窃读记导学案

2024-06-23

窃读记导学案(精选10篇)

篇1:窃读记导学案

1、窃读记

学习目标:

1、掌握本课生字,正确读写“窃读、惧怕、充足、屋檐、支撑”等词语。

2、抓住主要内容,体会窃读到的复杂滋味,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求知的渴望,并受到感染。

3.学习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表达感情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学习重点:

在阅读中体会作者通过动作和心理活动,将“窃读”滋味具体化的写法。

学习过程:

一、预习导学

认真读课文3遍,完成下面各题。

1、看拼音,写词语。

jù pàchǎo càiɡuō sháodiǎn jiǎochōnɡ zú wū yán()()()()()

shū ɡuìtān lányâ xiàjī chánɡ lù lù

()()()()

2、找个简单的词代替。

(1)我的眼睛急切()地寻找,却找不到那本书。..

(2)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

(3)我合上书,咽了一口唾沫,好像把所有的智慧都吞下去了,才依依不舍....()地把书放回书架。

3、我填的词最恰当。

一()书()的理由匆匆地()

一()香味()的滋味贪婪地()

一()面条()的休息急切地()

4、请将你搜集到的有关作者、名人读书的故事或读书名言的资料整理摘抄如下:----------

----------

-----------

5、课文以、的插入,表现了

熟读课文,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内容。(可按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这六要素去概述。)

----------

---------------------

6、课题是“窃读记”,你怎样理解“窃读”这个词语?

7、细读课文,说说文中哪个情节最让你感动?

8、课文都哪些地方写了“我”如饥似渴地读书,抄写这样的句子,并说说自己的体会。

二、学习研讨

1、导入。

书籍是人类永恒的精神食粮,古今中外的大家,无不从阅读中汲取营养。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一下课文中的主人翁小时候是怎样读书的。

2、交流预习。

3、研读赏析。

(1)“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课文中有一些语句描写了“我”的这种心理活动,请找出来并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2)联系课文和生活实际,说说对“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这

句话的理解。

------------------------------

----------

-------------------

(3)读完课文,你有哪些感想,写一则不少于100字的读后感。

------------------------------

------------------------------

------------------------------

----------

-------------------

三、巩固 延伸

(一)我是阅读小能手。

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读书时,就养成了良好的读书习惯。有一段时间,他每天一大早就到湖南省图书馆看书。图书馆还未开门,他就在门口守候,几乎

天天如此。有时为了读完一本书,他连中午饭也不上吃,在邻街的小铺上随便买

点吃的,就有进图书馆继续读书。他曾经跟朋友说:“我感觉最大的幸福是能一

口气读完一本好书,这比吃好穿好都重要。”

1、“几乎”意思是___,从这个词中可以体会到___________。

2、给划线的字注音。几乎()随便()重要()

3、这篇短文围绕那句话写的,用“___”在原文中画出来。

4、短文分别从哪些方面说明了毛泽东爱读书的好品质?

(二)走进书的世界。

1_____、______

2、中国的经典四书是:____、____、____、____。

3、中国四大古典文学名著是:___、___、___、___。

篇2:窃读记导学案

【目标确定扣特点】

1、会认

“踮、婪、辘”3个字,会写“窃、婪、唾”3个字,掌握“窃读记、贪婪、唾沫、知趣、饥饿、辘辘、适宜”等词语。(预习中完成,组长检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概括文章的的内容,揣摩人物思想感情的变化,品味作者窃读的滋味。(重点目标)

3、参与综合性学习过程,体验阅读的快乐,激发阅读的兴趣,揣摩作者的表达方法。(难点目标)

【设计理念旨在“悟”】

根据教材的特点、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采用以下教学理念——紧扣文眼、以读为本、品味滋味、激发兴趣。

【课前准备落在“实”】

1、会认、写生字,能给生字组词,借助工具书理解不懂的词语。

组长检查组员的字词掌握情况,并订正。

2、收集有关作者及所处时代背景的资料,围绕学案展开小组讨论。

3、收集有关读书的名人名言。

4、课件。

【过程设计艺在巧】

一、展示预习的成果。

交流收集的有关作者及所处时代背景的资料。

二、知识抢答来激趣。

(1)、巧对名句。

1、书读百遍——

2、熟读唐诗三百首——

3、读书破万卷——

4、书犹药也——

5、黑发不知勤学早——

6、读书有三到,——

(2)、你还收集到哪些有关读书的名人名言。

(3)、小结。

三、紧扣“窃”字初感知。

1、借助字典,结合课文内容,理解“窃”在课文中的意思。课文讲作者在什么情况下窃读?

2、读了课题,你还能提出哪些有价值性的问题?

四、品味窃读解滋味。

1、通过读文我知道文中的()

这句话点名了作者窃读时的滋味。我想感情朗读给大家听。

2、快速浏览了作者窃读的段落,我能用重点词语()整理出作者在窃读时的心理变化过程。

3、通过有感情地读读作者心理变化的过程,结合课文内容,我知道引起作者心里变化的原因有()。

4、有感情地朗读你喜欢的片段,谈谈你的体会、想法、感受。

(1)、我喜欢的句子是:“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这句话把我比作()

结合课文我知道贪婪的意思是(),从中我体会到作者()的心情。我想()读这句话。

(2)我喜欢的句子是:“ 我跨进店门,暗喜没人注意。我跨进店门,踮起脚尖,从大人的腋下钻过去。哟,把短发弄乱了,没关系,我总算挤到里边来了。”这句话运用一连串动词(),我能想象出()的画面,从描写我知道作者窃读的滋味是(),我想通过动作表演体验作者窃读的滋味。

(3)、我喜欢文中的“我有时还要装着皱起眉头,不时望着街心,好像说:‘这雨,害得我回不去了。’其实,我的心里却高兴地喊着:‘大些,再大些!”这句话,这种看似表里矛盾的写法,联系上下文让我体会出作者窃读的滋味是()。

(4)、文中的“我的腿真酸哪,不得不交替着用一条腿支撑着,有时又靠在书柜旁,以求暂时的休息。”这句话让我体会出作者窃读的滋味是()

(5)、我还喜欢文中的()这句描写,从中我体会到作者的窃读滋味是(),我想()读这句话。

(6)师:作者很饿,却吞下智慧;作者很累,却很轻松从中体会到什么?

我体会到()。

5、窃读的滋味这么复杂,作者却一如既往地窃读,我从中体会到作者()的思想感情。

五、揣摩表达之方法。

a、本课作者采用第一人称的记叙方法,主要写了—————————————————————————————————————————

b、作者写窃读的滋味主要采用的是———————————————————————————。另外还注意了——————————描写。

C、从这些自言自语式的独白心境描绘和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中,我们体会到作者窃读的滋味有—————————————————————————,从中可以看出作者是个————————————————————的孩子。

六、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1、作者如此酷爱读书都源于国文老师的一句话()。

结合自己的成长过程我对这句话的理解是()。

2、幻灯片出示大山的孩子读书的情景,谈感受。

篇3:《窃读记》导学案-史振东

主备人:史振东

审核人:

时间:2016年10月5日

温州翔宇中学初中部初一语文(上)导学案

课题:《窃读记 》

班级: 姓名: 学号: 等第:

【学习目标】

1.进一步练习默读,整体感知课文,理清作者思路;

2.阅读生动的心理描写,感受作者两次“窃读”过程中不同的心理变化;

3.联系自己的阅读、生活体验,感受作者读书的艰辛,学习作者乐于读书的精神。【中考目标】

1.学习生动形象的描写方法,运用于自己的写作实践。【知识连接】

默读技巧:长文则多用默读,或把朗读与默读相结合,或全文默读,局部、片断朗读。通过训练,最终达到“懂”(理解)、“快”(速度)、“化”(运用)的标准。默读几乎只用“心”和“眼”,这就有利于聚精会神地品味、揣摩,领悟文章的内容,有利于提高阅读速度,也有助于理解、记忆,乃至促进和提高朗读的效果。默读时,关注文章的标题、开头、结尾和重点语句,快速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和主旨,更好地进入文本深层。任何文本都有潜在结构和起承转合,要有结构意识;另外,文本的叙述是有节奏、有起伏、有关联点的,要善于抓住文本中关键的点,从而形成对文本的把握,要有节点意识。

【预习案】(课前完成)

【基础积累】

1.根据拼音写汉字。gān gà()()贪lán()畅 xiāo()zǔ zhòu()()众目kuí kuí()()shà()有其事 饥肠lù lù()()【整体感知】

2.第一次默读,明确“什么是窃读”:

(1)“窃”意味着什么?“窃读”是什么意思?:

(2)文章以《窃读记》为题,写了什么内容:

3.第二次默读,明确“如何窃读”:

(1)文章写了“我”几次窃读,怎样划分文章层次?课文中间部分插叙了哪些内容?

(2)“我”为了“窃读”,采用了哪些方法?

(3)前后两次窃读有什么不同?“我”的情感有什么变化? 【自主质疑】

4.在学习过程中,你还有什么新的发现?还有哪些内容不太理解?请把它写下来。

我的发现: 我的疑点: 温州翔宇中学初中部七年级语文备课组

主备人:史振东

审核人:

时间:2016年10月5日

【展示案】(课堂探讨)

【品味语言】

5.第三次默读,明确“为何要窃读”:

(1)请圈画出文中描写“我”心理的语句,说说“我”为什么会有这些心理。(2)请圈画出感受最深的一两个地方,说说自己的感受。(3)请圈画出文中的描写句,体会作者描写的风格特点。【探究主旨】

6.文末句“记住,你是吃饭长大,读书长大,也是在爱里长大的!”有什么含义?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反馈案】(课堂检测)

【学以致用】 7.我会查字典:“窃”是_______结构,用音序查字法,先查大写字母(),再查音节();用部首查字法,先查(),再查()画。“窃”在字典中有三种解释:A偷;B偷偷地;C谦指自己(意见)。在“窃读记”中选第()种解释,在“行窃”中选第()种解释,在“窃以为不可”中选第()种解释。8.按要求写句子。

(1)我踮起脚尖,从大人的腋下挤过去。(改为比喻句)

(2)我的腿真酸啊!(改为夸张句)

(3)就像在屋檐下躲雨,你总不好意思赶我走吧?(改为陈述句)

(4)进来看书的人很多。像我这样常常光顾而从不购买的,恐怕没有。(用恰当的关联词把两句话合并成一句话)

【训练案】(课后作业)

煮 书

爷爷的书房里挂着一张条幅,上面写着“煮书”两个苍劲有力的大字,我感到很奇怪:书只能读,怎么可以煮呢?

一天,爷爷刚刚写完一篇文章,正坐在藤椅上品茶。我指着条幅问爷爷:“书怎么可以煮呢?书放锅里煮,不是要煮坏了吗?”爷爷笑了,说:“书是精神食粮嘛,既是食粮,怎么不可以煮呢?煮熟了,吃下去才好消化吸收嘛。”

爷爷看见我疑惑不解的样子,便接着说:“你知道唐代诗人杜甫吧?他小时候读书,就能反复诵读品味,非把书读透不可。其实,这就是‘煮书’。这样,他做起诗来就感到得心应手了。所以他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我们学习语文,对那些好的文章也应该这么‘煮’,否则,就很难把语文学好。”

“爷爷,你看我该怎么‘煮书’呢?”

“你可以从‘煮’语文书入手嘛。语文课文都是范文,每天清晨起来,放声读上几遍,仔细品味一番,多有意思!这样煮下去,你()能体会到文章的情感,()可以牢记妙词佳句„„好处可多啦。肚子里的词儿多了,今后说话和写文章还会犯愁吗?”

爷爷的话使我豁然开朗,“煮书”还真有道理哩!9.在文中的括号里填上关联词语。

篇4:窃读记导学案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质疑课题

1、启发谈话:大家爱读书吗?爱读哪些类型的书?通过什么方式得到想读的书的?这几年的阅读生活给了你怎样的感受?

2、导入课题,几十年前,有一位和大家差不多大的女孩因为家中没钱而拥有了一段独特的读书经历,她将自己的那段经历和感受写成了一篇文章,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窃读记》。(板书课题)请大家查查字典,看看“窃”是什么意思?

二、布置学习要求,分组学习,整体感知。

1、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快速读课文,思考“窃读”的含义。

2、小组内学习生字新词,交流“窃读的含义。

3、组员每人一段朗读全文,感受作者“窃读”时是一种什么滋味。

三、汇报交流,梳理线索

1、以小组为单位汇报读书情况。

2、提问:读书有千百种滋味,躲在书店里窃读的林海音体会到了一种什么滋味?

3、请大家细读课文,把描写作者动作和心理活动的语句划下来,多读几遍。

4、窃读时只有快乐吗?还有什么滋味?

第二课时

一、复习回顾

回顾:上节课我们了解了作者是怎样“窃读”的和“窃读”的滋味,请同学们把自己印象深刻的语句再读一读,并说一说为什么喜欢这些语句。

二、品读语句,感受写法

让学生在班上自由交流其他让自己印象深刻的语句,边交流边朗读,边朗读边想象情景。对于重点语句,教师可适当指导点拨。

三、体会含义,升华情感。

1、启发思考:作者为了读书,又怕又惧,又累又饿,可她为什么还乐此不疲呢?她快乐的源泉是什么?

2、激发情感:一个人如果放弃了读书,就像鱼儿离开了水,大树离开了土壤,这是多么可怕的事啊!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这句话。

四、积累,拓展

1、让学生摘抄词句,进行美读积累。

2、指导阅读本课的“综合性学习”,让学生自选一项,课外在小组内展开活动。

五、巩固练习

1、在括号中填入读“jù”的字。

(    ) 怕        (    )  体        (    )  离        相  (    )

语  (    )       戏   (    )       抗   (    )

2、给下列生字换个偏旁,再组词。

例:炒 (炒 菜 )      妙 (奇 妙)

撑(     )--(    )                     柜 (    )--(     )

锅(     )--(    )                     酸 (    )--(     )

3、从课文中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入括号中。

看到妈妈脸上不悦的神情,弟弟 (       )地关掉电视做作业去了。

忙碌了一天,我早已是(         ),一到家就迫不及待地找好吃的。

文文经常(        )那家书店,所以营业员阿姨都已经认识她了。

4、读读下面的名言,说说自己的收获。

1.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品德高尚的人谈话。

---------迪卡儿

2.一本新书像一艘船,带领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生活无限广阔的海洋。

----------------凯保证勒

3.书籍是在时代的波涛中航行的思想之船,它小心翼翼地把珍贵的货物送给一代又一代。                       ----------------培  根

我的反思:

篇5:窃读记导学案

课前预习案

一、走进作者作品

林海音(1918—2001),原名含英,台湾苗栗人,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生于日本大坂,3岁随父母返台,5岁来到北京,在北京度过了童年与青年时期,1948年,举家迁往台湾,在台湾出版了众多文学名作,被称为台湾文学“祖母级的人物”。林海音对北京有着深厚的情感,《城南旧事》一书既是她童年生活的写照,更是当年北京平民生活的写真,也是她最具影响的作品。林海音以她的成就、她的为人、她的号召力,成为连接大陆与台湾文学之间的桥梁。

二、设身处地----了解背景

本文选自《英子的心》(人民日报出版社2007年版)。略有改动。林海音五岁时跟随父母来到北京,住在城南的一条胡同里,一住就是二十五年,这里也就成了她的第二故乡,所以,她的作品大多是以此为背景和素材写成的。林海音在《窃读记》这篇散文中回忆了童年时期的读书生活:由于贫穷而买不起自己喜欢的书,只能偷偷地到书店中看书。

三、初读课文,完成三标一感 1.标出不认识的词语并注音

2.标出不理解的词语,结合注释和工具书加以理解 3 标出文中出现的人物,理清他们之间的关系 4.感悟文章的整体内容

四、比一比,看一看,谁英雄,谁好汉: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汗涔涔()窃()读 踮()起脚 倾()盆大雨 ....屋檐()暂()时 贪婪()尴尬()众目睽睽()...... 饥肠辘辘()踉踉跄跄()...

2、解释下列词语。

:文中形容渴求知识而不知道满足。

:雨大得像盆里的水直往下倒。形容雨大势急。

:适合,相宜。

:流汗的样子。

:处境困难,不好处理。

:大家的眼睛都注视着。睽睽,形容注视的样子。

:好像真有这回事似的。煞,极,很。介,这。:知道好歹,不惹人讨厌。

:形容非常饥饿。辘辘,形容肚子饿时发出的声音。:比喻不能实现的胡思乱想。

:①抵住使不倒下。②支持住局面使不崩溃;勉强地维持。:走路不稳的样子。:图省力,图安逸。

:经常使用的手段,含贬义。文中带有调侃的意味。

课内探究学案

一、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积累重点词汇和相关知识。

2.抓住主要内容, 通过品味语言,感受作者读书的艰辛,理解并且学习主人公不怕困难、勤于读书的精神。过程与方法

1.学习文章分层记述的结构。

2.学习运用生动形象的描写方法写人记事。

3.学习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来表达感情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读书对人类的积极影响。

2、感受坐着读书的艰辛,理解并且学习主人公不怕困难、勤于读书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品味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感受作者在两次“窃读”过程中的不同思想感情的变化。

2、难点:比较两次“窃读”不同的经历,体会“记住,你是吃饭长大,读书长大,也是在爱里长大的!”的深刻含义。

三、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诵读法,自主合作探究法,质疑讨论法。

四、课时安排:1时

五、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明确目标

1、本节课我们的学习目标是….(见上)

2、检查预习案

二、初步研读

1、自读课文

2、自主预习。

自己阅读课文,并提出问题,自主学习,在书本上做好圈点批注;各小组解决这些问题,如小组不能解决的再全班解决。

1)、贯穿本文的线索是什么?

2)、题目中的“窃”的原意是什么?“窃读”是什么意思?

(窃的意思是:偷;暗中偷偷的做一件事;谦辞,古人用来谦虚地指自己的建议,请问文中应该是?)

3)、文章围绕“窃读”主要写了三件事,请问分别是什么?

4)、林海音童年时代有过不止一次偷偷去书店读书的经历。通过阅读全文,请大家找找林海音积累了哪些行之有效的“窃读”技巧?

三、进一步研读课文

作者 “窃读”虽然经验丰富,但百密一疏,并不是每一次的“窃读”都能全身而退,文中就记录了她在“窃读”过程中遭遇的一次尴尬。

1、如果用一个小标题概括,应该是什么?

2、文中的书店老板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3、这次书店受辱带给童年的作者什么感受和影响呢?

书店受辱经历使作者幼小的心灵受到严重伤害,在这种心境下,作者在文章的末尾为什么还说“记住,你是吃饭长大,读书长大,也是在爱里长大的”呢?这和作者先前的感受似乎矛盾了啊? 其实并不矛盾。因为作者在这次“窃读”经历后,又遇到了一次截然相反的“窃读”经历。

1、书店受辱后,作者为什么又去书店“窃读”了呢?是什么促使作者这么做的?

2、那么这次的“窃读”使作者的思想感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课文中哪些语句能够使作者体会到自己是在爱里长大的?请找出来

4、书店店员是一个怎么样的的人?

【合作探究】

1、“记住,你是吃饭长大,读书长大,也是在爱里长大的”谈谈自己的理解。

2、你知道哪些读书的名言?

3、文中的我是一个怎样的女孩?我们应该学习她的什么?

四、课堂小结

学习完本课你有什么收获?

今天我们和林海音一起经历了那既快乐又惧怕的“窃读”生活,懂得了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读书,离不开关爱,离不开百态的社会,更离不开感恩。希望同学们做一个热爱读书,勤奋刻苦、学会感恩的人,做一个知识与智慧不断增长、真正健康的人。

在写作上:

1、作者善用自语式的独白描绘心情,表达自己的情感。

2、通过对比揭示中心。

3、比喻修辞,生动形象。

达标检测案

1、“我跨进店门,暗喜没人注意。我踮起脚尖,从大人的腋下挤过去。哟,把短发弄乱了,没关系,我总算挤到里边来了。在一排排花花绿绿的书里,我的眼睛急切地寻找,却找不到那本书。从头来,再找一遍。啊!它在这里,原来不在昨天的地方了。”(画出句中表示动作的词)

篇6:观舞记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1.积累字词,以课本“读一读,写一写”中的为主。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文中描写卡拉玛姐妹优美舞姿的语句。3.道德情感价值观:鼓励学生接触、吸收、借鉴外国优秀文化,从中吸取精神营养,开阔胸怀。初步形成自己的审美观、价值观。二.资料链接

1.作者:冰心(1900.10一1999.2),原名,笔名冰心,福建长乐人,现代著名女作家、儿童文学家。她的散文语言清新秀丽,自成一体,称为“冰心体”,影响很大。主要作品有《 》《再寄小读者》,诗歌《 》《 》等。2.了解印度文化

印度文化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宗教色彩浓厚。印度是一个舞蹈的国度,舞蹈大多宗教色彩浓厚。在演出时,台前都要放上一尊舞神—湿婆的雕像。湿婆由于掌管毁灭,所以形象恐怖。但湿婆在印度教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婆罗多舞是印度最流行、最古老、影响最大的舞蹈,同时也是印度古典舞蹈的精髓,它起源于宗教活动。是“表情、曲调、节奏”三者巧妙结合的艺术。舞者衣裙华丽,姿态优美,戴半圆形花环,耳环和鼻饰闪烁,光彩照人,演员的手、眼、身、法、步严密配合,面部表情的喜怒哀乐瞬息万变。一场完整的婆罗多舞蹈的表演,至少包括 6段,通常只由一名女演员表演。每一场表演少则3小时,多达5—6小时。三.预习:利用工具书,扫清阅读障碍。

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通读全文,注意整体感知文章的大意,想想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请试着用最简洁的语言说说本文主要内容)。

2、文章哪一部分是写观舞的?这一部分的前后分别写什么?

四、品读课文,集体探究

(一)探寻“舞蹈美”

1、卡拉玛姐妹的舞蹈给“我”最强烈的感受是什么?请用一句话(或短语)概括。

2.这种美在文中哪些具体语段得到生动的描绘?

3、全文从哪些方面表现卡拉玛姐妹舞蹈的“飞动”的美?请用:卡拉玛姐妹的()美,美在()的句式说话。

例如:卡拉玛姐妹的(舞蹈的氛围)美,美在(帘幕慢慢的拉开,台中间小桌上供奉着一尊湿婆天的舞像,两旁是燃着的两盏高脚铜灯,舞台上的气氛是静穆庄严的。)

卡拉玛姐妹的(面貌)美,美在卡拉玛姐妹的(服饰)美,美在卡拉玛姐妹的(舞姿)美,美在 卡拉玛姐妹的(神态)美,美在

卡拉玛姐妹的(动作)美,美在

4、小结:作者是通过哪些方面的描写来表现“飞动的美”的?

(二)探寻“语言美”

刚才大家已经感受到了卡拉玛姐妹俩那“飞动”的印度舞蹈美,这一感受让我们久久不忘!这都源于作者用语言将“视觉效果”与自己的“主观感受”相结合,来表现舞台艺术,把“视觉形象”转化为“语言形象”,让我们获得美的感受!用语言来表现舞台艺术,是很困难的,需要高超的语言技巧。本文是怎样运用高超的语言技巧,来描绘印度舞蹈家卡拉玛姐妹美妙的舞蹈呢?

现在请同学们再次细读课文16、17、18自然段,(提示:可以从修辞、描写等方面去思考)小结:

五、迁移拓展,课堂延伸

篇7:观舞记导学案 张小英

设计者:张小英审核 :严小军授课人:

姓名:班级:小组:

一、教材依据:

《观舞记》是“新课标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第十九课。”

二、设计思路:

《观舞记》是一篇精美的散文,著名作家冰心在欣赏印度舞蹈家卡拉玛姐妹优美的舞姿后有感而作的。文章以对卡拉玛姐妹的赞美之情为感情线索,通过生动细腻的描绘,把异国的文化风情形象地展现在我们面前。本文以生动优美的语言来写视觉形象,用高超的语言技巧来表现舞台艺术。主要运用比喻和排比等修辞,形象生动地表现卡拉玛姐妹精妙的舞蹈,尽可能把视觉形象转化为语言形象,激发了读者的想空间。使读者在回味文章的同时,仿佛身临其境地欣赏了舞蹈艺术所特有的形体美,以获得语言和舞蹈的双重审美的享受。首先应鼓励学生接触、吸收、借鉴外国优秀文化,从中得到精神上的营养,开阔胸怀。(情感目标)其次有感情地朗读是学生与文本最直接的情感交流。教师努力改进课堂教学的模式,以发展学生主体的自主合作学习能力为宗旨。指导学生学习这样的文章循其形、入其境,品其情,深入领会文章的意境美;深入文本,发挥想像,通晓文章的情理,受到情感美的熏陶;注重引导学生品味文章的语言,强化鉴赏过程中的审美愉悦,强深对散文美的多方位认识。(认知目标、能力目标)

本文是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中的一课。本单元集中的是文化艺术方面的文章,重在欣赏和感悟。初一的学生思维很活跃,兴趣很广泛,对于有着优美的语言,丰富的情感和生动的内容的文章,初一学生很喜欢,也很能大胆,积极地去谈自己的感受。课前从部分学生中了解,发现大家都很喜欢这具有异国风情的印度舞,觉得它很美。鉴于这一点,我希望通过这节课,能给学生一个平台,自由地去表达对艺术美的欣赏,抒发对艺术美的体验和感悟。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诵读文本,掌握“静穆、粲然、妥帖、嗔视、叱咤风云、尽态极妍、浑身解数”等词语的读音及在文本中的含义。

2.感受文章精妙的语言魅力,学习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表现艺术形象的写法。

3.感受舞蹈艺术“飞动的美”,提高艺术欣赏能力。

过程与方法:

1、课前搜集有关印度舞的资料。

2、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自主互学习,合作交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广泛接触吸收外国优秀文化,开阔视野,陶冶性情。

教学方法

1.诵读法。2.联想想象法。

四、学习重点:

研习精彩语句段,欣赏本文优美生动的舞蹈艺术描写。

五、学习难点:

2.通过反复吟咏作者观舞后的感受,初步培养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形成自己的审美

六、教学准备

多媒体CAI课件、投影仪、关于中国舞蹈和印度舞蹈的CD盘。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设计思路

诵读感知文意,研读精彩句段。知识迁移课堂延伸,丰富素养。

七、教学过程:

【预习导引】

一、结构化预习指导:(温馨提示:课前的努力,会让课堂教学收到事半功倍效果。)

1、一读课文,了解作者与作品的有关常识以及印度舞的知识。

2、二读课文,要求:先在文中划出生字,并查字典把正确的读音写在书上。给每一段标上序号。

3、三读课文,力争熟练、流利有感情的朗读。

4、四读课文,在诵读中勾画你最喜欢的句子并在旁边写出喜欢的原因。

5、五读课文,思考课后题不会的打地方做出记号。

【知识链接】

1.作者:冰心(1900.10一1999.2),原名著名女作家、儿童文学家。她的散文语言清新秀丽,自成一体,称为“冰心体”,影响很大。主要作品有《》《再寄小读者》,诗歌《》《》等。

2.了解印度文化

印度文化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宗教色彩浓厚。印度是一个舞蹈的国度,舞蹈大多宗教色彩浓厚。在演出时,台前都要放上一尊舞神—湿婆的雕像。湿婆由于掌管毁灭,所以形象恐怖。但湿婆在印度教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婆罗多舞是印度最流行、最古老、影响最大的舞蹈,同时也是印度古典舞蹈的精髓,它起源于宗教活动。是“表情、曲调、节奏”三者巧妙结合的艺术。舞者衣裙华丽,姿态优美,戴半圆形花环,耳环和鼻饰闪烁,光彩照人,演员的手、眼、身、法、步严密配合,面部表情的喜怒哀乐瞬息万变。一场完整的婆罗多舞蹈的表演,至少包括 6段,通常只由一名女演员表演。每一场表演少则3小时,多达5—6小时。学海导航:

1、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斗薮()粲然()尽态极妍()花鬘()嗔视().....

浑身解()数 褶裙()雏()凤 叱咤()风云 颦蹙().......

2、解词:

颦蹙:粲然:嗔视:

叱咤风云:尽态极妍:

惊鸿:

3、预习热身:

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作者借此想表达什么?

答:

三、通过自主预习,你还有哪些问题想在课堂上探讨?请写下来。

自我评价:学科长评价:老师评价:

【课堂学习】

一、自主探究,整体感知:

1、两人为一小组,独立思考、小组交流、达成共识:

(1)、自读全文,注意整体感知文章的大意,想想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请试着用最简洁的语言说说本文主要内容)。

(2)、文章哪一部分是写观舞的?这一部分的前后分别写什么?

二、合作探究,精品赏析:

(一)探寻“舞蹈美”

1、卡拉玛姐妹的舞蹈给“我”最强烈的感受是什么?请用一句话(或短语)概括。

2、全文从哪些方面表现卡拉玛姐妹舞蹈的“飞动”的美?请用:卡拉玛姐妹的()美,美在()的句式说话。(请用波浪线划出描写生动的句子并大声朗读。)

例如:卡拉玛姐妹的(舞蹈的氛围)美,美在(帘幕慢慢的拉开,台中间小桌上供奉着一尊湿婆天的舞像,两旁是燃着的两盏高脚铜灯,舞台上的气氛是静穆庄严的。)

卡拉玛姐妹的(面貌)美,美在卡拉玛姐妹的(服饰)美,美在卡拉玛姐妹的(舞姿)美,美在卡拉玛姐妹的(神态)美,美在卡拉玛姐妹的(动作)美,美在3、小结:作者是通过哪些方面的描写来表现“飞动的美”的?

(二)探寻“语言美”

用语言来表现舞台艺术,是很困难的,需要高超的语言技巧。本文是怎样运用高超的语言技巧,来描绘印度舞蹈家卡拉玛姐妹美妙的舞蹈呢?

现在请同学们再次齐读课文16、17、18自然段,(提示:可以从修辞、描写等方面去思考,在文中勾画并作出批注,小组内交流归纳,全班进行展示。)小结:

三、当堂检测,反馈评价:

①她端凝地站立着。

②笛子______起,小鼓_______起,歌声______起,卡拉玛开始舞蹈了。

③她用她的长眉,妙目,手指,腰肢,用她髫上的花朵,腰间的zhé裙,用她细碎的舞步,繁响的铃声,轻云般慢移,旋风般痰转,舞蹈出诗句里的离合悲欢。④我们虽然不晓得故事的内容,但是我们的情感,却能随着她的动作,起了共鸣!我们看她忽而双眉颦蹙,表现出_________;忽而笑颊粲然,表现出__________;忽而侧身垂睫表现出低回宛转的娇羞;忽而张目嗔视,表现出_________;忽而轻柔地点额抚臂,画眼描眉,表演着细nì妥帖的梳妆;忽而挺身屹立,按箭引弓,使人几乎听得见铮铮的弦响!像湿婆天一样,在舞蹈的狂欢中,她忘怀了观众,也忘怀了自己。她只顾使出浑身解数,用她灵活熟练的四肢五官,来讲说印度古代的优美的诗歌故事!

1.根据文中拼音写出汉字。

(1)zhé()裙(2)细nì()

2.解释文中下列词语。

(1)颦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叱咤风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浑身解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②段中的空格处,依次填入相应的动词。

4.把“叱咤风云的盛怒、无边的喜乐、无限的哀愁”三个短语恰当地填入第④段空白处。

5.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一词中也有类似第②段“离合悲欢”的词句,写出这两句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第④段主要用了_______修辞,选文还运用________修辞,请写出例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为什么说“在舞蹈的狂欢中,她忘怀了观众,也忘怀了自己”?

四、课堂小结,联系实际:

同学们,欣赏了这精美的描写,我们不由得在钦佩卡拉玛姐妹舞技的同时,也深深钦佩冰心的语言。所以,学会用一些精致的形容词、生动形象的修辞手法,去描绘生活美,应该也是我们学习这篇课文的一个要求。

五、拓展延伸:

看了我国著名的舞蹈演员杨丽萍表演的《孔雀舞》和以邰丽华为首表

演的《千手观音》,试着学习用本课中学到的写作手法(比喻、排比等)和表现视觉形象的语言技巧,描绘优美的舞姿和心灵的震撼。

六、课后反思: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最大的收获是

2、感到自己有待加强的是______

老师评价:

八、教学反思

《观舞记》是一篇精美的散文,著名作家冰心在欣赏印度舞蹈家卡拉玛姐妹优美的舞姿后有感而作的。文章以对卡拉玛姐妹的赞美之情为感情线索,通过生动细腻的描绘,把异国的文化风情形象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教学本文,我立足在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鼓励学生接触、吸收、借鉴外国优秀文化,从中得到精神上的营养,开阔胸怀。其次有感情地朗读使学生与文本有最直接的情感交流。以发展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为宗旨,指导学生深入领会文章的意境美。

上完《观舞记》,我感觉有两点比较成功:

1、合理运用教学辅助工具,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观舞记》写的是有关印度舞蹈家舞蹈的魅力,非常适合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时我利用多媒体播放舞蹈《印度舞》,以此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导学案在课前发放,学生依据导学案“预习导引”的有关要求对课文进行了充分的预习,学生在此基础上完成“学海导航”对文本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课堂上学生没有打无准备之仗,学习起来相对比较轻松,一课时的内容按时完成了。

2、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高了学生学习主动性。

课堂教学中注重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点燃学生的求知热情,唤醒学生的学习潜能,引导学生真正动起来,课堂真正活起来。课堂上学生主要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自己读、自己勾画、小组内交流,小组小展示,课堂大展示,通过各种学习活动方式,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强,有强烈的参与意识,能把自己融进学习的环境中,善于表现自己,乐于表现自己。尤其是对印度舞美的鉴赏学生能依据课本畅所欲言。尤其是学习相对较弱的学生也跃跃欲试,站起来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尽管在语言表达上有不完美之处,但精神可贵,我也借机表扬了他。

当然,在教学中也有不足之处:

由于时间关系,课堂上容量很大,但无形中也产生了蜻蜓点水感觉,学生展示交流环节假如时间允许,学生的参与面会更广一些,学生的活动会更多一些。

篇8:越州赵公救灾记导学案

知越州赵公 前民之未饥 为书问属县 灾所被者几乡 ....

当廪于官者几人 僦民 其几具存 谨其备 .....

故事 佐其费 于城市效野为给粟之所 计官为不足用也 .......

寓.于境 有是具.也 为.病坊 处疾病之无归者 属以视医药饮食 令无失所恃 使在处随收瘗之 .....

法,廪穷人 公一以自任 有上请者 或便宜多辄行 ......

蚤夜惫心力不少懈 民不幸罹旱疫 死者殆半 公所拊循 ......

所以经营绥辑 委曲纤悉 足以示天下 治世 ...........

予故采于越 乐为之识其详 致仕 家于衢 可师者 ......

二.翻译句子

1沟防构筑可僦民使治之者几所?

2僧道士食之羡粟,书于籍者,其几具存?

3使各书以对而谨其备。

4公敛富人所输,及僧、道士食之羡者,得粟四万八千余石,佐其费。

5于城市效野为给粟之所,凡五十有七,使各以便受之

6计官为不足用也,取吏之不在职而寓于境者,给其食而任以事

7事有非便文者,公一以自任,不以累其属。

8蚤夜惫心力不少懈,事细巨必躬亲,给病者药食,多出私钱。

9天子东向忧劳,州县推布上恩,人人尽其力。

10所以经营绥辑

11先后终始之际,委曲纤悉,无不备者。

12民病而后图之,与夫先事而为计者,则有间矣;不习而有为,与夫素得之者,

则有间矣。

13推公之所已试,其科条可不待顷而具,则公之泽岂小且近乎!

14其直道正行在于朝廷、岂弟之实在于身者,此不著。、

篇9:岳阳楼记导学案答案

大家可以理解《岳阳楼记》中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所体现的作者的政治抱负及其在现代社会生活中多方面的意义

【学习目标】

一、学习和积累文言词汇,掌握文中的实词,了解文中“以”“则”“然则”“得无”的用法。

二、通过对文中重点语句的理解领悟作者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三、学习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写法。

【学习重点】

学习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写法。

【学习难点】

通过对文中重点语句的理解领悟作者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自主预习案】

1、查字典,读准下列加点字的拼音:

谪守 朝晖夕阴 迁客骚人 霪雨 霏霏 薄暮冥冥 潜形 岸芷汀兰 皓月 心旷神怡 宠辱偕忘 浩浩汤汤

2、朗读全文,做到基本成诵。

3、查字典,对照注释,试翻译课文

【课内探究案】

一、情景导入,明确目标。

1、趣味背景资料。

《岳阳楼记》是范仲淹被罢去参知政事而贬官河南邓州时,应好友滕子京之请而写的。膝子京请范仲淹为重修岳阳楼写记,并送去一 幅《洞庭晚秋图》。范仲淹依据此图,凭着丰富的想象,写下了千古名篇《岳阳楼记》。滕子京与范仲淹同年举进士,因才华出众但豪迈自负,被权贵所嫉,贬谪到岳州做太守。范仲淹熟知他的思想和性格,经常想劝慰他,却一直无机会。适逢滕子京重修岳阳楼,请范仲淹代笔记胜,这就给了范仲淹一个规箴知己的好机会,因自己在贬中,亦有抒发自己理想的需要,于是范仲淹就写下了这篇抒发自己胸襟、规劝朋友的千古名篇。

2、岳阳楼的名声。

岳阳楼在湖南省岳阳市巴丘山下,原来是三国时期吴国都督鲁肃的阅兵台。唐朝张说在阅兵台旧址建造楼阁,取名“岳阳楼”,常与文人雅客登楼赋诗。后李白、杜甫、白居易、李商隐、刘禹锡、孟浩然等诗人相继登楼吟咏,岳阳楼声名益大。

3、作家简介。

《岳阳楼记》选自《范文正公集》,作者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苏州吴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他出身贫寒,幼年丧父,对下层人民的痛苦感受深。26岁登进士第,因敢于直言强谏,屡遭贬斥,久不被重用。宋仁宗天圣年间任西溪盐官,建议在泰州修捍海堰。 宝元三年,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加强对西夏的防御,屡立战功。庆历三年,西夏请和,范仲淹还朝,任参知政事。曾提出十条改革措施,包括限制以“思荫”为官,选用干练的人员、严格执行政令导项,又主张兴修水利。因遭保守派反对罢政,于庆历五年贬放邓州,以后还做过杭州、青州的太守。后在赴颖州任途中病死。死后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

他以六十四岁的人生,矢志不渝地追求自己的人生理想和政治主张,深受当世和后人称道。文章和诗词俱脱俗超凡,是其心志和情感的.形象外化。有《范文正公集》传世。

本节课我们的学习目标是:(见上文)

二、自主探究,整体感知

(一)读一读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朗读时应注意节奏。本文骈散结合。读骈句,节奏必须整齐划一,凡四字句皆两字一顿。

(二)记一记

词语解释。

胖子京谪守巴陵郡:谪,古时官吏降职或远调。守,指做州郡的长官。

越明年:到了第二年。

政通人和:通,顺利。和,和乐。

百废具兴:具,同“俱”,全,都。

增其旧制:制,规模。

属予作文以记之:属,同“嘱”,嘱咐。

于观夫巴陵郡胜状:胜状,胜景,好景色。

浩浩场汤:浩浩荡荡。

横无际涯:宽阔无边。涯,边。

朝晖夕阴:或朝或晚(一天里)阴晴变化。晖,日光。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大观,雄伟景象。

前人之述备矣:述,论述。备,详尽。

然则北通巫峡:然则,(既然)这样,那么……

南极潇湘:极,尽。潇湘,潇水湘水。

迁客骚人:迁客,谪迁的,指降职远调的人。骚人:诗人。

若夫霪雨霏霏:若夫,用在一段话的开头,表示另提一事,近似“像那”。 霪雨:连绵的雨。霏霏:雨(或雪)繁密的样子。

连月不开:开,放晴。

浊浪排空:排空,冲向天空。

日星隐耀:隐耀,隐没了光辉。

山岳潜形:潜形,隐藏了形迹。

墙倾楫摧:墙,桅杆。楫,船桨。

薄暮冥冥:薄(比),迫近。冥冥,天色昏暗。

去国怀乡:去国,离开国都。

忧谗畏讥:谗,谗言,诽谤性话语。讥:讥笑,讥讽,挖苦。

满目萧然。萧然,萧条冷落的景象。

感极而悲者矣:感,感慨。

至若春和景明:至若,用在又一段话的开头引起另一层描述,近似“至于”“又如”。

波澜不惊:惊,这里有“起”“动”的意思。

上下天光:天光,天色,湖光。

一碧万顷:万顷,极言其广。

沙鸥翔集:翔集,时而飞翔,时而停顿。集,栖止,鸟停息在树上。

锦鳞游泳:锦鳞,指美丽的鱼儿。

岸立汀兰:蓝,香草。汀,水中的小洲。

郁郁青青:郁郁,形容香气很浓。

而或长烟一空:而或,有时。长烟,大片烟雾。一空,完全消散。一,全。

浮光跃金:跃金,金色的月光闪耀跳动。

静影沉璧:壁,圆形的玉。

此乐何极:何极,哪有穷尽。

宠辱偕忘:宠,荣耀。辱,屈辱。偕,一起。

把酒临风:把,持,执。临风,迎着清风。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求,探求。古仁人,古时品德高尚的人。

或异二者之为:或,近于或许,也许的意思,表委婉口气。为,这里指心理活动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因为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在高高的庙堂上,意思是在朝廷上做官。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处在僻远的江湖间,意思是不在朝廷上做官。

是进亦忧,退亦忧:是,这样。进,指在朝廷上做官。退,指不在朝廷上做官。

其必曰‘优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呼:那一定要说“在天下人忧之前无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吧。先,在……之前。后,在…••之后。

微斯人,吾谁与归:没有这种人,我同谁在一道吗?微,无、没有。

谁与归,就是“与谁归”。归,归依。

(三)想一想。

1、朗诵全文

2、理解文章层次结构。

全文共6段,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1段):写重修岳阳楼的背景和作记缘由。

第二部分(2~4段):描写岳阳楼周围的景色,引出“迁客骚人”登楼“览物”而产生的两种不同感受。 (全文的主体)

篇10:神舟五号飞船航天员出征记导学案

冉店中学曹琪

教学目标:

1.了解“神舟”五号飞船航天员出征的过程,感受现场热烈的气氛。2.学做小记者,报道现场情况,捕捉重要画面。

教学重难点

1、理解场面描写。

2、体会通讯的特点,精心选材,体现中心。

3、理解中国首位航天员出征太空的意义。

学法指导

1、何为通讯

这是一篇报道我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出征太空前的情景的新闻小故事(小通讯)。

通讯同消息一样,也是报纸上常用的一种新闻体裁。它们有共同点,都讲究“实”“真”“新”。通讯要求比较详尽、具体地报道事件的发展过程,展开情节,描述具有典型意义的场面;写法手段比较多样,除叙述外还适当运用描写、议论和抒情;通讯具有时效性、典型性、真实性,篇幅较长。

2、资料助读;

1961年3月23日,苏联第一个首航太空的宇航员邦达连科被严重烧伤,10个小时后死亡,成为人类载人航天活动中第一个遇难的宇航员。

1971年6月30日,苏联联盟11号飞船在再入大气层前,实施返回舱和轨道舱分离时,连接两舱的分离插头分离,3名宇航员因急性缺氧、体液沸腾而死亡。

1986年1月28日,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在第10次飞行时,发生爆炸,7名航天员当场遇难。

2003年2月1日,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在从太空返回地面途中解体,机上7名宇航员全部遇难。

一、预习导学

1、给加点字注音。

绥中县()载人()

翟志刚()问鼎苍穹()

二、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创设情景,“录制”通讯感受气氛。

2、课文叙述了一件什么事件,主要人物是谁?

3、本文在记叙过程中主要写了哪几个场面?是按照什么顺序组织材料的?(在文中画出关键词)

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释疑:

1、走近人物,感受风采 :文中是怎么描写杨利伟的?你能从文章的字里行间找到吗?突出了他的什么性格特点?(快速阅读文章,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加以分析,作好圈点勾画,同桌交流。)

2.送行的队伍中到底出现了哪些人?他们各自心情是怎样的?这么多人来送行说明了什么?

3、做小记者,进行一次现场直播,你们要把自己当成真正的记者,用记者的口吻说话。〔提醒〕报道一般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四、当堂检测:

一、基础知识题

1、字音互填 瞩目()载人(问鼎.)苍穹()浩瀚.(2.说说下列句中加横线的短语的作用。...)

(1)这一天,中国人已渴望了很久。这一刻,中华民族已等待了千年。

(2)今天,中国人也将飞向太空,中国将成为世界载人航天俱乐部的第三个成员。

--------------------------

二、阅读分析题

公元 2003年10月15日5时,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航天员公寓“问天阁”。再过30分钟,中国第一位航天员杨利伟将从这里受命出征,乘坐“神舟”五号飞船,开始令世界瞩目、令国人自豪的飞天之旅。深秋的大漠,寒意袭人。问天阁前的广场上,已经站满了送行的人们。曾经和航天员朝夕相处的教练、专家们来了,举着鲜艳花束的少先队员,捧着乐器的军乐队员来了,穿着鲜艳民族服装的少女来了。大家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和一个共同的期待,为英雄送行。

这一天,中国人已渴望了很久。这一刻,中华民族已等待了千年。“快看!我们的航天员来了„„” 5时28分,身着乳白色航天服的首飞航天员杨利伟迈着从容而稳健的步伐,从问天阁航天员的专用通道,微笑着向大家走来,紧随他身后的是身着天蓝色训练服的航天员翟志刚和聂海胜。这里广场上响起欢快的《迎宾曲》奏起,人群中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首飞航天员梯队由杨利伟和聂海胜、翟志刚组成。在此之前,他们按照首飞任务计划完成了综合性演练。飞船发射前,任务指挥部研究决定,首飞任务由杨利伟担任。

杨利伟,1965年6月出生于辽宁省绥宁县。大学文化,中校军衔。在原空军部队安全飞行1350小时。1998年被选拔为中国第一代航天员。经过5年多系统的理论学习和挑战人体生理极限的训练,其综合素质完全具备航天飞行的要求。

从加加林第一次太空飞行到阿姆斯特朗登月成功,从航天飞机横空出世到多种空间站问鼎苍穹,40多年时间,前苏联、俄罗斯和美国已先后进行240次载人飞行,把951人次的身影印在浩瀚太空。今天,中国人将也要飞向太空,中国将成为世界载人航天俱乐部的第三个成员。

1.用一句话概括语段的基本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深秋的大漠,寒意袭人”属于什么描写?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五段为什么要具体描写航天员走出问天阁的情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杨利伟的成长过程中,你受到什么启发?

三、课外拓展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窃读记导学案】相关文章:

上一篇:乡村田园的作文下一篇:干部职工管理办法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