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火柴的小女孩语文教案

2024-07-15

卖火柴的小女孩语文教案(精选8篇)

篇1:卖火柴的小女孩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在朗读中体会小女孩的可怜,及幻想世界的美好。

2、通过品读词句体会到小女孩的可怜。

【教学重点】

体会文中含义深的句子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课题

同学们,我们一年中要度过很多节日,你们最喜欢什么节日?为什么?大年三十,除夕之夜,我们又是怎样度过的呢?(从中让学生体会到我们都有一个幸福的家庭,我们的生活是多么的幸福。为体会小女孩的可怜在情感上形成强烈的对比)可就在这样一个大年夜,有一个小女孩却光着头赤着脚在大雪纷飞的街头卖火柴,最后活活冻死在街头,没能看到新年的第一轮太阳,你们想了解小女孩悲惨的遭遇吗?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18课《卖火柴的小女孩》。

二、初读课文,抓住主线

1、下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读后说说小女孩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学生读后交流,然后请同学们把自己的印象写在黑板上。(例如:可怜冷饿穷苦没人疼漂亮等)

三、品词析句

1、请大家再次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你是从文中那些词句中体会到这些的?在那些语句旁边注上这些词语。并说说理由,前后桌之间可以讨论。

2、全班交流:主要从小女孩的冷,饿,无人同情,受人欺负,家穷等几个角度体会到小女孩的可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随机用富有引导性的语言小结学生的回答。

例如:在学生体会又冷又饿后,教师小结,这样一个又冷又黑的大年夜本来应该是在家中围着温暖的火炉,吃着丰盛的晚餐幸福的度过,可小女孩却光着头赤着脚流落街头,真是太可怜了!在学生体会了小女孩无人同情,受人欺负后,教师小结,这样一个小女孩在冰天雪地的大年夜忍冻挨饿一整天,不仅得不到别人的半点怜悯,甚至还有受别人的欺负,真是太可怜了!

3、朗读指导

a、同学们,刚才我们从词句中体会到小女孩的可怜,现在请大家选择自己最想读的一句话,细细品位,怎么通过朗读表现小女孩的可。

b、指导交流,主要通过重音、语速、表情的指导读出小女孩的可怜。指导方式:个别指导――同学交流――老师范读――学生齐读。

4、如果同学中没有提出的教师相机提问:小女孩在大年夜冻死街头,明明那么悲惨不幸,为什么却用两个“幸福”说她是“幸福”的?

出示研读专题(小女孩几次擦燃火柴,每次她看到了什么?你从中体会到她的幸福了吗?)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考。

指名回答(板书:火炉烤鹅圣诞树奶奶飞走了)

你体会到她的幸福了吗?她擦燃火柴看到暖和的火炉时是幸福的。她为什么在火柴的亮光中看到火炉?

(出示画面)指名读第五段她感到幸福的句子。以第一次擦燃火柴为例,指导朗读第五自然段。

自信能读好的同学站起来一起读。

读到这里,我仿佛听到小女孩的声音,你们听到了吗?你们好象听到什么?指名说。

请同学们按照你喜欢的方式自学其它幻想中你最感动的一次,然后在小组内交流。

指名汇报学习结果,教师指导朗读并出示画面。

如果这一切不是幻想,它们真实的出现在你的面前,你会有这种幸福的感觉吗?

同学们听了大家刚才的朗读,我仿佛看到了小女孩悲惨的遭遇。

四、总结,拓展练习

同学们,小女孩带着微笑离开这个没有幸福的世界,你心中一定有很多话要对他说吧。(学生自由发言)

教学反思:

《语文课程改革标准》倡导语文学习方式的改变。语文教学必须摆脱以情节分析为主线,以提问应答为载体的低效模式。《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极富感情,不宜层层分析,那样会削弱文章的感染力。在这一教学教学中,我从整体入眼,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解读课文,感悟课文,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阅读教学不能停留在理解内容的层面上,而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故事扣人心弦,感情深刻强烈,在教学中教师充分挖掘,运用了多种方式使学生体会小女孩的悲惨。

这一教学设计体现了以下特点

1、把握一条情感脉络

教学中教师紧扣“由怜生爱、由爱生悲”的情感脉络,不断提升学生的情感体验,升华情感。

2、培养两种能力

(1)探究感悟能力

作者的感情是通过语言文字表现的。她的“可怜”“幸福”体现在哪里,学生在自读中自悟,在互相讨论中加深了理解和感受。

(2)想象和表达能力

假如小女孩来到我们中间,你会说些什么?通过虚拟这一情境,一方面深化了课文的熏陶感染作用,一方面发展了学生的想象表达能力。

(3)朗读能力

教师运用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达到了以读代讲,以读悟情,以读达情的目的。

这一教学设计体现了一个“情”字,落实了一个“读”字,注重学生的自主性和小组的交流合作。教师的主要作用是引导学生突破重难点。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合作,探究地解读课文,感悟课文的思想感情。

篇2:卖火柴的小女孩语文教案

1、掌握本课生字新词,从理解重点词句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体会作者由现实生活所展开的合理想象。

3、激起学生对资本主义社会里贫苦人民悲惨生活的同情。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味故事主人公的感情。

教学重点:

1、从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所看到的种种幻象中体会她的悲惨遭遇,深入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2、领悟作者由现实生活所展开的合理想象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

1、理解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中一些有深刻含义的句子。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导入:

同学们,大年夜你们是怎样过的?大年夜是过去一年与新的一年 的交替,如此特殊的日子,本应该一家人团聚在一起,高高兴兴地共享天伦之乐。但是,并不是每个人都那么幸福,有一个小女孩,却要在大年夜寒冷的街上卖火柴,最后在新年的钟声中冻死在街角„„大家想知道小女孩在街上卖火柴的时候发生什么事了吗?今天我们就跟随小女孩走入那个风雪交加的大年夜,感受她内心的痛苦与不幸。

二、作者简介:

师:在学习课文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课文的作者与作者创作这个童话的背景。(多媒体投映)

三、学习生字词

1、检查学生自学情况,请学生读生字词。(有读音错误的,请同学纠正)

2、教师讲字形,特别指出容易写错的生字,引起学生注意。

3、让学生自己提出认为较难理解的生字词,通过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解决。(必要时老师帮忙解决)

4、开火车读生字、组词。

5、小练习:选择字词正确读音、判断词语写法正误。(及时巩固)

四、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提问:用自己的话简单概括课文主要说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主要说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大年夜冻死街头的悲惨故事。)

3、听课文录音,请学生按故事情节的变化把课文分成三段,概括每段主要内容。

第一段(第1—4节)讲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小女孩的悲惨生活。

第二段(第5—12节)讲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眼前产生五次幻象。

第三段(第13—14节),讲小女孩在大年夜冻死了。

五、讲解第一段(1—4自然段)

1、请四个同学有感情地朗读1—4自然段。

2、师:读了这一段,你都知道了些什么?体会到了什么?(学生各抒己见)

(故事发生的时间是大年夜,地点是街上,当时天气冷极了,小女孩因为一整天没卖过一根火柴,所以不敢回家„„)

师:在万家团圆的大年夜,小女孩却要在街上卖火柴,忍受着寒冷与饥饿的煎熬,你们觉得她可怜吗?

生:可怜。

师: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小女孩非常可怜?把这些句子用“——”划出来。再把这些句子分成四类,填入表格。看看哪些句子分别说明小女孩的寒冷、饥饿、贫穷、没人疼爱?

寒冷

饥饿

贫穷

没人疼爱

3、指导朗读

师:年纪小小,小女孩就要承受寒冷、饥饿、贫穷、没人疼爱的痛苦,多可怜啊!说说读了这一部分课文,你的心情怎样?是担心?气愤?还是同情?(学生回答)那么,我们就带着这种感情朗读1—4自然段。

4、总结扩展

师:这一段突出描写了小女孩生活的悲惨,没吃没穿又冷又饿,得不到疼爱和怜悯,我们读了也不禁同情万分,那么作者是运用了什么手法,使我们受到强烈的震撼呢?小组讨论。

(1、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

2、动用对比烘托人物;

3、语言朴素,感情真挚。)

5、分组有感情朗读课文,再次体会小女孩的不幸。

六、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课文的第一段,深深体会到了卖火柴小女孩的不幸。接下来,还有什么事情将会发生在我们可怜的小女孩身上呢?明天我们继续学习剩下的第二、三段。

七、作业设置

预习第二、三段,找出小女孩一共擦燃了几次火柴?每次擦燃火柴都出现了什么的幻象?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回忆巩固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第一大段,回忆一下上节课的内容,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请学生回答)

师:可怜的小女孩还有什么样的遭遇呢?下面我们继续来学习。

二、深入品读,反思幸福,感悟不幸

(一)体会幸福

师:自由朗读课文第二段,找出小女孩一共擦燃了几次火柴?每次擦燃火柴都出现了什么幻象?

(学生回答,教师在黑板板书)

第一次

大火炉

第二次

烤鹅

幸福

第三次

圣诞树

第四次

奶奶

第五次

和奶奶一起飞走

师:沉浸在幻象中的小女孩幸福吗?

生:幸福。

师:请你划出描写小女孩幸福的句子。(请个别学生读出所划句子,不够全面的再请其他学生补充。)

师:分组有感情地朗读描写小女孩幸福的句子,体会小女孩的幸福感受。

(学生分组朗读,展示多媒体图片)

(二)领悟不幸

师:这些幻象是不是很美好?暖烘烘的火炉、香喷喷的烤鹅、美丽的圣诞树、慈爱的奶奶都是真实的吗? 生:不是。

师:为什么?你从课文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学生回答)

师:这些幻象虽然美好,但却只是虚幻的幸福,当火柴烧尽,亮光消失的时候,小女孩除了手中烧过的火柴梗和面前一堵又厚又冷的墙之外,她一无所有。

师:小组讨论一下,为什么幻象中会出现“大火炉”、“烤鹅”、“圣诞树”、“疼爱她的奶奶”而不出现其他事物呢?作者的这些想象合理吗?这些事物的出现说明了小女孩怎样的渴望?

(因为小女孩太冷,于是期盼大火炉出现;小女孩饥饿难当,而且又是大年夜,所以幻想香喷喷的烤鹅;小女孩渴望得到欢乐,于是见到了圣诞树;小女孩想念奶奶,于是见到了奶奶;小女孩渴望解脱期盼得到幸福,于是幻想与奶奶一起飞走了。作者的想象与描写是以现实为基础的,十分合理。)

(学生回答,教师在黑板上板书)

第一次

大火炉

温暖

第二次

烤鹅

渴望

食物

幸福 ?

第三次

圣诞树

欢乐

不幸!

第四次

奶奶

疼爱

第五次

和奶奶一起飞走

幸福

师:现实中的小女孩是不幸的,请大家再默读一遍第5—12自然段,找出描写小女孩不幸的句子。(请学生读出所划句子,不够全面的请其他同学补充)

师:全班有感情地朗读描写小女孩不幸的句子,体会小女孩不幸的命运。(全班齐读,展示多媒体图片)

(三)解读重点句子,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1、课文第五自然段中“她敢从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吗?她终于抽出了一根。”一句说明了什么?表现了小女孩怎样的心情?(说明火柴是小女孩一家的生活来源,一根火柴对女孩来说是非常珍贵的。她一天里一根火柴都没有卖掉,心里的内疚和恐惧使她更不敢浪费一根火柴,但是难忍的寒冷逼得她顾不得挨打,终于抽出了一根。这句话充分表现了小女孩内心的矛盾。)

2、小女孩一共擦燃了五次火柴,她从一开始不敢擦一根火柴到一根又一根地擦燃,最后竟一下子擦着了一大把火柴,这些变化说明了什么?

(说明小女孩对美好生活的渴望越来越迫切,越来越强烈,反衬出当时社会现实的冷酷。)

3、课文第六自然段的最后一句话:“这时候,火柴灭了,她面前只有一堵又厚又冷的墙。”你是怎样理解”厚”和“冷”这两个字的?

(“厚”说明无法逾越,“冷”说明社会的冷酷,人情的冷漠,“又厚又冷”表明“一墙之隔,两个世界”的无情社会现实.。)

4、第8自然中小女孩说:“有一个什么人快要死了。”这句话预示着什么?起了什么作用?

(预示着小女孩将会在大年夜冻死在街角的命运。起了铺垫的作用。)

5、如何理解: “她们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联系前文的内容,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小女孩离开了人世,在美妙的幻觉中死去了。小女孩只要活在这个世界上,就只有寒冷,只有饥饿,只有痛苦。)

师:请一位同学有感情地朗读第10自然段。(指明一名朗读水平较高的学生读,带动全班情绪)

师:你们数一数,看看这短短的一段话中一共出现了多少个感叹号?作者为什么用那么多的感叹号?这些感叹号表明小女孩怎样的感情?(出现了4次,如果说,整篇文章中我们通过幻象能了解小女孩的内心渴望,那么这几句小女孩的内心独白加深了我们的感受。见到亲爱的奶奶,她急迫地叫起来,她知道奶奶也会在火柴熄灭时很快不见,所以恳求奶奶把她带走,她向奶奶表达自己此时痛苦的心情。表明了小女孩摆脱痛苦的期盼。)

师:全班同学都把自己想象成小女孩,带着强烈的期盼齐读这一自然段。(学生齐读)

师:大家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提出来,让大家一齐讨论解决。

(学生提问,先让其他同学帮忙解决,必要时教师帮忙)

(五)揭示主题,情感升华

(一)揭示主题

1、听教师朗读第三段,从内心感受小女孩的不幸。

师:小女孩死了,她还没能看到新年的太阳就死了。第二天当人们发现小女孩的尸体时,他们的反应是怎样?面对如此惨剧,为什么人们只是轻描淡写地说呢?

(因为在当时的社会,这种冻死人的事情经常发生,人们都习以为常了。说明了当时社会人情的冷漠。)

(教师板书:人情冷漠)

师:小女孩死了,但是她的表情怎样?(两腮通红,嘴上带着微笑)课文最后一句话:“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中的两个“幸福”含义一样吗?它们分别指代什么?

(前一个“幸福”,联系前文可知其含义:小女孩临死前是在美好的幻象中度过的,是幸福的;后一个“幸福”,意思是小女孩死了就没有寒冷、饥饿和痛苦,就彻底幸福了。通过这两个“幸福”,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压抑心头的满腔悲愤,感受到作者对穷苦人民寄予的深切同情和对贫富悬殊社会现实的强烈不满。)

2、回忆课文内容,归纳中心思想。

中心思想:这篇课文讲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大年夜冻死街头的故事,表达了作者对穷苦人民悲惨遭遇的同情及对统治者的不满,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

(二)情感升华

1、⑴请学生朗读最后一段,读后提问其他同学:“他读得好吗?”再根据学生的回答作调整:

好 : 好在哪里?

不好 :为什么不好?你能示范吗?

最后由老师点出朗读要领。

⑵全班齐读最后两段,读出对小女孩命运的同情和对社会的控诉的强烈感情。

⑶听齐秦的《火柴天堂》,使学生在凄美动人的音乐中产生共鸣。

2、思维拓展:

假如小女孩来到了我们面前,你最想跟她说些什么?(学生充分发挥想象,畅所欲言)

3、知识延伸:

⑴ 为什么小女孩的火柴在墙上一擦就燃起来了?(我们现在用的火柴,必须把火柴头同火柴盒上涂着的红磷磨擦,火柴才能燃起来。但早年的火柴并不是这样的,它用黄磷和硫磺做成火柴头。黄磷的燃点很低,温度达到60℃便能燃烧。这种火柴只要在表面粗糙的地方磨擦便能起火。课文中的小女孩卖的就是这种火柴。由于这种火柴不太安全,已经被现在的火柴所代替。)

⑵ 走近安徒生,介绍安徒生作品及影响,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六、作业设置

1、把你想跟小女孩说的话写下来。

2、你还看过安徒生的哪些童话?用几句话把你看过的一个童话的主要内容概括出来。

七、板书设计

第一次

大火炉

温暖

第二次

烤鹅

渴望

食物

幸福 ?

第三次

圣诞树

欢乐

不幸!

第四次

奶奶

疼爱

第五次

和奶奶一起飞走

篇3:《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

一、课前谈话,巧妙导入

师:同学们,大家好!刚才听了主持人的介绍,你们知道我是来自哪里的老师了吗?

生:甘肃兰州。

师:听得真仔细,那让我来猜猜你们心里都在想些什么吧。我猜你们一定对我的家乡充满了好奇,对吗?

生:(齐)对!

师:我的家乡兰州有五张文化名片:一条黄河穿城而过,一碗牛肉面享誉天下,一本《读者》销量亚洲第一,一座中山桥号称“天下黄河第一桥”,一尊黄河母亲雕塑意味隽永。希望同学们有机会都去兰州玩儿,好吗?

生:(齐)好!

师:我继续来猜猜你们心里想的吧。在这样一个体育馆,有摄像机,有这么多老师来听课,我猜你们心里一定很紧张。我猜对了吗?如果猜对了,请站起来,鼓励我一下。(七八个学生陆续站起来)

师:这回我猜得不太准,看来同学们的心理素质比老师还要好。同学们,你们觉得想要知道别人心里想的,是一件容易的事吗?

生:不容易,因为别人心里想的,你听不见,也看不见。

师:的确如此,美国作家海明威曾经就用这样一张图来反映我们的内心世界。(出示“冰山一角”图片)我们每个人所能看到的只是露出海面的很小的一部分,而人物的内心就像大海中隐秘的这部分,有限的文字对于深邃的内心来讲,表现力远远不够。因此心理描写的训练,无论对于大作家,还是我们未来的小作家,都非常重要。(板书:心理描写的训练)

师:上课!

二、一次练笔,展现起点———牛刀小试显真功

师:我们一起来看大屏幕,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画面中的情景和人物的表情,想想他们各自心里都在想什么。瞧,他们闪亮登场了———(出示图片)

(学生观察图片)

师:请同学们任选其中一个人物作为你的练笔对象,写一写他的心中所想。把这个片段写在你作业纸的“作品一”处,时间3分钟。开始!

(学生练笔)

师:时间到。同学们,如果你还没有写完,在汇报的时候可以口头来补充,好吗?谁来读读你写的?

生:我选的是第三幅图。这个孩子觉得他妈妈的唠叨很烦,他多么想逃避妈妈这种无休止的唠叨,找个清静的地方躲一躲啊。

师:你站在一个观察者的角度,分析了这个小男孩的心中所想。我们把这种心理描写的方法称之为“旁观分析”。(板书:旁观分析)这是我们比较常用的一种心理描写的方法。还有同学想说吗?

生:我选的是加菲猫这幅图。我写的是:哇!才给我这么点儿食物,我三两下就把它们消灭了,还不够我塞牙缝儿呢。乔恩,我亲爱的主人,你也太抠门了吧!

师:你用加菲猫的口吻写它的心中所想,这种方法叫“内心独 白”。(板书 :内心独白)

师:同学们,刚才在“作品一”中大家用到的这两种方法,是描写人物心理常用到的。今天这节课,我们要跟著名的童话大师安徒生学习心理活动描 写的另一 种方法———用幻象来表现人物的内心活动。(板书:幻象)

三、由读学写,领会方法

(出示卖火柴的小女孩点燃火柴的图片)

师:一个寒冷的大年夜,北风呼啸,大雪纷飞,一个小女孩在饥饿和寒冷的胁迫下蜷缩在墙角。当她因为寒冷擦燃火柴时,在火柴的微光中她看到了什么?

生:小女孩第一次看到了一个大火炉,那火炉装着闪亮的铜脚和铜把手。

生:小女孩还看到了一只烤鹅,烤鹅的肚子里填满了梅子和苹果,正向她走来。

生:她还看到了一棵又大又漂亮的圣诞树。

师:还有呢?

生:小女孩还看到了疼爱她的奶奶。

师:这些是真实存在的吗?

生:(齐)不是。

师:不是真的存在,但却分明出现在眼前,这就是幻象。在安徒生描写的几个幻象中,你对哪个印象最为深刻?请你用自己的话有条理地讲一讲。

生:我对第一个幻象的印象比较深刻。因为小女孩当时特别冷,因为冷她想到了要取暖,所以一个温暖的大火炉出现在她的眼前,那火炉里的火烧得旺旺的。

师:你发现安徒生透过大火炉的幻象,实际表达出了小女孩心中———

生:对温暖的渴望。

师:大火炉的幻象直指小女孩心中 的渴盼。 还有谁想说?

生:小女孩第二次擦燃火柴的时候,因为她非常饥饿,需要食物来填饱肚子。而这一天又是大年夜,所以她在火柴的亮光里,看到了一大桌丰盛的美餐,还看到烤鹅背上插着刀和叉一摇一摆地朝她走来。

师:嗯,这个幻象同样表现出了小女孩的心理活动。那接下来,让我们回到课文中去看看这几处幻象描写的片段吧。(出示)

哧!火柴燃起来了,冒出火焰来了!她把小手拢在火焰上。多么温暖多么明亮的火焰啊,简直像一支小小的蜡烛!这是一道奇异的火光!小女孩觉得自己好像坐在一个大火炉前面,火炉装着闪亮的铜脚和铜把手,烧得旺旺的,暖烘烘的,多么舒服啊!哎,这是怎么回事呢?她刚把脚伸出去,想让脚也暖和一下,火柴灭了,火炉不见了。她坐在那儿,手里只有 一根烧过 了的火柴梗。

师:请你读读写幻象的画线部分,说说哪里写得精彩。

(学生品读)

生:我觉得大火炉写得精彩,因为通过它我们就能感受到小女孩的心理。

师:那你觉得把“火炉装着闪亮的铜脚和铜把手,烧得旺旺的,暖烘烘的,多么舒服啊”这半句去掉,可以吗?

生:不可以,因为这样就没有了细节。文章中如果没有了细节描 写 ,就会显得 非常生硬。

师:有见地,大家把掌声送给他。(生鼓掌。师板书:细节)这句话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细节描写,才让整段话变得熠熠生辉。著名作家赵树理说过,细致的作用在于给人以真实感,越细致越容易使人觉得像真的,我们看了以后印象才更深刻。写幻象更是如此。我们一起再来品一品。

(师生齐读该句)

师:再来看另一个我们刚才交流过 的、留给我 们印象深刻的幻象。请你读画线部分,看看哪个地方写得精彩。(出示)

她又擦了一根。火柴燃起来了,发出亮光来了。亮光落在墙上,那儿忽然变得像薄纱那么透明,她可以一直看到屋里。桌上铺着雪白的台布,摆着精致的盘子和碗,肚子里填满了苹果和梅子的烤鹅正冒着香气。更妙的是这只鹅从盘子里跳下来,背上插着刀和叉,摇摇摆摆地在地板上走着,一直向这个穷苦的小女孩走来。这时候,火柴灭了,她面前只有一堵又厚又冷的墙。

生:我觉得“更妙的是这只鹅从盘子里跳下来,背上插着刀和叉,摇摇摆摆地在地板上走着,一直向这个穷苦的小女孩走来”这一处很精彩,因为这个时候小女孩已经饿极了,走不动路了,她特别渴望有一只鹅 能飞进自 己的嘴里来。

师 :淋漓尽致 地描写出小女孩饿极了。还有别的意见吗?

生:我也觉得这句话写得特别好。这种情景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可能的,但因为小女孩此时特别渴望美味的食物,所以她仿佛看到一只烤鹅摇摇摆摆地向她走来。这个幻象很好地表现出了小女孩的渴望。

师:你谈到了很重要的一点,幻象不一定是生活中有的,它可以基于生活,也可以超越生活,比生活更奇妙。(板书:奇妙)我们再来读一读,感受感受。

(教师读描 写现实的 文字,学生读描写幻象的文字。)

四、二次练笔,迁移运用

师:瞧,安徒生就这样用他的笔,在现实与幻象中来去自如。接下来,让我们再次看看刚才练笔时的这几幅画面,这回请你用安徒生的办法来写一写你在“作品一”中表现的人物心理,完成“作品二”。

(学生练写,教师巡视快览,了解学情。)

师:我看到很多同学已经写完了,没写完的同学继续写,写完的同学请你接着完成下一项任务,根据老师提供的“修改清单”完善自己的习作。(出示“修改清单”)

仔细读一遍“作品二”,看看:

(1)有幻象吗?能否表现人物的心理?

(2)你用细致的描写让幻象栩栩如生地浮现在读者眼前了吗?

(学生修改,教师巡视。)

五、评议展示,完善提升

师:先修改到这儿,下面请大家来展示自己修改完善后的“作品二”。谁愿意一展文采呢?请你来。

(指名学生上前,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其“作品二”。生朗读自己的习作。)

小男孩仿佛看到了朋友们对他说:“嘿,兄弟,快出来踢球吧!别管那无聊的作业了。”

“太好了!”小男孩飞快地跑出家门,像逃出牢笼的小鸟,长舒了一口气:“我终于能出来玩了!”

他们一起飞奔在球场上。小男孩个头虽矮,但他奔跑的速度却极快,不一会儿他就轻松突破了对手的防线,带球冲到了禁区,向对方球门开了一个大脚。“ 球进了 ! 我们赢了!”小男孩被队友们高高地抛了起来,可随即他又被重重地摔到了地上。哎哟,这是怎么回事呢?他定睛去看,眼前还是那堆 积如山的 作业。“哦,不!”

师:我发现这位同学在写的时候,很巧妙地用上了“仿佛看到了”这样的话语,一下子把我们从现实带入了幻象。(用红笔勾画学生幻象描写的部分)瞧,这些都是他对幻象的描写,不仅细致而且有情节,老师给他四个“赞”。(在学生作业纸上,用红笔圈画相应的赞数。)除此之外,这位同学在描写了幻象之后,又通过小男孩被重重摔到地上的情节,再次回到现实,过渡很自然,因此,我再补给他一个“赞”。(用红笔再圈画一个“赞”的图标)祝贺他,获得满“赞”的好成绩!

师:还有谁愿意展示自己的习作?请你吧。

(另一学生上前,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其“作品二”。生朗读自己的习作。)

小男孩眼前恍恍惚惚地出现了一个游乐场,他自己正置身其间呢,游乐场里那么多好玩的游乐项目在向他招手。正当他疑惑的时候,他惊讶地发现山一样多的作业竟然不见了。他“哈哈哈”地大笑着,向海盗船奋不顾身地冲过去。可正当他要坐到海盗船里的时候,眼前的东西突然消失了,他使劲揉揉眼睛,却发现桌上还是放着成堆的作业。

师:把你的创作心得和大家分享一下?

生:我写这个幻象是为了表现小男孩想逃避繁重的作业,想要放松一下的心理。

师:嗯,这样的幻象的确能表现小男孩的心中所想。其他同学就他的“作品二”有什么想说的?可以肯定优点,也可以提出建议。

生:我觉得他写的幻象不够细致。

师:怎么完善,有好的建议吗?

生:他可以把游乐场里的情形、场面再好好写一写,像有什么好玩的啦,人们的快乐呀都可以写。

师:这个建议不错,游乐场里的情形描写得越细致,就越能表现出小男孩心中的向往。刚才这位同学给你的建议,你接受吗?

生:接受!

师:(在学生作业纸上,用红笔圈画相应的赞数)祝贺你获得三个“赞”,再接再厉啊!

师:看了刚才这两位同学的展示,相信其他同学也一定跃跃欲试,那么我们就开展一个“我的习作你点赞”的活动吧。(出示点赞标准)在组内交流自己的习作,其他同学为其“点赞”,指出优点或提出建议 ,最后推荐 一篇在全 班交流。

———通过幻象写心理

———幻象描写细致、逼真

———幻象奇妙,有吸引力

(教师巡视 指导 ,学生互评。)

师:我们看看有哪些同学获得了在全班交流习作的机会。谁先来?请你。

(一生朗读自己的习作)

饿极了的加菲猫不管三七二十一就吃完了一大盘千层面。可尽管如此,它的肚子还是饿得咕咕叫。加菲猫头晕目眩,在饥饿中它看到了自己所有渴望已久的美食,它们全都长着翅膀,争先恐后地朝加菲猫飞来,仿佛若能进入加菲猫嘴里,帮它解决饥饿,是至高无上的荣耀。加菲猫看着环绕在自己身边的美食,流着口水笑了。它似乎看到自己吃得饱饱的,挺着大肚子,打着愉快的饱嗝,正左摇右摆走路的样子……

师:我采访一下你们小组的同学。你们给了他几个“赞”?

生:五个“赞”,因为他很多细节写得很精彩。

生:他的想象很奇妙,也特别幽默。

师:你们很会评价。我发现他不仅写了美食的幻象,而且还写了加菲猫吃饱后的幻象,这两个幻象叠加在一起具有极大的视觉容量,让我们看透了加菲猫的心思。你是当之无愧的满“赞”!还有哪位同学想展示?

生:我写的是第三幅图,我是这样写的:(朗读自己的习作)

听着妈妈的数落,他突然觉得妈妈变成了张牙舞爪的大魔鬼。在她那张可怕的脸上有几千张嘴巴,每个嘴巴都在说:“你怎么这么不用心啊,你真是一个白痴,傻瓜!”他吓得连忙捂住了耳朵,不想让这难听的话语再钻进来,可是那又有什么用呢?那些话还是刺进了他的耳朵,把他的心刺得像被几千只钢针扎了一样痛。不知过了多久,妈妈的脸又变了回来,可话语还是那么的冰冷、锋利。

师:同学们,你们给他几个“赞”?

生:(齐)五个,满“赞”!

师:全班同学的肯定已经说明了一切。这位同学,你知道吗?听你读自己的习作,我眼前也出现了幻象,我看到一颗“写作新星”正从这里冉冉升起!

(生鼓掌)

师:因为时间关系,我们的交流只能进行到这里,课下大家可以再继续交流。同学们,这节课上我很高兴地看到大家在掌握了“内心独白”和“旁观分析”这两种写心理的方法之外,又学会了用幻象把人物心理写活的方法。其实,心理描写的方法远不止这些,以后我们还会学到很多。最后,祝愿我们每位同学都能成为“写心”大师。下课!

教后反思

本节课教学我所体现的教学思想,简言之,就是“找寻一个习作知识的训练点,制订一个核心的教学目标,设计一条具体的教学路径,有序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型写作”。

一、找寻一个写作知识的训练点

从现有的教材引出表达课,要求具有高深的文本解读能力和语文功底,充分发挥教材的“例文”作用,更要熟悉课标要求和学生学情,适合学生的发展需求。

1. 基于文本的解读。《卖火柴的小女孩》安徒生创作于去国外旅行的途中,当时朋友在信中寄来三张画片,要求他据此写故事。其中一张画片上,画的是一个穷苦的小女孩,金黄色的长发打成卷儿披在肩上,看上去很美丽,她手里拿着许多火柴,瞪大了一双可怜的眼睛,好像在想些什么。安徒生看到这张画片,受到触动,继而写成了这篇脍炙人口的童话。在这篇童话中,安徒生一以贯之地展现了他“借助于 梦境或幻 象布局谋篇,展示主题”的成功经验,小女孩几次擦燃火柴的情节和次第出现的幻象,是全文的亮点。安徒生正是用这样的幻象来呈现人物内心的渴盼,以弥补现实世界的诸多缺憾,使主题具有深度。艺术起于至微,因此,文中细致入微的用幻象表现人物心理的写法,理应进入教学视野。

2.基于教材的解读。自上世纪60年代至今,由叶君健翻译的《卖火柴的小女孩》一直被选入中小学语文教材。在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中,这篇童话被选入六年级下册第四组“外国名著名篇”单元,同时选编的还有名篇《凡卡》和名著《鲁滨孙漂流记》《汤姆·索亚历险记》的片段。学习本组课文,一方面要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感受阅读经典作品的乐趣;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感受经典作品的魅力,获取表达“给养”,得到经典文化精华的滋养。因而,将本文“用幻象表现人物心理”的写法作为读写教学的“结合点”,既可以培养学生“读”的能力,使其更好地品析精彩语段,又可以读写结合,引导学生感悟、运用作者从现实到想象的创作技法,用亦真亦幻笔法,绘五彩斑斓心理,这对提升学生的表达大有裨益。

3.基于学情的把握。写作知识训练点的选择不仅要对学生的起点状况有所了解,而且要瞻顾知识的链接,循序渐进,层级推进。对于学习主体六年级学生而言,他们在此前学过的《学会看病》《穷人》《一夜的工作》等课文中,已接触过不少心理描写,在描写人物时,他们也大多能运用内心独白、旁观分析的方式“直陈”人物心理,让人物一无遮掩地吐露自己的所思所想。所以,在此基础上学习本文通过幻象表现人物心理的写法,不啻为教给学生心理描写的另一种“特殊武器”。它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潜能,增加心理描写的色彩,使之更具可读性和吸引力,而且能充实心理描写的内容,有效改变学生心理描写“贴标签”式的浮泛之风,从而在心理描写这一点上有效落实课标第三学段的习作要求———“珍视个 人的独特 感受”,“内容具体,感情真实”。

二、制订一个核心的教学目标

有道是“教材透,才能教法秀;预设精,才能课堂新”。要想上好一堂课,除了要深入解读教材,明确更具基础性与首要性的“教什么”的问题外,还应制订一个准确、精当的教学目标,使教学具有明确方向。

1. 核心教学目标的制订,要做到一课一得。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是幻想与现实结合的典范,它所涉及的思想和艺术价值是多方面的。单就文中描写幻象的部分而言,可挖掘处就甚多,如作者描写幻象次第出现的逻辑、幻象与现实的联系与过渡、幻象描写中的情节与场面等。教学时显然不能面面俱到,而应在把握文本突出特点的基础上,找出其在言语表达上具有规律性、可迁移、可概括类化的语言现象,并入乎其内,出乎其外,以便让所制订的核心教学目标烙上文本特有的印记。鉴于此,我制订的核心教学目标为“学习作者用幻象表现人物心理的写法”。

2. 核心教学目标的制订,要促进学生言语的生长。如果说“学习作者用幻象表现人物心理的写法”是《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的核心教学目标需要扎实推进的话,那么立足文本,把“读”的样板立起来,充分发掘安徒生幻象描写中的言语技巧,促进学生言语的生长、内化,对于学生学习运用幻象,生动表达人物心理就是十分必要的。因此,在制订本课教学目标时,我的表述把教学内容与教学策略融合在了一起———复述、赏析文中几次出现幻象的片段,感悟、运用安徒生的表达技巧,掌握用幻象表现人物心理的写法。

3. 核心教学目标的制订,要留有生成的空间。一堂课教学目标的制订,必须指向学生,以促进学生言语经验发展和语文素养的提高为基础。但这种预设并不是僵化固定的,而是动态开放的,要留有生成的空间。执教本课,我拟定了一条检测核心教学目标是否达成的延伸目标———运用以幻象表现人物心理的写法,生动展现练笔对象的内心世界。这一目标中“生动展现练笔对象的内心世界”留有很大的生成空间,因为每个学生对练笔对象内心世界的解读不同,受他们个人知识、直接经验、生活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他们为练笔对象所虚构的幻象也各不相同。学生原有的言语经验和个性化的表达,使教学呈现出丰富性、多变性,也使教学现场更加灵动、生动。

三、设计一条具体的教学路径

明确了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顺应学生学情,就比较容易设计有效的教学策略。

1. 聚焦“两个水平”的差异,把教材文本作为“学习支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告诉我们,儿童的现有发展水平和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差异,即为“最近发展区”。我们的教学不能只适应儿童发展的现有水平,而应适应“最近发展区”,从而走在“发展”的前面,最终达到新的发展水平。聚焦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初次学习这种“以虚写实”的心理描写,其难点在于它超出了学生已有的内心独白、旁观分析等心理描写的知识经验。因为不能逾越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进行跨越式教学,所以教学中首先要把学生原有的心理描写经验作为“学习起点”,然后借助教材文本的 范例“搭 建脚手架”,再通过引导复述文中几次幻象的精彩片段,唤起学生对原文内容的再现,从而进入课文情境,积累、内化课文的表达方法和技巧,洞悉文本的写作秘妙。实践表明,运用教材范例这一“学习支架”,有助于学生对“用幻象表现人物心理”这一隐性知识的体悟与理解,构建新的心理描写“图式”,再通过即时性的片段训练,花较少的时间,促进学生形成有效的迁移,获得写作能力上的提高。

2. 设计“两次练笔”的分解动作,把写作知识转化为教学程序。写作是一种能力,作为心智技能,其教学策略应该是在传授陈述性知识的基础上尽快尝试程序性知识。应像体操教练那样,从训练分解动作开始,逐步让学习者形成连贯、自动化的整体动作。开课伊始,我当即布置学生进行“一次练笔”的实践,并借此作为本课习作教学的出发点和生长点开展后续教学。在学习了《卖火柴的小女孩》心理描写的方法后,我布置学生进行第二次练笔,即在“一次练笔”的基础上,创设相同的情境,引导学生用新学习的以幻象表现人物心理的写法再试身手,展开创写活动,教学呈现出了动态生成的态势。实践证明,教学中“两次练笔”的设计,体现了“化知识为能力”的思想,它使艰涩的写作知识内化在具体的写作过程中,更贴近学生的实际,更能诱发学生的兴趣,可有效地促进学生能力的形成。学生在动态的写作 中习得了 规律 ,并将其转化 为自己的“ 表达图式”。

3. 体现全程指导的过程,使习作评改、交流有的放矢。回顾本节写作教学,我除了在学生“习作前”的指导上下足功夫外,对学生“习作中”和“习作后”阶段的指导也是不遗余力。比如,当学生完成“练笔二”后,我适时出示了“修改清单”,引导学生对照修改,改变了学生修改作文“无标可依”的局面。此外,“修改清单”以问题的形式呈现,问题(1)和问题(2)的设计具有层次性,能够帮助学生由表及里、由整体到局部地修改、完善自己的习作。

在习作的交流、展示阶段,我相继展示了两篇不同水平学生的课堂练笔,然后基于学生的习作现状,紧扣训练点评价“点赞”,使评有引领。紧接着,我根据学生的写作内容,把他们分类组织成合作学习小组,开展“我的习作你点赞”活动。因为前面教师示范“点赞”的评点到位,同一组学生又有相同的写作内容和写作体验,所以,在“作者圈”交流习作时,学生就能很快根据评价标准为同伴给出相应的赞数,准确指出习作的优缺点。通过这样的交流展示,每个学生都获得了分享感受、沟通交流的机会,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当然,一节课的教学,只有更好,没有最好。在这节课的施教过程中,如果我对教学实施阶段的学情判断再精准一些,引导再精妙一些,这节课的效果可能会更好。

教学评析

在《卖火柴的小女孩》课堂教学中,牛老师充分挖掘文本的例文功用,引领学生由读学写促其发展。笔者现在要交流的与其说是评析,不如说是把牛老师此次课堂教学这一优质资源,作为“例课”,站在观“气”的角度,来分享学习体会。

气 ,有人气、文 气、地气……万物皆有其气。人气,可指人的心气与情绪;文气,则指文章的 气势及连 贯性 ;地气,可指地球的磁场和能量。

那么,课气呢?当为课堂教学的气势与景象。从内在来看,为整堂课的逻辑力量,即课堂教学结构,如目标明确、流程连贯、层次分明等;从外在来观,为课堂中显现出来的节奏魅力,如教学程序的快慢、缓急,教学操作的轻重、强弱。

牛老师执教的这堂课,本人认为即 做到了以 “气”养课,课气动人。下面具体谈谈我的看法。

一、读写层递,改评结合,丰展逻辑力,立显结构美

一堂课有如一篇文、一幅画,围绕立意自有它内在的行文线索和外在的呈现结构,转承勾连处步步递进、层层叠加,彰显着其逻辑力量和结构美态。

本节课教学亦如此。核心目标着力于一点———学习用幻象表现人物心理的写法。教学遵循并体现着读写结合、以读促写的逻辑顺序:谈话引入题→“一练”明起点→读悟学方法→“二练”显发展→修改促运用→评议享收获。

其中,学生由当初不识“幻象”法,到最终能运用幻象写心理。他们这种生长、发展的过程淋漓尽致地展现在短短的一节课中。在牛老师的引领下,孩子们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真实而生动。“一练”时学生呈现原生态,“二练”时教师巧妙设计“同材异写”(仍用“作品一”中的素材,改用“幻象法”表现人物心理,完成“作品二”),学生学以致用再次练笔。写罢仍不休,一份“修改清单”让学生进一步清楚本次练笔的目标,做到有“的”改文。一次自能修改,引导学生学会观照自我、审视自我、批判自我、完善自我;一次相互评议,教会他们发现美丽、懂得欣赏、学会品鉴、展示风采。

于是,此次写作的历程,便形成了学生一次蜕变的成长历程,学生走得主动,教师引得无痕。如品读《卖火柴的小女孩》相关段落时,教师一句“在安徒生描写的几个幻象中,你对哪个印象最为深刻?请你用自己的话来讲一讲”,以学定教、由学导教。教师收放自如,角色隐匿而不乏力。又如“一练”时,教师一声“请同学们任选其中一个人物作为你的练笔对象,写一写他的心中所想”,孩子们便独立而积极地完成了“作品一”。学生多处的自主状态,让课堂立体丰满且生机勃勃。

二、轻重相宜,快慢有致,力呈调控力,尽展节奏美

一堂课的教学,可以像一支乐队演奏优美的乐曲,其轻重、缓急、高低、扬抑,皆恰到好处地在预设的基础上妥帖自如地调控出应有的节奏。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牛老师俨然就是乐队的优秀指挥,带领着孩子们徜徉在“用幻象写心理”的快乐体验中。

1. 轻 描 淡 写 入 主题

牛老师在引入本节课训练点时,独具匠心地设计了两个环节。一是课前谈话,引出心理描写的重要性。教师作出两次猜测,轻松切入主题。二是“一次”练笔后,相机归纳出常规心理描写的方法,顺势引出“幻象法”。两个步骤一气呵成,毫不矫情。

2. 浓墨 重 彩 悟 方法

课堂上的时间是宝贵的,理应惜时如金。但有些至关重要的环节却必须舍得投注时间和精力。

牛老师在引导学生感悟用“幻象法”写心理时 ,不惜耗时费力,先引导学生观察《卖火柴的小女孩》图片后说话,让他们明了什么叫幻象,了解幻象产生的原因一般是基于人物心中的渴盼。然后带领学生走进课文,去品味文中几处描写幻象的片段,让孩子们体会到细致描写是写作成功的关键。至此,学生已经跃跃欲试了,进行“二次”练笔便水到渠成。

3. 利 落收 尾 引 运 用

一堂课的尾声,一般教师或给学生留下学习期待,或让学生带着问题出教室,或助学生总结提升润心田,或让学生意犹未尽忘回神。本节课教学的结尾则是干脆利落得犹如大珠小珠落玉盘,脆生生地在学生的心中播下一颗成为“写心”大师的种子,引导他们积极运用今日所学。

一堂课下来,牛老师这位优秀指挥,优雅地挥动着她的指挥棒,营造着动人的气场节奏,娱己悦人。

三、关注细节,巧用资源,彰显人文力,凸显理念美

细节决定成败,细节也见功夫。本堂课的教学处处皆见动人的细节。如对学生练笔时间的规定,便借机对学生进行了写作速度的训练。

又如“在汇报的时候可以口头补充”一处,让我们感受到牛老师在惜时之时,仍然以人为本,考虑到学生未写完、此环节的教学时间又有限等实际情况,因此提出可以口头补充的建议。这样尊重自己、尊重课堂、尊重学生的教学机智真该点赞。

再如,在组内交流、学生互评点赞这一环节的教学中,评价手段与时俱进,借用网络点赞的形式,结合主题出示相应点赞等级评价标准,让学生赞有理由、赞有收获。

……

诸多细节,无一不透露出教者的人 文美、理念 美和气度美。

篇4:卖火柴的小女孩

有一个戴着红领巾的小女孩,不知道是自己摆摊,还是暂时帮父母照看摊位。她俯身在摆着香烟、火柴的摊位上,趁着没顾客的空闲时间,在香烟盒的内面上演算着一道数学题。

那时,我正好需要买一盒火柴。我走到她的摊位前,掏出5角钱,告诉她我要买一盒火柴。她说:“叔叔,真对不起!我没有零钱找您,您到别处买吧。”我知道,这小集市上有很多卖火柴的摊位,但心中很想帮助这个小女孩,只希望她早一点儿卖完,早一点儿回家,哪怕这样的帮助是微乎其微的。

我说:“你可以与周围的人换一下零钱,我在这里等你。”小女孩摇摇头:“那不行,这里的人都很需要零钱,我换了,他们就没了。”

面对小女孩的纯真善良,我毫不犹豫地说:“那我买5盒火柴。”小女孩再次摇摇头:“我就只剩下4盒了。”我说:“就买4盒。”小女孩看着我,笑了。或许她很难明白我这个顾客为何如此固执,非要买她的火柴。她说:“我还是没1角钱找您。”

我问:“那1角钱我不要了,行不?”她摇头。我又问:“你是怕回家后被妈妈责骂吗?”她又摇头。我再问:“那你为什么不肯收下这多得的1角钱?”小女孩回答道:“我妈妈说,来这个小集市买东西的人,赚钱都不容易。如果我不小心多收了别人的钱,一定要想方设法还给人家。”

后来,我到别处买了一盒火柴,再回到小女孩那里买下了她的4盒火柴。

篇5:卖火柴的小女孩 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掌握本课生字,能正确读写。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3、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的脉络。学习第一部分,体会小女孩的悲惨生活。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教学难点:

找出感受深刻的句子,体会小女孩的悲惨生活。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1、世界文学宝库里,有许多中国的经典作品,还有许多外国名篇名著,让我们一起走进第四组课文,去品味深受各国人民喜爱的精神文化大餐吧!

2、阅读这组课文时,要做到什么呢?请同学们看大屏幕:一起读“阅读时要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品中人物的思想感情,关心人物的命运。”把课本翻到66页的单元导读,把这句话画下来,我们就学习用这种方法,一起来学习第一篇外国文学作品。(板书课题)请同学们齐读课题,这是一篇童话故事,作者是丹麦著名作家安徒生。(课件出示安徒生像)安徒生,(1805年——1875年)丹麦人。生于一个贫苦的鞋匠家庭,一生写过168篇童话,是世界上最优秀的童话大师,被誉为“现代童话之父”。主要作品有:《海的女儿》《皇帝的新装》《丑小鸭》等。

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文学体裁,它运用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等表现手法,通过有趣的故事情节,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

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近安徒生笔下的卖火柴的小女孩,看看在她身上发生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语。

1.自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乖巧、围裙、硬币、裂缝、橱窗、圣诞树)

2.简单地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在大年夜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冻死在街头的故事。)

三、再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出示学习要求: 默读课文思考并讨论:

(1)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可以分成几个部分加一个小标题,试着连起来简要说说故事的主要内容。

想一想,本文先写什么,接着写什么,最后写什么?(先叙述大年夜,天下着雪,又黑又冷,小女孩还在街上卖火柴;接着,小女孩为了暖和一下自己,一次又一次地擦燃火柴,从火柴的亮光中看到了种种幻象;最后讲小女孩被冻死了。)第一部分(1~4):卖火柴 第二部分(5~11):擦火柴 第三部分(12~13):冻死了

四、品读感悟第一部分,体会情感。师:这一天是大年夜,是一个举家团聚的日子,大街上到处弥漫着烤鹅的香味,而小女孩还要在在又冷又黑的大街上卖火柴,读了课文第一部分,小女孩留给你什么样的印象?文中哪句话最能概括这一意思?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从课文中找出相关语句读一读。

天冷极了,下着雪,而小女孩却“关着头赤着脚”在街上走着,“光”是不是没有头发?是指什么?(是指没有帽子戴)从这里可以看出小女孩很冷。

“这一整天,谁也没买过她的一根火柴,谁也没给过她一个钱”从这里可以看出,小女孩已饿了一整天。“她爸爸会打她的”、“家里跟街上一样冷”从这里可以看出小女孩家里没有温暖,没有人关心疼爱她,小女孩很可怜。

五、教学总结

是呀,小女孩真的是太可怜了,作者在字里行间无不透露着对小女孩悲惨命运的同情和爱怜。处处打动着我们的心。下节课我们将再一次走进课文,在火柴一次次燃烧和熄灭中去感受小女孩的可怜和悲惨。

六、作业布置。

1、读写本课生字词语。

2、有感情朗读课文。板书设计:

14.卖火柴的小女孩

卖火柴

擦火柴

冻死了

篇6: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

1.了解作者虚实结合的表达方法,体会这样表达的效果。根据时间情况,以这一点为主 2.把握课文内容,关注课文中人物的命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不知时间够不够讲这一点???

1导语:

师:一年365天中,你最喜欢哪一天? 生:„„

生:除夕夜(由师逐步引导出)师:为什么最喜欢这一天?

生:放鞭炮,吃饺子,得压岁钱,看电视„„

师:在西方,人们最喜欢的节日是圣诞节。下面我们来认识一位西方的小女孩,看看她是怎样度过新年的前夜的。

2引出标题——“卖火柴的小女孩”

标题下写出作者名,并口头简单介绍作者:安徒生(丹麦)

3看视频

4速读课文

5师生互动

⑴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大年夜。

⑵小女孩的处境怎样?同学们根据课文相关语句,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回答。

学生回答,教师随手板书(学生回答不一定按照下面的顺序,但板书时要按这个顺序写,留出位置吧。): ①寒冷; ②饥饿;

③缺少欢乐(这个可能难想到:大年夜奔波街头卖火柴,不能与家人团聚过年); ④缺少关爱(她不敢回家,因为她没卖掉一根火柴,没挣到一个钱,爸爸一定会打她的。)质疑:为什么他爸爸会打她,难道爸爸不爱她?恐怕是贫寒的家境扭曲了人格的结果。(这个问题与中心有一定的关系。)⑶火柴是小女孩一家的生活来源,一根火柴对女孩来说是非常珍贵的。一天里一根火柴都没有卖掉,心里的内疚和恐惧使她更不敢浪费一根火柴。可为什么她划着了第一根火柴? 极度的寒冷使她斗胆划着了一根火柴。

⑷小女孩在几次划着火柴中看到了什么?(学生回答,读出语句)①暖和的火炉 ②喷香的烤鹅 ③美丽的圣诞树 ④慈祥的奶奶

跟奶奶一起飞走-------死亡

板书:

时间:大年夜

①寒冷;--------暖和的火炉 ②饥饿;--------喷香的烤鹅 ③缺少欢乐------美丽的圣诞树 ④缺少关爱------慈祥的奶奶

跟奶奶一起飞走-------死亡

现实

幻境

现实

⑸小总结:虚实结合的表达方式。(现实

幻境

现实)虚实结合就是把眼前现实生活的描写与回忆、想象结合起来。

指导作文:虚实结合的写法。(这个可成为一个亮点,体现读写结合。不要讲得太复杂。最好找一篇范文)

⑹归纳中心思想时间不够就不讲

⑺学生谈感受----珍惜今天幸福生活一定让学生说出,体现情感价值观教育

参考:

篇7:《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

教材简析:

本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语文教科书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中的第一篇 精读课文。课文描写了一个卖火柴的穷女孩在圣诞夜被冻死在街头的故事,反映当时贫富悬殊的社会现实,揭露了尖锐的社会矛盾,表达了作者对穷苦人悲惨遭遇的深切同情。这篇童话想像合理、文字优美,情节感人,是对学生进行良好情感培养提高语文素养的好教材。

设计理念:

依据新课程标准,语文教学应该重视让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理解文意; 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和情感的熏陶;在读中积累语言,学习表情达意的技巧”的要求,本课教学采用“以读为主”、“尊重差异”、“合作学习”的理念,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通过自读、自悟和合作学习来体会文章的思想内涵,从而尊重了学生的阅读体验,关注了个体差异,体现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学会本课的10个生字。

2、理解课文中重点句的意思。

(1)他们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2)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二)能力训练点

1、培养学生抓住重点词句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2、指导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德育渗透点

通过了解小女孩的悲惨命运,唤起学生对小女孩以及所有受苦受难的穷苦人的同情,而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憎恨。

(四)美育渗透点

让学生们体会小女孩的美好愿望,从而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

二、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方法

(一)重点

课文的第二段,小女孩一次次擦燃火柴所看到的种种幻象。

(二)难点

课文结尾部分,课文最后一句的深刻含义。

(三)疑点

小女孩死后为什么嘴上带着微笑?她真的能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痛苦的地方”去吗?

(四)解决方法

通过同学之间的讨论和有感情地朗读来加以深入理解。

三、学法引导

(一)教师教法

谈话法,引导学生讨论,感情朗读。

(二)学生学法

自读自悟,同桌讨论,感情朗读。

四、教师活动设计

引导学生抓重点,悟情感,通过分析词句,领悟中心思想,引导有感情的朗读,升华学生情感。

五、学生活动设计

讨论重难点问题,想象课文描述的情景,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加深理解。

六、教学准备

媒体课件

七、教学课时

两课时

八、教学流程

第 一 课 时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启发谈话。

同学们一定读过不少童话故事,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丹麦童话作家安徒生所写的童话故事《卖火柴的小女孩》。

2、简介作者

安徒生(1805-1875)他出生在一个鞋匠家庭里,童年生活非常贫苦,想象丰富,受到全世界广大少年儿童的喜爱。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写的《卖火柴的小女孩》。

(二)整体感知,理清线索

1、自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

2、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按什么顺序写的?课文的具体顺序是什么?(课文写了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大年夜悲惨地冻死在街头的事,全文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写的,具体顺序:卖火柴——擦火柴——人死去)

板书:卖火柴擦火柴人死去

(三)学习“卖火柴”部分

1、默读思考:读了这一段,你都知道了什么?体会到了什么?

(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当时的天气。)

2、作者在描述小女孩的生活情况时,郑重抓住哪些细节描写?而这些细节描写有什么作用?

3、交流(反馈)

①对小女孩鞋的描写(说明她穷得连鞋也穿不起,还被别人欺负。)

②对小女孩头发的描写(说明小女孩是一位很美丽的小姑娘,但是由于贫穷,又冷又饿,她根本没注意到自己的美丽。)

③“每个窗子都透出灯光来,街上飘着一股烤鹅的香味。”(作者运用对比来告诉人们,资本主义社会富与穷的悬殊有多大。)

④“天快黑了,又下着雪”。(进一步写出小女孩的可怜与孤独。)

4、指导朗读

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读出对小女孩的可怜与同情)。

(四)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进一步领悟感情。

第 二 课 时

(一)学习“擦火柴”部分

1、默读思考:课文写了小女孩几次擦燃火柴,每一次看到了什么景象?(生回答,老师点拔。)

(1)自由读第一次擦燃火柴部分。

思考:“她敢从成把的火柴中抽出一根来„„吗?”怎么理解?为什么会出现火炉的幻景呢?

第一次:火炉----寒冷----温暖;

(她不敢随便取,因为火柴是他们全家的依靠,而且卖不出去还会挨家人打,但她冷得受不了,终于抽出了一根,而又因为多么渴望温暖,所以出现火炉的幻景。)

(指导有感情的朗读这一部分,体会小女孩极度寒冷、渴望温暖的心情。)

(2)自由读第二次至第五次擦燃火柴部分。

用第一次擦燃火柴的学法:先读课文,弄清写了什么?再抓重点词,为什么这样写?用这样的方法学习其他几次擦燃火柴出现的幻景。

第二次:烤鹅----饥饿----食物;

第三次:圣诞树----孤独----欢乐;

第四次:奶奶----痛苦----疼爱;

第五次:和奶奶飞走----寒冷、饥饿、痛苦----“天堂”;

2、小结:因为冷才出现火炉;因为饿才出现烤鹅;因为孤独才出现圣诞树;因为痛苦,才出现奶奶。这些幻想都随着火柴的熄灭而消失,使本来就痛苦的小女孩更加痛苦。这一段主要写小女孩的四次幻想和产生这些幻想的原因,反映了小女孩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显示了小女孩生活的痛苦和命运的悲惨。

3、指导朗读(读出小女孩生活的痛苦和命运的悲惨)。

(二)学习“小女孩死去”部分

1、读后思考:

(1)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小女孩在大年夜被冻死了。)

(2)小女孩的尸体为什么“两腮通红,嘴上留着微笑”?(小女孩死去时的神态,说明小女孩是在幻想的幸福与欢乐中死去的。)

(3)怎样理解课文最后三段话?(从小女孩死去的神态中证明小女孩在幻想、幸福中死去,使幻想与现实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再加上“大年夜”这本该得到的欢乐与幸福,更增强了这种对比效果,加深了人们对小女孩的同情。)

2、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

3、指导理解重点句子(课件出示两个句子)

(1)“奶奶抱着她,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没有寒冷、没有饥饿、没有痛苦”在人们眼里是神仙过的日子,是人间天堂。是不是飞到了天堂呢?(不是)

那么,在这里指什么?(死亡)

是的,这里所说的那个美好的地方并不是天堂,它意味着死亡。(板书:死亡).

(2)“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对这句话中的两个“幸福”,你是怎样理解的?

(第一个“幸福”是说小女孩临死的时候是幸福的,她是在看到许多美丽的东西的幻觉中死去的;第二个“幸福“的意思是小女孩死了就幸福了,就没有寒冷,没有饥饿,没有痛苦了。)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些什么?(体会到小女孩在这个世界上没有活路,只有死亡才能摆脱痛苦。体会到作者对小女孩的同情和对不合理的社会制度的不满。)

小女孩只有死,才能摆脱寒冷,摆脱饥饿,摆脱痛苦。可见,小女孩的命运——(板书:命运悲惨)

小女孩的命运为何这样悲惨,是谁造成的?她生活在什么社会里?

——(板书:资本主义社会)

(三)围绕中心,学习表达方法

1、回忆课文内容,归纳中心思想。(这篇课文讲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大年夜被冻死在街头的故事。表达了作者对穷苦人民悲惨遭遇的同情,以及对黑暗社会的强烈憎恨。)

2、同桌讨论,总结写法。

(1)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

(2)丰富的,合理的想象。

(3)过渡自然,富于变化。

(四)课外延伸、品读小诗

指导学生品读《你别问,这是为什么》。

(五)拓展思维、升华情感

1、这篇文章写了一个可怜小女孩的悲惨命运,同时更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我们成长在五星红旗下,生活在温暖的家庭中,应该怎样做呢?(学生自由发言)

2、假如卖火柴的小女孩来到我们中间,你会说些什么?有兴趣的同学也可以写一写。

九、作业设计:1、2、3、十、板书设计:

飞 走

(“天 堂”)

奶奶

圣 诞 树(没人疼爱)(没有欢乐)

篇8:新卖火柴的小女孩儿

在安徒生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中, 主人公的凄楚遭遇令人心酸。今天, 在上海最繁华的徐家汇, 也有一位年轻女孩卖起了火柴, 不同的是, 她竟把火柴卖成了艺术品, 并把这个不起眼的行当做得风生水起!不仅满足了都市人追求“复古时尚”的需求, 还用一团团怀旧的火焰点燃了财富梦, 从中掘金100多万元!

捕捉怀旧商机不做白领卖火柴

林琳是一个26岁的太原女孩, 2005年从师范大学毕业后, 学艺术设计专业的她成了上海一家广告公司的白领。舒适的工作环境和不菲的薪水, 并未熄灭林琳的梦想, 她希望有一天能像日本的“无印良品”、“暴力熊”, 或中国的“谭木匠”那样, 靠创意和设计, 把生活中很普通的东西变成时尚有趣的“艺术品”。

2006年儿童节这天, 一个朋友逗趣说:“林琳, 今天是你的节日, 送你一份小礼物!”说着递给她一个包装精美的小盒子。原来, 这是一盒酒店用的火柴, 墨绿色的外盒上用UV工艺压着细碎的绚丽花纹, 火柴又长又粗, 与平时看到的火柴完全两样。朋友说这叫“送财”!这份既漂亮又讨口彩的礼物, 让林琳爱不释手, 无聊时她常常反复把玩这盒火柴。

出于广告人对创意的敏锐, 几天后, 她脑子里忽然冒出一个念头:如果重新定位设计, 赋予火柴深厚的文化内涵, 说不定老产品也能“玩”成时尚宝货啊!何不尝试着做艺术火柴?

两个月后, 她终于设计出了多种造型的火柴盒图样, 并画出了西游记、四季物语、金陵十二钗等11个系列的图案。林琳还想到了颠覆传统火柴棒的劣质与单一形象, 用上等木材加工艺术火柴, 并在生产过程中溶入香料, 使其点燃时弥散优雅的芬芳气息;至于火柴擦头, 更要用尽赤橙黄绿青蓝紫黑白所有颜色!

变陈旧为时尚“艺术火柴”很抢手

上海繁华地段的房租寸土寸金, 而冷僻地段又不适合卖自己的产品, 拿到货以后, 如何销售又成了林琳面临的一个难题。思来想去, 她决定先到夜市地摊上试销, 看看人们的反应。

当晚, 林琳把艺术火柴摆上地摊后, 大家果然都很好奇, 纷纷围过来看新鲜。比起做工粗糙的传统火柴, 这种穿了“新衣”的艺术火柴摇身一变成了贵族, 它已不再是一种廉价的点火工具, 而是时尚礼品, 乃至颇具观赏和收藏价值的艺术品!

但出乎意料的是, 看稀奇的人虽多, 她的生意却一直火不起来。直到凌晨2点收摊时, 才卖出3套火柴 (每套10小盒, 售价10~30元之间) , 握着那70多元营业额, 女孩不由黯然神伤:难道我想错了, 小火柴里根本就挖不出大财富吗?

一位朋友了解到林琳的苦恼后, 一语道破天机:好马配好鞍, 好货配靓店。你卖的是文化、怀旧和艺术, 不是廉价、实用的取火工具, 把这些精美的火柴拿到地摊上贱卖, 简直是暴殄天物!要我说, 一定要开自己的专卖店, 并且开到高消费区域, 这样才能彰显品位和高档。

这番话让林琳如梦初醒。2006年9月, 她正式从公司辞职, 然后经过一番考察, 在繁华的徐家汇CBD (中央商务区) 盘下了一间20平米的小店。林琳把店里布置得温馨时尚, 并充斥着浓郁的“火柴文化”味儿。除了琳琅满目的艺术火柴, 她还把收集到的和火柴相关的故事传说、轶闻趣事、历史起源等, 制作成图文并茂的布艺画悬挂在墙壁上。

为引人注目, “火柴传奇”专卖店开业当天, 林琳还在门口竖起一块招牌, 上面写着“卖火柴的小女孩”。熙攘路人看到这块充满童趣的招牌后, 会情不自禁地进去看个究竟……

专卖店里缤纷的艺术火柴, 令顾客们目不暇接, 啧啧赞叹!不少人在买了火柴后仍不满足, 还要用相机把店里所有的火柴都拍下来留作纪念, 甚至把这个“新奇发现”传到网上。特别是半月后的国庆黄金周期间, “火柴传奇”天天都门庭若市, 平均每天销售一两百套!因摆进专卖店后, 这些艺术火柴的售价已是20年前传统火柴的百倍, 每卖出一套, 林琳就能赚到10~20元钱, 一天下来盈利高达两三千元!

点燃财富梦想火柴盒里掘金100万

随后, 林琳专门雇了两名美术系毕业生做帮手, 和她一起搞设计。他们推出的每一盒火柴, 都融入了文化、艺术和时尚元素。造型方面, 设计出了口红形、CD形、心形、V字形等近20种, 火花内容包括中国风旗袍、千古帝王、十大元帅、电影海报、经典名著、动漫卡通、风云足球、热播影视、异域文明、油画瑰宝、怀旧年代、星座、月历、明星等80多个主题系列!生产工艺上也更加突出安全性——火柴头不含磷, 不含硫璜, 自燃的温度要达到160℃, 火柴梗全部经过碳化处理, 燃烧后没有火星, 并且不会掉灰渣;火柴盒全部采用白卡高档纸张制作, 图案印刷质量可以和邮票媲美, 并使用了外盒覆膜等包装技术。

林琳的这些努力没有白费, 2007年初, 当近百套图案精美、包装时尚、质量一流的艺术火柴铺满小店后, 顾客蜂拥而至。其中, 白领一族青睐外形特别的, 情侣们喜欢素雅的火柴盒上印有爱情诗句的, 小朋友们钟情动漫卡通系列, 老外们热衷中国文化主题的……一时间, “火柴传奇”专卖店里的人气空前高涨, 几乎每天都被不同阶层和年龄段的顾客挤得水泄不通, 生意红火极了。

2008年初, 朋友向林琳提供了一个令她吃惊不已的消息:有人居然仿冒她设计的一些畅销火柴, 在市场上低价销售!惊恐之余, 林琳迅速把“火柴传奇”注册成了商标, 并决定把它做成响亮的品牌。

今年3月, 林琳开始发展连锁。随着第一家连锁加盟店在外滩开张, 杭州、广州、北京、太原等地的“火柴传奇”加盟店也陆续面世。连锁店和经销商网络的铺开, 为女孩带来了更多的生意, 一些无意中走进她专卖店的顾客, 事后都变成了新的加盟者。最近正在与林琳讨论合作的一位台湾商人, 就是在“火柴传奇”广州专卖店看到其产品后, 慕名找上门来的, 他希望能把这种艺术火柴卖到台湾去。

截止到2009年元旦前, 林琳已在上海拥有两个专卖店, “火柴传奇”的加盟店发展到了14家。通过两年多的智慧打拼, 女孩创业之初投入的3万多元钱, 也奇迹般裂变成了今天的100多万元, 并在上月买了一部本田雅阁, 圆了她多年的香车梦。

上一篇:正式党员档案目录下一篇:电商部岗位工作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