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金流量表有关文件

2024-07-28

现金流量表有关文件(通用6篇)

篇1:现金流量表有关文件

一、经营活动(1)收到现金

1、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内容: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含销项税金、销售材料、代购代销业务)考证部落

依据: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应收帐款、应收票据、预收帐款、现金、银行存款

公式:主营业务收入+销项税金+其他业务收入(不含租金)+应收帐款(初-末)+应收票据(初-末)+预收帐款(末-初)+本期收回前期核销坏帐(本收本销不考虑)-本期计提的坏帐准备-本期核销坏帐-现金折扣-票据贴现利息支出-视同销售的销项税-以物抵债的减少+收到的补价

2、税费返还内容:返还的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关税、所得税、教育费附加 依据: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补贴收入、应收补贴款、现金、银行存款

3、收到其他经营活动内容:罚款收入、个人赔偿、经营租赁收入等

依据:营业外收入、其他业务收入、现金、银行存款

(2)支付现金

1、购买商品、接受劳务内容: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扣除购货退回、含进项税)

依据:主营业务成本、存货、应付帐款、应付票据、预付帐款

公式:主营业务成本+进项税金+其他业务支出(不含租金)+存货(末-初)+应付帐款(初-末)+应付票据(初-末)+预付帐款(末-初)+存货损耗+工程领用、投资、赞助的存货-收到非现金抵债的存货-成本中非物料消耗(人工、水电、折旧)-接受投资、捐赠的存货-视同购货的进项税+支付的补价

2、支付职工内容:支付给职工的工资、奖金、津贴、劳动保险、社会保险、住房公积金、其他福利费(不含离退休人员,在其他)

依据: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现金、银行存款

公式:成本、制造费用、管理费用中工资及福利费+应付工资减少(初-末)+应付福利费减少(初-末)

3、支付的各项税费内容:本期实际缴纳的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关税、所得税、教育费附加、矿产资源补偿费、“四税”等各项税费(含属于的前期、本期、后期,不含计入资产的耕地占用税)

依据:应交税金、管理费用(印花税)、现金、银行存款 易税务网

公式:所得税+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已交增值税等

4、支付其他经营活动内容:罚款支出、差旅费、业务招待费、保险支出、经营租赁支出等

依据:制造费用、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营业外支出

二、投资活动(1)收到现金

1、收回投资内容:短期股权、短期债权;长期股权、长期债权本金(不含长债利息、非现金资产)

依据:短期投资、长期股权投资、长期债权投资、现金、银行存款

2、投资收益内容:收到的股利、利息、利润(不含股票股利)

依据:投资收益、现金、银行存款

3、处置长期资产内容: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其他长期资产收到的现金,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包括保险赔偿;负数在“其他投资活动”反映

依据:固定资产清理、现金、银行存款

4、收到其他投资活动内容:收回购买时宣告未付的股利及利息 唯富财税

依据:应收股利、应收利息、现金、银行存款

(2)支付现金

1、购建长期资产内容: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其他长期资产支付的现金,分期购建资产首期付款(不含以后期付款、利息资本化部分、融资租入资产租赁费,在筹资活动中)

依据: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

2、支付投资内容:进行股权性投资、债权性投资支付的本金及佣金、手续费等附加费

依据:短期投资、长期股权投资、长期债权投资、现金、银行存款

3、支付其他投资活动内容:支付购买股票时宣告未付的股利及利息

依据:应收股利、应收利息

三、筹资活动

(1)收到现金

1、吸收投资内容:发行股票、发行债券收入净值(扣除发行费用,不含企业直接支付的审计、咨询等费用,在其他中)

依据:实收资本、应付债券、现金、银行存款

2、收到借款内容:举借各种短期借款、长期借款收到的现金 依据:短期借款、长期借款、现金、银行存款

3、收到其他筹资活动内容:接受现金捐赠等

依据:资本公积、现金、银行存款(2)支付现金

1、偿还债务内容:偿还借款本金、债券本金(不含利息)依据:短期借款、长期借款、应付债券、现金、银行存款

2、支付股利、利息、利润内容:支付给其他单位的股利、利息、利润

依据:应付股利、长期借款、财务费用、现金、银行存款

3、支付其他筹资活动内容:捐赠支出、融资租赁支出、企业直接支付的发行股票债券的审计、咨询等费用等

现金流量表附表编制要点

现金流量表是反映企业报告期现金和现金等价物流入和流出的财务报表。现金流量表的各项目可以根据不同行业、不同企业结合管理需要进行不同形式的划分。

现金流量表分为主表和附表(即补充资料)两大部分。主表的各项目金额实际上就是每笔现金流入、流出的归属,而附表的各项目金额则是相应会计账户的当期发生额或期末与期初余额的差额。附表是现金流量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以下是笔者对现金流量表附表填列所进行的总结。

一般情况下,附表项目可以直接取相应会计账户的发生额或余额,分述如下:

1.净利润,取利润分配表“净利润”项目。

2.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

3.固定资产折旧,取“制造费用”、“管理费用”、“营业费用”、“其他业务成本”等账户所属的“折旧费”明细账户借方发生额。

4.无形资产摊销,取“管理费用”等账户所属“无形资产摊销”明细账户借方发生额。

5.长期待摊费用摊销,取“制造费用”、“营业费用”、“管理费用”等账户所属“长期待摊费用摊销”明细账户借方发生额。

6.待摊费用减少,取“待摊费用”账户的期初、期末余额的差额。

7.预提费用增加,取“预提费用”账户的期末、期初余额的差额。

8.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的损失,取“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其他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成本”等账户所属“处置固定资产净收益”、“处置固定资产净损失”、“出售无形资产收益”、“出售无形资产损失”等明细账户的借方发生额与贷方发生额的差额。

9.固定资产报废损失,取“营业外支出”账户所属“固定资产盘亏”明细账户借方发生额与“营业外收入”账户所属“固定资产盘盈”贷方发生额的差额。

10.财务费用,取“财务费用”账户所属“利息支出”明细账户借方发生额,不包括“利息收入”等其他明细账户发生额。

11.投资损失,取“投资收益”账户借方发生额,12.递延税贷项,取“递延税款”账户期末、期初余额的差额。

13.存货的减少,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原材料”、“库存商品”、“生产成本”等所有存货账户的期初、期末余额的差额。

14.经营性应收项目的减少,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预付账款”等账户的期初、期末余额的差额。

15.经营性应付项目的增加,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应付职工薪酬”、“应交税费”、“其他应交款”、“其他应付款”等账户的期末、期初余额的差额。

一)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1、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

=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应收帐款期初数-应收帐款期末数)

+(应收票据期初数应收票据期末数)

+(预收帐款期末数-预收帐款期初数)

-当期计提的坏帐准备

-支付的应收票据贴现利息

-库存商品改变用途应支付的销项额

±特殊调整事项

特殊调整事项的处理(不含三个帐户内部转帐业务),如果借:应收帐款、应收票据、预收帐款等,贷方不是“收入及销项税额”则加上,如果:贷应收帐款、应收票据、预收帐款等,借方不是“现金类”科目,则减去。

※①与收回坏帐无关

②客户用商品抵债的进项税不在此反映。

2、收到的税费返还=返还的(增值税+消费费+营业税+关税+所得税+教育费附加)等

3、收到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

=除上述经营活动以外的其他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

4、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

=[主营业务成本(或其他支出支出)

+存货期末价值-存货期初价值)]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应付帐款期初数-应付帐款期末数)

+(应付票据期初数-应付票据期末数)

+(预付帐款期末数-预付帐款期初数)

+库存商品改变用途价值(如工程领用)

+库存商品盘亏损失

-当期列入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的工资及福利费

-当期列入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的折旧费和摊销的大修理费

-库存商品增加额中包含的分配进入的制造费用、生产工人工资

±特殊调整事项

特殊调整事项的处理,如果借:应付帐款、应付票据、预付帐款等(存贷类),贷方不是“现金类”科目,则减去,如果贷:应付帐款数、应付票据、预付帐款等,借方不是“销售成本或进项税”科目,则加上。

5、支付给职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

=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管理费用的工资,福利费

+(应付工资期初数-期末数)+(应付福利费期初数-期末数)

附:当存在“在建工程”人员的工资、福利费时,注意期初、期末及计提数中是否包含“在建工程”的情况,按下式计算考虑计算关系。

本期支付给职工及为职工支付的工资

=(期初总额-包含的在建工程期初数)

+(计提总额-包含的在建工程计提数)

-(期末总额-包含的在建工程期末数)

当题目只给出本期列入生产成本的工资及福利,期初无在建工程的工资及福利时,公式为:

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管理费用的工资、福利费

+(应付工资、应福利费期初数-期末数)

-(应付工资及福利费在建工程期初数-应付工资及福利费中在建工程期末数)

6、支付的各项税费(不包括耕地占用税及退回的增值税所得税)

=所得税+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应交税金(增值税-已交税金)

+消费费+营业税

+关税+土地增值税+房产税+车船使用税+印花税

+教育费附加+矿产资源补偿费

7、支付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

=剔除各项因素后的费用+罚款支出+保险费等

(二)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

8、收回投资所收到的现金(不包括长期债权投资收回的利息)

=短期投资收回的本金及收益(出售、(广告内容,已被删除)、到期收回)+长期股权投资收回的本金及收益(出售、(广告内容,已被删除)、到期收回)+长期债券投资收到的本金

9、取得投资收益收到的现金

=长期股权投资及长期债券投资收到的现金股利及利息

10、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收到的现金

=收到的现金-相关费用的净额

(包括灾害造成固定资产及长期资产损失收到的保险赔偿)

(如为负数,在支付的其他与投资活动有关的现金项目反映)

11、收到的其他与投资活动有关的现金=收到购买股票和债券时支付的已宣告但尚未领取的股利和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债券利息及上述投资活动项目以外的其他与投资活动有关的现金流入

12、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支付的现金=按实际办理该项事项支付的现金

(不包括固定资产借款利息资本化及融资租赁租赁费,其在筹资活动中反映)

13、投资所支付的现金

=本期(短期股票投资+短期债券投资+长期股权投资+长期债券投资)及手续费、佣金

14、支付的其他与投资活动有关的现金

=购买时已宣告而尚未领取的现金股利

+购买时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债券利息及其他与投资活动有关的现金流出

(三)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15、吸收投资所收到的现金=发行股票债券收到的现金

-支付的佣金等发行费用

不能减去支付的审计、咨询费用,其在“支付的其他与筹资活动有关的现金”中反映。

16、借款所收到的现金=短期借款+长期借款收到的现金

17、收到的其他与筹资活动有关的现金

=除上述各项筹资活动以外的其他与筹资活动相关的现

(如现金捐赠)

18、偿还债务所支付的现金=偿还借款本金+债券本金

19、分配股利、利润或偿付利息所支付的现金

=支付的(现金股利+利润+借款利息+债券利息)

20、支付其他与筹资活动有关现金

=除上述筹资活动支付的现金以外的与筹资活动有关的现金

流出(如捐赠现金支出、融资租赁租赁费)

现金流量表附表的编制方法(转)

会计知识: 2010-04-30 10:04:45 阅读12 评论0 字号:大中小

现金流量表是反映企业报告期现金和现金等价物流入和流出的财务报表。现金流量表的各项目可以根据不同行业、不同企业结合管理需要进行不同形式的划分。

现金流量表分为主表和附表(即补充资料)两大部分。主表的各项目金额实际上就是每笔现金流入、流出的归属,而附表的各项目金额则是相应会计账户的当期发生额或期末与期初余额的差额。附表是现金流量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以下是笔者对现金流量表附表填列所进行的总结。一般情况下,附表项目可以直接取相应会计账户的发生额或余额,分述如下:

1.净利润,取利润分配表“净利润”项目。

2.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取“管理费用”账户所属“计提的坏账准备”及“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营业外支出”账户所属“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计提的在建工程减值准备”、“计提的无形资产减值准备”、“投资收益”账户所属“计提的短期投资跌价准备”、“计提的长期投资减值准备”等明细账户的借方发生额。

3.固定资产折旧,取“制造费用”、“管理费用”、“营业费用”、“其他业务支出”等账户所属的“折旧费”明细账户借方发生额。

4.无形资产摊销,取“管理费用”等账户所属“无形资产摊销”明细账户借方发生额。

5.长期待摊费用摊销,取“制造费用”、“营业费用”、“管理费用”等账户所属“长期待摊费用摊销”明细账户借方发生额。

6.待摊费用减少,取“待摊费用”账户的期初、期末余额的差额。

7.预提费用增加,取“预提费用”账户的期末、期初余额的差额。

8.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的损失,取“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其他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支出”等账户所属“处置固定资产净收益”、“处置固定资产净损失”、“出售无形资产收益”、“出售无形资产损失”等明细账户的借方发生额与贷方发生额的差额。

9.固定资产报废损失,取“营业外支出”账户所属“固定资产盘亏”明细账户借方发生额与“营业外收入”账户所属“固定资产盘盈”贷方发生额的差额。

10.财务费用,取“财务费用”账户所属“利息支出”明细账户借方发生额,不包括“利息收入”等其他明细账户发生额。

11.投资损失,取“投资收益”账户借方发生额,但不包括“计提的短期投资跌价准备”、“计提的长期投资减值准备”明细账户发生额。

12.递延税贷项,取“递延税款”账户期末、期初余额的差额。

13.存货的减少,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原材料”、“库存商品”、“生产成本”等所有存货账户的期初、期末余额的差额。

14.经营性应收项目的减少,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预付账款”等账户的期初、期末余额的差额。

15.经营性应付项目的增加,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应交税金”、“其他应交款”、“其他应付款”等账户的期末、期初余额的差额。

净利润:取利润表净利润数(表间取数)

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本期计提的各项资产减值准备发生额累计数

固定资产折旧=制造费用中折旧+管理费用中折旧或:=累计折旧期末数-累计折旧期初数

无形资产摊销 =无形资产(期初数-期末数)或=无形资产贷方发生额累计数

长期待摊费用摊销 =长期待摊费用(期初数-期末数)

待摊费用的减少(减:增加)=待摊费用期初数-待摊费用期末数 预提费用增加(减:减少)=预提费用期末数-预提费用期初数 财务费用 =利息支出-应收票据的贴现利息 投资损失(减:收益)=投资收益

递延税款贷项(减:借项)=递延税款(期末数-期初数)

经营性应收项目的减少(减:增加)=应收账款(期初数-期末数)+应收票据(期初数-期末数)+预付账款(期初数-期末数)+其他应收款(期初数-期末数)+待摊费用(期初数-期末数)-坏账准备期末余额

经营性应付项目的增加(减:减少)=应付账款(期末数-期初数)+预收账款(期末数-期初数)+应付票据(期末数-期初数)+应付工资(期末数-期初数)+应付福利费(期末数-期初数)+应交税金(期末数-期初数)+其他应交款(期末数-期初数

汇率变动对现金的影响 =汇兑损益

现金流量表补充资料的编制方法

一、以净利润为基础的编制原理

补充资料中的“净利润”项目来自利润表,该表的净利润是根据“权责发生制”原理计算得出的。而现金流量表补充资料则要求以净利润为基础,根据“收付实现制”原理,增减有关项目后求得“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此,需要对利润表中的不属于经营活动的投资筹资活动的收入、成本费用等予以剔除。如:(1)其他业务中的固定资产出租的收入和成本费用;(2)投资收益和损失;(3)财务费用中的筹资活动的利息支出、购置进口设备和外币借款中产生的汇兑收益和损失,以及期末所持外币现金因汇率变动而发生的汇兑损益;(4)营业外收支中的固定资产盘盈、盘亏及处置固定资产净收益和损失等等。经过以上调整后,利润表中的收支项目均属于经营活动范畴。在此基础上再将利润表中的经营活动事项从“权责发生制”调整为“收付实现制”,如提取的财产减值准备、固定资产折旧和无形资产、长期资产的摊销等,虽已记入成本费用,但没有付现,所以要调增净利润,计算出“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二、各项目具体编制方法

1、“净利润”项目,根据利润表中列示的净利润数额直接填列。

2、“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项目,根据提取各项资产减值准备、计入有关费用并减少利润的数额填列。如资产市价上扬,冲减已提减值准备减少“管理费用”时,则以扣除冲减数填列。又如本期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共30000元,同时冲减上期已提的存货跌价准备10000元,则该项目应填为20000元。

3、“固定资产折旧”项目,根据“累计折旧”科目贷方当期提取、直接计入“制造费用”、“管理费用”而减少了利润的数额填列,不包括因固定资产盘盈、接受捐赠、投资收回和评估增值时增加的“累计折旧”科目贷方发生额,也不扣除盘亏、出售、报废、毁损、对外投资和评估减值时冲减的“累计折旧”科目借方发生额。

4、“无形资产摊销”项目,根据无形资产科目的贷方发生额、每月摊销计入“管理费用”减少了利润的数额填列,不包括处置无形资产时的贷方减少额。

5、“长期待摊费用摊销”和“待摊费用减少”项目。“长期待摊费用”发生时,其借方发生额已在主表投资活动中的“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所支付的现金”项目中反映,而摊销时则记入了当期成本费用减少了利润,属于经营活动。因此,在填列该项目时只填摊销数,不填该科目期末减期初余额的增减数;“待摊费用”是指摊销期限在一年以内的应由本期和以后各期负担的各项费用,其支付和摊销均属于经营活动。其借方发生额说明现金已支付,但不影响当期利润,贷方摊销数虽无现金流出,但已记入当期成本费用减少了利润。根据“收付实现制”原理,在填制“待摊费用减少”项目时,可根据“待摊费用”科目期末减期初余额填列,减少填正数,增加填负数。

6、“预提费用增加”项目,其中:属于经营活动的有预提房屋租金、预提固定资产经常修理费;属于筹资活动的有预提借款利息等。属于经营活动的预提费用,虽没有发生现金流出,但在预提时记入了成本费用,减少了利润,而在支付时有了现金流出,但不影响利润。此外,预提利息虽然减少了利润,但属于筹资活动。因此,在企业没有预提利息的情况下,填列“预提费用”增加(或减少)项目时,可按预提费用科目的期末减期初余额填列;在企业有预提利息的情况下,则应按预提费用总账科目剔除预提利息明细科目后的期末减期初余额填列。

7、“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的损失(减:收益)”项目。企业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的损失(减:收益)属于投资活动,它产生的损益计入了净利润。所以,将净利润调节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时应当加回。本项目可根据营业外支出中出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净损失减出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净收益填列。损失填正数、收益填负数。

8、“固定资产报废损失”项目,企业发生的固定资产报废、盘亏的损失属于投资活动产生的损失,在将净利润调节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时应当加回。本项目可根据以下公式计算填列:固定资产报废损失=营业外支出中固定资产盘亏损失和固定资产报废净损失—营业外收入中固定资产盘盈收益和固定资产报废净收益。损失填正数,收益填负数。

9、“财务费用”项目,企业发生的财务费用中利息支出和筹资时发生的佣金、手续费等属筹资活动;购置进口固定资产和外币借款而发生的汇兑损益则分别属于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银行汇款手续费和货款结算的汇兑损益则属经营活动。筹资活动发生的佣金、手续费应该在净利润中扣除,而不应该在净利润中扣除的投资、筹资活动的利息和汇兑损益等也都计人“财务费用”,减少了净利润,所以将净利润调节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时应当加回。本项目可根据以下公式填列:“财务费用”科目中利息支出项目(不扣除利息收入)+期末调整现金外币账户的汇兑损失(减:收益)+进口设备发生的汇兑损失(减:收益)+外币借款发生的汇兑损失(减:收益)+筹资时发生的佣金、手续费+融资租赁所支付的手续费和利息支出。损失填正数,收益填负数。

10、“投资损失(减:收益)”项目,企业发生的投资损益属于投资活动,在将净利润调节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时要予以剔除。本项目可根据“投资收益”科目余额直接填列。损失填正数,收益填负数。

11、“递延税款贷项(减:借项)”项目,递延税款是指采用纳税影响法下,由于时间性差异产生的税前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之间的差异影响所得税的金额,以及以后各期转回的金额。本项目可根据资产负债表中“递延税款借项”、“递延税款贷项”的期初减期末余额的差额填列。“递延税款借项”的期末小于期初的差额以及“递延税款贷项”的期末大于期初的差额填正数,反之填负数。

12、“存货的减少(减:增加)”项目,存货的减少(期初减期末)说明本期生产耗费的存货有一部分是上期的,虽未发生现金流出但在计算净利润时已经扣除,所以在净利润调节为经营活动流量时应当加回。存货的增加(期末减期初),说明本期购人的存货除耗用外还遗留了一部份,这部份存货已发生了现金流出,但在计算利润时没有包括在内,所以要予以扣除。值得注意的是,存货增减除生产领用外还涉及到在建工程领用、盘盈、对外投资和接受投资、捐赠以及固定资产报废残料入库等因素。本项目可按以下公式计算:存货的减少(减:增加):资产负债表中“存货”项目期初余额减期末余额—在建工程领用对外投资减少的存货+存货盘盈+报废固定资产时的残料入库+在建工程完工转入的材料+接受捐赠转入的材料+接受投资转入的材料。

13、“经营性应收项目的减少(减:增加)”项目,经营性应收项目主要包括应收票据,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预付账款等。经营性应收项目的减少(期初余额减期末余额)说明本期收回的现金大于损益表中所确认的销售收入,应当加回。经营性应收项目的增加则说明本期收回的现金少于损益表中所确认的销售收入,应当以予剔除。本项目可根据上述科目的期初减期末的数额填列。减少填正数,增加填负数。

值得注意的是在上述应收项目中,如果是由于不属于经营活动的投资、筹资活动而增加或减少的,则在计算经营性应收项目时要予以扣除。如抵入固定资产而减少的应收账款、购买固定资产时增加或减少的预付账款以及其他应收款中收到的股利利息的增减等。

14、“经营性应付项目的增加(减:减少)”项目,经营性应付项目包括应付票据、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应交税金、其他应交款、其他应付款等项目。经营性应付项目增加(期末余额减期初余额)说明本期购入的存货中有一部份没有支付现金,但在计算净利润时却通过销售成本将其包括在内,所以在将净利润调节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时要予以加回;若经营性应付项目减少,说明本期支付的现金大于利润表中所确认的销售成本,所以在将净利润调节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时要加以扣除。本项目可根据上述科目的期末减期初的数额填列。增加填正数,减少填负数。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应付项目中如果包含不属于经营活动的投资、筹资活动事项而引起的增加或减少,则应在计算经营性应付项目时要予以扣除,主要有:(1)由于购买固定资产而增减的应付账款;(2)债务重组中由于转入资本公积而减少的应付款项;(3)应付工资和应付福利费账户中提取和发放在建工程人员的工资、福利费;(4)其他应付款中核算在建工程人员应付和交纳的工会经费、养老保险费、失业保险费;(5)应交税金账户中由于转让不动产和无形资产而应交的营业税和城市维护建设税等。

篇2:现金流量表有关文件

1、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反映收取工程款、产品销售收入、材料销售收入(含增值税的销项税额)、其他销售收入、建安劳保收入;土建单位拨给配合单位的工程款;由公司、分公司收款后再划拨给分公司或项目的工程款;分公司收到内部基建工程款。

2、收到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反映罚款收入、租赁收到的租金、如铺面租金、幼儿园承包金;收项目启动资金;收职工交来的房款以及收到后又退回的房款,收房改办返还维修基金。

3、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反映购买材料、商品(含增值税进项税额)、购货退回收到的货款从本项目中扣除;机械及周材租赁费、其它租赁费;民工工资(含外包劳务)、工程施工及产品生产发生的间接费、如:水电费、检验试验费、排污费、工程点交、场地清理费、工程保修费、保险费、固定资产修理费、差旅费;收配合单位的配合费;公司内部基建费用;在成本反映的外地随征所得税。

4、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反映(1)支付职工的工资、生活费、奖金、各种津贴和补贴、探亲路费;供养救济金;改制职工身份置换费;(2)住房公积金、劳保费(职工养老、失业、生育、工伤保险金;赔偿职工的人身意外保险费、社保所返还数、丧葬费、降温费、劳保用品、上交公司劳保费;);(3)职工福利费支出,如购药、外诊、工伤医疗费、医疗保险金、食堂补贴、水电补贴、困难补助、独生子女药费、保健费、计划生育补助、物业补贴;(4)个人防洪费,收代扣职工的水电费、物业费;(5)收外借人员以及分公司交来的“五险一金”;代收代付出国人员工资;(6)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分公司项目经理挂证费。

5、支付的各项税费:反映支付的增值税、营业税、资源税、城建税、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费附加、防洪保安

* 造成现金流量表与应上交款项表不符的应在财务情况说明书加以说明 *

6、支付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反映其他业务支出;罚款支出;差旅费、业务招待费、办公费、上级管理费、离退休人员费用(含医药费、各项补贴、大额医保金、困难补助);租赁支出费用;项目部之间往来款;退项目启动资金;支付以及收到退回的工程投标保证金、民工工资保障金、保函押金;公司代收、代付各分公司款项(如旭建钢材款、大都混凝土款、科诚试验费)

7、处理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所收到的现金净额:反映处置固定资产、临时设施、无形资产和其它长期资产收回的现金,扣除所发生的现金支出后的净额。

8、收到的其他与投资活动有关的现金:反映外部银行存款利息、收到不汇编报表单位的利息。

9、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支付的现金:反映购买、建造固定资产和临时设施,取得无形资产和其它长期资产支付的现金。

10、支付的其他与投资活动有关的现金:反映分公司上交固定资产折旧(公司收到以负数在此项反映)。

11、借款所收到的现金:反映各种短期、长期借款所收到的现金(公司支付给分公司的借款以负数在此项反映)。

12、偿还债务所支付的现金:反映偿还债务的本金(公司收到分公司还贷款以负数在此项反映)。

13、分配股利、利润或偿付利息所支付的现金:反映外部银行贷款利息;职工集资利息;公司划收分公司利润均在此项反映。

14、支付的其他与筹资活动有关的现金▲

15、个人借款的流量则有两种方法:(1)个人借款通过银行转账的可根据借款用途立即确定所属流量(取得发票时作转字凭证的);(2)个人借支现金用途无法确定流量,凭发票与出纳报帐时,出纳开具收款收据,支付借款及收回借款均在“支付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反映,再根据发票内容选择相应的流量。▲

16、将净利润调节为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

a)长期待摊费用摊销:反映递延资产摊销,临时设施摊销。

篇3:现金流量表有关文件

一、资产负债表应交税费的相关处理

当资产负债表的应交税费为负值时, 即因当期增值税进项税额过大而导致有留抵税金时, 这部分数据在现金流量表中的项目归属。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31号——现金流量表》规定, 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本期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支出 (包括向出售者支付的增值税进项税额) +本期支付前期的应付账款+本期支付前期的应付票据+本期的预付账款-本期因采购退货而收到的现金。这个公式只是充分说明了该项目的所属内容, 并未提供实务操作方法。根据规定, “应交税费 (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科目应该在“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中核算, 但这样核算的结果在累计进项大于销项的情况下, 现金流量表的补充资料与主表的项目核算出现税金差额, 即所谓的报表不平衡。

于是很多会计人员在实际操作中, 将应交税费 (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核算至“支付的各项税费”中, 这样做似乎不无道理。一是认为这部分本身也属于企业支付的税金, 二是这样处理, 可以合情合理的冲抵掉资产负债表应交税费的负项数字, 因为, 企业所有应交的税费都在现金流量表的“支付的各项税费”中核算, 此处数据, 大部分情况下都足以冲减掉增值税产生的留抵税额, 这样使现金流量表在没有任何调整项的情况下平衡, 在没有任何痕迹的情况下, 解决有增值税留抵税金时现金流量表的列支归属问题。因此类做法既有悖于“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项目规定的核算, 又因为将留抵税金冲减已交税费而导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失实, 违背现金流量表收付实现制的特点, 且不能解决企业在暂时亏损、没有交任何税金的情况下冲减增值税进项税额的问题。

以某主营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的企业为例, 该企业的营销类型决定其必须采购先行, 垫资量较大, 将所有采购设备整合后才能确认销售收入。这样将产生大量的库存商品, 同时又产生大量的进项税额留抵, 在资产负债表的应交税费科目形成负数。该企业2015年一季度收入7 804 013.53元, 成本6 535 810.54元, 期间费用1 589335.27元, 营业利润-409 331.00元, 无需交所得税。存货8 522 035.96元, 应交增值税—销项税647 386.47元, 应交增值税—进项税1 481 104.81元 (含存货产生的可抵扣税金) , 应交增值税—已交税金157 812.63元, 本期增值税进项留抵为991 530.98元。资产负债表“应交税费”科目期初无余额, 期末显示金额为-991 530.98元, 现金流量表中“支付的各项税费”为246 011.76元, 其组成为已交增值税157 812.63, 城建税及教育附加、地方教育附加、部分收入交的营业税等。按一般会计人员的处理, “增值税进项留抵”冲减“支付的各项税费”, 而该企业的留抵税金991 530.98元远远大于“支付的各项税费”246 011.76元, 冲减后将留有负数, 显然“支付的各项税费”为负数不合适。

综上所述, 断定这种以“增值税进项留抵”冲减“支付的各项税费”的作法是不妥当的。笔者在十余年做报表的生涯中测算无数实例, 发现将有留抵的税额放在补充资料“其他”项目中, 既不影响主表核算的准确性, 又能使保证补充资料表项与主表平衡。这样做既合乎规定, 又能准确的核算出企业的现金流, 针对上述企业发生的特殊业务类型的财务数据处理也非常妥当。

二、增值税金额抵扣的相关处理

投资活动中可以抵扣的增值税金额, 在现金流量表的制作中, 是列入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还是列入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对于采购的设备类固定资产, 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于2008年12月19日发布《关于全国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若干问题的通知》规定:该进项税额是可以抵扣的, 在会计核算中也有详细规定, 即“记入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金”科目, 但没有提供在现金流量表的实务操作方法。按准则, 固定资产采购应计入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表项, 具体计入“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所支付的现金”, 但在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表项中, 没有涉及任何税费的项目, 而此处税法规定的可抵扣税金同样影响资产负债表中“应交税费”科目的金额, 也就是说固定资产可抵扣税金在一定期间, 会影响经营活动所产生的现金流量“支付的各项税费”的金额, 它在抵扣时少交, 所以在购进固定资产时,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所支付的现金”应仅列支去除过增值税的金额, 即固定资产科目增加的那部分, 购进固定资产可抵扣的税金, 因其最终冲减的是经营活动产生的税费, 所以在发生时就应在经营活动所产生的现金流量“支付的各项税费”中列支, 等同于先支付了这部分税金, 然后在核算应纳增值税时, 或当期抵扣或留待后期抵扣, 一增加一抵减, 最终不影响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三、研发费用的相关处理

研发费用在现金流量表中, 应当作为投资活动更合理还是经营活动更合理。

根据新会计准则对研发费用处理的明确规定, 研究阶段的支出应当予以费用化, 对于无法区分研究阶段支出和开发阶段支出的, 也应当将其全部费用化, 进入当期损益, 则其应当作为经营活动的现金来处理。在开发阶段, 会计人员需依据具体情况做出职业判断, 将发生的费用分别计入费用化支出和资本化支出。费用化支出产生的现金在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中列支, 资本化支出的费用在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中列支。

摘要:现金流量表作为三大财务报表之一, 其核算规定已很详细, 但在实务操作中, 即在现金流量表的制作过程中, 经常会发现一些无所遵从的问题。对特殊的涉税项目在现金流量表的核算中如何处理进行剖析, 希望能对实务操作中的细节问题有所指引。

篇4:现金流量表有关文件

摘要:“购买商品所支付的现金”项目是现金流量表中编制难度最大的的一个项目,其编制的出发点为存货账户的结构,先将存货的借方发生额(即本期购买存货的金额)计算出来,然后用经营性应付项目加以调整,对于商业企业来讲,编制到此即告结束。而对于工业企业来讲,还得将其中包含的折旧费用、工资费用等调出去。这样就能正确地计算出“购买商品所支付的现金”项目。

关键词:现金流量表 营业成本 应付账款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明确要求企业现金流量表应当分别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列报现金流量,并应当采用直接法列示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有关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的信息,可以通过下列途径之一取得:①企业的会计记录;②根据下列项目对利润表中的营业收入、营业成本以及其他项目进行调整:a当期存货及经营性应收和应付项目的变动;b固定资产折旧等其他非现金项目。

下面,结合我国最新的现金流量表会计准则谈一谈该项目的编制原理。笔者认为在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项目中最具编制难度的当首推“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项目,以下简称“购买商品所支付的现金”项目。

编制该项目首先应以存货的丁字账结构为起点。

我们知道,在历史成本法下,存在下面的恒等关系:

存货的期初余额+存货的借方发生额=存货的贷方发生额+存货的期末余额

存货的借方发生额=存货的贷方发生额+存货的期末余额-存货的期初余额

存货的借方发生额=存货的贷方发生额+(存货的期末余额-存货的期初余额)

存货的借方发生额=存货的贷方发生额±存货增减变动数

为了更好地编制该项目,我们新设二个定义,即存货销售减少数和存货非销售减少数

存货销售减少数是指企业因销售原因而导致存货减少的数额,该数额将由资产负债表“存货”项目结转至利润表“营业成本”项目。

存货非销售减少数是指存货减少数扣除存货销售减少数(结转至“营业成本”科目的存货金额)之后的余额。如存货盘盈、损失等情况

由于存货的借方发生额就是本期存货的增加数,即本期购入存货的金额;存货的贷方发生额就是本期存货的减少数。所以由公式存货的借方发生额=存货的贷方发生额±存货增减变动数可知:

本期存货的增加数=本期存货的减少数±存货增减变动数

本期购入存货的金额=(本期存货销售减少数+存货非销售减少数)±存货增减变动数

本期购入存货的金额=(利润表“营业成本”项目金额十存货非销售减少数)±资产负债表中“存货”项目变动数

现金流量表中的存货是广义概念,按现行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它还包含在取得存货时向销售方企业支付的增值税进项税额。故而

本期购入存货的金额=(利润表“营业成本”项目金额十存货非销售减少数)±资产负债表中“存货”项目变动数+本期应交增值税明细账“进项税额”专栏发生额

以上是编制“购买商品所支付的现金”项目的第一层次,它也是计算“购买商品所支付的现金”项目的关键和基础。

本期购入存货的金额,有的在本期支付现金了,而有的却没有,这就需要我们将本期购入存货的金额中没有支付现金的部分剔除掉,即为我这里所说的第二个层次:用当期经营性应收和应付项目的变动对本期购入存货的金额进行调整:

本期购入存货的金额±资产负债表中应付账款、应付票据、预付账款项目变动数

当然,在这里,应付账款、应付票据的增加数就减出去,应付账款、应付票据的减少数就加回来;预付账款项目的增加数就加回来,预付账款项目的减少数就减出去。

第三个层次是将存货增加数中所包含的折旧费用减出去,因为由于折旧费用而导致的存货增加并没有引起现金流出。

第四个层次是将存货增加数中所包含的工资费用减出去,理由是现行现金流量表中已为之单独设置了一个项目,即“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

由此,我们得出计算“购买商品所支付的现金”项目的最终公式:

购买商品所支付的现金

=①利润表“营业成本”项目金额十存货非销售减少数±资产负债表中“存货”项目变动数十应交增值税明细账“进项税额”专栏发生额

②±资产负债表中应付账款、应付票据、预付账款项目变动数 (往来调整)

③一存货中包含的折旧费用

④一冲回跌价准备存货增加数 (未付现)

⑤一盘盈的存货

⑥一存货中包含的工资费用(单设项目)

⑦一存货中包含的修理费用、租金费用、保险费等

下面用一实例来具体说明此公式的运用。

XYZ股份有限公司20×8年度的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及其相关附表如下:

A资产负债表

编制单位:XYZ股份有限公司 20×8年12月31日 单位:元

B利润表

利润表中“营业成本”项目金额为41800000.00元。

C其他有关资料如下:

存货年初数和年末数均为外购原材料成本。20×3年主营业务成本的构成项目及比例为:外购原材料70%,直接人工10%,制造费用20%。主营业务成本中的制造费用包括折旧费用400000元,其余为用货币资金支付的费用。

增值税借方发生额包括进项税额8428549元。

火灾造成存货损失100000元。

管理费用包括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2000000元,

根据以上资料和公式,可以得出:

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

=营业成本41800000+存货非销售减少数(营业外支出1000 000+管理费用2000000)+存货项目变动数(74700450.00-54 680750.00)+本期进项税额发生额8428549

-应付账款变动数(20200000.00-6030000.00)+预付账款变动数(2173000.00-925000)

-主营业务成本中包含的人工费用和制造费用41 800 000×30%

=70548249-14170000+1248000-12540000

=45086249(元)

篇5:现金流量表有关文件

1、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

=利润表中主营业务收入×(1+17%)+利润表中其他业务收入+(应收票据期初余额-应收票据期末余额)+(应收账款期初余额-应收账款期末余额)+(预收账款期末余额-预收账款期初余额)-计提的应收账款坏账准备期末余额

2、收到的税费返还

=(应收补贴款期初余额-应收补贴款期末余额)+补贴收入+所得税本期贷方发生额累计数

3.收到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

=营业外收入相关明细本期贷方发生额+其他业务收入相关明细本期贷方发生额+其他应收款相关明细本期贷方发生额+其他应付款相关明细本期贷方发生额+银行存款利息收入(公式一)

具体操作中,由于是根据两大主表和部分明细账簿编制现金流量表,数据很难精确,该项目留到最后倒挤填列,计算公式是:

收到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公式二)

=补充资料中“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2)-(4+5+6+7) }

公式二倒挤产生的数据,与公式一计算的结果悬殊不会太大。

4.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

=〔利润表中主营业务成本+(存货期末余额-存货期初余额)〕×(1+17%)+其他业务支出(剔除税金)+(应付票据期初余额-应付票据期末余额)+(应付账款期初余额-应付账款期末余额)+(预付账款期末余额-预付账款期初余额)

5.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

=“应付工资”科目本期借方发生额累计数+“应付福利费”科目本期借方发生额累计数+管理费用中“养老保险金”、“待业保险金”、“住房公积金”、“医疗保险金”+成本及制造费用明细表中的“劳动保护费”

6.支付的各项税费

=“应交税金”各明细账户本期借方发生额累计数+“其他应交款”各明细账户借方数+“管理费用”中“税金”本期借方发生额累计数+“其他业务支出”中有关税金项目

即:实际缴纳的各种税金和附加税,不包括进项税。

7.支付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

=营业外支出(剔除固定资产处置损失)+管理费用(剔除工资、福利费、劳动保险金、待业保险金、住房公积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折旧、坏账准备或坏账损失、列入的各项税金等)+营业费用、成本及制造费用(剔除工资、福利费、劳动保险金、待业保险金、住房公积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其他应收款本期借方发生额+其他应付

二、确定主表的“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1.收回投资所收到的现金

=(短期投资期初数-短期投资期末数)+(长期股权投资期初数-长期股权投资期末数)+(长期债权投资期初数-长期债权投资期末数)

该公式中,如期初数小于期末数,则在投资所支付的现金项目中核算。

2.取得投资收益所收到的现金

=利润表投资收益-(应收利息期末数-应收利息期初数)-(应收股利期末数-应收股利期初数)

3.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所收回的现金净额

=“固定资产清理”的贷方余额+(无形资产期末数-无形资产期初数)+(其他长期资产期末数-其他长期资产期初数)

4.收到的其他与投资活动有关的现金

如收回融资租赁设备本金等。

5.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所支付的现金

=(在建工程期末数-在建工程期初数)(剔除利息)+(固定资产期末数-固定资产期初数)+(无形资产期末数-无形资产期初数)+(其他长期资产期末数-其他长期资产期初数)

上述公式中,如期末数小于期初数,则在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所收回的现金净额项目中核算。

6.投资所支付的现金

=(短期投资期末数-短期投资期初数)+(长期股权投资期末数-长期股权投资期初数)(剔除投资收益或损失)+(长期债权投资期末数-长期债权投资期初数)(剔除投资收益或损失)

该公式中,如期末数小于期初数,则在收回投资所收到的现金项目中核算。

7.支付的其他与投资活动有关的现金

如投资未按期到位罚款。

三、确定主表的“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1.吸收投资所收到的现金

=(实收资本或股本期末数-实收资本或股本期初数)+(应付债券期末数-应付债券期初数)

2.借款收到的现金

=(短期借款期末数-短期借款期初数)+(长期借款期末数-长期借款期初数)

3.收到的其他与筹资活动有关的现金

如投资人未按期缴纳股权的罚款现金收入等。

4.偿还债务所支付的现金

=(短期借款期初数-短期借款期末数)+(长期借款期初数-长期借款期末数)(剔除利息)+(应付债券期初数-应付债券期末数)(剔除利息)

5.分配股利、利润或偿付利息所支付的现金

=应付股利借方发生额+利息支出+长期借款利息+在建工程利息+应付债券利息-预提费用中“计提利息”贷方余额-票据贴现利息支出

6.支付的其他与筹资活动有关的现金

如发生筹资费用所支付的现金、融资租赁所支付的现金、减少注册资本所支付的现金(收购本公司股票,退还联营单位的联营投资等)、企业以分期付款方式购建固定资产,除首期付款支付的现金以外的其他各期所支付的现金等。

四、确定补充资料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净增加额”

现金的期末余额=资产负债表“货币资金”期末余额;

现金的期初余额=资产负债表“货币资金”期初余额;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净增加额=现金的期末余额-现金的期初余额。

一般企业很少有现金等价物,故该公式未考虑此因素,如有则应相应填列。

五、确定补充资料中的“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1、净利润

该项目根据利润表净利润数填列。

2、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

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本期计提的各项资产减值准备发生额累计数

注:直接核销的坏账损失,不计入。

3、固定资产折旧

固定资产折旧=制造费用中折旧+管理费用中折旧

或:=累计折旧期末数-累计折旧期初数

注:未考虑因固定资产对外投资而减少的折旧。

4、无形资产摊销

=无形资产(期初数-期末数)

或=无形资产贷方发生额累计数

注:未考虑因无形资产对外投资减少。

5、长期待摊费用摊销

=长期待摊费用(期初数-期末数)

或=长期待摊费用贷方发生额累计数

6、待摊费用的减少(减:增加)

=待摊费用期初数-待摊费用期末数

7、预提费用增加(减:减少)

=预提费用期末数-预提费用期初数

8、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的损失(减:收益)

根据固定资产清理及营业外支出(或收入)明细账分析填列。

9、固定资产报废损失

根据固定资产清理及营业外支出明细账分析填列。

10、财务费用

=利息支出-应收票据的贴现利息

11、投资损失(减:收益)

=投资收益(借方余额正号填列,贷方余额负号填列)

12、递延税款贷项(减:借项)

=递延税款(期末数-期初数)

13、存货的减少(减:增加)

=存货(期初数-期末数)

注:未考虑存货对外投资的减少。

14、经营性应收项目的减少(减:增加)

=应收账款(期初数-期末数)+应收票据(期初数-期末数)+预付账款(期初数-期末数)+其他应收款(期初数-期末数)+待摊费用(期初数-期末数)-坏账准备期末余额

15、经营性应付项目的增加(减:减少)

=应付账款(期末数-期初数)+预收账款(期末数-期初数)+应付票据(期末数-期初数)+应付工资(期末数-期初数)+应付福利费(期末数-期初数)+应交税金(期末数-期初数)+其他应交款(期末数-期初数)。

篇6:现金流量表

一、现金流量表最后一列“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净增加额”

现金流量表最后一列“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净增加额”=货币资金的期末余额-货币资金的期初余额,期初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为资产负债表货币资金期初余额,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为资产负债表货币资金期末余额。

二、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1、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利润表中主营业务收入×(1+17%)+利润表中其他业务收入+(应收票据期初余额-应收票据期末余额)+(应收账款期初余额-应收账款期末余额)+(预收账款期末余额-预收账款期初余额)-计提的应收账款坏账准备期末余额

2、收到的税费返还=(应收补贴款期初余额-应收补贴款期末余额)+补贴收入+所得税本期贷方发生额累计数

3.收到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营业外收入相关明细本期贷方发生额+其他业务收入相关明细本期贷方发生额+其他应收款相关明细本期贷方发生额+其他应付款相关明细本期贷方发生额+银行存款利息收入

4.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利润表中主营业务成本+(存货期末余额-存货期初余额)〕×(1+17%)+其他业务支出(剔除税金)+(应付票据期初余额-应付票据期末余额)+(应付账款期初余额-应付账款期末余额)+(预付账款期末余额-预付账款期初余额)

5.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应付工资”科目本期借方发生额累计数+“应付福利费”科目本期借方发生额累计数+管理费用中“养老保险金”、“待业保险金”、“住房公积金”、“医疗保险金”+成本及制造费用明细表中的“劳动保护费”

6.支付的各项税费=“应交税金”各明细账户本期借方发生额累计数+“其他应交款”各明细账户借方数+“管理费用”中“税金”本期借方发生额累计数+“其他业务支出”中有关税金项目 即:实际缴纳的各种税金和附加税,不包括进项税。

7.支付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营业外支出(剔除固定资产处置损失)+管理费用(剔除工资、福利费、劳动保险金、待业保险金、住房公积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折旧、坏账准备或坏账损失、列入的各项税金等)+营业费用、成本及制造费用(剔除工资、福利费、劳动保险金、待业保险金、住房公积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其他应收款本期借方发生额+其他应付款本期借方发生额+银行手续费、汇率变动对现金的影响=汇兑损益。

三、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1.收回投资所收到的现金=(短期投资期初数-短期投资期末数)+(长期股权投资期初数-长期股权投资期末数)+(长期债权投资期初数-长期债权投资期末数)该公式中,如期初数小于期末数,则在投资所支付的现金项目中核算。

2.取得投资收益所收到的现金=利润表投资收益-(应收利息期末数-应收利息期初数)-(应收股利期末数-应收股利期初数)

3.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所收回的现金净额=“固定资产清理”的贷方余额+(无形资产期末数-无形资产期初数)+(其他长期资产期末数-其他长期资产期初数)

4.收到的其他与投资活动有关的现金如收回融资租赁设备本金等。

5.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所支付的现金=(在建工程期末数-在建工程期初数)(剔除利息)+(固定资产期末数-固定资产期初数)+(无形资产期末数-无形资产期初数)+(其他长期资产期末数-其他长期资产期初数)上述公式中,如期末数小于期初数,则在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所收回的现金净额项目中核算。

6.投资所支付的.现金=(短期投资期末数-短期投资期初数)+(长期股权投资期末数-长期股权投资期初数)(剔除投资收益或损失)+(长期债权投资期末数-长期债权投资期初数)(剔除投资收益或损失)该公式中,如期末数小于期初数,则在收回投资所收到的现金项目中核算。

7.支付的其他与投资活动有关的现金如投资未按期到位罚款。

四、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1.吸收投资所收到的现金=(实收资本或股本期末数-实收资本或股本期初数)+(应付债券期末数-应付债券期初数)

2.借款收到的现金=(短期借款期末数-短期借款期初数)+(长期借款期末数-长期借款期初数)

3.收到的其他与筹资活动有关的现金如投资人未按期缴纳股权的罚款现金收入等。

4.偿还债务所支付的现金=(短期借款期初数-短期借款期末数)+(长期借款期初数-长期借款期末数)(剔除利息)+(应付债券期初数-应付债券期末数)(剔除利息)

5.分配股利、利润或偿付利息所支付的现金=应付股利借方发生额+利息支出+长期借款利息+在建工程利息+应付债券利息-预提费用中“计提利息”贷方余额-票据贴现利息支出

6.支付的其他与筹资活动有关的现金如发生筹资费用所支付的现金、融资租赁所支付的现金、减少注册资本所支付的现金(收购本公司股票,退还联营单位的联营投资等)、企业以分期付款方式购建固定资产,除首期付款支付的现金以外的其他各期所支付的现金等。

上一篇:元旦个性短信祝福语下一篇:学生升学宴答谢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