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学模式流程

2024-07-13

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学模式流程(共11篇)

篇1: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学模式流程

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学模式流程

一、激趣导入

可以尝试运用披文入情(激发情感)、设置疑问(启迪思维)、形象故事(引人入胜)、创设情境(渲染气氛)、演示练习(直观形象)、幽默语言(轻松愉快)等方法唤起学生参与的欲望,引起学生参与的兴趣,产生良好的教学心态和学习心态,心理准备充分。

二、自读自悟

1、在预习的基础上,扫清字词障碍。

略读课文虽然比精读课文简单,但字词必须过关,可用一些口头辨字、小检测来进行。

2、读提示,将问题层次化,解决浅层次的问题。

3、再读文,对深层次的问题进行思考,同时勾画圈批。

指导学生将阅读中的收获、最感兴趣或最受感动的地方进行批注。

三、交流汇报

1、将自读自悟中的遗留问题进行小组讨论。

2、组织班内汇报交流,教师相机点拨指导。

3、交流汇报成果,教师相机点拨指导,引导学生进行有感情的朗读(在读中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四、积累拓展

1、小结

2、根据课文特点灵活安排拓展内容。如:摘抄文中的好词佳句、写学习感受和收获、补充与课文内容紧密联系的文章进行阅读……

篇2: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学模式流程

新课标指出略读课文的教学目标是:“从内容上说,理解课文的要求要低于精读课文的教学,一般是“粗知课文大意”,只要抓住重点、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即可,词句的理解不作为训练的重点。从方法上说,教师要更加放手,主要靠学生自己把课文读懂,并在读中掌握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这就说明我们在略读教学中,确定的教学目标要简明而合理。

现在的语文教材,在每一单元都编排了2~3篇的略读课文。略读就是略知大意,能够及时的捕获到所需要的信息。而略读教学就是充分利用教材中的略读课文引导学生把从精读课文中学到的语文基础知识和阅读方法用于阅读实践,从而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和良好的阅读品质。下面就略读课文教学的流程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激趣导入,明确目标。

在这一环节中要让学生对课文有兴趣,有主动读课文的愿望。充分预习课文,了解课文相关知识,利用文前导读,质疑问难,明确阅读目标。教师要善于架起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之间的过渡桥梁,充分利用回顾前文、资料补充、文前导语等形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人教版教材在每一课略读课文前都有一段承上启下的提示语,如五年级下册《丝绸之路》的提示语是这样写的:

祖国的西部有美丽的自然风光,还有灿烂的历史文化。著名的丝绸之路,就是其中光辉的一页。读读下面这篇课文,想想课文讲了哪些内容,从中体会到了什么。有条件的还可以搜集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和同学交流。

这段提示语优美生动,既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延续了本组课文的主题,又明确提出了这篇课文的阅读要求。我们可以把这段提示语概括为两个方面:

1、读课文,了解课文讲了哪些内容,从中体会到了什么。这是要求我们在教学初始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了解文中介绍的主要内容和历史意义,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西部的情感。

2、搜集有关丝绸这路的故事和同学交流。

这点则是要求我们在学完课文的同时,能够引导学生课后去搜集资料,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同时也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增进与同学间的合作。

像这样,对提示语进行解读,既有助于我们教师找准重点,又能及时有效地展开略读课文的教学。

二、粗读课文,感知大意。

这一环节要让学生达到自主读书,扫清阅读障碍,了解文章脉络,粗知文章大意的目标。针对不同年级的阅读训练要求,引导学生学习扫读、猜读、跳读、浏览、快速默读等方式,用小标题、抓重点词、找中心句等方法简要概括文章大意。此环节要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感知文章,对与文章主旨不相关联的词句可以一目十行,养成快速提炼有效信息的略读习惯。略读课文不像精读课文那么严格细致,只要求粗知文章大意,但并不意味着就可以马马虎虎,草草了事,如果只把读书停留在初读阶段,不加总结与反刍,读到的东西就会成为过眼烟云。如果教师理解上有差异,就会使教学陷入盲目性。以为粗知就是浅知,粗知就是少知。其实,粗知是相对精读课文而言的,略读课文少了识字、学词学句等许多头绪,教学目标更为集中,教学重点更为突出,但在阅读的方法上,也不排斥精读,文章的重点、精彩之处还是要引导学生品读,使略读与精读互相融合,综合运用,通过有层次的阅读,在内容理解、情感陶冶与语言感悟上也达到比较理想的效果。这里,通过初读感知、重点精彩部分赏读,使学生对课文内容及语言特点都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并非一般意义上的“粗知”,赋予了“粗知大意”较为丰富的内涵。

以《和田的维吾尔》为例:让学生默读课文,画出最能概括维吾尔人特点的句子。然后在这些句子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概括出维吾尔人的特点:豪气乐观、热爱土地、爱美爱花、能歌善舞、豁达乐观。

三、自读自悟,赏析重点。

此环节要让学生达到抓住重点语句进行研读,丰富情感,生化认识,赏析语言,积累语言的学习目标。要引导学生处理好教材的取舍关系,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进行品悟赏析,体会文章的思想内容,感悟表达方法的精妙之处,让学生在语言实践中升华情感,积累知识。在这一环节,自主读书和同伴交流是学习的重要方式,教师要给与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引导学生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对文中的重点句段进行感悟分析,组织学生学中评议,设疑解疑,教师只给予学生适当的点拨指导即可。

什么是重点语句呢?例如《金色的鱼钩》一课,这篇课文生动感人,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进行细致入微的描写,揭示出人物崇高的内心世界。“他坐在那里捧着搪瓷碗,叫这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的鱼骨头,嚼了一会儿,就皱紧眉头硬咽下去。”“有时.....

候等了半夜,也不见鱼上钩。为了弄一点儿鱼饵,我翻了多少草皮也.......找不到一条蚯蚓„„还有,我的眼睛坏了,天色一暗,找野菜就得一....棵一棵地摸„„”抓住“皱紧眉头”、“硬咽”等词和“我”当时的心.....情,体会老班长的品质。抓住“翻了多少草皮”、“一棵一棵地摸”就可以体会到老班长非常辛苦,寻找食物极其艰难。他是用革命的意志、对党的忠诚在坚持。

四、总结提升,迁移运用。

引导学生交流总结,实现阅读方法的迁移运用。这一环节要给予学生对学习过程进行理性加工的机会,教师不要越俎代庖。在充分总结的基础上适时补充相关的阅读材料,设计有层次、多种形式的阅读训练,帮助学生依托阅读材料,实现阅读方法的顺向迁移。

如《和田的维吾尔》一课:可以让学生思考:作者是怎样向我们介绍地域风情和民族风俗的?通过学习可以知道全文和每段都有中心句,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分明、结构严谨。前后照应,总结强调维吾尔人豁达乐观的性格特征:纵使生活再苦,感觉也是甜的。描写生动形象,语言优美。

接着提问:学完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可从内容、表达方法上谈。每个特点都有中心句子,使文章脉络清晰,易于把握;描写细腻,语言优美。)

最后进行拓展延伸:除了这些,对于和田维吾尔族,你还有哪些了解?这样的民族你想用什么形式来表达你的敬佩和赞美之情?

略读教学更重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教师的引导不可过多。这就

篇3: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学初探

一、明确略读课文与精读课文的关系

要准确把握略读课文教学的度, 教好略读课文, 必须对略读课文引起高度的重视。教育家叶圣陶曾经说过:“就教学而言, 精读是主体, 略读只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 精读是准备, 略读才是应用。”“如果只注意于精读, 而忽略了略读, 功夫便只做得一半。”“精读文章, 只能把它认作例子与出发点, 既熟习了例子, 又定了出发点, 就得推广开来, 阅读略读书籍。”叶老已经十分精辟地阐述了精读与略读的关系, 精读是略读的基础, 略读是精读的补充, 它们都是阅读的最基本的方法, 有着各自不同的作用, 略读与精读一样重要。《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实验稿) 》也指出:“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 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这里同样提出了略读的要求。其实, 在信息时代, 略读更能迅速、便捷地获取大量信息, 在日常生活中, 略读比精读应用得更为广泛。

二、明确略读课文的编选意图和教学步骤

面对新课标的要求, 对略读课文的教学, 我们应该明确以下几点:

(1) 略读课文教学的性质:它具有较明显的独立阅读的性质。

(2) 略读课文的编排意图:主要是引导学生把从精读课文中学到的语文基本功, 用于阅读实践, 逐步培养独立阅读的能力。

(3) 略读课文的教学的内容和方法:从内容上讲, 理解课文的要求要低于精读课文的教学, 一般只要抓住重点、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即可, 理解词句不作为训练的重点。从方法上讲, 教师要更加放手, 主要靠学生自己把课文读懂, 并在读懂中习得读书方法, 提高阅读能力。

(4) 教学的大体步骤:先由学生参照“阅读提示”独立阅读、思考, 然后教师根据学生的自学情况, 抓住一两个重点的或学生感兴趣的问题, 引导全班学生讨论、交流, 还可以用指名朗读的方式, 检查读书的效果。

由此可见, 编者安排略读课文的教学, 目的之一是训练学生略读的能力, 不要求咬文嚼字, 只要求“粗知课文大意”;目的之二是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自己把课文读懂, 在实践中掌握读书方法。

三、明确略读课文教学的几种认识

我认为不管略读课文的内容是否长短, 都可以一个课时完成。根据新课标的理念, 小学高年级将淡化拼音、字词的教学, 把这部分内容更多让学生在预习中解决, 略读课文要求不是很高, 只要安排得当, 一节课足矣。所以教师在略读课文教学时应明确以下几种认识:

(1) 略读教学不等于略读。正像阅读教学不同于阅读一样, 略读教学也有别于略读。略读只是一种阅读的方式, 它的任务比较单一, 只是为了获取相关的信息。而略读教学则是一种教学活动, 它承担了更为广泛的任务, 不只是让学生在略读实践中获取信息, 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在不断的实践中学习略读方法, 学会略读方法, 从而培养学生的略读能力。因此, 在略读教学中光让学生略读是不够的, 还要授之以法, 循法而学。

有时, 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 可以教给学生扫读和跳读的方法, 可以提出时间上的要求, 并告诉学生基本的速读技巧。如果经常这样训练, 一定能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 达成教学任务的完成。

(2) 粗知大意不是浅知。略读课文不像精读课文那么严格细致, 只要求粗知文章大意, 但并不意味着就可以马马虎虎, 草草了事, 如果只把读书停留在初读阶段, 不加总结与反刍, 读到的东西就会成为过眼烟云。如果教师理解上有差异, 就会使教学陷入盲目性和随意性。以为粗知就是浅知, 粗知就是少知, 最后就成为不知了。其实, 粗知是相对精读课文而言的, 略读课文少了识字、学词学句等许多项目, 教学目标更为集中, 教学重点更为突出, 但在阅读的方法上, 也不排斥精读, 文章的重点、精彩之处还是要引导学生品读, 使略读与精读互相融合, 综合运用, 通过有层次的阅读, 在内容理解、情感陶冶与语言感悟上也达到比较理想的效果。这里, 通过初读感知、重点精彩部分赏读, 使学生对课文内容及语言特点都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 并非一般意义上的“粗知”, 赋予了“粗知大意”较为丰富的内涵。

(3) 自主阅读不是自学。略读课上学生应该有更多的自主阅读的时机, 把在精读课上习得的阅读方法加以迁移运用, 还应该有更多的交流自己读书心得的机会。略读课上, 学生学得更自主、更开放, 教师说得更少、更精。因为这样, 有的教师就干脆退让一边, 靠门边站着, 一言不发, 任由学生天花乱坠一气, 课堂似乎成了学生的天下, 教学也似乎更加民主与开放, 似乎这样才体现略读课文的教学特色。但是, 自主阅读是不是就是让学生自己阅读?自主阅读是不是就不要教师的引领?自主阅读又如何体现阅读的层次性?当略读成为一项教学活动的时候, 作为教师就应该发挥其主导作用, 引领学生深入、有效地开展有层次的阅读。自主阅读并不就是学生的自学, 而是在教师的指导和引领下的自主学习。

(4) “引读”不是可有可无。略读课文前的引读是其与精度课文的联系, 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教师在略读课文教学时对引读可能会如此处理:忽视不看、简略交代等。我认为既然编者在此安排引读, 目的就是为了指领学生从前一课精度课文过渡到后一课略课文, 并且明确了本课的阅读重点。可以说引读相当于指导学生学习略读课文的“启明星”, 应引起教师的足够重视。有效运用引读会使学生从课始至课终都有一个很明确的学习目标。如四年级下册第四组以“和平”为主题的课文, 精读课文《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和略读课文《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之间的引读是“维护和平, 制止战争, 是世界人民的共同心愿。让我们有感情地朗读下面的这首诗, 想一想, 每一节诗主要讲了什么, 诗中四次提到‘这究竟是为什么’, 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前一句是前文的过渡, 后一句是对本文学习的要求, 这样引读怎能省略?

篇4:刍议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学

一、正确认识略读课文的性质

教学中,我们应加强单元整组教学的意识,在精读课文教学时渗透阅读方法,在略读课文教学时迁移阅读方法,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略读课文是学生运用所学阅读知识,进行独立阅读、理解的良好范例,是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自己阅读获取信息,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略读课是学生独立阅读的实践机会,个体自读与合作交流是略读课文学习的重要方式,课堂的绝大部分时间应该用于自读与交流,当然,也要很好地体现教师的引导作用。略读课文的教学也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部分,只要教学得法,它所发挥的作用也并不比精读课文教学的作用小,略读课文的教学不容轻视。

二、略读课教学,读是基础,读中悟情

小学语文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是朗读,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积累语言,陶冶情操的作用,在略读课文的教学中,更应该放手让学生去朗读。

第一,让学生初读课文,扫清生字障碍,理解文章的大意。这是学习略读课文的基础,学生只有自己熟读了课文,才会被课文中的内容所吸引,这样更能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我们放手让学生去读,让学生把自己初读的收获写出来,哪怕只是一点点,也能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第二,同桌互读课文在略读课文教学中也可常用。同学之间可以利用互读的机会纠正读音,更有利于同学之间互相学习朗读的技巧,改善朗读中存在的不足,学生通过再一次的朗读课文,对课文的内容有了更深的认识。

第三,学生读后谈收获,这是初读的最终目的。读完课文,学生可以小组交流,也可以是集体交流。在这过程中,鼓励学生充分展示。学生在汇报时,教师可以从中获得很多信息,对于学生模糊的问题,教师可以在接下来的教学中给予补充。

三、略读与精读互相融合,综合运用

略读要求粗知文章大意,但不能把读书停留在初读阶段,以为粗知就是浅知,粗知就是少知。略读课文教学目标更为集中,不是没有重点,而是重点会更少更突出,更多要求学生自主解决。其实,粗知是相对精读课文而言的,略读课文少了识字、学词、学句等细节,教学目标更为集中,教学重点更为突出,但在阅读的方法上,也不排斥精读。文章的重点、精彩之处还是要引导学生细细品读,使略读与精读互相融合,综合运用,通过有层次的阅读,在内容理解、情感感染与语言感悟上也达到比较理想的效果。

四、加强学生与文本的对话

陶行知先生曾提出五个解放:“解放孩子的头脑,使孩子敢想;解放孩子的双手,使孩子能干;解放孩子的嘴巴,使孩子多说;解放孩子的空间,使孩子能到大自然中去学习;解放孩子的时间,使孩子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阅读教学是文本、生活与人的心灵之间的一道桥梁。教学略读课文是尽可能地让学生参与到文本中来。让学生体验文本带给他们的快乐。

略读课文一般只有一课时,在这短短的一课时中,教师快速有效地抓准略读课文的教学重点,使略读课文和精读课文形成一个系统,形成教学合力,更好地发挥训练阅读、迁移能力和陶冶情操的功能。如何抓?从哪里抓?每篇略读课文前的导语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略读课文的教学最关键的是教师自身对文本的认真解读和准确把握,要使课堂在思路清晰、条理简约的基础上不失丰赡,应是“教”略而“学”丰。略读课文不是忽略地教,而是隐去教师“明目张胆”地教,转而让学生“粉墨登场”去学。略读课文教学的追求是:在“精”与“略”之间,重其所重,略其所略。“教是为了不教”,要实现不教的目的,就要做好略读教学,让学生在略读教学的实践中学会阅读。

篇5:论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学

摘 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越来越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小学阶段正是学生各个方面能力得到发展的重要阶段。随着新课程的改革,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学方式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以其自身的优越性得到教育家的广泛认同,并且也得到广泛的推广。本文对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学方式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小学语文 略读课文 教学方式

小学语文课文主要分为精度课文和略读课文两大类,由于略读课文并不作为考试的重点,因此,一些教师都不进行略读教学,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教师认识到略读的重要性。对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学方式的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下面主要从小学语文略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的分析及进行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学的有效策略两个方面进行了具体的分析。

1.小学语文略读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分析

1.1思想认识上的偏差

一些教师和家长认为小学语文略读只是在片面地对文章进行大致的理解,并不能深入地对文章整体的思想感情进行分析,然而这种理解方式只是片面的,这种理解方式只看到语文略读教学方式的一部分。例如:在精读《自己去吧》这篇课文时,学生会学到一些学习方法,阅读能力也会有所提高。在此基础上,学生可以把这些学到的方法及提高的能力运用到略读文章的过程中,进行阅读的延伸,多多阅读一些自己感兴趣的课外文章,这就是小学语文略读教学方式的目的,这种错误的认识严重影响语文略读教学方式。

1.2忽视学生独立阅读能力的培养

在小学语文略读教学中,教师会给学生设置一些阅读任务。例如在《我多想去看看》教学过程中,教师会让学生掌握课文的生词,了解文章的主要中心思想。在学生进行课文略读前,教师应给学生一些关于课文中心思想及情感方面的提示,这样的做法虽然可以扫除一些障碍,但是这种教学方式严重忽略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与此同时,教师的一些提示也会阻碍学生自主思考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独立理解文章的能力得不到提高,严重违背小学语文略读教学方式的初衷,导致这一教学模式的真正作用得不到发挥,严重影响学生独立阅读能力的提高。

1.3对小学语文课文类型的认识的混淆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一些课文的类型、功能及要求比较隐晦,一些教师可能不能完全理解,这会导致教师的工作难度大大增加,同时教学质量也得不到提高。一些教师虽然认识到小学语文略读教学方式的优越性,但是如果不把握好语文课文的类型及功能,这种教学方式的优越性就并不能完全发挥出来。因此,教师在教学前必须准确地把握语文课文的类型及功能,灵活地运用小学语文略读教学方式,真正达到此种教学方式的目的。

2.进行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学的有效策略

针对上文提出的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学方式中存在的问题,下面主要从对略读课文进行准确的认识及强调略读课文教学与精度课文教学的联系两个方面进行具体的分析,对进行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学的有效策略加以探讨。

2.1对略读课文进行准确的认识

在进行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学之前,教师必须准确地把握课文的类型及功能,了解略读课文教学在整个教学中的地位,同时在教学过程中也要把握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例如在《雪孩子》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进行独立的阅读,教师只是布置给学生明确的阅读目标,重视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让学生在自主阅读的过程中提高学习语文的综合能力。

2.2强调略读课文教学与精度课文教学的联系

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是语文略读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在进行小学语文略读教学的同时,教师还要重视略读课文教学与精度课文教学的有效结合,让两种教学方式都发挥最佳的效果,这样不仅能强化不同教学内容之间的联系,还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3.结语

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应该灵活地应用各种不同的教学方式,将各种不同的教学方式都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不同教学方式的真正作用。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学方式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教师可以将其与其他教学方式结合起来,在试验的过程中发现其缺点,并及时地研究解决策略。

参考文献:

篇6: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学模式研究

玉海中心小学 唐小佳

一、课题的现实背景及意义

1、从新课标的角度去看

学会略读有助于完成阅读任务。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提出了“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这样大的数量,要求学生做到篇篇精读是不可能,也是不需要的。这一要求是否得到落实,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略读”方法,具有略读能力。因此,学会略读,对于扩大阅读面,完成阅读任务是非常必要的。

2、从语文学习的特点看

叶圣陶曾经说过:“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如果只注意于精读,而忽略了略读,功夫便只做得一半”。叶老已经十分精辟地阐述了精读与略读的关系,精读是略读的基础,略读是精读的补充,它们都是阅读的最基本的方法,有着各自不同的作用,略读与精读一样重要。

语文的学习是一种积累。前苏联教育家克鲁普斯卡娅曾经说过:“儿童阅读在孩子中起着重大的作用。

童年读的书可以让孩子记一辈子,影响孩子进一步的发展。”阅读是一个由少到多、由低到高、循序渐进的长期积累过程。没有阅读量的积累,就难有阅读质的飞跃。语文学习不能囿于课本,困于课堂,只有树立大语文观,构建课内外结合、校内外沟通的语文教育体系,给学生创造一个广阔的语文学习空间,才能有效地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率。

3、从教材编排来看

略读课文的篇数呈逐年增加的趋势:三年级12篇,四年级29篇,五年级26篇。《标准》在小学阶段的两个学段中明确提出略读要求,第二学段提出“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第三学段提出“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而到第四学段,则要求“能较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扩大阅读范围,扩展自己的视野。”从“两个学习”到“较熟练地运用”,其能力的形成是需要一个比较长的过程。由此可见学习并掌握略读的学习方法,十分重要。

从广大教师长期实践的现状分析,目前的略读课文教学存在着以下两种倾向:一种是略读课文、精读课文一视同仁。略读课文与精读课文的教学模式、策略没有什么区别,字词句段、篇章结构,面面俱到,精雕细琢;反之,另一种情况则是教师完全放手,引导点拨轻描淡写,学生学习囫囵吞枣,一读带过,略读成了泛读,根本没有留下什么印象,教学的有效性也无从谈起。要改变略读教学的现状,就要创建一套略读课文的教学模式。

二、课题界定

“略读”作为一种阅读方式,相对于精读而言,“略读”意在粗知文章大致的内容,从整体上迅速把握阅读材料的大致意思,判断阅读材料的重点要点;“精读”在于深入、准确而有创见地理解阅读材料。因此,从狭义上来讲略读就是大略地读、快速地读,了解内容梗概,作者意图,较快地知道文章的大概内容,从而确定是否进一步仔细阅读,深入研究。广义上讲,速读、浏览、默读都可属于略读的范畴。

“略读课文”是人教版小语教材根据新《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而编排的,用“*”表示。新课标在关于阅读的“教学建议”中提出,要“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所以在教材编排上,略读课文逐册加大了数量、加长篇幅,每一组精读课文后面都有相应的略读课文。略读课文的选材相当广泛,叙事、抒情、游记、散文到科普小品、说明文、古诗无所不包,涵盖了大部分文章体裁,而且选文具有时代性和人文性,大部分选择当代、现代的国内外优秀作家的美文,和精读课文在主题思想一般也保持连续一贯。

本题即是对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略读课文的教学模式及实践展开相干的研究和探讨,以期得出一些结论。

三、略读课文教学应体现的基本理念:

1、强调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

教师要尽可能放手,真正把读书的时间还给学生,尽可能多的让学生独立阅读,使学生逐步做到自能读书。个人自读和合作交流是略读课文学习的最重要的方式,课堂的绝大部分时间应该用于自读和交流。

2、承认差异,提倡个性化阅读。

阅读本身是一种个性化行为,我们要承认差异、尊重差异,提倡学生个性化的理解。

3、加强课内外联系,拓展延伸,适度开放。

略读课文的教学应该成为联系课内外阅读的桥梁。要根据课文特点,适当的向课外拓展、延伸、开放。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及预期目标

1.研究目标

通过本课题的实践与研究,使教师能比较正确地理解略读教学与精读教学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初步确立语文阅读教学的开放意识,提出特色鲜明、操作性较强的小学略读课文教学的基本策略,推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改革和发展。

2.研究内容

(1)小学略读课文教学的理论探索;

(2)小学略读教学与精读教学的联系及区别;

(3)小学略读教学的各个环节的有效策略;

五、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收集国内外有关内容、研究的观点、方法等。

2、调查法:以问卷、听课等形式对对实验班和对比班的学生进行观察,从而掌握实验第一手材料,进而分析实验操作的得失。

3、行动研究法:及时记录在该问题研究过程中来自教师、学生、教法学法模式等,通过论证确定实际可行的实施策略。

4、个案研究法:针对具体情况,依据全面发展理论,对个别学生进行个案记录和研究。

5、经验总结法:对课题研究过程的感性经验和认识进行提炼和概括,提高相应的理性认识,形成相关的课堂教学范例、教学模式和研究经验。

六、实验步骤与方法

(1)准备阶段:(2009年10月——2009年12月)

a、拟定课题方案,确定课题组研究成员,通过上网查询、借阅杂志等方式学习国内外关于略读教学、略读课文教学的相关理论,收集资料、分类、整理、研究。

b、制定研究方案,并请教科室专家论证。

(2)实施阶段:(2010年1月——2011年6月)

课题组老师集体备课,定期开展研讨课,保证每学期至少1节,初步探索不同类型略读课文比较有效的教学策略,并通过实践探索、研讨交流等形式积累一些原始资料,撰写一些教学案例、教学反思、阶段性论文。

(3)、总结阶段:(2011年7月——2012年3月)

a、课题组老师针对研究班级学生前测、中测、后测的相关数据,进行汇总分析,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教学质量等,中高段各形成一份学生学生能力研究报告。

b、请教科室老师进行指导,整体研究资料、总结认识成果和操作成果,写出课题研究报告和相关论文。

七、课题研究的成果形式

1、研究过程中的各类分析资料、教学设计、优秀论文、案例等。

2、总结报告。

八、课题组成员 课题总负责人:唐小佳 成员: 陈增碧 颜小红 戴晓玲

篇7:浅谈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学

2014-12-05 15:18 来源:黄山晨刊电子版

我有话说

核心提示:略读课文是教材重要组成部分,略读课文教学有着其重要的地位。我们不能忽视它,把它一略而过,必须重视它,必须准确把握略读课文教学的特点,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使之与精读课文相辅相成,有的放矢,择优而教,从而共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现行教科书将课文基本上分为精读课文、略读课文两大类。无论是各级名师的观摩课、示范课,还是一般教师的公开课,精读课文都是他们的首选,就连刊物上发表的教学设计、教学实录,往往也是精读课文,对于略读课文常常是无人问津,不敢轻易尝试。究其原因,可能是多年以来受应试教育以及略读课文考试分值低的影响,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对略读课文往往一读带过,最多教教生字词,了解文章梗概,学生没有留下什么深刻印象。那么,我们该如何正确定位略读课文的教学,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了解编排数量

翻开现行的小学语文教科书,我们不难发现其中略读课文篇数的逐年增加。从三年级开始安排略读课文:三年级上下册课文64篇,其中略读课文16篇,占25%;四年级上下册课文64篇,其中略读课文29篇,占45%;五年级上下册课文56篇,其中略读课文28篇,占50%;六年级上下册课文49篇,其中略读课文25篇,占51%。数据表明,略读课文在语文课程中所占的比重随着年级的升高而增加,与精读课文可谓是平分秋色。略读课文教学已成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占有一席之地。

二、明确编排意图

叶圣陶曾经说过:“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略读课文是对精读课文在阅读方法、写作方法上的巩固迁移;是对精读课文在内容、思想、方法方面的拓展;是丰富学生阅读量,增加学生文学感知力的重要途径。说明白点,略读课文教学就是让学生把从精读课文中学到的语文基本功,用于阅读实践,逐步培养学生独立归纳、分析、理解、应用阅读的能力。

《课程标准》明确了小学阶段应完成145万字的阅读量目标要求,其中一二年级要达到5万字以上,三四年级要达到40万字以上,五六年级要达到100万字左右。这样大的阅读量,要求学生篇篇课文都精读是不可能的。大量的课内略读课文作为补充,对于扩大学生阅读量,完成阅读任务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途径。

从要求来看,它是精读课文学以致用的迁移。在学习精读课文后让学生把学到的方法运用到略读课文中,这就要求教师在略读课文进行阅读方法上的指导,让学生逐步掌握略读方法,具备阅读能力。从结构来看,需要让学生掌握多种结构方法,总分总、分总、总分等,如四年级上册老舍写的精读课文《猫》的文章,结构清晰,采用了总分式,写了猫的性格古怪和淘气可爱。在学习略读课文《母鸡》时,让学生了解《母鸡》一文的结构,并说出《母鸡》一文的结构也是分为母鸡孵鸡雏以前和孵出鸡雏以后这两部分的;从题材来看,不同的文章有着不同方法的指导。说明文需要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说明方法:如教学五年级上册《鲸》和《新型玻璃》两篇精读说明文时,教会学生学习举例子、打比方、列数字、作比较等说明方法。从思想来看,略读课文让单元主题思想更充实。现行教材大都以单元主题的形式呈现,即每个单元的几篇课文都围绕同一主题思想来组成。略读课文作为一种补充,它与精读课文共同承担深化主题思想的任务。

三、精心设计教学

以上的数据分析和编排意图,我们应该有一个清醒的认识,略读课文略而不“略”。掌握分寸,拿捏得当,是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必须具备的一种技能。我就如何进行略读课文的教学谈谈自己的拙见:

“牵牛要牵牛鼻子”。教学目标是教学的起点和归宿,是教学活动的灵魂,明确、恰当、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能为有效教学提供有力支撑。在一堂课中,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必须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中都蕴含着知识点、感悟点和训练点,如果每一篇略读课文的教学都是眉毛胡子一把抓,面面俱到,俨然又成了精读课文的教学模式了。这就要求教师熟悉课标,明确要求,根据教材所处的地位和单元训练要求,准确定位,确定课文的知识点、感悟点和训练点组织教学。

知识点、感悟点、训练点,这三“点”在教学中至关重要,因为一篇课文涵盖的信息量多,特别是略读课文,一般只有一个课时,在这样的有限时间内,应根据课文特点有所侧重,有所取舍,灵活设计,有所创新。我们必须要抓住每篇文章的“点”,只有抓住这个“点”对症下药,才能使我们教学事半功倍,有的放矢,才能使略读课文真正起到它应有的功效。知识点要精确:任何一门学科的知识系统都是由无数个相互联系的知识点构成的。语文也不例外。与其它学科相比较,语文教学的知识点往往不很明显。这就需要我们教师钻研教材,精确地找出这个知识点。

感悟点要精巧:文章不是无情物,情感是语文教学具有鲜明特色的个性目标。培养学生的情感,引导学生体会文章感情,让学生与作者同喜同悲,教会学生敢爱敢恨,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语文教学的过程就是感悟真善美情感的过程。

训练点要精选:我们在大量的实际课堂教学中,常常这样做:遇到什么,就讲什么,遇到什么,就训练什么,这样做往往使学生负担加重。我们的语文教学,不能盲目地进行,应该精心挑选,找准训练点,对学生进行专项训练,这样才能扎扎实实地培养学生阅读的能力。

篇8:浅论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学

1. 略读

略读就是不进行深究, 粗略地阅读。略读作为一种重要的阅读方法, 是以了解大致内容为目的的, 它要求我们的注意力不应该在细节上, 而是在大意上。“略读”是相对“精读”而言的, 而又与“浏览”有所区别。从广义上来讲, 跳读、速读、浏览等都可属于略读的范围。从狭义上来讲, 略读, 就是快速的、粗略的、不进行深究的阅读, 旨在通过比较快的阅读, 粗知文章大意。本课题把略读的定义界定为狭义的范围。

2. 略读课文

对于略读课文, 查找了手头的资料, 搜遍了网络, 竟然没有一个权威的解释。对于略读课文, 全国小语会会长、人教版教材主编崔峦先生认为:略读课文在阅读内容上应“不求甚解”, 在阅读技能培养上更强调运用。而这是从阅读技能的角度来阐释的, 但也不能很好的解释什么是略读课文。而从字面的解释略读课文是大概的浏览阅读的课文。

3. 略读课文教学

略读课文教学就是针对各版本课标教材中的略读课文进行的教学活动。略读课文教学并不同于略读, 其只关注略读内容显然是不够的, 还需要重视略读方法、策略的研究, 要授之以法, 循法而学。略读课文教学作为一种教学行为, 它不只是让学生在略读实践中获取信息, 还需要让学生在不断地实践中来学习略读方法, 从而培养学生略读的能力。

二、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1. 教师对略读课文教学本质认识不清楚

很多教师把略读课文教学上成一种变式的精读课———缩略版的精读课, 失去了教材略读课的本来之意。略读课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小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促使小学生进行自主阅读, 扩大阅读范围, 拓展自己的阅读视野。

2. 教师对略读课文的教学功能缺乏正确的认识

略读课文在培养学生略读能力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但是很多教师对略读课文教学功能却缺乏足够的认识, 并没有从教学的角度深入思考略读课文教学担负的教学功能, 因此使略读课文教学存在很多误区。

3. 传统课堂教学评价理念影响略读课文教学的性质

人们对课堂阅读教学的注意力在长期以来一直集中在教师的“教”上, 并认为精读课文教学才能显示教师的教学水平。在很多大型的公开课活动中, 教师都是在极力展示自己教学的功力, 竭尽全力的吸引听课人的目光。但是语文课应该是读书课, 语文课的大部分时间, 应是师生各自在那里读书。阅读是思考, “教学”的重点应是学生的发展, 是学生在“学”而不是教师在“教”, 而略读课文教学

4. 教师自身缺乏相关的阅读理论

在我国师范教育的课程设置中, 除学科知识的相关课程, 根据师范教育的特点, 还开设了教材教法、教与学、心理学等方面的相关课程, 但是对于语文教育来讲, 开设其相关的阅读理论课程的学习也是非常必要的。但几乎所有的师范院校中都没有开设类似的课程, 使师范生的知识结构不健全, 再加上后续的培训与指导也没有相关的内容, 使阅读教学始终徘徊在内容学习的层面。

三、改进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学的对策

1. 加强教师培训, 更新观念, 走出误区

教师培训林林总总、名目繁多, 今天新课标培训, 明天新教材培训, 后天校本教研培训。但尽管针对小学语文教学也有进行针对性很强的培训与研讨, 比如写字识字教学、习作教学、阅读教学与口语交际教学等。但是所有的培训没有一次专门针对略读课文的教学展开。因而, 各级教研部门要围绕新课标, 专门针对略读的定位、略读课文的教学功能进行培训指导, 对教师进行全方位的理念灌输, 让教师从思想上重视略读课文教学, 才能树立略读课文教学的新理念, 从而扭转略读课文教学以内容讲解为主的局面。

2. 探索略读课文教学方法, 提高略读能力

教材编排略读课文, 其目的是通过对略读课文教学, 让小学生学习略读方法, 并提高小学生快速把握文章大意的能力。教学要求有两点:一是内容上“粗知文章大意”即可, 不必探求其他方面;二是方法上教师要放手让学生自己读懂文章。略读课文的教学应该成为联系课内外阅读的桥梁, 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 尝试运用精读课习得的方法独立阅读, 实现向课外完全独立阅读的过渡。

3. 改变评价机制, 促进略读课文教学

略读课文历来不列入考试范围, 所以人们会忽视它, 而且略读课文只有阅读提示, 没有课后的思考练习, 以至于很多教师不知道如何评价学生的略读成绩。叶圣陶先生在《略读指导举隅》前言中说:“完全达到了标准, 成绩很好, 固然可喜;如果达不到标准, 也不能给他们一个不及格的分数就了事, 必须研究学生所以达不到标准的原因———是教师自己的指导不完善呢, 还是学生的资质上有缺点, 学习上有疏漏———竭力给他们补救或督促, 希望他们下一次阅读的成绩比较好, 能渐近于标准。一般指导自然愈完善愈好;对于资质较差, 学习能力较低的学生的个别指导, 尤须有丰富的同情与热诚。”

篇9: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学探索

关键词:略读课文 探索

略读课文在小学语文教学的一部分,在教学中如何加以把握,如何将这部分教好,让学生从中收获新知,不同的教师都有个自的见解。

一、略读课文教学的困惑

在本人教学以及和广大同仁的交流探讨中,总结出教师在略读课文认识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教学内容方面。略读课能否上成精读课,整体感知、生字、词语的学习等环节可否不要,哪些方面可以略学,教学拓展涉及哪些内容。二是教学策略方面。略读课文可否放手让学生自读,略读课文需否品词析句,略读课文是否必须按照连接语的提示来教,略读课文是否就是进行更多的阅读技能方面的训练呢。三是教学时间方面。针对有的略读课文,是否必须要一节课教完。四是听课判断方面。判断略读课的教学时“精读”还是“略读”。这些问题都是教师们在教学略读课文时发出的困惑,对于教授好略读课文而言,这些问题都是亟待解决的。笔者认为,解决问题的关键是需要我们对问题的本质有一个清醒的认识,首先需要对略读课文有一个精准的定位,把握好方向,进行有的放矢,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二、略读课文教学的认识和定位

著名特级教师钱正权:略读课文教学应把握好两点:一是把握好课文在整个单元中的地位,略读课文应该是精读课文的有机延伸,是将精读学习所习得的方法进行实践运用。二是要把握好方法上的“粗放”,略读课文只有一课时,因此决不能求全求深,抓住一点,一课一得就可以。至于抓哪一点,不妨看“阅读提示”。

著名特级教师王崧舟:略读课的设计应以大板块、大框架的设计为主,避免精读课的线性设计,给学生留下整块的自主阅读空间。同时,教学应从阅读技能的巩固运用着眼。阅读活动前,应让学生明确阅读的目标,并在阅读活动之后评价一下目标的达成。阅读活动的设计也要避免精读课的讲析,应以练习设计为主,尽可能多地让学生在自主的言语实践中获得语文能力的提升。读课略的是教师的教,不能略的是学生的学。导读是确立教学目标的依据,教师要吃透导读所包含的教学要求,尤其要把握其中阅读方法和技能的要求,并以此作为重点或主线展开阅读。

学生从精读方面得到种种经验,应用这些经验,自己去读长篇巨著以及其他的单篇短什,不再需要教师的详细指导,这就是“略读”。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学生在校的时候,为了需要与兴趣,须在课本或选文以外阅读旁的书籍文章;他日出校之后,为了需要与兴趣,一辈子须阅读各种书籍文章;这种阅读都是所谓应用。使学生在这方面打定根基,养成习惯,全在国文课的略读。如果只注意于精读,而忽略了略读,功夫便只做得一半。

在新课程标准中,对略读课文的教学也作出了具体的要求,在第二学段的教学中明确了“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在第三学段又作出进一步的要求,主要体现在“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同时,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这样表达:“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课标在“评价建议”中也这样描述:“评价略读,重在考察能否把握阅读材料的大意;评价浏览能力,重在考察能否从阅读材料中捕捉重要信息。”

三、略读课文教学中把握的原则与方法

从对比中我们发现,略读课文中字词教学的要求明显低于精读课文,一般情况下只要求学生“认识生字”,没有理解词语、积累词语的要求。这就告诉我们:在略读课文的教学中,字词教学一般不作重点。(1)字词朗读不作检查。在精读课文的教学中,我们总会在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以后,安排一些时间来检查字词的朗读情况。但是,在略读课文的教学中,由于字词读音比较浅显,一般情况下我们不必花专门的时间进行字词的朗读检查。(2)字词理解不作重点。在精读课文的教学中。字词教学是一项不可或缺的教学任务,我们往往会引领学生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展开丰富想象、借助动作演示等多种策略理解字词意思,进而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但是,在略读课文的教学中,字词理解一般不作重点。(3)字词赏析不作要求。在精读课文的教学中,我们往往会通过词句比较等手段来体会作者用字用词的精妙,但是在略读课文的教学中一般不作要求。

四、略读课文教学的注意点

略读教学也有别于略读。略读只是一种阅读的方式,它的任务比较单一,只是为了获取相关的信息。而略读教学则是一种教学活动,它承担了更为广泛的任务,不只是让学生在略读实践中获取信息,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在不断的实践中学习略读方法,学会略读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略读能力。因此,在略读教学中光让学生略读是不够的,还要授之以法,循法而学。

略读课上学生应该有更多的自主阅读的时机,把在精读课上习得的阅读方法加以迁移运用,还应该有更多的交流自己读书心得的机会。略读课上,学生学得更自主、更开放,教师说得更少、更精。因为这样,有的教师就干脆退让一边,一言不发,任由学生天花乱坠一气,课堂似乎成了学生的天下,教学也似乎更加民主与开放,似乎这样才体现略读课文的教学特色。但是,自主阅读是不是就是让学生自己阅读?自主阅读是不是就不要教师的引领?自主阅读又如何体现阅读的层次性?当略读成为一项教学活动的时候,作为教师势必应该发挥其主导作用,引领学生深入、有效地开展有层次的阅读。

总之,略读课文在小学中高年级语文教学中的地位日趋重要,广大教师也应该善于在日常教学中总结经验和方法,教师之间加强沟通与探讨,互通有无,力争让略读课文教学不再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让学生在略读课文的学习中真正能够有所收益。

篇10: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学模式流程

报告(准备阶段)

实验小学课题研究组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随着新课程的推行,略读课文的分量随着年级的升高,逐步增加,精读课文相对减少;不仅仅是出现在每个单元的末尾,而是融在其中,与前面的精读课文密切联系;至第三学段起,略读课文所占的比重与精读课文已是平分秋色了。但是,占如此大比重的略读课文教学并没有受到广泛的关注,关于这方面的教学设计与研究及可借鉴的经验也是微乎其微。略读课文的教学到底该何去何从呢?因此我们产生了研究此课题的想法。

1、从时代发展的趋势看,学会略读是现代社会对语文能力的新要求。我们正处在信息时代,每天都要同数量巨大、传递迅速、变化极快的信息打交道。这就要求人们必须具备一种能力,一种能在很短的时间里吞吐大量信息,并能够快速处理信息的能力,即必须具备快速把握阅读材料大意的略读能力,形成迅速捕捉、筛选、提取、处理所需信息的能力。学会略读,应对社会发展,是现代语文的一种必然举措。

2、从课程改革的趋势看。《新课程语文标准》在“总目标”中提出了“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的阅读任务。这样大的数量,要求学生做到篇篇精读是不可能,也是不需要的。这一要求是否能得到落实,取决于教师是否在课堂上加强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略读”方法,具有略读能力。因此,学会略读,对于扩大阅读面,完成阅读任务是非常必要的。《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这里同样提出了略读的要求。其实,在信息时代,略读更能迅速、便捷地获取大量信息,在日常生活中,略读比精读应用更为广泛。

3、从本校及其他广大教师长期实践的现状分析,目前的略读课文教学存在着以下两种倾向:一种是略读课文、精读课文一视同仁。略读课文与精读课文的教学模式、策略没有什么区别,字词句段、篇章结构,面面俱到,精雕细琢;反之,另一种情况则是教师完全放手,引导点拨轻描淡写,学生学习囫囵吞枣,一读带过,略读成了泛读,根本没有留下什么印象,教学的有效性也无从谈起。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进行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学的研究有着比较现实的意义。要改变略读教学的现状,就必须有所创新。我们选择这样一个课题,把视角投向选文类型的甄别和选文功能的明确上,以“样本”功能及其功能的发挥方式为导向,借鉴他人已有的经验,以理论学习为基础,以实践探索为重点,通过研究,初步形成基于选文功能的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学教策略和基本教学模式。充分发挥略读课文的独特功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略读”,从而提高学生的略读能力和独立阅读能力。这对于提高课程改革的实效性,提升教师自身的素质都具有很高的实践意义。

三、课题研究的现状

对于略读的研究,早在新文化运动的时候,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专门与朱自清先生就合著过《精读指导举隅》和《略读指导举隅》,提出“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是补充;略读指导却需要提纲挈领,期其自得”的思想,主张把阅读课一分为二,建立精读与略读结合的新课型。从现在小学教育界对略读课文的教学研究情况来看,做了很多探讨,也提出了许多不同的模式。香港的国文课程中除了规定一定数量的精读文章供学生研习外,还特意安排略读教学环节,自选教材施教,使之与精读教学相辅相成,达到读文教学的目标。教学方式主要在课堂上进行,教师不像精读教学那样与学生全面而深入地研习教材,只将教材略教,并以该次教学重点为中心,引导学生研习。长久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略读课文不列入考试范围),略读课文教学的问题一直没有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同时,由于缺少研究及可借鉴的经验,许多老师对略读课文怎样教、怎样学感到困惑。于是,经过调查,在实际的教学中,出现以下几种倾向:忽视指导,略读课等同于自读课;定位模糊,略读课演绎成精读课;缺乏经验,略读课局限于回答提示;课时紧张,略读课文演变为课外读物。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了解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学的现状。

(二)、探索研究略读课文教学的基本模式。

(三)、探索研究略读课文教学的策略。

(四)、学生相关阅读能力的培养。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与措施

(一)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

1、文献资料法:通过收集、学习选文类型的鉴别和功能理论等分析和掌握略读课文“样本”化处理的内涵及其价值,准确把握略读课文教学的定位,为课题研究奠定详实可靠的理论基础。

2、调查研究法:调查当前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学的现状,并进行归因,研究《语文科课程论基础》一书,基于选文功能去透视小学语文略读课文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模式。

3、行动研究法:运用选文功能对略读课文进行“样本”化处理,并将教学与研究相结合,边研究边实践,边实践边反思,边反思边研究,构建小学语文略读课文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模式。

(二)课题研究的措施

1、加强理论学习,强化科研意识

新一轮课改为我们提供了机遇,本课题是紧密结合课改而提出的。平时,我们以学习教育理论为重点,采用自学和辅导相结合的办法。力求以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指导教师的实践,把学习理论与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结合起来,努力提高课题组教师的教科研理论素养。

2、加强课题管理,重视过程研究

(1)为激发教师参与课题研究的积极性,学校《奖励条例》中,有专门关于教科研方面的奖励措施,制定了教科研制度。每学期初,课题组老师结合课题研究内容,制定本学期个人研究计划,从理论学习、课题研讨课、参加研究活动、撰写案例、论文等方面制定目标,期末进行考核,达标者发放奖金激励教师的科研热情。教科研工作计划和课题阶段方案都纳入学校行政计划。

(2)课题组制定计划后,积极开展课题研究汇报活动,及时调整、解决研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课题组老师共同探讨在备课、探究中遇到的困难,课题实施过程中的困惑,使大家边学习,边探究,边提高。研究活动开展以来,每学期推出课题研讨课,研讨如何实施略读课文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模式。

(3)加强宣传力度,推广科研成果。鼓励发动教师及时撰写信息及科研论文,同时积极向有关报刊杂志投稿,对外推广教科研成果,推动科研工作。

3、学校开展专题性教研活动

(1)学校每学期开展的青年教师讲课比赛。参加比赛的老师执教的都是略读课文,为课题的研究提供了大量的案例,我们结合课例对课题进行评析,不断修正方案,调整策略。

(2)本年级组的教研也紧扣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开展,全程记录,在案例反思中进行经验总结,在总结中提炼成果,不断推进课题的研究。

六、阶段性研究成果报告

通过学习关于略读课文教学的相关理论,收集资料、分类整理,制定研究方案、研究探讨,取得了以下研究成果:

总结阶段的研究成果

经过一年的教学实践和总结交流,探索了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学的行之有效的方法策略,构建了科学、规范、有效的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学模式,初步形成了切合学生实际和教师特点的略读课文教学理念,更好地指导了教学实践活动,形成了论文《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学探索与研究》、《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学模式总结》,并作出《“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学探索与研究”的课题结题报告。

七、对后续研究的思考

目前,我们虽然对课题作了一些可谓是扎实、有效的研究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我们都清晰地认识到在已经做的工作中,还有很多问题值得反思和总结。

(一)、如何注意正确处理精读与略读的关系?

当前语文教学中,所谓“精读”,往往是教师依据自身对课文的解读,通过“精讲”的方式,让学生进行成人化的阅读。这不是儿童的阅读,儿童的阅读就是读懂,读懂就是我们所认为的“略读”。事实上,单从课文内容的学习来看,精读和略读无法区别,都要读懂,都是新知。只有从训练阅读能力的目标出发,课文才有学习新知和巩固运用之分。精读课文担任着授之以“法”的角色,而略读课文则为用“法”服务。

(二)、注意积极创设互动和谐的师生关系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以学习者的身份参加的,是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和实践者。在教学中,教师应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认知水平出发,结合教学内容,搭建有层次的学习的平台,开展师生之间的多向交流,帮助学生自主地学、自觉地学,更多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建立互动、和谐、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课堂上,应更多地引导他们学地有趣味,有收获,而不是增加学习的负担。

(三)、怎样进一步深化课题的研究,使此课题研究的成果能在我校推广、实践,力争全面推开,整体提高。

篇11: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学模式流程

一、课题的现实背景及意义

众所周知,语文学习离不开广泛的阅读。随着新课程的推行,人教版新课程实验教材从小学第二学段第五册开始,在保持一定量选读的基础上,将课文分为精读和略读两种类型,且随着年级的升高,逐步增加略读的份量,精读相对减少;到了第七册,略读课文的篇数已约占全册课文的44%,同时也不仅仅是出现在每个单元的末尾,而是融在其中,与前面的精读课文密切联系;至第三学段第九册起,略读课文所占的比重与精读课文已是平分秋色了。由此可见,略读课文的教学是阅读教学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从教材编写要求来看,它和精读课文共同承载着深化主题单元训练重点的任务,同时它还为学生能够充分地自主阅读、读中学读、读中学写提供了机会。但是,占如此大比重的略读课文教学并没有受到广泛的关注,关于这方面的教学设计与研究及可借鉴的经验也是微乎其微。那么,略读课文究竟该怎么教?学生该怎么学?我们的教学又如何去体现略读课文的教学特点,去落实教材的编排意图呢?由于缺少研究及可借鉴的经验,所以我们产生了研究此课题的想法。

1、从课程改革的趋势看

《新课程语文标准》在“总目标”中提出了“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的阅读任务。这样大的数量,要求学生做到篇篇精读是不可能,也是不需要的。这一要求是否能得到落实,取决于教师是否在课堂上加强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略读”方法,具有略读能力。因此,学会略读,对于扩大阅读面,完成阅读任务是非常必要的。《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这里同样提出了略读的要求。其实,在信息时代,略读更能迅速、便捷地获取大量信息,在日常生活中,略读比精读应用更为广泛。

2、从语文学习的特点看

叶圣陶曾经说过:“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在此叶老已经十分精辟地阐述了精读与略读的关系,精读是略读的基础,略读是精读的补充,它们都是阅读的最基本的方法,有着各自不同的作用,略读与精读一样重要。

语文的学习是一种涵泳,是一种积累。阅读则是一个由少到多、由低到高、循序渐进的长期积累过程。没有阅读量的积累,就难有阅读质的飞跃。语文学习不能囿于课本,困于课堂,只有树立大语文观,构建课内外结合、校内外沟通的语文教育体系,给学生创造一个广阔的语文学习空间,才能有效地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率。

3、从略读教学的研究现状看

不少教育界权威人士对略读课文教学都有过精辟的论述。叶圣陶先生说:“如果只注意于精读,而忽略了略读,功夫便只做得一半。”特级教师钱正权认为:“略读课文是精读课文的有机延伸,是将精读所习得的方法进行实践运用。”全国小语会会长、人教版教材主编崔峦先生认为:“略读课文在阅读内容上应‘不求甚解’,在阅读技能培养上更强调运用。我们必须准确把握略读教学的特点定位,有的放矢,择优而教。”从现在小学教育界对略读课文的教学研究情况来看,做了很多探讨,也提出了许多不同的模式。邹立安老师经过两年多的实验研究,比较概括地提出了略读课文的基本教学模式(常式),即“自读——交流——积累(扩展)”。在此基础上,根据课文的不同特点及学生的实际,又构建了若干个便于操作的具体的教学模式(变式),如自主选择式、质疑解疑式、重点阅读式、自测互评式等。除此之外,他们还根据课文特点及学生实际,总结出了合作表演式,欣赏评价式等变式。

4、从略读课文教学的现状看

从本校及其他教师长期实践的现状分析,主要难度是如何合理处理教材,如何“删繁就简”提炼主线。目前的略读课文教学存在着以下三种倾向:一种是略读课文、精读课文一视同仁。略读课文与精读课文的教学模式、策略没有什么区别,字词句段、篇章结构,面面俱到,精雕细琢;第二种是置之度外,过度放手。以学生自学为主,马马虎虎让学生随便读一读就草草了事,教师很少指导和总结,出现“教而不教,读而未读”的结果。还有的老师因为考试不考,干脆翻过不讲。第三种是教法单调,缺乏个性。教学略读课文时,无论是什么内容,什么体裁,一律采取自己读一读,大家说一说的方式,教学方法单调,难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要改变略读教学的现状,就必须有所创新。在立足课堂这一主阵地的同时,挖掘教材的文化内涵,做好精读教学与略读教学的有效链接,引“水”入“塘”,让课堂这一鉴方塘引入源头活水,使学生学“法”用“法”,真正提高阅读效率,构建起学生课内外阅读的良好“生态环境”。

二、课题界定

略读、略读课文及略读教学

略读,就是泛读,是一种不求深入精研,只求概览大意的读书法,其基本特点是“观其大略”。作为一种阅读方式,略读是学生独立阅读的有效尝试,相对于精读而言,“略读”意在粗知文章大致的内容,从整体上迅速把握阅读材料的大致意思,判断阅读材料的重点要点; “精读”在于深入、准确而有创见地理解阅读材料。略读课文是学生运用所学会的阅读知识,利用阅读期待进行独立阅读、理解的好材料。略读课文具有较明显的独立阅读的性质,是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重要途径。个体阅读和合作交流是略读课文的主要学习方式。略读教学也有别于略读。略读只是一种阅读的方式,它的任务比较单一,只是为了获取相关的信息。而略读教学则是一种教学活动,它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担了更为广泛的任务,不止是让学生在略读实践中获取信息,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在不断的实践中学习略读方法,学会略读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略读能力。因此,在略读教学中光让学生略读是不够的,还要授之以法,循法而学。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及预期目标

总目标:通过本课题的实践与研究,使教师能比较正确地理解略读教学与精读教学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整合、迁移精读课的资源,进行有效教学;通过课堂教学,促使学生掌握略读课文自主学习的方法,全面提高与发展学生的阅读能力;.形成一种便于操作,行之有效的略读教学的模式;.通过课题实验,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提高驾驭教学的水平和进行教育科研的能力。

具体目标:

A、教师方面

1、(1)立足于广阔的时代背景,依托开放的社会环境,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性质和特征出发,引进《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以及当代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在实践中探索小学略读课文教学模式的有效性,形成各个环节(尤其是研读环节)有效的教学策略。

(2)本着师生共同成长的原则,提升教师的教学理念,使教师能主动改变旧的教学方式,让他们在实践探索中接受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技能新的冲击,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B、学生方面

(1)学会用多种阅读方法获取重要信息,尤其要进行略读能力的训练,读懂文章的大意;通过自主阅读获取信息,培养独立阅读能力;加强课内外联系,沟通课内外阅读,适度拓展和延伸。

(2)通过课题研究的实施,初步培养和发展学生对语言的概括、个性体验以及想象表达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熏陶学生的审美情趣,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最终达到丰厚他们人文素养的目的,为他们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阅读基础。

2.研究内容

(1)小学略读课文教学的理论探索;

(2)小学略读教学与精读教学的联系及区别;

(3)小学略读教学的各个环节的有效策略;

四、研究方法

课题采用理论联系实践,用实践去提升理论的方法开展研究。

1.文献资料研究法。收集相关信息资料,开展并指导实验研究,提升组内成员的研究水平。

2.实践反思法。本课题的主要实施途径就是实践,在实践中操作、反思、提升,并不断循环。

3.案例分析法。实验教师对教学案例进行反思和分析。

4.经验总结法。及时总结行之有效的教学经验,完善略读课课堂教学。

五、课题研究的成果形式

1、研究过程中的各类分析资料、教学设计、优秀论文、案例等。

2、总结报告。

六、课题研究的步骤及人员分工

1.研究对象及时间

向阳中心校中高段学生,研究时间为2013年4月至2014年11月,共一年半。

2.研究步骤

(1)准备阶段:(2013年4月——5月)

a、拟定课题方案,确定课题组研究成员,通过上网查询、借阅杂志等方式学习国内外关于略读教学、略读课文教学的相关理论,收集资料、分类、整理、研究。

b、制定研究方案,并请教科室专家论证。

(2)实施阶段:(2013年6月——2014年12月)

课题组老师集体备课,定期开展研讨课,保证每月至少1节,初步探索不同类型略读课文比较有效的教学策略,并通过实践探索、研讨交流等形式积累一些原始资料,撰写一些教学案例、教学反思、阶段性论文。

第一阶段(2013年6月-2014年2月)主要措施与任务:

a、(2013年6月——7月)梳理小学阶段略读课文的基本类型;对研究班级进行略读能力的前测工作;集中精力开展写景抒情类略读课文的研究,集体备课后上一节观摩课,然后撰写教学案例、教学反思,进行相关研讨。

b、(2013年7月——8月)对第一阶段教学实践中的经验加以分析、提炼、筛选、整理,学习与本课题相关的教改经验,充实理论水平。

c、(2013年9月——2014年1月末)继续开展略读课文叙事类课文的研究,继续通过集体备课后上一节观摩课,做好对教学案例、教学反思及论文的撰写和整理。及时总结、反馈,提出下一阶段的实施目标和方案。

第二阶段(2014年3月-2014年10月)主要措施与任务:

a、(2014年3月——2014年4月)对说明性略读课文课文进行教学实践研究,通过教学研讨,上一节观摩课,初步概括出此类课文的具体操作策略,做好对教学案例、教学反思及论文的撰写和整理。对研究班级进行阅读能力的中期测试。

b、(2014年5月——2014年7月),在前期实践的基础上继续对哲理启示类课文(寓言、童话、成语故事等)进行教学实践研究,通过同课异构,上观摩课,概括出此类课文的具体操作策略,做好对教学案例、教学反思及论文的撰写和整理。

c、(2014年9月——2014年10月),根据相关策略,开展不同年级同一课型的纵向实践研究,通过开展三节观摩课,以期得出一定的教学策略,撰写相关的研究心得。对研究班级进行阅读能力的后期测试。分块要求每个中高段备课组写一篇阶段性的研究论文。

(3)、总结阶段:(2014年10月——2014年11月)

a、课题组老师针对研究班级学生前测、中测、后测的相关数据,进行汇总分析,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教学质量等,中高段各形成一份学生学生能力研究报告。

b、请教科室老师进行指导,整体研究资料、总结认识成果和操作成果,写出课题研究报告和相关论文。

3.课题组成员分工

名 赵春友 王琰 王敏 徐焜 郝家华 吴永胜陈刘 张志刚 袁功军 顾问 负责人

负责人

组 员

课题内分工

指导、督促课题实施,负责推

广实验

主持策划研究工作,全面负责

课题实施

全面负责课题管理工作,组织

课题报告撰写

定期分析、小结实践中的相关问题,组织学生的测试及分析 工作单位 向阳中心校 向阳中心校 向阳六里小学 向阳中心校

职称 小教高级 小教高级 小教高级 小教高级

组 员 组 员

具体实践研究,分析、汇集相关资料,撰写课题研究方案及各个

阶段研究成果。

具体实践研究,分析、汇集相关资料,撰写课题研究方案及各个

阶段研究成果。

向阳桃园小学 向阳中心校 向阳前进小学

小教高级 小教一级

七、课题研究的条件分析

课题组的顾问赵春友校长教学经验丰富,有着较强的教学管理与组织能力。课题负责人王琰是小学高级教师职称,阜阳市学科带头人,另一位课题负责人王敏老师是市级骨干教师,其他六位教师也均有多年科研实践的经验。这些有利条件将会为课题研究的顺利开展提供较有力的保障。之前,我们已在略读课文教学的校本研修方面取得一定研究成果,有多篇关于略读课文的教学实践研究。另外,经费方面也已得到学校应许,每年拨出相当数量的课题经费,在资金上给以保证。

八、应注意的问题(存在的困惑)

1、如何注意正确处理精读与略读的关系?

当前语文教学中,所谓“精读”,往往是教师依据自身对课文的解读,通过“精讲”的方式,让学生进行成人化的阅读。这不是儿童的阅读,儿童的阅读就是读懂,读懂就是我们所认为的“略读”。事实上,单从课文内容的学习来看,精读和略读无法区别,都要读懂,都是新知。只有从训练阅读能力的目标出发,课文才有学习新知和巩固运用之分。精读课文担任着授之以“法”的角色,而略读课文则为用“法”服务。

其实,在略读课文教学现象的背后,更值得我们关注和思考的是,目前,我们对阅读方法体系的系统性理论研究甚少,我们的阅读教学中充满了似是而非的所谓的阅读方法教学。然而这些所谓的阅读方法,其科学性和有效性似乎都有问题,即使在同行内部认同度也不高。学生究竟应该掌握哪些阅读方法,在我国这方面研究还不成熟的时候,可以借鉴国外的研究成果,然后在教学实践中结合实际加以修改、重组、完善,建构起适用于汉语文教学的阅读方法体系。

2、注意积极创设互动和谐的师生关系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以学习者的身份参加的,是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和实践者。在教学中,教师应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认知水平出发,结合教学内容,搭建有层次的学习的平台,开展师生之间的多向交流,帮助学生自主地学、自觉地学,更多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建立互动、和谐、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课堂上,应更多地引导他们学得有趣味,有收获,而不是增加学习的负担。

3、注意适时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

上一篇:关于奶制品的调查问卷下一篇:教师节的主持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