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蚁的救助教案

2024-04-27

蚂蚁的救助教案(共10篇)

篇1:蚂蚁的救助教案

1.引导学生学会“榴、迅、速”等7个会认字,“蚂、蚁、浇、挣”等15个会写字。掌握“挣扎、责任、小心翼翼”等词语。

2.学习课文按顺序叙述的方法,理解课文中重点词语的意思;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学生通过学习课文,能从文中感悟到做人就应该具有崇高的道德品质,要知道去关爱他人,关爱生命。

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写作方法。

让学生能够感悟到课文的主题,认识到做人应该遵循怎样的道德准则。

2课时

一、解课题,学习新课

1导语:

同学们,蚂蚁是一种体型极小的昆虫,然而就是这种小昆虫的相互救助之举,却给了作者以巨大的启迪。我想,通过学习这篇课文,你们会对小蚂蚁产生一种新的情感,会有更多的感悟。

2板书课题,揭示课题。

齐读题目,思考问题:(1)“救助”是什么意思?(2)“蚂蚁的救助"是什么意思?

二、默读课文,了解大意

三、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1请学生提出预习生字时有什么困难。 2重点指导学生易读混,易写错的生字。 3出示生字词语,检查学习情况。

4自读全文,画出新词,再把词语放到语句中读一读。 5理解词语意思。

6小结:同学们已经掌握了生字的读音,写法,还要注意多音字在不同语言环境下的读音。如“挣扎”与“挣到”都是在本课中出现的词语,但它们的读音却不一样。

四、再次读书,理清课文顺序

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是怎样的?

(1)是什么事引起蚂蚁相互救助的?(2)蚂蚁是怎样相互救助的?(3)我在一旁又做了什么呢?(4)从这件事中,我受到什么启发?(5)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五、作业

1抄写生字,把学会的新词放入“词语花篮”。 2继续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昨天的课上,我们了解了一个感人的故事,这就是——蚂蚁的救助(齐读课题)。

1回忆课文的主要内容。

2学生汇报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记叙的。理清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二、读中感悟,体验情感

1学习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

(1)当花盆水的渗下去时,发生了什么情况,我怎么想的,准备怎么做?

(2)出示语句:我没有对它们实施救援,因为花盆中的水很快就会渗下去,蚂蚁就可以着陆了。

(3)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这句话。

(4)提问:读读改写的句子,你明白了什么?书中为什么这样写?(强调原因)

2学习第二部分(第2~4自然段)。

(1)我为什么放弃救助蚂蚁的行动?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品味“意想不到”的意思。换一个词,意思不变。(意料之外、出乎意料等)

(2)体验这种情感,再自由读第3自然段。

(3)读第4自然段,说说蚂蚁是怎样相互救助的?(在谈救助过程时,品味词语、句子,体验作者情感。)

①区分“用力”与“奋力”两个词。

点拨明确:“用力”与“奋力”都是使劲的意思,“奋力”比“用力”程度更深;从“奋力”一词,体会到什么?(“奋力”说明了救助过程并非轻而易举,而是付出了相当的努力。)

②画出描写获救蚂蚁被救出后的动作的词语,你从中发现了什么?

③我看到还有一只落难的蚂蚁时,是怎么想的?又是怎样救助它的?(我极其小心地用针尖挑开泥土,使这只小蚂蚁露了出来。)

④蚂蚁被救出后,又有怎样的举动呢?你从中感受到什么? ⑤品味“立即、亲吻触抚、试图、衔、碰”等词语并想象它们当时想什么呢?说什么呢?

(4)指名读第二部分,用“先„„接着„„然后„„最后„„”等词语简单地说一说蚂蚁相互救助的过程。

3学习第三部分(第5自然段)。(1)指名读,作者看到蚂蚁的救助过程有什么感受?(2)这是一种什么样的道德品质?

三、总结全文,深化理解

总结:蚂蚁虽然弱小,然而在同伴遇到危险时,它们奋力相救,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一切,从它们身上,我们也得到了启示,那就是——关爱他人,关爱生命。(板书总结)

四、布置作业

小练笔:以“小蚂蚁,我想对你说”开头写一段话。(可以谈赞美它的品质精神,或谈自己的感受)

篇2:蚂蚁的救助教案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昨天的课上,我们结识了一位可敬的动物朋友。我们了解了一个感人的故事,这就是——蚂蚁的救助(齐读课题)。

1、回忆课文的主要内容。

2、学生汇报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记叙的。理清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二、读中感悟,体验情感:

1、出示自学提示:

(1)、是什么事引起蚂蚁相互救助的?(2)、蚂蚁是怎样相互救助的?(3)、我在一旁又做了什么呢?(4)、从这件事中,我受到什么启发?(5)、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2、小组讨论,交流想法:

(1)、分组汇报自己自学后的想法。(2)、小组内解决不懂的问题。(3)、小组中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3、交流过程: 学习第一部分:

(1)、指名读:找出事情的起因。

(2)、出示语句:我没有对它们实施救助,因为花盆中的水很快会渗下去,蚂蚁就可以着陆了。

(3)、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这句话。

(4)、提问:读读改写的句子,你明白了什么?书中为什么这样写?(强调原因)

学习第二部分:

(1)、当花盆水渗下去时,发生了什么情况,我怎么想的,准备怎么做?(2)、按提示填空回答问题。当时(),我想(),我准备()。(3)、我为什么放弃救助蚂蚁的行动?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品味“意想不到”的意思。换一个词,意思不变。(意料之外、出乎意料等)(4)、体验这种情感再自由读第三自然段。(5)、读第四自然段,说说蚂蚁是怎样相互救助的? 在谈救助过程时,品味词语、句子,体验作者情感。①、区分“用力”与“奋力”两个词。明确:“用力”与“奋力”都是使劲的意思,“奋力”比“用力”程度更深;从“奋力”一词,体会到什么:作者为了与第三自然段区分,避免了重复。②、哪幅插图画出了这个情景?看图说说蚂蚁怎样救遇难的同伴? ③、画出描写获救蚂蚁被救出后的动作的词语,你从中发现了什么? ④、我看到还在水中的蚂蚁时,是怎么想的?又是怎样救助落难的蚂蚁的? 出示句子:我极其小心地用针尖挑开泥土,使这只小蚂蚁露了出来。

⑤、品味带点词语,说说从中感受到什么?

⑥、蚂蚁被救出后,又有怎样的举动呢?你从中感受到什么?

⑦、品味“立即、亲吻触抚、试图、衔、碰”等词语并想象它们当时想什么呢?说什么呢?

(6)、指名读第二部分,用“先……接着……然后……最后”等词语说一说蚂蚁相互救助的过程。学习第三部分:

(1)、指名读,作者看到蚂蚁的救助过程是怎么想的?有什么感受?(2)、这是一种什么样的道德品质?

三、总结全文,深化理解:

1、作者写蚂蚁的救助这篇文章是为了什么?

2、归纳板书:

3、总结:

小蚂蚁虽然弱小,然而在同伴遇到危险时,它们奋力相救,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一切,面对它们,我们怎能不升腾起敬重之情呢?从它们身上,我们也得到了启示,那就是——(看板书总结)。

4、请你对小蚂蚁说一句话。赞美它的品质、精神或谈自己的感受。

四、作业:

1、积累词语。

2、小练笔:以“小蚂蚁,我想对你说”开头写一段话。

五、课内练习:

1、给下面的词语找出反义词。

黑暗——()悠闲——()轻巧——()

2、蚂蚁救助同伴的顺序是()。

六、板书设计:

蚂蚁的救助

用力互相关爱 关爱他人

奋力互相帮助

篇3:《蚂蚁的救助》教学设计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中感悟到做人应该具有崇高的道德品质,要知道去关爱他人,关爱生命。

2.过程与方法。

帮助学生学习课文按顺序叙述的方法。理解课文中重点词语的意思。

3.知识与技能。

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学习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年龄偏小,对事物的认知还处在初级阶段,不具有抽象思维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蚂蚁的救助》一文是让学生通过蚂蚁之间的救助,感悟做人的道理。教师要抓住学生的兴趣,引领学生去认识蚂蚁这种可爱的小动物,进而了解蚂蚁的救助过程,并学习作者记叙的顺序,在此基础上引领学生感悟文章的思想。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能够按顺序说出蚂蚁救助同伴的过程。

2.体验作者的情感,认识到做人的道理。

教学过程描述

1.谈话导入。

昨天,我们在课文中结识了几位可敬的动物朋友,今天,老师把它们带来了(自备),你们想观察了解它们吗?想不想了解发生在蚂蚁之间的那感人的故事呢?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蚂蚁的救助》。

2.读中感悟,体验情感。

(1)课件出示自学提示。是什么事引起蚂蚁相互救助的?这几只黄蚂蚁为什么会遇难?蚂蚁是怎样相互救助的?在描写救助蚂蚁的段落中,哪些语句让你难忘呢?从这件事中,你受到了什么启发?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2)小组合作学习,讨论交流想法。分组汇报自己自学后的想法,小组内解决不懂的问题。(3)交流过程(略)。

3.学习第一部分。

(1)指名读文章第一部分,找出事情的起因。课件出示句子:我没有对它们实施救助,因为花盆中的水很快会渗下去,蚂蚁就可以着陆了。(2)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这句话。

4.学习第二部分。

(1)课件出示问题:当花盆水渗下去时,发生了什么情况,我怎么想的,准备怎么做?我为什么放弃救助蚂蚁的行动?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小组合作探究,交流想法。)(2)品味“意想不到”的意思,你能换一个词,使它的意思不变吗?(3)读第四自然段,然后教师出示蚂蚁图片,感受蚂蚁救助同伴的过程。品味词语、句子,体验作者情感(课件出示)。a.区分“用力”与“奋力”两个词,明确“用力”与“奋力”都是使劲的意思,“奋力”比“用力”程度更深。从“奋力”一词,你体会到了什么?b.课件出示句子:我极其小心地用针尖挑开泥土。使这只小蚂蚁露了出来,说说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c.蚂蚁被救出后,又有怎样的举动呢?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d.品味体会“立即、亲吻、触抚、试图、衔、碰等词语。(4)教师打开录音机,播放课文第二部分的内容,想象它们当时想什么呢?说什么呢?想象蚂蚁救助同伴的顺序,让学生深入理解第二部分内容。

5.学习第三部分。

(1)指名读。(2)作者看到蚂蚁救助过程有什么感受?这是一种什么样的道德品质?

6.总结全文,深化理解。

篇4:《蚂蚁的救助》教学片段及评析

师:我家也有个女儿,和你们差不多大,她是个特别喜欢小动物的孩子。我们家有毛茸茸的小白兔,还有胖胖的蚕,都是她喂养照顾呢!你们喜欢小动物吗?这节课我们就走进动物的世界,来看一种小小的昆虫——蚂蚁,看看在它身上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来,伸出你的小手跟老师一起写课题,注意看清楚,老师是怎样一笔一画认真书写的。因为蚂蚁是小昆虫,所以,都是虫子旁,左边写得稍窄一些,右边写得稍微宽一些,这样写才美观。(生齐读课题)

师:读得真好,拿出课文,同学们自由地读一读,注意读准每个字的字音,读通顺每一句话,试试看看咱们能不能把一篇长长的课文读成短短的一句话。(生读课文)

【点评】转轴拔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杜娟老师的课前谈话:“我家也有个女儿,和你们差不多大,她是个特别喜欢小动物的孩子。”如叙家常,娓娓道来。在拉近与孩子的心理距离的同时,巧妙地为导入新课做好了铺垫。“写课题”这一环节,虽然微不足道,稍纵即逝,但杜老师却引导学生通过“看、听、攀”多种途径,进行了书空的写字训练。杜老师识写结合,从字的“大体”入手,注重偏旁布局,把握住了孩子们的认知规律。

在引导学生全文阅读的时候,杜老师提出了读准、读通的基本要求,在此基础上又逐步提高。“试试看看咱们能不能把一篇长长的课文读成短短的一句话”,这样读有目标、有层次,既有平易近人的商量口吻,又有刺激学习兴趣的深层挑战,朴素明了,足见教师的课堂语言于细微之处别具匠心。

【教学片段二】

生:我觉得“也从泥土中挣出了身子”中的“挣”字,他读成了“zhēng”。

师:大家来看看这个字怎么读。这个字在课文中出现两次。文章的第1自然段也出现了这个字,怎么读?

生:挣“zhēng”扎。

师:在第4自然段就读第四声。是的,小蚂蚁很团结,它们在奋力救助同伴,那你还感受到这只小蚂蚁在同伴的救助下自己做了什么吗?

生:我感受到这只小蚂蚁在同伴奋力救助时,自己也在奋力挣脱出身子。

师:是呀,湿泥已经把它深深埋起来了,这个时候你想做什么?

生:这个时候我也很想救助这只蚂蚁。

师:这时你自己已经被深深埋住了,你想怎么做?

生:我也想逃离,想挣出来。

师:怎么挣?(学生表演“挣”)

师:容易吗?

生:不容易。

师:你能不能把“不容易”读出来?(生读句子)

【点评】这个片段围绕“挣”字有两个教学环节,辨音和明义。辨音,可以看出来,并非教师的课前预设。教师巧妙地引导学生发现朗读中语音的问题,然后抛出问题“大家来看看这个字怎么读。这个字在课文中出现两次”一一不是直接给出正确的答案,而是前挂后连,引导学生在自读中区分“挣”字在“挣扎”“挣脱”不同语境下的读音,简约实在,正所谓“慎思明辨”。明义,教师引领学生在文本中“走了一个来回”,当学生回答“这个时候我也很想救助这只蚂蚁”时,显然,学生的思维还是停留在“我”和文本对话的层面;教师巧妙引导“这时你自己已经被深深埋住了,你想怎么做?”一下子把学生领进文本情节之内,把自己当成蚁群的一员,融入文本,达成“心与心”的精神对话;而后教师问“怎么挣?”,激发学生的体态展示,将学生的理解还原到已有的生活经验中去,得出了“不容易”的深刻感悟:“你能不能把‘不容易’读出来?”激发学生带着自己独特的理解读出文字之外的感受。如此循循善诱,情景交融,在文章中走一个来回,理解语言文字的同时也是一种心灵的荡涤和陶冶。

【教学片段三】

师:孩子们,小蚂蚁在救助同伴的过程中,不仅勇敢不放弃,还是那么的小心呢!你们有没有读出这一点?老师在读这篇课文的时候,也有自己的感受,能让我来说一说吗?

师:(读“它们小心翼翼的……”)昨天我在读这篇课文的时候,就边读边想,小蚂蚁在救助同伴的时候,还左看看、右看看,然后赶紧逃跑,多谨慎呀!那你们说说老师在读这句话的时候注意到了哪个词,才有这种感受?

生:小心翼翼。

师:“翼”字也是我们本课要学习的生字,上中下三个部件怎样写到田字格里才比较美观呢?来,跟我一起写写。看,“羽”字在上面,“田”要写得比较扁一些,下面是“共”,咱们把这三个部件写紧凑了。来,读三遍。(生读)

师:你们知道什么是“小心翼翼”吗?当你给爸爸端杯开水的时候,你怎么端?来,你来给我们表演一下。(孩子表演)

师:(学生走的较快,老师提示)水那么烫,步子快了会洒出来的。

师:是呀,妈妈生病了,躺在床上,想好好休息,你能把房门关上吗?

生:我是轻轻地、小心地关上房门,生怕把妈妈吵醒了

师:这种动作就是小心翼翼,蚂蚁救助蚂蚁的时候,也是小心翼翼的。你们来读读这种小心翼翼。

(生练读、指名读)

【点评】“小心翼翼”一词,是理解的重点,也是难点。教师先是通过范读,说出自己的感受,唤起孩子去关注“小心翼翼”一词,使之有了初步的感知。接着识写同步,摹写的过程中,明晰结构,深化记忆。然后,教师创设了“送水”和“关门”两个情景来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通过演练展示,活化了理解,使得课堂情趣盎然,正所谓“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

(本课教学实录由李惠玲根据录音整理;教学片段由程言峰节选)

篇5:蚂蚁的救助教案

理解课文主要内容及写作顺序。

教学难点:

能够体验作者的情感,认识到做人的道理。

教学:准备:

1、课前布置学生观察小蚂蚁,收集有关蚂蚁的资料、故事。

2、演示文稿(小蚂蚁活动的视频)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昨天的课上,我们结识了一位可敬的动物朋友。我们了解了一个感人的故事,这就是--齐读课题“蚂蚁的救助”

1、回忆课文的主要内容。

2、学生汇报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记叙的。理清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二、读中感悟,体验情感

1、出示自学提示:

(1)是什么事引起蚂蚁相互救助的?

(2)蚂蚁是怎样相互救助的?

(3)我在一旁又做了什么呢?

(4)从这件事中,我受到什么启发?

(5)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2、小组讨论,交流想法

(1)分组汇报自己自学后的想法。

(2)小组内解决不懂的问题。

(3)小组中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3、交流过程:

学习第一部分:

(1)指名读:找出事情的起因。

(2)出示语句:我没有对它们实施救助,因为花盆中的水很快会渗下去,蚂蚁就可以着陆了。

(3)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这句话。

(4)提问:读读改写的句子,你明白了什么?书中为什么这样写?(强调原因)

学习第二部分:

(1)当花盆水渗下去时,发生了什么情况,我怎么想的,准备怎么做?

(2)按提示填空回答问题。

当时,我想,我准备。

(3)我为什么放弃救助蚂蚁的行动?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品味“意想不到”的意思。换一个词,意思不变。

(意料之外、出乎意料等)

(4)体验这种情感再自由读第三自然段。

(5)读第四自然段,说说蚂蚁是怎样相互救助的?

在谈救助过程时,品味词语、句子,体验作者情感。

①区分“用力”与“奋力”两个词。

明确:“用力”与“奋力”都是使劲的意思,“奋力”比“用力”程度更深;从“奋力”一词,体会到什么:作者为了与第三自然段区分,避免了重复。

②哪幅插图画出了这个情景?看图说说蚂蚁怎样救遇难的同伴?

③画出描写获救蚂蚁被救出后的动作的词语,你从中发现了什么?

④我看到还在水中的蚂蚁时,是怎么想的?又是怎样救助落难的蚂蚁的?

出示句子:我极其小心地用针尖挑开泥土,使这只小蚂蚁露了出来。③④⑤品味带点词语,说说从中感受到什么?

⑥蚂蚁被救出后,又有怎样的举动呢?你从中感受到什么?

⑦品味“立即、亲吻触抚、试图、衔、碰”等词语并想象它们当时想什么呢?说什么呢?

(6)指名读第二部分,用“先……接着……然后……最后”等词语说一说蚂蚁相互救助的过程。

学习第三部分:

(1)指名读,作者看到蚂蚁的救助过程是怎么想的?有什么感受?

(2)这是一种什么样的道德品质?

三、总结全文,深化理解

1、作者写蚂蚁的救助这篇文章是为了什么?

2、归纳板书

蚂蚁的救助 关爱他人 关爱生命

用力 互相关爱

奋力 互相帮助

继续 衔舍身相救

3、总结:

小蚂蚁虽然弱小,然而在同伴遇到危险时,它们奋力相揪,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一切,面对它们,我们怎能不升腾起敬重之情呢?从它们身上,我们也得到了启示,那就是--(看板书总结)。

4、请你对小蚂蚁说一句话。赞美它的品质、精神或谈自己的感受。

四、布置作业:

1、完成选做题。

2、积累词语。

3、小练笔:小蚂蚁,我想对你说

篇6:蚂蚁的救助课文内容

今天我们学完了《蚂蚁的救助》这篇课文,我被课文中黄蚂蚁的这种团结友爱和对同伴的关心和帮助的道德品质所感动。

课文中讲了“我”在浇石榴的时候,发现了几只黄蚂蚁在水面上挣扎着。于是“我”没有对它们进行救援,因为水很快就会渗下去。水渗下去后,我发现有俩只黄蚂蚁被土埋住了半截身子,后来我就去拿了一枚大头针,结果刚出来,就有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俩只黄蚂蚁被同伴救了出来。它们巡视一番,就迅速的逃离了。后来,我用大头针帮助另一只蚂蚁逃离了救援现场。蚂蚁得救了,但是黄蚂蚁家族的团结和关爱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读完了课文后,也被作者写的文章深深的感动了,我要学习它们互相帮助和面临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让我们像黄蚂蚁一样去关爱帮助别人吧!

篇7:蚂蚁的救助教学反思

这一课时教学中,成功的 地方有:

1.教学环节紧凑,时间利用率高。

2.教材中的知识点抓得比较实,注重细节,如对标点符号的 处理,进行课堂小练笔等。

3.教师讲得少,学生说得多,体现学生学习的 主体地位。

4.能够创造性的利用教材。在教学中打破教材的顺序,通过提纲携领式的问题直冲重点句段,提高了课堂教学的 效率。

不足之处:

1.在课堂中学生放生读得比较少,对有感情朗读训练、指导的 不到位。

篇8:蚂蚁的救助教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在中美洲的丛林里生活着一群蚂蚁。它们在高大的树下觅食时,常常会遇到树脂突然从天而降。运气差的蚂蚁就被树脂牢牢黏住,如果不能在短时间内摆脱,就只能等着当琥珀标本了。这时蚁群的首领立即召开紧急会议,商讨救不救它。决定的因素中最重要的一条是,它有没有积极参与过营救同类的活动。如果有就救,没有则不救。一旦决定救,蚂蚁们就会齐心协力地叼来一些沙子和细土,放在被黏蚂蚁身上,以黏附树脂,直到把它完全救出来。

以上材料引发你什么样的感想?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破琥重生(42分)

太原五中杨帆

【写作提示】议论文思想性、启发性强,说理直接,更易深入挖掘事件内涵。有很多高三学生认为高分作文的法宝在文采,其实不然,议论文以内涵取胜,当思想能走在语言的前面,写作起来就能得心应手,下笔得精,文不加点,不琢成器,挥洒成文。

想象着蚂蚁们为了平时曾热心叼来沙子和细土而尽自己绵薄之力营救他人的被封者而努力破除那琥珀拯救一个善意的灵魂,心头却突然一紧。①

那也是一个纯净得会为贫穷和苦难流下泪来的人,他也曾用自己美妙雄浑的歌声募集善款,将一个又一个儿童从无知的深渊拉出,引向光明。然而当他自己被疾病缠得动弹不得时却鲜有人尽力援助,直至被时光的琥珀封存成一个绝世的标本,才终于有人为那无望的挣扎而落下泪来。

只是,追悔到底也未能改变什么。除了铭记那个明媚的名字,丛飞。或许癌症的力量远远强过一滴树脂的沉重,或许即便拼尽全力结局也依旧不会被改写,然而如果我们每个人都做了些什么,或许最后的告别会温暖一些而不显凄凉。②

这是善意的救赎。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这善意的救赎是自我的升华。当我们看到张平宜面对那些眼神无光的孩子绽放的笑容可以泪流满面却又满心欢喜,当我们听到阿里木快乐的歌声随着烧烤摊上的炭火明明灭灭暖人至深,当我们感受到帮助别人给予自己的幸福和充实时,我想那层致命的琥珀得以消散,留下的是抹一把汗水的相视一笑,继续前行。不为感激,不为赞赏,只为尘埃落定的那一瞬,不负了人性,不负了自己的心。

当汶川流血、世界流泪时,唐山人的知恩图报让那些废墟下的几多生灵得以重见光明。“当时他们都帮过俺们,俺们不能不管他们。”善意的救赎,是生命的纽带,没有血缘更亲近,没有丝线相牵却永远不离不弃。唯有平日里处处留下不再冷漠,人生的凶险才能因这份善而化为平坦。你救过我,那我一定不会放弃你。这样简单质朴的道理,却让我看到了人类之所以繁荣的根基,那是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真诚,是我们为之奋斗的光辉和梦想,信任与希望。③

善意的救赎,破除了黏稠的冷漠,化解了人与人的隔膜,净化了那或许有些蒙灰的心,赋予了救者和被救者同等的重生。

善意的救赎,需要我们困顿中的坚持。看着孟佩杰在艰难中仍执著向上,洪战辉背负着本不属于他的重负独自前行,这是亲情,又何尝不是善良?唯有不懈方能从平日中来却给人以夺目的光芒,照亮整个人类的前行。

善意的救赎,需要我们细微处的关怀。每天走过那样普通的街头,有多少人能走近那些乞丐,问他们风雨冷暖?只有将心放低,低到了尘土里去,才会有花朵扎根于人性的土壤开出,绚丽而迷离。④

善意的救赎,是破晓重生的刹那仰望天空,无言的感动。⑤

【望“文”问切】

①句式冗繁,“善意的灵魂”寓意模糊。

②这是两段非常值得我们反思的文字,矛头指向我们这个社会中被救助者的麻木,以及救助者的无奈。这本应是一段令人击节的文字,但出现得太早了,作者没有把基本命题说清楚就急不可耐地把一份对社会的控诉喷涌而出。这段文字可以放到最后,深入论证时引人思考。

③最后一句說理偏离论证方向,也与事实不符。

④文章此处应继续深入分析对他人的救助根源源自爱心,责任等。“救赎”意在挽救、拯救,意义过重,所以还是深入分析“救助”妥当一些。

【不足分析】

⒈开篇的观点不明确,后半部分分析思路停留在一点上,把重点放在了互助的因果相报,其实救助背后的一份爱心,同情,责任才是形成线性深入说理的关键。

⒉语言有文采,但个别地方由于文采的含蓄使得表意不太明朗,尤其是“善意的救赎”一句缺乏明确的指向。

【升格建议】

⒈整体构思很关键,立意要有连贯性,开篇的观点可以明确为“助人者人恒助之”,之后由浅入深,逐步展开论证。

⒉第二、第三段内容游离较远,放在开头很不协调。可以把第二、第三段放到最后,在把基本立意阐明之后进而深入到“对社会的隐忧”这一层面。

破琥重生(56分)

太原五中杨帆

助人者人恒助之。当我们向别人伸出援手时,其实就是对自己伸出援手。如果没有积蓄一份帮助,在艰难困苦中又有谁会拔刀相助?如果没有形成彼此互助的风尚,又怎会在个人无力左右的大灾大难面前实现一个群体的救赎?

当汶川流血世界流泪时,唐山人的知恩图报让那些废墟下的几多生灵得以重见光明。得到过他人关怀的人最能体会到感激的温度。善意的救赎,是生命的纽带,没有血缘却更亲近,没有丝线相牵却永远不离不弃。你救过我,那我一定不会放弃你。这样简单质朴的道理,让我看到了人类之所以昌盛的根基。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善意的救赎是自我的升华。当我们看到张平宜面对孩子绽放的笑容泪流满面却又满心欢喜时,当我们听到阿里木快乐的歌声随着烧烤摊上明明灭灭的炭火暖人至深时,我们感受到帮助别人的幸福和充实。

真诚的付出破除了黏稠的冷漠,净化了那或许有些蒙灰的心,赋予了救者和被救者同等的重生。

救助有时需要一份勇气去担当。孟佩杰在艰难中仍执著向上,洪战辉背负着本不属于他的重负独自前行,这是亲情,又何尝不是一份勇于承担的责任?这份责任如夜空中闪耀的恒星,照亮整个人类的前行。

帮助源自同情,爱心诞生怜悯。帮助有时仅需尽一份绵薄之力。点滴行动足见真情。当金钱至上的尔虞我诈充斥我们的周围,见义勇为、助人为乐的传统美德已渐行渐远。每天走过那普通的街头,有多少人能走近那些乞丐,问他们风雨冷暖?也许只是薄薄的一条毯子,就可以温暖一个冻僵的灵魂;也许只是一根小小的木桩,就可救活一个溺水的生命。

然而,人类有时连蚂蚁那种起码的对等施予都少得可怜,任由弱者在一堆看客的冷漠眼神中变成琥珀。

他是一个纯净得会为他人的贫穷和苦难流下泪来的人,曾用自己美妙雄浑的歌声募集善款将一个又一个儿童从无知的深渊拉出,引向光明。然而当他自己被疾病缠得动弹不得时却鲜有人全力援助,直至被时光封存成一个绝世的标本才终于有人为那无望的挣扎而落下泪来。只是,追悔又能改变什么,除了铭记那个明媚的名字,丛飞。或许癌症的力量远远强过一滴树脂的沉重,或许即便拼尽全力结局也依旧不会被改写,只是如果当初我们每个人都做了些什么,最后的告别会温暖一些而不显凄凉。

为了救人,丛飞义无反顾地向生命借贷,付出一切且没有丝毫保留。他的无私或许我们难以企及,但至少可以保持一份慈悲与恻隐之心,不为感激,不为赞赏,只为尘埃落定的那一瞬,在苦难的眼神里读到一份希冀,不负人性,不负我心。

【点评】修改后较好地把握了材料的观点,审题更为准确,说理宽阔,中心明确,结构完整。充分考虑了助人和助己之间的关系。主体部分由浅入深,从“互助由感激中来”这一基点进而走到博爱的高度,点明救助他人源于内心的一份责任与爱心,不附带任何条件。整篇文章摆事实讲道理,酣畅淋漓,闪光之处俯拾即是,读罢使人击节称快。

nlc202309041326

自 杀(47分)①

太原五中戴赟

迷迷糊糊地再睁开眼,我已不知身处何地,只是觉得头疼欲裂,呼吸困难,周身的黏稠让我即使是想把仰面朝天的身体翻转过来都成了奢望。

我晃了晃头,模糊的视线开始变得清晰。天哪!这是什么鬼地方,我这是在哪里?透过一层似乎是胶状物质的东西向外望去,世界好像是变形了一般,竟是如此的庞大。再四下一看,我突然意识到了我的所在,完了!从天而降的牢笼禁锢了我。我会怎么样,会死在这里吗?②

就在这时,我感觉到地面传来了一阵杂乱无章的脚步声。意识到了些什么的我奋力抬头向路的转弯处望去。果不其然,我被人发现了。同伴都已经向我奔来。当我欣喜若狂大声呼救的同时,大家都已经纷纷开始了工作。三三两两焦躁万分却又井然有序地从附近开始向我的身旁拖拽沙子与细土。远处的爸爸、妈妈和哥哥正在焦急地与首领交谈着什么。并时不时地向我望来。我看不清他们的表情。只是心里道:“我得救了”。

正当我松一口气的同时,旁边响起了一阵不和谐的声音。只一声我便知道是谁了。那是曾经和我一起到处搞恶作剧的“朋友”。我不愿扭头,因为我似乎可以看到他们嘲笑我的丑恶嘴脸。他们从不帮助别人,只会落井下石。此刻我对他们产生了无比的厌恶感,尽管我曾经是他们中的一员。

他们的喋喋不休最终使我忍无可忍。我抬头想要反击他们愚蠢的话语的时候,突然看见正在和首领商谈的妈妈跪了下来,而爸爸和哥哥投来的目光让我感到了一丝绝望。同时,周围的蚂蚁动了。他们迅速向我后面远去。带着那些沙石,这时我才意识到,他们营救的目标不是我。③

我绝望了,我没有救过别人,也没有人会救我。

我绝望地闭上了眼睛,不再看,同时我笑了。是我杀了我自己。④

我闭眼的最后一刻,看到的是树脂外面的伙伴,同时,也看到了今天的他们——日后的我。⑤

【望“文”问切】

①标题不恰当,不能统摄全篇。

②“从天而降的牢笼”指代不清楚。

③缺乏事件转折的必要情节。

④此部分缺乏必要的心理活动的描写。

⑤结尾有点牵强而生硬,给人的反思亦缺乏深度。

【不足分析】

⒈整篇文章情节波澜起伏,但缺乏必要的铺垫和细节的描绘,而对主题的烘托只依赖于文末一处。

⒉由于情节的多重指向性,使得主题不太明朗。

【提升技巧】

补充必要环节,增加自我反思的心路历程。

绝望的蚂蚁(56分)

迷迷糊糊地睁开眼,我已不知身处何地,只是觉得头疼欲裂,呼吸困难,周身的黏稠让我即便是想把身体翻转过来都成了奢望。

我晃了晃头,模糊的视线开始变得清晰。天哪!这是什么鬼地方,我这是在哪里?透过一层似乎是胶状物质的东西向外望去,世界好像是变形了一般,竟是如此的庞大。再四下一看,我突然意识到了我的所在,完了!这黏糊糊的树脂像从天而降的牢笼紧紧地把我禁锢。我会怎么样,会死在这里吗?

几只蚂蚁从我身边爬过,竟然能在我声嘶力竭的求助声里如此的淡定!真是岂有此理!

就在这时,我听到地面传来了一阵阵杂乱无章的脚步声。意识到些什么的我奋力抬头向路的转弯处望去。果不其然,我被同伴发现了。他们都已经向我奔来。当我欣喜若狂大声呼救的同时,大家都已经纷纷开始了工作。三三两两焦躁万分却又井然有序地从附近开始向我的身旁拖拽沙子與细土。远处的爸爸、妈妈和哥哥正在焦急地与首领交谈着什么,并时不时地向我望来。我猜想,终于得救了。

正当我松一口气的同时,旁边响起了一阵不和谐的声音。只一声我便知道是谁了。那是曾经和我一起到处搞恶作剧的“朋友”。我不愿扭头看他们嘲笑我的丑恶嘴脸。他们从不帮助别人,只会落井下石。此刻我对他们产生了无比的厌恶感,尽管我曾经是他们中的一员。

他们的喋喋不休使我忍无可忍。我抬头想要反击他们那些愚蠢的话语的时候,突然看见首领抬手对蚁工们做出一个暂停的动作,正在和首领商谈的妈妈跪了下来,而爸爸和哥哥投来的目光让我感到了一丝绝望。周围的蚂蚁又动了。他们迅速离我远去,带着那些沙石——他们准备营救下一个目标。

恐惧和绝望渐渐蔓延开来。可即便如此,脑海里还有一丝生的幻想。我努力地嘶吼,企图让声音传得远一些,再远一些,可是太累了,只一会便再也无法发出声音了。黏液开始挤入口腔,大脑一片空白。

我绝望了,我没有救过别人,也没有人会救我。

闭眼的最后一刻,我看到那个发现我的同伴在不远处徘徊着,他在犹豫。我不能怪他,因为种族的规则谁都无法逾越。

的确,我没有资格要求别人,只希望自己是被冷漠的巨石碾压而死的最后一个。

恍惚中看到祖孙二人走来,刹那间又燃起一丝生的希望,可我已经毫无力气喊叫,只能默默地在即将窒息的苦楚中等待。小孩子好像看到了我,老人却阻止道:“不能动,这是一颗还没有把痛苦结晶的琥珀。”

【点评】升格文在原文的基础上补充了一些细节和大量生动的心理活动描写,现场感极强。修改后的文章一波三折,峰回路转,蚁群的来而又往使希望转化为绝望,而人类的见死不救最终使它彻底绝望,心理上也开始由最初的埋怨别人见死不救转化为埋怨自己,悔恨当初。

自命不凡的蚂蚁(30分)

太原五中高阳

为什么我不允许自己随波逐流,可又总被攒动的蚁群推着向前走?

为什么我期待明天会有不一样的精彩,却还在重复昨天的无奈?①

为什么我刚刚告别幼蚁成长的酸楚,就要开始一段危险的旅程?

为什么我只是想在树下勤勤恳恳地觅食,却要被硕大的松脂而吞噬?

我只是只微小的蚂蚁,在浩瀚的森林中,是那么的微不足道,或许我并不是那样地自命不凡,但至少要让森林触到我的呼吸,我的存在,因为我相信我的命运注定不平凡。②

生活无不需要挑战,怕松脂怕琥珀,那我们只会成为小小的蚂蚁。“从来好事天生俭,自古瓜儿苦后甜。”如雷贯耳的名导贾樟柯怀揣着对电影的梦想,多次考北京电影学院未果,最后身为旁听生的他,读遍北电图书馆的书,模仿着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创新出属于自己的《小武》,荣获八项大奖。他面对挑战只是轻轻一笑,证明了自己的命运就是这样地不平凡。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在渴望成功,只是我们往往与成功总是保持着被失败刺痛的距离。③

人生更需要努力,不需要只是因为自己的苦水引来最后的泪水,昙花一现的方仲永,贪图享乐的袁术,如果真的是这样,那真的诠释了什么叫自命不凡。人生没有彩排,有的只是一场场现场直播,我们可以不停地接受一次次等待,或许下一次是更长的等待。但我们就像那蚂蚁,不能因为怕被湮灭而放弃觅食。④

在风雨中呼喊,在阳光下赞叹,在寒冷中打战,在月光下孤单,唯一不变的是我对生活的热爱,对成功的渴望,注视我很久的上帝什么都没说,更没有赐予我无数吃的东西,反倒是甩下一团松脂湮灭了我。

为了生计频繁奔命的我,终于可以闲下来看看这森林的寂静、鸟儿的灵动……我旁边的战友也被松脂困住,相互看着,无奈着,蚁群最后选择了救我,而不是他。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大家对我的爱让我感知到这个世界上温纯依旧。⑤

我哭了,世界就是这么微妙,别人或许很不经意的举动却能引起我们的感动,而我只是只曾经自命不凡的蚂蚁。

【望“文”问切】

① 写得很美,但总让人难以捕捉写作意图。

② “自命不凡”的立意很模糊。

③ 引述论据分析是典型的议论文的风格,而开篇则是散文的笔墨,相互龃龉。

④ 此段不知所云,叙述角度也由蚂蚁突然转化为人类,前后矛盾。

nlc202309041326

⑤ 已经看不到“自命不凡”的影子。

【不足分析】

最突出的问题是主题不明确,文章跟着感觉走,过于随性。

【提升技巧】

⒈先理出行文思路,然后再布局谋篇,不能只“散”不聚。

⒉删掉与文本格格不入的内容,将叙述、议论、抒情、描写融为一体,不一定要具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而要着重于表现对生活的感受。

⒊真正发挥“散”的作用,以情带思,深入挖掘。

蚂蚁的遐思(55分)

太原五中高阳

为什么我刚刚告别幼蚁成长的酸楚,就开始了一段危险的旅程?

为什么我只是想在树下勤勤恳恳地觅食,却要被硕大的松脂吞噬?

我只是只小小的螞蚁,在浩瀚的森林中,是那么的微不足道。也曾在风雨中呼喊,在阳光下赞叹,在寒冷中打战,在月光下孤单,唯一不变的是我对生活的热爱。注视我很久的上帝什么都没说,更没有赐予我更多的东西,反倒是甩下一团松脂淹没了我。

慌乱只能让绝望疯长,无奈中的我是如此平静。

整日为生计疲于奔命的我,终于可以闲下来感受这丛林的幽寂,鸟儿的灵动,山泉的潺潺,藤萝的盘旋……倏忽间,感受到这个充满泥土气息的世界是如此的美好,好像从未来过这里。

我知道没有谁会来救助一只虽然爱生活、却不遵循种群规则的离群之蚁。因为无知,我曾对陷入困境的同伴无动于衷。懊悔就像此刻的挣扎一样已毫无意义。曾经似乎只要尽一丝绵薄之力就可以挽救别人生命的我,如今只能等待命运的辛辣审判。如果当初能伸出一双手,把一份爱心传递到那些或熟悉或陌生的同伴之中,那么此时此刻身陷绝境的我会不会多一份信心,多一份哪怕是莫名的心安呢?

现实的残酷在于,让你深刻地认识到自己的过失但却再也不给你改过的机会。你必须默默地承受这结果。

此刻,我只想再看看这个世界。一个即将离世的蚂蚁,留下的不应是痛苦的凝结而应是了无牵挂的解脱。

我的思绪陷入遐想……

假如我被救了,我会用真心感受大家对我的关爱,感知这个世界的默默温存。我也会让每个蚂蚁都感到我的存在,在他人面对艰险的时刻,伸出一只温暖的手,融化每一寸冰冷的心。

如果我是蚁王(虽然这个假设太过大胆而且绝不可能),他们会袖手旁观,冷眼以对吗?为什么规则总是箭头朝下?我若为王,必定首先破除这陈规旧俗,给每一个诚心悔过的灵魂重新沐浴阳光的机会。我要在国王的法典里删除“抛弃、冷漠”的字眼,让蚁族的世界里,没有计较,没有争斗,没有嘲讽,我要让我的蚁族在友爱与坦诚中繁荣强大。

我怀着一丝幽怨在想象,如果我是一只鹰——当然也就没有了这份与松脂斗争的担心——我要自由地盘旋于广袤浩瀚的蓝天。我崇尚英雄式的自我奋斗,拒绝卑微地乞讨他人的帮助,因为同情和怜悯只能更加证明自己的弱小无能。

而此刻,我愿抛弃所有的尊严与幻想,换取一次生的机会。

我甚至愿意扔掉自己的高洁,想象自己是一只苍蝇,虽然会在污浊中苟且,但至少可以飞来飞去、逃离松脂的威胁。

……

假设永远只能是假设,一切终将凝结。看清了生存的游戏规则,渐渐感到自己周身上下是如此彻骨地冰冷。帮助的等价交换是任何人都不得不面对的残酷。

如果说帮助必须对等,关爱必定得称重,亲情的付出也得等量,奉献也需拿公式计数……这个世界实在无法想象。

我的心在等待中渐渐绝望。还是再看一眼松林间的葱葱绿草,听一听山间欢唱的溪流吧,因为那里的世界最无私。

【点评】有很多初涉散文写作的同学常认为散文之美全在文采,文辞的华丽又在于表意的朦胧含蓄,这种观点是一叶障目而不见泰山。散文之“神”远大于之形,散文之意蕴远高于其辞采。含蓄不等于模糊,文采不等于晦涩。本文修改后仍以散为主,但紧扣蚂蚁的生存感悟,缘情明理,层次清晰,让读者感悟到一只从容面对死亡的蚂蚁竟有如许的价值判断,情真意切,回味悠长。

篇9:蚂蚁的救助教案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的重点句子。

3.学习课文按顺序叙述的方法,感悟课文主题,知道去关爱他人,关爱生命。教学过程:

一、复习生字导入

导言: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蚂蚁的救助》这篇课文的生字词,现在我来检查下大家的掌握情况,请同学们准备听写。

蚂蚁 浇水 挣扎 恢复 埋住 一枚 一番 迅速 衔咬 责任 昆虫 小心翼翼

师:请同学们对照屏幕词语,检查自改,有写错的同学请举手。说一说你错在哪,重点强调易写错的字。请同学们一起正确的读一读这些词语。

二、初读课文,概括主要内容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每个字的字音,读通顺每一句话,试试看能不能将一篇长长的课文读成短短的一句话。

2.引导学生回答课文主要内容。

本文主要写了蚂蚁救助同伴的感人故事。

三、学习课文,感悟理解

师:课文中哪个自然段重点介绍了蚂蚁救助同伴的经过?

生:第四自然段。

师: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四自然段,用“——”划出蚂蚁救助同伴的经过。句一:一只蚂蚁先被同伴救了出来。另一只在同伴的奋力救助下,也从泥土中挣出了身子。1.这个句子中有一个多音字,挣zhēng(挣扎),zhéng(挣出)2.教师范读,突出“奋力”“挣出”。讲解词语:“奋力”的感觉比“用力”还强烈点,“奋力”说明蚂蚁在救助过程中并非轻而易举,而是付出了相当的努力。

3.除了同伴的奋力救助,被困的小蚂蚁做了什么?“挣”字说明被困的小蚂蚁自己也在努力。让学生感受“挣”的动作,体会过程的艰难,再将句子读生动。蚂蚁关爱生命,关爱同伴(点名读,齐读)

句二:奇怪的是,有一只黄蚂蚁却没有离开,而是在救助现场继续衔咬泥土,似乎下面还埋着什么东西。

1.这句话中的小蚂蚁为什么没有离开?(因为下面还有一个落难的同伴)2.从“继续”这两个字中可以看出这只黄蚂蚁不畏艰难,坚持不放弃救助同伴,可以感受到它对同伴的关爱。3.让我们带着感动一起将这句话读一读。

过渡句:“我”在见证了蚂蚁救助同伴的感人过程后,被他们“关爱生命,关爱他人”的精神深深打动了。带着内疚和感动,这一次“我”选择了帮助它们逃脱困境,课文中的“我”是怎样帮助它们的呢?

句三:我极其小心地用针尖挑开泥土,使这只小蚂蚁露了出来。1.这里也有一个多音字:tiāo(挑选),tiǎo(挑战)

2.“极其小心”可以感受到我十分小心谨慎,动作细致认真,生怕再由自己的不当给小蚂蚁带来伤害。从中可以反应出我对小蚂蚁生命的重视,对它非常关爱。3.与“小心翼翼”对比,进行选词造句。(我小心翼翼地关上了门,生怕吵醒正在睡觉的妈妈。)

4.带着感情一起读一读这个句子。

过渡句:在“我”的帮助下,这只埋在土里的小蚂蚁露了出来。见到同伴被救后的黄蚂蚁有什么表现呢?

句四:黄蚂蚁看到同伴后,立即上前去亲吻触抚,并试图将它衔走。这时,被救助的蚂蚁已经恢复过来,与黄蚂蚁互相用触角碰了一下,便一起离开了。1.“立即”说明动作快,“亲吻触抚”看出关系非常亲密,“试图”说明黄蚂蚁很小心,不敢直接衔走,怕伤害到同伴。从中可以感受到黄蚂蚁关爱生命,关心同伴。

2.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3.“互相用触角碰了一下”猜一猜是在干嘛?(可能在交换信息,庆贺胜利)过渡句:学到这里,你知道蚂蚁是怎样一步步救助同伴的吗?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遍。

填空练习:一只蚂蚁先被同伴救了出来。另一只在同伴的奋力救助下,也从泥土中挣出了身子,之后它们迅速离开。但是有一只黄蚂蚁仍在衔咬泥土,准备救出埋在土里的同伴。在“我”的帮助下,土里的小蚂蚁露了出来,黄蚂蚁立即上前去亲吻触抚,并试图将它衔走,最后,当被救助的小蚂蚁恢复过来后,两只蚂蚁一起离开了。

过渡句:在见证了这样一场感人的救助后,“我”又有什么样的感受呢?请同学们齐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这里说的小蚂蚁表现出了人类应该具有的道德品质是指什么?(关爱他人,关爱生命的品质)

四、总结全文

篇10:蚂蚁的救助教案

理解课文内容和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 同上

教法

以读代讲法、引导点拔法、指导朗读法

学法

朗读理解法、合作探究法、自学法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通过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的一些词语。

能力目标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情感目标

3、激发学生动物的兴趣,要知道关爱他人关爱生命。

教具准备

挂图、生字卡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一)启发谈话:同学们大家很有成效知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当别人遇到了困难,或者当别人处在危难的时候我们应该怎么做吗?对于有困难的人,我们应该伸出援助之手;那么同学们,你们知道自然界的动物在同伴遇到危难的时候是怎样做的吗?我们学习一篇课文就讲述了动物之间的互相救助的事。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能够读准字音,借助工具书查找和理解课文中词语的意思。

2、相互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1、观察图画

2、读读课文,读准字音,查查字典,理解下面的词语:挣扎生命力、生灵、遇难、偶然

3、朗读课文,边读边圈画出本课的生字,

1、同桌互相合作识记生字

2、互查识字情况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说说课文说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这件事发生在什么地方?蚂蚁是怎样遇难的?从中受到什么启发?

3、梳理事例学生提出的问题,有针对性的学习课文。

质疑激趣让学生各抒己见为下面的学习做铺垫。

让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为后面的理解作铺垫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第二课时

一、学习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一)默读课文,看看课文有几个自然段,想想每个自然段讲的什么内容。

第一部分:主要理解: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和起因是什么?

第二部分:蚂蚁相互救助的过程,“我”在旁边主要做了些什么?(经过)

第三部分:我的感受。启发学生能够说出从蚂蚁的救助这件事上,人们应该具有怎样的首先品质。

l 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1、弄清楚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事情是怎样发生的。要让学生弄清正是由于“我”主观上认为蚂蚁的“生命力极强”,没有对遇难的蚂蚁“实施救援”,才引起事情进一步发展。

2、

重点理解:为什么把我看到的事情说成是“让我心灵震撼的生命故事”

在读熟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以读代讲让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自读题解课文内容。

培养学生良好的朗读能力,并在评价中提高自己的朗读能力。

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及写作能力。

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

教学教程

教师的活动及教法

学生的活动及学法

设计意图

巩固练习:

1、抄写词语花篮中的词语;

2、摘抄课文中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3、抄写生字

抄写词语花篮中的词语;

摘抄课文中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抄写生字

通过这一活动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板书设计

7、蚂蚁的救助

事情的起因

作者看到的蚂蚁救助的事情(经过)

我的感受

教学后记

上一篇:高中感恩教师节优秀作文800字下一篇:解比例100道带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