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是一个怎样的人

2024-08-04

陶渊明是一个怎样的人(共8篇)

篇1:陶渊明是一个怎样的人

我是一个怎样的人

从提笔的一开始,我就清楚地知道这是一场力量悬殊的自问自答。我是一个怎样的人?这最末几个小小的“怎样的人”字,在这次的长篇中已然成为了一个无边无尽的黑洞。无数的角色从生活中泛滥开来,最后却只是坠入了深渊,仍然填不满“怎样的人”。就一朵云来说,也许他自认为他只是在天际游走的一片闲适;麦子却因他是一场随时会被赐予给他们的酣畅淋漓而向他顶礼膜拜。他是日出的侍仆;他是喜玛拉雅山的背景;他是蓝色天空中圣洁的礼赞。如此如此多的他。却又真真切切的只是他。这样,以数学的等价角度来看这个三个字的问题,我推出了一个有些怪诞的答案,但我深信不疑。我是一个怎样的人?我就是一个黑洞,我就是无处不在。

●每个人都有他的隐藏的精华,和任何别人的精华不同,它使人具有自己的气味(罗曼·罗兰)。我曾细细的想过,我到底是个怎样的人,我想我有现代人的追求,有大学生的对知识的渴望,有子女该有的孝顺,有社会人该有的责任感。在这个世界上有许许多多不同性格的人,每点也都不同。当然,我也不例外,我的最大特点是人人都讨厌的坏习惯―懒惰。

平常在家里,懒惰之才发挥的淋漓尽致。“妈妈,我渴了,给我倒杯水!”我正悠闲的躺在床上,一边看书,一边吃零时,从嗓子眼里挤出这几个字。而妈妈正一边拖地,一边煮饭,还得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来给我倒水,和我成了一个鲜明的对比。我想,每个人都有很多面,我也是,平时,在大家眼中我是一个过于活泼的人,然而,我却是喜欢一个人的宁静的人,我是一个喜欢呆在家里不出门的人,我是一个不想让别人打扰的人,我是一个喜欢沉进在自己的世界里的一个人。我其实还是一个胆小的人,我看到自己喜欢的人,都不敢表现出来,导致他会觉得我讨厌他。我还是一个无法抗拒别人来软的的人。我甚至有时候会觉得我是一个恶毒的人,因为我会很喜欢银幕上演坏人的那个角色,反而讨厌女主。我是一个不太善良的人,因为小时候贪玩的残害了青蛙。我还是„„

我是一个很奇怪的人,一个奇怪的人有的时候不可能与其它正常的人一样,我就喜欢做一个奇怪的人我奇怪与否只是我自己的事情,这不会关系到别人的利益!我喜欢做奇怪的人,因为这没有什么错。人的路都是自己走出来的,每个人都有权选择自己的生存方式。恰恰我选择的路与别人不同。在选择的路途中我会更加顽强。别人的看法不会改变我的奇怪!我会突然毫无兴致做事,发呆。有一种悲伤没有眼泪,它只是突然地来袭然后悄悄地退却。在它轻轻叩响心门的那一刻我还没有彻底地体会过快乐的味道。快乐一定像草莓蛋糕一样甜美吧?我想我的确是一个任性的孩子,我不是一个好孩子,我常常觉得莫明的悲伤并且想流泪。看书看到一半的时候,开怀大笑的时候,一个人发呆的时候,突然的就这么鼻子酸酸的眼泪就这么在眼眶打转。朋友会一脸关心的问我怎么了?我说没事没事,只是有点难受,然后努力的微笑着。任何难过的时候我微笑。一直很喜欢这句话:如果我哭了请不要问我流泪的原因,如果我沉默了请不要问我沉默的原因,如果我走了请不要问我为什么要离去,如果我哭了,我一定不会难过,你也一定看不到我流泪,我会微笑着目送你的离去,因为我不会在你面前哭泣。我不知道这种任性在别人看来是怎样,我却很享受自己偶尔的任性。这种偶尔的任性让我觉得,我是世上独一无二的,我有我的特立独行,我在这个人类共同的世界里表演者我自己。

我想我是一个安静的人吧,不然为何会喜欢在没有人的时候独自一个人想很多事情;我想我是一个热闹的人吧,不然为何会喜欢人多的地方,喜欢热闹的地方;可我觉得我又是个可以安于平凡的人,不然为何有时候我会喜欢平平淡淡的生活;时常又会觉得我是一个虚荣且向往繁华的人,不然为何我会喜欢金钱、喜欢纷华的城市。如此一来我都不知道自己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了,也许在心里,我所知道的只是我是一个不幸的人,幸福对一个人来说很短很短,在还没有好好感受便逝去了,而不幸却是很长很长,让我切身感到痛苦。所以,我常常是在希望自己不会不幸,可是很不幸,我总是不幸!

是不是我真的注定没有幸福的?如果是,那么我就不再争取了!所有的一切难道真的掌握在上帝的手中吗?难道我们真的只能够作一颗棋子任由它摆弄吗?即使一开始是“马”是“炮”,最终还是得成为“别人”的手下败将。一切似乎真的就那样了,也似乎什么也改变不了,似乎已经不知道到底是为谁而活。为上帝?父母?朋友还是自己?如果是为上帝那我会何会很在意自己的命运?如果是为父母那为何我又会很紧张朋友的一个眼神?可如果我是为了自己,那为何我还有如此之多的想法?我对自己无能为力了!有位哲人曾经所过●一个人什么样,他的上帝也是什么样;因而上帝常常成为人们嘲笑的对象(歌德)。所以不是上帝在摆布我们。

无情的你和孤单的我之间,到底谁是谁过客,而谁又是谁心里最美丽的点缀?是不是上帝安排了你我注定如此的结局?不会快乐,也不幸福。如果是那样,我真愿自己是一只小鸟,那样我就可以飞,飞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去,飞到一个不知名的小镇,飞到天涯海角,再渐渐的将你淡忘。可结果我不但没有能飞的“翅膀”,还把自己弄得遍体鳞伤,飞的梦想也只是一个遥远的梦而已。我已不知该用如何的方法再来好好的爱你在乎你,你也不可能知道我内心的疼痛,或许是我不了解你的无情,抑或许是你不清楚我的孤单!有时候我一个人真的很难受,很怀念,也很感伤,也许我是一个感性的人吧!

对于爱情,我也有自己亲身的体会!恋人之间。他的理解必定会胜过所有人的理解与支持。我不能奢求被爱,我只想让他明白和理解我最害怕的事情就是他不理解我。再多人的不理解也顶不上他一个人的不理解。也许我的想法永远也不能实现,但我依旧寄托美好的想法在心中。我喜欢说爱一个人不需要理由,至今我也不明白为什么会喜欢他。世界上优秀的男孩有很多,但我最先喜欢上的人不是其他人。莫名其妙的喜欢上他连我自己都不知道原因。我说我很奇怪这一点也不假。他总有一方面深深的吸引了我,不然我不会喜欢他,更不会爱他。我是一个经常爱幻想的人,我希望我的爱可以传给他温暖,让他感到无比幸福,我没有愿望和理想。因为我不会后悔,我心甘情愿去做我应该做的事情。我希望他能一生幸福快乐,每一个明天都会是晴天!希望他的未来更加精彩,期待他不断奋斗后的结果。我的想法很奇怪,因为我是一个奇怪的人,在很多事情的处理上我都显得太不正常!呵!有的时候我的表现不是一个正常人。我很清楚自己对他的情感,如果翻开我的日记,自然什么都知道了。我几乎把所有的事情都记录在本子上了,我喜欢写文章,因为这是一种自我安慰和发泄的形式。把自己的内心世界都记录下来,我觉得很有必要。很多内向的人不擅长说话,也不喜欢写作,但我与他们恰恰相反。虽然我不喜欢用语言表达我的想法,但我习惯用文字记录我的内心情感,没有什么特殊的原因。只是习惯和喜欢而已,这也体现了我的奇怪之处吧!有人说我很自私,只想着自己。当我一个人想他的时候,想着想着就哭出来了。想到自己曾经受过的苦,想到坚持爱他的不容易,想到曾经遭受的委屈和不理解。我的心就如同刀割一样痛,这个时候的我会完全丧失了自控能力,我的脑海中只有他,一个离我很遥远的人,我忽视了我身边的朋友,我承认自己这样做很不对,可我不能忘记他。时不时地他就会在我的脑海中浮现,或许是我的心理存在问题吧!爱一个人爱到了走火入魔,无可救药,不能自控的地步。我并不是有意忽视我身边的朋友,是我在不经意间伤害了所有关心我的人,我不想伤害任何人,尤其是我的朋友。我知道如果平时没有他们的鼓励与安慰,今天我早就崩溃了。当我心情不好的时候,总会有人在我身边给我最大的安慰,其实有些事情我不想让我的朋友知道,可遗憾的是我不是一个面部表情隐藏起来的人,虽然我不喜欢吐露自己的心声,但所有的语言都通过面部的表情表现出来了。通过我的神态和表情就会就会看出我的开心与悲伤了。我不想把不愉快的事情都写出来,因为我怕我的朋友担心我,我的朋友对我说:如果我不把不愉快的事情说出来,他们会更加担心的。我告诉他们他们便会为我难过,我处于一种纠结的状态中。我不知道应该怎么办,我好像改变,但却做不到。我有一个很大的特点,有很多道理我都明白,只是做不到而已。有人说既然道理已经明白了,那不应该做不到。我说我是奇怪的人,自然有奇怪之处,我与很多同龄人的想法不太一样,他们想到的事情我可能想不到,他们没有想到的事情我却想到了。别人不理解我的行为想法,我知道他们为什么不理解我,我一直觉得凡事只有经历了,才能明白其中的意义。不经历一些风雨,怎能见彩虹?如果当别人经历了我的事情,才会明白我现在的做法。可能有些人会说我的想法太幼稚太天真了。的确,我并不否认这种说法,因为我还太小了,很多事情我看的不全面,想法过于简单了。或许当我三四十岁的时候,我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才会成熟。那是我的思想观点也会发生改变。也许那时当我回头来看现在的思想可能会觉得很可笑,太遥远的事情我不敢预料,因为我不是神仙,我只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人了。我们人类尚且不能确定明天会发生什么,更何况是几十年之后的事情呢?几十年之后的事情想不想都无所谓,我觉得意义不大。我现在只想做现在应该做的事情。我认为这不是目光短浅,预期设想未来的事情,不如好好把握现在。错过了一天,有可能错过了一生,每天发生的事情都很重要。珍惜现在,以免将来后悔。曾经说过我现在的一切行为,将来我都不会后悔。其实会不会后悔谁也不知道,因为将来的事情还没有发生呢!没出现的事情预料之后又能怎样?后悔也好,不后悔也罢。我不考虑以后的事情。至少现在没有后悔,当痛苦承受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或许离后悔也就不远了。有一件奇怪的事,从喜欢他开始到爱的疯狂,我经历了很多事,这些事对我来说很痛苦。但越是痛苦,我越是会坚持。

一个奇怪的人有的时候不可能与其它正常的人一样,我就喜欢做一个奇怪的人我奇怪与否只是我自己的事情,这不会关系到别人的利益!我喜欢做奇怪的人,因为这没有什么错。人的路都是自己走出来的,每个人都有权选择自己的生存方式。恰恰我选择的路与别人不同。在选择的路途中我会更加顽强。别人的看法不会改变我的奇怪!

我是一个怎样的人?很少有人会这样问,觉得可笑,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是谁,那不是傻子吗?可能我们每天都只会问:“你是谁?他是谁?”因为我们觉得自己是再熟悉不过了的。

其实不然,一个人是由他的行为和思想组成的,二者缺一不可,我们可能只知道自己叫什么,是男是女,喜欢吃什么、穿什么等等。却不知道想的是什么,自己的理想是什么,为了自己的理想该如何去奋斗。我们自己的躯体和思想成了世界上最熟悉的陌生人,这样你会清楚的认识自己吗?

要想清楚的认识自己就要去了解自己,深入内心去了解自己,了解自己的理想和目标。并努力去实现它。我想不了解自己的无非是那些悲观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人了吧!他们在悲伤和安乐中迷失了自我,遗忘了埋藏在内心深处的一片宏图大业。

很喜欢这样一句话,“如果你意志消沉,那么你的人生将永远是阴天;如果你骄傲,那么你的成就将如同闪电般措手不及。”

是呀,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但是我们如果把悲观清楚的认识了,不就成了乐观了吗?比如一些历史人物,霍金先生,他在得知自己患了不治之症后,并没有因为这些有丝毫的放弃,依旧完成它的作品,为什么他会这样,不就是因他对自己认识的很清楚,他觉得不能因为现实的残酷而放下,因为有时候你放下了也就放下了。最后,他在临终前完成了他的著作《时间简史》,让科学又有了新的领域。像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我就不多说了。

我相信天才的骨子里,大都有一些自卑,因为在他们成功的背后往往埋藏一段屈辱的经历。

而生活无法不对你残酷,只有在残酷的现实中我们才能认识到自己是要在天空中展翅高飞的一只“胸鹰”而不是只会在陆地上无所是事的“小鸡”,没有残酷,便没有勇气,这就是生活的真谛„„ 但我们人活着就是为了面对各种各样的残酷,而要面对残酷就要知己知彼,才能战无不胜。

我是谁?我是一个怎样的人?我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我无数次反复的问自己。

我的答案是肯定的,我,是一个正要高飞的“雄鹰”是一个懂事的、又调皮的、爱听话又不爱听话的新时代人。

篇2:陶渊明是一个怎样的人

心理学专业

崔敬焕

我做事有自己的想法和主见,不喜欢随波逐流。说这些话,并不是说我有多清高。只是比较多的时候,我喜欢自己一个人去做。独立去做。朋友说过一句话:一个人独自行走,会走得很快,但结伴而行,会走的更远。我也很执着,但我不是一个自制力很强的人可我懂得坚持不懈,对待每一件事都不到自己满意不罢休。做人也一样世上没有完美的人,但可以尽量创造一个接近完美的人。我一直都坚持着自己的真理“自信不是万能的,但没了自信是万万不能的。”当然我们也不能生搬硬套不接纳别人的建议!我喜欢和志同道合者交朋友。不只是在单方面兴趣相同的人,而是性格相投或相符,但我的朋友不是什么狐朋狗友。都是品德各方面非常优秀的人。比如和我的好哥们陈宇在一起聊起人生规划,渐渐的我发现我变成了一个很要强的人,不甘落后,我会很努力很勤奋的付出,尽自己的全力,去追求一个不错的成果。在我的心底,我是一个很自信很乐观的人。尽管有时候结果并不如人意,但我知道自己能做的已经做了,也就没有什么遗憾和后悔了。所以我想继续努力,使自己站在一个比较高的起点上。我有时也会多愁善感,但这不是我的性格!我常常会尽显刚阳之气。我自己总觉的生活就应该多姿多彩,并不是说要贪图享受才有意思!而是要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

篇3:裙子长短决定你是怎样的人

18岁的罗茜·莱克目前正在温哥华的卡普兰大学学习平面设计及插画,她在Tumblr上发布了一张照片,照片题为“评判”。

图片的内容是一名女子的背影,左腿上写有十个词,表示不同的裙边长度。小腿的最下方涂写的文字是“主妇”,而臀部下方的部位写的是“妓女”。

在她膝盖下方的标注是“得体”,在此之上则是“轻浮”。

短短的两周之内,莱克小姐的照片下已有27万余条评论,这张照片也被分享到了各个社交网站上。

一个评论者在Facebook上写道:“还没有拍到脚踝的地方。到脚踝的裙子会不会用优雅来形容?我觉得会的。”

另外却有人表达了对此的反感:“对,我们就像17世纪时那样评价女性吧。真恶心!”

然而某网站的罗拉·贝克说:“这张照片真的引发了我的共鸣。和其他很多女生一样,我在学校里必须确保自己的裙子足够长。而我穿长裙时,却又会有人问我为什么要把自己包得这么严实。有时候女人无论怎么做别人都有意见。”

篇4:一个从不犹豫的人是怎样生活的

她坐出租车,看到司机在吃东西,突然感到很饿。于是她就伸头问人家:你在吃什么?司机说:辣条,其实就是豆腐干。Mona说:给我吃一点好不好?司机大骇之下,把整包都给了她。

还有一回,她去食杂店买东西。柜台上摆着一包打开的虾条,老板看电视入了迷,没理会她。她也就“叮”地一想,没有再叫人家,趴在柜台上跟老板一起看电视。并且,你一只手,我一只手地把一包蝦条吃完了。然后老板拍拍手问她:“要什么?”“洗发水。”

她要离开厦门回老家,收拾出了8个巨型袋子的东西,根本没有出租车司机愿意载她。她就和那一大堆东西一起在路边站着。没一会儿来了辆小卡车,司机伸头问她,要去哪儿?然后谈定了价格,还帮她搬东西上车。问题是,送到地方以后,那个司机又不要钱了。坚决不要!

Mona常说的一句话是:我真是太幸运了是不是!比如:你知道吗?我今天书包里有8包小鱼干,我真是太幸运了!

Mona和我一起创办了一个小型公益机构。最近的一次活动是二手跳蚤市场,大家带着自己闲置的物品来随意摆摊和闲逛。这次的活动由Mona和我两个人负责。

两天下来,我累得像条狗,精神也垮了,只想吐着舌头发呆。可是Mona仍然步履轻盈,笑容可掬,活动结束后还有精力数钱算账。我们干的活儿明明是一样的呀!

我不禁想了一下,这究竟是为什么?想来想去,觉得TED那个演讲说的数据可能是对的:人有70%的精力用在了思绪上。而Mona作为一个没有思绪的人,她该节省了多少精力。

比如顾客少的时候,我有些着急,在那儿琢磨着下次活动该怎么改进才好,心烦意乱。Mona却站在门口,望着前方不远处的电梯口。那里挤满了等着上电梯的人,电梯看起来还要很久才来。Mona看了一会儿,“叮!”手往天上一指:我要去那个电梯口贴张海报!

出于容易前思后想的本能,我马上提出了质疑:可是我们没有海报了呀。Mona:把那张揭下来!那个地方贴海报没有人看!说着就走过去把海报利落地揭下来,去电梯口张贴了。

电梯前沉默的人群由于无事可做,都在看她贴海报。我也灵机一动,拿着马克笔和她一起过去,用十分引人注目的方式在海报上写粗黑的字:本跳蚤市场往后看20米。那些无事可做的人,一个字、一个字地看我写完,默默地扭头朝我们的跳蚤市场看去……

和 Mona一起,我总觉得每个人都会变得更好一点。

我喜欢和她一起吃饭,因为她会不停地赞叹“真好吃”。也喜欢和她散步,因为既可以各自沉默,也可以没完没了地说话,她总能想起趣味盎然的话题……

我想起Mona,就好像想起了皎洁的月亮。她并不是自己发光,而是反射别人的光,同时使自己也美美的。想想我就替她未来的男朋友高兴,能和她一起享受当下的每个时刻,把她散发出的青春和月色尽收眼底,温暖整个人生,是多么美好的一件事情。(本文摘自半月谈系列刊物《品读》)

【素材运用】有什么样的想法就有什么样的生活。很多时候,那些自认为不能超越的困难或阻碍往往来自于自己过多的想法,这些想法夸大了实际的困难,限制了自己的行动力。Mona有超好的心态,不受过多思绪的羁绊,“秒判断”之后立即行动,不能不说也是一种智慧。

【速用名言】

1.一步实际行动比一打纲领更重要。——德国思想家 马克思

2.有力的理由造成有力的行动。——英国戏剧家 莎士比亚

【适用话题】心态;行动力;生活习惯;智慧

篇5:鲁迅是一个怎样的人

鲁迅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在他活着的时候就众说纷纭:文坛巨匠,青年导师,绍兴师爷刀笔吏,封建余孽或封建阶级的逆子贰臣,学匪,世故老人……而在他死后,70年来,他是民族魂,是现代中国的孔夫子,是横眉冷对的战士,是打人的棒子,是不宽容的小心眼,是阴郁的人,是历史的中间物,是中学课本中一篇深奥难懂、一句话有100个含义的课文……

在他忌日到来的这些天里,各种媒体上聚着些文化人在谈论他、纪念他。不知道学者、专家、作家以外的人,比如农民工、下岗者、官员、小商贩、商界CEO、影视界大腕、科技工作者、娱乐明星……他们怎样看待鲁迅——我想,很可能的,鲁迅仍是圈子里的人物。我还看见鲁迅的嫡孙在电视上接受访谈,可怜他也没见过他的祖父,他祖父逝世时,他父亲周海婴才是个小学生,在他的想象中,他的祖父应该是非常亲切、和蔼的,就像“隔壁邻居的老人家”。我当时就想:唉,那样的老人家遍地都是,鲁迅只有一个呀。

隔着70年的历史烟云,后人通过鲁迅的文章去理解他这个人,已非易事;看看2005年修订出版的《鲁迅全集》,那注释的总字数已超过了300万字,就知道读鲁迅绝不会是轻松阅读。特别是他那些有针对性,又镶嵌了大量典故的杂文,既是历史的又是文化的,就像去年我读伍迪·艾伦,他涉及到的美国历史文化事件人物凡是我知道的,阅读便妙趣横生,否则便不知所云。除了鲁迅自己的文章,再就是通过他的同时代人对他的回忆来想象他的音容笑貌,那是别人眼里的鲁迅。这些个“别人”,有些是鲁迅的友人,有些是他的宿敌,有的是他的前辈、长者,有的是他的同乡故旧,有的是他的兄弟但他的名字叫周作人,有的是后来成了人物但年轻孟浪时也胡批过鲁迅,与他同时的作家们下笔分寸与调子也自然各有意味,总之,读这类回忆文章,你必须了解是谁在说。此外,世易时移,个人心境,意识形态有意无意的歪曲,流行文化思潮的当下语境,都有可能影响对鲁迅的认知。比如在崇尚多元化、崇尚平和的今天,那些胡适、周作人、林语堂、梁实秋的FANS,就对鲁迅很不以为然。比如他的嫡孙,是多多少少生活在祖父的影响下的,记得当年他娶了台湾女性的消息就很有些意识形态的色彩,近年他家里一个女孩子投身娱乐节目也成了新闻。而这些新闻的看点都在于鲁迅。鲁家后代必定是活得不自由的,所以把他们心目中的鲁迅形象塑造成普通老人家。

但无论如何,事实是:鲁迅生前已经称圣。“你的生命并不是你个人的,而是属于中国和中国革命的!”宋庆龄在一封劝他治病的信中这样写道。他隆重的葬仪,万人空巷,他并不高大的身躯覆盖着一面大旗,上书“民族魂”。也不必再苦苦设问:假如鲁迅活着会怎样?看看鲁迅的弟子们,冯雪峰、胡风、萧军,是怎样了,就能揣测个大概。

在我看来,鲁迅是个明白人,太明白了,他对于历史、世道、人心都有极透彻的认识,想蒙他是门儿也没有。他从不犯幼稚病——无论“左”“右”。五千年的历史,任凭爱排场的学者怎样铺张,修史时候设些什么“发达时代”、“中兴时代”的好题目,鲁迅有直截了当的说法:一、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二、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他太明白所谓“正史”有太多的遮掩、粉饰,他更喜欢看野史和杂记,更常常“推背”——所谓“正面文章反面看”。他又知道“人们怎样地用了公理正义的美名,正人君子的徽号,温良敦厚的假脸,流言公论的武器,吞吐曲折的文字,行私利己,使无刀无笔的弱者不得喘息”,于是他不辞“尖刻”,不留情面,大笔一挥,揭穿堂皇华贵的麒麟皮,使其露出下面的马脚来。他揭示“二丑艺术”,发隐“帮闲法”,他区分着聪明人、傻子和奴才,他谈“堕民”,他塑造了阿Q这一典型,直指中国人的灵魂。他说:《颂》诗早已拍马,《春秋》已经隐瞒……他太明白中国传统文化是怎么一回事了。

篇6:我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美文

我,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看到橘红色的彩云之时不禁地问自己。

也许在很多的时候,我很难表述清楚一件事情,尤其给别人讲故事或是经历的时候,这种无能为力无法抗拒显得尤为清晰透彻,就像是一个人面对肆虐的狂流一样苍白无助。

每个人都是一种充满缺陷的状态体现,不能说不完美,倒也不可能是满血的境界。这样看来,我的确是一个不善言辞,不苟言笑的沉闷的人,无趣无欲无求。

曾经在不少的时候,我讨厌过一样东西或是一个人,从不论是谁,更不在意后果,天真的以为,自己的世界无人踏足又何妨,别人的世界不进入又何苦,所以,那时候狂放不羁,意识总在身体之外,行尸走兽的形容不恰当,倒也很准确吧,世界滚滚向前,每个人也都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同的生长着,方式不同,进度不同,结果定然迥异,我,也不例外,像一片枯萎的树叶,不可能逃过秋风的横扫,某种程度上来说,我更像是一个绝望的`人,绝望到看到阳光都想要去死的那种。

有人说,恋爱的时候,我们最认真,最盲目,也是最听话…然而,我回想起来,好像给别人的更多的是压抑和荒凉,我不懂浪漫,不懂氛围,不懂一切能讨好女孩的途径,即便这样,上帝仍然给了我一次经历爱情的机会,

这样的说,我是看好上帝的,哪怕只是偶尔的承认一下下,这样的说,我是知足的,其实,大多的时候,我没有给她完美的感觉,幸福的过往,和喜极可泣的结局,我有时候总是怪自己,责怪自己没有勇气去面对一些惨淡的理所当然,自私是一个人最好的自杀武器,即使不能让它发挥效能,那个人也会将它的作用体现的淋漓尽致,或许,男人应该大气的,可我这辈子也许真的很难做到了,仅仅只是因为,我就这样,便无所适从了。这样看来,我也许是情难自制的那种人吧。

篇7:陶渊明是个缠绵悱恻最多情的人

若干年后,陶渊明的第二大崇拜者苏轼不干了。他在《题〈文选〉》中强烈抨击萧统:

渊明《闲情赋》,正所谓好色而不淫,正使不及《周南》,与屈、宋所陈何异?而统乃让之,此乃小儿强作解事者。

依照东坡的意思,你萧统拿扬雄“劝百讽一”的标准来衡量《闲情赋》,要我说,扬雄算什么呀,我们渊明《闲情赋》遵循了《诗经》“好色而不淫”的原则!你萧统小毛孩子懂得什么?“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这是孔老夫子《论语》中对《诗经?关雎》的赞美。而《关雎》正是《周南》的第一篇。所谓“淫”,乃是过度的意思。“好色不淫”就是喜欢美色,但是不沉迷于美色。其实先秦的儒家非常通情达理,非常“人性化”。孟子说过:“人少则慕父母,知好色则慕少艾。”(《孟子?万章上》)意思是,人小的时候敬慕父母,长大后就懂得喜好女色,于是就爱慕美貌的姑娘。可见,东坡的意思是,渊明就算是真的好色,也是“好色而不淫”,很符合健全的人性嘛!自称研究了陶渊明几十年的袁行霈在《陶渊明集笺注》中“析义”,他说:“苏轼亦不认为《闲情赋》有讽谏之寓意,而确信是言情之作,但无伤大雅。”不过,苏轼这段话的后两句,可是说得含糊,什么叫“与屈、宋所陈何异”?

“与屈、宋所陈何异”,就字面说,就是“和屈原、宋玉写的有什么区别”。麻烦就在这一句了,屈、宋的风格和《诗经》可差得太多了。大家都知道屈原是忠君爱国,缠绵悱恻,在《离骚》中创立了“香草美人”的象喻系统。以香草喻贤人君子,以美人或喻君主,或喻自身。如果按照屈原“香草美人”的原则去解释《闲情赋》的十愿,那就不是一个男人追女人而追不到手,而是臣子追随君主而见弃于君主了。因此明代郭子章在《豫章诗话》中说:“东坡止以屈、宋望陶,屈犹可言,宋则非陶所愿学者。”毛晋在《陶靖节集序》里也说:“如读《离骚》仅能猎艳词,拾香草,而《闲情》一赋,反谓白璧微瑕,不重可惜也哉!”

这二家都认为《闲情赋》和《离骚》一样,是以美人托喻的作品。为什么说“屈犹可言,宋则非陶所愿学者”呢?因为屈原一腔忠爱,怀石自沉汨罗江,人品绝高。而宋玉则不然,《史记》记载:

屈原既死之后,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者,皆好辞而以赋见称;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终莫敢直谏。其后楚日以削,数十年,竟为秦所灭。

可见宋玉文辞虽美而人格不高,所以陶渊明的“粉丝”们,不屑以陶比宋。

但是,宋玉也有自己的粉丝呢。于是张溥就在《题陶彭泽集》中说:“《闲情》同宋玉之《好色》。”就是说,陶渊明的《闲情赋》的写法是学宋玉的《登徒子好色赋》嘛。想当年,楚国的大夫登徒子(登徒是复姓)向楚王诋毁宋玉,说宋玉人长得帅,又花言巧语,又好色,您可别让他进您的后宫,疏远着点,不然……言下之意是“不然您的帽子可要有点绿”。楚王就拿登徒子这话问宋玉,宋玉就说自己不好色,说自己邻家有个女孩长得多漂亮,勾引了我三年我也不动心。而登徒子老婆长得惨不忍睹,可登徒子和她生了五个孩子,您说谁好色吧。其实这也是一篇“劝百讽一”的作品,意在规劝楚王在美色当前时,要“目欲其颜,心顾其义,扬诗守礼,终不过差”。其实宋玉的《登徒子好色赋》和渊明的`《闲情赋》从文章气韵上讲,还真有相似之处,尤其是这一段:

天下之佳人,莫若楚国;楚国之丽者,莫若臣里;臣里之美者,莫若臣东家之子。东家之子,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腰如束素,齿如含贝。嫣然一笑,惑阳城,迷下蔡。然此女登墙窥臣三年,至今未许也。

明代杨慎(即《三国演义》开卷词“滚滚长江东逝水”的作者)最欣赏陶渊明《闲情赋》中的“瞬美目以流盼,含言笑而不分”,认为“曲尽丽情,深入冶态”,是“词人之赋丽以淫”(这也是扬雄的观点,他认为“诗人之赋丽以则,词人之赋丽以淫”)。“瞬美目以流盼,含言笑而不分”两句写得确实好,瞬是转动眼睛的意思,是说这个女子明眸善睐,眼珠流盼,那眼神似言似笑,但你又琢磨不透她欲语者何,所笑者何,真可与宋玉《好色赋》相表里。(按,这两句脱胎于《论语》所引《诗》之“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清代陈沆在《诗比兴笺》中提出自古模拟“骚体”的作品,都是重复屈原的东西,没有新意,独渊明此赋,比兴虽同,而无一语之似,真得拟古之神。并且引苏东坡“晋无文,惟渊明《归去来辞》一篇而已”的话,提出“晋无文,惟渊明《闲情》一赋而已。”这样一来,《闲情赋》可就成了两晋第一鸿文了!而在《闲情赋》似谁的方面,陈沆则抹了把稀泥,认为《闲情赋》又似《国风?关雎》,又似《离骚》美人香草,又似宋玉诸赋。

似《诗》?似屈?似宋?——这有区别么?有。《诗经》是纯写实的,如果《闲情》似《诗》,则说明现实生活中确实有这样一位美人,曾经让渊明动过心,写了这篇赋。屈原《离骚》是政治抒情诗之祖,如果《闲情》似屈,则说明渊明写的美人就是指晋代的君主,表达自己慕君之忠爱。宋玉《好色》诸赋,是就情言情,也就是说,充分运用自己的想象塑造出一个绝世佳人,最后规劝君主不要过分为之沉迷。如果《闲情》似宋,则赋中的美女便是世无其人,是渊明意念中的美女。到底是哪样呢?咱看看陶渊明在《序》中自己是怎么说的:

初,张衡作《定情赋》,蔡邕作《静情赋》,检逸辞而宗澹泊,始则荡以思虑,而终归闲正。将以抑流宕之邪心,谅有助于讽谏。缀文之士,奕代继作;因并触类,广其辞义。余园闾多暇,复染翰为之;虽文妙不足,庶不谬作者之意乎。

原来,陶渊明是学张衡《定情赋》(有人考证《闲情赋》“十愿”乃脱胎于张衡《同声歌》的“愿思为莞席,在下蔽匡床。愿为罗衾帱,在上卫风霜”,只不过《同》为“二愿”四句,《闲》拓为“十愿”四十句)、蔡邕《静情赋》,仍是宋玉“劝百讽一”一路。这类的作品,从宋玉至两晋不断有人创作。楚有宋玉,汉有司马相如、张衡、蔡邕,魏有陈琳、阮瑀作《止欲赋》,王粲作《闲邪赋》,应瑒作《正情赋》,曹植作《静思赋》,晋有张华作《永怀赋》。内容手法皆有相似之处。这就是渊明在《序》中所说的“弈世继作,并固触类,广其辞义”。

因此在我看来,渊明的《闲情赋》,《诗》、宋兼而有之。在陶渊明的生活中,肯定没有出现过《闲情赋》中那么完美的女子,但肯定某个女子(或某些女子)的一颦一笑曾印入过渊明的心里,是以虽无其人,虽无其事,确有其情。渊明此赋具有很明显的“讽劝”味道,但他讽劝的肯定不是君主,而是自己,叫自己不要这么沉迷于浪漫且虚无的欲海情天里。

既然如此,为何古人总要把《闲情》和《离骚》挂钩呢?尤其越晚越是如此呢?中国自两宋理学兴盛之后,道德之论逐渐压抑人性,很正常之言情皆属于人生的“污点”。因此,很多人喜欢某一部言情的作品,又不敢公开说喜欢这种生活。只好借助“政治抒情”、“寄托”等名义,把这种作品政治化,无限拔高,这样才可以公开说喜欢。想想真是可悲又可怜:表面上只能说我喜欢的是他的政治寄托,内心却沉醉于情感的细腻。

宋代俞文豹《吹剑四录》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范仲淹作饶州太守,和官妓中的一个小姑娘非常好。后来范仲淹调任离开,写了首诗寄给饶州的朋友魏介:

庆朔堂前花自栽,便移官去未曾开。

年年忆着成离恨,已托春风管领来。

魏介一看就知道老范想那个小姑娘了。于是就把她买下来送给了范仲淹。俞文豹感慨说:“以范公而不能免。”意思是如范仲淹人格这样伟大的人,仍然不能免于男女私情,何况是普通百姓呢?所以他认为,张衡作《定情赋》,蔡邕作《静情赋》,渊明作《闲情赋》,就是因为“尤物能移人”——美女太吸引人了,以致于情荡难反,所以“防闲”之。顺带说一句,“闲情”之“闲”乃是“防闲”,是动词。包括“定情”的“定”,“静情”的“静”,都是动词,意思是使感情安定平静下来。

但是直到清代,还是有人大放迂腐之言。方东树《续昭昧詹言》说:

昔人谓正人不宜艳诗,此说甚正,贺裳驳之非也。如渊明《闲情赋》,可以不作,后世循之,直是轻薄淫亵,最误子弟。

真是让人看得郁闷。《闲情赋》“十愿”所表现出来的“轻薄淫亵”,在今天看来,这种对感情的体味简直太“古典”了!不只我们觉他古典,就连清代有些人也嫌他太过古典,太不热烈了。记得清代有首题为《书靖节〈闲情赋〉后》的七绝:

闲情作赋太无聊,有好何须九愿饶。

我愿将身长化带,一生牢系美人腰。(按,很多古人将“十愿”称为“九愿”)

真不知方东树看后要怎样的吹胡子瞪眼睛了!

直至近现代,对于渊明的为人与《闲情》,才有较为公允的论断。对于渊明的为人,当推梁启超说的深刻:

渊明是极热血的人,若把他看成冷面厌世一派,那便大错了。……须知他是一位缠绵悱恻最多情的人。(《陶渊明之文艺及其品格》)

对于《闲情》一赋,还属朱光潜说得妥帖:

在这篇赋里渊明对于男女眷恋的情绪确是体会得细腻之极,给他的冲淡朴素的风格渲染了一点异样底鲜艳底色彩;但是也正在这一点上我们可以看出渊明是一个有血肉底人,富于人所应有底人情。(《陶渊明》)

对于萧统批评《闲情赋》,元代李治认为“昭明不取亦未足以损渊明之高致”(《敬斋古今黈》)。确实,不取《闲情赋》是不足以损渊明的高致,但如果陶渊明没有留下《闲情赋》,则适足以损其人生那一点“异样底鲜艳底色彩”。只有高致而没有幽情,我们所窥到的将永远只是渊明的侧影。

有人说《闲情赋》是陶渊明不到二十岁的作品,有人说是三四十岁的作品,有人说是五十多岁的作品。这是个无法考证的事情。说是不到二十岁的作品,一是很符合孔子说的人在年轻时“血气未凝,戒之在色”;一是可能是古人觉得这篇赋到底是微瑕,还是推为少作的好,年轻嘛,容易冲动,长大就不这样了。但是不到二十岁的男生,恐怕不大好意思写这些东西。即使开放到了今天这样的社会,不到二十岁的男生女生还是相对要含蓄得多。要说是五十多岁写的,虽然好色与年岁无关,但老来血气衰败,大概不会有情致写这么大篇幅的这类作品了。所以说是三四十岁的作品我觉得最像,这种像无法考证,只是从心境上感觉着像。至于究竟历史的真实是什么样的,谁也不知道。

附:

所选《闲情赋》片段:

愿在衣而为领,承华首之余芳;悲罗襟之宵离,怨秋夜之未央!

愿在裳而为带,束窈窕之纤身;嗟温凉之异气,或脱故而服新!

愿在发而为泽,刷玄鬓于颓肩;悲佳人之屡沐,从白水而枯煎!

愿在眉而为黛,随瞻视以闲扬;悲脂粉之尚鲜,或取毁于华妆!

愿在莞而为席,安弱体于三秋;悲文茵之代御,方经年而见求!

愿在丝而为履,附素足以周旋;悲行止之有节,空委弃于床前!

愿在昼而为影,常依形而西东;悲高树之多荫,慨有时而不同!

愿在夜而为烛,照玉容于两楹;悲扶桑之舒光,奄灭景而藏明!

愿在竹而为扇,含凄飙于柔握;悲白露之晨零,顾襟袖以缅邈!

愿在木而为桐,作膝上之鸣琴;悲乐极而哀来,终推我而辍音!

译文:

愿化作她上衣的领襟呵,承受她姣美的面容上发出的香馨,可惜罗缎的襟衫到晚上便要从她身上脱去,(长夜黯暗中)只怨秋夜漫漫天光还未发白!

愿化作她外衣上的衣带呵,束住她的纤细腰身,可叹天气冷热不同,(变化之际)又要脱去旧衣带而换上新的!

愿化作她发上的油泽呵,滋润她乌黑的发鬓在削肩旁披散下来,可怜佳人每每沐浴,便要在沸水中经受苦煎!

愿作她秀眉上的黛妆呵,随她远望近看而逸采张扬,可悲脂粉只有新描初画才好,卸妆之时便毁于乌有!

愿作她卧榻上的蔺席呵,使她的柔弱躯体安弱于三秋时节,可恨(天一寒凉)便要用绣锦代替蔺席,一长年后才能再被取用!

愿作丝线成为她(足上)的素履呵,随纤纤秀足四处遍行,可叹进退行止都有节度,(睡卧之时)时只能被弃置在床前!

愿在白天成为她的影子呵,跟随她的身形到处游走,可怜到多荫的大树下(便消失不见),一时情境又自不同!

愿在黑夜成为烛光呵,映照她的玉容在堂前梁下焕发光彩,可叹(平旦)日出大展天光,登时便要火灭烛熄隐藏光明!

愿化为竹枝而作成她手中的扇子呵,在她的盈盈之握中扇出微微凉风,可是白露之后早晚幽凉(便用不到扇子),只能遥遥望佳人的襟袖(兴叹)!

篇8:郭广昌:我是一个很小心的人

今年年初, 参加“两会”的郭广昌偶然得知, 一家国际企业因故退出世博会企业馆的筹建, 这触发了他的灵感。于是, 他到杭州五约马云, 夜会周成建等。大家一拍即合, 上海世博会民营企业联合馆的想法瓜熟蒂落。郭广昌笑言:“我们集体秀一秀。”

3年前, 郭广昌和长江商学院同学马云、江南春、牛根生、朱新礼等人专门前往香港, 拜会自己的偶像——李嘉诚。

现在, 有评论说, 郭广昌是上海滩“最像李嘉诚的人”。

“我们的确是在逆市飞扬。”郭广昌口中的“我们”, 基本上覆盖了他那一帮商学院同学。当希拉里到处呼吁美国的大佬们筹钱捐款, 堵住美国世博馆的财政窟窿时;郭广昌和他的同学正兴致勃勃地兴建自己的世博馆。

“筹办这个民企馆, 我们倒真的‘不差钱’。”据郭广昌介绍, “基本上, 这个馆是大家平分出资, 不够的部分则由复星来补。”在他的身后, 上海世博会中国民企联合馆模型晶莹剔透, 看起来像一个“中国企业的盛世寓言”。

2009年年初, 经济寒冬最甚之时, 复星集团开年会, 郭广昌和同事们每人戴了一条猩红色围巾出场。他要给集团员工一个视觉上的抚慰:“既然经济周期不像扁桃体, 可以割掉, 而是像人的心脏, 根本就是经济核心的一部分, 那我们至少要在心态上平和一点。”

他意识到, “主动出击的机会来了”!

“但机会到来时, 你得早有准备, 否则就是干瞪眼。”这个戴着金丝边眼镜、身形并不高大的男人, 心中颇为清醒:“这次金融危机, 巴菲特账上有1000亿美金的现金, 李嘉诚则有1000~2000亿人民币的现金, 而复星只有100多亿人民币的现金, 这两个级别基本反映了差距所在, 我们还要努力。”

办公桌上堆满巴菲特传记

站在郭广昌的办公室, 举目四望, 黄浦江畔风景尽收眼底。

多年前, 郭广昌出手买下了这幢当时的烂尾楼, 为复星集团安了家。如今, 这里早已是寸土寸金, 而他领导的复星国际, 总资产也达到了数百亿元。

郭广昌的办公室里堆满了书, 书目庞杂, 既有《曾国藩全书》, 也有《普拉哈拉德——企业成功定律》。“这个圈子里的企业家, 每人每月都要向别人推荐一本好书。”他的秘书在一旁说。

看书荐书, 对于郭广昌和他的朋友们而言, 是一件颇为正式的事情。推荐者不仅要亲自写一段恳切的书评, 还要在每本书的扉页上工工整整地印上推荐者的名字。

现在, 郭广昌正在翻看的是《突围》和《这个世界又热又平又挤》, 推荐者分别是中国网通前CEO田溯宁、海尔集团创始人张瑞敏。但他的秘书说, “郭广昌实在太忙, 大都只看不荐。”

办公桌上摆放最多的, 是各种版本的巴菲特传记, 其中他啃得最多的是一本英文版的《巴菲特》。

李嘉诚的建议

郭广昌的英语基础很好。但为了更自如地听和说, 他曾找了一个只会讲英语、不会讲中文的助理。“在车上的时间助理就陪我练英语。没办法, 以前基础太差, 发音太差。我们必须这么做, 这就是我们的命, 我们是一群干活儿不要命的企业家。”

这位出生于浙江东阳的复旦大学哲学系毕业生, 最看重的三个人是——李嘉诚、杰克·韦尔奇和沃伦·巴菲特。

他说, 他已经不太记得在香港李嘉诚给他的全部回答了。他坐在办公桌前, 挠了挠头, 使劲回忆了一下道:“我去求教的问题当然是怎样管理好一家综合性的企业。”

但有两点郭广昌至今都记得很清楚:“李嘉诚的回答一是要学习, 不断学习;二是一个人要对自己所做的事情保持一种新鲜感, 这其实是很基本的原则。”

去年底、今年初, 郭广昌就是遵循这样的一些基本原则, 收购了江南春创办的分众近30%的股份, 一跃成为分众的第一大股东。

“我们要出去结网、捕鱼”

在历次浙商大会上, 只要谈到商业创新, 作为会长的郭广昌都会点到“分众”。而在这个金融危机肆虐的冬天, 除了看中分众, 郭广昌还购入了同济堂药业, 入股“老娘舅快餐连锁”。

“他那里新奇的想法从来不断, 每当一件事达到一个水准可以歇口气时, 他都能提出一个新的像大山一样的目标。”郭广昌的搭档梁信军这样评价他。

复星创业四人组都是复旦同学。理性辩证的郭广昌是整个企业集团的灵魂;反应快、精力充沛、善于沟通的梁信军任副董事长兼CEO, 负责集团的投资和公关事务;汪群斌是总裁, 主抓内部的管理优化和提升, 同时分管医药业务;范伟则掌管房地产, 和汪一样属于精耕细作型。如今, 复星执行董事人数已经扩大到7人, 增加了财务、法律以及行政人事专家。

当年, 众人认同郭广昌做领头羊, 也是因为“他情商高, 起到了很好的整合团队的作用。他能让团队每个人畅所欲言, 同时还给大家适当分权, 形成很好的协作关系”。

“这个冬天, 我们不仅要穿棉衣御寒, 还要出去结网、捕鱼。”郭广昌说, “因为每一次大萧条之后, 都会产生一批伟大的公司——1929年大萧条后的摩根财团;1973年美国经济危机后的巴菲特;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后的韩国三星;2000年IT泡沫破灭后的Google、苹果。”

所谓郭氏投资法就是“反周期”行之。“我们要抓住资产价格暴跌的机会, 加大对已上市公司尤其是海外上市公司的投资。”

在行业选择上, 郭广昌几乎没有犯过致命的错误, 善于先人一步逢低介入。1994年进入房地产、医药产业, 2000年涉足商业零售业, 2003年进军钢铁业、证券业, 2004年屯兵黄金产业, 2007年投资矿业。2009年, 他的判断是“加大对资源类、金融类、消费类等行业的投资, 适当提升轻资产在整个资产中的比重”。

郭广昌告诉周围的人, 在大家都觉得很困难、都表现出“懦弱”的时候, “我们要勇敢一点”, “挺过去”。

“企业家永远是孤独的”

和大多数通宵达旦工作的民营企业家不同, 郭广昌不喜欢一天到晚呆在办公室里。到了办公室, 处理完必要的事情后, 他喜欢出去和各方面的人沟通交流。只有要看美股行情, 他才熬一下夜。“我能省心就尽量少操心, ”他笑言, “就个人能力来说, 我们每个人最多打六七十分, 但我们相信团队的力量。一个好的企业, 就是要汇集到一批优秀的人。”

40岁的郭广昌, “第一次为一个浙商朋友念了悼词”、“感受很深”。这事发生之后, 郭广昌有时候会把浙江商会的开会地点定在华山医院里。在浙商5周年大会庆典上, 每个成员收到的礼物里都有一盒最新的护肝药。“我们要像做生意一样, 把自己的身体管理好。”

郭广昌经常做一个实验, 他会随便在什么地方 (如某个路口) , 看着发生的一切事情, 如行人、汽车堵塞、违规、罚款等。慢慢地他发现, 所有事情的道理是如此互相矛盾并且自相矛盾, 而又都非常合理。他觉得, 这就是哲学要追寻的“真实”。

上一篇:数据质量年自查报告下一篇:2011年首都师范大学翻译硕士真题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