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案说交通

2024-06-30

以案说交通(精选11篇)

篇1:以案说交通

以案说交通

周子建(新闻111班111103132)

自从学习了刑法,发现刑法对生活的重要性,改变了只有民法才与我们息息相关的想法。在这个人人开车,人人上路的年代,交通与我们关系密切,与之相应的交通法律法规也是我们所必须了解的。老师专门用了一节课讲了刑法中的交通,可见在交通事件中了解法律是多么的重要。现主要以孙伟铭案、高晓松案和马英豪案分别分析其蕴含的法律知识。以警世人,遵法守法,在不违法的同时,维护好自己和他人、社会的利益,做一个知法、懂法、守法的合格公民。案例一:虽然已经规定了醉酒驾驶会构成犯罪,但是各地仍有人在顶风作案,其中最为有代表性的就是著名音乐人高晓松驾车在北京东直门十字坡附近发生交通事故:导致4车追尾,4人受伤。经过交警检测,高晓松每100毫升血液中酒精含量为243.04毫克,已构成醉酒驾驶。高晓松涉嫌危险驾驶罪,被北京警方依法刑事拘留。高晓松在接受笔录时说,他与两名朋友在东三环附近一酒店饮酒,喝了一瓶白葡萄酒喝一瓶洋酒,饭后自己驾车离开饭店,途中与三辆等红绿灯的车辆相撞。

高晓松对民警说:“我是违法行为,我愿意承担事故全部责任。”事后高晓松为了表达对自己酒后驾车行为的悔恨亲笔写下了“对不起,永不酒驾”。在5月17日,高晓松醉酒驾驶案在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法院开庭审理。庭上,公诉人出示了高晓松的酒精检测报告以及122报警台接警出警书证,多名证人证明高晓松醉驾后导致追尾。被追尾的三辆车分别为一辆北京吉普和两辆出租车,出租车上成员受伤。高晓松自述,没有需要为自己辩护的,有的只是忏悔。他也愿意承担此次车祸中的全部责任,并且最大限度地赔偿受害人和造成的损失。他表示酒令智昏、以我为戒,他愿意终身做一个宣传普法的义工。公诉人在公诉中提到了高晓松的致歉行为,建议法庭对其以危险驾驶罪定罪。公诉人也宣读了受害人的谅解书,受害人表示对高晓松的赔偿及道歉满意,希望法官在量刑时予以考虑。经过短暂休庭,东城区人民法院判处高晓松六个月拘役,罚款4000元。

著名音乐人醉酒驾驶一案引起了广泛热议,对于知名度较高的名人,舆论是

压力是非常大的。法院对于高晓松的判决是相对较严厉的,我认为一是以平民愤,二是刚好赶上新交规出台,以此为例,达到以儆效尤的目的,利用其知名的关注率,也是对新交规的宣传。并且高晓松在法庭上的认罪态度也是值得肯定的,人孰能无过,犯了罪,接受了惩罚,保证不再犯就是最好的结果。只不过罚款的4000元,对于高晓松来说根本就太轻了,对于罚款方面应考虑收入情况,针对个人达到惩罚的目的。但是,我认为,将酒驾入罪并科处刑罚解决不了当前普遍存在且日益严重的酒后驾驶问题,如果公众法律意识单薄,并放任行为发生,入罪是起不到预期的效果。应先对广大交通参与者进行普法教育,逐步实现“法治社会”。这样才会解决根本的醉酒驾驶的问题。

案例二:2008年12月14日中午,成都某技术公司员工孙伟铭无证驾驶别克轿车前往成都市一酒楼为其亲戚祝寿,席间大量饮酒。下午17时左右,孙伟铭因与一辆比亚迪轿车发生追尾,迅速驾车逃逸,先后撞向对面正常行驶的4辆轿车。据了解,该事故共造成4人死亡、1人重伤、公私财产损失共计5万余元的严重后果。2009年7月23日,成都市中级人民法院依法判处其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检方认为,孙伟铭的车在追尾前没有闯红灯,也没有超速,但在追尾后加速逃逸,说明孙是经过思考后的选择,具有主观故意,行为又造成了严重后果,因此,孙以危险方法危害了公告安全,应以“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追究其刑事责任。

法官的判决:孙伟铭明知自己没有驾照,没有相应机动车驾驶能力,仍然长期驾驶机动车并多次违反交通 安全法规,反映出其对他人生命、健康以及财产安全的漠视。且被告人孙伟铭在应当知道醉酒情况下驾车超速行驶、跨过不能超越的双实线,会危害不特定他人的生命、健康、财产安全,但仍放任结果发生,其主观心态已不属于“过失”;一切损害均由孙伟铭故意造成,因此孙的行为构成“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孙伟铭无证驾驶已经是罪过,还醉酒驾驶,罪上加罪。酒后肇事逃逸,又引起了四车相撞,导致了命案的发生。如果说不知者无罪,那孙伟铭就该知罪者罪加一等。可见在知法的基础上,不懂刑法的严厉,明知故犯的危害性。孙伟铭只是明知故犯,奉劝大家不要存在侥幸心理,侥幸逃过一时,不代表法律对违法行

为不存在约束性,不知罪的人可恶,心存侥幸的违法者更可恶。损害的不止是受害者的利益,还有自身的利益,更是对社会秩序的打乱。

案例三:2 0 0 5 年1 2 月2 7 日,28岁的专职司机马英豪在喝过酒之后,驾车在省会青园街快车道上从北往南快速逆行,在石家庄市政协门前撞倒一行人,马英豪把车在路边稍停了一会,又调转车头向倒在地上的伤者轧了过去,整个过程前后不过一分钟时间。目击者拨打110报警,110警车和120救护车随后赶到,伤者被送到医院,经抢救无效死亡。整个过程被附近的摄像头完整记录了下来。马英豪第二天到事故中队接受处理时被警方控制,2006年1月11日,以涉嫌犯故意杀人罪被逮捕。

事件过程,被附近的两个摄像头全程记录,并和事发时附近的几个行人向法庭提供的目击证词互相印证,马英豪酒后驾车,撞人后又掉头二次辗轧倒在地上的被害人,致使被害人武志身抢救无效死亡的犯罪事实清楚,但马英豪是否具有主观故意,成为案件定性和量刑的关键。(犯罪主观方面对定罪量刑有重要意义)

首先,马英豪与武志身素不相识,没有报复或仇杀的动机。在审理过程中,对自己的掉头二次碾压行为,马英豪是这样解释的:当时他不知道撞的是人,掉头回来是想看看发生了什么事情,因前挡风玻璃破损看不见而碾压了被害人,不是故意杀人。

但是被告人马英豪开着肇事车辆调头返回时,准确躲过了路东边的绿化带花池,加速辗压被害人后,将车又准确地从路西非常狭窄的绿化带花池间开过并停在非机动车道上,侦查试验证明,肇事车辆前挡风玻璃虽破损,但能看到前方横卧的人体模拟物,故其所提因前挡风玻璃破损而看不见的辩解不能成立。

首先在很多司机思想中一直存在一个“撞残不如撞死”想法。很多人认为“撞伤人”比“撞死人”的经济责任可能要大。一位有六七年工作经历的专职司机,经常跑长途,一年往往要行驶七八万公里。即使没有出过重大车祸事故,但对各种可能的事故以及事故处理观念和办法也会有自己的认识。在应激情况下可能会促使他做出极端的行为。而且在后来发生的“药家鑫”案中也体现出司机在遇到车祸事故后不分青红皂白想要把被害人置于死地的情况。就是这一荒谬思想,让许多被害人在本来可以有救治机会的情况下被司机残忍杀害。也正是这一做法让许多司机将自己送上了不归路。

而且在后来发生的“药家鑫”案中说明这种荒谬思想还存在于很多司机思想中,这种想法是十分危险而可怕的,这将造成两个甚至更多家庭的破裂,希望社会可以从这些令人痛心的案件中吸取教训。司机和行人都必须严格遵守相关交通法规,也希望相关的车祸赔偿制度不断完善,从根本上杜绝“撞伤不如撞死”的荒谬社会思想。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尊重他人的生命,就是对自己生命的保护。漠视甚至伤害他人生命,自己也要付出惨重代价!

篇2:以案说交通

育月活动

张辉

为切实加强党员干部反腐倡廉宣传教育工作,进一步强化领导干部廉洁从政意识,不断推进“以人为本 执政为民”主题教育和“建设和谐富裕幸福新中宁”大讨论活动的深入开展,根据县纪委安排部署,县交通系统于近日多次组织开展了“以案说纪、以案促廉” 为主题的警示教育月活动。活动通过观看《廉政准则—52集系列情景短剧》、《欲之祸—段义和案件警示录》等“以案说纪、以案促廉”系列教育片、座谈讨论及撰写观后感等方式进行。

篇3:以案说交通

例:A房地产企业开发的B项目, 2011年实现预售收入2 000万元, 预计利润率为30%, 期间费用及可扣除税金为300万元, 当年缴纳企业所得税75万元;2012年实现预售收入3 000万元, 预计利润率为25%, 期间费用及可扣除税金为350万元, 当年缴纳企业所得税100万元;2013年B项目竣工交付业主使用, 当年实现销售收入5 000万元, 期间费用及可扣除税金为600万元, 项目计税成本为6 000万元。假设没有其他纳税调整项目, A房地产企业在B项目竣工清算年度2013年需要缴纳多少企业所得税呢?

A房地产企业财务人员认为, B项目竣工清算共计实现销售收入10 000万元, 计税成本6 000万元, 项目期间费用及可扣除税金1 250万元, 应纳税所得额=10 000-6 000-1 250=2 750 (万元) , 应缴企业所得税=2 750×25%=687.5 (万元) , 实际预缴企业所得税=75+100=175 (万元) , 项目竣工清算应补缴企业所得税=687.5-175=512.5 (万元) 。

笔者认为, 以上处理不妥。实际上, 该财务人员并没有领会《房地产开发经营业务企业所得税处理办法》 (国税发[2009]31号) 相关规定的具体含义。

第一, 房地产企业开发经营业务的企业所得税处理并不仅着眼于具体项目的损益情况, 无论项目是否完工, 无论开发产品是预售还是现售, 都应当在当年度确认销售收入并汇算清缴企业所得税。上例中, A房地产企业2011年度、2012年度缴纳的企业所得税实质上是当年度汇算清缴的应纳税额, 并非B项目完工前的预缴税额。

第二, A公司应按当年实际利润据实分季 (或月) 预缴企业所得税。在未完工前采取预售方式销售取得的预售收入, 应先按规定的预计利润率分季 (或月) 计算出预计利润额, 可以扣除预缴营业税及土地增值税等, 计入利润总额预缴。A房地产企业2011年销售收入对应的应纳税所得额=2 000×30%-300=300 (万元) , 2012年销售收入对应的应纳税所得额=3 000×25%-350=400 (万元) 。

第三, 开发产品完工、结算计税成本后按照实际利润再行调整。所以企业应及时结算其计税成本并计算此前销售收入的实际利润额, 同时将其实际利润额与对应的预计利润额之间的差额, 计入当年度企业本项目与其他项目合并计算的应纳税所得额。

B项目计税成本6 000万元, 实际利润率= (10 000-6 000) ÷10 000×100%=40%, 2011年、2012年实际利润额与预计利润额的差额分别为200万元[2 000× (40%-30%) ]和450万元[3 000× (40%-25%) ], 预售调整增加额650万元计入2013年度应纳税所得额。

第四, 确定2013年度应纳税所得额=5 000-[6 000-5 000× (1-40%) ]-600+650=2 050 (万元) , 应纳所得税=2 050×25%=512.5 (万元) 。

以上计算结果与企业财务人员计算结果虽然一致, 但两种计算过程体现的思路和理念是完全不同的。企业财务人员的计算思路是, 未完工年度预缴, 完工年度结算, 多退少补, 正确的计算思路是将预计利润额与实际利润额的差异调整, 纳入完工年度的所得税汇算清缴。房地产企业所得税汇算不同于项目清算, 企业所得税项目清算仅指项目计税成本的最终结算, 该案例涵盖了3年的销售期间, 而汇算是按照年度分别计算的企业所得税应纳税额, 两者不能等同。

现行房地产开发企业所得税征缴存在很多现实问题, 制定相关法律法规, 迫使房地产开发企业如实足额缴纳企业所得税是关键。

企业财务人员曾经遇到一个问题, 房地产企业所得税汇算不同于项目清算, 企业所得税项目清算仅指项目计税成本的最终结算, 而汇算是按照年度分别计算的企业所得税应纳税额, 两者不能等同。现行房地产开发企业所得税征缴存在很多现实问题, 制定相关法律法规, 迫使房地产开发企业如实足额交纳企业所得税是关键。

二、房地产公司所得税征管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 所得税按年汇缴与开发企业按项目跨年开发造成收入和成本不配比

企业所得税年度汇算是建立在上年账簿基础上, 下年均为上年结转, 而会计上的年度结账具有相对的独立性。房地产企业开发周期长, 跨年开发具有一定的连续性, 企业所得税要想准确的汇算, 必须将开发过程联系起来完整的计算。实际征管中, 上年通过税务调整查补的所得税, 由于年度与年度之间会计上相对的独立性, 下年往往被冲平, 企业所得税按年汇缴与开发企业按项目跨年开发相背离。房地产企业往往通过跨年分配收入和成本, 第一年开发费用大, 收入未形成往往亏损;第二年通过少转销售收入挂预收款, 同时通过预估成本、前期亏损弥补等人为调节利润;第三年通过企业所得税按年管理, 一般不会与上年比对而少报销售收入, 多转销售成本, 虚增期间费用, 所以按年度结算亏损企业多。不少企业按计税毛利率计算的毛利额虽然是正数, 但在年度汇算清缴时减去期间费用后申报的应纳所得税额为负数, 而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时一般不会追溯到以前数个年度去审查企业的开发成本是否真实合理, 是否应当全额在税前扣除, 造成利润无法准确衡量。所以, 完全有必要在企业确认收入年度对开发成本进行全面审查, 剔除不符合税法规定的成本。

(二) 税前扣除项目不实

1. 虚增税前扣除的费用。

房地产成本的各类费用的支付凭证容易造假, 不真实。比如:收受虚开、代开、伪造的假发票等不合法的发票入账支付费用, 尤其是建筑安装企业和个人所提供的安装工程成本;虚开办公费、服务业发票、虚增人员工资、广告支出, 以有关联关系的销售公司或办事处的名义虚增经费、销售费用等虚增成本套取现金;将与生产无关的费用计入成本。如:将管理人员的汽车费用、旅游考察费用列入公司支出。目前, 税法没有这方面税前扣除标准的限制, 税务人员又很难区分这类支出是否与生产经营有关, 使得纳税人有机可乘。

2. 成本与收入不配比。

房地产企业经常将未完工程项目的成本转移到已完工程成本项目中。

3. 纳税调整时忽略项目。

各项准备金、风险金、业务招待费、广告费、租赁费、工资及相关费用、财产损失、捐赠支出、改扩建及装修工程支出、管理费等项目的纳税调整忽略, 以及支付的土地出让金是否按规定合理分摊成本。

(三) 企业所得税与土地增值税征管模式不统一

企业所得税和土地增值税对企业收入和成本的认定均是按项目归集, 土地增值税又是企业所得税扣除项目, 两税关联度较高。企业所得税按年度汇算, 而土地增值税按项目清算, 二者在计税口径和计税时间上不一致, 造成征管上的难度;由于结算时间的差异, 企业所得税与土地增值税对同一个企业的成本和费用, 形成重复性检查, 加大征管成本。

(四) 财务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

1. 预售款长期挂“预收账款”、“其他应付款”等科目。

有的企业根据利润水平分年度结转;有的企业利用所得税按年汇算、第二年基本不会对上年账务复查, 通过跨期少转销售收入。预收收入长期挂预收款不结转收入, 不按照规定缴纳所得税。

2. 视同销售行为未确认收入。

企业将开发产品用于赞助、职工福利、奖励、对外投资、分配给股东或投资人、抵偿债务等行为, 在账务处理上未确认收入。

3. 预估成本, 调节利润。

项目不竣工不结算, 成本无法结转;或者将未售产品的成本转移到已售产品成本中。多数企业采取成本预估, 进行人为调节利润。

4. 虚列建筑安装成本。

大部分企业建筑安装成本预算低, 审计决算值高。利用关联企业、核定征收企业转移利润, 把属于有关联关系的核定征收建筑安装企业成本转移到本企业, 加大建筑安装成本造价、虚加工作量等非法手段减少或转移利润。企业预提的公共配套设施等费用经常在全部工程竣工时一次性调整而不是在每项工程完工时逐项结转, 随时调整有关开发产品的成本, 造成预提费用超标, 有的甚至未最终办理结算而未取得全额发票时笼统地按发包金额10%预提建筑安装成本进行恶意避税。

5. 期间费用与开发间接费用划分不清。

比如将业务招待费、差旅费、咨询费、销售佣金等期间费用计入了开发间接费用, 造成少交土地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

6. 借款利息不资本化, 直接进期间费用。

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借款利息应在“开发成本———开发的间接费用”中核算, 将应在产品成本中归集的财务费用转移到期间费用中, 甚至将其他项目财务费用也混入当期费用, 扩大扣除项目。

7. 多列预提费用。

企业利用“预提费用”、“待摊费用”等科目调整当期利润。特别是预提“公共配套”费用数额大, 在配套工程完工验收之后不及时结转配套工程成本, 对预提费用的余额不及时调整、冲减商品房成本, 而是长期滚动使用, 减少应纳税所得额。有的企业甚至在配套工程完工验收之后仍继续计提或重复计提“预提费用”, 借以偷逃税款。

三、房地产企业所得税征管措施及政策建议

(一) 变所得税汇缴为核实其收入和成本据实征收

由于企业会计信息不实, 跨年调节利润比较普遍, 企业盈利水平严重失真。目前, 房地产企业所得税汇缴以账查账, 费力费时, 又无成效。建议根据开发流程, 通过部门合作, 以实查账, 据实征收。房地产企业开发流程一般是:买地—规划—建造—预售—交房, 企业所得税计税流程是: (应税收入-应税成本-费用-税金) ×税率。收入和成本均可以实查账, 收入可以通过房管部门网上销售和备案系统取得, 成本中土地成本可以通过土地部门取得开发地块土地出让价格和缴纳情况, 分期开发的可以通过总可售面积配比已开建的土地成本, 总可售面积可以通过规划部门取得, 建筑安装成本可以通过建委开发办取得等, 通过以上部门的配合, 结合企业有关票据和合同, 核实其收入和成本据实征收, 简便可行。

(二) 变所得税汇缴为按完工项目逐一汇算

每个项目看成一个成本对象, 完工结算后进行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按项目汇算和年度汇缴最主要的影响就是期间费用的处理, 而房地产企业期间费用主要是财务费用。财务费用在建造期计入开发成本, 完工后才能计入期间费用, 能计入期间费用的不大, 而按计税标准能进入管理费用和销售费用的也有限。由于我国会计处理和税务处理对成本均采取不完全成本法, 因此, 在结算汇缴时, 即期间费用不分摊计入成本单列的情况, 预缴时也可考虑年度期间费用按法定税率予以抵减。

(三) 提高企业所得税的预缴率

国税发[2009]31号文中地级市的最低计税毛利率从15%降为10%, 大部分地市是依据最低标准执行, 而且该文允许企业扣除预售收入对应的营业税金及附加、土地增值税等税费, 营业税金及附加的税率为5.65%, 预征土地增值税的税率最低为2%, 实际计入当期应纳税所得额里的毛利最多只有预售收入的2.35% (10%-5.65%-2%=2.35%) , 再扣除期间费用后, 当期应纳税所得额所剩无几, 甚至为负值。事实上, 房地产开发行业毛利率至少不会低于30%。房地产开发企业取得预售收入时期同时也是企业纳税能力最强的时期, 现金流充足, 所以一直以来对房地产企业实行预征制度, 但过低的计税毛利率使得企业没有在此时期缴纳足够的企业所得税, 而是将项目企业所得税纳税义务递延至项目完工收入确认年度, 必然导致该年度纳税压力增大。

(四) 加强企业所得税纳税辅导

定期整理税收相关法律法规政策, 通过各种渠道让企业及时了解税收政策变化;针对在企业所得税纳税中发现的普遍问题, 开展辖区房地产企业集体约谈会, 面对面沟通, 纠正企业财务人员对政策文件的理解误区。制定纳税情况自查报告内容, 要求企业尽可能地利用社会中介力量进行全面自查。

(五) 改革现行税制, 推行新型管理模式

篇4:以案说法:雇佣还是帮工

2013年4月20日,农民莫某因为要建新房屋,与邻村的钱某、孙某等4人订立口头协议,其主要内容是:钱某、孙某等4人在建房过程中当“小工”,听从莫某和“大工”的安排;工作期间由莫某提供一日三餐和房屋居住。之后,莫某为钱某、孙某等4人提供了一间原来作为仓库的房屋居住。5月7日傍晚,由于天气有雨,钱某、孙某等4人居住的房屋出现漏雨的情况,看着淅淅沥沥没有停意的小雨,他们想如果不修好房屋当晚就无法睡觉了,而当时天气已晚他们也不想再麻烦莫某想办法,4人遂决定自己动手修理房屋。

钱某等人居住的房屋屋顶是石棉瓦覆盖的,4人在院子里发现了几片石棉瓦,于是自行决定由钱某、孙某到房顶上换石棉瓦,其他二人在下面接应。没想到的是,钱某刚上去,屋顶的石棉瓦就断裂了,钱某从屋顶摔了下来,导致头部受伤,流血不止。闻讯赶来的莫某与孙某等人及时将钱某送到了医院。

经过医生诊断:钱某系急性颅脑外伤,右腿骨折,共住院36天,花医疗费13000余元,其中莫某支付了5000元。出院后,钱某被鉴定为十级伤残,要求莫某承担赔偿责任。而莫某认为钱某本人应当负主要责任,自己并没有要求钱某修理房屋且摔伤与他自己不注意也有一定关系,自己支付5000元已经承担了责任,不该再承担责任了。在协商不成的情况下,钱某将莫某诉讼到法院,要求被告莫某赔偿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残疾赔偿金以及精神损害抚慰金等共计6500元。法院开庭审理后主持双方进行调解并达成调解协议,由被告莫某一次性支付原告钱某5200元。

【说法】

本案是一起由人身损害引起的赔偿纠纷,其中的关键是如何确定原告钱某与被告莫某之间的法律关系。而要正确认定他们之间的法律关系,首先可以确定的是他们之间存在一个雇佣合同关系,被告莫某是雇佣人,而原告钱某是受雇人。在这个雇佣合同关系中,约定了雇佣人有为受雇人提供房屋居住的义务,那么,义务人提供的房屋就应当符合最基本的居住条件和居住要求。提供居住的房屋能防风、防雨、安全等应当属于最基本的居住条件和居住要求之列这是不应有异议的。而雇佣人为受雇人提供居住的房屋在下小雨的情况下即开始漏雨,很显然是所提供的房屋不符合最基本的居住条件和居住要求,这也不应当有异议。在雇佣人为受雇人提供房屋不符合基本的居住条件和居住要求的情况下,雇佣人自然就产生一个对受雇人居住的房屋进行修理或者是调换的义务,受雇人则没有对房屋的修理义务。

其次是受雇人钱某实施的修理房屋的义务,在法律上说,他是在为雇佣人或者说帮助雇佣人履行义务,且履行这一义务是无偿的,这是法律上完全可以被界定为帮工的法律关系,即符合帮工人自愿、无偿地为被帮工人提供劳务或者为被帮工人完成某项工作成果的行为。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4条关于“帮工人因帮工活动遭受人身损害的,帮工人应当承担赔偿责任。被帮工人明确拒绝帮工的,不承担赔偿责任;但可以在受益范围内予以适当补偿”的规定,本案原告钱某的人身损害应由被帮工人莫某赔偿。虽然被告莫某抗辩说自己并没有要求原告修理房屋,但也不能认定莫某有“明确拒绝帮工”的表现,且从当时的具体情况看,不可能拒绝修理房屋的帮工或者说没有任何拒绝的理由。本案认定原告是在实施帮工行为中受到伤害是没有什么问题的。因而,本案法院调解由被告赔偿原告损失是有事实和法律依据的,是正确的。

篇5:以案说纪

田忠孝

2013年4月15日

4月12日,聆听了高峰同志“以案说纪”宣讲后,令我收获颇丰,受益匪浅。故缀诗一组,以防微杜渐、自警自励。

A 思想麻痹廉腐淆,贪污挪用过三遭。昧做坑企毁己事,只惜无售后悔药。警示教育多引导,“以案说纪”人人晓。

前车之鉴切莫忘,腐败邪念早打消。

B

廉洁明镜常对照,侥幸心理不可抱。

诱惑面前必三思,天下哪有馅饼掉?

虚荣好面易偏道,铤而走险立停脚。

不拘小节酿大祸,法网恢恢难脱逃。

C

行风建设颇重要,反腐倡廉忌华调。

权力关在笼子里,为民之责须记牢。

管理漏洞勤查找,严密规章勿空套。

篇6:以案说法心得

在观看了公司“以案说法”警示教育片后,我感到触动很大。公司正在实行跨国经营、股份制改造的历史时期,公司确定的“十二五”目标是:有色金属及加工材年产量过150万吨,化工产品450 万吨﹔产品销售收入确保1000亿元,力争1200亿元﹔营业收入确保1500亿元,力争1800亿元﹔利税总额确保100亿元,力争120亿元﹔资产总额达到1500亿元,打造千亿企业。公司确定的远景目标是:进入世界500强,建设百年金川,实现基业长青。建设百年金川,蓬勃发展,作为一名金川人应该为之感到骄傲自豪,可就是就在公司大发展的时期有些职工为了蝇头小利,心存侥幸,铤而走险,将国家、企业财产占为己有,无视法律法规,屡屡向法律法规挑衅,最终依法得到应有的惩处,这些心存侥幸的人最终会被自己所毁,把自己推向犯罪的深渊,给家庭带来了巨大的打击。古人云:“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一个人在工作上出问题,往往开始于思想道德和生活上的腐化堕落,不过是生活小节问题,只要在大是大非上别出纰漏就行。还有的认为,打一点“擦边球”无所谓,这种想法是非常危险的。关键岗位从事人员一言一行都会给事业带来或积极或消极的影响。生活无小事,人生无小事。骄纵起于奢侈,危亡起于细微。事物总是从量变到质变的,即使是所谓的突变,也蕴涵着大量的数量的积累。所以,我们必须注意从点滴小事上开始,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可以这样说,一些人之所以堕落成腐败分子,往往就是从一些小事上开始的。在纪检监察机关查处的案件里,这样的例子有很多。大家都应当从这些反面典型中汲取教训,自觉地防微杜渐,防止因小节不保 而酿成大错。一失足铸成千古恨。古人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在现今我国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卖方市场大于买方市场,供于求之间出现不平衡,这种市场形势下必然出现一些影响市场规则的交易行为。所以对于从事业务工作岗位人员,一定要对工作认真负责,对自己严于要求,树立廉洁自律的形象,防微杜渐,沿着正确的方向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做好廉洁自律防腐拒变工作仅靠国法和制度的约束是不够的,必须靠自觉、靠严格自律,保持严谨的生活态度和生活作风。人都有七情六欲,本无可厚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目标,但对欲望有着科学的解释。问题在于我们不能谋取规定之外的特殊利益,不能放纵欲望。不贪吃喝、不贪金钱、不贪美色、不贪名利和地位,才能堂堂正正地做人、堂堂正正地工作。这也是古人所谓的“无欲则刚”。对于我们每个个人来说,要抵制腐朽思想文化的影响。不为声色犬马、灯红酒绿的生活方式所动,顶住各种豪华消费的诱惑,过好享乐关、金钱关和美色关,脱离一切庸俗的、低级趣味的东西。就是说一个人在单独处事的时候要非常谨慎,能够做到自我约束和规范行为,审慎地对待欲望和诱惑。古代有个“太守拒金”的故事。东汉永初年间,东莱太守杨震到昌邑视察,县令王密是他当年的学生,由他举荐为官。为避人耳目,深夜送重金相谢。杨震不为所动,批评王密说:“为官要正,不能贪人钱财,你以为无人知晓,但此事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乃为‘四知’。”而拒重金于门外。一个封建官吏都能做到的慎独,我们党员干部更应做到.要有自觉接受组织和群众监督的意识,自我约束自己,努力做到襟怀坦白,表里如一,做到人前和人后一个样,自己独处和群众面前一个样,无人监督和有人监督一个样,八小时以外和八小时以内一个样。交友不慎,铸成大错,这是贪官们留给后人的戒训。明代苏浚在《鸡鸣偶记》中曾把朋友分为四类: 畏友、密友、昵友,贼友。“道义相砥,过失相规,畏友也;缓急可共,死生可托,密友也;甘言如饴,游戏征逐,昵友也;利则相攘,患则相倾,贼友也。”—个人在一生中,诸类朋友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真诚的友情贵在坦诚相见、共勉共励。需要警惕的是以利相交的“贼友”。贼友貌似肝胆相照、休戚与共,实际上是拖人下水,谋利自肥。尤其对党员干部而言,交友要有原则,要慎重,不能良莠不分,始终坚持对朋友亲而不俗,真正做到“交不为利,仕不谋禄”。

我将自觉按照以下措施改正自己提高自己。一是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政策理论水平和管理水平以及业务技能,不断丰富自己的管理经验,完善自己的工作方法,提高材料管理能力。二是摆正自身位置,加强职工队伍的建设。从思想教育入手,加强业务技能培训,加强岗位管理制度的执行力度,努力提高职工队伍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最大限度地形成活力,形成战斗力,让我们的企业不但履行企业职能,更要履行社会职能,为建立和谐社会的现代化文明添砖加瓦。三是正确对待群众的批评意见,努力工作,用实际行动弥补不足。在本阶段和整个以案件警示活动中,以身作则提升服务水平,向公司交一份满意的答卷。

篇7:以案说法 课程小结

在我的大二下学期的时候,学校的教务部有了新的改革,出现了“补选”这一新的选课程序。一方面是因为自己的通识课程学分没有修满,一方面也是由于同学的推荐,选上了陈军老师的以案说法,去了一节课之后变成了这个课堂的一位每节课必去的忠实听众。

由于补选的原因,第二周的时候才去上课,还记得刚去的那天,教室里面坐满了人,几乎都没有位置。一脸懵懂的我和一个同样是补选进来的同学一起选择坐在了教室不起眼的位置。过了几分钟后被告知每个组要按特定的位置坐在一起,这时,一个个子高高披着长发的女老师走了进来,我忽然就意识到,这应该就是我们的老师了吧。“不过我还以为陈军是个男老师呢”心里忍俊不禁地想道。上台和老师询问之后,第一印象就是这个老师好温柔,不急不缓的语调让人感觉很舒服。经过几番询问之后,成功加入了第一小组。组长很稳重,对所有想要加组的同学都抱着“多多益善”的态度。就这样很荣幸成为了以案说法课堂第一小组的成员。

本来以为这种法学类型的通识课上必定会有很多法条的讲述。但在课程开始的时候,却是出乎我的意料。老师先是安排了一下补选进来的同学,之后就说:“那今天就开始我们的案例导入。”补选进来的我一头雾水,不知道所谓的案例导入是何方神圣,也就一下子勾起了我的兴趣。到今天我仍然清晰地记得,那次案例导入的同学采取的是舞台剧的形式进行案例模拟,那组的同学们通过在讲台上将案例原景重现,再由组内代表作陈述。第一次见到这种形式的我觉得颇有意思,舞台剧中有笑点,展示中也有让人深思的地方。展示完毕后接下来的环节就是陈老师的点评,从第一节课见到陈老师总是能从她眼中看到对同学的鼓励和支持,嘴角如母亲般的微笑也时刻在鼓舞着同学们不要害怕,勇敢的说出自己的想法,传递出了我们每个人都会仔细聆听的信息,对同学们的点评也非常到位非常细致,不仅仅是在法学的角度上,还结合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的内容多角度加以分析。

课堂的案例导入结束了之后,就是老师的授课时间。本以为的枯燥的理论教学也没有出现,老师通过案例的引入不局限于单纯理论知识的学习,夹杂了很多结合经济管理学上的知识,形成了一个全面又不失严谨的系统,课堂气氛活跃,案例的分析也有与同学们的互动,有任何见解都可以提出大家一起讨论,十分有趣。

上完课加群了之后看到组长发的文件,了解到了整个课堂的教学安排。老师的课堂教学内容安排的很细致,主要包括案例导入、老师的讲解和同学们的发言。案例导入是老师将全班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分组,并且每个小组的专业相互交叉,以便法学与非法学之间的相互学习交流。在我们小组进行案例导入时候,组长贴心地分好了工,抱着想参加案例导入的心思,我参与了PPT的制作,最后组长在展示时看到自己所做的PPT也非常骄傲和开心,也让我体会到一个组力量的强大,那次展示凝结着我们的心血,也让我们为自己由衷鼓掌。除此之外,还有每个学期必办的“经验交流会”,“我评案例”辩论赛等多项别开生样、形式多彩的活动。在第四周的星期四去参加了“经验交流会”,在这次活动中,有很多往届的师兄师姐来给我们传授学习的经验,不仅仅是学习以案说法这门课程的感受,也有关于学习,关于创业的经历,但这些经历都告诉我们:法真的是无处不在,知识也都是无处不在,只有你能够把他们串起来之后,你才会发现每门不同学科的知识内在都是有联系的。

作为一个非法学专业,并且高中也是学理科的学生,其实对于法学理论知识是有着一定的排斥心理的。对我来说,那密密麻麻的法条真的是既难记又枯燥,但来到了以案说法的课堂,让我对法学有了新的看法。或许对于真正学法的人来说,背法条是他们不得不做的事情,也是他们从事法学事业的必备基础知识。社会上也正是因为这群无私奉献热爱法律的人的存在,才有利于我们的法制建设,有了我们今天的法制社会。在上初中高中的时候吃过饭爸爸妈妈都会围在电视机前看《今日说法》或者是其他法制栏目,在我看来,以案说法课堂的形式同这种法制栏目有着异曲同工之处。爸爸妈妈喜欢看此类节目是因为里面的很多案例都是和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大到国家安全问题,小到日常生活中的简单诈骗,尽管爸妈不懂法,也正是因为他们不懂法才对此类节目更感兴趣,才能从中学到一些生活中的常识,能够在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时候,能够勇敢的拿起法律武器。对于选了这门课的我也是如此,尽管是非法学专业的学生,但上了这门课之后,至少我学到了关于正当防卫的定义,关于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论述,也知道了如何把法学应用到自己的日常生活甚至是将来所从事的工作中去。作为一名财经类院校的大学生,我们未来的工作与法律紧密相关,即将走入社会的我们一定要知法、懂法、用法,尤其是熟悉法律运用法律来保护自己,这样才能为我们的工作与生活提供保障。

篇8:以案说交通

本刊讯为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工作,10月30日,四川省通信管理局组织局机关、专用通信局全体党员到成都市锦江区监狱开展警示教育活动。监狱管理处负责人向大家介绍监狱管理有关情况后,安排了3名职务犯罪服刑人员现身说法。3名服刑犯人陈述了自己怎样从一名国家干部沦为腐败分子的犯罪经历和过程;检讨了走上犯罪道路的深层次原因;表达了对所犯罪行的深深悔恨,对党和国家、对组织和家庭的深深愧疚。

这次警示教育活动,使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受到触动,进一步增强了同志们对反腐倡廉工作重要性的认识。省通信管理局纪检组长、副局长林建祥在总结讲话时要求,全体党员同志都要以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对待自己的工作,进一步认清当前党风廉政建设的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进一步掌握党纪政纪相关内容和廉洁自律有关规定,进一步从思想上筑牢拒腐防变的“防火墙”,自觉遵守法律法规,依法履行职责,透明办事程序,主动接受监督,勤政廉洁,甘于奉献,不徇私利,全心全意维护好、实现好广大电信用户的合法权益,服务于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为全省通信监管工作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篇9:以案说法:“入户抢劫”的认定

一、基本案例2008年3月28日凌晨3时许,被告人楚某伙同于某、高某预谋盗窃后来到某市一个超市准备实施盗窃。楚某一人先从超市后窗户进入超市,被居住在超市内的业主刘某发现,楚某用随身携带的尖刀威胁刘某,双方发生厮打。在厮打中,被告人楚某看见于某、高某站在窗外向超市内看时便喊:“进来,快点。”于某、高某就用石头将超市前门玻璃砸碎进入超市,楚某、高某用拳头击打刘某,将刘某制服后,于某和高某将收款台内的人民币49.50元以及香烟十条(价值人民币1036元)抢走。 本案在庭审中出现了两个分歧:一种意见认为,被告人楚某、于某、高某的行为构成入户抢劫。第二种意见认为,被告人楚某、于某、高某的行为不构成入户抢劫。本文赞同第二种意见,认为楚某、于某、高某的行为构成我国刑法规定的抢劫罪的入户抢劫。具体理由如下:二、案例分析本案争议的焦点在于如何有效解释“入户抢劫”。对于这样一个法律概念的解释,我们需要在遵循“罪刑法定”基本原则的指引下,运用一定的法律解释方法来有效展开。“罪刑法定”基本原则是刑法最重要的原则。我国《刑法》第3条规定:“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刑;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刑。”其经典表述是:“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其含义是:指一行为是否构成犯罪,构成什么罪,以及应处什么刑罚,都必须由法律规定。罪刑法定原则的思想基础是民主与自由,其根本出发点是限制国家权力,保障公民权利。因此,禁止重法溯及既往,但不禁止轻法溯及既往;禁止不利于被告人的有罪类推,但不禁止有利于被告人无罪类推;禁止绝对的不定刑与绝对的不定期刑;禁止不均衡的、残虐的刑罚等等。罪刑法定原则是立法、司法和法律解释根本出发点和准则。罪行法定原则的基本精神乃是通过消极地限制刑罚权以积极地保障人权;其基本要求乃是通过刑法的确定性和绝对性来实现其社会保护和人权保障的双重机能。根据该刑法基本原则,本文以为,本案进入超市抢劫并非构成“入户抢劫”。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抢劫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的相关规定:刑法第二百六十三条第(一)项规定的“入户抢劫”,是指为实施抢劫行为而进入他人生活的与外界相对隔离的住所,包括封闭的院落、牧民的帐篷、渔民作为家庭生活场所的渔船、为生活租用的房屋等进行抢劫的行为。笔者认为,对这一规定应当做如下理解:首先,“户”是家庭住所。集体宿舍、旅店宾馆、临时搭建工棚等,如果不能评价为家庭住所的,不应认定为“户”。其次,因为是“入户”抢劫,所以,进人他人住所时须以实施抢劫等犯罪为目的。不以实施抢劫等犯罪为目的进入他人住所,而是在户内临时起意实施抢劫的,不属于人户抢劫。但是,对于入户盗窃、诈骗、抢夺,而当场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的行为,应当认定为入户抢劫。再次,既然是入户“抢劫”,暴力、胁迫等强制行为必须发生在户内。以抢劫目的入户后,使用暴力使被害人離开户进而强取财物的,也应认定为入户抢劫。但在户外以欺骗手段使被害人到户外后实施抢劫的,不是入户抢劫。最后,行为人必须认识到自己进人的是他人的家庭住所。此外,行为人以抢劫目的侵入甲的住宅,抢劫在甲的住宅停留的乙的财物的行为,同样应认定为入户抢劫。 另一方面,我们认为,对于“入户抢劫”的解释,在本案应该严格遵循文义解释的方法。文义解释指根据刑法用语的文义及其通常使用方式阐释刑法意义的解释方法。文义解释的根据主要是语词的含义、语法、标点及标题。文义解释是一种基本的但并非简单的解释方法。如果文义解释的结论合理,则没有必要采取论理解释方法;如果文义解释的结论不合理或产生多种结论,则必须进行论理解释。文义解释意味着法官在解释法律的时候要严格遵守法律规范与法律概念的字面含义或通常含义,尤其是当法律文本(包括司法解释)对其核心含义本身有专门明确与规定的时候,文义解释应该成为法律解释的首要方法,如此才能有效的实现罪刑法定原则,维护刑法的安定性,确保法律适用的可预测性,从而有效的保障人权。在本案来看,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明确了“户”这一个法律概念的核心特征:居家性与封闭性。前者是它的功能特征,后者是它的场所特征。对于具体个案事实的分析,文义解释要求我们不能超出它概念的核心特征来阐述。虽然本案的受害人当时居住在超市内,但显然超市并非是其常态性的居住场所,不符合经常性地体现和实现其生活安宁这一价值的追求,仅仅是其为了兼顾生活方便和确保超市在停业后的安全而临时性的一种处所,与日常经验中长期性满足自我生活需要与生活安宁的“住所”概念相去甚远,因此,从文义解释角度看,本文认为不应该认定为“户”。从而本案的案件事实不应该构成该罪名的法律事实。 本案不认定为“户”从根本上说是对刑法的谦抑性与形式正义的基本维护。在日常生活中在一定条件下与一定环境下临时构成住所功能的情况还很多,如果将本案超市解释为“户”,则还应该对其他临时处所也进行如此解释,才符合“同等情况同等对待”的基本形式正义,才能形成人们一般预期,而这显然并非司法实践的一般做法,同时也超出了人们一般的期待,是对法律概念一种不必要的扩张,不利于人权的保障。 参考文献:[1]张明楷.《刑法的基本立场》.中国法制出版社,2002年版.[2]张明楷.《犯罪论原理》.武汉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3]赵秉志.《刑法争议问题研究》(上卷).河南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4]肖中华.《论犯罪构成要件类别的界定》.载于《中国法学》,2000年第6期.[5]张永红.《我国犯罪构成要件的新表述》.载于《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7年7月总第93期.

篇10:学习以案说法感想

信息与安全工程学院 环境0901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法律与我们息息相关,每天我们都会遇到一些与法律有关的东西。我曾经以为法律只存在与那些正式的场合和特殊的人群之间,我们的日常生活与神圣的 法律没有多大的关系,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与知识的充实,我发现我错了,法律不仅仅存在于法庭上,它广泛的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如果没有法律,我们的生活将不会平静,我们的许多权益也不会实现。生活在这个法制社会,如果我们不懂得足够的法律知识,我们可能会丧失很多合法权益或者做出一些违法行为。

在这学期我选了以案说法,通过学习这门课让我知道了很多的法律知识,同时也让我们知道了自己的人身财产或者自己的利益受到侵犯时我们应该如何使用法律来维护我们的合法权益;在这门课上老师给我们讲解的都是一些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婚姻法,民法,上课边讲相关的知识点又列举一些案例进行讲解,我觉得我们不仅学到了法律知识同时我们也懂得应该怎样使用,碰到什么要的问题我们应该如何利用法律知识来解决,老师的案例分析很全面很详尽,在分析案例的同时也让我们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我觉得这种讲解方法很好。虽然我们不是法律专业的学生但我也学到了一下法律知识只是没有那么的精通与熟练。

我们知道:法律是一种公平的规则,即人类在社会层次的规则,社会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规范。它以正义为其存在的基础,以国家的强制力保证实施为手段。法治和法律要逐渐变得适当宽容以利于社会和谐。法律一般限于宪法。法律属于上层建筑范畴,决定于经济基础,并为经济基础服务。法律的目的在于维护有利于统治阶级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是统治阶级实现其统治的一项重要工具。所以,法律是阶级社会特有的社会现象,它随着阶级斗争的产生和发展,与我们的生活事事相关。

篇11:以案说法课堂总结

这学期很荣幸地选修了陈军老师的“以案说法”课,起初选这门课是因为一方面是因为想拿到学分,另一方面听选过课的同学说很好,再加上自己对于法学案例比较感兴趣,没想到人品很好选上了。

陈军老师十分的认真负责,和蔼可亲,课堂上风趣幽默,形式新颖,能够选上陈老师的课,我感觉十分的幸运,中间有一次课时还做了调查,这在其他的选修课上都没有过,问卷很详细,让我感受到了老师对于这一门课的认真与严谨,心里也生出一丝感动。

以案说法是大课堂,一堂课三四百人听,起初我以为这样大的课堂本来讲课就很难让人听清了更不要说开展什么活动,没想到老师第一节课就给出了教学安排,并选了班长组长,很有幸我成为了众多组长中的一员。老师有自己的规划,安排每个星期每节课要做什么,哪个小组哪些人负责,时间安排是几点到几点,讲座交流看电影丰富多彩,老师的细致令我钦佩,同时我也更深切地体会到了一个道理:很多事情不是做不到,而是我们总在认为自己做不到,其实把计划制定好一步步去做就可以了。

经过这学期《以案说法》的学习,回想自己当初选修这门课的初衷——在踏入社会之前让自己尽可能多地掌握一些法律知识,以增加自己的法律常识和维权意识,感觉收获颇多。虽然自己早已经是一个成年人了,但其实在心理上和思想上还是没有真正长大,在抉择面前还是会茫然不知所措,还是依赖着父母为自己做决定或者知道自己做决定,也深深意识到无知的可怕。

在没有系统地学习法律的理论知识以前,我错误地以为法律离我还比较远,总想着父母他们那辈人很多也不了解法律,不也平平安安地过了一辈子?看了老师每次课放的案例之后,我才明白,其实法律是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它广泛的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如果没有法律,我们的生活将不会平静,我们的许多权益也不会实现。而忽视法律的我们一旦和法律案件扯上关系,也许就在不知不觉中变成被告或是原告了。

在以案说法的课堂上我第一次学习写案例分析。起初对于老师在教学平台上公布的案例分析格式十分不解,看着那满满屏幕的格式要求字体要求内容要求不禁生出一种无力感。但在我按照要求找案例看新闻查资料写完一篇几千字的案例分析后突然明白了老师的用意:严格的格式要求让我们学会按要求写分析,给人一种规范感,也是要锻炼我们在这方面的写作能力。同时这次当组长的过程中,我也体会到了作为一个组长一个负责人的不容易,更多的也让自己得到了锻炼的机会,增强了自己的组织协调能力和与人交往沟通的能力。

当然我对于这堂课也有点小小的建议:

1.按班来分组可能会造成各组人数不均匀,有的太多有的太少,希望可以自由分组;2.有的组人数太多,可能降低组员的参与度;3.希望案例可以选取最新最近的更贴近生活、与大学生有关的案例。

上一篇:创建全国文明城市需要全市人民的力量-宣传单下一篇:高一入团申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