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智力

2024-07-28

情绪智力(精选9篇)

篇1:情绪智力

传统智力与情绪智力

传统智力理论仅局限于认知能力的缺陷和现实生活的需要是情绪智力产生的主要原因.情绪智力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塞拉维和梅耶在禀承加德纳多元智力理论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后来戈尔曼初步形成了情绪智力的理论体系.情绪智力能较好地解释和预测个体的成就,从而引起全世界的关注.传统智力和情绪智力的互补是个体获得成功的关键.

作 者:郝雁丽 作者单位:西安联合大学,教育心理教研室,陕西,西安,710065刊 名:唐都学刊英文刊名:TANGDU JOURNAL年,卷(期):18(3)分类号:B842.6关键词:传统智力 多元智力 情绪智力 关系

篇2:情绪智力

教师情绪智力初探

教师良好的情绪智力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它可以促进全面发展教育目标的实现,有利于提高师生创造力水平,并取得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然而,许多教师不了解自己的情绪智力,没有掌握相应的方法以提高情绪智力,由此造成一系列因情绪智力而引发的教育问题.因此,教师应转变教育的功利观,掌握与学生进行情绪、情感交往的技巧,学习与情绪智力相关的课程,从而有效地提高自身的情绪智力.

作 者:吴小鸥 作者单位:郴州教育学院,湖南,郴州,423000刊 名:郴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CHENZHOU TEACHERS COLLEGE年,卷(期):200223(1)分类号:B842.6关键词:教师素质 情绪智力 全面发展

篇3:教师情绪智力及其培养

一、教师情绪智力的意蕴

作为情绪智力在教育领域的具体体现和应用, 教师情绪智力是一种复杂的综合心理能力, 制约着教育教学活动的多个方面和环节, 不仅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而且左右着教师的专业发展。

1.教师情绪智力的内涵

近年来, 关于情绪智力的理论和实践探讨引起了多种学科领域的广泛关注, 但由于西方等级性二元对立观点和情绪自身的复杂属性, 目前学界对于情绪智力理论尚未形成统一的认识。桑代克 (Thorndike) 在1920年提出的“社会智力”概念是“情绪智力”概念的雏形。1990年, 梅耶 (Mayer) 和萨拉维 (Salovey) 正式提出了“情绪智力”的概念, 并将其定义为“是社会智力的子集, 包括个体监控自己和他人情绪和情感, 并识别、利用这些信息指导自己思想和行为的能力”[2]。他们是最早提出情绪智力概念并对其进行正式定义的学者。直到1995年, 戈尔曼 (Goleman) 《EmotionalIntelligence》一书的出版, 情绪智力受到了广泛关注, 情绪智力被定义为“控制情绪冲动、解读他人情感和处理各种关系的能力, 是一种中介能力, 决定了我们怎样才能充分而又完美地发挥我们所拥有的各种能力, 包括我们的天赋智力”[3]。

依据对情绪智力的梳理与分析, 从能力范畴来界定教师情绪智力, 可理解为: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 准确感知、理解自己和学生的情绪, 合理表达自己的情绪, 以及对自身情绪进行有效管理以使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一种能力。对教师情绪智力的理解可从两方面着手:首先, 在倡导素质教育和情感教育的今天, 教师情绪智力的高低对学生的良好情感情绪的培养有重要影响;其次, 随着社会的进步、教育自身的发展和教学场景的改变, 教师承载着更多的职责和任务, 同时面临着更大的压力, 因此, 需要良好的教师情绪智力来调节情绪问题以维护身心的健康发展和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2.教师情绪智力的价值表征

基于教师的职业特点和特殊需要, 教师在工作时需投入和表露更多的情绪, 而良好的教师情绪智力不仅能够增强教师的自我效能感、改善教师的身心健康状况、提高教师的工作满意度, 而且对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首先, 增强教师的自我效能感。“教师自我效能感是教师对教育、自己教育能力的自我信念、判断和感受, 包括一般教学效能感和个人教学效能感两部分。”[4]香港中文大学的Chan教授指出:“教师情绪智力的不同组成部分可以增强教师的自我效能感, 产生积极的教学效果。”[5]因此, 可以看出, 教师自我效能感与教师情绪智力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具有良好情绪智力的教师则利于其自我效能感的增强。其次, 改善教师的身心健康状况。教师具有良好的身心素质是教学质量的保障, 而良好的情绪生活是教师成功教育学生和维护自身身心健康的基础。如果教师具有良好的情绪智力, 在面对工作和生活中产生的负面情绪时, 能及时有效地对之进行调控, 避免消极情绪的进一步恶化和发展, 从而保证了教师身体和心理健康积极的体验。再次, 提升教师的工作满意度。教师工作满意度问题是指教师对所从事的职业、工作条件与状况的一种总体感受与看法。其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 研究表明, 教师情绪智力与教师工作满意度成显著正相关, 且前者对后者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功能。最后, 提高教学效果。心理学研究表明, 个体在感觉良好时, 大脑皮层容易产生兴奋, 促进思维活动, 利于新知识的掌握。因此, 如果教师处于积极良好的情绪状态, 则更利于对教学材料和内容的吸收、整合和加工, 进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从教师情绪智力构成要素的角度分析,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 具备良好情绪智力的教师, 不仅能够正确识别、有效监控自身和学生的情绪状态, 引导双方产生积极美好的情绪情感体验, 而且能够恰当地运用面部表情、肢体动作和语言向学生表达自己的情绪情感体验, 进而促进积极有效的教学表达, 以利于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互动以及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

二、教师情绪智力的结构

教师情绪智力是情绪智力在教育领域的具体体现和应用, 其内涵应带有教育教学的属性及特征。综合情绪智力三维结构理论和信息加工理论, 可把教师情绪智力划分为情绪知觉能力、情绪理解能力、情绪表达能力和情绪管理能力。

1.教师情绪智力结构维度的标准

一方面, 根据情绪智力三维结构理论, 可将情绪智力划分为三个维度, “对象维度”、“操作维度”和“内容维度”。基于教师的工作性质和特点, 可认为, 对象包括学生和教师自身的情绪。“操作指的是情绪智力的心理活动过程和心理活动方式。由感知和体验、表达和理解、调节和控制三种操作方式所组成。”[6]内容主要包括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另一方面, 情绪智力与传统智力和社会智力一样, 是由一组相关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构成, 笼统地说, 情绪智力就是处理情绪信息的能力。信息加工理论认为, 人的能力或智力是一个过程, 是由不同的阶段组成的。教师情绪智力作为一种复杂的综合心理能力, 也是由一系列连续的阶段构成, 且呈递增关系。因此, 从操作层面讲, 教师情绪智力是由情绪知觉能力、情绪理解能力、情绪表达能力和情绪管理能力四种能力构成, 根据对象和内容的不同, 每一种能力又可细分, 本文仅从上述四大能力来论述教师情绪智力。

2.教师情绪智力的能力结构

简单地说, 教师情绪智力是对教学过程中的情绪信息进行加工并对情绪性问题进行处理的能力, 是由一系列连续不同的阶段组成的, 且前一阶段是后一阶段的基础。

(1) 教师情绪知觉能力

教师情绪知觉能力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对自身和学生已出现的情绪能够感知和识别其性质的能力。教师情绪知觉能力是发展和提高其他三种形式能力的关键, 在教师情绪智力中处于基础地位。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师、学生和教学内容构成了教学活动的基本要素。在教学活动中, 教师要引导学生产生有利于学习活动的心理行为, 就不仅要关注自身的情绪, 而且也要感知学生个体及群体的情绪状态, 因此, 教师情绪知觉能力包括对自身情绪和学生情绪两方面的感知和识别。教师具备敏锐的情绪知觉能力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教学活动中要善于察言观色, 通过学生的面部表情、言语表情、肢体动作和行为活动等外部表现形态客观认识和正确把握学生情绪的发展态势, 为理解和有效调控作基础。二是教师作为客观存在的社会个体, 担任着各种社会角色, 社会角色的多元化使得教师在生活中产生诸多矛盾, 并带来一系列情绪情感反应。因此,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正确认识和区分自身情绪情感的性质, 以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

(2) 教师情绪理解能力

教师情绪理解能力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和自身出现的情绪问题进行正确理解和分析的能力。一般包括对教师自身情绪和学生情绪的理解和分析。教师情绪理解能力和教师情绪知觉能力 构成了教师情绪管理能力的基础, 教师要在察觉、区分自身和学生情绪性质的基础上, 理解、分析自身和学生产生不良情绪状态的原因, 以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调控。教学过程中, 教师具备良好的情绪理解能力, 一方面有利于在及时察觉自身情绪状态和表现的基础上, 根据自身情绪发生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对不良、消极情绪进行原因剖析, 进而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进行调控, 确保以最佳状态面对学生。另一方面, 因为学生的情绪和情感还不成熟, 还处在不断地变化发展中, 其情绪具有冲动、易变、盲目和自我调节差等特点, 因此, 良好的教师情绪理解能力可使教师根据学生个体的特点和情绪状况进行理解和剖析, 在厘清原因的基础上调节和唤醒学生积极的情绪情感体验。

(3) 教师情绪表达能力

教师情绪表达能力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表情、言语、动作、行为等外在表现形式的恰当运用使学生及他人正确感知到该情绪的一种能力。情绪的信号性和感染性功能表明, 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过程中, 个体呈现的情绪状态具有传递信息和感染他人情绪的作用。因此,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状态, 以向学生传递正能量。具备良好情绪表达能力的教师, 首先不能把教育教学活动之外的社会生活情绪带到课堂教学活动中, 教学工作开始之前, 调整和控制好自身的情绪状态。其次, 教师要关爱和尊重每一位学生, 当学生学习进步或表现良好时, 教师要把自己肯定和赞许的态度用恰当的情绪表达形式及时地传递给学生, 使学生因教师的情绪情感感染而受到鼓舞和激励, 从而能再接再厉, 继续努力。当学生学习退步或表现不良时, 教师在有效调控自己因此产生的消极情绪情感体验的同时, 运用恰当的情绪情感表达方式对学生表示关爱和期望, 使学生不致因表现不佳而感到被忽视或排斥, 从而能痛改前非, 并力求进步。最后, 教学内容作为教学活动的基本要素之一, 教师要善于把自己的情绪情感融合在教学内容中, 通过对学生的渲染、熏陶带动学生进入教学情境。

(4) 教师情绪管理能力

教师情绪管理能力也称教师情绪调控能力, 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对自身和学生的不良情绪进行调控以及使双方积极良好的情绪状态得到有效保持的一种能力。包括管理自我情绪和管理学生情绪两个方面。教师作为社会成员中独立存在的个 体, 在生活和工作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困难和挫折, 产生消极的情绪体验。如果教师不能对其进行有效调节和控制, 势必会在某种程度上左右教师的职业活动。因此, 教师要具备管理自身不良情绪的能力。学生作为不断发展中的群体, 其情绪情感还不成熟和健全, 具有冲动、易变、盲目和自我调节差等特点, 所以, 教师要关注、感知并理解学生的情绪状态, 从而有效地调整和消除不良情绪、调动其积极情绪。教师不仅要具备调整、消除自身和学生不良情绪的能力, 而且要具有使两者积极良好的情绪状态得到维持和稳定的能力, 以利于教师教学能力和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

三、教师情绪智力的培养策略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 教师智力水平和知识水平与其教学效果之间相关并不显著, 而教师情绪智力显示了与教师教育教学效果的显著相关。”[7]教师情绪智力是一种复杂的综合心理能力, 是教师对教学过程中的情绪信息进行加工和处理的一种能力。教师情绪智力的高低不是由先天遗传因素决定的, 而是由教师的个性特点、生活阅历、知识水平、情绪性经验等个体综合素质在社会生活、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通过自我发展和主动建构形成的。

1. 以情绪沟通技巧提升教师情绪知觉与表达能力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情绪具有独特的主观体验色彩, 又具有鲜明的客观的外部表现。”[8]面部表情、身段表情、语调表情都是识别情绪状态的线索和窗口。首先, 教师需掌握识别、判断情绪状态的技巧和能力。因为良好的人际交往与交流需要用母亲关注孩子般的眼神时时刻刻准确无误地从对方的眼、眉、嘴等细微动作的变化来了解其内心世界情绪的 转换。因此, 教师在与他人和学生的交往过程中要善于察言观色, 通过他人的面部表情、言语表情、肢体动作和行为活动等外在表现形态准确洞察其情绪状态, 根据其情绪状况传递的情感信息灵活应答与交流沟通。其次, 教师应有意识地培养情绪表达能力。多数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 都有习惯性动作或习惯性语言, 但其自身却并没有觉察, 又或因持续时间过长而难以纠正。这些习惯性动作或习惯性语言作为情绪表现形式之一, 不仅降低或阻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认知体验, 而且影响教师教学能力的发挥。因此, 教师应在反省自身情绪表达能力的基础上, 通过面部表情、言语表情、肢体动作的正确表达和恰当运用, 准确无误地向他人及学生传递信息, 以积极主动地提升自身的情绪表达能力。

2.以移情功效促进教师情绪理解能力

“移情”一词来自美学研究, “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把自己内心的情感移入到对方心里和对方一起感受, 并感染对方;二是站在对方的角度设身处地去考虑问题, 把对方的情感移入自己的心里, 真实体验对方的情绪情感”。[9]“情绪是人际互动的产物, 人际关系的亲疏远近是影响教师情绪的重要因素。”[10]然而, 在实际的教学活动和师生交往中, 师道尊严的师生等级观念深入人心, 双方不能深入理解彼此的情绪情感体验, 从而给双方的情绪状态带来困扰。因此, 一方面教师应与学生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不但要与学生分享情感情绪体验, 以个人的情感魅力引导学生感知、理解其情感情绪和心理体验;而且在遇到学生的消极参与和有意发难等教学情境时, 要设身处地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感知、体会其情绪情感体验和反应, 从而能够完整准确地理解并把握学生产生此思维情形和行为方式的原因, 然后对症下药进行情感疏通, 或者给予真诚的理解, 或者耐心纠正学生的歪曲和误解, 以引导学生产生积极美好的情绪情感体验, 利于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另一方面, 在社会生活中, 社会利益的冲突和矛盾使教师不断遭遇负面情绪的困扰, 面对此种情形时, 教师也应发挥移情功效, 将自身的内心世界, 如情绪情感体验、思维方式等与对方联系起来, 将心比心站在对方的立场上体验和思考问题, 以达到宽容和理解, 降低负面情绪产生的机率。

3.以情绪调控法优化教师情绪管理能力

教师为人师表, 要善于运用理智驾驭情绪, 将不良情绪引入正确的表现渠道。情绪转移法是指采取回避刺激, 通过转移自己的兴趣、注意力和场景场地以改变情绪的指向, 包括情绪置换和环境置换。情绪置换法是将注意力或兴趣从原来的负面情绪和思维中转移到其他事情上以改变情绪的指向。比如, 当教师在教学中遇到困难时可以多想想美好的情绪体验以降低或抵消消极情绪的强度。环境置换法是暂时离开负面情绪发生的场景场地以避免情绪的继续恶化。情绪宣泄法是指个体在遭受挫 折、产生负面情绪后, 通过创造一种情境, 使自己可以自由地表达受压抑的情感, 让积郁的情绪发泄出去, 让紧张的反应放松下来, 从而达到平衡身心、缓解压力、消除郁闷情绪的效果。情绪控制法就是采用理性情绪疗法以控制不良情绪。愤怒、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只会降低教师的思维水平、教学能力, 破坏师生关系, 因此, 当教师遇到让自己产生愤怒、焦虑、抑郁的事情时, 首先要思考有无必要、值得与否, 其次思考有无其他方式替代, 最后思考负面情绪产生的后果。通过一系列的自我发问进行语言暗示以缓解自身激进亢奋的情绪。

参考文献

[1]缪榕楠.情感智力与教师情绪情感的自我调控.教育评, 1994 (4) .

[2]Salovey, P., Mayer, J.D.Emotional Intelligence.Imagination, Cognition and Personality, 1990, 9 (3) .

[3]Goleman, D.Emotional Intelligence.耿文秀等译.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7.

[4]洪秀敏, 庞丽娟.论教师自我效能感的本质、结构与特征.教育科学, 2006 (4) .

[5]DavidW.Chan.Perceivedemotionalintelligenceandself-efficacy among Chinese secondary school teachers in Hong Kong.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 2004, 36 (8) .

[6]许远理.情绪智力组合理论的建构及实证研究.首都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2004.

[7]Isen AM, Johnson M S, Mertz E, etal.The effects of positive affect on unusualness of word associations.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985, 48 (6) .

[8]孟昭兰.为什么面部表情可以作为情绪研究的客观指标.心理学报, 1987 (2) .

[9]唐金玲.初中教师课堂情绪调节策略研究.湖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10.

篇4:情绪智力

关键词:情绪 情绪智力 情绪管理 情绪调控 心理拓展训练

一、什么是情绪、情绪智力和情绪管理

1.情绪

是指个体对本身需要和客观事物之间关系的短暂而强烈的反应,它是人的各种感觉、思想和行为的一种综合的心理和生理状态,是对外界刺激所产生的心理反应,以及附带产生的生理反应。

2.情绪智力

包括以下四个方面:①情绪的知觉、鉴赏和表达的能力;②情绪对思维的促进能力;③对情绪理解、感悟的能力;④对情绪成熟的调节,以促进心智发展的能力。

3.情绪管理

是指通过研究个体和群体对自身情绪和他人情绪的认识、协调、引导、互动和控制,充分挖掘和培植个体和群体的情绪智商,培养驾驭情绪的能力,从而确保个体和群体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并由此产生良好管理效果的一种管理手段。

二、高职学生的情绪智力特点及现状

大学阶段是人生的第二个“心理断乳期”,是一个非常关注自我、注重个性表达、情绪体验丰富、情绪波动起伏大的时期。据统计,约有16%以上的学生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负性情绪呈日趋增加趋势。高职学生常见的情绪有:快乐、羞愧、内疚、羞涩、悲伤、愤怒、蔑视、厌恶、恐惧等,具有如下几个特点:①心存自卑,对未来悲观迷惘,但渴望得到社会的认同;②以自我为中心,情绪波动明显,自我控制能力较差;③厌烦说教,逆反心理较强;④情绪的丰富性;⑤情绪的不稳定性;⑥情绪的掩饰性;⑦情绪的冲动性。

三、如何进行情绪管理

1.教育学生常常体察自己的情绪

教育学生时时提醒自己注意:“我现在的情绪是什么?”例如:当你因为朋友约会迟到而对他冷言冷语时,问问自己:“我为什么这么做?”如果你察觉已对朋友三番两次的迟到感到生气,你就可以对自己的生气做更好的处理。有许多人不肯承认自己有负面的情绪,要知道,压抑情绪反而带来更不好的结果,学着体察自己的情绪,是情绪管理的第一步。

2.教育学生适当表达自己的情绪

再以朋友约会迟到的例子来看,你生气可能是因为他让你担心,在这种情况下,你可以婉转地告诉他:“你过了约定的时间还没到,我好担心你在路上发生意外。”试着把担心的感觉传达给他,让他了解他的迟到会带给你什么感受。

3.教育学生以合宜的方式缓解情绪

缓解情绪的方法很多,有些人会痛哭一场,有些人找三五好友诉苦一番,另有些人会逛街、听音乐、散步或逼自己做别的事情以免老想起不愉快。比较糟糕的方式是喝酒、飙车,甚至自杀。要提醒学生的是,缓解情绪的目的在于给自己一个理清想法的机会,让自己好过一点,也让自己更有能力去面对未来。

4.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来调节情绪

(1)通过一些陶冶性情的艺术类兴趣爱好,比如琴棋书画之类的活动,唱歌也行。很多艺术类的活动都能给人发泄感情的空间,不在乎做得多好,关键是既有兴趣,又能抒发情感。

(2)身体锻炼方面的活动,比如健身、打球、舞蹈等。想象着坏情绪像球一样被打出去,或者随着汗水挥洒出去,会给人一种痛快的感觉。

(3)身边一定要有三两个知心人,让你心情不好时能够打电话或当面向他们分享自己的烦恼。所谓“分享的快乐是加倍的快乐,分担的痛苦是减半的痛苦”。

(4)通过写日记来理清思绪。一个必然规律是,写在纸上的越多,积压在心里的越少。并且在写日记的过程中,人可以自己对过去发生的事总结经验,并更加客观地对待。有时候在辅导过程中,心理学家还会让当事人总结出一些警句和座右铭,在关键的时候能够自我激励。

(5)给自己创造一个愉快的生活环境,比如放音乐、熏香,还有柔和的灯光等等。或者将自己置身于一个令人心旷神怡的自然环境中,从生理上来舒缓紧张的神经。

篇5:论幼儿情绪智力的培养

现代教育的发展,要求人们更加重视幼儿情绪智力的培养.概述有关情绪智力的几种主要的`理论,并在此基础上论述培养幼儿情绪智力的重要意义以及探讨了培养幼儿情绪智力的多种方法,对于促进幼儿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作 者:夏赛元 作者单位: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浙江,杭州,310012刊 名:湖州师范学院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HUZHOU TEACHERS COLLEGE年,卷(期):25(4)分类号:B844.12关键词:幼儿 情绪智力 培养

篇6:提升情绪智力心得体会

——XX 2016年X月XX日,我有幸聆听了程XX博士关于《提升情绪智力 化压力位动力》的讲课,讲课形式活泼多样、互动竞争,气氛愉快欢乐,很好地向大家传授了压力的来源、情绪的体现、缓压的方法、情绪的调整、职场的关系、职业的素养、沟通的技巧、执行力的提升等方面的知识,整个讲课形式新颖、内容丰富、贴切实际,十分吸引人并富有感染力,使我受益颇多。

情绪表现一般有正面情绪和负面情绪之分,但没有好坏之分,只有引发的行为、效果不同,故应该了解自己的情绪、接受自己的情绪、感悟自己的情绪、控制自己的极端情绪,并在适当的情境中,以适当的方式,表达自己适当的情绪。

在处理人际压力、事情压力的方法时,结合老师所讲得几种方法,对照自己的日常工作和所面临的问题,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和反省。如:以前在和班组谈话时,更多的是以自我为中心、原则性强、过于挑剔和带有一点批判精神,通过学习后,我就主动尝试着在对方的话里找出可接受部分加以肯定、从对方的角度去肯定对方或承认总有新的或未曾考虑过的可能性,从否定质问式转变为肯定询问式,拉近与谈话者的距离,消除对方的心理戒备和抵触情绪,取得了一定的沟通效果;使用“五步脱困法”改写目前遇到的困境,找到自己困境的根源,设定自己的目标和制定详实可行的计划,并付诸努力去实施,最终达成目标,以此方法释放了心中高压的石头,找到了脱困的方法,充实了自己的精神头和干劲。

在“职场与生活”学习中,明白了向领导汇报工作时,多用数量词讲结果,少用形容词谈感受。“好像”、“大概”、“待会儿”、“说不定”之类的词千万不要总挂在嘴边,尤其是和上级谈论工作的时候,领导往往希望听到的是“可实现的承诺”,而不是“相当于没有说的话”。不是领导想要的回答不仅会使领导很恼火,还会对自己的工作态度留下不好的印象。

“心怀感激接受命,积极主动改变运”,人不管出生在一个什么样的环境里,都应用积极的心态看待身处的环境,因为每一种环境都能给予人特殊磨炼的机遇,通过培养积极的心态,学习多方面的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取得更好的结果。

篇7:情绪智力对工作的影响反思

他特别指出,对企业领导来说,情绪方面的因素更为重要。处于有挑战性的高难度工作岗位的企业领导人通常都具有高于常人的智商,这时候,拥有高超情商能力便可使某些领导者在工作中更胜人一筹。在企业高级管理层中,只有“情绪智力”而不是“理性智力”才标志着谁是真正的领导者。

高曼对表现杰出的企业的调查显示,企业能够在同行业中拥有更为出色表现的原因有2/3应该归功于情绪智力,而只有1/3应归结为可由智商衡量的智力因素和专业科技水平。

什么叫情绪智力

情绪智力又称为情感智力或情感智慧。人类的智慧行为的心理结构十分复杂,有多种因素参与,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系统:认知性心理功能系统,即智力因素,包括感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非认知性心理功能系统,即非智力因素,包括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它们不直接参与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及处理各种内外信息等具体操作,而是对活动的起始、维持、强化、走向、引导和调节起到一定的作用。

情绪智力的构成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自我意识是一个人对自己的认识、评价和期望,这是情绪智力的基础。“人有自知之明”,就是指自我意识。

自我激励每个人都想在学业、事业上有所成就,但是没有热情、干劲、动力及昂扬的斗志是不可能达到上述目的,那么如何激发自己的热情与干劲呢?只有自我激励和受到他人的激励,产生了“整体效应”,产生了一种内在的动力,朝向目标,达到预期的目的。

情绪控制一个人的情绪受到内外因素的影响而有波动,得意时忘乎所以,悲伤时垂头丧气,而要求的是控制自己的情绪并保持情绪的平衡,同时还要求揣摩别人的情绪;要保持一种积极、乐观、自信的心境,避免和消除不良的`情绪,使自己不受愤怒、抑郁的影响。

人际交往人的一生有所发展、成功是与他人的交往和关系息息相关的。相反,人的悲伤、烦恼、失败也是与人际交往有关。

挫折的承受能力对失败的承受能力也是情绪智力的重要部分。学业上、事业上有成就的人可能是一帆风顺,但多数是经历了重重挫折,跌倒了爬起来,从失败中吸取教训,因为挫折可以使人消沉,也可能激发其潜力从头开始,最后取得成功、胜利。

但是智力因素是保证人们有效地进行智力活动的心理能力,而非智力因素是保证人们有效地进行认知活动的心理条件,但是心理能力属第一位,心理条件是第二位。目前有的家长对子女的培养只重视智力因素的培养而忽略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这种倾向需要纠正过来。

如何用提升孩子的情绪智力?

首先,要教孩子学会表达自己的情感。

在幼儿的教育中,我们经常会陷入一个误区,那就是任何时候孩子的哭泣都要想方设法立即进行解决,不能让孩子过长时间地哭泣,因此最好的状态是希望小孩子能总是保持微笑。其实,这恰恰不利于孩子的情绪智力的发展,因为这样一来,孩子就失去了表达除了喜悦这种感情之外的其它类型的感情。

毋容置疑,在孩子不能说话之前,哭泣往往很自然地充当了语言的功能。比如孩子需要某样东西,但是他不能通过语言表达出来,于是就通过哭泣来引起父母的关注,从而实现自己的目标。比如幼儿饿了,他会哭;感觉很热,也会哭。但是随着孩子的长大,在学会说话之后,哭泣逐渐失去了它原来的功能,变成了另一种表达需要的工具。比如一个五岁的小男孩,在街上看到一个十分漂亮的玩具,嚷着要买。但是玩具的价钱贵得离谱,因此男孩的父母都不愿意给孩子买。于是,这个男孩哇哇大哭起来。这个时候,一般的父母会怎么做呢?表现得最多的行为就是安慰孩子,叫孩子别哭,哄孩子或者父母干脆狠下心来,将玩具买了,以此让孩子破涕为笑。其实,这极其不利于孩子的情感的表达和情绪智力的发展。因为,这样一来,孩子就会形成一个误解:那就是哭是一种达到目标的手段,而不是在表达一种情感。按理说,这个时候这名男孩子应该感到一种挫折,为表达挫折这种感情而进行哭泣。所以,对待刚才男孩的这种情况,父母应该学会置之不理,态度强硬,让其尽情地哭,尽情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同时要在离孩子不远的地方监视孩子的行为。直到孩子止住哭声了,才继续与孩子进行交流。通过这样,让孩子明白哭只是一中表达情感的方式而已,而不是实现自己目标的手段。同时,也让孩子明白生活中是充满了喜怒哀乐的,要学会表达自己的情感。

其次,要教孩子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

情绪智力很强调情绪对智力发展的积极作用,因而要让孩子学会调控自己的不良情绪,使其处于一种积极的情绪状态中,促进其智力的进一步发展。在对孩子进行情绪调节方法的介绍上,要注意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采取孩子最能理解和接受的教育方式。其中,通过举孩子身上或者身边的例子来教会孩子调节情绪的方法使用得十分广泛。比如要让孩子学会情绪调节方法中的合理情绪化法。合理化情绪法的核心观点就是个人对一个事情产生的情绪不是事情本身引起的,而是由这个人对该事情的解释引起的。如果直接给孩子这样讲,孩子肯定不会明白。那么,就可以通过举例子来说明这种情绪调节方法。假设你的女儿念幼儿园的文静今天早上睡懒觉,结果上学迟到了,被老师当众批评了,觉得心里很难过,因为感觉在小伙伴前丢了面子。这个时候你怎么样去教会孩子使用合理情绪化法去调节她的情绪呢?作为父母,你就应该给她讲明这样一个道理:你难过的原因是你迟到后被老师批评了。那你要想一下,这其实是告诉你一个道理:上课要守时。否则,你就会在同学们面前被老师批评。所以,不要再难过了,以后不再睡懒觉,不再上课迟到了,就不会被老师批评了。通过这样来逐步引导孩子,加上你的耐心和恒心,孩子就会逐渐学会如何去调节自己的情绪问题。因此,其它情绪调节的方法也可采取类似的方式,传授给孩子。

最后,要教孩子学会有效地察言观色。

篇8:幼儿情绪智力的培养

情绪智力(Emotional Intelligence)最初由萨洛维(P.Salovey)和梅耶(J.Mayer)于1990年提出。他们认为,情绪智力是智力的一种,是个体准确有效地加工情绪信息的能力[1]。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丹尼尔·戈尔曼(D.Golman)将情绪智力概括为以下五种能力:认识自身情绪的能力、管理自己情绪的能力、自我激励的能力、认识他人情绪的能力和人际关系管理的能力。总的来说,不同于传统智力理论强调能力的认知因素,情绪智力强调的是能力的情绪因素,如同理心、问题解决、乐观、自我意识等,是个体顺利完成情绪活动,成功应对环境所需具备的心理特征。

二、情绪智力培养的关键期———幼儿期

大量的研究表明幼儿期是进行情绪智力培养的关键时期。研究者[2]发现4岁的儿童对表情的正确辨别率是50%,6岁达75%。5-6岁是儿童神经系统发展的第一个加速期。一般在3岁以前,儿童的内抑制发展缓慢,约从4岁起,与情绪有关的神经系统(如边缘系统)开始迅速发育,这些为幼儿情绪智力的发展提供了认知基础和生理基础。情绪智力的核心———情绪调控能力对个体将来的社会行为和成功有很大的影响。Kremon和Block的一项追踪研究表明,在儿童3-4岁时表现出的自控水平与其15-20年后的自控水平呈高相关。

三、培养情绪智力的外部条件和具体途径

(一)情绪智力培养的外部条件

情绪智力培养的关键就在于情绪智力培养者在进行情感教育时的态度,以及如何看待情绪智力的培养。

首先,家庭在幼儿情绪智力培养中占据重要地位,良好的家庭情感氛围给幼儿情绪智力的培养提供心理条件。

家庭是幼儿成长最主要的环境,每个家庭都有其特定的情感氛围,父母则是这种情感氛围的主要缔造者,因此,在培养孩子的情绪智力之前,父母首先要了解自己的情绪和养育孩子的风格。如果父母能互敬互爱,和睦相处,尽可能表现出愉快、乐观向上等积极情绪,并且能合理地调控不良情绪,不仅能让孩子生活在温馨的家庭氛围中,体验到爱与尊重的需要,产生积极的情感,而且会为孩子处理消极情绪起到表率作用,为培养幼儿情绪调控能力奠定良好基础。

家庭情感氛围的另一个构成是亲子关系。亲子关系不和谐将成为幼儿情绪智力发展的巨大障碍。孩子是自己情绪情感的主人,家长要理解、尊重孩子的情感需要和情感体验,每天都应与孩子进行情感交流,试着了解当天在孩子身上发生的事情,鼓励孩子回忆和谈论愉快的经历,一起讨论不愉快的经历,帮助孩子分析、淡化和改变负面思想,以建立良好和谐的亲子关系。

其次,良好的外界生活环境将为培养幼儿情绪智力的健康发展提供物理条件。

整洁有序的生活环境、宽敞明亮的活动空间可以让幼儿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而局促的家庭空间可能让孩子产生心理压抑,杂乱无章的居住环境不仅不能稳定和改善孩子的情绪波动和挫折,相反还可能会加剧幼儿情绪的不稳定。

玩耍是孩子的天性,玩具是孩子最好的伙伴,给孩子提供适宜的玩具、图书等活动材料可以激发并维持孩子进行有目的的活动,同时还可以让孩子从书中和游戏中了解和认识一些情绪知识,明白一些粗浅的有关情绪方面的道理,为培养幼儿的情绪智力提供认知基础。

另外,丰富的家庭生活比单调乏味的家庭生活更能让孩子得到快乐、满足,使孩子的情绪智力得以正常发展。

(二)幼儿情绪智力培养的具体途径

在实际环境中培养幼儿的情绪智力时,教师和家长需要共同努力,逐步培养幼儿的情绪理解能力、情绪表达能力、情绪调节能力和移情能力。

1. 幼儿需要认识各种情绪,这是幼儿情绪智力中一种最基本的能力。

喜、怒、哀、惧是人类的四种基本情绪,父母和教师可以利用生活中的情绪体验事件向儿童表达和传递这些基本的情绪。我们可以做孩子情绪的“镜子”,不加任何评价没有任何歪曲地反映出孩子情绪的真实状态。如“你看起来很高兴。”“豆豆他们不跟你一起玩游戏,所以你有些伤心。”这些描述反映了幼儿的真实体验,直接表述出来会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情绪。在幼儿园还可以开展“情绪识别”这样的活动,出示各种情绪的脸部图片,让幼儿辨认这些面部表情,或者提供一些无声或有声的生活片段的视频、动画片等,让幼儿了解不同情绪状态下人的言语表情和身体姿态。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幼儿就会逐渐了解不同的情绪特征,提高他们对自己和他人情绪的认知能力。

2. 教给幼儿一些表达情绪的恰当方式,能较准确合理地表达自己的各种情绪体验和感受。

合理的情绪表达是向他人准确传递信息的有效途径之一,有利于儿童社会交往能力的提高。首先父母应该作出表率,毫不隐瞒地与幼儿共同讨论彼此的情绪感受,让幼儿明白每个人都有情绪,关键是如何正确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让幼儿学会通过言语、画画、舞蹈等方式来表达正常的情绪,这不仅可以让幼儿学会怎样合理表达情绪,而且可以锻炼幼儿的语言表达、音乐和绘画能力。

3. 情绪调控能力是情绪智力的核心成分,幼儿的情绪调控能力较弱,认知活动和行为容易受情绪左右,所以要让孩子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而情绪调控能力是需要通过实践活动才能学习和掌握的。

(1)让幼儿逐渐能正确对待需要和满足的关系,培养幼儿延迟满足、抵制诱惑的能力。延迟满足能力是一种为了更有价值的长远结果而主动放弃即时满足的抉择取向,能够延迟满足的幼儿自我控制能力更强。家长和教师可以在生活中通过幼儿的吃、玩、学等几个方面来锻炼幼儿的延迟满足能力,当幼儿产生某种需要时不要立刻满足他,用谈话、让孩子完成一个“任务”、代币法等其他方式延长一会儿幼儿的等待时间后再满足他。延迟应该采用小步递进的原则,第一次可以是十几秒至一分钟,以后循序渐进地加长等待时间,同时在幼儿等待的时候家长和教师不要过分关注他们的行为和情绪反应,这样幼儿就能逐步学会延迟满足、抵制诱惑,增强其自我控制能力。

(2)让幼儿掌握适用的调节不良情绪的方法。面对幼儿的过激情绪,父母和教师可采取一些策略来处理,如冷处理、转移幼儿注意力等,但同时父母和教师应帮助幼儿学习一些可自行调节不良情绪的方法。如倾诉法,可以向父母、教师或其他亲人倾诉以获得心理支持;运动发泄法,让幼儿通过喜爱的运动来表达和缓解情绪,如玩水、玩沙、打球,等等;眼泪缓解法,当幼儿感到委屈时,可以通过哭来疏导情绪;注意转移法,听听节奏明快有力或旋律优美悠扬的乐曲、儿歌,看看故事书,看看儿童剧等都将有利于摆脱恶劣情绪的困扰。

(3)让幼儿在与同伴交往和游戏中实践情绪调控过程。幼儿更容易接受和模仿同伴榜样,与同伴交往不仅可以愉悦幼儿的身心,而且可以为幼儿提供实践情绪调控的机会。幼儿与同伴交往难免会有冲突发生,但就是这些冲突让幼儿学会如何与别人协调,如何遵守规则、服从角色分配,如何处理同伴关系,等等。

4. 培养幼儿的移情能力,让幼儿能从主观角度体验到他人内心的情感,能从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和处理问题。

幼儿会从父母那里学习如何对待别人,并逐渐形成相应的行为方式,所以父母应该在幼儿面前注意自己的言行。父母和教师可以让幼儿在游戏中进行“角色扮演”,让幼儿通过动作、语言等手段来模仿和体验角色所经历的情绪情感,从而学会更好地理解他人的情绪,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也可以通过讲故事让幼儿学会换位思考,让幼儿学习故事中的主人公如何解决问题,体会主人公可能经历的情绪变化,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引起幼儿的情感共鸣。

摘要:随着情绪智力概念的提出, 大量的研究揭示出它对人一生的发展极其重要。幼儿期是培养一个人情绪智力的关键时期, 在这个时期教师和家长需要共同努力, 创造出有利于培养孩子积极情绪情感的环境和教育方式, 逐步帮助孩子建立自己的情绪理解能力、情绪表达能力、情绪调控能力和移情能力。

关键词:幼儿,情绪智力培养,外部条件,具体途径

参考文献

[1]Salovey P., Mayer J.D.Emotional Intelligence[J].Imagi-nation, Cognition and personality.1990, 9:185-211

[2]Profyt L, Whissell C.Children’s Understanding of Facial Experssion of Emotion.faces[J].Perceptual and Motor Skills, 1991, (73) .

[3]舒仙桃.家庭教育与幼儿情绪智力[J].学前教育研究, 2002, (3) .

篇9:情绪智力研究述评

关键词:能力模型 综合模型 国内研究 展望

1.提出背景

西方文化中,思维和情绪关系的哲学讨论大概可追溯至2000多年以前,而情绪智力的概念直到近代才被提出并加以重视。20世纪90年代,人们逐渐认识到传统智力不能完全解释和预测个人的发展,而情感因素对人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必须给情绪足够的重视才能更全面地了解人类自身。这对传统智力提出了挑战,促进了非认知因素的研究,使情绪智力的出现成为可能。

经历了桑代克的社会智力、亚历山大和韦克斯勒的非智力因素、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和斯腾伯格的社会智力,1990年萨洛维和梅耶正式提出情绪智力的定义及理论并对其进行实证测量。1997年情绪智力传入中国。

2.模型评价

情绪智力提出后,不同研究者对其概念内涵、外延的界定不同,提出的模型也各有特点,不尽相同。主要有两种模型:梅耶和萨洛维的能力模型、戈尔曼的理论和巴昂的理论,二者被称为综合模型。这两种模型都受到了人们广泛的重视和研究,但同时也招致了大量的批评与质疑,其中对混合模型的批评更为严厉,而能力模型也没有得到广泛的认可。

2.1能力模型

梅耶和萨洛维把情绪智力当作一种智力对其进行研究,认为情绪智力是一种识别情绪信息、加工情绪信息的能力,属于能力范畴,其模型也只涉及认知能力,其他比如动机、人格等因素都被排除在外。

就国内来看,能力模型似乎得到更多认同。普遍认为能力模型与人格等因素有更少的相关,更为独立,比综合模型更有存在的价值。如有学者认为心理能力模型进一步突出了情绪智力的本质特征即推理,强调了情绪智力的认知成分,相对于混合模型而言,能力模型的概念更独立,且能够回归“智力”本身的定义。卢家楣认为,情绪智力是一种能力,且在国内外多数文献中已得到共识。

实证研究方面,许多研究都以能力模型为基础来验证其模型结构的合理性,结果在某些方面支持了能力模型结构的合理性。如王晓钧对能力模型结构进行了验证,结果支持了其理论结构,同时发现戈尔曼情绪智力结构在初级情绪认知层面上是正确的, 在高级情绪行为认知调节层面出现了谬误。许远理以梅耶理论为基础,以自己的构想建立了情绪智力的组合理论。李涛以自编情绪智力问卷为工具的实证研究表明大学生情绪智力的结构与梅耶的理论基本吻合。

但是能力模型也存在一些缺点:一是情绪智力的测量方法并不恰当,因为有人认为能力模型量表所测量的可能根本不是情绪智力,而体现的是人们对情绪问题的共识。二是模型的内容并不能完全由情绪认知能力解释,有研究不支持梅耶关于情绪认知能力独立于一般认知能力的观点。

2.2综合模型

与能力模型相比,综合模型受到的质疑和批评更多。戈尔曼把动机、人格等因素也纳入情绪智力的范围,批评者认为,混合模型只是在其模型中罗列了一些人格特征却冠以情绪智力之名,并没有为人格和智力增加新的内容,导致智力概念被扩大到一个难以接受的范围。Mccrae发现综合模型与大五人格模型在结构上有很多重叠。另外,情绪智力能不能成为一个完整的概念值得怀疑,因为大五人格中各人格维度都是独立的,而情绪智力却分散在大五模型各个维度上,也就是说巴昂的情绪智力维度并不能构成一个同质性概念,用情绪智力概括没有意义。另有研究也表明,巴昂的15个分量表中有些之间存在负相关,因此不能说明他们测量的是同一种心理特质。

3.国内研究

3.1概念研究

科学地界定情绪智力的内涵和外延是情绪智力研究的主要内容,然而该领域的研究从一开始就出现了较为混乱的局面,学者们为了把情绪智力的本质问题分解到能够做出满意解答的范围内,往往将情绪的奥秘类推到自己最为熟悉的专业层次上,因而在入手点的选择、方法的侧重、术语的使用、“最重要问题”的强调以及对认识情绪智力本质的特殊贡献上都有所不同,从而形成了各自不同的研究取向。

卢家楣认为,科学地界定情绪智力必须首先要规范情绪智力术语的使用。他认为情绪智力的中文涵义与其英文表达“Emotional Intelligence”之间存在不对称性,因此他建议将情绪智力改名为情感智力或情感能力或许会更好。其次,他指出了两种模型概念内涵与外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情绪智力的定义:情绪智力是人成功地完成情感活动所需的个性心理特征或以情感为操作对象的一种能力。也有学者将其定义为“加工和处理情绪信息和解决情绪性问题的能力”;是人们在学习、生活中影响其成功与否的非认知性心理能力,包括情绪知觉能力、情绪评价能力、情绪适应能力、情绪调控能力和情绪表现能力等五种因素。郭庆科认为,没有证据表明情绪智力是一种独立存在的形式,应把情绪智力改名为情感或社会能力将更有利于情绪智力的研究。还有观点认为,情绪智力概念提出时,学者曾对其所属范畴有过争议,但目前已经达成共识,认为情绪智力属于智力研究领域的一个应用分支。

针对传统智力的局限和情绪智力理论的混乱,王垒提出了“综合智力”的概念。有学者认为,情绪智力本身就是针对传统智力的缺陷和不足提出来的。我们在弥补传统智力不足时,不一定非得要用国外提出的“情绪概念”这一概念和理论,“综合智力”这一概念更具包容性,我们可沿着这一思路发展下去,去构建起中国的智力理论。

3.2相关研究

对情绪智力结构的验证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面,但随着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我国情绪智力的研究不应总步西方后尘,不应仅对西方理论模型加以修订、验证,更重要的是要建构适合中国文化特点的本土化的情绪智力理论。在这一点上,国内学者基本形成了共识并已做出了一些富有成效的尝试,已有学者在国外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本土化的情绪智力结构模型并做了相应研究。

相关研究方面,主要研究了情绪智力与人格、心理健康、认知智力、学业成绩等的关系。另外还研究了情绪智力的差异性,如情绪智力是否有性别、专业、年级等的差异,大中学生情绪智力有无差异等问题。最后,情绪智力实证的应用研究越来越多,尤其是在教育和心理健康、组织和企业管理领域中,显示出情绪智力研究的应用性不断加强。

4.未来展望

4.1概念争议将在一定时期内持续存在

尽管情绪智力的研究方兴未艾,但科学地界定概念仍然是其研究的主要内容,因为概念的混乱对情绪智力的研究是极为不利的。概念的争议一方面对促进情绪智力研究的繁荣起到积极作用,但另一方面也给人们造成了思想上的混乱,不利于研究的深入。综观国内外研究趋势,情绪智力概念的争议还将在一个时期内持续存在。当务之急是科学地界定情绪智力概念的内涵与外延,这对理清后续研究思路,指导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都具有重要意义。

4.2概念争议将使理论模型和测量方法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

情绪智力概念是结构模型的基础所在,而测量量表与其结构模型则是一脉相传,情绪智力的定义将决定所研制的量表类型和内容。在这种意义上,情绪智力的概念、结构和测量本质上三位一体。而情绪智力诸多不同的概念和理论也导致了不同的测量方法。许多研究者在两种理论模型的基础上,已编制了多个测量量表。但由于情绪智力概念、结构模型本土化的分歧,无法形成统一的测量方法。可以预见,以概念和理论模型为基础的情绪智力的测量方法将继续呈多元化发展趋势。

4.3借鉴国外研究,整合国内成果,构建本土化理论体系

就目前情绪智力研究现状来看,存在诸多问题。比如如何科学地界定情绪智力的概念、究竟哪个模型更科学?是否还存在一个未提出

的更为合理的模型?哪一种测量能更科学地反映一个人的情绪智力情况?对这些问题不同的回答将直接影响情绪智力研究的发展。可喜的是,许多学者已经对此做了富有成效的研究,为发展中国的情绪智力做出了有益探索。然而,与国外研究相比,无论是近年来发表的论文数量和质量、出版著作的数量和质量,还是研究人员的数量及其学术水平的权威性上,国内情绪智力研究与国外相比仍有很大差距,这与我国心理学整理发展水平很不相称。我国学者应借鉴国外情绪智力研究,整合国内已有研究成果,构建适合中国文化背景的本土化情绪智力理论体系。

参考文献:

[1]郭庆科,柳爱明.当前情绪智力的模型及其问题.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7(4):48-51.

[2]韩玺英,廖凤林.情绪智力:模型介绍、异同点比较及评价.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7(3):54-57.

[3]彭正敏、林绚辉、张继明、车宏生.情绪智力的能力模型.心理科学进展,2004,12(6):817-823.

[4]卢家楣.对情绪智力概念的探讨.心理科学,2005,28(5):1246-1249.

[5]王晓钧. 情绪智力理论结构的实证研究. 心理科学,2000,30(1):24-27.

[6]许远理.情绪智力组合理论的建构与实证研究.首都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4.

[7]李涛.大学生情绪智力及其对心理健康的作用研究.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8]邹泓,刘艳,李小青,蔡颖.中学生情绪智力的结构及其与人格五因素、友谊质量的关系.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57-64.

[9]刘成伟,欧阳林舟.关于情绪智力研究的再思考.湖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7(3):124-126.

[10]徐小燕、张进辅.情绪智力理论的发展综述.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6:81.

[11]王莉萍.关于情绪智力概念探讨情况的反思.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3:127-128.

[12]刘衔华,蒋湘祁.情绪智力研究述评.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4,25(5):114-117.

上一篇:建筑安装工程造价指标下一篇:酒店收银员实习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