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饲料食品安全探讨论文

2024-07-12

动物饲料食品安全探讨论文(共12篇)

篇1:动物饲料食品安全探讨论文

目前在我国野生动物饲养生产中已经在普遍使用颗粒饲料,而且对于颗粒饲料的生产和使用技术也相对比较成熟,在壮大畜牧业的发展过程中发挥了不可小觑的作用。本文主要针对野生动物颗粒饲料的生产工艺和配方进行分析论述,以期对野生动物颗粒饲料的质量和饲养水平具有实际生产意义。

1颗粒饲料的优点

通常颗粒饲料都是通过蒸汽加以处理之后淀粉糊化从而产生了部分糊精,同时使蛋白呈软化状态而软化纤维。这样,最终在动物采食之后可以提高其对饲料的消化率。实际生产中动物采食的配合饲料中会有各种成分,所以需要在将这些成分进行混合均匀之后压成颗粒或丸状,这样不会由于物理性状的不同而在运输、贮藏过程中出现自动分级的情况,最终会对均匀度产生不利的影响。制作颗粒饲料需要通过高温并且挤压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或避免了饲料霉变,动物采食之后更容易消化和吸收。同时颗粒饲料属于营养浓缩型的饲料,对动物摄入的营养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就可以得到满足,降低采食耗能。而且颗粒饲料可以制作成各种形状和不同的口味,能在很大的程度上刺激动物的食欲,并且可采用灵活的饲喂方式,也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相应的经济效益。实际生产中在制作颗粒饲料时,可以加入耐高温药物和添加剂,可以保证动物的保健需要。但是目前存在不少的饲养野生动物的单位并未配备颗粒饲料生产工厂,而是过度的依赖生产畜禽的饲料厂,或者在生产中就直接将畜禽的颗粒饲料投喂给野生动物,这样不能很好地控制颗粒饲料的生产质量,自然会导致野生动物的饲养存在一定的安全性隐患,饲养者应加以注意,不可忽视。

2颗粒饲料的生产

生产颗粒饲料应该配备一套完整的生产工艺流程,然后严格的按照工艺流程加以操作,才能保证生产出的颗粒饲料质量优良;但是颗粒饲料的质量与相应的配方紧密相连,在颗粒饲料质量的诸多影响因素中,配方会占到40%左右。野生动物饲养条件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而且野生动物的营养标准也不尽相同,在颗粒饲料的配方上存在比较大的差异性。但并不会对采食的野生动物造成非常严重的影响,因为野生动物自身的适应性调节能力以及日粮的多样性方面可以对饲料营养加以纠正。但在配制日粮时可以盲目而随意的配比。目前在野生动物颗粒饲料的配方方面相关专业人士都有比较多的争议,但并不会影响生产,如果饲养单位具有颗粒饲料生产设备,更可以很好的利用条件对颗粒饲料的生产工艺和动物饲养进行反复的试验,最终生产出更适合野生动物生长采食的颗粒饲料。

3不同的配方对颗粒饲料生产工艺的影响

3.1草粉

通常食草的动物采食的颗粒饲料添加的草粉比例比较大,草粉含量多自然就会对颗粒饲料的生产工艺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草粉含量多会引起颗粒饲料易碎、弯曲,表面出现裂缝等质量问题,通过降低线速度的方法来达到高压缩比。

3.2小麦

在生产野生动物的颗粒饲料时通常需要加入小麦,小麦在熟化的过程中会增加原料的粘度,畜禽采食小麦之后的消化率偏低,通常需要通过加入小麦酶的方式以促使小麦的分解,从而提高其消化率。但是否需要在野生动物的颗粒饲料中是添加小麦酶还需要进一步研究探讨。

3.3鱼粉

小型的野生动物饲料加工厂存在原料流转慢的现实情况,所以颗粒饲料中添加鱼粉会因为发霉而颗粒饲料直接出现霉变的情况。

3.4肉骨粉、羽毛粉等动物制品

动物制品或者是副产品在野生动物颗粒饲料的原料生产中应用时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在野生动物的实际生产中是不建议推广使用的。现在我国野生动物颗粒饲料生产企业所具备的生产工艺,基本都是基于畜禽颗粒饲料的生产工艺,相关专业的饲养者会对野生动物颗粒饲料的生产工艺可以做出有效的改进,实际工作中会生产出更适合野生动物生长所需的颗粒饲料。

篇2:动物饲料食品安全探讨论文

内容提要:在过去的几十年,畜牧业水平显著提高,饲料工业发展成为完整的工业体系,畜产品产量大大增加,但动物饲料发展、畜产品安全存在着突出的问题,要解决畜产品的安全问题就必须关注动物饲料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如疯牛病的发生与蔓延,二噁英污染,激素类生长促进剂的安全问题,抗生素残留与耐药性传递问题,生物污染,转基因饲料的安全问题 ;积极探索解决动物饲料、畜产品安全这一突出问题的方法,运用法规技术等手段,确保生产优质绿色的畜产品,来满足人民群众需求。关键词:动物饲料不安全因素 畜产品安全

饲料是畜禽的食品,饲料安全与畜产品安全密切相关,近而关系到人类的健康。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进入小康社会,我国畜牧业持续稳定发展,在增加农民收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上发挥了重要作用,生活从温饱到小康,人们的膳食结构发生了根本转变,人们对肉、蛋、奶的需求逐渐增加。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要,畜产品产量大大增加。在片面追求养殖效益和畜产品产量的情况下,我国畜产品安全问题也突出的表现出来。

一我国动物饲料和畜产品安全现状

(一)我国饲料发展的现状

十几年前,饲料只是以麦麸、米糠、粉碎秸杆等为主的家禽、家畜食物。但今天,饲料已彻底走出这一传统概念,成为一个拥有巨大市场、连着千家万户的产品。如今的饲料产业已发展为包含饲料加工、饲料资源、添加剂工业、饲料机械、饲料科研、饲料经营等完整的工业体系。饲料工业的发展还表现在饲料的生产水平、生产能力不断提高,品种不断增多。近年来,除了品种多样化以外,饲料加工的颗粒化及浓缩化水平有了很大提高,科技含量大大增加。特别是精饲料的推出,使养殖户选择更为方便。随着饲料品种的增加,为了提高饲料的质量,促进饲料工业和养殖业的发展,国务院制定的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对饲料的定义作出了明确的规定:饲料,是指经工业化加工、制作的供动物食用的饲料,包括单一饲料、添加剂预混合饲料、浓缩饲料、配合饲料和精料补充料。但是,饲料业也存在着不少问题:虽然中国饲料业有过十分光辉的历程,它在短短20年的时间内完成了从手工业作坊式的生产到世界第二大生产国的飞跃,成为我国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但饲料企业过度追求数量扩张大搞价格大战,赊销大战盲目上相目等,忽略了合理的经营利润,创名牌战略,集团化规模经营,致使设备资源闲置,市场混乱质量下降,拳头产品少,企业经营如履薄冰。

(二)当前我国畜产品安全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畜牧业经济有了巨大发展。但是,从全球看,我国畜牧业生产水平仍低于世界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更大,畜禽死亡率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质量远达不到国际贸易标准和国内人民对高生活质量的要求,畜产品安全现状令人担忧。具体表现为:

1、威胁着广大消费者的身体健康。近年来,禽流感、口蹄疫等人畜共患疫情的频繁发生,引起世界全人类广泛关注。

2、影响着畜产品出口。目前,我国的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面临严峻挑战,尤其是欧盟给我国的贸易壁垒。2002年,欧盟委员会决定禁止从我国进口供人类消费的动物产品。这就意味着将在欧盟市场丢掉13万吨的市场分额和造成6亿美元的经济损失。2002年3月日本也宣布对我国动物产品实行严格检查,并公布11种药物的残留量,提高了标准,给我国的肉类出口贸易带来了极大的限制。虽然我国肉类总产量位居世界第一,但我国却是肉类出口的小国,出口量不到生产量的1%,而像同属第三世界的巴西,其肉类产品出口占到其产量的30%以上。

3、不能满足国内人民生活的需求。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人民收入的不断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对高质量、绿色环保畜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大,国内市场竞争越来越强。

二动物饲料与畜产品安全的关系

当前,畜牧业仍然是低效产业,动物将饲料养分转化为畜产品的效率中有15%~20%,80%~85%的食入养分的排入环境,对土壤、空气、水源造成巨大污染。为了提高动物生产水平和饲料转化效率,饲料过程中广泛使用了肉骨粉、油脂等动物性及抗生素、高铜、胂制剂等生长促进剂,由于对这些原料的处理和使用不当或长期使用、滥用,一系列与饲料有关的危害人畜健康的食品安全的事件相继发生,疯牛肉的发生与蔓延、二噁英、抗生毒耐药性的产生与转移不但给有关国家和地区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而且已经发展成为全球性关注的社会和政治问题,生产无公害的绿色畜产品已成为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畜产品的安全首先应当保证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的安全即动物饲料的安全。那么对动物饲料的要求:①明显提高动物生产性能;②在畜产品中无残留,对畜禽产品的自然风味无不良影响,对人类健康无潜在危害:③环境无污染。为使畜牧业成为绿色产业,各国均制订了相应的饲料安全法规,加强了饲料新技术新产品的研究开发。要生产优质安全的畜产品就必须保证动物饲料的安全,就要总结当前饲料安全方面存在的主要不安全因素:

1肉骨粉与疯牛病 疯牛病全称为“牛海绵状脑病”,是发生在牛身上进行性中枢神经系统病变,症状与羊瘙痒病类似。发生该病的原因是给牛饲喂了含有患瘙痒病的羊制成的肉骨粉而引起的,该肉骨粉中含有一种奇特的致病因子,称之为“疯牛病因子”。“疯牛病因子”既不是细菌、也不是病菌,而且是一种异常蛋白质。常规防治疾病的措施对疯牛病无效。疯牛病的传播主要是由于肉骨粉的大范围出品造成的。疯牛病在英国的发生率最高,疯牛病属于“可传播性海绵状脑病,”人类也有这种疾病,称为:“克雅氏病”。据世界卫生组织综合有关研究发现,患病牛病的病牛,其脑、脊髓、脑脊液、眼球具有很强的传染;小肠、背根神经节、骨髓、肺、肝、肾、脾、胎盘、淋巴结也具有感染性。人类食用了这些组织或被疯牛病因子污染的其它食物后,通过消化道而感染。感染因子先进入肠道局部淋巴组织并在其中增殖,再出现于脾脏、扁桃腺,最后定位于中枢神经系统。目前在英国已发现的患者有80多人。2二噁英污染:二噁英来源于有机物构成不完全燃烧。其中,城市固体废物的焚烧和钢铁冶炼是二噁英的主要来源。二噁英化学性质稳定,与酸碱不起反应,不易分解,不易燃烧,不溶于水。进入机体后几乎不被排泄而沉积于肝脏和脂肪组织中。二噁英属于剧毒物质,其致癌毒性比黄曲毒素高10倍,比氰化钾高1000倍。二噁英进入机体后,改变DNA的正常结构,破坏基因的功能,导致畸形和癌变,扰乱内分泌功能,损伤免疫机能,降低繁殖力,影响智力发育。3 激素类生长促进剂的安全问题

(1)克伦特罗中毒 克伦特罗是一种化学合成的β-兴奋剂。化学合成的β-兴奋剂种类较多,其中克伦特罗成本最低,药效最高。克化特罗作为饲料添加剂可提高动物瘦肉率,降低脂肪沉积,改善饲料利用率,在体内的蓄积性强。作为饲料添加剂,在动物组织和畜产品中易残留,由于克伦特罗性质稳定,一般残留的动物食品易出现中毒,表现为头晕、恶心、呕吐、血压升高、心跳加速、体温升高、寒颤等症状。国外在1990年左右普遍使用克伦特罗作为增肉添加剂,其后多次发生因食用含克伦特罗的肉食品而集体中毒事件。我国从未批准在动物饲料中使用克伦特罗,但在前几年饲料和养殖企业使用克伦特罗的现象比较普遍,导致多起中毒事件。1999年,国家明令禁止使用克伦特罗。2000年的普查发现,仍有部分企业在违法使用。

(2)其它激素

早年批准在肉牛和水生动物中使用的性激毒类促生长剂如睾酮、孕酮、雌二醇、玉米赤霉醇等和甲状腺类激素,碘化酪蛋白因易在畜产品中残留而危害人类健康,已被各国禁用。在我国也列为违禁药物,但目前仍可能有少部分企业在违法使用。抗生素残留与耐药性传递问题

自20世纪中叶人们发现抗生素对动物促生长作用以来,抗生素添加剂得到了广泛应用,对畜牧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在改善动物生产性能方面,抗生素的效果是其它任何饲料添加剂无法比拟的。然而,大量、长期在饲料中使用抗生素也确实产生了令人担忧的问题:一是耐药性问题;一是残留问题。抗生素添加剂的长期使用和滥用导致细菌产生耐药性。虽然耐药性因子的传递频率非常低,但由于细菌数量大、繁殖快、耐药性的扩散蔓延仍然较普遍,而且一种细菌可以产生多种耐药性。在临床医疗和流行病调查中发现,各种病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抗药性。细菌耐药性给人类健康带来了巨大危害。抗生素在畜产品中残留是饲用抗生素应用中存在的另一问题。抗生素被动物吸收后,可以分布全身,但肝、肾、脾等组织分布较多,也可通过泌乳和产蛋过程而残留在乳、蛋中,从而广泛地畜产品中残留。鸡肝脾、鸡蛋清和蛋黄中四环素类抗生素残留量分别达4.66mg/kg、7.5mg/kg和6.5mg/kg,检出率分别为33.9%、60%和60%;蛋清中链霉素残留为0.7mg/kg,检出率20%。四环素的残留量大大超过欧共体的规定的最高允许残留量标准(0.5mg/kg)。抗生素的残留不仅影响畜产品的质量和风味,也被认为是动物细菌耐药性向人类传递的重要途径。抗生素的大量使用对畜禽健康也构成直接威胁。由于耐药性的产生和药物治疗效果的下降,象大肠杆菌、葡萄球菌病,现已成为畜禽常见的传染病;另一方面,长期使用抗生素降低畜禽机体免疫力,破坏消化道微生物平衡,导致动物内源性感染和二重感染。此外,在实际生产中不按规定剂量、范围、配伍和停药期使用抗生素的现象仍然存在。一些具有明显副作用且已禁用的抗菌药如磺胺、痢特灵等在一定范围内仍在继续使用。这些现状仍是当前饲料工业和养殖业中突出的不安全因素。,5 生物污染

饲料的生物污染指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的污染。病原料生物污染饲料并随后污染并随后污染畜产品是疾病传播的重要途径。沙门氏菌、大肠菌菌、葡萄球菌、肉毒梭菌等在饲料中不得检出的病原菌偶有存在。2006年国家质检中心在陕西抽查17个猪鸡浓缩饲料产品。其中,有7种产品有沙门氏菌检出。霉菌污染并超过安全标准是最突出的微生物污染,所产生的霉菌素不但危害畜禽健康,一些性质毒素通过残留也影响畜产品的食用安全。

6转基因饲料的安全问题

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及共在农业中的应用,转基因作物及其副产物用作饲料的比例越来越高。一些专业用的能克服常规饲料缺点的饲料作物,如高油玉米、高赖氨酸玉米、低毒菜籽、高蛋氨酸大豆等饲料原料已在饲料工业和畜牧业中应用。这些转基因饲料对动物健康及畜产品的安全性也是人们关心的问题,需进一步从科学、经济和社会方面进行全面评估。

三解决动物饲料安全问题,确保畜产品安全的对策 法规手段

针对饲料安全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各国都制定了相应的法规。欧盟已明令禁止使用肉骨粉和动物油脂作为饲料原料、禁止使用β-兴奋剂和其它激素类生长促进剂。大部分饲用抗生素也被禁止使用。国际社会对新型饲料原料及添加剂加强了安全性评估,也加强了对饲料、食品及疫病的监控和检测管理,同时制定了畜产品的卫生标准。我国政府十分重视饲料安全问题。针对欧洲暴发疯牛病和二噁英中毒事件,及时发布了禁止从欧洲进口肉骨粉和动物油脂的禁令。根据我国饲料安全问题的特点,颁发了一系列法规和管理办法,如《饲料和饲料加剂管理条例》、《食品卫生法》、《动植物检疫法》、《饲料中盐酸克伦特罗的测定》《动物源性饲料产品安全卫生管理办法》等。启动了“饲料安全工程”,着手建立饲料安全评价基地和饲料安全监控信息网,完善饲料标准化体系,改善检测条件产,加强监控和执法。对违禁药品的生产、流通和使用实行重点监控,对违法违纪行为进行严厉打击。所有这些法规和措施的实施使我国饲料和畜产品的安全现状得到了显著改善,并为将来全面实现饲料和畜产品安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技术手段

最终解决和畜产品安全问题必须依赖于新技术新产品的研究和应用。由于肉骨粉、油脂、抗生素、高铜、砷制剂等饲料原料和添加剂对动物生产性能和饲料利用效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停止这些物质的使用对动物生产性能,乃至整个动物农业和社会生活产生不利影响。同时,取消抗生素后动物生产性能会下降,必须增加畜产品的生产成本。据估计,丹麦取消饲用抗生素后,每头猪生产成本增加1美元;比利进估计,每头猪的收入减少2美元。取消抗生素还会产生其它社会问题,动物农业的根本任务是以较高的土地(资源)利用率生产最多的畜产品。食品安全所采取的系列政策措施将极大地增加实现这一任务的难度,不解决这一难题,畜产品的安全问题不会得到根本解决。

食品安全问题关系到人类的健康和生存,动物饲料作为人类动物性食品的生产原料,其安全问题与畜产品的安全密切关系。饲料中存在的不安全或具有安全隐患的因素很多,某些方面的问题还十分突出,关注和解决安全问题刻不容缓。然而,解决安全问题并非易事,涉及政治、经济、技术诸多方面的因素,因而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工作。当前,只有在加强新在产品、新技术的研究、应用及建立和完善相关法规的基础上,加大对动物饲料、畜产品监督管理的力度,实行生产、销售、使用等全程监管,做到标本兼治,惩防并举,才能及时有效遏制相关问题的恶化,逐步解决动物饲料、畜产品安全问题。

篇3:动物饲料食品安全探讨论文

1 鱼粉的安全卫生隐患

鱼粉的安全卫生与原料鱼鲜度、来源及加工方法和加工、贮藏、运输、使用过程中的环境条件等密切相关。原料鱼新鲜度高, 则可减少微生物污染, 并减少由于腐败引起的毒素, 同时防止脂肪变性。原料鱼来源于污染海域或疫区, 则可能导致更大的安全卫生问题, 如疯牛病、二恶英污染。加工方法中以工艺先进的湿法加工最优, 干法次之, 采用凉晒方法制取鱼干再粉碎的土法加工方法卫生安全隐患最大。鱼粉流通和使用各环节的环境污染也是影响鱼粉卫生安全问题的重要原因。

1.1 鱼粉中的病原微生物

从鱼粉中检出的病原微生物种类很多, 其中对动物及人致病力强的有沙门氏菌、志贺氏菌、肺炎克雷伯氏菌、阴沟肠杆菌, 对动物及人存在安全隐患的芽胞杆菌、非发酵菌、枸橼酸杆菌等, 这些病原菌在进口鱼粉中检出比例也较高。福建省福州市马尾出入境检验检疫局2004年在2003年776批15.9万t的进口鱼粉中, 随机抽出81个样品进行鱼粉病原菌分离, 结果碱性营养琼脂分离到76株细菌, 生化鉴定结果表明其中阴沟肠杆菌14株、腊样芽胞杆菌29株、凝结 (固) 芽胞杆菌10株和球形芽胞杆菌23株;从沙门、志贺菌属琼脂培养基和胆盐硫乳琼脂培养基培养基上共分离到66株细菌, 其中阴沟肠杆菌16株、非发酵菌16株、构橼酸杆菌10株、沙门氏菌13株、大肠杆菌5株、非脱羧勒克氏菌4株、肺炎克雷伯氏菌2株。厦门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技术中心2002年3月12日从智利进口的红鱼粉中检出甲型副伤寒沙门氏菌, 该菌属沙门氏菌属A群, 是高度适应于人类的沙门氏菌, 会引发败血症、胃肠炎及其它组织局部炎症等。广州黄埔动植物检疫局1995年9月首次从16 800 t秘鲁进口鱼粉中检出能引起细菌性痢疾的志贺氏菌。

1.2 鱼粉中的毒素

文献报道已检测到动物健康的鱼粉中的毒素主要有:组胺、肌胃糜烂素、黄曲霉毒素、烟曲霉毒素、肉毒梭菌毒素等。使用不新鲜、腐败霉变的鱼制作的鱼粉其组胺含量一般较高, 当机体摄入组胺超过100 mg (或体重1.5 mg/kg) 时, 即可引起过敏性食物中毒。肌胃糜烂素是组胺的衍生物, 主要与鱼粉加工时的温度有关, 当加工温度超过120 ℃时鱼粉中含量上升, 它的致病能力100倍于组胺。有报道称2.2 mg/kg的肌胃糜烂素就可刺激家禽的胃酸分泌, 造成“黑色呕吐症”。鱼粉生产过程控制不严或贮藏不当被污染或腐败变质则可导致鱼粉中含多量的黄曲霉毒素、肉毒梭菌毒素。

1.3 鱼粉中的重金属

福建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王丹红等2004年对来自我国主要进口国的进口鱼粉进行了有毒有害金属含量监测与调查, 抽查了约300个样品进行重金属含量的检测, 结果发现, 抽查的新西兰鱼粉中汞含量普遍较高, 样本中有15%的新西兰鱼粉汞含量超过国家饲料卫生标准规定的限量 (鱼粉中汞的允许量≤0.5 mg/kg) ;阿根廷、智利等南美鱼粉的镉含量偏高, 其范围为0.8~4.0 mg/kg, 有9%的南美鱼粉镉含量超过国家饲料卫生标准规定的限量 (鱼粉中镉的允许量≤2 mg/kg) 。镉和汞是对生物体具有较高毒性的元素, 由于镉和汞在工业、农业及医药上应用广泛, 它通过污染环境和生物链对人体产生毒害。机体内镉蓄积可引起肝、肾慢性毒性, 并导致负钙平衡, 引起骨质疏松症等。鱼粉中的甲基汞人体易吸收、毒性强。

1.4 鱼粉中的脂肪氧化

鱼粉中脂肪占5%~14%, 鱼粉加工、贮藏、运输等因素单独或共同作用均可导致脂肪氧化。脂肪氧化产生游离脂肪酸含量偏高, 产生较多的醛、酮、酸等物质, 脂肪氧化还导致蛋氨酸和色氨酸破坏, 影响鱼粉的适口性、营养价值和可消化性, 还降低动物的免疫机能。在毛皮动物还可引起皮炎, 引发咬毛和毛皮质量下降。

1.5 掺假鱼粉的安全问题

近年来报道了多起掺假鱼粉造成动物中毒的事件。国家饲料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董焕程2002年报道了掺入劣质皮革蛋白的粉假鱼粉引起狐以铬中毒为主的中毒事件, 掺尿素劣质假鱼粉引起雏鸡、仔猪尿素中毒的报道也较多。掺入海盐或加工不当的高盐鱼粉引起幼龄动物食盐中毒的报道也屡见不鲜。

2 鱼粉在动物饲粮中的使用安全

2.1 加强卫生监督管理

各级主管部门应严格按GB13078-2001饲料卫生标准中规定的鱼粉卫生指标、国家标准GB/T 19164-2003《鱼粉》和农业部颁发的《动物源性饲料产品安全卫生管理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令第40号) , 对鱼粉生产加工、进口和流通的各环节加强监督管理, 同时有必要有针对性地增加一些检测的具体项目, 有效遏制劣质掺假鱼粉的使用, 严把鱼粉质量关, 保证动物及人类健康。

2.2 合理添加使用

饲料生产企业对使用的鱼粉应进行检验, 除常规营养指标外, 主要检验各种氨基酸、挥发性盐基氮和组胺、酸价、尿素, 条件许可时进行微生物总量、致病菌 (如沙门氏菌) 及金属 (镉、汞、铬) 的检验, 为科学安全地使用鱼粉掌握第一手数据, 有效避免劣质假鱼粉给养殖业带来的危害。这些指标如果由主管部门规范鱼粉供应商必须附带这些指标检验结果, 否则不准进入市场, 将是饲料生产企业和养殖户最渴望的。

篇4:浅议动物饲料与畜牧产品安全关系

关键词:农药残留 添加剂 抗生素 措施 监督

中图分类号:S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25X(2012)O8-0158-01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动物食品的数量提出了更多的要求,但是,畜牧业是一个低效、长期性的产业,为了提高动物生产水平的数量,同时,也为了使利益最大化,各种各样的饲料、添加剂、药物在饲养过程中广泛运用,使用过程中,由于使用不当或饲料产品良萎不齐,给人类的健康和自然环境带来了较大的危害,因此,生产绿色无公害的畜牧产品已成为全世界人民的共同呼声,也成了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

一、饲料对畜产品安全的影响

1.饲料本身

饲料本身含有一些物质,如胰蛋白酶抑制因子、植物凝集素、胃肠胀气因子、硫葡萄糖苷、棉酚、生氰糖苷等,它们对动物的健康具有一定的毒害作用。胰蛋白酶抑制因子对动物的脾脏及肠道具有伤害作用;硫葡萄糖苷的降解产物异硫氰酸酯、硫氰酸酯、恶喹烷硫酮等,可导致动物甲状腺肿大;棉酚特别是游离棉酚,具有极强的毒性,对动物的危害更大。这些物质在动物体内积累达到一定量时,人食入后即可造成中毒。

2.农药残留

动物饲料主要来源于植物,而现代植物生产过程中使用大量的农药导致植物性饲料的农药残留,动物采食后会造成组织和其产品中农药的残留,进而危害人类健康。谷物和牧草饲料中农药残留主要来源于有机氯农药、有机磷农药和拟除虫酯类农药,这些农药主要蓄积于人体的脂肪组织,其次为肝、肾、脾、脑。有机氯农药通过动物产品进入人体后,可引起肝细胞病变,导致脂肪肝,还可以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达到一定储量后会引起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和皮肤刺激症状。有机磷农药进入人体后,主要损坏神经系统,出现头痛、疲乏、健忘、运动失调等症状,对人畜健康造成很大的伤害。

3.饲料添加剂

为了获得更多的畜产品,人们常在饲料中添加一些促进畜禽陕速生长所需的化学物质,这类物质如不按规定使用,通过生物链进入畜禽体内被蓄积,最后会随畜产品进入人体中,影响人体健康甚至引起死亡。目前我国禁止在饲料和动物饮水中使用的添加剂共6大类55种。主要有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如盐酸克伦特罗、莱克多巴胺等);性激素(如已烯雌酚、雌二醇、孕酮等);蛋白同化激素(如磺化酪蛋白);精神药品(如安定、安眠酮等);抗菌素类(如氯霉素、呋喃唑酮等);各种抗生素(如青霉素等)。

4.抗生素药物

目前饲料中常添加抗生素作为抗菌及动物促生长剂,抗生素药物作为饲料添加剂使用,极大地推动了畜牧业的发展。但是,抗生素的大量使用对畜禽健康也构成直接威胁。由于耐药性的产生和药物治疗效果的下降,象大肠杆菌、葡萄球菌病,现已成为畜禽常见的传染病;另一方面,长期使用抗生素降低畜禽机体免疫力,破坏消化道微生物平衡,导致动物内源性感染和二重感染。另外,重复添加促生长类抗生素也会造成超量用药,其造成的兽药残留进而危害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常吃有兽药残留的肌肉和内脏,人体就会产生抗药性,助长抗药性微生物的生长及耐药菌株的出现,致使人生病后服药无效,严重者还会产生过敏性休克。

解决畜产品安全的核心是应用安全的饲料,并且需要不断地加以改进和创新,进一步开发和研制新饲料产品和新技术,使之为实现畜产品安全奠定雄厚的基础。

1.健全措施,提高安全意识

我国政府十分重视饲料安全问题。根据我国饲料安全问题的特点,国家颁发了一系列法规和管理办法,如《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允许使用的饲料添加剂品种目录》、《饲料药物添加剂使用规范》、《饲料中盐酸克伦特罗的测定》、《兽药管理条例》、《食品卫生法》、《食品动物禁用的兽药及其它化合物清单》、《禁止在饲料和动物饮用水中使用的药物品种目录》、《无公害食品标准》、《绿色食品饲料和饲料添加剂使用准则》及《绿色食品兽药使用准则》等。

2.加强监督,保障饲料安全

加强饲料监管力度,确保饲料安全。进一步完善饲料法律、法规,加强饲料质量监督的力度,尤其是将兽药残留监测纳入饲料安全监督范围的重点,取缔生产销售含有违禁药品的饲料企业。建立饲料安全信息体系,提高饲料行业管理水平,提高饲料产品质量。提高使用者对饲料安全因素的认识,确保饲料安全。规范兽药管理,严格休药期制度。严格执行《兽药管理条例》,规范兽药生产、经营、销售和使用行为,清理整顿兽药市场,严厉打击制售假劣兽药的活动。

3.加强研究,促进饲料安全

篇5:饲料生产环节安全探讨

饲料生产环节安全探讨

饲料的`安全性是影响动物性食品安全的最重要和最直接因素,饲料安全在全世界范围内已经达成共识,饲料产品必须对动物健康和正常生长、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人类健康和生活不会产生不良影响.在畜牧业的发展中,饲料安全是保证获得安全畜产品的前提.从饲料原料、饲料添加剂的使用、饲料加工、运输、存储环节等饲料产业各环节探讨了饲料安全问题.

作 者:王增敏 WANG Zeng-min 作者单位:潍坊职业学院,山东,潍坊,261031刊 名:畜牧与饲料科学英文刊名:ANIMAL HUSBANDRY AND FEED SCIENCE年,卷(期):31(3)分类号:S816.34关键词:饲料 原料 添加剂 安全

篇6:动物饲料食品安全探讨论文

促进动物健康养殖实施,饲料工业发展的新天地-动物健康内助力:功能性饲料

2007年1月26日,国务院出台了《关于促进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提出了大力发展健康养殖的指导思想.健康养殖以保护动物健康、保护人类健康、生产安全营养的畜产品为目的.,实现畜牧业无公害发展.无公害的基本要求是无残留、无污染.“无残留”是指动物肌体内不含有危害人类健康的残留物质;“无污染”是指动物的排泄物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作 者:李凯年 逯德山 作者单位:吉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刊 名:中国动物保健英文刊名:CHINA ANIMAL HEALTH年,卷(期):2007“”(9)分类号:关键词:

篇7: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专业简历

姓 名 XXX 性 别 男 出生日期 ***

毕业院校 浙江大学 学 历 博士 专 业 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

毕业时间 -07 英语水平CET6

籍 贯 *** 婚姻状况 *** 政治面貌 ***

个 人 评 价

本人正直诚恳、性格开朗、成熟自信、积极向上;善于与人沟通,具有较强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责任感,组织能力强;思维活跃、善于创新、具较强的动手能力,适合于科研开发、教学以及企业管理等方面工作

教 育 经 历

起止时间

学习经 历

.9-2007.7 浙江大学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专业攻读博士学位

.9-2004.7 ******

.9-2001.7 *****

外 语 能 力

CET-6。英语功底扎实,听说读写能力较强,通读外文期刊、文献,善于专业英语写作

专 业 技 能

能够熟练操作组织和细胞培养

熟练操作免疫细胞化学技术

擅长畜禽饲养管理及饲料资源开发、利用

熟悉常用办公软件及饲料配方、SAS统计等专业软件,能够进行局域网的维护

主 要 课 程

动物分子细胞生物学、动物细胞工程、动物营养调控专题、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研究进展、基础兽医学研究技术等

从事科研项目

.1~2007.6,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体细胞诱导的胚胎生殖干细胞增殖和分化机制的研究”课题的研究,从事生殖干细胞增殖调控的工作。

2006.1~2007.6,参与教育部项目“禽类生殖干细胞为载体的生物反应器平台的研究”课题的研究,从事干细胞移植的工作。

.1~2007.6,参与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生殖干细胞为载体的禽类生物反应器平台的建立”课题的研究,从事生殖干细胞增殖调控的工作。

2006.7~2007.6,参与浙江省教育厅项目“人参皂甙对鸡原始生殖细胞增殖的影响极其机理的研究”课题的研究,从事原始生殖细胞增殖调控的工作。

研 究 经 历

哺乳动物卵母细胞和早期胚胎的体外培养

胚胎干细胞和原始生殖细胞的体外培养

卵母细胞成熟和A型精原细胞增殖的调控

发 表 论 文

Dalei zhang, Caiqiao Zhang et al., Ginsenosides promote meiotic maturation of mouse oocytes in cumulus oocyte complexes involving increased expression of nitric oxide synthase. Nutrition Research, 2006, 26(11):585-590 (SCI)

张大雷,王安. 吡啶羧酸铬对笼养重产蛋鸭营养物质利用率的影响.中国畜牧兽医,2004,31(5):3-4

张大雷,王安. 吡啶羧酸铬对重产蛋鸭生产性能的影响.中国家禽,2004,26(7):11-13

张大雷,王安. 家禽三价铬在畜牧营养中的应用.黑龙江畜牧兽医,2004,9:33-34

张大雷,单安山. 羽毛粉蛋白饲料的开发及其在畜牧生产中的应用.饲料工业,,24(9):49-51

张大雷,单安山. 半胱胺在畜牧生产中的应用.饲料研究.2003,5:14-16

张大雷,王安. 大豆异黄酮的制备和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黑龙江畜牧兽医,2003,5:33

张大雷,参编. 蛋鸭笼养综合技术.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4

联 系 方 式

地址:****************

电话:******** Email:*************

篇8:动物饲料食品安全探讨论文

1 饲料添加剂

农业部于2008年12月11日发布了《饲料添加剂品种目录 (2008) 》, 凡生产、经营和使用的营养性饲料添加剂及一般饲料添加剂均应属于《饲料添加剂品种目录 (2008) 》中规定的品种;在《饲料添加剂品种目录 (2008) 》之外的其他任何添加物, 未经农业部审核批准, 不得作为饲料添加剂在饲料生产中使用。在集约化养殖生产中大量应用饲料添加剂已成为必然趋势, 但一些谋求私利的不法商者和少数文化水平较低的养殖户大剂量地盲目应用饲料添加剂造成了严重的食品安全问题。如饲料中添加一定量的铜、有机砷制剂有利于动物的生长, 但若添加过量会在动物内脏中蓄积, 进而影响人体健康。

2 饲料中药物残留

由于有些饲料是作物的壳、根、皮等废弃部分, 不能采取清除表面、清洗等处理措施, 因此其药物残留现象较严重。通过水、土壤、大气等途径在饲料中残留的药物到达动物体内后, 虽然大多数可经肾脏过滤后通过尿液排出体外, 但极少量的药物因动物不能有效分解而蓄积在体内, 药物的残留和聚集致使家畜生产性能降低的同时也使动物源性食品存在药物残留问题。人类食用有药物残留的动物源性食品后, 进入人体的残留药物可积聚或存留在组织、细胞和各类器官中, 破坏生理机能, 进而危害健康。养殖过程中使用违禁药物和不严格执行休药期规定, 也是造成药物残留超标的重要原因之一。

3 饲料保存不善

饲料导热性差且易吸潮、发霉, 可为微生物提供良好的滋生环境。存放时间较长的饲料中的维生素可因氧化等的作用而失效, 因此饲料的保存是饲料生产者和养殖户遇到的难题之一。因保存不善而滋生病菌、发生霉变或失效的饲料, 会直接影响动物健康, 进而间接影响人类健康。霉变的饲料在霉菌生长繁殖过程中能产生大量毒素, 危害动物正常的生长和繁殖, 人通过食用残留霉菌毒素的动物源性食品引发霉菌病。此外, 农药和化肥的使用以及工业“三废”的排放, 使空气污染、土壤污染和水污染日趋严重, 造成饲料原料中蓄积大量有毒有害物质[2]。这些被污染的饲料被动物采食后通过其产品转移给人类, 从而影响人类健康。

4 对策和建议

1) 建立健全动物源性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体系, 强化监督执法。完善立法, 严格执法, 为生产无公害动物源性食品提供法律保障。强化监督执法, 坚决打击违法经营动物及动物产品的行为。对使用国家禁止的有毒、有害物品或药物的单位或个人, 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根据《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 对饲料的各个环节进行严格监管。

2) 加强饲料管理。从最基本处着手, 对饲料各个环节进行控制、严格监管, 严禁使用过期的饲料及饲料添加剂。合理规范兽药使用剂量, 控制饲料中的药物残留。加强饲料保存及霉变预防, 做到仓库干燥、整洁, 并根据气候的不同对易潮湿、发霉的饲料采取相应的措施。

3) 大力宣传, 加强民众对动物源性食品安全重要性的认识。加强对广大养殖户进行科学养殖的宣传, 增强兽医、兽药饲料生产者和销售者的责任感, 进而提高民众对动物源性食品安全的认识。

参考文献

[1]刘文森.动物源性食品安全与兽医公共卫生[J].中国禽业导刊, 2005, 2 (19) :14-15.

篇9:动物饲料食品安全探讨论文

动物源性饲料产品是指以动物或动物副产品为原料,经工业化加工制作的单一饲料。这类饲料包括畜禽屠宰场副产品、水产制品、乳制品、蛋制品及蚕丝工业副产品等。它们具有高蛋白质含量及生物学价值、矿物元素及B族维生素含量丰富等特点,是畜、禽、鱼类等动物饲料的重要原料。但此类产品也容易发生安全卫生问题,产生多方面的不良影响。当前,动物源饲料产品质量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产品无标签、质量差、微生物超标等。以鱼粉为例,有的鱼粉企业用国产鱼粉冒充进口鱼粉;鱼粉中添加贝壳粉、羽毛粉,甚至皮革粉,以此充好;产品标签不规范,或者有的鱼粉就没有标签,来源不清;鱼粉中杂质过多,微生物超标。

2 动物源性饲料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2.1 企业规模

目前,许多动物源性饲料生产企业规模太小,甚至不少企业还是小作坊式的加工点,企业管理松散,生产行为不规范,生产工艺和设备十分简陋,从业人员文化素质较低,加工、仓储条件差,再加上从业人员趋利动机,导致产品质量上不去,甚至出现以次充好,以劣充优的现象。

2.2 生产环境

有的企业从生产成本考虑,在生产环境的投入上能省则省。原料露天堆放,招惹蚊虫,一遇雨天,原料沾水后易滋生病原微生物。厂房无除尘设备,原料随意堆放,容易交叉,生产环境脏、乱、臭,给商品饲料生产埋下安全隐患。

2.3 原料来源

某些生产企业缺乏安全意识,肓目采购原料,使得动物源性饲料原料成分和来源复杂,有屠宰场下脚料,有来自饭店、农村零星收购的杂骨和动物废弃组织,有的来自渔民的废弃水产品,无法保证原料未被病原微生物和重金属污染。由于原料的混杂性,牛羊源性成分混杂其中也在所难免,增加了反刍动物饲用同源性饲料感染疯牛病的风险。

2.4 产品质量缺乏统一标准

除鱼粉外,许多动物源性饲料产品没有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有的标准还在草案审定之中,有的标准已不适用,也不符合安全卫生要求。《饲料卫生标准》仅有鱼粉、肉骨粉和骨粉的卫生指标,企业产品标准质量指标和卫生指标无据可依,一些企业干脆无标生产,许多产品没有产品合格证,这些行为严重影响了动物性饲料的整体质量。

2.5 标签不规范

动物源性饲料普遍存在标签问题。例如进口鱼粉普遍没有中文标签;经营环节的动物性饲料多数无标签,使用者难以了解产品的来源,有问题无法追溯到生产厂家;某些产品标签不规范,产品名称随意定,不能反映饲料的真实属性,标签中表明的原料组成不明确,产品成分保证值与产品质量不一致。

3 对策探讨

3.1 生产条件

动物源性饲料产品生产企业的生产工艺流程和设备应能满足产品的安全卫生和质量标准要求。动物源性饲料原料与产品极易腐败,高温灭菌是保障产品安全卫生的重要环节,因此要有良好的清洗、消毒、烘干等设施。生产厂区布局要合理,原料存放及整理区、生产加工区、成品储存区要完全分开,防止交叉污染。要有完备的废弃物收集、处理系统和污染防治设施,其排放要符合环保要求。生产企业的厂址应远离动物饲养场地,最小距离1000m。如果靠近屠宰场所,应有必要的隔离防疫措施。厂区周围应有围墙或其他有效屏障,进出口应有供人员、车辆进行消毒的设施。

3.2 饲料原料的安全卫生管理

采购原料时要对原料产地的畜禽疫情有所了解,禁止采购腐败、污染或来自动物疫区的动物源性原料。这是保证动物源性饲料产品安全卫生质量的关键。不同原料应分别存放,并挂标识牌,避免混杂。禁止露天放置原料,原料贮存场地或仓库要求阴凉、通风、干燥和洁净。对于新鲜的畜禽肉类及鱼虾类原料如不能及时加工处理应低温贮存。新鲜原料即使低温贮存,也应尽快使用。原料出库使用前应进行筛选,对贮存时因发生异常变化而导致不合格的原料要加以去除并作无害化处理。

3.3 产品加工过程中的安全卫生管理

生产各种动物源性饲料产品时,应当确定相应合理的生产工艺流程并严格执行。使用同一设备生产不同动物源性饲料产品前,对所有设备和工具、容器都应进行彻底清洗,防止交叉污染。对用于制造、包装、储运的设备及器具应定期进行清洗、消毒。生产过程中的废弃物必须随时清除,并经无害化处理后及时清理出厂。生产中使用饲料添加剂的品种和用量,应符合国家有关饲料添加剂的使用规定。

3.4 饲料成品的安全卫生管理

成品要严格进行检验,检验合格才能出厂,并执行产品留样观察制度。检验项目应包括细菌总数、沙门氏菌、大肠杆菌、重金属、特定病原菌等有严重危害性或危险性的指标。同时按照动物源性饲料产品种类的不同,必要时还要检验水分、酸价(AV)、过氧化价(POV)、挥发性盐基氮(VBN)、组胺和砂分等指标。成品被有毒、有害物质污染或其他原因导致品质破坏时,应予以销毁,并追查原因。成品存放区和原料贮存区要完全分开,保证成品不受污染。成品应分类存放,防止误装或混装。生产使用的饲料添加剂、药物等物品不得和饲料成品贮存于同一场所。成品包装材料必须符合有关卫生标准与规定,不得带有任何污染源,并保证包装材料不应与产品发生任何物理、化学作用而损害产品。同时在标签和外包装应符合规范,注明相关信息。

篇10:水生动物营养与饲料学考试题

A卷闭卷适用专业:水产08级 姓名:学号:专业:班级:座位号:

一、填空

1.2.概略分析六大营养成分:水分、粗灰分、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无氮浸出物

3.4.5.6.水生供能物质:蛋白质;猪的供能物质:碳水化合物。

二、名词解释消化:食物经过消化道,经物理、化学过程,将饲料颗粒变小,将饲料中的大分子物质变成小分子物质,能够被吸收,这整个过程叫做消化。营养:营养是一个过程,这些过程包括摄食、消化、吸收和代谢。限制性氨基酸:对象是饲料,根据饲料当中其含量与需要量之比,凡低于需要量的氨基酸我们称之为限制性氨基酸。根据低地程度排名,分为第一、二、三限制氨基酸。必需氨基酸:在体内不能合成,或合成量太少,不能满足其需要量,如果不能从饲料中补充,会出现缺乏症,补充以后,缺乏症得以部分恢复,必须从食物中获得的氨基酸。

三、解答题水产动物维持能量为何少于陆生动物?

(1)水生动物是变温动物,体内代谢用于维持体温的比例低

(2)水生动物基本不存在咀嚼活动

(3)水生动物氮排除产物70~80%是氨,不需要转换为尿素或尿酸而耗能

(4)水生动物肠道短,体积很小,因此微生物很少,消化道几乎不存在微生物发酵产热过程。水产动物维生素需要量为什么比陆生动物大?

(1)水生动物物质代谢强度高于路生动物。

(2)由于水生动物生活在水中,食物来源主要来源于动物性原料,动物性原料除VD比较高外,其他维生素都不像植物性原料那么多?

(3)水生动物体组成含有较多不饱和脂肪酸,易生物氧化,而几乎所有的维生素都有抗氧化作用。

(4)水生动物饲料中含有动物性原料多,动物性原料本身易氧化,进入体内会加速鱼体生物氧化。

(5)水生动物是低等生物,抗应激能力差,维生素具有提高鱼体抗应激能力和生活力的作用。

(6)水生动物肠道短,肠道发较弱,肠道发酵产生的维生素少。

任课教师:周小秋系主任:陈代文水产动物为何一般不会出现钙的缺乏?

虽然水生动物对钙的需要量比较大,但是水中含有大量的钙,水产动物通过鳃将钙吸收进入鱼体。水产动物体组成特点

(1)水分

A 在不同的生理阶段,水分含量存在很大差异,随着年龄增加,水分含量逐渐减少。

B 水分在不同的组织器官中,含量存在很大的差异,与组织器官功能有关系,凡作为结构组成部分,水分含量最低;其次,作为营养物质沉积部位,水分要高一些;凡是行使功能的组织部位,水分含量最高。

(2)有机化合物

A 蛋白质

第一,以干物质含量为基础,蛋白质随着体重的增加逐渐降低;

第二,在鱼体内不同的组织器官也存在差异,在肌肉和器官里蛋白质含量较高。

B 脂肪

第一,与体内以不饱和脂肪酸为主,脂肪熔点较低。

第二,脂肪主要储存在腹部、肌肉里,腹腔内。

第三,以干物质为基础,随着年龄的增加,脂肪含量增加。

C 碳水化合物

第一,主要是糖原和少量葡萄糖。

第二,含量比较低。

第三,在鱼体储存部位,肝脏和肌肉。

第四,肝糖原和肌糖元含量低于陆生动物。

(3)无机化合物

A 无机化合物主要存在部位是骨骼。

B 以干物质为基础,无机物含量随着年龄的增加逐渐降低水产动物蛋白质营养的生理功能?

(1)蛋白质是水生动物结构组成部位,皮肤,消化道,鳃表皮细胞。

(2)蛋白质是水生动物主要的能量来源。

(3)蛋白质可作为生命活动活性物质的组成成分,酶、抗体、蛋白活性物质。

(4)作为水生动物蛋白质的部分氨基酸,可以在体内转换为其他重要物质。

(5)蛋白质是水生动物体组织沉积的重要物质,是养殖追求的最终目标。

四、论述题:

1.影响水生动物蛋白质消化吸收的主要因素

(1)饲料

A 饲料中碳水化合物含量严重影响蛋白质的消化:

首先,纤维是植物细胞壁的组成成分,纤维的可消化性底,增加饲料的排空速度,阻碍

细胞内蛋白质脂肪的消化吸收;

其次,淀粉。水生动物对淀粉的消化能力很弱,使得消化蛋白质的蛋白酶被屏蔽了一部分。

B 抗营养因子

首先,可溶性非淀粉多糖增加饲料在消化道粘度,使消化酶作用面积减小。

其次,影响蛋白酶活性因子,如胰蛋白酶活性因子等。

C 饲料中其他营养物质含量是否满足其需要量,无论缺乏或过量都会降低其消化。

D 饲料加工因素。

首先,粉碎粒度,越细,单位体积的表面积越大,和消化酶接触面积越大,消化吸收效果越好。

其次,膨化或浮化可以提高碳水化合物的可消化性,温度的浮动使之更易于消化。

(2)动物

A 品种,不同品种消化道的发育、结构和长短不同,消化能力存在差异,不同品种和食性差异度不是很大。

B 同一品种不同发育阶段,随着体重的增加,消化道发育完善度逐步增加,消化酶分泌量逐步增加,消化能力增强。

C 健康状况的影响,无论什么动物,健康状况存在问题,肯定影响摄食、消化、吸收和代谢。

(3)水环境因素

A 水温,水温影响酶,超过一定界限影响鱼的健康状况。

B 水质质量,溶氧、氨氮、重金属主要影响鱼健康状况,从而影响其蛋白质的消化吸收。2 碳水化合物在水产动物上为何不如陆生动物重要?

(1)碳水化合物在水生动物上主要作用是维持血糖浓度正常,从而保持机体整个代谢活动正常。作为调节血糖平衡的糖不是来自吸收的糖,而是来源于升糖氨基酸在体内通过糖异升作用来的。碳水化合物包括葡萄糖不能作为能源物质,不能被利用提供能量:据研究水生动物上缺乏葡萄糖利用的酶,1,6-二磷酸果糖激酶。用同位素示踪发现鱼饥饿时,不是利用肝糖原,而是先利用脂肪,再利用蛋白质;而且水生动物对蛋白质的需要量大;可以推出水生动物能源物质主要是蛋白质。而碳水化合物是陆生动物的主要能源物质。

篇11:动物饲料食品安全探讨论文

动物卫生监督所兽药饲料监督工作总结

2013年兽药饲料监督科在市畜牧兽医局的正确领导下,在市动物卫生监督所的具体指导下,在各科室的大力支持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为中心,以提高兽药饲料质量为主线,以保障畜牧业健康发展、维护公共安全为宗旨,不断加强相关法律宣传、规范兽药饲料市场、统一宠物诊疗病历,确保畜禽产品质量安全,进一步促进了我市兽药饲料监管工作全面开展。

一、2013年主要工作完成情况

(一)市场监管

1、兽药、饲料市场监督管理力度强。

一是加大兽药饲料抽检频次。今年,我市共出动车辆876次,出动执法人员1581名,对我市的288个兽药饲料经营企业、2038家兽药饲料使用企业和97家动物诊疗机构进行清理整顿。共抽检兽药35批次,饲料39批次。分别收缴销毁价值0.07万元的假冒伪劣生物制品80支,0.03万元的假冒伪劣兽药针剂150支和价值0.310万元固体制剂7公斤。取缔34个无证兽药经营企业,勒令13个兽药使用记录不规范完整的动物诊疗机构整改,对8家销售假冒伪劣兽药的经营户处以0.80万元罚款,对3家销售不符合饲料标准的经营户共计处以1万元的罚款。二是开展兽药和农资打击专项整治工作。根据省农业厅下发《2013年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方案》(鄂农涵2013]83号文件精神)和市畜牧兽医局的安排部署,我们扎实的还开展了兽药专项整治和农资打假专项整治工作。对畜牧投入品进检测,进一步打击使用和销售假冒伪劣兽药饲料等违法行为。三是开展“瘦肉精”专项整治。根据要求开展“瘦肉精”专项整治工作,抽检样品36474批次。检测养殖场249个检测样品17973个,屠宰场19个,检测样品18501个。另外,我们还向各县市配发“瘦肉精”检测卡11740份,要求他们派发给各大养殖场自行检测。四是认真做好兽药gsp的监管工作。为稳步推进我市兽药gsp工作,规范兽药经营质量管理。我们按照省、市文件要求,认真做好兽药gsp监管的宣传培训工作。截止目前,全市已有274户通过兽药gsp认证。并按照gsp要求从事兽药经营活动,保证我市兽药市场安全。五是建立兽药安全用药责任制。我市动物卫生监督所与各县(市、区)签订了《XX市养殖场兽药安全用药责任书》,各县(市、区)同养殖户统一签订承诺书,各养殖场的法人为责任人,承担使用假冒伪劣兽药的责任。我市的兽药饲料市场秩序进一步规范,广大养殖户和群众的利益进一步得到保障。我市共与养殖户签订责任书2611份。

2、动物产品质量安全系数提高。今年我市畜产品安全抽送任务是588分,实际在养殖场、屠宰场、外阜市场、集贸市场和超市共抽检动物产品共计817批次,其中:送省农业厅64批次,省畜牧兽医局23批次,自检730批次,超额完成畜禽产品安全抽检任务。通过增加抽检频次,加大抽检力度,确保我市动物产品的质量安全。

3、各环节生鲜乳的抽样监测工作深入开展。今年我科生鲜乳专项整治工作、省市监测抽样任务,认真开展生鲜乳抽样检查工作,共在生产、运输、交接环节抽取生鲜乳4批次,自检40批次,对生产企业下达整改通知书1份。通过严格的监测检查,我市生鲜乳质量得到保障。

4、宠物诊疗市场规范。强化对宠物诊疗美容市场的规范。我市共有宠物诊疗美容经营户97个,已经审核达标发证的84户,责令整改的13户。对正在营业的宠物诊疗经营户,我们统一制定了宠物门诊病历、宠物处方单、宠物免疫证等,宠物诊疗市场进一步规范。

(二)证件办理。

按照职能职责,我科室承担《兽药经营许可证》、《动物诊疗许可证》、《兽用生物制品经营许可证》、《动物防疫合格证》和“三品一标”认真的初步审查工作。今年我们共计审查20家企业,新增9家。通过我们的初审,经局审核,今年我市共计办理《兽药经营许可证》、《动物诊疗许可证》、《兽用生物制品经营许可证》、《动物防疫合格证》和“三品一标”认证。共办理《动物诊疗许可证》1份、《兽用生物制品经营许可证》1份、《动物防疫合格证》3份、“三品一标”企业9家。

(三)信息宣传。

1、法律法规及专业知识宣传培训。开展了多种形式、多渠道的法律宣传活动。一是开班培训班。我们针对养殖户举办安全用药培训班19期,培训1569人次,发放安全用药宣传资料5370余份;针对药物管理人员开办培训班11期,培训226人次。二是通过案件查处,对管理相对人进行法律宣传,共宣传群众52人次。三是通过接待来访群众,解答群众疑问宣传,共接待群众163人次。

2、信息材料报送。一是材料报送。我科室在积极配合市畜牧兽医局和市动物卫生监督所高质量的完成了《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农资打假保春耕工作》、《瘦肉精专项整治工作》、《兽药饲料市场专项监管工作》、《生鲜乳专项治理工作》、《XX市奶牛布病监测情况汇报》、《清缴XX海联动物药业有限公司生产销售违禁兽药专项行动》等材料的上报。二是新闻报道。邀请新闻媒体报道蜂业市场监管、兽药饲料打假活动4次。三是信息报送。给省畜牧兽医网、市畜牧兽医网、市动物卫生监督网报送信息宣传40余篇,超额完成信息报送任务。

(四)亮点创新

一是动物产品抽样基础信息电子化管理。我们之前一直使用的省局统一制定的《畜产品质量监督抽样工作单》,容易将不同县市区来源不一的样品编出现同一样品编号。为解决上述问题,更好的做好动物产品质量安全抽样工作,通过实际工作总结,我们了制定电子版的《XX市动物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抽样登记表,该表中按照不同抽样时间、地点、名称、数量、样品来源、编号和后期检验证书编号以及各县市区的顺序编码均作了统一设置。这项工作的开展主要确定了样品编号的唯一性,确保了样品信息的准确性,样品工作单与后期检验报告编号检索方便,查验快捷。二是开展兽药留样备案示范经营企业活动。我们在开展兽药留样备案工作是在推行兽药gsp工作的同时,由兽药经营企业向监管部门提供最小包装兽药产品,监管部门高标准建立兽药产品留样室,将兽药经营企业提供的最小包装兽药按序展示,并未展示的兽药产品建立电子档案,即时更新。监管部门根据兽药经营企业提供的产品目录进行核实,合格后颁发《兽药产品备案证》。通过建立兽药留样备案制度,在实际工作中解决由以前的兽药被动监管到主动监管,实时监管,不符合规定的兽药产品即时清理出XX市场,切实保障我市兽药产品质量,保护畜牧业健康发展。

(五)创先争优

1、党建工作。认真开展“一诺三评创十星”活动、积极参加“道德大讲堂”活动和“十星级检疫员(监督员)”创评活动,今年科室内部召开4次民主生活会和4次党支部工作会。

2、综治计生和文明创建工作。今年,通过严格的管理,我科室无人违反综治、计生法律法规。文明创建和综合治理工作得到提升,执法水平和服务质量进一步提高。

3、日常活动。积极参与局和所开展的各项活动,我科室的王江红同志还在XX市总会会、XX市畜牧兽医局、XX市动物卫生监督所主办的比武大赛获得一等奖。

二、存在的问题

今年我科室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是兽药抽检合格率低。2013年对我市兽药饲料经营店进行了抽检,抽检频率和抽检比例较小,抽检不合格的现象依然存在。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规范生产经营销售市场,提高产品的质量。

二是养殖环节监管工作不够深入。往往只注意经营市场监督管理,忽视了使用环节的监督检查,对养殖场自购自用药品的监管稍显薄弱,注重规模化养殖场的监管,忽视规模小、专业不强养殖户。今后将加大对兽药饲料使用档案记录监管,增加抽检次数。

三是对畜禽产品和生鲜乳的抽检率不高。受人员车辆所限,我们每年仅仅是完成了对省、市的抽检任务,没有进一步开展工作,提高抽检率。恳请监督所领导为我科室增加工作人员、配备专用车辆,以便更好的开展各项工作。

三、2014年工作思路及重点。

在保障完成所领导安排的临时和科室正常工作的同时,兽药饲料监督科在2014年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篇12:动物饲料食品安全探讨论文

胡明兴1 白义虎张国兴 安顺清

(1.绵阳市动物卫生监督所;2.绵阳市农科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3.绵阳市高新区动

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四川绵阳 621000;

摘要:规模养殖场动物卫生与畜产品安全监管应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兽药管理条例》、《动物检疫管理办法》、《动物防疫条件审查办法》和配套的动物及动物产品检疫规程等相关法律法规为依据,坚持源头监管为主,结合生产加工、运输、储藏和销售过程全程监控的原则,以开展包括规模养殖场动物卫生工作责任制的落实、防疫条件的运行、防疫工作的组织实施、具体防疫行为和投入品的监督管理、动物卫生工作的可追溯管理、防疫工作效果评价、动物卫生工作的监督执法和违法行为的查处为重点,最终达到动物防疫工作有序开展,动物疫病稳定控制,境内无重大动物疫情和畜产品安全事件发生的目标。

关键词:规模养殖;动物卫生与畜产品安全;监管方案

作者简介:胡明兴(1963-),男,高级兽医师,现任绵阳市动物卫生监督所副所长,从事动物防疫、检疫、动物防疫监督和畜产品安全监管工作。

近年来国内外畜产品安全事件时有发生,如:疯牛病、口蹄疫、结核病、布氏杆菌病、三聚氰胺、瘦肉精等事件不断发生,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国家已陆续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加强监管,为确保重大动物疫病稳定控制和现代畜牧业健康发展,确保畜产品卫生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兽药管理条例》、《动物检疫管理办法》、《动物防疫条件审查办法》和配套的动物及动物产品检疫规程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多年来绵阳市规模养殖场动物卫生与畜产品安全监管工作情况,现对规模养殖场的动物卫生与畜产品安全监管工作作如下归纳总结和探讨。监管原则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重大动物疫病稳定控制和保障畜产品安全为目标,以源头监管为主,结合生产过程全程监控为监管原则。监管思路

根据《动物防疫法》赋予各级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和动物饲养者的相应职责,一是监管下级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和镇乡畜牧兽医站对动物卫生工作的指导和畜产品安全工作的监测情况;二是监管下级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对动物卫生工作与畜产品安全监督管理情况;三是监管规模养殖场按照动物卫生法律法规和国家的防疫政策开展动物防疫工作情况,最终达到动物防疫工作有序开展,动物疫病稳定控制,全市无重大动物疫病和畜产品安全事件发生。3 监管重点

主要包括规模养殖场动物卫生工作责任制的落实、防疫条件的运行、防疫工作的组织实施、具体防疫行为和投入品的监督管理、动物卫生工作的可追溯管理、防疫工作效果评价、动物卫生工作的监督执法和违法行为的查处。监管内容和措施

4.1 落实目标责任制

4.1.1 宣传动员、安排部署。

每年初或根据当前形势,市、县、乡动物卫生与畜产品安全监管部门都要层层召开动物卫生和畜产品安全工作动员会,安排部署动物卫生和畜产品安全工作。

4.1.2 层层签订动物卫生、畜产品安全目标责任书。

每年初,市监督所与各县市区监督所、各县市区监督所与镇乡畜牧兽医站、各镇乡畜牧223

兽医站与辖区内各规模养殖场之间层层签订动物卫生和畜产品安全目标责任书。

4.1.3 建立部门与养殖场双方责任人联系制度。

各县市区动物卫生监督所要分片区落实专人、镇乡畜牧兽医站要对每一个规模养殖场落实专人分别负责片区和养殖场动物卫生、畜产品安全监管、政策和法律法规的宣传贯彻执行工作,并做到市、县市区责任人每月对片区巡查一次、镇乡责任人每周对各养殖场巡查一次。各规模养殖场也要落实专人负责动物卫生和畜产品安全工作,并做到每月至少向监管责任人汇报一次,出现动物防疫和畜产品安全事故要立即报告监管责任人组织处置。

4.1.4 建立监督检查责任制。

市、县市区动物卫生监督所要定期或不定期对规模养殖场动物卫生和畜产品安全工作开展监督检查,各镇乡畜牧兽医站每月至少要对每个规模养殖场巡查一次,并作好监督检查记录。

4.1.5 设立双方责任人和职责公示牌。

各县市区动物卫生监督所和镇乡畜牧兽医站要设立片区责任人,明确监管职责。每一个规模养殖场也要确定一名动物卫生与畜产品安全责任人,并制作动物卫生与畜产品安全监管责任公示牌,在养殖场显著位置公示双方责任人和职责。

4.1.6 建立动物卫生与畜产品安全承诺制。

由于规模养殖场入场监管风险较大,动物卫生和畜产品安全缺乏有效的监管手段,为确保监管工作落到实处,规模养殖场应建立动物卫生与畜产品安全“两报告、十保证”承诺制,公开向社会和主管部门承诺。

4.1.7 建立动物卫生与畜产品安全信息公示栏。

规模养殖场应当建立动物卫生与畜产品安全信息公示栏,公示内容包括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动物卫生与畜产品安全承诺,养殖场执业兽医,养殖场和镇乡畜牧兽医站的责任人等相关信息。

4.2 防疫管理

4.2.1 规模养殖场符合《动物防疫条件审查办法》规定防疫条件。

4.2.1.1 取得《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

4.2.1.2 完善防疫制度,包括:免疫、用药、检疫申报、疫情报告、消毒、无害化处理、畜禽标识等制度以及食品动物禁用的兽药及其化合物清单和禁止在饲料和动物饮用水中使用的药物品种目录并上墙。

4.2.1.3 防疫设施设备符合规定。包括隔离圈舍、进入养殖场大门消毒池、进入养殖区消毒通道、粪尿和污水无害化处理设施、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设备、疫苗冷藏设备、圈舍和场地消毒设备、专门的兽医治疗室、防疫室、检验检测设备。

4.2.1.4 有与规模相适应的取得资格条件的专职执业兽医和防疫人员,且岗位职责上墙。

4.2.1.5 从事动物饲养、经营的人员每年定期体检,无人畜共患传染病。

4.2.2 规模养殖场规范开展动物免疫工作。

4.2.2.1 结合本场制定动物疫病免疫计划和防疫工作方案,并将国家强制免疫病种纳入免疫计划;

4.2.2.2 按计划开展强制免疫工作;

4.2.2.3 疫苗按规定领取、保管和使用。

4.2.3 畜禽按规定佩戴畜禽标识,有条件的还应采用识读器上传有关防疫、检疫和监督信息。

4.3 种用乳用动物管理

4.3.1 跨省引进种用乳用动物经过审批。

4.3.2 引进种用乳用动物24小时内向当地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报告,并经过隔离观察和加强

免疫。

4.3.3 种用乳用动物经过检测,符合健康标准,对检测不合格种用乳动物按规定进行处理。

4.4 检疫申报

4.4.1 引进再饲养动物向当地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申请备案,并经过隔离观察和加强免疫。

4.4.2 出售动物前向当地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申报检疫。

4.5 疫情报告

4.5.1 规模养殖场要落实专业人员专人负责动物健康巡查,作好巡查记录,发现可疑情况必须按规定程序上报当地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动物卫生监督所,严禁隐瞒疫情不报引起疫情扩散的事件发生。

4.5.2 引进动物在隔离观察期间出现动物疫情,尤其是重大动物疫情要及时上报并规定处置。

4.6 病死动物处置

染疫动物及其产品、病死或者死因不明的动物尸体等按规定进行无害化处理。

4.7 动物防疫工作记录记载

4.7.1 建立并按规定保存养殖档案二年以上;

4.7.2 规范建立疫苗、药物出入库和免疫、消毒、疫病诊治、无害化处理等记录记载。

4.8 监督检查到位

4.8.1 投入品的使用监管。

规模养殖场在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治疗、保健等方面用药和投入品的添加管理,应符合国务院《兽药管理条例》及其配套规章的规定。

4.8.1.1 实行兽药采购登记制度。如实登记兽药的品种、数量、生产厂家、批准文号、生产批号、有效期、采购单位、采购数量、采购日期等。

4.8.1.2 建立兽药使用记录。兽药使用应作好领用详细登记,记载内容包括发病数量及原因、兽药使用的种类、使用剂量、时间、兽医人员的签名等。

4.8.1.3 严格执行休药期规定。供屠宰食用的畜禽在休药期内禁止出售。

4.8.1.4 禁止使用假、劣兽药以及国务院兽医行政管理部门规定禁止使用的药品和其他化合物。

4.8.1.5 禁止在饲料和饮水中非法添加国家明文禁止的化合物。

4.8.2 防疫工作的监督检查。一是规模场开展国家强制免疫病种的免疫时,应事前通知监管责任人,监管责任人应到场监督;二是定期检查免疫、消毒和无害化处理记录,督促其及时开展防疫工作。三是加强规模养殖场动物防疫条件的日常监督检查,确保各项动物防疫设施设备齐全并正常运转。

4.8.3 防疫效果的监测。

4.8.3.1 免疫抗体监测。各县市区动物疫控中心对每个规模养殖场每年开展两次强制免疫病种的免疫抗体监测,对不达标的养殖场由动物卫生监督所责令加强免疫。

4.8.3.2 违规添加禁用化合物的监测。市、县市区动物卫生监督所要根据国际国内形势和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定期或不定期开展规模养殖场违规添加禁用化合物(如:瘦肉精、三聚氰胺等)的监测。

4.8.3.3 动物发病和死亡情况检查。通过现场查看养殖档案和乡镇责任兽医平时掌握的发病、死亡情况评价规模养殖场的防疫效果,提出防疫整改措施。

4.9 加大监督执法的处罚力度

4.9.1对规模养殖场的监督执法。动物卫生监督执法要采取事前告知和事后监督的方式,确保全程监管到位。

4.9.1.1 加强动物防疫条件的执法。对没有办理《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和动物防疫条件

不符合国家规定的畜禽规模养殖场,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应提出整改意见,整改仍达不到要求的,严格按相应的法律法规的规定采取强制措施,并按照规定进行立案查处。

4.9.1.2加强引入动物的监督执法。对未经申报检疫引入动物或没有按规定进行隔离观察的,应按规定进行立案查处。

4.9.1.3 加强免疫工作监督执法。对不按国家强制免疫计划进行免疫的,应按有关规定进行立案查处。

4.9.1.4 加强检疫监督执法。对未经申报检疫私自转运出场的,应当依法进行立案查处。

4.9.1.5 加强兽药监督执法。对不按规定购入、使用兽药和生物制品的,应按规定立案查处。

4.9.1.6 加强养殖档案监督执法。对不按规定建立养殖档案的动物卫生监督机构要按规定立案查处。

4.9.1.7 加强无害化处理监督执法。病死动物不报告又不按规定程序进行无害化处理的,应当依法进行立案查处。

4.9.2 对各级政府、畜牧兽医主管部门、动物疫控和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及人员履职情况的监督执法,落实责任追究。市、县市区动物卫生监督所要认真履行职责,加强动物卫生监督执法,加大处罚力度。

4.9.2.1 监督执法检查中发现不履行职责,造成动物重大疫情和重大畜产品安全事件发生的,要报请纪检监察部门查处,对政府和相关部门、机构的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和直接责任人要给予行政处分,直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4.9.2.2 监督检查中发现动物卫生责任制落实不到位的,要通报批评,并纳入年度目标考核扣分。

4.9.2.3 监督检查中发现工作不力,监管措施不到位,造成重大疫情发生或畜产品安全事件的,按渎职处理。

4.9.2.4 监督检查中发现违反《动物防疫法》等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的行为,按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依法查处。

4.9.2.5 监督检查中发现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检疫人员检疫监督不到位,监督执法不严,弄虚作假,徇私舞弊的。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必须依法予以严肃查处。

【参考文献】

[1] 刘向兵,李立国.高等学校实施战略管理的理论探讨[J].科技信息.2010(23)

[2] 祁顺生.以价值为基础的要素与企业——关于价值均衡的理论探讨[J].经济研究.http:///book/main/index.php.2001(02)

[3] 张振川.现代企业风险价值管理问题探讨[J].会计研究.2004(03)

[4] 汤谷良,林长泉.打造VBM框架下的价值型财务管理模式[J].会计研究.2003(12)

[5] 胡笑寒,万迪昉.战略控制方法与管理控制方法的比较及发展研究[J].广东科技.http:///news/class/.2002(04)

[7] 刘萍.从经济学角度分析公允价值与市场价值[J].中国注册会计师.2002(12)

[8] 德国胜.提高变电站电力系统自动化的技术途径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36)

[9] 王春美,闫彩英.浅谈企业文化建设的价值取向[J].生产力研究.2001(06)

[10] 袁改莲,芦震.220kV小店变电站2号主变差动保护跳闸的事故分析[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http:///xyfm/class/.2008(01)

[14] 侯晓音.地区变电站自动化系统设计[J].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05)

[15] 顾乃华,毕斗斗,任旺兵.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发展:文献综述[J].经济学家.http:///xyfm/class/.2006(06)

[16] 益瑞涵.美国大学的品牌管理及启示——以马里兰大学为例[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2)

[17] 顾乃华,毕斗斗,任旺兵.中国转型期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与制造业竞争力关系研究——基于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http:///.2006(09)

上一篇:《阿廖》读后感下一篇:物业案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