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高中学业水平

2024-07-12

广东省高中学业水平(精选6篇)

篇1:广东省高中学业水平

自《广东省普通高校招生考试改革调整方案》实施以来,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以下简称“学考”)在促进中学落实国家课程标准和要求,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有个性发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发〔〕35号)和《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粤府〔〕17号),积极推进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招生,决定从起,我省学考增加语文、数学和英语科目,由考生自愿选择报考。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增加考试科目、内容和方式

(一)增加考试科目。将语文、数学和英语列入学考科目,按照国家教育考试的标准和要求实行全省统一命题,统一考试,统一评卷,考试成绩是学生报考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招生和普通高中毕业的重要依据。20秋季及以前入学的高一新生报考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和生物科目仍按《关于印发〈广东省普通高校招生考试改革调整方案〉的通知》(粤教考〔〕28号)实施,考试对象、考试内容范围、命题方式、考试方法、组织形式、成绩评定、呈现办法和使用方式等保持不变。

(二)考试内容和方式。语文、数学和英语学考科目根据国家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的规定及要求确定考试内容,以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规定的必修内容为主。命题紧密联系社会实际与学生生活经验,在全面考核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注重加强对综合运用能力的考查。以书面笔试形式进行,包括主观题和客观题,考试大纲(说明)另行下发。

二、考试对象与时间安排

(一)考试对象。普通高中三年级学生自愿报考学考语文、数学和英语科目。高中阶段其他学校应、往届毕业生和社会人员也可报名参加。

(二)考试时间安排

1.考试时间。语文、数学和英语科目每年组织一次考试,与1月举行的.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和生物等6门科目学考同时报名、统一组织安排考试。

2. 考试时长。语文考试时长为120分钟,数学和英语每门考试时长各为90分钟。

三、成绩呈现和使用

(一)成绩呈现。学考语文、数学和英语各科目考试卷面满分值为100分。成绩公布采用等级+卷面原始分数的方式。根据《教育部关于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实施意见》(教基二〔2014〕10号)的要求,等级分为A、B、C、D和E五等,各等级人数各占当次考生总数的比例15%、30%、30%、20%和不超过5%。E等级为不合格。

(二)考试成绩使用

1. 作为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招生的主要依据。年起,省内所有高职院校均应参加依据学考成绩录取的分类考试招生的改革,高职院校通过分类考试招生的招生计划数要占本校年度招生计划的一半以上,使分类考试录取成为高职院校招生录取的主渠道。语文、数学和英语科目学考成绩,作为高职院校依据学考录取“文化素质”的成绩,也可以作为高职院校自主招生“文化素质”的成绩,成绩当年有效。高职院校的相关录取办法另行制订。

2. 作为普通高中学生毕业及同等学力认定的主要依据。语文、数学和英语科目学考成绩也可作为普通高中学生毕业及同等学力认定的主要依据之一,成绩长期有效。在外省(自治区、直辖市)取得的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组织的语文、数学和英语科目学考成绩,由省级主管部门出具成绩证明,可办理成绩转入。但只能作为普通高中学生毕业及同等学力认定的相应科目成绩,不能作为当年高职院校分类招生录取的依据。

四、组织实施

(一)高度重视。语文、数学和英语科目是学考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完善我省学考制度,推进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招生、满足高等职业教育选拔人才的需要具有重要意义。各级教育部门、考试招生机构、各普通高中学校要高度重视,及时做好宣传、组织工作,积极动员符合条件的考生报考,确保顺利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二)精心组织。各市、县(区、市)招生考试机构负责考试的组织和实施工作,要按照国家教育考试的标准和要求,统一设置考点、考场,规范考场布置、实施程序等。加强安全保密,建立健全诚信机制。严肃考风考纪,建立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对考试作弊等违规行为,严格按照《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等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三)加强统筹。各级教育部门和各普通高中学校要加强教学管理,严格落实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合理安排教学进度,严禁压缩课程授课时间。学生参加语文、数学和英语科目学考后,学校要继续根据国家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标准的要求开设课程,完成教学任务,确保改革平稳有序进行。

(四)规范收费。根据《广东省发展改革委、广东省财政厅关于增加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收费科目的复函》(粤发改价格函〔2016〕1391号)的要求,语文、数学和英语科目的考试收费为每科次25元。请有关收费单位做好收费公示,使用省财政部门统一印制的行政事业性收费票据,收费收入按规定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

请各市教育局将此通知转发辖区内各县(区)教育局、中学。

广东省教育厅

5月5日

篇2:广东省高中学业水平

考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凭考生号和密码登录“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报名系统”(网址:www.eeagd.edu.cn/xyspbm/)进行预报名。首次报考我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考生凭身份证、户口簿到报名点(就读学校或招生办指定的地点)领取考生号、密码,已报考过我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考生,必须凭原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考生号、密码报考。考生进入报名网页后应认真阅读《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考生守则》和《考生诚信考试承诺书》并确认,然后再录入有关信息。首次报考考生录入本人的基本信息(含姓名、身份证号等信息)及报考科目等,非首次报考考生录入本人当次报考科目等信息,核对无误后确认。密码遗忘的可到报名点或县、市招生办、考试中心查询。

(二)网上缴费。

考生填写网上报名信息后,须在网上按操作流程交纳考试费,标准为每科次25元。未交纳考试费的考生不予报考,不编排考场。考试费一旦交纳,不予退还。

(三)报名点确认。

预报名后,考生应在规定时间内持身份证、户口簿到报名点确认报名资格、校对和核准报考信息、电子摄像(或用微信小程序进行摄像)、采集指纹(已有指纹信息的考生无须重复采集)。考生应认真核对报名点打印的《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报名登记表》(以下简称《报名登记表》),尤其应认真核实考生本人的姓名、身份证号、性别、就读学校、考生号、报考科目以及头像等信息,核对无误的应签名确认。《报名登记表》一经签名确认,所有的报名信息不得更改,因考生本人录入错误或不认真校对而造成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未到报名点确认的考生不能参加考试。

各市和各报名点(学校)在报名工作开始前,要确保各报名点配置好身份证阅读器和指纹采集设备,认真组织系统测试和操作培训,确保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报名工作顺利实施。报名准备工作、程序及注意事项(含指纹采集流程)详见文后。

(四)打印准考证。

参加12月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考生须在月10日至15日,参加201月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考生须在年12月16日至26日,登录“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报名系统”(网址:www.eeagd.edu.cn/xyspbm/)自行打印准考证。各报名点(学校)要对考生打印准考证的情况及时进行检查,提醒考生认真核对姓名、准考证号和照片等信息,发现错误信息及时向县(区)考试机构反映。详见官网查阅。

篇3: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述评

一、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发展的历史进程

2004年9月,山东、宁夏、广东、海南率先成为高中新课程改革的试验区,拉开了高中新课程改革的帷幕。为了落实高中新课程的课程设置和课程标准,有效评估与考核高中学校办学质量,规范与监控高中学校的办学行为与特色,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继承与发展了高中毕业会考制度而登上历史舞台。 实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不仅有利于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督促高中学校认真执行新课程方案与课程标准,规范高中学校的教育教学行为;也有助于高中教师通过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所反馈的信息进行教学评估,调整与改进教学工作。山东省教育厅于2004年颁布了 《山东省普通高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工作管理暂行规定》,规定从2004年入学的普通高中学生开始取消高中毕业会考,实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随着高中新课程改革的推进,高中学业水平考试逐步在全国大部分省(市、自治区)得到了实施与发展。2008年1月《教育部关于普通高中新课程省份深化高校招生考试改革指导意见》中明确指出了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要逐步发挥其为高校招生选拔提供参考依据的作用。随后全国各省市纷纷探索并出台了相应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与高考挂钩方案,寻求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与高考挂钩的可能路径以完善高校招生录取制度。无疑,这极大地推动了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发展。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又再次强调:“建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全面实施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可见,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在高中教育教学中有着较高的地位与效用。在2014年我国新一轮高考改革方案中,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与高考硬挂钩的路线得到了充分肯定与突破发展,这预示着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将成为今后一个时期高中学校的主要任务之一。

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突破与超越

在新一轮高考改革背景下,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为深化我国考试招生制度,解决我国素质教育深水区问题做出了重大的调整与突破。

1.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自选——促进文理兼修

《意见》指出普通高中课程方案所设定的全部科目将列入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范围,其中语文、 数学、外语、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科目的考试,将由省级教育管理部门统一组织实施,艺术(或音乐、美术)、体育、通用技术、信息技术等科目的考试,可在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统一性要求的基础上确定具体的实施细则。[2]学生可依据自己的特长与优势及理想的报考院校与专业要求, 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六门科目中不分文理自愿选择三门科目的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纳入高考总成绩,这意味着在普通高中实施文理兼修将成为可能。长久以来,普通高中教育文理分科弊病较为严重。学校为提升高考升学率,迫使学生在没有全面了解自己的兴趣爱好及学习优势的前提下进行文理分科选择,而学生选择的依据不是兴趣与爱好及未来的职业,而是文理科成绩的相对优势,目的是取得最好的成绩考上名牌大学。如今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三门选考科目的学习与考试将会本着“先必修后选修,先选学后选考”的基本实施原则,以规避以上弊端,为学生提供更多了解与选择的机会。鉴于此,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的改革与完善,将有利于实现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基本出发点,并彻底扭转传统高中教育教学的功利性取向,促进文理兼修,真正落实培养 “全面基础上个性发展的人”的教育目的,纠正与改观文理分科的诟病与弊端,摆脱普通高中教育“片面化”的立场与品质,从而走向多元化发展的科学路径。

2.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操作方式——落实一科两考

《意见》要求了各省(直辖市)在每学期末所安排的考试科目要覆盖高中年级全部科目,以满足不同学生选考的需要,并积极实现为广大考生提供同一科目两次考试以及调整或更换选考科目创造条件与机会[2]。在现实生活中,许多考生由于情绪紧张、运气不佳等非能力原因,在高考考场中发挥失常,没有把自己真实的学业水平展现出来,以致于没有取得良好的考试成绩实现自己考上理想大学的梦想。对此,我们只能感到无比的惋惜与悲痛。 “一考定终身”的考试操作方式已被人们广为诟病。 对于国家来说,“一考定终身”有悖于国家筛选真正有才华的人才的初衷,国家不能因为学生高考的一次失利而断其继续发展的道路,应该为考生创造多次考试机会,以发掘学生的真正潜力;对于考生来说,“一考定终身”承载着太多的思想压力与包袱, 一旦高考考场失利,考生高中三年的辛苦与汗水将付之东流,遗憾终生。因此,现代考试评价理念强调要给考生创造多次考试机会,完善考试制度。目前, 高考改革将落实高中学业水平考试选考科目的一科两考战略,它将能够有效规避传统“一考定终身” 的考试操作方式与立场的弊病。学生可以选择两次考试中较好的考试成绩纳入高考总分,这有助于缓解考生的考试压力与考试焦虑,使考生能够在宽松的考试环境中展现出自己最真实的学业水平,也为国家选拔杰出人才提供有力的保障。

3.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呈现——采用等级制

《意见》规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三门选考成绩的呈现方式将采用等级制,一般分为A、B、C、D、E五个等级,各等级人数比例大致为A等级15%、B等级30%、C等级30%、D和E等级共25%、E等级为不合格,各省市也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与改进。[2]在传统考试成绩呈现方式上,考试成绩是以分数为标准进行直接比较的,其优势是可以更好的区分考生。但以考试分数为呈现方式也存在着很大的弊端,分数的区分度小,考生间的区分度却很大,考生间往往因为一分之差而排名相差几十甚至几百名。因此,教师、学生以及家长都围着分数转, 为了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家长会为孩子报许多补习班以及特长班,教师会对教学内容逐步深化与拓展,很多教师在教学方法上都采取满堂灌、重复讲、 题海战的方式。长此以往,师生的负担越来越重,而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则被搁置。而采用等级制的计分方式则可以极大地缓解学生的心理与情绪问题,降低分数的微小差距影响学生的生活与学习的可能,也能在很大程度上规避家长由于受攀比心理与功利心理的驱动乱给孩子补课, 加重学生学习与心理负担的现象。同时,等级制的成绩呈现方式,也可以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与精力来发展自己的兴趣与爱好。这不仅在一定程度上确保了学生成长基础的整体性与全面性,也保障了学生个性化发展所需的时间、空间与机会,避免了因分数竞赛而造成学生特长的错失与埋没。

4.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使用——纳入高考体系

《意见》要求普通高中学校要将学生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提供给高校招生使用,作为高校录取的重要参考依据,其中学生的三门选考科目的考试成绩将会通过转换直接纳入高考成绩。[2]这预示着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硬挂钩于高考将是今后学业水平考试最重要的用途与使命。因此,教育管理部门要逐步深化对高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结果的分析与研究,加强对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选考科目成绩转化的合理性与科学性,并且做好其对普通高中教学的反馈与教学指导,不断优化高中教育教学结构,提升高中教育教学质量。而当下所有的高中学生学习的课程和科目基本相同,难度相同,要求也一样,非常缺乏个性,这对学生未来的发展、兴趣的培养和潜能的识别与提高都有限制与不足。[3]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硬挂钩于高考还有另一方面的“倒逼”效果。第一,倒逼普通高中学校进一步端正办学理念与教育教学价值取向、进一步明晰培养目标、 进一步增强教师培训强度与广度、进一步深化课程与教学改革,改变现行高中教育教学“唯分数论”的现状;第二,倒逼高校进一步完善学科建设,在“两依据、一参考”的基础上设制多元化的录取方案,并将不同专业的录取要求转达给高中学校,实现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切实联手,转变我国育人模式。

三、高中学业水平考试面临新的问题与挑战

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改革给普通高中教育与高等教育带来了诸多利好,但这并不意味着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实践之路一帆风顺,相反,它也面临着诸多困难与挑战。

1.高中教学组织方式的变革面临新的要求

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实行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和生物中自选三门考试科目成绩纳入高考成绩,这意味着学生可以选择理科或文科, 也可以进行文理兼修,这将对普通高中课程组织结构的变革提出新的要求。长期以来,我国高中教学组织结构是以行政班为基础进行教学工作的。在行政班中,有固定的班主任管理班级,有相对稳定的授课教师教授知识,有固定的教室供学生上课、自习以及进行班集体活动,班级里的学生也是固定不变的,他们共同学习同样的知识与内容。但是实施文理兼修策略将彻底改变目前行政班教学的现状。 目前高中学校是按照文理分科进行编排班级的,班级里的学生差异性较小,学习的知识内容也相同, 相对比较容易分班。而实施文理兼修策略以后,如果还是在同一个行政班教学,那么一个班级就有可能存在多个方向的学生,学生的差异性较大,这对教师的教学以及学生的学习是极为不利的。因此, 必须变革当前高中教学组织结构的形式,实施走班制教学。而当下实施走班制教学又存在很大的挑战性,首先是高中教室的短缺和高中教师结构性短缺难以满足学生任意选择考试科目的需求;其次是走班制教学打破了原来行政班的建制,那么学生的管理、班主任工作由谁来代替、课程表的统筹编排等等一系列的问题,都亟待我们去探讨与思考。

2.高中学生课业负担的减轻面临新的期待

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改革方案的设计理念是为了减轻高中学生课业负担,但在实践层面上,高中教育教学将如何落实这一理念,我们对此有新的期待。首先,实施一科两考战略。实施一科两考战略是为了减轻学生的考试压力与缓解学生的考试焦虑情绪。但在实践层面上,能否达到预期的效果还需要进一步的商榷。高考是个选拔性的考试,众人同过独木桥,学生会不断努力提高自己的学业成绩, 没有考满分就会觉得还有提升的空间。如果为学生提供同一科目两次考试的机会,那么绝大多数学生都会选择考两次。因此,如果不转变学生“非满分不成功”的不良信念,或者提出其他解决应对措施,那么实施一科两考战略将会有增添学生课业负担的嫌疑。其次,增加学生的心理负担。一方面,在理念上,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改革方案规定学业水平考试科目学一门清一门,避免所有科目皆积压至高三年级一次考,以减轻学生的考试负担。但在实践方面,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将贯穿于整个高中三年,这等于提前让高一高二的学生进入了高考,感受到了浓烈的考试氛围和考试压力,让学生关注的焦点无时无刻不聚焦于高考,那么学生又何来宽松愉悦的环境发展自身的兴趣与爱好呢?这无形中增加了学生的心理负担。另一方面,高中学业水平考试选考科目的成绩在学生参加高考之前就已经成型,这会不会对学生心理负担的增加产生影响?我们还需进行深入的研究与探讨。因此,在减轻高中学生课业负担的路途中,我们仍将面临着诸多新的问题。

3.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命题面临新的挑战

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已经联动高考,它关乎高中学生的毕业与升学,意义重大。因此,推动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命题的科学化水平是当下进行高考改革的重要前提与基础。而目前对于命制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试卷还存在着如下问题与挑战。首先,命题组成员不合理。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命题组成员既要有明确普通高中课程标准的学科专家,又有熟悉普通高中教育教学流程以及教育教学现状的一线教师,同时还要具有了解教育前沿性发展方向的教育专家。而当下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命题组成员主要是由学科命题专家构成,这样既难保证命题的适切性,也难保障命题质量的科学化,常会出现试卷的难度、信度、效度以及区分度不稳定的现象。其次, 命题程序与环节有待科学化设定。考试命题最基础工作就是要制定并遵循科学、规范的命题程序,这是确保命题工作按照既定工作目标顺利进行的前提。[4]目前命题程序与环节的设定还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对命题者的培训力度不够,命题者对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功能与任务以及命题的责任与方法了解不清;第二,对以前命题规律的总结与改进措施不够;第三,命题计划不完善;第四,考试蓝图的编制不全面,难以充分体现出学业水平考试的各类指标;第五,命题的模拟编制不足;第六,正式命题的方式缺乏多样性,应当使个人独立命题与组长拼题相结合进行;第七,样本校对也应结合个人校对与集体校对两种方式,以保证试卷、答案与答题卡的完全正确与吻合。再次,试题质量监控还需进一步科学化。一方面,对试题难度的有效控制不足。难度作为评价试题质量最重要、最基本的量化指标, 不仅对学生的及格率有非常大的影响,也直接影响试题的区分度、信度和效度,对普通高中学科教学有很强的导向作用[5]。当下,试题的稳定性与连续性以及试卷的难度与平均成绩的有效控制不足,试卷题目难以体现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功能与任务。另一方面,对试题信度、效度与区分度的控制不足。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主要是考察学生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以及在此基础上的高阶能力发展水平。而目前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试卷的信度、效度以及区分度常常会出现不稳定状态,这对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长期发展是相当不利的。

4.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信度面临新的诉求

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的呈现方式由传统的百分制转变为等级制,那么,如何切实保证学生的考试成绩依然具有较高参考价值与可信度?对于纳入高考科目,面对以区间定等级的成绩记录方式, 如何在等级中确保考试结果的公平性?对于非纳入高考科目,如何确保学生的学习层次真正达到合格水平,避免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流于形式?对于这些问题的拷问,我们必须多方合作。为实现提升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信度,除了上述科学性命题外,我们还要做好以下几方面问题的应对措施。第一,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组织管理问题。应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组织,以确保考试的权威性。第二,考试场所的选定与设置问题。为确保考试的安全与有效,必须将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放在高考标准化的考场里进行。第三,保证考试过程与结果的透明化问题。建立全省学生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记录的电子平台,对于考试要求、命题质量分析、阅卷要求、每位同学的具体得分都明确记录在电子平台中。同时, 学校也要将学生的学业水平考试成绩进行公示,以接受家长与公众的监督。第四,阅卷程序的科学化问题。为确保评分结果的准确性与公平性,必须在统一评分标准和方式的基础上,统一阅卷程序。第五,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监督机制问题。完善申诉制度、复议制度等配套制度的同时,国家要建立明确的高中学业水平监督机制,确定监督主体、制定监督方式、明确监督内容、落实监督程序。对于知法犯法者必须追究其法律责任,情节严重者可追究其刑事责任,并将处理结果及时公之于众,以保证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科学性与公平性。但是在实践方面,对于上述问题的解决,我们仍将会面临诸多方面的困扰与挑战。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EB/OL].http://www.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8298/201409/174543.html.

[2]教育部关于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实施意见[EB/OL].http://www.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3732/201412/181664.html.

[3]施久铭.高中学业水平考试:面向高厉害的挑战[J].人民教育,2014(19).

[4]徐远征.对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命题技术的初步探讨[J].课程·教材·教法,2013(2).

篇4: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述评

高中学业水平考试  历程  超越  挑战

2014年9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上海、浙江成为首批高考改革的试点,这标志着我国新一轮高考改革的全面启动。新一轮高考改革目标在于改革招生录取机制,探索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的多元录取机制,形成以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相结合的考试招生模式,建立中国特色现代教育考试招生制度。[1]另外,教育部于2014年12月出台的《关于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实施意见》(教基二[2014]10号)(以下简称《意见》)指出,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中的三门选考科目成绩将纳入高校招生录取的总成绩[2]。这意味着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与高考将实行硬挂钩。无疑,这对新课程改革与高考改革的演进是大有裨益的。因此,为推动新一轮高考改革的顺利前行,我们有必要梳理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发展的历史进程,探析新一轮高考改革中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突破与超越,厘清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在实施过程中将会面临的困境与挑战,这对于完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推动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与素质教育深化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发展的历史进程

2004年9月,山东、宁夏、广东、海南率先成为高中新课程改革的试验区,拉开了高中新课程改革的帷幕。为了落实高中新课程的课程设置和课程标准,有效评估与考核高中学校办学质量,规范与监控高中学校的办学行为与特色,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继承与发展了高中毕业会考制度而登上历史舞台。实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不仅有利于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督促高中学校认真执行新课程方案与课程标准,规范高中学校的教育教学行为;也有助于高中教师通过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所反馈的信息进行教学评估,调整与改进教学工作。山东省教育厅于2004年颁布了《山东省普通高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工作管理暂行规定》,规定从2004年入学的普通高中学生开始取消高中毕业会考,实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随着高中新课程改革的推进,高中学业水平考试逐步在全国大部分省(市、自治区)得到了实施与发展。2008年1月《教育部关于普通高中新课程省份深化高校招生考试改革指导意见》中明确指出了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要逐步发挥其为高校招生选拔提供参考依据的作用。随后全国各省市纷纷探索并出台了相应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与高考挂钩方案,寻求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与高考挂钩的可能路径以完善高校招生录取制度。无疑,这极大地推动了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发展。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又再次强调:“建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全面实施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可见,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在高中教育教学中有着较高的地位与效用。在2014年我国新一轮高考改革方案中,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与高考硬挂钩的路线得到了充分肯定与突破发展,这预示着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将成为今后一个时期高中学校的主要任务之一。

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突破与超越

在新一轮高考改革背景下,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为深化我国考试招生制度,解决我国素质教育深水区问题做出了重大的调整与突破。

1.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自选——促进文理兼修

《意见》指出普通高中课程方案所设定的全部科目将列入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范围,其中语文、数学、外语、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科目的考试,将由省级教育管理部门统一组织实施,艺术(或音乐、美术)、体育、通用技术、信息技术等科目的考试,可在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统一性要求的基础上确定具体的实施细则。[2]学生可依据自己的特长与优势及理想的报考院校与专业要求,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六门科目中不分文理自愿选择三门科目的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纳入高考总成绩,这意味着在普通高中实施文理兼修将成为可能。长久以来,普通高中教育文理分科弊病较为严重。学校为提升高考升学率,迫使学生在没有全面了解自己的兴趣爱好及学习优势的前提下进行文理分科选择,而学生选择的依据不是兴趣与爱好及未来的职业,而是文理科成绩的相对优势,目的是取得最好的成绩考上名牌大学。如今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三门选考科目的学习与考试将会本着“先必修后选修,先选学后选考”的基本实施原则,以规避以上弊端,为学生提供更多了解与选择的机会。鉴于此,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的改革与完善,将有利于实现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基本出发点,并彻底扭转传统高中教育教学的功利性取向,促进文理兼修,真正落实培养“全面基础上个性发展的人”的教育目的,纠正与改观文理分科的诟病与弊端,摆脱普通高中教育“片面化”的立场与品质,从而走向多元化发展的科学路径。

2.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操作方式——落实一科两考

《意见》要求了各省(直辖市)在每学期末所安排的考试科目要覆盖高中年级全部科目,以满足不同学生选考的需要,并积极实现为广大考生提供同一科目两次考试以及调整或更换选考科目创造条件与机会[2]。在现实生活中,许多考生由于情绪紧张、运气不佳等非能力原因,在高考考场中发挥失常,没有把自己真实的学业水平展现出来,以致于没有取得良好的考试成绩实现自己考上理想大学的梦想。对此,我们只能感到无比的惋惜与悲痛。“一考定终身”的考试操作方式已被人们广为诟病。对于国家来说,“一考定终身”有悖于国家筛选真正有才华的人才的初衷,国家不能因为学生高考的一次失利而断其继续发展的道路,应该为考生创造多次考试机会,以发掘学生的真正潜力;对于考生来说,“一考定终身”承载着太多的思想压力与包袱,一旦高考考场失利,考生高中三年的辛苦与汗水将付之东流,遗憾终生。因此,现代考试评价理念强调要给考生创造多次考试机会,完善考试制度。目前,高考改革将落实高中学业水平考试选考科目的一科两考战略,它将能够有效规避传统“一考定终身”的考试操作方式与立场的弊病。学生可以选择两次考试中较好的考试成绩纳入高考总分,这有助于缓解考生的考试压力与考试焦虑,使考生能够在宽松的考试环境中展现出自己最真实的学业水平,也为国家选拔杰出人才提供有力的保障。

3.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呈现——采用等级制

《意见》规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三门选考成绩的呈现方式将采用等级制,一般分为A、B、C、D、E五个等级,各等级人数比例大致为A等级15%、B等级30%、C等级30%、D和E等级共25%、E等级为不合格,各省市也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与改进。[2]在传统考试成绩呈现方式上,考试成绩是以分数为标准进行直接比较的,其优势是可以更好的区分考生。但以考试分数为呈现方式也存在着很大的弊端,分数的区分度小,考生间的区分度却很大,考生间往往因为一分之差而排名相差几十甚至几百名。因此,教师、学生以及家长都围着分数转,为了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家长会为孩子报许多补习班以及特长班,教师会对教学内容逐步深化与拓展,很多教师在教学方法上都采取满堂灌、重复讲、题海战的方式。长此以往,师生的负担越来越重,而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则被搁置。而采用等级制的计分方式则可以极大地缓解学生的心理与情绪问题,降低分数的微小差距影响学生的生活与学习的可能,也能在很大程度上规避家长由于受攀比心理与功利心理的驱动乱给孩子补课,加重学生学习与心理负担的现象。同时,等级制的成绩呈现方式,也可以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与精力来发展自己的兴趣与爱好。这不仅在一定程度上确保了学生成长基础的整体性与全面性,也保障了学生个性化发展所需的时间、空间与机会,避免了因分数竞赛而造成学生特长的错失与埋没。

4.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使用——纳入高考体系

《意见》要求普通高中学校要将学生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提供给高校招生使用,作为高校录取的重要参考依据,其中学生的三门选考科目的考试成绩将会通过转换直接纳入高考成绩。[2]这预示着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硬挂钩于高考将是今后学业水平考试最重要的用途与使命。因此,教育管理部门要逐步深化对高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结果的分析与研究,加强对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选考科目成绩转化的合理性与科学性,并且做好其对普通高中教学的反馈与教学指导,不断优化高中教育教学结构,提升高中教育教学质量。而当下所有的高中学生学习的课程和科目基本相同,难度相同,要求也一样,非常缺乏个性,这对学生未来的发展、兴趣的培养和潜能的识别与提高都有限制与不足。[3]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硬挂钩于高考还有另一方面的“倒逼”效果。第一,倒逼普通高中学校进一步端正办学理念与教育教学价值取向、进一步明晰培养目标、进一步增强教师培训强度与广度、进一步深化课程与教学改革,改变现行高中教育教学“唯分数论”的现状;第二,倒逼高校进一步完善学科建设,在“两依据、一参考”的基础上设制多元化的录取方案,并将不同专业的录取要求转达给高中学校,实现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切实联手,转变我国育人模式。

三、高中学业水平考试面临新的问题与挑战

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改革给普通高中教育与高等教育带来了诸多利好,但这并不意味着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实践之路一帆风顺,相反,它也面临着诸多困难与挑战。

1.高中教学组织方式的变革面临新的要求

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实行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和生物中自选三门考试科目成绩纳入高考成绩,这意味着学生可以选择理科或文科,也可以进行文理兼修,这将对普通高中课程组织结构的变革提出新的要求。长期以来,我国高中教学组织结构是以行政班为基础进行教学工作的。在行政班中,有固定的班主任管理班级,有相对稳定的授课教师教授知识,有固定的教室供学生上课、自习以及进行班集体活动,班级里的学生也是固定不变的,他们共同学习同样的知识与内容。但是实施文理兼修策略将彻底改变目前行政班教学的现状。目前高中学校是按照文理分科进行编排班级的,班级里的学生差异性较小,学习的知识内容也相同,相对比较容易分班。而实施文理兼修策略以后,如果还是在同一个行政班教学,那么一个班级就有可能存在多个方向的学生,学生的差异性较大,这对教师的教学以及学生的学习是极为不利的。因此,必须变革当前高中教学组织结构的形式,实施走班制教学。而当下实施走班制教学又存在很大的挑战性,首先是高中教室的短缺和高中教师结构性短缺难以满足学生任意选择考试科目的需求;其次是走班制教学打破了原来行政班的建制,那么学生的管理、班主任工作由谁来代替、课程表的统筹编排等等一系列的问题,都亟待我们去探讨与思考。

2.高中学生课业负担的减轻面临新的期待

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改革方案的设计理念是为了减轻高中学生课业负担,但在实践层面上,高中教育教学将如何落实这一理念,我们对此有新的期待。首先,实施一科两考战略。实施一科两考战略是为了减轻学生的考试压力与缓解学生的考试焦虑情绪。但在实践层面上,能否达到预期的效果还需要进一步的商榷。高考是个选拔性的考试,众人同过独木桥,学生会不断努力提高自己的学业成绩,没有考满分就会觉得还有提升的空间。如果为学生提供同一科目两次考试的机会,那么绝大多数学生都会选择考两次。因此,如果不转变学生“非满分不成功”的不良信念,或者提出其他解决应对措施,那么实施一科两考战略将会有增添学生课业负担的嫌疑。其次,增加学生的心理负担。一方面,在理念上,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改革方案规定学业水平考试科目学一门清一门,避免所有科目皆积压至高三年级一次考,以减轻学生的考试负担。但在实践方面,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将贯穿于整个高中三年,这等于提前让高一高二的学生进入了高考,感受到了浓烈的考试氛围和考试压力,让学生关注的焦点无时无刻不聚焦于高考,那么学生又何来宽松愉悦的环境发展自身的兴趣与爱好呢?这无形中增加了学生的心理负担。另一方面,高中学业水平考试选考科目的成绩在学生参加高考之前就已经成型,这会不会对学生心理负担的增加产生影响?我们还需进行深入的研究与探讨。因此,在减轻高中学生课业负担的路途中,我们仍将面临着诸多新的问题。

3.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命题面临新的挑战

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已经联动高考,它关乎高中学生的毕业与升学,意义重大。因此,推动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命题的科学化水平是当下进行高考改革的重要前提与基础。而目前对于命制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试卷还存在着如下问题与挑战。首先,命题组成员不合理。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命题组成员既要有明确普通高中课程标准的学科专家,又有熟悉普通高中教育教学流程以及教育教学现状的一线教师,同时还要具有了解教育前沿性发展方向的教育专家。而当下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命题组成员主要是由学科命题专家构成,这样既难保证命题的适切性,也难保障命题质量的科学化,常会出现试卷的难度、信度、效度以及区分度不稳定的现象。其次,命题程序与环节有待科学化设定。考试命题最基础工作就是要制定并遵循科学、规范的命题程序,这是确保命题工作按照既定工作目标顺利进行的前提。[4]目前命题程序与环节的设定还存在以下问题。第一,对命题者的培训力度不够,命题者对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功能与任务以及命题的责任与方法了解不清;第二,对以前命题规律的总结与改进措施不够;第三,命题计划不完善;第四,考试蓝图的编制不全面,难以充分体现出学业水平考试的各类指标;第五,命题的模拟编制不足;第六,正式命题的方式缺乏多样性,应当使个人独立命题与组长拼题相结合进行;第七,样本校对也应结合个人校对与集体校对两种方式,以保证试卷、答案与答题卡的完全正确与吻合。再次,试题质量监控还需进一步科学化。一方面,对试题难度的有效控制不足。难度作为评价试题质量最重要、最基本的量化指标,不仅对学生的及格率有非常大的影响,也直接影响试题的区分度、信度和效度,对普通高中学科教学有很强的导向作用[5]。当下,试题的稳定性与连续性以及试卷的难度与平均成绩的有效控制不足,试卷题目难以体现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功能与任务。另一方面,对试题信度、效度与区分度的控制不足。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主要是考察学生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以及在此基础上的高阶能力发展水平。而目前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试卷的信度、效度以及区分度常常会出现不稳定状态,这对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长期发展是相当不利的。

4.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信度面临新的诉求

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的呈现方式由传统的百分制转变为等级制,那么,如何切实保证学生的考试成绩依然具有较高参考价值与可信度?对于纳入高考科目,面对以区间定等级的成绩记录方式,如何在等级中确保考试结果的公平性?对于非纳入高考科目,如何确保学生的学习层次真正达到合格水平,避免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流于形式?对于这些问题的拷问,我们必须多方合作。为实现提升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信度,除了上述科学性命题外,我们还要做好以下几方面问题的应对措施。第一,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组织管理问题。应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组织,以确保考试的权威性。第二,考试场所的选定与设置问题。为确保考试的安全与有效,必须将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放在高考标准化的考场里进行。第三,保证考试过程与结果的透明化问题。建立全省学生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记录的电子平台,对于考试要求、命题质量分析、阅卷要求、每位同学的具体得分都明确记录在电子平台中。同时,学校也要将学生的学业水平考试成绩进行公示,以接受家长与公众的监督。第四,阅卷程序的科学化问题。为确保评分结果的准确性与公平性,必须在统一评分标准和方式的基础上,统一阅卷程序。第五,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监督机制问题。完善申诉制度、复议制度等配套制度的同时,国家要建立明确的高中学业水平监督机制,确定监督主体、制定监督方式、明确监督内容、落实监督程序。对于知法犯法者必须追究其法律责任,情节严重者可追究其刑事责任,并将处理结果及时公之于众,以保证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科学性与公平性。但是在实践方面,对于上述问题的解决,我们仍将会面临诸多方面的困扰与挑战。

————————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EB/OL].http://www.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8298/201409/

174543.html.

[2] 教育部关于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实施意见[EB/OL].http://www.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3732/201412/

181664.html.

[3] 施久铭.高中学业水平考试:面向高厉害的挑战[J].人民教育,2014(19).

[4] 徐远征.对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命题技术的初步探讨[J].课程·教材·教法,2013(2).

[5] 曾桂兴.标准化考试常识[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87.

[作者:章全武(1988-),男,安徽阜阳人,赣南师范学院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王润(1987-),女,安徽阜阳人,赣南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

篇5:广东省高中学业水平

说明如下:

1.学业水平考试号。学业水平考试号是由入学年份、市(县、区)代码、学校代码、性别代码和报名序号组成的15位编码。

2.身份证号。按公安部门核发的有效身份证号填写,高考录取时将按身份证号调用学业水平考试成绩,请务必认真如实填报。

3.姓名。姓名必须与身份证上的姓名相同,从第一位置依次填写,中间不得空格。若有电脑无法打出的汉字,需另附手写材料并注明拼音,随报名电子数据一并上报省考试院。

4.籍贯。籍贯的上报格式为:X省(自治区、直辖市)X市(县)。例如:安徽省合肥市,安徽省长丰县,不能写成安徽省合肥市长丰县。其中省名称最多为3个汉字,市(县)名称最多为4个汉字,从第一位置依次填写,中间不得使用空格,不得使用简称。

5.家庭住址。家庭住址最长使用50个汉字描述,超过50个汉字的部分无效。

6.电子照片。电子照片的格式为JPG,以白色为底,大小为126__182像素,电子照片的文件名为该考生的学业水平考试号。

篇6:广东省高中学业水平

历史A卷

本试卷共4页,22小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6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A)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横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史记·周本纪》记载:“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这反映了西周实行

A.礼乐制度 B.分封制 C.郡县制度 D.宗法制

2、《春秋繁露》记载:“受命之君,天意之所予也。故号为‘天子’者,宜视天如父,事天以孝道也。”这一言论体现了董仲舒

A.民贵君轻的思想 B.无为而治的主张

C.君权神授的思想 D.重本抑末的主张

3.“秦汉以后,公族虽更而世族尚不全革,九品中正之弊,至于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隋朝推行

A.世卿世禄制 B.察举制 C.三省六部制 D.科举制

4.1755-1757年间,东印度公司武装商船北上,要求到浙江宁波等地贸易。此事发生后,清政府

下令, 欧美国家的商船“将来允许在广东收泊交易…不准入浙江海口”。这一做法

A.断绝了中外的一切经济交往 B.有效抵御了西方的侵略

C.不利于清朝海外贸易的发展 D.提高了清朝的国际地位

5.《天朝田亩制度》规定:“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则主有所运用,天下大家处处平均,人人饱暖矣。”这一规定表明,《天朝田亩制度》的突出特点是

A.绝对平均主义 B.自由主义 C.军事政治合 D.民主主义

6.甲午战争证明了清政府无力应付时代的挑战,“自强运动那种表面化的现代化,无法使江河日下的统治获得新生”材料中“自强运动”是指

A.禁烟运动 B.洋务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国货运动

7.19世纪未,有人指出“国会者,君与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并建议说:“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行三权最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可计日待也,“据此可知,他主张

A.君主立宪 B.暴力革命 C、民主共和 D.实业救国

8.孙中山认为,“社会问题在欧美是积重难返”“欧美各国,善果被富人享尽,就民反食恶果,总由少数人把持文明幸福,故成此不平等世界”,这所体现的政治理念是

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 C.民生主义 D.理性主义

9.1952年,重庆一零一钢铁厂职工给毛-写信说:“成渝铁路的钢轨每一根都是我们亲于轧成的,那上面没有一个外国字……我们的工厂两年多来已发生根本变化。生产瘫痪状态早已成为历史陈迹。”这反映了

A.国民经济得到恢复 B.“一五”计划的实施

C.“大跃进”的开展 D.社会主义改造完成10.1955年,《人民日报》指出:“中国代表团参加会议目的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该“会议”是

A.日内瓦会议 B.万隆会议

C.联合国大会 D.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

11.教育部《关于1977年高等学校招生工作的意见》指出:“废除推荐制度,恢复文化考试,实行德、智、体全面考核、择优录取:规定考生必须高中毕业或具有同等学历,恢复从应届毕业生中招生。”这反映当时国家

A.实施“双百”方针 B.准备恢复高考制度

C.启动“希望工程” D.实行“科教兴国”战略

12.在伯利克里(伯里克利)时期的雅典,几乎所有公职都对全体公民开放,任期一年,只能连任一次,并由抽签选举产生。这反映了当时雅典实行

A.代议制 B.君主制 C.中央集权制 D.直接民主制

13.马丁?路德说,世俗权力是受上帝的委托来惩治奸邪,保护善良的。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或是修士、修女,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据此可知,宗教改革

A.挑战罗马教廷的权威 B.批判君主专制

C.质疑上帝的至高无上 D.张社会契约论

14.“本宪法所制定的立法权,均属合众国国会……行政权力赋于美利坚合众国总统……司法权属于一个最高法院以及由国会随时下令设立的低级法院。”这一规定体现了

A.分权原则 B.联邦制原则 C.平等原则 D.两党制原则

15.19世纪中期,英国议会通过法令,规定8至13岁的童工每天工作6.5小时,外加3小时教育时间,这一规定

A.反映了“福利国家”的建立 B.解决了当时的阶级矛盾

C.是工业革命发展的结果 D.丰富了工人的业余生活

16.这部著作“叙述了新的世界观,即包括社会生活在内的彻底的唯物主义、最全面最深刻的发展学说辩证法,以及关于阶级斗争、关于共产主义新社会的创造者无产阶级所负的世界历史使命的理论”,这里“新的世界观”是指

A.人文主义 B.空想社会主义

C、现实主义 D.科学社会主义

17.1919年,出现了世界范围的“爱因斯坦热”。美国、英国、法国、日本等国先后邀请爱因斯坦前往讲学,中国也有人计划邀请他来华。这一现象的出现是因为他

A.提出的相对论是科学领域的重大革命 B.提出的量子假说引发科学的重大突破

C、提出经典力学奠定了现代科学的基础 D.研制了原子弹打破国际军事力量均衡

18.1922年,苏俄颁布《土地劳动使用法》,允许出租土地和使用雇佣劳动,允许农民自由选择使用土地的形式。这反映了当时苏俄实行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农业集体化政策 D.斯大林模式

19.20世纪30年代初,美国率先大幅度提高关税,这一行动引起连锁反应,各国纷纷调高关税。这

A.削弱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B.有效提升了各国的就业率

C.化解了各国的社会矛盾 D.使国际经济秩序愈加混乱

20.1948年3月,英国、法国、比利时、荷兰和卢森堡等国签署了《布鲁塞尔条约》,推动以军事同盟为核心,包括经济、社会和文化等多方面的合作。这

A.激化了美欧之间的矛盾 B.实现了欧洲一体化的目标

C.推动了欧洲联合的趋势 D.消除了西欧各国间的隔阂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21.纵观人类历史,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是永恒的主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材料一从张骞通西城至郑和下西洋,沿着丝绸之路,一些域外的物产,如葡萄、核桃等植物,以及胡等乐器传入中原地区,印度的佛教思想等也传入中国。但就整体而言,中国在这一阶段始终是以先进文明输出国的姿态存在的。这一过程基本上是和平的。

——据王开玺《古代丝绸之路的辐射力》等

材料二大约在1500-1800年间,世界各地区之间建立了广泛的联系,其中包括生物意义上的文流。跟随着欧洲探险者漂洋过海,美洲的玉米、花生、烟草等在非洲、亚洲和欧洲生根发芽;与此同时,大量非洲的奴隶被运往美洲。

1990年后,推动世界经济走向一体化的力量促进了全球化。新的通信媒体已经将世界联系在一起,并推动全球文化的融合。在全球化中,经济的迅发展导致了环境的恶化、贫富差距加大等问题,这些全球问题需要全球共同解决。

——摘编自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古代“丝绸之路”对中国社会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影响。(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6世纪以来世界广泛联系的表现,(4分)并分别概括材料二中的两个历史时期世界广泛联系的原因。(8分)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谈谈对人类文明交流的认识。(4分)

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材料一在一个很长的时期内,即从1840年的鸦片战争到1919年的五四运动的前夜,共计七十多年中,中国人没有什么思想武器可以抗御帝国主义……中国人被迫从帝国主义的老家即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武器库中学来了进化论、天赋人权论和资产阶级共和国等项思想武器和政治方案……但是这些东西也和封建主义的思想武器一样,软弱得很,又是抵不住,败下阵来,宣告破产了。

1917年的俄国革命唤醒了中国人,中国人学得了一样新的东西,这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摘自《毛-选集》第四卷

材料二遵义会议认为:一切事实证明,我们在军事上的单纯防御路线,是我们不能粉碎敌人第五次“围剿”的主要原因。会议改组中央领导机构,选举毛-为政治局常委。

中共中央七届二中全会指出:党着重在乡村聚果力量、用乡村包围城市这样一种时期已经完结。全会科学地分析了中国革命在全国胜利以后所面临的国内外基本矛盾,阐述了中国共产党在各方面所应采取的基本政策。

——摘编自《中国近代史通鉴》

材料三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并着重提出加强社会主义法制的任务,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史1977-1991》)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背景。(8分)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阐述三次会议的历史意义。(12分)

2020年1月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

历史A卷·参考答案

题号

答案

B

C

D

C

A

B

B

C

A

B

题号

答案

B

D

A

A

C

D

A

B

D

C

21.题(1)影响:西域植物物种的传入,丰富了中国人的饮食生活;胡乐与佛教的传入,扩展了中国人的精神文化视野;(4分)

(2)表现:世界各地物种的交流扩大;奴隶贸易活动频繁;(4分)

原因:新航路的开辟(地理大发现);早期殖民扩张与掠夺;(4分)

工业革命的促进;世界各地的联系进一步加强;新的通讯媒体技术的发展;(4分)

(3)认识:人类的文明交流促进了世界的文化融合与发展;同时带来一系列全球性的问题;(4分)

22.题(1)背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民地半封建社会;一系列挽救民族危亡道路的失败;马克思主义的传播;(8分)

(2)意义:遵义会议:确立了毛-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标志着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七届二中全会:描绘了宏伟蓝图,确定了新中国的大政方针;为党夺取全国胜利和建设新中国,作了政治上和思想上的准备。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确定了建设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原则;

上一篇:小池白居易教学设计下一篇:做一个阳光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