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山红色之旅,心灵洗礼

2024-06-26

韶山红色之旅,心灵洗礼(精选5篇)

篇1:韶山红色之旅,心灵洗礼

6月20日到21日,区总工会机关党支部组织我们全体党员踏上红色之旅,寻访革命先辈的奋斗足迹,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革命的摇篮、红色之都——湖南韶山,接受革命传统教育,重温峥嵘历史。韶山之行对我们是一种精神和心灵的洗礼。

一、瞻仰伟人神姿,感受缅怀情思。

我们来到毛泽东铜像广场,我们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瞻仰了毛主席铜像,向毛主席的铜像献花、敬礼,向毛主席三鞠躬,重温了入党誓词,深切纪念、缅怀……站在巨大的塑像脚下,一种自豪而激动地情怀油然而生,不禁让我想起毛主席那豪迈飘逸的诗篇《沁园春﹒雪》,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脍炙人口的词句。毛主席铜像微笑着望着前方,时时刻刻注视着祖国和人民,庇佑着中华儿女守护着祖国的疆土。他是在为我们的国家欣欣向荣日新月异的变化而感到欣慰吧,是在为国家的安定繁荣富强保驾护航吧。

二、品味故居风韵,追忆似水流年。

韶山之行,我们首先来到毛主席故居。这是一个山青水秀、空气鲜美的小村庄,有宁静淡泊的悠远味道,与喧嚣隔绝,与尘世无争。

这里有一套非常普通的两家合居的湖南民居,扁担型的土木结构建筑,三面环山,一面环水,泥砖墙、小青瓦,背山面水,掩映在绿树翠竹中。这里就是毛主席学习和成长的地方,也是他点燃革命的圣火,领导我们党和人民,找到新民主主义革命正确道路,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的起点。随涌动的人流前行,天井、杂屋、厨房、毛主席父母的卧室以及毛主席的卧室,历历在目。那些旧物,书桌、衣柜、石磨、水车,都曾留下过毛主席及其亲人的足迹。在毛泽东同志的卧室里,桌上摆着一盏油灯,少年时代的毛泽东经常在这盏桐油灯下学习,他自小热爱劳动、关心别人、懂得关心天下,是他成为中国革命伟大领袖的品质基础。走上革命道路后,他毅然回到家乡,亲手创建了中共最早的农村党支部之一的中共韶山特别支部,在风雨如晦、哀鸿遍野的乡村,点燃了革命的圣火。这革命的火种,历经了90年风雨沧桑,依然经久不息,见证着往昔峥嵘岁月,也照亮了后辈前行的路程。如今硝烟散去,只留下静静的故居、葱郁的山林,让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去回想艰苦年代的生死考验,毛主席有6位亲人为中国革命事业献出自己的生命,体现了毛主席是多么伟大,正如毛主席诗词所讲的“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如今的韶山,如今的祖国,处处繁荣昌盛、欣欣向荣的景象。

三、解读历史沧桑,领略革命情怀。

在毛泽东纪念馆,毛主席一个个感人的故事震撼着我们每一个人:从毛主席舍小家为大家,为了中国革命的胜利前仆后继,先后牺牲了六位亲人的故事中,我们领悟到了毛主席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通过参观我们知道,毛泽东出身于农民的家庭,杨开慧烈士出身于教师的家庭,他们的条件在当时应该说是不错的。但为了人民的利益,国家的危亡,他们都舍弃了这些。我们现在所拥有的良好环境真的是无数革命先烈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他们大无畏的革命精神,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党和祖国的情怀,值得我们永远地怀念和学习。

通过这次红色之旅,使我们受到了深刻的教育,受到了灵魂的洗礼,作为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生在和平年代,在党的红旗下成长,更应该清醒的认识到自己肩负的责任,更应该用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时刻牢记党员的义务,将“韶山精神”传承下去。“刻苦学习、勤于思考、扎实苦干、任劳任怨、谨慎细致、严格要求、主动服务、开拓创新”的工作传统和作风,是时代赋予“韶山精神”新的内涵,是我们当代干部的气质、魂魄,是我们行事做人的根本,也是我们不断走向成功的力量之源~我们每一个干部,都应该以此为标准,以韶山精神为榜样,对照自己的心灵、行为,时刻警醒自己。

篇2:韶山红色之旅,心灵洗礼

7月9日到10日,单位组织我们全体党员踏上七一红色学习参观考察之旅,寻访革命先辈的奋斗足迹,感受积淀深厚的革命精神。9日一大早,我们踏上红色旅程。经过3个多小时,到达湖南长沙,然后马不停蹄奔赴毛主席的故乡韶山。当天下午参观了铜像广场、故居和纪念堂,感受革命伟人故乡风韵,聆听伟人儿时的记忆...下午抵达省会长沙,9号品味岳麓书院底蕴,一睹爱晚亭风采,下午三点开始返程,至此结束整个学习考察过程。

两天的行程短暂而紧凑,在几天的旅程里我们重温了峥嵘的历史,看到了众多的文物,听见了动人的故事;既感受到了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又领略了祖国的山川秀美,更重要的是重温了一代伟人的豪情壮志、丰功伟绩。“诗国长城”浓厚的文化底蕴和绵延的历史脉络令人赞叹折服,岳麓书院深幽的景致意境和悠久的文化沉淀令人流连忘返,但是这些都不及韶山的烙印韶山的精神那般令人敬仰乃至朝圣。韶山之行对我们是一种精神和心灵的洗礼。

一、瞻仰伟人神姿,感受缅怀情思。

韶山之行的第一站我们来到了毛泽东铜像广场。我们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走近瞻仰了毛主席铜像,向毛主席的铜像献花、敬礼,向毛主席三鞠躬,像全国各地奔向韶山冲的人们一样,通过这种最传统的方式来祝福、纪念、缅怀……站在巨大的塑像脚下,一种自豪而激动地情怀油然而生,不禁让我想起毛主席那豪迈飘逸的诗篇《沁园春•雪》,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脍炙人口的词句。毛主席铜像微笑着望着前方,时时刻刻注视着祖国和人民,庇佑着中华儿女守护着祖国的疆土。他是在为我们的国家欣欣向荣日新月异的变化而感到欣慰吧,是在为国家的安定繁荣保驾护航吧。

韶山人民已经把毛主席当成神来供奉和朝拜。据导游讲解,1993年12月6日毛泽东铜像揭幕时,天上太阳和月亮同时出现,金色的阳光穿透弥天尘雾变成红通通火球,银色月亮被远天沙尘虚掩着变得洁白晶莹,所有人都惊叹于日月同辉的壮丽奇观;韶山往常在三四月份开放的杜鹃花,傲雪胜放,鲜艳喜人。这些美丽的传说寄托着人们对主席无限的崇敬和深深地怀念之情。在这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革命的摇篮、红色之都——湖南韶山冲,乃至在湖南,随处可以领略到伟人的风采,可以感受到人们的缅怀情思,他是无可争议的一代伟人。

二、解读历史沧桑,领略革命情怀。

在毛泽东纪念馆,毛主席一个个感人的故事震撼着我们每一个人:从毛主席舍小家为大家,为了中国革命的胜利前仆后继,先后牺牲了六位亲人的故事中,我们领悟到了毛主席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看到毛主席那留有73个补丁的睡衣和书籍、党费证等遗物时,我们深深感受到了毛主席艰苦奋斗的崇高境界和伟大的人格魅力。通过参观我们知道,毛泽东出身于富农的家庭,杨开慧烈士出身于教授的家庭,他们的条件在当时应该说是很优越的。但为了人民的利益,国家的危亡,他们都舍弃了这些。我们现在所拥有的良好环境真的是无数革命先烈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他们大无畏的革命精神,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党和祖国的情怀,值得我们永远地怀念和学习。

这种舍小家顾大家的革命斗争精神,就是共产党员先进性的最好体现,也就是以毛主席为代表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所体现出来的“韶山精神”。“韶山精神”是我此次参观学习体会最深之处,他是伟人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民族之魂。“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毛主席字字珠玑的豪迈诗句,是对战争年代以韶山党支部为核心凝成的韶山精神的高度概括。在战争年代,韶山人牺牲了众多英雄儿女的宝贵生命,这些闪光的名字,与韶山精神一起永垂不朽。共产党人以他们的壮怀激烈,书写了一部风云激荡的战斗史、一曲荡气回肠的正气歌。

三、品味故居风韵,追忆似水流年。

这是一个山青水秀、空气鲜美的小村庄,有宁静淡泊的悠远味道,与喧嚣隔绝,与尘世无争。这里有一套非常普通的两家合居的湖南民居,扁担型的土木结构建筑,三面环山,一面环水,泥砖墙、小青瓦,背山面水,掩映在绿树翠竹中。这里就是毛主席学习和成长的地方,也是他点燃革命的圣火,领导我们党和人民,找到新民主主义革命正确道路,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的起点。随涌动的人流前行,天井、杂屋、厨房、毛主席父母的卧室以及毛主席的卧室,历历在目。那些旧物,书桌、衣柜、石磨、水车,都曾留下过毛主席及其亲人的印迹。在毛泽东同志的卧室里,桌上摆着一盏油灯,少年时代的毛泽东经常在这盏桐油灯下学习,他自小热爱劳动、关心别人、懂得关心天下,是他成为中国革命伟大领袖的品质基础。走上革命道路后,他毅然回到家乡,亲手创建了中共最早的农村党支部之一的中共韶山特别支部,在风雨如晦、哀鸿遍野的乡村,点燃了革命的圣火。这革命的火种,历经了80年风雨沧桑,依然经久不息,见证着往昔峥嵘岁月,也照亮了后辈前行的路程。如今硝烟散去,只留下静静的故居、葱郁的山林,让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去回想艰苦年代的生死考验、血泪洗礼。昔日韶山养育了主席,今日却因为主席韶山呈现着一片欣欣向荣景象。故居前人潮涌动,来参观学习的人很多,给本来幽静的乡村增添了许多生机,大家纷纷合影留念,让这一刻的激情定格成永远的回忆。

四、珍惜现在,努力工作

红色之旅不是一般意义的特色旅游,一座座历史遗址不仅有其独特的思想教育作用,而且它所代表的人文精神,它的文化色彩、历史风貌,以及自然风光,都会对我们产生永久的魅力,给我们留下了一笔可贵的精神财富。抚今追昔,真切地感受到祖国的建立来之不易,安定祥和的生活来之不易。我们由衷感谢毛主席,感谢共产党,如果没有他们,就不会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在当前瞻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当年生活和战斗过的地方,重温他们写下的字字句句,缅怀他们的丰功伟绩,深切的感到共产党的伟大,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红色之旅尽管只有短短2天,却使我们深受一次丰富而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韶山之行,是精神和灵魂的洗礼。作为革命的后继者,我们要珍惜今天的幸福,要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凝心聚力,奋发图强。作为一名刚参加工作不久的大学生,生在和平年代,在党的红旗下成长,应该清醒的认识到自己肩负的责任。一切从实际出发,当前最大的实际就是做好本职工作,以最高的热情,最高的效率,切实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

韶山红色之旅有感

韶山红色之旅有感篇一

韶山位于湖南省中部,是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的故乡,全国著名革命纪念地和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24日下午14点钟左右,旅游车终于踏入我们向往已久的革命圣地——韶 山;在旅游车慢慢地开往韶山冲的路上,我此时的心情是多么的激动。

公路两旁的景色,以及韶 山冲的变化,述说毛泽东当年是怎样从这里走出韶山冲并走 向革命道路的;听着导游的介绍,我们被那特有的历史文化 和红色底蕴深深吸引住了。我们首先来到铜像广场。广场的入口处有一块天然巨 石,上面刻着著名书法家沈鹏题写的“中国出了个毛泽东” 8 个字。通往铜像广场的大道两旁分别立着六块巨大的石头,每块巨石上都雕刻有一首毛主席的诗词,据说每块巨石各代 表毛泽东同志在革命战争中逝去的六位亲人。进入广场的最 里面,一尊高大的青铜制伟人毛泽东铜像屹立在广场的台阶 上,广场周围苍松翠柏,绿树成荫。毛泽东铜像重 3.7 吨,高 6 米,花岗岩石基,座高 4.1 米,全身高 10.1 米,象征 着 10 月 1 日国庆,更象征着毛泽东是新中国的缔造者。基 座上是江泽民为纪念毛泽东 100 周年诞辰题写的“毛泽东同志” 金光闪闪的五个大字。铜像中身着中山装的毛泽东主席,手握书卷,面带笑容,神采奕奕。我们在铜像前敬献了花篮,鞠躬敬礼,缅怀毛主席他老人家光辉一生的丰功伟绩。接下来,我们来到了毛泽东故居。这是一套普通的两 家合居的湖南民居,前门有一个大池塘,背依青山,大家排 队依次进入房内参观,可以说人人都是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渴望在此寻觅伟人的踪迹。离故居不远处有许多池塘,在里面种有许多莲藕,这时正是荷花盛开的时候,给韶山增 添了不少美景。第二天早上我们还参观了刘少奇故居及纪念 馆,中国革命的两位领袖,家乡竟然相距如此之近(坐车用 时半个小时左右)。韶山是一个风景独特的地方,这里的山山水水养育了 一代伟人。此次韶山之行让我们对毛泽东的一生有了一定的了解,使我接受到了一次极为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 统教育;革命先辈把他们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和解放事业,他们的精神值得我们永远学习和发扬。

韶山红色之旅有感篇二

8月5日,读书会组织全体成员踏上了红色之旅,寻找革命先辈的奋斗足迹,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革命的摇篮、红色之都——湖南韶山,接受革命传统教育。这次的活动让我们既感受了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又领略了祖国的山川秀美、更是重温了一代伟人的豪情壮志、丰功伟绩,受益匪浅。

韶山是毛主席出生和成长的地方,也是他点燃革命的圣火,领导我们党和人民,找到新民主主义革命正确道路,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起点。在战争年代,韶山人牺牲了1598位英雄儿女的宝贵生命,仅毛主席一家就牺牲了6位亲人——毛泽民、毛泽覃、毛泽建、杨开慧,还有毛楚雄、毛岸英,这些闪光的名字,与韶山精神一起永垂不朽。韶山共产党人以他们的壮怀激烈、视死如归,书写了一部风云激荡的战斗史、一曲荡气回肠的正气歌。

一代伟人的铜像,高高耸立在韶山广场,栩栩生辉,我们穿上军装为毛主席献上鲜花,举行了庄重的纪念仪式。在两位解放军同志的带领下,我们绕主席铜像一周,缅怀主席。一代伟人毛主席开启了20世纪新中国历史的伟大篇章,以其卓越才能和盖世功勋在世界舞台上确立了世纪伟人的崇高地位,他的崇高精神、伟大品格、科学思想、丰功伟绩,永远铭记在我们心中,永远鼓舞着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各民族人民不断奋勇向上。这里每天都有无数的人向主席铜像敬献花圈、鞠躬,通过这种最传统的方式来祝福、纪念、缅怀……

没有英烈就没有我们和平的生活,没有他们的流血牺牲,就没有我们今天现代化的建设。对我们来说,红色之旅不是一般意义的特色旅游,一座座历史遗址不仅有其独特的思想教育作用,而且它所代表的人文精神,它的文化色彩、历史风貌,以及自然风光,都会对我们产生永久的魅力,给我们留下了一笔可贵的精神财富。

虽然由于台风“梅花”的光顾,在回来的路上遇到了一些困难,我们辗转动车至武汉再到上海,但也许正是这种磨练才能锻炼我们,使我们能勇于面对现实所给我们带来不可预期的困难。作为革命的后继者,我们要珍惜今天的幸福,历史的红色之旅结束了,但未来的红色之旅却刚刚开始!我们要把红色的革命传统带回来,代代相传,成为以后工作中的永久动力。

韶山红色之旅有感篇三

经过一个晚上的休息,21号怀着无限的向往,来到了万人敬仰的韶山。韶山是湖南人民的韶山,也是全国人民的韶山,韶山,树木葱茏,满眼翠绿,空气清新,沁人心脾,一大早,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带着朝圣的心、虔诚的心、感恩的心、用各种不同的方式,缅怀这位缔造新中国的伟人毛泽东。

触摸伟人故里,亲临其境,心灵无比震撼,这真是一个山青水秀,人杰地灵的地方啊!有人说,毛泽东是山的儿子,他是从韶山走出来的,现在依然是一座无法超越的高山。是中华民族的一位巨人,他那巨大的肩膀担当起民族解放的历史重任,如一座巍峨的高山使中华民族傲然屹立于世界的东方。

在旅游纪念品商店,细致观看了陈列的照片和很多纪念品,听讲解员说了许多从前不知道的东西——领袖奇闻,我们静静地听着,可以感觉到,韶山人把毛主席神话确实是真的,几乎家家户户都供着毛主席铜像,买的时候不能说买而要说“请”,就像民间请神一样,“请”的价钱不菲,怀着朝圣的心情,我们几个同事都花了298元钱“请”了毛主席铜像祈祷安康,并且捐款100元支援韶山建设。据说1993年12月26日毛泽东诞生日的10时许,江泽民总书记为广场铜像揭幕布,天上竟同时出现日月同辉的景观,方圆九里之内,本应是三四月开的杜鹃花竞相开放,又说起铜像的传闻、天文地理上五龙朝奉乃产天子之地、还有龙脉、风水祖坟之说……当然这些是为了吸引游客而编还是真有其说,我们凡夫俗子不得而知,但是那种被神话了的故事在我的心中却是那么神圣和不容亵渎,毛主席早已是我们心中的红太阳,头脑悠然响起国歌:“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深深的鞠躬再鞠躬。就是怀着这样浓烈的敬仰之情,排着一公里长的队伍,缓缓前行瞻仰毛泽东故居,毛泽东故居在韶山冲中部,坐北朝南,土木结构。门前通过小平两口相连水溏,就像养龙池一样,也是毛泽东少年时游泳的地方。周围山上竹林苍松茂盛,就是这样一个藏龙卧虎之地孕育了一代天骄毛泽东。走进屋内,一间间小屋黑暗狭窄,触摸伟人用过的桌子,我注意了那小小的油盏,遥想当年,一个心存大志的少年,在这里面对黑暗的中国,萌生了要改变世界的雄心,一盏油灯点亮了他的心灯,最后燃遍了全中国。,“……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怀着豪迈的心情,步行沿着瞻仰大道,来到毛主席铜像前。毛泽东同志铜像高101米,身着中山装,手握书卷,面向东方,似在高瞻远瞩,在青松、鲜花、红旗的映衬下,显得庄严肃穆。毛泽东广场上游人如织,人头攒动,不时响起庄严的宣誓声。面对雄伟壮观的毛主席铜像,敬献花篮并深深三鞠躬,纷纷照相留住这神圣的一刻,只感到个人是如此渺小,毛泽东领导的中国革命是如此的声势浩大,震撼人心,毛泽东的人格魅力将永垂不巧!

经过20分钟的车程,盘山而上,来到了毛泽东乡间别墅滴水洞,这颗被人们喻为湖南“山水明珠”的“西方山洞”已开放20多年来。滴水洞长约2.8公里,洞内有小溪,曲曲弯弯,小溪沿岸林木繁茂,挺拔的松林中夹杂着茂密的楠竹,而上百种野花漫山遍野地生长着。山路的一侧是小溪和水库,毛泽东曾在水中游泳,游出了湘江、长江、中南海,在世纪的惊涛骇浪里遨游。龙头山沟坨中葬着毛泽东的曾祖父毛四端,据说此处风水绝伦,是一块难得的宝地。自1932年起至1949年春,国民党曾派特务三次来掘毛泽东主席的祖坟,因当地百姓的保护而均未得逞。滴水洞景观集造化之神秀,萃人文之盛事,因而蜚声海内外。

告别神奇瑰丽的滴水洞,经过一个半小时的车程,我们来到了刘少奇的故乡花明楼。参观了刘少奇铜像、纪念馆、故居、花明楼景区。追寻刘少奇革命的足迹,缅怀刘少奇神奇而伟大的光辉人生,沉甸甸载满的感慨总是萦绕心头,稀嘘不已。

两天的旅程结束了,红色之旅收获的精神财富,荡涤灵魂,使人神清气爽,虽身居陋室,觉富比王侯。和平世界来之不易,我们虽不能在乱世中欲血奋战过,继往开来,珍惜现在,开创未来,我们仍然任重道远。古人孔老夫子曾想建立一个理想国度:在这个国家里,人人礼尚往来,安居乐业,路不拾遗,夜不闭户,一幅怡然自得的世外桃源景象。然而时至今天,中国人仍艰辛走在求索的路上,为事业奋斗不息,在为革除积弊而孜孜努力。寄望阳光遍洒每一个角落的日子,不会太遥远。踏着伟人的肩膀,我们上路了,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下定决心,为壮丽事业奋斗终生。

关于湖南红色之旅心得体会作文

湖南红色之旅给了我们一次全新的洗礼。我们党的事业来之不易,我们的先辈们打下来的江山如此多娇,我们的英雄先烈如此光辉照人,我们的幸福生活如此不易。以下是湖南红色之旅心得体会,欢迎大家阅读!

湖南红色之旅心得体会

这次考察更加坚定我跟中国共产党走的力量,更加牢固马克思主义信仰,更加确立为党的事业奋斗终身的雄心大志。我深深地的爱着我的党,深深地敬仰我的先烈,深深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

此次考察,也使我们团干部之间加深了感情,从上了同一辆车我就能感到我们是一个团结的集体,我们是一个团队。湖南之行给我们创造了多方面的机会,非常感谢团区委为我们争取的这次机会。下面我对为期六天的考察做一个简要的汇报.长沙,是一座有两千余年悠久文化历史的古城,是历史、文化名人辈出的地方。橘子洲是浩荡湘江历经数千年冲积而成的水陆之洲。1914年至1918年,青年毛泽东在湖南省第一师范学校求学期间,经常与同学登临橘子洲评判时局、纵论国事,从此,橘子洲成为青年毛泽东早期从事革命活动的热土。在1925年的橘子洲头,胸怀天下的毛泽东,朗声吟诵气势磅礴的《沁园春·长沙》,赋予了橘子洲独特的灵性,铸就了橘子洲永恒的灵魂,更使橘子洲烙下毛泽东同志独特的印记。橘子洲从此美誉风传,名扬四海,成为天下名胜。

在09年毛泽东诞辰116周年之际,毛泽东青年艺术雕塑揭幕,雕塑总高32米,长83米,宽41米,寓意1925年毛泽东32岁时写下了《沁园春·长沙》。以1925年青年时期的毛泽东形象为基础,突出了强烈的视觉效果和艺术感染力,做到了与橘子洲自然景观的完美结合,艺术地再现了毛泽东当年胸怀大志、风华正茂的宏伟气概。雕像上的主席眼窝深陷,目光深邃地遥望湘江,仿佛依然在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在刘少奇故居,我深深感到无比的亲切,好像来到了自己的家,就像在与我们的老党员谈话,来到我们党的指挥中心,我感到渺小、感到幸福和自豪,接受着党对我的深深教育。刘少奇主席为我们党和祖国的贡献是任何一个共产党员深深明知的。他在新中国经济上的探索更是不可磨灭的,刘主席是我们青年人,更是我们共产党人学习的榜样和指明灯。

在现代中国革命史上,湖南曾经产生过众多的无产阶级政治家、革命家,这是一片令人神往的土地。我们怀着对已故革命领袖无限崇敬的心情,来到了一代伟人毛主席、刘少奇的故乡——韶山。

毛泽东故居座落在竹林繁茂,翠色欲滴的韶山冲里。这里依山傍水,环山围绕,青松郁郁,翠竹婆娑。“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这是毛主席1959年夏天回到阔别了32年的家乡韶山时留下的诗词,字里行间流露出主席对革命先烈的深深怀念。

走进故居,里面的摆设一切依旧。主席少年生活痕迹历历在目。横屋里摆放着的方桌、板凳;卧室里的方形架子木床、青色大布蚊帐;天井边房中陈列的农具、水车、蓑衣、风车,经过半个世纪的沧桑,岁月褪尽了它们原有的色彩。一切都显得朴实而清幽。置身于毛泽东同志的故居里,留心观看着每一件留有毛泽东同志生活、学习、劳作的文物,体会到一代伟人成长的足迹,人们把毛泽东故居誉为“红太阳升起的地方”,是革命的“圣地”!

对毛泽东故居的参观和学习让我们对毛泽东的一生有了更加充分的了解:毛泽东同志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领导我们党和人民,找到了一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正确道路,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他又从中国革命的实际出发,开始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他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是把一生都献给了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和解放事业的,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者。

篇3:“红色之旅”韶山游感想

六月是一个红色的月份,抱着对伟人的崇高敬意,6月9日我跟随局党工委组织的旅游团到韶山参观旅游。

韶山位于湖南省中部,是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的故乡,全国著名革命纪念地和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9日下午1点钟左右,旅游车终于踏入我们向往已久的革命圣地——韶山;在旅游车慢慢地开往韶山冲的路上,我此时的心情是多么的激动。当地的导游向我们介绍公路两旁的景色,以及韶山冲的变化,述说毛泽东当年是怎样从这里走出韶山冲并走向革命道路的;听着导游的介绍,我们被那特有的历史文化和红色底蕴深深吸引住了。

我们首先来到铜像广场。广场的入口处有一块天然巨石,上面刻着著名书法家沈鹏题写的“中国出了个毛泽东”8个字。通往铜像广场的大道两旁分别立着六块巨大的石头,每块巨石上都雕刻有一首毛主席的诗词,据说每块巨石各代表毛泽东同志在革命战争中逝去的六位亲人。进入广场的最里面,一尊高大的青铜制伟人毛泽东铜像屹立在广场的台阶上,广场周围苍松翠柏,绿树成荫。毛泽东铜像重3.7吨,高6米,花岗岩石基,座高4.1米,全身高10.1米,象征着10月1日国庆,更象征着毛泽东是新中国的缔造者。基座上是江泽民为纪念毛泽东100周年诞辰题写的“毛泽东同志”金光闪闪的五个大字。铜像中身着中山装的毛泽东主席,手握书卷,面带笑容,神采奕奕。我们在铜像前敬献了花篮,鞠躬敬礼,缅怀毛主席他老人家光辉一生的丰功伟绩。

接下来,我们来到了毛泽东故居。这是一套普通的两家合居的湖南民居,前门有一个大池塘,背依青山,大家排队依次进入房内参观,可以说人人都是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渴望在此寻觅伟人的踪迹。离故居不远处有许多池塘,在里面种有许多莲藕,这时正是荷花盛开的时候,给韶山增添了不少美景。第二天早上我们还参观了刘少奇故居及纪念馆,中国革命的两位领袖,家乡竟然相距如此之近(坐车用时半个小时左右)。

韶山是一个风景独特的地方,这里的山山水水养育了一代伟人。此次韶山之行让我们对毛泽东的一生有了一定的了解,使我接受到了一次极为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革命先辈把他们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和解放事业,他们的精神值得我们永远学习和发扬。

篇4:肖临骏:红色之旅韶山行

初冬时节,我和老伴踏上了红色之旅,来到心慕已久的韶山,在激动与臆想中,感受着她的魅力与神奇。

韶山位于湘潭与湘乡、宁乡交界处,距湖南省会长沙90公里。

那日中午,我们乘坐的火车从长沙抵达韶山站,然后坐汽车进入韶山的群山环抱之中。此时这里仍是满目苍翠、鲜花盛开,芬芳四溢,让人顿感心旷神怡。

走下汽车,我心訇然涌起万般情愫,是兴奋?是激动?是幸福感?我说不清。像一股热流推着我疾步前行,直奔毛主席故居。

毛泽东故居座落在三面环山绿树成荫的韶山冲里,坐南朝北,青砖泥墙和黒木灰瓦的建筑呈“凹“型。这里层峦叠嶂,松柏葱茏,翠竹依依,风景秀丽。传说这里的山脉间暗藏着“龙脉”人称风水宝地。1893年12月26日,毛泽东诞生于这里。并在此度过了他的童年和少年时代。

故居前有一池塘。池塘岸边绿柳婆娑,塘里长着荷花,此时已是冬天,花已凋谢,但池中的水却非常清澈,平静如镜,四围青山屋影清晰可见。

参观故居的游人如织似潮,但大家都好像怕打扰了什么似的,却是那样的安宁与恬静,迈着庄严的脚步,缓缓走进这向往已久的农家小院,“毛泽东同志故居”几个金色大字映入眼帘。

走进故居横屋,右边是父母卧室,墙上挂着二老的遗像。里处是毛主席卧室,墙上挂着一幅他与母亲文氏弟弟毛泽民毛泽潭的合影,室内床上放着一布棉被支着蚊帐。转过右厢房、卧室、廊檐和碓屋之间,可看到毛泽东的全家照,日常器皿和各种农具以及毛泽东从事革命活动的文物照片和资料,其中陈列着毛泽东少年时期用过的扁担、水桶、锄头等。

横屋书房客厅,毛主席曾先后在这里组织农民学习革命理论发动农民运动,并写下了《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建立全国第一个农村党支部。17岁时他以“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一首诗告别了父母走出韶山冲,奔向外面更广阔的世界,探求真理,立志救国,带领中国人民摆脱苦难,走上了社会主义幸福大道。其博大胸怀,丰功伟绩,彪炳千秋

睹物思人敬仰之情油然而生,心绪久久不能平静。就是从这极其简朴、平常的农舍中,竟然走出了一位彻底改变中国命运的开国领袖。

那一物一景都会能勾起你对历史的追溯而万分感慨,给人予心灵深处的震撼。得以踏进这块孕育伟人的圣地,心里自然感到无比的自豪。

走出毛主席故居,我们来到韶山冲凤凰山下的毛泽东纪念馆,该馆建筑现代化设计风格优美,气势宏伟,肃穆庄严。

步入大厅,一尊毛主席塑像赫然入目,满面慈祥,亲切自然。展厅共收藏有关毛泽东生平和韶山人民革命斗争的文物、资料、照片有上万多件,充分的反映了毛泽东生平和光辉业绩。

展厅里游人熙熙攘攘络绎不绝,每个人都将庄重与激动写在自己的脸上。每一件文物都让我感到亲切,都使我心生敬意,每一件文物都有不寻常的背景和历史,见证了我们人民领袖的崇高与伟大。

走在纪念馆里,给人感觉是走进革命传统教育艺术的殿堂。

离开纪念馆,我们又去参观毛泽东铜像广场。在广场入口处有一墨绿的青松掩映着一块巨大的橘黄色岩石,形状很像我国的地图,上面刻着八个鲜红的大字:“中国出了个毛泽东”。

广场南北约有两百多米长百余米宽,地面用花岗岩铺成。四周群山环抱,两边绿化植物错落有致,花卉点缀其间,姹紫嫣红,争芳斗艳。苍松翠柏间竖立着六块形状各异的天然岩石制成的诗碑,上面镌刻着毛主席手体的诗词。

广场上到处都是来此瞻仰的人群,穿过这些人群,清楚地看到,金光闪闪的毛泽东铜像背靠韶峰,座南朝北,高高地耸立在多层台阶之上,褐红色大理石基座正面,镌刻着“毛泽东同志”五个贴金大字。周围摆满人们敬献的花篮。毛泽东身着中山装,左胸前挂着主席证,手执文稿,目光炯炯,面带微笑,正视前方,巍然挺立,气宇轩昂,展示了主席在开国大典上的风采,再现了这一伟大光辉的历史瞬间。

听导游讲,毛泽东铜像是1993年12月为纪念毛主席诞辰100周年而建。基座高4.1米,寓意他老人家执政41年;像高6米,通高10.1米,暗寓国庆10月1日,更象征着毛泽东是新中国的缔造者。

导游还讲述当年运送毛泽东铜像时,曾发生几件极为奇妙的事情。

一是1993年12月铜像铸成后从南京启运,行至井冈山时车子忽然抛锚久修不好。因天色已晚,有人提议,井冈山是毛主席他老人家闹革命时建立的第一个根据地,和主席有着特殊的情感,就让他老人家在这里住一晚上吧!于是决定全部护送人员留宿井冈山。次日一早在没有任何修理的情况下,车子居然恢复正常启动!

二是铜像如期抵达韶山后,更为神奇的现象又接连出现。原本春天开放的杜鹃花竟在寒冬天争相怒放,如同一团团红色的火炬,映红了韶山,笑迎主席归来。

三是在江泽民同志为毛主席铜像揭幕时,蔚蓝的天空突然出现了日月同辉的景象,仿佛日月有眼,花木有情,令在场的众人万分激动。是奇迹还是巧合?无从解释,这让韶山原本就灵秀的地方更增添了一份神秘色彩,也引来更多人来追寻主席他老人家的光辉足迹。

此时,阴沉的天空飘起了淅沥小雨,整个广场更加肃穆庄严。《东方红》《太阳最红毛主席最亲》的乐曲不时响起,在韶山冲久久回荡。

伴着乐曲,向毛泽东铜像敬献花篮的仪式连续不断。大家怀着一颗崇敬之心,表达对伟人的深情怀念,自觉的在毛泽东铜像前排列整齐向他老人家鞠躬致敬。还有外国朋友也来瞻仰主席的铜像,此刻我的心情非常激动,眼睛湿润了,是泪水?雨水?分不清了„„

在毛主席铜像前,人们纷纷拍照,我俩也合影留念,终于了却了我的多年夙愿,心中不禁荡起阵阵涟漪„„

傍晚时分,太阳露出红脸,我们恋恋不舍的告别韶山。

巍巍韶山,美丽风光,伟人风范,永励后人。

韶山之行,红色之旅,感恩之旅,感慨万千。伟人虽去,其物犹存,无不引起我们对伟人的深切怀念。

篇5:韶山红色之旅有感心得体会

韶山是毛主席出生和成长的地方,也是他点燃革命的圣火,领导我们党和人民,找到新民主主义革命正确道路,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起点。在战争年代,韶山人牺牲了1598位英雄儿女的宝贵生命,仅毛主席一家就牺牲了6位亲人——毛泽民、毛泽覃、毛泽建、杨开慧,还有毛楚雄、毛岸英,这些闪光的名字,与韶山精神一起永垂不朽。韶山共产党人以他们的壮怀激烈、视死如归,书写了一部风云激荡的战斗史、一曲荡气回肠的正气歌。

一代伟人的铜像,高高耸立在韶山广场,栩栩生辉,我们穿上军装为毛主席献上鲜花,举行了庄重的纪念仪式。在两位解放军同志的带领下,我们绕主席铜像一周,缅怀主席。一代伟人毛主席开启了20世纪新中国历史的伟大篇章,以其卓越才能和盖世功勋在世界舞台上确立了世纪伟人的崇高地位,他的崇高精神、伟大品格、科学思想、丰功伟绩,永远铭记在我们心中,永远鼓舞着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各民族人民不断奋勇向上。这里每天都有无数的人向主席铜像敬献花圈、鞠躬,通过这种最传统的方式来祝福、纪念、缅怀……

没有英烈就没有我们和平的生活,没有他们的流血牺牲,就没有我们今天现代化的建设。对我们来说,红色之旅不是一般意义的特色旅游,一座座历史遗址不仅有其独特的思想教育作用,而且它所代表的人文精神,它的文化色彩、历史风貌,以及自然风光,都会对我们产生永久的魅力,给我们留下了一笔可贵的精神财富。

上一篇:狼图腾观后感1300字下一篇:希尔伯特23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