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建设进展情况调研报告

2024-07-28

新农村建设进展情况调研报告(通用8篇)

篇1:新农村建设进展情况调研报告

2015最新新农村建设进展情况调研报告

为全面掌握禹州市新农村建设进展情况,摸清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积极探索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途径、新方式和新思路,近段时期,我们对该市进行了专题调研。

回顾:全面进步面貌一新

近年来,禹州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切实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不断延伸产业链条,以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经济增长;同时,对新农村建设实行政策倾斜、资金扶持,完善基础设施,发展社会事业,新农村建设取得全面进步,农村面貌焕然一新。

一是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农民收入有所增加

去年以来,该市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围绕市场需求,大胆调整思路,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和特色农业,积极发展第三产业,努力探索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和输出的新渠道,农行禹州市支行、农村信用社等金融部门也不断加大 三农 服务和扶持力度,实现了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农民收入有所提高。初步测算,2015年禹州市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22.8亿元,同比增长4.6%,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695元,同比增长5.9%。

二是基础设施逐步改善,建设环境明显优化

近年来,该市积极整合资金,切实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公路建设方面,着眼于 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改善群众出行条件 ,大力发展交通事业,初步形成了以干线公路为骨架,县乡公路为支脉,乡村公路成网络,四通八达,纵横交错的大交通格局。全市公路通车里程达2380公里,其中高速路2条74.3公里,干线公路4条188公里,县道7条289公里,专用公路3条15公里,乡道32条358公里,村道1471公里,公路网密度达到每百平方公里162公里,全市657个行政村实现村村通,部分村实现 自然村通 。水利设施建设方面,实施了9座中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其中总投资3835万元的8座小型水库工程已全部完工,总投资3160万元的纸坊水库累计完成投资2827万元,预计12月底完工。饮水安全工程目前正按计划推进。卫生设施方面,基本实现了将22所乡镇卫生院改造一遍的目标,彻底改变了乡镇卫生院房屋破旧、基本医疗设备短缺的面貌。教育设施方面,5.12汶川地震后排查出的18所学校的危房已全部建成并投入使用。空心村整治和宅基地复垦方面,对 群众基础好,基层组织强,后备潜力大 的村庄项目,积极向上级申报项目并组织实施;对于零星分散,工程量小的,按照 谁投资,谁受益 的原则,鼓励相关单位和个人自发进行整理。村容村貌整治累计投入资金2635万元,新修水泥路8780米,开挖排水沟118.5千米,疏通排水沟42千米,新建垃圾池4325个,安装路灯6910盏,修建花池1245个,村容村貌明显改善。

三是精神文明有所提高,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为提高农民群众科技文化素质,该市深入开展了科技、文化、卫生、电影下乡服务和创建文明村镇活动,并按照创建特色乡镇一村一品 的发展理念,强力推进 科技入户 活动。各乡镇(办)成立了 文化科技服务中心 文化服务中心 等服务性组织,新建并充实了图书馆,村、居委会建立了文化大院,成立了民间艺术团体,广泛开展文明新风宣传活动。

年以来,禹州市进一步加大新农合工作力度,新农合参合农民达到102万人,参合率达到98.4%,补助金额7137.45万元。在此基础上,该市进一步加大农村医疗救助力度。农村低保扩面提标方面,新增农村低保对象5100人,农村低保对象达到46190人,占全市农业人口的4.5%,人均月补差提高到50元,有效保障了农村低保对象的基本生活。同时,对生活困难的农村低保边缘群众适时给予临时救助,共救助366户987人。五保供养方面,可新增床位690张,新增集中供养五保对象1206人,实行60%的集中供养目标。

思考:破解难题任重道远

新农村建设是农村发展的新课题,虽然取得一定的成绩,但囿于农村经济还不发达,建设时间短,且我们对新农村建设的认识和具体工作还处于探索阶段,尤其是随着金融危机的蔓延,对新农村建设更是提出了新的挑战,搞好新农村建设任重而道远。

一是基层群众认识存在误区

从调查情况看,基层对新农村建设普遍存在理解不透彻,认识不全面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依赖观望,片面理解党的支农惠农政策,认为新农村建设是政府的事,就是上级拨款给农民盖房、修路,与自己无关,坐等上边投入、扶持,而自己不积极发挥自身作用寻找致富项目,增加收入。二是因循守旧,认为提不提新农村建设无所谓,经济发达了,即使不提,农民也会把自己的事情办好,如果经济上不去,即使天天讲也无济于事,也改变不了农村面貌。三是盲目激进,不顾农村经济基础仍然薄弱的实际,认为新农村建设就是破旧立新,就是全部拆除现有住房,实现村民整体搬迁,用2 3年,甚至更短的时间建好新农村。

二是农村经济水平依然较低

目前,传统的农业种植和经营方式仍然占据主导地位,分散、小规模的粗放经营格局还没有根本改变。现有农业企业产业化水平低,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低,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的大个头农业龙头企业相对匮乏,服务业多以餐饮、零售等较低层次为主,对农民增收带动能力不强。随着金融危机的蔓延,社会总体消费能力下降,从而导致部分企业经营困难,甚至倒闭,农民工就业形势更加严峻,工资性收入相对减少,村组集体收入也出现滑坡。在自然灾害面前,抗风险能力依然很低,在09年度,旱灾、涝灾、雪灾、风灾无不使脆弱的农村经济承受了太多的打击,有的甚至因此一蹶不振。

三是农村基础设施相对薄弱

近年来,各级持续加大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但由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而地方政府财力普遍紧张,面对方方面面的资金缺口,地方政府应对乏力,有时即使上面有项目资金,由于地方配套跟不上而难以实施。同时,由于农业比较效益较低,处于弱势地位,各类主体投资农业和农村的积极性不高,导致农村基础设施年久失修,工程配套率低下,行路难、吃水难等问题在部分乡镇仍然存在,山区表现尤为突出。

农民文化素质有待提高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从调查情况看,农民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主体,科技文化素质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相对匮乏,对新技术、新知识的接受能力偏低,无论是自主创业还是外出务工,农民群众增加收入的科技力量支持不足。

破题:抓住机遇注重实效

新农村建设虽然面临着这样那样的困难,但随着国家加大投资刺激经济政策的出台,为破解新农村建设难题提供了很好的机遇,如何化危为机,实行新农村建设新的跨越成了摆在各级政府面前的新课题。

一要切实加大宣传工作力度

新农村建设既包括经济社会层面,又包括政治文化层面,内涵丰富。今后工作中,要大张旗鼓地宣传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意义、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把新农村建设的声音传到农村的每个角落,使农民群众明白新农村建设是为农民谋利益、为农村谋发展的好事情,了解新农村应该建什么、怎么建,引导他们克服等、靠、要思想和激进苗头,激发他们立足新起点,树立新追求,建设新农村的热情,把所有创造力、凝聚力吸引到新农村建设上来,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用自己的双手建设美好家园。

二要坚持科学规划先行原则

新农村建设是当前农村的一号工程,牵涉方方面面,因此必须统筹考虑,科学制定市、乡两级总体规划和明细规划,明确总体目标、建设内容、实施步骤和保障措施。要加强农村基层干部村镇规划培训,提高其规划水平,鼓励有条件的乡镇、村居,通过招投标的办法,聘请专业的规划机构制定规划。在这方面,禹州市方山镇的做法值得学习和借鉴,该镇借村镇建设规划修编工作之际,聘请省规划设计院专家制订了《方山镇20XX020年村镇建设规划》,确定了 一轴一带三区 建设布局,为新农村建设指明了方向。规划过程中,要充分发挥群众作用,尊重群众意见,让群众参与规划,置规划于群众监督之下。市政府对大型涉农项目建设、大额涉农资金分配要统筹全局考虑,确保项目合理布局、资金科学使用。

三要加大国家资金争取力度

今年国家决定利用三年时间投资4万亿元用以刺激经济发展,其中3700亿元用于农村民生和基础设施建设,400亿元用以支持和发展医疗卫生和教育事业。要紧跟国家投资政策方向,解放思想,加快节奏,加大力度,抓紧做好项目前期各项工作,对禹州市符合投资政策的项目进行整合,同时,加大跑省进京力度,争取更多的农业项目进入国家项目建设的盘子,争取到更多的资金,为禹州市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支持。对已经争取到的上级资金项目,要切实加大与上级部门的沟通和汇报力度,争取资金及早到位,项目尽快开工,效益尽早显现。

四要进一步加大农村投入

要建立和完善财政投入机制,财政新增投入要向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倾斜,对于上级资金项目市财政应配套的资金和计划投入新农村建设的资金要列入年度财政一般预算,按时足额拨付,对于列入计划的农村基础设施工程要创造条件,尽快开工建设,对于没有列入计划但事关新农村建设全局的工程项目要尽快规划、立项。同时,要充分发挥社会各界的力量,形成公共财政框架下,以政府投入为引导,农民积极筹资投劳,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多元化筹资体系。要加大农村社会事业投入,强化新农合和农村社保工作,进一步提高农村低保水平和覆盖率,解决农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五要大力发展农村生产力

要不断深化农业结构调整。现代农业要以提高产品质量为核心,积极向 优质、标准、高效、安全 方向调整;特色农业要按照 公司+基地+农户 的原则,大力发展专业村、专业镇和专业经济带,实现基地建设的区域化和专业化。要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不断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延伸产业链条,提升产业规模和档次,提高产品附加值。要充分发挥三产业繁荣农村经济的主渠道作用,通过完善设施、改良环境、优化服务、政策引导、资金支持等措施,加大农村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吸引新的项目入驻,膨胀和壮大产业规模,为提高农村经济水平注入新的动力。要加快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进程,并严格按照 自愿、公开、公平、有偿、有限期、有流动和用途管制 等原则规范流转行为,尽最大可能地发挥土地的集约效应和规模效益,以土地流转促农民增收。

六要不断提高农民素质

要充分发挥农民群众基础力量和主力军作用,必须加大农村教育投入,提高农民群众科技文化素质,以适用新农村建设的需要。一要均衡城乡教育资源,鼓励城市优秀教师到农村支教、任职,全面提高农村教学水平,使农村学生能够享受到近年来我市教育工作取得的成果。同时,各级财政对农村基础教育加大支持力度,解决束缚农村教育发展的资金瓶颈问题。二要科学分析当前金融危机形势下农民工就业困难的原因,根据劳务市场需求合理调整培训方向,加大培训力度,尤其是加大劳动力市场急需高技能人才的培训,提高其外出就业和在家创业的技术水平。

七要强化农村政治文明建设

要以建设和谐、繁荣新农村为目标,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技文化娱乐宣教活动,丰富群众的精神生活,引导群众崇尚科学,自觉抵制迷信,破除陋习,形成文明、科学、健康向上的农村社会新风气。乡镇政府要着眼全局,放远目光,转变职能,为新农村建设保好驾、护好航、服好务。要以推行 4+2 工作法为契机,切实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增强 两委 班子的凝聚力、号召力和战斗力,激发群众参政、议政的热情,严格落实村务公开、政务公开,提高工作透明度,增强群众对基层政权的信任度,调动广大农民群众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

篇2:新农村建设进展情况调研报告

近期,XX市发改委组织人员,对全市新农村建设情况做了认真调研,调研情况如下:

一、XX市在新农村建设中的新举措

今年以来,XX市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的要求和部署,深入研究加快新农村建设的办法,采取有效措施积极推进XX市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主要做法和措施有:

1.明确工作思路,把握重点方向。今年,市委、市政府明确了XX市今后一个时期新农村建设工作的总体要求: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以统筹城乡发展为基本途径,以发展现代农业为着力点,以壮大县域经济为重要支撑,坚持“一立(工业立县)一特(特色鲜明)一主(民营为主)三化(农业产业化、农村工业化和农村城镇化)四村(产业强村、文化兴村、生态建村、民主治村)四新(发展新经济、建设新环境、培育新农民、落实新政策)”,加快全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

2.落实支农惠农政策,让农民得到更多实惠。认真落实中央关于“两个重点(把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重点转向农村)、两个主要(财政新增教育、卫生、文化等事业经费和固定资产投资增 量主要用于农村)、一个加大(逐步加大政府土地出让金用于农村的比重)”的要求,做到“三个继续高于”(财政支农投入的增量继续高于上年,固定资产投资用于农村的增量继续高于上年,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村建设的增量继续高于上年)。进一步加大了支农资金的投入力度。全市2007年安排用于“三农”的扶持资金共计8368万元。去年是4170万元,增长了4198万元,增长99.33%。其中用于新农村建设、推进文明生态村、村级组织建设、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800万元(去年500万元);用于农业开发资金640万元(去年540万元);用于农村合作医疗补助试点资金1915万元(去年253万元);用于农村义务教育保障经费2116万元(去年732万元);用于农村低保771万元(去年483万元);用于农村育龄妇女健康普查200万元;用于农、林、水、畜、龙头企业、科教兴村等专项资金1671万元(去年1466万元),增长14%;用于扶贫资金255万元(去年224万元),增长13.8%。

3.加强规范指导,强化项目支撑。XX市制定了《XX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了全市新农村建设的主要任务、工作重点和具体落实措施。并把“十一五”期间要办的事情以项目的形式固定下来。共谋划了二十一项重点工程,包括100个子项目,总投资403亿元,“十一五”期间计划投资380亿元。这些项目涵盖了“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主要建设内容,分为优势农产品产业化工程、农业科技创新工程、农业标准化体系建设工程、水利基础设施工程、农业产业建设工程、畜牧生 产体系建设工程、林业生态建设工程、气象基础建设工程、人畜饮水安全工程、农村电网建设工程、村村通公路建设、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农村教育、农村扶贫攻坚、农村劳动力转移、村庄建设整治、农村文化旅游建设、生物质产业开发、农村平安创建等二十一个方面。

4.加强市校合作,共同谋划新农村建设。为利用高等院校的理论和技术优势,经市政府与河北农业大学协商,共同组建了“河北新农村研究中心”,并筹建6个研究所和开发部。由学校院系领导和市直部门负责人共同牵头,进行新农村建设有效途径的研究和项目合作。合作研究的重点是农村经济发展的着力点、农民增收致富的有效途径、农村街道和基础设施建设规划、环境保护和村容整治的措施等方面;项目合作主要是由农业大学提供项目可行性研究和技术支持,政府部门把握投资额方向和政策,并为项目提供各种支持。

5.深入开展“驻、联、帮、促活动”,推动新农村建设。今年,XX市开展了万名干部“驻千村、联万户、帮民富、解民忧、促和谐”新农村建设帮扶活动。这次“驻、联、帮、解、促”活动总的安排可概括为:“两批”、“半年”、“全覆盖”、“三阶段”。“两批”,就是帮扶活动分两批进行,两批的工作任务、方法步骤基本相同。“半年”,就是每批活动开展半年左右时间,第一批进驻3000个左右的村,到7月底结束;第二批再进驻3000个左右的村,从8月初开始,到年底结束。“全覆盖”,就是全市6200多个行政村全部派驻工作队帮扶一轮。“三阶段”,就是每批帮扶活动分宣传发动、驻村工作、总结巩固 三个阶段进行。市委、市政府对帮扶工作明确提出了“五个一”的要求,即:帮助村里建设一个团结干事的好班子;帮助农民谋划一条增收致富的好路子;帮助农村化解消除一批矛盾隐患;帮助村里办成一批好事实事;帮助制定一个切合实际的新农村建设规划。目前,第一批工作队员正在有效开展工作,市里成立了专门办公室,制定了考核方案,并组织专门人员以明访或暗访的形式对下乡工作人员进行督导检查,对完不成帮扶的,不允许撤回,从而确保新农村建设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目前,工作队共帮助培训乡镇干部12800多人次,帮助理顺村级组织关系403个,完善村级组织规章制度4753条,新建和维修“两室”3175间。在经济建设方面,为各村筹集帮扶资金5128万余元,帮助新上致富项目1042个,培植农业龙头企业310个,提供农产品销售服务1380余项。

6.加快推进城乡规划全覆盖。村镇规划是新农村建设的龙头。为加强新农村建设规划工作,XX市将市规划局更名为城乡规划管理局,将原有只管城市的职能扩大到全市乡村,具体负责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村庄建设规划工作。各县(市)也均成立独立了城乡规划管理局,各乡(镇)、街道办事处和村设置了规划管理员,并吸纳专家进规划委员会,制定完善村镇建设规划,绘好新农村建设蓝图。2007年在全市范围内开展“1360”工程(每个县(市)打捆编制一个中心镇总体规划及所辖村的村庄规划;编制三个乡的总体规划和60个村庄规划),争取县域、乡镇和村庄规划的编制率分别达到35%和25%;2008年完成县(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确定的中心镇总体规划及其镇 域内规划编制,乡镇和村庄规划编制率均达到60%;2009年完成所有乡镇和村庄的规划编制,基本形成县域城镇体系规划、乡镇总体规划、村庄规划为主体的村镇规划体系,实现全市城乡规划全覆盖。

二、当前新农村建设进展情况

1.文明生态村创建情况。严格来讲,XX市新农村建设是从建设“文明生态村”入手的。从2004年开始,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加快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素质,XX市在全市农村广泛开展了创建文明生态村活动。文明生态村的内涵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内涵大体相同,都包括了农村经济发展、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管理民主等主要内容。可以说,XX市开展创建文明生态村活动为XX市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三年来,XX市先后组织100多个市直部门以及驻保单位,组成帮建工作队进驻399个村,开展扎实有效的帮建活动,在谋划创建思路、筹措资金物资、拓宽增收渠道、培养教育农民等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到2006年底,第一、二批创建村达到1532个,占全市行政村总数的25%。第一、二批创建村基本达到了文明生态村指导标准,为全面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按照总体规划,今年在巩固前两批创建村的基础上,又启动了450个重点规划创建村,确保年底有32%以上的行政村初步达到文明生态村指导标准。

2.新农村建设及投资情况

2006年,在国家惠民政策的支持下,XX市新农村建设投资力度 进一步加大,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农民生活环境的节水灌溉、农村饮水安全、农村沼气、农村医疗等方面的投资进一步增加。2006年,在建农业产业化项目160个,完成投资22.9亿元,项目建成后,将有力地促进农业产业化水平的提高,带动项目周边农民收入水平提高。在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方面,投资2950万元建设农田节水设施,新增节水灌溉面积21.8万亩;投资2453万元,解决了个136个村、8.6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投资1.3亿多元,建成了52590个沼气池;投资3801万元,对75个乡镇卫生院进行了改造,新增病床1431张;投资1.2亿元,改造186个村的乡村公路568公里;投资1331.8万元,建设村级组织活动场所321个,28890平方米。此外,还推广了一批农业生产新技术,如测土配方施肥210万亩,推广旱作农业综合配套技术172.8万亩等。这些投资,进一步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和农民生活设施及环境,体现了新农村建设的成就。

篇3:新农村建设进展情况调研报告

一、“政策理解”方面

农民对“新农村建设”的基本政策和内涵的理解程度不高。统计数据显示:77.5%的农民对“新农村建设”基本政策只了解一点, 20%的农民表示一点不了解。从农民获取政策信息的途径来看, 主要以新闻媒体宣传为主。可见当地政府对相应政策的宣传不到位, 大多数农民对这一政策的理解程度不够深入。

二、“新农村建设现状”方面

1) 家庭收入明显提高, 但相对河北省平均水平总体偏低。调查数据显示, 承德农民人均年收入900以下的占45%, 900~2800元的占37.5%, 2800元以上的占17.5%。从调查的农民主要收入来源看, 主要以农产品收入为主, 其次是养殖业, 其它收入所占比例较少。这说明当地产业结构不合理, 要想尽早脱贫致富, 还应该是走产业支撑的道路, 实现农产品、果品的规模经营, 联合发展。

2) 家庭支出项目以子女教育、医疗、家庭日常开支为主。普通家庭很难承受如升学、疾病等项目支出。农村的家庭日常开支比重也较大, 恩格尔系数较高。说明农民的生活品质相对较低。另外, 在人际交往花费较大, 个别受访者表示这方面的支出甚至超过了购买生产资料的支出。

3) 农民获得科技知识的渠道少, 且培训满意度低。很多农民表示当地很少组织相应的技术指导或培训, 有些参加过的人员中一半以上表示对培训的结果不满意或一般。这说明当地政府提供的培训或者实用性差, 或者没有充分考虑农民的接受能力, 或者费用高, 或者只停留在表面文章。

4) 农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有所提高。调查资料显示, 农户几乎都有了电视及洗衣机, 七成农户家里开通了有线电视。农民大都享受了免征农业税及粮食直补优惠政策, 八成以上农户认为这一政策对改善生活有效果。农民几乎全部参加了农村医疗保险, 但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住院报销情况满意度不高。

5) 农民对当前的生活状况基本满意。但是因为一些聚众赌博、封建迷信等不良习气的存在, 再加上农村开展健康的文化娱乐活动又少, 使得打麻将成为农民在闲暇时间中的一种主要娱乐方式, 影响恶劣。这说明宣传科学、健康的文化活动工作非常重要。其实农民对什么是乡风文明有自己的见解, 如治安良好, 家庭和睦, 邻里友好, 尊老爱幼等。

6) 农民业余文化生活较简单。调查数据显示, 67.5%的农民认为业余文化生活一般, 其中主要以串门聊天、看电视为主, 有组织的集体文化生活较少。

7) 村容整洁方面有待提高。农民的饮用水质量得到较大提高, 大多农户饮用的是自来水和自己井里的水, 饮用河湖水的情况几乎没有了。农村清洁能源使用率较高, 32.5%的农户使用柴禾做饭, 用煤气的占40%, 用沼气做饭的家庭占27.5%%。这说明当前农村中清洁环保的新燃料正在逐步普及。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及生活垃圾集中处理率不高, 调查显示, 仅有10.5%的家庭用上了卫生厕所。

8) 农民对本村村庄规划九成以上认为一般。这说明对村庄合理规划、发挥地域优势是今后一项重要工作。当地农民对所在地的基础设施 (路、水、电) 等的建设速度较快, 农民对此的满意度也很高, 但表示居住地道路的配套设施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9) 民主管理方面主要是形式上进步了, 内涵上有待提高。农户对村干部满意度较高, 50%的表示满意, 25%表示基本还行, 但是由于一些村干部以权谋私, 一些干部缺乏现代管理思维等, 15%的农民表示对本村村干部不满意。村干部选举尽管从形式比较规范, 但由于有拉选票现象的存在, 部分农户认为村民主选举不公平。这说明相当一部分村的民主选举只是流于形式, 这是值得上级政府高度重视的问题。

三、“关于新农村建设的建议”方面

1) 农民对新农村建设积极性较高。当问到在新农村建设中需要您尽义务的时候, 大多数农民表示无条件接受。这说明我们需要加强宣传, 使得广大劳动人民知道什么是新农村建设、如何进行新农村建设。

2) 农民非常关心村务管理工作, 如医疗卫生、村级财务收支、治安管理、村民选举等。这说明健全村民会议制度、党建工作制度等村级管理制度, 加强村务管理的透明度, 是非常必要的。

3) 农民在发展生产、脱贫致富的道路上困难较多, 其中最多的就是资金、科技及人才, 他们构成当前农村发展农民致富的主要障碍。这为我们指明了今后工作的方向。如何提高资金投入和科技下乡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

4) 农村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 当前农民最希望政府在生产中给提供的帮助就是资金和技术, 除此之外就是组织农产品销售、劳动技能培训等。农民最希望政府为自己做什么呢?根据调查资料显示, 农民最希望政府做的一个是医疗一个是教育, 再有就是社会保障。这些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方面正在影响着我们农民生活的质量, 也构成今后工作的重点。

篇4:新农村建设进展情况调研报告

1.省级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发挥了较好的支持推动作用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重大历史任务。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新农村建设工作,制定了《吉林省2006~2020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施纲要(草案)》,设立了省级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2006年专项资金规模1亿元,2007年增加到2亿元,2006~2010年5年累计投入省级专项资金9亿元,重点支持农村产业发展、农村基础设施、社会事业和农村环境建设,突出了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两个重点,促进了农村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党的建设,使农村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农村社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概括省级专项资金所发挥的重要作用,集中体现在以下几点:

1.1带动了各级财政投入,形成了省市县乡四级财政共聚财力和共同支持新农村建设的大好局面 据统计,5年间市(州)和长白山管委会投入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1.46亿元,县(市、区)投入专项资金10.77亿元,乡镇投入4.09亿元,加上省级投入,各级专项投入总计达到25.32亿元。其中,省级财政投入占35.5%,市(州)级财政投入占5.8%,县级财政投入占42.5%,乡级财政投入占16.2%。

1.2有效捆绑了各类资金项目和集聚了社会各方面力量,专项资金示范引导和辐射带动效应十分明显 在省专项资金引导支持下,按照资金项目投入渠道不改、使用方向不变的原则,进一步整合和打捆使用农村泥草房、道路交通、安全饮水、电网改造、商贸网点、市场流通、清洁能源、科技推广、广播电视、文化体育、农家书屋、信息网络、职业教育、扶贫开发、畜禽养殖、绿化美化、环境整治、社区建设、兴边富民、水库移民等项目资金,集中投向新农村建设,形成合力。在整合项目的基础上,在全省进一步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社会主动参与的新农村建设有效推进机制,有效整合各级领导、部门单位、大专院校力量,创新建立了村企共建、军民共建、部门帮建、社会捐建、干部回乡援建的新农村建设有效方式。同时,积极发挥了乡村集体和农民投入的主体作用,形成综合性、多元化投入格局。5年间,全省新农村建设总投入达到227.06亿元,其中整合各类项目投入46.43亿元,占20.4%;各级各部门单位帮扶投入14.74亿元,占6.5%;发动社会能人和有关团体、企业捐助投入3.9亿元,占1.7%;乡村集体投入51.55亿元,占22.7%;农民自主投入94.12億元,占41.5%。省级专项资金辐射带动效应达到1∶25.23,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1.3有力支持了项目建设,推动了农村产业发展、农村民生改善和村屯改造 5年时间,省级专项资金支持了试点阶段“百镇千村”和深入实施阶段1000个示范村建设,支持农村道路、饮水、桥涵、清洁能源等基础设施项目1538个,支持农村文化广场、村部、卫生所、有线电视等社会事业项目609个,支持农村院墙、边沟、垃圾处理等环境改造项目437个,支持建设畜禽养殖小区424个,支持改造农村泥草房50110户。促进了农民增收和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

1.4强力推进了新农村建设规划,确保新农村建设科学化 全省新农村建设始终坚持和把握规划先行的原则。5年时间,利用省级专项资金累计投入规划编制经费2220万元,地方配套3280万元。开展并完成了全省696个乡镇(街)、9306个行政村、38539个自然屯和364个国有农场的自然概况、经济发展、农民收入、主导产业、基础设施、社会事业、规划布局等11个方面数据普查,支持完成了28个县(市、区)域镇村体系规划编制和1361个试点(推进、示范)村、51个省级试点镇建设规划编制任务,促进了城乡规划布局、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生态保护、公共服务的一体化建设。

1.5支持启动了多层次、大规模培训,提高了各级干部新农村建设的实践能力和工作信心 5年时间,在省专项资金的支持下,先后举办了地厅级领导干部新农村建设培训班,组织了全省60个县(市、区)县委书记和县(市、区)长到中央党校参加新农村建设培训,对全省624个乡镇党委书记进行了新农村建设知识培训。从2009年开始,利用5年时间,对1万名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和选聘高校毕业生(选调生)进行系统培训,实施3年已完成培训任务6000名。还支持组织3期90人的韩国新农村建设培训班,组织5期200人到长三角、珠三角考察新农村建设活动,进一步拓宽了新农村建设思路。

2.当前省级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投入使用面临的问题

从调研情况看,省级设立的2亿元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尽管发挥了较好的效果,但目前已经出现了总体规模少、支持力度弱化、拉动带动作用下降的新问题。具体表现在:

2.1建设成本快速攀升,极大地削弱了省级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支持力度 调查中发现,农村各项建设上已经出现3个大幅度上涨:一是建筑原材料价格大幅度上涨。长岭县前七号镇大三号村现行农村建筑材料价格与2007年比较,水泥售价480元/吨,涨幅90%;红砖0.4元/块,涨幅130%;钢材3600元/吨,涨幅34%;木材2300元/立方米,涨幅187.5%;河沙70元/立方米,涨幅100%。地砖、油漆、房瓦、玻璃等价格均有大幅上涨,总体上农村建筑材料价格上涨1倍左右。二是人工费和机械租用费大幅度上涨。农安县合隆镇陈家店村农村力工雇工费由2007年的60元/人·天,上涨到目前的100元/人·天,涨幅67%;木瓦工雇工费由2007年的100元/人·天,上涨到目前的200元/人·天,涨幅100%。无论是力工还是木瓦工,雇佣单位中午还要负责1顿午餐。钩机租用费用由2007年1000元/台.班,涨到目前的2000元/台·班,涨幅100%;推土机租用费用由2007年800元/台·班,涨到现在的2000元/台·班,涨幅150%。三是工程造价大幅度上涨。农安县开安镇柳树洼村修建4.5米宽水泥路工程造价由2007年35万元/公里,涨到目前52万元/公里,涨幅49%;修建砖道工程造价由2007年11万元/公里,涨到目前21万元/公里,涨幅91%;辉南县楼街乡板石河村修围墙由2007年250元/米,涨到目前480元/米,涨幅92%;修边沟由2007年65元/米,涨到目前120元/米,涨幅85%。由于原材料价格、人工机械费用、工程造价成本大幅度上涨,目前全省设立的2亿元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只能起到2007年的1亿元资金的支持作用,支持作用削减50%。

2.2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数量增多,单位专项资金支持额度明显减少 2007年省级新农村建设2亿元专项资金,重点支持50个试点镇、200个试点村,平均每村每年支持规模50万元。2010年全省启动1000个示范村,平均每村每年支持规模20万元,资金额度下降60%。村干部普遍反映:省里给的资金少,每年建设一个项目都不够用,希望省里能像2007年那样多给一些专项资金支持。

2.3示范村建设内容增多、标准提高、投入增大,省级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的拉动带动效应逐步减弱 2010年全省实施新农村建设“千村示范、万村提升”工程,制定了建设指导标准,对农村经济发展、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环境整治、社区建设、精神文明、基层组织7个方面37个重要建设内容都进行了明确和规范,新农村建设已由过去路、水、电、气、房等基础建设转到全面发展、基础完善、功能配套、服务提高上来,一般1个2000左右人口的中等村,新农村建设由过去投资500万~1000万元,提高到现在的1500万元以上,有的建设投资更多。调查中了解到:长岭县前七号镇大三号村前几年发展产业和基础设施、房屋改造投入达1200万元,今后尚有道路、打井、排水沟、围墙、休闲广场、蔬菜大棚等项目建设投入1500万元需要筹措;农安县合隆镇陈家店村目前已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4913万元,今后还要建蔬菜大棚900栋和15栋楼的农民新村,尚需大量资金投入;辉南县楼街乡板石河村现已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400万元,尚有12公里边沟、12公里围墙、绿化美化亮化工程、清洁能源、房屋改造等资金投入1200万元需要筹措;今年,长春市绿园区增加垃圾处理一项就投入了2000多万元,为24个行政村购置10台钩车、200辆手推车,修建11个垃圾中转站,安放22个移动垃圾箱,实现了垃圾户集、村转运、区统一处理。由于示范村建设内容不断丰富,建设标准不断提高,所需建设资金也不断增大,因此,省里每年投给村里20万元的专项资金,所占比重越来越低,其拉动带动效应明显减弱。

2.4加快大型秸秆气化站建设势在必行,资金严重短缺成为制约瓶颈 2009年全省新农村建设现场会议参观了东丰县横道河子镇合力村秸秆气化站,大家一致认为大型秸秆气化站具有投资合理、使用方便、清洁环保、易于推广的特点,“一家点火、百家做饭”,是农村清洁能源推广的主要模式,也是实现农村环境整洁的关键。会后,各地纷纷要求建设大型秸秆气化站,2010年和2011年省里拿出一部分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扶持建设了26个大型秸秆气化站,一方面由于建设点少,无法满足示范村纷纷建设的强烈需求;另一方面由于建筑成本增加,建一个可带动300户的大型秸秆气化站由原来投入120万元增加到180万元,资金筹措的难度增大。全省9306个行政村每年都在建设1000个示范村,如果没有专项资金用于大型秸稈气化站建设,就很难加快推广这一清洁能源生产模式,农村环境整治也无法实现突破。

3.关于增加省级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规模的建议

虽然2007年以来,省级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规模保持在2亿元,但鉴于目前建筑原材料涨价、人工费机械费增加、工程成本大幅提高,加之新农村建设点多面广、建设内容丰富、标准提高,全省亟待大规模推广大型秸秆气化站这一清洁能源等实际情况,就增加省级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规模提出如下两点建议:

3.1建立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 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共吉林省委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千村示范、万村提升”工程的意见〉》吉发〔2009〕29号)文件精神,主要是:“建立完善投入保障机制,完善专项资金制度。省、市、县三级政府要加大新农村建设投入力度,随着财力的增长逐步增加专项资金”。建议省政府成立由省农业、财政部门组成的专门督查组,对各级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设立情况、投入使用情况、发挥效应情况进行督促检查,确保吉发〔2009〕29号文件精神落到实处,确保各级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有投入、有规模、有带动作用。

3.2逐年增加省级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规模 建议2012年省政府在保持原有2亿元省级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规模,重点用于农村基础设施、公益事业和环境整治的基础上,再增加6000万元建设大型秸秆气化站专项资金,重点扶持50个示范村建设大型秸秆气化站,每个大型秸秆气化站建设扶持120万元,省级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规模达到2.6亿元。2013年大型秸秆气化站专项资金再增加2000万元,总量达到8000万元,省级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规模达到2.8亿元。2014年大型秸秆气化站专项资金再增加2000万元,总量达到1亿元,省级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规模达到3亿元。

篇5:新农村建设进展情况调研报告

秦安县新农村建设办公室

李建平

2010年6月

2006年以来,我县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的总体要求,把新农村建设作为破解“三农”问题的总抓手,以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以省、市、县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为重点,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科学规划,积极探索,大胆实践,新农村建设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一、全县新农村建设工作回顾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中央从党和国家发展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一项重大的历史任务,也是破解“三农”问题、促进农村全面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举措。2005年11月,县委、县政府围绕新农村建设组织开展了以“联系群众、了解情况、发现问题、解决矛盾”为主题的千名干部下基层活动。2006年3月,县委、县政府又召开了全县三级干部工作会议,就全县农业农村工作存在的问题、今后的发展方向及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提出了指导性的思路与对策。2006年8月,县委、县政府围绕新农村建设组织开展了以“清垃圾、全县上下共同努力,试点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示范村农民收入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农村基础设施日趋完善,产业格局初步形成,社会公共事业速度加快,村级组织得到进一步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有了较大改观,农民生活质量显著提高。农村面貌出现了喜人的变化。

二、全县新农村建设工作现状

(一)精心部署,突出重点,目标任务明确具体。按照中央和省、市的总体部署,在深入学习研讨、调研论证和外出考察的基础上,县委、县政府制定出台了《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明确了新农村建设的总体思路、建设重点、发展目标和工作措施,提出了“十一五”期间在全县建设24个重点示范村,155个整体推进村的目标。要求在“十一五”末,示范村人均纯收入增加额高于全县平均水平30%,达到3000元以上,并实现“八通”(即:通安全饮用水、通电、通柏油路、通广播电视、通移动及程控电话、通互联网络、通沼气、通远程教育网),社会事业达到“六有”(即:有学校、有文化室、有村办公室、有卫生室、有连锁农家店、有幼儿园);推进村人均纯收入增加额高于全县平均水平的20%,达到2500元以上,并实现“六通四有”。经过三年的努力,目前,省定试点村兴国镇枣滩村已完成建设任务,顺利通过省上考核验收。5个第一批市级示范村基本实现了“八通六有”;10个县级示范村和60%的推进

(三)扶持引导,发展产业,农民收入稳步增加 按照突出特色、规模发展、注重质量、创建品牌,提高效益的原则,积极实施“一村一品”战略,着力指导扶持示范村发挥比较优势,合理调整农业结构,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从加强管理,做大做强,提升经营水平和档次,提高生产效益入手,积极推广农业科学技术,强化市场营销和品牌建设。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能。采取“公司+基地+农户”和“支部+协会”的发展模式,培育壮大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延长产业链条,促进农产品转化增值。不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传统产业得到了巩固提升,“一村一品”产业格局基本形成,每个示范村都有了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稳步增收、整村增收的特色主导产业,夯实了新农村建设的产业基础。农民收入有了显著增加,生活质量有了明显提高。全县24个示范村新建优质果园3000亩,新建千吨级果品气调库2座,建成简易果窖200个,年累计完成果实套袋4000万个;新建改建塑料大棚300座,推广双垄沟全膜玉米种植3064亩;饲养畜禽达到9.33万头(只),其中养牛260头,养鸡8.92万只,养猪3840头;累计完成劳务输转7714人(次)。示范村主导产业收益占农民总收入的比重达到70%以上。预计2009年示范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000元,推进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800元。

(四)注重民生,强化基础,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

院落;清理集镇、村庄的乱搭乱建,规范摊点设臵,整理杂乱杆线。引入城市社区管理理念,探索适合农村实际的环境卫生管理新方式,建立健全农村环境卫生长效保洁机制。着力培育典型,建设并表彰命名一批特色鲜明的示范乡村。通过典型引路,示范带动的方式,力争全县农村环境在一年内有明显改善,两年内显著改善,三年内发生根本变化,达到 “三有三无”的标准。“三有”,即:一有工作网络,乡镇、村环卫管理机构建立,垃圾打捞、清扫、清运队伍健全;二有环卫设施,每村要建有垃圾收集池、填埋点和足够数量的垃圾收集点,配备垃圾清运车,打捞、清扫器具齐全;三有保障机制,环卫投入机制建立,保障农村环卫工作正常运作的资金来源明确。“三无”,即:一无暴露垃圾,路面干净,河道清洁,水面无飘浮物、障碍物,村庄内外无垃圾;二无卫生死角,村庄内所有区域卫生实行层层分解、责任承包,不留死角;三无乱堆乱放、乱搭乱建现象,村庄内巷道无草堆、粪堆、土堆,无占道杂物、棚舍、违章建筑、杆线、残垣断壁,无乱涂乱画,不规范广告等影响环境卫生和村容村貌的不良现象,有序推进和谐文明新农村建设,有效地改变了农村脏、乱、差现象,方便了群众生产生活。按照“群众打底子,政府铺路子”的思路,采取政府补贴水泥、群众投工投劳、农户适当集资,自主建设的办法,人力开展村内巷道硬化,共有18个村开展了巷道硬化,完成村内巷道硬化3万多米,硬化面积10万余平方米。不仅使农村人居环境

训农民6万人(次),培训村干部360人(次)。其中示范村各类培训40期,培训农民5000人(次),村干部50人(次)。极大地提高了方方面面农民的综合素质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能力。

(七)加强民主,促进和谐,农村文明建设和村务管理水平上了新台阶。

不断深化村务公开,加强村内民主政治建设,完善村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村民理事会制度,健全村民自治组织,使农民充分享有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和监督权。积极推行“一事一议”制度,制定完善村规民约、卫生保洁、公共设施维护和管理等制度。村级组织体系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逐步完善,村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发展的意识不断增强,参与社会管理和维护社会稳定的积极性、主动性不断提高。以争创“和谐家庭”、“十星级文明户”、“农村致富能手”等评选活动为载体,着力倡导健康文明新风尚。制作新农村建设方针、政策、“村规民约”、“八荣八耻”等宣传画,积极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教育引导农民弘扬正气,改变陋习,树立新风,崇尚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村风民风得到了有效改善,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进一步加强,家庭和睦,邻里互助,村风正,民心顺、讲爱心、比奉献,依靠科技勤奋创业的氛围初步形成。

(八)分类指导,典型示范,不断探索推进新农村建设

指导协调;乡镇领导挂村蹲点,全面负责;具体负责示范村项目建设和技术指导与服务的包点责任制。实行镇村两级具体负责制,全面落实技术承包责任制,坚持村民自治,自我管理制度。三是建立“政府引导、小组牵头、协调配合、优势互补”的联动机制。县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根据示范村建设的需要,设立了“五组一办”,即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发展、基层组织建设和村庄建设五个职能小组和新农村建设办公室。职能职责,确定了牵头单位和配合单位,既分工负责,又相互配合,团结协作,保障了各项建设任务的顺利实施。四是建立了“优惠支持、帮助指导、以奖代补、奖补结合”的激励机制。全面落实强农惠农政策,不断加大培训和服务力度,采取以奖代补,奖补结合的方式,激励广大农民群众主动筹资投劳,自动建设美好家园,真正使政府的投入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机制的建立完善,为全县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巨大的动力和保障,有力地促进了新农村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我县新农村建设工作由于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相关部门积极配合,乡镇、村两级共同努力,广大群众筹资筹物,投工投劳,在强农惠农政策的落实、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社会各项事业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从新农村建设“五句话”20字总体要求和县委、县政府总体安排步署来看,还有较大差距,工作中仍然存在着许多困难和问题。具体表现在:

(五)全社会参与新农村建设的良好氛围尚未形成,建设新农村的合力还不强。一是部门帮建责任没有完全到位。县上确定的帮建部门,多数单位仅在示范村了解了一些基本情况,没有在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等方面开展具体的工作,帮建措施和帮建资金不到位。二是社会广泛参与、支持新农村建设的氛围还不够浓厚。新农村建设任务艰巨,涉及面广,全社会参与新农村建设的合力还不强,氛围还不浓。

(六)村庄建设规划相对滞后。由于受资金和人员等因素的影响,村庄建设规划进展缓慢,相对滞后。

四、对策与建议

(一)切实在解决新农村建设的思想认识上下功夫,形成建设新农村的强大合力。

新农村建设是中央落实科学发展观,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的重大战略部署。一是各级干部、特别是乡村第一线的干部一定要把新农村建设作为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大举措,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把思想认识统一到县委、县政府的决策部署和工作要求上来,切实履行好自己的义务,牢固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思想,消除思想困惑和认识上的误区,在发展中找出路,在工作中求突破,在发动群众上下功夫。二是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以及群众喜闻乐观的形式,有针对性地深入宣传中央、省、市、县关于新农村建设的

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四个三”工程(即2008年-2010年三年发展30万亩果椒园,三年发展300万只鸡,三年创建三个品牌,三年建三个龙头企业),坚持突出特色,规模发展,注重质量,创建品牌,提高效益的原则,把发展生产放在首要位臵,把农民增收作为中心任务,高起点谋划,高强度落实,进一步发挥比较优势,突出特色,加快发展,实现农民收入持续快速增长。进一步加快果品、蔬菜、畜牧、劳务等主导产业和优势产业建设,着力建设“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几村一品”产业格局,使每个示范村都能培育成一个或几个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稳定增收、整村增收的特色主导产业和优势产业。并通过建基地、创品牌、扶龙头、拓市场,做大做强主导产业。力争使市级示范村主导产业收益占农民总收入的比重达到80%以上,推进村达到50%以上。

(四)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进一步加大以农村道路(铺油、砂化)、巷道硬化、沼气、安全饮水等为主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积极整合各类涉农项目,努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按照山、水、田、林、路等综合治理的要求,从解决农民最迫切、最需要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入手,从事关农民生产生活的实事、难事、好事入手,强化措施,靠实责任,切实加大工作力度。按照“八通六有”要求,积极整合农村沼气、安全饮水、乡村道路、灾后重建、中小学校危房改造、卫生所建设、乡镇文化站、农资农家店建设

质量和水平。

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进一步抓好农村教育、卫生、科技、文化事业发展。全面落实义务教育政策,加快中小学校危房改造;加强乡村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建设,普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加强农村养老保障体系建设,全面落实村干部养老保险待遇,切实落实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农村“五保户”供养制度,提高农村社会保障和服务水平。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积极倡导农村健康文明新风尚,改善村风民风,努力构建安定和谐文明的新农村。

篇6:长城乡新农村建设进展情况汇报

一、基本情况

长城乡位于凉州区城东30公里处,乡域面积9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2600亩,属井水灌区。辖红水、西湖、前营、大湾、岸门、新庄、上营、高沟、十二墩、长城、五墩11个行政村,102个村民小组,3717户人,16301口人。

二、工作进展

(一)设施农业建设。截止目前,全乡设施农业已开工建设707亩,占任务的153.7%,其中日光温室236座456亩、占任务的99.1%,养殖暖棚203亩,拱型温室48亩;完成墙体660亩,占任务的143.5%,其中日光温室236座456亩、占任务的99.1%,养殖暖棚156亩,拱型温室48亩;扣棚195亩,占任务的42.4%,其中日光温室78座149亩、占任务的32.4%,养殖暖棚14亩,拱型温室32亩;定植51亩,占任务的11.1%,其中日光温室19座35亩、占任务的7.6%,养殖暖棚14亩,拱型温室2亩。

(二)小康住宅建设。

1、全乡完成危房改造小康住宅建设138户,建成西湖村农民住宅小区1个,高沟村小康住宅点1个。截止目前,西湖村农民住宅小区首期修建20户,18户主体工程已完工,另有2户正在建设中; 1

第二期入住的6户正在做地基工程。高沟村小康住宅点计划修建28户,27户主体工程已完工,另有1户正在做地基工程。

2、西湖农民住宅小区基础设施建设。

⑴对小区土地全部进行了平整,投入土地平整费5万多元,对小区主干道路沙石垫路910m,投入资金4万多元。

⑵新建水塔1座,投入资金13万元,水塔的主体工程已完工。⑶投资5000余元架设了临时电路;完成小区供水主管道1.7公里。

⑷完成了西湖小区主干道路的绿化,栽植侧柏、香花槐各200株,杨树600株,丁香、连翘、花灌木400株,投入资金3万余元。

三、存在问题

1、群众筹资难度大。小区住宅设计标准高,每户入住需12万元左右,农户负担重,基础设施建设筹资难度较大。

2、基础设施配套慢。农民住宅小区给水、排污、供电等基础设施建设进度缓慢,一定程度上造成负面影响。

3、建设标准难统一。小康住宅砖瓦色彩搭配、后院墙体高度、围栏等设计和实施的过程中没有统一的标准。

4、渠系配套跟不上。全乡建成10个以上集中连片的日光温室点10个,渠系建设没有配套。

四、意见建议

1、加大资金扶持力度。除享受危改项目资金外,请求区政府给予小康建设资金支持;同时,加大日光温室资金预借力度,确保设

3施农业建设任务全面完成。

2、及时配套基础设施。请求区政府将住宅小区巷道3.8公里硬化列入通村道路项目;请求区政府对电力设施配套尽快动工;请求区政府加快供水排污设施的建设进度;请求区政府对渠系配套设备给予解决,促进日光温室建设进度。

3、尽快确定建设标准。特别对住宅小区屋脊、墙体砖瓦色彩搭配、围栏、围墙墙体高度等,请求区政府责成区农办、区城建局给予现场敲定。

五、下一步打算

1、促进设施农业建设。加快设施农业建设步伐,全面进行扣棚定植,力争10月底前全部扣棚定植,确保当年任务超额完成。

2、学习借鉴外地经验。组织乡村干部和农户代表到黄羊等乡镇学习新农村建设的经验和做法,以便于推动我乡的工作。

2、配套完成基础设施。小康住宅小区、日光温室示范点基础设施配套,按上级和群众的要求,敦促尽快落实。

3、加快工程建设进度。对确定小康住宅户动员其加快建设进度,确保年内入住。

篇7:新农村建设进展情况调研报告

新农村电气化建设工作进展情况汇报

省地方电力集团公司新农村电气化县建设领导小组:

我局年初被列为新农村电气化建设县以来,我们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建设农村坚强电网、规范农村电网设施、提升服务水平入手,全局上下齐心协力,全面推进新农村电气化建设工作并重点狠抓了以下几项工作的落实:

一是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我局领导班子对新农村电气化县建设工作认识明确,并把此项工作作为今年全年工作的重中之重,今年3月10日组织县局实施新农村电气化县建设的相关科室人员分成两批前往省电力公司2007年验收的潼关、杨凌、阎良等新农村电气化县及全国农网科技进步县凤县进行参观学习,拓宽思路。0020

二是主动与县委、县政府进行沟通,并多次进行专题座谈,取得了县委、县政府和各乡、镇政府的支持,取得电气化建设各级政府的相关文件。眉县政府以陕政办函[2008] 号成立了以主管县长为组长及县级有关部门负责人组成的眉县新农村电气化建设领导小组,以陕政办函[2008] 号印发了眉县新农村电气化建设实施方案,逐级建立健全了眉县新农村电气化建设工作的组织保障体系。同时县局成立了眉县电力局新农村电气化建设实施领导小组,县局与各乡镇联合成立了以乡镇主要领导为组长的新农村电气化乡镇建设领导小组,负责对新农村电气化乡村建设工作的领导和实施,形成了“政企联动、上下互动、乡 1

村主动、共同推动”的可喜局面,保证了新农村电气化工程的顺利开展。

三是搞好试点,建好样板。我局通过深入调查和分析,在村风正、班子强、乡村经济活跃、农民生活水平较高的金渠镇蔡家崖村先期进行新农村电气化示范村建设,低压线路采用地埋电缆,安装智能卡式电能表,实现集抄和远方停供电功能,在建设过程中,局领导到现场指导,严格把关,该工程已于7月份胜利竣工。随后又在营头镇康桥村、金渠镇枣林村、红星村、汤峪镇武家堡村等新农村重点村进行推广。

四是明确分工,提前动手,抓紧新农村电气化验收各种资料整理准备工作。县局领导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对照《新农村电气化标准》,逐条落实,明确分工,各科室及相关部门各负其责,抓紧落实完善新农村电气化验收村、乡、县三级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工作,目前各级资料已基本准备到位。

四是编制上报了眉县新农村电气化建设实施方案,并取得了集团公司的方案批复。新农村电气化建设方案批复资金1486万元(陕地电发函[2008]176号),批复内容:主网改造1项,概算投资60万元;调度自动化改造1项,概算投资20万;中低压配网建设与改造3项,16条10KV农网改造385万元,6条10KV城网改造300万元,45个行政村低压改造377万元,合计1062万元;科技投入3项,集中操表系统209万元,综合信息管理系统35万元,配电网远程无线监测系统100万元,合计344万元。目前所有项目已全面开工。

新农村电气化建设工程进展和完成情况:

35kV城关变改造工程:目前工程正在实施中,已委托设计公司进行了具体改造工程的勘测设计工作,计划更换2台DW13-35型多油开关为ZW7-40.5型;完善2条35kV进出线间隔,增加开关及备用电源自投装置。

调度自动化完善工程:计划更新自动化系统维护工作站2台,更换模拟屏损坏模块,更换调度通信系统扩频通信电台4台,该工程正在积极实施中,计划12月上旬即可完工。

中低压配网建设与改造:

6条10KV城网改造工程已完成县城工业园新建、二环线改造、城北与首善“手拉手”、城南与城农“手拉手”工程4个项目,架设线路7.81KM;16条10KV农网改造完成6个项目,完成城农、常农、城五、五村等馈路线路改造4.8KM;45个行政村低压改造已完成康桥村、蔡家崖村、红星村、武家堡村等8个行政村建设和红东、岳城、河底、屈刘堡等17村的电表下杆下户工程。其余各项工程及科技进步项目也已全面开工并在积极实施当中,并计划12月份全部完工。(工程大部分材料利用县局库存材料,并招标采购了部分材料、设备)

存在问题:

一是新农村电气化建设招标设备、材料及资金不能及时到位,导致工程大部分无法全面开工、完工,直接影响了新农村电气化建设工程进度。

二是新农村电气化建设工程项目尚未下达实施批复计划

(已按要求向集团公司上报工程分类实施计划)。

三是新农村电气化建设验收及相关资料准备尚待集团公司进一步明确,并统一资料目录和样式。

眉县电力局

篇8:新农村建设进展情况调研报告

会宁县, 隶属于甘肃省白银市, 位于甘肃省中部, 白银市南端。尽管随着新农村建设的发展, 会宁县经济水平得以大幅度提高, 2015 年实现生产总值57.22 亿元, 同比增长8.2%。本文将以会宁县境内的2 镇4 乡12 村为例, 探讨白银市会宁县新农村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以会宁县会师镇和河畔镇及其周围村镇为研究重点, 采用实地调查和问卷调查的方式, 发放问卷1500 余份, 回收有效问卷1200 余份, 对会宁县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情况进行了深入的探究。

2 社会主义新农村何以实现

2005 年10 月, 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十一五规划纲要建议》, 提出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 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 是新农村建设的中心环节, 是实现其他目标的物质基础。生活宽裕, 是新农村建设的目的, 也是衡量工作的基本尺度。乡风文明, 是农民素质的反映, 体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村容整洁, 是展现农村新貌的窗口, 是实现人与环境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管理民主, 是新农村建设的政治保证, 显示了对农民群众政治权利的尊重和维护。

3 稳步提高中面临的问题

本次问卷主要设置为家庭情况调查、政策理解情况、新农村建设调查和总体评价4 个板块, 分别就新农村建设5 个标准提出相关问题进行调研。根据本次调研, 会宁县新农村建设发展总体水平已有了很大程度上的提高, 部分乡村已解决温饱问题, 生活质量上有了极大的提高。乡村卫生、教育、文化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进步, 但其他建设较为滞后的地区仍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3.1农业产业结构单一

生产经营方式粗放, 不能形成专业化、机械化的作业;农民收入来源单一, 主要靠出售农业初级产品创收, 缺少加工增值环节, 农民增收困难。

3.2村容村貌不整洁

农房建设比较混乱, 建筑布局缺乏科学规划, 盲目性大;部分农房和附属用房距离较近, 卫生条件差。环境卫生比较差, 污水和垃圾治理强度较低, 没有垃圾集中处理设施, 垃圾、粪肥、污物乱泼乱倒, 物品乱堆乱放现象严重。

3.3精神文明建设匮乏

村民业余活动较少, 调查中走访的村庄都没有设立村广播, 村民自觉参与文体活动的积极性不高。传统落后思想和不良卫生习惯严重存在, 还未形成文明良好的村规民风, 精神文明创建工作有待加强和提高。

3.4管理民主方面略为欠缺

近90% 的村民对村里的村务收支公开情况表示“不清楚”或“不满意, 各村财务公开问题还有不足之处, 农村廉政文化建设还有待提高。因此, 通过此次调查, 我们认为会宁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体情况仍处于解决生产发展的基本阶段。

在调研的2 镇4 乡12 村中, 会师镇、河畔镇建设情况最好。会师镇位于甘肃省会宁县西南部, 为县城所在地。在新农村建设政策实施以来, 从根本上解决了群众的生活上最基本的温饱问题, 还取得了广大人民群众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社会主义民主和法治建设方面的可喜成果。河畔镇位于甘肃会宁县北部, 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 以致富农民、改善农民生活基本条件为目标, 全力加快和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其2 者经济发展的也带动了其周边村庄的经济进步, 会师镇下辖的南三里铺村、红花沟村、南十里铺村;河畔镇下辖的蒋家堡村、李家塬村新农村, 不仅生活水平得到极大提高, 乡风文明建设、村容整洁程度、管理民主等方面也都充分展现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崭新面貌。

同一区域内, 各村由于受县城经济带动程度不同, 其新农村建设程度也存在一定差异。其中, 位于会师镇的南三里铺村、红花沟村新农村建设情况与南十里铺村相比明显更好。从居住环境看, 南三里铺、红花沟村的道路建设状况和卫生维持情况更强, 厕所改造情况与垃圾的集中处理等问题也更科学合理。由于蒋家堡村较李家塬村距河畔镇更近, 受河畔镇经济带动, 蒋家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水平更先进, 乡风文明建设程度也更加进步、村民精神文明建设活动更加丰富多彩。

根据走访的2 镇4 乡12 村的新农村建设普遍情况总结, 新农村建设中的经济发展环节与周边镇经济发展程度呈正比, 距附近经济较发达的乡镇越近, 新农村建设程度与经济水平也更高。

参考文献

[1]文霞.业兴民富, 村美人和——会宁县头寨子镇头寨子村新农村建设纪实[J].甘肃农业, 2009 (10) .

上一篇:第五届网络青晚直播观后心得感想下一篇:课堂文化建设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