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分析小学语文

2024-06-21

试卷分析小学语文(精选8篇)

篇1:试卷分析小学语文

一、考试情况概况:

全班48人参加考试,考试时间共60分钟,试卷总分是100分。全体学生都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答题,卷面整洁。本张试卷有些题目有一定难度,为学生初次涉及的题型。一小部分孩子还没完全进入学习状态,成绩不是很理想,相信在家长、老师、孩子的共同努力下,迎难而上,学习问题将迎刃而解。

二、试卷分析

1.第一题:听力测试:这道题只要是考察会认的字、句子连线和听读短文填空,绝大多数同学都做得不错。

2.第二题:语海畅游。

这道题目很灵活地考察了学生拼音的拼读情况的掌握情况、词语积累、连词成句、古诗词识记和造句等方面的语文能力。学生必需要在充分理解题意的基础上做题。绝大多数孩子正确地答题。

3.第1小题:看拼音,写词语。本题主要是考察学生的识字情况和拼读能力。

出错原因:

(1)个别孩对拼音拼读掌握不牢。

(2)个别孩子对生字词识记还不够熟练。

4.第2~9小题主要考察课本内容的掌握程度。大多数孩子能完全正确地答题。但第2小小题(选出正确读音的序号,填在相应的括号里。)很多同学都不理解题意,没有写序号,直接把正确的答案写下来,导致失分较重。另第3小题(把下面词语补充完整。)很多同学都把“补”字的部首写成示子旁。

出错原因:平时少训练这样的内容,另因为学生平时读课外书的机会少,导致理解能力差。

5.第4小题:连一连,熟记成语。本题主要考察八字成语,学生答得不错

6.第5小题:选字组词,用“√”表示,主要考察学生同音字的识记。

7.第6、8小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连词成句的能力,很多同学写完句子忘了写标点。

8.第7、9小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识记,很多同学答得都不错。

9.第三题阅读平台:主要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理解,第3、4小题错误率比较高。主要是理解能力比较差。

10.第四题能说会道你有很多优点,你发现了吗?想一想,然后写下来,个别理解能力差的同学不理解“优点”这个词。所以就无从下手。

11.写话写自己感兴趣的事,有个别同学写的不错,但也有三两个同学不会写,导致平均分不高。

二,今后措施

抓识字。课堂教学中,讲究生字教学的方法,采用各种学习方法帮助学生记忆生字。例如:猜谜语、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在课后,要多抽出时间来巩固生字,创设机会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识字,拓展识字的途径,让学生多识字,多阅读。

抓课文背诵,这次考试相当多内容都是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识记

抓阅读。力为学生营造一个“自主、合作、探究”的研究性阅读氛围,珍视学生的阅读体验。给予学生更多的自我阅读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在潜心读书中,有所思、有所悟、有所发现。鼓励学生在课外多读书,多看书,并和学生及家长一起讨论,让学生在一番议论、评价中,加强对课文的理解,同时也提高表达和评价能力。另外还要加强学生普通话的训练,从一年级开始就注重普通话的标准训练。

抓表达能力

力求多形式、多角度地创设交际的情境,鼓励学生人人开口,调动学生参与交流的热情,让学生在具体的实践体验中敢于、乐于与人交际,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充分对话,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生与生、师与师的互动。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小学二年级班语文期末试卷分析小学二年级班语文期末试卷分析小学二年级班语文期末试卷分析 教师随]

篇2:试卷分析小学语文

一、试卷内容分析

通过对本次小学1―6年级语文试卷分析,我们不难看出其命题目的及特点。整套试卷命题依据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紧扣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体现了“三重”原则,即重基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重能力(识字能力、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积累运用能力),重创新(运用所学知识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实现了“三维”目标。试题特点:

1、加重了基础知识的考查与评价:语文学科是基础工具性学科,从小打好基础,对学生的终身发展至关重要。就小学语文教学而言,最重要的就是要夯实基础,明确要求,扎实训练。在本套试题中对字词句的考查可谓面全样多:选正确的读音,看拼音写字,形近字组词,补充成语,选填关联词语,按要求写句子,缩句,扩句,比喻句,拟人句等多种句式的变换,以及加标点,查字典等等。由此可见,我们今后的课堂应该让学生在课内识字、练字、用句,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奠基固本。

2、落实了口语交际能力的考查与评价:《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在公民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本套试题侧重了口语交际能力的考查与评价,例如:二年级的第九题“我的小嘴儿真会说”,三年级的第四题“我会说”,五年级的第十二题“能说会做”以及六年级的第六题“我最想说的话是……”等,因此,在我们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不容忽视。

3、做出了“语文教学要注重积累”的导向:这次质量检测的各年级试卷都注重了学生的语言积累。如二年级的第六大题中的4小题把成语补充完整,四年级的第二大板块“善于积累”中的1小题“写出和人、水有关的词语”,2小题把“雾锁山头山锁雾”补充完整,并感受奇妙之处,4小题“请你回想本学期要求背诵的内容,把句子补充完整等等。以上试题源自教材,题目的形式又有别于教材,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生的语言积累,注重了语感的培养,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体现了“课程标准”的要求,对今后的语文教学起到了明确的导向作用。

二、考试情况分析

通过对以上数据的分析比较,可以看出:

1、同年级不同的班级平均分差距比较大。这些数据折射出我们教师基本素质、业务水平,甚至职业道德还存在一定的差距。目前,我们有些教师自身素养并不高,还不乐于钻研教材,因此不能找准教材的学习目标,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教学无反思无长进,就这样课堂在低效中慢慢造成全班学生语文整体水平低下。

2、在我们教学过程的某个环节,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在听力这类题中,有三个年级得分率不到90%,尤其是一年级相差甚远;还有作文,得分率都不超85%。()这说明我们在教学方法上还需进一步研究。眼下的语文课堂,部分教师仍然把大量的时间用在串讲、串问理解课文内容上。教师不注重钻研教材,不能把握整册、整单元教材的体系、训练要点,就课论课,死教知识,这样学生自然也就找不到好的学习方法,就形不成解答问题的能力。课下,学生的精力用在做大量的机械、重复的无思维价值的作业、练习上。结果必然是“学死书”,学生的负担沉重而语文能力却提高缓慢,在测试中也必然会出现以上问题。

三、典型问题分析

1、要重视基础知识的训练和良好书写习惯的培养

字词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在这次期末考试中的字词部分,大部分同学掌握的比较好,各个年级写字、组词题的得分率都是最高的,但仍存在较多问题。表现在:(1)错别字。一、二、三、五年级的看拼音写字都有错别字出现而失分,其它试题中也时常有错别字出现,作文中最明显。(2)书写不工整。有些学生试卷的书写质量较差,占相当比重的同学字迹潦草,书写不规范。可见小学教学中,错别字现象仍是“顽疾”。虽然,我们在日常教学中也强调写字教学,但识字与写字方法、能力的训练,要贯穿在语文教学各个环节中,长抓不懈。

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培养,也要贯穿在语文教学各个环节中,因为新课程首次将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作为了目标之一,可见良好习惯养成的重要性。我们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也是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人生态度。本套试题,四、六年级设置了卷面分。

2、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阅读能力

“阅读”、“情感朗读”是语文学习的灵魂,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一条重要途径。“阅读短文,回答问题”历来失分严重,本次考试也不例外。分析其中的原因,还是和我们日常的教学有关:

①阅读教学内容单一。

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的阅读面比较窄,尤其是乡镇的学生。学生阅读主要以课本内容为主。因而学生的阅读能力普遍较低,阅读理解的意识比较差,不能把阅读内化为语文素养。特别是,由于学生平时积淀少,词汇贫乏,理解能力差,表达能力则更差。如四年级“开卷有益”部分中的“这个小故事告诉我们一个怎样的道理,请你试着用一句格言式的话写出来”,学生概括不完整,有的甚至答不上来。五年级试题中的第十一题“快乐阅读”,要求读相关语句,说说对聚精会神的理解,学生说的不到位。

②阅读教学方式单调。

有些教师对于阅读教学也非常重视,但是在指导学生阅读方面,往往又局限于课本知识。一些老师对课本以内的段落引导学生做反复的训练,忽视了对阅读知识的延伸和扩展。从教学时间的安排上说,学生的阅读时间有限,课堂内跟着老师的步骤走,课堂外围绕家庭作业、各种练习册走。自主阅读的时间很少,限制了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如一年级的第十题“读一读,填一填”中的比一比谁大谁小,大部分学生不能提炼出“黄牛大,小猫小”,只是机械的填“一个大,一个小”,造成失分严重;六年级的试题第五部分内容:“关于鸟的故事”中的“边读边想边做”各题,是对学生语文阅读综合能力的考查,有对学生理解能力、观察能力的考查,也有对学生知识积累、知识迁移、知识拓展的考查,因此失分较多。我们知道,阅读能力的提高,是一个慢功,需要的是慢慢的品、慢慢的读,在读中再有一个消化和理解的过程,这样才有可能内化为语文素养,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果平时在我们语文教学中不是“教教材”,盲目做题,而是真正做到“用教材教”,教给方法,培养能力,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语文阅读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体验,读中感悟,他们的阅读能力就会逐步提高。

3、要扎实落实写作教学习作是对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考查,在语文试卷中占有很大的分量。这次各年级习作反应出来的问题不容忽视:①审题不认真,不能抓住中心,个别的还有跑题现象。②选材平淡,没有新意,不能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③词汇贫乏,语句不通,表述不清,层次不明,内容不详。以上这些情况的出现,也给我们今后的作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引导学生积累、炼字、炼句、选材、立意,甚至要多组织一些活动为学生写作提供素材。

四、今后教学建议

1、加强学习,提升素质,转变观念

我们要继续加强《语文课程标准》和教育理论的学习,深入理解课标的精髓,明确课程目标和学习目标。重视在教学实践中落实“高效课堂”新理念,改变教与学的方式,注重以课本为例培养学生的能力,并由此生发开去,由课内向课外开拓,将课堂与社会生活联系起来,逐步培养学生运用课内所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现课堂教学、课外活动、综合性学习的结合,从而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不能只为考而教,急功近利,要为学生的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2、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写作能力。

经验告诉我们,要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就必须让学生多读书。学生没有足够的阅读实践,就无法真正做到能独立读懂一篇文章,也不可能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更不可能学到关于写作的一些方法技巧。可以说大量阅读是提高学生分析理解能力、概括能力、表达能力的关键。《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建议:1―2年级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3―4年级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5―6年级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我们还应努力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结合新课准推荐书目引导、督促学生坚持达到每天的课外阅读量。“有纳能吐”,学生的知识丰富了,老师指导得当,还愁写不出好作品来吗?

3、教会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

篇3:2014年海南高考语文试卷分析

第一大题现代文阅读 (9分)

今年本题的阅读素材是摘编自张炜达的《古代食品安全监管述略》, 在选材上是一个突破。本文尽管非著名作家的作品, 但文字洗练, 言近旨远。本大题作答较易, 第1-3小题考点都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和考察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 考法基本上都是“与原文内容 (理解) 不一致”的选项, 而且都是错在无中生有或在原文中无据。也许命题者意在给学生开卷的自信。

第二大题古代诗文阅读 (36分)

这一大题是今年试题中最引人注目的一题。此题中, 我们看到了古诗文考查形式上的变化。这一变化传达了对古诗文阅读的一种新的理解:随文释词, 依据语境理解词句的含义, 因为把它们孤立的、个别的加以认知和记忆是没有多大意义的。这样的变化体现出来的是对学生语文能力的更高要求。

1.文言文阅读 (19分) 。本文言文阅读材料节选自《明史·韩文传》, “传”这种文体, 中学生已学习过多篇, 如《廉颇蔺相如列传》、《苏武传》、《张衡传》等, 应该容易整体认知。理解稍困难的可能是文中的议论语句, 特别是未标点部分。

第4小题, 考查文言实词的意义与用法, 改变了过去多考虚词的考法, 不再是两两比较, 而是请考生注意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地位与意义, 理解能力在此凸显, 这也可以看成是语境理论带来的一种解放。

第5小题, 考查的是文言断句, 这在新课标全国统一卷中属首次出现, 但在其他省份的高考卷中是屡见不鲜的, 如北京卷、江苏卷、浙江卷、重庆卷等都有对断句的考查。断句需要学生在整体阅读文段, 理解把握大意的基础上, 运用一定的文言语感才能完成。如果考生在平时的文言学习中, 注意积累文言句式的表达特点, 尤其对判断句、倒装句等句式结构有所了解, 诵读多语感好, 那么阅读理解能力相对比较好。

第6小题, 考查学生筛选文中信息, 归纳内容要点, 概括中心意思, 进行分析综合的能力。

第7小题, 文言文翻译, 共10分, 平均得分4.96分。主要丢分在对“民业”、“乃”、“偕”、“疏入”等关键词的理解上, 不少考生未译对, 有些令人费解。第2句则得分更低, “疏入”, 本来结合前面的话“偕诸大臣伏阙上疏”就很好理解了。但有近半的考生完全拿不到分。

2.古代诗歌阅读 (11分) 。古代诗歌鉴赏的素材是唐代韦庄的《含山店梦觉作》, 这是一首羁旅乡思的经典作品。由以往的对某一首诗或词的鉴赏变为对两首诗的比较阅读。对“虚实相生”表达技巧的考查, 较以往的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等表现手法较为少见, 学生作答有一定的难度。比较两首诗中“灯前”表达的诗人感情的不同, 主要是鉴赏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考查的难度不大。但本题得分不高, 平均得分5.26分, 得分率42.6%。

第1问 (第8题) , 表现感情的方法———“衬托 (或反衬) ”、“虚实相生 (或借景抒情) ”, 大部分学生未答完整, 很多学生是从句子修辞角度回答的, 如“对比”、“夸张”等。不到位的原因在于对诗句的内涵不理解。对于锐意进取、自视甚高的唐人来说, 若是功业无成, 宁可“等闲挥袂客天涯”。因而“回家”与“仕进”是一对永远无法解决的矛盾。这便有了韦庄将“流离”“别家”当作一种习惯, 成为生活常态, 表现唐代士子气度。但是乡思功名、去乡怀国之痛, 自然让诗人将这份苦闷转入到梦境, 以此寄寓自己现实中的困惑、矛盾和失意之情。

第2问 (第9题) , 韦庄的《含山店梦觉作》中的“灯前一觉江南梦”与宋代郭震的《宿渔家》中的“灯前笑说归来夜”, 两处“灯前”表达的情感是完全不同的。“灯前一觉江南梦, 惆怅起来山月斜。”孤灯所具有的悲剧意味, 透露出诗人旅途漂泊中的凄清、孤独与无奈, 而“斜月”意象的加入, 使诗人思乡之情愈加悲凉和惆怅。郭诗中的“灯前”表现的却是诗人留宿渔家所感到的温暖、愉悦之情。此题重在考查学生的鉴赏评价能力, 而一半以上的考生未能准确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

3.名篇名句默写 (6分) 。此题 (第10题) 相较以往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过去是由上句或下句推导出相应的下句或上句, 而今年的名句默写题则转变为根据所给出的句意默写出文中相应的语句。也就是由过去的单纯考查识记转变为考查识记和理解能力, 题型更为灵动, 除要求考生能背诵课文外, 还要准确理解课文内容方能作答。本题平均得分为3.08分, 主要原因是将“朝菌”、“蔽”、“旌”等字词写错的考生多, 只有理解了意思, 才能牢固地记住字形。

第三大题文学类文本阅读 (25分)

第三、四大题为选做题。今年采用了“二选一”的形式, 每道题25分, 相较以往, 分值提高了不少, 体现出一种探索:对选做题形式、内容、赋分的探索。可以肯定的是, 这25分体现的都是思想的探究或想象力、表达能力的综合表现, 而不再包含客观知识性的内容, 这是正确的方向。

第11题, 《鞋》这篇小说, 文笔质朴而生动, 情感浓郁, 非常感人。但考点比较客观, 能否在情感、道德意识等方面让考生加以主观探究呢, 这也许是可以考虑的。第11题的第2问、第3问平均分为0.6和0.8, 看来文学类文本的阅读是考生的一大难题。

第 (1) 问, 是关于小说主题、人物性格、修辞与表达手法的考查, 重在鉴赏评价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 品味精彩语言的表达艺术。

第 (2) 问, 以“鞋”为中心叙事写人, 有利于突出人物性格。鞋是主人公守明感情的载体, 聚集着她对那个人几近全部的爱;以鞋为纽带传递主人公的深情和期盼, 有利于展开故事情节;鞋是爱情的替代品, 是爱的见证物, 是人物情感的再现。大部分考生忽视“叙事写人”的要求, 未能围绕“好处”作答, 对小说类文本的特征与阅读方法理解模糊。

第 (3) 问, 重在鉴赏评价作品的人物形象, 赏析文本内涵, 领悟艺术魅力。主人公守明是一个朴实、善良、柔顺的农村姑娘, 在她身上有着羞涩、纯真、手巧、孝顺、爱幻想等特点。主要应从文本对人物心理活动、行为动作和语言等的描写以及社会环境描写中捕捉信息。比如作品中关于守明做鞋看到鞋样时心中的想法和梦境般的描写, 从中可以归纳出她单纯又娇羞的神态, 以及她对爱情所抱有的严肃和神圣态度。

第 (4) 问, 此考点能力层级很高, 重在考查学生的探究与创新能力, 是对文本的个性化阅读或有创意的解读。可从小说和“后记”在情节、主题、人物、情感等方面的异同进行比较分析, 而阐述自己的理解, 没有统一固定的答案。根据本篇, 一种情况可以理解为“后记”是独立于小说外的写作说明, 既然是“后记”, 当然不能算作小说的一部分。小说写的是“那个人”, 而“后记”写的是自己, 结局也未必能断定就是同一个人。另一种情况可以理解为“后记”属于小说的有机组成部分, 因为小说的情节和“后记”有相似之处, 小说中的主人公守明与“后记”中的我的境况、情感都很想像。遗憾的是, 考生做这道题大都没有明确的观点, 或有观点而说不出理由, 故得分情况不理想。

第四大题实用类文本阅读 (25分)

本题材料摘编自《中国真菌学先驱———邓叔群院士》, 所选文章内容较好, 表达清晰, 但命题略有些“绕”, 第2、3、4问在内容上有重复交叉现象, 体现的区分度不够大。第12题平均得分12.52分, 得分率为63%。

第 (1) 问, 是有关文章内容的概括和语言特色的分析, 要求具有较强的分析综合能力。此题超过30%的同学填了“常识教育和专业化教育C/D”两项, 很遗憾地丢掉一半分, 这一遗憾本来是可以通过仔细阅读题干加以弥补的。

第 (2) 问, 此题的关键词是“现实因素”和“思想基础”。考查学生对文章语言、结构、中心的分析概括能力。“现实因素”是邓叔群对国民党腐败统治的失望, 而东北解放区领导尊重人才的诚意令他感动。“思想基础”是他从小受到外祖母关于爱国和做人的教育, 在他的内心深处, 有着为民族富强奋斗终生的志愿, 有着对共产党的希望和向往, 愿与民族同甘苦、共命运。这一问总分是6分, 考生平均得分为2.8分。

第 (3) 问, 此题的关键是“ (邓叔群) 如何主动牺牲个人利益、为国分忧”, 要求考生从文本和“相关链接”中筛选有用信息, 在理清文章脉络的基础上, 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材料所反映的人生价值与时代精神, 意在考查学生的探究能力。如:当他得知国内岭南大学急需一位植物病理学教授时, 他放弃学业, 当即回国;他带领研究小组顶烈日、冒风雨开展森林资源勘察;为东北筹建农学院, 带病编写出一整套农林大学的教材纲要;主动要求去偏远贫困地区工作、要求减薪、捐献, 办培训班, 拒绝巨额酬金等。本小题共6分, 考生平均得分2.9分。

第 (4) 问, 此题在内容是与2、3问重复交叉, 相对前两问较易, 考生平均得分3.92分。考生只要紧扣“爱国科学家”, 再从材料中去搜集相关信息, 如:牺牲个人利益果断回国;为中国建立自己的真菌学;为国培养农林专业人才等。此小题得分率是较高的, 81.3%。

第五大题语言文字运用 (20分)

这一大题凸显了语言的意义在于学以致用, 字、词、句的选择与运用, 都依赖于具体的语境, 引题着重考查学生的表达应用能力。

第13题, 由以往考查对4个各不相同的成语的理解变为考查3个意思相近的成语的辨析、理解。要求考生在正确理解所给成语“防患未然”、“未雨绸缪”、“防微杜渐”意义和用法的基础上, 能分辨各句的不同语境, 做出正确的选择。虽然考查的能力层级都是表达运用中的E级, 但减少词语数量, 加上特定的语境帮助辨别, 今年的这道考题能力要求有所降低, 而更强调汉语的文化意蕴。这对今天网络空间和日常生活中语言意蕴的流逝、语言的空心化和暴力化是具有反拨意义的。

第14题, 这是一道病句辨析题, 而分析句子结构是辨识病句最基本也是最常用的方法。此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成分残缺、偷换主语、句式杂糅的辨识。

第15、16题, 主要考点在于语言表达的简明、连贯、得体、准确、生动, 要求考生仔细研究所给材料的语意、内容及其之间的逻辑关联, 根据上下文关系进行排序。但此小题考生得分并不理想, 仅为2.3分。

第17题, 此小题依然是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与运用能力, 根据所提供的内容, 用简明、连贯、得体、准确、生动的话语组成一段话, 要求说明的是:这是一次春游活动, 活动的内容及要求, 各小组具体情况及相应的准备工作。此小题可以说是一种类似于活动“通知”类的东西, 考查点太过单一, 仅为组成一段话, 如果要求考生以“通知 (或公告) ”的规范形式设计一份“春游活动通知 (或公告) ”, 这样考查的内容可能更丰富, 适用性更强。

第六大题写作 (60分)

今年的作文题 (第18题) 在材料表述上相对清晰, 立意空间也比较广。但材料短, 对多数海南考生而言, 理解“喂食”、“警示”的内涵, 有一定的难度, 很容易偏离题意。本题平均得分37.8分。

本材料是关于“给野生动物喂食”而引发的讨论, 一方面给动物喂食是好心, 是善行。但“好心”未必“做好事”。从而引申出关于“溺爱、错爱”的主题, 强调“自强自立、不食嗟来之食”的重要性, 表面讲的是不要给野生动物喂食的问题, 实际却可以联系到对孩子、对亲人、对学生应该抱什么态度才算是关爱的问题。另一方面由“不听警示者执意喂食, 将依法惩处”, 而引申出要遵纪守法、遵守社会公德的主题, 强调遵循自然法则以及法律、法规的重要性。但“给动物喂食”, 以及由此而生的“依法惩处”, 还是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调动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取材范围不够开阔, 大多数考生列举的都一些司空见惯的事例, 很少有灵性的闪光呈现。

我们希望, 未来的作文命题, 在激发学生创造性思考, 表达真实的情感和见解, 展开理性的讨论等方面多加关注, 从而对作文教学起到更切实的推动作用。

篇4:小学语文毕业试卷阅读题

他要感谢那只手

(1)感恩节的前夕,美国芝加哥一家报社的编辑部向一位小学女教师约稿,希望得到一些家境贫寒的孩子画的图画,图画的内容是:他想感谢的东西。

(2)孩子们高兴地在白纸上描画起来。女教师猜想这些贫民区的孩子们想要感谢的东西是很少的,可能大多数孩子会画上餐桌上的火鸡或冰淇淋等。

(3)当小道格拉斯交上他的画时,她吃了一惊,他画的是一只手。

(4)是谁的手?这个抽象的表现使她迷惑不解。孩子们也纷纷猜测。一个说:“这准是上帝的手。”另一个说:“是农夫的手,因为农夫喂了火鸡。”

(5)女教师走到小道格拉斯一个皮肤棕黑色又瘦又小头发卷曲的孩子桌前弯腰低头问他 能告诉我你画的是谁的手吗

(6)这是你的手 老师 孩子小声答道

(7)她回想起来了,在放学后,她常常拉着他黏乎乎的小手,送这个孩子走一段。他家很穷,父亲常喝酒,母亲体弱多病,没有工作,小道格拉斯破旧的衣服总是脏兮兮的。当然,她也常拉别的孩子的手。可这只老师的手对小道格拉斯却有非凡的意义,他要感谢这只手。

(8)我们每个人都有要感谢的,其中( )有物质上的给予,( )有精神上的支持,诸如得到了自信和机会。对很多给予者来说,也许,这种给予是微不足道的,可它的作用却难以估计。因此,我们每个人都应尽自己的所能,给予别人。

1.给第(5)、(6)自然段加上标点符号。

2.第(7)自然段中说:“可这只老师的手对小道格拉斯却有非凡的意义。”这里的“非凡的意义”指的是什么(不超过20个字)?

3.在第(8)自然段中的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4.从全文看,第(7)自然段的记叙顺序是( );第(8)自然段的作用是( )。

5.这篇充满人情味的散文表达了一个极为明确的观点,这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篇5:小学语文试卷分析

一、试题特点

1、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考查。

试题覆盖面广,全卷共六大题,分为拼写、词语、句子、积累、阅读、习作,涉及到的知识和能力有:读拼音写词语、汉字的规范书写、组词、词语分类、选词填空、按要求写句子、课内外积累、课内外阅读、习作等。但试题难度不大,都是小学阶段应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必须具备的的基本能力。

2、课内外相结合,全面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

试题依标靠本,不出偏题、怪题,课内外知识和能力综合考查,能比较全面地了解学生的语文素养,了解学生语文知识的积累情况和理解、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

3、试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发挥。

如仿写句子、按要求写词语等积累题,具有开放性,学生可根据各自的所见所闻所想来灵活答题。习作一项的开放性也比较明显,主要写一写关于爱的故事和感受,选材范围贴近学生生活,只要具备基本的习作能力和一定的生活积累,应该是有话可说,有情可抒的。

二、学生答题情况

查看30名学生试卷,语文科的平均分数为

75分,及格率为 92%,优秀率为45%。总体来看,学生的成绩有进步,但还有部分学生存在很多不足。现将学生各部分的答题情况简述如下: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

这部分共四大题,满分为45分,平均得分约38分。从这部分的答卷中,可以看出学生在汉语拼音拼读、词语的辨析运用能力、句型变换、词句积累以及良好的写字习惯的养成等方面则存在问题。不会写的最多是“戳记”、“漫不经心”的“经”写成“惊”;“清脆”的鸟鸣写成“清翠、萃”;对于京剧人物类型不明确,多数选“青衣”;对“曹雪芹、施耐庵”写错字的较多。在句子中,多数没能把“尊敬”改成“崇敬”,对于神话故事不清,很多填写的不是神话成语。书写不规范的却占相当大的比例,说明平时在写字教学中对学生要求不够严格,对良好的写字习惯的培养还不够。第二部分:阅读

这部分共两个阅读分析题,满分为22分,平均得分约11分,得分率约50%。在填空时回答不全、不准,如“孩子蹲下的不只是身子,还有比金钱更宝贵的——”很多填写“尊严”或其他不着边际的词语,显然对短文主旨理解不透。显示出学生尚缺乏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训练。

第三部分:习作

习作部分满分为30分,平均得分约21分。本次习作的要求是写一篇爱心故事,试题难度不大,选材范围较广,学生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和体验,选择有利于发挥自己水平的题材来写。很多学生都能围绕学习过程中发生的事来写,但也有内容空泛,缺乏真情实感,语句不够通畅,书写不够工整、规范等问题。这也是普遍存在的问题。

三、反思与对策

1、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课内的学习和课外的阅读,积累大量的知识和信息,知识积累多了,基础才能厚实。

2、要注意引导学生把学习到的知识运用到语文实践中去,通过大量的语文实践,使所学的知识更加牢固,语文能力不断提高。

3、而积累和运用,均离不开学习方法的指导,因为“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生只有掌握了学习的方法,才不需要每时每刻都依赖老师,才能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和更快的发展速度。

篇6:小学语文试卷分析

“夯实双基”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之所在。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应在小学阶段打下坚实的基础,这是学生学好其他学科的基础,更是他们终身发展的基础。显而易见,鉴于此,命题时,我立足于学生的长期发展,着眼于三个维度:知识与本事,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夯实双基为本,把扎实学习基础知识,努力提高基本技能放在首位。并以此为载体,将发展学生思维,陶冶学生情操有机的融入夯实双基之中。在命题中力求做到:“卷面图文并茂、生动活泼,资料全面丰富,形式灵活多样,关注个体差异,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二、检测资料分析

本次检测的资料依托于人教版教材的资料。依据语文课程标准对本学段的目标要求,本次试卷共设计了四大板块,分别是“字词百花园”“句子实验室”“课文联系站”“阅读小天地”和“写作展示台”。其中,“字词百花园”包括六个题目,有抄写句子、看音节写词语、选择字音、形近字和音近字填空、选择适宜的词语和反义词的区分、应用;“句子实验室”有两个题目:仿写“一……就……”的句子和句型变换;“课文联系站”包括按课文资料填空和选择正确的读音;“阅读小天地”为课外阅读部分;“写作展示台”设计的是请学生写一写自我的“六一”儿童节是怎样过的,最有意思的是什么事。

三、测查情景分析

☆总体情景:本次测试人数59人,优秀人数43人,优秀率为72.8%,达标人数56人,达标率为94.9%,平均成绩为85.49分。差距是显而易见的,尽管原因有客观的,但我们必须立足于教学这一根本,来分析主观原因,找到差距,并进行科学理性的反思,不断改善自我的教学方法与策略。

☆具体分析

1、字词百花园:共有六题,占卷面总分的50%,正确率为79.5%。

第一题:抄写句子,努力做到字迹端正美观。考查的是学生书写本事。答题情景普遍较好,绝大部分学生能认真抄写,并且书写工整。

第二题:读音节、写词语。考查的是学生认读音节,书写词语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学生大多在田字格中书写较为规范,正确率较高。

第三题:将正确的读音和相关的字连一连。以连线的形式考查的是多音字的区别与应用。

第四题:选择正确的字填空。考查的是学生对形近字和音近字的掌握情景,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学生选错字的现象比较普遍。

第五题:填上适宜的词语。此题主要考查学生词语积累,并准确运用的本事。问题主要集中在数量词的运用上。由此可见,学生在对此类词语的区别应用中存在困难,需要在平日的教学过程中,经过不一样形式的练习帮忙学生品读、辨析。

2、句子实验室:此部分有两道题目,仿写和句型变换。占卷面总分的6%。经过率为62%。

仿写考查的是学生对于关联词“一……就……”的运用本事。句型变换采用照样貌,变一变的形式,引导学生练习运用不一样的句型来表达同一个意思,也是为学生的写作奠定基础的练习。

这两道题目,从学生的答题情景来看,主要是不熟悉此种练习形式,导致审题不明。究其原因,是平日缺乏此类型题目的练习。经过与教师们交流了解到出现这一情景的原因在于教材没有安排此类练习,所以教学过程中也就忽略了。这又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教学中存在的一个问题:教教材和用教材教的问题。大家明白新课改理念倡导我们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这就给我们执教者留有很大的再创造空间,我们应当在语文课程标准的指引下,本着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依托于教材,但又不拘泥于教材进行自我的教学实践。应对学生学习写作片断的实际,需要练习使用各种不一样的句型来表达自我的思想,此时教师的任务又是什么?所以,提议教师们研读课标,明确方向,创造性的使用教材。

3、课文联系站、阅读小天地:这一版块由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两部分组成,占卷面总分的33%。此题正确率为73.6%

从课内阅读来看,学生掌握的较好。从课外阅读看,学生能够熟练运用各种查字典的方法,并正确使用标点符号。但由于没有认真审题,所写的反义词并不是短文中的词语。

提议教师们在平日的阅读教学中以课程标准中的要求为目标,充分发挥自我的创造性,以教材为依托,设计灵活多样的练习,力求到达举一反三的效果。注重引导学生进行触类旁通建构式的学习,而非简单相加累积式的学习。另外还应帮忙学生推荐适宜的课外读物,教给他们读书的方法,引导他们多读书,在读中积累,在读中提高本事。

4、写作展示台

本次习作题目鉴于学生的年龄特点,依据课标要求旨在引导学生留心观察生活中的事物,乐于书面表达。从两个方面分析本次习作:

1)审题:多数学生能够仔细审题,联系实际写出资料比较具体的作文。从这次考试中能够看出,大部分学生的习作水平还能够,这与教师的指导训练,学生的日常积累是分不开的。同时,也存在相当一部分学生审题不清,甚至不会审题。存在的现象有少数学生将写实文章写成了想象文章。

2)资料:从学生的习作来看,多数学生书写比较认真、规范。大部分学生能够联系实际,比较具体的描述自我觉得最有意思的事情,语句比较通顺、连贯,有的还能加上语言、动作等描述,把文章写生动。但存在的问题也不容乐观:(1)标点。习作中相当一部分学生不能正确运用标点符号,甚至有不少的孩子通篇都没有加标点。标点符号使用格式上也存在不少问题,如有部分学生把逗号、句号、写在了一行的开头位置,有的学生不明白标点符号应占一个格。在作文教学中,标点符号的使用一向是一个难点问题,学生对于每一个标点符号蕴含的意义搞不明白,因而导致不知在何时、何处应当怎样使用每一个标点。这个问题是值得所有语文教师进行思考的。(2)书写。本次考试的习作能够看出学生的书写存在很多问题,除错别字的问题外,主要表此刻书写质量两极分化比较严重,有的学生书写美观大方,甚而带有必须书法体的痕迹;而有的学生书写极其潦草,让人感觉态度极为不端正,甚至有的字让人看不懂,阅卷的教师反复揣摩才能读明白。写字教学应抓在平常,扎扎实实地落实到教学的每个环节中,才能出成绩。

四、改善教学的几点提议:

1、面向全体,关注差异。我们允许差异,但我们更要关注差异。我们要经过检测及时发现学习暂困生,课上课下适当的加以“偏爱”,力求帮忙他们尽快找到适合自我的学习方法,建立学习的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然,长期下去,他们由暂困变为特困时,必将难以弥补。

2、要把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放在重要位置。尤其要加强识字教学,解决错别字多的“顽疾”。同时还要在提高学生文化品行、文化教养方面多下功夫。

3、加强书写训练,要求学生不仅仅要把字写正确,还要写整洁、美观。

4、要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要将学生的新奇感转化为求知欲。提倡语文学习活动化,让学生在动手动脑的语文语言实践活动中学习语文。

5、重视养成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让学生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养成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我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

学生良好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可是必须努力培养,要让学生养成的好习惯有:集中精力、专心致志读书的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用适合自我的方式做读书笔记的习惯。勤于使用工具书、根据需要收集有关资料的习惯。勇于质疑问难、进取参与讨论和争辩的习惯。善于倾听别人发言的习惯。努力解决自我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的习惯。

篇7:小学语文试卷分析总结

1.鼓励性:命题语言轻松,富有亲和力和鼓励性。如卷首的温馨提示、题目要求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用我会我能我要我觉得等形式鼓励学生以积极的情感,健康的情绪,主动地投入到答题过程中,不断地体验成功的愉悦,增强了学生答题的自信心,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健全人格。

2.全面性:试题题型多样,涵盖了教材的主要内容,点多面广,通过识字写字、阅读积累、习作等方式在有限的试题中全面地考查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分值分布均匀,突出了命题的科学性。

3.生活性: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试题中第三题中的第3、4小题的关于我市医务人员和鸟巢的选择题,第六题中的第2、3、4、5小题的根据自己的感悟填空题,第七题的根据情境答题以及第九题废墟下的母爱的课外阅读,都取材于生活,实现了书本知识与生活世界的沟通,内容灵活,学生在答题中会觉得自然、熟悉,有利于学生的语言表达,同时又充分体现了语文学习重情感体验和感悟的特点,极富时代感。

二、答题分析

1.基本情况(编者略)

2.答题情况:

第一题得分率在90%左右,但全对的学生较少,其中错误最多的是蜿蜒的蜿、喉结的喉、香港的港,这说明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对易错字教学的突破还不够。

第二题得分率85%,错误集中在悄然的悄和一暴十寒的暴的读音选择上。前一个主要是受悄悄的的悄的读音和大家平时语言习惯的影响;后一个词语在语文园地七中出现过,读音选择错误是不应该的,这说明教师平时的教学不严密。

第三题得分率在93%左右,大部分学生都能得满分,失分主要是基础差的学生,因此学困生的辅导不容忽视。

第四题得分率78%,这两类成语分别在语文园地四和语文园地七中的日积月累出现过,但还有接近30%的学生不能正确答题。主要是因为学生对题目要求的理解不够正确,褒贬义成语混淆不清,这说明教师对语文园地中日积月累的教学不够重视,学生的囫囵吞枣式学习是造成答题失分的主要原因。

第五题得分率70%左右,多数学生不能根据例句很好的领悟做题要求,特别是第一小题,如果命题时在例句中的关键字下加着重号可能会引起学生的注意和思考,如例句1中的流跳,例句2中的像,就会避免不必要的失分。

第六题得分率在76%左右,其中根据情境写歇后语和名言警句两小题失分严重,且填空中错别字较多。因此在重视语言积累的同时,加强灵活运用训练不容忽视。

第七题得分率在70%左右,学生审题不够严密,回答问题时没能紧扣语言材料,或句子不完整,或意思不全。

第八题得分率77%,其中第一小题失分严重,达60%-70%,说明学生对颓丧一词理解不够,同时意思项中的三个词语的意思与颓丧的意思联系不紧密,如把委靡改成沮丧可能更好些。 第九题得分率79%,其中第二小题失分严重。其中反应回应选择错误是因为学生对这两个意思相近词语的理解不够准确造成的;费力地废力地这两个字读音相同,但意思完全不同,学生在选择时分析不细致而导致选择错误。另外第四题失分也较多,这就给教师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即树立大语文观,怎样更好地实现语文与生活的沟通

第十题得分率67%,学生习作选材不新,作文内容较为平淡,段落层次不清,句子不够通顺,细节描写不具体生动,缺乏真情实感,同时标点符号运用错误较多,书写马虎。

三、教学建议

1、要继续重视和加强字词教学和写字教学。

本次检测中,看拼音写汉字部分得分率较高,但对此我们仍不能有所松懈,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识字能力,突出对易错字的指导,把字词放在语境中去认读、去理解,把字词句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并且要鼓励学生在习作、日记中运用学过的生字词,把字词教学抓实抓细。同时写字指导也不能松懈,教学中要继续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因为写字教学是整个小学阶段,特别是中年级的一项十分重要的教学任务,学生的字写不好,就等于没有完成语文教学任务。

2、要立足于课堂,重视学法指导,提高语文学习能力。

方法比知识更为重要。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立足课堂,立足课本,适度地渗透学习方法的指导,让学生在主动探究中进行实践,积累学法,形成能力。比如整体把握课文思想内容的能力,联系上下文体会重点词句的能力,体会课文的表达方法和语言形式的能力等。教师在引导学生与文本进行对话时,要做到以下几点:(1)增强形象感受,减少理性分析。(2)以读为本,坚持读有目的,读有层次,读有见解的教学原则。(3)善于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唤起学生原有生活积累与现时感悟的冲突,激活思维。(4)阅读理解要于阅读欣赏有机结合,提高阅读品位。

3、树立大语文观,增加阅读量,链接生活,提高写作水平。

树立大语文观,要立足于课内,延伸于课外,注重课内外知识点的渗透和融会贯通。教学中教师要继续重视阅读指导,让学生学会读各种文章,不仅能读懂,而且要有所感悟,有所积淀。然后以此为基点,向写作迁移,向课外延伸,向生活拓展……逐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这样才有利于丰富学生的语言,增强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提高遣词造句、驾驭文字的能力,夯实文化底蕴,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同时在日常的习作训练中,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具体实际安排小练笔训练,重点抓好细节描写的指导,这样学生今后的文章才不会出现空洞、乏味的现象,才能写出有血有肉的文章来。

篇8:如何提高语文试卷分析课的有效性

关键词:语文考试,功能,试卷分析课,有效性

考试作为课程评价的方式之一, 使用普遍, 功能强大。阶段性的考试可以准确反映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状况, 检验和改进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 完善教学过程, 全面落实课程目标。[1]可见考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那么, 教师应如何把考试的功能发挥到极致呢?那就要精心设计试卷分析课, 提高试卷分析课的有效性。

一次考试下来, 只有师生双方对考试的总体情况了然于胸, 只有师生双方沉浸于试卷的分析之中, 考试的效果才能体现, 目的才能达到。试卷批阅下发之后, 教师不作分析, 要求学生自己订正;或者教师乱发脾气, 愤然分析;或教师异常冷静, 逐题耐心分析, 这些行为都是低效甚至是无效的。那么如何提高试卷分析课的有效性呢?在多年教学实践的基础上, 笔者以语文为例, 谈一谈提高试卷分析课的有效性需要把握的几点。

一、通过绘制表格让学生了解自己考试的具体情况, 是提高试卷分析课有效性的前提

既然考试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状态, 明白自己的知识薄弱点, 以便调整接下来的学习方略, 那么就非常有必要让学生了解自己每个题型的得分情况和掌握程度。在课堂上可以呈现总体和局部这两种表格, 以一次期末考试为例进行说明。

总体表格:

说明:

1. 此表格可以让学生全面了解自己的语文学习和知识掌握情况。

2.一、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二、现代文阅读; (一) 课内, (二) 课外;三、文言文阅读: (一) 古诗, (二) 课内, (三) 课外;四、作文。

3.“优秀”、“良好”等人数比例可以根据班级的语文整体水平做出相应的安排。

局部表格:

说明:

1.此表格是对第一个题型“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的细化。

2. 此表格可以让学生对自己的知识掌握情况了解得更精细, 在今后的学习中更有针对性。

有了这两种表格, 教师和学生对考试的总体情况都了然于胸, 这样在试卷分析之前, 教师要分析的和学生要倾听的重点就清晰可见了。所以表格的绘制是提高试卷分析课有效性的前提。

二、利用注意力变化规律, 遵循先分析“重”、“急”题目的原则是提高试卷分析课有效性的保障

英国教育家约翰·洛克说:“教师的巨大技巧在于集中与保持学生的注意。”经历过学习的人都有这样的切身感受:老师一题一题往下讲, 学生所有的耐心都已被磨光, 真等到讲那些重要的题目时, 注意力却无法集中了。这是有其科学道理的, 不能怪学生。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 一般情况下, 一节课45分钟中, 学生的注意力随教师讲课的变化而变化。开始上课时, 学生的注意力逐步增强, 中间有一段时间学生的注意力保持较为理想的稳定状态, 随后学生的注意力开始分散。经过实验分析, 上课时间与学生的注意力变化情况如下:

所以课堂的开始不宜马上进行题目的分析, 先利用上面绘制的表格进行热身,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引起他们的兴趣, 激发他们的求知欲。“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 总体表格和局部表格会让学生对自己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从而可以进一步端正听课的态度。

待表格展示完, 学生对自身情况了解之后, 学生的注意力也是逐步增强了的时候, 教师就可以着手分析题目了。分析题目应该区分轻重缓急, 根据注意力变化的规律, 先讲那些错误率比较高、学生不容易掌握的题目, 也就是先讲“重”、“急”的题目。在学生注意力最集中、最稳定的时候着手最重要的事, 这就为提高试卷分析课的有效性提供了保障。

三、灵活运用多种试卷讲评方法, 是提高试卷分析课有效性的关键

当然, 在具体分析题目时, 教师也要作方法上的思考和选择。是向学生进行灌输式的分析好呢, 还是引导式的自我发现和总结好呢?在平时的试卷分析中, 我发现下面的几种方法有不错的效果。

方法一, 充分利用数码技术, 让学生自己在对比分析中找到答题要领。

很显然, 学生自己发现答题错误比教师直接告诉他们效果不知要强多少倍。针对一些典型性的错题, 我事先会用手机拍下学生中具有代表性错误的回答, 再把比较好的回答混在其中, 然后通过电脑展示在屏幕上, 让学生在对比分析中寻找答题的要领。

例如: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走一步, 再走一步》阅读中的一个题目:“‘我永远忘不了的经历’具体指什么?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不超过20字) ”

学生甲:“我”跟着伙伴们, 爬悬崖到三分之一处不能爬了, 后来得到父亲的指导才下来了。

学生乙:下悬崖的经历。

学生丙:我和小伙伴去爬山, 最终我悟到人生的道理。

学生丁:爸爸指导我下悬崖的经历。

此题的题干中有诸多限制的信息, 如“经历”、“具体”、“简洁”尤其是括号中的信息“不超过20字”, 所以要答好这种题目, 还真要多长几个心眼。在对比分析中, 学生们发现甲语言不够“简洁”, 乙连必要的人物都没有, 丙不吻合题目中要求概括“永远忘不了的经历”的要求, 文章的核心内容是爬下悬崖的部分, 况且根本不用谈到道理, 相对来说丁概括得还不错, 但似乎还欠缺点什么。

学生们意识到这类题目的回答要包含“谁”和“干什么 (表现中心的核心事件) ”这两个要素。我顺势启发他们还应加上“修饰语”, “修饰语”是为了突显文章的中心, 仅仅概括成“‘我’ (谁) 爬下悬崖 (干什么) ”是远远不够的, 还应加上两个必要的修饰语“‘我’在父亲的鼓励 (或指导、引导) 下一步一步爬下悬崖”才行。

最后我们总结出这类题目一般可以用这样的模式去概括“谁+修饰语 (凸显中心) +干什么 (表现中心的核心事件) ”。

在经历了自己的对比分析之后, 学生对这类题目的回答就比较胸有成竹了, 而且会记得更深刻、更持久。

方法二, 学生代替老师分析题目, 激发注意力、锻炼能力两不误。

在试卷分析课中, 多一些互动和参与效果会很好, 其实这也是让学生保持注意力的一种手段。

在一堂试卷分析课中, 总会有一些成绩优秀的学生会感到无趣, 因为除了个别题目不会, 其余都答得不错, 可他们还必须要陪着大家一起听。我们完全可以选择一些题目让这些学生跟同学们讲解, 一方面可以保持其余学生们的注意力, 另一方面也能激发他们自己的注意力, 甚至还锻炼了语言组织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何乐而不为?

如一古诗阅读题:

诗歌中, “”含飘零之感, 唤起读者对王昌龄流落远方的担忧;“子规”有离别之愁, 触发宦游异乡的凄清。

这个题目的正确答案是“杨花”, 可正确率不高, 学生们呈现出的答案是“落尽”, “杨花落尽”, 甚至是“杨花落尽子规啼”, 作为教师自然明白是因为他们审题不清。

我让一位答对的女生上讲台向大家讲讲自己的解题思路:1.横线上有个双引号, 说明答案是要从诗中找的。2.题目中有个分号, 分号表示前后两句是并列关系, 地位是平等的。3.分号后面说的是“子规”的含义, 同时“子规”是个名词, 所以分号前面说的肯定是另外一个名词的含义, 而名词只能填“杨花”, 并且还真的含“飘零之感”。同学们不禁为该女生超清晰的解题思路所折服, 报以热烈的掌声。可以想象学生们听课的效果。

方法三, 充分利用学生资源, 由学生自由选择请教对象。

还有一些极个别的错题放手让学生们自己解决, 方式可以请教老师, 请教周围的同学, 抑或更远的同学。《兑命》里有一句话“学学半”是说“教人是学习的一半”的意思, 学生们深深地明白, 别人请教自己, 如果对方能听懂自己的讲解, 那就说明自己是彻底地懂了, 语言表达也是没有问题的;相反, 如果对方听不懂, 那就说明自己对这个题目还可能存在一知半解, 或者自己的思路和表达有问题, 那就应该赶快弄明白。所以, 学生们很乐意帮助别人, 这是双赢的美好局面。

四、写试卷分析后的感受, 是提高试卷分析课有效性的保证

阶段性考试的试卷分析之后我一般会布置一个作业:“字数不限, 结合此次语文考试中自己出现的问题和我们对试卷的分析写一篇随笔《语文, 我想说》。”随笔白纸黑字记录着, 可以改变听时清楚过后忘记的尴尬现象, 在下次考试之前下发可供学生借鉴, 避免重蹈覆辙。所以这也是提高试卷分析课有效性的保证。

学生在随笔中如是说:

这次语文考试同学们考不好的因素中, 不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不认真复习、不仔细审题是占主要的。 (邱XX)

说到写作文, 半天才憋出一句话来, 脑袋里一片空白, 没东西好写, 这说明平时我不够仔细, 不善于观察、发现生活中有趣的现象。我要坚持每天看15分钟的书。 (李X)

我发现了我学习中最大的缺点———懒。我偷工减料, 学习的效果自然也就会很差。 (陈XX)

没有关系, 这一次考得不好, 不代表永久, 下一次我一定会做得更好。 (胡XX)

……

透过这些文字, 我欣喜地发现写随笔还有这样的好处:

1.学生对自己在试卷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一次梳理, 一方面加深印象, 另一方面也完成了从感性到理性的升华和总结。有些学生甚至上升到了对自己性格弱点的批评。

2.学生在梳理的过程中, 会对自己形成一种希望:如果下次避免了这些错误会怎样。很显然有励志的作用。

3.写作的过程也是学生情感宣泄的过程, 这样有效地调节了学生对语文的态度, 这能促进学生的学习。

通过写试卷分析后的感受, 学生由外而内地进行了一番梳理, 这无疑是提高试卷分析课有效性的有力保证。

余文森教授曾说:“我把有效性看成是课程改革成败存亡的命脉、命根子。”[2]可见, 一堂试卷分析课是不可小觑的, 一定要运用方法和智慧提高它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11年版) [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26.

上一篇:大学的社会实践是引导我们走出校门下一篇:时代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