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小班家访工作制度

2024-07-24

幼儿园小班家访工作制度(精选8篇)

篇1:幼儿园小班家访工作制度

家访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家访是我们师生、家长之间感情的提升,给予我们双方充裕的时间来交流。下面是文库带来的小班家访的心得体会,仅供参考。

小班家访心得体会篇1

24名幼儿,家访24户,访问率达100%。我们根据居住区域确定家访路线,有效的利用了时间。提前电话预约。家长在周末一般都有安排,提前预约家访时间,一是让家长安排好其他事务,二是让家长做好心理准备。了解家长的需求及幼儿在园情况。一方面,充分了解幼儿在家的表现,另一方面,也尽可能的了解家长的特点,使家访内容满足家长的需求。

我们在家访时首先是教师角色,同时又要把自己看成家长的朋友,做到态度谦逊,举止文明,语言朴实诚恳。在家访的过程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家长们对子女的殷切希望,也感受到他们对老师的尊重与信赖。我们详细地了解了幼儿的兴趣爱好,性格特长及家庭结构、成长经历、健康状况、学习环境、在家表现、行为习惯,并听取了家长对教师的意见、希望,同时,耐心地传授家庭教育的方法,让家长知道幼儿的健康成长不仅是幼儿园的责任,也是家庭的责任,提醒家长不仅要关心幼儿的学习、生活,更要关心幼儿的情感和品德。

在这次家访活动中,发现多数家长都能客观的认识宝宝的能力,而且能主动和我们交流。家长们特别关心宝宝即将开始的幼儿园生活,特别在生活这一方面是家长们很关注的。宝宝能否自己吃饭、挑食、上厕所,午睡等问题,我们也认真听取家长的担心,我们班宝宝年龄跨度挺大的,相差近一岁,势必也会有所差距。如我们班的昕妍宝宝是我们班年龄最小的,在和妈妈的交流中我们也了解到宝宝上好厕所后需要老师帮助拎裤子,我们会特别注意。我们班的宝宝性格内向的较多,到了一个陌生的环境,孩子的需求有时他们会不愿表达,那么我们会主动询问,如我们班的玥函宝宝喜欢喝水但是胆子很小,我们会经常问问她。

每一次结束访问,我们都会反思自己教育行为,诚心的向家长说明,今年我是第一次带小班,所以入园这段时间来,工作中有很多做得不好和不足的地方,请家长多包含。对于我们想的不周、照顾不到地方以及有什么意见和要求请及时和我们老师联系指出。虽说家访占用了自己的业余时间,但听到孩子一遍遍地问老师什么时间到他家家访,看到家长把老师迎送到很远,以及家长们放心那份微笑,我才真正领会到家访是任何家园联系方式都无法比拟的。

小班家访心得体会篇2

今年是我带的第四次小班,每次都带小班给我的感受都是不同的。幼儿园里小班开展的“走进家庭,走进学生,集中家访月”活动,让我们在这个月里更近距离的和家长沟通交流,发挥了家园合作的更大的作用。

今年我们小三班有30个小朋友,其中女宝宝有16个,男宝宝有14个。孩子们在学校生活了3个星期了,小朋友们都已经能很好的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并喜欢上幼儿园了。其中在这三个星期中有一段小插曲让班里的宝宝和各位家长“受惊”了。

起因是这样的:

班里有个叫涵涵的小男孩,在短短的3个星期了咬伤了7个小朋友,对于出现这样的现象我们老师是有责任的,对于制止他的这种行为一定要靠家长和我们配合才能更好的制止和预防。在涵涵入园的第1个星期时就出现了咬人的现象,我们以为是小朋友之间抢玩具才引起的,但后来才发现不是的。涵涵根本不和其他小朋友交流,没有什么征兆就去咬人。这样的事情让我们老师防不胜防。第一次利用下午放学的时间和他的爸爸约谈,他爸爸只是说自己的孩子语言表达能力不强,以前在家里从来没有过咬人的现象,可能是偶尔这样的。以后一定会教他的。作为老师,家长护着孩子的言辞让我们也不便多说什么。接着来的几天,涵涵就算是看电视高兴了也会去咬旁边坐着的小朋友,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又请涵涵的妈妈利用放学后的时间和进行约谈。那天涵涵的婆婆来了,“肇事者”涵涵在中间一副事不关己的样子,妈妈和婆婆表示平时自己很宠,涵涵要什么马上就给,涵涵不能等的,如果不给或者是让他等涵涵就会发脾气、大哭大闹。通过这次约谈我们发现了发生这种事情的原因是家里的太宠爱、溺爱了。我们给了他们一些建议:

⒈请婆婆和妈妈在处理这种事情要意见要一致,从平时和他玩开始,一个涵涵最喜欢的东西妈妈主动说和涵涵一起玩,如果涵涵等不及了,要让涵涵学会“等待”。

⒉教会涵涵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心情。碰到自己喜爱的东西在别人手里要学会说“我能和你一起玩嘛?”自己很高兴的事情可以用笑、拍手、跺脚来表达而不是去伤害别人。

⒊如果涵涵出现那种说了也不听不讲道理的现象时,爸爸和妈妈要等他发泄完后进行说服教育。

约谈时涵涵的妈妈、好婆和亲婆都像小学生一样在听老师的建议,并表示会好好配合老师一起改掉涵涵咬人的坏毛病。

通过这次“家访月”的活动让我更深的感受到家里对孩子的教育会出现教育观念不一致的现象这也是因为现在差不多都是三代同堂住在一起,祖辈和父辈在教育孩子时观念相差太多。这也让我深思怎么去处理家长所反映的观念不一一的现象,这也是接下来所有的老师都会遇到的难题。

小班家访心得体会篇3

由于本班两位老师都是小班下学期刚新任的教师,所以,家长工作为工作之重,我们除了日常的接待以外,还必须要利用一切资源与家长进行沟通,除了网站交流和交通本以外,家访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下面我来谈几点家访中的体会:

一、我们利用下班时间登门拜访,不但表现出了老师的诚意,也让家长体会到老师工作的辛苦,从某一个角度上,抛开教师的身份,也拉近了与家长之间的距离,能象普通朋友一样聊天交流,而重点又是家长们最为关心的孩子,能感觉到家长们抛开客套真心实意与我们交谈,也增加对我们的信任,这会更好的便于我们开展今后的工作。

二、在家访过程中,观察每个幼儿的成长环境,家庭背景,通过与每个家庭成员的交谈中,感受他们的文化背景与教育方式,这对我们的教学工作有很大帮助,同时也注意观察,家中孩子留下来的痕迹,用心的老师会尽收眼底,这会帮助我们分析教育中的不同个案。

三、每个孩子在学校里和在家里的表现判若两人,有的在园内很活泼大方,在家里看到老师就会很害羞,不敢说话,有的则反之,看到老师家访,过于兴奋,想尽情的表现自己,我们可以通过家访更全面的去认识孩子,了解孩子不同的行为习惯和兴趣爱好。

四、家访给予我们双方充裕的时间来交流,我们可以反映幼儿在园内的各种表现和进步,家长也可以提出各种建议和看法,我们可以有针对性的对个别幼儿进行相关的教育,通过和家长的共同讨论而达成共鸣,找到最适合个体的教育方法。

五、家访是我们师生、家长之间感情的提升。家访完后再见孩子和家长,会有一种特别的亲切。这都是在走入家庭里一对一交流感情的提升。

这次的新生家访和期末家访对我的收获很大,在网上我也发布了这访心得,也得到了家长们的共鸣!相信我们的工作和生活都会越来越好!


猜你感兴趣:

1.小学家访心得体会

2.家访心得体会

3.家访日记心得体会

4.教师家访心得体会

篇2:幼儿园小班家访工作制度

家访是搞好班级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为把幼儿培养成有用人才,做好家访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因此特制定此制度:

一、明确家访的主要任务:

家访首先要了解情况。家庭情况如何,直接影响着幼儿的思想、生活习惯,教师只有对幼儿家庭的具体情况做全面了解,才有提高教育工作的针对性。二是向家长反映幼儿在园的表现,向家长介绍幼儿园开展的主要教育活动。三是共同研究,统一要求,找出幼儿内心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四是提出建议,帮助指导,必要时还要向家长介绍一些心理学、教育学的基本知识。

二、提高家访的效率和效果:

1、家访要有计划、有准备,每学期要家访三分之二人数以上。

2、教师反映情况既要实事求是,又要讲究方法。向家长反映情况时,一般应让幼儿在场,当着幼儿的面,既要介绍幼儿的优点,取得的进步,又要指出他的缺点,指出今后努力的方向,不要在家访中“告状”,借助家长的“权威”慑服幼儿。

3、尊重家长,互相信任。在家访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家长,礼貌待人,诚心诚意,即使碰到“拉短”的家长,也要耐心说服,以理服人。

4、家访要做到制度化、经常化,除了做好面上的家访外,还要根据幼儿实际,有重点、有针对性地进行个别家访,以保持幼儿园和家长的密切联系。

篇3:幼儿园小班家访工作制度

一、为“三浴”与赤足锻 炼做好准备工作

1. 做好家长的思想工作

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循序渐进。刚开始时我们开了一个家长会。让家长们知道“三浴”与赤足锻炼不仅能促进幼儿的身体健康,减少发病率,还可以使幼儿的生理和心理都得到良好的发展,并详细介绍我班开展的计划。例如:先让幼儿光着小脚在课室地砖上行走,走完后我们老师会指导孩子怎样洗脚和擦脚,让孩子对赤足有一定兴趣的基础上,再让幼儿到课室外进行赤足锻炼。这样,消除了家长怕孩子对赤足锻炼不适应的心理,争取家长对我班开展“三浴”与赤足锻炼的支持。

2. 为幼儿做好准备工作

在开展活动之前,我们先开展了一个主题活动“我的手和脚”。让幼儿知道手和脚可以帮助我们做很多事情,手可以穿衣服、穿鞋、洗脸……脚可以走路、跳舞、踢球……但我们要怎样好好地利用它们帮我们促进身体健康呢?于是我设计了一些游戏活动,如“我的小手真有用”“小脚小脚会运动”“可爱的小脚丫”等,激发幼儿浓厚的学习兴趣,我接着问幼儿:“我们试试光着小脚在课室里走一下会有什么感觉?”幼儿个个都争着在课室里多走几圈。他们说:“老师,好舒服。”“老师,我的脚有冰凉凉的感觉。”“不如以后我们做运动时也不穿鞋子,光着小脚丫一起来做运动,好吗?”就这样,幼儿对赤足锻炼有了初步的认识,也为以后的“三浴”与赤足锻炼做好了准备。

二、引导幼儿从好奇到有 目的地去进行“三浴”与赤 足锻炼

1. 激发幼儿对“三浴”与赤足锻炼的喜爱之情

幼儿的好奇心真的很大,他们赤脚在课室里行走以后,经常问老师:“我们什么时候再光着小脚在课室里走呀?”从幼儿的提问可以看出幼儿对赤足活动开始慢慢地喜爱了,于是我接着问幼儿:“不如我们光着小脚到草地、卵石路、操场走一下。”幼儿的兴趣更浓厚了,跟着老师走啊走。

2. 让幼儿有目的地进行“三浴”和赤足锻炼

(1)以游戏的形式进行“三浴”与赤足锻炼。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幼儿可以在游戏中自由地、无拘无束地游戏从而获得锻炼身体的满足。因托小班体育游戏要内容和动作简单,运动量小,我安排了幼儿的锻炼活动内容以每天一个目标为主。既保证幼儿适当的运动量,又可以以游戏的形式进行“三浴”与赤足锻炼,一举两得!

(2)借助辅助器械进行“脚底按摩”,促进幼儿的身体发展。为了让幼儿的身体得到更好的发展,我们经过一段时间的赤足锻炼后,借助辅助器械进行“脚底按摩”。“脚底按摩”可以按摩脚部穴位,从而促进人体的血液循环。在体育游戏的基础上,我加上一些辅助材料,如鹅卵石、鸡蛋托……这些辅助器械刺激了幼儿锻炼的兴趣,提高了锻炼的效果。

三、“健康”是幼儿最快 乐的礼物

(1)幼儿的心理健康得到了良好的发展。刚开始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比较差,依赖性强、任性,易生病等。但自从开展了“三浴”与赤足锻炼后,幼儿在行为习惯、心理发展方面都有了很大的变化。以前什么都要大人帮忙,现在从锻炼中学会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连大人都惊讶的是他们在锻炼前什么都不会,到锻炼后自己更换内裤和互相帮助擦汗。他们感叹自己的孩子学会了独立自理。以前任性的孩子在与同伴做游戏时,也懂得了如何与人相处,也学会了遵守纪律。幼儿变得开朗、活泼、自信起来。

(2)幼儿的生理健康得到了大大的提高。在开展“三浴”与赤足锻炼活动之前,班上幼儿感冒多、咳嗽多。但是进行了“三浴”与赤足锻炼活动后,幼儿的体质慢慢得到改善,出勤率不断提高。3月份的出勤率是89%,到了6月份的出勤率是98%。

看到幼儿自信、开心、活泼,我们老师工作再苦也值得,因为他们的“健康”是我们最大的骄傲。

摘要:2~4岁的幼儿机体免疫力较差,是高发病率期。为了提高幼儿身体素质,解决家长后顾之忧,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祈福精英幼儿园(以下简称“我园”)开展了“三浴”和赤足锻炼活动,以此作为我园的研究课题。“三浴”锻炼就是将阳光、空气、水浴结合在一起,通过一系列的锻炼活动内容,提高幼儿身体免疫力和促进幼儿身体健康发展。在这段时间里,我深深地体会到:“健康”是幼儿最快乐的礼物。

篇4:幼儿教师家访工作的问题及对策

一、家访的重要性

家访是由幼儿老师发起的,到幼儿家里与幼儿家长面对面交流幼儿的表现、进步和问题,家长的疑惑和期待,教师的困难和理念等,并且寻求和倾听家长的意见、建议,以达成某种教育共识,形成教育合力,促进幼儿健康、和谐发展的一种家园沟通的方式。

家访作为家园联系的重要纽带,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幼儿教师而言,通过家访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幼儿的家庭情况、个性特征、兴趣爱好等,更好地对幼儿实施教育,还可以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能力,促进自身专业发展。对于家长而言,家访可以使其了解幼儿在园的表现、进步情况,以及班级、幼儿园的情况,以便使其更好地了解和配合幼儿园的教育。相比于家长,幼儿教师更具专业性。通过教师家访,家长可以就幼儿教育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咨询教师,提高育儿的科学性。对于幼儿而言,这是最根本的。家访,核心是幼儿,归根到底是为了幼儿的发展。教师家访,有助于将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联系起来,形成家园共育,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不难看出,幼儿教师家访有着其重大的现实性意义。这一点和科尔曼的社会资本理论以及布朗芬布伦纳的人类发展生态学的理论所强调的是有着某种一致之处的,社会资本理论强调“学校和家长的相互关系对孩子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2]人类发展生态学也认为某一环境对于发展的潜力将随两个环境之间存在的支持性联系的增多而提高,当两个环境间的联系微弱或互相抵触时,对于发展则不利。因此,在家园互动中,应把家访提上议事议程,作为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家访存在的问题

家访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访谈发现,现今的家访工作存在着一些不尽如人意的问题,导致家访效果低下,这些问题分别是:

(一)家访工作缺失,不到位

在被访谈的47名幼儿园主班老师中,只有11名幼儿老师去年一年开展过家访工作,其他老师基本都是通过电话等通讯工具与家长进行信息交流,即只有23.4%的幼儿教师开展过家访工作。这和王伶俐在其硕士论文论述的教师家访存在的几点问题中发现只有22.2%的班主任开展过家访工作的结果基本一致。[3]这反映了当前幼儿园没有对家访工作做整体的硬性要求,更没有规章制度的保障,导致家访工作随意性较大,想去就去,不想去就不去,全凭幼儿教师个人决定。

(二)家访缺乏计划性

访谈中,当对11名过去一年有开展过家访工作的幼儿老师问及是否会制订家访计划,包括访谈时间表的制订、每次访谈的重心的制订等时,有5名教师回答在访谈前制订过访谈提纲,只有1名教师制订了家访计划。这表明,教师家访工作缺乏计划性,有时纯属心血来潮,较为随意,并没有提上教师工作的议事日程,更没有成为幼儿园工作的重要内容。究其缘由,一方面缺乏监督机制,家访工作的开展纯属幼儿教师为了更好地工作自愿附加的,做不做或做好与做不好幼儿园不加干涉。另一方面,家访工作对幼儿教师能力的提升虽然非常重要,但同时家访工作复杂难做,加之幼儿教师工作繁琐庞杂,剩余家访时间不足,故而使家访成了简单随意的走访。

(三)家访的内容单一

访谈发现,幼儿教师家访内容非常单一。当幼儿教师被问及家访内容有哪些时,幼儿教师主要是向家长汇报幼儿在园的学习情况、日常表现情况,如上课闹不闹、睡觉乖不乖等,以及交流一下幼儿在家表现情况,对于家长关心、疑惑的如何科学地育儿、幼儿的情绪情感、心理需要、社会性等方面交流相对甚少。

(四)家访效果不佳,不理想

家访从根本上来看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幼儿全面和谐的发展,但对教师而言,家访效果更多的表现为和幼儿家长建立亲密的关系,寻求幼儿家长对其工作的支持。被访谈的教师中,有71%的幼儿教师认为家访效果一般,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教师的家访计划不充分导致家访效果不佳,同时家访效果不好又会影响教师的下一次家访时的信心和勇气,这就导致许多幼儿教师不愿再进行家访。众所周知,幼儿教师日常工作较为繁重,时间较为紧张,这也进一步使家访陷入了费时又无意义的恶性循环。

(五)谈话方式缺乏“艺术性”

家访工作非常细致巧妙,除了需要准备详细的计划外,还需要讲求谈话技巧,因为谈话技巧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家访效果。大多数幼儿教师在家访时由于谈话方式缺乏艺术性,技巧性不够,使家访工作没能按预想的节奏顺利进行,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例如,幼儿教师相对幼儿家长是专业的幼儿教育者,很可能会对自身定位不当,以教育专家、权威者自居,谈话成了训话,说的多听的少,造成谈话气氛严肃;有些教师全然不顾家长感受,家访变成了“告状”,一开场就说孩子这不好那不好,引起家长的反感;还有些幼儿教师甚至直接批评、指责家长,将幼儿的问题直接归因于家庭,与家长产生对立情绪等等。

三、家访工作的对策

家访是幼儿园的一项重要工作,家访工作的成效如何,直接影响到幼儿教师与家庭、幼儿的关系,直接影响到家园共育的方向,直接影响到幼儿教育的质量。家访不仅是科学,更是一种艺术。家访中,应该寻求有效的方法和策略,这样才能提高家访的实际效果,促使家访成为教学成果提高的重要手段。

nlc202309011430

(一)幼儿园应将家访工作列入教学计划,使其常态化、制度化

幼儿园家访工作的重要性、家访现状都说明,幼儿园应尽快切实将家访工作列入幼儿园教学计划,使其成为幼儿教师一项重要的工作和责任,进而使家访工作常态化、制度化,使家访工作发挥出真正价值。幼儿园还应建立严格的监督机制,使教师家访工作坚持落实到实践中去。只有这样,家访才能成为教师工作的一个重要部分。

(二)家访准备要充分,明确家访目的,拟定家访计划

家访能不能达到预定效果,能不能使家、园教育相互支持的关键在于幼儿教师是否把家访当作一件很重要的工作来看待,在于幼儿教师的访前准备是否充分。唯有幼儿教师真正从内心把家访工作重视起来,将其作为自己工作的的一个重要部分,幼儿教师才会努力做好家访的准备,而不是哪天心血来潮时,或是当幼儿出现问题时才去突然家访。幼儿教师在家访前,首先要对被家访幼儿的情况、幼儿的家庭背景、幼儿的家长信息有一个全面而细致的了解。因为不同文化背景、家庭经济水平、地域、职业等层次的家长对幼儿教育关心的重点可能都不一样,甚至每个家长也不同;其次要明确此次家访要达到的目的;再次要仔细思考筹划要交谈的问题,怎样去赢得家长的理解与支持等;最后制订好详尽可行的家访计划。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提高家访的效果。

(三)树立家访双主体观,注意谈话内容和技巧

幼儿教师首先要从观念层面意识到家长也是家访的主体,而不是家访的客体,更不是发牢骚和批评的对象。幼儿教师应尊重家长,并且学会聆听,仔细探寻家长意见中的合理成分,并在访谈中进行记录,亦或是在征求家长的同意后进行录音。其次,幼儿教师还要认识到家访的目的不是去批评家长和幼儿的,而是通过和家长之间的沟通和交流,达成一致的意见,更好地育儿。最后,幼儿教师要注意说话的语气和态度;要有礼貌,有耐心;要以理服人,循循善诱,而不是以权威压制;要认真倾听家长的困惑和疑问,亲切地交换意见。总之,幼儿园教师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4]进行家访时,幼儿教师态度要诚恳,尊重家长、关怀幼儿,更要针对不同特点的家长注意谈话技巧和谈话内容。[5]

(四)及时总结反馈,制订教育计划

教师在家访时应做好记录,离开幼儿家庭后并不意味着家访的结束,如果就此结束,那家访也只是一种形式,走过场而已,也只是浪费了幼儿教师和家长的时间,很难得到实际的效果。成功的家访,既要从家访中发现问题,还要拿出解决问题的策略。访谈时,谈话问题一般都是零散琐碎的,这就要求幼儿教师回去后需要将在家访中发现的问题,以及获得的事实和材料进行整理,并仔细分析和总结,从而以此为据制订出针对性的教育措施和计划,以便更好地因材施教。同时,幼儿教师也要将访谈中发现的问题,以及下一步的计划等反馈给家长,并征求家长的意见并获得支持。

(五)善于反思,提升家访经验

拿破仑说过:“不会从失败中寻找教训的人,他们的成功之路是遥远的。”幼儿教师若要迅速提升自身家访经验,以期提高自身教师素养,就要善于反思,就要将自己作为反思的对象。每次家访后做日志记录,定期撰写反思日记,反思哪些做得好,哪些做得不好,做得好的继续保持,做得不好的要仔细思考,及时改进。每一次家访可能遇到的情况都不同,因此幼儿教师不能放过任何一次家访经验,认真回顾,不断反思,不断提升自己。

总之,幼儿教师要用力、用心、用爱去做好家访工作,不断总结、增强自身家访工作经验,将家庭、社区看作幼儿园教育的重要伙伴,同时使家长、社区人员认识到他们对孩子有着共同的兴趣和责任,让他们在幼儿教育和发展中起到更大的作用,为儿童在园学习提供更多的机会。[6]

参考文献:

[1]盛天和.当门铃响起的时候:教育在延伸——对上海市青浦区教师家访工作经验的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2007(22):40-44.

[2]Coleman,J.S.(1988).Social capital in the creation of human capital.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94(Suppl.).

[3]王伶俐.家访工作的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8:25.

[4][5]韩映虹.学前教育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216,237.

[6][美]阿伦·C·奥恩斯坦.当代课程问题(第三版)[M].余强,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4:507-508.

篇5:幼儿园小班家访工作制度

重庆市巴蜀幼儿园

杨虹莉

周懋舒

“2009年8月23日,我们早早地来到了涵涵的家里,涵涵的父母工作非常繁忙,在家的时间不多。对于今天的家访,涵涵的父母也因工作原因而缺席。家中照顾涵涵的主要是涵涵的阿姨和奶奶。看到我们时,涵涵的眼里闪着好奇也夹杂着些许的害怕。据涵涵的阿姨介绍,因为父母是医生,涵涵很少在父母的陪伴下走出家门,因此很怕生。当老师亲切地告诉涵涵就要成为幼儿园的小朋友时,涵涵情绪激动地跑开了,并躲在屋子的角落偷偷观察起我们。老师走到他身旁拉起涵涵的手玩起了拍手、开火车的游戏。涵涵的情绪由紧张到放松,自然参与其中。临走时,涵涵躲在门口用他大大的眼睛闪闪地盯着我们,也许他的心里正在想:原来这就是我的老师……

这是我们在新小班幼儿入园前开展家访工作时做下的家访记录。通常,小班教师最头疼的便是幼儿的入园焦虑。而我们亲历实践证明,教师结合孩子入园的注意事项,开展入园前家访,提前与孩子和家长沟通交流,是有效缓解初入园幼儿分离焦虑、帮助幼儿尽快适应在园生活的有效策略。本文结合我们自身多年实践,尝试回答以下问题:为什么把家访放在入园前,其优点在哪里?家访过程中老师应该怎样做?入园前家访有何意义?入园前家访应注意些什么?

一、为什么把家访放在入园前,其优点在哪里?

(1)入园前家访——给孩子一次鼓励

将家访工作放在幼儿入园前,老师来到孩子熟悉的家庭环境中和他游戏、与父母交流,在这相对轻松的氛围里,大大降低了孩子对老师的畏惧和陌生感。而老师的到来,也让孩子对幼儿园的生活充满向往,给孩子心理以极大的鼓励。让孩子自信满满地走向幼儿园,走上他们社会化的第一步。

(2)入园前家访——给家长一份说明

在开学前,老师来到幼儿家中,给家长带来幼儿园理念的感染,让家长了解幼儿入园的各种注意事项。在老师与家长的亲切交流中,逐渐将相关信息传递给家长:幼儿入园分离焦虑是一个正常的过程,只有家园的有效配合才能帮助幼儿尽快适应幼儿园环境;孩子需要我们理智而有方法地去爱;幼儿教育不是一项立竿见影的事业,需要我们持久的关注并巧妙地给予教育促进孩子的成长。这些信息的传递,让家长在入园前就明晰了自己在幼儿入园中的重要作用和价值。(3)入园前家访——给老师一个准备

在孩子入园前,老师有计划有目的地对班级幼儿进行开学前家访,对于教师而言,无疑是对新小班工作的开展提前做到心中有数。通过家访,老师对每一个孩子个体的把握、对后续教育措施的跟进、家园工作的起步都有了充分的预设。

二、家访过程中老师应该怎样做?

老师对入园前幼儿进行家访,是有目的有计划实施教育的一种具体措施。在家访过程中,我们秉承教育的专业性,提出“一听、二看、三关注”的家访原则,围绕家访重点,与家长沟通和孩子交流,实现家访的重要意义。

1.一听

幼儿入园前,大多在家中由家长待养。家长的待养方式、对待教育的观点和态度直接影响着孩子的成长与性格养成。在家访过程中,我们围绕幼儿0—3岁在家的待养方式、幼儿情况专注倾听家长和孩子的介绍。

在家访的过程中,通过对话,老师逐渐了解家长们眼中的孩子。“请问0—3岁抚养孩子的主要家庭成员有哪些?孩子的特点是什么?孩子要上幼儿园了,你们有哪些担心?是否有需要老师特别关注的问题?”通过层层推进的问题,老师对于家长心中的担心和疑虑已有所把握,同时对孩子的情况也有了基本了解。

对家长的了解是由表及里的,要在整体上把握待养的细节,老师还需要倾听孩子的自我介绍,倾听他们关于上幼儿园的想法,这些都为老师对幼儿基本情况的把握提供了素材。

2.二看

一看孩子的能力发展

在听取了家长和孩子的介绍后,老师需要在游戏中悉心观察孩子的能力发展。幼儿的能力发展主要包括言语能力、注意能力、记忆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运动能力等。在一次为时不长的家访过程中,要对孩子的能力有所把握,需要我们通过多种方式细心观察。

我们通过宝宝的自我介绍、对话交流等简单谈话活动观察幼儿言语、注意力等能力的发展;通过舞蹈、动作模仿等观察幼儿动作协调能力、记忆力的发展;通过“钓鱼”、“开火车”等小游戏观察幼儿运动能力的发展状况„„在这些活动过程中,我们始终以该年龄段幼儿能力发展的应有状况为参照,衡量现目前幼儿能力发展的状况。

二看家中的亲子关系

亲子关系是我们每个人来到世间的第一个人际关系,亲子关系也是衡量教育是否到位和

有效的天平。在老师的家访过程中,通过老师细致的观察、耐心地交流,我们可以感受到家庭的教育氛围,同时也可以观察发现部分特别需要引导的家长。结合理论知识,我们为家长提供恰当的建议,同时也为日后家长工作的开展打下基础。

玲玲小朋友是一个聪明活泼的孩子,在家访过程中,我们接触到了玲玲的爸爸。他是家中最主要的教育承担者,日常接送、孩子衣物都由父亲操持。玲玲从小乖巧伶俐,父亲对她宠爱有加,把她当作掌上明珠。对玲玲的要求,更是统统接受,一个也不漏过。看到这个温室下成长的小公主,老师非常的担心。

结合玲玲的实际,老师一方面在家访中对玲玲的家长进行了引导。首先肯定了父亲在教育中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同时也希望家长能把握好爱的度,做理智父母,切忌溺爱。另一方面,老师也记录下玲玲的特殊家庭教育背景,在心中筹划了有效地有针对性的教育措施。

听过孩子待养方式的介绍,看过孩子各方面能力发展及亲子关系后,我们对孩子的基本情况已有了较为粗略的了解。接下来,我们还要关注到幼儿发展的细节。于是,我们进一步提出了“三关注”的原则。

3.三关注

一关注孩子的身体状况

幼儿的身体发育的状况,关系到幼儿入园后的适应能力及幼儿的健康成长。我们通过和家长的交谈了解孩子平日的身体素质,把握日常工作中我们需要关注该幼儿的细节。再通过“扣纽扣”“投小球”等精细动作游戏观察幼儿大动作和精细动作的发展。

记得走进东东的家是一个周六的下午,刚进门,见到老师来家访,东东格外高兴地朝我们奔来,没想到脚下一滑摔倒在地,搞得我们措手不及。连忙安慰后东东独自去玩了,我们便和妈妈摆谈起来。据妈妈介绍,东东从小在身高、体重方面都是中上,是个健康宝宝,爱说话爱表达,在家吃饭、穿衣、大小便已基本能自理了,就是他的动作发展比同龄孩子慢1-2个月。当我们寻问起孩子的待养方式时,才得知东东从小由奶奶带大,奶奶特别溺爱孩子,心疼小孙孙,总是习惯抱着他,舍不得他走,舍不得他坐,学习抓握时又怕弄脏衣服,他是没经过爬就直接会走路的,一直不怎么稳,经常摔跤,交替着上下楼梯还不能独立完成。了解到这些信息后老师顺势问起妈妈的教育态度,她表示着急,应积极配合老师放手多锻炼他。老师微微点头一笑。随后老师和东东玩起了“扣纽扣”、“钩小鱼”的游戏,东东一连几回顺利完成。我们在快乐的氛围中度过了轻松的家访时光。

通过家访,我们直观清晰地了解到东东动作能力发展的现有水平。东东进门的不慎跌倒、上下楼梯不协调,让老师清晰地感知到他的大肌肉动作还欠协调灵活,但在游戏“扣纽扣”、“钩小鱼”的过程中看出他在小肌肉动作发展呈现出的优势。这为老师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以及家园沟通提供了依据和侧重点。从东东动作发展的现实情况,我们不难发现,东东其他各方面发展均为正常,造成东东大肌肉运动发展迟缓的主要原因在于家长的过分溺爱,孩子错过了动作发展的关键期,也就是敏感期,从而导致孩子走路不稳,时常跌跤的现象。

二关注孩子的性格特征、特长爱好

家访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老师充满智慧的提问和游戏引导不仅激发了家长的谈话欲望,同时也能在轻松活泼的氛围中,充分感受孩子的性格特征。通过家长的详细介绍,我们也能较为详尽地了解到孩子的特长爱好。结合这些信息我们对家访到的孩子进行了性格归类,特长分析。通过总结和梳理,老师很快便能把握孩子的基本性格特征,制定适合孩子的教学内容与教育方式。

三关注孩子的行为习惯

习惯是影响孩子一生的重要根基。特别是对于小班幼儿来讲,行为习惯和生活常规的建立与养成,是幼儿园生活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家访中对孩子行为习惯的了解,也是帮助孩子顺利适应幼儿园生活的重要环节。通过老师的访谈和观察,可以掌握幼儿在家中的已有行为习惯,在日后的常规工作中,有针对性的制定相应指导策略,帮助幼儿顺利适应幼儿园生活常规,为集体生活打下基础。

三、入园前家访的重要作用

入园前家访是新小班工作的开始,是家长、孩子入园前了解幼儿园的一扇窗户。同时,这也是老师顺利展开小班工作的重要前提。入学前家访为把握每一个孩子的各种特征提供了可能。

1.入学前家访为幼儿顺利入园缓解入园分离焦虑作好了前提准备

幼儿入园分离焦虑是幼儿走出家庭,独自面对新环境所产生的情绪现象。老师通过入园前家访,走进家庭,用游戏与孩子拉近距离,使他们在心理上逐渐建立起对老师良好的第一印象。当孩子独自面对幼儿园陌生的生活时,老师对他来讲亲切而有安全感,我们的教育行为对安抚幼儿情绪、缓解入园分离焦虑也将更加有效。

2.入学前家访为后续教师了解儿童个体提供了重要依据

在家访中,我们通过“一听二看三关注”获取了孩子们的第一手资料,但深度关注每一个幼儿的发展,还需要我们对这些资料作好细致地分析记录。哪些是幼儿个体教育值得放大的亮点,哪些又是需要引导调整的,都为孩子入园后制定个性化教育方案提供了真实素材。

3.入学前家访为良好家园关系的营造奠定了基石 我们以专业教育者的角色,走进家庭与家长交流,及时解答了他们心中的困惑。在这样看似轻松地对话中,家长能直观感受到老师的亲和与专业,使他们逐渐建立起对老师的信任,良好的家园关系也由此开启。

四、入园前家访应注意的问题

1.统筹安排,合理安排家访时间

要在较短的时间里,完成家访的目标和任务,需要老师合理安排家访的时间和顺序。我们建议家访之前全面了解班级幼儿家庭分布情况,将邻近片区的家访工作安排到一起,以节省时间。

2.心存目标,结合幼儿年龄特征家访

家访前,我们温习了该年龄段幼儿的年龄特征及能力发展水平,安排好与家长的谈话内容与幼儿的游戏方式。牢牢把握“一听二看三关注”的原则,充分利用短短半小时的家访时间,让家长和幼儿感受幼儿园的教育理念,开启和谐的家园合作平台。

3.充分准备,给孩子和家长切实引导

在家访时,我们通过一份小小的礼物——致家长和小朋友的一封信,给他们切实的引导。礼物中有老师对孩子和家长的欢迎,有对家长的关于幼儿教育理念的概述、有对孩子讲的关于幼儿园的悄悄话。打开这份小小的礼物,家长和孩子收获的不仅是喜悦,还有方法和提示。

入园前家访为孩子和家长提供了一扇了解幼儿园感受幼儿园的窗口,为老师提供了从个体到整体把握班级幼儿的平台。同时,入园前家访也是家园和谐沟通的开始,是小班工作中的新起点。我们希望通过入园前家访,增进师幼了解,减少陌生感,把家园共育带入零距离沟通的美好境地。

【附】作者联系方式

姓名:杨虹莉

电话:***

邮箱511384890@qq.com 姓名:周懋舒

电话:***(023)63004229(办公室)

邮箱694646408@qq.com

地址:重庆市渝中区张家花园180号巴蜀幼儿园

篇6:幼儿园小班家访总结

年纪小,从幼儿园小班家访工作总结中了解到家长在孩子的教育方面都很重视,但是缺乏正确的认知,但是也会无意中容忍孩子的各方面不良习惯。

比如像李浩的家长知道孩子特别皮,她妈妈唯一的要求是孩子在园的一年中受过两次伤,都在嘴唇上,特别提出不能再让孩子受伤。

张与举的妈妈和奶奶提出两点:首先是孩子得过胃痉挛,尽量别吃凉的食物。其次孩子比较内向,不敢把自己的想法告诉老师,家长希望老师跟他多交流,多跟他一起玩,多接触他。

杨欣音妈妈也说闺女皮,对他的要求也不高,唯一强调别让她离电视太近,还有控制看电视的时间。

李涛的姨对我提出意见,说他上车的时候总是哭,对此,我已经成功解决了这个问题,我对李涛说的很明白,明天上学他要是不哭我就表扬他并发给他一张大奖状,就只发给他自己。果然这个方法很有用,没有人反映李涛上车的时候还哭。

在此不一一列举了。

自己的心得体会:

觉着这一次的家访真是很必要,这个时间安排也比较好。我们对孩子有了解,又是学期初,利于对孩子的全面了解和家园合作。

另外有两位家长提出午休时间过长,我就告诉他们,天气转凉睡眠时间最近会做出调整,确保制出最适合孩子的作息时间表,促进孩子身心健康发展。

我和有些家长认为过一段时间后早饭在园里吃比较好,下午饭可以回到家后吃。

篇二:幼儿园小班家访总结

一:

时间很快,一学期又到了尾声,这个学期说长不长,说短不短,只有四个半月,而且这个学期结束也较早,以往都是六月底才结束的,今年六月24号就结束了,所以又些结尾工作的事我们比较匆忙的结束。总的来说我们与幼儿也一起度过了一个愉快的一个学期,虽然其中也会发生一些小事,但我们也一步步的去改正,跟家长也是共同的去解决幼儿间的问题,由于每个幼儿的情况不同,所以我们所针对的方案也有所不同,现在到了尾声我们有再一次对他们进行了一些总结,我们的谱访工作也全面开展了。在谱访中,让我了解到幼儿的思想及家庭情况,因此,我在园领导的指导下,积极的去参加家访活动。而这次家访活动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令我感触颇多。

在家访中,首先对今年转来的十多位新生进行重点家访,在家访中,我们了解到了很多方面的情况。知道这些幼儿以前的一些习性。在家的状况。在家的脾气是什么。从家访中了解到这些幼儿各自有着不同的特点。在他们的身上我们得用不同种的教育方法去引导他们。也了解一下家长在家对幼儿的要求是什么。以便我们更好与家长的沟通工作。在谱访的过程中,我们感受到家长们对子女的疼爱,个别家长对幼儿已经到了溺爱的程度。特别是家里有老人的幼儿,所以我们也细地了解了幼儿的兴趣爱好,性格特长及家庭结构、成长经历、健康状况、学习环境、在家表现、行为习惯,并听取了家长对教师的意见、及时地向家长反映幼儿在园的表现,肯定幼儿的优点,甚至是家长还没有注意到的闪光点,诚恳地指出幼儿缺点,耐心地传授家庭教育的方法,让家长知道幼儿的健康成长不仅是幼儿园的责任,也是家庭的责任,提醒家长不仅要关心幼儿的学习、生活,更要关心幼儿的情感和品德,以及幼儿的身心发展。幼儿在幼儿园里现在很多家长往往会比较注重幼儿的学习状况,而忽略了幼儿的心理发展。所以我们要去挖掘幼儿的那心里的部分。

在家访中,了解幼儿的状况是重要的,但同时了解家长也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与家长进行了情感沟通,达成了共识,会更大范围地取得了社会对教师工作的尊重与认同,也使得我们自己再次感受到了教师工作的神圣与责任,激发了工作热情;更使我们得到了教育和锻炼。通过家访,不仅弘扬了师德正气,还树立了教师的良好形象。密切了家园配合,深层互动,和谐一致,提高了教育的针对性、目的性和实效性。而且家长对幼儿教育也呈现出很大的区别,有些家长对幼儿过分的严厉,什么事都会以打的形式解决,造成幼儿容易形成反叛的心理,有些家长却一律的顺从,对幼儿百依百顺,当做小皇帝,在日常生活中没有与孩子进行经常的多方位的思想情感交流等等。这些都需要我们摸清对象,对症下药,特别是与家长保持密切的联系,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真正做到有的放矢。

总之,在家访中,教师与幼儿不是单方面的了解,也是双方面的互相了解,达成一定的共识。从而对以后的工作能更好的进行。还有在这次的家纺中,还有一件重要的工作,就是希望他们暑期能到幼儿园来读暑假,让他们了解到其中的好处是什么。

二:

时间飞逝,一学期又到了尾声,这个学期相比较前几年来说时间是比较短的,因此有些结尾工作我们已将开始着手结束。现在回想这个学期的种种,发现既有欢笑也有泪,会发生一些小事,但我们也一步步的去改正,跟家长沟通共同的去解决幼儿间的问题。

由于每个幼儿的情况有所不同,所以我们所针对的方案也有所变化。为了及时的了解幼儿在家的一些真实情况,让教师在园时能更好的、有效的帮助幼儿,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习惯,为此我们对我班幼儿进行了通信家访(以电话、互联网等方式)。经过几天的讨论后我班由家长委员起头建立了一个专门的小一班群,方便家长与教师之间,家长与家长之间的沟通交流,获得了显著的效果。

从托班升到了小班,孩子们的变化非常的大,有进步、但也有不足之处。家长们也常常开心的告诉教师,自家宝贝的进步与缺点。

进步:

1、幼儿的出勤率较高,能及时的来园进行早锻炼。

2、幼儿学会了穿裤子、鞋子,并能在教师(家长)的帮助下快速的穿好衣物。

3、有了初步的整理意识,玩好区角或别的玩具时,能及时的进行整理,爱劳动,帮助教师整理教室。

4、有礼貌,来园、离园能主动跟教师(家长)、小朋友说再见,有吃的、好玩的也能主动与同伴分享。

不足:

1、部分幼儿用餐时的卫生情况较差,只要教师不注意,那么桌上、地板上马上会掉下饭粒,数量较多;个别幼儿如胡筱涵、陈楠楠、李轩逸、陈成伟等吃饭动作较慢,常有剩菜剩饭的现象。

2、班内部分小朋友如林鑫炜、李梓睿等课堂常规较差,常有开小差、不认真学习的现象。

3、在家或在园会做一些危险动作,例如:从高处跳下、挣开大人的手到处乱跑。

因此在下学期的工作中,针对幼儿挑食、常规、安全等问题,我们将开展:

1、“吃饭不挑食”活动,鼓励幼儿做个不挑食的好宝宝,能将自己的那份饭菜吃完;同时与家长沟通,取得家园一致,请家长注意幼儿营养的全面性,让幼儿在家能吃一些平时不太爱吃却又营养丰富的蔬菜,尝试新菜品。

2、在课堂常规上我们会以表扬为主,培养幼儿良好的课堂常规,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3、对幼儿进行安全的教育,让他们知道保护自己,不做危险行为。进行总结是为了更好的提高,相信在园领导、家长的关心和支持下,我们小一班一定会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教师:戴少耀、陈蒙蒙

三:

24名幼儿,家访24户,访问率达100%。我们根据居住区域确定家访路线,有效的利用了时间。提前电话预约。家长在周末一般都有安排,提前预约家访时间,一是让家长安排好其他事务,二是让家长做好心理准备。了解家长的需求及幼儿在园情况。一方面,充分了解幼儿在家的表现,另一方面,也尽可能的了解家长的特点,使家访内容满足家长的需求。

我们在家访时首先是教师角色,同时又要把自己看成家长的朋友,做到态度谦逊,举止文明,语言朴实诚恳。在家访的过程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家长们对子女的殷切希望,也感受到他们对老师的尊重与信赖。我们详细地了解了幼儿的兴趣爱好,性格特长及家庭结构、成长经历、健康状况、学习环境、在家表现、行为习惯,并听取了家长对教师的意见、希望,同时,耐心地传授家庭教育的方法,让家长知道幼儿的健康成长不仅是幼儿园的责任,也是家庭的责任,提醒家长不仅要关心幼儿的学习、生活,更要关心幼儿的情感和品德。

在这次家访活动中,发现多数家长都能客观的认识宝宝的能力,而且能主动和我们交流。家长们特别关心宝宝即将开始的幼儿园生活,特别在生活这一方面是家长们很关注的。宝宝能否自己吃饭、挑食、上厕所,午睡等问题,我们也认真听取家长的担心,我们班宝宝年龄跨度挺大的,相差近一岁,势必也会有所差距。如我们班的昕妍宝宝是我们班年龄最小的,在和妈妈的交流中我们也了解到宝宝上好厕所后需要老师帮助拎裤子,我们会特别注意。我们班的宝宝性格内向的较多,到了一个陌生的环境,孩子的需求有时他们会不愿表达,那么我们会主动询问,如我们班的玥函宝宝喜欢喝水但是胆子很小,我们会经常问问她。

每一次结束访问,我们都会反思自己教育行为,诚心的向家长说明,今年我是第一次带小班,所以入园这段时间来,工作中有很多做得不好和不足的地方,请家长多包含。对于我们想的不周、照顾不到地方以及有什么意见和要求请及时和我们老师联系指出。虽说家访占用了自己的业余时间,但听到孩子一遍遍地问老师什么时间到他家家访,看到家长把老师迎送到很远,以及家长们放心那份微笑,我才真正领会到家访是任何家园联系方式都无法比拟的。

篇三:家访总结:谈谈小班新生家访的那些事

大家都知道,教师这个职业头顶上是有光环的--天底下最光荣的职业。在我看来,那不仅仅是光环,更是一颗心,由细心、耐心、爱心这三心汇聚成的一颗心。小班幼儿的年龄处于3周岁到4周岁之间,这个阶段的孩子身心发育都尚未成熟,自理能力更是薄弱,在大多数家长看来,这是一个需要完全保护的年龄段,所以老师拥有这三心就更加重要了。

今天我就结合小班新生的那些事儿,谈谈我对这三心的理解和感悟。

第一点感受:够细心,大家才放心。

与其他年龄段相比,要做好幼儿园特别是小班的工作,必须要做到老师、幼儿、家长三方放心。而要做到这一点,首要的就是要够细心。

小班的工作是从家访开始的。所以,自从拿到小班分班花名册,为了让自己在家访时做到心中有数,我和搭班的冯婷老师就家访事宜进行了规划。比如,我们首先规划了一下家访时行走的路线,以及家访时必带的物品,经过细致地考虑,我们家访进行得很顺利。同时,为了让家长放心,我们还在仔细思考了与家长交流的问题。

我们都知道孩子初入园或多或少会产生焦虑感,不适应感,我们也一直针对这种情况采取一些措施来应对。而我觉得缓解焦虑更应该从家长入手,有时家长会比孩子表现得还要焦虑。可能我家孩子刚刚才从幼儿园毕业,他刚上幼儿园时,作为家长的那种心理,我印象还比较深刻。作为家长,会特别想知道教我们家孩子的老师会是谁,开学时需要带上些什么东西,到了幼儿园孩子会不会不适应,在家应该怎样应对等等一系列问题。因此,在与家长聊天过程中,我着重介绍了班级里的一些生活设施,消毒设备,还有幼儿园的作息时间,让家长对幼儿园有初步的了解。还给家长建议,在家可以以游戏的方式让孩子逐步适应分离恐惧以及熟悉自己的学名。同时也针对幼儿初入园会有的一些反应进行了沟通。比如,经常会有家长说“我家孩子在家的时候很少生病的,怎么一到幼儿园就老生病了。”我就用自己孩子的事例跟家长说明,让家长明白孩子不一样,表现出来的情况也不一样。幼儿第一次离开家进入幼儿园,会有不同程度的焦虑情绪出现。有的孩子是哭闹,有的孩子是生病。有的可能哭闹一两天,有的可能哭得时间很长。有的一来就生病了,有的可能一个月后才表现出来。同时也要让他们了解,孩子表现出来的各种情况都很正常,大人不要惊慌,要以平常心去对待。作为家长还需要对孩子进行正面教育和引导--上幼儿园不是受苦受难,而是一件很好玩,很有趣的事情,在幼儿园会有很多好朋友和好玩的玩具;也要让孩子们知道上了幼儿园并不是爸爸妈妈不要他了,反而,爸爸妈妈会更爱他。

最后,家访不仅是让家长放心,更重要的是让幼儿熟悉老师,毕竟是幼儿与老师相处。

细心的观察能帮助拉近与幼儿的距离,让幼儿更容易接纳我们。比如,我们家访到一个叫做贾子淇的小朋友家。孩子一看见我们,起初是赶紧往奶奶身后躲。我们跟他说话,他不理我们。后来我看到他手上拿着吹泡泡的玩具,于是就跟他说:“贾子淇,你的泡泡枪好漂亮啊,能借给我玩玩吗?”听到这句话,小家伙开口了“我家还有个泡泡枪的,是粉红色的。我最喜欢那个了。”借助泡泡枪,我们打破了僵局,小家伙一下就跟我们聊开了。他还拿出好多其他的玩具跟我们玩,特别活泼可爱。

考虑好每一个细节,用心发现有价值的细节,做一个细心的老师,必定会事半功倍。

第二点感受:耐心足,工作才能有效果。

万能的度娘告诉我们,所谓耐心,就是指心里不急躁,不厌烦;能坚持完成一件可能十分繁琐无聊的事。作为幼儿教师,每天所做的事情虽然不能称之为无聊,但绝对是非常繁琐的。因此在这种状态之下,面对孩子们发生的各种事情,特别是面对调皮的孩子,要做到不急躁,还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但教书育人,是一个循循善诱、润物细无声的过程。急躁确实不可能达到良好的效果,只有给孩子多一些关怀,多一些包容,多一些耐心,孩子们才会更愿意接受老师提出的要求。

我们班上有个叫周浩宇的孩子,这个孩子非常好动,平时父母以及爷爷奶奶都上班,在家里大多数时间是跟曾祖母呆在一起,因此行为上不太受约束,规矩不是很好。在试入园的那两天,周浩宇表现得特别地活跃。一直这里窜窜,那里逛逛,还时不时去拿别的小朋友正在玩的玩具,但自己却定不下心来完成一件事情。为了让他不影响其他的小朋友游戏,我将正在游荡的他一把抱了起来,跟他说“李老师,想要跟你做个游戏,你能不能坐下来帮李老师做一串项链?”一听做游戏,他就来兴趣了,忙说“好呀,好呀!”紧接着,我就提要求了“如果你没做完就站起来了,以后就要一直黏在李老师身上,不能动了喔。”对于一个好动的孩子,不让他活动是多么痛苦的一件事情。所以,他满口答应,并且在后面的活动中明显要安静了一些。

大家都知道,刚进入幼儿园的孩子规则意识不是很强,再加之刚好处于3-4岁这年龄阶段,所以特别容易去模仿旁边人的行为。比如,在桌面游戏活动结束,提醒孩子们收玩具的时候,当老师的指令一下达时,有个别孩子就拿着手上的玩具用力往框里扔,于是周边的孩子就跟着学起来,这样一来,不仅玩具没好好放进框里,反而将玩具扔得桌面上,地上都是。当这种情况出现时,我耐住性子快速走到那组孩子跟前,说“让我们来比赛喽,看看谁能把玩具宝宝轻轻地送回家。”我边说还边做动作,很快孩子们都开始模仿我的动作而忘记了刚才的行为。我想这个时候如果没有控制好脾气,把孩子们训斥一顿,效果一定会适得其反。

要教育引导好这群调皮的天使,必须要戒急用脑,千般耐心,千种办法,总能做得好,做最好。

第三点感受:有爱心,终会心贴心。

鲁迅先生有句话:“教育是植根于爱的”。爱是教育的源泉,教师有了爱,才会用伯乐的眼光去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对自己的教育对象充满信心和爱心,才会有追求卓越和创新的精神。陶行知先生也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热爱学生,是一名教师人品、学识、情感与亲和力的展现。因为有爱,我们才有耐心;因为有爱,我们才会关心;因为有爱,我们才和学生贴心。爱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每一个微小的“闪光点”,实际上是我们教师最大的乐趣。

作为幼儿教师,我们比其他年龄段的教师要更富有爱心。由于我们面对的是身心发育都尚未成熟的幼儿,他们更需要成年人的精心呵护和照顾。特别是小班的孩子,他们第一次脱离父母,独自面对外面的世界,紧张、不安、焦虑等等各种不适应的反应都是非常正常的事。在这一个多月里,我们经历了各种哭闹,给我印象比较深的是李莜苒。

李莜苒一直跟爸爸妈妈生活,爸爸经常在外工作,绝大多数时间跟妈妈呆在一起,对妈妈的依恋比较严重。同时,在家访的过程中也发现,妈妈对她也是比较溺爱的,因此导致了她比较任性,行为比较随意的状况。正式入园的头两天,李莜苒是由妈妈抱着走进教室的,而且李莜苒双臂一直紧紧地搂着妈妈的脖子,可以看出她是有多不愿意上幼儿园。我尝试着吸引她的注意力,并准备把她抱下来,可是李莜苒的抗拒反应很强烈。于是我示意她妈妈陪着她玩一会儿,等她注意力分散后,再马上离开。

在妈妈陪着玩耍的过程当中,李莜苒比较平静,但是也不跟其他小朋友交流。当她转头看其他小朋友时,我用手势提醒她妈妈可以走了,她妈妈马上离开了教室。当李莜苒发现妈妈不在身边了的时候,马上开始大哭起来,并且嘴里一直念叨着“妈妈,妈妈”,然后起身往教室门跑去。我马上阻止了她,当我准备抱她的时候,她转身跑开了,不允许我靠近。我对她说:“李莜苒,没关系的,到李老师这来,李老师抱抱你。”可是她就是不愿过来,并且拒绝我靠近。

在接下来的活动当中,她始终不听老师的指令,似乎也听不懂。只要看见有小朋友站起来回答问题,她也会站起来,然后到处走。排队玩游戏的时候,她也没有排队的意识,一直插队。只要跟她说需要排队,帮她站到应该站的位置时,她就开始撒野地哭。吃点心和午饭的时候,从没见过她好好吃过,有时甚至站在椅子上玩起来。面对这样一个孩子,说实在话,让我们非常头疼,别说我们要关注35个孩子,就算带她一个,也会累得筋疲力尽。但是从另一个方面想,我也挺能理解她的行为的,毕竟老师们对她来说还很陌生,她不适应,她有排斥的想法也很正常。所以我们要做的只有让她慢慢来了解老师,让她从心里接纳我们。因此我跟另两位老师商量,对于李莜苒,我们先采取冷处理的方式,只要她不影响其他小朋友,只要她在安全的状态下,可以让她稍微随意一点。但对于她所做的不合时宜的事情,我们需要心平气和地,同时也是态度严肃地跟她说,让她了解应该要怎样做。同时,我们还是一直在关注她的,在她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援手。因为对象不同,爱的方式也有不同,对于李莜苒,我觉得给她更大的适应空间可能更合适。与此同时,我们还跟李莜苒妈妈及时联系,将她在幼儿园的表现以及问题跟她妈妈沟通,并且请她在家也配合进行一些规则练习,同时多说说幼儿园的好处。

到了第三天,虽然来园时还跟前两天一样。在她妈妈趁她不注意时离开之后,她起初仍是大哭,并不断说“找妈妈,找妈妈。”但这一次她没有起身离开小椅子,只是哭泣地看着我。我拿了纸巾走到她身边,擦干她的眼泪,对她说:“不哭了,上幼儿园是好玩的事情,妈妈下午会来接你回家的。” 这一次,她并没有躲开我,而是对我说“抱抱,抱抱。”我马上抱住了她,让她感受到我平稳的心跳,她也渐渐平静下来。这时,我的一

颗心放下了,孩子已经开始接纳我了。虽然在后面因为生病请假一星期,来园时还会出现哭闹的情况,但是当我伸手去牵她时,她会很自然地牵着我加入到活动的孩子们中间去了。我感觉这对她来说就是很大的进步,我真的感到很高兴。

虽然说这一多个月真是很累,有时甚至累到话都说不出来,但是看着孩子们一天天地适应了幼儿园的生活,一天天有了些许成长,我还是感到累并快乐着的。而且更加深刻地感受到,在我们的每一项工作中,细心、耐心和爱心都是不可缺少的,唯有三心合一,才能发挥更大的力量,去迎接各种挑战。

篇四:小班家访小结

24名幼儿,家访24户,访问率达100%。我们根据居住区域确定家访路线,有效的利用了时间。提前电话预约。家长在周末一般都有安排,提前预约家访时间,一是让家长安排好其他事务,二是让家长做好心理准备。了解家长的需求及幼儿在园情况。一方面,充分了解幼儿在家的表现,另一方面,也尽可能的了解家长的特点,使家访内容满足家长的需求。

我们在家访时首先是教师角色,同时又要把自己看成家长的朋友,做到态度谦逊,举止文明,语言朴实诚恳。在家访的过程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家长们对子女的殷切希望,也感受到他们对老师的尊重与信赖。我们详细地了解了幼儿的兴趣爱好,性格特长及家庭结构、成长经历、健康状况、学习环境、在家表现、行为习惯,并听取了家长对教师的意见、希望,同时,耐心地传授家庭教育的方法,让家长知道幼儿的健康成长不仅是幼儿园的责任,也是家庭的责任,提醒家长不仅要关心幼儿的学习、生活,更要关心幼儿的情感和品德。

在这次家访活动中,发现多数家长都能客观的认识宝宝的能力,而且能主动和我们交流。

家长们特别关心宝宝即将开始的幼儿园生活,特别在生活这一方面是家长们很关注的。宝宝能否自己吃饭、挑食、上厕所,午睡等问题,我们也认真听取家长的担心,我们班宝宝年龄跨度挺大的,相差近一岁,势必也会有所差距。如我们班的昕妍宝宝是我们班年龄最小的,在和妈妈的交流中我们也了解到宝宝上好厕所后需要老师帮助拎裤子,我们会特别注意。我们班的宝宝性格内向的较多,到了一个陌生的环境,孩子的需求有时他们会不愿表达,那么我们会主动询问,如我们班的玥函宝宝喜欢喝水但是胆子很小,我们会经常问问她。

篇7:幼儿园小班家访小结

一、我们利用下班时间登门拜访,不但表现出了老师的诚意,也让家长体会到老师工作的辛苦,从某一个角度上,抛开教师的身份,也拉近了与家长之间的距离,能象普通朋友一样聊天交流,而重点又是家长们最为关心的孩子,能感觉到家长们抛开客套真心实意与我们交谈,也增加对我们的信任,这会更好的便于我们开展今后的工作。

二、在家访过程中,观察每个幼儿的成长环境,家庭背景,通过与每个家庭成员的交谈中,感受他们的文化背景与教育方式,这对我们的教学工作有很大帮助,同时也注意观察,家中孩子留下来的痕迹,用心的老师会尽收眼底,这会帮助我们分析教育中的不同个案。

三、每个孩子在学校里和在家里的表现判若两人,有的在园内很活泼大方,在家里看到老师就会很害羞,不敢说话,有的则反之,看到老师家访,过于兴奋,想尽情的表现自己,我们可以通过家访更全面的去认识孩子,了解孩子不同的行为习惯和兴趣爱好。

四、家访给予我们双方充裕的时间来交流,我们可以反映幼儿在园内的各种表现和进步,家长也可以提出各种建议和看法,我们可以有针对性的对个别幼儿进行相关的教育,通过和家长的共同讨论而达成共鸣,找到最适合个体的教育方法。

五、家访是我们师生、家长之间感情的提升。家访完后再见孩子和家长,会有一种特别的亲切。这都是在走入家庭里一对一交流感情的提升。

篇8:幼儿园小班家访工作制度

随着学前教育的普及, 幼儿园的教育也逐渐受到各位家长的关注, 尤其是孩子们在幼儿园的表现备受瞩目, 教师为了方便管理幼儿的行为, 在幼儿园中制定了“小红花”奖惩制度。“小红花”是一种为了表扬小班幼儿的贴纸, “奖励”是指在幼儿园教育过程中, 教师对幼儿的积极行为和优秀品质给予精神和物质上的肯定、表扬和鼓励, 促使其行为品质保持和完善的一种方法。[1]该制度作为表扬孩子、吸引孩子规范自己的工具, 把孩子当作奖励的主体。

二、“小红花”奖励制度的效应

幼儿园小班的幼儿由相对自由的状态进入学习状态, 需要幼师逐步的规范与教育使其适应幼儿园生活, 但在培育儿童的行为规范时会采取不同的奖励措施。其中, “小红花”奖励是最为普遍有效的措施。教师会尽其所能规避负面效应, 带给孩子一个积极健康的生活环境。

( 一) 正面效应。适时适当的奖励使儿童产生愉悦的情绪, 进而不断模仿自己之前受到表扬的行为, 这有助于儿童尽快规范自己的行为, 并形成良好的品质。“小红花”奖励是一种来自老师的肯定, 这种肯定为儿童树立自信心与自尊心提供了帮助。幼儿园小班的幼儿处于心理成长的初期, 行为明显受情绪支配, 且思维处在发育阶段, 不会在深思熟虑后做出行为, “小红花”的奖励制度激励儿童在行动之前做出思考, 规范自己的行为, 促进幼儿健康的成长。

( 二) 负面效应。不健全的幼儿奖励制度会导致幼儿在学习生活中丧失积极性。一些幼儿经常获得“小红花”奖励, 而另一些幼儿由于学习能力较强, 一直表现优秀而未或很少获得“小红花”奖励。这样的幼儿内心可能会产生不自信的心理, 对自己产生怀疑, 导致幼儿人格的偏态。“小红花”奖励是教师对幼儿行为的认可, 但过多的奖励会导致幼儿逐渐不重视自己的行为所带来的荣誉。过多的奖励也会使幼儿依赖这种被肯定的心理, 在奖励减少时会格外注意自己的行为, 产生敏感型人格。这些情况的出现违背了“小红花”奖励制度的初衷, 在奖励时, 教师应尽量避开这些误区, 带给幼儿一个自信自尊自强的人生信条。

三“小红花”奖励制度的现状

由于幼儿园小班幼儿特殊的年龄, 心理尚未成熟, 对事物处在判断是非的初期, “小红花”奖励制度近年在幼儿园中广为推广, 尤其是在小班教学中使用更为广泛。教师会在幼儿的行为举止中发现具有闪光点的幼儿, 并采取合理的形式适当的给予表扬奖励, 以此增加幼儿产生良好的行为。“小红花”是每位小朋友都渴望得到的奖励, 而有些幼儿由于一直表现良好未获得“小红花”, 这部分幼儿也受到了老师相同的关注, 反之, 一些幼儿由于最初表现不佳, 后来积极进取而获得“小红花”, 但一部分家长传输给了幼儿错误的思想, 认为“小红花”就是绝对的表示幼儿在幼儿园的表现情况。这样的思想造成一部分表现一直良好的幼儿认为自己表现不佳, 逐渐丧失学习的信心, 自暴自弃;另一部分表现稍有进步的幼儿则认为自己达到了很高的标准, 逐渐对自己的学习产生了懈怠的心理, 造成知识的片面性。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推行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大幅提高, 人们越来越重视自己下一代的教育情况。在最近几年, 幼儿园等学前教育颇为盛行, 幼儿园教育体制逐渐走向成熟。作为教师, 对幼儿的管教既不能太严厉也不能太放任, 马卡连荀在《论共产主义教育》一书中明确指出:“合理的惩罚制度不仅是合法的, 而且也是必要的。这种合理的惩罚制度有助于形成学生的坚强的性格, 能培养学生责任感, 能锻炼学生的意志和人格, 能培养学生抵制引诱和战胜引诱的能力。”教师也积极为小班幼儿营造快乐健康的生活氛围, 在点滴中形成正确的行为规范。

四、以正确的心态对“小红花”奖励

“小红花”奖励制度的存在是为了帮助幼儿更好的规范自己的行为, 但是, 一些家长却把这种奖励制度当成孩子在幼儿园的表现情况, 甚至为了激起孩子的自信心向幼儿园老师讨要“小红花”。“小红花”代表教师对幼儿行为表现的肯定或强化, 在特定情形下的奖励对幼儿才是有效的, 随意的奖励会使孩子产生不劳而获的心理, 对待自己的行为缺乏正确的认知。幼儿园教育是人生发展的重要奠基阶段, 对于身心各方面发展都不成熟的幼儿来说, 利用奖励有效的引导、促进幼儿的行为是幼儿教育的重中之重。[2]

每位家长都十分重视自己儿女的成长, 但正确的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表现需要与幼儿园教师进行沟通, 与孩子交流, 冒昧的认为“小红花”奖励就是孩子的表现情况实为不妥。“小红花”奖励只是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自尊心的手段, 这种奖励的目的不是简单的反映孩子的学习状况。小班幼儿的教育情况需要家长的配合与支持, 小班的幼儿处于模仿学习的阶段, 家长的行为举止会给孩子树立榜样, 更有利于孩子的成长。教师期待以“小红花”奖励激起幼儿对学习的兴趣, 规范自己的行为, 在获得奖励中树立自信。

摘要:在中国经济迅速发展下, 家长越来越重视孩子的教育问题。学前教育备受关注, 尤其是孩子在幼儿园中的奖励情况被家长放大化。学前教育体系的逐渐成熟, 由于幼儿园中小班幼儿特殊的年龄及心理特点, 幼儿园教师为了规范幼儿的行为, 对其采取“小红花”式奖惩制度, 但随着“小红花”奖励制度的不断推行, 有关幼儿的问题不断出现, 家长对奖励也逐渐出现歧义, 本文将着重阐述“小红花”奖励制度的效应及正确的对待方式。

关键词:幼儿教育,奖励,奖励策略

参考文献

[1]伍友艳.幼儿园教师运用奖励策略研究[D].江南大学, 2013 (6) .

上一篇:《廉政准则》贯彻执行情况自查报告下一篇:上市公司并购行为特性研究——基于管理者过度自信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