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株紫丁香》(第一课时)(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2024-07-26

《一株紫丁香》(第一课时)(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通用15篇)

篇1:《一株紫丁香》(第一课时)(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一株紫丁香》(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会认“株、踮”等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师生之间的深厚感情。

3、有尊师的愿望。

课前准备

1、歌曲〈〈每当我轻轻走过老师窗前〉〉录音带,节奏舒缓的朗读伴奏带;

2、小黑板两块;

3、实物投影仪,紫丁香图片。

教学流程

一、看图激趣导入

1、投影紫丁香图片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来认识一种植物,有谁认识它?(教师作简单介绍)

2、这株植物在我们的课本上也有,请大家看这副插图(投影课文插图),你能从画面上看到什么?(图上有一株紫丁香,一位老师在台灯下备课,批改作业……)

如果你看到这个情景,你会为老师做什么呢?

3、文当中的小朋友们在老师窗前种下了一株紫丁香,这紫丁香代表了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诗歌(板书:一株紫丁香)读题

二、感知课文,学习生字

1、师范读课文,整体感知

现在请小朋友听老师读课文,在听的过程中,圈出你不认识的字,给课文分好段。

(共分5段)

2、学习生字

⑴、这篇课文一共有8个生字,都认识吗?

请不认识的小朋友马上记一记,然后,同桌之间互相考一考。

⑵、现在,请小朋友看小黑板(分好类的8个生字)

陈老师已经把它们分好类了,上面这四个字,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记?(难字识半边,注意“踮”字)

中间两个字形意结合记

最后两个字找规律记

小黑板内容:

Zhū diǎn pí juàn

株 踮 疲 倦

qiān kùn

牵 困

yuàn chú

院 除

三、精读课文,体会感情

1、现在我们自由轻声地把课文读一读,想一想,紫丁香代表什么?(代表了学生对老师的爱)

2、学习第一、二小节

齐读一、二小节,想一想,你读懂了什么?

(体会“踮起脚尖儿”所含意思,指名读第一段,齐读)

(他们想让这绿色的枝叶,怎么样?体会学生对老师的美好感情,指名读,齐读)

齐读一、二小节

3、学习第三~五段

⑴、自读3~5段,口头填空

现在请小朋友自己读一读第3~5段,想一想,黑板上的空该怎么填?(出示小黑板)

小黑板内容:

我们栽下一株紫丁香,为的是让绿色的枝叶夜夜( );是让沙沙的绿叶儿声帮您( );是让满树盛开的小花感谢您( );是让花香飘进您( )的梦。

(师生完成以上填空,教师用曲线划出“枝叶”、“绿叶儿声”、“小花”、“花香”,以示强调,分清层次)

齐读小黑板

在这里,你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理解“你”和“您”的区别,“疲倦”和“牵挂”的意思,理解“又香又甜”所含之意)

⑶、老师看到同学们所做的一切,心里很感动,连梦也是又香又甜的,你能把这种感觉读出来吗?

从3~5段中,挑选一段你最喜欢的,自己多读几遍。

(指名读、小组读、齐读)

四、听歌曲〈〈每当我轻轻走过老师窗前〉〉

有人这样感谢老师,把它写成了一首歌,让我们来听一听,好吗?

五、有感情地配乐朗读课文

现在,让我们小朋友也把对老师的感情表达出来,一起来把全文和着音乐朗读一遍没,好吗?

[《一株紫丁香》(第一课时)(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篇2:《一株紫丁香》(第一课时)(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学生:课前认识紫丁香树,翻阅资料查找与紫丁香的有关知识。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引入课题

1.导言:同学们,见过紫丁香吗?它是什么样的?有什么特点?(学生说,老师配合并出示课文挂图。)

2.老师小结:紫丁香树叶对生,卵圆形,花小,白色、紫色,有浓香。丁香花春季盛开,芳香四溢,是庭园中有名的花木。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株紫丁香》。(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自主学习字词

1.自由轻声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或词语做个记号,可以向你的学习伙伴请教,也可向字典求助。

2.课件出示带生字的词语,见“我会读”。学生在小组内认读。

3.鼓励质疑,引导学生联系课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学生能解释的请学生解释,不能解释的教师指导学生边学课文边理解。

三、朗读感悟,真情互动

1.自由朗读,想一想,说一说:“我们”为什么要在老师窗前栽一株紫丁香?

2.教师范读,读出师生之间的真挚感情。

3.学生自读,说说自己从诗中体会到了什么,并读读有关的诗句,提出自己不明白或想知道的问题。

4.分小组合作探究朗读,每组选一节,先准备,再上讲台朗读。

5.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二、三、四节。

(1)老师一边有感情地朗读,一边课件出示第二、三、四节。

(2)引导学生就老师的朗读进行评议,再自己揣摩朗读。

(3)每组推选一名同学比赛读二、三、四节,由学生互评。

(4)品味词语。

课件展示:“绿叶沙沙”像(),“刚开的花儿”像()

将让学生比较朗读,体会到“疲倦、挂牵”读起来押韵。

6.学生朗读课文,表达出诗中饱含的感情,直至背诵。

四、拓展延伸,师生融情

问题1:老师日夜为我们操劳,我们要怎样感谢老师呢?(学生抢答。)

问题2:老师,我想对您说„„(可以说赞美老师的话,也可以给老师提建议。)

五、生字再现,巩固字词。

1.同桌合作认读生字和带生字的词语;

篇3:《一株紫丁香》(第一课时)(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师:小朋友们, 今天我们要学习课文《一株紫丁香》, 课文预习了吗?

生:预习了!

师:这篇课文中的生字在预习前全都认识的同学请举手。

(多数学生举起了手)

师:还有哪个小朋友有一个字不认识, 是通过预习才认识的?

(有一生举手)

师:通过预习你认识了哪个字?

生:栽。

师:栽, 栽树的栽。

师:真棒!那于老师来检查一下, 看哪个小朋友读得准确。 (出示:踮)

生:踮。

师:第三声, 一起读。

生:踮。

师:哪个小朋友的胆子大?来, 请你踮起脚尖儿从这儿走到那儿。

(生怯生生的, 不够自然。)

师:那是表演, 不够自然。谁再来?请你。

(生走得较自然, 但是步子较重。)

师:课文里的小朋友为什么要踮起脚尖儿走呀?

生:这样不会被老师发现。

师:对, 这样不会惊动老师。你们看于老师走。

(师踮起脚尖走, 生笑。)

师:是不是更轻呢?起立!大家都踮起脚尖儿走两步。

(生全体起立, 踮起脚尖儿走。)

师:好, 坐回。刚才那个小朋友说得多好, 踮起脚尖儿走是怕惊动老师, 他做这件好事不想让老师知道。

师: (出示:栽) 请你来读。

生:栽。

师:真棒!他通过预习认识的。一起读!

生:栽。

师:栽什么的栽?一起说。

生:栽树。

师: (出示:疲倦) 一起读。

生:疲倦。

师:疲倦就是——

生:累。

师:没错, 很累。好, 再看一个。 (出示:眨) 一起读。

生:眨。

师:不错。来, 请你眨眨眼。

(生做眨眼动作)

师:一眨眼人就更漂亮了! (出示:案)

生:案。

师:这个字是和课文里的什么字组的词?

生:和“件”组成“案件”。

师:我说的是课文里的词。想一想。 (许多学生举手)

师:没关系, 他正在想。老师——

生:教案。

师:我就知道你会, 所以我就等着你说。请你再读一遍。

生:教案。

师:“案件”的“案”也是这个案。那“教案”是什么呀?

生:就是教材的意思。

师: (举起备课本) 看, 这是我的备课本, 上面写着好多我教课文的计划啊, 步骤啊, 怎么教啊, 教什么啊, 全写在本子上, 这叫什么呀?

生:教案。

师:对, 这就是教案。老师深夜还在备课呢, 小朋友说, 老师快把——

生:手中的教案放下吧。

二、初读课文, 读通读顺

师:预习得果然不错。哪个小朋友站起来把课文读一下?来, 请你来读。

生:第六课, 一株紫丁香。踮起脚尖儿……夜夜和你作伴。

师:嗯, 读得不错。再换一个人读, 你来。

生:你听, 你听……消除一天的疲倦。

师:再换一个, 来, 你来读。

生:你看, 你看……感谢你时时把我们牵挂。

师:是挂牵, 你读得没错, 挂牵也可以说牵挂。你来读。

生:夜深了, 星星困得眨眼……又香又甜。

师:嗯, 我欣赏你读的最后四个字“又香——又甜”。

三、再读课文, 读出感觉

师:现在听于老师读。于老师读书时, 你们可以看书。 (师范读)

师:于老师和你们读书有哪些不同, 谁听出来了?

生:你之前不是说踮起脚尖儿很轻吗?你读得很轻的。

师:你知道为什么要读得很轻吗?你说说看。

生:因为不能惊动老师。

师:是啊, 这首诗里的小朋友在做这件事时不想让老师知道, 而且是发生在夜里的事情, 所以要轻轻地读, 慢慢地读。

师: (慢慢地、轻轻地读) 第六课, 一株紫丁香。就这样读, 自己读自己的, 我看谁比我读得好。

(生练读)

师: (指一生) 我很欣赏你的朗读, 来, 读。

生1:第六课, 一株紫丁香。踮起脚尖儿……老师的窗前。

师:掌声响起! (生鼓掌)

师:第2节, 你读, 其他小朋友看书。

生2:老师, 老师……夜夜和你作伴。

师:在老师的窗前栽了一棵紫丁香是和老师作伴呢, 老师不寂寞了, 高兴吧?笑眯眯地读——

(生2笑眯眯地再次读第2节)

师:真懂事!请坐。第3节, 你来吧。

生3:你听, 你听……消除一天的疲倦。

师:掌声响起! (生鼓掌)

师:请你读第4节。

生4:你看, 你看。 (读得稍快)

师:你看, 你看。 (师插话示范读, 读得较慢) 虽然说“你看”, 其实不让老师看。你看, 你看, 读。

生:你看, 你看, 满树盛开的小花, 那是我们的笑脸。

师:要微笑。

(生4挤出笑容)

师:不是真诚的笑, 有点勉强, 但是已经笑了, 来, 重读。

生4: (面带微笑) 你看, 你看……感谢你时时把我们挂牵。

师:嗯, 笑了, 很棒!最后一节大家一起读, 好多小朋友都没有机会读, 齐读就都有机会了。齐读时声音要怎么样呢?

生:轻。

师:对。看, 夜深了, 预备——读。

生: (又轻又慢) 夜深了……那梦呀准是又香又甜。

师:老师高兴得不得了, 我的学生太懂事了。

四、背诵课文, 体会情感

师:小朋友, 能不能把这首诗背下来?

生:能!

师:六分钟背下来怎么样?看谁背得最快, 开始!

(学生试背)

师:好, 请你背第1小节, 于老师给你伴舞。

生1: (生背, 师伴舞) 踮起脚尖儿……老师的窗前。

师:掌声响起! (生鼓掌) 第2节会吗?老师, 老师——

生1:老师, 老师……夜夜和你作伴。

师:掌声再次响起。 (生鼓掌) 请回。来, 请你接着往下背。

生2:你听, 你听……那梦呀准是又香又甜。

师:这句好, 又香——又甜, 老师正在做梦呢! (师做动作) 请你再推荐一个男同学和你一起背。

(生推荐)

师:好, 你们一起背, 背全文。第六课, 一株紫丁香。预备——起。

生1、2: (齐背) ……你听, 你听, 绿叶儿在风里沙沙地响, 那是我们给你唱歌。

师:嗯, 我听见啦!

生1、2: (齐背) 你看, 你看, 满树盛开的小花, 那是我们的笑脸, 感谢你时时把我们挂牵。

师:我也看见了。

生1、2: (齐背) ……让花香飘进你的梦里, 那梦呀准是又香又甜。

师:谢谢, 我这就睡觉去。 (生笑)

师:棒不棒?

生:棒!

师:找个女同学来背, 我给她伴舞!

(生深情地背, 师伴舞。)

师:我真睡着了, 做了个好梦。谢谢你的背诵, 请回。

五、指导示范, 学习书写

师:这篇课文有好几个字要求会写, 这节课, 于老师教小朋友们写左耳旁。书上有哪几个字是左耳旁?

生:院和除。

师: (师范写左耳旁) 看, 这是正确的左耳旁, 如果你这样写, 是错误的。 (师写错误的写法) 请大家仔细观察, 描一描书上带左耳旁的字。 (生描红)

师:你们再单独写三个左耳旁, 看仔细了。

(生写左耳旁, 师指三名学生到黑板上写, 师巡视。)

师:现在请大家把笔放下。 (指黑板上的三个左耳旁) 看, 这都是错误的。再伸出手来跟着老师写。 (师再次范写) 里面是弯的, 像写英文字母“S”似的, 自然地弯曲。

(生再次练写)

师:再看老师写“除”。“除”的人字头要大。 (师范写“除”) 谁来写?

(一生在黑板上写“除”字, 师指导。)

师:好, 学着老师的样子, 把“除”在本子上写一遍。 (生练写)

师:再来看“院”字。 (师范写“院”字) 点要往上写, 横要往里写。你们在本子上写两个“院”字。 (生练写)

师:下面于老师再教你们写一个教案的“教”字。要注意写好“反文”, (师范写反文旁) 撇要往上写, 横要往下写, 千万不要抬高。看老师写, 撇要短, 横要低。大家写一个“教”字。 (生练写)

师:好, 把笔放下, 坐好了。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于老师送大家两句话:第一, 写好字;第二, 读好书。好好读, 读出味道来, 才是真正的朗读。

课后研讨

吴忠豪:

1.以生为本、以学定教是高效课堂的关键。

低年级的阅读教学怎样才能高效, 于老师给我们做了示范。课一开始不是识字教学而是词语教学, 于老师不是一股脑儿将词语全部出示给学生, 而是挑选学生不会的教, 是从学生的需要出发的。孙老师在课堂上同样一直在关注着学生。学生自由朗读时, 孙老师走到学生中间, 蹲下身子仔细倾听, 纠正个别学生的错误读音, 鼓励胆小的学生, 耐心地听读得慢的学生朗读。

2.提高朗读的效率是高效课堂的保证。

于老师的课以朗读贯穿始终, 先让学生读书, 再让学生有理解地读, 其中有范读和点拨, 进一步让学生熟读成诵, 把对字音和字词的理解渗透其中, 思想内容的理解与朗读融为一体。另外, 低年级的朗读价值还有培养认读能力。一个孩子如果有阅读障碍, 就不会喜欢读书。因此, 课堂上要让那些中下水平的学生也都能得到锻炼和提高。

要想提高朗读的效率, 课堂上的朗读组织是很重要的。孙老师在课上组织了多次朗读, 每一遍都有不同的要求, 学生在这样螺旋上升的训练中, 朗读能力得到了提高。为了让学生读得轻一些, 慢一些, 孙老师抓“踮”字是很准确的, 不过如果能点拨到位, 给学生充足的时间, 让学生充分地练读全文, 一节一节地进行反馈和指导, 朗读的效果就会更明显。

于永正:

篇4:《一株紫丁香》(第一课时)(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1.(板书:一株柳)大家对柳树都不陌生,经常在哪里见到它?柳树不仅活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活在很多古诗词中,谁能背一些写柳的诗词或者句子?生活中的柳、古诗词中的柳,给你什么印象?

2.(板书:青海高原)谈谈你对青海高原的见闻和感受。

3.齐读课题。有什么想说吗?

【设计意图】柳树生长在雨水充沛的江南水乡,土地肥沃的广袤平原,它们婀娜多姿、风情万种,历来是柔美的文化符号。课文中的这棵柳树却生长在荒凉贫瘠的青海高原上,生存环境的巨大反差能激起学生的好奇心。这样的导入,意在引起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和文化积淀与文本意象的强烈冲突,激发阅读期待。

二、整体把握,初读感知,走进文本

1.自学字词,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1)反复自读课文,利用拼音和工具书,在读中识字,联系上下文初步理解词义。

(2)出示词语,正确认读,理解词义,读出词的意境。

第一组:广袤无垠青石嶙峋悲壮和苍凉简洁而开阔持续的干旱严酷的寒冷连绵的铁铸一样的青山呈现着赭红色的起伏的原地

第二组:浓密苍郁深沉粗实而坚硬巍巍然撑立伫立唯一独立的风景壮丽的风景顽强抗争毅力韧劲

第三组:望而生畏不可思议神奇崇拜敬畏

【设计意图】第一组词语描写了高原的恶劣环境,给人荒凉、沧桑之感;第二组词语塑造了柳树的形象,反映了柳树的精神;第三组词语直接抒发了作者的情感,直接倾吐了对柳树的敬重崇拜之情。

(3)各学习小组分自然段朗读展示,教师随机正音,指导读好长句子。

2.理清层次,把握结构。

(1)谈初读感受,这是一棵怎样的柳树?(板书:神奇)

(2)默读思考:课文从哪几个方面写它的神奇?教师引导归纳:从恶劣的生存条件、奇特的高大、传奇的生命历程、与灞河之柳的比较都可见其神奇。

三、深入品味,合作探究,亲近文本

1.出示学习任务:①当“摄影师”,拍摄柳树的形象及生活环境,拍出它的风骨。②当“作家”,猜想柳树的传奇生命历程,创作一段感人的故事,写出柳树不屈的灵魂。③当“辩论家”,展开愿做灞河柳还是高原柳的辩论。

2.自主选择,自由组合。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自主选择一项学习任务。有相同学习任务的学生组成学习小组,选出小组长与发言人。

3.紧扣文本,自主探究。

“摄影师”组:学生独立研读文本,圈画重点语句,批注出自己的感悟与思考;练习有感情地朗读;每个人独自构思,设计拍摄方案;再次研读文本,在文中寻找依据,解释自己的设计创意;课外查找资料,修改设计方案。

“作家组”:学生独立研读文本,圈画能触动自己心灵的语句、段落,轻声读一读,思考并写出自己的感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充分发挥想象,编写一段故事(可以写整个生命历程,也可以截取一个细节、一个片段);再读文本,检验自己创作的故事是否合情合理,能否突出柳树的精神;课外查找相关资料,修改作品。

“辩论家”组:确立自己的观点:独立研读文本,寻找支持自己观点的论据(找重点语句);课外查找相关资料,准备更有说服力的材料;写一段辩论开场词。

【设计意图】文本具有鲜明的形象性,柳树巍然撑立的不屈形象,高原苍凉的景色,适宜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柳树的传奇生命历程,留给了学生大量的想象空间;而灞河之柳与高原之柳两种截然不同的命运与生活道路给学生以思考的空间。抓住这些训练点,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组织教学,把学习内容设置成三大学习板块,让学生根据各自的兴趣爱好自主选择,自由组合,形成学习任务型小组,充分发挥小组的团队精神,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多元解读和深入品味。

篇5:《一株紫丁香》(第一课时)(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认识“央,瓦”等13个生字。会写“央,交”等字

2,激发学生热爱祖国首都北京的情感。

3,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 同学们,我们先来听一首好听的歌(听的过程中说)会唱的小朋友可以跟着唱,知道这首歌的名字吗?〈我爱北京天安门〉对,我爱北京天安门。古老美丽的北京城就是我国的首都,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课文〈北京〉

2,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 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 大家先请听一遍课文,注意听清字音。

2, 你也想来读读书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生字看看注音,多读几遍。

3, 同学们读的真认真,下面我们四人一组,一起学一学这篇课文的生字,也可以将生字连成词语读一读。

4, 出示生字,请各小组来试着读一读,看哪个组读的最好。

5, 同学们读的真好,那谁愿意当小老师带我们大家读一读词语啊?你会教哪个就教哪个〈指名学生当小老师带读词语〉

6, 男女生个读-----齐读

三, 再读课文,理解新知,指导朗读

(一)再读课文

1, 你们的词语读的真不错,那你们能把课文读好吗?我想请一位同学来试一试。

2, 说说看,他读的怎么样?

3, 指导:读书要声音响亮,有感情,要读准字音,要注意停顿。

4, 大家自己试着读一读吧。

5, 北京有这么多美丽的地方,那你们最喜欢看什么呢?

(二)理解课文,指导朗读

1, 教学第二自然段

点击课件,展示天安门以及天安门广场画面和第二段文字

2, 你看到了什么?

3, 教师范读这段文字----学生自渎-----你读懂了什么?看看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随机解释:中央 庄严 矗立等的词语

4, 我想请几位同学来比赛读一读这个自然段,评出“最佳朗读奖”

5, 学生比赛读,评出最好的那位。

6, 大家表现的真不错,老师准备了很多天安门的图片。想不想再看一看啊?(课件出示图片)

四,指导写字

1, 北京还有很多好看好玩的地方,大家想不想去看一看啊,看之前老师有个要求,如果你能认真的写一写学过“央,交”这两个字的话,老师就给你们看好不好啊?

2, 出示生字-----指导写字------自己写一写-----评价

五,欣赏图片,再次感受

出示北京风景图片,一边看一边介绍,让学生感受北京的美丽。

六,总结课文

北京是我国的首都,她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希望同学们能更加了解北京,喜欢北京,长大能亲自去北京看一看。最后我们再来唱一唱这首〈我爱北京天安门〉吧

篇6:《一株紫丁香》(第一课时)(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课文的新词语“花骨朵,莲蓬,挨挨挤挤”等的意思。

2、通过重点词句的品评,体悟荷花的美丽,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能结合自己的体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欣赏佳句,积累语言。

教学重点:通过重点词句的品评、朗读,体会荷花的美丽。

教学难点:理解“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和“如果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这两个句子。

教学过程:

一、初步感受“荷花”

(一)、1、读题。2、看到过荷花吗?你对它有些什么了解?

(二)、指导自学,整体感知。

我们来读读课文,看看你有什么新的感受?

A、要求:1、读通课文。遇到生字新词多读几遍,你喜欢的地方可以反复念一念,

2、不懂的地方打上?

B、学生自学。同时让学生写写不理解的词。

C、交流:刚才有同学对这些词产生了疑问,谁愿意来帮他们解释一下?

你帮它解决哪个?

花骨朵:是啊,这就是。读的时候要注意骨。不要念成第三声,让学生说。

饱胀:快要开了。

破裂:花瓣儿裂开了。看图。

莲蓬:看图,黄色的就是小

挨挨挤挤:学生说,老师画了许多荷叶,谁来摆一摆。

说说你为什么这们摆?

姿势:荷叶呈现的样子。(读词在学时。)

D、刚才自己读了课文,有没有新的感受?

二、欣赏“荷花”

(一)、1、是啊,荷花真美,那课文哪两段直接写荷花的?快速看看课文。

(二)、再读二、三段。

1、我们再来仔细读读二、三两段,你从哪些句子中体会到荷花的美?说说理由?也可以用你生动的朗读表达出来。

2、学生自学。自学后。想读第二段的站起来读读,喜欢第三段站起来读读。

3、交流:

A、你找到了哪些句子?随机:

1、体会三种不同形状。

1)、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刚开的。写出了荷花的形状。出示荷花。你能读一读吗?

2)、还有写荷花另外形状的吗?学生说,出示句子。

有的花瓣儿全…… 全开的。这句话还读懂了什么?看图。

雪白的荷花中露出黄黄嫩嫩的小莲蓬,真漂亮!你体会的真不错,用你的朗读把它读出来。谁能读得更美?学生读。

3)、有的还是花骨朵…… 真是含苞欲放。写出了没有开的荷花,也非常美,谁想读读?

这三句写了荷花的三种不同形状,引读。

你还发现了什么?

写法上用了“有的……有的……有的还是……”黑板上圈。同时体会荷花的形状多,

2、体会“冒”:

不同形状的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怎么出来?你觉得这里哪个字用得特别棒?冒也就是----------为何不说长,体会到了什么?让学生说

怎样长才算冒? 请他来摆。说说为什么这么摆?慢的。你能从茂密的荷叶中冒出来可真不容易,能否读给大家听听。

还可以怎么冒?生摆,说说。迫不及待地长。

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想--学生说说。

所以还可以使劲地,争先恐后,兴高采烈地等等冒出来,大家自己读读,你想怎么冒就怎么读。也可读给同桌听听。

小结:多么可爱的白荷花呀!大家看,一个冒字,不但把荷花写活了,而使白荷花变得更美了。作者用词非常巧妙。

再仔细瞧瞧这几句话,你发现写法上有什么特点吗?总分。

荷花美,作者写得也棒极了。

B、你还找到了哪些句子。

荷叶句:学生谈体会。读给大家听听。为什么还要写到荷叶?

C、还有哪些句子。

这么多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姿势真多-----------千姿百态

想象荷花的姿态会是怎么样的?学生说。

用上“这么多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有的……有的……有的……”说话。

D、看看这 ……学生说说,无论哪朵都美,你读得也美。

E、象一幅画。书上也写到了,找到这句读读,你有什么疑问?

理解“活的画”,说说为什么看作活的画。没有具体写出每一种样子,给我们留了许多想象的地方。

荷花不但形状多,姿势更美,老师非常想听听,能不能读给我听?自己试试。

指名读。我们来个比赛,分男女读。

三、赞美“荷花”

1、我们一起有滋有味地欣赏了美丽的、动人的荷花,你还想对荷花说些什么?

学生说说,荷花!……

2、荷花真美,自古就有许多文人墨客来赞美它,我帮大家收集了诗人的一些妙言佳句。大家欣赏一下,一起读读。

你也可以学着写写小诗,写在课文的插图旁。有困难的同学,你可以写几句赞美荷花的话。实在不行,你可以在这里选一句抄抄。

课外用你喜欢的方式描绘自己眼中的荷花。可以画画。拍照。收集更多的诗句。

篇7:《一株紫丁香》(第一课时)(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一至十二自然段。

2、指导学生学会本课生字,理解部分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引导学生理解文中描写月光的句子,感受小外甥的聪明好学,激发学生对积累诗句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体会欣赏描写月光的句子,激发学生对积累诗句的兴趣。

教学准备:

1、学生搜集有关月亮的诗句并背诵。

2、生字词、插图等的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揭题

1、师: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非常优美的文章:《望月》。

2、板书课题:望月。

二、检查预习

师:课前同学们都做了预习,老师想检测一下大家的预习成果。

1、检查生字词的朗读

①投影出示:生字词。

②指名当“小老师”:

谁能当“小老师”,把你认为最难读的生字词找出来,给大家提个醒。

③指名读:

在小老师的提醒下,相信你已经能正确地朗读这些字词了,谁来读一读?

④齐读。

2、检查课文的朗读

师:课题“望月”是什么意思呢?下面我们来读课文。

①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师生相机纠正。

②师生评议:谁读得最好,为什么?谁读得比以前进步了?

③交流:“望月”是什么意思?(观赏月亮、欣赏月光)

三、精读课文一、二自然段

1、谈话:

师:你有过欣赏月光的经历吗?你见过哪些月下的景色,谁来说说看?

2、看图说话:

师:夜深人静,作者“我”走到了江轮甲板上也欣赏起月下的景色。

①投影出示:书中插图。

②指名说话:

你们看,美吗?能用你自己的话描绘一下吗?

3、听第二自然段的录音:

同学们说得真美,书中写得更美!打开书,听课文录音,看书中怎样写的?

4、自读第二自然段:

是不是写得很美?想不想自己读一读这一自然段?请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两遍,更深切地体会它的美。

5、指名读:

①交流:在读的当中,你觉得哪一句写得最美?能读给大家听吗?

②指名读,师生评议。

a、师:你喜欢这句话中哪些词语?(相机指导学生理解“黑色剪影”等词)

b、还有谁想读?(或:谁愿意向他挑战?)

6、齐读:

这么美的景色,我们应该一起带着感情美美地读一读。

四、精读课文三至十二自然段

1、过渡:月色这样美妙绝伦、富有诗意,作者“我”看得都入了迷,以至身边什么时候多了一个人,都没有发觉。这个人是谁?板书:小外甥

2、讨论:

①师:小外甥是个怎样的孩子?请你从文中找出一句话来概括。

②学生自读自找。

③交流。

④投影出示:

小外甥聪明好学,爱幻想,和他交谈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

⑤齐读上面的句子。板书:

聪明好学

小外甥

爱幻想

3、讨论:

①师:小外甥的聪明好学体现在哪儿呢?自读下文思考问题。

②学生自读思考。

③交流。(小外甥敢于向“我”这个大人挑战背诗,而且背了很多)

④板书:背诗。

4、精读赛诗的内容。

①背了哪些诗?请你用笔画出来。

②同桌分角色读,要分清哪句诗是谁背的,还要注意读出古诗的味道来。

③指名分角色读、男女生分角色读。

5、引读:月光美,诗也美。诗和月光一起沐浴着我们,使我们(沉醉在……气氛中)。

6、拓展:

①过渡:十一自然段后面的省略号表示什么?(还有许多诗句)写月亮的诗是多如繁星。小外甥聪明好学,能够背诵那么多!你们是不是也和他一样聪明好学呢?下面,我扪分成两个组,也来你一句、我一句地赛诗,好吗?

②学生分成两个组赛诗。

③小结:事实证明,你们也很聪明好学,如果你们还能把书中的诗句以及你搜集到的这些诗句意思弄明白,你们就显得更加聪明好学了,能做到吗?

五、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随作者一起欣赏了月下的美景,还认识了聪明好学、爱幻想的小外甥。知道小外甥的聪明好学体现在他能背很多的诗句,那么他爱幻想又体现在哪儿呢?下节课我们继续讨论。板书:?

板书设计:

21、望月

聪明好学背诗

小外甥

爱幻想?

作者邮箱:hui542@sohu.com

篇8:《一株紫丁香》(第一课时)(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1.齐读课题。学生质疑,教学生字词。(略)

2.在作者笔下,这青海高原一株柳是一株怎样的柳树?

(1)这是一株神奇的柳树,神奇到令我望而生畏的柳树,它伫立在青海高原上。

(2)这是我在高原见到的唯一的一株柳树。

(3)它巍巍然撑立在高原之上,给人以生命伟力的强大感召。

3.对比两段,突出“神奇”:

“这是一株神奇的柳树,神奇到令我望而生畏的柳树,它伫立在青海高原上。”

“这是一株柳,一株在平原在水边极其平常的柳树。”

(1)“极其平常”和“神奇”矛盾吗?为什么?(作者巧用对比,作用是衬托,突出青海高原上的柳树的神奇)

(2)比较二:“在平原在水边”和“在青海高原上”。(这是突出柳树生长环境的不同,引出下文)

(3)“一株在平原在水边极其平常的柳树”,请问后面写到在平原在水边的柳树了吗?(有,写到了灞河柳。这是一种巧妙的写作方法——伏笔)

4.作者是从哪几方面去写这一株柳树的“神奇”的呢?请大家默读课文。

二、精读“神奇”,感悟韧劲

1.“神奇”之一:生长环境

(1)这一株柳生长的地方不是平原,不在水边,而是伫立在青海高原上,这就是它的神奇之一,为什么呢?让我们走进青海高原。(指名读第3、4自然段)这里写青海高原的哪些词句令你印象深刻?

(2)(出示青海高原的图片和资料:青海高原夏秋两季经常连续干旱,最冷的时候可达零下二十多度。春有频繁沙尘暴,夏天有雷暴、冰雹,小如黄豆,大如鸡蛋。青海高原上的土叫冻土,也就是死亡之土。)读后讨论。

(3)师生将描写青海高原的段落改编成诗的形式(改好后,指名读)

广袤无垠/青草覆盖的原野/寸草不生/青石嶙峋的山峰/深邃的蓝天/凝滞的云团/连绵的/铁铸一样的青山/赭红色/起伏的原地/看不到/任啊<撂树/没有树族的原野/简洁而开阔/也异常的苍茫。

(4)小结:这就是荒无人烟、环境恶劣的青海高原。

(5)作者写柳树,为什么用这么多篇幅写青海高原?(这是环境描写,与这一株柳对比,衬托出柳树特点,为下文表现柳树韧劲做铺垫)

(6)小结:是啊,在环境如此恶劣的青海高原之上生长起来的一株柳树,难道不是一株神奇的柳树吗?

(7)齐读:“这是一株神奇的柳树,神奇到令我望而生畏的柳树,它伫立在青海高原上。”再齐读课题。

2.“神奇”之二:外部形态

(1)这是怎样的一方壮观、独立的风景?让我们把镜头拉近,聚焦这一株柳树的样子,感受它的神奇。(出示:“这株柳树大约有两合抱粗……给人以生命伟力的强大的感召。”)这一株柳就藏在语言文字的后面,你从它的样子感受到了什么?柳树外形描写有什么作用?

(2)补充古诗——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我们一般写柳树会写什么词?(柳叶、柳条)颜色一般用什么?(嫩绿、翠绿等)

(3)课文中说它是怎样“巍巍然撑立在高原之上”的?

(4)比较“直立”与“撑立”。(直立,笔直地站立;撑立,像手掌一样用力支撑)从撑立中你感受到什么?(柳树顽强磅礴的生命力)

(5)朗读:出示对比的改编诗歌段落。

广袤无垠/青草覆盖的原野上

寸草不生/青石嶙峋的山峰下

深邃的蓝天/凝滞的云团

悲壮苍茫的青海高原上

它/约有两合抱粗

树叶浓密/枝干粗实而坚硬

叶子苍郁而深沉/它巍巍然撑立

表现出强大的生命伟力

(6)当别的柳树在春风里婀娜多姿,拂堤杨柳醉春烟的时候,这一株柳撑立在——(读上诗)

(7)小结:青海高原荒无人烟、环境恶劣,而这一株柳树用撑立诠释了自己顽强磅礴的生命力。

(8)读课文第5自然段,引出“锻铸”。“锻铸”是什么意思?怎么把“锻铸”用在这一株柳树身上呢?

9.小结:这就是这一株柳的生长经历。请问,作家亲眼看到了吗?(这是作家的想象)

10.这节课所学的生长环境、外部形态都是写实,从哪些地方看出了严寒和缺水对生命颜色的独特锻铸呢?下节课让我们从写实走进想象。

篇9:《一株紫丁香》(第一课时)(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本课采用个性化教学,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展开教学,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领学生自读自悟。设计充分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让学生自己对课文内容的领悟取代教材的讲解分析,让学生自己的独立思考取代统一答案,让学生自己的感性体验取代整齐划一的理解指导,整个过程为张扬学生个性,激发学生灵性服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课文内容,背诵全文。

2、语感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荷叶给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和小鱼儿带来了欢乐,给小朋友也带来了欢乐。

3、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表演能力以及表达能力。

4、品德目标: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

借助拼音,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联系生活经验,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教具准备:挂图、生字卡片、头饰、一片荷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我很想和大家交朋友,希望咱们成为学习上的好伙伴。大家愿意吗?

2、今天我就叫大家小朋友,大家喊我大朋友或者老朋友,好吗?

3、那咱们上课,小朋友们好! 大(老)朋友您好!

4、今天大朋友带来个子新朋友,你们想和它交朋友吗?请大家热情地喊喊他吗!(荷叶)

这位新朋友长得什么样?谁能用最简单地语言来说一说?

出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14课《荷叶圆圆》

5、你们还想知道荷叶有哪些伙伴吗?好,大朋友就带小朋友去见见荷叶的伙伴(出示挂图)现在请你们把荷叶的伙伴请出来。(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小鱼儿)

这些小伙伴和荷叶一起玩得可开心了,你们想看看吗?

6、小水珠刚才跟大朋友说了,它让大朋友表演给大家看。(老师把荷叶铺在地上。走上荷叶,联系课文内容边演边讲) “我是一颗小水珠,荷叶是我的大摇篮。我躺在荷叶上,眨着亮晶晶的大眼睛。”

大家说,好玩吗? (好玩!)

谁想和大朋友一样到大荷叶上来表演呀?

要想表演好,就要把课文读好,最好能够记住课文中的句子。大家能做到吗?

嗯,真是好孩子!大朋友要仔细看你们的表情、听你们的声音,哪些小朋友表情好、读得又好,大朋友就请他到台上来表演。好了,打开书62页练习朗读吧。(学生反复读课文)

二、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1、检查生字。 A、读课文之前,必须先过生字关。读带拼音的生字卡片。

B、读没带拼音的生字卡片,说说怎样记住生字,说得好送苹果。

2、看来生字难不倒大家,真了不起。课文会读了吗?要不要老师帮忙?

好,请小朋友自己读读,然后小组讨论:

⑴课文给我们介绍了哪几个小伙伴?⑵它们分别把荷叶当作了什么?

3、小组汇报。看来今天的小伙伴讨论得特别认真,谁来说说课文介绍了哪几个伙伴?它们分别把荷叶当作了什么?师贴卡片:摇篮、停机坪、歌台、凉伞

大朋友把“立”贴在这里,这几个又贴在哪儿呢?

学生说完整话,做动作,贴卡片--躺、蹲、游。

三、感情朗读,体会感悟

1、看来小朋友把课文读懂了,老师说前一句,你们能不能接后一句?(结合板书,师生合作读。)

2、小朋友读得非常流利,老师觉得大家读课文时如果把自己的感情读出来就更感人了。怎样算有感情呢?读时该笑就笑,该做动作就做动作,有办法吗?大家试试读一下,你爱读哪段就读哪段?学生自己练习。

3、出示头饰:老师这里有4顶神奇的帽子,是什么呢?生回答。(它们可神奇了,只要你戴上它就能变成这个小伙伴。)

谁喜欢小水珠?指名戴上,现在你戴上小水珠的头饰就变成谁了?想想,小水珠的声音、动作、表情是怎样的?生走上台你把荷叶当作摇篮玩得开心吗?现在就请你表演,下面的小观众注意听他是否把高兴的心情读出来,有没有动作和表情。表演,生评价。

谁喜欢小蜻蜓、小青蛙和小鱼儿?指名3个同时上台,戴上头饰,你们在荷叶上玩得开心吗?那你们也要把高兴的心情读出来。现在你们想一想,该怎样出场,怎么读,怎么做动作。分别表演,师生合作相互评议。

其他小朋友敢像他们那样读吧?谁敢?敢的请站起来。好,我们一起来有感情地读一读。

四、指导书写:

1、认读“是、朵、机”,学生观察再描红。

2、教师示范。

3、学生自由练习。

五、拓展延伸:

圆圆的荷叶绿得可爱,它给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小鱼儿带来了欢乐。现在,老师要带你们到另一个很美的地方--荷花池,想去看看吗?

出示数张荷花图片,图片上有成语,诗词句。让学生通过看图理解成语、诗句,并朗读。

六、作业:

画画写写:荷叶是我的……

附板书:

14 荷叶圆圆

小水珠 摇蓝 躺

小蜻蜓 说 停机坪 立

小青蛙 歌台 蹲

小鱼儿 凉伞 游

荷叶

篇10:《一株紫丁香》(第一课时)(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认读本单元的几个韵母、整体认读音节。

能熟练的拼读拼音组成的词语。

能基本看懂图的意思,用一句或几句简单的话来表达自己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现在是什么季节?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了解秋天的特点。)

(二)复习韵母、整体认读音节。

(三)拼读两个拼音组成的词语。

并知道这些东西的用处。

(四)拼读三个拼音组成的词语。

读拼音--认识动物--说一句简单的话

(五)我会讲

看懂图的意思,能说一句简单的话,有能力的小朋友可以讲几句或一段话。

(六)小结

我们该怎样爱护动物?

篇11:《一株紫丁香》(第一课时)(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

1、认识“宽、虾、捡、贝、壳、脚” 6个字,会写“贝、虾”。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3、感受美丽的景色,欣赏优美的语言。

4、学生感受祖国的美,热爱我们的家乡。

二、学习重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2、感受美丽景色,欣赏优美的语言。

三、学习难点:画中感悟,品读文字。

四、学习过程:

(一)揭题导入:

1、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可漂亮了,她像巨人一样屹立在世界东方,像一只高昂着头的雄鸡在放声歌唱。你们看--------

(出示课件:西藏群山、中国长城、内蒙古大草原、上海大都市、杭州西湖……)这里有连绵的群山、雄伟的长城、茫茫的草原、一座座现代化大城市,还有我们杭州西湖、到处是美丽的风光。)

2、导语过渡:

我们住在祖国的各个角落,昨天老师认识了几位小朋友,他们用自己的手,描绘出他们自己的家乡,想看看吗?那我们一起打开课本。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由读文,要求读正确。

(自读文,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出本课生字词,多读几遍)

2、再次读文,画出喜欢的词句,读一读(初步感知语言)。

3、指名分段读课文,正音,学生自评、他评。

3、你最喜欢谁的家乡?(孩子们自由回答)

小结:看来这几位小朋友的家乡都有人喜欢。今天周老师就带着大家随着乐乐旅行团去看看他们的家乡到底有多美,好吗?

(三)细细品读,画中感悟

一、研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1、看图(出示海边图) 这是谁的家乡?

2、说图 涛涛画的这幅画你看到了什么?(海蓝、海宽、一艘艘船、贝壳等)

(相机理解:装满了鱼虾感受鱼虾的多、一艘艘、那么----那么------- 体会热闹、丰收;大海的美丽 蔚蓝以及对大海的喜爱)

3、自由读课文 (我们一起看看书上是怎么介绍涛涛画的家乡?) 两人合作读 齐读

4、美吗?如果你来到涛涛美丽的家乡,你会干什么?课件出示贝壳,

5、看图说话:“海滩上的贝壳是那么--,那么--。”指导朗读。用上了“那么------那么------”可以突出你说的事物。你还能用“那么-----那么------”说一句话。

6、再读课文 这么美的地方真想去玩玩,那么让我们再一起去书中感受吧。集体读 自由读 小组读

小结:涛涛的家乡已经够美丽了,听你们读完我觉得更美了,你们好厉害啊!

(四)、学习生字,指导写字

1、哎呀!周老师居然忘记一件事情了,刚才我们去海边的时候我遇到了生字宝宝, 他们热情地邀请我们去他们家玩,你们想去吗?

2、课件出示课文中的生字,先带拼音读,再去拼音读,接着以游戏帮助学生巩固。

3、指导写字“贝、虾”投影、评价。

小结:这节课我们到了涛涛的家乡,好玩吗?下节课我们继续去山山平平的家乡。

作者邮箱: zgwyl@126.com

篇12:《一株紫丁香》(第一课时)(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一、揭题,明确目的。

1、同学们,相信大家都很了解我们家乡的一处著名旅游景点。(乌镇)是啊,乌镇自开始古镇保护和旅游开发工程,推向市场,获得巨大成功,现乌镇景区已被评为国家AAAA级景区。小镇常住人口才1万多,却已接待了好几万中外游客,这么吸引人的水乡小镇,我们非得去看个究竟不可。是吧。(放录像)。

看完了录像,你知道其中奥秘了吗?你能透过这热闹的表象,揣摩到游客的心理吗?(清静、悠闲……)

2、正如同学们所说的一样,随着经济的发展,古朴的房屋逐渐被高楼大厦代替,交通工具也由小船变成了汽车,越来越多的城市人厌倦了热闹、喧哗和紧张的生活节奏,这水乡小镇的独特风光就更令人向往。

3、今天我们学习的小镇的早晨,也向我们描述了这样一个水乡小镇的风景。

(出示课文插图)同学有没有信心,为这样的小镇做个音乐风光解说片,把小镇推销出去?

说说容易,做做难。我们首先要了解小镇的早晨,才能确定推销的主题。打开书本,自己读读课文,想想你能感受到什么?

学生自读课文,说说感受。(恬静、紧张、热闹)

二、研读第二自然段。

1、小镇的这些特点中,你认为哪一个特点最能吸引那些厌倦了都市的热闹、喧嚣,而想到水乡小镇去感受另一种氛围的城里人呢?(小镇的恬静)

我们就把小镇的恬静作为我们的推销主题。

2、那么,现在你能读读课题,让别人感受到这种恬静的氛围吗?

3、那么,要把小镇早晨的恬静制作成音乐风光解说片,我们需要哪些素材?(图片、音乐、解说词)有了这些素材,最后就要看我们的本领了,能不能进行有感情地解说,这样才更吸引人,对吗?

4、那好,我们就来读读小镇的恬静。

(1)先轻声读一遍第二自然段,选择你最想读的句子,你认为最能表现恬静的句子反反复复地读。把小镇的恬静给读出来。

(2)把你最有把握的句子读给大家听听好吗?

(3)交流反馈:

出示第二句:指名读。你能说说你对这句话的体会吗?

3、出示三、四句:这两句写的是河边的小船。从“满、各式各样、紧挨”等词语可看出小船多。但这些小船是停着的,所以又是恬静的。

朗读指导

4、出示第五句:我们来比一比,听听谁读得最好。

(抓住“悄悄钻、轻轻飘”两个词语,理解小舟在河上行驶时悄无声息,不知不觉就从桥洞中钻出来了。小舟很轻,在小河上驶过,就像一片树叶从河上轻轻飘过)

齐读。

三、制作音乐风光片。

1、同学们学得真不错,有感情的解说一定没问题了,我们还需要什么?

现在就让我们来看一组小镇的图片。(图片图片下要有简单的描写性句子演示,穿插课外知识的介绍。)

2、这些图片,该选择什么音乐呢?老师这里有三首曲子,你觉得哪首曲子好,就在你的小纸上填上这首曲子的序号。

3、现在我们该做什么了?(写解说词)这些图选取的景点都不同,要让你的解说词更连贯,我们应该……对,加上自己的话,作为过渡。

老师觉得还有点非常重要。(停顿)你的解说词要有特色,能吸引人,让人听了你的解说后,很想去小镇看看,那样你的推销才是成功的,对吧。

4、四人小组合作,挑选其中的二至三幅。每位同学各显神通,由组长执笔。把你们的解说词写好。(学生写)

5、现在是音乐风光片展示时间。哪个小组先上来展示。我们其余的同学都是评委,如果你觉得听了他的解说词后,你想去乌镇看一看的,你就举手,我们把总人数作为这位同学的人气指数,同时,我们也欢迎后面听课的各位老师加入我们的评委团。

(学生解说,评比)

五、结束语:同学解说得都很不错,如果以后能把它制作成网页,在网上发布,让全世界的人都知道,那就更好了,是不是?

作者邮箱: mdsyxxswq@163.com

[《小镇的早晨》第一课时教案(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篇13:《一株紫丁香》(第一课时)(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能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先.....再......然后......”写一段话.

2.能根据课后提示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宇航员飞向月球的经过,懂得现代宇航事业的发展情况,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揭题

同学们每年一度的中秋佳节就要到了,哪个同学能背一首有关月亮的诗句?(背古诗)

古人对月亮有着许多疑问,但都未能解答,由于我们现在科学技术的发达总于完成了古人未了的心愿。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飞向月球》 (板书)这篇课文。

二、初读指导。

1、初读要求:

(1)生字词读准确,课文读通顺。

(2)思考: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检查自学情况。

(1)检查生字词。

A. 糊 袤 嶙 峋

捏成糊 广袤 巨石嶙峋

B. 奔赴 检查 捕捉 心驰神往

特别 联络 加速 训练有素

(2)理解词语意思

心驰神往:心神飞到(向往的地方).

联络:彼此交往,接上关系.

广袤:广阔无垠.

(3)指导书写

难写、易错字

广袤 巨石嶙峋 心驰神往 联络

(4)、描红

(5)、交流问题,分段。

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教师相应提示总结:

月球 月球

( ) 月球 月球

学生根据提示练习说话。

(宇航员第一次飞向月球并登上月球的经过。)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相应补充,分成三部分:

第(1~4)三名宇航员飞向月球。

第(5~6)二名宇航员登上月球。

第7 月球很有开发价值。

(6)分段朗读课文,教师相应指导。

三.质疑:

课文为什么以飞向月球为题,而不是其他的?

课文叙述的主要内容作为课文的题目,也有上节课以主要人物等等

四、作业

练习与测试

作者邮箱: gaotian111981@.sohu.com

篇14:《一株紫丁香》(第一课时)(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备课日期: 年 月 日 星期

课 题 9、燕子过海 (第1课时)

课 时教 学目 标 1.学习生字,理解“风平浪静、航行、不分昼夜”等词语的意思。2.正确朗读课文,初步体会燕子过海的艰辛。

教 学设 想

实验用具及 教 具 课 件 或投 影 片

教 法 设 计 学生活动

1.揭示课题。大海宽广无边,燕子为什么要飞过大海?又怎样才能飞过大海呢?2.自学课文。(1)自读课文,圈点注划。(2)通过动手动脑动口,初步学会课文内容,找出疑难的地方。3.交流学习体会。(1)燕子为什么要过海?①抽读第2自然段,划出表示原因的句子。②把划出的句子读一读。③从句子中找出几对反义词。见《作业本》第7题。(北方--南方 寒冷--温暖)

教 法 设 计 学生活动

④按课文内容填空(投影):一 个( )的日子,我们的船在(蓝色)的太平洋上航行。⑤“海洋 ”除了用“蓝色”来形容外,还可以用哪些词来形容它呢?轻读课文第1自然段后,在( )中填上合适的词语。(辽阔)(一望无际)-的海洋(深蓝)(2)燕子怎样才能飞过大海呢?①理解“不分昼夜”的意思。查字典,说说“昼”的意思。说出它的反义词。②有感情地朗读第3自然段最后一句话。4.作业。(1)抄写生字、新词。(2)朗读课文。

教学反思 请对教学内容、教法设计、课堂管理、时间安排、学生活动作认真反思

篇15:《一株紫丁香》(第一课时)(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1.能把洗手怕的过程用恰当的语句分几步写下来。

2.培养学生自我服务的劳动观念。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把活动的重点观察清楚,并能一步一步按顺序写清楚。

教学难点:能有顺序地完整地记叙清楚洗手怕的全过程。

课时安排: 2 课时

第 1 课时

教学时间:20 年 月 日

教学目标:

1.仔细观察洗手怕的过程。

2.有顺序地说清楚洗手怕的过程。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把活动的重点观察清楚,并能一步一步按顺序写清楚。

教学难点:能有顺序地完整地记叙清楚洗手怕的全过程。

教学准备:

脏手怕、脸盆、肥皂、刷子、自来水。

教学过程:

(1)今天,我们要学习“习作训练”《洗手怕》。

(2)你洗过手怕吗?你还记得是怎样洗手怕的?

2.示范“洗手怕”。

(1)读课文第2、3两个自然段,说说:“洗手怕”时要注意什么?记住什么?

(2)请一生或老师示范,大家观察。

(3)讨论。

①洗手怕的过程一般分几步?

②先做什么,接着做什么,再做什么,最后做什么?边讨论边板书。

1.用脸盆打水;

2.将手怕浸湿;

3.在脏手怕擦上肥皂;

洗手怕(过程) 4.用力搓洗;

5.用清水漂清、洗净;

6.晾干。

3.分组操作。

同桌准备一只脸盆。

边洗边观察手怕的变化,观察水的变化,肥皂泡的形状、颜色及手的感觉。

4.口头说说洗手怕的过程。

(1)说说洗手怕的过程可分几步。

(2)具体说说每一步的操作过程,用上以下词语。(打出投影)

准备:手怕、准备洗、打水、浸湿

擦皂:湿透、捞起、挤干、擦皂

搓洗:用力搓洗、滑油油、肥皂泡、脏水

漂清:漂洗、拧干、继续漂洗、直到

晾干:干净、捞起、拧干、甩干、夹住、晾在竹竿上、心里感到

5.评讲。

(1)各自按提纲练说。(说完整)

(2)连起来说。(说得连贯)

(3)抽生大声说说。

6.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会了什么?

上一篇:《安全生产法》宣传活动总结下一篇:技术员岗位绩效考核汇报材料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