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S版滥竽充数

2024-07-25

四年级语文S版滥竽充数(精选8篇)

篇1:四年级语文S版滥竽充数

《滥竽充数》教学设计

长青路小学 邓俊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正确理解,《滥竽充数》这则寓言故事的内容。2.理解寓意,懂得道理学会做人。

3.认识“滥、竽、郭、腮、腔”五个生字。会写“滥、竽、宣、超、编、腔、混”七个生字。掌握“滥竽充数、高超、装腔作势”等词语。教学重点:理解寓言的寓意。教学难点:学习活用这个成语。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学过寓言故事吗?让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都学过哪些寓言故事(师展示寓言图片,学生看图说出寓言故事的名字)这些寓言故事都有哪些共同的特点?(通过一个简单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今天我们还要来学习寓言故事,就是23课《寓言两则》,两则是什么意思?(两个)这节课我们学习其中的一个寓言《滥竽充数》。(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 解题识字

1、理解题目意思(课件展示)并在书上批注。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3、检查学生预习字词情况。

4、听写字词,纠正易错字,并指导学生书写。强调写字姿势。

三、细读课文 领悟寓意

1、指名分段读课文。(随机指导读准“竽眼儿”“齐湣王”的读音。)

2、自读课文第一段,找出课文里描写齐宣王怎样听吹竽的句子,划出来。

3、学生汇报描写齐宣王听吹竽的句子(课件随机展示)

4、齐宣王听吹竽有个特点,他喜欢讲排场,讲排场是什么意思呢?(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讲排场”)

5、文中是怎么写他讲排场的呢?(他手下吹竽的乐队就有三百人,他常常叫这三百人一齐吹竽给他听)

6、指导朗读

7、同学们,齐宣王这么爱讲排场,请三百人一齐吹竽,你们想一下,如果有人吹不出声,能不能听出来?(不能)南郭先生就是这样的人,他不会吹竽,却说自己技艺高超,也混在队里充数,享受着很高的待遇。那他不会吹竽,又是怎么吹的呢?自读课文第二段,从课文中找一个成语回答。(装腔作势)理解装腔作势(故意装出某种腔调,做出某种姿势,想引人注意)

8、文中怎样描写南郭先生装腔作势地吹竽的呢?找到相关的句子,读一读(课件随机展示)

9、试着表演南郭先生“装腔作势”吹竽的样子。

10、指导朗读

11、在齐宣王那里,南郭先生装腔作势的结果怎样?(他混过了一次又一次,都没有被发觉。)

12、但是好景不长,后来齐宣王死了,他的儿子齐湣王继承了王位,齐湣王又是怎样听吹竽的呢?找到描写齐湣王听吹竽的句子,划出来。

13、学生汇报(一个一个地吹)

14、这回南郭先生是怎样做的?(急忙偷偷地逃走了)

15、南郭先生为什么急忙偷偷地逃走了?(因为他没吹竽的本领,齐湣王一来,他再也混不下去了。)

16、你觉得南郭先生是个怎样的人?(他是一个不会吹竽充会吹竽,不懂装懂的人。)

17、讨论: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告诉我们没有真正的才干,而混在行家队伍里面充数,是不行的。我们千万不要做滥竽充数的人和事,要有真才实学,做个诚实的人。“滥竽充数”它也是一个成语,比喻拿不好的东西混在好的东西里面充数。)

18、根据“滥竽充数”的成语意思造句。

四、拓展练习

1、根据词义解释选择填空(课件展示)

2、想象南郭先生逃走以后会发生什么事?

3、拓展阅读《鱼目混珠》

3(1)学生自读故事(2)指名读故事

(3)小组根据学习提示进行合作学习讨论(4)汇报

六、推荐阅读《中国古代寓言故事》、《伊索寓言》。

七、板书设计

23、寓言两则

南郭先生 齐宣王 三百人齐吹 装腔作势 滥竽充数

齐湣王 一个一个吹 偷偷逃走 道理:没有真才实学是不行的

篇2:四年级语文S版滥竽充数

教学设计2

(一)谈话引入

1我们已学过一些寓言故事,寓言就是通过一个简短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

2说说怎样学习寓言故事。

3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两则寓言故事,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1自由朗读两则寓言故事,画出课文中的生字,借助拼音认读,想办法识记字形。

2检查自学生字的情况。可同桌之间或小组之间互相检查。

3画出新词,读一读,想想这些词语的意思。不理解的词语和同学讨论,或问老师。

4了解两则寓言故事的内容,说说两则寓言分别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三)再读课文,领悟寓意

1学习第一则寓言《滥竽充数》。

(1)南郭先生为什么先能蒙混过关,后来却偷偷地逃走了?

(2)南郭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3)想一想:生活中有像南郭先生这样的人吗?

(4)讨论:这则寓言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5)引导学生理解“滥竽充数”这个成语其他的意义。

(6)自由朗读课文。

2学习第二则寓言《邯郸学步》。

(1)让学生根据学习第一则寓言的方法来自学第二则寓言。

(2)集体汇报学习结果,同学之间互相交流学习体会。

(3)教师视情况给予必要的指导。

(4)自由朗读课文。

(四)巩固生字、新词,指导书写

(五)拓展训练

(1)演一演这两个寓言故事。演完后,模仿记者采访“南郭先生”和那个“燕国人”。

(2)选择其中一则寓言,续写寓言故事。

参考资料

1关于课文

(1)《滥竽充数》出于《韩非子·外储说上》,原文是:“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悦)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课文是根据这段文字编写的。

(2)《邯郸学步》出自《庄子·秋水》,原文是:“且子独不闻夫寿陵余子学行于邯郸与(欤)?未得国能,又失其帮行矣,直匍匐而归矣。”课文是根据这段文字编写的。

2、词语解释

滥竽充数:竽,一种乐器,形状像笙。充数,凑数。这个成语比喻没有本领的人冒充有本领;次的充作好的;有时也用来表示自谦。

排场:表现在外面的铺张奢侈的形式或局面。

待遇:本课指报酬。

装腔作势:腔,腔调。势,姿势。故意装出某种腔调,做出某种姿势,想引人注意或吓唬人。

邯郸学步:邯郸,战国时期赵国的首都,故址在今河北邯郸市。学步:学走路。这个成语比喻机械地模仿别人,最后连自己原来会的东西也忘记了。也作“学步邯郸”。

优雅:本文指走路的姿势十分优美,有风度。

《语文同步读本》指导

篇3:四年级语文S版滥竽充数

师:今天我们来讨论一个人生的大问题:人活着是为了什么?

生:为了赚钱!

师:有钱就能生活得很好吗?如果是这样, 为什么有些千万富翁还活得不快乐呢?为什么明星大腕还选择自杀呢?我觉得, 钱不能成为人生的追求。

生:人活着, 是为了学习。

师:学习怎么可以成为人生的目标呢?那还不学成书呆子了。

生:为了找个好工作。

师:什么工作是好工作呀?

生:挣钱多的。

师:唉, 又说回钱上来了。看来, 同学们还没有思考过这个人生的大问题。老师给大家一个答案, 保准让你满意:人活着是为了追求幸福。 (板书:幸福) 你们说的学习、找好工作、多赚钱, 都是为了追求幸福, 但是, 幸福的含义不只是学习、工作和赚钱。请大家欣赏一首题为《泥土》的短诗:“老是把自己当成珍珠/就时时有被埋没的痛苦/把自己当作泥土吧/让众人把你踩成一条道路”。你们说, 珍珠和泥土, 谁更幸福?

生:诗中说珍珠经常痛苦, 可是泥土被人踩成了道路, 它怎么会幸福呢?

师:光芒四射的珍珠, 总要显示自己;显示不成, 它就痛苦。有一个同学告诉我, 艺术节的时候, 班级里要选一个同学去参加歌唱比赛。这个同学一直都认为自己唱歌是最好听的, 所以, 她认定老师一定会让她参加比赛, 于是, 这个同学激动得满脸通红, 心怦怦直跳。结果, 老师却说出了另一个同学的名字。这个同学立刻委屈得眼泪都要流出来了。这都是因为她把自己当成了珍珠而造成的痛苦。如果她把自己当成泥土, 为别人铺一条回家的路, 或者上学的路, 谁都不会把她忘记。你们有没有想过, 没有泥土的世界, 会是怎样的呢?

生:没有泥土, 就没有我们住的房子;没有泥土, 就没有花草树木。我们脚下的大地, 就是泥土呀!

师:泥土就像空气、阳光和水一样, 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宝贝呀!没有珍珠, 人类一样可以活着, 但是没有泥土, 人类就不能生存了。这么宝贵的泥土, 它却没觉得自己有什么了不起, 没有被埋没的痛苦, 它该多么幸福啊。

读书信, 议奉献

师:《给家乡孩子的信》这篇课文的作者是一位著名的大作家, 他写这封信时, 已经87岁了。当时的他, 连写字都困难, 但他还是饱含真情地写下了对家乡孩子的期望。这位大作家就是巴金, 他1904年出生, 2005年去世, 活了102岁。你们知道巴金为什么这么长寿吗?

生:不知道。

师:我觉得, 这与巴金老人“愿化泥土”的精神有关。年少的巴金, 生活在四川省成都市一个富裕的家庭里, 他的爷爷和父亲, 都是清朝的高官。但渐渐长大的巴金, 却越来越不喜欢这个家庭, 因为他认识到, 富人的钱, 都是靠剥削穷人得来的。所以, 巴金就离开了自己的家, 留学法国。30岁左右, 他创作了长篇小说《家》、《春》、《秋》, 揭露了旧社会封建大家庭的黑暗, 为老百姓说话, 为民族的未来焦虑。一个抛弃了荣华富贵, 把自己融入泥土的人, 经历了岁月的洗礼, 苦难的折磨, 在人生暮年的时候, 会对家乡的孩子说些什么呢?

师: (朗读课文后) 巴金在这封信的最后说:“希望在你们身上”, 你们知道这里的“希望”指的是什么吗?

生:希望我们能“好好地学习”。

师:你是从结尾这句话看出来的吧?那我们再仔细读一读这句话:“你们心里有那么美好的事物, 爱惜你们可以使用的宝贵时间, 好好地学习吧, 希望在你们身上。”爱惜时间, 好好学习, 希望在你们身上, 谁能给这句话加个关联词语?

生:因为爱惜时间, 好好学习, 所以希望在你们身上。

生:只有爱惜时间, 好好学习, 希望才会在你们身上。

师:感觉到了吗?爱惜时间, 好好学习, 只是实现希望的前提, 并非巴金对孩子们的希望。大家再仔细找一找, 巴金的希望, 就是这篇文章的中心句, 在文章中能够找到。

生:“我和别人一样, 也希望看到自己的生命开花。”

师:差不多少了, 可是, 什么是“开花结果”呀?中心句都不会说得这么委婉, 而是直接说明文章的含义。

生:“人活着不是为了白吃干饭, 我们活着就是要给我们生活其中的社会添上一点光彩”。

师:对!那怎样做, 才是为社会添彩呢?

生:当科学家!

师:好, 有理想, 有志向, 祝你成功!但是, 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科学家。大家想想, 一位清洁工把马路打扫得干干净净, 一位出租车司机把乘客安全地送到目的地, 一位邮局的投递员及时地把信件、报刊投入报箱, 这是不是在为社会添上一点光彩?

生:是。

师:所以, 巴金说:“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享受。”“我们每个人都有更多的爱, 更多的同情, 更多的精力, 更多的时间, 比维持我们自己生存所需要的多得多。只有为别人花费它们, 我们的生命才会开花。一心为自己的人什么也得不到。”无论是著名的科学家, 还是普通的劳动者, 只要对社会有贡献, 就是在为社会增添光彩, 就是在让自己的生命开花。

生:巴金是大作家, 他为社会增添的光彩应该更大。

师:巴金从来没把自己当作了不起的人物, 他在信中说:“不要把我当作什么杰出人物, 我只是一个普通人。我写作不是我有才华, 而是我有感情, 对我的祖国和同胞有无限的爱, 我用作品表达我的这种感情。”这绝不是空话。许多作家都为自己取了个含义深刻的笔名, 而“巴金”这个笔名却取得非常随便, “巴”字是他的一个同学的姓, “金”字是他喜欢的一位外国作家名字里的最后一个字。他把自己的名字看得很轻, 只要简单好写就行了, 这不正是泥土一般朴实的精神吗?刚才我们说到巴金老人长寿的原因, 正是因为泥土一般朴实的精神使他拥有了博大的胸怀, 烈日晒不化他, 风雨击不垮他。曾经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的美国作家海明威, 专写硬汉题材的小说, 代表作是《老人与海》, 可是他却在62岁的时候开枪自杀了, 因为他觉得自己再也写不出比以前更优秀的作品了。请看《泥土》这首诗, “老是把自己当成珍珠/就时时有被埋没的痛苦”, 珍珠一旦不能放射光芒, 就觉得自己没有了价值, 可是, 泥土呢, 它本来就很普通, 无论何时, 它都在默默地尽着自己的义务, 默默地奉献着, 看四季变化, 看花开花落, 它在奉献中获得了幸福。

讲故事, 悟幸福

师:有一篇童话, 叫做《幸福是什么》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 北师大版语文五年级下) , 讲述了三个放羊的孩子疏通了一眼山泉, 做了好事, 山里的仙女出来感谢他们, 并祝他们幸福。他们问仙女:“幸福是什么?”仙女说:“你们应该自己弄明白。十年以后, 如果你们还不知道幸福是什么, 我再告诉你们答案。”十年后, 三个放羊的孩子变成了三个青年, 他们又聚在一起, 谈论起幸福。第一个青年说, “咱们分手以后, 我就去一个城市里, 在那里进了学校, 学了很多东西, 现在成了一个医生。我弄明白幸福是什么。我给病人治病, 他们恢复了健康, 多么幸福。我能帮助别人, 因而也感到幸福。”第二个青年说, “我做过很多事。我在火车上、轮船上工作过, 当过消防队员, 当过花匠。我勤勤恳恳地工作, 对别人都是有用的。我的劳动没有白费, 所以我感到幸福。”第三个青年说:“我耕地。地上长出麦子来, 麦子养活了许多人。我的劳动, 也没有白费, 我也感到幸福。”突然间, 那位仙女又出现了, 她说:“你们的话, 我全听到了。你们三个都明白了:幸福……”这篇童话, 我就讲到这里, 请同学们写一句话, 你认为, 仙女会说幸福是什么呢? (生写, 师巡视, 5分钟后朗读)

师:仙女说:“你们的话, 我全听到了。你们三个都明白了:幸福是……”

生:幸福是付出, 不是索取。付出你的知识, 付出你的能力, 为更多的人创造美好的生活。

师:你强调了“付出”二字, 非常准确。巴金在一篇散文中写过这样一句话:“我一生最高的目标就在于‘付出’二字。”

生:幸福是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为我们的社会增添一点光彩。

师:你的回答很巧妙, 既联系了这篇童话的内容, 又引用了巴金信中的话。我们来听听课文中的仙女是怎么说的吧!她说:“幸福要靠劳动, 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 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看来, 你们跟仙女想到一起去啦!

化泥土, 结果实

师:巴金曾写过一篇题为《愿化泥土》的散文, 回忆了童年时代那些普通的劳动者对他的教育, 他把那些抬轿子的轿夫, 门房里的听差, 都称作人生的“老师”。在文章的结尾, 他写道:“我家乡的泥土, 我祖国的土地, 我永远同你们在一起接受阳光雨露, 与花树、禾苗一同生长。我唯一的心愿是:化作泥土, 留在人们温暖的脚印里。”巴金先生是多么敬佩泥土, 渴望化作泥土啊!下面, 请同学们想一想, 泥土有什么特点。

生: (纷纷回答) 松软、肥沃、潮湿、无言、宽厚……

师:现在, 请你们结合泥土的特点写一句话, 格式是这样的: () 的泥土, 像 () , () 。“像”的后面要把泥土比作一种人, 最后要写的是泥土的作用。这个作用既是泥土的作用, 又要和这个人有关联。修饰“泥土”的词语, 就从泥土的特点中任选一个, 看哪位同学能把这句话写得既准确又生动。 (生写, 师巡视, 10分钟后朗读)

生:肥沃的泥土, 像辛勤的园丁, 让大地绽放出五颜六色的花朵。

师:园丁为花草修枝剪叶, 浇水施肥, 与“肥沃”紧密相连, 你的比喻很准确。

生:无言的泥土, 像朴实的农民, 让大地翻滚着金灿灿的麦浪。

师:农民种麦子, 土地让麦子生长。你联想得很好。

生:松软的泥土, 像温柔的母亲, 让自然万物在自己的怀抱里健康成长。

师:我用巴金先生的话, 为你们精彩的回答作个结尾:“我愿化作泥土, 留在人们温暖的脚印里。”把同学们说的句子连起来, 就是一首诗了, 我给这首诗起个名字——《泥土的奉献》。

师:大自然的美丽, 离不开泥土的功劳。不过, 人们常常只看到高挂在枝头的果实, 看到碧绿青草间的鲜花, 没有谁会注意到脚下的泥土。可这些美丽的花草树木, 瓜果蔬菜, 都是泥土孕育的呀!你们说, 泥土这样默默地奉献, 它能得到什么回报吗?

生:它什么也得不到。

师:真的吗?你们再好好想想。当你踏踏实实地做一件事, 当你真心地为他人付出时, 虽然你没想得到什么, 但是回报自己就会来找你的。泥土也是这样……

生:我明白了, 飘落的花瓣和树叶都会变成它的养料, 让它更加肥沃。

生:如果草木茂盛, 就不会出现泥石流和沙尘暴。

生:树根可以牢牢地抓住泥土, 使泥土不分散, 不会发生山体滑坡。

生:植物多了, 动物也会增多, 它们的粪便也是对泥土的回报。

师:你们瞧, 泥土并没有想过要得到回报, 它只是默默地付出, 但最后, 它得到了最大的回报, 它可以与天共生, 它得到了永恒。所以, “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享受”, 因为在奉献的同时, 你会得到最大的享受, 那就是你的生命开花结果的时候。同学们, 从巴金老人写给家乡孩子的这封信里, 我们读到的不是枯燥的说教, 而是泥土的芬芳、奉献的幸福。

备课笔记

放长线钓大鱼

任公子为了钓到大鱼, 制作了一个很大的鱼钩和一条很粗的黑绳子, 用五十头牛来做鱼饵, 独自坐在会稽山上, 将鱼饵投到东海, 平心静气地等着大鱼上钩。这样过了一年, 也没有钓到一条鱼。后来, 有一条大鱼吞食了鱼饵, 牵引着鱼钩, 沉到海里, 翻腾搅动, 巨浪滔天。任公子钓到这条大鱼后, 将它分割开来, 晾成鱼干, 浙东一带的广大百姓, 都曾饱食过这条大鱼的肉。

“放长线钓大鱼”, 这是庄子笔下一则荒诞的寓言故事。我羡慕任公子的大气魄, 大耐性, 他平心静气地等了一年, 也没有放弃自己的目标。我们的语文课, 多么需要这种钓大鱼的气魄与耐性啊!

囿于教材全解, 不肯深入思考, 不敢独立探索, 语文老师就成了围着“教材全解”拉磨的驴子, 每堂课都转着同样的圈子, 老师的头眩晕了, 学生的头也迷糊了。难道语文课就是为了让学生机械地抄写笔记, 枯燥地解答训练题吗?殊不知, 那只是一些可怜的虾米。语文是最能与学生的灵魂相通的一门学科, 它能为孩子们的精神世界奠基, 它能培养内心充实的人, 特别是充实被美好的事物感动的情操。巴金先生在写给小朋友的赠言中说:“我们有一个丰富的文学宝库, 那就是多少代作家留下的杰作, 它们教育我们, 鼓舞我们, 要我们变得更好, 更纯洁, 更善良, 对别人更有用。”语文课就应该是这样的一座宝库, 一片汪洋, 这里藏着数不清的大鱼。

我选择执教《给家乡孩子的信》, 是对自我的一次挑战。这封信, 是一位返璞归真的老人说给孩子们的心里话, 读不到生动传神的描写, 找不着令人赞叹的文采, 有的只是近乎空洞的说教:“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享受”, “人活着不是为了白吃干饭, 我们活着就是要给我们生活其中的社会添上一点光彩。”这样的文章怎么教呀?弄不好, 就教成了思想品德课。可是, 这封信同时入选两个版本的小学语文教材, 必有道理。

一根手指头指向月亮, 但那根手指头并不是要点, 你必须离开那根手指头去看月亮。我们应该把目光放远一点, 因为那里才是我们追寻的方向。于是, 我抛出联想的长线, 用多年的读书积累与人生感悟做鱼饵, 钓出了隐藏在朴实语言背后的那条大鱼, 那是高尚灵魂的博大胸怀, 那是愿化泥土的无言大美。巴金的笔名、巴金的经历、巴金的《随想录》, 甚至巴金的长寿, 都成为理解课文的途径, 丰富文本的材料。一封朴实无华的书信, 就这样变得丰厚起来了, 崇高起来了, 优美起来了。

篇4: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疑难解答

答:“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精诚所加,金石为开”两词都存在。“加” 的意思是“施加”,整个词语的意思是说“把诚心施加到某个对象身上,就是金石也会被裂开”,比喻对人真诚,能产生极大的感动力量。与“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的意思是一致的。

教材选择“精诚所加,金石为开”,可能有两方面的原因:

1. 出于对原话的重视。重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是新课标的要求。教材虽然没有安排大量的“经史”内容,但是通过“日积月累”可以培养相关的意识,了解一些简单的内容,丰富语言。四年级下册第二组“语文园地”的“日积月累”,要求学生积累的是古代经史中出现的格言,而“精诚所加,金石为开”就是《后汉书》中的原话。

2. 意在鼓励学生学习积累语言。“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是后起的一种表达,但使用非常广泛。它的用例是明人凌濛初编著的《初刻拍案惊奇·宣徽院仕女秋千会》中的话,“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贞心不寐,死后重谐。”因为“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这样的词语,已在生活中广泛使用,所以孩子们可以在生活实际交流中接触到,在课外书里学习到。

二、《记金华的双龙洞》里“有十进房子那么大”里的“十进”到底多大?

答:“进”是量词,可用来说宅院。平房的住宅分前后几排的,一排称为一进。一进院子的大小不固定,富贵人家与贫贱人家的房子大小不同,古时候十进八进的房屋多数是富贵人家的豪宅,这里只是说房子很大,并不是准确指某种面积。

三、《望洞庭》中的“庭”字“壬”在书中生字列表里面是第一横长,而在我们的一个配套的生字抄写本上却是第二横长。想请教一下到底哪个正确?谢谢!

答:“庭”中“壬”这个部件的第二笔,在人教社教材中为长横。早在1965年,由文化部和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联合发布的《印刷通用汉字字形表》,确定“廷”字的右上是“壬”(撇下一个“士”),含“廷”的“挺、庭、莛、梃、蜓、艇”等也一样处理。1988年,由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和新闻出版署联合发布的《现代汉语通用字表》中“廷”组字形也没变化。“庭”“挺”“艇”“莛”这组字,对于多数学习和使用汉字的人来说,它们的标音已经依靠“廷”了。

(作者单位:山东省昌邑市第一实验小学?摇?摇?摇责任编辑:辛铭)

篇5:四年级语文下册s版教案

一、略中求精,找准切入点

我在教学《飞船上的特殊乘客》一课时,采取了聚焦策略,从种子的变化切入,展开教学。导入课题后,通过朗读课文中一段文字“2003年10月15日至16日,我国成功进行首次载人航天发射,实现了中华民族的飞天梦想。在神州五号飞船上,有一批“特殊乘客”——植物的种子。”刺激学生的阅读欲望。从此聚焦种子的变化,让学生通过默读找出课文哪里让你感受到种子的变化,划出相关的句子。

二、读写结合,体会写法特点

周一贯先生多年前就指出:在语文课上,不能“君子动口不动手”。动笔写一写,在客观上能迫使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不至于课堂上成了老师和部分学生的热闹对话。

在课堂上,寻找语言文字的点,适时引导学生进行仿写训练,读写结合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即使在略读课文教学,我也尽量抓住机会让学生课堂上有机会动笔。仿写训练点的寻找,要整合整个单元的单元主题与教材特点。《飞船上的特殊乘客》是四上第8单元的第四篇课,这个单元的学习主题是:“科学技术的发展”。这个单元共选用了四篇说明文,这《飞船上的特殊乘客》之前,有两篇精读课文和一篇略读课文。说明文说明方法的学习与运用,是本单元的训练重点。

因此,我在最后一个环节出示:“我希望带着 的种子上太空,培育出新的太空 ,太空 的特点是 。”引导学生用上课文中的说明方法,写一写“新型太空种子的魔力”,水到渠成地完成句式的填写。

三、拓展迁移,激发阅读兴趣

如果把阅读比作开车的话,那么课堂内的阅读是开车考驾照的训练场,课外阅读就是“公路上的自由行驶”了。如果说精读课是严格规范的训练场的话,那么略读课就是“依路而建半开放的训练场”了。为课外阅读引路,最后目标也指观独立完成的课外阅读,才是阅读教学的主旨。大量的行驶经历,才能形成高超的开车技术,阅读也不例外。

本篇课文的教学激发了学生探究太空的欲望和阅读科普文章的兴趣,教学结束时适时地为学生提供参考的书目,引导学生课外阅读选读课文《人造发光植物》等文章,上网了解我国生物科学取得的新成就。课外阅读作业把学生引向了课外阅读的公路上,让学生课内的学习有了操练的地方。

四、不足之处

篇6:语文s版教案四年级上册

总课时数:

倔强的小红军

课时划分: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并通过查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理解新出现的字词。

2.按自然段概括段意(对话形式的自然段适当归并),再划分结构段,概括段意,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二、教学重点、难点

概括自然段段意(对话形式自然段适当归并),划分结构段,再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二)出示教学目标。

(三)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学习生字,正音正字:

忍饥挨饿(ai)

薄嘴唇(bao)

牛膝骨(xi)

(四)理清文章脉络

1.默读或自由轻声读课文,按自然段一边读一边画出自然段中概括性的词语和句子,然后归纳自然段段意。

2.引导划分段落,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想一想,议一议,再解答。

①读了课文,看看课题,课文主要写谁?还写了谁?

(主要写小红军,还写了陈赓同志)

小红军是怎样一个孩子?

(倔强的孩子)

“倔强”是什么意思?查查工具书。

(性情刚强不屈)

②根据以上问题的解答和提示,用自然段归并的方法讨论划分段落,概括段意:

第一段(第1自然段):陈赓同志谈过一件往事。

第二段(第2~10自然段):长征过草地时,陈赓同志遇到一个掉队的小红军,想帮他一块儿走。小红军说服了陈赓同志骑上马先走。

第三段(第10~15自然段):陈赓同志不放心,回头找小红军,他已经牺牲了。陈赓同志深深地自责。

3.再学习一种记事文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

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出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和做了什么四个要素,再归纳组织:

时间:长征中

地点:草地

人物:陈赓和小红军

(五).小结:

这篇课文时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的。

(六).作业布置

1.抄写生字词 2.朗读课文

备课时间

总课时数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一)通过进一步阅读课文,深入了解小红军是怎样倔强地一步步说服陈赓同志骑马先走的。

(二)学习小红军一心为别人着想,把困难和危险留给自己的高尚品质。教学重点、难点

(一)深入了解小红军是怎样一步步倔强地说服陈赓同志骑马先走的。

(二)联系上下文理解“思考·练习”第3题的三个句子中括号里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板书课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

三.通读课文,理解重点字词句

(一)分角色朗读课文

(二)提出问题供边读边想:

1.故事是从第二段写起的,那么,第一段也就是第一自然段的内容起了什么作用?

2.课文第二段是表现小红军倔强的,哪些地方看出这种倔强?

(三)一边阅读课文,一边根据提问展开讨论:

1.读第一段,看看这一段在课文中起什么作用?没有这一段行不行?

2.轻声读或默读第二段,从有关词语和句子中进一步领会以下几个问题:

这一段是写陈赓同志遇到一个跟他一样掉队的小红军,想帮助他,却被小红军倔强地说服了,只好自己走了。为什么陈赓同志和小红军都掉队了呢?

3.第二段的第2自然段写了小红军的外貌。读一读,看看小红军的外貌有什么特点?

4.结果,陈赓同志找到小鬼的时候,小鬼已经倒在草地上,最后牺牲在马背上。这时,“陈赓同志全明白了”,陈赓同志全明白什么了?

四.拓展延伸

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五..小结

学习了这篇课文我们要像小红军一样为别人着想,把困难和危险留给自己,不拖累别人。

六.作业布置

填写练习册

备课时间:

总课时数:

26小兵张嘎夺枪

课时划分: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扫清文章障碍,初步感知课文的内容。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学习生字词,理解词语的意思。重点难点:

学习生字词,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1、同学们,我们从小到大认识了哪些战斗的小英雄?

2、那么在这些英雄中你最佩服的是谁?请你简单地说说喜欢他的原因。(学生自由谈)

3、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个小英雄——嘎子。

4、板书课题:26小兵张嘎夺枪记

5、学生齐读课题,并进行课题的质疑。

二.出示学习目标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读准字音,结合上下文理解以下词语:

龇牙咧嘴

气势汹汹

见势不妙

目不转睛

嚎叫 太君

踹开 扫帚

手腕胳膊

2.课文写了谁的一件什么事情?(学生只要围绕课文内容与“小兵张嘎”进行发言。)

四、检查读书效果。

1.出示生字,练读。

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3.再读课文,思考:你读明白了什么?还有哪些问题不明白?学生针对课文内容进行自主学习、交流,互相释疑。

五、再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

1.以小组为单位,小组讨论: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

2.各个小组在小组内先相互交流,进行改进,并推荐代表准备发言。

3.反馈分段情况。

第一段(第1-5自然段):发现手枪。

第二段(第6-11自然段):夺枪。

第三段(第12自然段):玩枪。

六、小结

是呀!嘎子机智勇敢地跟鬼子做斗争,那么他究竟是怎样从鬼子军官手里夺到那把手枪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这篇课文。

七、布置作业。

1.有感情朗读课文。

2.抄写生字。备课时间:

总课时数: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内容,体会嘎子聪明、机智、勇敢的品质。

2、抓住重点词语,体会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

3、结合课文,说说嘎子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重点难点:

体会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

1.听写本课生字词。

龇牙咧嘴

气势汹汹

见势不妙

目不点睛

嚎叫

踹开

扫帚

手腕

胳膊.过渡: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学生回答)

二、出示学习目标

三、.再读课文,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其余思考:课文各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指名评价朗读情况:是否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

3.指名回答各段的段意。

四、.精读课文,体会嘎子的精神品质。

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2.讨论:课文中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嘎子的聪明、机智?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他的勇敢、奋不顾身?

3.反馈学习情况。

4.教师在学生充分发言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总结。

5.出示文中的句子

(1)嘎子眼珠子一转,快步向前,横在院门口,说:“你们想干什么?”

(2)嘎子的眼睛一下子亮了起来。

(3)他目不转睛地盯着那支手枪,恨不得伸手就把它摘下来。

6.全班一起朗读句子,并谈谈自己的感受,结合上下文说说表现了嘎子怎样的心情。

7.表现嘎子机智勇敢的语句:

(1)嘎子故意放大声音说:“我给你们拿去不成吗?我家里有病人。”(看出嘎子的聪明、机智)

(2)嘎子见拦不住,便朝里面大声喊:“爸爸,外面有两个太君,非要上咱们家来!”(急中生智)

(3)嘎子正站在院门口„„急忙把门一关„„(勇敢、聪明)(4)嘎子连忙抓起身边的扫帚,使出浑身力气朝鬼子身上拍去„„扑上去,用身子使劲压住了他的胳膊,又狠狠咬住他的手腕,把手枪夺了下来。(勇敢、机智、不怕牺牲)

8.你知道嘎子为什么希望有一支手枪吗?(想为奶奶报仇,因为奶奶是被鬼子杀害的。)

9.嘎子夺到了手枪,他的心情怎样?找出具体的语句来说明。

10.此时的嘎子会想些什么呢?

11.你们说嘎子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呢?联系课文内容说一说。

(嘎子是一个聪明、勇敢、机智,遇事沉着冷静的孩子,还是一个很有正义感的孩子。)

五、.总结全文。

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和收获?(学生联系实际谈感受。)

六、.布置作业。

1.抄写本课的词语。2.完成课后练习。

3.收集并了解关于嘎子的故事。

备课时间:

总课时数: 课时划分:两个课时

虎门销烟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重点难点:

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

一、简介人物,揭示课题。

1.出示挂图。这副图上人物是谁?你了解他吗?师补充介绍林则徐。

2.揭题。虎门(简介地点)销烟(事件,了解“烟”——鸦片的危害,为理解销烟的伟大意义做铺垫)

3.学习“销”字,结合课文,思考在文中的意思。还可以找到它的同义词——“毁”。(教写,并组词)

4.探究: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

二、出示学习目标

三、自读课文 了解内容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做记号,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四、学习生字 检查自学

1.出示第一组生词:销毁 历史 虎门寨 水泄不通 林则徐

教师指读(正音)——领读——齐读。

注重翘舌音:寨、渣;前鼻音:盐、斤。

2.出示第二组生词。:分外 一担石灰 收缴 烟渣 嚣张(着重指导“分”“担”的读音。)

3.出示第三组词语:壮丽 闻讯 应邀 赞不绝口 欢呼雀跃 惊心动魄 咆哮 伟大壮举(读读,说说对词语的理解。)

五、朗读课文,分清脉络

1.分节指读与齐读相结合,师生评议。

思考:事情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大致经过是怎样的?

2.理清文章脉络。

全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可分为三段。

第一段(1)交代了虎门销烟的时间。

第二段(2——5)具体写了虎门销烟的经过,并生动地描述了群情沸腾、人心大快的激动场面。

第三段(6)写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

六、小结:

本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的。

七、布置作业,巩固新知。

备课时间: 总课时数: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用“先„„再„„然后”表示顺序的词语写一段描写动作的话。

3、认识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培养学生爱祖国、拒外侮的精神。

重点难点:

认识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板书课题。

1、听写词语

2、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二、出示学习目标

三、精读课文。

(一)把握全文。

1、联系第一课时对课文的了解,说说虎门销烟是个怎样的事件?(值得纪念 伟大壮举)

2、深入理解

值得纪念 :不同寻常,值得我们记忆、牢记。伟大壮举:雄壮、气势大。

(二)自学课文。

文章哪些地方表现了此次事件的不同寻常、气势盛大呢?

自学2——5小节,把你认为能表现这些方面的句子画下来,也可在旁边写上自己的感想。

(三)读中感悟。

根据学生在自学中划出的句子,边指导朗读边理解感悟。

1、场面壮观、隆重。

人多,人们心情迫切,体现此举是正义之举,深得民心。

2.经过堪称“壮举”。

用简洁的词语说说3-5小节的内容:下令——销烟——结果。

3.销烟。(首先让学生说说销烟是分几步进行的)。(第一步:撒盐巴;第二步:抛鸦片;第三步:倒石灰。)

结合课外资料了解此举是林则徐深入民间讨教后总结出来的。这说明林则徐事前对销烟工作做了周密安排,反映了他销烟的坚定决心。

接着找出文中描写销烟经过的句子,读一读,看看课文用了什么词语表示这三步的先后顺序的。

思考还可以加上什么词语。(先„„再„„然后)

引读:随着林则徐一声令下,震惊中外的虎门销烟开始了。只见„„,先向„„,再把„„,然后把„„。顿时„„。

4.成果堪称“壮举”。

朗读第四小节,你认为应该读好哪些词语?

通过朗读指导,引导学生从“整整、23天、二百多万斤”等词语上感受此举战果之大。

5.感受意义深远。

A.看图,脑海里再现当时情景。说说自己的感受。

B、在感受中国人民昂扬斗志、爱祖国、抗外侮的激情的基础上,朗读第六小节,读好“沉重打击、不可欺侮”等词。

四、小结

五、布置作业:

1.用“先„„再„„然后”写一段话。

2.向家人讲述《虎门销烟》的故事。

六、总结全文、互谈感受、情感升华。

备课时间: 总课时数:

课时划分:

“0”的突破

教学目标:

1、认真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许海峰不畏强手,勇于为祖国争光的精神和实现中国奥运史上“0”的突破的重大意义,增强民族自豪感。

2、引导学生认识6个会认字,理解新词。

教学重、难点:

了解许海峰勇夺冠军的经过,体会许海峰沉着冷静,勇于为祖国争光的精神和实现中国奥运史上“0”的突破的重大意义。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板书课题

1、你对中国奥运史有哪些了解?(引导学生就自己了解的有关奥运的知识和中国奥运健儿荣获冠军的情况进行交流,以激发学习兴趣。)

2、板书课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

三、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默读课文自学生字。

出示要求:默读课文

(1)借助拼音读准生字。

(2)在课文中画出词语花篮中的词语,想想它们在句子中的意思,并标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2、再读课文,(自由读)边读边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3、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朗读课文,注意纠正读错的字音。

(2)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四、自读课文,感悟理解

让学生闭上眼睛想像(许海峰在奥运会上夺得金牌时,鲜艳的五星红旗在庄严雄壮的中华任命共和国国歌声中学学上升的情景)激发学生的情感激情学习兴趣。

按照自学提示学习课文。

学习提示:

①默读课文,找出文中两次描写许海峰射击时的情景读一读,体会一下他当时的心情是什么样的。可写出简单的批注。然后再有感情地朗读。

②小组交流。

③全班交流。

(指导朗读有关描写许海峰设射击时的情景的句子,体会他的心情。)

你对“这是中国体育史上伟大的一天。”这句话怎样理解?

(让学生再想像,体会在奥运赛场上升起鲜艳的五星红旗、奏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时的民族自豪感。)

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五、小结

六、巩固练习

读“词语花篮”中的词语及由生字带出的词语。把自己喜欢的词语写在空的花篮上。

七、作业

1、写生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办小报活动。

备课时间:

总课时数: 课时划分:

两课时

语文百花园七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语海畅游”——比喻句、拟人句、修改病句。

2、积少成多——读读背背中的名人名句。

3、阅读平台——《儿童和平条约》。重点难点:

阅读平台——《儿童和平条约》。教学过程:

一、读一读,注意带点的词语,说说下面的句子好在哪里。

1、自己读一读这4个句子,感受句子所表达的意思。2、出示另一组句子进行对比,让学生通过对比感受“打比方”或“把物当作人来描绘”能增强语言的形象性、生动性和感染力。

★节日的北京,人如潮,花如海。★1839年6月的一天,广州城沸腾起来。★夜深了,整个山村都沉浸在睡梦中。★海浪被激怒了,狂吼着向岸边扑来。

3、我也能用这两种表达方法写句子。

二、认识修改符号,并练习正确使用。1.认识修改符号。(1)引导学生看例句和说明认识删去、删改、增加、调换这四种修改符号,(2)了解他们的作用和用法。

2.试着用修改符号修改下面用错的字、词、标点。

(1)完成书上的练习。(指导学生要把修改符号些正确,并且要读一读修改后的句子,来检查修改得是否正确。)

(2)同桌两个同学互换互查。(3)老师给以正确的答案。(4)扩展练习。

三、积少成多 读读背背: 自己读一读句子,试着理解句子的含义。2 大声地读你能理解的句子,通过读表达你的理解。与全班同学交流你理解的句子。(在同学们相互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和提升认识。)说说理解了句意之后的感受。(激发学生树立远大理想。)5 在理解的基础上再大声的诵读句子。6 鼓励学生背诵句子。

四、阅读平台 自己小声地读一读诗歌。大体了解诗歌的内容。2 再读诗歌,想一想全世界儿童向世界宣告了什么? 在小组中讨论:《儿童和平条约》主要讲了哪些内容?说说你读后想到了什么?在讨论的基础上小组合作诵读诗歌。全班交流小组讨论结果,并展示合作诵读。

五、作业布置:

写一写你读完《儿童和平条约》后的感想。

备课时间:

总课时数: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能说会道——我们向你致敬。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

1、背诵并默写《读读背背》

2、同桌互相批改,教师反馈学生默写情况。

二、能说会道:语文大课堂

──我们向您致敬

1.教师总结本单元课文的编排特点,倡议开展办小报活动。教师导语激情:学习了本单元的课文后,大家的心情都很不平静。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伟大民族精神的民族。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多少中华儿女,为了祖国的崛起、祖国的尊严、祖国的荣誉,历经磨难而信念弥坚,饱尝艰辛而斗志更强,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这种精神,深深熔铸在我们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成为我们应对一切困难和挑战,奋发有为,开创未来的强大精神支柱。为了解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承传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增强我们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让我们行动起来,去收集和了解热爱祖国的杰出人物的事迹,来表达我们的崇敬之情吧!

2.以学习小组为单位,作办小报的前期准备工作。(1)确定本次小报的主题,选定要赞美的人是谁。(教师可给学生提示范围:可以是伟大的领袖、可敬的爱国志士、杰出的科学家,也可以使优秀的体育明星、劳动模范、教育工作者等等。)

(2)依据组员的特长,合理分工,明确各自的任务。3.搜集相关资料,如有关个人的故事、照片、名言佳句等。4.举办“名人事迹报告会”。

(1)把搜集到的人物故事、照片、名言佳句等,在小组里进行交流,人人动口。(注意教师要指导学生在组内交流的过程中要筛选有价值的资料。)再在全班进行交流、展示。(目的是让同学通过活动了解到我国历史上更多的杰出爱国人士的事迹。)

(2)交流前提出要求:

①想好重点介绍什么,按怎样的顺序说。

②听别人介绍时,要听清楚介绍的重点,听后要相互评一评。(通过交流活动提高学生听说的能力和交际能力)5.在交流的基础上完善本组的内容。

6.小组合作,一齐动手办一起介绍名人的小报。(1)确定主题,选好题目

以“我们向您致敬”为大题目,根据本组准备的内容确定小的题目。

(2)发挥各组员特长,合理分工。人人参与,人人动手、动脑。准备资料安排版面设计制作

7.把小组制作的小报向全班展示,并作介绍。进行评价。可评出最佳小报、最佳版面设计、最佳设计制作等。鼓励学生的积极参与肯定学生的闪光之处。激发学生开展语文实践活动的兴趣。为下一步写活动作铺垫。

8.把这次活动的过程和感受写下来。

(1)引导学生回顾办小报的全过程,你觉得印象最深的是哪个环节。

(2)说说为什么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3)把这个过程和感受写下来。

要求:写活动过程时要抓住最有趣的地方来写;写感受要把自己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

(4)写好后读给同组的同学听,征求意见。再进行修改。

三、总结:

经过小组的学习,大家对自己心中的英雄感觉一定很棒!大家一定会更加崇拜我们的英雄,老师希望大家能够以他们为自己的榜样,好好学习,长大为我们伟大的祖国做出自己的贡献。

四、作业布置:

篇7:四年级语文S版滥竽充数

版)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

.巧记成语。

记忆成语也是有窍门儿的,读一读练习中的成语,你会发现它们都是“风”打头的成语。让我们来了解这些成语的意思。

风平浪静:没有风浪,水面很平静。比喻平静无事。

风吹草动:风稍一吹,草就摇晃。比喻微小的变动。

风起云涌:大风刮起,乌云涌现。比喻新事物相继兴起,声势很盛。

风卷残云:大风把残云卷走。比喻一下子把残存的东西一扫而光。

风调雨顺:指风雨适合农时。

风雨同舟:在狂风暴雨中同乘一条船,一起与风雨搏斗。比喻共同经历患难。

风吹雨打:原指花木遭受风雨摧残。比喻恶势力对弱小者的迫害,也比喻严峻的考验。

风雨交加:大风暴雨一起袭来。

你还知道哪些“风”打头的成语?

.读读背背。

我们要欣赏的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乐游原》。

词语解释。

向晚:傍晚。不适:不悦;不快。

古原:指乐游原,又名乐游苑。是汉宣帝修建的游览胜地,在陕西长安城南,登上它可望长安城。

诗文解释。

傍晚时分,“我”心情郁闷,于是驱车来到京都长安城东南的乐游原。只见夕阳放射出迷人的余晖,然而这一切美景将转瞬即逝,不久会被那夜幕所笼罩。

诗文赏析。

这是一首久享盛名的佳作。李商隐所处的时代是国运将尽的晚唐,尽管他有抱负,但是无法施展,很不得志。这首诗就反映了他的伤感情绪。前两句“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是说:傍晚时分,“我”心情郁闷,驾着车登上乐游原。后两句“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是说:夕阳下的景色无限美好,只可惜已接近黄昏。当诗人为排遣“意不适”的情怀而登上乐游原时,他看到了一轮辉煌灿烂的黄昏斜阳,于是发出感慨。有人认为夕阳是嗟老伤穷、残光末路之感叹;也有人认为此为诗人热爱生命、执著人间而心光不灭的流露,是积极的乐观主义精神。千百年来,这两种观念争论不休。

2.我的采集本。

了解祖国宝岛台湾的有关知识。在课前可以让学生自己查找一些资料,课上交流。

台湾是中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历史上,台湾曾被荷兰、日本先后占领过。抗日战争胜利后,台湾重归中国的版图。台湾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230年,当时三国吴王孙权派一万官兵到达“夷洲”,《临海水土志》留下了世界上对台湾最早的记述。隋唐时期称台湾为“流求”。

短文向我们介绍了风景秀丽的历史文化名城——大理。动人的传说让我们领略了大理的神秘。

教师可以搜集一些图片让学生欣赏,感受大理的美丽。

内容:小小辩论会。

话题围绕“环境”展开,我们周围的环境是变好了,还是变坏了?发表自己的观点,用事实说话。

辩论前,要分好组,实地调查了解,做好记录。根据观点的不同分组。辩论中要讲清自己了解了什么地方,那里环境如何,谈谈自己的感受。辩论中要注意倾听别人的发言。

习作内容:以“……变……了”为话题,写一个地方的环境变化。

习作要求:1.把事情写清楚,语句要通顺、有条理。

2.内容要突出“变”,写出自己的感受。

习作指导:

想想这个地方的环境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按一定顺序写下来,写出自己的感受。习作完成之后,要注意和同学交流,互相提出修改意见。

例文:

污水河,你何时能变清

每个人都很爱自己的家乡,爱家乡的山、家乡的水、家乡的每一个角落。

我的家乡是个偏僻的小山村。走进村子,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条美丽的小河。河水清澈见底,河底的沙石还有着不同的形状呢!放学后我和小伙伴经常到那里追逐、嬉戏,但是,这些都已成为过去。

那一年我到城里去上学,暑假回到了家乡。当我满怀欣喜来到河边漫步时,不禁呆住了:河面上漂浮着一包包垃圾,河岸上垃圾成堆。我那美丽清澈的小河呢?“天哪……”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心中隐隐作痛,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忽然,我的额头不知被什么蜇了一下,猛然回过神来,定眼一看,原来河岸上的垃圾已经发臭了,一群臭蚊子正在美美地“享受”呢。在我准备四下查看之际,“灾难”又降临到我的头上了。我往前走着,脚底一滑,重重地摔倒在地,低头一看原来是香蕉皮。不用查看了,我全明白了!

现在,每当大地回春的时候,污水河两岸的小树又长出了嫩叶,低矮茂密的灌木又直起了腰板儿,但这一切却难以遮挡它们背后浑浊的河水。在炎热的夏季,那里成了蚊子的孳生地,常常会有令人作呕的异味随风飘来。即使在大雪纷飞的冬天,这条污水河也从不结冰,在白雪的映衬下,像一条乌龙裹着满身的污垢蜿蜒无声地流向远方。

我要告诉大家,请自觉爱护我们生存的自然环境,不要只图眼前的方便。让我们行动起来吧!现在,每当我走过家乡的污水河时,有一句话便从心底呼出:“家乡的污水河,你何时能变清啊?”

点评:

篇8:四年级语文S版滥竽充数

上册

(一) 曾观沧海, 波涛汹涌。荡舟漓江, 水平如镜。操纵自如, 目不转睛。奇峰罗列, 云雾迷蒙。连绵不断, 崇山峻岭。雁出云岭, 搏击长空。湖水碧绿, 色彩明丽。峰峦雄伟, 拔地而起。怪石嶙峋, 危峰兀立。巍然屹立, 刀削斧劈。百态千姿, 五颜六色。走马看花, 悠然自得。望梅止渴, 生机勃勃。惹人喜爱, 恋恋不舍。极目远眺, 波澜壮阔。刻舟求剑, 意马心猿。兴致勃勃, 流连忘返。蜿蜒盘旋, 形态万千。夜幕降临, 大雾弥漫。夜色如墨, 默默无言。

(二) 浩瀚戈壁, 一望无际。高大坚固, 雄关屹立。扬鞭跃马, 马不停蹄。一马当先, 如箭离弦。骏马雄姿, 强壮剽悍。振鬃长嘶, 渡水登山。毛色如血, 马首是瞻。掣断丝缰, 一瞬之间。猝然而至, 焕发容颜。不知所措, 心惊胆寒。螳螂捕蝉, 鹬蚌相争。拈轻怕重, 掩耳盗铃。一声不吭, 酣睡不醒。功败垂成, 相依为命。

(三) 伯乐相马, 马到成功。闻鸡起舞, 与众不同。金戈铁马, 遥相呼应。千军万马, 万马奔腾。武功高强, 百发百中。人强马壮, 纵马驰骋。浴血拼杀, 草偃风从。左拐右拐, 无影无踪。急中生智, 油然而生。仪态端庄, 纹丝不动。老马识途, 萧瑟秋风。不慌不忙, 沉着从容。满载重负, 车水马龙。

(四) 万马齐喑, 万籁俱寂。纷纷扬扬, 景物凄迷。风雪交加, 长途奔袭。火龙飞下, 惊天动地。远远不及, 啸啸搏击。举世无双, 深明大义。视死如归, 坚贞不屈。完璧归赵, 井然有序。

(五) 风趣幽默, 敞开胸襟。能言善辩, 龙马精神。不可开交, 密不可分。自叹不如, 掉以轻心。指鹿为马, 自相矛盾。理屈词穷, 山穷水尽。胆大妄为, 议论纷纷。狐假虎威, 胡言乱语。你推我搡, 渔翁得利。灰心丧气, 唉声叹气。

(六) 尽人皆知, 知书达理。老老实实, 规规矩矩。心口如一, 一心一意。千虑一失, 郑重其事。和颜悦色, 善解人意。语重心长, 意味深长。能文能武, 固国安邦。愚公移山, 山高水长。添砖加瓦, 金碧辉煌。

下册

(一) 鹦鹉学舌, 人云亦云。目不暇接, 杳无音信。装腔作势, 滥竽充数。画虎类犬, 美中不足。南腔北调, 鱼目混珠。急不可待, 裙袂飞舞。南辕北辙, 有利可图。

(二) 天南海北, 无奇不有。精美别致, 晶莹剔透。左顾右盼, 瞻前顾后。闷声不语, 思前想后。囊萤映雪, 赞不绝口。细嚼慢咽, 叶落知秋。发人深思, 令人振奋。举止高雅, 聚精会神。匠心独运, 一刻千金。口齿伶俐, 业精于勤。翩翩起舞, 鹤立鸡群。

(三) 名山古迹, 心驰神往。其乐融融, 南来北往。隐隐约约, 莽莽苍苍。若隐若现, 似真似幻。密密层层, 古木参天。苍翠欲滴, 亭亭玉立。翠色欲流, 沁人心脾。多彩多姿, 光彩四溢。五光十色, 心旷神怡。一碧千里, 尽收眼底。焕然一新, 绿洲戈壁。莽莽昆仑, 横空西域。千仞壁立, 川流不息。惊涛拍岸, 飞花碎玉。百川归海, 一泻千里。海市蜃楼, 瞬息即逝。波平如镜, 鸥翔鳞集。心驰神往, 兴奋不已。画中有诗, 一览无余。千真万确, 月朗星稀。锦绣中华, 九州禹迹。钟灵毓秀, 拍手称奇。勤劳勇毅, 繁衍生息。

上一篇:2023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十大命题热点下一篇:红高粱散文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