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年级历史学科期中成绩分析

2024-07-25

高一年级历史学科期中成绩分析(共12篇)

篇1:高一年级历史学科期中成绩分析

高一年级历史学科期中成绩分析

一、班级成绩情况:

本次考试内容为必修一1-3单元的知识内容,满分为100分,分为选择题32题,非选择题3题。难度水平为学考水平。

成绩方面:高一一班平均分50.3,及格率为25%;高二二班平均分56.1,及格率51.4%。

二、存在问题:

学习方法上,1、大部分学生对高中历史的重视程度不够,课上和课下的知识落实存在很大问题。

2、平时的默写很难在回答问题的时候得到应用。解题能力有限,课上能够回答的问题,到卷面上体现不出来。

3、概念模糊。

三、改进措施:

1、加强对基础知识的落实。先改变传统默写的方法,进行填空式练习,减轻学生压力,增强学生信心,希望能够有效的达到落实基础知识的目的。

2、及时反馈。对每一课或一单元设计到的知识内容进行小结,采用小测验的方式,通过填空题和选择题的形式,强化重点知识的落实。

3、强调课上效率。历史学科很多内容需要体现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认识,通过课上的提问,讨论,鼓励学生大胆发言,主动探究。课上45分钟的吸收和理解远远比他死记硬背一些知识要有效。这样可以有助于学生养成形成自我认识历史的思维习惯。

篇2:高一年级历史学科期中成绩分析

七4班历史老师何龙

本次考试我们采用的是省教研中心的试卷,我县多校使用该中心的考试试卷,以前我认为该中心的试卷还是很符合我们这一地区的教学实际的,不管是从试卷的难易程度,还是从试卷的适应范围,还是切合中考题型等方面,都是质量不错的,既能检测到学生的学业成绩反映出学生的学习状况,又不至于让学生感到太难而丧失学习兴趣。但本次考试的历史试卷却出乎我的意料,试卷的难度较大,题目超出了考查的范围,考查的知识点较细,有些也非重点,感觉目的不是让学生考好,而是让学生考倒。下面我就从三个方面分析一下本次考试的试卷:

一、全校与本班的历史考试成绩分析。本次历史期中考试全校参加277人,及格的就1人,七4班的单梦雅。50分以上的5人,40分以上的33人,30分以上的92人。我班70人参考,及格1人,50分以上3人,40分以上13人,30分以上35人。优秀率为0,及格率太低,大面积不及格的原因,我想有以下几点:

1、学生对历史学科学习的方式方法还不熟悉,不知道怎样去学习历史。

2、是在课堂上的听课与笔记还存在一些问题,学生不善于记,课后又不巩固,缺少背诵与记忆。

3、对历史学科学习的不重视,认为是负科。

4、知识的课后延伸反映出学生的知识面太窄,获取知识的途径也少。

5、基础训练与学生手头的资料有,但做过就忘,可能是抄抄答案,没能真正地去认真完成作业。

6、七年级学生对历史现象的分析能力较差,也是我们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实际就是动手动脑的实践能力不足。

7、历史课堂教学的效率较低,教学活动无法开展,教本较简,考试的知识面又较宽,使老师无法把握课堂的容量。

8、教师对历史学习的兴趣引导缺少适宜的环境。没能把历史学习与语文政治地理外语等文史学科的学习结合起来,与学生视野的开阔、知识的丰富与能力的提高联系起来。

二、对期中历史试卷的分析。本次历史考试学生大面积不及格,分数较低的一个原因是试卷的难度较大,不适宜七年级学生的基础考查。具体说有以下几个方面:

1、是版本差位,超出范围。这份试卷的版本好象是人教版的历史试卷。我们可从以下几个题目看出内容的不相符:如第四小题的周厉王、第7小题的国人暴动、第14小题的国人暴动、第22小题的1、2、4小题都不北师大的课本内容。

2、题干的理解难度大,不适宜七年级的学生考查。第一大题单项选择题,本是考查历史基础知识和对历史主干知识掌握情况的题目,是学生得分较多的题目,也是考查的基础性题目。可19小题的试卷只有1、2、8、16题的审题难度较小外,其他每一题的考查方式和理解对七年级学生都有难度。第22题学生更是在书上都查不到。

3、对历史材料或史实的分析题目较多,不利于七年级学生答题。如第24题的第3小题,问战国时期“合纵”与“联横”是怎样形成的?第5小题问问“百家争鸣”出现的主要原因?第25题的第5小题,问商鞅变法对我们有何启示?第26题第1、2、3问,学生都可答,但答不全,像从“有作为君主”和“暴君”身上我们总结哪些成败得失?像儒家学说的地位如何?这些题目如给九年级学生考,让他们分析研究还行,但第一次给七年级学生考历史就用这类题目有点超前。因此,本次考试学生及格率低,普遍分数较差。但这分试卷的出题形式和考试的方法还是很好的,它贯彻了“题在课外,答在书中”的历史考试思想。把题目的类型和审题的难度加大了,同时也把历史与现实的联系加强了。只是如能放在八年级时或题干的难度降低一点,循序渐进让学生逐步了解历史考试的形式与方法,学会审题与答题的技巧后再这样去拓展考查的内涵与外延,就更好了。

三、下一步的教学设想。纵观本张试卷,再结合学生们的考试成绩可以看出,以前那种只靠死记硬背的方式掌握知识的方法已经过时,现在的教学既要教给学生知识,又要教会学生学习,并不断地培养学生的能力,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不断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开发学生的智力。因此,在以后的教育教学中,要紧跟课程改革的大趋势,不断用课程改革的思想武装自己的头脑,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践行课程改革的要求。另外,试卷下发之后,要有针对性的进行讲解和分析,并要求学生总结得与失,力争使学生通过本次考试发现缺点和不足,为将来考试做好准备,今后教学方式、方法及建议:

1、加强对新课程教学理念的学习,多研究新的历史课程标准。

2、相互讨论,相互交流,高质量的备好每一节课。

3、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突出“以学生为本”,提高学生对历史学习的积极性。

4、对书本知识的运用,应适当增加训练,才能去熟练灵活的运用,还要进一步的规范性答题。

5、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及时渗透阅读材料题,开放性题型的训练。

篇3:高一年级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岳西县店前中学历史组

期中考试已经结束,通过这次考试了解半个学期以来高一历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以便搞好下半学期的教学是我们考试的目的之一。所以特地进行本次试卷分析。

一、试卷命题的基本思路

根据普通高中期中考试试卷的总体思路,我们结合课程标准和浙江省学科指导意见,考虑到我们学校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确立了命题原则: 1侧重对学科基础知识和主干知识的考查根据年级大多数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命题,难度系数把握在0.75左右3 侧重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考查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学科语言的组织能力

本次试卷分两个部分,选择题30题,扩大了基础知识考查的范围。材料题3个,难度虽然不是太大,但是重点考查学生对材料题做题思路和语言组织能力。在吸收近几年的会考试题的基础上,结合教学实际进行整合,符合考试要求。

二、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从学生的得分情况来看,学生失分最多的试题,主要是选择题

仔细分析原因,可知学生对材料性选择题理解把握不是太好,不能从材料中找出有关的历史信息,也就是对材料背后的命题意图不了解,因此不能正确把握材料和选项的内在联系。此外对一些同类事件认识模糊。

关于材料题学生丢分也比较严重,突出的问题是不理解材料题的用意,搞不清到底是为什么,而且答非所问。暴露出学生解读材料题方面无论是思维还是语言组织都存在一定的缺陷,这也是高一学生存在的普遍问题。

三、学生存在的问题及今后措施

这次考试暴露出来的最大问题是:学生对历史极其不重视,基础知识不牢固,只是在考前几天复习了几个小时,平时的书本上知识点没有好好的落实,只是记录的课堂的板书,对课本没有认真的读过。另外,学生审题不严密,题干中透露的答题信息不能捕捉;不能架起知识迁移的桥梁;阅读材料,从材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不强,尤其是古文和表述复杂的文段;逻辑思维判断有误;等等 因此在后一阶段的教学中,首先,必须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要求学生端正学习态度,重视历史的学习,而且在课堂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去看课本,不能单凭板书记忆,那样学生的脑子中没有一节课的整体思路和概念,对一些基础的知识点没有把握好,是很不应该出现的;

其次,注重基础知识教学,要注意引导学生厘清重要知识点,对一些主干知识要让学生进行多次反复练习,加强对学生纠错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养成及时纠错的学习习惯; 侧重对学生历史思维能力培养,发展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加强对学生进行材料题的训练。训练做选择题的技巧:题干抓背景材料、具体知识点和题眼。把题干的知识完整化,体会出题者的意图,题支进行比较;把题干反映的小知识点放到时代背景中去判断,而不是零碎的猜测;抓住关键词句。教会学生迁移的方式:架起知识点之间的桥梁,培养逻辑思维的基本能力。多做选择题,以教会方法为主。

第三,对重要概念的解析要到位,要学生注意对概念的准确把握、全面理解。概念要讲透、理解透:从多个角度阐述、理解概念,不能马虎了事,要进一步学习概念阐述的基本方法,把握其内涵与外延,为知识的迁移打下基础。要做好这一点,就要坚决地反对死记硬背,要把史实符予“具有一定史学意义的记忆结构和表达方式”。

第四、培养语感和题感,很多题目有了语感就能很快地判断出正误。历史的语感从多读、多理解文章中来,新教材的文字非常美、逻辑性强、哲理性强,多阅读课文非常有好处。培养语感的方式可以让学生缩写、扩写、名词解释、发表个人见解等。

篇4:高一生物期中考试成绩分析

本次期中考试以考风促教风、学风,给广大教师和学生营造良好的公平、公正的竞争氛围,检测学生学习成绩和教师教学工作情况。对于生物期中考试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如下:

一、试卷总体评价

从整体看,试题全面覆盖面广,考核知识内容全面,符合新教材和新课改的要求与精神,兼顾“双基”部分的考核、考查,综合能力的测试,更着重突出学生灵活运用能力考评,以达到学以致用,学用结合的目的。引导学生努力提高自己的思维、综合、分析等方面技能。从难易程度看,难易适度,结构合理,集思想性、科学性、合理性于一体。测试时间充沛,学生都能从容答题。

二、卷面分析

1、成绩分析:

2、得失分情况和原因分析

第一大题,单项选择,共30题,60分。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本题题型较活注重基础,失分最多的是1、10、15、21、26题,第二大题,非选择题,共4个小题,共40分,本题主要考察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选择题部分:学生还没有摆脱学习知识死记硬背的模式,不会自己去学习、分析问题,具体问题如下:

1、个别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不牢固

2、学生对较活的题应变能力较差

3、不会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比如选择题的10、15、21题,均属于这种情况。26题属于知识理解不到位,在这种情况下又不能有用排除法解决该题,即其他选项知识掌握不牢固。

(二)非选择题:学生出错主要是由于知识运用能力较差,语言组织能力较差,不会正确的书写。比如32题中学生不会写羧基的羧字导致失分。搞不清楚三肽是指三个氨基酸还是三个肽键。最后一小题的计算氨基酸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失分较大,是因为学生对蛋白质脱水缩合的过程还不够清楚,不理解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关系。

三、考试反映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从学生试卷反映出的问题:

1、部分学生书写能力较差,非选择题错别字较多,比如出现了“缩基”等错误。

2、解题始终不能把握其中的关键词,不能正确把握题目中心含义。

3、解题时,小错误太多,始终不能完整的把问题解决好;

整改措施:

1、要抓质量,先抓习惯。平时在教学中注意抓好学生的书写、审题、与检查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2、加强基础知识的掌握,对知识的延伸与拓展需要深入了解。

3、注重开发性使用教材,做到吃透教材,把握好教材的重点难点。

四、考后的感想与反思

从这次考试可看出,在生物教学中还存在许多问题,值得我认真研究与反思

1、要继续深入钻研课标,加强教研,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用新课程理念统 领课堂。

2、狠抓基础知识的落实,把书本知识与日常的生产、生活紧密联系,教师认为 学生会的学生不一定会,多用生活中鲜活的事例使书本知识常识化,寓教于乐。

3、深入了解学生,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了解他们的学习需求,然后按需而 教,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相信通过我们的努力,学生的成绩和实践能力一定会与日俱增!一.对试卷的分析:

本次月考试卷由外校教师命题、本校高二备课组审核。试题涵盖了本学期到目前为止所学的大部分内容:生物必修1第1章到第2章全部知识内容以及第4章第一节的知识内容。这部分内容为高中生物较基础的知识,记忆性的知识点较多。试卷的部分习题有一定的灵活性和综合度,考试成绩充分体现了梯度性。

1、从试卷各部分的统计数据来看,单项选择题、填空题得分情况班与班之间存在一定差距。选择题得分情况较低,班级平均成绩有一定差异。

2、填空有部分题目得分较低。如32,34题

3、高分人数班与班之间有一定差距,低分人数班与班之间也存在一定差距。二.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从本次考试的情况来看,学生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⑴ 基础知识不够扎实,导致无法真正理解和领会知识的本质。⑵ 审题不够仔细。分析题干时,没有把握关键字词。

⑶ 应用知识的能力不强。学生只会死记硬背,却不会真正理解和运用相关的知识,学生遇到一个新的问题时,就束手无策。

⑷ 答题不够规范。一些题目中的关键信息没有很好的重视和分析,习惯用口语回答,不会用规范的书本语言回答问题,结果只能是会而不对,或对而不全。⑸ 低分人数的增多,说明部分学生畏难而退,有的学生甚至放弃。

⑹ 部分习题为平时练习中出现的原题,学生依然错误率很高,说明学生的复习还不到位。

四.改进措施及建议:

⑴ 认真研究教材和大纲,虚心向老教师请教。多听课,多学习。⑵ 要夯实基础,重视课本,给予必要的读书方法指导。答题时,养成用规范的生物术语回答的习惯。

⑶ 要更多地重视对学生的学法指导,要重视基本技能的掌握。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从而使教学成为学生主动吸取知识的过程,使学生的学习步入良性循环。

⑷ 提高45分钟的课堂效率,讲清重点、化解难点,构建知识网络,对学生进行规范的解题指导。

⑸ 和学生经常地及时地进行交流,了解学生之需求和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及时地给予解决。

篇5:初一期中考试历史成绩分析

历史学科成绩分析

2014年11月21日

本次考试我们采用的是我校自己出的试卷,试卷还是很符合我们学校的教学实际的,不管是从试卷的难易程度,还是从试卷的适应范围,还是切合中考题型等方面,都是质量不错的,既能检测到学生的学业成绩反映出学生的学习状况,又不至于让学生感到太难而丧失学习兴趣。但本次考试的历史试卷考查的知识点较细,有重点,感觉整体很好,下面我就从三个方面分析一下本次考试的试卷:

一、历史考试成绩分析。

本次历史期中考试全校参加27人,及格的24人,50分以上的3人,40分以上的10人,24分以下的3人

初一历史期中考试卷,最高分57分,最低分19分,平均分37分,及格率72%。

从总体上看,要求识记的基础知识部分的内容掌握得比较好,要求理解部分的内容相对较弱。

从题目上看,选择题的正确率比较高,材料题中22题春秋战国时期提出反对不义的掠夺战争的思想家是谁?他是那一学派的代表人物?这一题变相考查了诸子百家的学派、代表人物。学生的应变能力较差,大部分学生答不出来。第21题分封制在后期出现了什么问题?由于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低,导致写不出完整通顺的答案。

存在的问题:

1、学生的基础知识不扎实是失分的主要原因。主要表现在基础不扎实,对课本知识生疏,或不能熟练运用,相当一部分后进生表现尤为突出、历史语言表达不规范、不准确。

2、审题不仔细是造成失分的又一主要原因。如相当部分选择题的错误,纯粹属于审题不细心所造成的。

3、平时学习过程中,学习方法过死,灵活解决和处理问题的能力不足。尤其表现在对课本上的一些变式问题缺乏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死搬硬套,照猫画虎,因而得分率较低。

4、态度不端正。表现在字迹马虎潦草,随意性大,写错的地方乱涂鸦,卷面不整洁,书写不工整,错别字太多,综合素养差。试卷中部分学生答题态度不认真,没有做到最基本的字体工整。

二、改进建议:

针对这次考试中学生表现出来的问题,我觉得今后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努力:

1、认真备好一堂课。备课时要把握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精心编制和设计导学案。认真上好一堂课,做到有效教学。学生明白的不多讲,重点难点,重点把握,重点讲解。做到讲练结合,我们可以给学生提供练习,或其自己去寻找练习,巩固所学的知识内容。

2、强化基础知识训练。万变不离其宗,基础知识是根本,选择题错误的原因大多就是基础知识不牢固。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从抓基础知识入手,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培养学生用双色笔构建每课的知识体系。

3、平时应加深对教材的分析力度注重思维的发散性灵活性。学生在课棠上应该多参与一些实例分析,增强解题威力。培养学生审题意识,解题思路要注意从多方面、多角度来分析,答题方法应加强指导,让学生学会更加广度和更加深度地进行答题。

篇6:高一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高一历史学科组

试题评价

高一历史期中试卷紧扣教材及学考考点,试题难易接近于学考题难度,选择题分布较合理,涵盖了必修一到五大部分知识点。侧重考察学生的识记以及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归纳、分析及应用能力。通过测试本试卷的及格率为百分之二十左右。

试卷分析

题型与得分情况 得分情况 失分原因

较低4、8、12、16题,其中第8

基础知识不够扎实;题出错的达到33人,12题出错的选择题30小题共60知识的联系比较迁达到37人,17题 出错人数达到分;最高分58分,最移能力差,部分题分43人,24人出错人数达到40人。

低分18分 析题干时理解不到较好1、2、3、4、7、9、15、18、位 21、22题

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对教材知识不熟最高10分,最低0分,平均分6,31题,10分 悉,不能正确分析概得分率是百分之四十点一六

括史料,不会从材料里提炼有效信息 审题不准,不能找到非选关键词句和做题的最高15分,最低0分,平均分8,择题32题,16分 突破口,知识迁移能得分率百分之三十六点八

共40力欠缺,知识体系混分 乱

部分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答题过最高13分,最低0分,平均分4,程中答案俗语太多,33题,14分

得分率是百分之二十点九 不能准确答出历史

专业术语和标准知识点

突出问题

1在平时历史学习中学生思想上不够重视,行动上不落实,导致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

2材料理解偏差,审题不准,不能找到关键词句和做题的突破口,知识迁移能力欠缺,知识体系混乱 部分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答题过程中答案俗语太多,不能准确答出历史专业术语和标准知识点

四 整改措施

1针对思想不重视的学生,多和学生谈心,引导学生认识学习的重要性;对于基础知识不牢固的现状,必须要在平时教学中严格要求学生,牢记基础史实,并学会应用。引导学生学会积累知识,运用与拓展知识。每堂课的小结部分再强调重难点,让学生学会总结。

2加强课后的复习,向学生提出复习要求,这包括课堂上的要求以及课堂作业的要求。每一单元学完之后,出一些测试题,多多锻炼学生的卷面答题能力。

篇7:高一历史期中考试质量分析李琳

陕西商州区中学李琳

本次考试目的是检测开学以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并为下阶段教与学提供有效依据,从而有针对性地根据学情,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与学质量。

一、学情分析3、4班差生面大,学生自觉学习习惯差;

11、12班学生学习主动性较高,但基础较差;

17、18班学生学习积极高,基础较好,但把功夫主要用在理科学习上。

二、试题及成绩分析

试卷注重对基础知识的考查,得分率还是较高的,也表明学生在平时学习中,对基础知识掌握得比较扎实的。其中:

3、4班平均分分别为48、49;

11、12班平均分分别为52、53;

17、18班分别为54、57.成绩说明试题效度较高。

三、存在问题:

教师课堂虽对重点,难点花足功夫,细致讲解,重复强调,而且课上检测,课后反馈。但课后,由于学生没能自觉及时做好复习,练习巩固,使学生知识消化不良,课本基础知识不熟悉或理解不透甚至混乱,没能在理解的基础上做好适当的识记,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学生考试过程中审题作答存在随意性,考试技巧有待提高等问题,导致知识无法得以有效运用,客观题失误频频;主观题有一部分学生语言表述不规范,要点不突出,逻辑性不强;阅读不认真,有效信息获取不足,概括归纳信息的能力欠缺;旧教材的知识点学生了解的少,得分不多。

学生与老师学与教不同步,特别是学生学习主动性差,考试结果没有预期的好。

四、今后的考试改进措施:

1、继续抓基础,反复练习。

2、放慢新授课的速度,使学生对知识的消化吸收达到更好的效果。

3、培养学生阅读、概括、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

4,考试作业的批改,评讲要及时,应注意审题技巧,答题规范性等问题的指导与训练,对症下药,适当的训练是巩固和理解知识点的必备途径。

5、加强学法指导:指导笔记。

6、对个别学生进行试卷的书写指导

五、今后的教学改进方案

(一)课标为纲、以教材为本,全面准确领会新课改要求。

高中新课程改革取消了统编教材,不仅各实验区采用的课本各不相同,甚至一个省区内各个市采用的课本也不尽相同。但“课程标准”只有一本,“一标多本”的现实决定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首先研究课程标准,再分析课本,由“课标”到课本,再由课本回到“课标”,提高对教材的驾驭能力。对教师来说,仅仅吃透教材已经远远不够。要“吃透教材”前提是吃透课标。

新课改是给教师的机会,也是对教师的挑战。在教学的过程中,无论是学生探究还是教师讲授,传统教法还是新的教法,都需要教师在真正领会新课标、新教材各项要求的基础上,认真备课、综合把握、灵活运用。要“活”用教材教学生,教师要学会取舍,不能让教材限制教法。教师用教材教而非教教材。

(二)让逝去的历史“活”起来,使历史学习成为一种生活需要。

历史事件与人物距今已远,学生难免感到抽象、虚无、枯燥,以一些具体而饶有趣味的材料作为解读的出发点,能够起到把历史充实起来的作用。例如,在讲述南宋初期金兵入侵,众多百姓生活在金人的铁蹄下,而统治者苟安一隅、纸醉金迷的史实,可由语文课学过的“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晚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展开解读。又如以对联“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为引子学习吴越争霸。在学习民国时代蒋、宋、孔、陈四大家族的相关内容时,“租种十亩田,要缴十道捐,衣衫不遮,烟囱不冒烟”;“农民头上两把刀,租子重,利钱高,夹在当中吃不消;农民眼前三条路,逃荒,上吊,坐监牢”这样的民谣却让学生对这一部分的教学内容有了具体而深刻的认识。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了历史,也增加了学生的读史兴趣,还可以自然而不露形迹地渗透价值观教育,能够帮助学生感悟历史,认识生活。

除此之外,恰当运用历史地图、绘画图片、影音资料等多媒体材料,也能起到这样的作用。我认为,只有让历史“活”起来,才能真正达到历史课让学生学习历史、理解历史、反观现实、展望未来、体会人生的目标。

(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进行历史新课程教学的双赢策略。

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它能激发和引导人们的思想和意志上去努力探索某种事物的底蕴,直接促进其智力的发挥和学习效率的提高。朱熹所说:“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近几年来我们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条件,在部分章节内容的教学中,采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使历史知识的容量和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为学生所欢迎,学生不仅历史知识大大丰富了,而且学习历史的兴趣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在讲课当中,讲到兴趣正浓时,有意嘎然而止,留下空白:在某一历史知识的教学结束时,提出一个或几个以后学习的有关悬念,埋下伏笔,让学生带着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强烈愿望结束对某一知识的学习,从而活跃学生的思维,激发他们进一步学习的兴趣.

篇8:高一年级历史学科期中成绩分析

一、试题评价

(一)关于试卷命题科学性的分析

高一历史期末考试试卷遵循新课程基本理念的要求,突出对历史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紧紧围绕高一历史核心知识,围绕初步运用历史基本能力来命制题目,试卷比较科学,考查目标合理、明确,题目表述规范。容量比较适中,对于一个半小时,题量稍显不足。题目的覆盖面合理,几乎覆盖了必修一的所有主干知识。材料题的梯度明显,如材料题28题的第二、三问都给学生留下了发挥的空间。

(二)关于命题知识和考点的分析

考查目标立足于三维课标,淡化对死记硬背知识的考查,突出考查学生的历史基本能力和基本方法,突出考查情感态度价值观。试题立意较高,符合文科综合历史的考查特点。考查的重点如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选官制度、西方民主制度等重要知识,这些都是史学研究的热点,也是历次考试的热点。考点分布合理。

二、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1、客观题部分 3、4、6、8题均是对“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这一对概念的内涵及外延的考查,从学生答题情况看,这两个概念学生普遍掌握的不够深入。11、12题的错误率较高,反映了学生对雅典民主的特点和局限性认识不到位。

15题错误率较高反映了课程标准“理解法律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价值”这一要求在学习中关注的不够。17、18、19则反映了学生对英国君主立宪制和美国总统制共和制的理解不够透彻。

2、主观题部分

第26题第一问分析:本文题目设置较为简单,得分率较高。但也反映出较多的问题。第一,学生对于基础知识掌握不牢、认识不深、理解不到位、概念混淆,特别是“中央集权”和“君主专制”。第二,本题第二小问的答案隐藏在选择题第六题的选项当中,只有少部分学生能够有效利用试卷上的有效信息。说明学生阅读、搜集、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需要进一步的培养。第二问分析:本题第一小问得分率较高,第二小问得分率较低。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一是学生审题不清,题目要求回到“材料反映出这一时期”的措施。具体到本题,即要求回答,明太祖和清雍正时期的政治措施。因此回答“内阁制”、“议政王大臣会议”、“南书房”等均不得分。二是学生对于“内阁制”与“军机处”两个机构的关系与内容分辨不清。这反映了学生缺乏对相似知识点的辨析能力。因此教师应注重对易混知识点的比较和分析。第三问分析:本题有大部分学生将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的内容当作“演变趋势”。这反映出学生对于抽象的历史术语的概念理解得不够深刻,以及宏观把握历史的能力有待加强。

第27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选官制度,材料阅读量适中,虽是文言文,较容易理解,基本不存在阅读障碍。问题的切入点主要是考查学生对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基本内容的识记以及对制度背景的理解。具有一定的综合性。第(1)题,得分情况较好,失分的学生都将选官标准的演变答成选官制度的演变。第(2)题,多数学生基本能回答出察举制与科举制的关系。失分学生的问题主要出在没有按照要求从原文中找出答案,尽管部分学生归纳得很到位。在引用材料时不加选择的摘抄原文。第(3)题,存在问题较多,失分的学生基本上答不出科举制的原因是士族的衰落和庶族的兴起。另外学生分不清原因和影响,有的学生将科举制的影响作为原因来回答。

第28题该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西方资本主义代议制民主政体的认识和理解,试题难度不大,但学生得分不高。评卷中发现大部分学生能答上第(1)题第一问的英国的君主立宪制或君主立宪政体,但第二问答的普遍不好,失分较多,不太理解“如何通过自我完善”该答些什么,尤其是“两党政治的发展”大都答不上。第(2)题的第一问学生只要答上“三权分立”或“分权与制衡”都可以得2分,第二问答得不太理想,有答“最高法院”的或“司法机构”,还有答“议会”的,答“议会”给1分。第(3)题较简单,由于材料三基本说出答案,所以学生大都能答出来,得4分,较差的也会得2分。

四、对今后教学的思考

1、重视错题分析,让练习到位。个别题目在练习中做过,但学生错了一次,还是继续做错。学生不重视错题反思。有些学生能够自觉地整理“错题本”,这种做法值得大力表扬并大范围推广。要注意引导学生仔细分析错题,应该能够让更多学生避免“掉进同一条河里”。

2、历史基本概念模糊。本次考试范围必修一第一单元到第三单元,是高中历史学习中历史概念最多,最难理解的部分,难度最大。历史概念理论性比较强,只有教师的讲解难以让学生理解概念,可多补充相关史料以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把握。

3、考试中的错别字问题,如“群县制”“君主专治”等。这证明学生学习过程中极少练笔,上课不记笔记,课后抄作业。本来无纸化时代的到来已经大大减弱了人们的书写能力,作为高一的师生们,学科多、时间少、作业量多,用在历史学科上的学习时间很少,学生出现书写错误也属正常,建议可以进行课堂一分钟默写等活动,加强学生的书写机会,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

篇9:七年级语文期中成绩分析

微山县第二实验中学 语文组

根据县教研室要求,按照学校教学计划安排,学校于11月13日—11月14日组织了期中考试。本次考试采用单人单桌、调换监考的形式。11月14日下午进行阅卷、统一制定阅卷标准,按照一位老师用统一标准评阅不同班级流水阅卷的方式进行。基本上保证了考试成绩的客观真实,同时达到了在阅卷过程中相互学习的效果。为了实现期中考试诊断教学、查找不足、改进教学的目的,现对期中考试成绩做如下分析。(数据分析以四校区成绩作参照)

一、班级整体成绩数据分析

七年级6个班语文优秀率为10.2%,及格率为47.8%,平均分为67.6,稍低于实验中学。

二、总体成绩分析及对策

从本次考试成绩上反映的情况来看,学生成绩还是特别不理想。从卷面上反映的问题看,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对学生学习习惯培养重视不够,表现在书写很差、审题不认真、不能够全身心地完成答卷、答题想当然不加思考;教师课堂上对待“双基”教学重视不够,语文词句积累不扎实。针对以上突出的问题,还需大力做好以下工作:

1、课堂上精讲多练,练习要有目的性,分清层次,杜绝机械重复练习,会做的题就不要重复做了。使不同程度的学生有程度不同的提高。

2、狠抓边缘生的辅导工作,并落实到学生头上,各班统计出具体数字。

3、反思自己教育教学,把握好每次月考机会,不能把知识欠账变得越来越多要日日清月月清。

4、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划时间段辅导,不能使这样的学生疲于应付老师的检查。

5、加强学生的思想工作,学困生尤其是纪律较差的学生思想不稳定,他们的思想和行为会影响到其他学生,做好他们的思想工作尤为重要。

三、语文教学分析及对策 语文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学生字迹潦草,错别字出现较多。

2、应试能力不强,有的学生对题目要求的理解欠缺。

3、学习习惯未养成,书写水平较低,直接影响阅读和写作的成绩。

4、基础知识掌握不牢,教师重视学生的背诵而放松对默写的要求,造成无谓的失分。

5、阅读和写作能力极差。

根据以上问题特提出以下整改措施;

1、教学中加大评议基础知识的训练,要让学生准确把握字的音形义,并严格要求学生把字写工整。

2、改变重背诵轻默写的定势,从近几年的考试情况来看,学生不是不会背诵,而是不会写,往往在写上面失分。

3、增加孩子的阅读量,在培养学生阅读及分析问题能力上下功夫。引导学生将知识能力向课外迁移,提高阅读能力,拓宽课外学习渠道,增加评议实践机会。

4、在平时的教学中,应尽可能的为学生提供学习材料,创造自主学习的机会,针对学生弱势群体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低进高出,尤其在综合实践活动中,重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拓展思维,灵活的把知识变成技能。

5、树立大语文观念,放开思想,让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

对中下等水平的学生进行夯实基础“教学”利用课外辅导或学习互助小组等形式提高。

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在平时的练习中多注重审题方法指导,逐步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

篇10:九年级期中考试成绩分析

一:成绩分析。

九年级期中考试,四个班级分层进行考试,1班用一套试卷,2-4班用另外一套试卷。在这次考试中,2-4 班三个班平均分分别为42.35,47,45.31,成绩还是不理想,其中听说和书面表达存在很大的问题,很多同学这两部分基本上没办法得分。这主要是由于前段时间没有特别注意听说训练,同时书面表达的训练少,而且主要以背诵范文为主。同时,基础题——词汇测试得分同样也不尽人意,这就要求我们一定要抓好单词的落实。1班的平均分为69,高分很少,不及格的同学仍然存在,这样平均分也难提高,优秀率也有影响。二:考后工作安排。

为了迎接今年的福田区统考,完成学部的要求和争取明年中考的胜利,后面将做如下安排。

1,2-4 班一定要落实每单元的词汇,争取做到每天听写,每单元落实,以来保证词汇测试题均分能达到8-10分左右。同时,期末复习时,进行专项练习,保证大部分同学落实每个考点。

2,2-4 班一定要加强听说训练,争取每个星期训练两次(晚自习和周末)以保证福田区期末统考能有所提升,也为明年中考打下一定的基础。

3,2-4 班要多进行书面表达的训练。针对于基础好的学生,每个单元必写必指导;对于基础较弱的学生,一定要求多背诵范文,争取做到每个人每个单元背一篇范文。把任务分摊到平时,这样期末复习会轻松一些。

4,2-4 班的课程争取在期末放假之前完成到九下Unit 3,为明年的综合复习多留一些时间。

5,2-4 班在全面掌控班级的同时,多培养基础好的同学,争取优秀率上有所提高。

篇11:高一年级历史学科期中成绩分析

第Ⅰ卷(100分)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2分,共10分)

1、下列加点字形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百舸(gě)笙萧胆怯(quâ)长歌当哭(dāng)...

B.菲薄(fěi)谍血婆娑(suō)戛然而止(gá)...

C.惩创(chuāng)苍海忸怩(nǐ)叱咤风云(chà)...

D.慰藉(jiâ)噩梦绯闻(fēi)载歌载舞(zài)...

2、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①艺术实践表明,真实的东西,往往是独一无二的、个性鲜明的,从而更能引起人们的感受

②凝视一幅美画久了,自己仿佛也融入画中,③如果看了时下一些渲染暴力的电影后,就盲目地模仿其中某些人物其中某些人物的行为,只能说明这些观众没有足够的能力。

④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然而我还不料,也不信会下劣凶残到这地步。

A.新奇徘徊鉴别却B.新奇徜徉鉴赏却

C.新鲜徘徊鉴赏竟D.新鲜徜徉鉴别竟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的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近60年来,部队人员换了一茬又一茬,武器装备也今非昔比,但对百姓秋毫无犯的传统,却一代一代....

传承着。

B.大自然的创造力令人惊叹,风蚀的力量将坚硬的岩石“雕刻”成各种奇妙的形状,真可谓巧夺天工。....

C.整改不光是挂在口头上,更要落实到行动上,只有真正改变工作作风,老百姓对整改才不会口是心非。....

D.这部著作既是他长期工作经验的总结,更是他处心积虑反复修改的辛勤结晶。....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在相当长的时期里,越来越激烈的升学竞争和课业负担,使中学生的生活空间变得日益狭窄,这是一个焦点问题。

B.由于人口增多,导致了滥伐林木、盲目猎杀、过量捕捞等情况的发生,造成多种生物物种濒危的严重后果。

C.中国南极科学考察人员将首次大范围测量南极地表冰雪、岩石和土壤的光谱,以绘制全球首张南极陆地“景观图”。

D.欧盟10个新成员国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仅为已有成员国平均水平的近47%左右,新老成员贫富悬殊。

5.下列对四部史书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战国策》------战国-------各国谋臣的策略和言论------国别体

B.《大堰河,我的保姆》-----艾青-----新格律诗------现代

C.《烛之武退秦师》------左丘明------《左传》------纪传体

D.《记念刘和珍君》-----鲁迅------《呐喊》-------散文

二、阅读文段,完成后面小题。(20分)

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

6.下面各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2分)

A.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具以沛公言报项王 ..

B.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

C.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

D.不如因善遇之因人之力而敝之 ..

7.下列对活用情况说明有误的一项是()(2分)

A.吾得兄事之:兄,名词作状语,像对待兄长一样

常以身翼蔽沛公:翼,名词作状语,像翅膀一样

B.籍吏民,封府库:籍,名字用作动词,登记在册

沛公军霸上:军,名次用作动词,驻扎

C.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王,名词使动用法,使------为王

沛公欲王关中:王,名词使动用法,使------为王

D.素善留侯张良:善,形容词用作动词,交好

拔剑撞而破之:破,形容词用作动词,击碎、击破

8.下列句中与“项王按剑而跽”中“而”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B.哙拜谢,起,立而饮之

C.拔剑切而啖之D.劳苦而功高如此

9.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意思。()(4分)

①张良出,要项伯 .

②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

③籍吏民,封府库 .

④不如因善遇之 .

10.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3分)

②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4分)

11.对刘邦这一人物,历来褒贬不一,请结合《鸿门宴》节选部分的内容,对刘邦加以评价。(3分)

三、12.默写填空。(每小题0.5分,共8分)

①鹰击长空。

②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

③又前为歌曰:“。”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

目。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综已不顾。

④《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体史书,相传为春秋末年所作,它与、合称为“春秋三传”。《烛之武退秦师》一文中,烛之武劝秦伯说:“,君知其难也。”并最后总结道:“,唯君图之。”

⑤西汉史学家所著的《》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

四、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小题。(8分)

菩萨蛮·黄鹤楼

1927 春

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

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

黄鹤知何去?

剩有游人处。

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

① 作者自注:“一九二七年,大革命失败的前夕,心情苍凉,一时不知如何是好,这是那年的春季。

夏季,八月七号,党的紧急会议,决定武装反击,从此找到了出路。”

② 九派:派,水的支流。在长江中游有九条支流与之汇合,故称“九派”,也泛指长江

③ 一线:指当时长江以南的粤汉铁路和以北的京汉铁路。

13.下列对词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片第一、二句之意,渺无边际的长江,横贯在大地上,漫长的铁路线贯穿南北。

B.上片第三、四句之意,烟雨无边无际,龟山和蛇山,夹扼着滚滚东去的长江。

C.下片第一、二句之意,黄鹤飞到了遥远的天上,此地只剩下供人游览观赏的黄鹤楼。

D.下片第三、四之意,端起酒杯洒向滔滔江水,心潮像长江巨浪,一浪高过一浪。

14.本词上片语言运用颇具特色,请从炼字、句式、押韵等方面任选一个角度,结合具体诗句,加以分析。(3分)

15.本词下片中“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一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根据诗歌内容,具体分析。(3分)

五、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小题(14分)

月光下的喇叭手

林清玄

冬夜寒凉的街心,挖遇见一位喇叭手。

那时月亮很明,冷冷的月芒斜落在他的身躯上,他的影子诡异地往街边拉长出去。街很空旷,我自街口走去,他从望不见底的街头走来,我们原也会像路人一般擦身而过,可是不知

他的脚步零乱颠踬,像是有点醉了,一步一步逼近,在清冷的月光中我看清,他手中提的原来是不把伸缩喇叭。

喇叭斑驳锈黄色的音管因为有许多伤痕凹凹扭扭,缘着喇叭上去是握着喇叭的手血管纠结,缘着手

上去我便明白地看见了塞满整条街的老人的脸。他两鬓的白在路灯下反射成点点星光,穿着一袭宝蓝色滚白边的制服,大盖帽也缩皱地没贴在他的头上,帽徽是一只振翅欲飞的老鹰棗他真像一个打完仗的兵士,曳着一把流过许多血的军刀。

在凌晨的小街,我们便那样相逢。

老人吐着冲天的酒气告诉我,他今天下午送完葬分到两百元,忍不住跑到小摊去灌了几瓶老酒,他说:‚几天没喝酒,骨头都软了。‛他翻来翻去从裤口袋中找到一张百元大钞,‚再去喝两杯,老弟!‛借着几分酒意,我和老人谈起他飘零的过去。

老人出生在山东的一个小县城里,家里有一片望不到边的大豆田,他年幼的时代便在大豆田中放风筝,捉田鼠,看春风吹来时,田边奔放出嫩油油的黄色小野花,天永远蓝得不偿失透明,风雪来时,他们围在温暖的小火炉边取暖,听着戴毡帽的老祖父一遍又一遍说着永无休止的故事。他的童年里有故事、有风声、有雪色、有贴在门楣上等待新年的红纸,有数不完的在三合屋围成的庭院中追逐不尽的笑语……‚二十四岁那年,俺在田里工作回家,一部军用卡车停在路边,两个中年汗子把我抓到车上,连锄头都来不及放下,俺害怕地哭着,车子往不知名的路上开走……‛

他辗转地到了海岛,天仍是蓝的,稻子从绿油油的茎中吐出他故乡嫩黄野花的金黄,他穿上戎装,荷枪东奔西走,找不到落脚的地方,‚俺是想着故乡的啦!‛渐渐地,连故乡都不敢想了,有时梦里活蹦乱跳地跳出故乡,他正在房间里要掀开新娘的盖头,锣声响鼓声闹,‚俺以为这一回一定是真的,睁开眼睛还是假的,常常流一身冷汗。‛

老人酗酒的习惯便是在想念他的妻到不能自拔的时候弄成的。三十年的戎马真是倥偬,故乡在枪眼中成为一个名不词,那个名词简单,简单到没有任何一本书能说完,老人的书才掀开一页,一转身,书不见了,到处都是烽烟,泪眼苍茫。

退伍的时候,老人想要找一个工作,他识不得字,只好到处大零工,有一个朋友告诉他,‚去吹喇叭吧,很轻松,每天都有人死。‛他于是每天拿只喇叭在乐队装着个样子,装着,装着,竟也会吹起一些离别伤愁的曲子。在连续不断的骊歌里,老人颤音的乡愁反而被消磨得尽了。每天陪不同的人走进墓地,究竟是什么样一种滋味呢?

向老人借过伸缩喇叭,我也学他高高他头仰起,喇叭说出一首年轻人正在流行的曲子:

------

古老的中国 没有乡愁

乡愁是给没有家的人

少年的中国也没有乡愁

乡愁是给不回家的人

老人非常喜欢那首曲子,然后他便在我们步行回他万华住处的路上用心地学着曲子,他的音对了,可是不是吹得太急,就是吹得太缓。我一句句对他解释了那首歌,那歌,竟好像是为我和老人写的,他听得出神,使我分不清他的足迹和我的乡愁。老人专注地不断地吹这首曲子,一次比一次温柔,充满感情,他的腮鼓动着,像一只老鸟在巢中无助地鼓动翅翼,声调却正像一首骊歌,等他停的时候,眼里赫然都是泪水,他说:‚用力太猛了,太猛了。‛然后靠在我的肩上呜呜地哭起来。我耳边却在老人的哭声中听到大豆田上呼呼的风声。

故乡真的远了,故乡真的远了吗?

16.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这篇散文运用插叙的手法,表现吹喇叭的老人飘零无依、饱经沧桑的生活境遇。

B.文章开头的景物描写在点题,对表现喇叭手凄凉冷寂的心境有烘托作用。

C.喇叭手在为别人送葬的骊歌中忘记了自己的乡愁,为自己的心找到了归宿。

D.作者林清玄将眼前与记忆中的景物、现实场景和历史事件,在文中诗意地融为一体。

17.如果把题目“月光下的喇叭手”换成“一个退伍老兵”效果如何?(4分)

18.“他的音对了,可是不是吹得太急,就是吹得太缓。”你能理解老人此时的复杂感情吗?

请结合上下文加以说明。(4分)

19.在一次讲座中,林清玄说,《月光下的喇叭手》不过是借老兵的思乡写自己的乡愁,“时光中不停的流逝,但是故乡在台湾人的心中并没有失去记忆的面容。”你怎样理解文章中的“乡愁”?(4分)

五、作文(40分)

徐志摩说:“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我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

每个人的信中都有一座康桥,或是一个人,或是一件事,或是一个地方,影响着你,改变着你。是什么令你改变了曾经的生活轨迹?

请以“那改变了我的”为题写一篇记叙文,800字左右。

第Ⅱ卷(2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写成1~~5题(18分)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求,尔何知?‛

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赤,尔何如?‛

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三子者出,曾晳后。曾晳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论语先进》

注:子路:姓仲,名由;曾皙:姓曾,名点;冉有:姓冉,名求,字子有;公西华:姓公西,名赤,字子华;这四人都是孔子的弟子。侍坐:陪侍长者闲坐。

1.对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摄乎大国之间摄:夹,迫近.

B.以吾一日长乎尔长:成长 .

C.以俟君子俟:等待 .

D.鼓瑟希鼓:弹奏 .

2.“亦各言其志也”的“其”应讲作(2分)

A.他B.你C.自己D.其中

3.下列句子中“方”的解释与例句的“方”相同的一句是(2分)

例句:方六七十

A.有朋自远方来

B.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

C.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

D.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下划线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2分)

A.B.以吾一日长乎尔

C.D.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5.“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吾与点也”是什么意思?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联系原文和社会谈一谈。(不少于200字)(10分)

二、综合运用(2分)

6.请根据下列《论语》中的经典名句,给下面的联句,填写上联或是下联,使之成为一副完整的对联。任选其一。(2分)

①;孔学真经,仁义理智信。

(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②,知彼 先当省己。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③岂可功亏于一篑。

篇12:一年级期中考试成绩质量分析

一、班里同学成绩概况:

本班38名同学,考试时间共60分钟,试卷总分是100分。全部学生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答题,卷面整洁。

本班语文考试及格率100%,优秀率100%,数学及格率100%,优秀率97%。语文平均分96,数学平均分97

二、试卷分析

本次语文和数学期中试卷试卷难易适中,重视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同时重视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内容大多是平时练过、做过的题型,从学生答卷来看,90%以上的学生字迹工整,书写规范,卷面干净。从答题情况来看,学生的基础知识学得较好。大多数学生较熟练地掌握了汉语拼音,认识了一些基本笔画,对所学的生字能做到会读、会写、会用。但有四个同学拼音标调不准确,一个同学(王依蕊)对看图列式题的数量关系理解的不好。具体分析如下:

语文方面:第一题是默写韵母,所有同学都能默写对,但个别同学书写不规范。第二题是考察韵母遇见qx时两点省略,而分开时就要把两点加上,有同学没有记准确。看拼音写词语和给词语写拼音题做得较好。反义词也做得较好。按文内容填空是我们第一次做这样的题型,很多孩子没有明白,而没有按照原文填。

数学方面:看图填数、比较大小和计算题,学生做的比较好。根据图填空题,对于“左右”也能分清,但出现几个同学对“前后”分不清,以为7的前面是8,后面到6看图列式题,对于有大括号的知道是问“一共有多少个”,而没有大括号时,就分不清加法还是减法。有一个同学错得较多。

三、改进措施

.虽然拼音学完了,但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要不断渗透拼音教学,努力让学生能灵活运用汉语拼音。要不断对以前所学的知识进行巩固、练习,尽量做到新知与旧知两不误。同时注意书写的规范性。

2.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学习习惯,在平时的教学中,应该扎扎实实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写字、读书、倾听、观察、思考、动手等习惯。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肯定会让学生在语文学习方面受益匪浅。教学中要注意有意识的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堂上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读书,还要引导学生走上自主学习的道路。

3、在数学中要注意对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如运算能力的培养,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动手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

上一篇:一通三防专项检查方案下一篇:学前班第一学期家长会发言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