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惠州市委办公室 惠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精简文件、会议的实施意见

2024-06-23

中共惠州市委办公室 惠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精简文件、会议的实施意见(精选5篇)

篇1:中共惠州市委办公室 惠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精简文件、会议的实施意见

规格与中央、省文件相对应。对中央、省的文件,主办部门未结合实际提出指导性和操作性较强的贯彻措施或实施意见,照抄照搬上级文件的,不予发文。

——按照就低原则发文。能以市委办公室或市政府办公室名义印发的,不以市委、市政府名义印发;能以会议纪要、批复、便函、信息、“白头”件(指按《中国共产党机关公文处理条例》和《国家行政机关公文格式》规定,眉首没有“红头”部分的文件)等形式印发的,不以文件形式印发;能以非常设机构名义下发的文件,不以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名义下发。

——按照职权界定原则发文。市委各部委局室、市政府各职能部门及非常设机构的工作要点、工作计划、调查报告、会议纪要和贯彻上级部门相关文件、会议精神的意见等,凡部门发文或几个部门联合发文能够解决问题的,不以市委或市政府文件转发;确需批转、转发或印发的,须经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审核并报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同意后,冠以“经市委同意”或“经市政府同意”字样以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名义印发。

调整市直议事协调机构领导小组、联席会议成员,涉及由市领导同志担任组长(主任)、副组长(副主任)的,以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名义发文,其他成员调整经市领导同志批准,原则上由议事协调机构、联席会议自行发文。属议事协调机构日常工作的公文原则上由其自行印发实施,需要市委、市政府审定后组织实施的事项,按程序上报审批。

(二)严控发文数量和篇幅

——凡国家法律法规已有明确规定的,现行文件依然适用的,不— 2 —

重复发文。凡已公开发布的文件,各地、各部门不得层层转发。上级机关已通过会议或其他形式作出安排部署、有关部门已明确任务的,下级机关不再另发文件。属同一部门、同一类工作、同一对象的,应合并行文,不分别或连续发文。对没有具体议定事项的会议,不发会议纪要。

——每年均开展的常规性活动,一般不再以市委、市政府或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名义发文,由主办部门或相关部门按程序报经市委、市政府同意后,注明“经市委同意”或“经市政府同意”,自行发文或联合发文。表彰奖励事项一般不单独下发文件,确需公示和周知的,可通过新闻媒体发布。对于工作已经部署并开展过半或结束的,事后一般不补发文件。一年内一般不就同一事项发两次以上文件。

——市领导同志在会议上的讲话,一般只作为会议文件材料印发。市委书记、副书记的讲话,以市委办公室《工作通报》形式印发;市委其他常委、副市长与市委书记、副书记在同一会议上的讲话如需发文,摘要并经领导同志本人审阅同意后一并印发。市长、副市长的讲话如需印发的,经领导同志本人审阅同意,以市政府办公室《参阅件》形式印发。

——实行文号、文字总量控制。以市委或市委、市政府名义联合发出的文件每年一般不超过30个,以市政府名义发出的文件每年一般不超过120个;以市委办公室或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名义联合发出的文件每年一般不超过40个,以市政府办公室名义发出的文件每年一般不超过70个。除重大工作部署性文件外,各地、各部门报送市委、市政府的请示、报告不超过3000字(含附件),督查专报不超过2000字,信息不超过1000字。

——全面清理整顿各类简报。各部门要坚持少而精的原则,对上报市委、市政府的简报进行全面清理,原则上只保留1种。简报要突出重要动态、重要措施以及重要意见等内容,切实提高针对性、时效性和可操作性,努力做到语言文字简明扼要、分析问题切中要害、所提建议切实可行。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对缺乏实质性内容和参考价值的简报不予办理。同一单位简报版面应相对统一,同一简报印发范围和数量相对固定。

——严格控制文件发送范围、发文份数及加印、复印和翻印份数。除市党代会、市委全会的主题报告印发会议征求意见的文件讨论稿外,已发出的市委、市政府文件不加印为会议材料。

——推行“无纸化”办公。各地、各部门反映全局性工作的用报告形式报送,专项性、单项性工作的用信息形式报送,督查落实情况的用督查专报形式报送。非紧急且涉密的重大事项,不发密码电报;能通过当面协商、电话、传真或内部办公系统、政务信息系统传输等方式处理的,不印发纸质材料。所有纸质文件材料,一律采用双面形式。

(三)严格文件报批程序

——严格公文处理规范。各级各部门要严格执行《中国共产党机关公文处理条例》、《国家行政机关公文格式》等公文处理规定,遵循行文规则,规范公文格式,提高办文质量和效率。严格按照隶属关系和职权范围行文,不得越级报批或行文,不得多头报文,属党委职权范围内的工作,以党委(党组)名义报市委;属政府职权范围内的工作,以政府或部门名义报市政府;属党委、政府部门职权范围内的工作,直接报送上级主管部门。各部门向上级对口部门请示、报告工作,— 4 —

由各部门直接行文上报。未经市委、市政府批准,市直各部门、各议事协调机构不得向县(区)党委、政府发布指示性公文,也不得要求地方党委、政府及其办公部门报文及转发其文件。

——加强公文政策性协调。需发文或请示具体事项的上报文件,涉及法律法规和行政许可事项的,一般应先请法制部门提出审核意见;涉及其他部门职责或“请示”中要求上级解决人、财、物等事项的,主办单位应征求相关职能单位意见,须在协商一致后上报,经协商未能取得一致意见的,应提出倾向性意见,报市委、市政府协调。属于主管单位职权范围内的具体问题,应当直接报送主管单位批准;单位之间能够协商解决或可以商请有关单位协调解决的问题,不必向市委、市政府请示。“请示”、“报告”不得混用、并用,上报市委、市政府的请示应一文一事,不得在非请示文中夹带请示事项。

需提交市委常委会议、市政府常务会议讨论的文件稿,在安排讨论前,起草单位须与有关部门对文件稿的意见原则协调一致后,送市委办公室或市政府办公室按程序办理。涉及人、财、物、项目和机构编制等问题的,须事先征得主管部门的书面意见。安排提交市委常委会议或市政府常务会议讨论的文件稿,起草单位应同时附上有关起草、征求意见及主要内容的情况说明,以及各单位对征求意见稿的书面反馈意见。经市委常委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的文件稿,由起草单位根据会议精神进行修改,并于一周内将修改稿连同修改情况说明,经本单位分管领导签字并加盖本单位印章后送市委办公室。经市政府常务会议讨论原则通过并要求提交市委常委会议讨论或市委审批的文件稿,起草单位根据市政府常务会议意见修改并报市政府复核同意后,由市政府办公室具函送市委办公室。

——坚持公文归口报批。除市领导同志直接交办的事项和确需直接报送的敏感绝密事项、重大突发事件及部分涉外事项外,各地、各部门不得以单位名义向领导同志个人报送请示、报告和意见,也不得在报送受文机关的同时又送领导同志个人。市领导同志办公室收到该类公文后,一律转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按程序办理。

——规范文件制发程序。提请以市委、市政府或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名义发文的,须提供代拟稿(含电子文档)及相关的发文依据和背景材料,并由市委办公室或市政府办公室对发文内容、发文范围和发文篇幅认真把关后,按规定和程序办理。未经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审核的代拟稿,一般不得直接送请市领导同志签发或提请市委常委会议、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各地、各部门报送市委、市政府的公文,须由本地、本部门主要负责同志签批;主要负责人离职或外出学习考察时,应由主持工作的负责人签发。

——严格公文报送时限。各级各部门需要市委、市政府和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转发、批转的公文,一般事项应提前10个工作日、紧急事项应提前5个工作日报送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特别紧急的事项,需要在5个工作日内办理的,报送单位应在文中注明紧急的原因和本单位办理的经过。公文呈文时间与送文时间相差太大,且无情况说明的,由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作退文处理。

——建立退文通报制度。凡不符合上述规定和不符合规范的公文,一律退回报文单位重报,并适时予以通报。

二、进一步精简各类会议,切实改进会风会纪

(一)严格会议审批手续

——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性会议,实行年度会议计划。每年11— 6 —

月底,各部门应向市委、市政府上报下一年度全市性会议安排计划,经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审核并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审定后印发执行。未列入市委、市政府年度会议计划的,原则上不予安排召开,确需临时安排召开的,经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同意后,一般以部门名义召开。严格控制举行各类纪念会、研讨会、表彰会、庆典、仪式、论坛、剪彩、首发首映式以及各类检查、评比活动。

——以市委、市政府名义召开的全市性会议,须在预定会期两周前,将会议内容、时间、规模规格等形成会议请示报告,送市委办公室或市政府办公室审核并报市委、市政府有关领导同志批准。经批准召开的会议,分别由两办签发会议通知。未纳入省、市表彰项目计划内,根据工作实际申请召开表彰会的,必须经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审核同意,再向市委、市政府提出申请。

(二)切实减少会议数量

——坚持务实高效的原则,提倡少开会、开短会。能以发文形式代替会议部署的,不召开会议;能召开电视电话会议或网络视频会议的,不集中开会;时间和内容相近,出席领导和参加人员基本相同的会议,一律合并召开;中央(国家)、全省召开电视电话会议后,接着召开全市电视电话会议贯彻,一般不再另行开会。切实控制各部门报请拟以市委、市政府名义召开的全市性会议。能以部门名义召开的会议,不以市委、市政府名义召开;能以部门名义发文通知,不以市委办、市政府办名义发文通知;形成例会制度的,由牵头部门负责组织并发会议通知。确需增加召开的,需报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同志审批,紧急情况下可特殊办理。会议通知必须注明“经市委、市政府同意”。

——由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牵头,建立健全会议合并召开的有效机制;积极探索“无会日”制度。

(三)严格控制会议规格

——除市党代会、市党代会年会、市委全会外,市委、市政府召开的其他全市性工作会议,一般只开至各县(区),确需开至乡镇(街道)的,须经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同志批准。

——省委、省政府有关部门召开的全省性工作会议,市里以部门名义召开会议传达贯彻,不以市委、市政府名义召开会议。市委、市政府召开的全市性会议,由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统筹提出市委、市政府领导同志出席会议的安排意见,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同志审定。

——部门承办的全市性工作会议,按照“谁分管、谁参加”的原则安排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同志出席,一般不安排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和非分管领导参加。部门召开的会议,一般不安排县(区)领导同志参加。确需各县(区)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同志参加的会议,须经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同志同意;确需各县(区)党委、政府其他领导同志参加的会议,须经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同志同意。

(四)压减会议规模和会期

——严格控制会议参加人数和参会领导,切实减少陪会人员数量,与会议内容无直接工作关系的各级党政领导和部门负责人,不安排参加会议。

——以市委、市政府名义召开的全市性会议,有市四套班子主要领导或市党政主要领导参加的,一般要求各县(区)党政主要领导、市直和驻惠主要负责同志参加,与会人员总数一般不超过200人,会— 8 —

期不超过半天;由部门承办的全市性工作会议,有市四套班子分管领导或联系工作领导参加的,一般要求各县(区)、市直有关部门分管领导参加,与会人员一般不超过100人,会期不超过半天。

(五)简化会议程序

——各类会议的议程均应从简安排。除部署全局性工作的会议外,其他全市性工作会议一般只安排一位市领导讲话。其中,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同志讲话一般不超过一个小时,市委、市政府其他领导同志讲话不超过30分钟。全市电视电话会议原则上不超过1个半小时。除程序会议和表彰、颁奖大会及报告会外,研究部署工作的会议,原则上不为会议主持人预先准备会议主持词。会议主持词尽量简短,不层层介绍出席人员名单,不重复与会领导讲话内容。减少大会发言,每次会议发言人数不超过4人,每人发言时间不超过8分钟。研究部署工作会议,一律不安排接见合影。

——有颁奖任务时,事先将奖品、证书等按顺序依次摆放在主席台上,不安排礼宾人员传递。举行庆典、仪式时,不安排礼宾人员引领、戴花。全市性工作会议不安排以部门名义进行的表彰、颁奖活动。

(六)压缩会议开支

——研究部署工作的全市性会议,一般安排在市区举行。一律不准在风景名胜区、度假区开会。不准以举办研讨班、培训班等名义变相召开会议。

——市委、市政府批准召开的全市性会议,要严格按照批准的方案确定与会人员,并按规定比例配备工作人员,不得擅自扩大范围。会议经费按财政部门的规定列支。在市区召开会议,家在惠州市区的与会同志原则上不安排住宿。

——市直部门经批准同意召开的会议,要本着节约、实效的原则,尽量减少开支。所需经费均按规定标准在本单位经费预算中统筹解决,严禁向下属单位或企业转嫁会议费负担。任何部门和单位不得巧立名目提高会议开支标准和增加会议费用。

——各种会议一律不发放纪念品,减少会议材料的印发。会场布置讲求俭朴实用,不摆放水果、糖果和香烟等。除市党代会和市委全会外,其他会议原则上不编发简报,确需反映会议讨论情况的,以适当方式向市委、市政府领导同志报送。

(七)规范会议报道

——除市党代会、市党代会年会、市委全会外,市委、市政府召开的全市性工作会议原则上每次会议报道1次,由市委办公室或市政府办公室统一发新闻通稿;市委常委会议、市政府常务会议分别由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视具体情况确定是否需要报道,如需要报道,由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统一发新闻稿;部门召开的全市性工作会议,原则上不作报道,有市领导同志出席并讲话确需报道的,须由部门请示有关市领导同志同意;会议报道要改进文风,不要就会议报道会议,提倡以报道与经济社会发展和解决群众生产生活问题相关情况的方式对会议消息进行报道。

(八)严肃会议纪律

——凡是以市委、市政府名义召开的会议,各地各部门必须按照会议通知要求,落实参会人员,确需请假的,必须书面说明理由。要严格遵守会场纪律,在会场设立“迟到席”,严禁在会场内使用手机,不得随意进出会场。对不请假缺席会议的,要严肃批评,并在会后立即补课,确保会议精神得到及时贯彻落实。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 10 —

室会同市纪委(监察局)等有关部门,进一步加大会风监督力度,对市的重要会议,认真做好参会人员统计、会场纪律维持等工作,并视情况予以通报。

三、加强督促检查,确保取得实效

各级领导干部要高度重视精简会议和文件工作,率先垂范,带头开短会、讲短话,从源头控制和解决“文山会海”问题。各地、各部门要认真对照工作实际,对本地、本部门的各类会议活动和现有文件进行全面清理。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会同市纪委(监察局)等有关部门,定期对各级各部门贯彻落实本实施意见的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并对各部门召开全市性会议和印发文件的有关情况予以通报,确保精简文件、会议,改进文风会风工作取得实效。

中共惠州市委办公室办文科

2012年5月15日印发

(共印280份)

篇2:中共惠州市委办公室 惠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精简文件、会议的实施意见

各县(区)委、县(区)人民政府,市直各单位:

《派驻纪检组履行监督职责实施细则(试行)》已经市委、市政府领导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中共宿州市委办公室

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5年10月21日

派驻纪检组履行监督职责实施细则(试行)

为加强派驻纪检组对驻在部门党委(党组)和领导班子及其成员的监督,根据《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实施条例》《关于中共中央纪委派驻纪检组履行监督职责的意见》等有关纪律法规,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派驻纪检组要根据职责和权限对驻在部门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实施监督。重点加强对驻在部门领导班子及其成员特别是主要负责人的监督,对权力集中和资金、资源密集的重点环节与部位的监督。

第二条

驻在部门要支持配合派驻纪检组工作,确保派驻纪检组参加部门工作会议,查阅相关资料,开展专项检查,听取工作汇报,充分保障派驻纪检组的知情权和监督权。驻在部门领导班子及其成员要自觉接受监督,主动支持派驻纪检组开展监督工作。

第二章

监督职责

第三条 对遵守党的纪律、贯彻落实重大决策部署,及执行民主集中制情况进行监督。

(一)监督驻在部门维护党的章程和党内法规的严肃性,维护中央权威和党的团结统一,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贯彻执行情况。

(二)监督驻在部门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和市委决策部署情况。

(三)监督驻在部门制定、完善、执行领导班子议事、决策的规则和程序,领导班子及其成员正确履行职责和行使权力,贯彻落实自我约束和互相监督的措施和制度情况。

(四)监督驻在部门党委(党组)民主生活会征求意见、领导班子及其成员制订和落实整改措施等情况。

(五)对驻在部门党员干部违反党的纪律的行为,视情节轻重,按照干部管理权限给予批评教育、组织处理和纪律处分。

第四条对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情况进行监督。

(一)明确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实的职责。督促驻在部门党组织按照“一岗双责”的要求,抓好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落实。驻在部门主要负责人对职责范围内的党风廉政建设负总责,切实抓好责任分解、责任考核和责任追究,领导班子成员根据分工对职责范围内的党风廉政建设负领导责任。

(二)制定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实的具体措施。督促驻在部门领导班子认真分析职责范围内党风廉政建设的状况,及时制定贯彻落实措施。对驻在部门贯彻落实上级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检查考核整改意见情况进行监督检查,针对存在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

第五条对党务、政务公开情况进行监督。主要对党务政务公开的组织机构、内容、形式、运行、程序和时限等进行监督。重点监督组织机构是否明确指定科(处)室及责任人;内容是否真实客观,有无弄虚作假;形式是否存在形式主义,服务对象是否能够及时、全面知晓公开事项;运行情况是否有工作流程图;程序是否包括提出、审核、公开和反馈等环节;时限是否在主动公开事项产生或变更后规定的工作日内公开。

第六条 对干部选拔任用情况进行监督。

(一)加强对选拔任用实施方案制定的监督。派驻纪检组重点监督以下事项:选拔、招考(聘)职位或竞争职位是否在核定的编制和职数限额内,是否符合职级规定;规定的选拔、招考(聘)及任职条件有无违背公平公正公开的竞争原则;工作程序、操作办法是否规范合理;驻在部门下属事业单位是否存在违规招聘、“绕道进人”等现象。

(二)抓好实施中重点环节的监督。加强对资格审查、考试、民主推荐与民主测评结果统计及运用、组织考察、党组织研究决定及任前公示等环节相关情况的监督;对群众反映的有关问题进行调查核实,问题属实的按有关规定及时予以处理;实行干部选拔任用廉政鉴定制度和新提拔干部廉政谈话等制度。

(三)建立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监督情况报告制度。派驻纪检组要如实记录对驻在部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开展监督的情况,建立台帐档案。

第七条对资金运行和国有资产运营情况进行监督。

(一)实行收费备案制度。驻在部门应纳入预算的罚没收入、行政事业性收费、基金,以及应缴入财政专户的各种收费,执收前应书面报派驻纪检组备案,听取派驻纪检组审核意见。

(二)实行入账核查制度。驻在部门取得除财政安排的预算资金之外的其他各项收入,相关科(处)室要如实填写入账通知单,载明资金来源、资金数额和资金去向,报派驻纪检组备案。派驻纪检组重点核查收入来源是否合法以及资金是否及时足额缴入财政账户等情况。

(三)实行支出审查制度。大宗办公设备及服务采购、大额资金使用等财务支出,必须经派驻纪检组审查,主要审查是否经政府统一采购渠道、是否经领导班子集体讨论、是否符合国家财经法规等。

(四)实行固定资产备案制度。驻在部门增加或者减少、变更、注销固定资产,应及时填写固定资产备案监督表报派驻纪检组备案。驻在部门应在派驻纪检组的参与下对固定资产进行清查盘点,并将结果及时报派驻纪检组备案。

第八条对行政许可和行政执法情况进行监督。

(一)督促规范行政审批。督促驻在部门全面落实行政审批“两集中、两到位”的规定和要求,建立健全行政审批规章制度,规范审批程序,优化审批流程,落实审批承诺,提高审批效率和服务质量。

(二)督促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加强对驻在部门行政处罚事项梳理工作、行政处罚自由裁量幅度规范设置、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行使程序和制约制度等情况的监督检查,促进自由裁量权的公开公平公正行使。

(三)开展经常性监督检查。认真办理行政审批、行政执法方面的投诉,严肃查处违规办理、吃拿卡要、徇私枉法等问题。

第九条 对执行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三公”经费管理、党政机关厉行节约有关规定情况进行监督。

(一)加强对履行工作职责的监督。对贯彻中央、省、市政策、法规、文件、规定等不力,影响政令畅通的;对党委、政府作出的决策部署、制定的工作目标、下达的指令性任务等落实不及时,贻误工作的;对党委、政府专项工作推进不力、进展缓慢的;对上级机关提出的限期答复、整改等要求,做出的责令履行等决定,未在规定时限内办结的;违反政务公开有关规定,拒不公开有关服务事项、办事依据和程序、办理时限和结果,或不按公开承诺的内容履行职责的;对职责范围内的工作效能问题失察失管、不认真调查处理或在调查处理中隐瞒真相、弄虚作假的等,予以作风效能问责。

(二)加强对服务群众过程的监督。对不执行岗位责任制、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首问责任制等效能制度的;违反有关规定,参加评比、考核、培训等活动的;在公务活动中接受或索要礼品、礼金,或者接受超标准宴请、娱乐、旅游等活动的;利用职权向管理和服务对象“吃拿卡要报占”,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的;工作方式简单粗暴,假冷脏懒慢推,作风飘浮、办事拖拉的;对单位重大事项不报告或不及时报告的等,予以作风效能问责。

(三)加强对遵守工作纪律的监督。对参加会议不遵守会纪,有迟到、早退或未经批准代会等现象的;未履行请假手续擅自离岗的;上下班无故迟到早退,擅离职守的;工作时间从事与工作无关事项的;不遵守公职人员行为规范,不服从组织管理和工作安排的;违反禁酒规定,工作日中午饮酒的等,予以作风效能问责。

(四)加强对机关“三公”经费管理、厉行节约等有关规定落实情况的监督。规范公务用车管理,加强监督检查,严肃查纠超编、超标配车和公车私用等问题;规范公务招待管理,严肃查纠弄虚作假,防止招待支出失管失控;严禁用公款旅游,严禁借考察、学习、培训、研讨、招商、开会、出差等名义用公款旅游或违反规定到风景名胜区开会等。

第十条对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情况进行监督。

(一)加强对领导干部操办婚丧喜庆事项的监督。驻在部门领导干部操办婚丧喜庆事项,事先应向派驻纪检组书面报告,派驻纪检组要做好提醒和监督工作。

(二)认真落实领导干部不得收送现金、有价证券、支付凭证及贵重物品的规定。加强日常监管,教育提醒驻在部门党员干部自觉遵守规定,主动拒收拒送。

(三)认真落实领导干部不得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谋取不正当利益的规定。督促驻在部门领导干部严格遵守相关规定,严禁利用职权和职务影响为自己、亲属及身边工作人员谋取不正当利益。发现存在违规问题的,派驻纪检组在报经市纪委监察局同意后,及时进行初核并报市纪委监察局研究处理。

(四)严格执行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制度。督促驻在部门领导干部认真执行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制度,按时、如实报告个人有关事项。对不报告、不如实报告、隐瞒不报或不按党组织意见办理的,派驻纪检组要主动或协助上级纪检监察机关进行调查核实,经批准,视情给予批评教育、限期改正、诫勉谈话、通报批评等处理。

第三章 责任追究

第十一条派驻纪检组不履行、不正确履行监督职责,对驻在部门发生严重违纪违法问题隐瞒不报、压案不查,对明令禁止的违纪行为和不正之风发现后不制止、不报告、不查处,对市纪委监察局部署的工作落实不力,造成一定影响的,视情节轻重,追究派驻纪检组主要负责人及相关责任人的相应责任。派驻纪检组要严格执行述纪述职述廉报告制度,每年年中和年底,派驻纪检组要以书面形式向市纪委监察局递交派驻纪检组负责人述纪述职述廉报告。

第十二条驻在部门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要切实增强自觉接受监督的意识,主动接受监督。对拒绝或规避监督,一经查实的,按有关规定作出处理。驻在部门要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情况报告制度,每年年中和年底,要以书面形式向市纪委监察局报告党委班子及成员履行主体责任情况及廉洁从政情况。

第四章

第十三条

各县(区)纪委监察局派驻纪检组,参照本实施细则执行。

第十四条

本实施细则由市纪委、市监察局负责解释。

篇3:中共惠州市委办公室 惠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精简文件、会议的实施意见

《全市“敬老人、爱父母”孝德工程建设实施方案》已经市委、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中共莱州市委办公室

莱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06年9月27日

全市“敬老人、爱父母”孝德工程

建设实施方案

为深入推进“敬老人、爱父母”孝德工程建设,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在全市广泛深入开展“敬老人、爱父母”孝德工程建设的意见》,制定如下方案。

一、目标要求

从现在起到2008年底,在全市广泛深入开展以“敬老人、爱父母”为主题的孝德工程建设,不断加强市民思想道德教育,着力营造孝敬父母、关爱老人的社会环境,努力实现“三个明显”。即:全社会敬老爱老意识明显增强,养老助老蔚然成风;老年人安度晚年的社会、家庭环境明显改善,生活水平和社会地位不断提高;广大市民孝敬父母、关心老人、尊敬师长的行为习惯逐步养成,市民文明素质明显提升。

二、重点工作

(一)深入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利用多种形式,在全市上下广泛开展敬老爱老集中教育活动。1.加大社会宣传,迅速营造舆论氛围。

(1)在市区公园、路口、街头广场,制作设置一批孝德建设公益广告、宣传标语及图文雕塑,营造浓厚文化氛围。市文明办、市规划建设管理局、市民政局负责。

(2)组织各级各单位及镇街、村庄、社区更新宣传栏,增设敬老爱老和家庭美德建设的宣传标语、公益广告、宣传挂画,利用宣传车、明白纸等多种形式,搞好宣传发动。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市妇联、市老龄办负责。

(3)在电台、电视台、网站开设专栏,深入宣传孝德工程建设的重大意义、具体内容和标准要求,大力营造孝敬父母、关爱老人的社会舆论环境。市委宣传部、市广电台负责。2.集中开展主题教育。

(1)组织专门力量,广泛征集和创作编印一批学习教材,分层面开展学习教育。市里将集中创作编印《中小学德育教材》、《家庭孝德歌谣》、《孝德格言》、《感恩父母?D?D百篇回忆父母短文集》等系列学习材料,组织市民学习传唱,推进孝德文化进单位、进家庭、进课堂。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团市委、市妇联、市文化局、市教育体育局负责。

(2)深入挖掘敬老爱老典型事迹,多形式开展直观生动的主题教育。从10月30日(农历九月初九)老人节开始,在全市全面启动以“百场敬老事迹报告、百场敬老故事宣讲、百幅敬老摄影书画征集、百场敬老电影戏剧巡演、百场敬老家庭文化展览”为主要内容的“五个一百”大型主题宣传活动,各级各部门也要组织开展相应的主题教育。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市妇联、市直机关工委、市总工会、市文化局、市教育体育局、市老龄办负责。

(3)以村居为单位,组织开展家庭敬老养老“学、比、评”活动,引导家庭成员学敬老典型、比赡养水平、评孝敬家庭,提高家庭成员责任意识。市妇联、市老龄办负责。

(二)广泛开展“我向父母献孝心”家庭实践活动。围绕改善老年人生活水平,针对机关干部、城区及农村家庭成员不同特点,层层组织开展敬老养老“四个一”家庭实践活动。1.机关干部,坚持从自身做起,自觉提高赡养父母供养标准,关心照顾父母生活,做到定期帮父母洗一次澡、每月带父母理一次发、每月陪父母进行一次户外活动、每年为父母订一份报刊杂志,当好敬老表率。市直机关工委、市文明办负责。

2.城区家庭,引导家庭成员为老人办实事、尽孝心,自觉做到每周帮父母做一次家务、每月请父母吃一次团圆饭、每年带父母检查一次身体、定期陪父母参加一次文体活动,做孝顺好儿女。市妇联、市总工会、市老龄办负责。

3.农村家庭,以提高父母生活水平为重点,主动做到每月为父母改善一次生活、每月给父母清扫一次居所、每年给父母增添一套新衣、定期为父母换洗一次被褥,让父母安度晚年。市妇联、市民政局、市老龄办负责。

4.青少年学生,要突出“学会感恩、实践孝行”教育重点,把星期日作为“孝心日”,在这一天做到给父母端一杯茶、洗一次脚、做一顿饭菜、制作一件感恩小礼物,养成敬老人、爱父母良好习惯。市教育体育局、团市委、市妇联负责。

(三)大力推进家庭养老责任落实。

1.修改制定城乡家庭《老年人赡养费标准指导意见》,指导镇街、村庄合理制定家庭赡养老人供养标准。市民政局、市老龄办负责。

2.推行落实《农村家庭赡养老人协议》,督导镇街村庄每年两次张榜公布家庭赡养老人协议内容及具体落实情况,并将协议内容纳入“村规民约”。市民政局、市妇联、市老龄办负责。

3.提高家庭养老责任意识,全面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护法》及相关法规制度,切实保障老年人住房、财产、婚姻、继承权等各项合法权益,关心老人身心健康。市司法局、市妇联、市法院、市总工会、市纪委(监察局)、市老龄办负责。

(四)健全完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

1.加强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建设,不断完善老年低保、农村五保供养等制度,要将贫困老年人全部纳入低保范围;全面落实“三无老人”、“五保老人”、“特困老人”救助帮扶工作。市民政局、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市老龄办负责。

2.健全完善市、镇、村(社区)敬老院、老年活动中心、老年文体活动服务站等服务设施和活动场所,提高孤寡、贫困老人集中供养水平。市民政局、市老龄办、市老干部局、市体育发展中心负责。3.建立覆盖城乡所有老年人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落实村庄集体及家庭子女承担老人参合费用,健全老年人医疗保健服务网络,提高老年人医疗报销费用标准。市卫生局负责。

4.建立完善社会送温暖帮扶机制,动员组织青少年学生、志愿者及民间组织,广泛开展“走进敬老院,关爱老年人”、“一助一帮扶”等走访慰问活动,积极为孤寡、贫困老人做好事、送温暖。从今年开始,把每年农历九月初九(老人节)定为全社会为老人送温暖集中活动日,组织开展大规模的敬老爱老送温暖活动。市委宣传部、市民政局、市文明办、市直机关工委、市妇联、团市委、市教育体育局、市老干部局、市老龄办负责。

(五)不断提高敬老爱老公共服务水平。围绕老年人就医、出行、娱乐等日常生活,职能部门和窗口单位要广泛开展为老人献爱心、办实事活动。

1.在医疗服务窗口统一设立优待老年人标志,全面落实老年人就医优先挂号、优先就诊、优先取药、优先住院及70岁以上老人免医疗挂号费等优惠服务,开通老年人医疗救治“绿色通道”。市卫生局负责。2.在车站、码头及城乡公交车辆张贴醒目的敬老助老标志,开设老年人专用通道、专门服务窗口,落实65岁以上老人乘公交车享受半价、70岁以上老上乘公交车免费政策。市交通局负责。

3.影剧院、文化馆、图书馆、公园广场及市内旅游景点要免费为老年人开放,增设老年人文化娱乐场地和设施,开展形式多样的敬老爱老文体活动。市文化局、市规划建设管理局、市旅游局、市体育发展中心负责。

4.银行、邮政、通信、商场等公共服务场所要开设“敬老文明岗”,老人购物、存取款都要有专门人员进行引领和咨询,及时为老年人提供优质优惠服务。市直机关工委、市财贸办、市银监办、市邮政局、网通公司负责。

(六)切实加强敬老养老社会监督。

1.建立健全敬老爱老社会监督及责任落实机制,切实做好老年人信访、涉老纠纷调解等工作,及时、妥善地处理侵害老年人合法权益的事件。各镇街、村庄、社区要充分发挥妇女组织及道德评议会的作用,组织开展多形式的敬老养老评比、展示活动,加强对敬老养老行为的引导和监督。市文明办、市妇联、市老龄办、市司法局负责。

2.加大执法和监督力度,健全法律援助制度,建立完善市、镇、村三级法律服务及援助体系,严厉打击虐老、弃老等违反伦理道德及法律法规的不敬不孝行为,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市司法局、市妇联、市法院、市检察院、市老龄办负责。

3.充分发挥电台、电视台、政府网站等媒体舆论监督作用,曝光一批不敬不孝、虐老弃老等违反伦理道德和法律法规的反面典型。市委宣传部、市广电台负责。

(七)大力倡树敬老爱老先进典型。

1.层层评树孝德典型。深入开展“最佳文明市民”、“十星级文明家庭”评选活动,大力评树孝敬老人的“好媳妇”、“好儿女”。到2006年底,市、镇、村要层层建立起“孝星榜”,村庄一级,要村村树典型;镇街一级,要形成典型群,各类企业及社区也要建立“孝星榜”。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市妇联、市民政局、市直机关工委、市总工会、市老龄办负责。

2.挖掘培育敬老爱老工作先进群体。组织各镇街、各部门抓出一批敬老、爱老、养老、助老工作先进单位、先进村居及先进个人,在全市评选表彰敬老爱老工作先进群体。市委宣传部、市民政局、市妇联、市人事局、市老龄办负责。

3.评选表彰莱州当代“24孝贤”。围绕敬老养老,突出供养富足、久病护理、生活呵护、精神慰藉、竞相养亲、舍己事亲等六个方面,每个方面选树4个孝敬典型,集中表彰莱州当代“24孝贤”,并于2006年10月30日老人节举行评选揭晓仪式。市委宣传部、市妇联、市民政局负责。

4.大张旗鼓宣传先进典型。加大先进典型宣传力度,组织各级各部门大张旗鼓地把“孝星鲜花”、“孝星喜报”送到社区村庄、送到家庭,增强家庭成员荣誉感;充分挖掘敬老爱老典型事迹,多层面开展巡回报告。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市妇联、市民政局、市老龄办负责。

三、方法步骤

(一)组织发动阶段(从现在起到10月底)。各级各单位按照责任分工和活动要求,详细制定活动计划和实施方案,通过召开动员大会、印发宣传材料、设立宣传栏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孝德工程建设的重要意义、重点内容和任务目标,在全市形成浓厚的舆论氛围。10月30日(农历九月初九)老人节,市里将通过召开大会、大型集会、走访慰问等多种形式,开展大规模的集中宣传活动。届时,将评选表彰莱州当代“24孝贤”、举行孝德教育教材发放仪式、举办敬老爱老大型书画摄影展览和“敬老人、爱父母自觉行动”大型签名活动,并向全社会发出“我为老人献孝心”倡议,全面启动孝德工程建设。

(二)教育实践阶段(10月31日开始到12月底)。各级各部门及相关责任单位,要根据责任分工要求,深入开展“敬老人、爱父母”主题教育和实践行动,制定落实敬老养老有关政策制度,切实提高敬老养老水平。活动期间,市里将深入各镇街、各基层单位进行监督检查,并将进展情况在全市通报,纳入年终考核。

(三)检查提高阶段(2007年1月开始到3月底)。各级各单位要认真对照责任分工和目标要求,组织好各项任务落实,及时查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总结推广先进典型和好的做法。2007年3月,市里将对全市孝德工程建设进行阶段性总结,并制定下步工作方案。

四、推进措施

(一)健全领导体系。市“敬老人、爱父母”孝德工程建设领导小组负责对整个活动的统一组织和领导。并成立由有关市级领导为组长、市直有关部门共同参与的领导小组办公室和4个工作协调小组,具体负责整个工作的协调和落实。各级各部门也要成立专门的工作班子,切实抓好工作落实。

(二)落实责任分工。敬老养老工作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各镇街、各村庄社区要充分认识孝德工程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明确责任,扎实推进。各级各部门要根据方案要求,按照自身职能和工作特点,强化措施,明确目标,选准突破口和结合点,积极主动地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篇4:中共惠州市委办公室 惠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精简文件、会议的实施意见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市属、驻市各单位:

政府新闻发布是政务公开和新闻宣传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改进和加强政府新闻发布制度建设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6]19号)和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改进和加强政府新闻发布制度建设实施意见的通知》(赣府厅发[2006]33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现就进一步改进和加强我市政府新闻发布制度建设,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充分认识做好政府新闻发布工作的重要意义

做好政府新闻发布工作,是深入贯彻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要求;是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是推行政务公开,提高政府工作和政务信息透明度,加强政府自身建设的要求;是对外全面、准确、主动、及时地介绍赣州,展示我市良好形象的要求。

政府新闻发布工作政治性、政策性强,专业要求高。各地、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完善政府新闻发布制度、改进和加强政府新闻发布工作的重要意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因地制宜做好政府新闻发布工作。

二、进一步明确政府新闻发布工作的主要任务和新闻发布的主要内容

政府新闻发布工作的主要任务是:紧紧围绕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全面、准确、主动、及时地向社会公众介绍我市在改革开放、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等方面的重大方针政策及其执行情况和取得的成效,增进社会公众对政府工作的了解和理解;针对舆情动向,及时发布权威信息,解疑释惑,消除不实或歪曲报道的影响,维护我市社会稳定和良好形象,为改革开放、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政府新闻发布的主要内容是:介绍政府有关工作,包括政府及各部门制定的重要法规规章、重大方针政策,有关法规规章和政策的执行情况及进展;就社会关注的重大热点问题,阐明政府或相关部门的主张;发生重大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和一些社会安全事件等突发公共事件时,及时、准确、客观、全面介绍事件进展情况、政府举措和公众防范措施等;针对外界对我市政府工作所产生的误解、疑虑,以及歪曲和谣言,通过及时发布权威信息,解疑释惑,澄清事实,驳斥谣言;发布其他需要通过媒体向社会公众介绍的政府信息。

政府新闻发布的内容一般由新闻发布机构提出建议,报分管负责同志审定。新闻发布的内容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不得违反事实,不得泄露国家秘密。

三、健全市政府新闻发布工作机制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以及市委的要求,市政府已建立新闻发布工作机制,市政府新闻发言人代表市政府发布新闻。

市政府新闻发言人主要发布:市政府重大工作部署、重要政策;全市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形势;市政府重要文件、会议、活动等政务动态;涉及全局的重大问题、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市政府领导认为需要发布的其他事项。

市政府新闻发言人列席市政府全体会议、市政府常务会议和有关工作会议,阅读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以及市委、市政府有关文件,调阅市政府有关部门文件,以便了解和掌握情况,保证发布内容的准确性、权威性。

市政府新闻发言人在市政府办公厅主任领导下开展工作。市政府办公厅承担市政府新闻发布会组织和市政府新闻发言人服务工作。市政府各部门和驻市各单位要积极配合市政府新闻发布工作,按要求提供新闻信息。

四、推进市政府部门和驻市单位新闻发布制度建设

市政府各部门和驻市各单位要建立健全本部门的新闻发布制度,确定一位负责同志分管新闻发布工作,明确本部门新闻发言人;新闻发布组织服务工作要落实到处室、落实到人;要制定新闻发布具体工作办法。

市政府部门和驻市单位新闻发言人可由分管负责同志兼任,也可以挑选政治素质和政策水平较高、熟悉本部门情况和业务、具备一定语言表达能力和应变能力的处室负责同志担任;要就本部门的日常工作主动开展包括举行新闻发布会、接受记者采访、提供新闻稿件等多种形式的新闻发布活动;对外提供信息和发布新闻的内容要经本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审核同意。

市政府各部门、驻市各单位要及时向市政府新闻办公室通报本部门新闻发布的内容和计划,反映有关情况、问题和建议,以便市政府新闻办公室统一安排和协调。

五、完善突发公共事件信息报送和新闻发布制度

要按照《赣州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赣市府发[2005]108号)要求,完善突

发公共事件信息报送和新闻发布制度,切实履行信息报送和新闻发布责任。

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指挥部和有关部门要把突发公共事件信息报送和新闻发布作为应急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突发公共事件各专项应急预案和部门应急预案关于信息报送和新闻发布的规定,细化措施,加强训练,进行预演,保证事发时能及时、准确、客观、全面地发布信息和新闻。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要在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向社会发布简要信息,随后发布初步核实情况、政府应对措施和公众防范措施等,并根据事件处置情况做好后续发布工作。

突发公共事件信息报送和新闻发布要讲究方式、注重效果,遵守纪律、严格把关。坚持正面宣传为主,正确引导舆论,有利于事件的妥善处理,有利于社会稳定和人心安定。

六、切实加强政府新闻发布工作的组织协调

政府新闻发布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统一领导下,由市政府新闻办公室组织协调,指导市政府部门、驻市各单位和各县(市、区)政府的新闻发布工作。市政府新闻办公室要加强业务指导和培训,增强新闻发布工作纪律观念,规范新闻发布工作的运作。

市政府新闻办公室要根据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和引导舆论的需要举行新闻发布会,定期或不定期地邀请市政府有关部门负责同志或新闻发言人发布相关新闻;市政府有关部门、驻市单位负责同志或新闻发言人应根据舆论引导工作的需要,积极出席市政府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会,介绍本部门全局性工作或制定的重大方针政策。

市政府新闻办公室要逐步开展自主新闻发布会,根据市委、市政府的授权发布相关新闻信息,或就跨地区、跨部门的某些重大问题等发布新闻信息。

七、不断提高政府新闻发布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市政府各部门、驻市各单位要将新闻发布作为本部门日常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切实加强领导,认真组织落实,及时总结经验,不断增强新闻发布的针对性、新闻性和有效性,提高新闻发布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周密安排、精心策划新闻发布工作。要根据有效利用新闻媒体、主动引导舆论的原则,认真策划和选择新闻发布的主题、内容、时机和形式;

建立健全舆情收集、研判机制。要通过跟踪、收集、分析新闻媒体对本部门工作的相关报道,及时研究对策,提高新闻发布的针对性和引导舆论的有效性。

建立重要信息核实机制。要及时核查舆情涉及本地区、本部门的重要信息,并拟定对外口径,确保发布新闻的准确性和权威性。相关部门和单位要积极配合和支持核查情况及拟定口径工作。

做好新闻发布,特别是新闻发布会的报道组织工作。除有特殊安排外,新闻发布会应向所有具有采访资格的中外新闻媒体记者开放,包括持有有关主管部门颁发的有效记者证件、具备采访资格的港澳台地区新闻机构记者,以及经有关部门批准临时来访的境外新闻机构记者。

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新闻发布。政府新闻发布有多种形式,包括举行新闻发布会,背景吹风会,组织记者集体采访、单独采访,以新闻发言人的名义发布新闻公报、声明、谈话,答复记者的电话、传真和电子邮件问询,通过政府网站、政府公报(刊物)和中国赣州网等市重点新闻网站发布政务信息或新闻等。要根据新闻发布的内容、目的和要求,从实际效果出发,充分利用不同的形式,达到引导舆论的目的。

各县(市、区)政府要根据本实施意见精神,结合各自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实施办法,积极创造条件,逐步推进新闻发布工作。

市属经济组织和国有大型企业、市属事业单位等可参照此实施意见制定新闻发布工作办法。

二OO六年八月十四日

篇5:中共惠州市委办公室 惠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精简文件、会议的实施意见

本溪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精简规范会议和文件简报的通知

(本政办发〔2009〕11号)

各自治县、区人民政府,本钢、北钢,市政府各委办局、直属机构:

近几年来,我市各级政府及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市有关要求,采取实际措施精简会议和文件、简报,不断改进会风和文风,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目前召开会议和印发文件、简报较多等现象有所抬头,特别是一些单位和部门召开会议、印发文件和简报比较随意,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办文办会质量和效率。为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改进政府工作作风,提高政府工作质量和效率,规范政府工作程序,市政府要求市、县(区)政府及市政府各部门在保证正常工作情况下,2009年要各自将召开会议和印发文件总数分别比2008年压缩和精简10%。现将有关规定及要求通知如下:

一、切实压缩会议数量和会期

1.严格实行全市性会议审批制度。(1)各级政府和各部门要坚持少开会、开短会,多开电视电话会议,能不开的会议坚决不开,能合并召开的会议要合并召开。(2)凡是市政府召开的有各县(区)政府和市直部门主要领导参加的会议,须经市政府秘书长审核后报市政府主要领导批准,特别重要的会议需提请市政府常务会议确定。(3)需以市政府名义召开的全市性工作会议,须经市政府秘书长审核后,报市政府分管市长或副市长批准。(4)严格限制市政府部门以市政府名义召开全市性会议,凡应由部门召开的会议不得以市政府名义召开,如确需以市政府名义召开的,须报市政府秘书长审批。(5)各县(区)政府、市政府各部门邀请国家或省直单位来溪召开的各类会议必须事前报告,将会议方案(时间、地点、内容、主办单位、经费来源)及邀请有关单位和人员向市政府分管副市长或市长汇报,经同意后方可正式发出邀请。

2.严格控制会议规格、规模和经费。以市政府名义召开的全市性会议(市政府全体会议除外),原则上由市政府分管领导出席。市政府领导一般不参加市直部门召开的会议,确实需要的,由市政府分管领导决定是否出席。严格控制全市性会议的参会人数、会期和经费,召开全市性会议必须会前提出经费使用数额、列支渠道。在市区内召开的会议,原则上不安排会议用餐。

二、切实精简和规范文件

1.要减少发文数量。发文应坚持少而精、注重实效的原则。凡是法律法规已明确规定的不再发文;凡需广大人民群众周知、不涉及国家秘密的文件和领导讲话,经市政府领导签发后可在《本溪政务网》上公开刊发,不再印发文件;凡是会议上已印发领导讲话或文件的,会后一般不再印发。各级政府及部门领导在审批公文时要严把签发关,从严审核其是否上报或下发,最大限度地控制发文数量。对上级政府或部门印发的文件,各单位、各部门要结合实际提出具体贯彻落实意见,不得照抄照搬、层层转发。要大力推进政务信息化,积极实施电子公文传输工程,逐步减少和取消纸质文件。

2.严格按照隶属关系和职权范围行文。(1)各县(区)政府、市政府各部门要严格执行《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凡向市政府报送的文件,必须是属于政府职权范围内的事项。凡属部门职权范围内的事项,不得提交市政府发文。(2)各县(区)政府和市直部门向市政府报送的公文(领导讲话稿和会议纪要除外),一律由市政府办公厅文电处统一受理,不得直接将公文报送领导个人。(3)凡拟以市政府或市政府办公厅名义印发的文件,要事先到市政府办公厅文电处领取《本溪市人民政府发文呈报单》,按要求填写后,连同文件初稿、电子文件(WORD格式)一并报送。需呈报市政府审批的文件,要严格按照《国家行政机关公文格式》要求,以正式文件形式报送(一式5份)。(4)坚决杜绝文件倒流或不按规定程序办理公文的现象。市直部门下属单位和企业不得直接向市政府报送公文,如确需市政府研究解决的问题,要按照隶属关系由主管部门按程序向市政府行文。

3.减少市政府办公会议纪要印发数量。市政府领导或者市政府领导委托市长助理、市政府秘书长、市政府副秘书长主持召开的办公会议,如有明确政策性意见的,由市政府办公厅相关综合处室负责起草、送审和印制会议纪要;属于一般性工作要求,或者没有明确政策性意见,属于协商性事项的办公会议,原则上不再印发会议纪要,由市政府办公厅相应综合处室按照备忘录处理。

4.规范报送市政府领导讲稿。以市政府名义举行的会议(活动)或上级机关、部门领导来溪检查,需市政府领导到会讲话或汇报的,领导讲稿由承办部门负责起草初稿,要求文种正确(按领导讲稿分类合理确定)、格式规范、主题突出、观点鲜明、结构合理、层次清晰、逻辑严密、文字简炼,一般情况下不得超过6000字;报送领导讲稿,要同时附带会议日程、本部门领导在同一会议上的讲稿以及与领导讲稿内容有关的上级文件、会议精神等背景材料;要保证文稿报送时间,一般在会议正式召开前一周(特殊情况最迟提前3天)报送;要严格审核,承办部门主要领导或分管领导必须审核签字;要按规范的报送方式和渠道报送,即A4纸质文稿一份,同时带WORD格式电子文档,直接报送市政府办公厅相应综合处室,由市政府办公厅相应综合处室修改、审核后按程序报有关领导审定。

三、切实精简各级各类简报

各县(区)政府、市直各部门要对现有的工作简报及内部刊物进行全面清理,该简的简、该停的停、该并的并。凡需保留必要的工作简报及内部刊物,要将保留的名称报市政府办公厅(信息处)审查。凡保留的简报、内部刊物,除反映重要工作外,一般性的情况不得向市政府报送,也不得向相关领导和部门发送。市直部门内设机构、下属单位和企业的工作简报及内部刊物,不得直接报送市政府及领导。

四、切实加强督促检查工作

各级政府和部门领导干部要切实提高认识,带头转变作风,带头精简规范会议和文件、简报,带头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减少或杜绝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的现象,要在狠抓各项落实上下功夫,真正从源头上解决“文山会海”问题。市政府督察室要对各县(区)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压缩会议和精简规范文件、简报情况每季度进行一次督促检查,对违反本通知精神,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要予以通报批评。

二○○九年二月九日

上一篇:地下水污染防治规划下一篇:免费仓库管理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