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纲

2024-06-21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纲(精选8篇)

篇1: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纲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传达提纲

12月12日至14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胡锦涛、吴邦国、温家宝、贾庆林、李长春、习近平、李克强、贺国强、***同志出席会议。中央政治局、中央书记处同志,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党政主要负责人,党中央有关部门、国务院有关部委和有关单位的主要负责人,中央管理的部分企业和金融机构负责人,军队及武警部队有关负责人出席了会议。

12月12日上午,胡锦涛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全面分析当前国际国内经济形势,深刻阐述明年和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工作必须把握好的重大问题,明确提出明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大政方针、主要任务。下午,温家宝同志发表重要讲话,全面总结今年经济工作,对明年经济工作的主要目标、任务和有关重大问题作出具体部署。

一、关于国内外形势

今年是“十二五”时期开局之年,党中央、国务院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牢牢把握科学发展这个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实施“十二五”规划,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正确处理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加大解决突出问题工作力度,巩固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促进经济增长由政策刺激 1 向自主增长有序转变,国民经济继续朝着宏观调控预期方向发展,呈现增长较快、价格趋稳、效益较好、民生改善的良好态势。总的看,2011年,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都取得了新的成绩,实现了“十二五”时期良好开局。在十分复杂的国内外背景下,这样的成绩确实来之不易。这是全党全国同心同德、团结奋斗的结果,是各地区各部门各方面不懈努力、顽强拼搏的结果。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矛盾和问题仍很突出,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和物价上涨压力并存,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节能减排形势严峻,经济金融等领域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潜在风险。我们必须保持清醒头脑,加强风险评估,及早准备预案,及时采取措施,有效化解各种风险。

今年以来,世界经济增长放缓,国际贸易增速回落,国际金融市场剧烈动荡,各类风险明显增多。展望明年,世界经济形势总体上仍将十分严峻复杂,世界经济复苏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上升。我们要更加注重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增强机遇意识、忧患意识,充分认识国际金融危机给我国发展带来的机遇和风险,从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高度,加强战略谋划,增强应对能力,扬长避短,趋利避害,不断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

二、关于经济工作必须把握好的几个重大问题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政治经济环境和国内经济运行新 2 情况新变化,必须继续抓住科学发展这个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把扩大内需的重点更多放在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发展服务业、提高中等收入者比重上来;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努力营造鼓励脚踏实地、勤劳创业、实业致富的社会氛围;牢牢把握加快改革创新这一强大动力,抓住时机尽快在一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突破,着力提高原始创新能力,不断增强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牢牢把握保障和改善民生这一根本目的,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切实办好涉及民生的大事要事,注重提高发展的包容性。

三、明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

明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我们党将召开十八大。做好明年经济工作,保持经济社会发展良好势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会议提出,明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增强调控的针对性、灵活性、前瞻性,继续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着力扩大国内需求,着力加强自主创新和节能减排,着力深化改革开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保持社会和谐稳定,以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异成绩 3 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推动明年经济社会发展,要突出把握好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稳,就是要保持宏观经济政策基本稳定,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保持社会大局稳定。进,就是要继续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取得新进展,在深化改革开放上取得新突破,在改善民生上取得新成效。

(一)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必须统筹处理速度、结构、物价三者关系,特别是要把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有效防范经济运行中的潜在风险放在宏观调控的重要位臵。要深入分析经济发展和运行趋势变化,准确把握宏观调控的力度、节奏、重点。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财政政策要继续完善结构性减税政策,加大民生领域投入,积极促进经济结构调整,严格财政收支管理,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货币政策要根据经济运行情况,适时适度进行预调微调,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货币信贷总量合理增长,优化信贷结构,发挥好资本市场的积极作用,有效防范和及时化解潜在金融风险。财政政策和信贷政策都要注重加强与产业政策的协调和配合,充分体现分类指导、有扶有控,继续加大对“三农”、保障性住房、社会事业等领域的投入,继续支持欠发达地区、科技创新、节能环保、战略性新兴产业、国家重大基础设施在建和续建项目、企业技术改造等。要加强预算管理,严格控制“三公”等一般性财政支出。

(二)坚持不懈抓好“三农”工作,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要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努力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发展。要毫不放松抓好粮食生产,稳步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增加粮食生产直接补贴,加大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力度。要落实好“米袋子”省长负责制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要强化农产品全程质量安全管理,完善储运和市场体系,规范流通秩序,降低农产品流通成本。要抓好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扩大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重点县范围,新建一批高标准农田。要坚持科教兴农战略,增强农业科技攻关和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农业技术推广。要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抓好农村危旧房改造、环境整治、饮水安全、道路建设和电网改造。要办好农村义务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标准和农民受益水平,实现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要落实好中央扶贫工作会议精神和新10年扶贫开发纲要。要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稳步探索农村集体经济有效实现形式,鼓励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为农户提供低成本、便利化的生产经营服务。

(三)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促进经济自主协调发展。一是着力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要合理增加城乡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众收入,拓宽和开发消费领域,促进居民文化、旅游、健身、养老、家政等服务消费;加强城乡市场流通体系建设,提高流通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强化监管和服务,坚决打击商业欺诈、制假售假行为,让广大群众放心消费、5 安全消费。要保持适度投资规模,优化投资结构,重点抓好在建和续建工程,确保国家已经批准开工的在建水利、铁路、重大装备等项目资金需求。二是着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要坚持创新驱动,强化知识产权保护,促进产学研结合,全面落实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加快实施重大科技专项。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要注重推动重大技术突破,注重增强核心竞争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要严格产业政策导向,进一步淘汰落后产能,促进兼并重组,推动产业布局合理化。要加快重点能源生产基地和输送通道建设,积极有序发展新能源。发展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要营造良好政策体制环境,建立公平、规范、透明的市场准入标准。要加快壮大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事业蓬勃发展。三是着力加强节能减排工作。要严格目标责任和管理,完善评价考核机制和奖惩制度,强化节能减排政策引导,加快建立节能减排市场机制。要加强环境保护,重点抓好大气、水体、重金属、农业面源污染防治。要坚持建设性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国际谈判和合作。四是着力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东部地区要更加自觉地率先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努力提高经济发展质量,中西部地区要创新发展模式。要加强对中西部地区、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发展的支持,切实改善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扎实推进援藏援疆工作。要根据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确定的功能定位推进发展,科学引导城市群发展。

(四)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提高对外开放水 6平。要调整财政转移支付结构,加强县级基本财力保障。要推进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和房产税改革试点,合理调整消费税范围和税率结构,全面改革资源税制度,研究推进环境保护税改革。要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和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保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要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积极培育面向小型微型企业和“三农”的金融机构。要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要完善原油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逐步理顺煤电价格关系。要继续深化国有企业、行政管理体制、文化体制等改革和事业单位分类改革。要加快落实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要保持外贸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保持出口平稳增长,推动出口结构升级,加强和改进进口工作,积极扩大进口,促进贸易平衡。要引导外资到中西部地区投资,扩大服务开放,扩大境外投资合作,积极防范境外投资风险。要深化国际合作,加强同周边国家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反对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妥善处理贸易摩擦,努力改善我国发展的外部环境。

(五)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要增加教育投入,提高教育质量,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布局优化。要坚持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加强就业扶助,支持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小型微型企业发展。要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扩大养老等各类社会保险覆盖范围,提高统筹层次和保障水平,落实好各项保障措施和救助机制。要重视农民工在城镇的工作生活问题,帮助他们逐步解决在就业、居住、医疗、子女入学等方面遇到的困难,有序 7 引导符合条件的农民工进城落户。要继续做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加快推进以县级医院为重点的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加快全科医生培养。要抓好保障性住房投融资、建设、运营、管理工作,逐步解决城镇低收入群众、新就业职工、农民工住房困难。要坚持房地产调控政策不动摇,促进房价合理回归,加快普通商品住房建设,扩大有效供给,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要落实好中央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各项部署,妥善解决群众合法合理诉求,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要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加强食品、药品、生产安全监管,强化社会监督,依法打击违法违规行为。

做好明年的经济工作,要坚持统筹兼顾,切实把握好各项目标、任务之间的平衡,稳中求进。要把稳增长、控物价、调结构、惠民生、抓改革、促和谐更好地结合起来。稳增长,就是坚持扩大内需、稳定外需,努力克服国内外各种不稳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及时解决苗头性、倾向性问题,保持经济平稳运行。控物价,就是继续采取综合措施,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防止价格走势出现反弹。调结构,就是突出主题,贯穿主线,有扶有控,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增强发展的协调性和可持续性。惠民生,就是把保障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臵,集中解决紧迫性问题,切实办成一些让人民群众看得见、得实惠的好事实事。抓改革,就是以更大的决心和气力推进改革开放,着力解决影响经济长期健康发展的体制性、结构性矛盾,在一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 8 得新的突破,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促创新。促和谐,就是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积极有效化解各种矛盾和风险隐患,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四、关于加强和改进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

做好明年经济工作,必须加强和改进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着力提高推动科学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能力和水平。要增强大局意识,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对国际国内形势的判断上来,统一到中央对明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和决策部署上来,正确把握本地区本部门工作同全国经济发展的关系,自觉服从和服务于全党全国工作大局。要坚持统筹兼顾,处理好各方面重大关系,推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要做好换届工作,切实选好干部、配强班子,保持本地区发展规划稳定性,做好工作有机衔接。要坚持求真务实,厉行勤俭节约,把有限资源和财力用在发展经济、改善民生上。要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坚决查处各种违纪违法案件,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

12月13日全天分组讨论。习近平、刘延东、***同志参加了重庆、辽宁、河北、财政部、交通部等所在组的讨论。

14日上午,家宝同志作了总结讲话,提出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的意见。一是必须切实增强做好明年经济工作的信心。分析了我们经过30年改革开放建立了良好的物质、科 9 技基础和体制条件,提出要善于用好这些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抓住和用好机遇,推动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二是必须充分估计国际环境的复杂性和严峻性。国际经济危机没有结束,对我国经济增长的不利影响在增加,要重视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把困难估计更充分一些、把措施考虑更周全一些、把工作做的更扎实一些,牢牢把握经济工作的主动权。三是必须突出主题,贯穿主线。要清醒认识到我国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仍很突出,要充分挖掘内需的巨大潜力,着力构建扩大消费的长效机制。保持投资合理增长,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投资的质量和效益。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干旱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内容,中西部地区发展蕴藏着极大的潜力,要创新发展模式,转变发展方式,进一步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四是必须坚持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坚持稳中求进,把稳增长、控物价、调结构、惠民生、抓改革、促和谐更好的结合起来。再次强调三点:第一,巩固房地产调控的成果。目前房地产市场总体处于胶着状态,成交量持续萎缩,房价仍在高位运行,要切实抑制投机、投资性需求,又要支持合理的自住性需求。第二,促进对外贸易稳定发展。外部环境是影响我们经济增长最不确定的因素,4季度以来出口增速回落幅度较大,明年的出口形势不容乐观,要保持外贸政策的基本稳定,促进对外贸易基本平衡,推动企业“走出去”。第三,稳妥处理地方政策性债务。从1079年-1996年,全国所有省级政府和绝大多数市县级政府都举借了债务,目前债务风险总体可控,但也切不可调以轻心。国务院 10 提出按照“分类管理、区别对待、逐步化解”的原则,妥善处理存量债务,建立规范的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制,严格控制地方政府新增债务。五是转变作风,把中央的决策部署落到实处。要深入实际、深入基层,真抓实干,讲求实效。总理还强调了岁末年初的重点工作:抓好今冬明春的农业生产,妥善安排好群众的生产生活,做好财政金融工作,加强经济运行调节,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和社会稳定。

篇2: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纲

导语:一年一度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于12月8日——10日在北京召开,会议为2009年的经济工作最终定调。在国际金融危机肆虐和国内经济急剧下滑的大背景下,这次会议自然就备受国内外各界的关注。

问题:

1.虽然经济会议一年一度,但是今年对会议的看重度却跟往常完全不一样,因为国际国内的形势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那么请您整体评价一下此次会议给您的最深印象、特别之处?

如果说本经济工作会议给我最深印象是什么的话,我想应该是会议召开的背景,也就是目前国际国内复杂多变、经济增长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的形势。国际形势复杂多变主要起因于次贷危机,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愈演愈烈,迅速的从局部发展到全球,从发达国家传导到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从金融领域扩散到实体经济领域。我们可以看到,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实体经济增速大幅下滑,其影响有进一步加深之势。而国内形势可以简单的概括为大喜大悲,过热偏冷。我们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残奥会,成功完成神州七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这些都是另全国人民欢欣鼓舞的大喜事。但是今年年初发生在南方部分地区雨雪冰冻灾害和“5.12”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灾害,全国人民为之感怀与悲伤,对我国经济建设和人民日常生活造成的严重影响。今年年初,中国经济已连续5年以高于10%的速度加速增长,并在2006年突破11%,去年达到11.9%,经济增长有由偏快转为过热的风险。中国经济“入冬”之表象之一在于,工业增加值、PPI、CPI等各项指标正在超预期回落。11月份CPI同比增长由10月份的4%降为2.4%,创下近22个月的新低。PPI是在2008年8月份达到年内峰值开始回落的,8月份PPI同比增幅还为10.1%,9月、10月就分别回落到9.1%和6.6%,11月份PPI同比上涨2.0%,31个月以来的新低。

至于本次会议特别之处,我认为是经济工作会议召开之前的政策和措施先行。11月5日的中央政治局工作会议事实上已经宣布了宏观政策两大转向,财政政策由稳健转向积极,货币政策由从紧转向适度宽松。11月9日,国务院宣布了一项被外界称为“国十条”投资4万亿元人民币的经济刺激方案,以扩大内需。12月3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研究确定九条金融措施,加大对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追加政策性银行贷款规模1000亿元。这一系列政策和措施的出台就已为我们勾画出本次经济工作会议的“总调子”和明年经济工作的重点。

2.一年一度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都是对来年经济工作宏观定调的重头戏。本次会议也是将2009年中国经济发展的大政方针和重点工作任务全面出台,首先通过一段视频了解一下。(插视频)3.我国明年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就是要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把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更好地结合起来。这样的“总调子”意义是什么?会议提到,明年经济工作有五个重要的任务,如何评价这五项任务?

“总调子”的重大意义就在于为我国明年的发展制定了一个国家战略,“保持经济的平稳快速增长”就是这个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这样的总调子是在国际经济形势错综复杂,金融危机愈演愈烈,实体经济深受影响。国内经济形势因国际金融危机快速蔓延和世界经济增长明显减速的影响,加上我国经济生活中尚未解决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目前我国经济运行中的困难增加,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等背景下提出的。我们知道07年国内生产总值是249530亿元,比上年增长11.9%,经济已经出现了过热的迹象,我国采取的是“双防”的政策。而从2007年第二季度以来,中国经济开始出现增速下降,从2007年第二季度的12.7%下降到了2008年前三季度的9.9%,已经连续5个季度下降。我们看到,11月28日晚,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提出要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明年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把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更好地结合起来,2009年的经济政策将定位为“增长第一”。

我们可以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国家发展战略选择来看待,而从“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基调中发现发展的内在逻辑,“扩内需”是作为保增长的根本途径,“调结构”是保增长的内在要求,而整体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改善民生,民生的进一步改善,又会反过来更大幅度的刺激内需!我们再来看五大重点任务,这五项重点任务是实现如上所说国家发展战略的基本框架和路径。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为“扩内需”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平台,加大投入有关民生的重点领域和重点建设项目,继续支持“三农”、社会保障、节能减排,农民持续增收是“扩内需”的重要着力点;而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是“保增长、扩内需”的内在要求。完善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是为“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目标的实现提供体制机制的支撑和保障;解决涉及群众利益的难点热点问题,是在就业、社会保障、教育、医疗卫生方面解除群众后顾之忧,通过民生的改善,让群众安居乐业,无忧消费。

4.08年中国的经济形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财政和货币政策就可以感受的到,年初的时候我国采取的是“双防”政策,即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这个从紧的货币政策也是07年的中央经济会议提出;地震后政策又变为“一保一控”;年底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我国又改为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您对比一下,为什么我国的政策在一年中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呢?

正如主持人所说,今年我国宏观调控政策可以说说是一年“三变”,有点像过山车的感觉,令人眩晕!一般意义上来讲,宏观调控政策不会、也不能轻易更改,但今年宏观调控政策的一年“三变”,就这一点恰恰彰显了中央对经济形势的判断非常正确,做所出的决策非常及时、理智和准确!一年“三变”宏观调控政策的出台,正是中央对今年国际和国内瞬息万变经济运行形势的顺势调整。07年全年GDP增长11.9%,07年年底CPI达到全年最高值6.9%,PPI也达到全年最高值5.4%,经济过热和物价水平大幅上升在07年底显露出来,在07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宏观调控任务: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实施了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从紧的货币政策是投资大幅回落,同时,由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进而严重的影响欧美等国家实体经济的稳健,致使出口遭受严峻的挑战。而物价水平还在高位徘徊,08年2,3,4月CPI和PPI同比增长都在8以上,综合以上经济运行情况,08年7月25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了下半年经济工作的任务: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控制物价过快上涨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即“一保一控”。而08年第三季度GDP为9.9%,已经是连续五个季度连续下滑,经济下行压力加大,CPI和PPI物价指数又在11月表现为双降的局面。在此情况下,提出保持经济平稳较好增长的首要任务,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中央一年“三变”宏观政策调整,是对国际经济形势日益严峻,世界经济进入下行通道,以及国内投资、消费大幅下降的压力之下,所作出的主动适应性调整过程。

5.可以讲这是我国十多年来首次提出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如果说明年的经济形势继续恶化的话,我国的货币政策是否可能更趋宽松呢?如果会的话,会从哪些方面表现出来?

我非常赞同您的观点,为了保持经济平稳较好增长,中央可控制的两大重要手段就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那么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是一定的。货币政策有发周期调节和保障流动性供给的重要作用。从2008年11月27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一年期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各108个基点,其他期限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作相应调整。这是央行今年以来第四次降息,此次贷款利率降幅创出11年来最高水平。从中央银行的动作上,我们可以预测更趋宽松的货币政策将是明年经济生活的“热点词汇”。

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其内涵在于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利率和信贷管理等,达到刺激经济增长的目的。12月13日,《国务院办公厅就当前金融促进经济发展提出30条意见》中指出,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创造适度宽松的货币信贷环境,以高于GDP增长与物价上涨之和约3至4个百分点的增长幅度作为2009年货币供应总量目标,争取全年广义货币供应量增长17%左右。追加政策性银行2008贷款规模1000亿元,鼓励商业银行发放中央投资项目配套贷款,力争2008年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增加4万亿元以上。明年一年期定期存贷款基准利率,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还有下降的空间。

6.今年我过的经济形势发生了重要的变化就是要“调结构”,以前我国GDP的增长是靠出口拉动,现在要变为拉动内需,为什么要“调整结构,扩大内需”呢?

我们常说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是投资、消费和出口。投资贡献39%,消费贡献38%,净出口贡献23%。近年来,“高投资、高出口、低消费”的经济结构失衡问题是我国一直没有解决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经过多年积累,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发展基调的提出有其外在因素,就是世界金融危机,从而传导到实体经济,使世界经济增长受阻,对我国的的直接影响就是出口面临严峻的形势,也就是拉动经济增长的其中一架马车没有动力了。“扩内需、调结构”提出的内在因素,就是我国经济生活的深层次矛盾,今年年初实施的从紧货币政策在年中和下半年效果开始显现,投资拉动经济的动力大幅减弱,内生需求增长放慢,过去一段时间,房价的过快增长及能源原材料价格、劳动力成本的明显上升,抑制了需求增长。同时,劳动收入在GDP中所占比重偏低,职工工资及福利总额占GDP比重在15%~20%之间,而发达国家工薪收入占GDP的比重一般都在54%~65%之间,因此,实行结构性减税,增大政府转移支付力度,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最终提高居民消费能力和动力。同时,城乡经济社会“二元”结构发展障碍,以及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都成为“调结构”主要内涵。

7.11月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中,就研究部署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十项措施。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插视频)

8.对于这十项措施您有什么样的看法?

篇3:关注民生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为应对日益加深的国际金融危机, 中国在一个多月前提出了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出台了10项扩大内需政策, 在两年多时间内计划投资4万亿元。同时在今年第四季度追加1000千亿的投资, 力度之大、密度之高, 历史罕见。

在这种形势下, 12月8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格外引人关注。据有关媒体报道, “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明年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 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将是此次会议的主调, 同时鉴于国际金融海啸和国内经济下滑已严重冲击就业市场, 如何稳定民众就业和收入水平, 将成为此次会议制定明年经济政策的一大重点。据了解, 中央智囊机构已经向决策层提出了明年新增就业人员约900万人, 从而将失业率控制在4.5%左右的就业促进目标。

据香港《文汇报》报道, 在稳定和提高居民收入方面, 中央高层近期尤其关切中低收入阶层生活保障问题, 已经授意有关部门研究制定相关政策, 加大对中低收入阶层生活的扶助力度。而一些新的扶助措施一经推出, 可能连续实施三年, 足见力度之大, 同时也反映出中央对目前经济危机的后续影响高度重视, 绝不掉以轻心。

篇4:解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2004年12月3日至5日,一年一度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

从已经见诸报端的会议内容来看,本次会议在全面阐述明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的同时,也有一些崭新的提法和构思,对于企业来说,这些政策上的风向转变,也就意味着市场机会的到来。

稳健的财政政策意味着什么

双稳健是本次经济会议最大的亮点,即稳健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其中最受关注的是财政政策。

财政政策转为稳健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国债发行的规模开始缩小。增发长期建设国债是积极的财政政策的典型特征,但这个“特征”近两年正逐渐“淡化”。例如,2003年,长期建设国债发行由1500亿元减到1400亿元,2004年又从1400亿减到1100亿元。据预测,今后国家还将减少长期建设国债的发行。

有专家指出,稳健的财政政策的目的是要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正确把握调控的力度和重点,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物价基本稳定,并非全面紧缩,更非一刀切,也不是急刹车。稳健的财政政策,是要贯彻实施区别对待、有保有压的政策。比如,农业、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都是要保护的,这些方面的投入将会进一步加大;当前供给紧张的能源、运输和重要原材料等方面的投入也都要加大;而在钢铁、水泥、电解铝等部分过热行业,将会采取控制投入增长的政策。

仔细分析就会发现,此次财政政策的转变和2004年7月16日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是遥相呼应的。这种遥相呼应证明了一个大方向,就是虽然中央从2003年7月开始新一轮宏观调控,但事实上,通过投资体制的改革,中央和国务院已经在很大程度上放弃了对相当一部分行业的准入限制。民间资本可以更加自由地进入一些行业。而国家的财政资金,更多地转向了一些公共服务领域、农业科技领域等等。

因此,对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研究必须辅之以对投资体制改革的研究,这样才能领略其中的要义。

能源领域大有可为

关于能源问题,相关信息这样表述中央的看法,“节约能源、资源是优化结构的重要目标。必须坚决扭转高消耗、高污染、低产出的状况,全面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要坚持开发与节约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大力发展循环经济,逐步构建节约型的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节约型发展道路。”

虽然这样的表述是放在2005年6大工作任务中的第三项“大力推进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中,只是这项任务其中的一个要点,但是,能源问题势必成为2005年最大的经济热点之一。

有关数据显示,2003年中国消耗的钢材占世界消耗总量的21%,铁矿石占30%,氧化铝占25%,水泥占40%,煤炭占31%。中国的万元GDP能源消耗水平是发达国家的3倍到11倍,而中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五分之一,土地资源占有量不到三分之一。粗放型的增长方式已经维持了近二十年的高速增长,如果不尽快转变这种初始性的增长方式,中国经济的长远发展将会遭受严重的威胁和挑战。

因此创建一个“节约型社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成为各方热议的焦点。

从国际上看,世界上主要发达国家近年来都突出强调“循环经济”的发展路径。比如德国的循环经济起源于“垃圾经济”,并已经向生产领域的资源循环利用延伸。日本的“循环型社会”起源于废弃物问题,旨在改变社会经济发展模式。美国早在1976年就颁布实施了《资源保护回收法》。这些国家的关于循环经济、节约能源的思路已经引起中央的高度重视。

由于目前我国资源紧缺形势相当严峻,如果不重构节约型和高效率的经济体系,就会存在着很大的系统性风险,国家经济安全也缺乏保障。所以,大力开展节能运动,开发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分布式能源将是一个国家倡导、民意赞同的大方向。

在这方面,企业有很多的机会。

农产品及服务将有作为

很多专家学者早就猜测,2005年的中央第一号文件,又是关于三农问题的。农民问题,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中心问题。

在本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明确提出“要不断调整投资和消费的关系,提高城乡居民消费能力,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这一提法,一方面与积极财政抽身而退形成对照,另一方面,要达到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目标,其中的关键是增加农民收入。因为农民占了中国人口的大多数,农民的收入上不来,何谈消费拉动经济。

在这方面,中央有一个基本的判断,这个判断就是“我国现在总体上已到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这个判断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众所周知,长期以来,农民承受城乡收入的巨大差距。在改革开放初期,由于农村包产到户的改革先行一步,城乡收入差距曾经有所缩小,但近几年又有扩大趋势。如果说我国已到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的判断不但被中央政府所认识也被各级地方政府所接受,那么,这个思想转变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将是十分巨大的。因为这将终结长期以来各级政府客观上存在的“决策的城市倾向”,并逐步迎来城乡差距明显缩小的可喜局面。

因此,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各级政府“应当顺应这一趋势,更加自觉地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更加积极地支持‘三农’发展。要站在全局的高度重视发展农业,动员全党、全社会都来关心和支持农业。明年各项支农措施的力度只能加大,不能减弱。已经实行的政策不能变,已经给农民的实惠不能减,随着国家财力物力的增强,还要逐步加大支农力度。要从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出发,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

对于企业来说,一方面可以在农民增收这个方面有所作为,如果没有机会,则需要密切关注农民收入的增长,有的企业可以预先准备,开发专供农村市场的产品和服务。

王义伟

中华工商时报高级记者。近几年专注于中国入世谈判进程、入世对中国的影响以及中国产品屡遭外国反倾销等问题的追踪。对企业经营中出现的失误、失败以及未来发展等问题进行过深入的分析研究。

篇5: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纲

中央、全省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传达提纲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主要精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于2011年12月27日在北京市举行。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分析农业农村形势和交流经验,讨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讨论稿)》,部署2012年农业农村工作。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这次会议,会前,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国务院常务会议和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专门研究了会议文件,对做好2012年农业农村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胡锦涛总书记对开好会议作出重要指示,温家宝总理作了重要讲话,回良玉副总理主持会议并作总结讲话,国务委员兼国务院秘书长马凯出席会议。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各省(市、区)党委、政府分管负责同志及农口综合部门负责同志,中央和国家机关及军队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参加了会议。会议表彰了全国产粮大县、突出贡献农业科技人员、种粮售粮大户和先进工作者。黑龙江、安徽、内蒙古等6个省(区)作了大会典型发言。会议分组讨论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讨论稿)》。会议主要精神体

篇6: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纲

以法治思维法治方式惩治腐败 ——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精神学习心得体会

XXX(2020 年 11 月 22 日)

“既要立足当前,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深层次问题;

又要着眼长远,筑法治之基、行法治之力、积法治之势。”近日,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上,____总书记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作出

了战略部署。纪检监察机关要认真学习领会____法治思想,吃透基本精神、把握核心要义、明确工作要求,依规依纪依法履行职责,坚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惩治腐败,推进纪检监察工作规范化、法治化。

全面依法治国必然要求纪检监察工作规范化、法治化。纪委监委履行纪检监察两项职责,既执纪又执法,自身必须严格依规依纪依法行使权力、履行职责。从____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指出“加强反腐败国家立法”,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制定国家监察法,依法赋予监察委员会职责权限和调查手段”,再到在十九届中央纪委四次

全会上要求纪检监察机关“牢固树立法治意识、程序意识、证据意识,严格按照权限、规则、程序开展工作”,根本上就是要确保纪检监察工作在规范化、法治化轨道上运行。这既是依法治国和依规治党有机统一的具体体现,也是实现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推进纪检监察工作规范化、法治化,必须把执纪执法权力关进制度笼子。随着纪检监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纪检监察法规制度体系建设稳步推进。制定监察法,依法赋予监察机关必要的调查权限和手段;

出台监督执纪工作规则和监督执法工作规定,明确监督执纪执法权力有哪些、什么必须为、什么不可为,也促进了执纪执法贯通、有效衔接司法;

颁布政务处分

法,对政务处分的种类、适用规则、程序等作出明确规定……一系列法规制度建设为纪检监察机关履行职责提供重要制度遵循。

坚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惩治腐败,确保每一起案件都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在反腐败工作实践中,纪检监察机关严格依规依纪依法,严把事实关、程序关和法律适用关,把法律法规制度规定转化为具体实践。无论打虎拍蝇还是猎狐,始终坚持运用法律法规赋予的各项制度利器,最大限度释放震慑效应,实现政治效果、纪法效果、社会效果有

机统一。比如,适用政务处分法有关规定,对河北省原省委常委、副省长张和作出“按四级调研员确定退休待遇”“收缴其违纪违法所得”的政务处分;

比如,依据监察法等法律法规对防逃工作相关规定,科学设置防逃程序,将企图外逃的西南林业大学原校长蒋兆岗、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政府原副秘书长程鹏拦截在国门之内。

推进纪检监察工作规范化、法治化,关键是要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必须牢固树立依规依纪依法的理念,自觉坚持以党章党规党纪、宪法法律法规为准绳,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开展工作,无论是强化监督、执纪审查、调查处置,还是巡视巡察、问责追责,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要合规合纪合法,不断提高治理腐败效能,持续推进新时代纪

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

篇7: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纲

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精神学习解读

XXX(2020 年 11 月 20 日)

同志们:月 16 日至 17 日,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七常委集体出席,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这是十九届五中全会后,召开的第一场中央工作会议,也是党中央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全面总结了党

的十八大以来法治建设取得的成就,深刻阐明了深入推进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的重大意义,系统阐述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思想,科学回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作出了战略部署。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高屋建瓴、视野宏阔、内涵丰富、思想深刻,体现了深远的战略思维、鲜明的政治导向、强烈的历史担当、真挚的为民情怀,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思想性、理论性,是指导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的纲领性文献。

一、明确习近平法治思想在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中的指导地位 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之所以十分重要,首先在于明确了习近平法治思想在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中的指导地位。

习近平法治思想内涵丰富、论述深刻、逻辑严密、系统完备,就主要方面来看,就是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议上重要讲话中精辟概括的“十一个坚持”:坚持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坚持依宪治国、依宪执政;坚持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坚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坚持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

司法、全民守法;坚持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坚持建设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法治工作队伍;坚持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这“十一个坚持”,系统阐述了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的战略思想和工作部署,深刻回答了新时代为什么实行全面依法治国、怎样实行全面依法治国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是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二、重要时间节点召开的重要会议 相较于以往,这次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处于一个新的时空坐标:“‘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即将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即将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前不久,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发出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胜利的动员令。十九届五中全会擘画的这幅发展蓝图,如何才能落到实处?夺取新胜利靠什么保障?靠什么护航“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 当然要靠法治。

五中全会闭幕后,不到 20 天的时间,就召开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其中传递的信号,不言而喻。

法治,是规范,是保障,具有基础性地位。就“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而言,没有全面依法治国,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就不

可能有序运行,就难以实现社会和谐稳定。

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迫切需要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

三、发出建设更高水平法治中国“动员令” 这次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部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必须抓好抓实的重点任务,提出一系列具有全局性、基础性的重大举措,发出了建设更高水平法治中国的动员令。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

如同一辆加速行驶的汽车,车速越快,车辆的“底盘”必须越牢靠。经济社会发展提速,人民群众期待和要求提高,法治保障必须更坚实稳固。

从新中国成立 70 多年来的发展历程看,我们之所以创造出经济快速发展、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同我国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从今年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来看,正是因为我们在法治轨道上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才取得了重大战略成果。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只有更加重视

法治、厉行法治,才能依法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

四、着力解决法治领域突出问题 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根本目的是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积极回应人民的新要求新期待,就要系统解决法治领域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用法治保障人民安居乐业。

补短板、填空白、强弱项,这次会议明确,未来法治中国建设,要以解决法治领域突出问题为着力点。

立法:积极推进国家安全、科技创新、公共卫生、生物安全、生态文明、防范风险、涉外法治等重要领域立法,健全国家治理急需的法律制度、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必备的法律制度。

法治政府建设:用法治给行政权力定规矩、划界限,规范行政决策程序,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司法:深化司法责任制综合配套改革,加强司法制约监督,健全社会公平正义法治保障制度。

普法:要在针对性和实效性上下功夫,特别是要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不断提升全体公民法治意识和法治素养。

总之,在这个时间点召开这样一场会议,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意义十分重要。我们要认真

篇8: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解读

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回应了人们热切关心的形势判断、政策基调、主要任务、重点难点等重大问题, 可以用五大任务、四个“牢牢把握”、四个“保持”、四个“着力”来概括。

对于今年的国内外经济形势, 中央认为, 世界经济复苏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上升, 国内经济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矛盾和问题仍很突出, 困难和潜在风险不可低估。为了应对复杂多变形势, 适应新情况新变化, 必须继续抓住科学发展这个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 做到四个“牢牢把握”, 即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 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 牢牢把握加快改革创新这一强大动力, 牢牢把握保障和改善民生这一根本目的。我们认为, 四个“牢牢把握”是实现稳增长、控物价、调结构、惠民生、抓改革、促和谐等六大工作目标的思想保障和思想遵循;只有做到四个“牢牢把握”, 才能确保各项工作行走在科学发展的轨道上。

四个“着力”, 具体说, 就是着力扩大国内需求, 着力加强自主创新和节能减排, 着力深化改革开放, 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四个“着力”与四个“牢牢把握”紧密关联, 内容上是一致的, 但侧重点不同。四个“着力”是从如何开展工作、如何抓住重点来说的, 重在落实。四个“牢牢把握”是从如何坚持正确方向、确保不偏离轨道来说的。

四个“保持”, 主要是针对今年经济社会工作总基调而言的。中央明确要求, “要突出把握好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之所以强调“突出把握好”, 正是为了应对可能出现的新的不确定不稳定因素, 为了适时而稳健地推进改革, 为了在波动的世界环境中扬长避短, 趋利避害。中央用四个“保持”来强调“稳”的内涵, 即保持宏观经济政策基本稳定, 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 保持社会大局稳定。第一个“保持”是概括了总的宏观经济政策基调, 后三个“保持”是阐述“稳增长”、“控物价”、“促和谐”三大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目标。做到四个“保持”, 是为了更好地“进”。“进”则是针对“调结构”、“抓改革”、“惠民生”三大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目标而言的, 具体说, 就是要继续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取得新进展, 在深化改革开放上取得新突破, 在改善民生上取得新成效。

“五大任务”是:1、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 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2、坚持不懈抓好“三农”工作, 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3、加快经济结构调整, 促进经济自主协调发展;4、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 提高对外开放水平;5、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可以说, 五大任务是“突出把握好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的具体抓手;而完成好五大任务的衡量标准, 就是能否继续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通胀预期三者的关系。

为此, 中央特别强调保持政策的稳定性、连续性, 增强调控的针对性、灵活性、前瞻性。会议指出, 财政政策和信贷政策都要注重加强与产业政策的协调和配合, 充分体现分类指导、有扶有控, 继续加大对“三农”、保障性住房、社会事业等领域的投入, 继续支持欠发达地区、科技创新、节能环保、战略性新兴产业、国家重大基础设施在建和续建项目、企业技术改造等。

我们认为, 此次会议对于经济工作的分析和部署, 不仅体现了扎实务实的精神, 并且有着极其重大的承前启后的作用。进一步巩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 做好今后的工作, 时刻都要坚持稳中求进, 时刻都要坚持稳定性、连续性、针对性、灵活性、前瞻性, 时刻都要坚持分类指导、有扶有控。

对于资本市场发展, 会议上有三处表述值得关注:一是在“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 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段落中, 强调“发挥好资本市场的积极作用”;二是在“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 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段落中, 强调“要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三是提出“要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和汇率形成机制改革, 保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这三点对于资本市场发展都有指导意义, 至少说明, 资本市场的作用日益重要, 资本市场需要进一步优化结构, 资本市场改革要与宏观改革特别是利率汇率改革相协调。

“稳中求进”提法的真正内涵在于“机变”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焦点不仅局限于经济工作, 而是将今年的经济工作和社会发展重点结合在了一起。会议提出, 为了“推动今年经济社会发展, 要突出把握好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稳, 就是要保持宏观经济政策基本稳定, 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 保持社会大局稳定。进, 就是要继续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取得新进展, 在深化改革开放上取得新突破, 在改善民生上取得新成效”。

从会议公报中, 很多人解读出“中央政府可以容忍经济增速放缓”的基调, 因此不能过分强调“保增长”。市场预期货币政策不能转向适度宽松, 流动性枯竭局面难改, 股市当然以下跌应对。我们以为, 会议透露出了“不能容忍经济增速过快放缓”的战略意图, 稳中求进, 稳中求变, 2012年货币政策的特点将是更加“灵活”, 房地产政策也将随机应变。正所谓名义上不变, 实际是“善变”。

为什么如此解读?“稳”的第一要义是“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且“稳”与“进”是密切相关的, 不进难有稳, 不进将错失“重大战略机遇期”。我们注意到, 无论是中央政治局会议还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都强调了“要继续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这才是重中之重。

当前国际经济形势“哀鸿一片”, 欧债危机深不见底。正因为欧债危机的存在, 美债危机也可能浮出水面, 才使得欧美列强都需要中国, 对中国的追赶步伐会“适度容忍”, 加上伊朗、俄罗斯的平衡作用, 中国的发展并不显得那么咄咄逼人, 这就是“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实际意义。这个时期用好了, 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中国可以再上台阶。

中国的快速发展也是“求稳”, 保证社会稳定是必要一环。要促经济转型、扩大内需、促改善民生, 都需要钱, 而钱从哪来?中国似乎有的是钱, 3.2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 好像是全世界“首富”;但A股市场很差钱, 这大概也是全世界投资者统一的认识, 否则怎么会最熊呢?其实中国很差钱, 在四季度经济增速下滑加快的背景下, 上市公司市盈率出现大幅度下降, 小微企业生存困难, 国企也很缺钱, 财政收入怎么可能保持高增长?

10月份财政收入增长只有16.9%, 比一季度回落了近一半;11月份增长只有10.6%, 出现快速回落;而进入12月, 有些 (收入) 项目甚至已经出现下滑征兆。如果考虑到年末中央财政还将大量拨款弥补一些地方政府的财政亏空, 2011年全年的财政收入并不乐观。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 要“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 把扩大内需的重点更多放在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发展服务业、提高中等收入者比重上来”, 要扩大内需、提高劳动者收入, 钱从哪来?必须实现优质增长, 高效增长, 提高企业盈利能力, 这些都需要投入。所谓积极的财政政策, 也需要钱, 钱从哪里来?靠发债券, 搞赤字?都不靠谱, 还是要保增长。

目前很多人一听“保增长”就与保房地产商连在了一起, 其实保增长只是保实体经济, 通过更灵活的宏观调控政策激活企业活力, 通过实体经济开工率的提高促进就业率的提高, 使被流动性困扰的企业扭亏为盈。尤其要保证小微企业、民营经济, 还有国家级大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平稳。

对房地产调控不能松劲, 但也不能只靠限购限贷, 未来改变的一定是这种只靠非市场手段压制房价的局面, 要研究长效机制。房地产调控重在改变思路, 强调稳中有变, 稳中渐变, 在市场交易活跃的背景下实现价格稳步回落。现在各级财政都没有钱, 保障房无法按计划完工, 同时, 我国各大城市已经积压大量商品房, 现在还有更多的房子建好了, 却卖不出去。怎么平衡两者的缺口呢?政府通过赊欠或发行特种债券的方式收购开发商的商品房, 当然是低价收购。这就是平准, 可以搞活滞压在房地产市场的大量资金, 也可以少建很多“建成负担”的“保障房”。将建设保障房的大量资金拿出一部分, 用于开发全国住房联网系统。这个网一建, 全国房价肯定大跌, 政府正好低价收购将建设保障房的资金用到刀刃上。

还是那句老话:防范危机的前提条件是预见危机。现在再加上一句:防范危机的最好办法是求变。对2012年经济工作的预期就是:稳中求进, 稳中求变, 稳中渐变。

“五大任务”对执政理念及操作提出要求

从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五大工作任务来看, 短期内中央希望通过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来保持经济平稳增长;中长期来看, 中央希望通过加快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来防止经济大起大落, 寻找一种能使经济保持持续活力的增长机制, 确保“十二五”期间经济有效增长, 民生福祉持续提高, 经济战略转型基本完成。无疑, 五大任务关键在于各级政府转变经济增长观念, 全面升级发展思维, 采取切实措施打造以内生性增长为主动力的发展模式。

去年以来国内外经济形势异常复杂, 但放在全球主要经济体的横向对比层面上看, 中国经济发展态势仍不乏亮色。去年前三个季度GDP保持着9.7%、9.5%以及9.1%的增速, 这在主要经济大国中非常难得。但不能不提到的是, 去年以来的经济增长轨迹, 更大层面上依然沿着既往的路径, 如何在增长中加快相关配套制度改革, 依然是困扰各级各地政府的迫切命题。我们认为, 尽管“十二五”期间经济或许还是能继续保持较快增长。但谁都知道, 如果不彻底改革增长模式, 不全面升级发展思维, 增长模式无法实现质的跨越, 粗放式的增长其本身的有效性与福利效应不仅不会与经济规模呈正相关, 还会导致既有增长模式弊病的进一步恶化;倘若中国经济真的像某些经济学家所说的早在几年前就跨过了“刘易斯拐点”, 则中国经济在逐步告别人口红利之后, 有可能会迎来痛苦的爬坡期。

另一方面, 正如本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所高度关切的, 中国经济面临的可能危险还在于:内外经济的失衡尤其是外部发展环境的可能恶化, 使得中国在愈来愈不确定的经济环境中, 爆发系统性风险的可能性越来越大。因此, 中央特别提到要有效防范和及时化解潜在金融风险, 万不可有任何疏忽。否则, 中国真有可能在尚未完成工业化和城市化尤其较为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尚未搭建完毕的情况下, 在经济遭受重创之后错过重振的时间窗口;而基于收入差距扩大而产生的社会不稳定又会进一步加大政府的管理成本。事实上, 今天的中国, 经济不仅存在着严重的内部失衡, 外部失衡亦很严重, 在这种约束条件下, 必须格外小心资产泡沫膨胀之后引致的系统性经济风险。如若不引起足够的重视, 局部风险的扩散和累积将有可能演变成系统的经济与金融风险, 而民生福利和财富增长的不协调问题已经不再局限于经济领域, 如若不能找到有效的对策, 很有可能成为激化社会矛盾的定时炸弹。

中国经济在逐步告别人口红利、“入世”红利和国际产业转移红利之后, 如果不能找到促进经济内生性增长的相关动力, 不能有效调动各个层面市场主体的积极性, 则今后五年乃至未来十年的增长动力将面临更多的不确定性。

因此, 在支撑中国经济下一个增长周期的红利与要素趋减的情况下, 宏观经济政策调整既要着眼于经济增长、物价稳定、结构调整与民生福祉, 更要正视宏观经济风险不断累积以及经济内外失衡持续加剧的事实, 致力于破解制约经济中长期发展的相关约束条件, 切实加快要素价格市场化改革, 尤其是政府管理体制改革, 全面落实以经济增长方式转型为主线的改革思路。

我们曾说过, 经济增长从长期来看应是一种内生性选择, 依赖于市场主体基于既有的约束条件追求成长空间的持续扩大。因此, 唯有有效经济增长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常态, 且基于这种增长路径的财富积累能有序转化为民生福利时, 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才有经济学意义和国家意义。

这些年来一个不容否认的事实是, 政府在推进市场化改革方面仍不彻底, 高度依赖投资和出口, 未及时实现增长动力的切换, 相关改革进展缓慢, 尤其是要素价格市场化改革趋于停滞, 已成经济迈向内生性增长的最大障碍。

因此, 决策层在具体的政策施行中不应过于看重短期经济增长势头可能下滑, 而是着重思考如何通过确立以经济增长方式转型为主线的改革总体思路, 来推进结构性改革。政府理应切实扩大竞争性投资领域, 让民间资本参与投资, 在提高投资效率的同时也会提供更多就业机会。而为了使宏观领域的政策改革能更好反映出资源的稀缺性, 政府亟需消除土地、资本、劳动力和能源等价格方面的扭曲, 改变由行政机关定价或者受行政机关影响的定价机制, 真正做到由市场来决定价格, 反映这些要素的机会成本。

我们冀望, 在今年以及今后一段时期, 政府既要通过制度改进和技术创新引领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更要切实把握自身转型的时间窗口, 着力推进以政府转型为主线的全面改革, 确立政府在基本公共服务中的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 形成基本公共产品供给的多元化服务体系;进一步地, 通过深化收入分配体制改革以及相关的转移支付, 实现财富积累由政府、企业和部分个人向广大居民尤其是弱势群体的适当转移, 真正实现藏富于民。

中等收入人群的消费特征及政策着力点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 要提高中等收入者比重。在当前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导致我国外部需求减弱的背景下, 需要高度重视挖掘中等收入人群的消费潜力, 以此扩大内需, 保持经济平稳增长。

中等收入人群具有以下几个明显特征:一是教育程度较高。教育程度越高, 就业的稳定性相对越强, 获得的收入也相对越高。二是城镇化。城镇化不仅是中国经济增长的内在推动力, 而且也是财富不断积累的过程。从人口分布看, 中等收入人群主要分布在城镇。三是金融资产较多。中等收入人群的财产多以住房、股票、基金、理财产品以及银行存款的形式存在, 财产的金融化特征非常明显。

低收入人群消费倾向高, 但主要集中于基本消费, 如食物和衣服, 消费对产业带动作用不强。而中等收入人群消费主要集中在基本消费之外, 如耐用商品、汽车、文化娱乐等, 其消费对相关产业的带动能力较强, 是消费结构升级的重要推动力量。

当前制约中等收入人群消费的主要因素有:一是就业稳定性下降。二是财产性收入下降。三是住房贷款利息负担也对中等收入人群的消费产生挤出效应。因此, 需要采取有效措施扩大中等收入人群消费。比如, 引导企业采取减薪的方式替代裁员以降低成本开支;出台优惠政策鼓励团体消费, 允许企、事业单位通过代购卡形式发放部分福利费, 并进行个人所得税的减免;政府以减免税费的形式鼓励中等收入人群的电动汽车或耐用品消费等。应通过多种方式引导社会舆论, 强调经济增长基本面的稳健因素, 稳定企业和居民对未来经济增长的信心。

政策基调决定2012年楼市将继续深度调整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全社会都关注的楼市宏观调控, 中央也确定了“坚持房地产调控政策不动摇, 促进房价合理回归, 加快普通商品住房建设, 扩大有效供给, 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方向。

2011年, 以不断加码的“史上最严厉宏观调控”为先导, 以渐行渐近的保障房和房产税为标志, 全国楼市走到了一个新的十字路口。最严厉楼市调控持续将近一年后, 高企的房价终于开始出现松动的迹象。对于民众关于楼市调控会否放松的猜测,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强调, 坚持房地产调控政策不动摇, 促进房价合理回归, 加快普通商品住房建设, 扩大有效供给。要抓好保障性住房投融资、建设工作, 逐步解决城镇低收入群众、新就业职工、农民工住房困难。此番表态和中央之前精神一致, 因此业界普遍认为是中央“铁了心”坚持调控, 限购、限贷的政策不会放松。

上一篇:国庆游记作文500字下一篇:鼠年迎春节祝福语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