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教学管理中汉语言文学教学研究论文

2024-07-29

中职教学管理中汉语言文学教学研究论文(共10篇)

篇1:中职教学管理中汉语言文学教学研究论文

中职教学管理中汉语言文学教学研究论文

中职院校如何改善汉语言文学的教学管理,培养中职毕业生的汉语言文学能力成为新的课题。笔者首先阐述中职院校汉语言文学教学管理概况及意义,然后深入挖掘中职教学管理中的汉语言教学现状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丰富教学内容、强化实践、结合德育,提高重视程度,增加师生互动等改善措施。

一、中职教学管理中汉语言文学概述

中职教育旨在提高人的素质,让学生掌握一技之长。中职教育的培养目标主要是初中生,通过系统正规的思想文化和专业教育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汉语言文学作为一门传统的学科,是我们传统文化表达和继承的载体,我国的中职教育目前仍然是我国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今已为国家培养出数以百万计的技术型人才。尽管如此,我们的中职教育中,汉语言文学仍然存在诸多问题。

二、中职院校学生汉语言文学教学管理的意义

(一)提高学生的语言沟通能力和理解能力

大多数中职院校为提高汉语言文学的教学管理,将课程实行规范化管理,对任课教师进行定期培训,学校领导随机听课等方式,提高教学水平,让学生全面系统地接受汉语言文学教育。多样化教学,选修文学常识教育、文学作品鉴赏、写作等课程,现场模拟谈判、辩论等与汉语言文学相关的课程,以提高学生的交际水平、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提高学生的审美观和艺术修养

在学生阅读文学作品时,可以感受到艺术和美的熏陶,提高鉴赏能力。

(三)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和情操

学习欣赏文学作品,培养学生的情操,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拥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使他们开拓眼界,着眼未来,立足现实,明辨是非曲直,净化心灵,拥有健康的思想品质,培养各种兴趣爱好。

三、中职院校中汉语言文学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

多数中职院校的教学管理部门和管理人员在思想和观念上存在一些问题,过分重视专业技能和教育管理部门规定的一些课程,把与学生综合素质息息相关的可能影响学生未来发展的汉语言文学的能力的培养放在一旁,现今社会不仅需要技术,更需要能把技术与综合素质融合起来,做到不仅能发现问题更能解决问题的人才。部分中职院校逐步注重汉语言教学,开设汉语言教学相关课程,但教学方式和方法上存在问题,只重传统方式和照搬高初中或高中甚至本科的学校模式,只是简单地在认知层面开设公选课,而未对其进行深入贯彻的讲解和指导通读,忽略了对学生创新和应用能力的培养,学生也只是注重与现实生活和工作密切相关的知识,没考虑深层次的提高自身语言文学素养,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学模式单一枯燥

汉语言文学作为一门重要的教育课程,是学习其他学科门类的基础。在中职学校里,很多教师还遵循着最原始的教学方式,以备课,照本宣科为主,学生主要以背诵,听写为主,如对课本上的字。词。句的讲解很详细,但学生却对此毫无兴致,不能引起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教学资源与教学媒介缺乏吸引力

在汉语言文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过分将重点放在课本的固有知识体系上,但在新时期,教师在教学讲授课本基础知识的同时,应当适当对知识进行补充和创新,充分利用网络媒体、各种社交平台、公众号等多种网络资源,对知识进行补充和丰富,查找相关的人文故事,生活趣事,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相关的任课教师可以适时带领学生参观当地的文化古迹,将其与教材上的知识衔接起来,在教学上避免“填鸭式”“一言堂”的教学方式,在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网络已成为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汉语言的教学教师应充分利用现在的多媒体方式授课,如制作精美的PPT,播放人物传记资料、图片等,提高学生学习汉语言文学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三)未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

现代社会对人才的定义不再仅仅局限于专业技能,更多的是指一个人的综合素质,现代社会的进步,企业的.发展需要的人才要具有专业的素养,良好的口才,过硬的文笔和强大的实际操作能力。汉语言文学的学习,不仅要求学生掌握丰富的理论知识,而且要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接受新知识的能力,在他们所掌握的知识基础上能独立思考,结合社会环境与理论知识,形成自己对世界、对社会的认知和见解。因此,在汉语言文学的教学过程中,要将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与灌输文化知识并重。例如,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引用社会新闻要事,近期社会上问世的作品等这些新鲜事来吸引学生,使其对课堂学习产生兴趣,感觉到生活与学习是密不可分的,同时还应注意采取多种形式的学习方法,对某一新颖的主题以小组讨论、辩论等形式展开,不仅帮助学生锻炼口才,更能体现他们对所学知识的消化和提取能力,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汉语言文学的兴趣与热情。

四、中职教学管理中汉语言教学改善措施

(一)转变观念,提高对汉语言文学教学的重视程度

中职院校基本上都是按照教学大纲的规定,开设专业技能课程,忽视汉语言文学相关课程的开设,学生的语言文学素养基本上靠中小学的知识积累,因此造成了文学素养缺乏,综合素质较低的现象。因此,相关教育部门应加强对汉语言文学教学的重视,学校的领导也需要转变观念,吸纳具有高水平的文学素养的教师进入自己的师资队伍,开设相关的课程,鼓励学生学习汉语言文学。

(二)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注重实践

首先,相关教学部门在课程设置上应充分开放,不要拘泥于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新颖生动的课程实践来吸引学生,如可以开展文学作品鉴赏,面试技巧交流,与人相处之道,文章写作实践,诗歌创作大赛,演讲比赛等实用性和实践性相结合的课程,提高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使学生不仅仅局限于在教室里学习语言,在课外同样可以学习汉语言文学。语言的学习不是一朝一夕的,更不能停留在书本上,需要多读多看,并付诸实践。

(三)提倡案例讲学,增加师生互动

新鲜的教学案例不仅可以增加课堂趣味性,更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并不是单纯地掌握一些理论知识,而是通过分析与讨论总结如何运用相关的理论去解决当代社会上的一些现象,应树立怎样的价值观,同时部分案例可以让学生以演讲表演的方式演绎出来,从刻板的教学模式中跳出来,教师积极引导,开拓学生思维。

(四)完善教学考核制度

完善的考核制度有利于督促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同时,考核制度应该多样化,打破传统的写论文或者考试的形式。考核的内容应综合平时的表现,回答问题的积极性、演讲或者表演的积极程度、出勤率等,对待考核的制度要严谨,要严格对待,不能放任学生的抄袭等不良行为。

五、结语

为解决汉语言文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们的教育制度首先要有所改善,加强对汉语言文学的重视。其次,教师要解放思想,摆脱传统的教学模式,积极运用现代化的媒体作为媒介,增加课堂的趣味性。最后,作为学生个人,也要高度重视汉语言文学的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篇2:中职教学管理中汉语言文学教学研究论文

近年来,中学英语教法上先后推行听说法(结构法)、意念法、功能法、交 际法等,这些新方法推动了英 语教改的进展,但另一方面它总是以欧式的教学 法为轴心,我们只是被动地围绕着这个轴心作些适应性的变革 。因而不禁要疑 惑:中国人教英语,汉语言和汉文化该怎样参与和渗透?

语言作为交际工具有其“通行”的特点,而民族语言又体现着民族特点。学习英语的目的是为了适应新的 国际国内形势和日常生活的交际。不论从教学过 程,还是交际功能讲,都和汉语言、汉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 系。这就要求英 语教师不仅要有过硬的专业水平,而且要有较高的`汉语言修养和汉文化修养。 初、高中阶段的英语教学目标是不同的。初中阶段是学英语年龄段的“学话 时期”。这个时期的特点是尽 量摆脱汉语束缚,尽可能地创设英语环境,让学 生感知、亲近英语。高中阶段,学生对外界的看法逐渐形成观 点,他们从理论 上把英语当做第二语言来学习,要求探讨英语领域里更深层次的内容和规律,如 语法的复杂变 化关系、使用英语国的文化历史、意识形态、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等。

英语,自然而然地受到了汉语的干扰,学生不自觉地用汉语知识套用在英语 上。如何使学生摆脱母语干扰 ,又充分利用母语的知识迁移?这就需要英语老 师有较高的汉文化修养。我们在英语课堂上常常看到学生用汉 语语法套用英语 语法的例子。倒如英语中的“代替”一词,学生容易混淆。汉语里“代替”是动 词,在英语里 “代替”的词性不固定。它既可以是动性的:take the place of; 也可以是介词:“insteadof(in place of ):或副词:instead. 在”谁来代替史密斯先生去那里呢?“用Who take the place of Mr.Smith? 用Who will go there inste ad of Mr. Smith?在”谁来代替史密斯先生去那 里呢?“

而”史密斯先生病了,谁代替他去那儿呢?“用Mr. Smith is ill.Who will go there instead?

遇到这些问题,英语老师就要指出英、汉语词法的区别,英语词性要活一些, 汉语词性相对稳定。不要用 汉语习惯套用英语。以消除学生疑虑。英语老师如 果缺乏汉语言知识,遇到这类问题时,只能说”英语“而搪 塞学生。

学生在高中阶段不仅应用英语的能力有了提高,汉语水平也有了相当的基 础。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很容易 把两者放在一起进行比较。汉语和英语相比各 有哪些特点;同样的内容汉语怎样阐述,英语怎样表达;交际时 各自怎样表达 才算得体,它们之间有无共同规律可寻,可否变通。对这些问题学生总是想找到 明确的答案。这 个答案只能在英语教师里,课堂上要讲清,要点破。这样学生 学的是活的语言而不是教条。

There stands a big tree on the hill.

学生脑子里会很快出现另一个动词:(There is)。那么,紧接着就会问:为 什么用There stands不用Ther e is.老师可以举出一个同样的用汉语表达的例 子:”山上矗立着一棵大树“

篇3:中职C语言算法教学初探

关键词:对口单招,C语言,算法教学

算法就是解决某一类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算法是程序设计的灵魂, 没有正确的算法, 计算机解决不了任何问题。计算机科学家N·Wirth教授提出了一个著名公式:算法+数据结构=程序, 由此可见程序设计的本质在于先设计出解决问题的算法。C语言是江苏省计算机专业对口单招考试中的必考内容, 不仅要考复杂的语法, 还要涉及到比较多的算法, 在技能考试和大综合试卷中, 学生较易失分。

以我校为例, C语言课程在高二年级开设, 第一学期周课时数为六课时, 第二学期周课时数为四课时, 总的来说时间紧任务重。中职学生基础相对薄弱, 形象思维能力较强, 但逻辑思维能力欠缺, 学生没有任何编程语言基础与算法基础。中职C语言中主要涉及语法和算法, 算法知识较多, 包括求最值, 排序 (四种排序方法) , 查找, 删除数, 插入数, 素数, 水仙花数等。对于语法, 学生通过多记、多练可以解决, 但要学会算法, 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 对中职生来说要学会、学好比较困难。经过多年的教学, 笔者采用了如下方法, 进行算法教学,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选择合适的事例, 使抽象的算法形象化

算法的抽象性较强, 如何使抽象的算法教学易被中职学生接受和理解, 如何使教学更生动, 利用直观教学, 可以把抽象的知识直观化、形象化, 把静态的教学生动化, 教师在准备所用的演示材料和选取方法时, 要结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规律, 更要符合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 对学生要有一定的启迪性, 能够让学生充分感知教学内容, 这样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调动思维, 更好地帮助他们理解所学知识, 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如在讲两个变量的值交换时, 笔者事先精心准备了演示材料:A、B、C三只大小一样的杯子、水和可乐, A杯中装满水, B杯中装满可乐, C是一只空杯子, 要求学生将A杯中的水与B杯中的可乐交换。学生在观察后, 借助于C杯可以轻松地解决此问题, 从而自然地过渡到如何将两个变量值进行交换的问题中来, 问题迎刃而解。再如对三个数排序的算法, 可以请三位高矮不一的学生站在一起, 要求学生思考如何将三位学生按由低到高的顺序排序, 并说出排序过程。学生思考并讨论后, 可以得出先将第一位与第二位学生比较, 如果第一位学生高, 两人换位置, 反之不交换位置, 最后将一二两人中较高的学生与第三位学生比较, 并按先前的方法确定位置, 从而顺利地排好队。这时再向学生提问如何对三个数按升序排序, 按降序排序, 学生就不难理解了。利用相似性, 通过直观的方式, 将抽象的问题具体化, 从而轻松地解决了难题。

二、通过一题多解, 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算法的灵活性之一, 反映在对同一问题解决方法的多样性。在解决问题时, 首先要打破学生的僵化思想, 利用学生的发散思维, 结合教师的引导, 来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让学生多角度、多侧面地分析和思考, 锻炼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共同找出解决问题的多种途径, 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如对于求最值的算法, 可以依据学生自有的经验, 尊重学生理解知识的差异性和多面性, 带领学生从多角度去分析, 分析一:先认为第一个数最大, 放在最大值的变量中, 然后从第二个数开始一直到最后一个数依次进行搜索, 发现大数的就让最大值变量保留;分析二:先认为第一个数最大, 将第一个数的下标保留, 然后从第二个数开始一直到最后一个数依次进行搜索, 发现大数的就将大数的下标保留, 这样既能找到最大值又能找到最大值的位置;分析三:先认为最后一个数最大, 放在最大值的变量中, 然后从倒数第二个数开始一直到第一个数依次进行搜索, 发现大数就让最大值变量保留;分析四:先认为最后一个数最大, 将最后一个数的下标保留, 然后从倒数第二个数开始一直到第一个数依次进行搜索, 发现大数的就将大数的下标保留。可以看出, 四种分析的结果, 都能得到最值, 从而较好地启迪了学生思维, 丰富了学生对求最值的算法理解, 形成了多样化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加强算法教学中的引导变通, 由易到难, 循序渐进地解决问题

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的过程, 是一个循序渐进, 螺旋上升的过程。学生对新知识的构建, 不是一蹴而就, 而是建立在已有知识或已有经验的基础上的, 借助于学生的现有水平, 新知识更容易被学生较快地接受、理解、消化和运用, 从而使学生的阶段水平达到新的高度, 为迎接下一次对新知识的内化和构建作准备。

儿童发展的两种水平:一种是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另一种是儿童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两种水平之间的差距, 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教师可以通过分析和把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在对C语言教学中较难的算法进行处理时, 可以采用逐层深入, 化整为零, 化繁为简等方法, 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消除学生们对程序设计的畏难心理, 培养对算法学习的自信心。在教学时, 放低起点, 加强对算法教学的引导与变通, 要从一个个简单的实例出发, 启发诱导逐步解决难题, 力求达到江苏省对口单招考试大纲的要求。

如在讲累加求和问题时, 要解决“s=-1!/2!+3!/ (2!-4!) -5!/ (2!-4!+6!) +7!/ (2!-4!+6!-8!) -……, (项数n的值由键盘输入, 且1≤n≤20) 输出前n项的和s的算法”, 教师可以预先给出一组编程题:s=1+2+3+4+…+n;s=1+3+5+7+…+2*n-1;s=1+1/3+1/5+……+1/ (2*n-1) ;s=1-2+3-4+5-6+……+99-100;求前10个自然数的积;s=1!+2!+3!+4!+……+n!;s=1-1/3!+1/5!-1/7!+……+ (-1) n+1/ (2n-1) !;s=2!-4!+6!-8!+……+ (-1) n+1* (2n) !;s=-1!+3!-5!+7!+……+ (-1) n* (2n-1) ! (n由键盘输入) , 输出前n项的和s, 要求学生按序完成。在设计这组题目时, 笔者已充分考虑到题目与题目间的层次性与关联性, 使它们由易到难, 逐渐递进, 逐层深入, 很显然这组题已给学生指出思维的方向性, 在解决了9个实例后, 所要解决的问题也就水到渠成了。

四、理清算法之间的关系, 促进算法学习迁移

按照学习迁移理论, 学生掌握前面知识越好, 对后面知识学习越有利。有了前面知识作为基础铺垫, 对后面知识的迁移就越容易。

C语言中算法较多, 但各算法间并不是孤立的。由于所用C语言教材只有语法没有算法, 教师在补充算法时, 首先要全面梳理算法知识, 理清算法间的关系, 确定算法教学的先后顺序, 整理相关算法间的联系, 构建较紧密的算法知识网络。

排序是对口单招学生必学又比较难理解的算法, 教师在讲“选择排序法”之前, 先要让学生掌握通过记下标的方式来“求最值”的算法, 并将找到的最值与第一个数交换, 接下来老师要引导找到的次最值与第二个数交换, 以此类推, 有了记下标“求最值”的算法作基础, 学生理解“选择排序法”就不困难了。再如要学生学习“插入排序法”时, 先要学会“插入数”算法, 所谓“插入数”, 是将一个数插入到一个有序数列中, 使数序仍然有序, 有了“插入数”算法作铺垫, 学生学习“插入排序法”就简单了;当然学生要掌握“插入数”算法, 要先学会数据的复制、移位等算法。

五、多角度应用同一算法, 巩固知识点

C语言中的算法知识, 学生并不是一学就会的, 教师要进行多次的讲解, 对同一知识点要进行多次练习, 通过学与练的结合, 促进学生的学。而学生若多次练习同一条题目会感觉乏味和厌倦, 无法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所以可以通过变换习题的形式, 改变题目的条件, 多角度应用同一知识, 实现对算法知识的巩固。如为了巩固素数算法, 可以给出从键盘上输入一个数, 判断是否为素数;找出两位数中的所有素数;找出一组数中的第二十个素数, 找出前三十个素数等编程题。学生在理解素数算法原理的基础上, 去解决实际问题。

在注重算法的理论教学时, 更要强化上机训练, 通过上机练习, 不仅检查程序是否有语法错误, 还可以验证算法是否有逻辑错误, 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算法的真正含义。实践证明, 重视对C语言中的算法教学, 突破教学难点, 提升对口单招学生的编程能力, 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为学生升入高一级学校作铺垫。

参考文献

篇4:中职教学管理中汉语言文学教学研究论文

关键词:远程教育 职业教学 汉语言文学 研究性学习

一、远程职业教学中汉语言文学专业研究性学习的背景

在国学研究的大背景下,远程职业教学中汉语言文学专业的研究性学习显得特别重要。国家开放大学有中央、省、市、县四级远程教育平台,依托这个平台和平台挂靠的大学,无论是语文教师、行政事业单位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学习者,还是对国学有浓厚兴趣的研究人员,都可以通过这个平台获取系统而规范的学习资源。

汉语言文学专业是国家开放大学的传统专业,也是骨干专业,国家开放大学一般在县级职业中专设有工作站,县域内的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习者基本上都依托这个平台进行研究性学习。进入国家开放大学的学习者大多是成人,例如语文教师、文秘工作者等,他们的学习必然带有研究的色彩,也带有职业的色彩。他们的学习有别于未成年人的学习,对资料和教育机构的依赖性非常强,因此,远程职业教学中汉语言文学专业的研究性学习就显得特别重要。

二、远程职业教学中汉语言文学专业研究性学习的实现途径

1.汉语言文学专业研究性学习的载体途径

在信息化时代,远程职业教学中汉语言文学专业研究性学习的载体途径有很多,例如电视就是一个很好的载体,《百家讲坛》等栏目,诗词大赛、成语大赛等活动形式,都是寓教于乐的汉语言文学专业研究性学习的良好载体。书店,特别是古书、旧书店也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研究性学习的一种载体。但最好的载体是国家开放大学,它可以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研究性学习者提供规范化的载体,使汉语言文学专业的研究性学习者可以依托这个载体进行系统的学习。特别是县级的成人学习者,这是一个庞大的在职学习群体,包括教师、秘书、办公室工作人员、行政机关文职管理人员等。国家开放大学景泰工作站自1993年成立以来,培养了各级各类汉语言文学专业的研究性学习者3万多人,其中,最早接受培训的小学教师现在几乎全是景泰县各小学语文骨干教师。

2.汉语言文学专业研究性学习的媒体途径

以国家开放大学为依托,远程职业教学中汉语言文学专业研究性学习的媒体途径具有多样性,学员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提交作业、咨询、听课,还可以通过网络进行考试、测验等。每个学员入学就可以获得一个个人密码,学习有较强的媒体定向性,可以直接听大学教师的现场授课,学生听课也具有选择性,例如古代汉语,学生可以选取知名教授的讲座听讲。

以国家开放大学为依托,远程职业教学中汉语言文学专业研究性学习的媒体形式从传统到现代几乎都有,汉语言文学专业是国家开放大学的传统专业,从光盘、录音磁带、录像带到电脑辅助媒体,应有尽有。

汉语言文学研究性学习的考试以无纸化考试和传统考试相结合,形成性考核占主导地位。传统教材具有权威性和规范性,课本、配套习题册有助于学生系统掌握知识。尤其是现代汉语,教材和光盘相结合,为学员的发音练习提供了基本的媒体保障。

3.汉语言文学专业研究性学习的群体途径

远程职业教学中汉语言文学专业研究性学习的群体途径具有多元性、时代性和社会性。以国家开放大学景泰工作站为例,2000年以前以小学语文教师为主要学习群体,2000年以后,幼儿园教师、小学教师、初中教师、高中教师都加入了远程职业教学汉语言文学专业的研究性学习群体,很多人读完了专科接着读本科,学习具有连续性。2010年后,远程职业教学中汉语言文学专业的研究性学习群体逐步扩展到行政事业单位的秘书、行政管理人员、办公室主任、档案管理人员、县志编纂人员、文联创作人员等。

4.汉语言文学专业研究性学习的管理组织途径

远程职业教学中汉语言文学专业研究性学习的管理组织途径是双元化途径。以国家开放大学的中央、省、市、县管理和联办高校文学院管理相结合,以省级国家开放大学为管理枢纽,省级国家开放大学组织教学、考试、阅卷、成绩评定,以及日常教学活动的组织和管理,开展教育教研活动。

国家开放大学甘肃分院汉语言文学专业的研究性学习形式多样,经常聘请兰州大学、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的知名教授举办学术讲座,在汉语言文学专业研究性学习中走内涵式发展的路子,并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优势,录制全国各高校文学院名师讲座课堂,最终使汉语言文学专业的研究性学习为学习群体所接受。

篇5:中职C语言教学创新与实践论文

近几年,中等职业教育又迎来了一个发展的春天,国家连续出台了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但是,在中等职业教育迅速发展的今天,还是存在着一些无法回避的问题。中职学生生源差、分数低已成了不争的事实,特别是报考计算机专业的生源质量正呈现出逐年下降的趋势。而对口单招,作为中职教育中的一种升学途径,给了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与普通高中学生一样的升学机会,能够进入大学继续学习深造。“C语言”课程作为中职计算机专业的一门重要学科,也是计算机专业对口单招的重要考核内容之一。但是与普高学生相比,这部分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基础较差,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进入职校后仍停留在被动的学习层面,思想混乱、不求上进、学习方法不当等现象依然存在,这无疑给正常的教育教学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如何能“授之以渔,而非授之以鱼”,使学生学会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最终达到提高学生成绩的教学目的,自主学习就显得至关重要。

1自主学习的教学实践内涵

自主学习,又叫自我调节学习,是与传统的接受学习相对应的一种现代化学习方式。其是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由学生自己确定学习目标、选择学习方法、监控学习过程、评价学习结果的一种学习方式。在我国有许多学者都对自主学习进行了阐述,笔者认为庞维国先生对自主学习的定义最为客观全面。如果学生在学习活动之前自己能确定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做好具体的学习准备,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对学习进展和学习方法做出自我监控、自我反馈和自我调节,在学习活动后能够对学习结果进行自我检查、自我总结、自我评价和自我补救,这样,他的学习才是自主的。庞维国将自主学习概括为:建立在自我意识发展基础之上的“能学”;建立在学生具有内在学习动机基础上的“想学”;建立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策略基础之上的“会学”;建立在意志努力基础之上的“坚持学”。

2自主学习在C语言教学中的意义

自主学习是一线教学中绕不过去的一个概念。对于学生来说,自主学习是一种能力,它是自求自得、独立思考、自我管理的一种能力,拥有这种能力对于学生的终身发展意义重大;同样,对于教师来说,自主学习也是一种手段,它是提高课堂效率的重要手段,通过这种手段教师能够活跃课堂气氛,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在C语言教学中,自主学习就显得尤为重要。

2.1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的要求

在应试制度下,C语言课程的分数和学生的升学率成了教师们追捧的对象,教师们只能围绕“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抄;教师考,学生背”来进行教学活动,而这与当前新课程改革是背道而驰的。因此,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师和学生必须从应试教育中走出来,对C语言教学不能只是单单地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和编程技巧,从而培养他们终身学习的能力,真正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

2.2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发展的迫切需要

在中等职业学校,从事“C语言”课程教学的教师非常少,许多学校都采用大班授课的方式。由于课堂时间有限,仅靠课堂上的时间去学习和掌握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学生在课余花一定的时间进行巩固和消化,而且“C语言”本身就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是计算机专业学生读懂程序,学会编程的入门级语言,要想真正地学好并掌握它,就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主构建学习过程,开展有效的自主学习,使学生由“学会”走向“会学”,从而适应当代中职计算机专业发展的需求。

2.3弥补个体差异的有效途径

个体差异一直是教育者重点关注的问题,很多研究者长期以来一直在探究造成学生个体差异的原因,希望找出一种能够弥补这种差异的有效策略。当前,许多研究者认为,造成学生个体差异的原因主要包括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两个方面。对于先天因素,我们只能尊重,但是对于后天因素,我们可以通过教育手段加以影响,而且通过研究发现,学生的自主性是影响最大的后天因素之一。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本身基础就比较薄弱,对于C语言这门课程,个体差异就表现得更加明显。但是通过开展自主学习,指导学生掌握有效的自主学习方法和策略,帮助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有效弥补学生所学知识点的遗漏,达到弥补个体差异性的目的。

3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是在中职C语言教学中的实践与创新

在中职C语言的课程教学中,笔者强调将专业课程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职业能力。在课程的施教中,大胆变革传统课堂教学,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学的内容和形式方面,采用自主学习的培养策略,并收到了良好的实施效果,具体做法如下。

3.1加强个体自主学习

(1)开展课前预习。课前开展自主预习,教师设计好导学案,布置好相应的预习任务单,并将导学案中所预先设立的学习目标与学习任务上传至本校的信息化教学平台,让学生明确目标,知道预习中需要“学什么”以及“怎么学”,学完后自行登录教学平台进行课前测试,检测自己“学得怎么样”,所见所得,这一预习的过程本身就是积极主动的,可帮助学生建立主动学习的意识,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2)寻找预习疑点,明确上课任务。在课堂教学初始,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对先前预习的内容建立“已知”的概念,即通过预习已经了解了哪些内容,其次要引领学生对教材内容进行带读,找出“已知”要点,并发问学生预习中的“未知”要点,从而明确上课的任务。

(3)自主探究疑点。这一过程,教师是引导者,学生是主体,通过设置层层深入的3个任务,让学生由浅入深地探究预习疑点,教师辅助答疑,并对大家探究的结果进行归纳总结。如:在教授C语言双重for循环结构中,先让学生用一重循环输出一个4*4矩形图案,接着抛出疑点,对printf(“**** ”)这条语句进行改写,学生们又探究出再用一条for语句实现,由此学生轻松探究出双重for循环的结构。

(4)增设自练环节。教师通过教学平台让学生自主训练,答题有疑问者可以向同伴寻求帮助,或观看老师的程序演示视频后,再自行上机操练,将自主学习与同伴学习有效结合,增强学习主动性。

(5)课后拓展探究。课后拓展,也即知识的延伸过程,主要针对课堂中没有的、学生又相当感兴趣的内容进行探究,由教师设置相应的课后拓展题,让学生在课后也有学习的空间,鼓励他们自主搜索资料,大胆尝试程序设计,从而让学生懂得更多的编程技巧,激发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拓宽他们的学习思路。

3.2开展小组合作

(1)分组。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合理分组,分组采取每组4~6人制,严格按照男女生性别、学生的个体差异、知识应用的水平高低等情况进行合理搭配。同时,教师还可以在充分了解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情况及上机实践情况后,对分组成员进行调整,实行走组制,这样各小组间总体水平基本一致,有利于平衡组间差异,开展公平竞争,保持各小组间总体水平相当,加大学生互助合作的参与度。

(2)实施。①采用启发式和讨论式对C语言理论知识及概念进行教学。笔者在课堂上讲授基本理论和概念时,告诉学生老师现在只是一名参与者,需要大家分组进行讨论,共同去解决课堂中遇到的问题。笔者将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通过一边讲解演示,一边让学生观察思考,学生们表现得非常积极和主动,课堂气氛也十分活跃。讲解与讨论结束后,各组发表自己的意见,笔者视各组的发言情况,再给出牵引式的帮助与指点。②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对C语言编程语句进行教学。如在讲授C语言IF语句、while语句、for语句等程序设计时,每节课先将本节课的重点通过提前制作的微课或其他多媒体课件予以展示,让学生了解本节课的学习重点和任务。然后,把创设问题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分组编程,而且每组都安排一两个比较好的学生,通过这样分组不仅能够很好地完成情境任务,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且对于后进生是一种帮助和辅导,对于成绩优秀的学生也是一种巩固知识和提高技能的过程。例如在教授C语言循环章节时,可设置一款2人PK的游戏,其中每人最多限答10道题,且轮流答题,谁先答错一题,谁就出局,另一名参赛选手即获胜,若答完10题认为分出胜负,则为平局。此项任务的设置,学生积极性较高,一方面通过答题学生巩固了已有知识,同时对循环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学习基础;另一方面分组学生自己动手编写程序,再用编写的程序进行PK比赛,当场测试程序的执行情况,若存在问题组内动手调试修改,增强了自主学习的意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了自主学习能力。

(3)评价。①改变以前单纯性结果式评价方式,注重形成性评价,将鼓励性评价与学习过程评价相结合,注重改进学习方法,引导学生自我反思、自我比较,体会进步的快乐,增强学习信心。②改变以前以个人成绩为标准的评价方式,注重自评、互评、组评和师评等多种评价方式,促进学生间相互帮助、共同协作、共同进步。

4结语

通过在计算机专业C语言课程教学实践中开展自主学习引导,笔者认为:开展自主学习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是教师把对学生学习的控制权逐渐还给学生的一个互动过程,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充分地发挥了学生求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了学生的学习信心,激发了学习动机,启迪了学生思维,对于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改革具有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篇6:浅谈中职德育教学的语言艺术

笔者在十多年的教学教育过程中, 不断总结经验, 得出了以下的教学心得:

1 生动有趣富含激情

牛纳和菜蒙说过, 新颖的刺激比熟悉的刺激往往更能唤起人们的注意, 更能引发人们的兴趣。因此, 新颖的教学语言能给学生以新颖的听觉刺激, 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中职德育课堂教育的对象, 是十七八岁的青少年, 大多是学习成绩的失败者, 他们在以往的学习中, 已经养成了不爱认真听课、不仔细听课这样的学习习惯。即使听, 也只是听到老师在课堂上偶尔的一些比较有趣、新鲜的个别语句, 甚少能完整地把一节课听完, 并不是说他们在智力上低于学习成绩好的同学, 而是, 这一部分同学往往思维活跃, 喜欢新鲜事物, 但未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所以, 想要集中他们听课的注意力, 必定要用一些能引起他们注意力的语言。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与知识, 而在于激励、唤醒与鼓舞。”比如, 在提问的时候, 很多学生总是怕一不小心就被点中, 那么, 当我看到这种情况的时候, 就会说“机会总是不多的, 不要把发扬风格的机会让给别人。”当学生回答了问题以后, 不管正确与否, 都会说“你真牛, 能把问题回答成这样。”如果错了, 就会说“这是一个多么另类的答案”。往往这个时候, 全班的同学都能够被这样的语言吸引过来, 或者, 当有的同学回答用很小的声音回答的时候, 便会说:我们再给一次机会吧, 这位同学把自信藏在心里了。”很多时候, 这些语言不仅给了回答问题的同学以鼓励和机会, 全班的同学这个时候也会积极响应, 并参与进来。所以, 用生动、诙谐、有趣的语言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利器, 是克服枯燥、营造活跃学习气氛, 增强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

2 节奏和谐抑扬顿挫

课堂上, 老师就是演员, 如何表演好一节课, 除了需要得当的肢体语言之外, 富有节奏、抑扬顿挫的语言也是表演好每一节课的重要手段。教学语言的抑扬顿挫是要求教师在课堂上的语言语速要高低起伏要统一, 该高亢时高亢, 该低沉时要低沉, 字正腔圆。时而像激流迸发, 时而像泉水叮咚。这样的课堂语言能让学生产生置身于故事的氛围中, 避免因为同一种语调而让课堂陷入沉闷, 无趣的境地。

停顿, 是在讲课过程中恰当停顿, 是有声语言教学必不可少的要求之一。教学语言的停顿是更好表达教学内容、表达教师感情的方法之一。也能让学生更清晰地听懂老师的教学内容, 理解教学目的。另外, 适当的停顿, 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也可以在停顿的间隙进行思考, 教师可以在停顿的时候强化高潮, 使高潮进一步升华。

因此, 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该用富含感情的语言进行教学, 让学生在这样一种语言环境下得到感染, 从而引起心理的共鸣, 以此达到教学目的。也就是“亲其师, 信其道”这样的教学效果。

3 语言简洁深入浅出

形象、生动是教师语言的要求之一。抽象、枯燥是思想政治课的普遍特点。中职学生大多对政治课程缺乏耐心, 更认为政治课是洗脑的学科。对德育课表现出了抵触的心理, 所以, 要想让学生想听、愿听、乐听, 教师在课堂上就必须把抽象枯燥的内容用通俗易懂、简洁的语言表达出来。比如, 价值规律在经济学里面是一个学习的重点、也是难点。用太多的语言描述, 学生听了一下子也可能没弄明白, 那么, 我运用了《赶不上趟》这样形象生动的漫画, 并用简洁的语言描述一下, 最后再做一下总结, 学生很快就能够明白, 而且听得也非常有趣, 一下子激起了他们听课的兴趣。又如, “做事要学会坚持”跟“做事不能两天打鱼, 三天晒网”说的同样的意思, 就是做事情要有恒心, 要会坚持。但是, 表达的方式却完全不同, 前面一句比较抽象, 后面一句就形象生动了很多。学生就比较倾向于后一种表达。

思想政治教育最大的忌讳就是用冗长无味的空洞说词, 如果让学生觉得是空洞的说教, 那么, 教学效果必定大打折扣。甚至毫无收效。所以, 简洁的语言, 简练的语言, 报之以丰富的情感, 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 风趣幽默美的感染

中职德育教育是对人的思想进行教育, 面向的是正处于叛逆期、好奇心理较强的青少年学生, 如果在教学中总是使用平淡、毫无趣味的语言进行教学, 将无法打动学生。运用幽默风趣的教学语言, 可以增强教学的感染力, 活跃课堂气氛, 从而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前苏联教育家斯维特洛夫说:“教育家最重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幽默是笑的艺术, 教育中使用笑的艺术, 能让本乏味、枯燥的课堂变得活跃和轻松, 借助幽默的语言, 寓理于幽默之中, 有幽默表现真理和智慧, 折射现实生活各种矛盾和现象, 能够化枯燥为生动, 有效活跃气氛, 让教育内容充满活力, 从而使教育对象在笑声中受教育、在轻松中受启迪, 进而更加充分地感受事物内在本质。

因此, 作为德育课老师, 一定要在语言上强化基本功的训练, 向有经验的同行学习, 向生活学习, 向学生学习, 不断积累更多优美、生动、有趣的语言, 以适应不断发展的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郑荣馨.语言得体艺术[M].太原:书海出版社, 2002.

[2]冯广艺.语言和谐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7.

篇7:中职汉语言文学教学方式方法

汉语言在我国的历史源远流长,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在世界上的影响力越来越巨大,也为汉语言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汉语言文学专业是一个与时俱进的专业,它被社会赋予了强大的生命力。我们想要将中国的历史文化不断向外发展到世界上的每一个角落,就必须不断学习汉语言文学,在实践中探索和改变。美的语言让学生冲破了枯燥而令人窒息的学习氛围,让世界上最优美的语言——汉语,真正地走进学生的心里,这就是我在汉语教学中追求的一种理想境界。学生是我们的未来,教师特别是中职语文教师应该具有前瞻性,要重视对学生进行高素质综合性人才的培养。中职汉语言学教学办好了,就为以后的专业学习和教学打好了基础。这样,中国的传统文化方能得到弘扬。本文从几个方面来浅谈中职汉语言教学中应重视的问题。

一、汉语言文学专业在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学生对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认同感不强

在我国汉语言文学专业涉及面较广,但是却没有涉及到一些专业性强的领域,相对于工程、医药、营销、企业管理等专业来说也没有形成明确的发展方向。所以造成很多学习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人,都会存在被逼无奈而不得不学的状态,常抱怨选错了专业,在他们看来选择汉语言文学专业是一种错误,他们并不认同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工作机遇和未来的发展空间。所以对本专业不关注、不学习,最后造成这些学员的专业基础知识不强,对本学科不热爱甚至厌恶,缺乏对传承伟大文化遗产的使命感和光荣感。

(二)汉语言文学的课程在设置存在较大缺失

相对于其它学科,汉语言文学的专业性要求更强,要求对文学知识的挖掘要更广、更深。但是现在个别学校却无法达到这一要求,究其原因是由于很多学校对于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课程设置并不合理,对其重视程度不够,使得专修课时减少。教师在进行授课时在授课方式上也存在一定问题,学生能够上到的实践课极少,由于课堂内容枯燥乏味使得学生对汉语言课堂兴趣缺乏,所以开始淡漠汉语言课堂,使得文学专业学生的职业技能培养严重不足。

(三)部分学校考核制度存在漏洞

现在很多学校用一张试卷就能够决定一个学生是否可以毕业,这种做法在一定程度上不够合理。现在很多学生在大学期间根本没上过几堂课,可是最后他们也可以顺利毕业。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考试制度不规范主要表现在:专业考卷所考的内容都是一些现成的而且较为概念性的基础知识,很多学生在最后考试阶段通过死记硬背来应付考试,即便他们对专业知识的研究根本就没有广度和深度,也可以顺利的毕业。由于这一不良现象,使得现在的很多学生完全忽视整个教学过程,只注重最后的考试结果。

二、把人文关怀渗透在教学中

怎样上出充满趣味的汉语课?有人认为汉语课就应该做到室中书声朗朗,教室热热闹闹。我认为:这只是课堂的表面形式。实际上好的汉语课应是教师情感投入,学生积极参与,充满讨论气息,充满人文关怀。这样,学生在课堂上获得的不仅是汉语知识,而且在双向互动中情感得到交流,运用汉语的技能得到提高。由课文而悟道,由悟道学做人,真正达到教书育人完美结合的境界。

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求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丰富的人文内涵。强调对人的培养,对个性的张扬。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尊重学生趣味的选择。这就要求教师不能处处依赖课本,而要对课本内容做出独特的解读和情景创设。不同侧面地引导民族学生琢磨、体会、领悟,掌握。同时,教师还要挖掘教材丰富的人文内涵。例如刚初中毕业进入中专学习的学生,已经开始对异性产生好感,对爱这个词非常敏感。当老师讲到爱这个词时,学生的反应往往是:有的羞涩,有的脸红,有的窃窃私语,通过观察我发现同学们对爱的理解比较狭窄,一谈到爱就会联想到情爱。为了引导学生对爱有更全面、更深层次的理解,我便启发学生让他们说说什么是爱,爱都有哪些?并且围绕爱这个话题展开讨论。再让学生把列举的每一种爱都用一个事例来进行说明。学生踊跃参与,积极发言,列举了各种不同的爱。通过这种方法,同学们懂得了爱的博大,爱的美好,并且明白了只有不断地为他人为社会付出爱,才能赢得更多的爱,更多的尊重。最后再请学生把这些感受写下来。多做类似的训练,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积累语言,更能吸引学生达到自我教育,自我提高,自我升华的效果。

三、让汉语课堂洋溢着爱的情感

在汉语教育教学活动中应着重关心学生的自身及其发展,笔者认为汉语教师的语言应有一种感人的力量,诚恳并富有激励性,应把活生生的灵感和思想贯彻到自己的语言中去,使情动于中而言溢于表,从而打动学生的心。我经常要求自己的行为须在真挚的、没有偏见的情感下面对我的学生。比如汉语基础水平差是汉语班普遍存在的问题,因此大部分学生存在自卑心理,特别希望老师能够理解,并鼓励他们。但是往往在教学中,我们许多老师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忽略了这个细节,对某些学生的无知和理解上的困难,表现出焦躁不耐烦,语言生硬,甚至鄙视,这对心灵稚嫩而敏感的学生无疑是一种伤害。俗话说得好:亲其人,信其道。此刻学生感情受到了伤害,那么他对老师的尊重、信任、爱戴势必大打折扣,你所传授的道他能主动接受多少就可想而知了。相反,老师一句赞美的话语,一个肯定欣赏的眼神,都会让学生体会到老师对他的爱,打开他自卑闭锁的心灵,激发他学习的热情。老师的爱象一盏灯,给学生迷失的心带来希望和光明,让他们有了勇气和自信。

篇8:浅谈中职语文文学赏析教学

一、中职学生文学赏析教学现状

当前中职学校的学生文学赏析的水平究竟如何,中职学校的语文课堂中文学赏析的教学现状又是如何?这些问题的回答涉及文学赏析课开设的基础,对此笔者对近年所教的学生进行了一个相对详细的调查。调查以口头和书面的方式进行,调查主要围绕学生对中国古典文学的了解来进行。

调查表明,有近10%左右的学生对包括四大名著在内的古典文学著作的名称不太熟稔(相比较而言,他们对当下的一些网络小说倒是非常清楚),有40%左右的学生只能说出《三国演义》中的主要人物,对于相对次要的人物则几乎是一无所知,这说明这部分学生对类似于此的古典名著的了解,只局限于义务教育阶段的课文学习,而没有真正进行课后有效的古典文学的阅读。调查还表明,有近八成的学生只对古典文学中的故事情节感兴趣,而很少有关注故事情节背后的传统文化、风俗的意识,自然也就缺少这种研究的能力。

同时将目光转移到中职语文课堂上,可以看到不少课堂还延续着应试教育的形态,还专注于背诵、默写等相对基本的教学环节,对于文学赏析这样的教学关注不够,因而语文课程也只能发挥工具性作用,而发挥不了其为学生的精神世界奠基的基础性作用。

这样的调查结果表明,当前职业中学的学生的文学素养比较欠缺,真正发现古典文学趣味的几乎没有,而这与职业中学学生整体表现相对浮躁等不足可能也存在直接或间接的关系。而通过古典文学的赏析,是有可能充实学生的精神世界的,也有可能为中职学生走向沉稳与成熟奠定基础。

二、在文学赏析中收获文学素养

当将教学的目标确定为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时,便会发现文学赏析课所存在的价值。比较研究发现,当前中职学生并不排斥文学,比如说他们在某些比较经典的网络小说的阅读中,就会提出“有这样的文学奇才吗”“现在应该没有人能够写出这么美的诗了吧”的观点,这说明文学只要以适当的形式出现,就可以获得学生的认同。因此,中职学校的文学赏析课需要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呈现出来。结合新课程改革所强调的综合实践活动,笔者提出这样的文学赏析教学思路,以帮助学生收获文学素养。

其一,关注学生的文学需要。不同专业的学生,他们对自己所需要的文学素养要求并不完全一致,财会类的学生需要精确的语言,而广告设计专业的学生则需要富含经典品味的语言,服装设计类的学生则需要关于美的描述……因此,文学赏析课的设计以针对不同专业学生的需要,设计不同风格的课型,以让学生能够有所收获。

其二,关注赏析文本的特质。从文本特质的角度去确定文学赏析课的思路,是中职学校语文教学的一个必须动作。

其三,关注文学的时代意义。文学赏析在面向中职学生的时候,应当有一种借文学促进学生对时代理解的意向。中职类学生毕业之后大多在某个操作岗位上发挥自身的价值,文学赏析所积淀下来的素养更多的要与具体现实相互作用,才能发挥其积极力量,从这个角度讲,关注文学的现代意义,应当成为文学赏析课堂的必要条件。

三、中职语文文学赏析课堂结构

回过头来再看文学赏析课的基本要素———课堂结构,可以发现中职教学的语境中的课堂结构除了基本的结构之外,还有其特殊的地方。总结起来可以这样阐述:对于课堂赏析情境的创设,可以结合学生的专业特征来进行,这样更具亲和力,当然更多地放大文学本身的特征,也无不可,具体看学生的赏析需要;对于文学赏析中的学生活动,需要充分结合学生的文学基础,防止随意解读(这是笔者的一个重要发现);对于文学赏析过程中的师生互动,更多的应当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毕竟文学赏析是有方向性的,而中职学校的学生往往并不能很好地把握这种方向,因此赏析过程实际上也是教师引生入境的过程。最终观点的形成,更多的需要教师来总结提升。

以上从文学赏析的情境创设、学生互动、师生互动三个角度对课堂结构的描述,一定程度上指出了中职语文课堂上文学赏析的基本要求。不当之处,还期听到方家之言。

参考文献

[1]李勇军.论以文学鉴赏为中心的中职语文课堂教学机制[J].林区教学.2010(7):48-50

篇9:中职程序设计语言教学策略探讨

关键词: 程序设计语言 VB 中职 高职单招 教学策略

一、中职生能力水平与高职单招考试现状分析

中职生普遍学习能力水平不高,部分学生未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习有较大的畏难情绪。多表现为课堂上不注意听讲,不记笔记,课后作业完成情况差,不复习功课。Visual Basic程序设计语言是一种面对对象的可视化编程语言,包含大量需要理解并识记的基础知识点,同时具有较强的实践操作性。学生在学习VB程序设计语言时,常因该科目过于困难而遭遇学习挫折,甚至产生厌学情绪。从2015年开始,福建省高职单招考试改革,除笔试外,新增技能考试。因此,对志在升学的中职生来说,书本知识的掌握与技能实践能力,这二者的培养同等重要。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不仅要重视基础知识点的讲解,更要注重上机操作技能的培养。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掌握基础知识点并培养优秀的上机操作能力,是教师制定教学策略的首要目的。

二、教学策略

(一)优秀案例设计导入新课。

VB程序设计语言枯燥难懂,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常采用“讲授法”授课。从课堂一开始,就不断灌输程序设计语言的基本概念知识,不断讲解,致使学生难以理解概念,甚至丧失学习兴趣,事倍功半。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应设计生动有趣的优秀案例导入新课。例如,在教授计时器控件这一小节内容时,教师根据计时器控件能够通过设置时间间隔从而达到定期做一些程序处理的特点,与寓言故事“龟兔赛跑”相结合,设计一个乌龟与兔子赛跑的小程序。枯燥的程序设计语言转换为生动的小游戏,引导学生直观认识并体验程序设计的实用性,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合理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VB程序设计语言学科内容繁多,理论性与实践性兼有,教学方法应根据教授知识点的不同,灵活转变组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详细讲解基础知识,掌握基本结构语句。教师采用讲授法,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点。例如在计时器控件教学中,演示完小程序,导入新课,教师首先讲解计时器控件的特有属性、事件,计时器控件处理程序的特点,使学生打好扎实的基础。

2.结合基础知识,演示上机操作。教师采用任务驱动法,结合基础知识,演示上机操作,并布置任务让学生完成。中职生的学习能力水平不高,教师首先采用演示法,降低学习难度,设置简易任务,督促学生完成,并一一检查,保证完成率。程序设计语言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上机操作练习后,更能加深学生对程序语言的直观理解。

3.教师总结错误,改正巩固知识。学生上机操作过程中,教师巡视指导。上机操作中,学生易出现错误,教师可于巡视过程中发现指导,最后总结经常出现的错误,统一讲解,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

4.设置思考题,强化自主学习能力。布置简单任务,是为了降低学习难度,提高学生的学习成就感。之后应设计难度较高的思考题,强化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采用自主探究方法,学生可几人一组,探索如何完成任务。程序设计语言最终是一门灵活性极强、创造性极高的科目,单一的讲授法与演示法虽能使学生掌握最基础的知识点,却不能培养学生设计程序的自主思考能力。因此,适当提高任务难度,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促进他们积极思考。

5.综合式项目,整合所学知识。VB程序设计语言实用性极强,设计综合式题目,将所学知识都整合到一个综合项目中,能让学生深刻认识到程序设计的实用性。例如在计时器控件的上机练习题目中,用到的并不止计时器一个控件,更包括图片框、命令按钮、标签框等控件,应用的知识除了计时器控件的Timer事件、Interval属性外,还包括Left、Enabled属性和基本赋值语句等。将学过的多个知识点整合到一个题目中,既能让学生梳理学过的知识,又能提高学生综合运用VB程序设计语言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渐进式教学任务提高学习成就感。

班级授课经常存在学生学习能力高低不一,理解程度有好有坏的情况。教师授课若过于简单,全体学生皆能理解并完成,对一部分优生而言,学习丧失挑战性,容易失去学习兴趣,且无法更好地培养学生自主思考能力。而授课若太难,则水平较低的学生易遭遇学习挫折,产生厌学情绪。因此,设计教学任务时,教师应做好课前准备,钻研教材,将基础概念与练习题目紧紧结合,以学生的理解能力为基础,将难度设计为渐进式,由易到难。这样既能让学生获得学习成就感,激发学习兴趣,又能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精神。

(四)讲授与上机操作相结合,理论与实践并重。

在VB程序设计语言学科教学中,上机操作实践十分重要,教师课前应认真准备教材、上机任务,授课过程中安排合理充分的上机练习时间。VB程序设计语言是一门可视化编程语言,操作性极强,只有充分的上机练习才能保证学生对技能的完全掌握。高职单招考试中,笔试过后,仍有技能实践考试,理论与实践并重。

(五)课后巩固基础知识点

中职生学习习惯较差,大部分学生并无课后复习的习惯。教师在制定教学策略时,应考虑到课后巩固知识这一环。通过布置作业任务、课后习题督促学生完成课后巩固;通过小测、考试等手段激励学生的竞争心理,增强他们的学习主动性;通过批改作业、小测,发现学生的知识薄弱点,再加以强化。

三、结语

中职教育是职业技术教育,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由于高职单招已成为中职生升学的重要渠道,掌握书面知识也同等重要。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水平与教师的教学质量紧密相关,教师应根据VB学科的特性,分析其重难点,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不断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梁徳赛.VB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探讨[J].科教导刊,2012,2.

[2]张华.中职计算机实践教学法的应用与教学创新探讨[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1,5.

[3]高晓青.中职计算机教学方法探究[J].学周刊,2013,6.

篇10:网络语言对中职语文教学的影响

一、网路语言的特点

本文所探讨的网络语言专指网民在QQ聊天室聊天或者在BBS上发表意见时所采用的一种具有现代汉语“另类”特质的语言。这种语言具有下列几个基本的特质: 常常以字母或者数字代替现代汉语, 如用“MM”代表“ 妹妹”, 用“521”代表“我爱你”等;中英文混杂使用, 如用“I服了you”代表“我服了你”等;采用比喻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 比如用“骨灰级”代表“资深”等;赋予现代汉语词汇新的意义, 如用“偶”代表“我”, 用“神马”代表“什么”等。因网络语言给人带来快捷方便的使用效果、醒目凸现的视觉冲击效果、幽默诙谐的心理效应等而迅速成为包括中职学生在内的广大青少年的新宠。但是这种“新宠”与我国传统的现代汉语在遣词造句的结构规律、词语的意义、语法等方面均有很大的差别。

二、网络语言带来的影响

1.正面影响

首先有利于激发中职学生的语言思维兴趣。快捷方便、简洁明了、随意性强、幽默诙谐等是网络语言的基本特性。网络语言的上述基本特性因为在很大程度上契合了当代中职学生展示独特的、抑或飞扬的、抑或敢于创新的性格特征等的心理需求而极容易激发中职学生的语言思维兴趣。

其次, 丰富了中职语文教学的素材。网络中一波又一波“长江后浪推前浪”般的网络语言创造和网络语言应用高潮, 为中职语文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教学素材。比如, 网络中层出不穷的造句热潮以及网络上相继出现的微博体、凡客体、淘宝体、蓝精灵体、咆哮体、撑腰体、甄嬛体等各种流行文体等, 只要教师借鉴和运用得当, 都可以成为中职语文课堂教学中生动有趣的范例, 并以此激发中职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2.负面影响

中职语文虽然是基础性公共科目, 但是中职语文教学同样承当着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遣词造句习惯、书写习惯、语言表达习惯等的重要职责, 肩负着培养学生高尚的人格情操等的重任。中职学生因为普遍存在着语文基本知识比较差, 语言表达不甚规范等诸多方面的不足, 而处于培养语文基础知识、语感、语言表达能力等诸多方面的重要阶段。可是, 目前很多中职学生将网络语言频频使用于日常生活中的口语交际和语文学习比如周记、作文、考试时的答卷等中, 势必给中职语文教学带来诸多的负面影响。

首先不利于规范学生的书面语言表达。网络语言中存在大量的语法变异和不合语法规范的语言表达现象, 比如“我闪先” (我先下线) 、“3Q” (谢谢你) 等。此外, 网络语言中还大量使用符号比如“==” (无语, 即无话可说) 等充当语法功能的现象, 不利于规范学生的书面语言表达。当然, 也由此给中职语文教学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其次, 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网络语言中词语的随意替代现象非常容易引起读者的误解。中职学生为了在周记或者在作文中显示自己独特的个性, 大量运用网络语言中诸如“目测” (感觉) 、“打酱油” (路过) 、“木有” (没有) 、“杯具” (悲剧) 、“骨灰级” (资深) 等网络语言, 一方面加大了教师为其修改错别字的工作量, 比如将“杯具”改成“悲剧”、“木有”改成“没有”等;另一方面容易引起教师的误读或者加重教师对学生作文理解上的难度, 比如对“目测” (感觉) 、“打酱油” (路过 ) 、骨灰级” (资深 ) 、“神马” (什么) 等的理解。如此, 则既不利于培养中职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更加重了中职语文教师的教学负担。

第三, 不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品位。无须讳言, 作为流行文化的网络语言存在着大量的诸如“脑残” (智力低下) “TMD” (他妈的 ) 、“SB” (傻逼 ) 、“SJB”“神经病”等污秽语言或者暴力语言。这类粗俗语言在中职学生的周记、作文等中频频使用, 不利于中职语文教师培养中职学生高尚的人文情操, 不利于中职语文教师培养学生良好的文风, 不利于中职语文教师提高学生的语言品位。

三、正确引导运用网络语言

网络语言对中职语文教学既有利又有弊, 而其弊大于利。对此, 中职语文教师, 必须正确引导。

首先, 教师加强自身的学习, 注意与时俱进。中职语文教师不仅肩负着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书育人的重任, 而且, 面对当今传播迅速的网络语言, 更要与时俱进, 适当了解、适当学习和适当运用, 以此了解学生喜欢使用什么样的网络语言, 了解学生对网络语言的态度, 与学生共同探讨合理使用网络语言的方案, 让网络语言更好地为中职语文教学服务。

其次, 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中职语文教师要理性地看待网络语言, 要把网络语言中积极美好的一面展示给学生, 让语文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与此同时, 教师也要把网络语言中普遍存在的弊端告诉学生, 引导学生远离不规范的网络语言, 远离充满色情、暴力、淫秽等的非健康网络语言。

第三, 提高学生掌握现代汉语语言的能力。在中职语文教学过程中, 教师必须努力提高学生掌握现代汉语规范语言的能力, 防止学生过多地受到不规范的网络语言的负面影响, 鼓励学生用规范的现代汉语语言进行口头交际和书面表达。唯有如此, 我们才能净化新兴的网络语言, 才能让中职学生在规范、健康、文明、传统的语言环境中学习现代汉语语文知识。

上一篇:那双温暖的眼作文下一篇:2022就业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