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南京作文

2024-07-01

绿色南京作文(通用9篇)

篇1:绿色南京作文

活力南京绿色南京初中作文

活力青奥,绿色南京——我期待的青奥会,一个让人激动的数字,随着青奥会的来临,南京将会成为好客的主人,热情、真诚的接待每一位外乡来的友人,想想那时肯定很风光吧,无限期待着……我期待的她是充满活力的。活力、阳光、健康,不正是一个青少年所专属的吗:参赛者年龄为14-18岁,正是青春勃发的时期,人人都精力充沛,健康、快乐,如同一颗颗小太阳,闪耀着多彩的光芒,在运动场上尽情发挥着旺盛的活力。在赛场上,你我是竞争对手,而赛下,又像熟悉的老友,很亲热的待在一起,欢声笑语。那样的青奥将会是多么精彩,想一想都热血沸腾了!我期待的她是绿色的。那时,整个南京空气清新,鸟语花香。路上没有拥挤的车流,行人出门都骑着自行车。大街上,人们不随手乱扔垃圾,也自然见不到白色的.“小妖怪”了,它们似乎也感觉到来自各处鄙视的目光,带领着手下灰溜溜地退出了南京。大地在这一天显得格外干净、清爽,婉如浴后的少女。环卫工人也显得格外的清闲,脸上的笑容是在替大地感谢大家,所有人的心里都感到太阳格外的亮,花儿格外的香,鸟儿的叫声格外的欢,是啊,当一个人充满期待,心情格外好时,她的世界会是最美丽的!我伏在桌上,继续在期待的空间中遨游。有了活力,绿色带来了好心情,人与人之间充满真爱,一颗颗爱心如同一座座桥梁,接通了大山深处的封闭社会,一批批孩子走向了新校园……想着、想着,我情不自禁地笑出了声来。期待中的青奥和南京里的一切都是那么美好,让所有人向往。我相信,那样的日子一定离我们不远了。活力青奥、青春南京、绿色南京,你们也向往吗?

篇2:绿色南京作文

绿色青奥,绿色南京作文400字

南京是著名的六朝古都之一,它位于长江中下游,是承东启西的枢纽城市。千百年来,奔腾不息的长江不仅孕育了长江的文明,也催生了南京这座江南城市。南京襟江带河,依山傍水,钟山龙蟠,石头虎踞,山川秀美,古迹众多。著名景点有中山陵,鸡鸣寺,玄武湖等。在这里将举办第二届青少年奥林匹克运动会。 青少年奥林匹克运动会简称为青奥会。英文为youth olympic games,又简称为yog。是一项为14―18岁青少年举办的运动会。它揉和了体育,教育和文化等领域的.内容。青奥会每四年举办一次,夏季青奥会最长12天。XX年,国际奥委会主席雅克・罗格提出举办青奥会的设想。在XX年7月5日于危地马拉城举办的第129次国际奥委会上全会一致同意创办青少年奥运会。首届青奥会是在新加坡举行的。这届青奥会的比赛项目有:游泳(跳水),射击,田径,羽毛球,篮球,击箭,划船,马术,剑道,足球,体操,柔道,曲棍球,乒乓球,跆拳道,网球,铁人三项,排球,举重等比赛项目。青奥会是为了在年轻人之间提升体育运动意识和参与感,成为能代表国际最高运动的赛事之一。所以我们要向来南京参加比赛的运动员们服务,也就是为世界服务。

篇3:南京化学工业园区绿色化工领先区

园区发展概况

南京化学工业园区成立于2001年10月, 位于六合区, 沿长江深水岸线而建, 规划面积45平方公里。2003年1月8日经国家计委批准为国家级石化产业基地, 2005年5月江苏省政府批准为省循环经济试点园区。

南京化工园区在发展中注重体现“产业发展集约化、资源利用高效化、环境建设生态化、配套服务一体化”的思路, 努力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国内一流的综合性化工园区。经过发展, 园区产业高度集聚, 其中乙烯年产能占全国乙烯产能15%;醋酸年产能占全国产能36%。2010年, 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44亿元, 实现工业总产值1022亿元。区内企业总数104家, 包括德国巴斯夫、英国BP、美国塞拉尼斯、空气产品化工 (中国) 公司等全球化工50强企业12家;就业总人数12000余人。

“十一五”循环经济的主要做法和取得的成效

自2005年以来, 南京化工园区在建设循环经济示范区、积极打造绿色化工领先区方面进行了大量有益的探索。遵循“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 把循环经济发展的理念贯穿于开发建设和产业发展中。以循环型、生态化国际一流园区为标准, 以清洁生产审核为抓手, 以耗能大、耗水多的企业为重点, 以循环经济试点工作为延伸, 有步骤、有计划, 由点到面推进循环经济工作。通过产业链与规模化发展, 采取热电联产、集中供热、废物资源化、资源回收利用等有效措施,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降低污染物排放, 促进节能减排和资源综合利用, 并取得实效。

2009年万元产值能耗同比2005年下降52%, 2009年万元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同比2005年下降49%, 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96%, 均超额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

在规划引导方面, 先后编制《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和《环境影响报告书》等, 及时开展区域规划环境影响评价, 并获得国家环保部批准。

在产业链拓展方面, 发展延伸加工业, 提高产品的精细化率, 形成了石化产业链和碳一化学品产业链。拥有两套世界级规模、全球领先技术的醋酸装置, 向下延伸EVA乳液、醋酸乙烯、醋酐等下游产品, 向上带动甲醇、合成气和空分、仓储物流项目建设, 成为世界最大的醋酸及衍生物生产基地。

在环境保护和生态环境建设方面, 环保投资占基础设施投入的16%, 主要用于建设污水处理厂、电厂脱硫、固体废弃物处理中心、大气环境监测站、排污管网等环保设施。实行雨污分流、清污分流的排水系统, 建有生产污水、生活污水、清净雨水三套排水管线。有效控制工业废气的无组织排放, 实现工业废水达标排放。据2008年数据统计, 单位产值污水量是全国石化行业平均水平的33%, 单位产值排放COD是全国石化行业平均水平的71%。

在集约利用能源方面, 建成10万千瓦热电联供装置和30公里蒸汽管网, 向区内企业集中供热, 体现“节约能源、改善环境、以汽定电、满足供热”的要求。

在废弃物回收利用方面, 区内企业间形成循环链, 如福昌公司资源化回收利用扬巴公司丙烯酸酯废油, 每年可回收9 600吨产品, 节约6 500吨标煤。阿尔法公司利用惠生公司排放二氧化碳用于建设5万吨/年食品级二氧化碳装置, 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长芦热电有限公司粉煤灰及脱硫副产品石膏可外供用于生产建材。

总之, 南京化工园区循环经济发展成效充分体现了产业集聚的优越性、经济增长的持续性、引进技术的先进性、环保监督的有效性、综合利用的经济性, 在探索新型工业化建设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上, 迈出可喜的一步。

“十二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要点

指导思想:从可持续发展出发, 坚持保护优先, 生态平衡。遵循“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原则,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推行清洁生产, 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 走高产出与低排放、低消耗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打造生态安全、环境友好、经济高效的循环型生态园区, 充分体现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协调统一。

总体思路:到2015年每万元工业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10年降低22%, 到2015年每万元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比2010年降低22%的规划目标, 按照减量化一再利用一资源化的优先顺序来开展循环经济工作。强调“减量化”优先, 把从源头减少资源消耗和废弃物产生放在首位, 从“末端处置”转向“源头预防”和“全过程控制”。根据资源条件和产业布局进行产业链延伸, 促进企业间的互联互供;通过集成优化, 以区域内资源最充分运用为主要目的, 以企业间产业链、企业内部循环链建设、公用工程合理利用为主要途径, 实施减量化、副产品再利用、节能、节水、减排、公用工程、废弃物资源化、绿化等八大工程, 优化区域内物流、能流、信息流、资金流。

篇4:创建绿色南京

“绿色南京” 成绩喜人

据安开根介绍,6年来,全市共新增造林95万亩,实现了林业跨越式发展。全市林地面积由2002年的117万亩增加到210多万亩,净增81%;森林覆盖率达到24%,增加8.8个百分点,森林覆盖率提前达到了小康指标,走在江苏省前列。南京市重点实施了八大工程:绿色通道工程、江河湖防护林工程、荒山植被恢复工程、林业产业工程、人居森林工程、郊野公园建设工程、绿化新村工程和森林资源安全工程。五年来,通过八大工程的实施,初步形成了圈层式、放射状,“心、环、网、片”相交融,城林一体、路连林隔的森林生态格局。

2005年,南京市农林局委托南京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组织多学科协作,开展了“绿色南京”林业建设工程生态效益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绿色南京”建设工程实施前3年,取得了较显著的生态效益。通过采用国际较通行的测算方法,计算出“绿色南京”工程年生态价值达10亿元人民币。随着林龄的增加和林地结构与功能的改善,其生态价值将进一步提高。五年来,随着林木面积的增加,生物赖以生存的环境明显改善。在林区原来基本绝迹的野猪、狼等野生动物又时常出没,各种鸟类又在南京林区、湿地成群飞翔,据有关机构调查,已有包括黑脸琵鹭、白额雁等珍稀鸟类在内的68种冬季候鸟迁徙到南京越冬。

6年来,南京市通过大力发展花卉苗木、经济林果,全市新增商品林50多万亩,增加销售收入17.2亿元,全部进入盛产期后,每年可形成16亿元左右的直接经济效益;通过延伸产业链,发展板材加工业,全市2007年木材加工产值20亿元,实现利润超过亿元,提高了林业产品的附加值;同时,通过郊县生态环境的改善带动了休闲农业和森林旅游业的兴起, 仅2007年就吸引市民32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2亿元。

安开根说,6年的建设进一步提升了城市绿化水平,优化了投资和生态环境,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做强了林业产业,做大了绿色这一城市品牌,提升了城市品质。绿色已成为南京的优势、江苏省品牌和名片。2005年原省委书记李源潮调研南京时,对绿色南京建设给予了高度评价,称“绿色南京”是南京的第一张城市名片,是一项城市受益、社会受益、市民受益、农民受益的造福工程。2007年南京市被全国绿化委员会授予“全国绿化模范城市”称号。

创建“绿色南京”的六年旅程

绿色南京建设的6年,是抢抓机遇、开拓奋进的6年,是落实规划、理性推进的6年,是成效显著、实现飞跃的6年。安开根为记者介绍了南京市农林局的主要经验和做法。

“绿色南京”建设的起点和难点是制定符合南京实际的建设规划。2002年市农林局会同有关部门,根据市委、市政府的总体要求,制定了《绿色南京建设总体规划》。为确保规划落到实处,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建设“绿色南京”的意见》,确定了五年林业建设的重点工程,成为“绿色南京”建设的纲领性、政策性文件。每年底,市委、市政府都要专门召开“绿色南京”建设动员大会,总结部署工作,明确目标任务责任;召开现场办公会、观摩推进会,协调建设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同时,充分利用电视、网络、报刊等新闻媒体,广泛宣传发动,营造绿色南京建设氛围,极大地鼓舞和调动了全社会参与绿色南京建设的积极性。2006年,市委、市政府又提出了打造“东部城市绿色中心”的目标,并作为“五大中心”之一列入市委未来五年的工作重点,把绿色南京建设推向了一个新高度。

严格按照制定的生态、产业两大体系发展规划稳步推进,是建设“绿色南京”以来一以贯之的要求。在建设林业生态体系和产业体系的过程中, 南京市农林局贯穿了“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理念,以重点工程推动、大项目带动推进绿色南京建设,把植树造林与南京“都市农业”的功能性调整和土地资源合理利用结合起来。

6年来,在千方百计保护好森林资源的同时,南京市农林局强化绿色经营理念,以绿色为主题,积极探索森林资源的开发利用,大力发展森林生态游等观光林业,把自然生态与历史文化名城有机结合起来,提升了南京的绿色文化品位。大力发展休闲农庄、农家乐等旅游农业,让市民直接享受到“绿色南京”的建设成果。

2002年以来,市级财政6年累计投入12亿元,保证重点工程建设。进一步调动社会参与绿色南京建设的积极性,6年共吸引社会资本36亿元参与绿色南京建设。将林业建设与林农致富、全面达小康紧密结合起来,做到在兴林中富民、在富民中兴林。

篇5:绿色南京作文

带着对绿色南京,生态家园的美好憧憬和希望,我来到了“南京生态文明教育馆”,她坐落于风景秀丽的雨花台风景区生态密林区内。沿着一条木板小径拾阶而上,路边花丛掩映,周围湿地环绕,一座外形酷似风车的两层小楼呈现在眼前。步入大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生机勃勃的雨林区,树木葱郁,花朵娇艳,小鱼在水中畅游,小鸟在枝头鸣唱,蔚蓝的天空下,一片明媚阳光和“鸟语花香”。我有一种心旷神怡,沉醉其中的感觉,大自然的生机多彩,给我们的生活增添了可爱的伙伴,送来了清新的空气,在这里人和大自然互相爱护,和谐相处。我的眼前仿佛出现了刚进入密林区的景象,一片芦苇丛生的湿地,水中栖息着许多的水鸟,还有成群的鱼儿在游动,游人放生的乌龟、甲鱼也时不时调皮地冒一下小脑袋。最让人惬意的是两只互相嬉戏的鸭子,看着那种追逐打闹的开心劲儿,禁不住让人感慨 “春江水暖鸭先知”的美妙意境。

或许这就是我们倡导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所在吧!人类的发展和生存离不开良好的生态环境,生态环境与人类生存息息相关。据资料测算,每公顷树木每年可吸收二氧化碳16吨,产生氧气12吨,可吸收二氧化硫300千克,滞尘量可达0.9吨。试想一下,如果有无数个这样的生态密林区建起来,我们的生活环境将是蓝天白云相伴,绿树红花相陪,人类和自然和谐共存。

生态密林区的建设是我们保护生态环境的良好开端,是我们绿色南京,生态家园的一个微小缩影,在城市的每个角落,我们南京人都在为生态建设而努力着。气势磅礴,古朴典雅的南京高铁南站,让人们记住了“亚洲第一”的美名。而站前北广场却显得有点默默无闻,其实站前北广场的每个设计环节都充满了绿色、生态、环保的理念。

广场地面占地面积9.5万平方米,呈现半圆形结构,整体“下沉”在站房前,地上没有建筑物,全部为绿化和开阔空间,绿化率达到50%。北广场的玉兰路南段,通向市区的是一条全生态景观大道,道路横截面上,绿化带比车道还要宽。两边人行道上还分别设置了大面积的绿化带,行人可以在树林间徜徉,尽情呼吸。当然最让人赏心悦目的是每个季节都有不同的主题花,春天有粉红的海棠、火红的碧桃,姹紫嫣红;夏天的多枝乌桕、紫薇郁郁葱葱;秋天是丰收的季节,银杏、海棠、红枫,黄红斑斓,尤其是八棱海棠,到了秋天枝头的果实也是一大美景;冬天来了,顽强的青松傲然站立、娇艳的腊梅也开了,散发出淡淡的清香。勤劳的南京人享受着四季的美景,也希望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一出南站,就进入到一个生态花园中,一下子就能爱上南京。

篇6:迎青奥 绿色南京作文700字

,是一个多么普通的数字,但是也正是这个所谓的4个普通数字,让多少中国人热血沸腾,心潮澎湃!也许你会问为什么,但是你可能很快就会想出来了。对了,就是这个答案。在这一年里,南京将举办第青奥会,那时,世界的目光将齐聚南京,而南京,也将以主人的身份,展现她最漂亮的风采!

青少年奥林匹克运动会(the youth olympic games,yog),简称为青少年奥运会、青年奥运会、青奥会。

青少年奥运会是一项专为年轻人设立的体育赛事,糅合了体育、教育和文化等领域的`内容,并将为推进这些领域与奥运会的共同发展而扮演着一个催化剂的作用。

青奥会除了体育竞赛,更加注重在运动会举办期间的教育与文化活动。这包括关于奥运价值观的教育互动和论坛,讨论如何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反对使用毒品,使青年人成为真正的具有体育精神的人。互动活动将由著名冠军和来自教育、体育、文化界的国际专家,以自己丰富的经验直接指导年轻运动员们如何处理相关的社会问题等。这些活动还将通过网聊和博客与外界互动。

申请青奥的成功,对于南京每一个市民来说,无疑有一种冲动,有一种幸福,有一种自豪,有一种疯狂。而对于南京来说,这代表着中国事一个泱泱大国,代表了中国有能力举行这次世界瞩目的青奥会,代表了中国实力发展的一次飞越,更代表了中国人民团结一心重在参于的精神。

我们盼望着“绿色青奥、活力青奥、人文青奥”的到来。让我们共同努力,从我们身边点点滴滴的小事情做起,把城市建设的更加美好,让世界了解南京,都喜欢上这个美丽的城市。

篇7:绿色南京作文

喜迎青奥 绿色南京作文800字

喜迎青奥 绿色南京当远在大洋彼岸的温哥华,传来南京成为夏季青奥会主办城市的喜讯时,全国上下一片沸腾,人们欢呼雀跃,激动万分。2014年,世界的目光将齐聚南京,南京将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多么振奋的消息啊!我作为南京的.一名小学生,感到无比光荣和自豪。与青奥共成长,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为青奥贡献出自己的微薄之力。六朝古都――南京,华东第二大城市,中国科教第三城,一个科技发达拥有众多古迹的城市。南京有漂亮的城市面貌,悠久的城市文化,全民健身,重在参与的精神,还有风味独特的美食,热情好客的人们。南京欢迎世界各国的来宾,让他们知道南京,了解南京,喜爱南京。南京为了迎接青奥会,城市的建设也有了很大的改观。城西干道的改造工程正在紧锣密鼓的进行着,地铁三号线和一号线西沿线的修建原计划将于建成通车,由于成功申办了青奥会,因此进度大大加快,一天一个变化,还有地铁机场线,都抢在2014青奥会前通车。创办奥运会,首先要重视环境。南京虽然科技提升了不少,生活质量也提高了。但有个别化工厂的废气还是从烟囱里排出,让空气变得不再清新,污水不经处理排入了河流,使鱼虾无法生存。从而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不便。我们希望这些工厂能利用这次难得的机会,考虑自己应该为青奥做些什么。爱护环境。不乱丢垃圾、杂物,看见别人丢在地上的要及时捡起放入垃圾箱。不要以为,随便乱丢垃圾人多了,也不多我一个,况且不是有清洁工打扫吗?可想,要是十三亿中国人都这样想,那我们的环境将会怎样呢?我想你一定也不想给外国来宾留下一个坏印象吧!低碳环保。少开车,多走路,骑车,乘地铁。现在人们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大部分家庭都有了车,给生活确实带来了很多方便。可是,如果大家都无节制地开车,不仅交通拥堵,尾气排放量将大得惊人,日积月累,我们的空气质量将可想而知了。所以我们提倡近路可以走路,骑车,不仅环保而且身体还得到了锻炼。远路可做公交,乘地铁。我们南京现在的公交、地铁四通八达,很多站点无缝对接,如果乘坐,不仅节约了时间,也为环保做出了贡献。2014年离我们并不遥远,让我们大家心连心,共同努力,保护我们的环境,创造美丽的南京,给世界一个精彩!・・・・・ 锁金一小五(1)班・・・・・・ 王文韵

篇8:绿色南京作文

——《居住环境的理想空间表达》(1)

1. 研究背景

1.1 社会背景

近年来,保障房住区大规模发展,为城市中的中低收入者提供了必要的生活保障。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末,全国保障性住房共计约5000万套,这标志着越来越多的低收入群体步入了“住有所居”的行列。(2)保障房住区建设逐年递增,但由于存在居住舒适度较低、能耗较大等问题,保障性住房的居住环境条件受到质疑。

1.2 研究意义

同大多数商品房住户一样,保障房使用者同样拥有在高质量居住环境中生活的权利。从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两个角度出发,“绿色住区”导向的保障房建设必然成为今后的发展趋势,有效突出建筑使用的适用性与经济性,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同时,“绿色”规划设计理念可以广泛应用到城市各类住区中。结合地域特色和不同类型住区的使用特色,广泛发展绿色住区,为城市居民生活环境的改善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1.3 文献总结

通过阅读相关文献,整理出先前研究主要分为三个方面,分别为绿色住区、保障房住区宜居设计、绿色保障房住区,从“绿色”与“保障房”两个角度对当下保障房住区规划建设的绿色设计理论应用进行探讨。三者之间既并列有相互影响,从三方面的共同思考可以较为全面系统地看待绿色住区影响下的保障房规划建设的发展现状、必要性与设计原则。

1.3.1 绿色住区

从国内外研究现状、理论基础出发,以多方面案例为研究对象,基于城市设计角度论述其思考模式对构建绿色住区的重要作用,并以此为依据,阐释从全局理念入手构建现代城市住区是创造和谐人居环境的必然选择。结合现实与国情,对我国绿色住区标准的拓展提出相关建议。

1.3.2 保障房住区宜居设计

基于大的社会背景,首先就对于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的保障性住房的概念与现状进行解读与辨析;随后针对现实生活中的一系列问题,结合具体案例,对保障房住区的适居性问题展开探讨,分析制约其发展的相关因素,并依据宜居相关理论,对保障房住区的选址、规划设计与发展以及具体实施策略提出相关建设性原则。

1.3.3 绿色保障房住区

基于城市发展、绿色住区理论发展现状,提出绿色保障房规划建设的必要性,随后分别从定义与内涵、评价标示指标体系与评定原则、技术问题等方面展开讨论,并结合具体项目案例,提出绿色保障房住区的设计原则。

1.3.4 小结

保障房住区建设是我国国情决定的必然趋势,绿色住区建设则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传统保障房住区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居住舒适度较低、能耗较大等问题,与现阶段提倡的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相悖。绿色保障房住区的建设,既是社会节能减排的需求,也顺应了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既能够改善民生,优化调整经济发展方式与经济结构,同时能够推进房地产健康发展。发展绿色保障房,既符合民生特征,也能促进可持续发展。

2. 建设原则探索

绿色住区规划理念不仅包含着减少能源资源消耗的可持续的规划设计,同时还应基于居住需求,为居民创建舒适健康、功能便利、安全具有归属感的居住环境。“以绿色住区为导向”进行规划设计,意味着不仅需要利用绿色科技进行建筑设计,还应以人为本,全面考虑居民的居住需求,从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会需求等方面营造科学合理且舒适安全的居住环境,提供高水平的空间体验。

绿色建筑技术和绿色住区理论日益成熟,使绿色住区理念融入保障房规划设计之中成为可能,同时,改善城市弱势群体的生活环境已经成为住区规划建设的重要研究课题。运用绿色建筑技术对保障房科学设计,引入绿色住区理论,对保障房住区合理规划,改变人们对保障房质量低、水平差的错误印象。积极推进绿色住区导向的保障房建设,既能够为保障房居民建造宜居住房,提高保障房的质量与水平;又符合创建可持续发展社会的政策导向,发挥政府推进创建宜居社会的示范作用。

南京市作为江苏省省会,在保障性住区的规划与建设方面始终扮演着先行者的角色。作为“南京市大型民生工程”的四大保障房片区建于2010年,并在2012年底部分建成开始选号分房。该项目共包括岱山、花岗、上坊、丁家庄四部分,规划总用地面积5.6km2,共有住宅338栋,总建筑面积约950万m2,提供包括经济适用房、中低价商品房、廉租房等各种保障房超过8万套。(3)其中花岗幸福城居住区积极利用绿色住区规划理念和绿色建筑设计方式,规划采用街坊里弄式布局,有意识地运用传统熟人社区居住模式,并成为南京城东的标志性住宅建筑群及国内理念较为先进的保障房住区。

本文以南京花岗幸福城住区为例探究绿色住区导向的保障房规划与建设原则。

2.1 合理规划构建住区形制,从宏观上提升人文情怀

“Touching the earth lightly”,西方建筑界的这句格言体现了对场地的尊重——尽可能降低建筑对周边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作为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居住区的合理规划设计尤为重要,不仅应当关注城市的总体布局,更多的是对于居住区内部空间合理利用的控制与利用。

2.1.1 合理的选址

在保障性住房规划建设过程中,选址是否合理对居民生活质量能否得到保障起着重要的作用,合理的选择开发建设地点是绿色住区规划理念的首要环节。目前,各大城市保障房规划中因选址不当对生活质量带来的影响不容忽略。选址带来的主要问题有:所在区域经济发展滞后,周边公共配套不完善,交通不便利,居民就业困难等,无形之中加剧了中低收入家庭的生活压力。

因此保障性住区选址应当从城市总体发展角度出发,并综合考虑使用人群交通、就业、配套服务等多方面的问题,合理选择相应的选址策略:

(1)保障性住房应当在适当均匀地分布于城市的多个区域,尽量避免保障性住房大规模集中出现在城市某一特定或偏远的区域。这样可以有效减少某些不良社会问题的出现,而且有利于保障房居民能够享有良好的基础配套设施,并获得更多更好的就业机会,同时促进各个阶层的交流,推进社会的和谐发展。以南京为例,四大保障房片区相隔较远,分布在主城区北、东、西南三个方位(如图1),有效避免了空间聚集带来的社会问题的产生。

(2)重视新城区的开发与建设。老城区土地资源相对有限,且地价较高,较少被选择为保障型住宅建设用地。相对而言,近郊区地价低且原有居住密度低,可以从降低拆迁补偿费用的角度有效控制保障房成本。与此同时,新城区的开发建设可以适当缓解主城区居住紧张的问题,保障房住区的建设能够加快土地成熟,在短期内提升新城区的人气,为今后新城区的发展提供必要的人口资源保障。如南京四大保障房片区中的丁家庄片区处于外城区,岱山、上坊、花岗三个片区均位于郊区,属于新城区开发建设的先行者。

(3)在更大范围的住区规划范围中考虑保障房住区选址。在大范围住区内选择保障性住房用地,使保障房居民享有更高水平的配套设施。保障房住区可以与其他住区共享配套设施,减少自身配建,降低建设资金压力和运营成本。如南京市花岗幸福城住区紧邻其他住区,可共用医院、银行、学校等配套设施,降低了自身的建设压力。

2.1.2 公共交通主导的住区模式

为居住者提供便捷的出行环境也是绿色住区规划理念的重要方面。

造成传统保障房住区居民工作、出行有困难、生活不便利的主要原因,是路网不发达,缺乏公共交通设施。住区规划应当关注居民出行是否便捷,合理规划公交路线和地铁站点,并以此确定住区的内外交通流线和主要出入口。南京花岗幸福城在城市层级与住区层级都有较完善的路网系统(如图2),方便居民出行。周边分布有多个公交站点,并临近规划中地铁12号线湾营路站、麒麟工业园站两个出入口。

2.1.3 健全的公共服务体系

以居民为主体进行住区的建设和运营,满足使用者的多种需求,这不仅是绿色住区导向规划的人本思想的重要体现,也是营造和谐社区的重要途径。

在满足居民的种种需求的过程中,会涉及许多配套服务设施,比如社区活动中心、派出所、医院门诊、学校、商店等。这些公共服务设施供所有居民使用,其位置与规模的确定将直接影响到日后使用过程中的便捷程度;此外,居民日常生活由多种不同类型的活动构成,住区内配套服务设施的布置与设计应当具有多样性的特点。

南京幸福城住区内部较为齐全,公建配套总面积约33.66万m2,建有商业、教育(包含一所中学、两所小学、两所幼儿园)、社区中心、卫生中心、养老院、菜场、派出所、公共厕所和垃圾站等。(4)设施配置较合理,居民日常生活需求能得到基本满足。(如图3)

2.1.4 合理的建筑群体组合方式

绿色住区规划理念对居住需求最直接的影响体现在建筑群体的合理组合,使住宅具备更好的采光与通风条件。

“一个小范围的住区规划,一个小领域的微气候的处理,对整个城市空间和气候同样产生着不可低估的影响。”对于住区规划,应首先满足的基本物理条件:(1)自然通风效果,良好的体形设计与建筑布局有助于自然通风的形成;(2)建筑单体的采光,合理的朝向选择有利于充分利用太阳能,这同时也间接对城市空间的体量产生了反馈。

在住宅群体组合常见的周边式、行列式和独立式三中布局方式中,行列式布局具有明显的优势:条式单元住宅按一定朝向和间距成排布置,虽不利于围和成完整静谧的院落空间,但可保证绝大部分建筑具有良好的朝向,既利于争取良好的日照条件,又便于空气流通,满足居民对保障房的基本使用需求。幸福城采用了行列式布局方式(如图4)。建筑朝向以南向为主,建筑布局优化,保证室外良好的日照条件和通风条件,良好的风环境有利于室外自然通风,调节气温,营造舒适的出行与居住环境。同时,位于场地南侧的12栋住宅采取减少单元、缩短楼体长度的方式为北侧建筑争取更多的光照,更能体现出绿色住区的设计理念。

2.2 合理设计室外与地下环境,营造舒适的住区空间

2.2.1 住区内部道路的合理设计与景观布置

舒适的道路空间不仅可以有效缓解住区内部的交通压力,也能够营造人性化的步行体验,体现出绿色住区规划对居住环境倡导的便利性与舒适性。

通过对南京幸福城内海棠园内部及周边道路进行断面分析(如图5),住区内部应当合理设计道路渠化方式,内部道路交通组织与周边有序承接;同时居住区内部道路合理人车分流(车行道设置围挡尽量避免行人进入),人行步道收窄处理(防止车辆进入带来安全隐患)。

2.2.2 住区内外绿化系统的营造

绿地的设置最能直观的体现绿色住区规划理念。

合理营造绿化系统,不仅可以带来丰富视觉体验,也能改善住区内生态环境。通过绿地系统与交通和服务等系统相互联系,改变以往以达标为目的的缺乏人性化的设计。规划设计过程中还应留出一定比例自然空间,保留天然土地与植被,营造住区内部小景观,调节微气候,有效改善住区的生态环境。

南京幸福城住区内景观植物配植采用乔、灌、草相结合的多层次绿化系统,以乡土植物为主,绿化率达41.5%(如图6),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为1.16m2。(5)小区内的铺设地砖渗水性较好,有效降低积水概率,且能使地面在雨后保持湿润,有效调节了住区内环境的温湿度,改善微气候。

2.2.3 合理布置地上停车与地下停车出入口

开发利用地下空间,合理布置地上停车,是城市节约利用土地资源的有效措施,也是绿色住区理念所倡导的节约资源、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式。

南京幸福城住区对地下空间进行合理开发利用,设置地下车库、雨水机房等。地下建筑面积约19万m2,占总建筑面积的16%(6)。住区内设置多处地下停车入口,方便车辆进入库;地上停车多沿住宅楼插空设置,有效避免了大型停车用地的出现(如图7)。

2.3 建筑层级设计优化,基于居住需求与环保需求创造宜居空间

2.3.1 主动节能与被动节能相结合

绿色住区导向下的住区设计应考虑绿色科技在材料、建筑施工方法等方面的有效利用。

由于保障性住房存在着建造资金紧张等问题,为降低成本、缩短施工周期,可以通过设计阶段加强“被动节能”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达到节能的效果。在依据居住习惯与气候特征的前提下,因地制宜优化建筑朝向与布局,满足保温、采光、通风等需求,创造健康、舒适的室内环境。主动节能与被动节能相结合,可以有效提高保障房住区节能效率,利用有限的资金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幸福城住区内,住宅楼通风的特别之处在于住户之间的通风中庭,面向厕所和厨房,利用烟囱效应,垂直通风。(如图8)

2.3.2 科学合理的户型设计

户型设计是把多个不同功能的空间合理有效的组合,对居住者的使用产生着直接的影响,也是绿色住区理念在居住需求层面对人的重要特点。

南京幸福城住区内建筑朝向以南向为主,建筑物南北最小间距约为48m(7)。每套住宅均有至少1个卫生间设有外窗,所有户型均合理设置外窗位置与面积,尽量做到“明厅、明室、明厨、明卫”,保证优良的通风与采光效果。此外,室外走廊充分利用自然光线,为居民住户营造明亮舒适的公共空间与入户环境。

2.3.3 基于居住需求,营造人文关怀

绿色住区理念的一项重要原则便是“以人为本”,绿色保障住区的设计重点不在于建材是否高端、设计风格是否时尚,而在于其是否能够给使用者提供长期的舒适方便的居住环境。

保障房住区要做到“以人为本”,应当首先在规划阶段了解居民的社会属性(年龄、工作性质等)、生活习惯以及生理需求,做到对人的行为活动尊重和体贴,进行人性化设计。

幸福城住区建立了相对完善的智能化系统,包括楼宇可视对讲系统、闭路电视系统、停车场管理系统、周界防范系统等,方便了居民生活、保证了居民安全的生活环境,体现了绿色住区理念中的安全性与智能化。同时,住区内建筑设计考虑了无障碍设计,方便老、幼、残等具有特殊需求的人群出行。

3. 小结

以上从整体规划层面、环境营造方面和建筑设计层面,对以“绿色住区”为导向的保障房建设的建设原则进行了相应的探究。总体而言,保障房建设需要向绿色住区化发展,在规划建造过程中应当把握一定的原则:

(1)注重住区规划整体性。保障房住区不断增多,已经成为城市整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以“绿色住区”为导向的规划设计中,保障房住区的人工环境和自然环境的开发利用,都应当考虑到住区内部与城市整体的联系,如住区的规模与布局、建筑的密度与形态等都应在城市整体环境大关系中考虑。

(2)方便居民生活与出行。住区应当依据居民的生活习惯,提供层次合理、种类多样、尺度宜人的便民公共配套服务设施;同时,考虑内外交通系统的合理性,要满足住区居民出行的需要,也要方便住区内部交通组织。

(3)建设安全住区。以“绿色住区”为导向的保障房建设应具备“环境安全性”和“社会安全性”,既能够避免因本身环境恶化威胁居民生活,还应具备完善治安措施,抵御各种突发事故。

(4)人性化设计,提供舒适空间。“绿色”保障房住区同其他住区都应营造出污染少、噪声小、日照和通风条件良好的环境空间,并以居民实际居住需求为基础,增设人性化设计,满足居民在安全、社会等多方面的需求。

摘要:社会民生问题关注度日益增强,保障性住房建设也日益增多。伴随绿色住区规划设计理念也在日益成熟,将“绿色住区”规划思想应用到保障房住区建设中已经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分析“绿色住区”规划原则及保障房住区自身特点,试图以南京市幸福城为例,探究“绿色”保障房住区建设相关原则。

关键词:绿色住区,保障性住房,建设原则,南京花岗幸福城

参考文献

[1]肖鹏.关于绿色住区的概念和标准研究[J].价值工程,2013,32(5):68-70.

[2]吴良镛.“人居二”与人居环境科学[J].城市规划,1997(3):4-9.

[3]张林峰,柯细勇.基于居住需求的绿色住区探究[J].广西城镇建设,2014(10):132-135.

[4]李琳.居住环境的理想空间表达——论以城市空间设计手法构建绿色住区生命之魂[J].华中建筑,2014(4):93-97.

[5]李晓琼,潘国泰.住区环境中"绿色设计"理念[J].工程与建设,2007,21(2):134-136.

[6]辛艺峰.人居环境研究与绿色住区环境设计[J].城市,2003(5):51-53.

[7]常素娟,李建华.浅谈保障性住房规划中的绿色适宜技术[J].科技视界,2014(31):333-334.

[8]黄风莹.浅谈智慧城市建设在保障性住房管理中的应用[J].建材与装饰,2015,46:046.

[9]杨靖,张嵩,汪冬宁.保障性住房的选址策略研究[J].城市规划,2009(12):53-58.

[10]李岚.绿色保障房发展现状及必要性研究[J].四川建材,2015(5):227-230.

篇9:南京的绿色

南京又称金陵!有着两千四百年的历史,中国六个朝代曾在此建都。晋代的“桃叶渡”、东吴的“石头城”、明朝的“城墙”、桨声灯影缓缓流淌的“秦淮河”、太平军的“天王府”、中华民国的“建筑群”等等,给南京留下了星罗棋布的名胜古迹,都无不与绵延的历史有着割不断的牵扯,无不与历史人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从而展示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灿烂文化。

然而,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六朝古都,自从她迈入二十一世纪后,特别近十年来,南京的建设,可以说是突飞猛进,那一片连着一片的楼宇,用自己的靓丽雕塑了城市的艺术群像;那一条接一条的道路,用自己的敞亮构筑了城市的跳动血脉;那一排又一排的“法桐”,用自己的绿色装点了城市的环境……南京,以其快速的发展成為长三角地区名副其实的大都市。可我却感到,南京市最具特色、最具价值和最具魅力的并不是拔地而起的楼房,并不是绕城的高架桥,也并不是光彩夺目的亮化,而是这个城市的绿色,应该说,绿色才是六朝古城南京最令人心动的一道风采。

绿色,是大自然中最基本、最原初的色彩,是一切颜色中最为生动、最为可爱的颜色!绿色代表着坚强,蕴藏着力量,意味着希望,它总是在熏染着、启迪着、暗示着一种东西,从一株株小草、一棵棵树叶的绿色里,让人们看见其浩瀚生命的海洋。古往今来,人们都把绿色比喻成生命,或把生命比喻成绿色,历朝历代都不乏赞美绿色的诗篇。

城市需要绿色,特别是城市越大越需要绿色。因为绿色能使天空清澈,能使空气清新,能使城市添色。同时绿色也能让人安静、让人养神与沉醉。它是现在生态城市的精神与灵魂。因此,人们都希望绿色,都呼唤绿色,也都钟爱绿色。

南京的绿色别具一格。

从中山门经解放路到新街口,从珠江路经灵谷寺到鼓楼,从火车站经中山路到“莫愁湖”,再沿中山大道出中山门到中山陵……一条条、一路路的林荫大道、绿色走廊,尤其是那“高寿”的梧桐树,犹如一个个绿色方队,用自己粗壮而又繁茂油绿的枝叶支撑着这片天空,护守着这座古城。

这对于常年身居闹市的人们来说,真是一种奢侈的享受。浓浓的绿色渗透在每一个南京人的血脉里,所以每一个南京人都为有这绿色而感到骄傲,感到自豪和幸福。

说到梧桐树,得让历史时针拨回到上个世纪二十年代的中期。

据传说,1925年,孙中山先生在北京逝世,根据其生前的遗愿,死后将他安葬于南京的钟山(又名紫金山)。1928年,为迎接孙中山先生奉安大典,南京市政府辟建了中山大道(以下关码头为起点,经中山北路、中山路、中山东路到中山门道路的统称)和陵园路,并在两旁栽种行道树。1929年,孙中山先生的灵柩从北京火车站运抵浦口车站(今南京北站),下车后渡江上岸的下关码头,改名中山码头,进城后途经的第一条街道,叫中山北路,过的一座桥叫中山桥,到鼓楼后途径的第二条街道叫中山路,穿过新街口后拐弯,途径的第三条路叫中山东路,然后过了一座桥,叫逸仙桥,出城的东城门,改名中山门,一直到陵园路,路两旁栽的全是法国梧桐,除上海法租界工部局赠送的1500株,其余均为宋庆龄以一块大洋每株购得,共数千株。仅陵园路就种植了1007株,每株高3.4米左右,株距为6.6米。其余栽植在江苏路和长江路等处,成为南京最早的一批行道树。主干道路幅40米,其中绿化带宽5~10米,占路幅的20%~25%。

一转眼,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又新修了长江路、山西路、太平南路、中华路等次干道,陆续栽上了不少的法国梧桐树。到上个世纪的60年代,南京城内的法国梧桐树增加到20万棵。

经过二十多年的日日夜夜、风风雨雨,长成高大而又茂盛的梧桐,洋洋洒洒的从街头到结尾,拐个角,却又出现在下一条街道。青翠而浓密的叶,硕大而壮实的根,相交呼应的枝,两旁的梧桐奋力向上伸展着,顶端合拢,形成拱廊,交汇于街道上空。绿叶攀爬而上,尽情地生长。可谓是“气势磅礴,大树盈城”!

就这样,上百年来,在时光的洗礼中,在岁月的光影里,道路两旁的梧桐仍旧屹立在几经破坏但却又得以保存的民国建筑之中,静默看着这座市城的生与死,悲与喜,苦与乐……梧桐树啊!你不仅经历了民国凄厉风雨和天翻地覆慨而慷的历史巨变,更见证了南京这个曾经的六朝古都的近代百年沧桑,早已成为南京人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所以,这梧桐树在南京人的心目中,位子可见一斑。因为梧桐树不仅叶子呈绿色,厚厚的,一层盖着一层,每片叶子都闪着淡淡的亮光,似乎让人觉得每片叶子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而且树干笔直,还有一颗谦虚的心,不管把它栽到哪里,它都能撑起一片蓝天,护卫一片土地,长出一棵栋梁,奉献一生绿意。

春天,梧桐树抽出了嫩绿的小叶,将整个路道都笼罩在朦胧的绿雾中,人们经过这里,仿佛置身于绿色的海洋之中,享受着春天的绿意。

夏天,梧桐树伸展着茂密的枝叶,为人们遮荫,调节气温,走在那光斑点点的树荫下,觉得格外有趣、凉爽、惬意。

秋天,梧桐树上结满了带刺儿的梧桐果,像一个个桂圆垂直而下,那棕色的小果在金黄色叶子的衬托下,好看极了。

冬天,梧桐树枝头挂满了白雪,犹如一朵朵盛开的梨花,点缀着这银装素裹城市的一角,使人感受到一种童话般洁白、神奇的美。

春、夏、秋、冬,它都无不演绎着一种宏伟,一种澎湃而唯美,带着些法国人的艺术瑰丽,从遥远的西方来到长江口岸,来到美丽而又古老的南京城。借着这一条绿色的带子,在这里扎根发芽,仿佛是上帝的有意安排,让人们在这座古老的城市里欣赏到多瑙河畔的奇珍植物。

nlc202309081539

除此而外,不同色调的颜色也别样风采。

在南京,无论你是走上大街,还是迈入小巷,映入眼帘的全是满目绿色:一排排杨柳、松树绿荫装点的马路,一块块地毯草茸铺盖的广场,一片片花木争艳的园林和庭院……那无边无际的深绿色、浅绿色、嫩绿色、暗绿色;闪亮的、浓荫的、鲜嫩的、暗淡的……绿在这里集合,仿佛这里就是一面飘扬的绿色旗帜;绿在这儿汇集,仿佛这儿成了人人瞩目的绿的“联合国”。形成了“绿色和庭院深深的民国建筑交相辉映的视觉效果”。

南京人正因为如此,拥有了这片绿色,便拥有了生活的滋味,便拥有了饱满的情怀,便拥有了乐观的信念和向上的斗志与值得珍惜、值得回味的朝朝暮暮的每一个日子。在每一个黎明,在每一个黄昏,行人的脚步丈量着树中小径的清幽,那轻轻的足音常常叩醒贪睡者那清甜的幽梦。

为此,在南京,无论是人还是车,无论是房还是路,都掩映在漫天的绿色之中,就好像一跤跌进了绿色的世界里。

据统计,全市林木覆盖率26.4%,城区绿化覆盖率45%,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3.7平方米。构成了完整的森林生态体系,在全国位居前三甲,是中国四大森林城市之一。

森林城市,城市中的森林,绵绵密密,郁郁葱葱,它们仿佛就是长江下游中部地区大地上树种的集合,高的矮的,大的小的,粗的細的,一阵风吹来,绿潮便开始涌动,涌动出一种波浪的形状,发出一种沙啦啦的欢声。绿色在一个惊喜的瞬间都变幻着姿容,仿佛要把自己生命的精彩全然展尽。

美丽的南京,犹如镶嵌在长江口岸的一颗明珠。因为你,拥有了林木丛丛,绿荫如屏,到处都是令人愉悦的绿色。节假日,一家人开着车来到这里,或坐在绿荫下,或躺在绿荫下,或走在绿荫下,那真是一种自由自在的享受,似乎空气中也跟着染上了绿色,成为生命的一种滋养和一种活性元素。

一向喜欢游走在老城的我,泛着绿浪那样的起伏着。意识形态之清香,之清甜,只有南京有。只有南京。

其实,清香也好,清甜也罢,它们都是绿色的派生与集合,也都是南京的绿色,更是生命的绿色……

一位诗人曾这样写道:“走进自然,感觉那里的美好、神秘,在亘古的宁静中,聆听那明丽而深沉,悠远而逼近生命本质的自然之歌……”

朋友,你想提高生存价值、生命色彩和生活质量吗?那么就请你把身心融入绿色的天堂之中,尽情地享受和品味南京那别样的灵动之美、自然之美……

选自吴晓明散文集《亲近大自然》

上一篇:[初中数学]2018年春八年级数学下册全一册教案(23套) 人教版下一篇:用人申请的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