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下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的原因及对策

2024-07-03

金融危机下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的原因及对策(精选6篇)

篇1:金融危机下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的原因及对策

金融危机下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的原因及对策

本文指出了金融危机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并从其他几个方面分析了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的原因,认为不可将现今大学生就业难之事一味归咎于金融危机,而应实事求是、认真分析探讨,正确认识当前金融危机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并提出积极的对策.

作 者:刘巧艳 倪迎华 冯清爱 吕淑巧 孙晶  作者单位: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河北秦皇岛,066004 刊 名:考试周刊 英文刊名:KAOSHI ZHOUKAN 年,卷(期): “”(18) 分类号:G64 关键词:金融危机   大学生就业   就业形势  

 

篇2:金融危机下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的原因及对策

摘要 :随着金融危机的来袭,21世纪世界各国经济格局的发生了巨大改变,实行社会主义经济的我国也深受影响,与此同时我国各大高校却不断对外扩招,大学生数量迅速膨胀,大学生就业与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日渐突出,大学生就业形式严峻已经成为突出的社会问题。本文就对现代大学生的就业形势以及个人就业前景进行分析探讨,以期为改善大学生就业情况提供有益借鉴对策。

关键词:后金融危机;经济现状;大学生就业 ;对策

近几年来高校学生扩张越加严重,当然这是有原因的,为了让更多的高中生获得了继续进修的机会,减轻了高考的重压;但与此同时,它也造就了大量的毕业生找不到工作的现象。大学生的就业形势日渐严峻,很多名牌大学的毕业生也到了扫大街、卖猪肉的地步,这样的就业前景让人不禁胆寒。当然,造成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因素有很多。接下来,本文就对影响现代大学生就业形势的因素以及在未来大学生就业前景进行探讨。

一、大学生就业形势及其影响因素

导致现代大学生就业形势严酷的原因大致包括两个方面

(一)观念因素

现在的很多大学生都有眼高手低的心态。在整个就业市场来说,是供过于求的状态。从大范围来说,找工作不是件很难的事情。但是,很多大学生都抱着“我一个大学毕业的人,怎么才那么点工资?而且工作那么累“诸如此类的想法。但现在的市场处于经济复苏阶段,相应的高薪岗位人员需求有限,而每年毕业的大学生数量如此之大,当然有很多就得不到高薪工作了[1]。况且在能力和学历以及经历上,大学生相较于研究生、博士生、职业人员等都未必占有优势,如此能够在毕业得到高薪的人就更少了。

此外,观念还包括了社会观念的影响。这一点比较玄妙。一方面,社会上很多公司对于文凭的形式化需求促进了更多的人进入高等院校进修。但另一方面,这些公司又对工作经验一事耿耿于怀,导致大量的没有经验空有文凭的大学生成了待业人群。另外,还有很多人看到国家体制内的工作待遇好又稳定,就一心想要往里面扑,从近年来越来越多人报考公务员就可以看出来。但越是体制内的工作,对人员限定越是严苛,被淘汰的大学生数不胜数。等这些人回过头来找工作的时候,发现那些一早就开始奔赴各种招聘会的同学大都找到了满意的工作,自己却还不知道往那个方向去。

专业对口的观念。有些学生认为必须很多学生认为必须要找一份专业对口的工作, 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 结果错过了很多不错的就业机会。其实不少专业只要你具备了基本的能力和素质,选择范围还是很大的。

待遇要好的观念,酒店专业的同学极力追求待遇的话往往是处于选择的状态,由于过分的强调待遇, 可能会错过很多发展不错的就业机会。

(二)外部因素

外部因素包括教育体制、国家政策、经济现状三方面。

教育体制方面,盲目扩大学校规模,而不是强身健体练内功,导致现在大学生素质相对较低,造成毕业生供过于求,不仅拉低了高校教育的整体水平和素质,还造成了日渐增长的大学生毕业工作难的问题。一些大学的专业及课程设置有较大盲目性,专业趋同现象十分严重。一些学校仍然沿袭传统的应试教育的教学方式,培养出来的一些学生高分低能。一些高职、高专教育专业缺乏特色。

国家政策方面,尽管近年来已经有了很大改善,对引导大学生就业越来越重视了。但由于国家政策引导还不够,很多大学毕业生对贫困地区是唯恐避之不及。以至于西部等地区缺乏人才,而很多大学生却在沿海等着要工作。随着西部大开发的力度加强,有些大学生在国家良好的政策补助之下,也开始将目光转向了这些地区。

经济现状方面,在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市场低迷。国外市场不好,直接影响到了国内的工作供应。尤其是在国外企业越来越多地在中国开设工厂、分公司的情形下,受到市场的影响,别说招聘,裁员都是常事。被裁的人至少比大学生多了实践经验,找起新工作来,也更加有力。结果,很多想要进到外企的大学生也被挡在了门外。同时用人单位的盲目要求也异常突出,其中最主要的就是经验障碍, 很多用人单位特别是企业动辄要求求职者二至三年的工作经验, 许多应届毕业生往往因缺少实际工作经验而难以落实工作。就拿酒店企业为例,酒店专业的应届毕业生毕业后对自己的专业技能抱着满怀希望,渴求运用到实践中,结果用人单位以经验不足要求一切从头学起,暂且不谈本科与专科的区别吧!很多此类专业的同学想想就觉得不值得,最后选择放弃了.另外, 有些用人单位盲目提高选才标准, 追求高学历,用人单位还设置身高、性别等障碍拒绝应届毕业生。拒绝的理由有动手能力差、需花费培训费用、稳定性不高等等。用人单位在招人时追求实用和低成本, 存在眼光短视和心态浮躁的情况。

大学生就业难现状是显而易见的。每年有一大批大学生们毕业面临着找工作的难题,与此同时,还有很多研究生、博士生毕业的人群也同样在争抢的就业岗位,求职路上真的是困难重重的。很多大学生都因为就业难的问题而疲惫不堪。那我们又应该如何努力的去面对、去解决呢 ?

面对中国大学生就业问题,广大大学生们应该如何面对呢?最重要的是先把心态转变过来。我们要辩证的看待自己,尽管苦读了几年,但是毕竟是初出茅庐的新人,从基层做起积累几年经验还是有必要的,因此我们应该避免眼高手低,学会职场规则,接受学习和积累经验的过程,这样求职之路才会更加顺利。其次,我们也要努力的提升自己,毕竟是金子总会发光的,只要我们自己本身足够优秀,好工作一定会主动找你的。因此我们应该要做到:

一、树立正确就业观念。正确认识就业规律先就业后择业首先,毕业生要正确认识自我,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多参与就业活动。大学生就业难,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期望值偏高,自身定位不准,理想与现实脱节。[2]大学生要成功就业必须放下架子,低姿态进入社会,甘于在普通岗位上寻找新的发展机会。同时也必须保持良好的心态,成功不骄傲自满,遇挫不气馁。

二、确定正确的就业方向。大学生必须面对现实,根据实际状况转变观念,不应过分关注工资水平及地理位置等,而应看自己才能和智慧的发挥。作为一名应届毕业生应该把是否有利于自己职业发展放在第一位,待遇不是静态, 随着自己的发展会不断变化。改变就业观念,灵活就业或者非常规就业将成为重要的就业形式必须打破没有铁饭碗、死工资就不算真正的工作这种传统的过时观点,投身于临时工、小时工、季节工及其他弹性工作制中。积累经验的同时也可以很好的锻炼自己。最后,借助各种手段,把握就业机会。毕业生要利用人才交流会、网络等多种服务平台,积极主动地展示和推销自己。社会的舞台很大,同时也很精彩。

总结

如今的大学生就业尽管异常严峻,但并不是不可扭转的局势。相信只要大学生调整心态,积极进取,勤劳刻苦,加强自我修养,保持自信,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和建设,不再眼高手低,想要找到一份自己理想的工作并非难事。

参考文献:

[1]张红梅.当代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J].大观周刊,2012.33

篇3:金融危机下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的原因及对策

从1999年起, 我国开始了大规模的高校扩招, 从1998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108万人, 到2009年全国普通高校本专科计划招生629万人, 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逐年更加严峻, 可是这次的形势是全新的。一是今年是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高峰年, 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611万, 这些毕业生需要就业;二是外企, 高新企业, 私企, 小型非国有企业以及房地产行业, IT行业, 制造业等因受金融风暴冲击比较大, 很多企业大大压缩对大学毕业生的需求甚至取消了校园招聘计划;三是金融危机对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心态产生了一定影响, 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刚进入求职期就遇到全球金融危机, 使得部分毕业生变得烦躁焦虑。就当前而言, 应届毕业生的就业压力远高于人际交往压力、学习压力、经济压力;四是到沿海等经济发达地区就业对当前大学生吸引力依旧很大, 学生期望值高。

一、加快专业结构调整, 大力实施就业技能培训

国家教育部门应根据国家经济发展的近中期目标规划, 对国家未来的人才需求进行科学的预测和规划, 依据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和对人才需求的预测加快专业结构调整和专业招生计划的调整, 尽快形成学科专业设置能够主动适应社会变革需要的运行机制, 同时要积极探索建立交叉学科专业, 进一步拓宽专业口径。近些年, 社会对大学生需求的增长速度并没有赶上大学毕业生人数的增长速度, 而对能够作为初级工人的初中, 高中和高职毕业生的需求却有增无减。这充分说明伴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 普遍接受了大学教育却没有一技之长的大学生面临着就业的艰难局面。所以当务之急是要求高校在重视对大学生理论教育的同时, 更加注重对毕业生职业技能的训练, 这不仅能帮助他们掌握一技之长, 更有助于毕业生在应聘时有着良好的就业心态。

二、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建立高校与用人单位的合作

在对大学生就业反馈的调查中, 很多用人单位及企业的反馈信息表示, 当前高等院校对人才培养的方向及模式与实际工作需求脱节, 而且由于大规模扩招, 教学资源及硬软件设施跟不上, 部分院校对大学生的培养质量有所下降, 当前学生职业道德修养和创新能力适应不了岗位要求。所以, 高校应当保持与市场的长期联系, 加强对市场需求的跟踪调查, 建立与用人单位的合作。这种合作, 可以为学校的教育改革指明方向, 提供动力, 它不是简单的用工对接和订单式培养, 而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学校与用人单位双方共同利益驱动, 努力创建资源共享, 优势互补, 互利双赢的机制;可以使学生在校期间增加实习机会, 强化学生技能, 并且在工作中接受现代企业管理和创新改革气息的熏陶, 接受新思想的洗礼, 有助于形成正确的就业观和成才观;学生实习的过程既是把知识转化为技能的过程, 更能在与用人单位团队的共同劳动过程中, 密切了与社会的联系, 加强了对所从事职业岗位的理解, 便于学生们找准自己的位置, 也增强了团队意识, 培养了从岗位做起, 从基础做起, 从自身做起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

三、加强大学生职业规划引导和就业指导教育

大学应将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教育结合起来, 开设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 分层次, 分阶段, 分年级进行不同的教育, 贯穿整个大学教育过程。同时, 将转变就业观念作为就业业指导和教育工作的重点, 帮助大学生了解相关政策, 认准形势, 准确定位, 确立恰当的就业期望和保持积极良好的择业心态, 树立由就业到择业到创业的就业观念;帮着学生正确认识和处理就业挫折、缓解就业压力、树立就业信心、理性就业。

四、加强大学生就业心理的自我调适

针对目前形势下大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 高校都在不断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缓解就业心理压力, 引导学生理性对待金融风暴的影响。但要解决根本问题, 大学生不良的就业心态和观念的转变需要他们自己的一个自我调适过程来完成。

1) 接受客观事实、调整就业预期值。大学生必须看清当前的经济形势和就业环境, 转变非工资高、待遇好和非大城市不去的老思想, 选择就业时要看得长远, 比起待遇和薪酬, 企业的发展前景和岗位的发展机会才是更重要的。

2) 认识自我, 准确定位面临就业环境突然的变化, 大学毕业生要学会全面客观地分析自身的优缺长短与职业兴趣, 了解自己喜欢何种职业、需要何种职业, 确定自己的择业标准以及就自己目前的能力能干什么样的工作;分清“喜欢”和“适合”的差别, 如果自己的条件还不够二者都满足, 那么就要接受现实, 不喜欢的工作也要愿意做。盲目追求“高成”难以实现就业, 而一味“低就”同样不利于今后职业生涯的持续发展, 因此, 要在全面分析内外部条件的基础上进行择业, 把握更多的就业机会。

3) 掌握科学方法, 缓解心理冲突要能控制不良情绪, 把自己的精力和情感转移到其他方面, 学会倾诉和发泄。承认且接受现实, 自我激励。

五、增强大学生自身素质, 提高核心竞争力

要想在当前众多各式人才聚集的竞争激烈环境下脱颖而出, 大学生们的首要任务是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提前为进入社会打下扎实的基础。一是培养学生树立讲求诚信的道德观念。诚信是商业道德的核心, 用人单位在选取人才时, 其首要标准往往是是否诚信。因此, 高校必须培养学生的诚信观念, 使之形成稳固的诚信道德。二是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培养团队合作精神。高校要通过多种形式锻炼和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把对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和传授专业知识紧密结合, 给大学生提供各种机会进行相互协作的锻炼, 使其明确树立起团队意识。三是练习学生的求职技能。求职技能是指面试技巧、日常礼仪等方面的要求。学校可以建立就业面试辅导中心, 组织模拟招聘面试, 开展岗前技能培训, 组织参加招聘活动, 使学生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同时还要培育和提升就业核心竞争力, 比如过硬的操作能力、交叉学科的复合型知识、出色的语言表达能力、多门外语的掌握等, 其中任何几种甚或一种能力都有可能为增加赢得机会。因此, 要在当前金融危机的环境中找到满意的工作, 一定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努力强化自己的知识能力, 提高综合素质。

摘要:2008年全球爆发金融危机, 世界经济整体下滑, 对中国实体经济产生直接影响。同时高校毕业生人数不断攀升, 2009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将超过600万, 中国大学生面临巨大的就业压力。本文以金融危机为背景分析我国大学生当前的就业形势及探究相关对策。

篇4:金融危机下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的原因及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趋势;应对措施

近两年,大学生就业已逐渐成为世界性难题。世界银行2007年世界发展报告显示,全世界失业大军中的一半是青年,仅以中东和北美地区为例,要稳定该地区的就业局势,就必须在2020年以前创造1亿个就业机会。据统计,目前全世界有15亿年龄在12至24岁的青年,其中的13亿生活在发展中国家,这个数字比世界历史上的任何时候都要多。我国的情况也是如此。与此同时,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愈演愈烈,不少企业的招聘计划被冻结或缩水,对原本就面临巨大就业压力的2009届大学毕业生而言,无疑是雪上加霜。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张小建表示,今年底到明年的大学生就业面临着一个比以前更加趋紧的形势。第一,毕业生多。今年是559万,明年是610万。第二,就业空间相对紧。特别是企业需求这块,如果下滑比较厉害的话,大学生的就业岗位、就业机会相对就比过去有所减少。第三,相关的政策措施和服务体系还亟待完善。第四,我们的大学教育与市场脱节的问题,大学生的就业观念与实际就业市场不适应的问题还存在,而且成为大学生就业的一种障碍。

在金融危机背景下,大学毕业生就业是否受到影响,学生们的心态和对策与往年相比又有哪些改变,鉴于此,本文对大连理工大学部分院系2008届本科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做了总结,并提出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一些对策建议。

1.大连理工大学部分学院2008届毕业生就业状况分析

1.1 管理学院

管理学院2008届毕业生有保研、考研、出国、就业等多种途径。由于社会就业压力过大,很多同学选择了考研、双学位、出国继续深造,也有部分同学选择了直接就业。总体来说,管理学院2008届毕业生去向情况乐观,就业情况如表1统计(不包含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两学位)。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落位率比去年同期下降1.28个百分点,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落位率比去年同期下降0.9个百分点,物流管理专业的落位率比去年同期增长3.17个百分点,2008届毕业生总落位率比去年同期增长0.82个百分点。从三届毕业生总体来看,管理学院毕业生落位率呈上升趋势,2008届毕业生的落位率要略高出2007届,但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和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比去年有所下降,其原因在于就业市场的需求结构与去年同期相比变化加大,尤其对公共事业管理专业造成了很大的就业压力。

下面分别从单位性质、薪资水平两方面对2008届毕业生就业情况进行了分析。

(1)单位性质分析。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毕业生就业倾向十分明显,从事信息产业、金融业务和软件工程行业的人数较多,毕业生到单位大都从事系统分析、设计与维护工作,个别毕业生负责具体业务的处理工作,少部分同学还进入公司的营销部门做销售策划。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毕业生大多选择人力资源方向的工作,其行业更倾向于国有大中型企业,其余小部分毕业生选择到金融单位工作。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生选择性行业的范围比较广,其中进入汽车行业的占多数,还有一部分到国有大中型企业工作。

(2)薪资水平分析。

毕业生就业月薪随就业地区、单位所在行业以及就业岗位的不同而不同,从事金融行业月薪比较高,最高能达到4000元左右;软件开发工程和软件维护工作的毕业生月薪与去年同期相比有所下降,达到2000-3500元/月;相对而言在企业中负责具体业务处理工作的毕业生月薪较低,最低者在1500元/月左右。毕业生签约的平均月薪水平在2500元/月左右。

1.2 软件学院

软件学院2008届正常毕业生共592人,按专业就业分布情况见表2。

从表2可以看出,截止2008年7月,2008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到96.5%,与去年同期相比上升2.2个百分点,与2006届毕业生就业率相比有所下降。

其中就业的388人分布在全国各地工作,大连242人,上海48人,深圳17人,浙江省15人,天津10人,江苏省9人,北京7人等。从就业单位方面来说,软件学院2008届毕业生,进入全国知名软件企业的人数约为316人;国有企业、事业单位、研究所为21人;占总就业人数的86.86%,其余51人分布于全国各种性质的大、中、小企业。另外还有1人自主创业。

1.3 经济系

经济系2008届毕业生共有136人,其中2004级金融学专业纳入就业计划人数为56人,2003级国际经济与贸易(英语强化)纳入就业计划人数为59人,2007级国际经济与贸易(双学位)纳入就业计划人数为21人。

经济系毕业生的总体情况与往年类似,仍然以签约就业和继续深造为主要方向,其中2003级国际经济与贸易(英语强化)专业保送研究生4名,考取研究生3人;2004级金融学专业保送研究生6人,考取研究生5人;经济系2008届毕业生中共有2人攻读双学位。

2008届毕业生的首次就业率达到了93%,而整个2007届、2006届毕业生的总体就业率分别达到了97%,94.7%,相比来看,2008届毕业生就业率有所下降。而2008届毕业生工资水平在2500元-6000元之间,与去年工资水平相同。

毕业生就业的主要地区流向见表3。

由上表可以看出,地区流向呈现集中化趋势,并且生源地为南方的学生仍然比较倾向于回到生源地或者周边城市就业。

而从毕业生的行业流向来看,都是与本专业相关性较强的行业,例如金融业、外贸行业以及各大企业的营销、采购等部门。目前签约银行和证券公司的有28人,四大会计师事务所3人。

1.4 机械学院

机械学院2008届毕业生共399人,除升学105人(保研62人、考研32人,双学位11人)外,实际参加就业的毕业生总数为294人,单位性质如表4。

由上表可以看出,2008届毕业生就业率达到了96.2%,与2006届毕业生的总体就业率达94%相比有所上升,总体来说,机械学院2008届毕业生就业率比较理想。

1.5 外国语学院

外国语学院2008届毕业生78人中继续读研深造的人数为14人(免试推荐攻读研究生人数为11人,考研人数3人),出国人数8人,就读双学位3人(英语双学位1人,日语双学位2人)。

外国语学院2008届毕业生就业人数48人以及出国、升学25人,就业率为93.6%,而整个2007届、2006届毕业生的总体就业率分别达到93.4%,91.9%,相比来看,2008届毕业生就业率呈现上升趋势。地区流向比较集中在大连、沈阳等地;而从行业流向来看,从事经济相关工作的人数最多,业务咨询、管理、IP相关工作的人数其次。

1.6 运载学部

运载学部2008届本科毕业生总体升学情况见表5。

(1)工程力学专业本科生的就业存在相对社会需求少,就业形势不景气的现状。因此,工程力学专业毕业生学业相对优秀和各方面能力相对强的毕业生多数选择了继续求学深造,每年占毕业生人数50%左右,而参与就业的学生个人综合素养相对落后,各方面竞争能力都相对较弱,就业率不是很理想。

(2)船舶工程学院2008届毕业生共96人,从签约的情况来看,落位率达到100%,就业形势非常可观,出现了供不应求的格局。从择业地区分析,毕业生大都集中于大连、上海、江苏和广州等沿海大型城市,行业单位的性质主要是国有大中型企业和科研院所,工资水平在2000元/月左右,而且单位都比较理想。

1.7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2008届本科毕业生总体升学情况见表6。

由表6可以看出,2008届毕业生就业率达到了91.24%,与2007届毕业生的总体就业率94.69%相比有所下降,但与2006届毕业生的就业率78.4%相比,有了很大的提高。这与学校、学院的就业指导工作以及学生的积极就业心态是分不开的。

1.8 土木学院

土木学院2008届本科毕业生保送本校攻读硕士研究生33人,推荐交流研究生22人,考取研究生19人,双学位7人。总体来说,土木学院一次就业率达95.86%。

1.9 化工学院

化工学院2008届毕业生中就读研究生人数为138人(保送研究生98人,考取研究生40人),就读双学位17人,出国27人,就业379人,截止到2008年8月,化工学院2008届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5.6%。总体来说,化工学院2008届毕业生就业率比较理想。

从以上几个学院2008届本科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来看,总体上还算比较理想,可能由于全球经济危机尚处于初发阶段,所以虽然带来一定影响,但程度尚且不大。

2.2009届毕业生就业形势预测

对于2009届毕业生来说,有专家坦言,受金融危机等多重不利因素影响,再加上2009届毕业生的数量再创新高,他们的就业压力可想而知。而眼下正是2009届大学毕业生招聘求职双选会最集中的“季节”,在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大学生的就业形势着实让人捏一把汗。往年10月,各大企业都早早地启动了校园招聘计划,各大高校内也因此呈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但是由于遭受金融风暴的影响,就业市场整体不景气,企业裁员风潮不断涌现,而今年的校园招聘在启动期便寒意阵阵。有些高校的校园招聘显得冷冷清清,部分往年的招聘大户和积极分子非但不见了身影,甚至有企业宣布取消了校园招聘计划。

面对新的就业形势和压力,大连理工大学招生就业处处长梁茵说,金融危机对学校就业工作肯定有影响,但从目前来校的地域性或行业性的组团招聘会看,中高端企业、大型国有企业专场招聘会与去年相比并没有减少,只是需要高层次人才的愿望更加迫切,要求更加严格。这使我们在当下就业形势“危机”中变得更加自信:练好内功,做足工作。[1]

在学校、各学院以及学生的共同努力下,大连理工大学的2009届毕业生虽然遇到金融危机寒流影响,但就业前景仍然看好。软件学院2009届应届本科毕业生740人,意向落位已483人,实际签约357人,其中宋正佳成为此次国内唯一签约赴日ARKSYSTEM公司工作的佼佼者;丁文超成功签约百度在线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成为8人中的唯一本科生;林召波,将同46名同学一起进入大连华信工作。截止到12月4日,化工学院2009届毕业生已签约130人,其中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王杰于10月25日顺利与自己中意的中国石化集团北京燕山石油化工有限公司签约;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的王群林也在11月24日与云南云天化股份有限公司签约。

总之,在当前金融危机下,虽然大学生就业压力越来越大,但只要学校、各学院以及学生本身同心协力,通过加强对学生的就业指导教育、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大学生就业竞争力主要包括就业岗位获得能力和岗位适应能力[2]),并积极开拓就业市场,全员动员促就业,将就业工作做实做透,2009届毕业生的就业前景还是比较乐观的。

3.解决2009届毕业生就业问题的对策建议

面对金融危机带来的新挑战,我们应该积极应对,一方面想方设法举全校之力抓2009届毕业生就业工作,另一方面应从长远角度考虑大学生就业问题。

3.1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就业指导意见及相关政策

张小建说,目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正在按照国务院的要求,和有关部门共同研究制订大学生就业的指导意见和相关政策,准备从六个方面做好工作:

第一,进一步完善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政策体系和服务体系,建立健全大学生就业工作的长效机制。

第二,坚持面向企业生产一线、面向城乡基层服务一线、面向西部边远地区建设一线,同时根据现在经济形势发展的新需要,在生产服务、生活服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方面开发更多的就业岗位,拓展就业领域、疏通就业渠道为大学生创造更多、更大的就业空间。

第三,完善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到企业、到边远地区就业的各项政策,通过政策引导毕业生,在这些能够扩大就业的领域里更好地就业。

第四,进一步畅通毕业生到各类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就业的路子,鼓励和支持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自谋职业。

第五,强化对毕业生的就业服务,着力解决就业供求信息不对接、技能不适应这些问题。

第六,建立完善对困难毕业生的援助制度,认真做好家庭困难和登记毕业生的就业援助工作,争取让最困难的,又急需就业的人员得到一对一的帮助,解决他们的问题。

3.2 从学校角度对2009届毕业生就业工作的一些建议

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关系到一个学校的生存和发展,同时毕业生就业状况也是学校办学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根据学校大学生的自身特点,加强就业指导,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努力做好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帮助大学生顺利走上工作岗位,是学校就业工作的重点所在。

学校要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就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随时掌握市场需求,深入了解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并将其作为学校培养人才的重要依据。

(1)加大对学生就业技能的培训。鼓励学生毕业时持有多种技能证书,比如外语等级证书、计算机等级证书、各种上岗等级证书等,这样使学生就业有更大的砝码。

(2)就业工作提早着手,学校、学院多提供一些到公司、事业单位、科研单位的实习机会,促使同学们及早定位。鼓励同学在大一、大二假期参加实习或实践活动,提高同学们的实践能力。

(3)进一步加大就业指导工作,邀请专家进行就业专题讲座,开设就业指导课,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及时了解就业时的相关政策。

(4)进一步利用好学校、学院的就业网站,使相关的信息能够及时的传递给每一位学生,形成良性循环。并通过各种媒体宣传学校毕业生的信息,让单位了解学校专业建制和专业特点,为以后学生就业打好坚实的基础。

(5)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国家支持高校大学生自主创业,不仅自己解决了就业问题,还为他人创造了就业机会。我国高校的创业教育和大学生创业活动还处于较低的水平。第一,现在的学生需要创业教育;第二,创业环境缺乏主要是创业基金和风险基金比较少,不能满足广大学生的要求,也不能进行有效地指导。这就要求我们高校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精神,营造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社会环境和条件,帮助他们走好创业之路。

3.3 从学院角度对2009届毕业生就业工作的一些建议

要提高就业指导的效果,不能仅靠就业指导中心,应通过学校各部门齐心协力,及对专业课教学的渗透等方法共同形成合力,强化具体操作过程的有效度,提高指导效果。各学院应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工作:

(1)希望学院在专业设置方面,多着眼于就业市场。例如许多公司要求学生会使用CAD等,所以我们应开设一些与就业相关的课程。

(2)利用各种渠道,广泛收集用人单位的需求信息并通过学院毕业生QQ群、学生宿舍展板、学生干部等方式将这些准确、有效的就业信息及时传递到毕业生。此外,要充分调动专业教师推销毕业生的积极性。

(3)提供与老师、学长、企业管理者交流的机会,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本行业的信息;组织用人单位与毕业生的供需见面会,主动为用人单位和毕业生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务。

(4)加强与以前用人单位的联系和沟通,及时反馈毕业生出现的问题,并能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加以改革,使今后的毕业生更具就业竞争力。

(5)以学院的名义主动联系一些公司,并与用人单位建立长期的学生实习基地以及稳定的就业基地,加强校企合作,拓宽学生的就业渠道。

(6)鼓励学生“走出去”,对于去外地面试和实习的开支,学院给予象征性的补助,减轻同学们的就业经济负担。

3.4 从学生角度对2009届毕业生就业工作的一些建议

适者生存,谁能认清形势,正视自己,把握时机,谁就能变被动为主动,与时俱进,从容应对,在历史的大势中确立自己发展的转迹。要做到这些,大学生应该从一年级就了解自我,二年级锁定感兴趣的职业,三年级有目的地提升职业修养,四年级初步完成学生到职业者的角色转换。只有这样,大学生在毕业时才能正确认识形势,认识自我,认识社会职位要求,从而最终找准自己就业的社会定位。

(1)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就业出现了不景气的现象,但只要大家抓住每一次机会,放平心态,在学校、老师、校友的帮助下,还是能够找到合适的工作的。

(2)大学生在找工作的过程中,主要是一个心态问题:首先,正确看待自己,自身的优势、劣势都要看到,不卑不亢,平常心态看待应聘公司的录用与淘汰。其次,积累经验,厚积薄发。要勇于承担责任,承担基层工作,万丈高楼平地起,一步一步寻找自己的岗位。如果有了这样的心态,那么,无论是什么样的就业环境,就业对于这个人来说基本不是问题。

(3)一部分大学生眼高手低,用人单位在选人伊始就带有类似的有色眼镜看待他们,而使双方的误会屡见不鲜。因此大学生在校期间就应该加强锻炼动手能力,踏实做好每一项任务。

(4)大学生没有工作经验,没有太多的应试面试经历,也是大学生就业难现象出现的又一原因。因此大学生应该多与老师、学长沟通交流,积累经验。

(5)大学生自身的知识体系没有建立起来。在校期间大学生应该养成阶段总结的习惯,从而形成一定的知识体系。

此外,现状摆在眼前,能改变的只有自己,不管就业形势如何,同学们都要避免产生恐慌、不知所措和焦虑不安心理,而应该调整好心态,积极面对,争取各种机会。一家国际知名企业在举行校园宣讲会时,一名学生表示他担心今年该公司会减少招聘人数。公司人力资源总监告诉他:“与其担心招聘人数少,不如担心自己是否有能力。如果你足够出色,那么就算我们招一个人,你也能留到最后;如果你没有能力,即使我们招100人,你也未必能录取。”由此可见,只要有出众的能力和足够的自信,就能抛却烦恼,在激烈的求职角逐中脱颖而出。真金不怕火炼,如果同学们能克服这些阻碍最终求职成功,那么这份经验无疑是他们巨大的财富,他们受到的历练也更大。

参考文献

[1]吴琳.练好内功做好就业指导[N].光明日报,2009-01-04(2).

篇5:金融危机下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的原因及对策

石苗

(湘南学院数学系湖南郴州423043)

摘要: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使得本来就已经非常严峻的大学生就业更加艰难。本文分析了目前大学生就业中出现的新

倾向,对当前金融危机下大学生的就业提出了一些可操作性的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对策

中图分类号:C9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49X(2009)-07-0027-02

大学生的就业历来都是政府非常关注的问题,特别是从99年高校扩大招生之后,大学生的就业难问题就开始浮出水面。大学生难就业的问题其实永远都是相对的,特别在我们这种经济发展很不平衡的发展中国家表现得特别突出。从目前来看,大学生就业市场的发育并不完善,一些地方毕业生就业出现困难,但从总体上说目前高校毕业生数量与各行各业的需求量相比还远远不足,毕业生在地区的分布和结构上也不平衡,就业困难只是地区性的和结构性的[1]。所以导致目前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根本原因有就业观念、就业制度等问题,也有高校部分学科专业与社会实际需求相脱节所造成的。

一、大学生就业中出现的新倾向

(一)自我评价比较理性

毕业生就业前认识到自我评价的重要性,毕业生有较强的自我意识,相信自己的判断能力,同时也强调社会实践的检验,说明了当代大学生自我评价已从“以自我为中心”逐步转向理性化。

(二)就业目标趋多元化

大学生的择业与就业观,制约着他们对职业的选择和对地域的选择。由于大学生就业观念和择业价值取向的多样性,导致了大学生选择职业的多元化倾向。这种多元化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2]:首先,对未来从事职业行业领域的选择。据调查,毕业生由原先选择“公务员”、“教师”、“经营管理人员”的高比例,趋向于向国企、外企、私企、西部、自主创业等作为就业选择目标,这说明原有选择职业集中单一行业的现象正在淡化;其次,对工作地域的选择。“孔雀东南飞”的状态在大学生就业流向上维持了很长一段时间,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国家就业政策的改革以及各个省市地方性就业法规的颁布,大学生在就业选择中选“其他中等城市”的比例也在提高,这也说明在就业单位地理位置的选择上已不仅仅是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或大城市,中等城市也逐渐成为毕业生选择的重点,与当前社会上人才回流趋势相吻合。

1.大城市、机关事业单位、大型国企仍是普通高校毕业生的首选。绝大多数同学仍然看重事业单位,尤其是教学、科研等知识高聚集型单位,而以往“政府机关”这一热门行业虽然并未显出优势,但热度不减,近几年的公务员报考热即是证明。另外除北京、上海、广州等以往就业比较集中的城市外沿海城市以及经济发展较快的内地城市也是大学生就业选择地。

2.重经济待遇,更看重发展前景。新一代大学生的个体意

识逐渐加强,更加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和关注生存条件。绝大多数同学认为选择职业时“行业发展前景”、“施展个人才干”、“薪金报酬”的三个因素起着关键的作用。可以看出随着时代和社会的进步,在择业观上既重经济待遇,把它作为生活的基础,同时更重视前途发展,有较强的事业心。

3.西部地区与贫困地区成为大学生择业捷径。随着西部

大开发战略的进一步扩大,国家对西部及贫困地区加大发展力,度进行政策与资金的扶持,在就业中一部分学生正是看到了这一优势[3].再加上这些地区对人才需求的重视,特别制定了一定的优惠政策,在近几年就业比较困难的情况下,大学生就业选择时这些地区就成了他们的好去处。

4.自主创业成为大学生就业新天地。

非国有企业已成为学生的重要选择,说明当代大学生对自主创业观念已基本接受,凸显对知识密集型单位的青睐,正逐步树立自主创业意识,不断适应社会发展需求。

(三)家庭在大学生择业中愈来愈发挥着重要作用

家庭在大学生走上工作岗位之前仍然是大学生社会化的一个重要执行者,也应注意帮助大学生确立切合实际的职业意识,帮助他们选择好职业。家庭对于一个大学生个体的情况更为了解,应根据每一个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帮助他们完成人生重要的职业选择。社会对大学生职业意识教育引导表现在加强舆论宣传的导向,用健康的主流文化来教育引导大学生完成职业选择,要正面宣传和报道大学生择业中出现的各种新闻热点,配合学校和家庭形成良性健康的社会氛围,使大学生确立正确的职业意识。

二、就业指导应有新思路

1.加强就业指导,深化就业指导的内容与形式。根据社会需要,加强能力素质培养,提高大学生的社会竞争力。学校要注重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尤其是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以及与此相适应的观念和意识,既符合当前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又达到了用人单位满意和学生自身塑造的要求。要提高就业指导的效果,不能仅靠就业指导中心,应通过学校各部门齐心协力,及对专业课教学的渗透等方法共同形成合力,开发就业指导的隐性课程,强化具体操作过程的有效度,提高指导效果。与此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就业指导的内容和形式必须不断深化。

2.拓展信息渠道,加大信息收集力度。

对成功就业的信息而言,学校就业指导中心占据着主导地位。大多数同学认为毕业生有效的就业途径仍是通过学校就业中心直接推荐和校内招聘来解决。可见高校是毕业生就业市场的主体已成为不争的事实,但同学们同时需要学校在加强和改善就业指导时应重点加强信息提供和具体指导。加大信息收集力度,充分发挥就业市场的主体作用。即将毕业的大学生,最关心、最需要的是用人单位的需求信息。目前,高校面临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必须加大有效信息收集力度,千方百计为毕业生提供更多、更有效的需求信息,并进一步加大与用人单位的合作,拓宽毕业生的就业渠道,充分发挥高校这一毕业生就业主体的作用。

3.加强就业指导机构建设,建立专业指导队伍。就业指导

已成为一种专门的职业。就业指导工作不仅是几个月临时的事务性工作,它要研究社会就业市场的变化,要研究人才供求关系,要研究人才资源使用的最佳原则,需要有职业化、专

业化、专家化的职业队伍来完成这一任务。只有这样才能满足大学生求职的需求,才能帮助大学生确立正确的职业意识。要加强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的建设。这个中心

要有一批高素质的熟悉学生工作和就业市场的人才,必须经常开展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咨询、推荐和服务工作,功能要齐全,能开设一定的讲座和课程,帮助学生掌握求职的技能和知识。就业指导中心要有一定的硬件工作条件如信息查询室、资料阅览室、洽谈室、招聘工作场所、Internet信息网站以及必要的设备和经费。

4.实践中进一步探索由就业教育走向创业教育的新路

子。为了解决目前出现的大学生就业难问题,除了以上提到的从就业政策以及就业指导等方面采取切实措施外,目前高等教育界正在努力探索创业教育的新路子,以期有助于问题的解决。从目前来看,由就业教育转向创业教育,已经是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总趋势,也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选择。相信随着对创业教育研究和实践的不断深入,创业教育的新理念必定会逐渐树立,高校毕业生将不再仅仅是求职者,而且将成为工作岗位的创造者,这必将会在很大程度上解决毕业生就业难问题,因此自主创业是未来就业的一大趋势。

三、社会与家庭应为大学生就业提供支持与帮助

1.加强舆论引导,进一步深化大学生就业制度的改革。虽然经过多年体制改革,但由于长久以来的计划经济影响,在大学生就业方面国家就业政策跟不上近几年就业形势的发展变化。特别是由于我国各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差异,就业政策也各有特色,各个行业之间的人才流通壁垒并未完全消除,因此进一步深化就业制度改革是当务之急。另一方面加强舆论宣传,用健康的主流文化来教育引导大学生完成职业选择。配合学校、家庭形成良性健康的社会氛围,使大学生确立正确的职业意识。体制问题还是大学生就业的障碍,因此,必须要继续深化体制改革,减少劳动力流动的体制性障碍。虽然目前我国省会及省会以下城市都已取消了对应届大学毕业生的进人指标、户口指标等的限制,但对于已经工作的大学毕业生流动则远非是无限制的,特别是对那些已去农村和西部地区工作的毕业生,要再回到城市工作,则会面临一系列的困难。因此,不仅要为应届毕业生的就业创造宽松的体制环境,而且要为往届毕业生的工作转换创造宽松的体制环境。另外,要降低大学毕业生的创业门槛,鼓励他们自主创业,这既能推动经济增长,又能增加就业。

2.家庭应加强对大学生职业意识的教育与指导。

由于社会资本的影响,使得大学毕业生对“前途的选择”不仅仅是个人的决策,而是整个家庭在所处的社会经济地位上做出的集体决策。家庭在大学生走上工作岗位之前仍然是大学生社会化的一个重要执行者。应注意帮助大学生确立切合实际的职业意识,帮助他们选好职业。家庭对于一个大学生的情况更为了解,家庭成员根据每一个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帮助他们完成人生重要的职业选择,并且家庭成员的意见对于大学生来说也比较容易形成影响,他们多年的人生经验对于涉世不深的青年人具有不可替代的借鉴作用,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根据实际情况择业也是每一个家庭应尽的义务与责任。

参考文献:

[1]论我国的就业政策与大学生就业的问题[J],姚玉群,人口学刊,2004

[2]大学生就业指导[M],钱晓,李增秀.科学出版社,2009.2

[3]新编大学生就业指导[M],吴汉德.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5

责任编辑:李建君

篇6:金融危机下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的原因及对策

大学生就业常见心理障碍

在当前经济危机的总体形势下,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面对众多的竞争对手,大学生就业要想获得成功,没有充分的心理准备,没有良好的竞技状态是不行的大学生应如何做好就业前的心理准备,排除心理干扰专家提示,大学生就业时应着重克服以下几个常见的心理障碍:1...有关大学生就业的状况谁有好的建议呢谁能帮我写一篇2000字的论文关于当代大学生就业形式及对未来就业现在上海的就业形势怎么样大学生就业比例是多少同期济南的状

金融危机下看你应对职场动荡能力

9你很清楚公司主要竞争对手的重大人事变动吗 10如果你现在的岗位被拿出来在公司内公开竞聘上岗,你有信心重回岗位吗(将1、3、5、7、9得分求和得出敏锐度分数A;将2、4、6、8、10得分求和得出应变力分数B)如果A>5,B>5,恭喜你,成长对于你基本取决于行动...求金融危机下大学生如何面对就业问题文章谁能找篇金融危机下大学生就业形势论文看下求一篇关于金融危机与大学生就业关系的论文

大学生就业人格缺陷

因此,他们在职业选择时往往是茫然、犹豫不决、反复无常、见异思迁、躁动不安,不能主动、独立地获取职业消息、筛选目标、规划职业生涯,也不能解决就业中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决策自我同一性混乱在就业中的两个突出表现就是盲目从众与依赖...什么是大学生就业力大学生就业指南大学生就业形势论文

金融“海啸”给就业带来重重危机

办公室火药味越来越浓,大家都明哲保身以前小李常和同事开玩笑打趣,现在与同事相处的时间越来越少,小李慢慢觉得和同事交流越来越困难,更担心同事为了保全自己在领导面前打她的小报告好后悔,之前有几个实习机会没把握好,现在找都找不到...金融危机对大学生就业有哪些影响0809年大学生就业形势如何(面对金融危机)谁能找篇金融危机下大学生就业形势论文看下

如何预防大学生就业焦虑心态?

实际上,学生心理压力释放的途径和方式很多,与其设立心理宣泄室让学生去发泄,倒不如开些健身房、娱乐室,多搞些文娱活动,引导学生自我调节,劳逸结合如此,既锻炼了身体,又能培养情操,岂不更好 金融危机对今年大学生就业究竟有多大影响...大学生就业焦虑论文大学生就业心态调查大学生就业形势如何

不可忽视的大学生就业焦虑症

心理专家提醒,学生们还是要合理释放就业心理压力,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早日实现就业小吴是某大学即将面临就业的大四学生,可突如其来的全球金融危机使本来就很严峻的就业形势更加雪上加霜他想到自己花费父母的血汗钱读书四年,可如今毕业却意味着失业,为此不免心情沮丧...大学生就业规划谁有例本大学生就业问卷关于美术类大学生就业岗位的调查

大学生就业的三大心理问题 一般的观点认为大学生就业期的心理问题主要有挫折心理、从众心理、嫉妒心理、羞怯心理、盲目攀比心理、自卑心理、依赖心理等,及其他心理如注重实惠、坐享其成的心态、过分强调自我价值等等为了帮助广大毕业生同学更好地认识这些问题,为就业做好心理准备和心理调适,我们首先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看大学生就业时一般存在哪些心理问题...有关大学生就业安全问题的论文分析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求一篇大学生就业指导论文

五大心理误区使大学生就业趋势更加严峻

大学生就业难是已经成为一个社会问题从宏观的社会结构方面讲,大学生就业难是由诸多因素造成的:我国是人口大国,劳动力供大于求是历史遗留性问题;我国教育制度的安排,在一定程度上对职业技术教育重视不足,眼前正在持续的国际金融危机还在向实体经济蔓延那么,当下大学生该如何应对...现在的大学生就业形势为什么这么严峻现在的大学生就业情况严峻吗求一篇毕业论文论当代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就业压力如何缓解 情绪宣泄室落户大学校园

打个比方,生活就像一台水泵,不断给你压力,达到了一定程度,你就要找一个出水口 通常情况下,压力总是来自各个不同的方面,所以,最佳出水口的位置也会随之变化也就是说,你在抑郁情绪之下,不仅会更积极地寻找解决方法,而且还要创新,以便将问题各个击破 基迪韦尔的理论得到了一些人的支持与拥护,一项由荷兰科学家做出的研究显示,那些曾经患有抑郁症的患者在处理问题时的表现要比其他人更好些不过,过多的抑郁情绪对人体的健...大学生就业协议书中的落户地址要填什么呢作为一名大学生谈谈你是如何看待应对新形势下严峻的大学生就业大学生就业形势即如何改变就业观念

心理健康课遭热捧 大学生就业压力大“心病”多

眼下金融危机导致就业压力剧增学生十年寒窗,渴望一毕业就有一份好工作,但往往不如意心理素质不强的学生很容易颓废、暴躁或抑郁,毕业班学生的心理压力要比低年级学生大好多自我储备的缺乏,对就业质量的期待,成了毕业生最大的心病...关于大学生就业的整首诗求关于大学生就业的英语范文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与自身规划

大学生就业五种心态要摆正

求职择业最忌讳的问题是没有职业目标,过于随遇而安,找到什么工作算什么,不从自身的客观实际和爱好喜恶出发当然,摆不正心态也是克制求职成功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应切记端正一下几种择业心态,才能走出困境,赢得岗位...大学生踏入旅游行业应如何摆正自己的心态大学生就业问题论文怎么办急求大学生就业指导课后论文要3000字左右要全文复制

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对策解码

心理医生提示,此时,老师和家长在关心学生是否找到工作的同时,也要关心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 大多学生就业心理现状负责长春一所高校的心理健康指导的张科长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该校的心理健康指导中心是2007年5月份成立的,自该中心成立以来,前来咨询的学生不是很多...请帮我下载大学生心理问题与对策的论文求《关于大学生就业现状》论文要求①3000字②有前言主体帮我写个用政治哲学角度来分析大学生就业情况小论文

金融危机危及人的精神健康 钱袋瘪了情绪焉了 比如开塞露第二,平时多吃富含纤维的蔬菜、海藻类、豆类等食品第三,注意饮食规律早晨多饮水,养成定时大便的习惯第四,平素健康者,若突然出现经常便秘,伴有大便变扁、变细等,应尽早去医院作检查,以排除肿瘤的可能...浅谈金融危机背景下大学生就业观问题求金融危机下大学生如何面对就业问题文章谁能找篇金融危机下大学生就业形势论文看下

大学生就业不得不克服的心理误区

大学生就业难是由诸多因素造成的:我国教育制度的安排,在一定程度上对职业技术教育重视不足;我国是人口大国,劳动力供大于求是历史遗留性问题;眼前正在持续的国际金融危机还在向实体经济蔓延那么,当下大学生该如何应对...现在的大学生就业为什么那么难谁了解大学生就业形势今年会怎样呢徐州大学生就业情况如何

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 只投简历不面试

今年受金融危机影响,就业形势更加严峻,不少大学毕业生出现焦虑、忧郁、强迫等心理问题据调查了解,今年大学毕业生因求职而产生心理问题的人数要比往年翻两番,且出现心理问题的时间提前案例实录 狂投简历却不肯去面试无论是否看中这份工作,他都要投简历,但始终不肯去面试...求一篇大学生就业指导论文需要一篇大学生就业问题的论文大学生就业面试与心理素质

2.3 高校应加强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特别是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并将其视为一个完整的系统工程

高校应加强对大学生的职业规划指导工作,结合现实的经济形势,在有所创新的基础上,把职业规划指导、就业指导、社会经济形势分析等贯穿在整个大学教育的始终,帮助大学生进行切合实际的职业生涯规划,从而让学生能“水到渠成”式的面对市场。现代高等教育的教育理念是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原则。“以学生为本”必须从学生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学生成长成才的角度看,高等教育必须为学生提供广泛的、系统的职业生涯教育,帮助学生做好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帮助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职业之路,使学生获得自主进行职业选择的技能及有效应对工作压力的能力,同时,还要帮助学生进行选择后的心理调试工作。

2.4 加强引导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为促进就业打下坚实基础

增强大学生求职技巧、提高就业能力,光靠理论是不够的,实践出真知,要利用其专业性和职业性,针对大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对所学专业的应用和将来可能从事的职业有一个比较清晰的感性认识。教师指导学生积极参与各项校园文化活动、暑期“三下乡”活动、大学生校园创业活动、毕业实习、社会实践活动、青年志愿者活动及求职模拟现场演练等活动的时候,不仅要对学生取得的成果作出评价,还要监控整个活动的过程,做出评估报告。通过这些参观、考察和实践,使大学生不仅在心理上接纳自己将要从事的工作,而且能进一步明确自己今后的努力方向。因此,学校应加大力度,建立社会实践、实习和就业基地,组织和安排相关专业的大学生到工作岗位上去锻炼,使其岗前培训环节在大学期间的就业指导学习和训练中完成,不仅可缩短对未来工作的适应期,同时更能有效地选择到理想的工作。

2.5 大学生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

大学生要认清社会的需求和就业形势,全面提高自身素质,树立全新的就业观念,转变思想、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和择业观。作为大学生,除了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之外,最重要的是转变择业观念。要破除旧的“当国家干部”、“端铁饭碗”的就业观,树立起市场经济下的新的就业观,打破传统意义上的“终生就一个职业”和“一锤定终生”的择、就业观。树立自主就业和多元就业的意识,以平常心态面对就业和择业,摒弃从众、攀比等心理,而要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根据自己的兴趣、自己的长处,准确给自己定位,客观地看待自己,必要时应能理智、勇敢地放下“身价”,到适合自己的岗位去工作。要多层次、多领域地选择,锻炼自己对社会的适应能力,要先就业,稳定下来,然后再择业,拓宽自己的就业机会。

总之,大学生就业问题是一项系统工程,它需要个人、学校、政府及全社会的共同关注与参与,积极应对。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改善大学生的就业环境,缓解大学生就业现状。当前大学生“就业难”是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出现的问题,只有理性分析各种影响因素才能制定科学的对策。同时我们应意识到,这是在高等教育发展中所涌现出来的暂时问题。我们国家正处于经济转型期,各种政策和制度都不完善,这一问题将在一段时间内存在。但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就业难”的问题将在发展中逐步解决,高等教育大众化将继续持续、快速发展,高校将走上良性循环的发展之路,为国家培养大批的高素质人才,大学毕业生将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中坚力量。

(六)经济增长的就业弹性对就业吸纳能力有差异

经济增长的就业弹性与就业效应在不同地区和不同行业存在着差异,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吸纳能力就有所不同。近年来,国内一些学者通过研究经济增长的就业弹性与就业效应 来分析我国高等教育就业状况。岳昌君、丁小浩(2003)的研究表明:高等教育就业弹性与一般就业弹性密切相关,但其水平大于一般就业弹性;行业间高等教育“相对密集程度”的差异比地区之间的差异大;劳动力价格差异是造成受高等教育从业人员行业分布不均匀的重要原因;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吸纳能力较强的几个行业属于第三产业,中、西部地区对高校毕业生就业有潜在的吸纳能力。同时考虑就业弹性和就业效应,则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吸纳能力较强的几个行业为金融保险业、国家机关政党机关和社会团体、交通运输仓储和邮电通信业、房地产业。他们提出,为促进大学生就业,应适当调整工资收入结构;促进高等教育就业弹性高、就业效应大的行业发展;鼓励和引导高校毕业生去生产领域,去中西部地区工作,同时放低沿海地区的就业门槛。

(七)大学生自愿失业是理性选择

自愿失业是一种不满足于已有的工作机会而继续寻找工作的失业现象。吴克明、赖德胜(2004)从二元劳动力市场理论、职业搜寻理论和保留工资理论的角度进行了分析,认为大学生自愿性失业的实质是一种理性选择。

其一、大学生自愿失业的重要原因在于我国分割的二元劳动力市场。从地域上看,我国劳动力市场可以分为大中城市劳动力市场和小城镇及广大的农村劳动力市场;从职业等级上看,存在高等教育水平的劳动力市场和中初等教育水平的劳动力市场。由于高等教育水平的劳动力市场上的工作岗位对求职者有着较强的专用性人力资本要求,而大学生所具有的人力资本并不会自然保值,如果他就业时选择了中初等教育水平的劳动力市场,其专用性的人力资本就长时期处于闲置状态,最终将逐渐贬值。当将来市场需求形势变化,对其原有的专业需求旺盛时,他却已丧失原本拥有的专用性人力资本,因此,大学毕业生选择自愿失业是一种理性选择。

其二、菲尔普斯职业搜寻理论认为,劳动力市场信息是不完全的,为寻找工作而采取的失业时间越长,劳动者就越能找到满意的工作;但寻找到的工作岗位报酬提高幅度递减,职业搜寻成本增加,职业搜寻时间的边际成本递增。对于到底“先就业,再择业”合理还是搜寻到理想工作才就业合理,在根本上取决于在职搜寻和失业搜寻的利弊。许多研究表明两种搜寻方式各有优劣,究竟哪一种方式更有效率,目前还存在很大争议。

其三、保留工资理论认为,在劳动力市场寻找职业的人,从搜寻职业开始就对工资水平有一个起码的心理价位,即保留工资。按照保留工资理论,大学生自愿性失业的原因在于其预期的保留工资高于实际的市场均衡工资。简单地批评大学生的偏高就业预期是不理性的,批评是诸如“学而优则仕”等传统文化的影响往往失之偏颇。其实,大学生保持偏高的期望值并非不理性,相反,保持偏高的保留工资仍然符合预期利益最大化的理性假设。

二、社会学的分析

(一)我国社会转型中的社会结构缺陷

我国处于“社会解组”或“社会转型”过程中,就大学生来说,是机遇与挑战并存,希望与困难同在。

苗芊萍、王汉林(1999)从五个方面分析了我国社会转型中的社会结构缺陷。第一、产业结构。传统产业对大学毕业生的需求量减少,高新技术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一些专业面窄、基础理论研究类的毕业生就业则显得不景气。产业结构调整时期的“裁员”造成大量的企业富余人员流人社会,加大了大学生就业难度。我国大多数地区产业结构雷同,对人才的需求没有特色,没有层次性,毕业生的就业面窄。第二、地区结构。我国的地区结构极为不平衡,表现为东南部发展快,西北部发展慢,所以人才流动呈现“孔雀东南飞”的格局。第三、人口结构。从就业主体而言,我国目前的人口素质结构是高新技术人才少,创新人才少,创业人才少。社会需求质效型人才,非质效型人才就业难。第四、教育结构。表现为“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教育的方式较为落后,教学的条件设备较差,教材老化,培养模式陈旧。第五、组织结构。传统组织是垂直的、计划性的,存在着大量的隐性失业,改革将隐性失业显性化。现代社会组织结构则尚不完善,社会化的人才中介组织、规范化的人才就业市场等十分匮乏。

(二)社会资本的影响

方竹兰认为,西方人力资本研究的成果缺乏对个体人力资本之间关系的结构性研究,即缺少对群体人力资本的研究,忽视了人运用其他物质资源时独特的主体地位。而社会资本理论的研究方法弥补了人力资本理论研究方法的不足,对我国大学生就业制度改革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陈成文、邝小军认为,随着我国就业制度市场化程度的加深,社会资本对大学毕业生就业的作用加大。原因是:第一、中国人办事以关系为取向,已经形成了对关系网络根深蒂固的依赖和信任。关系运用与作用渗透到日常生活中,社会资本是帮助大学毕业生谋取职业的一大重要因素。第二、高校就业制度改革造成计划分配淡出和市场机制作用增大,社会资本作为非正式制度成为填补制度真空的一种替代物。即使在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社会中,社会资本对于求职过程和结果的作用亦相当明显,有时甚至超过了人力资本的作用。第三、劳动力市场中的信息不对称影响劳动力的合理配置,而社会资本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这种不足。大学毕业生如果借助于人际关系网络来找工作,有时会更有效率。李强对我国最近一些就业方面的数据分析发现,在影响地位和收入变化的因素中,凭个人本领的作用明显上升了,非个人努力的因素作用下降了,这是非常重要的积极因素。但是,在总体的比较上,从我国目前的数据来看,还是非个人努力因素的作用大一些,在决定一个人收入高低的问题上,起主要作用的还是非个人努力的因素,诸如是城市人还是农村人;是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里工作,还是在小的城镇里工作等。

一 个人选择与社会需要相辅相成

现代社会发展需要很多人才,社会需要决定着求职的环境。社会需要、市场需要,就是就业选择的方向。首先,一个职业的前途是与社会需要息息相关的,只有准确把握社会需要,紧跟时代发展步伐,选择的职业才有发展潜力,个人在职业方面的努力和投入才会增值,个人才能获得比较大的发展空间,自我发展才会有可靠的保障。其次,职业选择本身还是一种双向选择的过程,个人选择单位,单位选择个人。一个人在做职业选择时,还要考虑用人单位的需求,知道自己的优势在哪,这样才能跟单位配对成功。再次,职业选择还要符合自己的实际。每个人的性格不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因此每个人要根据自己的实际和需求来选择职业。

所以在选择职业时,不能完全凭主观意志和愿望行事。如果个人的择业脱离了社会和市场需要,他将很难被社会接纳。只有把社会需要与个人的理想、抱负和志趣结合起来,才有成功的希望!

二 重视自我发展和职业前途

调查显示,当代青年择业时更加重视自我发展机会和职业的前途。在调查中,许多大学生都认识到,“到一个前景不妙的企业工作,意味着今天就业明天便失业”。他们认为,有发展前景的企业能给人信任感和拼搏的动力。如果一个企业前景不佳、缺乏后劲,即使工资收入暂时丰厚,也不能让员工有稳定感。而对于当前的大学生来说,大学专业不一定成为你职业选择的方向。我认为,大学教育更多的是一种能力的培养。职业是为了个人生存、生活,获得持续活动的一个必要途径,职业的选择需要在社会上不断地磨练,慢慢选择的。职业内涵是没有高下贵贱,对社会有用的就可以,没有优劣之分。所以大学生在择业时,要用长远的战略眼光来审时度势,重视自我发展和职业前途,切忌“病急乱投医”,对待就业问题要更加理性。

三 实力与努力并重

要在事业的领域里飞翔,我认为,需要有一对翅膀——哲学和文学艺术。为什么呢?哲学给我们睿智,文艺给我们灵感。这是两种不同的智慧,哲学智慧是一种理性的智慧,文艺智慧是一种直接的智慧。有这两种智慧,我们就不怕不成功。人文教育是人格塑造的工程,哲学和文艺是人生起飞的两个翅膀。,我认为,个人的发展是可以选择的,知识的储备决定了以后的发展道路。

我国目前的高等教育已经历史性地进入了国际公认的大众化的教育阶段,然而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同时,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如何能在就业这条窄道上越走越宽?毫无疑问,实力与努力是你成功之路的领头兵。一个人只有实力而不努力,这个人太懒;一个人只会努力而没有实力,这个人太蠢。当一个人实力与努力并重时,成功之路也就离你不远了……

总结

如果说高考是万人过独木桥,那么大学生就业就像是在浩瀚无边的沙漠中寻找绿洲,机会到处都有,看你怎么把握。我想,只要我们把个人选择与社会需要相结合,用理性的眼光来看待问题,在拥有实力的同时加倍努力,不断学习新事物,做到思路清晰,行动一致,没有什么不可以

浅谈大学生就业问题

摘要 :大学生就业有着良好的基础和条件,但大学生在求职面试时,往往因为忽视了细节处的表现,以及在就业过程中出现的种种心理问题,从而与工作失之交臂。所以,大学生需要掌握一些必备的礼仪知识和良好的心理素质,以避免此类事情的发生。关键词: 不可 忽视 细节 礼仪 心理 大学生 就业

高等的学历、丰富的知识为大学生就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在求职面试时,许多有知识、有能力的大学生,往往因为一些细小的问题而与工作失之交臂。

当今大学生进行面试时,除了常规的问题之外,还会碰到各种各样意想不到的问题,而招聘单位也正是从这些千奇百怪的面试中,选拔出他们所需要的人才。最近就从电视上看到这样一档节目:一家公司在对三位大学生进行面试时,搞了一次活动,让三位大学生到一家幼儿园,分别向小朋友们解释“竞争”这个词的含义。招聘单位不仅从三位大学生在这次活动中的具体表现,更是从他们在细节处的表现,去评价他们是否具备良好的组织能力、沟通能力、表达能力、创新能力、应变能力,是否诚恳、认真,是否具有爱心、耐心,是否尊重对方、把服务对象放在第一位等等,由此他们总结出三位面试者综合能力的高低,从而选出一位最佳的人才。因为现代市场经济需要的是综合型的、应用型的人才。只具备了高等的学历和丰富的知识是不行的,还要有能力。从一定意义上说,能力比知识更重要。所以招聘单位也都希望得到这样的人才。但面试时间很短,因此他们就从面试者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中进行判断。一位礼仪专家曾说:“教养体现于细节,细节展现素质。”因为一些小事情或一些不经意的细节往往会透露出一个人的内心世界,显现出一个人的本质,招聘方就能从中迅速产生判断,结果就可能会影响到一个人的前程。而这些都不是大学生短时间靠突击就能具备的,需要长时间的培养。如果你拥有良好的全面素质,你就会比别人拥有更多的机遇。

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要想把握住更多的机会,就必须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在知识面广、专业技术精通、业务能力强的基础上,还必须提高个人的修养,在日常的生活、学习中养成良好的习惯,以避免因为一些细节问题而影响自己的前程。要想提高个人的修养,就必须掌握一些必备的礼仪知识。

首先是个人礼仪。虽然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文化知识,但要想塑造良好的大学生形象,给人以良好的第一印象,就必须注意学习一些个人礼仪知识。比如修饰、化妆、仪态、服饰、谈话等等。在现代市场经济下,每个组织都在塑造自己良好的形象,其中就包括员工形象。一位打扮不合时宜的、或粗心的、或邋遢的大学生与形象良好的大学生在同等条件下参加面试,前者肯定是落选者。因为员工的不良形象也有损组织的形象,给组织带来损失。就有这样一位大学生,他在面试时穿了一身刚买的深色西装、一双黑色的皮鞋和一双白色的袜子,希望自己形象不俗,能给主试者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但他不知自己已违背了西装着装的基本规则。他虽然穿上了深色的西装和黑色的皮鞋,却不合时宜地以一双与前者反差过大的白色袜子同其搭配,而且在他所穿的西装上衣的左侧衣袖上,本当先行拆掉的商标,依旧赫然在目。本想给考官留下良好印象的这位大学生得到了相反的结果。所以,大学生参加面试时,一定要注意一些细节问题。比如皮肤要洁净,指甲要及时修剪,头发要整洁,口腔要卫生,要有正确的站、坐、走相,服装要合时宜,鞋要擦干净,不要随便打断主考官的谈话,谈话时要注意语音、语调、语速、语气等等,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面试过程中要始终面带微笑。这些细节都是体现大学生素质修养的,掌握了这些礼节,将有助于大学生求职的成功。

其次是公共礼仪。公共礼仪是大学生介入社会生活的一种基本工具,更有助于大学生的求职就业。有一个著名的例子就是金利来品牌的创始人曾宪梓在面试应聘者时,出了一道有趣的测试题:将一把用来打扫卫生的扫把斜放在办公室门口。

应聘者很多,但并不是所有的应聘者都能把扫把扶起来。曾宪梓最后录取的是那些达到条件并主动将倒在地上的扫把扶起来的人。他的道理很简单,应试的人进出时看到了倒在地上的扫把,虽然自己不会跌倒,但可能会碰到其他的人,并且看着也别扭,而他却不愿意弯一弯腰把扫把扶起来,说明这个人不习惯为他人着想,或是不灵敏,而且很懒。如果有能力的大学生因为这件事而与将要到手的工作失之交臂,实在是太可惜了。

还有一位品学兼优、精明强干的女大学生,被一家外资企业看中了,但就因为她不知道有关轿车座次的礼节,而大意失荆州。根据礼仪规范,当轿车的主人亲自驾车时,一名搭车者只有在轿车的前排与之平起子坐,才是尊重对方的做法。但当那位外资企业的外方总经理亲自驾车时,这位女大学生却坐在了轿车的后排座位,这通常被理解为有意怠慢亲自驾车的主人。这样一来,其结果便可想而知。如果掌握了公共礼仪知识,大学生就不会因为这些细节问题而阻碍求知就业了。比如要有良好的公德心,尊重、关心别人,真诚待人,能正确称呼对方,掌握握手的礼仪,乘坐交通工具的礼仪,能正确使用现代通信工具,懂得一些国际礼仪等等。

面对就业,大学生的心理也是复杂多变的。通过几年大学生活,同学们在知识、能力与人格方面有了积极的显著发展,有着强烈的就业意愿和积极的就业动机,为能尽快自己的人生价值而感到由衷的欢欣;而就业岗位和就业方式的多样化也为大学生就业提供了更多的机遇和更大的自由度,许多大学生都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准备在所学专业领域一展身手。但是在就业过程中,又难免出现种种心理矛盾、心理误区和心理障碍。

大学生就业的一般心理问题:

大学生群体是个体由青年期到成年期成长过程中一个特殊的群体。集多种特殊性于一身,具有处于“第二次心理断乳期”、“边缘人”地位,处于“心理延续尝负期”,多重价值观、人格的再构成等心理内在原因;同时存在着环境中诱发因素的作用,使得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比个体一生中的其他阶段人群及处于这一时期的其他群体明显要低。一般的观点认为“大学生就业期的心理问题主要有挫折心理、从众心理、嫉妒心理、羞怯心理、盲目攀比心理、自卑心理、依赖心理等”,及其他心理如注重实惠、坐享其成的心态、过分强调自我价值等等。为了帮助广大毕业生同学更好地认识这些问题,为就业做好心理准备和心理调适,我们首先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看大学生就业时一般存在哪些心理问题。

(一)就业心理压力与焦虑

当前激烈的就业竞争环境使就业问题给大学生带来了较大的心理压力,而且这种压力在各年级学生都存在。清华大学2000年的调查显示,个人前途与就业已成为大学生心理压力中最大的因素,而且压力有随着年级增高而上升的趋势。学生就业压力体验相当严重,尤其以心理体验最为严重。大学生毕业前心理压力较过去有明显增大,主要原因是毕业方向的选择、就业、考研、恋爱分合、大学中不愉快经历、离别感伤、突发事件、经济条件等冲突和事件;女大学生心理压力大于男大学生,农村学生的焦虑水平高于城市学生。而大学生面对就业压力的释放方式则过于内向化,主要是自己解决和求助于同学朋友。

(二)就业心理期望与失落感

许多大学生都有一种“十年寒窗,一举成名”的心理,因此对择业的期望相当高。大学生大多希望到生活条件好,福利待遇高的大城市、大机关、大公司工作,而不愿到急需人才但条件艰苦的中小城市和基层小单位,过分地考虑择业的地域、职位的高低和单位的经济效益。高期望驱使毕业生总是向往高薪水、高职位、高起点,渴求高收入、高物质回报率,并一厢情愿地对用人单位提出种种要求,将自己就业的目标定得很高,即使找不到合适的单位也不肯降低就业期望值。比如,有一些学生就说:“非北京、上海、深圳不去。”可是现实就业岗位大多不像大学生所想象得那么美好,因此当发现现实与理想的差异较大时,就容易出现“高不成,低不就”现象,并产生偏执、幻想、自卑、虚伪等心理问题,并可能导致择业行为的偏差。

(三)就业观念不合理

大学生的择业观念虽然在总体上是倾向于务实化与理性化,但由于处于择业观念的转型过程,因此各种不良观念也存在着,并影响了大学生的健康、顺利就业。这些不良观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只顾眼前利益,忽视职业发展。一些大学生在择业标准中只有工作条件、收入等眼前实在利益,而对自我的职业兴趣、能力、职业的发展前景等因素不作考虑,因而极易选择到并不适合自己的职业。

2、职业标准过于功利化、等级化。一些毕业生同学过分强调职业的功利价值,甚至还将职业划分为不同等级,而不考虑国家与社会的需要,不愿意到条件比较艰苦的地区和行业去工作。

3、求安稳,求职一次到位的传统观念根深蒂固。很多大学生仍然喜欢稳定、清闲、福利保障好的单位,希望以此就能选定理想的职业,而不愿意选择有风险、有挑战性的职业,更不敢去自己创业。

4、过分强调专业对口,学以致用。在求职时,只要是与自己专业关系不密切的职业就不考虑,这样做只能是人为地增加了自己的就业难度。

5、职业意义认识不当。许多大学生从观念上来说,还是仅仅把工作当作一种谋生的手段,没有充分认识到职业对个人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大学生在求职面试时需要注意的问题很多,但这些问题并不是不可避免的,面对心理问题时只要端正自己的心态;面对细节问题时只要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掌握一些礼仪知识,并能养成良好的习惯,在问题中层现出当代大学生的良好的心理和礼仪素质,相信有知识、有能力的大学生能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经济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参考文献:

1.金正昆编著.大学生礼仪.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许春珍主编.公共关系学.海口:南海出版公司,2002

回答者:

上一篇:计划(活动方案)下一篇:聚会致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