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孝故事》观后感

2024-07-16

《二十四孝故事》观后感(共12篇)

篇1:《二十四孝故事》观后感

我们中华传统美德小故事众多,其中二十四孝中的《打虎救父》就是其中值得我们宣扬的对象。

在晋朝时有一位叫杨香的孝子,14岁的时候就经常跟着父亲到田里收割庄稼。有一天,突然有一只老虎窜出来把他的父亲衔去,当时杨香手无寸铁但他深深地知道必须去救自己的父亲。于是全心不顾自身的危险,立即爬上虎背,紧紧扼住老虎的脖子,逼得老虎终于松口逃走。他的父亲顺利脱离了虎口,保全了性命。

主人公杨香在父亲遇到危险之时,不惧危险,爆发出了身上的潜力并治老虎于死地。人的潜能不可低估,爱的力量不可低估。想想我们生活中的父母亲,处处保护着我们、爱护着我们,为了我们能有一个健康成长的环境,宁愿牺牲自己的一切。当父母们遇到困难或者是老了、生病了、走不动了、行动不方便的时候,难道我们做子女的不应该“孝”字当头,挺身而出吗?

篇2:《二十四孝故事》观后感

故事说的是仲由少年家贫,他去百里之外购买便宜的粮食,一路拿野菜充饥,把省下来的粮食背回百里之外的家中供养父母。后来父母去世了,他自己做了大官,生活的条件也好了,但是他看着自己丰富的餐食每每感叹:就算我想吃野菜,把粮食拿给父母,也在没有机会了啊。他的老师孔子称赞他说:你父母在世的时候,你孝顺他们;父母过世了,你怀念他们,可以说尽力而为了。

想想我自己,爸爸妈妈让干个什么我都不耐烦,真是不懂事,没有体谅父母的辛苦。

篇3:古代二十四孝故事:百里负米

【故事】仲由是春秋时期鲁国人, 字子路, 孔子的得意弟子。 他性格直率勇敢, 非常孝敬父母。 因为从小家境贫寒, 为人非常节俭, 经常吃野菜度日。 仲由觉得自己吃野菜没关系, 但怕父母营养不够, 身体不好, 很是担心。 家里没有米, 为了让父母吃到米, 他必须走到百里之外才能买到米, 再背着米赶回家里, 奉养双亲。

百里之外是非常远的路程, 也许现在有人也可以做到一两次。 可是一年四季长期如此, 就极其不易。 然而仲由却甘之如饴。为了能让父母吃到米, 不论寒风烈日, 都不辞辛劳地跑到百里之外买米, 再背回家。

后来, 他父母双双过世, 他南下到了楚国。 楚王聘他当官, 对他很是礼遇, 俸禄非常优厚。 每天吃的是山珍海味, 一出门就有上百辆的马车跟随, 过着富足的生活。 但他并没有因为物质条件好而感到欢喜, 反而时常感叹, 哀伤父母早早过世。他是多么希望父母仍然在世, 和他一起过这样的好生活呀!可是, 即使他想再负米往返百里之外奉养双亲, 都永远不可能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 当父母在世时, 即使我们没有丰厚的供给, 事事也要以父母为先, 处处以父母为主, 时时想着父母, 这才是真正的孝行。

篇4:《二十四孝故事》观后感

江革,东汉时齐国临淄人,少年丧父,侍奉母亲极为孝顺。战乱中,江革背着母亲逃难,几次遇到匪盗,贼人欲杀死他,江革哭告:老母年迈,无人奉养,贼人见他孝顺,不忍杀他。后来,他迁居江苏下邳,做雇工供养母亲,自己贫穷赤脚,而母亲所需甚丰。明帝时被推举为孝廉,章帝时被推举为贤良方正,任五官中郎将。

劝报亲恩

自古亲恩报当先,说起亲恩大如天,要知父母恩情大,听我从头说一番。

十月怀胎担惊怕,临产就是生死关,九死一生逃过去,三年哺育乳汁干。

生来不能吃东西,食娘血脉当饭餐,白天揣着把活做,到晚怀里揽着眠。

右边尿湿放在左,左边尿湿放右边,左右两边全湿净,将儿放在胸膛间。

偎干就湿身受苦,抓屎抓尿也不嫌,孩子脱衣她不睡,敞着被窝任意玩。

纵使自己身有病,怕冷也难避风寒,孩子睡着怕他醒,不敢翻身常露肩。

夏天警惕蚊子咬,白天又怕蝇子餐,又怕有人来惊动,惊得孩醒不耐烦。

孩子欢喜娘也喜,孩子哭啼娘不安,这么拍来那么哄,亲亲喃喃蜜还甜。

手里擎着怀中抱,掌上明珠如一般,娘给梳头娘洗脸,穿衣曲顺小肘弯。

小裤小袄忙来做,冬日棉来夏衣单,不会吃饭使嘴喂,惟恐儿孙受饥寒。

惦记冷来惦记热,结记吃来结记穿,娘痛孩子心使碎,孩子小时不知难。

篇5:二十四孝故事读后感

其中的每一个故事都深深的吸引着我。其中有一篇讲述了古人舜的故事,令我感触特别深。舜的父亲是个失明的人,继母又蛮不讲理,他还有个异母兄弟叫象,从小被娇纵惯了,好逸恶劳,游手好闲,娘儿俩成天合计着怎么伤害舜。有一个冬天,刮了几天的北风。风把家里粮仓顶上的稻草都掀翻了,舜就让象在下面帮他递送稻草,自己在屋顶修仓顶。不料这时粮仓着火了。他赶紧跳下屋顶。可是,火势很凶,已快烧到住房了,他顾不得自己,就冲进了火海,先救出了父亲,接着又救出了继母,这时他身上的衣服已经全烧烂了读到这儿,我的眼眶湿润了,舜的行为让我深受感动,继母平时一直伤害他,但在最危险的时刻他还是忘我的去救她,这是一种多么高尚的境界啊!此时,舜不只是教会了我们孝,更是一种宽容大度的心态。

想想舜当时的生活环境,不管继母怎样对待他,舜仍然时时想着孝顺父母,再对比一下我们现在优越的生活条件,我突然感到很残酷,父母平时辛苦的工作,尽可能地给我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学习环境,让我们吃好的,穿好的,可我们总是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孝”的观念对于我们这一代人来说,已经非常淡薄了。我想:我们应该向

这些故事中的二十四位主人翁学习,尤其要向丁巧菊大义劝夫、河南大孝子背母打工、湖北老学生求学救母、北国好男儿割肝救父当代人物好好学习,有句话说得好:“百善孝为先”,“孝”是中华神州大地最源远流长的中华美德,我们应该像他们那样,懂得感恩,懂得孝敬父母、尊敬长辈。只有孝敬父母的人,才是一个有责任心的、高尚的人。

读完这些孝心故事,我觉得我也要更加的尊敬父母长辈,虽然不必像古人一样做那些激烈的行为,但是我也可以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去感恩他们,报答他们。

二十四孝故事读后感范文2

《朝花夕拾》中有一篇叫《二十四孝图》的文章,给我印象十分深刻,颇有感受。

文章讲的是作者忆述儿时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揭示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作品着重分析了“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等孝道故事,指斥这类封建孝道不顾儿童的性命,将“肉麻当作有趣”,“以不情为伦纪,诬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作品对当时反对白话文、提倡复古的倾向予以了尖锐的抨击。所谓《二十四孝图》是一本讲中国古代二十四个孝子故事的书,主要目的是宣扬封建的孝道。但其中的“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尝粪忧心”令人发指。先说说那个郭巨埋儿吧。

说是晋代有个叫郭巨的,原本家道殷实,父亲死后,他把家产分为两份,给了两个弟弟,自己独养母亲,对母极孝。后来家境逐渐贫困,妻子生一男孩,郭巨担心养这个孩子,必然影响供养母亲,就和妻子商量:“儿子可以再生,母亲死了不能复活,不如埋掉儿子,节省粮食好供养母亲。”夫妻遂把儿子抱出,挖坑要埋。兴好挖出一坛金子来,才免了儿子一死。郭巨虽有孝心,但杀儿之举,却有违人性,不合儒家“天地之性,人为贵”的人本观念。看似大孝,其实是残忍。古有为求神为父母治病舍身的,也有割股肉以解父母想吃肉之念的,今有为父母治病献五脏的,极少有为父母去杀人的。为了节约粮食,就想把自己的亲生儿子杀了,一则有违老母爱孙之心,二则陷老母于不仁。所以后来有人把这种孝举,称为“愚孝。“随便一翻《二十四孝图》,这样的字眼映入眼帘:“卖身葬父”、“埋儿奉母”、“哭竹生笋”。“刻木事亲”、“埋儿奉母”让人感到冷酷无情;“孝感动天”、“卧冰求鲤”、“哭竹生笋”迷信思想严重;“尝粪忧心”则让人恶心。

孝是应该的,迂腐是愚蠢的,盲从是可悲的,卫道是可恨的。

二十四孝故事读后感范文3

孝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传统美德。从古至今,它都指引着我国人民的思想和价值取向。让我们从中得到学习和思考。然而古代和现代还有很大差距,并不是没一个故事都让我们追捧和学习,我们要懂得从中筛选,知道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百事孝为先”的道德思想,始终根植在无数人民的内心深处。“亲尝汤药”中汉文帝刘恒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百里负米”中仲由自己常常采野菜做饭食,却从百里之外负米回家侍奉双亲。“扼虎救父”中杨香为救父亲,全然不顾自己的安危,急忙跳上前,用尽全身气力扼住猛虎的咽喉,猛虎终于放下父亲跑掉等等这些无不体现着他们内心深处的孝感,让我们从中去学习如何关心、侍奉和感恩父母。

孝的传递者源于我们每一个人。在现代社会,我们应该学习了解父母和懂得父母的需要。父母的付出,我们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他们或许不要求我们给予他们什么,只是希望我们将来过的比他们好,他们处处为我们着想,时刻为我们担忧,唯恐自己做的不周,这就是父母—我们最可爱的人。因此在我们没有能力的时候,我们应懂得为父母分忧,让他们为我们放心,而在我们有能力给予的时候,我们不能以金钱的多少来衡量我们对他们的爱,他们或许并不在乎这些,他们更需要的是精神上的慰藉,和他们在一起是他们很快乐的时光。因此,工作在外我们要常回家看看。

孝指引着我们行善。对待每一个人都用善意的眼光,让我们的周围充满温馨。然而在现代社会中充满了尔虞我诈,事事都得提防,让很多人感觉很累,当你给出一个微笑的时候,别人会认为你是假慈善,或认为你不怀好意,有什么不轨的目的。干嘛要想那么多呢?现在真是应该重新温习我们古代文化的时候了。

学习如何孝奉父母,学习在我们的生活中善意的对待每一个人,这是21世纪的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懂得的,还有待我们去继续发扬。

二十四孝故事读后感范文4

最近,我读了《二十四孝》,有戏彩娱亲的老莱子,有鹿乳奉亲的燕子,芦衣顺母的敏娟……其中我最感动的是戏彩娱亲的老莱子。

他是春秋时期的楚国隐士,为躲避世乱,自耕于蒙山南麗,他总是孝敬父母,每次有好吃的他总是给父母。他七十岁还不觉得自己老,还经常穿上五彩皮衣,逗父母开心。有一次,她出去挑水回来的时候不小心摔了一跤,水全都洒了,他不想让他的父母伤心,便灵机一动,扮成小孩子一样倒在地下玩拨浪鼓,二老看见了还以为他又向前此一样玩,所以二老大笑。

读完了这个故事,我不禁思绪万千,知道古代人都那麽孝顺,我们现代人就更应该孝顺父母了。这使我我想起了一个词“百善孝当先”。只有好好做人,努力学习,做力所能及的事,才是孝顺。此时我想到了,我有没有像老莱子一样孝顺父母?有没有让父母开心?

这使我想起了春节前的一件事;那天晚上,只有妈妈和我在家。突然,妈妈的肚子疼了起来,妈妈叫我拿药来,可是药竟没了,只能我亲自下去买药。这麽黑的天,身手不见五指,我最害怕了;但是为了妈妈,我一咬牙一跺脚豁出去了。出门便一路小跑到了药店,往家走的时候,我累得不行了。这时,我脑子里浮现出一个身影,那是妈妈,他肯定为我买药的时候也一路小跑。现在,正好让我有一次表现的机会,所以我的步伐加快了,终于以最快的速度跑回了家。等我回到家,已经大汗淋漓了。吃完了药妈妈说:“有儿子真好。”我开心地说:“还是有用的。”

我相信,我以后会向二十四孝里的孝子好好学习,做一个孝顺的好孩子。

二十四孝故事读后感范文5

大家都说“百善孝为先”,这么多善举当中孝是排在第一位的,然而,大家知道古代的人是怎样尽孝心的吗?这个暑假我读了二十四孝的故事,让我给大家讲个卧冰求鲤的故事吧:

晋朝时期,有个叫王祥的人,心地善良。因为小的时候失去了母亲,后来继母朱氏对他很不慈爱,还常常在王祥父亲面前搬弄是非,父亲渐渐对儿子也冷淡了。王祥的继母喜欢吃鲤鱼,王祥不计前嫌,为了能得到鲤鱼,赤身卧在冰上,他浑身冻得通红,仍在冰上祷告求到鲤鱼,正在他祷告的时候,右边的冰突然开裂,王祥喜出望外,突然跳出两条活蹦乱跳的鲤鱼,他高兴极了,就把两条鲤鱼供奉给继母。他的举动,在十里八乡传为佳话。人们都称赞王祥是人间少有的孝子。有诗颂:继母人间有,王祥天下无。至今河水上,留得卧冰模。

大家看,王祥不仅有一颗纯洁的孝心,我觉得他还有宽宏大度的品质,他的继母居心不良对他心存厌恶,还借着父亲百般刁难他,而王祥不管继母怎样,总是孝敬她,尊敬她,为了继母的爱好历经千辛万苦。虽然故事的结尾没有写到继母,但我想继母一定被王祥的孝心感动了。

除了这个故事,二十四孝里还有忠孝双全的沈云英、打虎救父的杨香、弃官奉亲的潘岳、卖身葬父的董永、都能给我们带来感动。

读完二十四孝,想想我们现在的生活,我突然觉得满足。因为我们现在不愁吃,不愁穿,一直在长辈的爱中成长。有什么事都可以由家长代劳,我们有什么需要他们总是尽量满足,身体不舒服或受到打击,前来关系的也是他们,指导学习,纠正错误的还是他们。长辈给予我们太多的爱,我们应该孝顺他们,不用像古人那么极端,泡一杯茶、捶一捶背、洗次脚、或是使成绩提高往往就是孝顺长辈的最好方法。

让我们怀着一颗孝心孝敬长辈吧!

二十四孝故事读后感范文6

今年暑假我读了《二十四孝故事》,对我的内心深处有了很大的启发。故事中刘恒的亲尝汤药,子路的百里负米,还有董永的卖身葬父,每一个孝心故事都能催人泪下,当我们今后长大成人后,爸爸妈妈也逐渐变老了,我们就要赡养他们,因为每个父母都曾经为了抚养子女而呕心沥血,日夜操劳。父母是最关心我们的人,我们也要善待自已的父母,总有一天,我们也会为人父母,也有变老的时候,那时,我们就需要孩子们的照顾,乌鸦尚且反哺,何况是我们人类。

二十四孝故事读后感范文7

最近,我读了《二十四孝》,有戏彩娱亲的老莱子,有鹿乳奉亲的燕子,芦衣顺母的敏娟……其中我最感动的是戏彩娱亲的老莱子。

他是春秋时期的楚国隐士,为躲避世乱,自耕于蒙山南?,他总是孝敬父母,每次有好吃的他总是给父母。他七十岁还不觉得自己老,还经常穿上五彩皮衣,逗父母开心。有一次,她出去挑水回来的时候不小心摔了一跤,水全都洒了,他不想让他的父母伤心,便灵机一动,扮成小孩子一样倒在地下玩拨浪鼓,二老看见了还以为他又向前此一样玩,所以二老大笑。

读完了这个故事,我不禁思绪万千,知道古代人都那么孝顺,我们现代人就更应该孝顺父母了。这使我我想起了一个词“百善孝当先”。只有好好做人,努力学习,做力所能及的事,才是孝顺。此时我想到了,我有没有像老莱子一样孝顺父母?有没有让父母开心?

这使我想起了春节前的一件事;那天晚上,只有妈妈和我在家。突然,妈妈的肚子疼了起来,妈妈叫我拿药来,可是药竟没了,只能我亲自下去买药。这么黑的天,身手不见五指,我最害怕了;但是为了妈妈,我一咬牙一跺脚豁出去了。出门便一路小跑到了药店,往家走的时候,我累得不行了。这时,我脑子里浮现出一个身影,那是妈妈,他肯定为我买药的时候也一路小跑。现在,正好让我有一次表现的机会,所以我的步伐加快了,终于以最快的速度跑回了家。等我回到家,已经大汗淋漓了。吃完了药妈妈说:“有儿子真好。”我开心地说:“还是有用的。”

我相信,我以后会向二十四孝里的孝子好好学习,做一个孝顺的好孩子。

二十四孝故事读后感范文8

姑姑送给我一本书。这本书很特别,它的名字叫《二十四孝》。我马上打开,看了起来。我读了第一篇《孝感天地》。

这篇文章主要讲我国古代有一个圣贤的君主,他的名字叫舜。舜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农民家里,他很小的时候母亲就死了,父亲取了个后妈,后妈生了个弟弟叫象。从此,舜的后妈和父亲就不喜欢他了,并且伤害他。他父亲还扬言要杀了他。但是,当舜的父母亲生病的时候,舜马上回到父母身边。尽力服侍父母,还处处让着弟弟。舜的孝心感动了天地,大象跑来为他犁地,小鸟飞来为他播种。舜在河里捕鱼,遇上了狂风暴雨,可是他却一点也没事。舜孝顺父母的事,感动了首领尧。尧就把己的女儿嫁给了舜,并且还把己的王位让给了舜。

篇6:二十四孝故事读后感

“孝”有很多种,可以用自身去做孝,做事表达孝,容忍表示孝。假如你做到了“孝”,天必有眼,奇迹出现。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我们的父母为我们做了那么多,孝一孝有何难?就算父母对我们不佳,也应孝。这种宽之孝道,定会感动父母,感化他人,孝感动天,不是吗?

篇7:二十四孝故事读后感

今年暑假我读了《二十四孝故事》,对我的内心深处有了很大的启发。故事中刘恒的亲尝汤药,子路的百里负米,还有董永的卖身葬父,每一个孝心故事都能催人泪下,当我们今后长大成人后,父亲母亲也逐渐变老了,我们就要赡养他们,正因每个父母都以前为了抚养子女而呕心沥血,日夜操劳。父母是最关心我们的人,我们也要善待自已的父母,总有一天,我们也会为人父母,也有变老的时候,那时,我们就需要孩子们的照顾,乌鸦尚且反哺,何况是我们人类。

篇8:《二十四孝故事》观后感

孝道思想是儒家伦理道德的核心内容之一, 在中国传统伦理思想中一直处于“百善孝为先”的首要地位, 对国人性格心理和道德规范以及整个中国历史都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从某种意义上说, 传统中国文化可称为孝道文化, 传统中国社会更是奠基于孝道上的社会。由于历代儒学之士皆大力宣扬孝道观念, 关于孝道的论述比比皆是, 再加上封建统治者屡屡推行“以孝治天下”, 孝道政治大行其道, 以至于曾国藩曾说“读尽天下书, 无非是一个‘孝’字”;著名学者黎鸣也在《中国人性分析报告》中指出, 中国人最主要的生活习俗是孝敬父母, “孝”是唯一显示中国人的精神的真诚之处, 中国就是靠“孝”支撑了两千多年的文明。从《三字经》、《千字文》、《弟子规》等古代启蒙书籍中的孝道教化, 到岳父、文天祥、邓世昌等众多仁人志士的“精忠报国”, 再到皇帝儒士集注《孝经》、选官任贤“举孝廉”、严刑厉法惩“不孝”等等, 孝道思想几乎渗透到整个封建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影响到其中的每个成员。

几千年来, 孝道思想在塑造国民性格、维系家庭和谐和促进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而对孝道思想影响最为重大和深远的, 当首推秦汉之际由孔子“七十子之徒之遗言” (清代纪昀《四库全书总目》) 编纂而成的《孝经》和元代郭居敬撰辑的《二十四孝》。从古至今, 只要人们讨论起孝子孝心、孝行孝道, 大抵都会对《孝经》中的“夫孝, 天之经也, 地之义也, 民之行也”、“夫孝, 德之本也, 教之所由生也”等至理名言推崇备至, 还会对董永“卖身葬父”、黄香“扇枕温衾”、孟宗“哭竹生笋”等《二十四孝》中的孝子孝行赞叹不已。《孝经》被看作是“孔子述作, 垂范将来”的经典, 是我国古代孝道思想的总纲, 在唐代即被尊为儒家经书, 南宋以后被列为《十三经》之一, 其所宣扬的“忠孝”思想形成了我国传统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念和基本道德规范, 被人们冠之以“人伦的至理”。《二十四孝》则是对《孝经》经义配以案例进行阐发的民间读本, 是对普通民众进行孝道教育的普及性教材, 其产生后还被后人配以图画诗歌、刻为石刻铭文、编成说唱材料而在民间广泛流传, 所选孝子也被誉为“几千年孝道的典型人物”。

《孝经》在形式上是孔子和曾子师生二人的对话经整理而成, 在内容上则以“孝”为中心集中阐述了儒家的孝道观念, 认为“孝”是天规民行、天经地义之事:“夫孝, 天之经也, 地之义也, 民之行也”;认为“孝”是诸德之本:“夫孝, 德之本也, 教之所由生也”, “人之行, 莫大于孝”;还认为“不孝”是最大的罪过:“五刑之属三千, 而罪莫大于不孝”。《孝经》还移孝作忠, 认为“忠”是“孝”的升华, 首次把孝亲与忠君联系起来:“君子之事亲孝, 故忠可移于君”, “夫孝, 始于事亲, 中于事君, 终于立身”。总之, 庶民用“孝”可以修身理家, 统治者用“孝”可以“治国平天下”, “孝”甚至无所不能:“孝悌之至, 通于神明, 光于四海, 无所不通”。《孝经》主张把“孝”贯穿于人生的始终, “身体发肤, 受之父母, 不敢毁伤, 孝之始也。立身行道, 扬名于后世, 以显父母, 孝之终也”, 并提出了“居则致其敬, 养则致其乐, 病则致其忧, 丧则致其哀, 祭则致其严”等五个方面行孝的具体要求。此外, 《孝经》还详细规定了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庶人等不同等级的人行孝的不同内容。综而观之, “孝”既鲜明地体现了儒家“敬而已矣”的“礼”, 又突出地体现了其“亲亲”和“爱人”思想的“仁”, 确是儒家伦理思想的最高道德准则。事实上, 儒家正是把“孝”作为“修身齐家”的基础, 并以孝劝忠, 从而达到“治国平天下”的最高政治目的——封建“忠孝一体”的思想即出于此, 孝道政治化也从此开始。

由于儒家的孝道观迎合了普通百姓“养儿防老”、“传宗接代”、“父慈子孝”、“家和业兴”等人生需要, “以孝治天下”又适应了中国封建地主阶级稳定统治的需要, 所以在历代儒家学者和封建帝王的倡导推动之下, 孝悌观念作为一种最基本的社会道德原则, 几千年来深深地植根于中国传统社会之中, 并合力促成了在民间更具影响力的《二十四孝》的产生。《二十四孝》集中了从唐尧时期到北宋年代的二十四个孝子竭诚孝亲的典型故事, 包括虞舜“孝感动天”、汉文帝“亲尝汤药”、曾参“啮指心痛”、闵损“单衣顺母”等等。这些孝子具有广泛的代表性:有男有女、有老有少, 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平民百姓, 他们不仅都是《孝经》经义的忠实实践者, 而且多数的帝王、卿大夫和儒学弟子还是“孝”的“传道士”和“卫道士”, 为社会各类成员树立了孝行榜样, 成为历代孝道教化的典范。

《孝经》与《二十四孝》是理论与实践、根源与果实的关系:《孝经》是《二十四孝》的指导思想和理论根据, 《二十四孝》则是《孝经》的具体实践和成功范例。尽管《孝经》和《二十四孝》中有很多糟粕, 充斥着因果报应、天赐神助、蒙昧愚蠢等封建迷信的色彩和荒诞残暴的内容, 但其中也确有精华之处, 也有很多可信、可敬甚至可学的地方, 尤其是“忠孝一体”的国家观念和竭心尽力为父母排忧解难的真情实意, 已浸透入历代中国人的血脉之中, 成为孜孜以求、建功立业者的精神支柱和广大老百姓津津乐道、代代相传的传统美德。《孝经》与《二十四孝》在中国封建社会互为因果、相辅相成, 具体而深刻地体现了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价值观和伦理内涵, 成为中国古代“孝道”的集大成者和经典案例。

新近发布的《二十四孝》是对《孝经》和古《二十四孝》的扬弃, 是在古《二十四孝》基础上的创新。新《二十四孝》的内容集中体现在“居则致其敬, 养则致其乐”两个方面, 既继承了中国传统孝道思想中最关键的因素和最合理的内核, 又摒弃了夹杂其中的糟粕成分和政治化倾向, 更加科学合理和富有人性化。新《二十四孝》语言平易, 标准具体, 与时俱进, 非常贴近现代人的生活, 如“节假日尽量与父母共度、每周给父母打个电话、支持单身父母再婚”等内容, 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实, 儒家孝道思想最基本和核心的涵义就是“善事父母”, 最重要的就是子女能发自内心地关爱父母, 对其“敬”爱有加;不仅要在物质上赡养亲人, 更重要的是在精神上抚慰亲人, 使其“乐”享天年。孔子曾强调说:“今之孝者, 是谓能养。至于犬马, 皆能有养, 不敬, 何以别乎?”此言正指明了行孝的关键所在, 对于今天的人们来说似乎更有针对性: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 我国绝大多数人已丰衣足食, 供养父母的吃、穿、用等物品也基本不成问题, 但不能“善事父母”、对父母予以尊重并使其心情愉快的问题则在不少人身上相当突出。究其主要原因, 一方面是这些人对中国传统的孝道思想学习的不好、继承的不够, 没有弄清楚行孝的关键所在;另一方面也与缺少新时期行孝的范式有关, 不知道该如何行孝——总不至于再全拿古《二十四孝》的模式去行孝, 况且也无仿效的“条件”和可能了。诚然, 随着社会的变革、经济的发展以及科学文化事业的昌明, 我们现在的物质条件、社会关系、生活方式、科技文化以及道德观念等都已与封建时代大为不同, 新时期的孝道观念和行孝方式也必须与时俱进、推陈出新。新时期要求父母与子女在政治、法律和人格上相互平等、独立, 行孝不只强调子女应对父母关爱、遵从父母的决定, 还更多提倡互尊互爱, 对父母也不能像庚黔娄 (尝粪忧心) 、郭巨 (埋儿奉母) 一样丧失人格、侵犯人权。绝大多数人也不会再去相信虞舜 (孝感动天) 、董永 (卖身葬父) 等惊天动地的神话故事, 也不用像仲由 (百里负米) 、吴猛 (恣蚊饱血) 那样艰难痛苦地生活, 更不会效仿王祥“卧冰求鲤”、丁兰“刻木事亲”等迷信愚昧的荒诞之举;取而代之的是注重“经常带着爱人、子女回家”等日常小事。还有“移孝作忠”的“忠君”思想也被扬弃为忠于人民、报效祖国之志。因此, 新《二十四孝》是一脉相承传统孝道思想的合理内核并应运而生的, 且简洁易懂、简便易行。由于现代社会生活的繁杂忙碌和人们各自修养与处境的不同, 新《二十四孝》倡导的孝行标准并非人人都能全部做到, 它只是一个理想化的模型, 其积极意义就在于引导和提示人们, 无论怎样都要多多关爱自己的父母, 设身处地地为父母着想, 使他们都能老有所养、老有所学、老有所乐、颐养天年, 不一定非要拘泥于各种条条框框之中。这也正是我们要继承和发扬的传统孝道思想的关键因所在。

总之, 孝道思想是中华文明的一支奇葩和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它不仅带给人们情感的寄托和终极的关怀, 也促进了中国家庭和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更塑造了中华民族爱国爱家、孝亲敬老、广施博爱、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我们要批判地继承传统儒家的孝道思想,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古为今用、推陈出新, 使尊老孝亲、博爱互助的优良传统在当今时代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吴崇恕, 李守义.《二十四孝》与《孝经》的关系及其扬弃[J].孝感学院学报, 2004, 24 (4) :10-13.

[2]兰辉耀.《孝经》的孝道思想探析[J].孝感学院学报, 2012, 32 (1) :12-16.

篇9:《二十四孝故事》观后感

王祥,琅琊人,生母早丧,继母朱氏多次在他父亲面前说他的坏话,使他失去父爱。父母患病,他衣不解带侍候,继母想吃活鲤鱼,适值天寒地冻,他解开衣服卧在冰上,冰忽然自行融化,跃出两条鲤鱼。继母食后,果然病愈。王祥隐居二十余年,后从温县县令做到大司农、司空、太尉。

一切服从老母亲

一切服从老母亲,这话不是我说的,是一位挚友说的。

挚友的老母亲年近百岁,挚友自己也已年近七旬。他就是颇有影响的散文作者苏连硕先生。

称“先生”,不仅仅是尊崇,苏先生确实年长我十多岁。但苏先生却视我为挚友,来往甚密。苏先生的文品人品不用我多说,我只想说的是,苏先生和夫人胡老师的孝道那是相当的令人叹服。这可不是我的追捧,不说别的,单是把老母亲伺候到100来岁没点真功夫就不行。

不过,说实话,叹服归叹服,真正让我动心的还是多年以前的那件事。

平日里与苏先生电子邮件来往频繁,那天晚上,苏先生再次发来电子邮件,说看到了我在一家杂志上的文字,给我肯定的鼓励,落款处是“午夜”二字。我这才注意到,电子邮件主题栏赫然在目的三个大字——半夜好,再看日期栏——2008年5月7日00:41:00。

凌晨时分有人问好,有人传来好消息,自然心中温暖。可转念一想,苏先生70岁的人了,半夜里还坐在电脑前,似有悖养生之道。苏先生很讲养生之道,且有养生专著还专门谈过子午觉之重要。于是,我在回件中表达谢意之后,敲下了下面的话——半夜里有您的问好,对我自然是情份,但是斗胆进一言——也得关爱自己,您的养生学中谈说过子午觉啊!

第二天,苏先生在电子邮件说:何尝不注意自己?一切服从老母亲,包括子午觉。我这才想起,对呀,苏先生的老母亲已近100岁高龄,苏先生夜半未眠,是为了照顾老母亲。于是,一幅画面仿佛就在眼前——夜半时分,身旁的老母有动静,苏先生赶紧开灯起床,或是给老人递水掩被,或是为老人擦屎端尿,然后照顾老人躺下,等候老人入睡的片刻,自己打开电脑收发邮件。原来,苏先生挤掉子午觉是为了“一切服从老母亲”!我一时无言,回复的电子邮件中只能实话实说——“一切服从老母亲”,触动!感动!震动!

过去,我一直自以为孝敬父母做得还算到位:对父母能尽一份心就尽一份心,能尽一份力就尽一份力,陪老人聊天,给老人花钱,给老人过节,为老人治病,为老人买房……然而,也许是父母年岁不是很大,也许是父母身体还算硬朗,我甚至想都还没想到过,做儿子的还要半夜起床“一切服从老母亲”。孝敬父母在细节,孝敬父母在“一切”。看来,我的功夫还差得远啊。

篇10:《二十四孝故事》读后感(共)

当赏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需要好好地就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可是读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二十四孝故事》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二十四孝故事》读后感1

我从来不曾对外祖母抱有任何好感,准确地说,我讨厌她。

不知为何,我可以对任何人做出容忍,但唯独她不行。

我知道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也看过不少书,“扇枕温食”的故事我也知道。但直到读了《二十四孝故事》,至今才懂得何为孝。

我爱我的母亲,但我讨厌我的外祖母。为此我和母亲发生过不少的争执。爱在父亲和母亲中间,或许过多地,我会选择母亲。因为儿时,或许母亲陪伴我的时间更多。

我曾在母亲面前大诉我对外祖母的痛恨之处,母亲并非不为所动,但也无可奈何。我也并非不知道,让她在外祖母和我中间做选择,是很难的。虽然母亲一次次地选择了外祖母。

又一次,我和外祖母闹翻了。又一次,我让母亲伤心了。

那一天,我在外祖母家,外祖母不知为何,从哪儿听来了我曾在她背后如何如何讨厌她的话。她又摆出了她那副仁义无辜的样子。我怒火中烧,破门而出,拿起电话,大声对母亲吼道:“妈妈,你快回来,我们马上返回城里!”外祖母也听到了,她默默地走了。

然而让我意外的是,母亲并没有生气,平静地说:“我知道你不喜欢外祖母,我是你的母亲,她,同时也是我的母亲,你爱你的母亲,我也爱我的母亲。”

我顿悟,“母亲”一词并非我的母亲一个人的责任,同样,我的外祖母也有。我孝顺母亲,那便要先孝顺母亲的母亲。我从来都不知道,我和外祖母的关系,不仅仅是一个称呼,而是血浓于水的亲情。

“孝”的意义何在,我想起了《二十四孝故事》里提起的,孝不仅仅是对于父母,而我们最先考虑的应是他们的父母。

因为,像我一样,母亲也曾在外祖母的怀抱里牙牙学语。

像我一样,母亲也曾依偎着外祖母。

像我一样,母亲也爱着外祖母。

我顿悟,我明白了,孝是尊重,孝是行动。母亲,我一定会把孝运用到外祖母身上,我会好好爱她,像爱你一样。

时间悄然煮成一壶沸腾似你的清茶,芬芳依旧,爱依旧,孝依旧。

《二十四孝故事》读后感2

最近,我们学习了《二十四孝故事》,对我们的内心深处有了很大的启发。孝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传统美德。从古至今,它都指引着我们的思想和价值取向,让我们从中得到学习和思考。

“百事孝为先”的道德思想,始终根值在无数人民的内心深处。“亲尝汤药”中汉文帝刘恒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百里负米”中仲由自己常常采野菜做饭食,却从百里之外负米回家侍奉双亲。“扼虎救父”中杨香为救父亲,全然不顾自己的安危,急忙跳上前,用尽全身力气扼住猛虎的咽喉,猛虎终于放下父亲跑掉等等这些无不体现着他们内心深处的孝感,让我们从中去学习如何关心、侍奉和感恩父母。

孝的传递者源于我们每一个人。在现代社会,我们应该学习了解父母和懂得父母的需要。父母的付出,我们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他们为了抚养子女而呕心沥血,日夜操劳,或许不要求我们给予他们什么,只是希望我们将来过的比他们好,他们处处为我们着想,时时记得为我们担扰,唯恐自己做的不周,父母是最关心我们的人。因此在我们没有能力的时候,我们应懂得为父母分忧,让他们为我们放心,而在我们有能力给予的时候,我们不能以金钱的多少来衡量我们对他们的爱,他们或许并不在乎这些,他们更需要的是精神上的慰藉,和他们在一起是他们很快乐的时光。因此,工作在外我们要常回家看看。

孝指引着我们行善。对待每一个人都用善意的眼光,让我们的周围充满温馨。然而在现代社会中充满了尔虞我诈,事事都得提防,让很多人感觉很累,当你给出一个微笑的时候,别人会认为你是假慈善,或认为你不怀好意,有什么不轨的目的。现在真是应该重新温习我们古代文化的时候了。

“践行价值观,文明我先行”,结合公司实际,做文明人,办文明事,估一个孝顺的好员工,学习如何孝奉父母,学习在我们的生活中善意的对待每一个人,好好做人,努力工作,这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懂得和继续发扬的。

《二十四孝故事》读后感3

大家都说“百善孝为先”,这么多善举当中孝是排在第一位的,然而,大家知道古代的人是怎样尽孝心的吗?这个暑假我读了二十四孝的故事,让我给大家讲个卧冰求鲤的故事吧:

晋朝时期,有个叫王祥的人,心地善良。正因小的时候失去了母亲,之后继母朱氏对他很不慈爱,还常常在王祥父亲面前搬弄是非,父亲渐渐对儿子也冷淡了。王祥的继母钟爱吃鲤鱼,王祥不计前嫌,为了能得到鲤鱼,赤身卧在冰上,他浑身冻得通红,仍在冰上祷告求到鲤鱼,正在他祷告的时候,右边的冰突然开裂,王祥喜出望外,突然跳出两条活蹦乱跳的鲤鱼,他高兴极了,就把两条鲤鱼供奉给继母。他的举动,在十里八乡传为佳话。人们都称赞王祥是人间少有的孝子。有诗颂:继母人间有,王祥天下无。至今河水上,留得卧冰模。

大家看,王祥不仅仅有一颗纯洁的孝心,我觉得他还有宽宏大度的品质,他的继母居心不良对他心存厌恶,还借着父亲百般刁难他,而王祥不管继母怎样,总是孝敬她,尊敬她,为了继母的爱好历经千辛万苦。虽然故事的结尾没有写到继母,但我想继母必须被王祥的孝心感动了。

除了这个故事,二十四孝里还有忠孝双全的沈云英、打虎救父的杨香、弃官奉亲的潘岳、卖身葬父的董永、都能给咱们带来感动。

读完二十四孝,想想咱们此刻的生活,我突然觉得满足。正因咱们此刻不愁吃,不愁穿,一向在长辈的爱中成长。有什么事都能够由家长代劳,咱们有什么需要他们总是尽量满足,身体不舒服或受到打击,前来关联的也是他们,指导领悟,纠正错误的还是他们。长辈给予咱们太多的爱,咱们就应孝顺他们,不用像古人那么极端,泡一杯茶、捶一捶背、洗次脚、或是使成绩提高往往就是孝顺长辈的最好方法。

让咱们怀着一颗孝心孝敬长辈吧!

《二十四孝故事》读后感4

最近,我读了《二十四孝》,有戏彩娱亲的老莱子,有鹿乳奉亲的燕子,芦衣顺母的敏娟……其中我最感动的是戏彩娱亲的老莱子。

他是春秋时期的楚国隐士,为躲避世乱,自耕于蒙山南,他总是孝敬父母,每次有好吃的他总是给父母。他七十岁还不觉得自我老,还经常穿上五彩皮衣,逗父母开心。有一次,她出去挑水回来的时候不留意摔了一跤,水全都洒了,他不想让他的父母悲哀,便灵机一动,扮成小孩子一样倒在地下玩拨浪鼓,二老看见了还以为他又向前此一样玩,因此二老大笑。

读完了这个故事,我不禁思绪万千,知道古代人都那麽孝顺,咱们现代人就更就应孝顺父母了。这使我我想起了一个词“百善孝当先”。只有好好做人,发奋领悟,做力所能及的事,才是孝顺。此时我想到了,我有没有像老莱子一样孝顺父母?有没有让父母开心?

这使我想起了春节前的一件事;那天晚上,只有母亲和我在家。突然,母亲的肚子疼了起来,母亲叫我拿药来,但是药竟没了,只能我亲自下去买药。这麽黑的天,身手不见五指,我最害怕了;但是为了母亲,我一咬牙一跺脚豁出去了。出门便一路小跑到了药店,往家走的时候,我累得不行了。这时,我脑子里浮现出一个身影,那是母亲,他肯定为我买药的时候也一路小跑。此刻,正好让我有一次表现的机会,因此我的步伐加快了,最后以最快的速度跑回了家。等我回到家,已经大汗淋漓了。吃完了药母亲说:“有儿子真好。”我开心地说:“还是有用的。”

我坚信,我以后会向二十四孝里的孝子好好领悟,做一个孝顺的好孩子。

《二十四孝故事》读后感5

最近,我读了《二十四孝》,有戏彩娱亲的老莱子,有鹿乳奉亲的燕子,芦衣顺母的敏娟……其中我最感动的是戏彩娱亲的老莱子。

他是春秋时期的楚国隐士,为躲避世乱,自耕于蒙山南?,他总是孝敬父母,每次有好吃的他总是给父母。他七十岁还不觉得自己老,还经常穿上五彩皮衣,逗父母开心。有一次,她出去挑水回来的时候不小心摔了一跤,水全都洒了,他不想让他的父母伤心,便灵机一动,扮成小孩子一样倒在地下玩拨浪鼓,二老看见了还以为他又向前此一样玩,所以二老大笑。

读完了这个故事,我不禁思绪万千,知道古代人都那么孝顺,我们现代人就更应该孝顺父母了。这使我我想起了一个词“百善孝当先”。只有好好做人,努力学习,做力所能及的事,才是孝顺。此时我想到了,我有没有像老莱子一样孝顺父母?有没有让父母开心?

这使我想起了春节前的一件事;那天晚上,只有妈妈和我在家。突然,妈妈的肚子疼了起来,妈妈叫我拿药来,可是药竟没了,只能我亲自下去买药。这么黑的天,身手不见五指,我最害怕了;但是为了妈妈,我一咬牙一跺脚豁出去了。出门便一路小跑到了药店,往家走的时候,我累得不行了。这时,我脑子里浮现出一个身影,那是妈妈,他肯定为我买药的时候也一路小跑。现在,正好让我有一次表现的机会,所以我的步伐加快了,终于以最快的速度跑回了家。等我回到家,已经大汗淋漓了。吃完了药妈妈说:“有儿子真好。”我开心地说:“还是有用的。”

我相信,我以后会向二十四孝里的孝子好好学习,做一个孝顺的好孩子。

《二十四孝故事》读后感6

孝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传统美德。从古至今,它都指引着我国人民的思想和价值取向。让咱们从中得到领悟和思考。然而古代和现代还有很大差距,并不是没一个故事都让咱们追捧和领悟,咱们要懂得从中筛选,知道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百事孝为先”的道德思想,始终根植在无数人民的内心深处。“亲尝汤药”中汉文帝刘恒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百里负米”中仲由自我常常采野菜做饭食,却从百里之外负米回家侍奉双亲。“扼虎救父”中杨香为救父亲,全然不顾自我的安危,急忙跳上前,用尽全身气力扼住猛虎的咽喉,猛虎最后放下父亲跑掉等等这些无不体现着他们内心深处的孝感,让咱们从中去领悟如何关心、侍奉和感恩父母。(甜蜜爱情签名)

孝的传递者源于咱们每一个人。在现代社会,咱们就应领悟了解父母和懂得父母的需要。父母的付出,咱们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他们或许不好求咱们给予他们什么,只是期望咱们将来过的比他们好,他们处处为咱们着想,时刻为咱们担忧,唯恐自我做的不周,这就是父母—咱们最可爱的人。因此在咱们没有潜质的时候,咱们应懂得为父母分忧,让他们为咱们放心,而在咱们有潜质给予的时候,咱们不能以金钱的多少来衡量咱们对他们的爱,他们或许并不在乎这些,他们更需要的是精神上的慰藉,和他们在一齐是他们很愉悦的时光。因此,工作在外咱们要常回家看看。

孝指引着咱们行善。对待每一个人都用善意的眼光,让咱们的周围充满温馨。然而在现代社会中充满了尔虞我诈,事事都得提防,让很多人感觉很累,当你给出一个微笑的时候,别人会认为你是假慈善,或认为你不怀好意,有什么不轨的目的。干嘛要想那么多呢?此刻真是就应重新温习咱们古代文化的时候了。

领悟如何孝奉父母,领悟在咱们的生活中善意的对待每一个人,这是21世纪的咱们每个人都就应懂得的,还有待咱们去继续发扬。

《二十四孝故事》读后感7

孝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传统美德。从古至今,它都指引着我们的思想和价值取向。让我们从中得到领悟和思考。然而古代和现代还有很大差距,并不是每一个故事都值得我们追捧和领悟,我们要懂得从中筛选,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百事孝为先”的道德思想,始终根植在无数人民的内心深处。“亲尝汤药”中汉文帝刘恒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百里负米”中仲由自我常常采野菜做饭食,却从百里之外负米回家侍奉双亲。“扼虎救父”中杨香为救父亲,全然不顾自我的安危,急忙跳上前,用尽全身气力扼住猛虎的咽喉,猛虎最后放下父亲跑掉等等这些无不体现着他们内心深处的孝感,让我们从中去领悟如何关心、侍奉和感恩父母。

孝的传递者源于我们每一个人。在现代社会,我们应领悟了解父母和懂得父母的需要。父母的付出,我们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他们或许不求我们给予他们什么,只是期望我们将来过的比他们好,他们处处为我们着想,时刻为我们担忧,唯恐自我做的不周,这就是父母——我们最可爱的人。因此在我们没有能力的时候,我们应懂得为父母分忧,让他们为我们放心,而在我们有能力给予的时候,我们不能以金钱的多少来衡量我们对他们的爱,他们或许并不在乎这些,他们更需要的是精神上的慰藉,和他们在一起是他们很愉悦的时光。因此,我们要常回家看看。

孝指引着我们行善。对待每一个人都用善意的眼光,让我们的周围充满温馨。然而在现代社会中充满了尔虞我诈,事事都得提防,让很多人感觉很累,当你给出一个微笑的时候,别人会认为你是假慈善,或认为你不怀好意,有什么不轨的目的。干嘛要想那么多呢?此刻真是就应重新温习我们古代文化的时候了。

领悟如何孝奉父母,领悟我们的生活中善意的对待每一个人,这是现在的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懂得的,还有待我们去继续发扬。

《二十四孝故事》读后感8

大家都说“百善孝为先”,这么多善举当中孝是排在第一位的,然而,大家知道古代的人是怎样尽孝心的吗?这个暑假我读了二十四孝的故事,让我给大家讲个卧冰求鲤的故事吧:

晋朝时期,有个叫王祥的人,心地善良。因为小的时候失去了母亲,后来继母朱氏对他很不慈爱,还常常在王祥父亲面前搬弄是非,父亲渐渐对儿子也冷淡了。王祥的继母喜欢吃鲤鱼,王祥不计前嫌,为了能得到鲤鱼,赤身卧在冰上,他浑身冻得通红,仍在冰上祷告求到鲤鱼,正在他祷告的`时候,右边的冰突然开裂,王祥喜出望外,突然跳出两条活蹦乱跳的鲤鱼,他高兴极了,就把两条鲤鱼供奉给继母。他的举动,在十里八乡传为佳话。人们都称赞王祥是人间少有的孝子。有诗颂:继母人间有,王祥天下无。至今河水上,留得卧冰模。

大家看,王祥不仅有一颗纯洁的孝心,我觉得他还有宽宏大度的品质,他的继母居心不良对他心存厌恶,还借着父亲百般刁难他,而王祥不管继母怎样,总是孝敬她,尊敬她,为了继母的爱好历经千辛万苦。虽然故事的结尾没有写到继母,但我想继母一定被王祥的孝心感动了。

除了这个故事,二十四孝里还有忠孝双全的沈云英、打虎救父的杨香、弃官奉亲的潘岳、卖身葬父的董永、都能给我们带来感动。

读完二十四孝,想想我们现在的生活,我突然觉得满足。因为我们现在不愁吃,不愁穿,一直在长辈的爱中成长。有什么事都可以由家长代劳,我们有什么需要他们总是尽量满足,身体不舒服或受到打击,前来关系的也是他们,指导学习,纠正错误的还是他们。长辈给予我们太多的爱,我们应该孝顺他们,不用像古人那么极端,泡一杯茶、捶一捶背、洗次脚、或是使成绩提高往往就是孝顺长辈的最好方法。

让我们怀着一颗孝心孝敬长辈吧!

《二十四孝故事》读后感9

最近,我看了《二十四孝故事》,这里面叙述了二十四个感人的孝心故事,其中,我喜欢《孝感动天》这则小故事。

这篇故事主要讲述的是,古代的五帝之一,舜。他从小家境贫穷,却生来就孝顺。他的父亲脾气古怪,继母又性情变化无常,同你异母的弟弟象也很不懂事。他们多次去陷害舜,可舜却毫无嫉恨,总是以德报怨。

舜的孝心感动了上天,于是舜耕田种地时,大象跑来替他耕犁,小鸟也飞来为他播种。尧舜听说了舜的事迹后不仅让自己的九个儿子拜舜为师,还把自己的二个心爱的女儿嫁给了他,最后又把天下禅让给了舜。

看完后,我被舜的孝心深深地感动了,也暗下决心,一定要向舜学习,在家中做一个孝顺的好孩子,在学校里做一个尊敬师长,团结友爱的好学生。

记得在我小时候,脾气太坏,经常肆无忌惮的与爷爷奶奶顶嘴,时常不尊敬他们、孝顺他们,又谈何而来是个乖孩子呢。有一次,姐姐在帮我晒被子,而我却因为找不到心爱的凉鞋,而对奶奶发起火来,心想,肯定又是奶奶当宝贝一样“藏”起来了,每次都这样,不经过我的同意就私自拿走我的东西,讨厌死了。过一会儿后,奶奶放下手中的活,帮我找到了凉鞋,我穿上了,可嘴里却还在不情愿的嘟囔着,烦人。我对奶奶向来都是这么的不尊敬,也不孝顺,直到我长大后,才真正懂得了什么叫亲情;什么叫敬;什么叫孝顺;什么叫奶奶对我的爱。

孝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的美德,妈妈曾经与我讲过,百善孝为先,所以,作为一个中华民族的子孙,《二十四孝》是我们必定要看的。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做一个孝顺的人,向《二十四孝》中的人物学习,从每一件小事做起。

《二十四孝故事》读后感10

孝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传统美德。从古至今,它都指引着我国人民的思想和价值取向。让我们从中得到学习和思考。然而古代和现代还有很大差距,并不是没一个故事都让我们追捧和学习,我们要懂得从中筛选,知道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百事孝为先”的道德思想,始终根植在无数人民的内心深处。“亲尝汤药”中汉文帝刘恒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百里负米”中仲由自己常常采野菜做饭食,却

从百里之外负米回家侍奉双亲。“扼虎救父”中杨香为救父亲,全然不顾自己的安危,急忙跳上前,用尽全身气力扼住猛虎的咽喉,猛虎终于放下父亲跑掉等等这些无不体现着他们内心深处的孝感,让我们从中去学习如何关心、侍奉和感恩父母。

孝的传递者源于我们每一个人。在现代社会,我们应该学习了解父母和懂得父母的需要。父母的付出,我们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他们或许不要求我们给予他们什么,只是希望我们将来过的比他们好,他们处处为我们着想,时刻为我们担忧,唯恐自己做的不周,这就是父母—我们最可爱的人。

因此在我们没有能力的时候,我们应懂得为父母分忧,让他们为我们放心,而在我们有能力给予的时候,我们不能以金钱的多少来衡量我们对他们的爱,他们或许并不在乎这些,他们更需要的是精神上的慰藉,和他们在一起是他们很快乐的时光。因此,工作在外我们要常回家看看。

孝指引着我们行善。对待每一个人都用善意的眼光,让我们的周围充满温馨。然而在现代社会中充满了尔虞我诈,事事都得提防,让很多人感觉很累,当你给出一个微笑的时候,别人会认为你是假慈善,或认为你不怀好意,有什么不轨的目的。干嘛要想那么多呢?现在真是应该重新温习我们古代文化的时候了。

篇11:《二十四孝故事》读后感800字

读完一本书以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读后感了。现在你是否对读后感一筹莫展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二十四孝故事》读后感800字(精选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二十四孝故事》读后感800字1

最近,我们学习了《二十四孝故事》,对我们的内心深处有了很大的启发。孝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传统美德。从古至今,它都指引着我们的思想和价值取向,让我们从中得到学习和思考。

“百事孝为先”的道德思想,始终根值在无数人民的内心深处。“亲尝汤药”中汉文帝刘恒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百里负米”中仲由自己常常采野菜做饭食,却从百里之外负米回家侍奉双亲。“扼虎救父”中杨香为救父亲,全然不顾自己的安危,急忙跳上前,用尽全身力气扼住猛虎的咽喉,猛虎终于放下父亲跑掉等等这些无不体现着他们内心深处的孝感,让我们从中去学习如何关心、侍奉和感恩父母。

孝的传递者源于我们每一个人。在现代社会,我们应该学习了解父母和懂得父母的需要。父母的付出,我们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他们为了抚养子女而呕心沥血,日夜操劳,或许不要求我们给予他们什么,只是希望我们将来过的比他们好,他们处处为我们着想,时时记得为我们担扰,唯恐自己做的不周,父母是最关心我们的人。因此在我们没有能力的时候,我们应懂得为父母分忧,让他们为我们放心,而在我们有能力给予的时候,我们不能以金钱的多少来衡量我们对他们的爱,他们或许并不在乎这些,他们更需要的是精神上的慰藉,和他们在一起是他们很快乐的时光。因此,工作在外我们要常回家看看。

孝指引着我们行善。对待每一个人都用善意的眼光,让我们的周围充满温馨。然而在现代社会中充满了尔虞我诈,事事都得提防,让很多人感觉很累,当你给出一个微笑的时候,别人会认为你是假慈善,或认为你不怀好意,有什么不轨的目的。现在真是应该重新温习我们古代文化的时候了。

“践行价值观,文明我先行”,结合公司实际,做文明人,办文明事,估一个孝顺的好员工,学习如何孝奉父母,学习在我们的生活中善意的对待每一个人,好好做人,努力工作,这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懂得和继续发扬的。

《二十四孝故事》读后感800字2

美德是中国的一种伟大精神。最近我阅读了道德故事——二十四孝,情节感人,让人不禁被他们的孝道所感动,心中油然升腾起深深的敬佩。

《二十四孝》主要讲了中国古代的二十四个孝敬父母的故事。其中,最让我记忆深刻的就是《亲尝汤药》和《弃官寻母》。《亲尝汤药》主要讲述了汉文帝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怠慢。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以便母亲随时照用,母亲所服的汤药,他都亲口尝过后才让母亲服用。他在位二十四年,重德治,兴礼仪,人丁兴旺,使西汉十分发达。汉文帝作为一位皇帝如此孝顺,怎能不让人敬佩。他更让我明白了一个人无论都忙,无论自己的事业多么重要,我们都不能对父母不闻不问。不管工作多忙,不管路有多远,都要心系父母,都要常回家看看。其实父母要的并不多,一声嘘寒问暖,足以抚慰他们孤独寂寞的心灵。

更让我感动的是《弃官寻母》。朱寿昌七岁时,生母被嫡母嫉妒,不得不改嫁他人,五十年母子音信不通。朱寿昌做官后,行四方寻找母亲。找到线索之后,他便弃官寻母。历经千辛万苦,他终于在陕西和母亲相遇了。多么感人的孝子啊!

这时一个声音在脑海中不停地问:“孙天乐,你呢?你是一个孝子吗?”“当然,可是有的时候……”有的时候我会因为一些小事,冲着妈妈发脾气,让妈妈很生气。那一次,我用自己的压岁钱买了两包薯片,准备明天吃。可是第二天早上起来一看,妈妈竟然正在吃我的薯片。我很生气,对妈妈大吼道:“你为什么吃我的薯片,你赔我。”“儿子,薯片这种油炸食品,你不能多吃,我煮了又有营养又好吃的鸡蛋,你快起来吃吧。”“我不吃,我不吃,我就要你赔我的薯片。”就这样我闹得妈妈很头疼。现在想想真惭愧啊!妈妈为了我的身体发育,让我少吃不健康食品,我竟然冲她发脾气。就算是又有营养又好吃的东西,我也不能只想着自己啊!

我以后一定孝顺父母,一定不让父母操心,更不能让他们生气。

中华民族的美德是人们必须有的精神品质。而孝道是拥有美德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有人说“教”就是孝道的文化。曾经我们可能都犯过错,但我们只要好好学习孝道的文化,并践行于我们的日常行为中,我相信每一个人都是好人,都是堂堂正正的中国人!

《二十四孝故事》读后感800字3

品读完《二十四孝图》后,我不禁从内心深处发出感慨:“孝”,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自古以来,“孝”就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最基本的道德规范,孝是做人的根本。因此,古人常说“百善孝为先”。从古到今,关于孝的感人事迹一直发生,件件都令我们深受震撼。

东汉时期,有一个人名叫黄香,他在九岁时母亲就去世了,所以黄香对父亲就更加孝顺、关爱了。严冬时,黄香就在父亲睡觉之前先钻进被子,用自己的身子把被子捂热,为的是让父亲能温暖舒适的睡个好觉;酷暑时,黄香就用扇子将枕席扇凉,为了让父亲睡的凉快,自己不惜累的满头大汗。亲朋邻居知道后,都称赞黄香是个孝顺懂事的好孩子。

黄香长大后,当上了大官,但他体恤百姓,孝顺父母,百姓们都颂扬他:“天下无双,江夏黄香”。

曾有一个感动了全中国的故事,它让天下的母亲收获慰藉。

2004年,一个叫田世国的人用他的实际行动,诠释了母爱大如天的真理。在田世国得知其母患得尿毒症后,他便偷偷地去了医院做了血样检查,配型成功后,田世国瞒着母亲,毅然将自己的一个肾脏移植给她。

手术成功后,田世国的母亲恢复得很好,然而,她却始终不知自己换上的肾是自己儿子的。田世国说:“如果我妈恢复得比较正常,器官排斥的比较小,我想这就永远是个秘密吧”。这是一个美丽的谎言,更是一份拳拳孝子心!

“孝”是华夏文明的不可或缺的必要组成部分,更是中华儿女恪守的人生准则。《孝经》上说:“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就是说,如果一个人能真正做到敬爱自己的亲人,那么他必定会以同样的心态去对待别人。正所谓“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由此可见,孝的传统美德意识已经似树根一般,牢牢地扎在中国人民的心中,丝毫不可动摇。

我们中有谁知道,在美国人眼里,中国人尊老爱幼、赡养父母是全世界做的最好的,而在美国是不可想象的,闻者感叹:我们自己丢掉、忽视的,发达国度的人却要拾起来。对此,我们是否应该反思?是否应该好好地珍惜古人为我们留下的`这宝贵的精神财富?

做“孝”不必轰轰烈烈,作为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从身边的一些不起眼的小事做起,多一些为父母着想的地方,尽自己所能做一些令父母身心愉悦的事情。

大家共进一步,努力将中华传统美德—“孝”发扬光大!

《二十四孝故事》读后感800字4

大家都说“百善孝为先”,这么多善举当中孝是排在第一位的,然而,大家知道古代的人是怎样尽孝心的吗?这个暑假我读了二十四孝的故事,让我给大家讲个卧冰求鲤的故事吧:

晋朝时期,有个叫王祥的人,心地善良。因为小的时候失去了母亲,后来继母朱氏对他很不慈爱,还常常在王祥父亲面前搬弄是非,父亲渐渐对儿子也冷淡了。王祥的继母喜欢吃鲤鱼,王祥不计前嫌,为了能得到鲤鱼,赤身卧在冰上,他浑身冻得通红,仍在冰上祷告求到鲤鱼,正在他祷告的时候,右边的冰突然开裂,王祥喜出望外,突然跳出两条活蹦乱跳的鲤鱼,他高兴极了,就把两条鲤鱼供奉给继母。他的举动,在十里八乡传为佳话。人们都称赞王祥是人间少有的孝子。有诗颂:继母人间有,王祥天下无。至今河水上,留得卧冰模。

大家看,王祥不仅有一颗纯洁的孝心,我觉得他还有宽宏大度的品质,他的继母居心不良对他心存厌恶,还借着父亲百般刁难他,而王祥不管继母怎样,总是孝敬她,尊敬她,为了继母的爱好历经千辛万苦。虽然故事的结尾没有写到继母,但我想继母一定被王祥的孝心感动了。

除了这个故事,二十四孝里还有忠孝双全的沈云英、打虎救父的杨香、弃官奉亲的潘岳、卖身葬父的董永、都能给我们带来感动。

读完二十四孝,想想我们现在的生活,我突然觉得满足。因为我们现在不愁吃,不愁穿,一直在长辈的爱中成长。有什么事都可以由家长代劳,我们有什么需要他们总是尽量满足,身体不舒服或受到打击,前来关系的也是他们,指导学习,纠正错误的还是他们。长辈给予我们太多的爱,我们应该孝顺他们,不用像古人那么极端,泡一杯茶、捶一捶背、洗次脚、或是使成绩提高往往就是孝顺长辈的最好方法。

让我们怀着一颗孝心孝敬长辈吧!

《二十四孝故事》读后感800字5

孝道,自古以来就是贯穿于国人伦理和美德的精髓。

闲暇的一个人去郑州城隍庙转了一圈,这是第三次来。第一次和同事,第二次和我弟。总觉得这个地方,有尘世难得的清净,总之,我喜欢这里。如果说前两次是看热闹的话,这一次应该是看到了门道。留心看了正殿两侧的垂直坡面上画的就是二十四孝彩图。想起了小时候,爸爸常常给我讲这样的故事。

常言道,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不养儿不知父母恩。最近细细品味了儒家的经典著作,元代郭居敬的《二十四孝》,感触良多。

个中,印象最深的当属,戏彩娱亲、扼虎救父、嗜指痛心、鹿乳奉亲等等。

戏彩娱亲,讲的是春秋时楚国的隐士老莱子的故事。楚王曾派使者请他出仕,他却表示不屑。这人很有意思,已经七十岁了,还说自己不老。对自己的双亲十分孝顺。他穿上五彩斑斓的衣服学者婴儿的样子嬉戏哄二老开心。取水上堂的时候,故意假装跌倒在地,学着婴儿那样啼哭,父母看了哈哈大笑。

今天看来,老莱子总是让人觉得少不了做作之嫌。鲁迅先生,对这一点就很是反感。但我觉得,这又有何妨,其初衷是好的,就是一个劲的让年迈的父母永葆一颗不老的心态。

扼虎救父,是关于晋朝杨香勇敢把父亲从虎口中解救的故事。一个年仅16岁的小女孩,随父亲去田间割稻,歘然闯出一只白额虎,把杨父叼在口中。幼冲的小杨香,情急之下,完全忽视了自己与老虎力量的悬殊,竟然用小手卡主老虎的咽喉,直至老虎瘫软在地,父亲得救。虽然摆布不了夸张的色彩,小小的一个女孩子力气能有多大,但是我们不得不由衷赞赏这样一个勇敢和孝顺的女孩。

曾参,孔夫子的得意门生。嗜指痛心就是讲的他的事迹。说他少时家穷,常去山中砍柴。一日,宾客来访,曾母不知所错,急的狠咬自己的手指。曾参猛的觉得心口疼痛,就迅速赶回家中,跪问其母,母亲说,我咬指嗜希望你回来。是啊,这充分显示了母子俩具有极强的感知力。

关于鹿乳奉亲,讲的是春秋时郯子身披鹿皮去去山中,混入鹿群中取鹿乳侍奉双亲的故事。我看着不觉得不佩服他,有点滑稽,十分敬佩。为什么呢,你看,如果他了解鹿群的生活习性又怎么会混入鹿群呢。体现了他能和自然很好的融为一体。

当然二十四孝,远不止上面我所提到的这些。每一个,看后都会有莫名的感动。敢问,看了这样,你觉得你对自己的父母亲做的够吗,不说想这些人一样。起码,你不让父母担心,常常给予必要地问候了吗?都扪心自问一下吧!

篇12:二十四孝故事读后感600字

最近,我看了《二十四孝故事》,这里面叙述了二十四个感人的孝心故事,其中,我喜欢《孝感动天》这则小故事。

这篇故事主要讲述的是,古代的五帝之一,舜。他从小家境贫穷,却生来就孝顺。他的父亲脾气古怪,继母又性情变化无常,同你异母的弟弟象也很不懂事。他们多次去陷害舜,可舜却毫无嫉恨,总是以德报怨。

舜的孝心感动了上天,于是舜耕田种地时,大象跑来替他耕犁,小鸟也飞来为他播种。尧舜听说了舜的`事迹后不仅让自己的九个儿子拜舜为师,还把自己的二个心爱的女儿嫁给了他,最后又把天下禅让给了舜。

看完后,我被舜的孝心深深地感动了,也暗下决心,一定要向舜学习,在家中做一个孝顺的好孩子,在学校里做一个尊敬师长,团结友爱的好学生。

记得在我小时候,脾气太坏,经常肆无忌惮的与爷爷奶奶顶嘴,时常不尊敬他们、孝顺他们,又谈何而来是个乖孩子呢。有一次,姐姐在帮我晒被子,而我却因为找不到心爱的凉鞋,而对奶奶发起火来,心想,肯定又是奶奶当宝贝一样“藏”起来了,每次都这样,不经过我的同意就私自拿走我的东西,讨厌死了。过一会儿后,奶奶放下手中的活,帮我找到了凉鞋,我穿上了,可嘴里却还在不情愿的嘟囔着,烦人。我对奶奶向来都是这么的不尊敬,也不孝顺,直到我长大后,才真正懂得了什么叫亲情;什么叫敬;什么叫孝顺;什么叫奶奶对我的爱。

孝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的美德,妈妈曾经与我讲过,百善孝为先,所以,作为一个中华民族的子孙,《二十四孝》是我们必定要看的。

上一篇:现代人的价值处境与责任伦理的自觉下一篇:环保询问笔录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