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职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的思考

2024-07-04

关于中职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的思考(精选8篇)

篇1:关于中职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的思考

龙源期刊网 http://.cn

关于中职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的思考

作者:高君佩

来源:《职业·中旬》2013年第03期

摘 要:中职实训基地是以培养学生的专业操作技能为主,集教学、科研、社会培训、技术鉴定等功能于一身的场所。本文结合笔者学校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实训基地建设实践,对实训基地的建设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中职 轨道交通运营管理 实训基地 建设

笔者学校开设了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作为专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学校筹建了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实训基地,力争培养出更多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人才,与企业实现人才培养的“零距离”对接。

一、实训基地建设的总体目标

在进行实训基地建设时,要以职业行为为向导,突出技能训练,重视职业能力的培养;同时,兼顾社会培训、技能比武、技能鉴定等项目的需要,建设科学、规范、专业、实用、具有拓展功能、融“教、学、做”为一体的现代化实训基地。

1.以职业行为为向导

实训基地建设的总体目标与所培养学生的就业方向息息相关。笔者学校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的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城市轨道交通管理、站务管理、交通信号管理以及车站内水电、空调的维护管理工作。因此,要以职业行为为向导,满足相关课程的实训培养要求。

2.突出技能训练主题

在引进设备时,要考虑到相关设施要有利于学生的技能训练,训练的手段要多样且实用。学生动手操作时,就是考验设备质量的时候,因此设备的耐用性以及后期的维护保障机制应予以重视。

3.满足职业能力的培养要求

职业能力是人们从事某种职业的多种能力的综合。在中职学生的培养过程中,技能培养是核心,但对于技能,不能狭隘地理解为“只用动手,不用动脑”。实训基地的建设一定要注重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技术和技能来完成岗位任务的能力,也就是说培养学生完成本职工作的综合能力。

4.满足社会培训的要求

笔者学校是大连市大学生就业技能培训基地,除此之外还肩负着面对社会进行相关专业职业培训的任务。学校的实训基地建设应能承接企业服务项目,增强校企信息互通。

5.满足技术比武的要求

“普教有高考,职教有大赛”,这句话道出了中职学生参加职业技能大赛的重要性及必要性。虽然目前城市轨道交通相关专业的技能大赛还没有列入中职全国技能大赛赛项,但在实训基地的建设中要考虑技术比武的要求。

二、实训基地建设的基本原则

1.规模性

规模的确定,一是要看资金投入;二是要在有限的资金内,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相关专业岗位对职业技能的要求。因此,无论对设备还是对岗位需要,都要做好调研。在不能求大而全的情况下,要求精求实。

2.先进性

要注重设备的先进性及实训手段的先进性。设备的先进性,是指实训设备应是体现当前国内城市轨道交通的先进技术及发展趋势的设备。实训手段的先进性,是指要应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融入信息技术。

3.方便性

在设备的布局、场地的选择方面,都要方便教学演示与学生训练。如仿真地铁及车站沙盘四周都留有空间,以方便学生从各个方位进行观察。

4.可拓展性

考虑到行业未来的发展,在有条件的前提下,无论是在空间上,在设备的扩容上,还是在一些设备的可替代更新上,都要为将来发展做好准备。

5.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若要把实训基地的场地、设备的投入称作“硬件”的话,那么师资队伍的建设则可称之为“软件”。“硬件”再好,没有“软件”就是一堆废铁。“硬件”与“软件”两者缺一不可。师资队伍的建设要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针。让学校的专职教师“走出去”,参加社会实践,虽然很难完全做到让教师拥有丰富的现场实践经验,但教师必须具有一定的现场工作经历。要选择优秀的“双师型”教师,不仅要完成教学任务,还要完成设备功能的再开发与科研任务。“请进来”是指聘请企业中经验丰富的专业技人员,凭借他们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定期给学生上课,运用实训设备进行演示。

三、实验室建设实例

笔者学校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实训基地获得了国家教育部、财政部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专项资金支持,从2011年开始筹备,投资500余万元,建设面积1000多平方米。

1.运营管理实训室

主要包括仿真地铁沙盘(如图1所示)、列车运行自动控制系统(ATC)、城市轨道交通控制中心(OCC)、城市轨道交通车辆计算机联锁系统(车场)。

2.车站模拟实训室

主要设备为地铁车站沙盘(如图1所示)。沙盘是根据实际地铁站台,按一定的比例缩小,通过动静结合及指示灯指示等方法,模拟表达出地铁站台的空间结构、各系统的功能。其中,模拟的空间结构主要包含车站的站台厅层、设备房区以及部分隧道区间。

3.车辆电气和车站供配电综合实验室

该实训室集多媒体教学、实物教学、模拟教学等多种功能于一体,主要实训设备包括:接触网各种零部件实物、接触网锚段关节模型,电机、变压器、隔离开关、断路器模型,大型铁道电气化系统沙盘、牵引变电所沙盘,牵引供电系统多种示教板等。

图1 仿真地铁及车站沙盘

4.地铁车辆结构、制动系统、机械设备、电气设备实训室

主要设备包括:钢质转向架、车体、车辆车钩、驾驶台、单元制动机模型、单元制动机结构实训台、练功型B型车动、拖车转向架、活塞式空气压缩机模型、牵引电动机及驱动装置模型、列车顶置式受电弓、第三轨受流器、电磁式高速断路器、1∶2比例的仿真地铁列车模型(如图2所示)。

图2 1∶2比例仿真地铁列车模型

5.实训环境

实训环境主要包括城市轨道控制中心显示系统和接发列车调度系统、环境调度系统、电力调度系统、计算机编制列车运行图系统、客运站作业模拟系统、地铁微机联锁现场操作站(LOW)实训系统和视频监控系统等综合教学培训平台。

参考文献:

[1]胡力勤.高职楼宇工程技术实训室的建设的探讨与实践[J].高职论谈,2008(6).[2]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作者单位:大连市建设学校)

篇2:关于中职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的思考

国办发[2003]81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近年来,城市快速轨道交通(以下简称城轨交通)在我国得到较快发展,部分特大城市相继建成了一批项目,使城市交通状况有了明显改善,对充分发挥城市功能,改善环境,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与此同时,一些地方也出现了不顾自身财力,盲目要求建设城轨交通项目的现象。有的未经国家审批,擅自新上城轨交通项目;有的盲目攀比,建设标准偏高,造成投资浪费;有的项目资本金不足,债务负担沉重,运营后亏损严重。为了加强城轨交通的建设管理,促进其健康发展,经国务院同意,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坚持量力而行、有序发展的方针,确保城轨交通建设与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城轨交通项目具有一次性投资大,运行费用高,社会效益好而自身经济效益差的特点。因此,发展城轨交通应当坚持量力而行、规范管理、稳步发展的方针,合理控制建设规模和发展速度,确保与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防止盲目发展或过分超前。现阶段,申报发展地铁的城市应达到下述基本条件: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在100亿元以上,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000亿元以上,城区人口在300万人以上,规划线路的客流规模达到单向高峰小时3万人以上;申报建设轻轨的城市应达到下述基本条件: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在60亿元以上,国内生产总值达到600亿元以上,城区人口在150万人以上,规划线路客流规模达到单向高峰小时1万人以上。对经济条件较好,交通拥堵问题比较严重的特大城市,其城轨交通项目予以优先支持。

二、加强城轨交通建设规划的编制、审批工作,严格项目审批程序

城轨交通发展直接影响到城市的布局结构和发展方向,应统筹规划、分步实施。所有拟建设城轨交通项目的城市(以下简称拟建城市),应在编制城市总体规划及城市交通发展规划的基础上,根据城市发展要求和财力情况,组织制订城轨交通建设规划,明确远期目标和近期建设任务,以及相应的资金筹措方案。规划由发展改革委员会同建设部组织审核后报国务院审批。

拟建城市必须重视和改进规划的编制和管理工作。要建立科学民主的决策机制,按照实事求是、量力而行的原则,提高规划编制水平,真正发挥规划对城轨交通项目建设和城市建设的指导作用。对规划建设城轨交通项目的线路,要搞好沿线土地规划控制,编制专项土地控制规划,防止新建建筑物对线路的侵占。

城轨交通项目的审批,要依据国务院批准的建设规划进行。拟建城市要根据国务院批准的城轨交通建设规划开展项目前期工作。项目按现行基建程序审批。原则上,城轨交通项目的资本金须达到总投资的40%以上。对社会保障资金有较大缺口、欠发教师及公务员工资、政府投资项目在建规模过大,与其筹资能力明显不适应的城市,其城轨交通项目不予批准。

三、严格控制建设标准,进一步降低工程造价

建设标准和工程造价高,是当前影响城轨交通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城轨交通建设必须坚持经济、实用、安全的原则,严格控制工程建设标准。车站等设施装修要严格控制使用高档豪华材料。要通过提高规划、设计和施工水平,合理选择线路敷设方式、车站形式和换乘方式,采用科学的运营组织模式等措施,降低工程造价和运行费用。

四、切实加强城轨交通的安全管理,提高灾害防御和应急救助能力

要高度重视城轨交通建设、运营的安全问题,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把确保城轨交通建设和运营安全作为头等大事切实抓好。在城轨交通项目的规划、设计、施工环节上,必须严格执行国家颁布的强制性标准,确保安全设施同步规划、设计和建设。在项目的立项、可行性研究阶段要认真进行安全、地质环境和地质灾害的评估,防止地质灾害等事故的发生。拟建城市要保证安全资金的投入,建立处理突发事件的应急机制,提高城轨交通灾害防御和应急救助能力。

五、改革建设经营管理体制,提高投资效益

城轨交通资金需求量大,仅靠政府单一投资渠道建设,难以满足城市建设发展的需要。要进一步开放城轨交通市场,实行投资渠道和投资主体多元化,鼓励社会资本和境外资本以合资、合作或委托经营等方式参与城轨交通投资、建设和经营,并采取招标的方式公开、公正地选择投资者。在融资渠道上,鼓励和支持企业采取盘活现有资产、发行长期建设债券和股票上市等方式筹集资金。城轨交通沿线土地增值的政府收益,应主要用于城轨交通项目的建设。

要改革现有国有城轨交通企业的经营体制,引入竞争机制,增强企业活力,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益。要通过加强管理,理顺价格,开拓经营范围,提高企业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能力,减轻城市财政压力,逐步实行自负盈亏。

六、坚持装备国产化政策,促进设备制造业发展

拟建城市要认真贯彻设备国产化的有关政策,积极采用国产设备,促进国内设备制造业发展。要不断提高城轨交通项目设备的国产化比例,对国产化率达不到70%的项目不予审批。进口的整车设备要照章纳税。原则上不使用限定必须购买外国设备的境外资金。必须进口的设备,要实行招标采购,所需外汇尽量使用国内银行外汇贷款。要通过规范城轨交通建设标准,完善技术政策和技术体系,规范和统一设备制式,为国内设备制造企业生产和研发创造条件。国内城轨交通设备生产企业,要加快人才培养和技术更新,通过技术引进和自主开发,提高设备制造能力和市场竞争力,确保为城轨交通项目及时提供所需设备。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办公厅

篇3:关于中职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的思考

1.1 行业现状

1969年10月, 北京地铁第一期工程投入试运营, 中国第一条地铁随之而诞生 (当时主要作为战备需要) 。到上世纪90年代交通拥堵问题在国内大城市相继出现, 于是诸多城市相继规划并完善自己的地铁网络。截止目前, 我国已有北京、上海、天津、重庆等14个城市开通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线路65条, 总运营里程已近2000公里。2012年9月5日, 国家发改委一次性批复了25条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项目, 累计投资额超过8000亿元, 涉及19个城市。在十二五期间还将继续扩大规模建设地铁, 要建成投运2500公里左右, 到2020年末, 全国建成总里程将达7000公里左右。

1.2 专业发展现状

本世纪以来我国城市轨道工程大规模发展, 急需大量轨道交通工程技术方面相关高素质技能应用型人才, 于是诸多高职院校在原来铁道工程技术专业的基础之上演变出了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技术专业。而传统的铁道工程技术人才并不能完全满足城市轨道工程建设施工、维护的要求。更有部分院校看到良好的就业前景在毫无任何专业背景的前提下也开设了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技术专业。截止目前全国开设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技术专业的高职院校已有30多所。虽已初步满足目前人才数量上的需要, 但质量并非如此。

2 主要存在问题

2.1 校企合作力度不够

按照职业教育发展的要求, 职业院校必须与相关企业建立校企合作机制, 校企合作育人, 校企合作办学。但受主客观因素影响, 许多企业并不十分愿意与学校建立校企合作关系, 企业参与学校人才培养全过程深度有待加强, 校企常态化运作很难。另有些学校虽与一定规模企业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 但只是流于形式, 没有深度, 没有很好的利用好企业的优势资源。

2.2 教学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 水平需进一步提升

现有高职院校教学师资队伍水平不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专兼职教师比例不合理; (2) 高职称、高水平、高技能型双师教师缺乏; (3) 专兼结合教师团队应用技术研发水平和引领产业发展的能力有待提升; (4) 进修培训、挂职锻炼受经费或庞大的教学工作量影响, 力度不够; (5) 教学师资队伍中绝大部分对先进的高职教育教学理论研究不够, 不能按照职业教育的规律组织实施课程教学。

2.3 专业教学资源库的资源质量、数量、资源利用率、更新频率有待提高

绝大部分的高职院校目前经费运作都较紧张, 对专业教学资源尤其是图书、影像、多媒体课件、网络课程等资源匮乏。甚至连学生用的教材资源都不够, 高等职业教育教材应优先选用省部级以上高职高专教材, 特别是铁道部铁路职业教育规划教材, 有由专业教师和现场专家共同开发的专业主干课程的校本教材和指导书。但整个行业内满足以上条件的高质量教材较少。

2.4 教学方法手段落后, 课程方式单一

教学方法单一, 在课程教学中, 以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新教学方法用的仍不普遍, 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仍然占据主导地位。造成了学生的“思维惰性”, 使学生的学习潜能受到抑制, 不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教学过程中仍重理论讲解, 轻应用能力、动手能力培养在, 造成理论与实践的脱节。考评方式也存在一定的弊端。目前大多数高职高专学校实践性很强的一些课程考试还是传统的笔试, 不能反映学生真正的学习水平。现代化教学手段得不到推广使用, 学生课堂学习效果不佳。

3 几点思考

3.1 加大校企合作力度, 共同培养高素质人才, 实现校企共赢

积极采取措施深化校企合作力度。力争做到校企“人才培养一体化、教学管理一体化、专业建设一体化、技术服务一体化、校企文化一体化”。实现校企双方对专业人才培养进行一体化管理。完善合作企业有效的决策与执行机制, 进一步细化各部门的责任与义务, 定期开校企联系会, 切实保障管理运行的畅通。完善从招生到就业的校企共同人才培养一体化。根据人才培养方案要求, 聘请企业高级工程师、高级技师担任兼职教师。校企进行一体化专业建设。校企按照行业标准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 实行企业化的“7S”管理, 营造现场工作环境, 满足教学与生产需要。校企互通实现技术服务一体化。校企根据教学科研和生产、工作实际共同开展科研和技术创新项目的研发, 校企互通, 形成技术服务一体化机制。发挥文化育人功能, 把专业文化同企业文化有机融合、把文化建设和人才培养有机结合。

3.2 加大师资培训, 引进企业精英, 提高师资队伍水平, 提升教学质量

加大师资培训, 通过进修、学术研讨、挂职锻炼等方式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和梯队, 培养一支师德高尚、教育观念新、改革意识强、具有较高教学水平和较强实践能力、专兼结合的“双师”结构教学团队, 建立教师队伍引入、准入与培训机制, 校企合作培养专业教师、企业员工, 校企“互派、互聘”, 促进专业、骨干教师积累企业工作经历和树立影响力, 拓展兼职教师队伍数量和质量, 形成相对稳定的企业兼职教师和兼职实习指导教师队伍。提高师资队伍水平, 提升教学质量。

3.3 充分利用既有资源, 加大实训基地 (室) 建设, 提高基地利用率

根据专业特点, 按照“理实一体”原则, 积极探索教学实践型实训基地的建设模式, 建设真实、仿真的项目教室、现场教室等;含有实验项目的基础课均应建有仪器设备先进、齐备、完好、同时满足一个班级实验的教学实验室;学校建有满足专业综合实训的真实或仿真的职业环境的实训室或实训基地, 使专业技能训练项目都有对应的实训场所, 实习实训设施设备技术含量高, 基本达到企业现场生产设备的水平, 满足对应工种职业技能鉴定的要求;实践教学时间达专业课时总数的50%及以上;逐步引入企业先进的管理理念、管理方法与职业文化;实训基地课余周开放时间10小时以上, 并安排专业教师指导学生自主开展实习实训和技能训练。

3.4 改革创新, 采用先进教学方法手段, 提高教学效率

在教学实施过程中, 应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突出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创业就业能力的培养, 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 深入开展项目教学、现场教学、案例教学、模拟教学, 以做为核心, 真正实现“教、学、做、评合一”。

以典型产品 (项目、案例) 为载体, 设计教学组织形式, 积极探索选课制、分阶段完成学业等教学组织模式;将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融入专业教学全过程, 促进学生知识、技能、职业素养协调发展;引入行业企业的新知识、新技术、新标准、新设备、新工艺、新成果和国际通用的技能型人才职业资格标准, 动态更新教学内容;完善考核评价体系, 从思想品德、学习态度、学习水平、学习效果、过程控制等方面考核学生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及专业能力, 考核评价通过学生自评、小组评定、教师评定最终获得。S

摘要: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发展迅猛, 诸多高校相继开办城市轨道相关专业, 但就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力度、配套实训条件、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存在一些不科学和不合理的问题。本文就此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人才培养,专业建设

参考文献

[1]曾锟.我国地铁现有问题与发展对策探讨[J].中国科技信息, 2008 (5) .

篇4:关于中职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的思考

职业教育的办学方向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培养目标是面向地方企业、基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适应就业市场的实际需要,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岗位需要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因此,职业能力的培养与形成是职业教育教学工作的核心任务,这就要求职业教育的教学要与各项劳动就业制度相一致,课程设置内容及教学模式要与企业岗位需求、就业准入标准的要求相衔接。

城市轨道交通属于市政交通,不同的城市有不同的交通政策。因此,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不同于铁路旅客运输管理。铁路旅客运输管理是在铁道部的统一领导下,依照《铁路旅客运输管理规程》来统一作业标准。而城市轨道交通有很强的地方性特色,每个轨道交通公司都有自己的运营管理办法,如:《上海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办法》、《广州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办法》、《成都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办法》、《重庆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办法》等。为了能让受到职业教育的学生一进入轨道交通企业就能独立顶岗,城市轨道运营管理专业的“订单”培养就有了一定的必然性,从2003年开始,就有城市轨道交通企业在我校下单,至今已有8年的“订单”培养经验,为职业院校进行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适销对路”的人才培养做了有益的实践探索和收获思考。

一、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实行“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城市轨道交通企业根据岗位需求与学校签订用人协议后,由校企双方共同参与组织教学、选拔学生、考核上岗等一系列教育教学活动,是“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方式的一种。

(一)轨道交通企业提出人才培养的目标,校企共商培养方案。

在专业课程设置、课时安排、教材选择、师资等方面充分尊重轨道交通企业的要求,在广泛听取轨道交通企业对一线技术型运营管理人才智能结构要求的基础上,根据职业教育的特点,在“理论够用,能力为主”的原则下,提出课程设计框架,经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家和轨道交通企业领导进行可行性论证,形成专业课程、制定教学计划。

(二)加强师资力量,聘请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家参与教学和学生管理。

师资力量的确定上,专业师资除了本校的高级讲师、讲师及助讲(均为铁道运输管理专业)外,还聘请了轨道交通企业的专家在该专业任兼职教师。同时每年的假期,专门将专业老师安排到不同的轨道交通企业进行跟班顶岗实践学习,加强老师们的理论知识与现场实践工作的关联性,能更好地、有针对性的专业教学。

(三)轨道交通企业与学生互动,对学生进行企业文化的熏陶。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订单班的学生,一进校就有目的地对他们进行本轨道交通企业的文化教育,使他们能迅速完成企业的文化认同,树立自己的职业使命感,在开班仪式上由轨道交通企业的领导向学生介绍公司的发展情况,并对学生提出期望。公司每学期至少一次派人来学校举办针对性强的讲座或报告,如轨道交通线路的规划、线路目前的修建情况和公司将来的发展趋势等。由于校企互动,使教学更贴近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的现实,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强化了学生的职业意识,增强了学生的职业能力,提高了教学效果,改变了学校的整个风气。

(四)提前为学生预订了就业岗位,增强职业院校学生的自信心。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专业的“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提前为学生预订了就业岗位,使学生感到毕业后能去国有企业工作,增强了学习的自信心,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劲头十足,专业学习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从而也增强了学生各方面的自信,有益于职业院校学生的身心健康。

二、职业院校进一步做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订单式培养的思考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订单培养”是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岗位技能零距离对接最有效的一种培养方式,但实际上,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订单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个积累的过程。首先,学校与不同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企业的合作有一个从了解到信任、再到合作的过程,有一个从培训员工到培养员工由浅到深的过程,有一个从单纯的人员互动到项目互渗,实验室共建的由点到面的过程。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订单培养也不仅仅是轨道交通企业的一张用人的预定单,而是涵盖整个轨道交通职业教育流程的一整套培养安排。学校与不同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企业双方需要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验实训、职业操守、就业心态等有一个磨合、协作、探索的过程。

针对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培养的局限性,我校对进一步做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的订单培养也作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一)信息库的建设与订单企业合作相结合。

校企合作是基于互惠互利,双向选择的市场化原则,以实现校企“双赢”为目的的合作,是职业教育的必由之路,但在现实生活中,往往会出现“你冷我热”的现象,学校对校企合作很热心,而企业对与职业院校的合作冷冰冰,因此职业院校必须树立信心,主动出击,做好基地建设,

1.建立基地信息库。通过政府搭台、社会搭台、专业搭台、中介搭台及项目搭台等途径、走访行业协会、相关企业以及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掌握哪些城市规划了修建地铁,这些城市的地铁规划详情、就业信息、地方特色等的相关信息建立信息库,为开办不同城市的地铁订单班奠定了强有力的基础。

2.寻求潜在的“订单源”。我们要对信息库里的基地进行一番分析,物色与自身办学实力相当的基地,主动与他们接触,寻求合作的结合点。随着城市轨道交通企业对人才消费的认识越来越理性,他们也急需物色最适合自己企业的员工,不再一味追求学历越高越好、能力越强越好。职业院校需正确认识自己、正确认识合作的企业,在不断提高自身实力的同时,不断地去适应企业对人才的需求。

3.深化与下单企业的合作。项目互渗是合作的平台,校企共同进行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实验室建设、管理服务等全方位的多层次的项目合作;人员互动是合作的基础,高讲下车站,站务员上讲台,学校对企业在职员工及未来员工的培训;工学交替是合作的方式,从教学的时间上和内容上进行工学交替,职业意识上学生与学徒的交替。

(二)单一的全程“订单培养”与灵活机动的多层次“订单培养”相结合。

学生一进校门就按“订单”进行全程培养的模式,周期较长(2-3年),优点明显,但局限性也明显,如:企业和学校投入大的同时,企业和学生本身都变数很大,存在无法兑现承诺的风险。针对这一模式的不足,我校在单一的全程“订单培养”的同时,推出了灵活机动的多层次“订单培养”模式,企业可以选择在学生进校后,毕业前一年下单。如我校的“宁波地铁订单”与“青岛地铁订单”均为全程培养,而“广州地铁订单”、“成都地铁订单”和“重庆轻轨订单”均为学生在毕业前一年进行“订单”培养的多层次培养方式。

(三)单一的招生模式“订单培养”与多方式招生模式“订单培养”相结合。

单一的招生模式是指在我校范围内或本省范围内与轨道交通企业选拔相对较优秀的学生进入订单班培养,如我校的“广州地铁订单”和“成都地铁订单”班。这种单一的招生模式存在一定的局限生,如:学生不愿到外地工作,或者去工作后不能适应外地的生活习惯,从而造成学生不能长久地为企业服务,浪费了企业和学校的培养资源。针对这种局限性,我校对订单培养学生的招生范围扩展到地铁所在城市,与地铁所在城市的政府部门和企业共同完成招生任务,如我校的“青岛地铁订单”班的学生均为青岛生源。这样既能解决当地的教育和就业问题,又能改善前面所述的局限性。

(四)教学质量评估与学生的跟踪调查相结合。

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是学校与企业双方共同关注的焦点。因此,为了让城市轨道交通企业获得合格的人才,保证人才培养的优质高效,必须由企业和学校共同对人才培养质量制定标准,进行评估。学校还应对已毕业的学生进行跟踪调查,了解企业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学生的岗位变化和薪酬状况以及学生对学校教育的满意程度,从而为今后改进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服务。

实践证明,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订单”模式培养,从根本上做到了整个教学过程的三个协调:即专业设置与企业需求相协调、技能训练与岗位要求相协调、培养目标与用人标准相协调。对于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来说,这是一种重要的办学模式,我们必须努力探索,不断总结,使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的“订单”培养成为职业学校与轨道交通企业之间最直接、最紧密、最有效的合作形式,并使这种形式更趋完善,充分发挥它在社会教育和经济服务中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申屠江平,高职院校"订单培养"的实践和理性思考[J].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12,(4).

[2]姚丹,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鸡西大学学报,2007,4,(2).

[3]崔国成,高职院校实施“订单培养”必须处理好的几个问题[J].物流科技,2010,(9).

[4]李立斌等,高职订单培养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经营管理者,2011,(2).

[5]陳小鸿.城市客运交通系统[M].同济大学出版社出版,2008-3,(1). (编辑高会宽)

篇5: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与管理专业简历

工作经历

贵阳明星时代影城 - 卖品员工

起止日期: 7月至208月

企业名称: 贵阳明星时代影城

从事职位: 卖品员工

业绩表现:

企业介绍: 私企

培训经历

篇6:关于中职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的思考

城市轨道交通专业,涉及到的专业课程有城市轨道交通概论和运营组织,这些是专业方面的基本知识。其次是地铁的消防、给排水、通风等辅助性专业知识的扩充,还会涉及到一些技术类的专业知识,例如车辆的维护和检修,以及视频监控系统的调试与管理。可以说这个专业是个实用性和技术性并存的专业,又有些难度,因为涉及到的专业知识特别复杂又多。不过这个专业深受男生们的喜欢,属于工科专业,选择这个专业的女生比较少些。

学好这个专业,毕业以后可以去地铁站当售票员,安检员,列车员,站内指挥管理人员。岗位很多,对人员的需求量也很大,所以说这个专业的人出来,还是很好找工作的。还可以主攻这个专业的技术方向,可以去当车辆的`检修和维护人员。毕竟车辆是需要经常检修和维护保养的,因其需要极强的专业知识和技术能力,所以对相关的技术人员的要求也高,不过工资待遇很好。

篇7:关于中职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的思考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教学改革探析 作者:招晓菊 彭燕

来源:《职业·中旬》2011年第11期

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面向城市轨道交通企业,服务于深圳,在教学改革方面以学校特色为基础,依托企业进行了实践和探索,取得了一些经验。

一、明确培养目标,突出高职特色

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在高职教育中,始终坚持以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的信息类高技能人才为目标,而城市轨道交通是一个应用性、综合性较强的行业。因此,学院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既要体现学校特色,又要符合行业要求。在进行专业论证和定位时,通过深入的学习、调查和研究,确立本专业的毕业生主要就业岗位为地铁车站的站务岗(包括行车值班员、客运值班员、售票员、厅巡四种岗位),从事地铁站务、票务及客运组织服务几个方面的工作。又进一步依据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就业为目标,技能为导向”的实施方针,确定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为掌握城市轨道交通运营行车组织、票务组织、客运组织等方面的专业理论知识,熟悉城市轨道交通法律常识,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服务意识和沟通意识,以及较强的专业实践技能及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适应城市轨道交通行业的高技能人才,并以“适度理论知识,突出实践应用能力”的思路来设计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培养方案。

二、改革教学内容,构建突出岗位就业目标的课程体系

针对高职教育的特点,学院坚持就业导向、能力本位的办学理念,课程体系的建设和改革始终围绕学生的职业岗位定位和职业能力进行,使学生职业岗位能力培养和职业岗位定位无缝结合,课程目标直接与就业目标挂钩,以实现学生就业的目标。

在初期,通过多次的调查研究发现,高职铁路运输管理方面专业的课程体系设置不适合深圳城轨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标准,因此进行了大胆的调整。

以校企合作为基础,邀请企业对口部门领导、专家及一线技术骨干与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组成课程体系开发小组。课程体系开发小组依据规范的流程开发课程体系。首先将专业定位为培养深圳地铁车站一线的高素质技能人才;其次将就业岗位定位为地铁车站的四种岗位:行车值班员、客运值班员、售票员、厅巡;然后具体分析四种岗位的岗位职责和工作任务,并根据对应岗位的能力要求,分解出支撑能力要求的知识技能模块,如不同情况行车组织、列车运行调整、客流预测与分析、突发事件处理原则与方法、AFC设备的操作与管理、票务报表与台账、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预案、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预案等;最后通过整合、重组,将相近知识技能模块(或知识点)整合到一起组成一门课程,从而形成完整的课程体系。目前根据地铁车站职业岗位核心能力要求,结合地区行业特色,校企共同建设并不断完善了《票务组织》《行车

组织》《客运组织》《安全管理及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等专业课程,增加了《票务组织实训》《行车组织实训》《客运组织实训》等专项集中实践环节,实现了理论紧密联系实践,突出岗位就业目标,做到了专业课程教学内容与企业岗位职能要求无缝衔接,很好地保障了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就业能力。

三、积极发挥校企合作的资源优势,实施“2+1”教学模式改革

教学模式的改革以职业岗位能力要求为核心,以教学考核内容和真实工作任务为载体,把教学模式的目标作为课程设计的标准与出发点。目前,学院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实行“2+1”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学习时间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以课堂学习为主并完成相关实训;第二阶段增加实践时间,学生在校外实训基地现场学习相关专业知识,培养操作技能并进行顶岗实习。即第1、2学期进行基础知识学习和相关实训;第3、4学期进行专业知识学习和技能实训;第5、6学期进行毕业论文撰写和顶岗实习。

为了培养动手能力强、适应企业一线环境的高技能人才,学院和企业合作制定适应“2+1”工学结合教学模式要求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坚持校内教学环境与企业环境相结合,充分发挥企业的资源优势,大力推进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在相应专业核心理论课程学习后(主要从第二个学期开始),以突出应用性和实践性为原则,与企业共同制定方案开展了各项综合技能训练,使学生达到专业领域职业岗位基本技能和能力要求。

四、依托企业,加强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实训基地是学校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主要硬件,直接影响教学工作、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在加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基础上,学院根据专业培养目标要求,依托企业,合作建立了校外实训基地。校外实训基地设备先进齐全,实习实训环节精心设计安排,在培养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和专业素质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学生在校外实训基地完成各项综合技能训练及顶岗实习。实习实训的内容、项目是学生毕业后所从事的专业职业岗位工作任务。在开展的各项实训中,积极发挥校外实训基地的资源优势,努力加强虚拟和仿真实训功能建设,推行了地铁列车驾驶虚拟仿真、BOM机操作虚拟仿真和LOW操作虚拟仿真等实训项目,充分体现学院“信息化”的教学资源和手段特色。第二,积极创造条件使学生在顶岗实训中,在岗位业务、技术方面有企业的专职人员指导,真正做到教学内容与实习、实训内容的衔接、扩展,在提高学生岗位职业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同时,也提升了与企业生产融合的深度。

第三,实习实训当中执行规范的职业标准,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真刀真枪地进行职业规范化训练。通过实习实训,学生提高了动手能力和培养了职业技能,同时还进一步了解了企业文化、岗位职责、管理体制、运营运作等方面的详细情况,这为学生毕业后走出校门适应企业岗位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也保证了学生毕业就能上岗、上岗就能独立工作。

五、依据职业资格标准,校企共建专业教材

教材是实现培养目标的核心因素之一,是实现高质量教学的基本保证。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的高职教育发展历史还比较短,高职类的专业教材比较少。因此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学院在不断完善以就业为导向课程体系的同时,与城轨企业深入合作,组织校内外专家、专业教师和企业一线管理人员共同开发编写了校本教材。教材的编写以职业资格标准与要求为依据,以职业岗位需要为导向,力求突出高职特色,强化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培养,理论知识以必需、够用为准。目前,已经完成五部校本教材的编写,其中有三部正式出版。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作为一门新开设的专业,应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积极主动进行教学改革,努力办出高职特色。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思路,强调岗位能力的培养,构建的课程体系岗位针对性强,且具鲜明的订单培养特色,很好地解决了专业教学的职业针对性和学生就业问题,有效地面向企业、服务深圳。目前,已毕业的学生因专业技能水平过硬、综合素质较高、表现突出,受到用人单位的充分肯定。一些毕业生已从众多院校毕业生中脱颖而出,成为了城轨企业未来的骨干力量,这充分体现、肯定了学院的办学效益和特色。

由于高职教育发展的历史不长,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在专业教学和实践中仍需面对很多问题,如信息化教学资源与平台的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等问题,都需要继续进行实践和探索。

[项目来源]:广西新世纪教改工程项目《基于工作过程高职交通运输类“2+1”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 2009C136)启动项目。

(作者单位:招晓菊,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篇8:关于中职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的思考

关键词:中职学校,轨道交通,实训基地建设,总体目标

为适应现代化城市建设的需求, 大连市地铁1、2号线于2009年7月正式开工建设, 计划2014年底通车, 建成后日客运量可达99.5万人次。随着地铁工程的开建, 大连市建设学校于2011年开设了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 陆续招收了近400名学员, 以满足大连市地铁开通后的人才需求。作为专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从实训环节入手, 探讨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实训基地的建设问题。

一、实训基地建设的总体目标

中职学校教学特点是强调操作技能训练, 重视职业能力培养, 使学生通过“边学边做、学做结合”, 深入理解并掌握相关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 同时培养学生高尚的职业品质。因此实训基地的建设要以满足基本教学内容、突出技能训练、着重职业能力的培养为总体目标。充分利用有限的场地和资金, 把实训基地建设得完善, 满足教学需要, 使人才培养更加符合社会需求。具体目标是:

1. 满足基本教学内容的需求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涉及到城市轨道交通车站设备、运营管理、行车组织、客运组织、企业管理等专业课程, 在构建实训基地时我们应考虑涵盖这些基本模块。为此引进了城市轨道综合演练系统, 配备了沙盘、示教板、挂图、车体及各种配件, 基本教学内容按实训项目展开, 结合实物进行讲解, 明显提升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对知识的理解掌握。

2. 满足操作技能训练的需求

中职学校培养学生的目标“定位”在为社会培养技能型人才。对他们而言自然离不开技能操作训练, 而训练的主要场所就是实训基地。为此实训基地必须围绕这一目标来建设, 多引进一些有利于技能训练的设施和手段, 使训练落到实处, 达到让学生“学即会, 做即能”的目的。例如, 我们引进的城市轨道综合演练系统, 就可以让学生通过单独操作、进路设置等方式实现对岔道、轨道区段、信号机等设备的监控。

3. 满足职业能力培养的需求

中职教育所说的职业能力, 是指学生综合运用知识、技术和技能来完成职业岗位任务的能力。根据这一理念, 我们通过调研, 务实的将实训基地建设重点放在:交通客运管理、站务管理、票务、综控员、检修等项目上。教学中采用任务式教学模式, 学生完成的实训任务就是今后上岗实际工作所需, 避免教学过程中的“知识空虚”现象, 切实达到培养学生职业能力, 毕业后即能胜任实际工作岗位的目的。

二、实训基地建设的基本原则

1. 规模性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是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 且实训设备体积大, 场地面积必须达到一定规模。在实训设备的引进上应考虑综合性强的设备系列, 合理利用展示、仿真等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同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规模, 聘请企业有实际经验的工程师为指导教师, 保证技能操作训练的质量, 以最大限度发挥出投资效益。

2. 先进实用性

首先, 实训基地的建设应遵循先进性原则, 以满足中职教育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指导思想, 让学生在校期间学到的知识不过时, 就业时用得上。其次, 强调先进性的同时注重实用性, 在满足教学需要的基础上, 选用装备先进且实用的设备为宜。

3. 工程实践性

实训基地应摆脱以验证理论为主的实验模式, 要结合工程实际, 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相应的实践条件和实操动手机会。我们采用的是任务式教学模式, 强调工程实践性, 实训的任务就是今后上岗实际工作所需, 避免学用脱节现象。

4. 可扩展性

实训基地的建设应考虑后续的扩展、维护、升级以及新技术、新产品的引入, 在资金实力无法一步到位的情况下, 实训基地的建设可以采用模块化的分组建设, 为以后的升级预留较充分的空间, 保证其实训基地建设的长期、健康、稳定发展。

三、实训基地建设的实例

大连市建设学校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实训基地筹建于2011年12月。现已建成城市轨道交通综合演练实训室、城市轨道车辆运用与检修实训室, 建筑面积1000余平方米, 投资约500万元。目前已成为培养城市轨道交通管理和维修应用型人才的重要实训场所。

1. 城市轨道交通综合演练实训室

城市轨道交通综合演练系统采用内部局域网星型结构, 通信介质为双绞线。以应用服务器为中心, 数据库服务器为基础, 建立三层客户/服务器分布式体系结构, 具备与真实地铁、城轨控制系统功能相一致的地铁控制中心硬件架构体系。

该系统设有五个车站, 各配备1台车站计算机连锁控制设备; 一个车辆段配备1台车辆段计算机联锁控制设备。控制中心配备数据库及通信服务器1台, 机车远程终端计算机1台, 中心控制计算机3台, 调监控制计算机1台。可远程操控列车, 完成运营调度、运行图编制与调整、命令下发、故障设置、操控大屏幕完整显示全线路运行状况等功能。

通过它学生可以了解轨道交通正线联锁设备的特点、组成及作用; 正线车站联锁的概念;理解控制中心控制图形设备表示的意义; 实现列车自动监控下的自动运行;培养学生手动操作道岔, 对道岔限速或消限的能力;练习手动驾驶列车, 操作列车进、出车辆段。总之该实训项目具有综合性、实用性等特点, 为学生学习相关知识和实际操作训练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2. 城市轨道车辆运用与检修实训室

该实训室购置了1∶2比例的仿真地铁列车模型、钢质转向架、车体、车辆车钩、司机室驾驶台、单元制动机模型、单元制动机结构实训台、活塞式空气压缩机模型、拖车转向架、牵引电动机及驱动装置模型、列车顶置式受电弓、第三轨受流器、电磁式高速断路器等设备, 同时配备了示教板、挂图。

实训室的建立为学生提供多种转向架结构组成、密接式自动车钩结构组成、功能原理及走行部外观、类型等直观教学场所; 提供转向架部件的拆装调试、测量、维护及车钩连挂、解钩、维护检修等实践场所。

学生通过操作, 了解了车辆走行部的日常维护保养、设备调整、拆装流程, 各车型走行部的区别及技术参数; 动车和拖车走行部的区别。掌握了城轨车辆走行部组装总成、日常维护保养和检修、轨道车辆基础制动装置组装和维护检修等技能。

三、结束语

中职学校城市轨道专业的实训基地是传授知识、培养技能和职业能力的重要场所, 是专业开发与建设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建设好实训基地, 使之在教学教研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将有助于培养出更多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

参考文献

[1]管莉军.高职院校城市轨道交通自动售检票系统实训室建设探讨.当代职业教育, 2014, (4) .

上一篇:电信公司七一大合唱朗诵词下一篇:中班亲子运动会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