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概念分析

2024-05-19

基本概念分析(共9篇)

篇1:基本概念分析

乐思:即音乐的思想材料,构成音乐语言的素材,规模可大可小,小至音调和动机,其次是乐节、乐句、乐段等,大至完整的主题。主题:鲜明的形象性,一定的完成性 动机:最小规模的乐思,是音乐结构中的最小单位,是乐节的再划分部分,典型的动机包含一个节拍重音,即相当于一小节。音调:区别不同音乐形象的乐思,与动机着眼点不同 音型:旋律、结构、和声进行的乐思,与动机着眼点不同 乐思陈述的类型:呈示性、展开性、过渡性、收束性、导入性 音乐曲式的功能:三个主要功能(陈述、对比、再现)和三个辅助功能(引子、连接、结束)主题的陈述的特点:主题的统一、调性的统一、结构的统一 乐段:是构成独立段落的最小的结构。乐段的特征:

1、建立在单一主题上的、最小的完整曲式

2、乐段的组成部分是乐句

3、这些乐句之间具有问答呼应的关系,乐句数量不一定

4、主调音乐风格的乐段,和声和旋律的完满终止时乐段结束时的典型标志

5、大多数乐段的陈述时呈示型的6、乐段可以作为独立乐曲的曲式,也可以是较大型作品的一部分 乐段的类型:单乐段、平行复乐段、三重乐段、四重乐段、乐段聚集 单乐段:是包含一个乐段的结构。划分依据:

1、依据和声:开放性乐段、收拢性乐段、转调乐段。

2、依据主题材料及乐思发展的状况。

3、依据乐段拥有乐句数量:二乐句乐段、三乐句乐段、四乐句乐段、多乐句乐段、单乐句数段。

4、依据结构的模式:方整性乐段、非方整性乐段(基数节,前后两句乐节数量不等)两乐句乐段:平行结构和对比结构。平行结构是指两乐句开头的主题材料基本相同,而落音或终止式不同。平行两乐句乐段常见的平行情况有:两乐句开头相同、第二乐句为第一乐句的模进或移调、第二乐句是第一乐句主题旋律的反向等。对比结构是指两乐句开头的主题材料基本不同,但仍保持着一定的呼应关系平行复乐段:(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1、两个大乐句开头的主题材料相同或相似

2、大乐句的内部能够划分小乐句

3、大乐句末尾的终止式不同,形成呼应。单二部曲式:单二部曲式由两个部分组成,通常第一部分为乐段,第二部分为乐段或规模相当于乐段的段落。图式:ab由于发展主题的不同方式,二部曲式可以分为两种基本类型:单主题二部曲式、对比主题二部曲式(ab之间的区别可达到对比的程度)

单二部曲式因第二部分是否再现第一部分的主题因素,又可分为:有再现部的单二部曲式(第二部分在收束时再现第一部分的一个乐句,整个第二部分由相当于一个乐句的规模的中部和是乐句的再现部组成)、没有再现的单二部曲式 有再现的单二部曲式与单三部曲式的区别:

1、中部和再现部能分开单独成乐段的篇幅相当的、中部可能会做更大幅度的展开的是单三;中部与再现部合并的是单二。

2、再现部规模不同 单三的中部的类型:1单主题的中部:第一部分主题移到从属调或将第一部分主题材料进行分裂展开2对比主题的中部:与第一部分形成对比的另一个呈示部的乐段3合成性的中部:中部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部分联合形成回旋曲式:基本主题(称为“主部”或“迭句”)出现三次以上,中间插入互不相同的段落(称为“插部”)。图式:abaca„„.17世纪~18世纪上半叶:单主题回旋曲式(古回旋曲式)——各个插部通常取材于主部主题,与逐步形成不大的对比

18世纪后半叶以后的世态风俗性回旋曲:对比主题回旋曲式(古典回旋曲式)——各个插部都和主部形成对比、与古回旋曲式完全不同

19世纪浪漫主义时期以后的回旋曲式:现代回旋曲式

篇2:基本概念分析

连锁分析:是基于家系研究的一种方法,是单基因遗传病定位克隆方法的核心。它是利用遗传标记在家系中进行分型(Genotyping),再利用数学手段计算遗传标记在家系中是否与疾病产生共分离。连锁分析是利用连锁的原理研究致病基因与参考位点(遗传标记)的关系。根据孟德尔分离率,如果同一染色体上的位点不连锁,那么遗传标记标将独立于致病基因而分离,与致病基因位于同一单倍体或不同单倍体的机会各占一半,否则表明连锁的存在。

基因定位的连锁分析是根据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直线排列,不同基因相互连锁成连锁群的原理,即应用被定位的基因与同一染色体上另一基因或遗传标记相连锁的特点进行定位。生殖细胞在减数分裂时发生交换,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存在着两个相邻的基因座位,距离较远,发生交换的机会较多,则出现基因重组;若两者较近,重组机会较少。重组DNA和分子克隆技术的出现,发现了许多遗传标记——多态位点,利用某个拟定位的基因是否与某个遗传存在连锁关系,以及连锁的紧密程度就能将该基因定位到染色体的一定部位,使经典连锁方法获得新的广阔用途,成为人类基因定位的重要手段。

染色体上两个位点从亲代传给子代时,若相距1cM,就有1%的重组机会。整个人类基因组含3.2×109bp,相应约有3300cM,每个染色体平均约有150cM,1cM约为1000kb。因此,一个致病基因和标记位点紧密连锁,二者不须在同一条染色体的同一区段,一条染色体可以产生大量的DNA多态,只要提供足够的家系,按孟德尔方式遗传的疾病都可将其基因定位。局限性:尽管连锁分析在实际研究中已经证实可靠有效,但在对于复杂疾病的研究中,却存在很大的局限性。首先,连锁分析更适用于单基因疾病的遗传研究,而在目前已知的疾病当中,复杂疾病占了绝大多数。其次,连锁分析对于致病性高、数量少的遗传变异具有较好的适用性,但对于中效甚至弱效的突变则显得力不从心。最后,通过连锁分析在染色体上的定位通常是cM级别,也就是百万个碱基对,这其中包含的成百上千的基因,要精细定位出突变位点仍有很长的路要走。因此对于复杂疾病,连锁分析只能提供部分参考性意见

篇3:生态人居环境基本概念演进分析

环境是一个多义的相对概念, 在不同的学科中具有不同的意义。例如, 在空间科学中, 环境就是指空间。在1981年召开的国际宇航联合会第32届大会上, 分别把陆地、海洋、大气层、外层空间称为人类的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环境。在系统科学里, 相对于子系统的母系统就是环境。如果把生物看作子系统, 那么周围的非生物和人类就是生物的环境。在法学中,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则认为:“环境是指:大气、水、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动物、野生植物、水生植物、名胜古迹、风景游览区、温泉、疗养区、自然保护区、生活居住区等。”可见, 这里的环境是作用于人类这一主体的所有外界事物, 包括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两类。上述这三种定义, 都是从不同学科对环境本质的深刻揭示, 对于我们理解环境的科学内涵, 搞好环境保护有重要意义。从比较一般的意义上讲, 环境是相对中心事物而言的, 与某一中心事物有关的周围事物, 就是这个事物的环境。

2 有关人居环境科学的概念演进

2.1 “人居环境科学”的形成与发展

“人居环境”是一个具有多样性的概念, 就城市和建筑的领域来说, 可具体理解为人的居住生活环境, 从单个住宅, 到居住小区、社区、城市、区域直至整个地球都属于这样一个范畴。“人居环境科学”是源于研究人造生存空间环境的建筑科学, 是一种以人与自然的协调为中心、以居住环境为研究对象的新的学科群。它最早于20世纪50年代由希腊建筑师道萨迪亚斯等人首先提出, 称为“人类聚居学”, 著有《人类聚居学概论》等著作, 并于1965年成立了世界人类聚居学会。道氏强调把包括乡村、城镇、城市等在内的所有人类住区作为一个整体, 从人类住区的“元素” (自然、人、社会、房屋、网络) 进行广义的系统的研究, 并且引入多学科理论方法, 拓宽了城市规划学的研究范畴。

“人居环境科学”就是以建筑、地景、城市规划三位一体构成核心, 以社会、文化、经济、历史、哲学、环境、地理、生态、艺术、能源等学科为外围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动态的开放的学科系统。它以人与自然的协调为中心、居住环境为研究对象。“建筑—地景—城市规划”三位一体, 通过城市设计整合起来, 作为人居环境科学的核心, 三者有着共同的研究对象, 但是, 在不同的情况下又有各自的侧重点和扩展方向, 它们相互渗透融合, 从不同的途径协调人、建筑、城市、自然四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吴良镛先生在《人居环境科学导论》中这样定义人居环境:人居环境科学 (The Science of Human Settlements) 是以包括乡村、集镇、城市等在内的所有人类聚居形式为研究对象的科学, 它着重研究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强调把人类聚居作为一个整体, 从政治、社会、文化、技术等各个方面, 全面的、系统的、综合的加以研究。学科的目的是要了解、掌握人类聚居发生、发展的客观规律, 从而“改善人类住区的社会、经济和环境质量和所有人, 特别是城市和乡村贫民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更好的建设符合于人类理想的聚居环境。

人居环境是人类聚居生活的地方, 是一种人类聚居形式, 它是人类在大自然中赖以生存的基地, 是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主要场所, 是与人类生存活动密切相关的地表空间和心理空间, 也是人类借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生产资料和劳动对象, 是具有整体性与层次性的复杂的人工自然复合巨系统。

2.2 基本人居生态单元的概念

人聚单元包括实质建成环境 (Built environment) 和社会文化环境 (Social-cultural environment) 。实质环境是指人类利用各种材料和手段建成的人为环境, 可以触及感知;社会文化环境是指人类维持生存的延续的心智世界, 是隐性的, 两者不可分割, 相互作用, 构成了人聚单元。基本人聚单元与自然地理单元共同组成所定义的基本人居生态单元。小流域、界面、地域基因则是探讨人居生态单元内在规律的视角和方法 (见图1) 。如果我们把研究自然和社会所分别依托的时空系统称为第一与第二时空系统, 那么当我们考察自然和文化对人类的影响时就会发现, 自然使人类在地表上趋于均衡化, 而文化使人类不均衡并带来集中。在高度集中的区域中心, 生态关系解体或者人类远离生态关系。在文化高度集中的区域中心和在自然状态之下的生态关系之中, 存在着两类截然不同的时空系统:基于自然的第一类时空系统和基于人文的第二类时空系统。基本人居生态单元正是这两者相互作用下的产物。

3 生态人居环境学的概念分析

生态人居环境是充分贯彻了生态学理念的、宜人居住的、人与自然和谐的居住区域的综合性环境。它包括自然生态环境、物质生态环境、人文生态环境。

摘要:通过对环境的概念进行综述, 分别就人居环境科学的形成与发展、基本人居生态单元的概念作了探讨, 同时对生态人居环境的概念进行了分析, 以期指导生态人居环境建设。

关键词:环境,生态人居环境,生态系统

参考文献

[1]黄光宇, 陈勇.生态城市理论与规划设计方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2.

[2]吴良镛.人居环境科学导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2.

[3]贺勇, 王竹.适宜性人居环境研究“基本人居生态单元”的概念与方法[D].杭州:浙江大学工程学院, 2004.

[4]李先进, 焦杰, 张文和.生态人居环境建设刍议[J].重庆建筑大学学报 (社科版) , 2001 (7) :19.

[5]陈圣浩, 武星宽.21世纪可持续发展生态人居环境探究[J].国外建筑科技, 2002 (3) :37-38.

篇4:基本概念分析

关键词:旅游;特色村镇

2009年,我国住房城乡建设部和国家旅游局下发了《关于开展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村)示范工作的通知》(建村[2009]3号)。发展全国特色景观旅游示范镇(村),有利于保护村镇的自然环境、田园景观、传统文化、民族特色、特色产业等资源,促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促进城乡交流,增加农民收入,扩大内需,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此项工作重在以旅游为突破口,带动新农村建设。通过政策扶持等手段,重点支持和引导这些地方发展旅游经济,并从中总结经验教训,为全国的镇(村)经济规范化发展提供样板。

我国旅游特色村镇研究中心方明主任在谈旅游特色村镇工作重点时提出,旅游特色村镇是指具有良好的可观赏性、空间组合和保存度等资源禀赋,具有显著特色价值的科研教育、休闲游憩、地方特色和文化传承意义,具备优势突出的品牌号召力、产品特色力和市场适游力的旅游资源的镇和村[1]。

1、旅游特色村镇的特色

通过分析我们能够得出,特色村镇不仅要有丰富的旅游资源,而且也有一定的景观功能价值。总体而言,特色村镇的特色性主要体现在一下三方面[2]:

(1)乡村的

发展旅游有许多方式,特色景观村镇旅游就要挖掘和把握乡村特色或小城镇特色做文章。乡村特色包括山水、绿色、开阔的空间、新鲜的空气、晴朗的天空和星空、多样的农作物、牛羊鱼鸟等自然景观,以及村落、农房、小路、悠闲的生活方式、农家菜、乡土文化、农牧业生产活动等人文景观。

(2)当地的

村镇推出的特色景观必须是当地的、原有的、根生于当地生产生活和历史中的,而不能是搬入或复制其他地方的、也不能是无中生有的。当地性要求有以下两层含义:一是要立足当地的景观资源。对旅客来说,当地的要素,就有吸引力,就有价值。二是要立足当地的人才和经营组织。

(3)有积极意义

特色村镇需要营造健康向上的旅游活动,特色村镇的景观应该是健康的、高雅的、大众化的。在发展过程中特色村镇注重人与自然的协调统一、关注农业与保护生态环境并存,以农家娱乐为导向促进城乡交流。

2、旅游特色村镇与一般村镇的区别

旅游特色村镇是一种新型的村镇,与我们所说的一般的村镇不同。前者主要以发展旅游业为主,后者主要是农村生产活动,见表1。具体区别如下:

(1)不同的产业特点

传统的村镇一般第一和第二产业为支撑,旅游特色村镇则是以旅游产业作为支柱产业。例如周庄顺应了大众化旅游时代游客感知水乡的需求和原住民实现原地就业创业、共享发展成果的需求,开了江南水乡古镇旅游的先河。自2006年以来,周庄每年接待海内外游客总数稳定在300万人次以上,旅游经济收入不断提高。

(2)不同的村镇特点

传统村镇主要从事传统工业和农业生产,当地并没有独特的自然景观、民俗文化和旅游资源可以开发,不太可能发展旅游业。旅游特色村镇根据旅游特色景观特点,所以它是在景观资源基础上建立旅游吸引物,有别于其他自然景观,民族特色和文化形象的村镇。通过详细的规划和建设,使村镇特色景观功能被挖掘出来,然后通过产品设计,并最终推向市场。因此,与其他传统村镇相较,旅游特色村镇会有更多的机会发展旅游业。

(3)不同的基础设施和服务对象

传统村镇的基础设施主要用于从事农业生产,为农民提供服务,以维持他们的生活。旅游特色村镇完全不同于传统的村镇,它改变了传统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建设旅游设施,开发当地的旅游资源经营服务。

3、旅游特色村镇构成要素

(1)特色景观——旅游特色村镇的主体

特色景观是吸引游客的主要因素之一,旅游活动是围绕特色景观来发展,所以是旅游特色村镇的主体。例如同里是江苏省最早,也是唯一将全镇作为文物保护单位的古镇。是江苏省首批历史文化名镇。其中水乡古镇和退思园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清单。 同里镇内自成水网,民用水河桥比比皆是,悠悠绿水,水活水清,“家家临水,户户通舟”。形成“水巷小桥多,人家尽枕河”,柳桥通水市,河港入湖田”的独特景观,是江南典型的“小桥、流水、人家”的水乡古镇。

(2)基础设施——旅游特色村镇的资本

旅游是一个由六要素组成的综合性产业,旅游基础设施是指为适应旅游者在旅行游览中的需要而建设的各项物质设施的总称,是发展旅游业不可缺少的物质基础。主要包括旅游饭店(宾馆)、旅游交通以及各种文化娱乐、体育、疗养等物质设备以及日常生活中的其他生活配套设施,当然建设这些基础设施也需要体现地方特色。

(3)村镇文化——旅游特色村镇的灵魂

村镇文化内涵是村镇与村镇之间需求差异性的重要体现。文化包括为三个方面:历史文化,如乡村地域范围、建筑风格、住宅楼、人们的生活习惯等。例如历史悠久的溱潼镇有巷道98条,其中在古代架构街巷有23个保护区,传统风格的街巷有12条,分别在明清时代和清代早中期形成。民俗文化,如家族仪式,祈雨仪式,民俗节庆,民俗音乐等,例如江苏省常熟市沙家浜泽镇,因《沙家浜》而驰名中外。因此村镇文化能起到很好的宣传作用。工业文化,特色村镇以某些具体的产业为特征,如编织、酒、盐、茶、刺绣、雕刻文化。(作者单位:1.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2. 盐城纺织学院;3.北京大地风景景观规划院)

参考文献:

[1]挖掘丰富多样的特色景观规划生态宜居的旅游村——研究中心方明主人谈特色景观旅游

[2]特色景观旅游村镇的特色要求和基本要求——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村镇建设司赵晖副司长在海南“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村)示范”工作研讨会上的讲话

篇5:工程力学基本概念基本原理

第一章 静力学基础知识

第一节 静力学基本概念 第二节 静力学基本公理 教学目的:

1、明确课程的内容、任务及其要求

2、能叙述力、刚体的概念及静力学基本公理

3、了解工程力学在工程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桥梁、隧道、公路工程中的力学知识案例分析

教学难点:静力学基本公理及刚体、平衡、力、力系、荷载的概念 教学方法:讲解;观察讨论法 教学手段:板书

作业:习题集1-1 1-2 1-3 教案实施效果追记:

课题引入(时间:5分钟)

1、你关注过公路、桥梁、隧道工程建设吗?你知道G107这个道路标号里面里的1代表着什么意思吗?你知道桥梁可以分为哪些种类吗?

2、你通常是从何种渠道获取与所学专业有关的工程建设信息的?(报刊、杂志、电视、教材、专业书籍等)

讲授新内容

一、工程力学课程(时间:45分钟)

1、工程力学的任务

研究工程构件及构件之间的作用力及承载能力,为工程设计提供理论依据和计算方法。

承载能力:指强度、刚度、稳定性。

2、学习要求:

1)听课:主要是听,注重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掌握解题思路。2)作业:要求按时、独立完成。

3)课时安排:静力学 20 学时

材料力学

学时。

要求读得懂、记得住、说得清、做得对、算得快、写得好。要在学习中培养自己良好的学习习惯,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几个基本概念:

1)刚体——指在外力作用下,其形状和大小保持不变的物体。

这种假设将物体抽象成一个理想模型,使问题的研究大大简化,且在主要方面是符合实际的。忽略了与平衡问题无关或关系较少的因素,使所讨论的问题简化。2)变形固体;弹性变形;塑性变形

3)变形固体的基本假设:均匀连续性假设;各向同性假设;小变形假设 工程力学的基本任务:静力分析和计算承载能力。4)平衡——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5)强度——构件抵抗破坏的能力; 6)刚度——构件抵抗变形的能力;

7)稳定性——细长杆件保持其原有直线平衡状态的能力。8)杆件——长度方向尺寸远大于其他两向尺寸的构件。

9)杆件变形的基本形式:轴向拉伸与压缩;剪切与挤压,扭转;弯曲

第1节 静力学的基本知识

一、基本概念(时间:20分钟)

1、力的概念

1)力是物体间的相互机械作用。

力的效应包括:外效应——物体的运动状态发化。

内效应——物体产生变形。2)力的三要素——指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力的大小:用线段的长度表示,单位N、kN 力的方向:方位及箭头指向表示; 力的作用点:线段的起点或终点。

一般用大写的英文字母表示力:F、P、N、G

2、荷载的概念

荷载——主动作用于结构上的外力的统称。集中荷载;分布荷载;线荷载(梁的自重);面荷载(鱼、雪、风);体荷载等。

3、力系的概念

力系——同时作用于物体上的一群力。

4、杆件变形的基本形式

轴向拉伸与压缩 剪切与挤压 扭转 弯曲

第2节 静力学基本公理 一、二力平衡条件(时间:5分钟)

作用在一个刚体上的两个力,若使刚体处于平衡,其充分必要条件是:两力等值、反向、共线。

要点:

1、两力作用在同一刚体上;

2、两力能使刚体平衡。举例:物体在地面上受重力及地板支承力。

二、加减平衡力系公理(时间:10分钟)

在已知力系上再加上或从其中减去任意一个平衡力系,并不改变原来力系对物体作用效果。提问:坐车时用手推车,对车的前进有无作用?(点题)推论:力的可传性原理:

可以将作用在刚体上某点的力沿其作用线移到刚体内任一点,并不改变此力对物体的作用。证明:

[注意]只适用于刚体,绳索不适用。

三、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时间: 5分钟)

作用在物体上同一点的两个力的合力,也作用在该点上,其大小和方向由这两个力为边所构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来表示。

四、作用和反作用定律:(时间:5分钟)

一物体对另一物体有一作用力时,另一物体对此物体必有一反作用力。这两个力等值、反向、共线。要点:

1、一切力都成对出现;

2、两者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3、要明确哪个是施力物。

举例:物体在地面上受重力作用,物体对地球有一反作用力。注意:与二力平衡的区别。

小结(时间:5分钟):

1、工程力学的研究内容;

2、力、质点、刚体和平衡的概念;

篇6:创新基本概念2

熊比特在其1912年出版的《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首次使用了创新(Innovation)一词,他将创新定义为“新的生产函数的建立”,即“企业家对生产要素的新组合”。

创新包括以下五种情况: ① 引入一种新产品; ② 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方法; ③ 开辟一个新的市场; ④获得一种新的原材料或半成品的供应来源; ⑤实现一种新的工业组织形式。创新的特性

创新的主体是企业。

创新是一种经济行为,其目的是获取潜在的利润,市场实现是检验创新成功与否的标准。创新者不是发明家,而是能够发现潜在利润、敢于冒风险并具备组织能力的企业家。创新联结了技术与经济,是将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过程。

创新是一个综合化的系统工程,需要企业中多个部门的参与合作。

创新的分类

按照创新的内容,企业创新可以分为技术创新和组织管理创新。

技术创新也有广义定义与狭义定义之分,广义的技术创新概念等同于创新概念,包括组织管理创新。

但是广义的技术创新概念并不符合人们一般的思考习惯,在实际应用中没有得到广泛应用。技术创新的概念

根据技术创新的狭义定义,技术创新是指与新产品制造、新工艺过程或设备的首次商业应用有关的包括技术、设计、生产及商业的活动。

技术创新一般涉及到“硬技术”的变化,侧重于对产品和生产过程的改变。但技术创新并非只是一个技术问题,而是一个涉及到技术、生产、管理、财务和市场等一系列环节的综合化的过程。技术创新的分类

根据创新对象的不同,技术创新可分为产品创新和过程创新。

产品创新(Product Innovation):技术上有变化的产品的商业化。

过程创新(Process Innovation):也称工艺创新,是指产品的生产技术的变革,它包括新工艺、新设备和新的生产组织方式的采用。

组织管理创新

组织管理创新是指在企业中引入新的管理方式或方法,实现企业资源更有效的配置。在我国的研究中,组织创新与管理创新基本上相通,都侧重于企业中“软技术的变化”。

篇7:广告文案基本概念

在平面广告作品基本是由文字和画面两个部分组成的。其中文字部分为广告文案,广告文案是用来表现广告主题和广告创意的语言文字。主要包括广告标题、标语、正文和附文四个部分。广告标题又称广告题目,是表现广告中心思想的标志,也是区分不同广告内容的标志。其主要功能有:

■ 引起消费者的注意:

■ 传递广告的内容:

■ 诱发消费者阅读正文的兴趣;

■ 增强消费者对广告的记忆;

■ 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望。

广告标题主要有几种表现形式:新闻式标题、悬念式标题、设问式标题、颂扬式标题、论断式标题、倡导式标题、对比武标题、成语和警语标题等。由于广告手法 越来越多,标题的形式也不断创新。好的广告标题不但能够使商品销售看好,而且能让观众对广告留下深刻的印象。对整个广告文案是否成功至关重要。虽然没有固 定的模式可循,但最好遵循下面的原则:

■ 简洁精炼,通俗易懂;

■ 突出商品的特征:

■ 突出广告的商业品牌;

■ 画面和广告文案一致:

■ 独出心裁,别具一格:

■ 出奇新颖,富有创意。

篇8:基本概念分析

一、定点小数的补码表示范围

定点小数在用补码表示时, 负数最小时为-1, 而-1本不属于小数范围, 但是定点小数中[-1]的补码却存在, 另外, 整数的-1和小数的-1的表示也不一样, 如机器字长为8时, 整数的[-1]补=11111111和小数的[-1]补=1.0000000。对此, 学生难以理解和接受, 进而影响浮点数表示范围的理解。定点小数的原码定义在 (-1, 1) 之间, 其定义式为:属于纯小数, 定义域中没有-1。但是定点小数的补码定义为:

在定义式中-1被包含在定义域内。对此笔者认为可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说明。其一, 用数轴进行说明, 为了便于说明, 先以机器字长为n=3 (包括一个符号位) 为例。字长为3, 那么应该有23=8种编码, 正负方向各4个编码, 包括0在内, 原码示意如图1所示, 为区别起见, 图中将正数与负数分别用小圆圈和小三角形表示, 因为有-0的存在, 故负数的最小值为1.11, 这样正负方向的数值是对称的。而定点小数的补码表示中, 负方向上因为没有-0, 故其第一个刻度为1.11, 为1.01的补码, 从数轴上, 可以看到, 同样是4个编码, 补码在负方向的编码到最小时为1.00, 即为-1。

图3为字长n=4时的定点小数的补码表示, 从数轴示意图可以看出, 定点小数的补码负数最小也为-1, 只是-1的表示从n=3时的1.00变为了1.000, 以此类推, 当n=8时, -1的补码即为1.0000000。从数轴示意图还可以看出, n=3时, 一个刻度为0.01, n=4时, 一个刻度为0.001, 而当n=8时, 为0.0000001, 为n位时, 即为2-n, 这也为用表达式说明补码的表示范围做一个铺垫。对于数轴的说明进一步可以加大数值位进行分析, 得出结论, 无论小数的位数是多少, 在用补码表示时, 绝对值最大的负数均为-1 (1.00…0) 。

其二, 用列表的形式进行说明。可以将数值位取得少些, 这里还是以字长n=3为例, 将定点整数与定点小数以列表的形式进行说明。如表1和表2所示, 其中表1为定点整数, 表2为定点小数。很明显, 定点小数的补码表示时, 负方向最小值为1.00, 即为-1。

其三, 用表达式进行说明。当机器字长为n时, 定点整数的原码表示范围为- (2n-1) ~2n-1, 去括号后为:-2n+1~2n-1, 而补码表示范围为-2n~2n-1, 比较两个表示范围, 可以发现, 在负方向上, 补码的表示范围在数值上比原码少1或者说补码在数轴上比原码在负的方向上多走一个刻度;同理, 对于定点小数, 其原码的表示范围- (2-n-1) ~1-2n=-1+2n~1-2-n, 那么与定点整数类似, 定点小数在用补码表示时, 负方向要再走一个刻度2-n, 即为-1~1-2-n。由此看出, 定点小数用补码表示时, 最小的负数为-1。

二、CPU与存储器连接的相关问题

在存储器与CPU连接时一般要考虑CPU总线的负载能力、CPU与存储器速度的配合问题、存储器的地址空间分配、读/写控制信号的连接、数据线的连接、地址线的连接与存储芯片片选信号的产生等几个方面。在组成原理这门课中, 对负载能力及时序配合要求相对少些, 因而重点关注是三类信号线的连接:地址信号、数据信号和控制信号, 而存储器与CPU连接在微机接口技术和单片机原理等课程仍有应用。在一般情况下, 单个芯片的存储容量有限, 需要多个芯片组合构成系统所需的较大容量的存储器, 这即是所谓的存储器容量扩展。扩展方式通常有位扩展、字扩展和字位同时扩展三种, 位扩展如8片4K×1位的芯片构成4K×8位的存储器时, 系统与芯片的读写信号对应相连, 存储器的地址线与芯片的地址线一样多, 因此地址线A0~A11分别对应相连即可, 数据线D0~D7中每一条分别与芯片唯一的一位数据对应相连, 而8个芯片的片选则都接到一起即可。在字扩展时, 如8片4K×8位的芯片构成32K×8位的存储器, 同样, 读写信号对应相连, 但此时, 存储器的数据线与芯片的数据线的数目相同, 只需对应相连即可, 而地址线的数目不一致, 先将存储器的低位地址线与芯片地址线对应相连, 多出的地址线则用于形成片选信号线。对于片选信号的形成, 在由浅入深的讲解过程中, 一方面, 需要先对译码器和一些可能用上的门路进行复习, 另一方面, 系统存储器由多片存储芯片构成, 而构成存储器的这些芯片势必就有编号, 片选信号从某种程度上讲, 与芯片编号相对应, 此时与译码器的关系就顺理成章地联系起来。例如, 由16KB的RAM芯片构成一个64KB的存储器, 需要4片RAM芯片, 若用二进制对其进行编号即为:00、01、10、11, 再从存储器的角度出发分析其地址线、数据线和控制线, 有16条地址线, 可写成A15~A0, 数据线为8条, 写成D7~D0, 控制信号线为WR和MREQ。芯片的信号线有14条地址线, 可写成A13~A0, 数据线为8条, 写成D7~D0, 控制信号线为WR和CS。将16条地址线的状态变化情况写出, 对比芯片的地址线状态变化情况, 发现多出来的地址线有2条信号线A14、A15, 它们有4种状态:00、01、10、11 (二进制形式) , 可以与4片RAM芯片的编号00、01、10、11 (二进制形式) 对应。这样, A14、A15可以接2-4译码器的两个输入端, 而2-4译码器的四个输出端Y0、Y1、Y2、Y3分别接四个芯片的片选端。但是在实际工程或考试中, 往往是给出地址范围或芯片所在的地址空间后来确定片选逻辑, 这时的思考思路与前面的例子类似, 写出地址的二进制形式, 确定芯片所要接的地址信号线后, 从剩下的地址中找出可以接入译码器输入端的信号, 让学生自己观察, 他们便能确定出来。与这里的片选逻辑类似的地方, 还有此章的CACHE与主存的地址映射中主存地址格式的设计问题。CACHE与主存的地址映射方式有三种:直接映射、全相联映射和组相联映射, 其中直接映射最为简单, 学生需要对此概念吃透, 这样对于理解组相联映射方式就相对容易些。在直接映射方式中, 直接给出主存块映j射到CACHE块i的公式 (1) , 学生比较难理解。i=j mod C (1) 其中C为CACHE的块数, C=2c, 指数c为CACHE的字块位数。

由公式中的C表示CACHE的块数可知, 在直接映射方式下主存与CACHE之间存在的关系是:主存可分为若干个CACHE大小的区, 对所有的区进行编号, 此时区的编号 (与之前的芯片编号类似) 即是主存地址中的字块标记字段, 而主存地址中除去区号外的低位地址与CACHE的地址完全相同。而每个区与CACHE也完全相同, 那么任一区中每个字块与CACHE的每个字块一一对应, 于是学生自己就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主存中多个区中相同位置的字块与CACHE的某一字块映射, 即主存字块与CACHE字块是多对一的关系, 而且主存字块只能映射到CACHE的固定位置。而映射关系表达式的推导, 可由下面的一个具体例子得出。

如图4所示, 设主存容量为1KB, CACHE容量为128B, 字块大小为32B, 因而CACHE有4块, 即C=4, 块的编号分别为0、1、2、3, 主存有32块, 其编号分别为0、1、…31。任取主存块号j=28, 那么它被映射到CACHE中的位置由i=jmod C, 得28mod4=0;同理, 当j=31时, 得31mod4=3, 即第31块将被映射到CACHE中的第3块所在位置。故已知主存块号j后, 映射到CACHE中的位置关系表达式为:i=jmod C。此外, 对于组相联的地址映射关系的推导学生就可水到渠成地写出来了。

《计算机组成原理》的教学内容和方法的研究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课程改革中的重要部分, 本文对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容易产生混淆的几个基本概念进行分析, 旨在使学生能加深对这些概念的理解和运用以及加深这几个概念之间联系的理解, 以期对其今后的工程实践及后续课程的学习有所帮助。

摘要:《计算机组成原理》是计算机学科学生的一门必修课程, 针对在教学过程中, 学生不易理解或易混淆的几个基本概念进行分析, 以期学生能加深对这些概念的理解, 为后续课程的学习以及今后的工程实践中运用相关知识解决问题有所帮助。

关键词:计算机组成原理,教学改革,基本概念

参考文献

[1]白中英.数字逻辑.计算机组成原理两门课的衔接性[J], 计算机教育, 2011, 10 (19) :36.

[2]王丁磊.统考下的《计算机组成原理》教学方法探讨[J].计算机教育, 2010, 8.

[3]纪禄平, 罗克露.计算机组成原理创新型教学方法设计》[J].计算机教育, 2011, 4 (7) :85-91.

篇9:基本概念分析

摘 要:由英国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高级化学》十分重视化学基本概念和化学基础理论的设计。分析其内容选取和编排的设计特点,可为我国高中化学教材和教学优化提供借鉴。

关键词:英国化学教材;基本概念;基础理论;设计特点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1)01-0054-03

由宏观深入至微观、由定性至定量、由静态至动态是现代化学发展的基本特点。越来越多的化学家呼吁化学并不再是纯实验科学,须认真审视化学理论知识在化学学科中的地位[1]。化学理论知识在基础化学教育中的作用日益引起世界各国化学教育者的重视,21世纪以来出版的英美高中化学教材,都非常重视化学理论知识对教学的有效指导作用。由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英国高中化学教材《高级化学》(Advanced Chemistry)在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的设计方面具有代表性[2][3],分析其内容选取和编排的设计特点,对我国教材建设和教学设计优化有着重大意义。

一、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中学化学理论知识主要包括化学基本概念和化学基础理论两方面。

化学基本概念是化学现象本质的反映,是构成化学知识的基础,是化学知识体系中的核心成分,也是学生认知结构中的连接点及学习的核心,更是整个化学知识的“骨架”。我国中学化学教材中的概念粗略统计有200多个[4],如物质的量、化学键、溶液、原电池、氧化还原反应、焓变、平衡常数、化学反应速率等。学生只有建立清晰、稳定、科学的概念,才能牢固系统地掌握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形成探究化学问题的能力,为后续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化学基础理论是整个中学化学教学的核心,其重要性不仅体现在理论本身所具有的分析与解决问题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其对学生智力与能力发展所起的不可低估的作用。化学基础理论涵盖了整个中学化学的重要领域,既是认识元素及化合物、化学计算与化学实验的认知基础,也是指导学生获取知识、训练思维和解决问题的重要工具。中学化学基础理论内容可分为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电离平衡、电化学五部分。

二、《高级化学》中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知识简介

《高级化学》教材内容范围与我国现行中学化学教学内容大致相同,分为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元素化合物、有机化学三部分,但它是以模块划分的:物理化学(Physical Chemistry,共15章)——即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无机化学(Inorganic Chemistry,共5章)——即元素化合物,有机化学(Organic Chemistry,共12章)——即有机化学。《高级化学》中的“物理化学”(即化学基本概念和化学基础理论知识)部分又细分为五个模块: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1~4章),包括化学的发展变化、元素周期表和原子结构及其发现过程、用结构解释元素周期律;②化学键、物质状态(5~8章),包括化学键、键的极性、分子结构、晶体结构、状态变化和粒子间力以及气体;③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质量和体积以及能量的变化(9~10章),包括对反应中涉及的质量和气体的计算、溶液浓度计算以及酸碱滴定测定浓度及相关计算;④化学平衡、酸碱平衡和氧化还原平衡(11~13章),包括化学平衡概念、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平衡常数及应用、酸碱性质、酸碱反应、酸碱滴定和缓冲溶液及其相关计算、氧化还原反应概念、氧化还原反应滴定、氧化还原反应的应用(原电池和电解池)以及金属置换规律等;⑤化学反应的方向、速率(14~15章),包括向平衡自发变化、熵、Gibbs自由能以及化学动力学相关知识。

总体来讲,英国《高级化学》教材与我国现行的高中化学教材相比难度偏大,对学生素质能力的要求较高,如其将Gibbs自由能、晶体结构、溶度积、标准电极电势等较难理解的化学概念和理论纳入到高中化学教材中。

三、《高级化学》中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设计特点

1.内容选取。

(1)注重知识的前沿性。

《高级化学》非常重视化学前沿知识素材的选取。例如,第二章第一节“原子核的概念”介绍了可以观察到原子形貌的扫描隧道显微镜(STM),并在教材特设的工具栏中详细介绍了扫描隧道显微镜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供有更多学习需求的学生深入学习相关内容;又如第十三章第十节“氧化还原反应的应用”在介绍不同类别的电池及工作原理的基础上,列举了燃料电池、钠-硫磺电池和锌-空气等几种新型充电电池的原理和用途。将前沿性化学知识引入教材,不仅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而且对培养学生化学学科思维能力以及为学生清楚认识化学学科的重要性提供了非常真实的素材,这对于培养化学后备人才以及普及化学教育是很有帮助的。

(2)注重学科实证方法。

《高级化学》介绍化学基本概念和化学基础理论时特别注重实证方法的运用。例如,在第四章第一节引入原子概念后,为了让学生认识原子的结构,深刻理解、认识原子中电子的真实存在,编者通过物理实验向学生详细呈现物理学家发现电子的过程,即运用光和电子辐射等物理知识,用分光计测量出波长的数据来确定原子中电子的存在。教材在引入抽象概念时,如果编者能用实证的科学方法将抽象概念的本质特征反映出来,可以使学生认识到科学概念是建立在科学实验基础之上的,同时让学生体验科学方法的应用过程。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建立抽象概念,培养学生对科学的信任感,更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又如,第十一章第六节为了帮助学生建立“平衡常数Kc”的概念,教材选用两组真实实验数据(氮气与氢气反应生成氨、乙酸与乙醇反应生成乙酸乙酯和水的实验数据),通过计算得出上述两个反应的平衡常数,使学生感性地、深刻地理解化学平衡常数。《高级化学》中实证方法的设计,不仅可以证明抽象的化学概念和化学理论是具有科学性的,同时在实证的过程中让学生掌握了一定的科学方法。这种设计有利于学生学习实验研究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应用科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从而使他们在面对各种问题时,能更容易地激活储备的知识,灵活地利用它们解释新现象,解决新问题。

(3)注重理论知识的拓展应用。

《高级化学》在引入理论知识后,注重设计真实的问题情景,让学生充分运用理论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例如,第十一章“化学平衡”共有十节内容。第一节和第二节是帮助学生建立化学平衡概念;第三节和第四节主要介绍勒沙特列原理;第五节和第六节介绍平衡常数概念;接下来的四节内容则是关于化学平衡、勒沙特列原理、化学平衡常数的应用知识,包括应用化学平衡知识求生成物的产量、溶度积常数等等;又如,第十二章“酸碱平衡”共有十二节内容,介绍酸碱平衡理论以及强酸、弱酸、强碱、弱碱后,接下来的四节内容则是对相关概念和理论的应用,涉及到酸碱滴定、缓冲溶液及其相关计算。认知主义认为,将所学知识进行多元化的应用和解释,学生对知识之间关系与联系的认识就会变得更加清晰,运用知识处理各种问题就会变得更加灵活;同时,当学生发现所学知识在许多方面都有应用时,就会涌现出强烈的求知欲望,在化学学习中表现出前所未有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2.内容编排。

(1)注重化学史的运用。

《高级化学》在介绍化学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时充分运用了化学史的内容。以第一章“化学的发展变化”为例,共有四节内容。第一节从三个方面(化学的起源、早期冶金家和现代化学的建立)为学生勾画出化学动态发展的脉络;第二节引出元素,将元素不断发现及其分类的历程(三素组分类、八音律分类)向学生呈现;在第二节的基础上,第三节介绍了门捷列夫的元素周期表;第四节是现代元素周期表,现代元素周期表的建立是以原子结构为基础的。通过以上四节的内容,可以让学生深刻认识化学是由宏观向微观发展的过程,科学理论是在不断深化发展的,同时可以使学生体会到前人在科学方法、创新意识方面的努力,进而激发自己的学习兴趣与动力。

(2)重视“前概念”的应用。

认知心理学家奥苏贝尔的一个重要观点是有意义学习,即指新知识必须和学习者现有的认知结构产生相互作用,才是有意义的学习。《高级化学》在介绍化学概念时特别重视对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形成的“前概念”的应用。例如:化学平衡概念的建立采用“平衡—动态平衡—物理平衡—化学平衡”四个步骤完成:通过常见静态平衡的例子——压跷跷板时的平衡帮助学生理解“平衡”概念的本质;再以人在扶手电梯上保持在某一特定水平位置为例帮助学生构建动态平衡概念;然后指出物理平衡属于动态平衡的一种,其前提是物理变化,特征是物质处于各个物理相(气、液、固)的量一定,实质是发生物理变化的两个过程的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构建物理平衡概念的基础上,将物理变化迁移到化学变化来帮助学生构建化学平衡概念。

(3)注重知识的系统性。

整体而言,《高级化学》教学内容设计十分注重知识的系统性。例如,教材在第十一章介绍化学平衡后,分别在第十二章和第十三章介绍了酸碱平衡和氧化还原平衡。酸碱平衡和氧化还原平衡是化学平衡的两种类型,化学平衡的理论知识完全适用于酸碱平衡和氧化还原平衡,即化学平衡可以作为学习酸碱平衡和氧化还原平衡的基础;而酸碱平衡和氧化还原平衡又是对化学平衡的拓展和深化。教材在介绍氧化还原反应、氧化数、氧化还原反应的滴定方法、氧化剂与还原剂、氧化还原反应与电化学电池、电极电势内容之后,介绍原电池原理以及氧化还原反应在原电池中的应用,为学生学习原电池知识做了充分的概念及理论铺垫。建构主义认为,如果教材有良好的内在联系,前一课题的学习是后一课题学习的前提,先前学习知识的概括和包摄水平高于后面学习的知识,那么学生认知结构中的原有“固着观念”就有了最大的可用性。

(4)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突出情境对概念建构的重要作用。

《高级化学》在引入化学概念时特别重视从日常生活入手,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即情境相联系。例如,在引入物质的量的概念时,先通过生活中常见的例子——银行职员在清点客户的存款金额(便士/硬币)时,并不是逐个清点硬币,而是事先称量10便士、50便士、500便士甚至1000便士的质量,以此作为计量标准。当客户前来存款时,银行职员只需称量客户所带存款硬币的质量,将其与计量标准比较后便可得出金额数目。同样,原子极其微小,我们难以对其进行惯常的计数,为此引入“物质的量”这一表征原子数目的物理量。通过前面日常生活例子的引导,学生便不难理解“物质的量”的意义了。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总是与一定的情境相联系的,在实际情境下进行学习,能使学习者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去同化或顺应当前学习的新知识,从而将新知识理解透彻。

(5)运用图片和原始图表,加强直观形象性。

《高级化学》在扉页介绍了自身特点之一是“为了突出概念的形象介绍,使用了包括创新分子模型软件创造的模型在内的上百幅图片和原始图表”。学生可以从中了解有关概念的某些信息,为内化这些概念奠定感性基础。例如,教材在介绍分子、离子、化学键等概念时,运用了大量的模型辅助学生理解。建构主义主张在教科书中更多地让学生利用各种原始数据、素材进行分析思考,而不是直接接受基于这些数据素材而得出的结论。化学基本概念的抽象性往往成为学生学习的一个心理障碍。我国传统教材主要以文字表述的形式呈现教学内容,而当代教材更加注重图文并茂,加大以图代文和利用图画、资料等创设学习情境的力度,帮助学生应用多种感官增强感性认识,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进行。

四、小结

化学教育工作者应充分认识到化学基本概念和化学基础理论在中学教学中的重要地位,改变化学学科只是一门“纯实验科学”的观念,重视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重要价值,从而最大限度地培养与提高学生的化学科学思维能力。同时,教材编写者应将化学学科知识与心理学研究成果有机结合,在保证化学学科知识体系完整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考虑化学理论知识在教材中呈现方式,发挥其对化学教学有效的指导作用,使教材中教学内容编排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便于学生自主学习,有利于学生意义建构化学知识体系,实现教材向学材转化。总之,研究新时代的教材编写和评价,深入研究国外优秀教材教学设计特点,对我国教材建设和教学设计优化均有着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钮泽富.理论化学在基础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J].化学教学,2003,(3):1~3.

[2]田 红,周 青,杨辉详.英国Advanced Chemistry教材有机化学内容编排的评析[J].化学教育,2008,(3):10~12.

[3]陈 伟,周 青,刘光琼.英国高中教材《高级化学》中化学平衡概念构建的四环节[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7,(11):59~60.

上一篇:中学生演讲稿:拼搏,方能书写不一样的人生下一篇:父亲的脊背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