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保的实行问题及解决方法

2024-07-17

新农保的实行问题及解决方法(精选4篇)

篇1:新农保的实行问题及解决方法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政策执行的问题

与对策研究

新农保概述

(一)新农保的定义

新农保之所以新,是相对于老农保(指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探索建立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而言的。过去的老农保主要是农民自己缴费与建立农民个人账户,实际上是自我储蓄的模式。而新农保是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国家财政全额支付最低标准基础养老金的养老保险制度。相对于老农保而言,新农保最大的特点是采取个人缴费、集体补助和政府补贴相结合的模式,有三个筹资渠道。而且,新农保借鉴了目前城镇职工统账结合的模式,在支付结构上分为两部分: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基础养老金由国家财政全部保证支付。

(二)推行新农保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社会保障是关乎民生、社会公平以及和谐社会的重要经济社会制度。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挑战之一。让农民“老有所养”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建立适合我国农村特点的新农保制度对于我国应对老龄化,改变城乡二元结构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老农保制度存在诸多弊端,已经不能适应现实的需要。首先,我国农村人口的老龄化现象严重,因病返贫的现象明显,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短缺;其次,传统的家庭养老面临冲击,由于计划生育的成功实施,农村家庭规模缩小,功能在弱化;再次,土地的养老保障功能在不断削弱,由于城市化进程加快,被征地农民的的数量不断增加,许多农民被迫剥离土地;最后,城乡一体化发展趋越来越明显,实现城乡居民公共服务均等化,使农民和城里人享有平等的发展权和生存权是城乡一体化的重要内容。因此,建立和完善新农保制度已迫在眉睫。

新农保制度的建立可以进一步改变传统的“以地养老”、“养儿防老”的观念,同时有利于农村土地流转,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而且新农保在消除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以及解决我国当前面临的老龄化问题上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当前,我国各地在开展新农保试点的同时必须深化新农保改革,完善新农保体制建设。

二 困难和问题

新农保开启了农民养老保险新篇章,但在推进过程中,也遇到诸多困难与挑战。

(一)宣传力度不大,群众参保意识不强

1.由于老农保存在的问题很多,所支付的养老金也起不到养老的作用,造成安岳县部分群众不愿参保。

2.部分群众将新农保与商业保险混为一谈,使之失去信任感。

3.部分群众将新农保与社会救助政策相比较,认为即使不参保,年老后生活无着落还可以享受低保。

4.从老农保到新农保,制度变化快,群众认识跟不上,导致以下两个问题的出现:一是老农保参保对象认为和参加新农保的人相比,自己多交了钱,享受待遇却差不多,自己吃了亏,所以思想上有排斥;二是前后对比新农保的普惠制增加了群众的社保社会依赖性,许多农民认为,现在不参加新农保,以后会有更优惠的参保政策。

5.部分农村居民经济条件并不宽裕,加上历史形成的传统的家庭养老观念“多子多福,养儿防老”的思想根深蒂固,认为养儿防老、储蓄防老比较可靠。

6.一些年龄大的农民认为,短期内要缴纳一二千元,领取时每月才一百元左右,划不来;年轻的农民则因短期内只有缴费义务,得不到可见利益,而采取等待观望的态度。

7.农村养老保险需求水平相对较低,许多贫困村民无法投保,而少数乡、村干部利用职权、巧立名目、利用公款为自己投保,养老保险成了这些人为自己谋私利的工具,影响了新农保的运行和群众投保的积极性。某个别地区还出现了强制农民缴纳保险的行为这种强制农民参保,且其家人不参保,其他人不能享受新农保福利的做法更使农民无法理解。

这些问题的出现,导致农民参保意识不强。要解决这些问题,仅凭电视、报刊、散发宣传资料等形式宣传,是无法解决的。只有深入到农户中去讲深讲透新农保政策,使农民能透彻地理解新农保政策,认识到新农保政策的好处,才能增强农民的参保意识。

(二)办公设施不齐全,基层网络不健全

目前,新农保沿用老农保的电子平台。这电子平台不仅实用性差,而且断档时间长,造成了新农保工作开展的诸多不便和安全管控效率低。对参保人员信息录入所需的自动化办公电脑及各类表、单、帐、卡、册等的存放和对以后参保人员的管理,显得相对滞后。

(三)工作人员不足,办事效率不高

一是随着扩面工作的开展,新增参保的农村居民会越来越多,面对参保登记、基金征收、待遇计算、档案管理、养老金资格认证等业务的办理,工作量越来越大。如此庞大的工作量,仅靠现有的新农保工作人员是无法完成的。二是工作人员由于缺乏专业的培训,未能深入到群众中去了解群众的想法和参保的阻力所在。三是参保宣传工作由村干部及村小组来完成,然而村干部或小组长缺乏对政策的深入了解,知其皮毛,不知其精髓,很难传达出中央所要表达出的新农保文件精神。

(四)新农保政策不完善,操作性不强

一是规定统一基础养老金缺乏激励机制,不利于调动农村居民的参保积极性,不利于养老保险基金的筹集。以最低缴费标准测算,现年59周岁的农民,今年缴692元,再按此标准一次性补缴14年,明年满60周岁,每月可领取86元养老金,仅为农村低保标准(170元/月)的一半,难以体现其社会保障功能。二是新农保缴费方式具有强制性。《国务院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见附录)中规定:“新农保制度实施时,已年满60 周岁、未享受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不用缴费,可以按月领取基础养老金,但其符合参保条件的子女应当参保缴费。”农民形象地把这种缴费方式称作“捆绑式”缴费方式,不少农民认为“捆绑式”缴费方式带有强制性。三是新农保未针对缴费有困难的特困户、低保户、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参保提出意见。四是新农保与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相比待遇有差别。如参加新农保原农村退役军人军龄未计算,独生子女未享受增发养老金待遇,无丧葬费和抚恤金,女同志领取养老金年龄与城镇职工有区别等。五是养老保险待遇水平较低。根据新农保待遇测算办法:养老金待遇=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个人缴费+财政补贴(现标准每年30元)+银行利息]÷139(养老金计发系数)。即使按照最高缴费标准500元计算,农村居民能够领取的养老金也不能够满足其老年的基本生活开支,养老金水平低导致相当一部分农民的参保积极性不高,参保率较低。

(五)新农保的筹资机制决定了其存在很大的政策风险,地方财政压力大

在筹资机制上, 新农保坚持个人缴费、集体补助和地方财政补贴三方分担原则, 与老农保个人缴费为主、集体补助为辅、国家政策扶持相比, 体现了作为社会保障主体的政府的责任。但同时, 我们看到,地方政府财政支持能力和村集体经济的发达程度成为新农保持续发展的关键。即便在少数试点地区,财政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的投入, 主要放在县、乡政府, 省、市两级还缺乏专项投入。然而, 从目前的体制看, 县、乡两级政府事权多、财权少, 普遍存在财政困难, 很多地方都是吃饭财政, 不仅对新农保的补贴力度小, 而且资金来源不稳定,三方筹资的义务基本上落在农民个人身上。

(六)新农保投资管理政策不完善, 基金保值增值难

新农保沿袭了老农保基金管理机制和运营渠道, 仍以县(市、区)为统筹单位, 基金管理运营层次低。目前, 绝大部分基金的管理、运营集中在一般不具备相应的基金管理人才、技术和投资主体资格的区县一级, 而由区县级管理农保基金存在着管理手段缺乏、规模不经济、易于受当地行政力量干预的问题。筹集的养老保险金不能专款专用,而且,少数地方以种种借口,擅自挪作他用,引起风险,损害被保险人的利益,最终必将影响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推行。基金的管理级别太低,不能使基金有效地保值增值。按照现行制度设计,农保基金只能存入银行和购买国债,在银行利率和国债收益率持续走低时, 基金难以保值。

(七)新农保缺少法律保障

从整体发展过程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缺乏相关的法律规定性,大多是以政策、通知、会议决定等形式进行制度落实,缺乏稳定性和持续发展性。老农保基本都是在1992年民政部颁布的《县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方案》的基础上稍作修改形成的,普遍缺乏法律规定性。相关的法律制度的欠缺给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带来一系列问题,如保险对象不明确,保险资金来源不稳定,保险管理方面的随意性和盲目性等,使农村养老保险具有很大的不稳定性。新农保也是依据《国务院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开展实施的,缺少法律保障。

四 对策与建议

(一)加强舆论宣传

由于新农保与旧农保有着本质区别,所以,政府在试点之初必须加强对新农保制度的舆论宣传。首先,从内容上讲,政府一定要把新农保制度的重大意义、政策内容、优势特点以及新农保知识等宣传透,让农村居民充分理解参加新农保的好处,为新农保制度的顺利实施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其次,从形式上讲,政府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包括发挥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大众传媒的优势,召开动员大会、举办培训班、设立咨询宣传点、流动宣传车、发放宣传手册等多种形式搞好宣传。

(二)加强对经办人员的培训、考核与经办业务管理,不断提升服务水平

一方面政府应当加强对新农保工作人员尤其是基层工作人员(包括乡镇办工作人员、村干部、和新农保村级协管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另一方面,政府也应该根据需要,积极引进农村养老保险方面的专业人才,弥补当前基层政府部门专业人才高度匮乏的缺陷。

新农保政策性、专业性、技术性比较强,对经办人员要求较高。要加强和改进经办机构工作人员的培训工作,增强培训工作的系统性、计划性和目标性,努力培养适应新农保事业发展要求的干部队伍。同时,为了提高培训的效果,更好地进行管理,必须加强考核。只有加强考核,才能提高工作人员素质,才能实现科学化、规范化管理,才能推动新农保试点工作的顺利开展。对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经办机构工作人员的考核,要按照不同的职级制定相应的考核条件。

(三)基于实际购买力,建立动态的新农保标准计算体系

在新农保实施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农民享受新农保金额的实际购买力,建立动态的新农保标准计算体系。所谓实际购买力(real purchasing power),是指货币能够买到的实际商品和劳务的数量。货币的价值不再用其本身的含金量而是用其购买到的商品和劳务来衡量。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货币的实际购买力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近年来,国家连续8次下调银行存款利率,利率水平已从1993年的10.9%下降到现在的2.25%。再加上通货膨胀的影响,基金要保值已相当困难,更不用说增值。

从新农保的资金筹措来源看,三方共筹的实际额度是依照当前社会消费水平作为参照标准的,三方承担的金额比例也是依照这个标准确定的。应当明确的是,固定金额的实际购买力是伴随着整个社会经济状况变化的,今天每月100元的生活保障标准可能给予农村养老以基础性支持,但15年之后这一额度是否具有当前的基础性作用应该引起理论界与实务界足够的重视。所以,中央和地方财政预算有必要每年确定一定比例来充实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基金,而且要随经济的发展同步增长。目前,由于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低,农民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缺乏信心等原因,大多数农民的投保金额都集中在最低档次的投保水平上。在不考虑通货膨胀等因素的情况下,如果农民在缴费15年后开始领取养老金,每月可领取100元,这对农民来说很难保证其基本生活。因此,从长远发展来看,必须要建立一种动态的计算方法,充分考虑购买力变化的因素,以确保新农保资金对农村养老支持的有效性。这种计算方法应该在试点阶段逐渐引入并进行多区域的试验。

(四)切实加强新农保基金管理,确保基金的安全完整

劳动保障部门要切实履行新农保基金的监督职责,加强制度建设,对划拨、发放进行监控和定期检查,并定期披露新农保基金筹集并完善新农保各项业务管理规章制度,规范业务程序,建立健全内控制度和基金稽核制度,对基金的筹集、上解、和支付信息,做到公开透明,加强社会监督。财政、监察、审计部门要按各自职责实施监督,严禁挤占挪用,确保基金安全完整。新农保试点地区经办机构和村民委员会要进一步强化政务公开工作,做到制度化、日常化、规范化。每年定期在行政村范围内对村内参保人员缴费和待遇领取资料进行公示,自觉接受社会监督。

(五)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发展新农保体系

首先,新农保体系的建立应坚持因地制宜原则。即应该立足于我国国情,根据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根据各地农民对社会养老保险的需求以及缴费能力适时、适当地建立新农保体系。其次,新农保体系的发展还应坚持循序渐进原则。第一,逐步扩大新农保的覆盖范围;第二,逐渐与城镇社会养老保险体系衔接,实现城乡统筹的社会养老保险体系;第三,现阶段建立的新农保应与家庭养老等保障制度相结合,今后慢慢过渡到完全的以社会养老保险解决养老问题。

(六)进一步完善政策,健全新农保制度

一是区别对待不同年龄阶段的农民。对年龄在45周岁以下有经济承受能力的农村居民实行强制或激励参保,同时政府补贴(基础养老金)与缴费年限长短挂钩;对45周岁以上的农村居民实行自愿参保。这样,既可增强新型农保政策的严肃性,使政府行为变得更加强力有效,又能够使新型农保事业的发展持续推进。二是在《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行办法》的基础上,尽快出台《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实施细则》、《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规范化操作程序》、《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档案管理办法》等系统的法规和制度,严格规范管理。三是农村退役军人参加新农保原军龄计算、独生子女增发养老金待遇、丧葬费和抚恤金、女同志领取养老金年龄等问题建议参照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执行。四是实行政府扶持政策。对承担新型农保工作的经办机构在人员编制、工作经费方面,给予支持和倾斜;对农村贫困户、低保户、残疾人缴纳保费有一定困难的弱势群体,可考虑将交纳养老保险费的缴费标准降低或免缴。

(七)加快社会保障特别是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立法

制度的合法性、实施的强制性最终需要以立法来保证,尽早制定社会养老保障法是十分必要的。各国养老保障实践表明,依靠法律推行社会保障制度已经成为一种国际惯例。以德国为例,德国的养老保险是通过国家立法强制推行的,依法参加养老保险已经成为雇员和雇主的自觉行动。但我国目前还没有一部统一的社会保障法,社会保障方面临时性的决定多于法律、法规,即使在某些方面颁布了行政条例,也多因注意局部而忽视了全局的协调和统一。社会保障立法工作的滞后,削弱了政策规划的权威性,导致了政策执行中的不规范现象,大大提高了实施的成本,降低了制度的实施效率,极大地阻碍了制度改革的进程。因此,当前迫切需要在保证政策制定的合理性、可行性的基础上,加快社会保障特别是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立法工作,使政策制定最终具有法律的统一性与权威性,从而有效地减少新农保政策执行过程中的不规范现象,提高政策执行的绩效。五 结束语

新农保是一项旨在促进社会公平、协调发展的战略性政策,对于缩小城乡差距、化解农村社会各种矛盾、实现全面小康和构建和谐社会具有深远的意义。对安岳县新农保现状调查显示,这项惠及数亿农村人口的政策,无论是制度设计本身还是制度的运行都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认为,推动制度设计本身的完善和建立相关配套措施是完善新农保制度的需要,也是推广农村养老保险工作的关键所在。参考文献

[1]苏保忠.中国农村养老问题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217 [2]周艳.浅议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J].北方经济,2010(4)[3]李伟.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制度缺陷与对策[J].湖北农业科学,2011(4)[4]王梓西,杨洁.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障碍分析[J].法制与社会,2010(16)[5]杨丽,李娟.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实施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研究—基于云南数 据的分析[J].未来与发展,2011(3)[6]尤玉其.中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筹资问题研究:基于供求分析的模式选择与机制构建[N].农村金融研究,2010(8)[7]刘曼琴.浅议我国新型农村养老保险[J].乡镇经济,2008(5)[8]徐清熙.现阶段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优点与缺陷分析—以山东省为例[A].山东经济,2009(3)[9]雏庆举.新农保发展前景研究[J].金融与经济,2010(5)[10]郑功成.社会保障制度[J].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2010,(1):2—14 [11]张萌,高君.论基本养老保险转续对农民工养老保障的影响[N].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407—411

篇2:新农保的实行问题及解决方法

一台转账电话,加上一根电话线,安装在村头的小卖部里,一家方便农村群众缴纳和领取新农保金的“电子银行”便诞生了。这样的“电子银行”,如今已走进了乐安县的76个村庄。

“别小看了这台转账电话,它就像是一个办在村里的银行,让村民不出村就可以方便地办理新农保业务,这一便民之举,还得到了省里的高度肯定。”该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的一位分管领导介绍。自新农保试点工作启动以来,该县在全省首批11个新农保试点县当中,创造性地推出了以“财政为特殊群体代缴保费”、“电子银行进村”及“新农保生存认证”等为主要内容的新农保“乐安模式”,得到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副省长熊盛文以及省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主要领导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赞扬,并在全省推广。

40万元财政资金,“撬动”了4000人的幸福

“现在,由政府出钱帮我们家小龙每年代缴100元保费,这真的要感谢党和政府。”得知由政府“兜底”为自家的孩子买“保障”,陈小龙的母亲心里说不出有多高兴。

陈小龙是该县南村乡管坊村村民,今年刚满20岁,本该是个好劳力的他,却因从小患上了肌肉萎缩症,行动不便,加上父母的劳动能力也不强,家里的经济十分困难。“我们家3口人,一人交100元,一年就要交300元,如果不是由政府帮我们代缴,我们真交不起。”陈小龙的母亲说。

调查数据表明,该县有农村1—2级重度残疾人、农村低保常补对象和五保户、农村纯女户、农村享受国家抚恤补助的优抚对象等困难群体4000多人,他们中的大多数都像陈小龙一样,最渴望享受到新农保的温暖,但因家庭困难,又最需财政为他们搭建起一座摘取新农保“果实”的桥梁。为让所有农民都能享受到新农保这一惠民政策的“阳光”,防止“保富不保贫”现象的发生,该县在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出台措施,决定由财政按每人每年100元的标准,为上述特殊群体代缴保费,在全省11个首批新农保试点县中开创了先例。目前,该县4000多困难群众参保率达100%,每年减轻群众负担40多万元。

76部转账电话,方便了4万山区群众

乐安地广山多的特殊县情,要求该县在新农保惠民工作中要有更多创新。该县金竹畲族乡杭村村是一个偏僻的小山村,村里的老人每次领取新农保养老金都要走十多公里的山路。现在,一台被称为“支付通”的转账电话,让全村人足不出村就可办理新农保的缴费和领取事宜。

在该村的小卖部里,72岁的程新仁老人从上衣口袋里掏出一张农行的“金穗卡”,在转账电话机上一刷,业务凭条上显示,2011年前3个月,老人的新农保基础养老金为165元。在小卖部主人的指点下,老人又把卡里的钱转到小卖部主人的账户上,再兑换出相应的现金。他说:“如果是以前,还要走10多公里山路到乡里取钱,得花一天的工夫。”

该县在新农保试点工作中,通过转账电话(支付通)等电子渠道,寻找个体商户、村级合作医疗组织等合作,进行代理支付,把新农保服务延伸到中心村组。目前,该县已在全县设置转账电话(支付通)76台,让4万多山区农民足不出村就享受到了方便的新农保服务。由于领取方便,这76台转账电话被当地群众形象地称为村里的“电子银行”。

除了财政为特殊群体代缴保费和电子银行进村外,最近,该县又借鉴社保基金的管理办法,制定出台了新农保生存认证办法。目前,全县已通过生存认证核销了750多名已故群众的新农保领取资格,有效防止新农保基金流失。

篇3:新农保的问题与出路探析

一、中西部地区财政能力有限

根据规定,政府应对符合领取条件的参保人全额支付新农保基础养老金。基础养老金由中央财政、省财政和地方财政共同承担。

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农村60岁以上人口0.82亿人,15-59岁人口5.12亿人。如果要将新农保覆盖全部农村适龄人口,则按照最低补贴标准每年中央和地方财政总共要支出的基础养老金和财政补贴数额在744亿到846亿元之间。从总体上来说这部分财政负担在整个财政收入与支出的盘子中是不大的,但由于存在地区经济发展与财政能力的不平衡,对于中西部地区来说,给个人缴费的补贴将给地方带来巨大的财政压力,这样在新农保制度的构建中,中西部地区地方政府就难以支付必要的保费配套补贴,从而影响新农保制度的扩展与推进。中西部地区财政能力有限,是新农保制度在全国全面建立的难点。

二、地方财政差异导致的地区保障水平差异

由于东西部地方财政的巨大差异,新农保的保障水平也会因为地方差异而有较大差距。根据规定,地方政府对参保人参保给予补贴,补贴标准每人每年30-50元,有条件的地区可提高补助标准。东部地区的财政优势使其可以制定更高的补贴标准。相较之下,中西部参保农民则很难享受到国家规定标准以上的地方财政补贴,中西部与东部的养老金数额可能相差数倍。东西部贫富差异也可能因此进一步加大。

三、新农保的保障水平偏低

新农保的养老金待遇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组成。基础养老金标准目前为每人每月最低为60元,个人账户养老金的月计发标准为个人账户全部储存额除以139。以最低缴费档次为例,如果某农村居民每年缴费100元,地方政府补贴缴费30元,缴满15年以后,连同利息个人账户资金为2000多元,除以139,个人账户养老金接近15元,再加上政府补贴的基础养老金60元,农户最低每月可以拿到75元养老金。每个月不足百元的养老金对于农民来说保障水平仍显太低。

四、建立中央财政新农保专项转移支付制度的必要性

从各级一般预算收入与支出来看,中央财政在总预算收入中占比高达52%,但支出仅占比27%。相应地,省及以下层级政府大都存在着收支缺口,很多地方政府严重依赖转移支付,2008年地方政府财政支出中,转移支付的比例高达45%,在中西部地区尤其如此。因此为了保证贫困地区新农保制度的顺利建立与运行,就需要重构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财政关系,中央财政按照各地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的不同对养老保险的保费补贴予以分担,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财政支持。

为了保证新农保制度的顺利建立与运行,需要建立起长期的中央财政新农保专项转移支付制度,把中央财政新农保专项转移支付当做一个长效机制来运行。中央财政新农保专项转移支付制度需要一个强有力的管理部门来执行,负责制定中央财政新农保补助资金管理办法,并协助地方各级财政部门制定当地的财政补助资金管理办法,监督地方补助资金的使用情况,努力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为新农保试点工作顺利开展提供有力保障。2010年2月中央财政向各地预拨2010年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补助资金53亿元,以确保基础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到试点县符合条件的农村居民手中。中央财政专项转移支付资金的第一笔拨款象征着中央向解决新农保地区差异问题迈出了第一步。

五、城市反哺农村的必然

目前新农保的保障水平还很低,远远达不到维持农民正常养老的生活标准,这是由当前农村的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的。

在2004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胡锦涛同志明确指出:“我国现在总体上已经到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这就明确向人们发出了这样一个积极信号:中国目前正在向城市反哺农村阶段转变。

农业和农民工为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在城市化逐渐完成的过程中,城市对农村的反哺是发展的必然。中国城市经济发展的初期是以对农村资源的掠夺为原始积累起步,接着凭借对农民工进行廉价劳动力榨取而腾飞的。现在农村经济的滞后发展已经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阻碍,城市必须要带动农村,使得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农村经济的大发展才是提高农村养老保障水平的根本途径。只要经济水平提高,养老保险的保障水平也自然会提高。城市除了在经济上反哺农村,带动农村经济发展以外,提高农民工收入、加大新农保财政补贴投入等财政反哺也是城市带农村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吴卫红.城市反哺农村:当今中国构建城乡和谐的必然选择[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9(4)

[2]、王金枝.浅议我国农村养老保险问题[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9,19(1)

[3]、宋超,绍智.完善我国专项转移支付制度的初步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2004(7)

篇4:新农保的调查报告

关于新农保的问题,我们一行人,到云大附近的前卫营社区做了问卷调查。主要是想了解一下新农保,给人民带来的好处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调查的过程中,我们主要采取的是问卷调查的方式,总共50分问卷,10人分成5小组,每组10分问卷,分组行动,其对象主要是社区里的居民,其中蒋小艳同学是我们此次的带队队长,我和尹加福是一组,在此次的调查里面,我们发觉部分的人,并不认可我们,因为他们认为我们这是无效的操作,调查对象中老年人和商店的主人,比较好调查,因为一方面是由于他们比较有时间,另外就是他们觉得新农保确实是给大家带来了好处。在我们组的采访中,几位老人,尤其对新农保赞不绝口,在我们调查的过程中不停的和我们说到共产党好国家好新农保好,总得说来大家都认为新农保给大家带来了很大的好处,健康有了保障,医疗的费用不在是影响看病的一大问题,减轻了农民的的负担,但在新农保中也存在的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一)就是医疗的费用提高了,无论是药价还是医疗的费用比起新农保实施以前都明显提高了不少。

(二)就是如今人们都喜欢到医疗定点机构治疗,因为可以报销,但是也有些地方离医疗定点机构比较远,小病就医的话太麻烦。

上一篇:听见你的声音作文700字下一篇:教练日记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