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开题报告网络教学的设计与评价研究

2024-07-25

课题开题报告网络教学的设计与评价研究(精选9篇)

篇1:课题开题报告网络教学的设计与评价研究

网络教学的设计与评价研究开题报

网络教学的设计与评价研究开题报告2007-02-10 16:48:3

3×网络教学的设计与评价研究开题报告

×谢幼如、李克东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

×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和深入,特别是与校园网的接轨,为中小学教育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使网络教学真正成为现实,同时也为中小学教育开辟了广阔的前景。陈至立部长在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全国实施中小学校校通工程,努力实现基础

教育的跨越式发展。”“‘校校通’工程的目标是用年到年时间,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和信息资源建设,使全国左右独立建制的中小学校能够上网,使中小学师生都能共享网上资源,提高中小学的教育教学质量。”“校校通”工程的启动和发展,给中小学教学带来革新的机会,为学科教学信息化奠定了物质基础。如何有效地利用网上的资源,建构基于网络的现代教学模式是一个迫切研究的问题,而开展网络教学模式研究的重要理论基础之一就是网络教学的设计与评价。因此,开展网络教学的设计与评价的探索与实践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

一、课题研究背景

×

(一)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

一、课题研究

×

(一)国内外的研究现状、网络教学的设计理论与方法的研究缺乏系统性

通过对国内外有关的学术刊物(如

《电化教育研究》、《中国电化教育》、《》等)、教育网站和国际国内有关学术会议(、、等)的论文集进行分析,网络教学的设计研究主要是关于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设计和协作学习的设计等方面,缺乏系统的研究。可以说,网络教学的设计理论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还有很多问题需要去研究和探索。例如,在网络环境下如何利用网络资源进行主动学习、利用虚拟情境进行探究学习、利用通讯工具进行协商学习、利用工具进行创造学习的设计以及教师指导性活动的设计等方面,都值得我们去研究。

随着应用的普及,网络教学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和教学场所。然而,与传统教学相比,网络教学的质量保证体系却显得不够完善、健全。如何保证网络教学的质量,建立一个行之有效的网络教学评价模型,已成为网络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时至年,教育部批准全国所高校建立网络教育学院,但却没有制定出如何保证网络教育质量的相

关政策。美国国家教育政策研究所()于年月也发表了一份名为在线教育质量:远程互联网教育成功应用的标准的报告,然而,这些文章(报告)也仅仅是描述性的定义网络教学的评价指标,而对如何组织评价、如何获取定量数据、评价数据如何促进教学等方面则很少涉及。目前,网络教学的支撑平台中的学习评价模块往往只含有测试部分,而缺乏相应的分析与反馈。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⒈促进网络教学的发展,提高网络教学的质量

由于网络教学可以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在网上组织最优秀的教材和教法,使学习者在网上可以学到最新的知识,因此是教学改革发展的方向。通过本项目的研究与实践,使网络教学更能为学习者提供一个建构主义的学习环境,充分体现学生的首创精神,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在不同情境下去运用他们所学的知识,而且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行动的反

馈来形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从而提供网络教学的质量。

⒉寻找利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实现学生远程交互自主学习的教学设计的技术解决方案

⒊完善和发展教学设计理论

网络环境下的教学与传统教学,不仅是教学环境的不同,在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传播形式上都有本质的区别。通过本项目的研究,能够解决网络环境下,教学如何进行教学设计,如何调控教学过程,如何有效实施教学活动以达成教学目标,是对教学设计理论的完善和发展。

××

二、课题研究内容

×

(一)研究的主要内容

⒈网络教学设计理论体系的研究

包括教学目标的设计、建构性学习环境的设计、学习情境的设计、学习资源的设计、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设计、学生协作学习活动的设计、教师指导性活动的设计、学习评价工具的设计等。

⒉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教学策略与教学模式的研究

()网络教学策略的研究,如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内容组织策略、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情景营造策略、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对话组织策略、网络环境下的的课堂管理策略等

()网络教学模式的研究,如项目化学习模式、探索性学习模式、研究性学习模式等

⒊网络教学评价的内容体系、方法、步骤与模型的研究

⒋网络教学设计系统软件的开发与应用

⒌网络教学评价系统软件的开发与应用

根据上述研究内容,总课题下设如下子课题:

⒈网络教学设计与教学评价的理论研究(谢幼如、李克东)

⒉网络教学资源的开发(邓文新)

⒊网络教学设计与教学评价系统 的开发(柯清超)

⒋课程的教学过程设计及支持系统的研究(陈品德)

⒌网络教学设计与教学评价理论的应用研究(余红)

(二)课题的研究目标

本项目的研究目标是:运用现代教学理论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通过教学改革与实验,探索网络教学的设计与评价的理论和方法,开发相配套的网络教学的设计和评价系统软件,探索普通中小学利用网络资源进行网络教学的途径与方法。

(三)预期成果形式

⒈论文与专著

发表有关网络教学的设计与评价的一系列学术论文,出版专著《网络教学的设计与评价》。

⒉电脑软件

开发《网络教学设计系统软件》和《网络教学评价系统软件》,制作《网络教学设计》专题教学(学习)网站,建

立《教学设计》多媒体资源库。

××

三、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一)研究方法与步骤

本项目的研究主要采用行动研究、实验研究、评价研究等方法。

对于较大规模的教学设计与教学模式的试验研究,将采用行动研究方法。

对于个别带有创新性的,能提出重要见解的小范围的教学研究,则通过建立科学的假设,采用实验研究的方法。

关于教学模式的评价和有关教学效果的分析,则采用评价研究方法。

研究步骤如下:

××年月××年月,收集资料,建立模型

××年月××年月,开发软件

××年月××年月,教学试验,评价修改

××年月××年月,扩大试验,归纳总结

(二)关键技术

⒈基于网络的协作化设计思维工

具的通讯模型的构建;

⒉教学设计系统中师生教学活动的可视化表示与分析;

⒊网络教学的教学评价模型的构建;

⒋网络教学过程中学习反应信息的自动采集与处理。

四、课题研究价值

×

(一)创新点

⒈建立网络教学设计的理论体系与方法。

⒉建立基于网络环境的各类教学评价指标体系。

⒊开发出操作性强、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网络教学的设计工具和评价系统软件。

(二)理论意义

传统的教学设计是应用系统方法分析和研究教学的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他们的方法与步骤,并对教学结果作出评价的一种计划过程与操作程序。现代教学设计理论已经不拘泥于系统论的

理论基础,不强调对教学活动的绝对控制,逐渐放弃呆板的设计模式,开始强调教学设计的关系性、灵活性和实时性,从而更加有利于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本课题的理论成果将完善和发展传统的教学设计理论与方法。

(三)应用价值

⒈通过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总结并形成基于网络环境下学科教学设计的理论与方法,优化中小学课堂教学结构。

⒉通过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探索并总结信息化时代如何改革传统的思想和模式,使学生学会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的方法和经验。

⒊通过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探索普通中小学利用网络资源的途径与方法,形成一批优秀的网络教学课例。

⒋通过课题的研究与实践,开发出具有应用推广价值的网络教学的设计工具和评价系统软件。

五、研究基础

×一)已有相关成果

⒈曾于年、年两度获得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其中《多媒体组合教学设计的理论与实践》项目的成果在全国的大中小学广泛应用,《多媒体组合教学设计》(李克东、谢幼如编著,科学出版社)多次再版发行。

⒉出版的《多媒体教学软件设计》(含教材与光碟)(谢幼如等编著,电子工业出版社,年)、《多媒体教学软件设计与制作》(含教材与光碟)(李克东、谢幼如、柯清超编著,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年)和《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李克东、谢幼如、柯清超等,万方数据电子出版社,年)在全国广泛应用。

⒊年《多媒体技术在基础教育改革中的应用实验研究》和《小学语文四结合教学改革试验研究》获国家教委全国师范院校面向基础教育改革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

⒋承担国家九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研制开发与应

用》(简称)《小学语文科学小品文》、《小学语文古诗欣赏》、《小学语文扩展阅读》、《初中语文新诗赏析》四个子课题的研制与开发,个项目张光盘全部通过教育部组织的专家组鉴定,被评为优秀软件,并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和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在国内及东南亚地区发行。

⒌年所完成的《学习反应信息分析系统》获广东省高等学校优秀多媒体教学软件一等奖,并出版专著《学习反应信息的处理方法与应用》(谢幼如、李克东著,暨南大学出版社,年)。

(二)研究条件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科是国家级重点学科,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是工程重点建设学科单位,我国的教育技术学博士点之一。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拥有从事计算机教育应用研究的人员近名,其中包括包括教授名、副教授名、讲师名、博士研究生名和硕士研究生近名。他们在长期的

研究工作中,对各种多媒体教学软件、网络教学应用软件、学科教学工具、资源库管理应用系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探索,并已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和成果。本研究所拥有先进的计算机软件开发实验室两个、国家级的多媒体教学软件制作基地一个,在国内教育技术领域方面处于领先地位。

(三)参考文献

⒈《多媒体组合教学设计》,李克东、谢幼如编著,科学出版社,年第一版、年第二版

⒉《多媒体教学软件设计》谢幼如等编著,电子工业出版社,年

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李克东、谢幼如主编,万方数据电子出版社,年

⒋《学习反应信息的处理方法与应用》,谢幼如、李克东著,暨南大学出版社,年

⒌《》,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社,年

⒍《教学设计原理》,加涅、布里格斯、韦杰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年

⒎《新型教学模式的探索》,谢幼如编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年

⒏全球华人计算机教育应用大会()第一届至第五届论文集,年(广州)、年(香港)、年(澳门)、年(新加坡)、年(台北)

⒐《改善学习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国际研讨会论文选编》,吉林教育出版社,年

⒑《认知过程的评估》,戴斯、纳格利尔里、柯尔比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年

⒈《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李克东编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年

×

六、研究组织机构

×本课题的研究人员由教学设计专家、信息技术教育应用专家、网络技术专家、学科教学专家、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研究人员与研究生组成,以大

学的教育技术研究所为核心,主要以广东、江苏、浙江、福建等地区的部分中小学以及西部一些网络环境较好的中小学为研究基地,辐射其他地区的中小学,借助信息技术产业的技术力量,实现理论、技术与学科教学的优化整合。

总课题组顾问:南国农国农教授(我国著名电化教育专家,西北师范大学)

李运林李运林教授(华南师范大学电化教育系原系主任)

周周君达教授(中央电化教育馆原副馆长)

苏式冬苏式冬教授(广东教育学院原副院长)

许汉特级教师(广州市教研室)

总课题组组长:谢幼如谢幼如教授(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

李克东李克东教授(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

总课题组成员:柯清超柯清超博士生(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

陈品德副教授、博士生(华南师范大学网络中心)

邓文新讲师(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

余红副红副教授(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

总课题组秘书:王冬青王冬青博士生(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

高瑞利硕士生(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

刘铁英硕士生(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

孔维宏硕士生(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

徐光涛硕士生(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

杨淑莲硕士生(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

尹睿硕士生(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

篇2:课题开题报告网络教学的设计与评价研究

《小学英语课堂作业设计与指导的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课题总负责人:张丹凤 校长

课题研究负责人:唐海芳副校长 胡群英 张改良 研究成员:英语组10人

开题论证:

目前,小学英语教师们正努力将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进行整合,为小学生在学习英语的时候能主动学习积极参与,创设师生互动,生动活泼和谐的课堂气氛,提高了英语的教学质量。但是,众多教师注重设计成功的课堂教学方案的同时,往往忽略课堂作业设计这一教学环节。小学英语是英语学习的入门阶段,如何把好入门关,提高小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和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至关重要,这就要求小学英语教育工作者在注重课堂教学形式推陈出新的同时,也不能忽视课堂作业设计和指导方法的创新。我们说课后作业是上课的延续,那么课堂作业就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帮助老师及时了解学生英语课堂阶段性知识的掌握情况,同时,也是帮助学生熟悉和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巩固已学知识的有效手段之一。作为小学英语教师,不应该忽视课堂作业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作用。我们应该重视小学英语课堂作业的设计,并有效指导学生参与到课堂作业活动中来。

一、本课题研究目的及意义:

在传统教学中,我们忽视了“课堂作业”这个话题,总觉得作业就是课后留给学生练习的,用以巩固知识,记忆知识的手段。但是随着对作业的重新认识,我们对于这种传统的观念却越来越否定。在课堂训练时,教师要让学生明白本课的目标;在作业设计时,应抓住本课的重点;在指导作业时,要照顾集体兼顾个体。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通过我们的作业,我们可以发现学生学习的问题。但是如果我们在设计作业时,能够对本课时教学的难点,学生学习中最可能遇到的困难,当然也可根据已有的经验判断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等等的途径,把作业中的难点和重点在课堂上充分突破,如采取举例分析,难点分析,可能错误的思维讲解等帮助学生在完成作业前就先解决,而不是在出现问题后,采取方法去纠正。这就要求课堂作业的设计,除了对作业本身精选,精设计以外,重点是要分析学生的学情,学生的接受力,学习中的困难,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等等因素。指导学生作业时,积极引导学生建立有效的思维,并逐个突破本课重点和难点,以有助于达到课堂教学目标。

《大纲》指出:“练习是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教学实践也证明,概念要通过练习理解,知识要通过练习巩固,技能要通过练习形成。可见,课堂练习设计的质量如何,将直接影响教学质量与效果。练习是为教学目的服务的,因而练习的设计必须符合小学英语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各年级的教学内容和提出的教学要求,要准确地把握住各部分知识结构中的重点和难点;必须符合学生思维特点和认知发展的客观规律。

《小学英语课堂作业设计与指导的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二、研究目标:

1、本课题以现代教育学与心理学理论为指导,合理利用课堂作业辅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帮助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为研究方向。

2、创建学校特色文化,提升学校文化内涵,树立学校新形象。

三、研究内容:

1、探究“小学英语课堂作业设计与指导”。

2、建立“多元化”的课堂作业模式。

3、发挥课堂作业对学生进行有效指导,遵循集体和个体兼顾原则,促进学生能力与个性共发展。

四、本课题研究对象和方法及步骤:

1、本课题研究的实验对象:小学英语学科

2、研究方法: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

3、研究步骤:

(1)、准备阶段(2012年1月):

调查了解我校作文教学现状,并进行分析,寻求作文教学改革的突破口。制订课题研究方案,申报立项,落实课题组成员、班级并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深刻领会课题内涵。(2)、研究阶段 4.研究阶段

第一阶段(2012年1月-2012年7月)

理论学习:对国内外的理论研究有针对性的作进一步的文献查阅与研究,把握最新的研究趋势。组织科研参与者、实验学校进一步学习新课程教学理念及教学评价理念。

第二阶段(2012年9 月-2012年12月)

(1)、调查研究:各学校确定实验班级,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实验学校英语课堂作业方式;了解现存的问题,寻找可行的策略途径。问卷分学生调查问卷和教师调查问卷。

(2)、参与性观察:对英语课堂作业进行参与、观察,从中研究和分析课堂课堂作业设计和指导问题。

(3)、个案研究:在相关理论的指引下,进行个案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以确定和推广多种有效的小学英语课堂作业设计和指导方法,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4)、阶段性总结:采用多渠道的分析、反馈方法,深入了解实验学校师生的意见,组织实验教师进行对课题的反思、交流、完善理论及实践的总结,规范实践,提交阶段性实验成果,并推广教学试验经验,进一步巩固试验成果。

第三阶段(2012年12月-2013年1月)

进行课题全面性的总结,形成具有特色的英语课堂作业设计模式和指导方法,撰写结题报告。

《小学英语课堂作业设计与指导的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5、研究思路:

发现研究中的问题后,综合分析、认识问题、制定计划,开展实质性研究——试用检评、总结反思——发现新问题,创造新行为,如此反复,螺旋上升,最后达到理想效果。

在研究步骤的进度安排中,要注意抓紧时间,并留有余地,收集整理资料,科学分析总结,随时注意行为监控。

四、完成课题的条件分析:

1、近几年,在张丹凤校长及上级教育领导的努力和关怀下,我校的硬件设备已逐步趋于完善。每个班都安装了多媒体教学设备,每个老师都配置了一台手提电脑,为课题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2、课题组成员绝大多数是大专以上学历、青年骨干教师、中级职称以上。课题研究总负责人是全国特级教师张丹凤校长,负责总监、指导的是主管教研的唐海岚副校长,他们有丰富的研究工作经验和理论素养,都参与或主持过省级以上重点课题研究。参与研究实验的语文教师工作热情高,工作责任心强,具有开拓创新精神,都自愿投入这一研究工作并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

3、有区、市课题研究工作的领导和专家指导和把关。

4、学校领导给予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保证课题研究活动的正常进行。

五、成果形式:

英语书写比赛展、学生手抄报作品站、英语风采大赛、研究论文、专题研究报告等。

六、课题研究单位领导人意见和信誉保证:

我保证对该课题研究的真实性负责,承诺遵守总课题组的有关规定,接受总课题组及市区主管部门的指导,提供完成本课题所需的物质设备、人才、时间和配套经费,承担本课题组的管理任务,及时汇报研究进程,保证取得预期研究成果。

篇3:课题开题报告网络教学的设计与评价研究

2010年1月23日, “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子课题“‘读经典学作文’的研究与实验”在南昌开题, 来自北京、江西、湖北的八十多位专家、研究人员和教师参加了会议, 中央教科所、天津师大和美国迈阿密大学教育专家专门来信表示支持与祝贺。

古典诗词是中国民族语文教育极其丰富的课程资源, 我国诗词诵读、创作历史悠久, 积累了许多成功经验。该课题着眼于现代中小学作文教学, 以古典诗词为桥梁, 把语文最基本的读和写两种练习形式结合起来, 以激发学生阅读经典的兴趣, 提高学生的国学素养和作文能力。据课题主持人介绍, 国内学习传统文化的“国学热”是该课题的大背景。全国大面积的经典诵读实验开展几年来, 积累了很好的经验;中国人民大学开设国学班;从2007年开始, 北京、湖北、湖南三省把改写古典诗词作为高考作文题, 等等, 这些都体现了中国民族语文教育的特色。一个国家的现代文化与教育得到本国经典的有力支撑, 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这个国家的文化和教育才能走向世界, 成为与会者的共识。“‘读经典学作文’的研究与实验”选诗60首, 词60首, 指导学生按照叙事、咏物、写景、抒情、议论、比较六种习作类型, 一边读经典, 一边学作文。课题期盼的愿景是“生动活泼学经典, 持之以恒传国学”。 (舒怀)

篇4:课题开题报告网络教学的设计与评价研究

开题会之前,与会专家在玉龙学校校长黄美芳的陪同下,参观了学校新生活课程配套特色功能室,现场观摩了学校首届“生活节”系列活动之小学一到三年级的“生活技能大比拼”和四至七年级的“厨王争霸”烹饪大赛。

开题会上,课题总负责人、玉龙学校校长黄美芳代表课题组做开题报告。她详细介绍了玉龙学校新生活课题提出的背景意义、研究指导思想、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人员分工、研究阶段、预期成果和研究保障等。接着论证组专家相继发言,就课题的可行性和研究性提出建议。广东省教育研究院黄志红博士从 “特色主题化,目标行为化,文化物象化,课程结构化,项目个性化,办学合作化”六个方面对学校新生活课程前期研究成果给予高度概括和充分肯定。广东省教育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室谢绍熺主任从课程的实施方案和课程纲要的编写、校本教材的规范完善和评价体系的信息化等方面提出了不少宝贵的意见。他们一致认为,玉龙学校的新生活课程紧扣时代脉搏,使教育回归生活,让学生自立自强并且心灵丰盈、精神丰厚,课程的设置有梯度、可操作、能落实、易推广。最后,汤贞敏院长对玉龙学校办学理念与课程开发探索给予充分肯定,鼓励玉龙学校新生活课题组继续认真、扎实开展课题研究,提升研究成效,并遵循教育规律,回归教育以人为本的本质。

根深而枝横云天,历久而推陈出新。自2014年9月起,玉龙学校在建校初期就本着“小学做活,中学做实;九年一贯,全人发展”总体办学思路确定了办学理念“生活为源,发展为本”。遵循以人的发展为教育的根本理念,围绕生活离不开的“衣、食、行、情”四个方面,着力进行新生活课程的开发与实践,打造生活教育特色,引导每个孩子学习“七会”:一会收拾整理;二会煮一手好菜;三会烘焙;四会写一手好字;五会一门乐器;六会武术(健美操);七会剪纸。

篇5:课题开题报告网络教学的设计与评价研究

为了进一步发挥教育科研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用教育科研引领教育教学改革,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改进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在经过认真思考分析、反复论证的基础上,我们选定了“思品、历史课教学设计实践研究”课题,并于2011年5月申请立项。

“ 思品、历史课教学设计实践研究 ”一课题属于应用型和探索型研究课题。这项课题研究与新课改同步,与教学实践密切相关,与我们教师的研究能力相符。我们承担这项课题研究,侧重于新课程理论指导下的实践应用,应该是有广阔的前景。因此,开展这项课题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

新课程理念:在课程设计、实施、评价过程中形成的教育思想、原则和方法的总和。这里包括两方面的的含义,其一,研究基于新课程理论的指导和引领下;其二,研究基于新课程实践的现实、动态背景中。

“教学设计”是本课题的核心概念。“教学设计”这一概念最先是加涅在《教学设计原理》中提出来的,他认为:“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地规划教学的过程。”帕顿在《什么是教学设计》一文中指出:“教学设计是对专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赖格卢特在《教学设计是什么及为什么如是说》一文中指出:“教学设计是关于提出最优教学方法的处方的一门学科,这些最优的教学方法能使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发生预期的变化。”梅里尔等人在发表的《教学设计新宣言》一文中指出:“教学是一门科学,而教学设计是建立在这一科学基础上的技术,因此教学设计也可以被认为是科学型的技术。”梅里尔进一步指出:“教学设计是一种用以开发学习经验和学习环境的技术,这些学习经验和环境有利于学生获得特定的知识技能。教学设计是一种将不同的学习策略整合成教学经验的一门技术,利用这些教学经验可以使得知识技能的获得更有效率、更有效果和更吸引人。综合教育家的研究,我们不难看出,教学设计是一个分析教学问题、设计解决方法,对解决方法进行试行,评价试行结果,并在评价基础上修改方法的过程。教学设计的根本目的是获得解决问题的最优方法。

新课程理念下教学设计:即在《课程标准》思想的指导下,在新课程改革培养目标、实施原则和评价体系的指导下,对课程资源进行有机整合,在分析课程目标和教学任务,分析学生实际,分析教学环境与资源的基础上,完成确定教学目标,制定教学策略。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课程实施的基本方式是教学过程的展开,展开教学过程的前提条件是教学设计。因此,探索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设计,不仅可以揭示新课程实施中所涉及的教学过程的本质特点与教学设计的基本特征,而且以此为基础,可以有效地推进新课程的实施并可使素质教育有望取得突破性的进展。开展新课程教学设计的研究与实践,对于推进新一轮课程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促使教师以教学设计为突破口全面了解新课程的理论、观念、方法,明确新课程的目标、内容、特点,全面认识新课程的发展性、校本性、综合性和创造性的特征,全面确立“以生为本”、“丰富学生生活”、“改变学习方式”、“实施有效教学”等教学理念,全面实现新课程改革的目标。

开展新课程教学设计的研究与实践,能够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不仅成为课程研究者,而且成为课程设计者。它要求教师认真研究新课程背景下教学过程的本质特点,认识新课程背景下教学设计的主要特征,掌握新课程背景下教学设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进行内容活化、创造性的设计,进行能够让学生思考、体验性的设计,进行师生互动发展性的设计,使教学设计成为教师对课程的“二次开发”,使教学设计的内容成为知情合一的统一体,使教学设计的成果成一个指导性的动态方案。教师在教学设计的研究过程中,既研究了教学设计理论,又研究了教学设计的方法,能够有效地加快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进程。开展新课程教学设计的研究与实践,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新课程教学设计要体现“五个注重”: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统一;注重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的过程;注重个性化的教学方式、方法;注重评价的多元化。因此,新课程教学设计更加体现以学生为本,充分考虑学生学习的基础条件、情境、资源等,以达到预期的发展目标。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倡在教师指导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也就是说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传授者与灌输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

(2)系统论:系统是由若干要素以一定结构形式联结构成的具有某种功能的有机整体。系统论的核心思想是整体观念。任何系统都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其功能不是各个部分的机械组合或简单相加,而是各要素在孤立状态下所没有的新质,部分之和大于整体。研究有效教学系统的目的在于调整有效教学系统结构,协调有效教学各要素关系,使有效教学系统的要素、环境、目的达到最优化。(3)有效教学理论:“有效教学”是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量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本课题以现代教育学与心理学理论为指导,以学生为中心,把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有机结合,辩证统一在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上。重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的三位目标的和谐统一,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学习方式的多样化,注意评价的多元化等,教学设计时注意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自觉性,提供和创设适宜的教学条件,以促使学生形成有效的学习,促进学生发展。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内容和方法

(一)研究的目标

思品、历史课教学设计实践研究,目标指向思品、历史课的教学设计,致力于思品、历史课教学设计的理论与方法的探索,构建符合新课程理念,能够促进师生共同发展的教学设计目标体系和方法体系,形成具有我校特色的、具有理论与实践价值的教学设计新路。我们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实现新的突破:一是教学设计理念有创新;二是不同的学科有不同的设计思路与方法;三是学的设计有新的突破;四是把握了传统的教学设计与现代教学设计质的区别,使教学过程与教学设计达到统一。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

教学设计是分析教学问题、设计解决方法,对解决方法进行试行,评价试行结果,并在评价基础上修改方法的过程。教学设计的目的是获得解决问题的最优方案,因此,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思品、历史课教学设计与传统教学设计理念差异研究。新课程强调“以生为本”,课堂教学要“以教为中心”转向“以学为中心”,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统一,这与传统的教学观念有着质的区别,如何按新的课程理念进行教学设计,这是课题研究的基本点。

2、思品、历史课教学设计本质内涵研究。课程内容是学生求得快速发展的“信息源”,对课程内容进行适合于学生学习,有利于学生发展的任务分析成为教学设计的重要一环。由于不同年级、不同班级的学生不仅在认知方面存在着差异,而且在心理动作、情感态度和人际交往等方面也存在着差异,因此新课程的内容不是对每一个学生都具有“普适性”,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我们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必须对教学背景进行分析,对已开发出来的课程进行必要的再“开发”,即“二次开发”——对新课程内容进行适合于学生学习,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增删和重组,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复制”教科书上的内容。如何进行“二次开发”,这是我们研究的出发点。

3、思品、历史课教学设计的内容研究

传统的教学设计过分注重学生的智力因素,有意或无意地忽视了学生发展所必需的非智力因素。教师在传统的教学设计中对学生学习任务的分析往往只注重知识与能力等智力因素,而对教学过程的有效推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促进作用的非智力因素考虑较少或者没有考虑。如何使教学设计成为“知情合一的统一体,这是课题研究的关键点。

4、思品、历史课教学设计呈现方式的研究

传统教学设计呈现方式是静态的计划性的教案,这是教学设计的“成果”。新课程教学设计的“成果”如何呈现?应该是一个动态的、弹性化的教学方案。这样的方案有哪些要求,有哪些特征,如何表述?这是课题研究的落脚点。

(三)课题研究的方法

思品、历史课教学设计的研究与实践,这个课题是应用型研究课题。根据课题的特点和我校教师的实际,我们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文献法。追寻教学设计理论发展的轨迹,寻求教学设计的理论支撑。

2、比较研究法。把新课程教学设计的基本理念、目标设计、过程设计等与传统的教学设计进行比较,寻找突破口。

3、案例研究法。这是本课题研究采取最主要的方法。通过案例分析把握教学设计的本质特征。

4、行动研究法。把教学设计与教学过程统一起来,从教学过程中,从学生学习的实际中寻求问题、研究问题、设计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

5.经验总结法:教育经验来自于实践活动,努力通过对教学设计回溯性的研究、分析,归纳在教学设计研究活动中的体会和认识,把感性认识上升到教育理论的高度,从中找出可以运用和借鉴的规律性的东西,形成较为系统的、有借鉴、推广价值的研究成果。

五、研究对象与范围:本校各年段各班级学生。

六、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

在课题的实施过程中,将总课题的目标进行了几方面的分解,形成了几个有关的子课题,使研究目标与子课题有机地结合起来,使课题实施起来有方向、有计划、有步骤。希望通过此课题研究让教师在教学相长中得到专业提升、学生在有效教学活动中得到健康成长。

(一)本课题研究应遵循的几条原则:

1.实践性:本着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原则,将研究贯穿于教学始终,坚持在学习中研究,在研究中实践,在实践中领悟,在领悟中升华。

2.全员性:所有任课教师是实践的主体,每位教师都要积极参与教研。

3.互动性:通过互相听课、评课营造平等研讨的平台,构建互动的研究方式,在思维碰撞中形成共识。

4.个人反思性:采取教学随笔、课后反思等形式,让教师反思课堂教学行为,引导教师对教学问题进行研究、反思、总结,对教育信息进行收集、处理、共享。

(二)预期研究成果形式: ⑴文本及声像类成果 ①研究报告:《基于“有效教学”的教学设计研究》的研究报告 ②研究成果集,含论文、教学反思、教学设计、个案、教学积件等 ③课例光盘 ⑵实践类成果

①学生的学习能力、对思品、历史课的喜爱、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和学业成绩得到提高.②课题组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研究能力得到提高.③促进学校形成有自身特色的校本行动研究模式。

七、课题研究步骤

本课题研究从2011年5月开始至2013年5月结束,分三个阶段开展。第一阶段(2011.5—2011.8)准备阶段。

⑴整理课题申报相关资料,完成课题申报、立项。

⑵收集国内外有关学生学习方式研究的理论文献及实践资料。⑶制定研究方案及研究计划,培训研究人员,做好实验准备。第二阶段(2011.9—2012.9实验阶段。

⑴组织实验人员进一步加强理论学习,并深入实践研究。

⑵对课题研究计划进行检查,实施中期评估,定期召开课题组成员会议。⑶开展案例分析、教学设计、撰写经验小论文活动。第三阶段(2012.10—2013.5)总结阶段。⑴完成课题研究报告。

⑵进行总结提炼和实验成果的综合评估,撰写结题报告,提交课题组鉴定、验收。

八、课题研究分工(1)课题管理分工

陈志华,负责课题研究的总体策划与实施; 郭昌誉,负责对课题协调、指导;

郑信煌、潘贤尊,负责本课题的质量和宣传;

苏建仁

负责实验过程中资料的收集、整理、存档。(2)研究内容分工

研究人员

主要研究内容

周锦辉

如何提高教师选择教学方法的能力 林恭俊

如何提高教师分析学情、教情的能力 周文景

如何提高教师设计教学目标的能力

林来诗

如何提高教师安排教学程序的能力

郭金海

如何提高教师创设教学情境、营造学习氛围的能力 林仁镔

如何提高教师利用教学资源的能力 叶光亮

如何提高教师选用教学媒体的能力 施素华

如何提高教师教学反思的能力

周美胜

如何提高教师教学失效时设计对策的能力

十、课题研究的工作基础和有利条件

⑴参与课题研究的核心成员有不少是县级及以上的骨干教师或学科带头人,多人参加县或市教育学会和市教科所的课题培训会,一直在教学实践中进行教学研究。

⑵我校经过近几年的课改实践,已经积累一定的经验,现正大力借鉴、推行杜郎口中学课改模式,同时学校对教师的学习和教研也给予有力支持。这也为本课题研究创造了有利条件。

十一、预计课题研究难点和解决方法

预计难点:学校是教师实现人生价值场所,展示才能的舞台。面对新的教育形势,如何优化应用教学设计理论于各学科的实践研究,仍处于经验性的摸索阶段,缺乏理性的思考和科学的指导。如何在新型的学习中促进学生的学习与发展,是提升教育质量和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即使是有弹性的教学设计应用到实际课堂上也会有不断出现的新情况对原有的预设产生冲击,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要及时调整、改进,为优化教学效果提供保证,从大量的课例中提炼和总结经验,形成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设计基本框架。

课题研究基点:上级领导和学校领导的重视和支持;活动实验者的支持;活动经费的保障。课题研究主线:以收集课堂教学案例为切入点,以教师专业发展研究为重点,以分析有效教学设计的思考与实践研究为最终目标。

篇6:课题开题报告网络教学的设计与评价研究

1.本课题以个案研究法和观察法为主

个案研究法要求研究者主要从本学科和小学低段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针对平时的课堂教学认真观察每一个学生,对有效的评价策略进行个案研究最终提炼出结论。

2.本课题以文献分析法。

文献分析法作为学习理论、收集信息的主要方法,其中信息资料主要来源于教育理论书籍、报刊杂志以及网络下载的相关资料等。通过这些资料信息的分析与研究,可达到准确地界定课题研究的价值性、可行性及关键概念的内涵与外涵,并制定研究目标与实施方案等目的。

五、研究条件和人员特点

1.研究能力和实践基础

本课题组主持人是安康市一小骨干教师,陕西省课改新秀,具有较强的研究水平和组织能力。多年专门从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研究,有较强的实践基础,对开展研究十分有利。

2.人员特点

课题组其他成员都是一线的数学青年教师,新课程理念吸取快,并能及时实践于课堂教学,便于迅速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改革课堂教学。

六、预期的目标和结果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索和总结出一套适应新课改的小学数学课堂评价策略,更好地服务于教育教学。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促使小学低段的数学教师掌握有效的课堂评价策略,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促使小学低段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有效学习,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每位学生对数学好学、乐学。

七、进度安排。

(一 )、4月至5月:准备阶段。

课题组成员讨论研究课题,明确研究的意义、内容、方法和步骤;结合个人情况制定研究计划。

(二)、206月至年10月:理论提升阶段。

1. 3013年5月至6月,理论学习阶段。对课题研究内容进行理论学习,并且结合教学实践深刻体会,与同组成员进行交流,撰写教学反思。

2. 2013年7至8月,理论提高阶段。结合上一阶段的教学实践,反思提升,撰写教学案例。

(三)、2013年10月至1月:教学实践阶段。

每人准备一节汇报课,展示课堂评价策略,课题组成员一起交流经验,取长补短,共同提高,撰写相应的教学案例或论文。

(四)、202月至3月:总结阶段。

总结课堂评价的策略及相关教学经验,收集课堂研究成果,完成课堂报告或论文。

(五)、年4月至5月:验证阶段

篇7:课题开题报告网络教学的设计与评价研究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全国教育科学“十五”教育部规划课题“新课程语文个性化教学实验研究”,对于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运用多种方式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以实现学生个性发展培养目标,已经作了一些探讨。这一课题的研究,强调确立新的学习观和学生观,提倡以自主学习为基础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并因材施教。

作文个性化设计与评价的研究,是根据《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中所体现的语文教学新的理念和课程目标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人文精神”的构建。基于“个性化教学研究”而提出的课题“小学作文个性化设计与评价的研究”,是中国传统教育观念的发扬光大。孔子的“因材施教”就是要针对学生个性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明代袁宏道提倡的“独抒性灵,不拘格套”就是讲作文的个性化。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与价值

(一)研究意义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学生学好语文的关键。《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作文教学应做到,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而且要有创意地表达。”如何做到这一点,传统作文教学模式积存了不少经验,取得了不少成效,但也有其弊端束缚了学生创造力的发展,表现为:“重知识、轻感受”、“重指导、轻自主”、“重形式、轻内容”、“重结果、轻过程”。这就要求有新的作文教学模式应运而生,而个性化的设计与评价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应用价值 作文个性化的设计与评价,不但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培养写作兴趣,促进学生学科素养的提高,而且能在实验中转变教师的思想观念,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同时,能够在吸取国内外优化作业设计的理论精华的基础上构建科学、高效的课堂教学,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省内外同类研究现状述评

近些年,很多学校借鉴国外一些先进理念对作业做了有益的改进尝试,并取得了宝贵经验:广东省帅敏强老师在《课程改革中语文作业的设计与评价》中认为在课程改革中语文作业的设计与评价中要突出个性化、提高合作性、培养实践性、体现层次性;湖南省长沙市的杨艳辉在《语文个性化作业设计的初步尝试》一文中提到:“关注学生兴趣,注重作业多样化”、“鼓励学生创新,注重作业分层”、“拓展学生思维,注重课内外作业相结合”。我省廊坊市四中的蔡莉老师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多元化作业设计与多元化评价体系初探》中指出了设计多元化作业的原则以及多元化评价体系在作业中的运用,探索建立农村中学生英语学习水平评价指标、评价方式和评价机制,形成综合评价操作体系与评价模式。以上对于我们研究本课题很有借鉴意义。

四、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课题的核心概念: 个性化、作文个性化、作文个性化设计与评价 1.个性化:(1)个性化对象具备了某种程度的个性化特征。(2)有目的地发展个性化对象使之达到预期目标。

2.作文个性化:简单地说,就是学生能自主地写作,写真实的文章,写出的文章有所创新。“自主”、“真实”、“创新”是作文个性化的基本内涵。作文个性化是让学生各抒性灵,力求淡化教育者对学生所施的外在影响,凸显学生自身的自主效能,促进教育目标的达成与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作文个性化”,包括学生作文或教师的作文教学从非个性色彩的模式化向个性色彩的个体化、多元化转化的过程、转化结果的质变程度。“ 作文个性化不是一种教学方法,也不是一种教学模式,而是一种教育理念,是个性化教育理念在语文教育中通过写作介质的反映。”

3.作文个性化设计与评价:是指根据不同的学生的个性特征和能力,设计内容、数量、要求和形式各不相同的作文教学形式,针对不同学生的作文,采取有针对性的、具有积极意义的评价方式。

五、研究目标和内容

(一)研究目标

1.以作文为载体,通过个性化评价,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培养学生独特个性,全面发展学生能力,培养学生爱写作,爱语文,爱母语的情感。

2.通过研究,让教师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和个性化的学习方式,树立适应新课程理念的作业观,构建家校配合,课内外结合,学科间融合的作业设计体系,探索作文个性化的设计方法,优化学习环境,让作文教学成为培养和发展学生综合素养的纽带。

(二)研究内容

1.小学生作文教学现状调查及分析

(1)调查学生对作文的态度、完成及反馈情况。(2)调查教师对作文个性化的理解以及作文布置、评价情况。2.小学作文个性化设计的研究

(1)根据学生智能差异把作文设计为:个性作文、弹性作文、层次化作文、开放化作文等。

(2)根据语文学科多层次、多角度以及学生的语言、逻辑、人际交往等多元表现把作文设计为:言语表述型、实地观察型、与人交流型、独特想象等类型。

(3)研究如何让学生参与作文设计当中,从而更好发展学生个性发展,培养创新能力。

3.小学作文个性化评价的研究

(1)评价内容整合化。张扬学生个性,多角度评价每个学生。实现由重知识结果到对学生个性发展的人文关怀的过渡。

(2)评价过程互动化。灵活运用新课程理念所倡导的各种方法,让学生参与到评价当中,加强师生互动,使学生感受到自我的价值。

(3)评价形式多元化。将原有的符号、等级、评语等评价变为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形式,开展多元评价,关注学生能力发展过程。

六、研究对象

卢龙县第三实验小学5—6年级学生

七、研究的理论基础

1、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

美国当代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的实质在于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他非常重视人的主动性和已有经验的作用;重视学习的内在动机和发展学生的思维。提倡发展学习,让学生独立思考,引组教材,自行发现知识,形成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在本课题的研究中,我们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引导他们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区的丰富多彩,力求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

2、苏霍姆林斯基的“成功教育”理论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成功的欢乐就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它足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而“学习兴起是学习活动的主人动力。”……他强调让每一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乐趣,从而对学习充满兴趣。依托这种教育思想,我们坚持鼓励每一个学生,对他们的点滴进步都加以肯定,让他们体验成功,充满自信地投入学习。

3、“互动教育”理论

十九世纪美国著名社会学家米德(George Herbert Mead)从行为主义的基本立场出发,借助于十九世纪的哲学和自然科学的发展结果,从进化论和行为主义视角探讨了个体通过运用语言符号进行社会互动(Social interaction)而形成心灵和自我,并对社会化产生主动影响的双向过程进行研究,进而形成互动观和互动主义理论。在互动主义理论的基础上,互动主义教育者提出了一整套关于互动教育的本质、目标、互动教学的原则及教学策略、互动方式等观点,形成互动主义教学观。其中“互动方式”观认为,生生互动的方式主要有竞争与合作两种形态。D·约翰逊与R·约翰逊把竞争与合作看成是社交中的相互依赖。合作是基于积极的相互依赖,竞争是基于消极的相互依赖。合作优于竞争,但竞争又是不可避免的。我国的研究认为:学生同辈群体在消除青少年在思想、情感、行为方面的不确定性、无决断、内疚感和焦虑方面作用更大,但我国课堂教学实践中“基本上只有教师与学生个体之间的直接交往,而无学生个体与学生个体之间自由的直接交往,无学生群体与学生群体之间的直接交往”。借托这种教育思想,我们注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充分发挥学生的内在的潜能,展示自己的个性。

八、研究视角、方法和研究步骤

(一)研究视角 “三点一线两手抓”:“三点”: 即以年级、教师、学生三个基点作为研究和实验对象,在此基础上推广;“一线”:以个性化作文设计与评价这一课题为主线;“两手抓”:抓学生的课内与课外,将两者有机的结合与融汇。

(二)研究方法

1.调查研究法:通过问卷调查、座谈等方式,了解学生感兴趣的作业形式和评价方式。

2.行动研究法:充分调查和整理分析,积累资料,丰富研究内容,筛选最优的评价方式。

3.经验总结法:对研究活动中取得的经验进行总结归纳,形成研究的基本体系和评价方法。

(三)研究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6.9.1——2016.9.15)

1.成立课题组,确定研究内容,明确分工。2.制定研究方案,确立课题研究方法。

3.设计好相关的问卷调查表,调查了解小学作文教学的现状。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6.9.16——2017.4.30)

1.制定具体可行的研究计划,并按计划实施,掌握第一手资料。

2.对获悉的资料、数据进行分析汇总,并反思完善,撰写体会、论文等。3.邀请专家进行指导,根据课题进展情况相应调整研究方案。4.进一步探索,发现问题,积累资料,写出阶段性总结。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7.5.1——2017.6.30)

1.全面收集、整理与课题有关的材料,撰写研究报告,邀请领导对课题进行评审鉴定。

2.撰写结题报告、论文,汇编教师论文集、学生作业精选集,全面呈现研究成果。

九、本课题的创新与突破 “回归母语”是当今时代的新话题,语文学习是其他学科的基础,作文教学又是语文学习的重点与难点。如何突破这一难点,独特富有新意的作业设计与评价起了决定性作用。本课题的研究,就是要通过作文个性化的设计与评价,让学生真正的爱上语文,掌握写作的方法,从而感受到母语的博大精深。从教师的层面上,在个性化作文的大背景下因材施评,让评价过程互动化,评价方式多元化,评价内容整体化,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也提升了教师自身的素养。

十、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 1.教师优秀教学设计集。2.学生优秀作文精选集。3.相关教研论文集。

4.课题阶段性报告、结题报告。

十一、课题组成员及其分工

吕亚芹 小学高级教师 本科 课题主持人

闫海红 小学高级教师 本科 组织管理、课题指导 盛红红 小学高级教师 本科 理论分析 严 静 小学高级教师 本科 中年级研究 刘艳艳 小学一级教师 本科 中年级研究 田景微 小学高级教师 本科 高年级研究 杨爱凤 小学一级教师

本科 高年级研究

高年级研究 宋素娟 中学二级教师 本科

杨秀君 小学高级教师 本科 高年级研究 刘丽军 小学高级教师 本科 高年级研究

十二、完成课题研究的保证条件

(一)课题组人员的学术背景和人员结构

我校是县教科研实验基地、市教科研先进集体,有一批致力教育科研的生力军。课题组核心成员均为学校骨干教师,平均年龄35岁,具备极大的工作热情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多数参与并主持过各级课题研究,积累了一定的研究经验。对于学生作文教学的设计与评价,课题组大部分教师都进行过一些探索,获得了一些资料,奠定了本课题的实践基础。

(二)研究时间、经费、设备、资料

篇8:课题开题报告网络教学的设计与评价研究

长期以来, 教师对评价语言的运用把握不定, 尤其是在农村的中老教师受陈腐教学思想的影响, 高举“师道尊严”的大旗, 在课堂上唯我独尊, 时有讽刺挖苦的言辞暴露于课堂, 挫伤了学生的自尊心, 泯灭了学生思维的火花, 制约了学生的发展。

学习新课程理念, 走进新时代, 实施新课程鲜为人知。但历经了这么长时间, 究竟在课堂上怎样用语言评价学生呢?还是说法不一, 有的说重学生, 有的说重结果, 有的说重过程, 有的说重表现, 还有的说用赞美式的语言评价学生, 大多数学生会对赞美产生依赖, 会忽略学生的自我发展。基于此, 许多教师无所适从, 穿新鞋走老路, 新瓶装旧酒的现象时有发生, 问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

我校是一所普通的农村小学。近些年来, 我们以教科研为先导, 教师的科研能力有了长足的进步。在此基础上, 学校把教育科研深入课堂教学领域, 作为教育科研的着力点与落脚点。我们选择了以《课堂语言评价运用研究》为突破口, 以人的发展为本, 以提高教师在课堂上应变的语言评价能力为重点, 力求探寻一条正确运用课堂语言评价学生的方法路子。

二、课题的界说

1.课题中的“课堂”是指进行各学科教学的场所。

2.课题中的“语言评价”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用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对学生行为过程给予的评论和评定的价值。

3.本课题研究旨在探寻课堂语言评价运用的方法策略和形式。

三、研究要点

1.探索“课堂语言评价运用”教学策略。

2.研究课堂教学中教师语言评价的方法、途径。

3.研究课堂教学中教师语言评价的最佳形式和语言表述。

四、研究过程

(一) 加强培训更新观念

首先由学校领导和课题主持人组织学习新课程标准。然后在组织选读有关课堂上教师语言评价方面的文章。其次是让参加实验的教师积极参加上级的有关培训。再次定期组织实验教师交流互动, 即提出新问题, 解决新问题。最后是支持鼓励实验教师到先进学校拜师学习, 遇到疑难请总校或教研人员研讨解答。

经过不断的培训、学习、思考, 实验教师不仅认识到自己以往在课堂教学中运用语言评价存在的诸多问题、不足, 同时领会课堂语言评价的目的、任务和一般方法、策略等。

(二) 狠抓课堂教学, 不断磨练

1. 校内反复演练。

为了提高教师课堂语言评价的水平和应变能力, 我们狠抓各位教师的校内演练。一是课题组成员相互听课、切磋;二是请骨干教师面向全体教师上公开课、示范课、研讨课;三是请上级教研员来把脉会诊;四是开展教师赛课活动。逐步探究课堂语言评价的方法与策略。

2. 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 探寻新方法、新路子, 搜集语言评价范例。

3. 点面结合、探究规律。

(1) 抓住重“点”, 以点带面。抓某个实验教师摸索到的亮点, 进行交流研讨提升, 由一点出发, 向每一个亮点进发, 以点带面, 课堂上的某一环节, 某一个步骤逐步推广铺开。我校共有6个教学班, 参加实验的教师有李秀丽、孙爱英、陈丽梅、滕运胜、李君月五位教师, 他们分别担任低、中、高三各年级的语数英三个学科的课程。为了使“点”能早日开出艳丽的花朵、结出丰硕的果实, 我们在方方面面突出重“点”。一是请教研员到我校重点指导实验教师并听课评课;二是派实验教师积极参加上级的培训指导;三是派实验教师外出学习、听课、听讲座等;四是给实验班教师压担子, 要求他们每学期至少上两节研究课, 上一节公开课或自己悟出“亮点”的示范课。写一篇研究论文或总结, 积极投稿, 参与各类期刊杂志的征文, 提高自己的科研水平和素养, 每月写一至两篇课后反思、教育叙事、案例分析等文章。在“点”上有明显的实验进展的基础上, 以“点”带“面”。一是“点”上教师去非实验班听实验学科的课并与讲课教师沟通交流;二是“点”上教师与非实验班的教师共同探讨、共同设计教案;三是经常开展同伴互动活动, 进行集体备课, 分享研讨的快乐, 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四是每位教师要把每周自己发现的亮点和收集到、学习到的评价语言信息进行交流总结, 开展沙龙活动, 编辑语言评价锦集。

(2) 分项研究, 探寻方略。“课堂语言评价运用的研究”这一课题的实验目的, 主要是探寻农村学校课堂语言评价的方略。为此, 我们采取以下方法。根据总课题的研究要点分列出许多小课题。每一阶段 (一般一学期为一阶段) 抓住一个重点研究, 实验教师根据要点联系自己的实际情况抓住某一个点开展研究, 这样既避免研究的无的放矢, 也避免了研究的重复浪费。原计划此课题的研究为两年时间。所以我们计划为四个阶段进行。从课题的研究至今, 我们着力于三个方面的研究:一是课堂语言评价在低年级运用的研究;二是课堂语言评价在中年级运用的研究;三是课堂语言评价在高年级运用的研究。各年级段研究的重点都在课堂语言评价的方法及策略。随着实验教师的各班试验, 由低年级到高年级, 得出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课堂语言评价的方式方法并区分效果, 探寻出最佳方略。以后我们将依照实验中出现的问题调整实施方案, 确立新的研究切入点, 进入深层的课堂语言评价运用的研究。

(3) 学习反思、总结提高。为了使我校教师尤其是参加实验的教师在实验中不断提升教学素养, 我们着利于“三抓”, 一抓学习。我们组织实验教师学习国内外关于可谈语言评价方面的有关论文和经验介绍, 同时, 鼓励他们自学有关的文献资料, 并做好积累。二抓反思、总结。要求实验教师每学期至少上交四篇反思, 三篇随笔, 两篇案例分析, 一篇论文。三抓相互交流, 我们努力为实验教师搭起相互交流的平台。每周要求实验教师及教师通过课后反思或教学随笔, 整理出自己最满意的课堂语言评价语段, 进行交流互动、赏识运用, 以利验证效果, 积累课堂语言评价资料。

五、初步成果

1.我校教师尤其是实验教师的理论水平和研究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形成了一支科研意识和能力都较强的教师队伍。

2.提高了学校的教育科研实力, 提升了学校的知名度, 带动了其他教师的科研工作, 起到了同伴互动, 骨干引领的科研作用。

3.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教学质量显著提高。

4.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明显提高, 学生的个性特长得到了培养, 和谐的课堂教学模式在逐步建构。教师从评价学生的过程中, 分享到学生成功的喜悦, 收获到实验的快乐, 增强了信心。扬起师生教与学自信的风帆, 成功带来的愉快会产生强大的情感力量。

5.我们验证了描述成就式的赞美, 很容易引起学生进行“自我评价”, 然后激发自己继续努力。这种语言评价方式更适合高年级学生;直截了当的赞美教育合适低年级。课堂语言评价要建立在师爱的基础上, “没有爱, 就没有教育”。

6.通过我校实验教师的努力。我们取得了可喜的教育科研成果, 滕运胜、陈丽梅、李秀丽、李君月、孙爱英撰写的论文分别被收录在《当代学术理论探索》、《新世纪、新四围、新教法》论文集中。他们再次迈向了人生所经历的第一次。获得了令人欣喜的殊荣。我们的期待是:一支独秀不是春, 百花齐放春满园。

篇9:课题开题报告的格式与撰写

一、课题开题报告与课题研究方案的联系与区别

对教育教学课题研究而言,开题报告是研究者申报的课题被教育科研管理部门批准立项后,在课题研究正式实施之前,由课题负责人(主持人)向课题组人员、课题研究指导人员(专家组)或其他相关人员进行的关于课题研究的书面论证材料。

开题报告与课题研究方案一样,都是对一项课题所作的论证及研究工作设想,其内容结构大体相同,但其区别也较为明显。

一方面,课题研究方案论证设计在课题立项之前,是对所选择课题的价值、科学性、创新性、可行性的思考和论述,主要是阐明课题研究的必要和可行,目的是为了能够通过“立项”;而课题开题报告论证设计在课题立项之后(如果没有被批准立项,就不存在课题开题),是在选题论证的基础上,对课题研究的依据、价值、内容、方法等进行的更加具体和系统的思考与论述,是对研究过程、研究人员、研究保障等作出的科学规划和全面安排,是为完成研究任务、实现研究目标而进行的总体谋划和文本表述。可以说,开题报告是对课题研究方案的再设计、再修改,其内容相较于研究方案更加完善和充实,其论证和构想更加科学、全面和可行,研究工作安排更具可操作性。

另一方面,在课题研究方案论证设计之前,课题研究者要做的准备工作一般包括对教育教学问题的诊断,对教育经验的梳理,对学习所得的思考,对相关文献的检索,等等。而在课题开题报告论证设计之前,课题研究者要做的工作一般包括开展相关调研,对课题组人员进行必要的调整和结构优化,对课题研究方案进行细化、优化和充实、完善,开展相关培训,等等。应该说,从课题研究方案设计到课题开题报告论证,是一个从模糊到具体的过程,是对研究什么、为什么研究、怎么研究相关问题更加明确的过程,是由课题研究的初步设想转化为具体的研究操作的关键步骤。

因此,课题开题报告绝不是课题研究方案甚至是“课题立项申报评审书”相关内容的简单复制。作为课题研究者,既要明确二者之间的联系,又要弄清其在设计目的和要求等方面存在的不同。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实施课题研究,使课题研究思路和目标更加清楚,内容和方法更为适当,研究人员结构更加合理,以便更好地完成预期研究任务,达到课题研究的目的。

二、课题开题报告的内容与结构

课题开题报告的内容一般包括:开题报告题目、课题研究的背景和目的意义、课题概念的界定、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和主要方法、课题研究的步骤和计划、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与表现形式、课题研究的组织和人员分工、课题研究的保障措施等。

开题报告题目常常采用“课题名称+开题报告”的形式表述,如“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开题报告”。课题名称必须与课题管理部门审批的名称(专家评审时会对个别申报的课题名称作必要改动)即《课题立项通知书》列明的名称完全一致,否则会被不予认可。开题报告一般不使用副标题。

课题开题报告题目下面须署课题研究单位课题组名称,如“××学校课题组”,一般不署撰写者个人姓名。署名的目的是表示对开题报告论证设计的负责。

在开题报告正文之前一般还应有一段序言。序言主要是说明课题选题、立项、批准的过程,以及开题前所做的工作等,要力求简明扼要、尽快入题,切忌面面俱到、不着边际。

接下来的正文部分不仅标志着课题组对所研究课题的理解、论证水平,细节处往往也显示出课题组成员的学术素养,因此,一定要观点鲜明、语言准确、语意清晰、逻辑性强、层次清楚、结构完整。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目的意义”内容包括:课题研究的背景(历史背景、现实背景),课题研究的依据(理论依据、政策依据、实践依据),课题研究的现状(国内国外、省内省外的研究现状及问题述评),课题研究的目的(解决哪些教育教学实际问题、达到什么目的),课题研究的价值(理论价值、应用价值),课题研究的意义(对教育教学改革的现实意义、长远意义等)。语言表述要针对问题,适度、准确,既不能空喊口号,也不能漫无边际。

“课题概念的界定”主要是对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有时也包括对其他主要概念的界定。核心概念是关于核心问题的概念,其他主要概念则是相关的对核心概念起限定作用的概念。比如在“小学学科学习策略实验研究”课题中,“学习策略”就是核心概念,应着重对其在该课题中的内涵和外延作出科学界定,同时也应结合课题研究的具体对象和研究操作,对“小学学科”和“实验研究”作简要界定。

“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是对课题研究核心问题的细化表述,可以从不同维度分别列出。比如在“小学学科学习策略实验研究”课题中,可以从学科维度列出“小学语文学习策略实验研究” “小学数学学习策略实验研究” “小学英语学习策略实验研究”等内容,也可以从学习过程维度列出“小学学科课前预习策略研究” “小学学科课堂学习策略研究” “小学学科课后复习策略研究”等内容。研究内容要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逐一表述,可适当展开,语言应简要、准确。

“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是对课题研究所选用方法的具体表述。适合教育教学研究的方法较多,如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观察研究法、个案研究法、实验研究法、经验总结法、行动研究法等,不同的课题往往会根据研究问题类型的差异,采用一种或几种不同的研究方法。比如“小学学科学习策略实验研究”,很明显是要采用“实验研究法”,当然,在实验过程中也有可能用到“观察法”;而“高中生课外阅读现状研究”则需主要采用“调查研究法”。表述时不能只简单写明某种研究方法,还应适当说明如何运用这一研究方法及应注意的问题。

“课题研究的步骤与计划”主要是从时间维度上将研究过程划分为几个阶段,并分别说明各阶段的时间安排、主要研究任务和要实现的目标。一般来说,可将课题研究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即“准备阶段” “实施阶段” “总结阶段”,而“实施阶段”又往往要再分为若干环节。研究者可借鉴类似课题的研究过程,思考、确定自己所承担课题的具体研究步骤。

“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及表现形式”是对课题研究结果的预期。教育课题研究成果一般有研究报告、学术论文、教育教学专著等表现形式。阶段成果可以同时用多种形式呈现,省级以上课题还会要求在研究过程中至少正式发表一篇相关的学术论文;最终成果则一般要求以研究报告和研究专著的形式呈现,其中研究报告是必须有的成果形式。表述时要注明成果形式、成果名称及完成时间,可采用表格式呈现。

“课题研究的组织和人员分工”是对课题研究团队和任务分担的安排。应写明课题组人员的构成及年龄、学历、职称、研究专长、研究经验等结构特点,并详细说明每个成员承担的工作任务。

“课题研究的保障措施”是对课题研究顺利开展并取得预期成果所需条件的分析与承诺,主要包括研究基础、研究保障等内容。“研究基础”应写明课题组成员完成的相关研究课题及取得的成果情况,“研究保障”主要写明该课题研究所需的文献资料、设施设备、时间、制度、学习培训、学术交流及经费等条件和保障情况。

开题报告的结尾一般应写几句感谢、希望以及表态性的话语。主要是感谢曾经指导或参加过课题论证而又不在课题组的人员,希望有关方面继续给予帮助,表明研究者的态度,等等,语言要简明、诚恳。

完成课题开题报告的撰写并经课题组反复讨论定稿后,就可选择一个适当的时间召开课题开题会议,邀请专家对课题研究的科学性和可行性进行评议,并提出意见和建议。如无不妥,开题工作即告完成,课题研究就将进入具体实施的新阶段。

上一篇:校长期中考试考前党员演讲稿下一篇:秋季开学典礼的活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