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认定和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甘工信2011年182号文件)

2024-07-14

甘肃省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认定和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甘工信2011年182号文件)(共2篇)

篇1:甘肃省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认定和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甘工信2011年182号文件)

关于印发《甘肃省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甘财建„2011‟77号

各市州财政局、工信委,省直管县财政局、工信局:

为规范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的使用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根据国家财政部,国家发改委印发的《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财企„2008‟179号)和《甘肃省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条例》精神,我们研究制定了《甘肃省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现印发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甘肃省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二〇一一年五月四日

甘肃省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和《甘肃省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条例》,为规范我省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的使用管理,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以下简称“专项资金”)是指由省级财政预算安排的,专项用于我省中小企业技术改造、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的资金。

本办法所称中小企业是指符合原国家经贸委、原国家计委、财政部、国家统计局2003年制定的《中小企业标准暂行规定》(国经贸中小企„2003‟143号)中界定的中小企业。

本办法所称中小企业服务体系是指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公共服务的各类社会服务机构构建的服务体系。

第三条 专项资金的使用管理应遵循公平、公开、规范、安全、有效的原则,有利于改善中小企业经营环境,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扩大城乡就业。

第四条 专项资金支持范围包括:

(一)中小企业技术改造项目,主要用于我省中小企业结构调整、产业升级、综合利用、专业化发展、与大企业协作配套、技术进步、清洁生产以及省级融资平台给予贷款的项目。

(二)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项目,主要用于:

1、必要的设备购置支出;

2、软件开发或购置支出;

3、为拓展服务范围对现有场地进行必要改造的支出;

4、购买行业先进、共性、适用技术成果的支出;

5、信息采集支出;

6、经省工信委和省财政厅批准的其他支出。第五条 专项资金由省财政厅、省工信委负责管理。省财政厅:负责资金预算管理,会审下达资金使用计划,办理资金拨付手续,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追踪问效、监督检查。

省工信委:负责组织项目申报、评审,编制项目计划,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组织验收。

第二章 支持方式和额度

第六条 专项资金的支持方式采用无偿资助和贷款贴息两种。其中: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项目采取无偿资助方式;企业技术改造项目采取贷款贴息方式。

第七条 企业技术改造项目贷款贴息的额度,根据项目贷款额度及人民银行公布的同期贷款利率确定,贴息率最高不超过该项目当期的银行贷款利率,贴息期限最多不超过2年。对借款单位逾期不归还银行贷款产生的逾期贷款利息、加息、罚息,不予补贴。

服务体系建设项目专项资金无偿资助的额度不超过该项目企业已投入的自有资金总额,最多不超过50万元。

第八条 已经享受中央和省级其他类专项资金支持的项目,不在本办法支持范围。

第三章 资金申请

第九条 中小企业技术改造项目的申报条件:

(一)在我省境内注册具有独立生产性企业法人资格;

(二)申报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专项资金支持方向和重点;

(三)企业正常经营两年以上,经济效益良好;

(四)能按时上报中小企业生产经营运行监测月报。项目须经过具有投资项目审核职能的部门或机构核准或备案,已列入省级中小企业项目库在建或新建项目,并且建设期不超过两年;

(五)具有健全完善的会计核算体系和财务管理机构,财务管理制度健全;

(六)会计信用、纳税信用和银行信用良好。

(七)按照《甘肃省工业和信息化产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管理暂行办法》(甘工信环[2010]837号)的有关规定,通过项目的节能评估。

第十条 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项目的申报条件:

(一)具有法人资格,有固定的工作场所,拥有为中小企业服务相应业务的资质,并经省级认定的中小企业公共服务机构;

(二)熟悉国家和地方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熟悉行业准入、工商和税务等登记方面的政策和规定,熟悉企业设立程序,熟悉企业管理业务;

(三)具有从事中小企业服务业务的专业人员,包括法律、技术、经济等方面的专业人员。具备为中小企业提供社会服务的业务能力及必要的服务设施;

(四)在申请资助的业务领域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并有与之相关的工作业绩。服务中小企业收入不低于营业额的40%;纳税信用良好;

(五)有完整的服务规程和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

(六)其他应符合的条件。

第十一条 申请专项资金的中小企业应同时提供下列资料:

(一)市(州)、省直管县工(经)信部门和财政局、省属企业主管部门资金申请文件;

(二)市(州)、省直管县工(经)信部门和财政局、省属中小企业主管部门出具的中小企业专项发展资金申报材料真实性证明函;

(三)法人执照副本及章程(复印件);

(四)企业基本情况,生产经营情况和业务开展情况报告;

(五)项目基本情况及申请专项资金的理由,支持方式及额度(附表);

(六)近两年经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会计报表和审计报告(复印件);

(七)市(州)、省直管县工(经)信部门和财政局确认的企业申请专项资金项目开工证明;

(八)银行贷款合同(或贷款承诺书)和利息支付清单等相关凭证复印件;

(九)其他需提供的资料。如环评意见、节能评估和审查意见、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纳税证明等。

第四章 资金的申报、审核及审批

第十二条 各市(州)、省直管县工(经)信部门会同同级财政局在本地区范围内公开组织项目资金的申请工作,并对申请企业的资格条件及相关资料进行审核,以市(州)为单位汇总(含省直管县项目),由各市(州)工(经)信部门会同同级财政局于当年3月底之前联合上报省工信委和省财政厅(省直管县项目不另行上报)。省级中小企业申报项目由其主管部门行文报省工信委、省财政厅。

第十三条 省工信委对各市(州)上报的专项资金申请报告和项目材料进行审核,确定提交专家评审委员会评审的项目名单。

第十四条 省工信委会同省财政厅建立专家评审制度,组织相关技术、财务、市场等方面的专家,依据本办法第三章的规定和当年专项资金的支持方向和重点,对申请项目进行评审。

第十五条 省工信委会同省财政厅根据专家评审意见确定项目计划。省财政厅根据确定的项目计划,审定资金使用计划,将项目支出预算指标下达到各市(州)、省直管县财政局,并及时拨付专项资金。

第十六条 承担项目的企业或单位,收到专项资金后,按照《企业财务通则》(财政部令第41号)第二十条的相关规定进行财务处理。

第五章 监督检查

第十七条 各市(州)、省直管县工(经)信部门、财政局要严格审核申报项目,并对申报项目提供的有关情况的真实性、合法性负责。

第十八条 各市(州)、省直管县财政局负责对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管理和监督;项目及资金指标下达后,各级财政部门及时拨付项目承担单位。各市(州)、省直管县工(经)信部门负责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管理和监督。

第十九条 承担技术改造项目的企业,应在项目完工后1个月内向同级财政部门和工信部门报送项目建设情况及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不能按期完成的项目,需在原定项目建成期前书面说明未按时完工的理由和预计完成日期。

承担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项目的企业或单位,应于年底前向同级财政部门和工信部门报送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

第二十条 各市(州)、省直管县财政局应会同同级工信部门每年对本地区中小企业使用专项资金的总体情况和项目建设情况进行总结,并于12月底以前上报省财政厅和省工信委。

第二十一条 对弄虚作假、骗取、套取专项资金的企业,将扣回专项资金,并由省工信委、省财政厅责令地方有关部门进行整改,同时将企业名单在网站上进行通报,三年内不再受理该企业项目资金申报。第六章 附 则

第二十二条 本办法由省财政厅和省工信委负责解释。第二十三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有效期至2015年12月31日。原《甘肃省省级中小企业乡镇企业专项扶持资金项目管理办法》同时废止。

附件:

1、甘肃省中小企业专项资金项目申报文本

2、甘肃省中小企业专项资金项目申请及审核意见表

3、甘肃省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项目汇总表(贷款贴息项目)

4、甘肃省中小企业专项资金服务体系项目申请及审核意见表

5、甘肃省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项目汇总表(服务体系项目)

6、甘肃省中小企业专项资金项目申报承诺

篇2:甘肃省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认定和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甘工信2011年182号文件)

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工信部企业〔2010〕240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中小企业主管部门: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36号),推动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促进中小企业又好又快发展,现将《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管理暂行办法》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〇一〇年五月二十四日

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

第一条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36号),推动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促进中小企业又好又快发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以下简称示范平台)是指经工业和信息化部认定,由法人单位建设和运营,为中小企业提供各类公共服务,业绩突出、公信度高、服务面广,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服务平台。

示范平台具有开放性和资源共享的特征,提供的公共服务主要包括:信息、技术、融资、质量、节能、环保、创业、培训、管理、商务、现代物流等。示范平台可以是具有多种服务功能的综合性平台,也可以是某一方面服务功能突出的专业平台。

第三条 工业和信息化部负责示范平台的认定和管理工作。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以下简称“省级”)中小企业主管部门负责本地区示范平台的推荐工作,协助工业和信息化部对示范平台进行管理。

第四条 示范平台的认定遵循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

第二章 示范平台的条件

第五条 示范平台应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一)依法设立、运营两年以上的独立法人单位,资产总额不低于300万元,财务收支状况良好,经营规范、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主要服务于中小企业集聚的区域或行业。包括:产业集群、小企业创业基地、工业园区和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等。满足中小企业的公共服务需求,服务的行业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三)服务功能完善,服务特色突出。从业人数不少于20人,其中大专及以上学历和中级及以上技术职称专业人员的比例不低于60%;有固定的经营服务场所和必要的服务设施、仪器设备等。

(四)年服务中小企业不少于100家;近两年服务企业数量稳定增长;用户满意度在80%以上;服务业绩突出,在专业服务领域或区域内有一定的声誉和品牌影响力。

(五)有完善的管理制度,健全的服务流程、收费标准和服务质量保证措施;有明确的发展规划、目标和品牌建设方案。

(六)主要负责人有较强的事业心、责任心,具有开拓创新精神、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较高的管理水平。

(七)获得省级及以上部门的相关认定或表彰。

(八)属于经济欠发达的老少边穷地区,服务业绩突出、示范带动作用明显的服务平台,上述

(一)、(三)、(四)的条件可适度放宽。

第三章 工作程序

第六条 省级中小企业主管部门依据本办法第五条的规定,负责本地区示范平台的推荐工作。优先推荐省级表彰的平台,逐步过渡到推荐省级认定的平台。

第七条 省级中小企业主管部门对推荐的示范平台运营情况、服务业绩、示范性进行测评,填写《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推荐表》(见附件1),并附被推荐示范平台的申请材料,上报工业和信息化部。

第八条 被推荐为示范平台的单位需提交下列材料:

(一)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申请报告(见附件2);

(二)法人证书或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

(三)上一服务收支情况的专项审计报告;

(四)主要服务设施、软件或仪器设备清单;

(五)主要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名单及职称情况;

(六)签订服务协议的中小企业名单和服务中小企业成效的评价;

(七)发展规划或运营计划;

(八)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或监督审核)证书复印件;

(九)省级及以上部门颁发的从业资格、资质、认定证书(证明)复印件,授予的荣誉证书(证明)复印件;

(十)得到各级政府扶持的情况;

(十一)能够证明符合申报条件的其他材料;

(十二)对申报材料真实性的声明。

第九条 工业和信息化部按照相关评审程序对申报材料进行评审,评审结果在工业和信息化部门户网站及有关媒体公示15个工作日。

第十条 工业和信息化部对评审合格的示范平台授予“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称号。

第十一条 示范平台的评审工作于每年4月1日至30日的工作日集中办理。

第四章 示范平台管理

第十二条 示范平台名单在工业和信息化部门户网站及有关媒体公布,并适时更新。

第十三条 示范平台要不断提高服务能力和组织带动社会服务资源的能力,主动开展公益性服务,积极承担政府部门委托的各项任务,每年将工作总结报省级中小企业主管部门,及时发布服务信息,自觉接受社会监督。

第十四条 工业和信息化部对示范平台实行动态管理,每三年复核一次。复核与申报同时进行,由示范平台将三年工作总结、上一服务收支专项审计报告及《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运营情况测评表》(见附件3)报省级中小企业主管部门。省级中小企业主管部门组织测评后,填写测评情况及意见,经工业和信息化部复核,对合格的示范平台予以确认;对不合格的发布公告予以撤消。

第十五条 工业和信息化部建立监督管理制度。每年或不定期组织专家对示范平台进行抽查,对已经授牌的示范平台,如发现弄虚作假,除撤销称号外,暂停所在省级中小企业主管部门下一的申报工作。

第十六条 工业和信息化部对示范平台予以重点扶持。

第十七条 示范平台评审工作接受审计、纪检部门和社会的监督检查。

第五章 附

第十八条 各省级中小企业主管部门可参照本办法,组织开展省级示范平台的认定工作,并对省级及以上示范平台给予相应的扶持。

第十九条 全国性行业协会可依据本办法第五条的规定,在协会已认定的公共服务平台中选择,直接向工业和信息化部推荐示范平台,并按本办法相关工作内容进行管理。

第二十条 本办法由工业和信息化部负责解释。

上一篇:意想不到的感动杂文随笔下一篇:廉洁从业知识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