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站所工作总结

2024-05-27

乡镇站所工作总结(精选8篇)

篇1:乡镇站所工作总结

我县在1999年的乡镇机构改革中,统一对乡镇原来的“七所八站”进行了撤并和精简。改革后,部分乡镇站所等靠要思想严重,习惯于吃旱涝保收的“皇粮”,对改革不满,怨天尤人,有的甚至频频上访,造成了十分不好的影响。大部分站所在各乡镇党委、政府的领导和县直有关单位的支持配合下,不等不靠,依托自身优势自谋发展,既为“三农”服好务,又促进自身的发展。坪村镇就是充分发挥站所服务功能,以服务促发展,以发展促服务的成功典范,为我们加强乡镇站所的管理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

一、基本做法

1、精减机构和人员,促进站所轻装上阵求发展。根据乡镇站所的职能,对站所进行了撤并精简,将原来的15个站所精简为7个,编制由41人减至34人,精减17%,同时积极鼓励在职人员离岗创办经济实体,带职分流10人,解决了因人设岗、人浮于事的局面。

2、积极发挥技术优势,依靠优质服务求发展。一是集中技术力量,服务农业结构调整。通过改革后的农业综合服务站,切实转变职能,以农资经营为载体,在信息、技术、资金等方面为农户提供优质服务,紧紧围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以209国道为重点引进新技术、新品种,先后引领农民创建了一百亩金藤无核葡萄基地,300亩东魁杨梅基地,1000亩名优特水果基地,1000亩甘蔗基地,300亩黑美人西瓜基地等共创办了15个基地和示范园区,积极引导农民开展产业结构调整。二是采取科技力量,加快农业科技推广。以科技服务为主旨,举办各种类型科技培训班、科技电视讲座、印发科教资料等。通过多种形式、多种途径,使科技种植家喻户晓,不断提高农户的科技水平。同时为农户提供大量质优价廉的农药、化肥、种草等农资产品,以优质服务来促进站所的发展。该镇现已拥有四个大型农资综合服务部,总资产已达100万元。

3、明晰产权,盘活闲置资产,通过兴办实体求发展。水利管理站成立之后,镇政府利用闲置资源,对全镇九座水库和渠道进行维护和加固。实行财产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制度,让水利管理站进行承包经营管理,同时创办名优鱼养殖基地、钓鱼基地,以提高站所的经济效率。镇政府将闲置的40亩土地无偿提供给畜牧水产站,帮助他们完成乌鸡养殖合同,现已存栏乌鸡4000—5000羽,每年纯收入可达6万余元。镇政府将这些资产的使用权提供给站所人员进行开发,让其自谋发展之路,既盘活了闲置资产。解决了分流人员的就业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4、加强领导,为站所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一是在政策上优惠。鼓励科技人员和分流人员领办、创办科技服务示范基地。农业服务站农技员龙先明率先创办20亩甘蔗示范基地,吸引农民到基地学技术、学管理,从而带动该镇的基地种植业的发展,今年坪村镇甘蔗种植面积锐增至1000亩,明年还有不断扩大的势头。刘安洲同志在马鞍镇种植大棚蔬菜,无籽西瓜,甘蔗等高效经济作物,每年收入可达2万元,在马鞍镇起到了很好的以点带面的示范作用。二是在生活上关照。县财政下拔差额补助包干经费按时定员发放到位,从不克扣拖欠,并由原来的每年2.2万元增至4.16万元。三是在政治上关心。进一步完善选人制度,各站所的负责人全部由学员或技术培训骨干担任,平时开会、学习与行编人员一视同仁。四是在管理上从严要求。镇政府制订干部管理两个规定一个目标,一个考核,坚持用实绩来衡量干部,对工作出色的镇里给予表彰、评优,并积极推介典型,农技站长龙先明“三农”服务工作成绩突出,在怀化市受到表彰。

二、坪村镇事业站所与管理的主要成效

1、理顺了管理体制,明确了事业站所的定位。坪村镇在此次机构改革中,坚持政事分开的原则,明确了乡镇长事业单位的职责范围和管理方式,将事业单位承担的行政职能交还给政府,将镇政府承担服务职能归位于事业单位,真正做到行政机关抓管理、事业单位搞服务,努力将事业单位的技术、人才、信息等优质转化为“三农”服务的现实生产力。积极引入市场机制,引导他们走企业化、社会化路子。

2、转变了干部的作风。通过开展全员竞聘上岗、优化组合、工资与成绩直接挂钩等一系列改革,同时加强对站所的规范管理,加强制度建设,以制度激励和约束站所干部职工。从而使各站所职工工作面貌变了,办事的效率高了,为农服务的意识强了,积极主动深入田间地头搞示范、抓项目、跑市场、找信息,极大地带动了我县农一产业结构调整的快速发展,推动了农业产业化的进程。

3、促进了站所的发展,搞活、搞好了站所的自身建设。现每个站所都创办了经济实体或示范基地,增强了造血功能,使各个站所正常有序健康运转。同时对事业站所进行事业单位法人登记,使镇事业单位真正成为独立承担民事责任法人,扩大事业站所自主权、经营权,大大增强了站所的积极性和能动性。

三、坪村镇站所改革与管理的启示

1、推进站所改革,必须想方设法解决干部的出路问题。推进站所的改革,一个最重要的问题就是精简分流干部的去向问题。如果只精简分流不管完善安置,改革不能算成功,也不知彻底,坪村镇站所改革就突出抓了人员的去向问题,使大部分的分流干部有事可干,有路可走。不断拓宽就业渠道,妥善安排下岗分流人员,鼓励和扶持下岗人员开展产业结构调整,尽力为他们创造条件兴办实体,以巩固改革的成果,促进社会的稳步和发展。

2、推进事业站所的改革,必须转变观念,解放思想,大胆创新。坪村镇在推进站所改革中,突破了以往那种改革中过分依靠政府,被动改革的观念,在改革中充分发挥了站所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引导事业站所利用自身优势,利用区位优势、资源优势积极创办开发性、服务性的经济实体,使站所不再依靠政府,干部职工不再等、靠、要,而是依靠自身实力,自找门路,自求发展。同时对站所人员创办、领办的企业或经济实体,有关部门要给予政策上的优惠和扶持,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保证改革成功、社会稳定、站所搞活。

3、推进事业站所的改革,必须充分发挥站所的优势。推进改革的目的,就是使站所能更加高效地动作,更好地为农村的发展服好务。基层站所是农民走向致富的桥梁,拥有其它部门没有的科技、信息、人才等优势。因此,郑重在发挥部门优势上做文章,才能使改革更顺利。乡镇事业站所要紧紧围绕为“三农”服务这个中心,切实搞好服务务,充分地发挥部门优势,搞活内部的运行机制,发展多种经营,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和山区工业化的进程。

4、推进事业站所的改革,必须真正关心爱惜人才。一是要激活用人机制,激发人才的活力,营造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环境。二是要人尽其才,选择那些懂业务、专业对口、素质高、综合能力强的大中专毕业生充实到基层站所,让他们学有所用,人尽其才,发挥他们的专业特长,投身到经济建设的大潮中去。三是要建立 机制。机构改革以后,站所凡没有受理过正规专业技术培训的人员要逐步提高他们的素质,分期分批有选择地对他们进行技能培训,使每人掌握一至几门为农服务的实用技术,为我县农村经济的发展贡献他们的才智。

篇2:乡镇站所工作总结

为科学规范地开展创建人民满意的基层站所活动,充分发挥共产党员先进性,优化发展环境,营造和谐社会,促进新农村建设,乡党委政府强化领导,加强宣传,精心组织,确保此项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现总结如下:

一、加强宣传

按照县委、县政府的要求,根据县人事局有关文件

精神,制定了《乡开展创建人民满意的基层站所活动实施方案》,并将评议的指导思想和原则、评议对象、内容、方法和步骤以及评议的纪律要求等通过会议、广播、公开栏等形式进行公布。加大评议的宣传力度和群众参与、监督力度,营造开门评议的浓厚氛围。

二、精心组织

为客观公正做好评议工作,乡党委政府成立了以分管党群副书记为组长,人大、纪检、组织等负责同志为成员的领导组,认真谋划,精心组织。2010年元月召开了乡村干部参加的测评大会,对参加创建评议的单位进行测评。测评中,群众满意率高的站所为:派出所,满意率达95%;财政所,满意率达90%;国土资源管理所,满意率达88%;供电所,满意率达88%。电信分局为不满意站所。民主评议后,乡党委广泛征求计划生育、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纪检部门意见,并对上报的“人民满意站所”进行公示,接受社会监督。

三、总结提高

篇3:乡镇基层站所档案管理工作的思考

一、乡镇基层站所档案管理现状

社会档案意识淡薄。意识决定行动, 档案工作意识在人们管理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但由于档案工作不可能成为中心工作和重点工作, 往往得不到足够的重视和支持, 甚至档案工作者自身也存在档案认识上的偏差, 致使档案行工作“软弱无力”。由于全社会档案意识淡薄, 使得档案工作缺乏广泛的社会基础, 在作具体工作时困难很大, 与工商、税务、公安等行政管理部门的执法活动相比, 显得苍白无力。

基层档案管理不规范。绝大多数乡镇站所档案的收集、移交、借阅、管护等一系列的管理制度不健全, 或落实不到位, 造成档案的遗失、损失现象严重。有的档案人员在工作变动时, 不按程序办理移交手续, 不检查、不清理, 借出的档案不签字、不追收;有的借阅档案不归还、不移交, 在档案收集时, 只重视收集文书档案, 而忽视基建、会计、声像、实物档案;有的只注重上级文件, 忽视本级机关的文书档案;由于设备不完善, 很多档案室里阴暗潮湿, 档案霉变, 纸迹变黄, 鼠咬、虫蛀现象普遍存在。

档案工作缺乏有效机制。基层档案管理相当混乱, 表现为:已办理的文件材料未整理成为档案, 历年的文件材料乱堆乱放;文件材料受潮霉变, 鼠咬虫蛀;乡镇站所档案管理情况不乐观, 大部分站所未能按时整理归档或档案管理不规范。档案管理缺乏必要的考核机制和制度, 档案工作得不到重视, 职责不明确, 任务不落实, 人员不到位;乡镇站所管理体制的变动, 在档案工作的监督指导上存在真空, 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档案整理的积极性;档案人员缺乏必要的档案业务知识, 影响了档案的规范管理。

档案人员素质有待提高。个别单位档案人员经常变化, 档案人员的变化频繁, 新人员需要较长的熟悉、适应过程, 不利于档案工作的深入开展;个别单位人员变换中, 工作交接不规范,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档案的完整性;档案人员忙于日常工作较多, 在深入调查、工作创新上不够。档案信息化程度不高, 没有统一的档案管理软件, 且档案检索工具单一, 严重影响了档案管理质量特别是档案利用效率的提高。

领导的档案意识不强。档案工作管理体制还没有真正做到了组织上有保证、职责上有分工、日常工作有人问、出现困难有人管。领导在工作十分繁忙的情况下, 不能认真听取档案业务汇报, 督促检查有关措施落实情况, 对档案室筹建中遇到资金、场地等实际问题及时给予解决;对档案工作的请示报告以及工作目标、任务等作出明确的批示意见, 档案工作没有纳入部门负责人工作日程之中。

二、乡镇基层站所档案管理工作的思考

加强领导, 营造环境。要不断深化对档案工作的认识, 乡镇基层站所主要领导要经常听取档案工作汇报, 及时研究解决档案事业发展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 进一步改善档案工作条件, 要明确一名领导分管档案工作, 配好专 (兼) 职档案管理员。档案员要跟上时代步伐, 与时俱进, 刻苦钻研, 努力在工作中建功立业。要把档案工作列入近期工作计划和长远发展规划, 切实解决档案库房、设备和档案信息化建设等实际问题, 适当加大对档案事业建设的经费投入, 将档案工作经费列入乡镇财政预算。

注重指导, 认真执法。档案的管理工作中要体现在提前介入, 有前瞻性, 前移指导监督关口, 要对各单位承办的重大活动、发生的重大事件等信息密切关注, 及时掌握动态, 提前介入, 及时责成、指导其档案人员制订收集预案, 形成事前指导、事中监督、事后检查, 辅以备案制度, 保证相关档案材料及时、齐全、归档的良好机制, 为人民、为历史留下珍贵的档案资料。对不重视重大活动档案管理, 档案工作人员其他渎职行为的单位个人切实依法做出限期改正、通报批评、行政处分、赔偿损失, 构成犯罪的追究刑事责任。

强化机制, 保障安全。高度重视档案安全工作, 在已有的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基础上, 强化职责, 把档案安全工作真正摆上议事日程, 明确领导责任。一级抓一级, 层层抓落实, 加强档案安全工作的日常管理。按照《档案工作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办法》要求, 建立应对自然灾害及其他突发事件的防范和应急处置机制, 制定相关工作预案, 经常开展演练, 提高应急处置执行能力。加大对档案安全的宣传教育力度, 普及档案安全知识, 提高档案安全意识。开展督查, 狠抓落实。

增加投入, 夯实基础。档案事业是政府投入的公益事业, 发展必须靠政府的投入, 乡镇财政要舍得在档案工作上投资, 从财力上保证档案管理工作的健康开展。档案工作经费要做到年初有预算安排, 特别是对档案维护、保护、抢救、档案信息化建设等方面所需费用要予以重点保障, 要有专项预算。要按标准、按要求建设好规范化的综合档案室, 购置好必备的档案柜, 搞好防火、防盗、防潮、防虫、防鼠等基本设施, 有条件的乡镇还可以添置电脑、扫描仪等设备, 提高档案信息化管理水平。

篇4:述职述廉报告(乡镇站所)

***镇劳动保障所所长 ***

自2010年月任***镇劳动保障所所长以来,自己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发展劳务经济、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加快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为中心,紧紧围绕镇党委、镇政府的总体安排部署,认真履行职责,求真务实,开拓创新,以身作则,廉洁自律,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现述职述廉如下:

一、强化学习,努力提高工作水平

一年来,本人认真开展政治理论学习,深入学习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县关于“三农”工作和促农增收方面的方针、政策,积极参加县、镇两组织开展的学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作风建设集中整治和劳务培训等各类学习实践活动。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深入学习各类业务知识,及时消化并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有效保障了驻村和分管工作协调到位、措施到位、工作到位。通过学习,增强了政治意识、责任意识和大局意识,自身的实际工作能力,协调组织能力也在实践中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二、尽职尽责,扎实开展各项工作

在工作中,我严格按照镇上的统一安排部署,根据自己岗位职责分工,创新思路,强化措施,狠抓落实,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一是联系村工作。与驻村干部及村社干部一起,经常深入农户,宣传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和农业科技知识,调解 1

和解决农民群众的矛盾纠纷和实际困难,联系村的计划生育、梯田建设、全覆膜技术推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基础母牛羊扩群、农业适用技术培训、农村合作医疗、新农保等基础设施建设、主导产业培训和民生改善各项工作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农业产业结构得到优化升级、农村社会事业得到全面发展,切实加快了本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二是分管工作。作为镇劳务保障所的负责人,我在镇上的正确领导和县劳务部门的精心指导下,按照“发展铁杆庄稼促农增收”的工作思路,以培养“懂技术、有文化、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为目标,在认真分析当地劳动力资源结构和外面劳务市场需求的基础上,通过举办美容美发、电焊、铺缝纫、餐饮、建筑等各类贴近市、农民急需的技能培训班,进一步提高了群众的综合素质和外出务工能力,为发展壮大全镇劳务经济奠定了基础。今年,已举办各类培训班期,培训群众人(次),其中,电动缝纫培训班期人(次)、民用建筑培训班期人(次)、保安培训班期人(次)、餐饮培训班期人(次)、拾花技能培训班期人(次)。

三、改进作风,以务实的态度推进工作落实

在工作中,不断改进劳动保障所管理方式和自身工作作风,力戒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做到坚决落实镇党委、镇政府的决策部署和分管及驻村工作任务。通过深入实际调查,分析研究对策,对职责范围内的各项工作有部署、有指导、有检查、有落实,增强了工作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四、团结同志,自觉贯彻落实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

作为镇站所领导,能严格按照制度和规定办事,支持和协助分管副镇和其他领导开展工作。在商议重大问题时,充分发表意见,积极谏言献策,一旦形成决策,则坚决贯彻执行。在工作中,能正确处理好民主与集中的关系、上级与下级的关系,既积极又不越权,当地配角和助手。平时,注意与上级业务部门和其它领导及干部群众的衔接、沟通和学习,积极团结同志,工作上相互支持,生活上相互关心。

五、坚持原则,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

始终以《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规定的8个方面的禁止52个“不准”严格要求自己,通过日常交流、学习培训和召开会议等多种形式,认真参加和开展廉政教育。在工作中,坚持做到严于律己、以身作则,以俭为荣,深入基层群众,体查民声民意,牢固树立为民服务意识,切实做到了将农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的要求。

篇5:乡镇站所工作总结

创建群众满意乡镇站所情况汇报

今年以来,我所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社会稳定,积极参与平安建设,努力构建和谐社会,较好地履行了综治维稳工作职能,为平邑镇的社会稳定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现就今年以来的创建工作述职如下:

一、加强组织协调

积极协助党委、政府建立完善的维稳、大调解工作网络和健全的工作机制,加强对基层调解和信访维稳工作的业务指导,经常进行检查督促,定期开展活动。积极争取领导的重视、支持和其他部门的配合,所硬件设施和办公条件得到显著改善,司法行政工作的地位和作用得到明显提高。

二、认真履行职能

全力做好社会稳定工作,重点抓好大调解机制建设,抓好调解中心的规范化运作,坚持每月组织一次矛盾纠纷大排查,进行社情分析,及时预防和调处社会矛盾,积极协助和参与重大疑难和易激化纠纷的调解,努力化解不安定因素。经常组织基层调解人员的业务培训工作,不断提高调解人员的法律素质和调解水平,规范调解行为。今年以来,组织排查调处各类矛盾纠纷135起,预防群体性上访事件6起、越级上访事件4起、易激化矛盾纠纷2起,同时,认真做好来信来访工作,接待群众来访48起,会同有关部门处理信访案件9件,没有发生因纠纷调处不当引起的民转刑案件、自杀案件、集体性上访和群众性械斗,有力地维护了社会稳定。积极开展普法宣传教育和综治宣传活动,认真构建以青少年为主体的高危人群的大教育体系,努力打造良好的法治环境。积极参与学校及周边治安整治活动,做好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积极做好综治和平安建设工作,协助政府推进农村治安防

范工作三项改革措施,推进平安村(社区)和平安家庭创建活动,促进了农村和谐稳定。全力服从和服务经济建设,努力预防和化解生产经营方面的矛盾纠纷,为弱势群体提供法律援助,以实际行动为平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作贡献。

三、强化作风建设。

篇6:乡镇站所工作总结

乡镇公安派出所“三级联创”活动市级示范乡镇站所创建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我旗牧区党的建设“三级联创”活动的开展,推进第二批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根据《关于转发〈关于明确农村牧区党的建设“三级联创“活动市级示范创建单位的通知〉的通知》精神,参照《****旗牧区党的建设“三级联创”活动实施方案》的具体要求,结合文秘部落乡镇公安派出所实际,特制定“三级联创”活动市级示范镇站所创建实施方案。 一、创建基本原则和要求 (一)坚持围绕中收促发展。“三级联创”活动市级示范镇站所创建,必须围绕党在农村牧区的中心任务来开展,以发展为主题,以维护辖区社会稳定为目标,以转变民警作风以切入点,全面推进维护辖区政治稳定和社会稳定工作。 (二)坚持从实际出发,务求实效。必须紧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紧密联系辖区实际开展创建活动,以扎实的作风、深入细致的工作,切实解决辖区社会治安工作和为群众服务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坚持防止克服形式主义,以促进辖区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实际效果检验创建活动的成效。 (三)坚持上下联动齐抓共管。在乡镇党委和旗公安局党组的领导下,积极争创先进氛围。同时把乡镇党委与旗公安局纵向联系与示范镇站所共建单位,社区居委会党组织横向联创结合起来,齐抓共管,形成合力。 (四)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必须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不断丰富“三级联创”活动创建内涵,探索创新“三级联创”活动新的形式,使创建活动始终充满活力。要研究新情况,总结新经验,探索新途径,改进创建方法,完善创建措施,提高“三级联创”活动创建水平。 二、创建目标任务 1、领导班子好。班子团结务实高效,整体作用发挥好;主要负责同志能够认真履行职责,带领干部职工围绕全旗工作大局,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2、党员干部队伍好。党员干部能够积极参加创建活动,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党员干部年教育培训率95%以上。 3、作(行)风好,能充分发挥部门职能,切实转变机关作风,深入基层,为农牧业、农村牧区和农牧民提供优质服务,办事效率高,真正起到传帮带作用。 4、管理制度好。各项管理制度健全、有效,干部职工爱岗敬业、行为规范、廉洁勤政;抓本系统创建活动能够做到有计划、有部署、有措施。 5、工作实绩好。在全旗同行业或本系统中表现突出,在系统考核或实绩考核中被评为实绩突出。基层党员干部群众满意。 三、创建活动的主要措施 1、深入开展学习教育活动。 结合7月份开展的全旗第二批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通过学习、整改等阶段全面加强党支部建设,发挥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进性作用,对党员思想、工作作风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时整改,力求改到位、改彻底,在思想、行动上取得实效。深入学习《公民道德实施纲要》,大力倡导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职业道德,努力实践“爱国守法、明礼成信、团结友爱、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在学习教育中,党支部及派出所内要建立学习制度,要采取个人自学与集中学习相结合等多种形式,结合工作实际,将学习教育活动融入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和“人民满意派出所”、“文明单位”等一系列创建活动中,以学习教育推动创建市级示范镇站所活动的开展,推动派出所各项工作。 2、从源头抓起,切实加强所内制度和民警素质建设。 进一步健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加强作风建设,继续夯实基础工作。从制度建设入手,将“创建”活动引入规范化轨道。加强规范化建设,力争在规范化达标中再上新台阶。在实行所务公开制度中,将派出所内重大决策、大额开支、治安费收缴等内容上墙公布,做到公开透明。在对外服务中,继续坚持实行服务承诺制,承诺内容对辖区居民公开公示,接受群众监督。加强人口动态管理,增强对治安、户籍信息的搜集、分析能力,努力提高基础工作技术含量,结合换发第二代身份证的基础工作对常住、暂住人口纳入微机管理,做到人、像、资料合一,率先在全旗开展编制辖区居民门牌号码工作。加强民警素质建设。结合全旗第二批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按照政治建警,业务练警,科技强警的`要求加强民警思想政治学习,巩固“大练兵”成果,在提高综合业务素质、警务基本技能上下功夫,不断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水平和执法办案能力,全面贯彻“立警为公、执法为民”的总要求。积极参加上级党组和系统业务培训,党员干部培训率达到95%。 3、推进打防控体系建设,全面搞好辖区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 广泛发动和动员全社会力量共同努力搞好社会治安,而派出所在治安管理工作中应以“重服务、严管理、促防范”为原则,提高辖区整体安全防范能力,使可防性案件发案率逐年下降。继续完善群防、群治网络建设,深入推进社区警务战略,加强对重点地区、重点部位,重点行业,重点人口的控制,提高对社会面的全天候控制能力。积极开展严打整治专项斗争,保持对违法犯罪分子的高压态势,实现多破案、破大案及命案必破的工作目标。继续开展“扫黄打非”及“治爆辑枪”专项行动,消除各种治安隐患,为辖区群众创造一个稳定和谐的治安环境。做好阵地控制工作加强情报信息资料的搜集工作,对敌、社情动态做到及时掌握,底数清、情况明,并将收集的情报信息资料及时向上级汇报,确保辖区的政治稳定。 4、继续深化共建活动。 紧紧围绕发展促转变,优化环境创效益,在积极为社区提供高效优质服务的同时,继续深化共建活动,深入扎实地开展军警民共建活动。充分发挥“流动警务室”的作用,广泛宣传播放法律知识及科技、养殖等居民、牧民喜爱的内容为宣传材料。 5、狠抓作风建设,提高窗口服务意识。 坚持公正文明执法办案,坚持执法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把人民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人民群众的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第一考虑,把人民群众的满意作为第一标准,把自己工作核心定位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上。充分发挥派出所职能作用,深入社区居委会,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做到民警全年无违法违纪现象。坚持将便民利民举措作为一项制度,多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加强与居民群众的沟通,建立相互尊重、理解、信任的新型警民关系,提高人民群众对派出所的综合满意度。   [1]

篇7:乡镇站所工作总结

关键词:国土资源,乡镇标准化

一、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建设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矛盾

(一) 办公室经费不足, 难以适应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随着基层国土人员队伍的迅速扩大, 养人、办事开支费用也随之大幅度增加。而乡镇国土管理人员的工资和工作经费, 都未列入当地的财政预算。多年来, 一直靠土地管理中各项收费来解决。随着党中央和国务院三令五申减轻农民负担, 各省相继取消了国土管理部门在农村原有的大部分收费项目。由于经费短缺, 将直接影响人心的稳定和工作的开展。

(二) 干部职工素质参差不齐, 已经不适应现代化国土资源的需要

我们大多数干部都是建局以来的老职工, 有相当一部分是等、靠、要的思想在作祟, 不思进取、甘于落后, 有相当一部分的同志连电子邮件都不会发, 以至于难以适应国土资源现代化管理的需要。

(三) 国土部门没有与乡镇党委政府搞好协作关系, 致使国土资源管理工作陷入了被动的局面

这个问题涉及到如何正确处理“条”与“块”管理结合的问题。乡 (镇) 土地管理机构的人、财、物、事收归县、市国土局为主管理后, 部分基层分 (局) 的领导和人员产生错觉, 认为从此摆脱了乡镇政府的领导, 从而对乡 (镇) 政府的意见, 不论正确与否, 都认为可听可不听;另一方面, 由于土地管理权与利的调整, 乡 (镇) 政府既得利益减少, 部分领导想不通, 导致政府与部分乡 (镇) 国土分局 (所) 关系紧张。

总之, 随着国土资源管理法规的实施和乡 (镇) 机构改革的不断深化, 乡 (镇) 土地管理深层次的问题日益显现。各种矛盾相互交织, 基层国土管理从来没有象今天这样面临着改革风险的严峻考验。

二、乡 (镇) 是我国行政区划的最基层, 是农村土地管理的最前沿

(一)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

无论何时何地, 面对何种情况, 提高认识始终是解决问题的前提。针对当前乡 (镇) 机构改革中, 存在国土管理队伍不稳、人心涣散等实际现状, 更有必要从思想工作入手, 以爱岗敬业教育为主张, 以全力帮助基层解困为突破口, 尽一切努力解决乡 (镇) 国土人员的后顾之忧。同时, 要运用正面典型引路, 以真诚感动人, 发挥思想政治工作威力。其次, 加强干部职工的业务素质, 用以提高工作效能, 真正作到为民服务。

(二) 正确定位乡 (镇) 国土管理所与同级政府的关系

在这对关系中, 既有领导的问题, 更有利益分配的关系问题。因此, 一要继续尊重和服从乡 (镇) 党委、政府的领导。为此, 乡 (镇) 国土管理所不论体制如何改变都要向党委、政府请示、汇报, 要始终坚持在党委、政府领导下开展各项工作, 要主动各党委、政府宣传国土管理的政策法规, 及时通报本辖区土地管理的情况, 取得领导们的支持。对乡 (镇) 政府在土地开发中的一些不符合或违反土地管理政策法规的做法, 要敢于提出自己的意见, 尽量以理服人, 做到服从不盲从, 支持不违法, 当好乡 (镇) 党委、政府的参谋。二要根据“利益均占”原则, 处理好利益的可分配关系。农村土地除法律规定属于国有外, 其余均系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来自集体土地的经济收入, 理所当然地应在国家、管理者 (国土管理部门) 、所有者 (集体经济组织) 之间合理分配, 决不能因安知不是卷舌星体制或管理方式的改变而改变。因此, 在处理国土管理部门与乡 (镇) 政府的关系中, 要把利益问题重点加以研究。属于乡 (镇) 应占有的份额, 要不折不扣地返还, 如土地的增值收益, 建设用地的开发、出让收益, 耕地开发复垦土地整理费等, 都要有提成给乡 (镇) 政府专款用于土地的保护、开发和地力增肥促进再生产。利益分配合理之日也就是双方共同协作, 严格管理、合理用地之时。

(三) 加强标准化站所建设

2010年经来, 县局投入大量资金为全县9个国土分局 (所) , 配备了办公用品和电脑、打印机等办公设备, 并通过了省州对标准化站所的验收。

(四) 建立稳定合法的经费收支渠道

近年来, 经过多次清理整顿, 乡 (镇) 土地管理经费收支渠道已初步建立, 县乡两级财政均设立了专户, 收入进“笼子”, 列支进预算基本形成制度。其实质仍然是变相的“自收自支”形式。前几年, 部分经济比较发达, 非农业建设用地项目较多的乡 (镇) , “自收自支”基本可行。但随着中央和各省政府对大部分土地收费项目的明令取消, 靠土地收费养人办公的渠道被堵塞。因此, 依靠土地收入支付乡 (镇) 国土管理机构的日常开支已不可能, 而唯一的出路是, 在各级政府, 特别是县、乡 (镇) 政府要真正将乡 (镇) 国土管理人员的编制进入序列, 预算进“笼子”。这是即遏制农村土地管理违规收费, 减轻农民负担, 又切实解决基层管理经费问题的要本出路。

篇8:乡镇站所工作总结

乡镇事业站所的改革,是市县乡三级机构改革的重点,也是最难的一环。说重要,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来乡镇事业站所是直接为农村、农民和农业经济服务的基层组织,从目前的状况分析,不改革将难以为继,势必影响到我市农村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二来站所改革的难度太大,如果措施不到位,决心不坚决,处理不妥善,都会引发很多社会问题,而且容易造成反弹,影响整个机构改革的效果。说难,原因有五:通过国务院自上而下的机构改革,层层精简,层层分流,到乡镇一级已没有妥善的分流渠道,而乡镇站所自身的特点又决定了其人员分流已不能照搬硬套党政机关机构改革中人员分流的一些做法,必须探索新的人员分流渠道,此其一。乡镇站所在历次机构改革中都没有真正动过刀子,反而机构越来越臃肿,队伍越来越庞大,已远远不是“七站八所”的概念了,而且乡镇的事业单位名目繁多,有的条管,有的块管,还有的条块共管,管理体制不顺,责权利不一致,办事效率低下已逐渐成为普遍现象,此其二。由于历年来乡镇站所日常机构编制和人员管理不到位,乡镇事业站所的人员结构相当复杂,有的在编不在岗,有的在岗不在编,还有的既不在编也不在岗,只挂了个名。如我市乡镇站所改革前18427人(不含学校、卫生院人员,下同)中,就有2000人不在编,这对人员分流造成的难度是可想而知的,此其三。随着农村税费改革的进行,乡镇减费后,财政缺口的加大直接影响到农村基层组织的正常运转,要维持财政收支平衡,简单地套用党政机关机构改革的人员编制精简比例显然已不现实,如何合理确定乡镇站所机构编制和人员的精简幅度,做到既要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又要保证工作正常运转,还要保持大局的稳定,这是摆在负责机构改革的编制人事部门和各区县市及各乡镇面前的一道大难题,此其四。内地的乡镇经济基础普遍比较薄弱,而且负债严重,上级又没有开口子,要国家注入成本是不可能的,如何筹措资金,解决改革成本的问题更是难中之难,此其五。

我市的乡镇站所机构改革,自2001年12月开始正式批复各区县市乡镇机构改革方案后,配合农村税费改革,进一步加大力度,完善方案,迎难而上,通过市县乡三级的共同努力,已于2002年年底全面完成。改革期间,市、县机构改革办组织了多次督查和检查验收,总的看来

改革的效果比较令人满意。具体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一是较好地理顺了乡镇站所的管理体制。通过改革,各乡镇除国土所按规定由线上直管外,其他站所的人财物事管理权均下放到了乡镇一级,并且制定了相应发管理办法,较好地解决了乡镇事业站所一直以来条块不分的矛盾。

二是大幅度精简了机构和人员编制。据统计,截至2003年6月底,全市乡镇站所精简达56.79%;站所事业编制精简53.7%;站所人员精简61.67%。

三是通过全面推行竞争上岗,提高乡镇站所人员素质,完善了用人机制。乡镇调整撤并了站所机构,重新精简核定了编制以后,普遍通过实行全员竞争上岗来决定谁去谁留。在竞争上岗过程中,各地严格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进行阳光操作,每一过程每一结果均张榜公布,乡镇党委政府和各区县市都对全过程进行了严格的监督,确保不出现暗箱操作和人情操作,从而保证了改革后上岗人员的素质,并通过竞争上岗进一步完善了乡镇事业站所的用人机制。

四是拓宽了分流渠道,筹措了改革资金,对分流人员进行了身份臵换。对于下岗分流人员,均按照各地根据实际制定的分流政策,通过给予一次性的再就业补偿,与原单位解除了人事合同,进行了身份臵换,真正做到了不留尾巴,不留后患。在补偿资金的筹措上,各乡镇也积极探索出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新路子,如对站所资产资源的变现和变卖、通过乡镇财政向上岗人员筹集、将站所资产进行抵偿等等,较好地解决了站所改革成本不足的问题。

五是对上岗人员一律实行了聘用制。站所改革中,各乡镇均前瞻性地实行了事业单位用人制度的改革,对上岗的7064人基本上实行了聘用制,有的地方如汉寿县等,甚至在竞争上岗前就已一次性对所有站所人员全部进行了身份臵换,并按工作年限给予了补偿,在上岗后再按规定办理聘用手续,个别条件成熟的乡镇还提前进行了分配制度的改革,对上岗人员实行岗位工资制,真正做到按岗定薪,按劳计酬。

六是加强了机构改革后站所的机构编制管理。通过改革,各区县市普遍认识到乡镇机构编制管理的重要性,出台了有关乡镇机构编制管理的办法和规定,建立了站所机构编制和人员的台账名册,将站所改革后的人员进出管理纳入了规范运行的轨道,确保了站所人员编制不再反弹,巩固了机构改革成果。

在整个乡镇站所改革的过程中,市机构改革办按照中央、省有关市县乡机构改革的文件精神,做了大量细致有效的指导和协调工作。我们认为,正是因为乡镇站所的改革难,所以一定要迎难而上,痛下决心,利用这次机构改革的契机,解决好乡镇站所存在的各种突出问题。回顾我市乡镇事业单位改革走过的历程和所取得的一些成效,我们觉得,乡镇事业站所改革要有所突破,必须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在改革中突破以下五个“瓶颈”:

第一,要突破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条块关系的瓶颈。前几年,由于体制改革的不配套,使许多本隶属于乡镇的权力被条条所控制,造成条块之间的矛盾日益加剧,严重制约了乡镇政府作为基层政权的功能:一方面,肢解了乡镇政府的职能,乡镇政府没有自主权,不能根据自身的发展统筹兼顾,另一方面,严重破坏了责、权、利三结合的行政管理基本原则,乡镇权责失衡,无权无利只有责,形成“权在县上,利在线上,责在乡上”的责权利脱节现象。所以要推进乡镇事业站所的改革,首先就是要突破条块关系这一“瓶颈”。改革中,我们始终注意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抓住促进乡镇的全面发展这一目标,该由条管的单位如国土所明文要求由条条来管,其他该由乡镇管的单位坚决给乡镇放权,同时在站所的设臵上也提出了限额要求,并要求各区县市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确定站所的具体设臵标准,一般来说,涉农的站所大都合并为一个农林服务中心,文化与广播合并为文化广播站,城建环保一般与国土所合并设臵。这样,改革前各乡镇事业站所普遍设臵15个左右,改革后一般设臵6-7个,小的乡镇只设臵5个,个别一类乡镇设臵了9个,站所的主要工作职能均以面向农民生产经营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为主,管理职能大多交由乡镇机关承担,使乡镇站所由原来的行政管理型,转变成利用自身的技术、设备和人才等方面的优势,为农业生产提供一条龙服务和实现一体化经营的综合服务型事业单位,同时努力拓宽服务范围和服务内容,加快农村经济市场化和社会化的步伐。

第二,要突破人员编制精简的瓶颈。中央、省有关机构改革的文件对机关编制精简提出了明确的精简比例,而对站所的改革只确定了20%的精简比例下限。然而按照农村税费改革的精神,这一比例已远远不能适应目前农村的实际情况,有的地方对农村税费改革实施后的农村社会经济状况的严峻性没有引起高度重视,仍然以为机构改革可以做表面文章,可以蒙混过关,不想下大决心精简人员编制,市机构改革办经过调查后发现了这一问题,并及时向机构改革领导小组做了汇报,经领导小组研究,对全市乡镇站所人员编制的精简比例提出了更高的目标,要求各区县市根据农村税费改革后的农民负担水平、财政支付能力和实际工作需要重新确定精简比例。最后,我市乡镇站所编制精简达53.7%,人员精简比例达61.67%。

第三,要突破人员分流渠道的瓶颈。相对而言,乡镇站所人员的分流渠道比较窄,很多党政机关机构改革中的做法都不能套用,但从另外一个方面讲,乡镇站所面向广大农村,直接服务于最基层,如果能够转变观念,创新思维,实际上站所人员分流的渠道还是大有文章可作的。这篇文章其实还得围绕市场来做,首先是对如畜牧站、广播站、劳动服务站、农机服务站、等以经营为主要功能的站所可以实行整体转型,推向市场;其次是对如计划生育服务所、农村经营管理站以管理和服务为主要功能的站所,大幅度精简编制和人员,通过竞争上岗,将分流人员臵换身份,推向市场。另外还可以通过鼓励分流人员兴办实体、自谋职业和下到村里任职等办法进一步拓宽分流渠道。从统计数据和改革的效果看,这些渠道占了此次我市站所改革人员分流总数的大部分,而且都是行之有效的。

第四,要突破站所工作人员身份臵换的瓶颈。站所人员分流了,其身份问题怎么处理,究竟能不能按照企业改革的原理和机制来对站所职工进行身份的臵换,这样做到底符不符合上级关于机构改革的精神,我们认为答案是肯定的。一是从历史的眼光看,过往多次机构改革之所以在乡镇站所造成越改越臃肿的现象,主要是由于没有对分流人员进行身份臵换,站所职工普遍认为只要进了国家单位的门,一辈子都是国家的人,傍着大树好乘凉,所以都想方设法往这条狭窄的道路上挤,导致人越来越多,结构越来越复杂,而乡镇财力有限,僧多粥少,也使得站所人员工资得不到保障,乡镇所欠工资款项和集资款项的包袱也越来越沉重。二是从发展的眼光来看,由于农村税费改革的实施,今后乡镇可支配资金将越来越少,根本无力负担庞大的站所经费开支,若分流人员仍然与乡镇或原单位保持着身份上的联系,那么虽然表面上分流了,不在乡镇拿工资,但一有风吹草动,这些人员还是会回来找单位的麻烦。长痛不如短痛,改革要想取得成功,必须付出一定的代价,所以尽管这次臵换身份需要付出比以往更多的改革成本,如支付分流人员的一次性再就业补偿金、尾欠的工资和集资款项、养老保险金等等,但只要工作做到了位,今后的乡镇站所将会甩开包袱、轻装上阵,有利于乡镇事业的发展。三是从现实情况看,目前大部分乡镇站所人员在编不在岗,外出打工、创办实体的大有人在,这些人普遍抱着脚踏两只船的心理,看似占了国家的便宜,实际上影响了他们在市场经济大潮中的正常发挥。身份不变,不能理直气壮地进行经商活动;牵线未断,在外打工也是战战兢兢。我们在调查中了解到,不少站所人员都认为,与其这样挂着国家职工的身份苟延残喘,要死不活,还不如一刀两断,以轻松的心情在市场上去闯荡,同时还可以拿到一次性的再就业补偿,何乐而不为呢?从我市乡镇站所改革的实践证明,这次站所改革,分流的1万多人大都臵换了身份,变“国家的人”为“社会的人”,真正地分流了人员,减轻了农民负担,是一次脱钩断奶式的改革。

第五,要突破有情分流的瓶颈。人员分流工作是乡镇站所改革的重要一环,也是一个难点,工作好坏关系到乡镇机构改革的成败,关系到改革成果的巩固,还关系到社会稳定。人员分流不是简单的一分了之,不能草率地一断了事,也不能认为补偿了就没有任何关系了。我们认为分流虽然是无情的,但操作上又要做到有情,要体现组织上的温暖。首先对分流人员要给予足够的关心和爱护,做好过细的思想工作,帮助他们转变观念,要让他们认识到分流是改革的需要,并不是一件不光彩的事情,认识到并不是只有在国家单位上班才算就业,在外打工、自谋职业都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同样光荣和自豪;其次是要为分流人员排忧解难,积极拓宽渠道,帮助他们寻找再就业的路子和载体,要搞好再就业技能的培训,帮助分流人员掌握一些必要的技能,把他们引向市场,同时在政策待遇上可以给予一定的倾斜,并提供优质的服务,将分流人员扶上马,送一程。桃源县站所改革期间,在沿海设立了5个劳务站,为乡镇分流人员联系打工事宜,乡镇的党委书记还亲自将分流人员送到沿海打工就业,对保持站所改革后的社会稳定起到了积极作用。

然而,由于乡镇事业站所长期以来积存下来的遗留问题太多,不可能靠这次机构改革一并解决,另外,还有不少问题在这次改革中被激发出来,很不好处理。要解决这些问题还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时期,需要各级党委政府付出巨大的努力,在政策上、在纪律上、在财政安排上以及在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上对乡镇站所改革的后期工作给予强有力的保证,切实妥善地把这些问题解决好,这样,乡镇站所改革才能真正做到不留后患,不留尾巴。为此,特提出一下两点建议:

一、对于此次乡镇站所改革的态度。我们认为,这次我市市县乡机构改革,真正分流了人员、产生了效益的就是对于乡镇站所的改革,但也正是由于改革具有前瞻性,改革动作较大,突破较多,所以引起的震动也同样很大。目前,个别乡镇站所分流人员搞群体上访,要求落实待遇,给个说法,上级领导和有关部门也高度重视,多次指示要妥善处理,不能影响社会稳定。我们觉得,在进一步完善改革的配套措施,做好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确保大局稳定的同时,必须明确对于此次站所机构改革的态度,要坚定对乡镇机构改革的信心,做到“三不”,即不要翻盘,不要吵作,不要指责。按照湘发[2001]5号文件精神,各地乡镇站所改革政策可结合本地实际自行确定,我市乡镇站所改革经过充分调研和论证,为确保改革成效,切实减轻农民负担,适应农村税费制度改革后的大环境,确定了脱钩断奶式分流的指导思想,通过创办试点,摸索出了很多行之有效的办法,并在全市范围内实行一县一策甚至一乡一策。从总体效果来看,基本上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同时也不可否认存在不少问题,但这都是改革中的阵痛,如果不这样改革,今后的问题会更加突出。对于这些问题,不能一味吵作,要面对现实,通过进一步完善和努力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如果此时翻盘,将会引发更多的社会问题,更不利于乡镇事业的发展。另外我们还要看到,按照“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我们代表的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在农村,我们的目光要放在广大农民的身上,而不仅仅是乡镇站所的少数分流人员。从我们调查了解的情况看,农民对这次税费改革、乡镇机构改革都是很满意的,所以我们更要坚定对于改革的信心。

二、有关分流政策的配套。我市乡镇站所改革后,之所以少数分流人员有不满情绪,主要是出于以下几方面的原因:一是上级关于乡镇站所改革的文件中没有明确规定要对分流人员进行身份臵换;二是今年出台的事业单位的改革政策和中小学改革的政策,都与市县两级按照本地实际制定乡镇事业站所改革的政策不一致,甚至差别较大;三是从全省范围来看,目前只有常德市在乡镇站所改革中引入了企业改革的做法,对分流人员身份进行了臵换;四是各乡镇站所大都拖欠干部“三金”,即养老保险金、借款(集资款)以及尾欠工资,而各乡镇财力有限,无法确保“三金”及时到位,这样某些干部职工人已分流了,该拿的钱又没有拿到手,意见很大;五是站所分流人员身份臵换后,在再就业方面虽然政府给予了不少优惠,但由于没有明确的文件规定,所以与企业下岗人员相比,还是有许多优惠政策不能享受,如不能领取下岗证等等,心理不平衡。对于这些问题,一方面我们会尽量做好思想工作稳定分流人员情绪,另一方面也希望省委省政府能对目前全省乡镇站所改革出现的问题进行专题研究,并对一些模糊认识予以澄清。

上一篇:俄罗斯民族历史的文化寻母下一篇:七年级英语上学期Unit8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