翻译自英之爱忒。爱忒云者,原出希腊,其谊为艺。”随后不久,我国另以“艺术”,一词翻译“爱忒”,自此“美术”一词便成为专们指绘画等视觉艺术的名称了。

美术主要包括绘画、雕塑、工艺、建筑、书法、篆刻、设计、新媒体和摄影等类型。每种类型又可以根据表现的题材和使用的题材,再分成若干小类。生活中几乎所有的事物都可以和美术有关,建筑、服装、汽车设计甚至是数学都可以和美术有关。

美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美术从生活中得到灵感,再经过进一步的想象发挥成为了美术作品。

二、你觉得美术是干什么的,有什么用。

美术展现了我们的思想。就像不同的人对美的理解不同,不同的人对美术的理解也不同。正因为有着不同的理解,这些人通过美术展示了自己独特的性格、想法、世界观。

美术也可以陶冶情操。通过对于美术的学习认识,人们可以培养自己的艺术修养,培养独特的气质。

美术可以激发我们的想象力。有的美术作品是抽象的,写意的,没有一定的想象力无法学会欣赏它。一百个人眼中有一百个哈姆雷特,丰富的想象力可以让我们欣赏美术作品时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东西。

美术可以展现我们的个性。在美术创作过程中,没有拘束,每个人都可以随心所欲地创造出自己心中最美的东西。

美术可以拉进世界的距离。正如音乐无国界,美术亦是如此。无论你来自哪里,都能感受到作者在美术作品中所表达的内容。

三、结合视频谈一下你认为美术与美术家的关系、美术与社会的关系、美术与宗教的关系。

1)美术与美术家相互依存。美术没有了美术家就无法得到发展,一切美术活动都无以存在;美术家没有了美术,他们也失去了存在的意义。美术家从特定的精神,审美和文化角度对世界的理解,思考和创造性把握决定了美术是什么。2)美术反映全面的社会,是社会生活中各种领域,各种事物的全面的反映。包括物质,精神等。美术不仅可以反映社会的经济关系,生产关系和阶级关系,也可以反映处在一与社会生活中的人们的政治观点,法律观点,道德观念,宗教观念,哲学思想,文艺思想,而且还可以反映人们的各种梦想,幻想,情感,情绪,愿望,审美趣味和审美思想。让人们直观的了解社会现状以及社会动态。

3)美术与宗教相辅相成。世界上有许多著名的美术作品都有着浓厚的宗教色彩,例如最后的晚餐,我国的佛像画等。美术家们往往喜欢通过美术来表现自己的宗教信仰,也通过美术作品来宣传自己所信仰的宗教。原始社会有图腾崇拜之类的原始宗教,那些刻画在洞穴墙壁上的壁画就展示了他们的信仰。

四、你认为你与“美术”有什么样的关系,生活中“美术”对你的影响。

美术存在于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日常生活离不开美术。每个人都需要穿衣服,服装需要设计,这时候美术就起到了巨大的作用,每个人都离不开。建筑设计也需要美术,如果建筑师没有一定的美术修养,城市里的房子都长一个样,生活一定会变得沉闷、无趣。

美术让我通过我的穿着打扮,家居摆设表现了我的个性,让周围的人能够更好地了解我,也能让我更好的了解我自己。美术源于生活也高于生活。身边无处不在的美术让我修身养性,让我更好地认识到了这美丽的五彩斑斓世界,让我拥有了生动的想象力,乐观积极地生活态度。美术让我站在不同的角度去看审视、品味作品,从中得到美的享受。

五、请谈下你对本视频课的学习感受和收获,有何建议。

这次美术概论课的学习是我第一次接触到了视频课这种新鲜的学习方式。视频可以让我们学生自由地选择上课的地点,上课的时间,随时随地都能学习这门课,很方便。这次学习的美术概论这门课让我系统地认识到了美术,甚至可以说是艺术。视频中的老师详细地介绍了美术的各个方面,让我这个门外汉体会到了美术的魅力。

篇3:浅议中学美术教学

一、陈旧的教育理念阻碍了美术的发展, 创新美术课程模式成为新目标

旧的美术教学只是注重专业性知识, 和学生的实际生活严重脱离, 往往是教师作示范, 学生机械地模仿, 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学生的创造性。在这种方式的影响下, 美术教学显得枯燥乏味且缺少生机, 极易使学生对本来就陌生的美术课程产生一种畏难情绪。为了改变这一现象, 广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积极转变陈旧的教育理念, 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 使美术教育找到新形势下的教育改革方向。

二、通过各种途径激发学生的美术兴趣, 逐步改变学生的认识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要想让学生对美术课产生兴趣, 就要通过各种途径改变学生对美术的认识。首先, 让学生学会美术欣赏。在美术教学课堂上, 教师可以选取一些适合学生审美特点的美术欣赏进行专门讲解。例如, 学生大都喜欢漫画, 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这一特点, 专门利用一节课的时间讲解漫画的进程、原理等知识, 向学生传授漫画的制作过程, 引起学生对漫画的兴趣, 这样, 可以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漫画知识, 了解美术的渊源。其次, 组织学生欣赏有意义的画展。好的艺术作品可以给人以美的享受, 提升人文素养,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美术幻灯片的形式, 引领学生认识美术。只有接触美术作品多了, 学生才能对美术作品有更深入的了解, 从而领会美术作品的内涵。

三、让美术贴近生活, 适合学生学习

美术学习与生活息息相关, 美术课程改革的宗旨就是将美术学习融入到学生的生活中。因此, 在实际的教学中, 美术教师应根据学生自身特点和需要有针对性地编排课程内容, 将美术课程融入到学生的生活中。例如, 在讲授关于“奥运”主题的美术课程时, 教师可结合时代特点, 选取人们最熟悉、最关注的2008年北京奥运会。当每一名中国健儿获得奖牌, 五星红旗缓缓升起时, 最能打动学生的心灵。这时, 教师再结合旧中国的屈辱历史, 以及新中国奥运健儿为了奥运梦想的实现努力拼搏的精神, 让学生在情感上产生震撼, 并在此基础上, 让学生逐步认识关于奥运的美术作品, 如此一来, 学生就会真心去学习, 美术知识也会在学生的浓厚兴趣下, 自然而然地得到接受。

四、借助现代化手段, 提高美术效果

随着社会的发展, 多媒体已经成为了现代学习的必备手段, 在新课程改革中, 美术教学同样离不开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可以通过制作多媒体课件、播放视频等方式, 让学生身临其境地走进美术课堂, 领会美术作品的内涵。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去作画、学习, 学生才会真切地感受到美术带给他们的乐趣。此外, 教师也可通过现代网络技术向学生传授相关的美术历史知识, 讲授我们周围的美术作家, 让学生懂得美术是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 这样做可以增强学生对美术课程的理解力, 不断提高学生对美术的认知。

五、转变教学方式, 提高教学质量

美术学是一门艺术学, 是通过视觉色彩来反映生活的。因此, 美术教师不能把自己放在高高在上的位置, 让学生可望而不可及, 这样的美术课必然是沉闷而没有生机的。正确的做法是, 美术教师应与学生平等交流, 以学生为主导。例如, 在手工制作课上, 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去完成, 这样学生就会愿意去学, 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 教师也可以展示人格魅力, 用自己的作品去感染学生, 让学生对教师产生一种崇拜心理, 久而久之, 学生自然会爱上美术课。

总之, 美术课程是和生活密切相关的一门课程, 并不是高高在上、遥不可及的, 学生只要用心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 就会发现美术其实就在身边。在新时期的美术教学中, 美术不单单是追求专业的技能训练, 更是一种情感交流的载体, 通过这种载体, 能把学生的真情实感表达出来, 使美术成为学生情感交流的工具, 而要想做到这一点, 仍需要广大教师转变美术教育观念, 用心上好每一节美术课。

摘要:在应试教育影响下, 美术课经常被教师和学生忽视, 认为美术课是边缘课程。新课程改革的实施, 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指明了方向, 美术教育改革也被提上日程, 如何上好新时期美术课程成为关注的重心。本文对此进行探讨, 旨在为广大同仁的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美术教学,改革,创新

参考文献

[1]陈晓芬.美育思维让中学美术教学独具韵味[J].新课程:上, 2014 (4) .

[2]黄启波.思考中学美术参与性教学[J].基础教育研究, 2001 (11) .

[3]杨虹.扩展中学美术欣赏课的维度[J].西北美术, 2004 (3) .

[4]黄群翱.谈多媒体教学在中学美术欣赏课中的应用[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04 (6) .

[5]戴星星.略论如何在美术课中实施有效教学[J].新课程学习:学术教育, 2009 (10) .

[6]武丽敏.中学美术教学原则初探[J].晋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1997 (2) .

[7]王震.现代化教学手段在美术教学中的运用[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 2008 (4) .

篇4:浅议小学美术欣赏教学

1、示范、启发作用:

欣赏教学能为学生习作、创作提供示范,帮助学生理解美术的技能,这是美术教学不可缺少的。成功的范作,往往会激发起学生的表现欲望,提供表现的思路。

2、开阔眼界,扩大知识领域作用。

美术作品反映的是广阔的社会生活和自然,涉及古今中外,为学生提供了可视的生动的形象和历史,能使我们形象地接触到许多个人生活经历远远不能涉及的领域,开拓学生的文化知识视野,扩展学生的认识领域。如:欣赏中国古代陶瓷、青铜作品,涉及原始社会及商周历史。欣赏文艺复兴作品,可以了解文艺复兴的历史情况。美术欣赏提供的生活景象,較之文字描述,更为生动、形象,易为学生感受、了解。

3、陶冶情操、提高精神境界

美术遗产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重要方面,是东方文化的精髓之一。欣赏灿烂而伟大的民族画卷,可以召唤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受到爱国主义教育。欣赏外国优秀作品,能培养学生崇尚文明,珍惜人类优秀文化成果的情感和观念。通过了解徐悲鸿、达·芬奇等中外艺术家的事迹,还可使学生体会到他们勤奋好学、献身艺术的精神。一幅优秀绘画作品或一件工艺美术作品,本身包含着作者的情感和态度,对丑恶现象的批判和对正义力量的歌颂,都可以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的情趣和正义感。

通过艺术作品欣赏使学生受到教育的过程是一种“潜移默化”的过程,不同于抽象的理论说教和带有强迫性的纪律教育。这种过程就是对人的情操的一种陶冶。

4、提升学生审美情趣,激发学生想象力,培养创造力。???欣赏中所展示的作品都是美好的、高水平的成功之作。学生对美的感受能力、判断能力和审美的理想等,都是在具体的欣赏活动中形成和提高的。对学生进行深入浅出、能为学生接受的优秀作品的欣赏,可以训练学生的眼光,提高判断能力。通过具体分析作品的内容与形式,表现手法及艺术特点,帮助学生理解作品的审美形态和艺术语言,就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这种欣赏活动经常进行,在一定量的积累同时,就使学生的眼光更敏锐,脑子更有艺术理解力和吸收力。学生在欣赏作品的同时,会根据自己的观察,老师、同学的介绍,张开想象的翅膀,自由翱翔在想象的天空,同时会激发强烈的创造欲望。

如何开展好美术欣赏教学呢?我认为应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陶冶学生情操。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基本理念之一就是:“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

任何美术作品都不是孤立的,都是在一定的文化情境中创作出来的。因此在美术欣赏教学时不能停留在单纯的技能技巧的欣赏层面,而要把美术作品放到一定的文化情境中,引导学生通过学习,认识到美术的特征、美术表现形式的多样性以及美术对社会生活的独特贡献,同时培养学生对祖国优秀传统美术的热爱。

例如雕塑《艰苦岁月》,表现的是长征中一位红军小鬼依偎在老红军身旁,被悠扬的笛声所吸引的感人场面。通过介绍红军长征途中的艰难,可使学生感受到红军战士在艰苦条件下不怕牺牲不怕吃苦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感受到红军战士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

(二)发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作用,注重学生自主体验

《课标》指出:“欣赏·评述”学习领域的教学,应注重学生的积极参与,努力激发学生的主体精神,克服以往以教师讲述为主的弊端,积极探索教学方式的多样化。

在传统美术欣赏课中,教师往往一讲到底,造成教师投入,学生漠然的尴尬局面。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只有在主动参与的学习活动中,才能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每一个人都有自己与别人不同的思想,被欣赏的美术作品给每一个人的感受也是不一样,“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应该允许学生发表自己不同的欣赏意见和见解。因而?教师在教学中不能自己一人滔滔不绝地讲解,应该引导学生参与欣赏。

要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教师首先要牢牢树立以下观念:1、由注重美术知识、技能的传承向注重促进学生发展转变。传统的美术欣赏教学过于注重美术知识的传授,美术技能的训练,目标是培养“画家”,素质教育的美术教育关注的是使每个学生都受到审美教育,提高每个学生的美术素养。2、由重“讲授”向让学生自主体验感悟转变。3、教师的任务由过去单纯传授知识为主,转变为启发诱导、引领学生学习为主。

教师必须从学生的兴趣入手,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全方位的设计课堂教学的过程。?可采取的教学策略如下:①课前给学生充分的时间预习,引导学生收集与欣赏内容相关的资料,让学生有备而赏。? ②在出示欣赏作品后,让学生仔细地读画几分钟,然后请学生说说对作品的印象和直觉(初步的感觉)。? ③引导学生观察图画,可以从色彩、线条,给人的情绪上去细细的体味。? ④必要时,对于欣赏中提出的一些问题,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欣赏、评价,以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为全体交流做准备。

在欣赏交流中,教师要尊重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和人格,以一种平等、博爱、宽容、引导的心态来对待每个学生,使每个学生都能够自由的表现和舒展开来,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欣赏和感受。

(三)、创设良好教学情境,内化学生的情感体验

小学美术欣赏教学分为四个阶段:视觉感受、意象感受、审美心理及心境共鸣。即先产生视觉上的快感,再进一步体验作品体现的情境和思想感情,从而感受到美,最后产生欣赏者情感上的共鸣。那么审美的视象、意象感受的外在因素就是情境,要使学生产生审美感受,使之内化,就应该重视情境的创设。

如欣赏《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时,教师用声情并茂的语言提示作品背景、内容,让学生仔细观察纤夫们在劳动下的各种不同的表情、姿态,体会他们内心的苦楚,放上一曲《黄河号子》……这时学生就开始自觉地“设身处地”,进入某种情景,而自觉地体验画面纤夫们劳动的艰辛,产生审美同情。

(四)、在欣赏教学中培养想象力,提升创造力

欣赏教学是学生充分发挥自己想象进行创造的一个重要的阵地。学生在进行欣赏时不仅仅是对作品进行观察、分析,理解作品所包含的思想、感情,更是对作品的继续和延伸。学生对审美对象进行欣赏时,必然通过自己的审美经验,用丰富的想象去补充、充实作品的细节和形象,进行审美再评价和再创造。教师要积极创设生動和谐的氛围,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发挥创新的潜能,做到敢想、敢说、敢做、敢画,教师要充分发挥教学激励的功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如在教学《民间竹编工艺欣赏》时,首先展示许多竹编工艺品,当学生被工艺品所吸引时,紧接着播放介绍竹编工艺的录像,讲解竹编的制作过程。此时的学生,早已把老师为他们准备的篾片等材料,不由自主地动手编了起来。不一会儿,一个个“小玩意儿”在孩子们的手中诞生了。看着孩子们的欢喜劲儿,仿佛是什么伟大的创作。然后教师引导学生把图片上的实物和欣赏的作品进行比较,做出评价,让学生兴趣盎然地欣赏竹编工艺。 这样,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就在欣赏、创作中迸发了。

(五)、学习美术欣赏的最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欣赏能力

《课标》要求:“着重培养学生掌握美术欣赏最基本方法,不断提高学生的欣赏和评述能力。”

让学生学会学习是素质教育的理念。美术欣赏教学担负着指导学生欣赏方法,培养学生自主欣赏能力的重任。美术欣赏大致可分为四个环节:(1)描述。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分析作品之后,用语言简单地描述出作品的题材内容、画种等;(2)分析。对作品的色彩、构图、造型进行整体的语言表述;(3)解释。介绍作者,并对作品的意义、所体现的人文价值进行研究;(4)评价。根据以上内容的学习与探索,对作品进行局部和整体的评价。在欣赏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欣赏方法的指导。

(六)、贴近学生生活经验,符合学生年龄特点

由于年龄差异,学生对审美欣赏的接受能力各不相同、有所区别,教学中教师应区别对待。低年级学生由于认知能力低,理解能力比较差,接受能力十分有限。如果教师一味地强调作品的历史意义和作者的情感态度,并硬要学生能够理解、接受。这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实在是强人所难。即使教师分析得头头是道,无懈可击,学生也只会听得云里雾里,索然无味。中、高年级学生认知、理解能力有所提高,欣赏能力得到发展。在认识能力、感悟能力上比较强。学生可以自己欣赏中外优秀美术作品,并能表达自己的感受。

篇5:美术培优(范文模版)

新的学期开始了,培优的工作在我们的美术教育教学工作中依然重要,每一个学生都是我们的孩子,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学生也是我们教师必须做到的。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长处与不足,那些文化课好的学生在其它方面不一很好,而在其它方面表现突出的学生在文化课上却不一定很好,我始终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擅长的东西,都有自己用武之地。所以在平时的美术教学当中,我一直坚持客观平等地去看学生,不以其它课业的好坏去评价他们,那样做对孩子们是不公平的。

不管是好学生还是差学生我们都要付出我们全部爱心,教育他们,帮助他们。学生没有绝对的好与坏,我们不能因为学生差就将其放弃了,也不能因为学生好就掉以轻心,因为他们正处于发展阶段,也是不稳定的阶段,需要我们针对学生间的差异、不同,运用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措施,力争使每位学生都能成为有用之材。

当然在我们美术这门课上,重要的是培优工作。对于美术优等生,在培养他们基本的美术素养和知识的同时,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虽然优等生学习好,有很多优点、长处,却往往会忽略他们的不足和缺点,所以对优等生更要严格要求。未来社会要求的是张扬个人的主体性和创作性,要转变学习方式,使学生成为美术学习的主体,让学生更多的在探究中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创造问题。鼓励学生在个性的基础上大胆地表现,鼓励学生对他人的艺术作品发表自己不同的见解。要让他们明白自己所处的状态并不是固定的,必须保持对学习的良好兴趣和钻研精神,把自己的良好状态一直保持下去。同时,由于优等生一直处于“处优”环境之中,会形成强烈的自尊心和荣誉感甚至于虚荣心,一旦环境改变,失去原先地位和同学老师的关注,就会产生失落感,因此应对优等生进行挫折教育,使他们在挫折面前,不至于难以接受。总之,要让优等生都有良好的心理状态和旺盛的斗志。

现实情况来说,美术优生的培养不可能完全依靠课内解决,利用课外时间来“培优”是少不了的,但是老师课外时间不多。根据我们学校情况,我一般利用托管课的一点时间来培优。但是由于我自己也要托管,所以培优只能靠自觉自律的学生!

篇6:美术教案(范文模版)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利用容易找到的材料,设计制作一个会响的简易玩具。2.指导学生采用绘制,剪贴等方法对玩具进行简单的装饰。3.引导学生通过创意及制作感受美术活动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教学评价建议

1.是否积极地动脑筋大胆想象并采用与别人不同的创意与设计。2.是否能够将绘画与其他造型方法结合,共同运用于玩具的装饰美化。

3.是否对想象创意,设计制作表现出高昂的热情。教学实施建议

一、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竹筒,木片,毛笔杆,塑料小瓶,彩色纸等材料,各种绘画制作工具以及示范作品。

2.学生准备一些包装纸盒,竹筒,木片,毛笔杆小瓶罐等材料,铅笔,蜡笔,彩色水笔,剪刀,胶水,彩色纸等绘画制作工具。

二、课堂教学 1.引导阶段

展示一些会响的玩具示范作业,激发学生的浓厚兴趣。

启发学生思考为什么示范的玩具会发出声响。2.发展阶段

1> 教师讲述几种示范作业的设计思路。2> 教师以清晰的演示说明几种用竹筒,木片,铃铛等材料制作成会响的玩具的具体方法与步骤。

3> 鼓励学生用找到的材料,通过想象与构思,设计并制作一个会响的小玩具,采用画,剪,拼贴等造型手段将玩具装饰美化。4> 在作业过程中要激励学生大胆,自由地创意与设计。要认真仔细地进行制作。

5> 作业完成后让学生在教室里互相评价,欣赏,并分成小组,比比谁的玩具发出的声音更响,更优美动听 3.收拾与整理

督促学生收拾工具和材料,整理桌面,地面,保持教室环境的整洁。

三、课后拓展

让学生回家改进会响的玩具的设计创意。

如何引导深长以材料为媒介结合科学原理进行创意,设计的研究。

通过设计与应用课程如何培养深长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研究。作业指导要点:

1.教师要有意识地让学生了解玩具发声的原理。要让学生结合手中的材料找到合适的发声方式,并设计出美观的造型。要加强在这方面对学生的引导与培养,这是本课教学的核心所在。

篇7:高中美术教案(范文)

一、教材简析

本课是人美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三课如实地再现客观世界——走进具象艺术》本课内容是美术鉴赏基础知识认识的开篇环节,向学生介绍了人类艺术最主要的一种艺术类型——具象艺术,由学生较能“看得懂”的艺术作品,走进美术鉴赏知识的学习,是较符合人的认识规律的。本课着重通过几件作品具体解释具象艺术的特点、典型形象和典型环境及社会功能的学习,使学生更进一步的了解具象艺术的语言、形象特征,并能初步掌握辨识具象艺术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授课班级为高一年级学生,高一学生已经过多年的学校课堂美术学习,对线条、色彩构图等美术语言及这些语言的组织有了一定的认识,对一般具象绘画的欣赏与分析有了一定的技巧和感悟能力。但由于地方教学条件的限制,美术教育认识的不足,美术教学受到忽视,学生的美术基础知识薄弱,学习主动性不高,对本学科的学习目标模糊,偏离现象普遍存在。因此教师的正确引导对学生的成长、科学的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具有积极的作用。

三、教学目标

授课班级为高一年级学生,高一学生已经过多年的学校课堂美术学习,对线条、色彩、构图等美术语言及这些语言的组织有了一定的认识,对一般具象绘画的欣赏与分析有了一定的技巧和感悟能力。但由于地方教学条件的限制,美术教育认识的不足,美术教学受到忽视,学生的美术基础知识薄弱,学习主动性不高,对本学科的学习目标模糊,偏离现象普遍存在。因此教师的正确引导对学生的成长、科学的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具有积极的作用。1.知识目标:通过欣赏若干中外具象艺术著作,掌握具象艺术的特征、作用。

2.能力目标:掌握鉴赏具象艺术的方法,提高学生对具象艺术的分析能力,理解美术作品中对典型形象的塑造。

3.情感目标:懂得美术作品中的艺术形象是怎样塑造的,培养学生以审美之心来感受生活,关注社会。

(设计意图:美术鉴赏是运用感知、经验和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联想、分析和判断,获得审美享受,并理解美术,品与美术现象的活动。美术鉴赏活动能帮助学生在欣赏、鉴别与评价美术作品的过程中逐步提高审美能力,形成热爱本民族文化,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情感和态度。)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讲解具象艺术的特点以及社会功能,学生能在此基础上分析具象艺术作品而领会具象艺术的社会意义。

教学难点:主要是对具象艺术作品情节性、典型性的理解,即具象艺术以其对艺术形象的典型性处理——对典型形象和典型环境的塑造而区别于摄影。

五、课型:鉴赏课

六、课时计划:1课时

七、教学方法:讲述法、提问法、启发法、讨论法、欣赏法、(设计意图:新课标倡导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那么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提问教学法,鼓励所有同学积极参与,教师给予启发和引导,运用所学鉴赏方法来赏析、判断,作出正确的评价,形成互动探究的教学模式。)

八、教学准备:教科书、多媒体课件

九、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2分钟)

欣赏几张图片(给学生提出问题,猜想,观看到的内容是什么,是照片吗?)解答:

提出问题,摄影技术的普及下,为什么还需要绘画。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学习今天的内容,引出课题:如实的再现客观世界—走进具象艺术。

(二)进入新课,实施教学。(23-30分钟)(环节一)(5分钟)

提出问题:什么是具象艺术?

通过观察PPT给出的三幅绘画作品,《教皇英诺森十世》《百老汇》《八大山人--鱼》的欣赏讲解,提出具象艺术的概念。

学生回答并做出解释。教师回答并提出概念

(设计意图:由三幅作品的对比,清晰具象艺术的概念)(环节二)(5分钟)

《写生珍禽图》黄荃《清明上河图》北宋张择端 引导出,具象艺术的特点:真实性,也就是客观性。

分析作品特点:黄荃《写生珍禽图》他和油画作品有什么共同特点:清明上河图,真实反映了现实生活,客观性:看到什么画什么,清明上河图,就真实的描绘了北宋时期汴京的社会场景。

(环节三)(10分钟)

播放幻灯片,欣赏西班牙画家委拉兹贵支作品《教皇英诺森十世》教师讲述:这是一幅几乎与真人等大的写生作品,作品完成后,放在一个大厅中,教皇的下属进来后,急忙取下帽子行礼,他以为真的教皇坐在那里。教皇本人对这幅作品的评价是:“太像了,太像了,„„过于像了!„„”后来这幅作品被教皇收藏起来,从来没有展出过,为什么呢?

1表情观察,性格分析

2作者处理性格的手法,眼神,眉毛,胡子,嘴巴(地包天)动作 3如果你是教皇,你想把作品展示在哪里,你做模特时的表情 4为什么作品最后人物没有笑,给教皇做模特时编写一个故事。

5总结:作品画出了教皇日常时的样子,引导出具象艺术的第二个特征,典型性。学生讨论发言:

(参考资料)教师补充:委拉斯贵支是17世纪西班牙最杰出的画家。他始终担任西班牙画师,为国王、王后、教皇、宫廷贵族等上层人物画了大量的肖像画。《教皇英诺森十世》是其中最重要的代表作,是应教皇本人的邀请而画的。权势显赫的教皇正襟危坐在一把精致的椅子上,一双凶相毕露的眼睛直盯着观众,威严中包含着贪婪,凶狠中隐藏着狡诈。这个当时已76岁的老谋深算的教皇的面貌和性格特征,被真实地表现出来了,以至于教皇本人看了,也只能用“太像了“,形容。

(画面以鲜明的红色为底,具有一种威严感。画家准确地抓住人物在瞬间的复杂的内在精神状态,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凶狠残忍的性格特征。在这幅肖像中,画家既表现了此人的凶狠和狡猾,又表现了这个七十六岁老头子精神上的虚弱。画面上的教皇,尽管脸上流露出一刹那坚强有力的神情,但是他放在椅上的两只手都显得分外软弱无力。画家巧妙地抓住了这一点使人物形象变得更富有个性,从而给观众增加了很多的联想。

这幅画从整体来看给人一种神秘温暖的感觉,很适合挂在客厅、卧室。暗红色的背景、红色的教皇衣饰与发红的教皇皮肤都是烘托出这股感觉的原因。然而虽然画的大部分都采用红色,但并不会让它有看起来单调的感觉。因为画家大量运用了明暗的变化,使画面各处的红色都不太一样。教皇的面部表情塑造得栩栩如生:微蹙的眉头,咄咄逼人的眼睛,紧抿的嘴唇,给人一种“这人不好对付”的感觉,甚至会让人觉得这位教皇是个阴险、狡猾、自以为是的人。教皇身上的衣服也画得质感十足,这全得益于画家对明暗、光线的处理。同时闪闪的光线正体现出了教皇衣饰的华丽与其本人的高贵。)

(环节三)(3分钟)

韩熙载夜宴图,讲解故事,引导出。叙述性

(环节四)(10分钟)(课程时间充足选择讲解)法国,库尔贝《打石工》引导欣赏为主

1作品分析,作品情结发生在烤人的阳光下,在路旁的沟边,一老一少两名石匠,穿着粗布衣,脚上穿着简陋的木底鞋,正在敲打和搬运石块,微微弓起的脊背,突出在高耸的暗绿色与土黄色的山坡前,山坡几乎占满了画面,上面压着厚厚的云层,只有一小片蓝天,出现在画面的右上角山坡的后面。卷边的帽子,铁锹,条框铝锅,年轻石匠身上的破绽,年老石匠身上的补丁与庄严的表情赫然在目。库尔贝精确而有力地表现,这种直面现场的真实感令人震撼,产生了悲悯。

2创作过程:画家将真实的石工请进画室。3背景分析:现实主义美术的意义

(三)作业布置(10分钟)

请同学们欣赏罗中立《父亲》,写一篇艺术赏析的文章(200字)左右。

(四)欣赏与点评(5分钟)

篇8:浅议幼儿美术发展评价

有人把绘画比作幼儿的第二语言, 而教师对幼儿第二语言表达的分析与评价对幼儿美术能力的发展有着直接影响。在实践中, 传统的教师单方面的带有总结和鉴定色彩的评价语言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社会中幼儿发展的需求。《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提出:让幼儿获得对艺术的可持续发展的态度和能力这一要求落实到具体的美术教育实践中, 就是鼓励幼儿人人积极参与美术活动, 使他们在原有基础上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一、评价方式的转变

在幼儿教育中, 评价主要是为了实现幼儿发展与教师专业化的共同进步与完善。传统的教师对幼儿进行单向评价的方式, 不能实现对幼儿的实际发展状况全面客观地把握, 也不能反映出教学活动的整体效果。因此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和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 课程评价方式从单方面的评价转向了多方位的评价。

1. 教师评价幼儿

幼儿的美术作品就是美术教育活动结出的果实, 而教师的评语直接影响着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和其美术能力的发展。教师必须要尊重幼儿的每一幅作品, 用孩子的眼光去欣赏、理解幼儿的意图、倾听孩子的心声, 并给出一个正面恳切的评价。同时教师的评价语言也要积极并具体, 以鼓励为前提给孩子以更多的关怀与认可, 保护他们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在肯定的同时给出更多发展性的建议, 按照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与个体特点循序渐进, 促进孩子更好地发展。这个评价的过程其实比作品本身更重要。

2. 幼儿互相评价

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 中、大班孩子都具备了一定的美术经验、审美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这时, 教师就应该开始给孩子提供互相评价的机会与空间, 让孩子在欣赏与评价别人作品的同时让自己的各方面能力都得到锻炼与发展。这样的评价活动能让所有孩子都参与其中, 在活动中培养了孩子的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孩子的观点与看法还可以与教师想法形成互补, 让教师能及时发现自己评价的不全面之处, 有利于帮助教师从孩子的角度看问题并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

3. 幼儿自我评价

比起教师评价、幼儿互评, 幼儿的自我评价难度更大, 但对孩子审美能力的发展也更有意义。自评活动主要可以通过让已经完成自己美术作品的幼儿彼此进行交流的方式进行, 教师可在旁适当引导孩子积极地表达对自己作品的看法, 并进行观察、倾听和记录, 同时关注孩子的内心世界和情感体验。自评更能锻炼幼儿审美能力、表达能力的发展, 教师应该多给幼儿这样自我评价的机会。

评价是具有一定的引导作用的, 教师若能高效地掌控并利用评价活动, 不仅能促进幼儿的交流、丰富幼儿的知识、锻炼幼儿的表达能力、发掘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还可以引导幼儿对自己有个客观的认识, 为未来幼儿美术能力的发展进步打下良好基础。单一的评价方法是很片面的, 但现阶段的主要评价方式依旧是教师的评语。从成人的角度去看待孩子的作品, 必然会对孩子的作品理解不透彻、不全面。

二、评价发展的趋势

1. 关注幼儿的兴趣

兴趣, 大概就是指人的意识对一定事物或活动带有积极情绪色彩的内在趋向性和选择性, 所以有人说, 兴趣是人认知活动的动力源泉。《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 要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在《纲要》艺术教育的目标中也明确提出要让幼儿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幼儿园教育是每个受教育者一生发展的奠基阶段, 若没有兴趣作基础, 教育任务很难完成, 教育目标也很难实现。对美术的兴趣是幼儿学习美术知识、发展美术能力的先决条件, 是幼儿学习艺术、感受艺术之美的积极动力。

2. 注重发掘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美术是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 是使儿童得到情感态度与身心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 与创新的思维和想象力都有着密切联系。幼儿乐于用绘画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和内心意愿, 在创作中发挥自身的潜能, 建立自信。美术在幼儿健康成长中所起到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 幼儿美术教育是刺激和发掘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最佳活动。对于幼儿艺术教育, 《纲要》也明确提出:应支持幼儿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表达, 让幼儿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

3. 评价结果的充分利用

现阶段, 大多数幼儿美术评价的结果并没有被充分利用, 只拘泥于评价的形式, 没有实现评价的价值。对幼儿美术发展进行评价的意义就是要促进幼儿美术能力全方位的发展。要体现美术评价的价值, 就要及时的、科学的充分利用评价结果, 实现评价作用的最大化。通过对美术评价结果的全面分析, 教师能够及时掌握幼儿美术能力现已达到的水平和幼儿下一步的发展需要, 然后根据分析结果对目标和计划进行适当调整, 并改进现有教学方法与策略的不足。

综上, 对幼儿的美术评价要在重视幼儿现阶段水平的同时着眼于幼儿的未来发展, 用平等的眼光看问题, 尊重个体差异, 尊重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善于发现每个幼儿的特点与兴趣, 为实现幼儿审美能力发展的最终目标不断奋斗。

参考文献

[1]陈萍.科学评价幼儿的美术作品.幼教天地, 2005, (03)

上一篇:劳务雇佣合同范文下一篇:股东会清算报告决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