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教研组工作总结

2024-06-20

高中化学教研组工作总结(精选8篇)

篇1:高中化学教研组工作总结

化学教研组工作总结

黄修利

在学校领导的引领下,在全体化学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我们顺利的完成了本学期的教学工作具体情况如下:

一、各年级化学教师按课标要求保质保量的完成了教学进度。

二、全体化学教师团结协作,快速及时的完成了化学实验室搬迁工作,魏老师年纪大了,化学组所有年轻教师不怕苦不怕累,不怕个人得失,多次到实验室打扫卫生,整理化学仪器和药品,包括腐蚀品和剧毒药品。

三、成功的完成了多次试验竞赛,并在全市化学实验竞赛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四、完成了国家级课题的结题工作,多个老师获得结题证书和奖励证书。

五、多次进行集体备课,集体教研活动,大家不走过场,真抓实干,解决了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

六、大家正在金罗密度的准备期末联考复习,成绩一定喜人。

化学教研组工作总结

黄修利

篇2:高中化学教研组工作总结

一、教研组常规工作

依学校和教务处的安排,在本学期内,对本教研组成员成功进行了教学一课一坛活动,教学教学心得、反思的整理,教学论文的撰写等。推出蔡志敏、钟永老师的课堂教学;赵建刚、丁成闯老师的教学论坛,效果突出。

遵照学校对教研组工作的要求,每双周定期在高一办公室召开化学教研组工作会议,检查和督促各备课组及组上所有教师的教学常规的完成情况,加强了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的了解;根据学校教务处的安排,组织教师进行教学业务的学习,教材教法的研究和讨论;依据教务处安排,组织教师参加备课组内的创新课堂讲课活动,积极开展评课议课活动,同时组织教师开展新课程改革理论学习,积极探讨新课程改革与课堂教学的整合,促进教师教法和学生学法的转变。

二、加强理论学习,改革课堂教学

本学期组内的全体教师认真学习湟中县“六环节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模式,学习《考纲》,学习新的教学理念,将学到的先进的教学理念与化学教学实践相结合,大胆探索,勇于创新,优化课堂教学过程,优化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并积极参与教务处组织的课堂教学改革的讲课、评课议课活动。

组织全组教师认真学习“六环节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基础上,进行备课组内的听评课活动,然后推出吕东雷老师参加全校“栋梁杯”课堂教学模式讲课大赛决赛,获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高三备课组结合高考调研,相互听课,取长补短,相互促进。

通过近一个学期的努力,本组基本上掌握了“六环节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模式。通过教学实验研究,初步证明该模式对激发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提高化学能力与学业成绩有一定效果。

三、注重教科研教学研究,使自己成为研究型的老师

开展教学研究是教师促进专业发展,教学、教研水平提高的有效途径。本组研究热情高。化学教研组关注教学实际,开展教学、教研活动,以期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化学课堂教学新模式。教学过程中大家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受到很好的效果。在各种研究中,我们每个老师都是在反思中更新,发展,再反思,再更新,再发展,得到了提高和成长,使自己不断向研究型的教师迈进。

四、注重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兴趣

化学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传统的实验课堂教学一般采用的模式是:教师依据教材,按照实验原理、实验目的、实验器材、实验步骤、数据记录与处理、实验结论、误差分析等几个环节讲解实验,学生被动的听、接受,并划出实验手册里需注意的操作重点,分组实验,得到教材想要学生得出的实验结论。

这样的教学模式存在的弊端有:

1、整个实验由教师主讲,由教师手把手教学生“做”实验,学生只能掌握教材上面要求的实验方法,遇到新型的方法就会出现混乱;

2、实验器材由教师安装、调试,学生的任务只是“做”。只懂得机械的重复教材的步骤,不懂得器材的基本组装操作,不懂得处理实验中出现的各种器材问题,不懂得选用新的仪器器材等。

传统实验课堂教学造成学生思维僵化,缺乏创新意识,遇到新情况新问题不懂分析,且造成学生做实验依附性过大,离开教师,自己就无法完成一个实验。

新课程教学中要求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一改传统实验以师为本、以生为辅的.教学模式,提倡以生为主、以师为辅。化学教材主要是两种实验:验证性实验和探究性实验。本组教师在汪明川老师的带领下,尝试从实例出发,探讨这两种实验教学模式的不同功能。

学生先通过验证性实验的课堂教学和分组实验操作,掌握基本的实验设计思路和实验器材操作技能,进而才能较好的进行探究性实验。验证性实验注重对学生基本实验能力的培养,探究性实验则更加关注学生自我设计自我创新能力的培养。两种实验教学模式相互结合,才能更加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基本实验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篇3:高中化学教研组工作总结

一、教研组功能探究与高中教研组建设现状

就目前而言, 各高完中, 尤其是重点中学的教研组, 大多存在以下问题。 (1) 教研组织管理涣散。现在的教研组由于管理体系没理顺, 缺乏坚强有力的组织领导, 形成了一个在学校管理生活中的“自由王国”。 (2) 教研活动流于形式。从目前的情况来看, 相当一部分学校的教研活动的理论学习就是随便念书读报, 研究教学成了布置工作, 听课评课就是你吹我捧, 外出学习就是消遣娱乐的结果, 这些教研活动根本没有实质性的效果。 (3) 教师教研兴趣淡薄。高中教师的教学压力大和教学任务繁重使得他们为了教学质量而疲于奔命, 根本无暇顾及自身的专业发展和研究素质的提高。缺乏了教师教研兴趣的支撑, 教研活动的开展也就成了无本之木, 无源之水了。 (4) 教研评价机制缺乏。学校教研机制不健全, 评价考核工作不到位也是目前各个高中教研组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

二、教研价值判断与高中教研组建设问题归因

唯物论的观点认为, 事物的发展既有主观表象, 也有客观因素。我们抛开教研组存在的这些表象的问题, 导致教研组走向名存实亡尴尬境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呢?

1、功利教育思想在作祟。

从教育哲学来讲, 教育的境界应该是一种为学生“存在”的教育, 而不是为学生“生存”的教育。然而在素质教育发展到今天, 我们的教育仍然守住了“生存”不放。我们的学校也是为“生存”而办学。在这种急功近利教育思想的作祟下, 学校为了更好的发展, 就必须要有骄人的教学质量, 教师要求得生存, 就必须要有一流的教学业绩。所以, 只为了“质量就是生命”的无奈与悲壮, 校长就一心抓住年级不放, 教师就一身扑在教学上不松。校长也就很少有精力来顾及教学研究, 教师也就无心投身于教学研究。教研组就没了领导的关心, 没了教师的热心, 当然也就问题突出了。

2、教研价值判断不准确。

教学研究的根本价值在于研究现实教学问题, 探讨新的教学策略, 改进教师教学艺术, 提高教师教学能力,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但在目前的领导和老师中, 常常存在着认识上的偏差, 认为教学是教学, 研究是研究。教学与研究无关, 研究有碍于教学。相当多的学校和老师还存在着“时间就是保证”“汗水就是质量”的时间加汗水的质量观念。教学研究既费时间又耗精力, 当然就避而远之了。我们忘记了“磨刀不误砍柴工”的古谚, 忘记了提高教学质量还必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改进教学方法, 加强学法指导。而这一切都需要从教学研究开始, 从教研活动中获得。没有了教研价值的内在支撑, 教研组的存在也就缺乏了生命的原动力, 只能从常青走向枯萎。

三、教学研究回归与高中教研组建设优化策略

新课程改革的主阵地在课堂, 教研组是前沿哨所。与义务教育阶段新课程改革相比, 高中课程改革的课堂教学所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将会更多, 需要在改革的前沿加以解决。我校是义务教育阶段新课程改革首批实验的高完中学, 在新课程改革实践中, 我们充分发挥了初中教研组对新课程实施的组织保障作用, 也对高中教研组的优化建设作了积极的探索。

1、理顺管理关系, 回归教研组的组织地位。学校的教研

理和业绩考核中占有同等重要的地位, 从某种意义上说, 教研组的地位和作用更优越于年级组。因此, 在教研组的管理中要理顺管理关系。首先, 学校要明确了教研组的校级主管, 校级主管要对教研组的建设和发展负责, 要对教研组建设和教研活动的开展进行指导。其次, 学校要明确教研组在中层管理层中的归属。学校要明确管理部门的职责和权限, 对教研组的工作情况和教研活动的开展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最后, 要充分发挥教研组对教师教学业绩和研究能力的评价作用, 确保教研组在教师评价中享有权力。

2、增强教研实效, 发挥教研组的功效作用。

教研组作为学校教学研究的基层组织, 肩负有指导学科教学、培养教师成长、开展研究活动三大使命。在新的历史条件和背景下, 教研组更要充分发挥其强大功效作用。具体来讲, 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来增强教研实效。 (1) 把教研组建设成为学习型组织, 强化学习功能。在建设学习型教研组的过程中, 我们以开展读书交流, 建立教研网页, 组织教研沙龙, 开展教学论坛等活动为载体, 不断丰富学习内容, 更新研讨方式, 积极调动教师学习的积极性, 形成了浓厚的专业学习与理论研讨氛围。 (2) 把教研组建设成为教学指导机构, 强化指导作用。学校在教研组内设置了学科教学指导小组和年级学科备课组, 定期开展教学研讨和学科教学指导活动。诊断教师课堂教学问题, 推广课堂教学经验, 指导教师教学反思, 引导教师教学研究。 (3) 把教研组建设成为校本教研主阵地, 强化研究职能。学

校教研组积极采取小课题研究, 小问题探讨, 主题式探究等形式, 广泛开展以解决教学问题为核心, 以促进教师发展为目标的校本教研。 (4) 把教研组建设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摇篮, 强化培养功能。教研组是教师专业发展的舞台。学校充分发挥了优秀教师和学科骨干教师的引领和辐射作用, 带领好青年教师, 帮扶好薄弱教师, 让老师在合作互助中成长。 (5) 把教研组建设成为学科崇拜的精神家园, 强化引领功能。教研组是教师形成专业归属感与学科崇拜的发源地。老教师既代表着学科教学的丰碑, 也成为青年教师追求的目标与未来的理想。通过老教师崇高专业精神的引领和学科教学地位的激励, 激发了青年教师成长的热情和动力, 极大地调动了青年教师发展专业能力, 提高学科素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健全激励机制, 引领教研组的建设发展。

篇4:做好初中化学总复习教研总结

【关键词】化学复习 打好基础 能力培养

初中化学在理综学科中,中考分数相对其他学科最少,仅占50分,导致了很多学生对化学不能充分重视,学习积极性不高,同时化学学科文理综合较强,有化学性质、反应变化规律、化学用语、实验基本操作等很多方面的知识需要加强记忆,某些程度上造成知识不易较快掌握。很多老师对只是一年学习的化学学科愁眉莫展,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经验,引领校本教研,认为要提高中考化学成绩,在复习中需要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晓之以理,引领学生从思想上重视

设法引领学生对化学学科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喜欢学习,达到我要学好化学学科的思想状态,这是让学生学习好的前提。

二、复习时需要扎扎实实打好基础,不可拼命赶进度

学生生答题中存在的问题,与他们平时没有准确地理解和掌握初中化学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有很大的关系,因而重视和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仍然是首要的。抓基础知识,就是要抓化学课本知识,教学中力求每章节过关。由于各学生之间的智力差异和学习基础不同,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掌握能力不同,教师应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尽量降低落后面。那种为了留更多的复习时间而在平时教学中拼命赶进度的做法,必然造成学生对知识的“消化不良”,甚至使部分学习跟不上的学生对化学失去兴趣。

三、重视获取知识的过程和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要提高学生的能力,就要在教学中加强学生科学素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平时教学与复习,都不能“重结论,轻过程,重简单应用的机械操练、轻问题情景和解答思路分析”。而应该重视获取知识的过程,让学生掌握学习化学的“基本学科思维方法”。

近几年化学试题中出现科学探究内容,对初中化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应该准确把握课程改革方向,以课本知识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周围环境为参照对象,让学生亲身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活动,主动学习,逐步形成科学探究能力。

四、密切联系社会生活实际,抓好知识的应用

近年试题涉及环保等社会热点内容,从多角度对学生的知识与能力进行考查。这类试题的考查力度近年逐步加强。这就要求化学教学要突破单纯灌输课本知识的限制,减少机械操练耗费的时间和精力,让学生有时间阅读课外科技知识,尽可能多地接触和认识社会,用化学视角去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学以致用。

五、对难点内容加强练习

1.概念中关键的词语一定要讲解到位。为了深刻讲解概念的含义,教师不仅要注重概念论述时用词的严密性和准确性,同时还要及时纠正某些用词不当及概念熟悉上的错误,这样做有利于培养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习惯。例如,在讲“单质”与“化合物”这两个概念时,一定要强调概念中的“纯净物”三个字。也就是说,单质和化合物应该在纯净物的范畴内进行区分,然后再根据它们组成元素种类的多少来判定其是单质或者是化合物,否则学生就轻易错将一些物质如氧气、臭氧的混合物看成是单质(因它们就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同时又可误将食盐水等混合物看成是化合物(因它们就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

2.概念的内涵一定要剖析到位。一些含义比较深刻,内容又比较复杂的概念一定要进行剖析,以帮助学生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把握。如“溶解度”概念一直是初中化学的一大难点,不仅定义的句子比较长,而且涉及的知識也较多,学生往往难于理解。因此,在讲解过程中,若将组成溶解度的四句话剖析开来,效果就大不一样了。其一,强调要在一定温度的条件下;其二,指明溶剂的量为 100 g;其三,一定要达到饱和状态;其四,指出在满足上述各条件时,溶质所溶解的克数。这四个限制性句式构成了溶解度的定义,缺一不可。

3.概念之间的相互关系一定要练习到位。有些概念,是概念中包含概念,学生对这样概念的理解和把握是有一定困难的。这就要从两个概念的相互关系的着重练习做起,使学生加深理解,不致混淆。例如在讲了“氧化物”的概念“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假如其中一种是氧元素,这种化合物叫做氧化物”之后,可接着提出一个问题:“氧化物一定是含氧的化合物,那么含氧的化合物是否一定就是氧化物呢?为什么?”这样,可以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反复推敲,从而引导学生学会抓住概念中要害的词句“由两种元素组成”来分析,由此加深对氧化物概念的理解,避免概念的模糊不清,也对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六、加强实验教学

中考试题中,实验题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也是学生易失分点,此类型题应引起我们老师的高度重视。在教学及复习中加强这一部分的力度,引导如何审题、实验设计方案,收集相关题型加强训练。

篇5:高中化学教研组工作总结

高中化学教研组工作总结

本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即将结束,在学校领导的正确指导下,在本教研组教师共同努力协作下,面对我校化学教师紧张而且部分老师身体不适的情况下,化学教研组在本学期的教学中克服了很多困难,很好的完成了各个学年的教学工作,现小结如下:

1.细致备课

按照学校要求,每周进行一次集体备课,在备课中三个学年的老师们都能提前做好充分的准备,针对教学重点和难点认真分析,讨论疑点,分析学生的实际状况,研究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为学校的教学质量的提高都在尽最大的努力。

2.认真上课

三个学年八位教师都能认真对待每一节课,在课上尽可能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尝试了很多的办法,也用了很多的心思,严慈并用,赏罚分明,小步走,细讲解,充分体现了教师们务实的工作态度。

3.跟踪问效

对课后作业三个学年都有相应的要求,每个备课组作业基本上要求一致,都能做到及时批改,及时解决,对个别学生进行跟踪辅导,每周一小测,每月一检测,对期中和期末两次大型考试都能及时批完,及时分析。

4.提高业务能力

化学教研组在具体备课的同时抽出一部分时间进行业务学习或研究高三模拟试题和高考试题,不断的补充养分,为更好的教学夯实自己的业务水平。同时都能积极参加点课和公开课的活动,通过听课可反馈自己的不足和问题所在,为自己在课堂教学中更好的发挥注入新的活力。

5.团结协作,无私奉献

篇6:高中化学教研组工作计划

为解决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提高教学质量为突破口,以提高教师实施新课程改革为契机,以集体备课研究为中心,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进一步深化教育科研理论的学习和校本研究制度建设,为创科研型优秀备课组而努力奋斗。

坚持教育创新,深化教育改革,以“学习---研究---指导---服务”为基本职能,以改革课堂教学为主体,以提高师资素质为关键,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结合学科特点,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及爱国主义教育。

二、工作目标

1、组织教师钻研大纲、钻研考纲、钻研教材、钻研教法、教研学生,尤其是在钻研教法上狠下功夫。

2、做好备课的三研工作。坚持以提高教学质量为宗旨,发挥教师个性特长,做到研究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研究高考应对措施和高考信息,研究相互协作的途径和方法。营造研以致用的教研氛围。

三、具体措施

1、认真落实青年教师,写详案、纸质;

2、备课组每人上一堂研究课,每2周开展一次集体备课;

3、做好单元过关和查漏补缺工作,每专题进行一次小考;

4、做好段考出题、审题、考试阅卷工作;

5、认真写好段考、小考情况分析总结,做好教学反思工作;

6、认真组织学科培优,认真做好竞赛辅导工作。

7、重视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和感情交流,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克服困难。

篇7:高中化学教研组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认真学习领会校长办学思想和陕州一高新课堂模式改革的精神,认真落实学校本学期工作计划和教务处工作计划。实施“有效教学”,倡导、推行启发式和探究式教学,突出对考情的研究,强化实验教学和竞赛辅导工作。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精神为目标,努力工作,为我校的发展做出贡献。

二、本学期几项重点工作

1、师资队伍建设:化学教研组基本形成了老、中、青相结合,较优化的师资配备情况,部分青年教师在学科教学中已成为骨干教师,我们要加强各年级备课组的集体备课和教研工作,充分发挥备课组内备课组长和老教师的示范和帮带作用。

2、常规教学工作:组织全组教师认真学习和陕州一高新课堂模式的精神,突出教学过程的科学性和教学环节的规范化。在教师中树立有效教学理念,摆正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树立教师的服务意识,在课堂教学中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加强对教学的反思,教案有课后记,听课有小节。配合教务处完成教学常规的检查工作,杜绝课堂教学的随意性。要求作业批改规范,不流于形式,切实起到教学反馈的作用。及时做好历次考试的质量分析工作,开好学生座谈会,公开课定时、定人,组织好组内示范课,搞好选修课和活动课的开设。

3、强化实验教学:化学实验是化学科学赖以形成和发展的基础,是检验化学科学知识真理性的标准,是化学教学中学生获取化学经验知识和检验化学知识的重要媒体和手段,是提高学生科学素质的重要内容和途径。在本学期力争做到每个学年开足开全每一个演示实验,加强学生分组实验课堂秩序的管理,提升分组实验的教学质量。鼓励教师增加课外实验,并在学期末进行总结。

4、做好“课改”和科研工作:转变教育观念,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在教研组内成立以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和参加培训的骨干教师为核心的课改学习研究小组,组织全组教师做好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理论学习,为新一轮课改的全面实施做好思想和理论基础。积极深化在“互动、体验、感悟、创新”为核心理念下的“以实验为先导,探究式教学”模式,全组教师充分挖掘实验在教学中的作用,并不断地完善和丰富实验教学,完成实验教材和选修课校本教材的开发工作,使我校的化学实验教学系统化。配合学校搞好教师教育理论的学习,每位教师在本学期读一本与自身教学密切相关理论书籍,并能运用到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内化,不断提高全组教师的理论水平,更新知识,完善自我,为教学改革打下坚实的理论

5、搞好原高三学年高考备考总结和新高三备考计划制定的研讨工作,使各学年教师的教学都有针对性。

6、加强竞赛辅导和学优生培养工作,成立竞赛辅导“化学科核心组和学年辅导组”,召开竞赛辅导经验交流,认真总结前几届竞赛辅导工作。

7、特色活动:结合本学科特点在高一学年开展实验操作竞赛,在高二学年开展实验设计竞赛,高三化学方程式听写大赛!

重要教研活动安排

周 次 活 动 内 容

一 讨论并制订新学期工作计划

二 备课组活动

三 化学教学理论学习

四 备课组活动

五 高一化学公开课

六 备课组说课活动

七 高二化学公开课

八 高三化学方程式听写大赛

九 高二化学公开课

备课组说课活动

十一 安排期中考试 十二 期中考试分析会

十三 高一化学公开课

十四 教研组集体备课 十五 高三化学公开课

十六 备课组活动

十七 高三化学公开课

十八 备课组活动

十九 教研组常规工作自查

二十 安排期末复习

篇8:高中化学教研组工作总结

以美国学者埃德加·戴尔为代表的“学习金字塔理论”(图1)指出,教师通过文字、声音、视频、图像、示范的教学效果远远低于学生自己小组讨论、练习、做中学、应用和交流所取得的效果。

以皮亚杰、布鲁纳、维果茨基、维特罗克等人为代表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图2)指出,理想的学习环境应当包括情境、协作、交流和意义建构四个部分。学习者在学习中应该具有主动性和构建性,强调学习的具体性和真实性。

根据“学习金字塔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笔者提出一种“让学生自己管理自己的学习”的创新学习方式———学生教研组。通过对学生进行合理的编组,形成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学生教研组,让组员参与学习的研究过程,在研究中学习并将学习的成果与同学交流,从而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以此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升课堂教学效益。

一、学生教研组的定义

学生教研组是一个以小组为单位的通过小组之间以及小组成员之间的交流合作来帮助自己和他人共同提高的学习单位。它类似于教师的教研组,是一个学生对自我学习进行思考和研究的小组构成。它既是一个组成单位,又代表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学生教研组内含三种学习方式: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

1. 学生综合能力的形成是教学的目的

当今是知识爆炸、信息洪流的社会。教育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具备能够适应快速变化的环境,独立面对问题并做出正确的应对措施的能力。因此,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既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又是时代发展对人的能力要求。

2. 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是学生教研组开展的手段

随着考纲和课标的不断改进和完善,教育的目的已不仅仅是培养一个执行能力强的人才,而是要培养具有学习能力、研究能力的创新型人才。因此,要让学生参与对知识的思考和研究,通过研究性学习来培养学生的思考习惯和研究能力,让学生不仅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从根本上掌握知识,内化为能力,才能在学习和生活中适应环境的变化,做出正确的应对。

3. 小组合作是学生教研组开展的形式

学生教研组的目的是学生对知识的获取与技能的掌握。然而,个体的学习是片面的、狭窄的,学而不思只会形成知识的孤岛。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可以互通有无,相互完善,从而扩大知识面,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因此,小组合作是学生教研组开展的基本形式,是学习和研究能够开展的基础。

二、学生教研组的意义

1. 学生教研组的开展是一种新的学习方式

目前,国内外对学生学习的研究主要分为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等,却没有人尝试将三者交叉融合的地方整合起来,学习小组与小组之间的互动不够活跃,交流不够深入。学生教研组概念的提出,将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三者有机统一起来,形成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强化学习的交流和互动,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促进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形成,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学校教学方式的创新。

2. 学生教研组的开展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传统的学习模式主要体现在个体的学习,是一种被动的学习,即使是小组合作学习也是简单的任务驱动,很少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教研组的学习不仅注重学生的个体学习,而且还要求学生分享学习经验,传递知识和方法。学生在分享和交流过程中会得到同学的意见反馈,收获到赞赏和认同,会激发更大的学习兴趣和能量。

3. 学生教研组的开展能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教师的教研是为了提高教师的综合能力,更好地传授知识,提高教学效益。学生教研组的开展也是一样,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研究来掌握知识,通过小组交流来完善知识体系,通过班内学生自主教学活动来传递知识。在这一系列活动的过程中,学生的学习能力、研究能力、团队意识、合作能力、实践创新能力、责任意识、科学精神等核心素养都得到锻炼和提高。

三、学生教研组开展的过程

1. 小组的分组方法

以高中理科班为例,首先,按照综合成绩和个人能力将学生分成实力相当的六人学习小组;其次,按照学科将全班分为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六个教研小组;最后,根据学科成绩结合学生自己意愿将每个学习小组的成员分配到各个教研小组。每个学习小组的成员都参与一个教研小组,每个学习小组的组员推选一名小组长(学习组长),每个教研小组由组员(教研员)推选一名小组长(教研组长),设一名教研大组长(学习委员),负责各学习小组和教研小组活动的统筹协调工作。

2. 小组研究的内容

学生教研组开展的内容主要体现在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学习环节以及每周、每月、每学期三个时间点。

在课前预习环节,由该学科教研组长提前两天向教研员安排预习内容,教研员自主预习,整理提纲,分析重难点知识、重点听讲内容。上课前一天小组讨论交流,并整理出详细的学习清单,包含知识点提纲、关键知识、重难点等。教研组长将学习清单与学科教师交流,确定最终材料。教研组印发学习清单,分给学科组长。学科组长分发并督促学习小组成员预习第二天的知识。各学习小组的学科教研员负责对组员的问题进行解答和指导。

在新课学习过程中,教研员要对教师的讲授内容与自主课前预习内容重新进行整合思考,发现、提出问题,并及时整理补充,以资料的形式印发给全班学生或者在当天的教研活动中向全班学生讲授。学习小组长对小组的学习状态、问题进行调整和管理,确保学习过程的有序和高效。

在课后复习环节,教研小组需要对课后作业、测试练习进行整理,找出易错题型、易考题型,并查阅资料找出相关的同类型试题,整理后由教研小组长与学科教师交流,确定最终材料。教研组印发学习材料,交给学习小组长,由学习小组长督促组员完成学习材料。各学习小组的学科教研员负责对组员的问题进行解答和指导。

每周五教研组会,各教研小组讨论交流,分析全班对该学科知识的掌握情况,汇总成教研报告,交给科任教师,帮助教师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全体学生对各教研小组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帮助各个教研组改正和提高。教研组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在学习资料中选出拔高、巩固、基础三套练习题目,分发给不同基础的学生练习。同时,各学习小组的学科教研员负责收回练习卷,批改,并对本学习小组进行知识讲解和释疑。

每月末,教研组对当月学习情况做出分析报告,提交给学科教师;对当月知识点进行归纳、梳理,将当月出现的易错题、易考题按照一定的原则归纳整理,形成复习材料。教研组长将复习材料印发给各学习小组长,小组长分发复习材料并督促组员完成复习任务。各学习小组的学科教研员负责对本学习小组学生进行知识讲解和释疑。

每学期末,教研组对本学期的学习情况做出分析报告,提交给学科教师;对本学期所学的知识点、常考知识点、重难点等做出分析,由教研组长与学科教师交流确定后形成复习材料。教研组印发复习材料,交给学习小组长,由学习小组长督促组员完成复习任务。各学习小组的学科教研员负责对组员的问题进行解答和指导。

3. 小组研究开展的形式

教研组会:每天晚上七点到七点十五分,各教研小组汇总当天的情况,讨论课前、课中、课后的学习计划和学习内容,制定第二天学习清单,印发给全班学生。每周五晚上七点到八点,全体教研组讨论本周的学习情况,分析问题,形成研究报告,交给学科教师,整理知识点、易错易考题,印发给学生。

组间交流:每晚(周五除外)七点十五分到八点,各教研小组分别派出教研员到讲台对当天的问题、重难点知识、学习安排等进行五到八分钟的讲解,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明确学习任务。

教研小组的评价:每月一次由全班学生和教师共同选出三个优秀的教研小组,并发给流动红旗,每个获得流动红旗的小组成员将获得操行分加分,该小组获得一次在周练或月考参与出题的特权;每学期评选优秀教研员、优秀教研组长等,颁发荣誉证书,并获得操行分加分;对于做得差的教研小组,每月由班主任以及科任教师召集小组成员召开会议,分析问题,找出解决措施,并加强监督,及时指导小组进行改进。

四、学生教研组开展的效果

笔者在所教班级进行对比试验,经过高中三年理论与实践的改进完善,发现开展学生教研组活动的学生相对于没有开展学生教研组活动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取得以下效果。

1. 学习的积极性更高

开展学生教研组活动的学生在教研任务的驱动下,学习的目的性更强,能更主动地去面对问题,解决问题。由于小组之间的有序配合,以及与教师的互动交流,使学生更能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更积极主动地开展学习。

2. 自主学习的能力更强

开展学生教研组活动的学生,在各学习环节都走在其他学生的前面。他们自主预习,独立思考,将新知识内化掌握;在听课环节注重知识的分析和理解,重视知识体系的建立;在作业完成时善于思考,会搜集错题并分类整理;在课后复习时,要帮助其他同学梳理知识,答疑解惑。因此,他们在长期的先看、先学、先练学习模式培养下,自主学习能力更强。

3. 拓展创新的能力更强

拓展创新能力是个人发展必须具备的能力,也是教育所面临的一个长期任务。学生教研组在每天、每月、每学期的教研组会中,会交流学习经验,分享学习方法,整合学习资料等,他们综合大家共同的经验,再与全班学生分享,实现全班知识面和理解层次的提升。学生教研组讨论、交流的过程中实现了思维的碰撞,很容易拓宽对知识的理解和认识,激起他们思考和创新的火花。

4. 研究问题的能力更强

开展学生教研组活动的学生面对新知识、新题型能更快地从题中的条件中寻找到关键知识,建立知识模型,轻松应对各种学习问题。同时,教研组成员会在全班分享学习的经验,答疑解惑。这一过程要求他们将知识研究透彻,能够应对其他学生各种可能的提问。在长期的研究学习过程中,他们养成了凡事多问一个为什么,多换一个角度思考的习惯,在知识的研究方面具有更强的能力。

5. 学生的综合素质更高

教研组成员的学习模式概括起来就是学习、研究、交流、合作等。通过以上学习环节的锻炼,在教研组内的学生,具有较强的团队意识和合作能力,更专业的表达和演讲能力,更突出的领导能力和执行能力,面对问题和困难时更有解决的方法和信心。实践证明,相同层次的两个班级,采用学生教研组形式的班级比未采用学生教研组形式的班级在高考中一本上线率高15%,本科上线率高30%。

五、学生教研组开展的注意事项

在学生教研组活动的开展过程中,笔者经过多次的改进与完善,才得以执行下去。以下是操作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1. 监督指导要及时

学生教研组活动开展的初期,学生会对这一概念感到迷茫,如果不及时指导,会导致教研组的开展有形无神。此时,教师要及时指导,有针对性地告诉学生要做什么,怎么做。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后,教师的指导要逐渐转化向学生提问,需要做什么,应该怎么做。教师每周与组长沟通,了解小组的学习情况、组员的心理动态,出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解决,防止组内结构松散,组员之间交流不畅,组员个人消极懈怠等情况发生。

2. 小组排名,鼓励竞争

没有排名和优劣之分的团队永远没有活力。因此,我们要对教研组的成绩和能力进行排名,通过评选优秀教研组、优秀教研员、优秀组长,颁发流动红旗、荣誉证书、加分等措施鼓励小组之间的良性竞争,激发各小组的潜力,保持组间与组内教研活动开展的活力。

3. 选好教研组长

千军易得一将难求。教研组长的选择是否正确决定教研组活动的开展能否顺利进行。因此,教师要向组员推荐优秀的具有领导能力的教研组长,同时也要结合组员的意愿,综合两方面的情况确定各个小组的组长人选。对于领导能力有欠缺的组长,要及时指导,加强帮助,如果确实没有办法帮助,就应该及时地以适当的方式更换组长。小组成员之间有矛盾、意见,要及时调解,建立和谐的小组关系,确保小组健康运行。

六、总结

上一篇:17春大工离线大作业下一篇:销售人员最大的能力就是会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