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麦积山风景区导游词

2024-08-02

甘肃麦积山风景区导游词(通用11篇)

篇1:甘肃麦积山风景区导游词

各位旅客朋友们:

大家好!

麦积山经过大规模的加固修整和栈道修复,摇摇欲坠的崖体已经稳定,山上栈道也宽阔整齐,安全可靠,昔日王仁裕笔下的险恶情景早已成为历史。人们可以放心大胆地登游各个崖阁,随心所欲地进入各个洞窟,感情奔放地远眺山下美景。

麦积山高达142米,石窟多凌空凿于20至70米高的悬崖峭壁上,有崖阁、摩窟、摩崖龛、山楼、走廊。窟形有人字坡顶、方塌四面坡顶、拱楣、穹顶、方楣平顶、方楣覆斗藻井、方形平顶、圆形小浅龛、盂顶。这些不同类型的窟龛、崖阁,是研究中西文化交流和建筑结构演变、发展的实物资料。据记载,当年开凿石窟时,从下堆积木材,达到高处,然后施工,营造一层,木材拆除一层,直到山脚。相传,李允信为其亡父造七佛阁时,就动用人工40万个。直到现在,当地还流传有:“砍完南山柴,修起麦积崖”,“先有万丈柴,后有麦积崖”的民谣。就连美国首批游客在1947年《和平日报》中也称赞麦积山石窟是“全世界七大工程又增其一”。

麦积山石窟,原是一个完整的山体,唐开元二十二年,天水一带发生强烈地震,使崖面中间部分塌毁,整个窟群便分为东崖和西崖两部分。东崖现存洞窟54个,西崖140个。由于麦积山石质皆为紫褐色之水成子母岩,不宜精雕细镂,所以大多采用泥塑和绘画。麦积山塑像,主要题材有佛、菩萨、弟子、天王、力士等,尽管各代塑像同处一堂,但并不因袭模仿,而是保持着各自的时代特色,系统地反映了我国泥塑艺术的发展、演变过程。无论是高达15米的巨像,还是只有0.3米的小像,都给人以美感。苏联雕塑家尼·克林杜霍夫在参观麦积山塑像后,激动地说:“北魏和宋的雕塑在我看来是最引人入胜的。它们具有惊人的内心世界,极富表现力的构图和雄伟的形体。”麦积山塑像有数千身,这里只能指出几件较有代表性的杰作,起“窥一斑而知全豹”的作用。东崖造像,最壮丽的是4号窟上七佛阁。7间佛龛里有42尊菩萨塑像,神态庄严可亲,华美而不俗,充满着人间善良、慈祥和世俗的感情。各龛间都装饰着天龙八部的浮塑,面容狞怪而不丑恶,表现了男性的健美、威严、正直、勇猛、坚毅的性格。与上七佛阁紧接的5号窟,名曰“牛儿堂”。中间龛门前有一摩醯首罗天,站在一只卧着的犊牛身上。这个牛儿,塑造得相当动人:圆圆的眼,顽皮地注视前言,脚虽蟠曲着,却似乎要跃起的样子,松弛的颈上垂着的皮,也象在动着。不仅身形姿态具备了牛的特征,最出色的是把一只犊牛所具有的稚气和活泼表现出来了,当地农人非常喜爱,称为“金蹄银角的牛娃”。在牛儿堂西端有一可容一人通过,长约10米的隧道,门顶刻有:“小有洞天”四个字。相传在明朝古历四月初八的一天,秦州有个州官,游麦积山庙会,一时兴起,想从七佛阁的摆渡铁链上,用鹞子翻身的纵跃姿势,游荡到牛儿堂去,居然成功了。可是当他站稳在牛儿堂,定睛向下观看,只见悬崖陡立,山谷人群如同蚂蚁,顿时头晕目眩,腿软抖战,再也不敢迈步了。众衙役只得火速请 来一群石匠凿开了一个小洞,州官才从洞里爬了过来,至今当地还有“鹞子翻身,牛儿堂”的说法。

麦积山周围还有几个引人入胜的风景点。如麦积山后崖三扇崖下的雕巢峪,是西汉末年,雄居天水自称西州上将军隗嚣的避署宫。当年的避暑宫,亭台楼阁错落,曲道回廊相连,琉璃碧瓦泻翠,红墙金龙辉映,三檐四簇雕凤,花影翠竹婆娑,银练珠玑飞溅。随着时间的流逝,金碧焕彩的避暑宫早已绝迹,只有三扇崖下高40米左右的飞瀑、古柏苍松、嶙嶙怪石、奇花芳草、珍禽异兽尚存,组成处处有景,景景迷人的自然景观。

麦积山又名麦积崖,地处甘肃省天水市东南方50公里的麦积区麦积山乡南侧,是西秦岭山脉小陇山系的一座孤峰。麦积山石窟始创于十六国后秦(公元三八四年至四一七年)尔后屡有修葺扩建,至公元六世纪末的隋代基本建成,并完整保留至今。区内松竹丛生,山峦迭翠,周围群峰环抱,麦积一秀崛起,古称“秦地林朱之冠”,是中国秦岭山脉西端小陇山中的一座奇峰,海拔1742米,距天水火车站三十公里。麦积山山高142米,形状奇特,孤峰崛起,犹如麦垛,“麦积山者,北跨清渭,南渐两当,五百里岗峦,麦积处其半,崛起一块石,高百万寻,望之团团,如农家积麦之状,故有此名”,人们便称之为麦积山。山峰的西南面为悬崖峭壁,麦积山石窟就开凿在这峭壁上,有的距山基仅二十米,有的高达八十米。在如此陡峻的悬崖上开凿成百上千的洞窟和佛像,在中国石窟中是罕见的。

麦积山风景名胜区占地面积215平方公里,包括麦积山、仙人崖、石门、曲溪四大景区和街亭古镇,麦积山石窟为中国四大石窟之一,其它三窟为敦煌莫高窟,龙门石窟和云冈石窟。麦积山石窟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闻名世界的艺术宝库,有“东方雕塑馆”的美誉。[2]

12月15日,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麦积山风景名胜区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麦积山俗称麦积崖。五代天水人王仁裕撰写的《玉堂闲话》中说“麦积山者,北跨清渭,南渐两当,五百里岗峦,麦积处其半,崛起一块石,高百万寻,望之团团,如民间积麦之状,故有此名。”形象说明了麦积山得名的缘由。麦积山景区松竹丛生,清流遍地,山峦叠翠,自古有“秦地林泉之冠”的美誉。春来一片苍翠,夏日山花烂漫,秋季白云红叶,冬天玉树琼枝,颇有四季皆景的南国风光。“麦积烟雨”为秦州十景之一,那如仙如幻的美景使游人为之陶醉。清翰林邑人吴西川在《麦积烟雨》诗中赞曰“最宜秋雨后,兼爱暮时烟”,可见烟雨之撩人。登上麦积山石窟的“散花楼”俯瞰,方圆百里林海茫茫,如诗如画,满目生碧,气势磅礴。如将色彩缤纷的花瓣腾空撒下,随着气流缭绕而上,可出现“天女散花”般的迷人景象,使人顿生飘飘欲仙的感觉。麦积山石窟是麦积山景区的主要游览点,它开凿在距地面80米的悬崖绝壁上,洞窟“密如蜂房”,栈道“凌空穿云”,其惊险陡峻为世罕见。杜甫有诗赞曰:“野寺残僧少,山圆细路高。麝香眠石竹,鹦鹉啄金桃。乱水通人过,悬崖置屋牢。上方重阁晚,百里见秋毫。”麦积山石窟是随着丝绸之路的畅通,从十六国后秦(公元384年至4)时期开始营造的。谚云:“砍尽南山柴,堆起麦积崖。”可见建造时的工程浩大与艰辛。据梁《高僧传》载,南朝宋年间,高僧昙弘禅居麦积山,不久名僧玄高继至,二人共住寺院,常有学徒三百余人,可知当时佛事之盛。西魏刚刚立帝时,在这里“再修崖阁,重兴寺宇”。魏文帝原配皇后乙弗氏在此戴发修行,赐死后“凿麦积崖为龛而葬”。北周保定、天和年间,秦州大都督李允信为其亡父造七佛阁,大诗人庾信为此写了一篇《秦州天水郡麦积崖佛龛铭》。隋文帝仁寿二年,杨坚在全国敕葬“神尼舍利”时,秦州使将舍利葬在麦积山顶上,山顶还有高九点四公尺的隋代舍利塔巍然屹立。唐、五代、宋、元、明、清都不断开凿或重修。历史上虽遭多次地震、火灾的破坏,现仍保存窟龛194个,泥塑、石刻造像7800多尊,壁画千余平方米,是我国四大石窟之一。

麦积山为典型的丹霞地貌,石质皆为紫褐色之水成岩,其山势陡然起独峰,最初有许多天然之岩洞。它的海拔1742米,山顶距地面142米。西汉末年,麦积山已成为天水名将隗嚣的避暑宫。这里松桧阴森,横云飞渡,烟雾团绕,碧水长流,“其青云之半,峭壁之间,镌石成佛,石龛千室”,荟萃着后秦、西秦、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元、明、清等十多个朝代的塑像7200余尊,壁画1300多平方米,分布在194个洞窟里。全部窟龛开凿在山崖峭壁之上,分布于东、西两崖。东崖现存54个洞窟,西崖现存140个洞窟。共计泥塑石雕、石胎泥塑七千二百余身,壁画一千三百余平方米。现存造像中以北朝(南北朝时期代指位于北方的政权)造像原作居多。

与敦煌莫高窟、大同云岗石窟、洛阳龙门石窟一样,有着珍贵的艺术宝藏。如果就艺术特色来分,敦煌侧重于绚丽的壁画,云岗、龙门著名于壮丽的石刻,而麦积山则以精美的塑像闻名于世。正如我国雕塑家刘开渠所赞美的:麦积山是“我国历代的一个大雕塑馆。”

麦积山石窟为中国四大石窟之一,是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麦积山石窟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闻名世界的艺术宝库。 麦积山位于甘肃省天水市东南约35公里处,是我国秦岭山脉西端小陇山中的一座奇峰,海拔1742米,但山高离地面只有142米,山的形状奇特,孤峰突起,犹如麦垛,因此人们称之为麦积山。

麦积山周围风景秀丽,山峦上密布着翠柏苍松,野花茂草。攀上山顶,极目远望,四面全是郁郁葱葱的青山,只见千山万壑,重峦叠嶂,青松似海,云雾阵阵,远景近物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图景,这图景被称为天水八景之首的“麦积烟雨”。在我国的著名石窟中,自然景色以麦积山为最佳。素有“小江南”、“秦地林泉之冠”之美誉。

它的开凿年代,大部分学者认为始于后秦,历经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元、明、清历代都不断地开凿和修缮,现存造像中以北朝造像原作居多。

麦积山石窟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洞窟所处位置极其惊险,大都开凿在悬崖峭壁之上,洞窟之间全靠架设在崖面上的凌空栈道通达。游人攀登上这些蜿蜒曲折的凌空栈道,不禁惊心动魄。古人曾称赞这些工程:“峭壁之间,镌石成佛,万龛千窟。碎自人力,疑是神功。”附近群众中还流传着“砍完南山柴,修起麦积崖”,“先有万丈柴,后有麦积崖”的谚语。可见当时开凿洞窟,修建栈道工程之艰巨、宏大。

篇2:甘肃麦积山风景区导游词

大家好!

麦积山的洞窟很多修成别具一格的“崖阁”。在东崖泥塑大佛头上15米高处的七佛阁,是我国典型的汉式崖阁建筑,建在离地面50米以上的峭壁上,开凿于公元6世纪中叶。麦积山石窟虽以泥塑为主,但也有一定数量的石雕和壁画。麦积山石窟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新架和修复了1300多米的凌空栈道,使游人能顺利登临所有洞窟。

第44窟造像被日本人称为“东方的维纳斯”。西秦的78窟、128窟的造像的僧衣细致地绘出了图案。建于七十余米高的的七佛阁上塑像俊秀,过道顶上残存的壁画精美绝伦,其中西端顶部的车马行人图,无论从哪个角度看车马所走方向均不相同,堪称国内壁画构图之经典。

麦积山石窟约自十六国后秦时期创建,历经西秦、北魏、西魏、北周、隋、唐、宋、元、明、清各代,历时一千六百余年,都有不断开凿和修缮。因历代地震的缘故,遂将山崖自然分为东崖和西崖两个部分。洞窟现有编号194个。

各时代特点:

1、后秦(公元384-417年):创始阶段--剽悍雄健 第74、78窟

2、北魏(公元386-534年):辉煌发展阶段--秀骨清像 第115、133窟

3、西魏(公元535-556年):精练提高阶段 --秀骨清像 第127、121窟

4、北周(公元557-581年):创新阶段--珠圆玉润 第4、62、44窟

5、隋代(公元581-6):新发展期--丰满夸张 第37窟

6、初唐(公元618-7):新发展期--丰满夸张 第5窟

篇3:甘肃麦积山风景区导游词

关键词:麦积山景区,农村,经济现状

1 景区经济现状

麦积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位于甘肃省天水市区, 属于秦岭山脉西段, 是甘肃省旅游的品牌形象代表, 也是西北地区的热点旅游区。景区现包括麦积镇、伯阳镇、党川乡3个乡镇、20个行政村18900名农户居住, 据社会调查, 其中约有60%农户人均纯收入低于860元, 按照政府界定贫困人口的标准, 约有1.13万农户界定为贫困人口[1,2]。

2 景区主要经济结构

景区常住居民经济类型主要以农业种养殖业及外出打工为主, 从事旅游业的居民大多分布在景区主要交通干线两旁的村庄[3]。

2.1 农业

农业种植业仍然是景区居民的主要经济类型。麦积镇以种植业为主导产业的村有7个, 主要种植的作物有小麦、玉米、林果类;党川乡在景区规划范围内的行政村有4个, 均以农业为主, 作物有小麦、玉米及少量药材 (柴胡、黄芪等) ;伯阳镇在景区规划范围内的行政村有2个, 均在景区规划区的边缘, 以农业为主, 主要作物仍为小麦、玉米等。以农业为主导产业的居民收入相对较低, 一般农产品如小麦、玉米、蔬菜等是自用, 水果除留一部分自用外, 到附近集市上出售的较多, 药材类主要是卖给药材收购商。

2.2 养殖业

养殖业集中在麦积镇, 共有4个村以养殖业为主导产业, 养殖的种类有奶牛、肉牛、鸡、鱼等。

2.3 劳务输出

打工经济是目前景区农民现金收入的主要来源。由于农业收入有限, 农村剩余劳动力较多, 外出打工成为一个普遍现象。另外由于“退耕还林”政策的执行, 在“退耕还林”划定区内的农民一方面失去了生产资料, 另一方面由于国家相应的补偿制度的执行, 使失去耕地的农户可以享受到每年每亩地200~300斤的粮食实物补偿而不必付出劳动, 为这些农户的外出打工创造了一个很好的机会, 根据调查结果, 景区村庄的居民打工现象普遍, 平均每户就有一人外出打工, 大部分在建筑工地阶段性工作, 流动性较强。

2.4 旅游业

从事旅游业的人群主要集中在麦积镇交通比较便利、有一定区位优势的村庄, 主要是贾河、麦积、后川、宏罗四个村。党川乡和伯阳镇的6个村都没有大规模的旅游服务行业。贾河、麦积两个村属于麦积山景区, 旅游服务业各有特点:贾河村的旅游服务业的主要形式是交通运输 (游客集中地) 、餐饮、住宿等;麦积村距离麦积山的主景区较近, 旅游服务业的主要形式是小商品、小果品经营及照相;后川村属于仙人崖景区, 旅游服务的业的主要形式是“农家乐”;宏罗村属于街亭景区, 主要旅游服务业的形式为小商品经营。目前旅游服务业已成为这几个村的主导产业, 从业人数占到了50%以上。

3 农村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区域发展不均衡

根据调查结果, 景区农村收入水平的区域性较强。麦积山景区共分五个景区, 这五个景区内的居民收入有明显的差距, 大致分为三类:石门、曲溪景区的开发程度不高, 交通不便, 景区居民的年平均收入约为800元;仙人崖、温泉景区开发程度较高, 有一定的知名度, 交通相对便利, 景区居民年均收入约为1500元;麦积山景区是麦积山风景名胜区的主景区, 开发最早, 知名度最高, 交通便利, 景区居民的收入在1800元左右。从经济结构来说, 从事养殖业和旅游服务业为主的居民收入水平较高, 集中在交通便利的地区[4]。导致区域发展不平衡的主要因素有两个:一是交通的便利程度, 二是旅游资源的利用程度, 而前者同时也影响着后者。

3.2 经济基础薄弱

景区居民贫困户较多。景区共有人口1.89万人, 贫困人口占总人口的60%, 年收入低于860元。随着旅游业的发展, 这一数字在近年来有所下降, 但是, 不论是扩大农业生产规模还是发展第三产业都需要一定的成本, 大部分贫困户仍然缺乏资金, 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

3.3 农业技术落后

农业虽然是景区农户的主导产业, 但农业的机械化和技术化程度都不高, 农民的生产仍然是传统的粗放式经营模式, 同时农村中业缺少农业技术的指导员和传播最新农业发展动态的专门机构, 农业技术推广不利, 使农业的进一步发展困难重重。

4 促进经济发展的主要对策

4.1 优化地方产业结构

根据地方特点选择不同的产业形式, 适合发展农业产业的地区应以农业为主, 适合发展旅游业的地区应在政府部门的指导下制定发展方案, 合理地发展旅游服务业[5]。

4.2 充分发挥地方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

做好规划是保证地区经济健康发展的前提, 地方政府应正确识别市场动态, 制定合理的发展规划, 在村民自愿的基础上指导村民提高收入。

4.3 景区基础设施的开发建设也应该考虑为当地居民服务

(1) 道路的建设可方便居民的出行, 有利于农村社区的发展;

(2) 电力通讯设施可以服务于民;

(3) 景区在给排水设施建设时应结合实际考虑当地社区的供排水管网。

4.4 合理发展旅游业, 促进旅游产品结构的合理化

目前景区旅游产业经营方式单调, 旅游产品比较单一, 应调动当地居民从事旅游业的积极性, 合理发展旅游业, 并促进旅游经营方式的多样化, 同时开发特色旅游产品。以村为生产基地, 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 加快特色旅游产品的开发, 不断提高工艺, 扩大生产规模。

参考文献

【1】林双成.试论麦积山旅游资源的自然与文人特征【J】.甘肃社会科学.1997, (2) :84-86.

【2】陈逸平.麦积山旅游资源开发的原则与设想【J】.甘肃社会科学.1997, (2) :88-90.

【3】天水麦积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局.麦积山风景名胜区文化自然遗产保护开发世行贷款项目扶贫计划.2007.

【4】甘肃省环境科学设计研究院.天水麦积山风景名胜区利用世行贷款自然和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社会影响评价报告.2007.

篇4:麦积山风景名胜区文化景观探析

【关键词】麦积山风景名胜区;文化景观;世界文化遗产

麦积山风景名胜区,1982年是国务院第一批批准的44个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之一。景区内具有极为独特的文化景观价值,但对其认知却仍然没有引起广泛的重视,没有形成系统的研究,对文化景观的保护也极为有限。

一、麦积山风景名胜区文化景观认知

(一)麦积山风景名胜区概述

麦积山风景名胜区包括麦积山石窟、仙人崖、石门、曲溪四大景区和古镇街亭温泉景区。景区所在的天水市自古以来都是多民族交往、融合的地带,这种交往方式各式各样,既有和平融洽的文化与经济往来,也有战乱的厮杀与掳掠,无论是哪种方式,都促进了多元文化的产生与发展,而新的文化样式往往都反映在了人们对自然的作用上。麦积山风景名胜区不仅是丝绸之路西出长安的第一站,而且还是入川蜀道与丝绸之路的交汇之地。而多元文化和古代交通要道,让这种人类活动与自然形成的关系更具有独特之处。佛教传入、道教盛行、石窟开凿、庙观设立,最原始的目的是为了给僧人和道士提供一个隐逸、参禅修行、得到成仙、超凡脱俗、追求内心安静的场所,之后便有了成百上千的信徒去膜拜、供奉。历史上,也有许多人将其作为避暑胜地、躲避战乱或是赏景郊游的场所。

(二)世界遗产视野下的麦积山风景名胜区文化景观

1972年11月,联合国教科委组织在巴黎通过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简称《公约》。自1992年文化景观正式成为世界遗产类别以来,“文化景观”一词用于反映人与自然的共同作品,使文化景观可以用世界遗产的标准来评价。世界各国或地区针对自身特点进行了文化景观阐述,我国尽管已经开始关注文化景观,但由于起步较晚,现有的保护体系还不完善,保护研究的主题一直放在单个或部分遗址或建筑上,从整体角度出发的研究不足。2005年,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的倡议下,启动了丝绸之路整体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作为遗产点之一的麦积山石窟也列在其中。2014年6月22日,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经过表决,包括麦积山石窟在内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虽然历经多年,最终申遗成功,但对于麦积山风景名胜区的其他文化景观缺少认知和保护,只是单单停留在石窟造像上,显示出认知和保护管理上的不足。

(三)麦积山风景胜区的文化景观因素

通过对麦积山风景名胜区的实地调研、文献研究和一些访谈,笔者认为文化景观要素是从人类认识自然,到产生想法(观念),然后在生产生活中去改变或作用于自然(行为),最后通过这些行为产生了开凿石窟、设立庙观等(结果),从观念到行为再到结果。在麦积山风景名胜区的文化景观要素中,观念包括山水审美、隐逸、佛教、道教等,行为包括:修建庙观、开凿石窟、修建栈道、避暑、参禅修行、隐居、登山、游赏、膜拜、供奉等,结果包括寺庙、道观、石窟、自然山水等。这些因素有的继续发挥作用,有的已逐渐消逝。在今天,虽然一些观念逐渐消逝,但僧人、道士作为麦积山风景名胜区文化景观中观念的持有者,以及行为的主体,是最为重要的利益相关者,他们仍然在传承和实践这些观念。而游客是游赏、审美观念最直接的实践者,附近居民是部分原始膜拜观念的传承者。

二、麦积山风景名胜区文化景观评价

对麦积山风景名胜区中文化景观的观念、行为和结果等因素进行比较研究,其部分要素体现世界遗产地、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地方文化传统等方面的价值。这些价值体现在文化景观要素的真实存在性和传承完整性,体现在现在仍然存在或已经逐渐消逝及一些文化遗存上,这些都反映了人与自然之间的联系,正是文化景观要保护的内容。

(一)对观念因素评价

对山水审美观念、隐逸栖托观念、佛教凿窟栖托观念、道教栖托观念、膜拜观念、宗教自然观念进行评价。其中,隐逸栖托观念、佛教凿窟栖托观念已经消逝,持有这种观念的人已经不复存在。其他观念在部分僧人道士群体中仍然存在,并保持了较好的传承性,但其古今形成的状态有较大差异。而山水审美观念因持有者(游人)的多元化,显得多样而复杂。

(二)对行为因素评价

目前,现存的行为因素为避暑、参禅修行、登山、游赏、膜拜等。其中,参禅修行、膜拜行为和与之相关的宗教行为保持较为良好,但相比古时有所削减。在石窟或山洞中修行的行为已经消逝,现所有宗教活动由景区管理局与宗教协会统一管理,明确修行及僧人道士人数。由于游客大量登山、游赏,僧人道士的参禅修行行为受到一定限制,部分游客对古代登山、游赏行为的意义并不了解。不少信徒会在节会时供奉、膜拜,这一行为保持较为良好,但与古代相比有所不同,这也与现在保护管理和信徒的认识有关。

(三)结果因素的评价

麦积山风景名胜区范围内包含了:寺庙、道观、石窟造像、栈道、自然山水等结果因素。这其中,有重要文物价值载体、历史遗存价值载体、寺观建筑群、石窟造像等,都充分展现了各方面的价值。

(四)现状分析、评价

,受认识和保护的局限性,麦积山风景名胜区的建设改造也出现了种种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破坏了文化遗产。文化遗存的丢失、荒废,使得文化遗产不完整;部分石窟建筑、寺观建筑物不存或改建;旅游业的发展和游客数量的增加,对景区和僧人道士的修行环境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当地居民为了获取更大的经济利益,进行改建扩建,造成景区违章建筑增多,商业化趋势明显;当地居民和游客对景区的认识水平和保护观念有限,也造成了一定的破坏;景区价值展示内容不全,与之相关联的历史信息、观念、含义等内容展示不足,而且形式单一。这些都不利于对景区文化景观的保护,也是迫在眉睫的现状问题。

三、麦积山风景名胜区文化景观保护策略和措施

(一)保护策略

第一,明确景区文化景观范围和层次的空间结构;第二,关注并监测景区文化景观的变化,多方面合作保护与管理;第三,通过多种多样的展示方式,让游客与公众认识并了解景区文化价值和自然价值,增强了游客的保护意识。

(二)保护措施

保护措施也得从文化景观因素来考虑,对观念因素的保护,要充分了解宗教对自然、修行、隐逸栖托观念产生、发展和变化过程影响,满足持有者对观念保持和传承的需要;山水审美观念很难界定其持有者,应对其价值进行展示、讲解、图解等,让人们认识和感受到自然的美;对行为因素的保护要分类进行,对现存行为创造更好的保护条件,如规划多条登山、游览路线,划定固定的区域供宗教人士修行,游客禁入,划定信徒节会上香朝拜的区域等;对结果因素的保护,要控制、整治景区缓冲区和核心区内的违章建设,控制人们的活动行为和数量,加强防护,防止自然对遗存的过快风化、腐蚀等。

四、结语

文化景观可以作为风景名胜区保护的一种途径和方法,寻找保护与管理的漏洞。景区在规划和保护过程应该识别观念、行为和结果要素中的保护对象,同时将要素之间形成的关系纳入保护对象的范畴,这样可以避免对非物质要素的遗忘。文化景观的认知与保护应作为风景名胜区规划的一部分,这样更有利于制定保护管理措施,这也是对麦积山风景名胜区认知、保护和管理的一个补充。

【参考文献】

[1] SAUER, C. Land and Life: A Selection from the Writing of Carl Sauer, ed.John Leighley [M]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Berkeley.1962.

[2] ZELINSKY W. The Cultural Geography of the United States [M]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Berkeley.1973.

[3] 天水麦积山文物保管所,麦积山艺术研究会.麦积山石窟资料汇编(初集)[M]. 麦积山艺术研究会,1980.

[4] 傅小凡.杜明福.东方微笑[M]. 敦煌文艺出版社,2003.

[5] 冯国瑞.麦积山石窟志[M]. 天水报社,1989.

[6] 南京工学院建筑系,麦积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局,麦积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M]. 麦积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局,1986.

[7] 许静波.论文化景观的特性 [J]. 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07(4).

[8] 赵荣.论文化景观的判识及其研究[J].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 (6).

[9] 李玲琴.浅谈文化景观[J].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2004, (10).

[10] 汤茂林, 汪涛, 金其铭.文化景观的研究内容[J]. 南京师大学报( 自然科学版),2000, (1).

[11] 贺作超.基于文化景观保护的旅游游憩[J]. 绿色科技,2011(1).

篇5:甘肃麦积山导游词

大家好!

麦积山石窟艺术,以其精美的泥塑艺术闻名中外。历史学家范文澜曾誉麦积山为“陈列塑像的大展览馆”。如果说敦煌是一个大壁画馆的话,那么,麦积山则是一座大雕塑馆。这里的雕像,大的高达16米,小的仅有10多厘米,体现了千余年来各个时代塑像的特点,系统地反映了我国泥塑艺术发展和演变过程。这里的泥塑大致可以分为突出墙面的高浮塑,完全离开墙面的圆塑,粘贴在墙面上的模制影塑和壁塑四类。其中数以千计的与真人大小相仿的圆塑,极富生活情趣,被视为珍品。

石窟建自公元384年,后来经过十多个朝代的不断开凿、重修,遂成为我国著名的大型石窟之一。麦积山石质皆为紫褐色之水成岩,其山势陡然、独峰耸立,最初有许多天然岩洞。现存洞窟194个,其中有从4世纪到19世纪以来的历代泥塑、石雕7200余件,壁画1300多平方米。由于麦积山山体为第三纪沙砾岩,石质结构松散,不易精雕细镂,故以精美的泥塑著称于世,绝大部分泥塑彩妆。被雕塑家刘开渠誉为“东方雕塑馆”。

篇6:甘肃麦积山导游词

山峰的西南面为悬崖峭壁,石窟就开凿在峭壁上,有的距山基二三十米,有的达七八十米。在如此陡峻的悬崖上开凿成百上千的洞窟和佛像,在中国的石窟中是罕见的。

麦积山的洞窟很多修成别具一格的“崖阁”。在东崖泥塑大佛头上15米高处的七佛阁,是中国典型的汉式崖阁建筑,建在离地面50米以上的峭壁上,开凿于公元6世纪中叶。麦积山石窟虽以泥塑为主,但也有一定数量的石雕和壁画。麦积山石窟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新架和修复了1300多米的凌空栈道,使游人能顺利登临所有洞窟。

如果说敦煌是一个大壁画馆的话,那么,麦积山则是一座大雕塑馆。这里的雕像,大的高达16米,小的仅有10多厘米,体现了千余年来各个时代塑像的特点,系统地反映了中国泥塑艺术发展和演变过程。这里的泥塑大致可以分为突出墙面的高浮塑,完全离开墙面的圆塑,粘贴在墙面上的模制影塑和壁塑四类。其中数以千计的与真人大小相仿的圆塑,极富生活情趣,被视为珍品。麦积山石窟保留有大量的宗教、艺术、建筑等方面的实物资料,丰富了中国古代文化史,同时也为后世研究我国佛教文化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和史实。

篇7:甘肃旅游景区概况导游词

追溯中华文明的渊源,沿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而上,甘肃无论如何是不能忽略的一个地方。

甘肃是中华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是华夏民族的祖先世代生息、繁衍的重要地区。这里汇聚着灿烂辉煌的文化,如大地湾文化、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等,为人类留下了珍贵的文化遗产。

甘肃是中国境内从东南通向西北的交通枢纽,也是中国古代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甘肃敦煌莫高窟堪称“世界石窟壁画艺术宝库”,天水麦积山石窟的泥塑世界闻名。

因为甘肃地处东西文化交汇地区,在这里,大量的民族风情以及宗教信仰确实值得认真研究。甘肃省内共有44个民族,其中人口超过千人的民族有汉、回、藏、东乡、裕固、蒙、哈萨克、保安、土、撒拉、满等11个民族。东乡、裕固和保安族的聚居地仅在甘肃省境内。

在宗教信仰方面,众多少数民族当中,回、东乡、撒拉、哈萨克、维吾尔等民族信仰伊斯兰教,藏、裕固、蒙、土族等民族信奉喇嘛教。

篇8:麦积山风景名胜区旅游资源评价

作为甘肃天水旅游业发展的“王牌”景区, 全省东翼旅游发展的重要载体和龙头景区—麦积山风景名胜区, 是集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森林公园、国家地质公园等荣誉于一身的首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地处天水市东南方50km的麦积区麦积镇南侧, 总面积215km2, 包括麦积山、仙人崖、石门、曲溪和街亭温泉五大景区。2010年12月10日, 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麦积山风景名胜区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标志着麦积山风景名胜区进入了国家精品旅游景区行列。景区基础建设和环境面貌有了显著改观, 管理服务水平和旅游产品质量稳步提高, 市场吸引力进一步增强, 旅游人数和综合收入逐年增长, 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2 麦积山风景名胜区旅游资源定性评价

2.1 三大价值

2.1.1 历史文化价值

麦积山风景名胜区历史悠久, 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交相辉映。有先秦赢非子的牧马滩、西汉的避暑宫, 始建于东晋十六国时期—距今1600多年的麦积山石窟等众多文物古迹, 从秦到明清形成了一条清晰的文化链, 佛、道、儒宗教文化和谐共处, 艺术特点鲜明, 石窟文化尤为绚丽夺目。保存的221座洞窟, 10632身泥塑石雕, 979.54m2壁画, 题材丰富, 艺术精湛。以泥塑、石胎泥塑为主要艺术形式而闻名于世, 是中国唯一保存北朝造像体系最为完整的石窟, 也是唯一能比较全面地反映出从公元5世纪起至公元18世纪中国泥塑艺术演变历史的石窟, 同时还是唯一保存有中国北朝崖阁式建筑实例的石窟。

2.1.2 艺术观赏价值

麦积山风景名胜区作为全国著名的风景区, 奇峰林秀, 松溪映带, 是丝绸之路上驰名中外地胜地之一。麦积山石窟开凿在悬崖绝壁上, 其惊险陡峻为世罕见。在艺术造型和特点上, 泥塑生动优美, 石雕技艺精湛, 壁画古朴典雅, 充分体现了我国古代雕塑、绘画艺术的独特风格, 有级高的艺术观赏价值。此外, 石门风景区、曲溪风景区都有很高的观赏价值。

2.1.3 科学考察价值

麦积山石窟艺术作品, 不仅全面真实反映了我国从四世纪末以来, 在雕塑、绘画等艺术方面的发展演变过程和辉煌的艺术成就, 而且对研究我国古代泥塑、石雕、建筑以及宗教等有关历史文化, 提供了形象系统的实物资料。此外, 麦积山植物园作为国际自然保护联盟植物园, 是一处集科学、教育、文化休闲于一体的公园, 对研究天水地区的植物品种、植被分布等都有很高的价值;麦积山国家森林公园也在科学研究方面有极高的价值。

2.2 三大效益

2.2.1 经济效益

由于有众多的人文旅游资源和自然旅游资源作为发展旅游的基础, 使得麦积山风景名胜区经济获得空前的发展。近几年游客接待量都在60万人次左右, 2011年10月1日至7日国庆长假期间, 麦积山风景名胜区共接待游客超过10万人次 (103405人次) , 同比增长31.7%;今年游客接待量累计过百万人次 (达1027786人次) , 同比增长26%, 进入了中国旅游总评榜之百强景区, 市场吸引力进一步增强, 旅游人数和综合收入逐年增长, 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2.2.2 社会效益

景区旅游业的发展带动了第三产业的发展, 也使得大量的社会无业人员和下岗职工得到了就业和再就业的机会。由于天水市的旅游基础比较薄弱, 各项旅游服务行业所需要的人员比其它省市要多许多, 这不仅在社会保障工作中为市政府减轻了许多的压力, 同时也使社会治安和社会风气明显的好转。

2.2.3 生态环境效益

由于景区旅游业发展初期, 管理力度不够致使部分旅游景点、景区周边的生态环境有所恶化, 植被减少、水质下降, 但市委、市政府引以为鉴, 马上采取有效措施, 加大了生态环境建设的投入力度, 在麦积山风景名胜区建立了天水生态环境中心, 开展了一系列的管理和保护工作。如今麦积山风景区的生态环境状况良好, 为旅游者观赏大自然的美景, 体验独特的区域环境, 感受绚丽多彩的地主文化, 消除身心疲劳和减轻精神压力等提供更好的机会和条件。

2.3 六大条件

2.3.1 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

麦积山风景名胜区从天水麦积区出发, 沿着北贾公路, 经甘泉、峡门、至贾家河约23km, 向南转向麦积山公路, 继行5km即达麦积山景区。从麦积山景区继续向南行30km达曲溪景区。由贾河向东继行8km即达仙人崖风景区。从仙人崖沿北利公路, 经牧马滩即达石门景区约24km。天水火车站有34路 (火车站———麦积山) 、37路 (火车站———仙人崖、净土寺) 、38路 (火车站———温泉) 等旅游公交车定点通往景区。

2.3.2 景物或景点的地域组合条件

麦积山风景名胜区的景点和景物在地域组合上比较集中, 有麦积山石窟、植物园、瑞应寺、罗汉崖、香积山溶洞、交龙寺组成的麦积山景区, 有仙人崖、仙人湖、石莲谷、净土寺、十八罗汉朝观音组成的仙人崖景区, 有北峰、南峰、聚仙桥、五阳观、映月湖、牧马滩、秦汉古墓群组成的石门风景区, 有草滩、鱼娃娃口、青龙山组成的曲溪景区, 有杜甫草堂、神龙峡、温泉峡组成的街亭温泉景区。这五大旅游景区当中都涉及自然、人文旅游资源, 使得麦积山风景名胜区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科学价值的得以充分体现。

2.3.3 景区旅游容量条件

景区的旅游容量指在某一时期、某种状态或某种条件下, 景区的旅游资源在保证其旅游系统和功能不受破坏所能承受人类活动作用的阈值, 反映的是旅游生产力对一定生活水平下旅游需求增长的限制目标。麦积山风景名胜区尽管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级森林公园、国家级地质公园、国家5A级景区, 但旅游业发展只处于起步阶段, 景区的生态环境良好, 多处旅游景区 (点) 尚处于原始状态。因而景区的环境容量条件十分的良好, 能够承受大量旅游者的活动。

2.3.4 旅游资源的客源市场条件

麦积山风景名胜区的客源主要集中在甘肃东南片区、沿陇海铁路的甘肃西线中等城市、以及以西安为中心的关中地区、以西宁为中心的青海东部主要城市、以及以银川为中心宁夏区等邻近地区, 尽管这一部分市场消费水平中等偏下, 但人口基数大, 空间距离近, 重游率高, 构成了风景区主要的客源市场。

2.3.5 开发投资条件

麦积山风景区无论从资源享赋还是区位条件方面看都具有良好的投资价值, 发展潜力巨大, 对投资者有着极大的吸引力。近年来, 天水市政府加大了对旅游事业的投入和支持, 提出了许多优惠的投资条件和自由竞争的管理机制, 推出麦积山风景名胜区基础设施建设, 麦积山风景名胜区石门索道开发建设, 麦积国家森林公园放马滩景区建设项目、麦积国家森林公园麦积植物园景区建设项目、麦积山风景名胜区麦积山庄、仙人居服务设施建设, 麦积山风景名胜区罗汉崖景点建设, 麦积山风景名胜区隗嚣避暑宫景点建设等招商引资项目。风景名胜区还坚持政府主导, 通过市场化运作方式实现资金来源多样化, 不断拓宽投融资渠道。据麦积山风景名胜区综合门户网报道, 麦积山风景名胜区正在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实施景区内的文化自然遗产保护与开发项目, 建设内容涉及文化遗产保护、道路交通、供水、供电、环卫、信息化和能力建设等八个方面, 项目的实施对于提升麦积山风景区整体的软硬件环境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

2.3.6 施工难易条件

天水地势起伏比较大, 另外此处属于黄土层理构造, 加之雨水的冲刷作用, 使得在天水进行施工比较困难。在麦积山石窟的修建历史中就有这样的描述:石窟建造在二, 三十米至七八十米高的悬崖峭壁上, 龛窟层层相叠, 密如蜂房, 在崖阁、山楼、走廊、摩崖窟、摩崖浅龛等。洞窟最大的横宽30m, 最小的仅1m左右, 龛窟之间全由架在崖面上的凌空栈道联通。

3 麦积山风景名胜区旅游资源定量评价 (综合评价法)

采用以层次分析法 (Analytical Hierarch Process简称AHP) 为核心的综合评价法评价麦积山风景名胜区旅游资源。

3.1 综合评价指标的选取和建立层次结构模型

根据旅游资源的统计数据, 在充分借鉴国内外有关旅游地综合评价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结合天水旅游区旅游资源的特殊性并征询有关人士的意见确定影响旅游资源开发的主要因素, 即评价综合C层。这些主要因素可概括为:旅游资源、区域条件、区位特性, 旅游资源可从质量与规模两个方面考察;区域条件可从生态环境、基础设施、旅游设施3个方面来考虑;区位特性可从可达性、与其他旅游地的关系2方面考察。见表1。其次, 制定评价指标体系, 从3大因素中确定影响评价的主要因素作为评价指标, 既评价项目F层 (7个评价因子) , 将评价项目F层划分为评价参考因子S层 (13个评价因子) , 并用结构图的形式说明层次的递阶结构与因素的从属关系, 即旅游资源层次结构评价模型。旅游资源层次结构评价模型如图1所示。

3.2 评价结果与分析

C、F层因子的评分值以10分为满分, 旅游综合评价值的满分值为100分, 分值越高, 表明旅游资源综合水平越好。参考以前的研究成果对旅游地等级划分标准为:一级旅游地≥80;二级旅游地在60~80之间;三级旅游地≤60。从最后的总评分与标准相比较, 麦积山风景名胜区属于二级旅游地。

通过一、二手资料调查, 从表1可以看出, 在旅游地综合评价中旅游资源因子占的权重最大, 处于最为重要的地位, 从目前麦积山风景名胜区开展旅游的现状来看, 地形、气候、植物、文化古迹、景点密集度及景区容量等方面总体是比较好的, 不足之处主要在于动物资源及民情风俗两个方面, 因此今后应加大具有浓郁地方特色和文化特色的景区产品的开发力度。

同时要充分发扬天水的五大文化, 使游客在游玩中受到文化的感染, 领略历史的苍桑;区位特性在综合评价中所占权重比旅游资源要小, 天水地处我国西部地区, 在与主要客源地的距离、外部交通条件两个方面略显不足, 而麦积山风景名胜区距天水市约50km, 因此交通条件在一定程度上对景区旅游的发展造成了不小的影响;区域条件在综合评价中可以得知, 生态环境方面是比较优越的, 这为其旅游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使景区旅游开发规划和管理工作有更大的发展空间;而在基础设施与旅游设施两个方面, 由于本身的基础差, 因而不能满足现代旅游发展的要求, 从这一点上, 应该大力发展景区的基础产业, 以适应现代旅游与社会发展的需要。

摘要:旅游资源作为开展旅游活动的基础, 在旅游开发与管理工作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对每个旅游景区旅游产品进行开发之前, 首先要对其进行评价。结合区域特点以及具体情况, 采用北京师范大学卢云亭教授的“三三六”评价法对麦积山风景名胜区的旅游资源进行了定性分析评价, 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其进行了定量分析评价。

关键词:麦积山风景名胜区,旅游资源,评价

参考文献

[1]戴瑞敏.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千佛山景区旅游资源评价[J].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0, 26 (8) :111-112.

[2]麦积山风景名胜区综合门户网.http://www.517mjs.cn/

篇9:关于麦积山风景游记优秀作文

石窟,就是依山岩凿成的石室,洞内有内有壁画、石刻等艺术作品,因其建筑大山之上,极其宏伟,内部雕塑传神、色彩斑斓,经悠久岁月,成为名窟。其实它是佛教的一种建筑形式,是僧侣遁世隐修的地方,内有佛家石雕或塑像。中国有四大名窟,分别是龙门石窟、云冈石窟、敦煌莫高窟、麦积山石窟。麦积山石窟位于甘肃天水市麦积区麦积山,距离宝鸡约210公里。麦积山距离宝鸡最近,行车最为方便,计算来回时间,最佳选择麦积山,一天往返,时间足矣!

站在麦积山风景名胜区外,整个大山笼罩在郁郁葱葱的植被当中,此起彼伏,像飘落的绿纱,轻轻罩盖连绵大山,曲线优柔顺畅。走进羊肠小道,两边是葱郁的树木,路旁是一排是卖纪念品的摊位,还有特色小吃店,呱呱、凉粉、猪油盒、捞捞、浆水面等等;再往上走是卖特产的,比较特别的坚果有松子和鲍鱼果。鲍鱼果,难得一见,新疆有产,一般内陆地区很难见到这种果实。好奇,上前询问,麦积山有鲍鱼果吗?卖家说有。不过,值得怀疑,因为麦积山是温带半湿润气候气候,鲍鱼果喜高温高湿气候。不知觉中,看到路人都抬头翘望,麦积山恰似硕大的一个麦垛,高高耸立。

麦积山下有一个走廊,走廊右侧是玻璃框,里面详细介绍了麦积山建设历史以及佛像介绍。原来,麦积山始修于十六国后秦时代,西、北两魏、北周、隋、唐、五代、宋、元、明清等朝代,距今约1500多年历史。麦积山下举目翘首,感觉麦积山像是拔地而起,山体中腰是空中栈道梯廊,犹如三条小蛇,贴腹在麦积山石壁之上,静听佛法。麦积山的栈道,是用水泥柱打进山体,上面托起水泥地板,外围焊接着钢管护栏。走在栈道,犹如空中栈道梯廊,向下望,下面是空的。再折上另一排台阶,临近眼前的就是石窟佛像,这三宗雕塑,神态自然,表情包满,体态圆融,一副慈悲相,体态中最显眼的是一对比一般人硕大的耳朵。在以前,这种面相代表福相,手指更是浑圆有度,非常美丽。再往上走,是凿在山体中的石洞,并排着一排石洞,石洞里面正中央盘坐一个菩萨,两边站着尊者,每一个石洞里菩萨,菩萨的相貌各不相同,但都是一副慈悲相。大多数佛像上面的色彩已不鲜亮,整个洞体上是不完整的佛家八宝祥云彩绘,佛家八吉祥图案为:法螺、法轮、宝伞、白盖、莲花、宝瓶、金鱼、盘长结,当然,这些也是看完石窟之后才知道的。

过了这排佛像后,登台侧目仰望,是开凿在山体中的四排盘膝小佛石雕,整齐划一,非常壮观。再折上一个石台阶又是一排石洞,洞门上的牌匾上的字,现在只能看清两个,一个叫慈光普照,另一个叫菩提场。站在这里遥望千山万壑,重峦叠嶂,青松笼罩似海,一望无际,和云雾相挽,与天相连。此时,顿感清爽神怡,心静如镜,没有了一丝丝的杂念,吹着细细的风,特别清爽。原来这里是最高处,已经是最后一站。

篇10:麦积山导游词

首先。请允许我代表旅行社向各位的到来表示衷心的感谢和热烈的欢迎!有句话说得好:前世几百次的回眸才换来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或许相聚就是一场缘分,既然有缘就让我们彼此来认识一下吧!在我旁边的这位是司机林师父、,他有着丰富的驾车经验,在他的护航下大家进可将两颗心交给我们,一颗是“放心”交给我们的护航大使林师父,另一颗呢是“开心”就交给我吧,我是各位本次的导游……,大家叫我小郭、郭导、小导都可以,怎么顺口怎么叫吧!

其实旅游是件很开心的事,话说旅行不必在乎其目的,只需在乎沿途的风景及看风景时的心情,所以希望兰州的好山好水能给各位带来一份好心情,那么在整个行程中如果各位有什么需要帮助的,请尽管来找我,我会竭尽全力地为大家服务,同时也希望我的工作能得到各位的支持与配合,在此预祝大家在兰州玩的开心!希望这次行程就像我的名字一样,热烈欢迎大家的到来,然后玩的欢欢快快,吃的欢欢欣欣,享受的欢欢畅畅,总之希望大家一切愉快。

麦积山位于甘肃省天水市东南约45公里处,是我国秦岭山脉西端小陇山中的一座奇峰,山高只142米,但山的形状奇特,孤峰崛起,犹如麦垛,人们便称之为麦积山。山峰的西南面为悬崖峭壁,石窟就开凿在峭壁上,有的距山基二三十米,有的达七八十米。在如此陡峻的悬崖上开凿成百上千的洞窟和佛像,在我国的石窟中是罕见的。

麦积山周围风景秀丽,山峦上密布着翠柏苍松,野花茂草。攀上山顶,极目远望,四面全是郁郁葱葱的青山,只见千山万壑,重峦叠嶂,青松似海,云雾阵阵,远景近物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图景,这图景被称为天水八景之首的“麦积烟雨”。在我国的著名石窟中,自然景色以麦积山为最佳。

麦积山石窟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建自公元384年,后来经过十多个朝代的不断开凿、重修,遂成为我国著名的大型石窟之一,也是闻名世界的艺术宝库。现存洞窟194个,其中有从4世纪到19世纪以来的历代泥塑、石雕7200余件,壁画1300多平方米。麦积山石窟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洞窟所处位置极其惊险,大都开凿在悬崖峭壁之上,洞窟之间全靠架设在崖面上的凌空栈道通达。游人攀登上这些蜿蜒曲折的凌空栈道,不禁惊心动魄。古人曾称赞这些工程:“峭壁之间,镌石成佛,万龛千窟。碎自人力,疑是神功。”附近群众中还流传着“砍完南山柴,修起麦积崖”,“先有万丈柴,后有麦积崖”的谚语。可见当时开凿洞窟,修建栈道工程之艰巨、宏大。

麦积山石窟艺术,以其精美的泥塑艺术闻名中外。历史学家范文澜曾誉麦积山为“陈列塑像的大展览馆”。如果说敦煌是一个大壁画馆的话,那么,麦积山则是一座大雕塑馆。这里的雕像,大的高达15米多,小的仅20多厘米,体现了千余年来各个时代塑像的特点,系统地反映了我国泥塑艺术发展和演变过程。这里的泥塑大致可以分为突出墙面的高浮塑,完全离开墙面的圆塑,粘贴在墙面上的模制影塑和壁塑四类。其中数以千计的与真人大小相仿的圆塑,极富生活情趣,被视为珍品。

麦积山的塑像有两大明显的特点:强烈的民族意识和世俗化的趋向。除早期作品外,从北魏塑像开始,差不多所有的佛像都是俯首下视的体态,都有和蔼可亲的面容,虽是天堂的神,却象世俗的人,成为人们美好愿望的化身。从塑像的体形和服饰看,也逐渐在摆脱外来艺术的影响,体现出汉民族的特点来。

麦积山的洞窟很多修成别具一格的“崖阁”。在东崖泥塑大佛头上15米高处的七佛阁,是我国典型的汉式崖阁建筑,建在离地面50米以上的峭壁上,开凿于公元6世纪中叶。麦积山石窟虽以泥塑为主,但也有一定数量的石雕和壁画。麦积山石窟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新架和修复了1300多米的凌空栈道,使游人能顺利登临所有洞窟。

麦积山石窟的造像最高大者达16米,最小者仅为10余厘米。其中第44窟造像被日本人称为“东方的维纳斯”。西秦的78窟、128窟的造像的僧衣细致地绘出了图案。建于七十余米高的的七佛阁上塑像俊秀,过道顶上残存的壁画精美绝伦,其中西端顶部的车马行人图,无论从哪个角度看车马所走方向均不相同,堪称国内壁画构图之经典之作。

麦积山导游词2

尊敬的各位游客朋友:大家好!

很高兴能与来自五湖四海的朋友们相聚在麦积山。我是本次旅行的导游小潘,希望我们一行游览快乐。

麦积山地处甘肃天水东南约50公里处,是我国秦岭山脉小陇山中的一座孤峰。景区总面积215平方公里,包括麦积山、仙人崖、石门、曲溪四大景区和街亭古镇。麦积山石窟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闻名世界的艺术宝库。在悬崖峭壁上开凿成百上千的洞窟和佛像,难度之大,智慧之高,这在我国的石窟中是非常罕见的。下来,咱们就去看一看吧。

进了景区,大家现在看麦积山像什么呢?对,像一个麦垛。麦积山是典型的丹霞地貌,高80米,这里荟萃着后秦、西秦、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元、明、清等十多个朝代的塑像7200余尊,壁画1300多平方米,分布在194个洞窟里,与敦煌莫高窟、大同云岗石窟、洛阳龙门石窟被誉为我国四大石窟。如果就艺术特色来分,敦煌侧重于绚丽的壁画,云岗、龙门著名于壮丽的石刻,而麦积山则以精美的塑像闻名于世。正如我国雕塑家刘开渠所赞美的:麦积山是“我国历代的一个大雕塑馆。”

大家步入栈道一定注意安全,不要拥挤。现在大家看到的是凭崖而凿的一组雕刻造像。中间一座佛,高达15米,左右两尊菩萨侍立,喜笑颜开,迎送来往游客。这也是麦积山最大的佛像。现在大家看到的是最壮丽的4号窟上七佛阁。7间佛龛里有42尊菩萨塑像,神态庄严可亲,华美而不俗。

现在大家来到西崖石窟,这里以133号和127号石窟为最大。133号碑洞,是麦积山最特殊的一个洞窟。洞中不仅有许多泥塑作品,而且有18块石碑,有几块碑面密列贤动千佛小佛像,因此又称“万佛堂”。其中10号、11号、16号为众碑之精华。127号窟更为精彩,这座雕像,不要说在麦积山,就是在世界佛教艺术中,都是稀有珍品。

麦积山的主景区我们先观赏到这里,再次感谢大家对小潘工作的支持!欢迎大家再次光临甘肃、光临麦积山!

谢谢大家!

麦积山导游词3

麦积山风景名胜区在西秦岭北支脉的东段,总面积215平方公里,包括麦积山、仙人崖、石门、曲溪四大景区和街亭古镇。其中,以麦积山石窟最为著名。麦积山为典型的丹霞地貌,因形如农家麦垛而得名,山崖拔地而起,高80米,山势险峻,周围绿树成林,环境清幽。西汉末年,麦积山已成为天水名将隗嚣的避暑宫。十六国后秦(公元384-417年)时期,始修凿石窟,后经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元、明、清十多个朝代,1500多年的开凿重修,已成为我国著名的大型石窟群之一。

麦积山石窟有洞窟194个,泥塑和石刻造像7200余身,壁画1300多平方米,尤以泥塑艺术见长,被誉为“东方雕塑艺术馆”。麦积山石窟是中国诸多石窟寺庙中风景最为秀丽的一座,以七佛阁、万佛洞、牛儿堂、寂陵等最为著名。泥塑以形传神,神形兼备,反映的内容具有彻底的世俗和浓厚的生活情趣。塑绘手法是上彩不重彩,特色显明。麦积山景区有一植物园可供参观游览。

篇11:甘肃麦积山风景区导游词

工作总结

《甘肃省苹果产业发展扶持办法》出台并实施一年来,麦积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积极行动,认真落实扶持办法的各项任务措施,有力的推动了今年苹果产业前所未有的大发展,全面开展了果品基地建设、新技术推广、贮藏保鲜库建设、果农培训、标准化生产等工作,截止目前,共到位苹果产业扶持资金750.08万元(其中:省农牧厅财政资金180万元;省扶贫资金30万元,省发改资金101万元,退耕还林后续产业补助资金439.08万元)。

一、取得的成绩

(一)基地建设质高量大。基地建设工作是全区50项重点工作之一,区委、区政府按照“种植调结构、畜牧抓龙头、劳务建基地”的总体思路,为把我区打造成“全国最有影响力的花牛苹果基地”的目标,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园、高质量服务、高水平管理,在甘泉、马跑泉、麦积、伯阳、元龙等12乡镇120个行政村新建花牛苹果基地10.18万亩,调苗570.08万株,每株苗木按1元补助,共补助资金570.08万元(其中:省扶贫资金30万元,省发改资金101万元,退耕还林后续产业补助资金439.08万元)。

(二)幼园管理效果明显。近几年,全区以花牛苹果为主的基地建设速度迅猛,为了确保“建一片、活一片、成一片”,对

-1-

幼园管理工作,早部署,早动手,春季共调运专用农膜60吨,结合树盘覆膜的特殊性,自行设计栽膜机械一台,保证了树盘膜张1.2×1.2米的规格,对南山基地去秋今春新建基地和三新阳地区苹果基地全部树盘覆膜,总计9.8万亩。对2-3年生的幼树,按照培养高光效自由纺锤形树体的要求,进行早春刻芽,以促使有利位置的枝条快速生产,抑制位置不好的枝条生长,减少营养成分的浪费,在夏季对1.2米以上的枝条进行拉枝整形,面积达到15万亩。

(三)果农培训扎实推进。为了加强科技队伍建设,全面提高果农技术水平,一是加强对基层专业技术人员的知识更新与技术提训的培训,今年前半年选派4名技术骨干在甘农大为期半年的培训;二是加大对苹果、葡萄主产区10万果农的培训,特邀国内著名葡萄栽培专家晁无疾教授为我区常年技术顾问,举办培训班12期,培训专业技术人员120多人(次),果农4000多人(次),有效地解决了我区葡萄冻害及栽培中遇到疑难问题。今年6月,先后邀请著名苹果栽培专家汪景彦教授、著名贮藏保鲜专家修德仁研究员前来我区传经送宝,深入果品生产重点乡镇举办各类培训班4期,培训业务骨干和果农达到1570人(次),从根本上解决苹果生产和果品产后贮藏保鲜中遇到疑难问题,有效地提高了技术干部的业务水平,推动了我区果品产后处理的发展。在技术普及方面,我局专业技术人员根据果树生长关键时间,积极开展课堂讲授、观看光盘、大媒体演示、实地指导等多种形

-2-

式进行果农培训,举办培训班200期,累计培训果农30000多人(次),印发资料2000余份,开展技术咨询服务11场次,使全区果树重点村组,户均有了一名懂技术的科技明白人。

(四)贮藏保鲜进一步扩量。为了进一步提高果品附加值,延长产业链条,形成周年供应,增强市场竞争能力,麦积区把果品贮藏库建设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通过鼓励、支持果品营销企业争取项目,招商引资等途径拓宽融资渠道,修建气调库2个,恒温库39个,简易库107个,土窑窖2400个。今年又建成了新建机械恒温贮藏保鲜库6座(麦积区东柯谷红彦果品农民专业合作社3000吨;天水全兴果业有限责任公司3000吨;天水伯林果业有限公司3000吨;天水新宇商贸有限责任公司5000吨;天水荣盛果品有限责任公司3000吨,天水嘉园果蔬有限公司10000吨),年增果品贮藏量2.5万吨,贮藏增值0.6亿元。共投资资金3400万元(其中:省农牧扶持资金70万元,公司自筹330万元)。同时,帮助天水精诚果品公司等12家龙头企业引进果品分选线12台,共投资720万元(其中:省财政补贴38万元,公司自筹682万元)。

(五)合作经济组织不断壮大。截止目前,共有果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48家,今年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13家,分别为天水市麦积区元柳梁果品专业合作社;天水市麦积区金民果品专业合作社;天水市麦积区东柯谷红彦果品农民专业合作社;天水市麦积区青咀沟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天水市麦积区民

-3-

丰果业专业合作社;天水市麦积区百佳信苹果农民专业合作社;天水市麦积区康晟园果品专业合作社;天水市麦积区新农果树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天水市麦积区富园果品专业合作社;天水市麦积区丰源服务专业合作社;天水市麦积区海洋果品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天水市麦积区全利果品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今年我区四家合作社得到省扶持资金32万元。

(六)标准化生产起步良好。为了进一步增强我区苹果综合生产能力,加快高新叠加技术的推广运用,全面实施花牛苹果的标准化生产,进一步提升产业的发展水平,确保农民持续增收,积极开展了南山花牛苹果基地国家级标准化果园创建;马跑泉镇新胜村、龙槐村,甘泉镇包沟村,中滩镇九龙山等四个省级苹果标准化果园的创建工作和山东威龙2万亩葡萄省级标准果园的建设。

二、存在问题

今年省上对苹果产业扶持力度大,资金雄厚,目前我区果品已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与发展现代农业的要求,与农民群众的期望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当前果品生产中还存在着许多不可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基地建设缺乏资金

近年来,政府虽然在果品基地建设中投入了一定的资金,但数量较少,我们大面积建园由于资金少,譬如果园上水工程、交通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还不完善,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果品产业

-4- 的快速发展。

(二)种苗繁育体系建设滞后

我区苗木繁育体系严重滞后,仅有的两家苗木繁育企业基础条件薄弱、总体规模小,生产量不足100万株,约占年苗木需求量的40%。其余大部分育苗户为了追求经济利益,苗木品种不纯正,导致农民栽植后需重新嫁接,延长了结果时间,增加了生产成本。

(三)老果园改造任务大

我区现有苹果面积20万亩,但近10万亩是近几年的新建果园,受益果园为老果园和富士苹果园,且大部分为衰老果园,要取得全面发展,需对老果园和富士苹果园做进一步的改造,需资金较多。

(四)冷藏冷链设施严重滞后

花牛苹果采后易发棉,常温下贮存时间短,要想进入高端果品市场,必须要有一套完整冷藏冷链设施。而我区现有冷库年贮藏能力仅有7万吨,目前贮藏保鲜已有问题,新植果园一旦结果,很难满足就近冷藏的需求,制约了我区苹果产业的快速发展。

(五)市场建设投入严重不足

我们在果品市场上虽然投入了一定的资金,但大部分设施不完善,规模小,数量与基地规模不成比例,需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和建设力度。同时,面对全国果品产业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我区果品的龙头企业少,加工、保鲜、贮藏能力弱,除了长城果

-5-

汁厂外,一些鲜果购销企业举步为艰,小打小闹,缺乏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产业化程度低。

(六)技术培训工作较为滞后

近年来,每年有1万多户的农户新建果园,且大部分不懂作务、不会技术,由于缺乏资金支持,果农技术培训明显比较滞后,要想生产出优质高档果品,增强市场竞争能力,需要在技术培训方面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

三、建议

(一)加大对我区苹果标准化示范园建设;20万果农培训资金扶持;苗木繁育体系建设;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

(二)省上将发改、扶贫、财政、林业、农业对苹果产业的扶持资金整合在一起,由归口部门统一管理,专项使用。

(三)省上应将苹果产业扶持资金划归果品产业部门,在申报项目时,由果业部门统一申报,减少多部门申报,减少推委扯皮,落空项目,落空扶持资金。

上一篇:临床医生外科实习自我鉴定下一篇:关于服装公司实习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