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安全行为守则新版

2024-07-09

中小学生安全行为守则新版(共17篇)

篇1:中小学生安全行为守则新版

1:严禁下海、河、塘、水库游泳。

2:严禁在寝室、教室等地方用火、燃放烟花、爆竹等。

3:严禁从校外携带有毒、过期、不卫生的“三无”食品进入校园。

4:严禁爬围墙、铁门、窗户、拦杆等。

5:严禁站在走廊栏杆上晾、取衣服。

6:不准在寝室、教室内使用充电器对单放机、手电等充电;严禁私自接拉用电设施设备。

7:不准在校内骑摩托车、单车,通学生骑单车要定期检查刹车。

8:上、下楼梯一律靠右,严禁拥挤、推搡、追打。

9:往返学校路上遵守交通规则,注意保护自己。

10:严禁拨打119、110、120等骚扰电话,不毁坏、乱动学校安全保卫、消防设施。

11:外出活动,不携带火柴、打火机、易燃易爆物品进入林区。

12:患有流行疾病、传染病,应及时向学校报告,不准隐瞒病情,皮肤病要及时治疗,防止扩散。

13:远离猫、狗、老鼠及其它易携带病菌的动物,以防抓咬。

14:有特异体质或特定疾病,不宜参加某些教育教学活动,首先向学校说明情况,并及时向科任教师提出申请。

15:在强对抗性或具有风险性的体育竞赛活动中增强安全意识,并在老师的.指导下有序进行,严禁私自行动。

16:实验课上,涉及有毒、危爆、刺激性、易腐蚀、用电危险等实验,严守操作规则,不擅自行动。

17:不得以欺骗手段离家、离校出走。

18:打饭、打开水时不得拥挤,提开水瓶不要小跑,以免瓶爆烫伤。

19:不得在池塘边追打,不准在楼梯口、窗户、走廊边抛投物品、垃圾。

20:严禁进入基建施工现场。

21:严禁携带、私藏有危险性的刀具、器械等。

22:严禁在寝室、教室内打球和持械锻炼身体。

23:外出活动、校内劳动等注意安全,听从安排,不擅自行动。

24:放假必须按时离校、返校。若有特殊情况要求的,必须先交申请到班主任处,经政教处审批,并接受学校的统一管理。

25:严禁拉帮结派、打架斗殴,与社会青年来往。

26:发现有不安全、异常情况应及时向老师或学校汇报。

篇2:中小学生安全行为守则新版

一、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1.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升国旗、奏唱国歌时要肃立、脱帽、行注目礼

2.知校爱校,维护环境。自觉维护校园绿化、美化、净化

3.谈吐有礼,语言文明。使用普通话,不讲粗话、脏话

4.文明交往、举止得体。相互尊重,自尊自爱,男女同学交往举止得体

5.尊敬师长,团结友爱。遇到他人主动打招呼,相互问好,以礼待人,关心他人

6.遵守公共秩序,维护社会公德。不在校园内吸烟,不酗酒,不乱扔杂物,不随地便溺。

二、学生课堂行为规范

1.尊师重道,注重仪表。尊重任课教师,携带与课程相关的书籍、资料、笔记本及必备的学习用具,不做与课程无关的`事情,不在教室吃东西。进入课堂应着装得体、仪容整洁,不随意出入课堂

2.严肃学风,谦虚好学。不迟到、早退或旷课,提前10分钟进入教室并坐好,配合查课工作,因病、事不能正常上课者,事先请假。集中精力听课,参与课堂活动

3.遵章守纪,严于律己。严格遵守课堂纪律,不在课堂上使用手机、平板电脑等设备进行聊天、看电影、玩游戏等与课程无关活动。教学楼内保持肃静,自觉维护教室内及走廊卫生,不在课桌椅、墙壁、讲台、门窗上涂抹刻划

4.勤学惜时,文明礼让。不抢占座位,不以各种方式催促教师下课,课后请教师先行。对检查、督导以及随堂听课的其他老师表示尊重,主动问好、主动让座。

三、学生就餐行为规范

1.尊敬师长,团结互助。尊重食堂工作人员,遇到老师要有礼貌问好,主动谦让。同学之间礼貌待人,互相帮助

2.按时就餐,文明礼让。遵守就餐时间,自觉维护就餐秩序,不得插队、拥挤。盛饭、打菜的过程中注意文明用语。就餐过程中不相互打闹、不相互喂饭、不共用同一餐具

3.讲究卫生,维护秩序。保持餐桌卫生,餐后及时清理餐位,随手带走垃圾。不占位,不抢座,不在桌凳上乱写乱划,不大声喧哗,不敲打餐具,不在食堂吸烟、酗酒

4.爱惜粮食,勤俭节约。爱惜粮食,根据个人实际购买饭菜,不铺张,不浪费。合理处置剩菜剩饭,餐后主动将餐具送归指定地点,以免影响他人就餐。

四、学生寝室行为规范

1.安全第一,节约至上。增强自我防范意识,防火防盗。休息或外出时要关好门、窗。发现可疑人员要立即询问、报告。日常自检自查寝室安全隐患,不携带易燃、易爆物品归寝,不使用各类违禁电器,不私接电源。节水节电,人走断电

2.规律作息,注重卫生。自觉遵守作息制度,不晚归,不夜不归寝,不私自校外租房。保持室内卫生,每天整理寝室内务卫生,履行值日义务。不随地吐痰,乱抛果皮纸屑,不在寝室吃饭,更不得将剩饭菜、瓜果皮壳倒在水池中、室内外、走廊里

3.遵规守纪,文明先行。自觉遵守学校、学院寝室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服从管理、主动配合有关人员的检查与走访,不留宿外来人员,不在寝室饲养宠物,不在寝室内摆摊设点出售、推销任何物品。寝室内注意文明用语,室友之间加强团结,互相关心帮助,友好交往。对来寝室检查、走访、慰问的师长表示欢迎,主动问好、亲切问候,“您好、谢谢、再见”等文明用语应常挂嘴边。

中小学生守则(修订)

1.爱党爱国爱人民。了解党史国情,珍视国家荣誉,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

2.好学多问肯钻研。上课专心听讲,积极发表见解,乐于科学探索,养成阅读习惯。

3.勤劳笃行乐奉献。自己事自己做,主动分担家务,参与劳动实践,热心志愿服务。

4.明礼守法讲美德。遵守国法校纪,自觉礼让排队,保持公共卫生,爱护公共财物。

5.孝亲尊师善待人。孝父母敬师长,爱集体助同学,虚心接受批评,学会合作共处。

6.诚实守信有担当。保持言行一致,不说谎不作弊,借东西及时还,做到知错就改。

7.自强自律健身心。坚持锻炼身体,乐观开朗向上,不吸烟不喝酒,文明绿色上网。

8.珍爱生命保安全。红灯停绿灯行,防溺水不玩火,会自护懂求救,坚决远离毒品。

9.勤俭节约护家园。不比吃喝穿戴,爱惜花草树木,节粮节水节电,低碳环保生活。

更多相关推荐:

1.小学生守则与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2.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修订版+守则

3.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守则珍爱生命

4.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及守则

5.小学生行为规范守则

6.中学生40条行为规范守则

7.最新中学生守则与日常行为规范

8.小学生行为规范守则(新版)

9.新版中小学生守则及其日常行为规范准则

篇3:中小学生安全行为守则新版

相比2004年发布的《中小学生守则》, 新修订的《守则》一方面保留了2004年《守则》中仍具时代价值、体现中华传统美德、应长期坚持的内容, 如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诚实守信、珍爱生命等。另一方面, 新修订的《守则》补充了一些更具操作性、学生可以做到的具体行为规范内容, 如主动分担家务、自觉礼让排队、不比吃喝穿戴等;增加了新时期学生成长发展中学校、社会和家庭高度关注的内容, 如养成阅读习惯、文明绿色上网、低碳环保生活等。

新版《守则》适应中小学生学习生活的新环境, 遵循中小学生认知规律和语言特点, 表述生动、带有诗歌韵律, 朗朗上口, 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比如, 第八条守则是:“珍爱生命保安全。红灯停绿灯行, 防溺水不玩火, 会自护懂求救, 坚决远离毒品。”

据悉, 中小学生守则是对中小学生思想品德和日常行为的基本要求, 随着社会发展, 经历了几次修改。《小学生守则》《中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分别于1981年、1991年、1994年发布, 对中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以及学校形成良好的校风、学风、教风起到了重要作用。

随着社会发展变化, 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面临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 2004年教育部对上述守则和规范进行了修订, 将《小学生守则》和《中学生守则》合并为《中小学生守则》, 对《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内容进行了必要的调整和补充。

2004年版的中小学生守则和日常行为规范对于学生积极开展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在实施过程中也发现一些问题, 如有些规定不符合实际, 日常行为规范内容过多且交叉重合等。为此, 2012年, 教育部启动了《中小学生守则》、两个日常行为规范的修订工作, 委托专家进行专项课题研究, 并通过座谈会等形式广泛听取教育专家、中小学校长、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等各方意见。修订工作坚持贴近时代、突出基本、易记易行原则, 注重可操作性, 将《中小学生守则》和两个《规范》合而为一, 形成了新的《中小学生守则 (征求意见稿) 》。

新的《中小学生守则 (征求意见稿) 》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新版《守则》的制定, 历经基层调研、国际比较、多方参与、反复论证、集思广益的过程, 形成最大公约数、凝聚了广泛共识。《守则》将党的十八大以来, 中央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化立德树人、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做出的重大部署落细落小落实, 引领和规范学生思想品德与言行举止。

(选自《中国教育报》2015-8-28)

【新闻链接】

中小学生守则

1.爱党爱国爱人民。了解党史国情, 珍视国家荣誉, 热爱祖国, 热爱人民, 热爱中国共产党。

2.好学多问肯钻研。上课专心听讲, 积极发表见解, 乐于科学探索, 养成阅读习惯。

3.勤劳笃行乐奉献。自己事自己做, 主动分担家务, 参与劳动实践, 热心志愿服务。

4.明礼守法讲美德。遵守国法校纪, 自觉礼让排队, 保持公共卫生, 爱护公共财物。

5.孝亲尊师善待人。孝父母敬师长, 爱集体助同学, 虚心接受批评, 学会合作共处。

6.诚实守信有担当。保持言行一致, 不说谎不作弊, 借东西及时还, 做到知错就改。

7.自强自律健身心。坚持锻炼身体, 乐观开朗向上, 不吸烟不喝酒, 文明绿色上网。

8.珍爱生命保安全。红灯停绿灯行, 防溺水不玩火, 会自护懂求救, 坚决远离毒品。

篇4:新版《中小学生守则》

教育部新修订的《中小学生守则》日前公开征求意见。《守则》中出现了不少新内容,例如,热心志愿服务、控制上网时间、会自护懂求救、垃圾分类低碳生活等,而“见义勇为,敢于斗争,对违反社会公德的行为要进行劝阻”等老条款则不见了踪影。

(李晨)

中小学生体质

连降25年后回升

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王登峰日前表示:“中国中小学生体质在持续25年下滑后终于开始止跌回升,但大学生体质的下滑趋势还在继续。”

王登峰介绍,1985年开始的每5年一次的学生体质调研数据显示,中国青少年的形态发育水平继续提高,城乡学生身高、体重、胸围的生长发育水平继续呈现增长趋势,尤其是城市男生以及7歲~12岁年龄段学生,增长最为明显。

1985年~2013年,各学段城乡男女学生平均肺活量水平出现先降后升的趋势,2005年达到谷底,2010年出现拐点,然后呈较平稳的上升趋势。

爆发力素质(立定跳远)出现好转。7岁~18岁学生立定跳远成绩在1995年到达顶点后开始下滑,2005年到达最低点后出现好转,但大学生和部分高中生(农村女生)成绩仍下滑,大学生的成绩甚至低于高中生。

耐力素质显现止跌并逐步回升。在2010年,7岁~18岁各学段学生耐力素质止跌并逐步回升,尤其以14岁~16岁年龄组最为明显,但大学生成绩持续下滑。

超重和肥胖检出率开始下降,7岁~18岁城乡男女学生超重和肥胖检出率持续增长,2012年~2013年,农村学生增长趋势出现下降拐点,城市学生增长趋势依然强劲。但无论城乡,13岁~15岁学生的增长趋势均出现明显下降。

视力不良检出率继续上升,并出现低龄化倾向。另外,城市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增长放缓,农村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增长加快。

(马锐)

【编辑:陈彤】

篇5:新版中小学生守则

3、先举手, 后提问。

4、在课堂上,学生可以坐着与老师交流,不一定要起立。

5、缺课期间,一定要请老师或同学把拉下的学习内容、笔记补上。

篇6:新版《中小学生守则》

1994年《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发布。

《小学生守则》、《中学生守则》合并补充为《中小学生守则》。

,教育部启动修订工作,将《小学生守则》、《中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三者合而为一,形成了新的《中小学生守则》,即把70条规范浓缩成9大准则,并于公开征求意见。

,教育部印发《中小学生守则(20修订)》。《守则》共9条,282字,涵盖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

充分认识

《守则》和《规范》集中体现了对中小学生思想品德和日常行为的基本要求,对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促进身心健康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守则》和《规范》的发布,是教育系统加强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一项重要措施,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要给予高度重视,认真组织干部、教师及中小学生学习《守则》和《规范》,从本地本校实际出发,健全制度,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计划,做到教育的.经常化、制度化。

全面理解

篇7:新版中小学生守则意义

【新版中小学生守则意义】

新版中小学生守则更接地气,更符合时代特征,更贴近学生生活,很好地突出了“坚持贴近时代、突出基本、易记易行,注重可操作性”的修改原则,便于中小学校根据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及思想状况,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内外教育活动,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和全面而有个性地健康成长。

【相关阅读:新版中小学生守则】

1、爱祖国,尊敬国旗国徽,奏唱国歌肃立,升降国旗行礼,了解国情历史。

2、遵守法律法规,增强法律意识。遵守校规校纪,遵守社会公德。

3、热爱科学,努力学习,勤思好问,乐于探究,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和有益的活动。

4、珍爱生命,注意安全,锻炼身体,讲究卫生。

5、自尊自爱,自信自强,生活习惯文明健康。

6、积极参加劳动,勤俭朴素,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

7、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礼貌待人。

8、热爱集体,团结同学,互相帮助,关心他人。

9、诚实守信,言行一致,知错就改,有责任心。

篇8:中小学生安全行为守则新版

1. 新版《守则》的调整与优化

此版《守则》是对2004年版《守则》的调整与优化,可圈可点之处颇多,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少”了。2004年版《守则》共10条,与之配套的还有《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修订)》20条,以及《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修订)》40条。新版《守则》将这些内容浓缩成9大准则,把原来的第7条“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礼貌待人”与第8条“热爱集体,团结同学,互相帮助,关心他人”合并为“孝亲尊师善待人”,突出了人际关系的要求。这样,使新版《守则》的每一条都有一个鲜明的教育主题。

二是“细”了。新版《守则》有概括性要求,如“爱党爱国爱人民”“明礼守法讲美德”等,同时也细化了这些要求,提出了便于学生操作的具体化的行为规范,如“保持公共卫生”“坚持锻炼身体”等。这样,更利于学生的认知与践行。

三是“易”了。新版《守则》逻辑清晰,每条内容都遵循着这样的“先总后分”的表达方式:先是从大处着眼,对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和行为习惯养成提出了基本要求;接着从小处着手,从行为习惯养成入手,提出具体的、操作性较强的参考标准。前面是对后面的概括,后面是对前面的细化。这样的表达既易于学生的理解,也便于学生记忆。

四是“亲”了。新版《守则》内容去除原有的4字概念化、口号式语言,改用6字引导式、叙述性语言,充分体现了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整个语言形式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和语言特点,多了几分生动、平和与友善,让学生感觉亲切自然。

五是“新”了。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与时俱进是德育工作的生长点与生命力。在“上课专心听讲”“自己事自己做”等传统要求的基础上,新版《守则》应时地提出了“热心志愿服务”“文明绿色上网”“低碳环保生活”等新时代、新生活、新社会的新要求。

2. 新版《守则》的有效实施

如何有效实施新版《守则》?以下本人提几点建议。

一是明确意义。此次修订《守则》,是在教育系统中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具体举措,也是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推动法治中国建设的具体体现,它将对中小学生的思想品德与言行举止起着引领和规范作用。

二是校本落实。教育部指出:“各地可依据修订后的《守则》,结合实际情况,制订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由于新版《守则》适用于中小学生,年龄跨度很大,所以我们要结合实际,逐条解读《守则》的具体内容,细化训练要求和评价标准,并根据学生的身心和行为特点制订出分阶段的推进重点。

三是有机融合。我们要将新版《守则》各方面的要求落实到学校的整个教育教学工作中,贯穿于课程教学、校园活动、社会实践的全过程。在课程教学中,要强化学科德育意识,有机渗透新版《守则》相关内容,做到润物无声、春风化雨;在校园活动中,要凸显新版《守则》教育主题,并巧妙地将相关内容落实到具体活动过程之中;在社会实践中,要突出行为规范的践行功能,使学生做到言行一致、知行统一。

四是立足常态。简单的事天天做好就是不简单,容易的事天天落实就是不容易。对于新版《守则》中的养成性要求,我们不能“图形式,走过场”,不能“注重成事,忽视成人”,切忌“虎头蛇尾”“忽冷忽热”“浅尝辄止”与“贪大喜功”。教育工作应体现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只有把实施新版《守则》当做一件长远的常态工作来抓,才能真正落到实处、取得成效。

篇9:为新版《中小学生守则》点赞

尽管新版《中小学生守则》(以下简称《守则》)目前仍处于征求意见阶段,但总体框架已经大致确定,其中体现出的目标细化、可操作性强等特点,无疑值得“点赞”。

从形式上看,新修订的《守则》化繁为简,将原来的三个“规定”(《中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合而为一,变原来的70条为9条,仅400字,全篇分为“三爱、三讲、三护”,简洁明快,令人一目了然,且贴近时代、突出基本、易记易行,符合中小学生阅读和记忆的特点。

从内容上看,新修订的《守则》更“接地气”,更具时代特征和生活气息,每条规定都紧扣中小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实际,例如“控制上网时间,抵制不良信息”“节粮节水节电,践行垃圾分类”等,对中小学生能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更重要的是,新版《守则》还删去了一些有争议性的内容,例如《中学生行为规范》中的“见义勇为、敢于斗争,对违反社会公德的行为要进行劝阻”等条例不再出现,使得新版《守则》更加人性化,有利于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安全。

两相对比,旧版《守则》过于宏观、抽象,说的多是宏大的目标,缺乏具体方法,让心智尚未成熟、涉世未深的孩子无法正确、全面理解,更谈不上很好地执行。而新版《守则》既高度凝练,又具体细微,例如“上课专心听讲,勇于发表见解”“不擅动他人物品,借东西及时归还”等,看起来琐碎,实则每一条都便于执行,让孩子们在遵守这些细则时,不知不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实际上,年龄越小的学生,就越需要具体、细微的行为指令,目标架构得过分宏大,反而容易变成“空话”“套话”, 不利于孩子们遵守。如今新版的《守则》把目标细化,提出了细致、可行的行为方法,无疑能起到有效的约束和引导作用。

总体而言,新版《守则》更强调个人良好品行的养成,体现了“回归人本”的理念,但这并不是说它就忽视了“集体主义”和“团体意识”。从本质上说,让孩子先从个体的点滴做起,养成良好的品行,也是为践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筑牢根基。因为个体的完善才能带来社会的完善,个体实现了全面、良好的发展,集体主义等目标才能得到更好的实现。

当然,新修订的《守则》也有值得完善的地方,这也是教育部“征求意见”的本意所在。综观全篇,新版《守则》强调“责任”“义务”等方面的内容较多,而学生“权利”“权益”等方面的内容似乎弱化了些,因此此番征求意见,或许可往这方面多多考虑。

(责编 欧金昌)

链接:

中小学生守则(征求意见稿)

1.爱祖国。尊敬国旗国徽,奏唱国歌肃立,升降国旗行礼,了解国情历史。

2.爱学习。勤思好问,乐于探究,上课专心听讲,勇于发表见解,按时完成作业,养成阅读习惯。

3.爱劳动。自己事自己做,积极承担家务,主动清洁校园,参与社会实践,热心志愿服务,体验劳动创造。

4.讲文明。尊敬父母师长,平等友善待人,言行礼貌得体,自觉礼让排队,保持公共卫生,爱护公共财物。

5.讲诚信。守时履约,言行一致,知错就改,有责任心,不抄袭不作弊,不擅动他人物品,借东西及时归还。

6.讲法治。遵守校纪校规,参与班级管理,养成规则意识,了解法律法规,不做违法之事。

7.护安全。红灯停绿灯行,防溺水不玩火,会自护懂求救,远离毒品,珍惜生命。

8.护健康。养成卫生习惯,不吸烟不喝酒,控制上网时间,抵制不良信息,坚持锻炼身体,保持阳光心态。

篇10:新版《中小学生守则》内容

学生:新版比旧版更容易记

由于刚刚开学,对于刚颁布的新版《中小学生守则》,昆明大部分的中小学生都还不太了解。云师大实验中学初一新生小郑告诉记者,“小学时,老师让我们学过学生《守则》,并要求大家遵守。但我对新版《守则》内容还不太清楚。”

随后记者给小郑展示了新旧版本的《守则》内容,小郑觉得,相比之下新版明显更容易理解。“感觉新《守则》内容更多、更具体,而且读起来更顺口,肯定会比旧版好记。”

家长:可操作性特别好

虽然新《守则》刚刚颁布,但一些家长已经从网上了解到相关内容。“我觉得提醒孩子‘文明绿色上网、低碳环保生活’特别好。”刘先生说,现在电子产品泛滥,自己的孩子每天都在用iPad、电脑上网,让自己很头疼。“希望学校也让孩子们好好《守则》,放下手上的电子产品,多做点与身心健康有益的活动。”

董女士的孩子刚升入小学五年级,她认为新版《守则》的`内容挺实在、接地气,也有可操作性。董女士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把《守则》背下来,这样才能形成一种意识。

专家:仍有完善的空间

篇11:新版《小学生守则》

2、新版《中小学生守则》删除“见义勇为”引热议

3、《新版中小学生守则》发布

4、新版《中小学生守则》解读

5、中外《中小学生守则》对比

6、新旧版《中小学生守则》对比

7、2015最新版《中小学生守则》

篇12:新版中小学生守则学习心得

一位中小学老师表示,现在的学生基本上是独生子女,总认为家长对自己好是理所当然的事情,考虑问题也习惯以自我为中心。对同学少了谦让和包容,对老师少了应有的尊重,更缺乏合作精神。在小学低年级,甚至会出现学生因为言语冲突而互相打斗的现象。

陈一璐介绍,如果学生能很好地融入集体,交到几个好朋友,学会与人相处和合作,遇到困难知道怎么求助,就不会出现这么多心理问题。

中小学生守则是对中小学生思想品德和日常行为的基本要求,随着社会发展,经历了几次修改。《小学生守则》《中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分别于1981年、1991年、1994年发布,对中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以及学校形成良好的校风、学风、教风起到了重要作用。

随着社会发展变化,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面临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教育部对上述守则和规范进行了修订,将《小学生守则》和《中学生守则》合并为《中小学生守则》,对《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内容进行了必要的调整和补充。

20版的中小学生守则和日常行为规范对于学生积极开展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在实施过程中也发现一些问题,如有些规定不符合实际,日常行为规范内容过多且交叉重合等。为此,,教育部启动了《中小学生守则》、两个日常行为规范的修订工作,委托专家进行专项课题研究,并通过座谈会等形式广泛听取教育专家、中小学校长、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等各方意见。修订工作坚持贴近时代、突出基本、易记易行原则,注重可操作性,将《中小学生守则》和两个《规范》合而为一,形成了新的《中小学生守则(征求意见稿)》。

新的《中小学生守则(征求意见稿)》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新版《守则》的制定,历经基层调研、国际比较、多方参与、反复论证、集思广益的过程,形成最大公约数、凝聚了广泛共识。《守则》将党的以来,中央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化立德树人、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做出的重大部署落细落小落实,引领和规范学生思想品德与言行举止。

常有网友拿我国的《守则》,与美国、日本、英国和法国的《守则》对比,对于旧版通常认为太“高大上”是声势浩大的示威宣誓之语。英国的小学生守则更关注人性、关注生命安全;日本的小学生守则从细节上给孩子们制定了规则标准;美国的小学生守则尊重儿童的人权,培养孩子们真实,诚实的成长;法国的小学生守则直接告诉孩子们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不应该做的日常行为规范,而且还明确规定了孩子们应该享受到的权利。

篇13:《学生行为守则》在美国

但是《学生行为守则》对一些重要术语进行了定义。如欺侮是指对一个或多个学生或雇员有计划地、长期地施加身体上的痛苦和心理上的困扰,包括引起恐吓、敌意和冒犯的身体、书面、口头行为。定义也用于划定标准。如轻微偷窃是指拿走的财产价值在300美元以下;严重偷窃是指拿走的财产价值在300美元以上。对于术语进行界定,可避免模糊,统一标准。

核心内容:学生权利与责任

学生的权利与责任是制定中小学行为规范的重要依据和核心内容。学生的权利主要包括受教育权、平等权、言论自由权、隐私权、要求正当程序的权利等。相比而言,美国学校非常重视学生的隐私权,学生的学业记录和档案受到严格保护;特别反对歧视,强调平等对待每个学生。

学生行为规范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对正当程序原则的解释、界定和对于学生申诉程序的规定。在对学生的错误行为进行严厉的惩罚之前,必须按照既定的正当程序来确定学生是否确实犯错。一般性惩罚不适用于正当程序原则,必须是受停学和开除等严厉惩罚才适用。依据正当程序原则,当校方对学生违规行为做出处分之后,听证会不能太迟作出回应。学生如果受短期停学5 天及以下的处罚,听证会是简短的,非正式的。而惩罚越严厉,听证会就越正式。学生有权利去聘请律师来代表自己,找目击证人来支持自己, 并有权与指控方及其证人对质。但是,听证会只是给予学生一个机会证明自己没有违反校规,并不能审查校规是否合理公平,如果听证会确定学生确实违反了校规,那么惩罚就必须实施。

《学生行为守则》同时也规定了学生在认为自己受到歧视或不当惩罚之后进行申诉的程序。以弗罗里达布劳沃德郡为例:学生首先可以和相关涉的教师谈自己的感受以解决问题,如果不愿意和教师谈,那么就可以要求上一级部门介入,并召开协商会议,学生可以要求第三方介入,如咨询者、副校长或律师,家长有权参加。如果这样还不能解决问题,那么学生还可以开展下一步行动,在会议结束后的5 天之内提交书面材料给校长,书面材料应该包括事情发生的来龙去脉,并说明想怎样解决这样的事。这份书面材料会存档。校长和知道此事的相关人员有5 天时间可以做出回应。如果5 天后没有回应,学生可以书面请求见地区督学,督学必须在接到书面材料的5 天之内会晤学生、家长、教师和其他当事人。会面后地区督学可以有5天时间来给学生一个书面回复。如果学生不同意,还可以继续要求与督学会谈。督学可以再安排一次解决问题的会议,5 天之后再给学生一个书面答复。如果学生所受的惩罚是10 天之内, 那么督学的回复将会是最终的解决方案。但是如果学生所受的惩罚多于10天,那么学生还有权上诉到教育委员会。

当然,学生在学校也应承担相应的责任。学生有受教育的权利,同时也有每天按时上学,参加学校课程、活动和完成功课的责任。学生有言论自由和集会自由的权利, 同时也有在学生群体选举中投票的责任。其中,学生每天按时上学、不迟到、不早退、不旷课的责任是最为重要的。学生请假不上课必须要有合理的理由,而且是被教育委员会所允许的。请假必须提前5天得到校长及其代理人的允许。16 岁以上学生, 因为不属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年龄,可以自愿填写正式的退学申请, 只要父母签字同意,就可以合法地中断学业退出学校。

对于学生违规行为的分级分类

《学生行为守则》试图对学校内不允许的行为做充分而全面的界定。有的《学生行为守则》对学生违规行为进行分类, 如布劳沃德郡将学生的违规行为分为考勤事件、违规事件、破坏性事件、烟酒药物滥用事件、危害他人事件、财产事件、犯罪事件、校车上的违规行为共8类事件。有的《学生行为守则》是对学生违规行为进行分级, 对每级行为都规定相应的惩罚措施。

对教育惩罚的相关规定

(一)惩罚的目的和权限

《学生行为守则》对学生违规行为进行分类和界定之后,会制定相关的惩罚手段。惩罚的目的是很明确的:为了确保学校安全,为了促进学生的最大利益,为了培养良好的品质。校方在制定教育惩戒时,拥有很多裁量权。惩罚越严重,对施加惩罚的人所具有的权威要求就越高。比如,督学或校长才有权对学生做停学10 天以上的处罚, 而普通教师则无此权力。校长没有权力开除学生,只有提出建议的权利。一般来说,开除的决定只能由教育委员会来完成,或者是教育委员会任命的督学才有权批准是否开除学生。

一些学区制定了纪律方阵,将每类或每级错误行为可能导致的惩罚一一对应列举出来,一目了然。学生如果违反学校一般性校规,如着装、手机使用规则、教室纪律,第一次惩罚通常是口头责备和警告;违规行为反复后,惩罚升级。如布劳沃德郡《学生行为守则》规定,不遵守课堂纪律,第一次惩罚是口头批评; 第二次必须要有干预措施,包括从常规课堂中移除1天;第三次由集体解决问题的教师小组来做儿童研究,对问题学生的行为进行诊断和干预;进一步的违规还可能导致校内停学1~5 天。一般来说,只违反学校规则的后果不像违反法律的后果那么严重,但是反复打架斗殴、持续故意违反课堂纪律、藐视教师权威,后果会比较严重。

在上文所列举的学生违规行为中,1级违规行为通常需要教师干预,2 级需要行政人员干预,3 级将会被停学或者可能被移交到纪律学习项目(Disciplinary Alternative Education Program,简称DAEP),4 级被强制移交到DAEP 项目,5级将被开除。一般来说,违反联邦法律,就会被移交司法机构,建议开除;违反州法,则会被停学,反复者会被建议开除。

(二)严厉的惩罚措施

一般来说, 停学, 尤其是校外停学,被认为是其他纪律措施都无效后的最后一招, 或违反法律后采取的紧急措施。校内停学时,学生被从日常参加的课堂中移除,到学校专用的纪律教室。小学中常用的校内停学措施,是将一个班级的学生移到另一个班级或年级中去,在陌生环境中,儿童破坏纪律的行为将会减少。从常规课堂中长久移除,如一个学期,则需要三人小组做集体决议。校外停学惩罚更为严厉,其适用的范围更为有限:学生在学校会对其他学生产生实际危害;为减少压力和缓和气氛,需要冷静期。停学期间,学生有权要求补上功课,但教师没有义务为学生补课,弥补停学期的功课是学生的责任。家长也可以要求在校外停学期间,学生参与有关的替代性教育项目,但批准权在校长。

开除(expulsion),是针对学生明显会对其他人产生威胁,其他的纪律纠正都无效的情况而实施的。开除出学校(或学区)的时间长度也有限定,一般是不超过两个学年(包括受处分的学年)。多数学区都会开设常规学校之外的特别教育项目以供被开除的学生选择。同时,如果学生所犯的不是第5 级的最危险和最严重的暴力行为,那么学生也有机会通过参加一些项目来缩短开除期。

(三)其他替代性惩罚手段

停学适用的范围很广,其中校内停学使用尤其频繁。但过度依赖停学作为惩罚手段,也会带来很多弊端, 学生会越来越跟不上学习节奏,完全丧失学习兴趣,以至于辍学。

目前的趋势是鼓励学校尽量采用停学之外的替代性惩罚措施,如:取消特权(包括课外活动、校外活动、体育活动);没收物品;放学留校;口头责备;通知家长;咨询服务;学生谈话;家庭记录;学生行为契约;社会工作者介入;药物和酒精滥用治疗机构介入; 提交学生法庭; 朋辈调解,训练学生调解员来调节违规行为和学生之间的人际冲突;周六学校等。放学留校和周六学校因为涉及交通和安全问题,所以使用相对较少。

其中值得一提的是学生法庭,司法系统中专为应对青少年轻微犯罪(打架斗殴、偷窃、携带大麻、烟草、酒等)而设计的,是替代传统青少年法庭的一种方式, 其特点是陪审团成员来自于学生志愿者。警察局、学校、市政法庭、青少年服务部门可以把违法的学生提交到学生法庭,当他们承认自己的罪行后,由高中生和初中生组成的陪审团会根据案情提出相关惩罚的建议,如赔偿损失,做0~40小时的社区服务,参加管理情绪的学习班等。被告履行相关惩罚后,其犯罪记录会被勾销,且可以申请成为学生法庭的志愿者和陪审团成员。如果不能履行相应惩罚,则会被提交到青少年服务部拘禁,强制矫正。

篇14:新版中小学生守则学习心得体会

一是更新德育内容。学习、宣传、贯彻新版《守则》将成为今后一段时期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重点。我们要结合本校实际,制定翔实的德育工作计划,将学习、践行守则列为主要内容,制定总目标和阶段性目标,明确实施项目、具体工作内容、推进措施、完成时间、操作的具体部门(年级组)和责任人等。

二是实施课程渗透。我们要在学科教学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发挥课程育人的作用。要充分利用《守则》上好品德课,逐条细化,利用鲜活的案例和正反两方面生动的事例,通过讲故事等形式,告诉学生日常行为哪些必须为,哪些不可为。引导学生深刻领会守则内容,加深他们对守则民族性、时代性、世界性的认识,提高他们执行《守则》的自觉性。

三是编好校本教材。《守则》用现代话语体系将中国传统文化“治心”和“教化”进行诠释,提出了中小学生在家、在校、在外,为人、处事、待人的基本原则和行为规范。我们要结合本地本校实际,逐条解读新版《守则》的具体内容,通过各种案例明确告知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的美与丑、善与恶和禁与行,使学生静有其位,动有其轨。

四是健全各项制度。《守则》是学生行为大纲,是中小学生行为基本准则,其规定紧紧抓住了中小学生的共性。我们结合本地本校学生日常学习生活实际,制定本校学生管理规定或行为规范细则,形成学生行为的制度性规范。这既是对《守则》的有力补充,也是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有效途径,更是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真正落细落小,转化为学生实际行动的具体体现。

五是细化常规管理。班级是学生校园生活最主要的活动场所,《守则》落地一定要发挥班级的作用。我们可推行“班级值日周”制度,将环境卫生、车辆停放、升旗仪式、课间操、眼保健操等各项常规工作的检查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循环值日,对照评分细则逐项评分。我们可以通过国旗下讲话、黑板报、道德讲堂等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学生自我管理德育活动,实现活动育人的目的。

六是带动家庭教育。《守则》对学生在学校、家庭、社会的言行提出了全方位的要求。我们应利用学校开放日组织一次家长会,发动广大家长学习《守则》,针对学生在家庭生活和社会活动中的不良言行,共同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探讨家校如何共同发力指导学生执行《守则》,帮助家长提高家庭教育水平,争取家长对学校教育的最大支持,全程、全方位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七是丰富校园文化。让每一面墙壁会说话,是校园环境文化建设追求的境界。要引导广大中小学生熟记《守则》每一项具体要求,在日常学习生活和校内外活动中自觉遵守每一条《守则》准则,真正让学生入脑入心,达到“润物细无声”之效。

八是开好主题班会。我们可以召开主题班会,围绕“学习落实《守则》,培养好习惯”专题,对照《守则》内容,排查自身差距,反思存在不足。我们还可以通过校园网举办践行《守则》的网络主题班会,发动全校学生对照《守则》评点不良言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言行导向,既加深学生对《守则》的理解,又培养了学生民主管理和自觉模范践行《守则》的意识。

篇15:中小学生安全行为守则新版

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中学小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下称《守则》和《规范》是对全体学生日常行为表现的基本要求,是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的有力抓手,是学校加强和改进学生日常管理和教育工作的重要依据。为进一步加强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规范学生言行,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促进良好班风、校风的建设,使学生的各种不良行为习惯得到根本性的转变,使学校对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管理形成制度化、规范化,根据学校工作安排,经研究决定开展“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活动。

二、教育目标

通过学习贯彻落实《守则》和《规范》,让学生熟知《守则》和《规范》内容,深刻理解《守则》和《规范》内涵。使学生初步形成遵守社会公德和文明行为习惯;初步养成热爱学校、努力学习、艰苦朴素、孝敬父母、关心集体、爱护公物、文明守纪、诚实守信、爱护环境的良好品德;培养自理、自强、团结协作、辨别美丑的能力;初步具有正直、坚强、热情向上的心理品质,最终达到“知”“行”合一,培养学生在校是个好学生,在家是个好孩子,在家是个好公民。

三、主要内容:

1.规范集会和升旗仪式。

要求规范集会和升旗仪式的程序,做到集队快、静、齐,进退场有序,队列整齐,态度认真,动作规范。全体老师、同学在升国旗过程中应肃立、行注目礼,始终保持肃静。

2.强化课间操管理。

课间操活动要求:集合站队快静齐、不与同伴来嬉戏,做操动作到位。

3.加强校园规范教育

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校风正,校纪严,讲文明,讲礼貌,讲团结,讲卫生”的良好氛围。重点抓好“六一”、“六无”。“六一”即:一件公物不损、一次外卖不叫、一片垃圾不扔、一句谎话不说、一次烟酒不沾、一次打骂不做。“六无”即:身边无废纸、周围无痰迹、桌面无刻画、校校服无涂写、墙上无脚印、出言无脏话。

4.开展校园语言教育

在校园内必须尽量使用普通话、文明礼貌用语,避免说脏话。

5.开展勤俭节约教育。不互相攀比,不浪费粮食,不乱倒剩饭剩菜,不乱花零用钱。

四、具体要求

(一)卫生习惯养成教育。

1.包干区和教室每天要清扫干净。

2.保持桌椅的干净整洁。

3.不在墙壁上乱贴、乱写、乱画。

4.爱护环境,不在校园及公共场所乱扔乱抛果皮、纸屑、垃圾。5.不买路边无证摊点的食品,不叫外卖。

(二)文明礼仪养成教育。

1.升旗、集会严肃认真,做到快静齐。热爱同学,热爱班级,热爱学校。

2.见到老师、来宾主动问好。自觉使用“请、谢谢、您好、再见、对不起”等礼貌用语。

3.在接受别人的帮助时,要微笑着向别人致谢。

4.不打架、不骂人,不吸烟,公共场所不喧哗。课间不追逐打闹。

5.不给同学起绰号,不歧视身体残疾的同学。当同学答错问题时不起哄、不嘲笑。

6.集合出入按指定路线先后顺序,不插队,不推碰,不争先恐后,上下楼梯轻声靠右,做操时动作要准确,观看比赛文明喝彩。

7.进入教师办公室要喊“报告”。

(三)安全习惯养成教育。安全是一切活动的前提,切实增强安全意识,时刻牢记“安全第一”的思想是顺利开展各项活动的保障。

1.遵守交通规则,不跨隔离栏,不闯红灯,不乘坐不符合要求的电动车。

2.没老师或亲人的带领,不到池塘、河流和海边游泳、洗澡和玩耍。

3.不进入工地范围。

4.未经家长同意,不能私自外出、外宿。

(四)学习习惯养成教育。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的前提与保证,是学生文明素养的体现。1.课前要预习,课前准备好学习用品,静待老师上课。

2.上课坐姿端正,专心听讲,不伏台,不玩手机。积极回答,抓重点,积极思考。

3.按时完成作业,不抄作业。学会先复习后完成作业,先审题再解答的习惯。

4.考试答题要细心、准确、书写规范。

(五)勤俭节约习惯养成教育。近日,教育部下发《关于在中小学幼儿园广泛深入开展节约教育的意见》,在学生中大力倡导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在金钱至上、盲目攀比、追求享乐等不良社会风气的侵蚀下,要加强对学生进行节俭教育。

1.要教育学生珍惜自己和别人的劳动成果,对家里、他人、国家、集体的财物都要爱护。

2.从早餐开始,抓好用餐教育。节约每一粒米,吃饭时不乱倒饭菜。

3.节约用水用电。出操、午休、室外课、课外活动等时间里,教室内应及时关灯;节约每一滴水,洗手后要关紧水龙头,洗衣水、淋浴水可用来冲厕所等。

4.爱护公物。爱护桌椅、门窗、教学仪器和体育设备等。

不互相攀比。要求学生在打扮上不要过分,不要追求新奇时髦,更不要互相攀比;不乱花钱,不随便向家长要钱;平时不挑食;不经常买零食吃,能节约的钱一定要节约等等。

五、实施步骤:

(一)第一阶段3月4日—3月10日,部署安排,宣传动员,形成共识。

1.以班级为单位宣传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的重要性。

2.各班制订活动方案。

3.各班配合学雷锋出一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专刊专栏。

(二)第二阶段:3月11日—6月20日,联系实际,对照检查,落实教育。

1.组织学生学习《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贯彻落实《规范》(一)自尊自爱,注重仪表:各班开展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主题班会、墙报、仪容仪表、手机使用等,对照主题要求检查。

2.在广播站适时播读《守则》、《规范》。

3.以守《守则》、《规范》为主题进行一次国旗下讲话。

4.贯彻落实《规范》(二)诚实守信,礼貌待人:召开主题班会、出版墙报、自查等。

5.贯彻落实《规范》(三)遵规守纪,勤奋学习:各班召开主题班会、出版一期板报。对照主题自查自纠。

6.非毕业班进行以“诚实守信,礼貌待人”和“勤劳俭朴,孝敬父母”为主题的演讲比赛。

7.贯彻落实《规范》(四)勤劳俭朴,孝敬父母:各班召开一次主题班会。

8.贯彻落实《规范》(五)严于律己,遵守公德 :结合暑假举行法制报告会。

9.组织非毕业班学生开展《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知识竞赛。每年级组推荐4名学生参加全校《守则》、《规范》知识竞赛

第三阶段:6月20—7月2日,总结,表彰,提高。

1.评选各类获奖学生由学校进行表彰奖励。

2.对学生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成效显著的班级、班主任进行加分奖励。

3.宣传文明学生和先进班级的事迹,树立典型,表彰先进,促进后进。

六、主要措施

1.高度重视《守则》和《规范》的贯彻落实。采取多种形式组织深入学习贯彻《中守则》和《规范》。加强对贯彻落实《守则》和《规范》的检查、指导、评价,及时总结经验。

2.努力营造贯彻落实《守则》和《规范》的教育氛围。各班要通过班会、视频、板报、专栏,加强对《守则》和《规范》的宣传。

3.各年级、班级要通过开展多种教育活动贯彻落实《守则》和《规范》。如利用班会开展落实《守则》和《规范》的知识竞赛、演讲、讨论会、故事会、设置情景、风采展示、行为训练、情感体验、劳动及社会实践等形式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守则》和《规范》。

4.各年级各班要积极探索落实《守则》和《规范》的基本途径和方法,遵循中学生生理、心理发展规律及品德形成规律,构建落实《守则》和《规范》的“体验教育”模式(体验包括情感体验、情境体验、实践体验、心理体验、文字体验)。增加道德体验,淡化德育痕迹,避免生硬布置和灌输。

5.落实《守则》和《规范》做到与各种教育活动紧密结合,与学校中心工作紧密结合,与家庭、社会结合,形成教育合力。

篇16:小学生守则新版学习心得体会

自今年8月底,教育部重新修订了《中小学生守则》,将“主动分担家务”、“自觉礼让排队”等更具可操作性、学生可以做到的具体行为规范增加到了新版《守则》中,一度引来学生家长的热议。

小学生守则

篇17:中小学生安全行为守则新版

教育部自8月1日起至20日,对新版《中小学生守则(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近半个月来,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不少人表示,与已实施10年的《中小学生守则》相比,正在征求意见中的新版《守则》更加亲民接地气,也更易操作。

新版简洁易行

新版《守则》的修订首先体现在篇幅上,将《中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修订)》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修订)》合而为一,变成了9项内容,仅380多字,包括三“爱”、三“讲”、三“护”,即爱祖国、爱学习、爱劳动;讲文明、讲诚信、讲法治;护安全、护健康、护家园。

除了变得更简洁外,在内容上,与旧版《守则》相比,新版变得更加贴近现实,也更易于操作。

新版加入了控制上网时间、低碳环保生活等更贴近现实生活的内容。热心志愿服务、远离毒品、践行垃圾分类等内容也在守则中亮相。还有,勇于发表见解体现出了基础教育对个性培养的关注,而红灯停绿灯行、不抄袭不作弊等表述,更加具体详细,为中小学生的理解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旧版中“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被改为了“爱祖国,尊敬国旗国徽,奏唱国歌肃立,升降国旗行礼,了解国情历史”。

另外,社会关注的所谓新版删除“见义勇为”,其实这不是2004年版守则的内容,而是配套的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内容。这次,新版没有把这条纳入新守则,但是新增了“会自护懂求救”的内容。

反馈意见不一

众多家长对新版《守则》表示支持。在家长论坛里,不少人用“进步务实”这样的字眼来表达感受。有家长称赞新的《守则》比旧版有很大的改进,更贴近生活,让中小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和操作。

一位家长留言说:“在保护自己安全的前提下,可以提倡救人。但对于中小学生来讲,他们还太小,有应该去帮助人的思想就够了。”

有的中小学老师已经开始考虑将来如何在教学实践中传授新版《守则》。安徽省宿州市的教师孟敏说,“举个例子来说,怎么样做才算是尊敬国旗国徽,需要了解哪些历史国情,垃圾到底应该怎么进行分类,很多内容现在既然提出来了,作为老师,肯定需要好好做功课。另外,没有写入‘见义勇为’,而是要保护自己,这种新观念该怎么教授给学生,也需要考虑。”

安徽省合肥市南艳小学副校长何宗凤表示:“新版《守则》对于教师来说,要更加强调对学生细节方面的教育。比如以前我们喜欢培养乖孩子,但是现在在新版中提倡了创新意识、实践意识、环保意识,教育理念必须做出改变。”

上一篇:卫生室年度工作计划书下一篇:学校污水处理设计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