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水墨画教案及反思

2024-06-24

小学水墨画教案及反思(共11篇)

篇1:小学水墨画教案及反思

中班美术教案《牵牛花》水墨画含反思适用于中班的美术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有良好的执笔、洗笔习惯,学习用水墨颜料、毛笔画出牵牛花,继续学习侧锋的笔法,能较仔细的观察画面,对水墨画产生兴趣,快来看看幼儿园中班美术《牵牛花》水墨画含反思教案吧。

设计思路:

进入中班后我班开展了水墨画的教学,儿童一般都习惯硬笔在较硬的材料上涂邪,水墨画无论从笔、纸、还是颜料上的习惯完全不同,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小朋友已有良好的执笔、洗笔习惯,对水墨画产生兴趣。但孩子的表现力与成人不同,因而在活动中一方面让家长了解老师的教学方法,另一方面展示孩子画画方面的真实情况,希望通过这一活动让家长能根据孩子的特点在家进行有效指导或有一个正确的观点不要打击孩子的绘画积极性。

活动目标:

1、学习用水墨颜料、毛笔画出牵牛花,继续学习侧锋的笔法。

2、有良好的执笔、洗笔习惯,3、能较仔细的观察画面,对水墨画产生兴趣。

4、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

5、在想象创作过程中能用简单的材料装饰,体验成功的乐趣。

活动准备:

1、观察过各种美丽的花

2、每人一张

宣纸,每张桌子曙红,浓墨、淡墨各一份,每人两只笔,老师范画一幅

活动过程:

1、引起作画兴趣

师导语:这是什么花?回忆以前学过的儿歌《牵牛花爬高楼》,引导幼儿观察牵牛花的花朵的形状、花叶、花藤。

2、讲解示范:

(1)用妹妹笔蘸玫瑰红画出牵牛花的花朵,一朵、二朵、加一个花苞

(2)用笔尖蘸浓墨画出花托

(3)姐姐笔用侧锋画花叶,三笔构成一叶

(4)浓墨画出牵牛花细细的、缠饶在画叶间的藤

3、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指导

注意幼儿执笔、洗笔的姿势与方法以及笔法

4、展示幼儿的作品

教学反思:

首先,我以猜谜引出牵牛花,孩子们很熟悉牵牛花一猜就对。接着我简单介绍牵牛花的特征,这样孩子们对牵牛花有了初步的了解。但把牵牛花有几个花瓣漏了,还应多熟悉教案。其次,我改变了以往边教边折的方法,而是引导幼儿观察牵牛花步骤图,请个别幼儿一个一个步骤探索、交流画牵牛花。给了孩子强烈探索的机会,增添了孩子学习的欲望。

本文扩展阅读:牵牛(拉丁学名: Pharbitis nil(L.)Choisy),属旋花科牵牛属,一年生缠绕草本。这一种植物的花酷似喇叭状,因此有些地方叫它做喇叭花。种植牵牛花一般在春天播种,夏秋开花,其品种很多,花的颜色有蓝、绯红、桃红、紫等,亦有混色的,花瓣边缘的变化较多,是常见的观赏植物。果实卵球形,可以入药。牵牛花叶子三裂,基部心形。花呈白色、紫红色或紫蓝色,漏斗状,全株有粗毛。花期以夏季最盛。种子具有药用价值。

篇2:小学水墨画教案及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习用两笔画圆法表现枇杷。

2、尝试自主调配枇杷叶不同的色彩,并能用浓墨勾画叶脉。

3、体验水墨画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良好的操作习惯,保持桌面干净

5、感受作品的美感。

【活动准备】

PPT课件、宣纸、中国画颜料、毛笔、墨等。

【活动过程】

一、出示课件,观察枇杷。

1、播放PPT1,小朋友你们认识这是什么吗?(枇杷)

2、你们见过枇杷树吗?它是怎么样的?

3、出示PPT2,引导幼儿观察枇杷的外形。

①枇杷是什么形状的?(圆圆的)

②这些枇杷是什么颜色的?他们的颜色一样吗?(有深有浅)

4、出示PPT3,枇杷树的叶子又是怎么样的?(大大的,一片一片的)你仔细看一看,叶子上面还有什么?(叶脉)

二、讨论枇杷的画法。

1、讨论:怎么样用毛笔来画枇杷?(.教案出自:星星.教案网.)用笔的哪一个部位画比较好?

2、小结:用侧锋画枇杷与叶子。

3、教师用两笔法示范枇杷与枇杷叶子的画法。

4、出示PPT4,感受大师的作品。枇杷的叶子可以用什么颜色?(绿色再沾一点墨)叶脉用什么勾画?(浓墨)

三、幼儿自由创作,教师个别指导。

1、引导幼儿自己布局画面,大胆创作。

2、尝试自己调配叶子的颜色,体现浓淡的层次感。

四、师幼共同欣赏作品。

教学建议

建议将本次活动延伸至区角内,鼓励幼儿大胆作画,运用好笔的侧锋。

反思

我们印象中的水墨画一定是有画家的风范,有一定的用笔技能,但是这样的画孩子掌握起来不那么容易。

那么是否可以在玩中习得技能,在玩中不知觉地完成作品呢?于是我尝试让孩子带笔散步、手指点画枇杷,在玩中用最简单的方法享受到水墨画的成功。

篇3:小学水墨画教案及反思

文人画的最初由来可追溯到汉朝, 蔡邕、张衡虽有画名但没有作品传世, 只典籍有所记载, 魏晋南北朝姚最、宗炳提出的绘画自娱观念, 被历代文士奉为宗旨, 但被人们广泛认同的文人画创始者是唐代集诗人、画家为一身的王维, 王维开创了水墨画先河, 使唐朝的绘画呈现出青绿与水墨并存的两种局面, 王维是典型的文人代表, 他以诗入画, 自创的泼墨技法, 用水墨代替青绿的渲染, 大大发展了水墨意境, 营造出抒情简淡的氛围, 对后世影响极大, 为文人画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明末的董其昌就极为推崇, 称王维为“南宗之祖”。

绘画艺术发展到宋朝, 得到了空前的繁荣, 文人画也在这片土壤中深深扎根, 他们将绘画看成是全面修养的展现, 是风雅生活与文化修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提出绘画“聊以自娱”“写胸中逸气”, 在艺术功能上不同于之前绘画为统治者教化民众、社会审美爱好的特点, 题材也以墨梅、兰、竹、菊, 花卉及山水树石为主, 反对过分拘泥于形式的描绘, 追求主观情绪趣味的表现, 达到并追求一种宁静平淡, 天真清新的风格。元代赵孟頫提出了“书画同源, 绘画贵有古意”, 主张以书法用笔入画, 更加丰富了文人画的理论基础。中期出现的以黄公望为代表的元四家重视笔墨, 少用色彩或稍淡色渲染, 追求画中有诗意的表现, 画面中多出现诗书画三位一体的局面, 用来抒情寄兴和托物言志, 元四家的绘画理念与技法影响了明清整整两个时代, 不管是之后明中期的吴门四家, 清初四王还是其他众多的追随者们……

文人画是区别于宫廷职业画家, 民间画工的另一种绘画体系, 它不同于富贵妍丽, 工致严谨的院体画, 也不同于带有明显市井气息的民间绘画艺术, 他对画家本身要求较高, 不仅要具有深厚的文学素养, 还要能够做到兴之所至、信笔拈来, 作品仍能保证格调高雅。这样一来, 参与者只能是受过良好教育的士夫阶层, 因偏上层人士从而影响力较大, 主导了宋以后的绘画主流倾向, 文人画的存在成为中国美术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但丰富了整个绘画体系, 也在笔墨语言、技法、内涵方面有了很大的发展和突破, 但是仍存在着自身的局限性, 尤其是对水墨人物画来说, 有着诸多不利影响。首先, 士夫阶层的身份优越感, 让他们看不起宫廷画家和民间画工, 董其昌公开提出的“南北宗论”, 完全的排挤和贬低, 制约了除文人画之外的其他绘画门类的发展, 元四家的绘画艺术, 因所处动荡时局的影响, 画面中流露出的伤感萧瑟, 过于强调避世性而远离生活气息, 也与绘画应表现积极向上、生机勃勃的倾向相悖, 文人画标榜士气逸品, 强调风骨, 提出的“人品、学问、才情、思想”四要素, 把人品和学问放在首位, 而忽略了对艺术主体的关注, 对笔墨情趣, 意境的营造远远高于对外形的追求, 外形的似与不似, 已经渐渐不在文人画的考虑范围了, “画者, 不过逸笔草草, 不求形似, 聊以自娱者也”, 不管倪瓒说这番话是有意还是无意, 对于追随他的人来说, 却当做至理名言坚决贯彻执行下去, 一旦美学观念有了偏颇, 对于水墨人物画来说, 不啻于是一场灾难。人物画至宋代出现了梁楷, 他的《泼墨仙人图》, 《李白行吟图》开创大写意人物画先河, 画中憨态可掬的布袋和尚, 淋漓尽致的水墨泼洒, 而成为一幅在水墨人物画史上都光芒万丈的画卷, 作为写意人物画的典范被人们传唱, 可惜却像流星划过, 之后的几百年间再也没人能够超越, “逸笔草草”的文人画对水墨人物画的影响不可谓不大。文人画只要能抒发性灵, 他对画什么题材, 画什么东西并不在意, 画面中时常出现的书法、诗词, 使画家对于笔墨自身独立的审美趣味更加看重, 而人物画的表现对象是人, 人物画家一旦脱离了对主体人的观察研究和表现, 那就没有发展可言也走进了死胡同。

而反观当代水墨人物画, 在近代徐悲鸿将素描做为广大艺术学习者的入门基础, 将写生作为课堂练习后, 对于造型方面的认识确实改进很多, 但是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 对于传统绘画的继承和外来文化的冲击影响, 又有多少人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正确道路呢?水墨人物画的造作变形之风日盛, 有的人追求油画般的抽象效果或照片一样的逼真感觉, 对形与色的过度关注, 把画面弄的满满当当追求面面俱到, 对水墨语言的理解愈加表面化, 悖离了传统写意精神, 距离也越来越远, 更不要提对人物画内涵的认识了, 面对这样的现状, 我们忧心忡忡的同时不得不深刻反思。

篇4:小学水墨画教案及反思

活动目标

1.在观察小毛驴的基础上,学习用肢体动作的方式来表现小毛驴的不同动态,体验想象创造各种造型的快乐。

2.能根据自己的感知经验,创造性地用水墨画的形式表现小毛驴的简单动态。

3.培养幼儿对水墨画的兴趣,激发幼儿爱自然、爱动物的情感。

4.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5.引导孩子们在活动结束后把自己的绘画材料分类摆放,养成良好习惯。

活动准备

小毛驴的PPT、毛笔、墨汁、颜料、抹布、罩衣、小水盆、场景布置、音乐等。

活动过程

1.出示阿凡提的故事图片,提问幼儿观察阿凡提有只可爱的小动物是什么。

2.播放PPT引导幼儿观察小毛驴的各种动态和外形特征。

你最喜欢的是哪幅图的小毛驴,猜猜看它在干什么?

小结:小毛驴长着圆圆的身体,圆圆的脑袋,圆圆的脑袋上有两只长耳朵,有个突出的嘴巴,还有鼻子和眼睛,它有的脖子上有鬃毛,圆圆的身体下面有四条腿,身后还有一条长尾巴,它的身上是黑色的,肚皮嘴巴是白色的。

3.游戏活动“造型变变变”

师:“我们把小毛驴的头套在我们的手掌上,用手臂当脖子来变小毛驴,当听到音乐时你可以和同伴在草地上玩耍,也可以去吃树叶,也可以到小河边喝水,也可以找个舒服的地方睡觉,当音乐一停你就要摆好造型像雕塑一样定在那里,当老师来问你时你就要大声地告诉老师,你变得小毛驴在干什么?”

4.欣赏优秀的水墨画作品,请幼儿说说,小毛驴的头用毛笔应怎么画,身体要用什么毛笔的什么部分来画,四肢和尾巴要怎么画?

5.幼儿作画让幼儿画一画小毛驴的不同动态。

(1)大家商量合作,最好能变出和别人不一样动作的小毛驴,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呢?用毛笔把你想好的小毛驴画出来,看谁的小毛驴发生的故事最有趣。

(2)提出毛笔画画时的注意事项:洗笔时动作要轻,不要甩笔,可以在小毛巾上轻轻地吸水,用颜料时一定要先洗笔再蘸颜料画。毛笔不要画到自己的身上和同伴的身上。

6.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指导,重点指导幼儿画出和别人不同的小毛驴动态,并添上一些简单的背景和提醒幼儿水墨画绘画时注意事项。

7.请小朋友将自己画好的作品贴到展板上,向同伴们介绍你的小毛驴在干什么。

教学反思:

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小班幼儿的手部精细动作发展还不成熟,教师在今后设计的活动中,可以从平面开始逐步过渡到立体,随着孩子手部动作的不断协调发展来增加操作材料的难度。

篇5:小学水墨画教案及反思

教材分析:在《水墨变体画》一课中,我们利用中国传统的水墨画工具,把中外优秀的作品,加入自己对美好生活的感受,运用水墨画的技法,合理构图,有层次地表现水墨画的质感,画出新奇的水墨变体画。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认知目标:把名人名作用水墨画的方式加上自己的想像画出来。

操作目标:学生通过欣赏学习和自己的想像力,参照艺术家的原作,用水墨画进行表现。情感目标:借助于名画的形式画出对生活用品的回忆和感受。学生状态解读:

四年级学生对新鲜事物是具有着好奇心并且乐于去体验的。水墨变体画是一种新颖的绘画方式,比较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学生应该比较有乐趣。教材文本解读(含教学重难点):

变体画就是把艺术家原有的作品,加进自己的理解和想象,画出面目一新的作品。本课我们利用中国传统的水墨画工具,把中外优秀的作品,加入自己对美好生活的感受,运用水墨画的技法,合理构图,有层次地表现水墨画的质感,画出新奇的水墨变体画。教学重点:通过学习,用水墨工具临摹改编名画。

教学难点:运用毛笔的中锋、侧锋以及水墨的浓淡表现画面。教学准备:

水墨画工具;名画投影片;补充的名画;范画作品。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导入:让学生说说自己知道的中外著名画家和他们的作品。

2、欣赏:

方案一:教师在多媒体上播放中外名画,引导学生欣赏。提问:在欣赏时思考画面的主题内容和构图。方案二:欣赏 课本上高更的画《高更你早》。思考画面上的主题内容。

3、讨论:

师:什么是变体画学生自学,相互讨论,全班交流。

4、作品评析:

欣赏书上的学生作品,与高更原作进行分析比较(主体物,构图的表现方式)。讨论:怎样才能完成变体画。

5、尝试练习:

教师提出具体要求。请学生代表上黑板试画,其他学生在草稿纸上试画。

6、创作水墨变体画:教师示范水墨变体画。水墨画的技法要求:

A、用毛笔的中锋勾画主要的形状。B、用毛笔的侧锋做大面积的渲染。C、墨色的运用:焦、重、浓、淡、清。

7、学生作业练习:

A、选择《高更你早》或《故乡的梦》进行改编。B、可选择横或竖的构图方式进行创作。C、勾线后染墨。

8、作业展评:学生介绍自己的作品,师生共同讲评。

9、课后拓展:选择自己喜欢的水墨名画改画成水彩画或油画。第二课时:

1、复习导入:将上一课时的作业展评。讨论作业的创作表现效果。

2、欣赏;欣赏中国汉代画像石和木版年画。

3、讨论交流:

讨论;汉代画像石、木版年画上画面内容。让学生联系我们的平常生活情景一谈

4、创作构思:

A、欣赏书上的儿童画作品。

B、在草稿纸上用铅笔参照书上提供的三幅画进行变体画的创作。C、教师点评:构图和内容提要丰富生动,富有生活情趣。D、老师用线描的方法创作《老鼠娶亲》,画出结婚时的热闹场景。

5、创作练习:

师:在宣纸上模仿汉代画像石或年画的形式共青团一幅水墨变体画。

6、作业要求:

水墨要求:注意水墨的浓淡,用中锋勾线,粗细匀称,线条流畅。用侧锋渲染时注意墨色的焦、重、浓、淡、清的运用。

构图要求:合理安排画面,主次清楚,层次分明。

7、评价:让学生针对作业成绩的内容题材、画面构图的表现力进行自评和互评。

8、拓展:将传说中的八仙和门神创作成水墨变体画。作业设计:

让学生在感受的基础上,选择一幅大师的画试着用水墨画的形式临摹一下。板书设计: 水墨变体画

讨论 什么事变体画 水墨技法 注意墨色的运用 《水墨变体画》教学反思

篇6:小学水墨画教案及反思

活动目标:

1.体验水与墨在玻璃上的融合,感受色彩渐变。

2.尝试用宣纸与水墨对印,感受水墨的表现效果。

3.能大胆地添画水墨之景,体验创造的乐趣。

3.能分析故事情节,培养想象力。.能仔细倾听故事,理解主要的故事情节。

活动准备:

1.教具:多幅PPT水墨画、范画、未完成的添画。

2.学具:墨、水、玻璃桌、宣纸、围裙、毛笔、国画颜料、水桶。

活动过程:

一、导入环节:欣赏水墨画作品,引起幼儿的兴趣

1.通过幻灯片引导幼儿观察水墨画中色彩深浅变化。(近景怎么样?远景怎么样?色彩有什么不同?)

2.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发现。

教师总结:小朋友们发现了近处的景物清晰、远处的景物模糊,近景色彩深、远景色彩浅,近景大、远景小。

二、出示未完成的添画作品与范画,讲解作画的方法

三、教师示范:引导幼儿观察水与墨在玻璃上的深浅变化

1.先在玻璃桌上均匀浇水,将墨滴入水中,可用手指或毛笔将水与墨相接形成渐变。

2.将宣纸与水墨对印,待宣纸干后再添画场景。

四、幼儿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1.幼儿自由创作,感受水墨相接的变化。

2.引导幼儿运用各种方法与色彩来表现自己的画面。

3.帮助动手能力弱的幼儿,及时肯定幼儿的创意。

五、作品展示交流

教学反思:

请两组幼儿通过两次教学,得出的成果:孩子们能够通过熟悉的纸张与笔,联系认识了解文房四宝中的墨,认识墨汁,并在欣赏不同风格的水墨画的基础上,用滴墨来印画的方法了解感受中国的水墨文化,通过幼儿自己的领悟,动手操作,亲手印出各种不同的画面,让幼儿感受到了水墨的神奇。

我的第一次教学中没有让孩子们共同欣赏大家的作品,就少了孩子们对自己作品的总结,少了对同样活动中不同结果的奇妙的感叹,以及孩子在欣赏他人作品的同时感受不同的水墨意境。第二次在接受了同事们的宝贵建议之后,过程也进一步完善,孩子们在展示作品的时候,对于一些意象不到的画面会有发自内心的赞叹,还有孩子对自己作品的神奇想象,加上孩子的语言,在古典音乐的意境下是一种美的感受。

大班优质美术教案《玻璃水墨添画》含反思这篇文章共2513字。

相关文章

《大班美术教案《蜗牛》含反思》:大班美术教案《蜗牛》含反思适用于大班的美术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通过教师的故事讲解,让孩子大胆的发挥想象力,通过观察图片让孩子初步了解蜗牛的构造,告诉孩子要珍惜时间,做一个守时的人,快来看看幼儿园大班美术《蜗牛》含反思教案吧。

篇7:小学水墨画教学浅谈

中国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 它博大精深, 文化内涵深厚。让学生从小接触学习中国画, 有利于培养学生对中国民族传统文化的热爱情感, 也是中国画继承与发展的重要途径。国画最重要的莫过于笔上水分的掌握, 同时, 教师设定一个共同的模式标准, 让学生达成, 学生面对的不只是反复的枯燥的技法训练, 而是太多的想象、创造的自主空间, 学生的学习热情就会提高, 从而就会更加热爱中国画。

在小学国画教学中, 存在着很大的问题, 国画教学是不少美术教师感到为难的课题。由于历史文化的影响及传统教学模式的长期影响, 小学国画教学还是以临摹范画或教师画一笔学生练习一笔的现象为主, 一节课下来, 全班完成了同一幅画, 学生也将在课后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很快忘记干净, 这是什么原因呢?不外乎有以下几点: (1) 国画教学的过程比较繁琐, 一些教师因此而不愿涉足其中。 (2) 小学生对毛笔的控制能力较弱, 对笔力、意境等一些抽象的名词不易理解, 教学上颇有难度。 (3) 教材中对于国画课课程安排偏少, 开展国画教学有一定的难度。 (4) 教师自身的专业素质不够扎实, 对国画的教学心有余而力不足。故改变现有的传统的国画教学模式是当务之急。在我的国画教学中, 应改进传统的方法, 努力地探索新的教学方式。美术教育家勒温费尔特说过:“儿童只要被给予充足的时间、帮助, 获得与创造性材料接触的机会, 而不被强迫接受成人的模式和规范, 那么每个儿童都能成为艺术创造的能手。”在教学形式上我是这样做的。

二、激发学习兴趣, 鼓励做课堂的主人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明确教育的真正目的是什么。现代艺术教育的本质是唤起儿童对艺术的兴趣, 引导和激发儿童用真实的情感体验生活, 感受自然的美感, 陶冶情操, 学习用真情去表达和创造美的乐趣。在生活的乐趣中, 培养儿童的创造性思维, 使他们成为具有好奇心、创造性的和不断探求的人。在各种教育活动中都应如此, 而艺术教育在这方面更有其得天独厚的条件。

(一) 游戏激趣, 引发学生“创造性”学习。

在水墨画教学中, 传统教育模式是一直被教师沿袭的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 即以临摹为主、注重笔墨技巧的教育教学方法。固然国画是中华民族传统积淀的产物, 如不能熟练地运用前人为我们留下的“传统技法及传统文化”, 则无“国画”可谈。但是, 只注重传统笔墨技法, 脱离儿童的生活, 儿童无感受, 无触动, 何谈创造性思维呢?我在水墨画教学中既注重传统技法、传统文化的渗透, 又注重在学生学习的同时开发其创造性思维, 培养审美能力, 把弘扬传统之精华, 树立创新的意识, 引导学生“创造性的学习”作为我教学的追求。国画与蜡笔画、水彩画等不同, 一瓶墨水一张宣纸就可以产生变化无穷的迹象。刚开设国画课时, 我引导学生通过玩墨, 玩笔让其发现笔的运用, 刚接触《国画》, 学生对国画很陌生, 不知道毛笔、水、色, 墨在国画中的不同用途和使用方法。如我在教中国画用笔用墨时出现这样的情景, “老师, 我画出的线条怎么那么花?”学生A拿出毛笔兴奋地在纸上练着线条。这时学生B急切地叫道:“老师, 我怎么画出的线条那么干枯, 像焦掉一样”没等我发话, 号称小画家的学生C慢条斯理地答道:“简单, 一个毛笔上的水分太多, 一个毛笔上的水分太少。”说话时特地把两个“太”字加重了语气, 简直像长者在对孩子说教。

教学中我通过学生运用毛笔的游戏实验, 让学生亲身去体验与发现技能、技巧。让学生将毛笔蘸上浓墨在宣纸上自由挥运, 上下、左右、来来回回得“乱涂乱画”, 直到笔干墨渴, 然后蘸水、蘸墨继续运动……游戏结束后, 互相展示, 引导学生认识他们作品中所创造的各种墨色及墨色产生的原因, 帮助学生比较、分析作品中各种点、线、面是如何通过不同的用笔表现出来的。学生很惊讶原来在自己的随意涂画中已经不自觉地运用了中国画的一些基本笔法、墨法。激发学生有意识地进行一些笔墨基本训练的热情及提高运用、表现能力。使其明白了:太花是因为笔上水太多, 太干是因为毛笔蘸水太少的道理。在教学中, 我并不具体教学生“按老师的步骤一步一步地做”, 即传统教学方法, 而是要求学生根据总体要求自己探索实践, 并在实践中引导学生创造性地运用笔墨技巧, 即“不教而教、”“创造性学习”的教学思路。

(二) 采用多渠道的教学方法, 引发儿童对水墨画的兴趣。

为唤起儿童对水墨画的兴趣, 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 我从三方面加以探索。

1. 选择作画内容

传统的小学的国画教学内容;山水、人物、花鸟以传统的单墨进行着, 小学的国画教学内容的选择应符合儿童的心理特征, 贴近他们的生活。如《画故事》、《戏剧人物》、《动物的脸》等, 而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梅兰菊竹、花草虫鱼等。

2. 开放艺术理念

即以多元化的艺术理念来指导学生的国画学习活动, 而不仅单一地以传统中国画的审美理念进行艺术创作, 如《有趣的文字》一课, 即是以现代构成的理念, 引导学生在对文字与符号文化的认识与探讨中, 感受抽象艺术与画面构成的独特美感, 并努力尝试用中国画的勾、写、点、染等各种手法进行表现, 体验中国画艺术的独特美感, 学生的作品也显示出了种种不同的文化气质和审美趣味, 给人以美的享受。

3. 丰富表现形式

以更加自由多样的方式进行创作活动, 而不仅仅用传统的笔墨技法, 鼓励学生尝试一切可以的手段与方法, 进行多样化的创作实践。如我让学生创作《春天的花》的主题, 就鼓励学生结合油画棒与水彩色在宣纸上进行了大胆的表现, 由于油画棒的不融水性和可操作性, 最后的作品不但各种细节丰富, 而且具有一种独特的装饰效果。因此, 教学的实践中, 我体会到中国画作为我国优秀的传统艺术, 其自身的发展也是一个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局面, 作为儿童的一种美术学习活动, 其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 促进自身的发展, 更应以一种开放的理念来加以把握, 既能很好地植根于传统的土壤, 又能海纳百川, 以现代的各种艺术理念来丰富其营养, 只有这样, 儿童的国画学习才会像一棵枝繁叶茂的常青树, 不断地壮实粗大。

三、利用范例, 提高学生观察力、表现力

每个人都具有创造力, 只是大小不同、显现及未显现而已。为了给学生提供挖掘自身潜能的环境与机会, 我提出以观察为主线的教学思路。因为观察能力是记忆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想象力、创造能力的基础, 人们观察事物, 不只是用眼睛, 更重要的是用脑子。潘天寿在画论中谈到:“要到生活中去写生。关在房间里闭门造车, 是画不好画的。要善于观察生活、分析生活。所谓‘读书万卷, 行万里路’, 指的就是要加强学识修养, 体验生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也是我在教学中长期实施的教学目标, 而通过水墨画教学在观察能力培养的同时也对创造性地运用笔墨技巧起重要作用。在水墨画教学中, 学生在尝试“各种笔墨技巧”的练习后, 对实物进行细致的观察, 以观察为主线, 搜集创作素材, 探究笔墨技法。观察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尤为重要, 他们往往看得少, 对事物极其生疏, 如在画“熊猫”这一课, 老师对熊猫的各个结构分析清楚, 然后让学生感受分析不同情况下的熊猫各种神态, 再让学生进行创作, 这时学生表现出来的熊猫各不相同, 发火的熊猫用红色。也可用各种颜色, 如在画熊猫头四周的毛时, 有的学生用干笔来画, 体现出了笔的质感, 这说明他们是用自己的感受来进行创作。每个学生有着自己的理解, 他们能够用自己的笔墨来体现自己内心的感受, 利用各种不同的范例的比较, 让学生选择自己较为满意的作品, 从而传授些构图技巧等, 让学生较容易地接受国画的基本知识。总而言之, 我认为儿童的国画教学既要引导学生从传统艺术中了解特点、学习规律、吸取营养, 又要帮助儿童从各种现代艺术的思想、艺术家的创作方法与风格中领悟一些新的艺术规律, 来建构自己的审美思想并融入自己的作品中大胆地进行表现, 表现出自己真实的生活与情感。只有这样, 儿童的国画学习才富有积极的发展性意义。

四、引导求异, 培养创新意识

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与进步的永恒主题, 培养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是学校教育的重中之重, 也是素质教育的主旋律。在学生的造型活动中, 我尊重他们的个性, 既可以用写实的手法, 又可以夸张、变形;在色彩上可以按客观去表现, 也可按主观意识去表现。实践证明, 这样有利于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 他们都能创造出风格各异的画面, 令人耳目一新。如“老师, 我的枇杷蓝画画得太偏右了, 那可怎么办?”学生D急着把目光投向我, 没等我发话, 学生E抢着说:“可以在空的地方补画上一些东西。”“枇杷”、“樱桃”, 其余的学生也纷纷抢着说。学生A抬了一下头, 望着我神秘地说:“我就和他们画得不一样。”学生们听到马上凑到她的桌前, 我也跟了过去, 低头一看, 她在篮子的把上添加了红红的蝴蝶飘带, 我当即表扬了她……这是我在上《枇杷的画法》一课。为了摆脱国画课一味的技能训练, 我让学生进行适当的创作, 哪怕一个小的细节也好, 尽可能不要和老师的范样雷同, 也一定不要与同学一样。学生在创作过程中, 有的添加枇杷、有的添加樱桃、也有的添加小鸡和小金鱼, 有的还添加了彩带。学生眼中的中国画开拓了一个宽阔的空间, 变单一为丰富, 它的丰富性能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 提高学习兴趣, 从而加深他们对中国画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方法不止于此, 这就是要求美术教师在教学中注意启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鼓励学生活跃思维, 激发创新意识。

五、搭设情意之路, 抒发内心真情

皮亚杰认为:“兴趣是能量的调节者, 它的加入便发动了储存在内心的力量”。学生在兴趣的驱动下便能将自己内心的情意抒发出来。“情意性”展现才是学生内心深处思想、意愿的真正表达。因此, 水墨绘画融入“情意性”教学相当重要, 我运用水墨画配诗句, 水墨画配故事的教学方式, 尽可能地为学生抒发情意提供方便。

(一) 运用诗意, 绘出真情。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 对作品的语言表现力作具体的、深入的挖掘, 有助于准确把握作品的立意和思想感情倾向, 进入作品美的意境。画诗是为了懂诗、赏诗, 孩子们在理解的基础上把诗画出来, 不但是对教学成果的一种反馈, 更能发挥他们丰富的想象力, 也使孩子们更好地体会到了“诗中有画”的道理。水墨画具有诗歌的语言特点, 也兼具视觉造型艺术心理直接反馈的表现深度, 更重要的是深藏不露的心灵倾诉。其表述方式往往超越视觉极限, 将思维层次推展至更加深广的界域, 达至经典的完美境界, 这是对水墨画应有的历史定位。既然它具有诗歌的语言特点, 那么与诗歌也应该具有一定的联系与共同点, 我们可以结合学生早已接触或熟悉的诗歌来充分表现他们的绘画意境。有许多孩子早在幼儿时期就在家长的引导下开始尝试背诵简洁上口的古诗, 还有些孩子在平时的语文知识及课外汲取中, 早已有相当多的古诗存放在自己的记忆当中。要让学生根据完成的作品添上自己熟悉并且与之相适应的诗词, 这就需要他们对作品有相当程度的体悟, 倾入自己的情意。如我在教授《猫头鹰》该课内容时, 将主体放入一定情境之中, 引发学生思考。有位学生将猫头鹰当作了一位思乡的朋友, 独自蹲坐枝头, 看似精神抖擞, 殊不知他的内心满是思乡之情, 故以一首《静夜思》加以表达。还有很多学生为了能拓宽自己的绘画思路, 以诗句引出绘画的题材, 通过诗句原有的含义, 阐述自己对诗句的理解, 孩子们用画笔和心灵把古诗的含义体现得淋漓尽致, 也充满童趣。创作了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水墨作品。

(二) 结合故事, 表达真情。

儿童从小就爱听故事, 特别爱看有图画的书报。因此在教学中, 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延伸活动来描绘静止的画面, 把“故事”与“画”结合起来, 在学生看来是入情入理的, 而且能很快接受并投入绘画的创作中。画故事的整个过程都是对学生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培养。因为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学生都想别出心裁、构思出与众不同的内容、情节。所以将故事与想象力作结合可产生无限的创意空间。这种水墨表现的题材很多, 但在选择上也必须符合儿童特点, 如《小蝌蚪找妈妈》、《比比谁最美》等, 这些内容都有一定的情节, 都是一则有趣的小故事, 通过生动的讲述和回顾, 可以在学生头脑中形成一幅画面, 得到感染, 并激发其作画的愿望。每个小朋友的想法各异, 通过互相描述, 可进一步丰富想象, 然后提供片段的描绘, 给学生以一定的表象, 再以补画的形式要求学生创造一幅情意画。这样结合故事, 层层过渡的绘画形式, 利于学生表达自己的真实理解, 也更能体现他们的内心感受。

六、结语

总之, 我认为儿童的国画教学要引导学生从传统艺术中了解特点、学习规律、吸取营养, 来建构自己的审美思想并融入自己的作品中大胆地进行表现, 表现出自己真实的生活与情感。这样对拓宽儿童知识面、丰富想象力, 发展形象思维、培养创造能力都有好处。

摘要:传统国画教学长期以来沿袭着以临摹为主, 注重笔墨技巧的教学模式, 这样的教学模式脱离儿童生活, 约束了学生表现的主动性、自由性和创造性。本文从创造教育的角度出发, 论述了水墨画教学中如何既注重传统技法, 传统文化的渗透, 又注重在学习的同时开发儿童的创造性思维, 强调儿童画表现的自由性、淡化完全的临摹, 给予儿童创作的空间和内心情感与体验表达的机会, 才能使儿童的作品个性张扬、风格多样。

关键词:创造教育,小学国画教学,创新意识,观察,想象

参考文献

[1]陶行知教育文选[C].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创造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3]张安吴.少儿美术.2005.11.

篇8:小学水墨画教案及反思

活动目标:

1、幼儿认识线条:直线、斜线、波浪线。

2、认识线条的基础上运用线条设计娃娃发型。

3、感受水墨在宣纸上的变化,乐于参与水墨活动。

4、大胆尝试绘画,并用对称的方法进行装饰。

5、能理解底色,会注意底色和纹样之间的冷暖对比。

重点难点:

幼儿认识并会画线条:直线、斜线、波浪线。

活动过程:

1、导入环节

师:孩子们,今天我们做个好玩的游戏好吗?请看(连环画展示点变直线,波浪线)

师:你看到了什么?幼:直线,还有曲线。

师:这是直线,(在宣纸上画出直线和波浪线),这条弯弯曲曲的线条不叫曲线,你看它像什么呢?它有一个更好听的名字叫波浪线,跟它打个招呼吧。

2、教学过程

师:哎呦,孩子们线条宝宝跑到了老师手里,看看它跑去哪里了,跑到了娃娃的头上,你在娃娃的.头上看到了哪些线条宝宝。(让幼儿再次记忆线条宝宝名字)

师:你们觉得他们发型酷吗?

师:为了让这个发型更有水墨画的风格,我们用这个小小的工具进行晕染,你们想不想试试呢?

3、教学结束:展示并交流作品

师:孩子们,你们的作品可真有趣呀,赶紧和旁边的孩子来交流交流吧。

教学反思:

xx年6月份我园开展了“水墨画”的课题实践课,在这次活动中因为针对小班的年龄特点,对于生活中线条的运用,所以设计了《有趣的线条》这一活动,让幼儿认识线条:直线、斜线、波浪线,并在认识线条的情况下会用墨的方式表现线条。因为小班幼儿的手指肌肉还没有发育的很好,所以我用棉签代替毛笔,让幼儿进行画线条的练习。

活动之前我针对这个活动想了很久,《有趣的线条》,怎么样能够突出有趣是关键,如果本次活动只是单纯的画线条那就毫无有趣而言,所以在活动引入环节我以点慢慢变直线然后慢慢变波浪线的连环画的形式出示线条,抓住幼儿的注意力,然后在宣纸上画出直线,波浪线,对于直线大部分孩子都了解也知道它的名字,但是对于波浪线孩子们都说是曲线,我让孩子们说一说波浪线像什么,一步步的引导幼儿认识波浪的形状特征,说出它的名字,然后用拟人的方式,多次询问波浪线叫什么,加强幼儿对波浪线的认知。在斜线认识中我采取有趣的方式,哎呦,直线宝宝摔倒了,这一摔可不得了了,它变了一个名字,叫斜线宝宝。通过有趣的语言让幼儿认识枯燥的线条。

篇9:小学生故乡的水墨画教案

1. (播放体现江南水乡特点的音乐)请学生闭上眼睛,静静地欣赏一段乐曲。师:待会儿,我们一起来交流交流你听到些什么、想到些什么。

2. 今天,我们将随着作者走进江南水乡,去欣赏清新淡雅如水墨画一样的江南美景。

二、初读课文,预习

1. 自由朗读课文,梳理自己不明白的字词,不理解的问题,并批注在旁边。

2. 读课文,同桌交流独立预习情况。

3. 老师针对读音、字形较复杂的字,指导认读和书写,特别注意“菱”“馨”“掐”“嚼”字的字形和笔顺笔画。

三、粗读课文,感知大意

1. 自由读课文,思考每段写些什么。

2. 勾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认真读一读,看看自己读懂了些什么。

3. 再读课文,思考每段之间的联系。

四、品读课文,感受美丽

1. 故乡的“水墨画”指的究竟是什么?课文是怎样概括介绍它们的?(理解第1段的比喻句)

2. 仔细读读第2~4段,看看从初春到中秋,池塘发生的变化和呈现的不同的美。

初春:池塘渐渐有了生机,菱叶细小,疏疏朗朗。

黄梅后:菱叶涨满水面,挤得密密严严,菱盘上缀满了小花,小蜻蜓、小青蛇等尽情地嬉戏。

临近中秋:穿着各色衣裙的采菱女开始采“头朝菱”,动作轻快、熟练,划着扁舟,荡着水盆,穿行在绿色的“小巷”里。

3. 将写池塘美景变化的词语用不同符号勾画出来。

4. 家家户户煮菱角、品菱角,乐在其中。品菱角是有趣的,作者又是怎样介绍的?

五、巩固拓展,升华情感

1. 读完全文,你体会到些什么?(作者难忘故乡的美和童年的快乐)

2. 读课后第2题的两个句子,体会带点词语的妙处。

3. 抄写文中叠词。

4. 课前,我们搜集了不少关于菱角和江南水乡的资料,下面就来交流交流。☆ 关于菱

菱是江南的特产,太湖的红菱是菱中的佳品,壳软薄而水分多,肉质细嫩,甜爽清香,味道甘美。菱可代粮,可作菜蔬,还是抗癌的药用食物。

篇10:小学水墨画教案及反思

安庄镇中江小学 梁中华

一、导入:

1、让学生看幻灯片,猜画面的内容。

2、继续展示下一页幻灯片,让学生仔细观察。师提问:有谁知道是一幅什么画吗?

3、生答,师总结,导出本课的课题《水墨画风景》,板书课题:《水墨画风景》。

二、赏析作品:

1、引导学生继续观察幻灯片中得作品。

A、师提问:大家仔细观察,在这幅画的空白处,表现的事物形象是什么?

生答师总结:空白处表现的事物形象是——天空、云雾、水、地。B、师提问:大家再仔细观察画面,除了刚才这些事物形象外,画面当中还画了哪些事物形象。

生答师总结:树、石、山、房子等。

2、引导学生欣赏一组水墨山水作品(幻灯),学生边欣赏老师边介绍水墨山水的特点:

水墨山水画是通过对树木、山石等形象的描写,来表现山川自然风景,其笔法以勾、皴、擦、点、染为主,其墨法在于浓淡干湿,笔墨结合,作画讲究立意,借景抒情,往往还在空白画面中留白,表达虚实相生的意境。

3、引导学生赏析比较本课首页中的三幅作品。引导学生在如下三个方面赏析比较:

A、水墨表现的整体效果,浓淡干湿的墨色变化所营造的氛围。B、树木、山石造型的生动姿态,大小、前后、轻重、呼应组合关系和效果。

C、树木、山石的画法。

三、学画树木:

1、单树树干的画法。(幻灯)A、下笔先取势,确定树干姿态。

B、从上往下画起,注意树枝的穿插,前后左右的关系。C、注意树木自然的生长规律。

老师讲解完后,作现场示范。学生尝试练习。

2、树叶的画法。(幻灯)点叶法、夹叶法

老师讲解完后,作现场示范。学生尝试练习。

3、完整一棵树的画法。(幻灯)

强调在向树干加叶子的时候,要注意叶子的疏密关系,注意树木整体造型。

学生尝试练习,老师巡回指导。

四、学生展示、评价。学生分组展示、生评、师评。

五、板书设计:

水墨画风景

一、赏析作品

篇11:小学水墨画教案及反思

作者用如诗如画的语句,描述徽州高低错落的粉墙、鳞次栉比的黑瓦、清幽静谧的石板小巷、古趣盎然的石雕牌坊与雾色朦胧的山水,让我们感觉仿佛走进了一幅连绵不断的水墨长卷,感受到徽州建筑的独特风韵。

文章由表及里有三层意蕴。第一层是徽州的美景;第二层是徽州的历史;第三层是徽州的文化。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自读课文,感受徽州的独特风韵,懂得文章以“水墨徽州”为题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

1.结合课文插图,解读课文内容,感受徽州的独特风韵。

2.通过补充有关徽州的义举、牌坊的来历、徽州历的文化巨匠等有关材料,帮助学生走进徽州的历史,了解徽州的辉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徽州的独特风韵。

重难点分析:

l 可以通过让学生结合课文插图,了解“水墨画”的特点,通过解读课文内容,发现徽州风景与水墨画的关系,感受徽州的独特风韵,懂得文章以“水墨徽州”为题的原因,这是本课学习的重点。

l 为了帮助学生了解徽州的历史、徽州的辉煌,可以通过补充有关徽州的义举、牌坊的来历、徽州历的文化巨匠等有关材料,让学生更深入了解徽州。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徽州风情的影像资料。

教学过程与设计说明:

教学过程

设计说明

一、视频导入,激发兴趣

导入:在中国建筑,徽派建筑

很有特色。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古徽州,领略徽州的独特风韵。播放媒体资源库中的徽州影像《水墨徽州》(不要全屏播放)。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初读课文,思考: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描绘徽州的?(晨光中的徽州、徽州的街巷、雪中徽州)出示相关课件

导入:这些描写与“水墨徽州”这个题目有什么关系?我们一起看课文。

三、自读自悟,重点品味

(一)自读课文。

阅读提示:课件出示

文章为什么以“水墨徽州”为题?

(二)全班交流。

根据学生的回答,抓住重点句子理解课文,并随机进行朗读指导。

1.一时间,仿佛置身于画中。

作者是看到了哪些景物后产生了置身画中的感觉?勾画出描写的景物。课件出示

作者看到这些景物时,是一种怎样的心情?

体会作者的这种心情,读相关的句子。

课件出示图片晨光中的徽州。

了解水墨画特点。

徽州的黑、白、灰的基调,正好与

中国水墨画的精神相契合,所以作者将古徽州的首府——歙县,称作“水墨徽州”。

2.眼睛的每一次定格,都是一幅写意的风物水墨丹青。出示相关课件

定格是什么意思?眼睛的每一次定格是指什么?

请想象一下,你来到了徽州的大街小巷,你的眼睛会被什么景象吸引?

如果你是一位画家,你会画一幅什么样的画呢?

课件出示课文插图徽州的街巷。

指导朗读。

3.寂寥的夜里,在灯光的映射下,大片大片的雪花飞扬,悄无声息地装扮着古老的徽州,描绘着一幅优美纯净的冬日画卷。出示相关课件

雪夜中的徽州与白天相比有哪些不同?用“……不见了,出现在画卷中的是……”的句式说一说。

课件出示雪中的徽州。

指导朗读。

四、补充材料,升华理解

(一)课件出示句子早上起来,我踏雪去看牌坊。在通体洁白的世界里,它们兀自平静地立在那里,像一个个忠实的朋友从古老的时光隧道走来,牢记着远去的徽商的叮咛,从容地打量着周围的一切,给人们讲述着存在的理由。

1.指名读。

2.教师补充材料:牌坊的来历、徽商的义举、徽州历的文化巨匠等。出示相关课件

3.“徽商的叮咛”指什么?

(二)课件出示句子那么多意味浓郁的民居、廊桥、祠堂,无声地挺立在这方土地的怀抱里,无论沉睡或苏醒,都曲线玲珑,绵绵不绝地把一段历史、一段辉煌展现在世人的面前。

1.这是一段什么样的历史?

不仅仅是一部商业繁荣的历史,也是一部文化兴衰的历史。

2.辉煌指的是什么?

不仅仅是财富的聚拢,更是指徽商人格的提升,徽学的兴盛。

3.指导朗读。

(三)课件出示句子这就是古老又美丽的徽州。欣赏若干幅徽州风光

五、推荐阅读,拓展延伸

(一)背诵自己喜欢的句子。

(二)教师推荐相关网站。课件出示

(三)搜集并整理有关徽州的知识。

播放《水墨徽州》视频。优雅的旋律,优美的画面,一下子吸引住了学生,很自然地把学生带进了徽州的情境之中,从而激发起学生的阅读期待。

通过初读课文,找出课文描绘徽州

的几个方面,为细读课文做好准备。

让学生以自读自悟为主,全班研讨交流,解读课文内容,感受徽州的独特风韵,懂得文章以“水墨徽州”为题的原因。

通过解读文中意蕴丰富的句子,抓住重点句引导学生仔细品味文本语言,深化学生对文章的理解。

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养成圈点勾画的良好习惯。

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

结合课文插图,帮助学生了解“水墨画”的特点,进而引导学生从课文中发现徽州风景与水墨画的关系。

抓住 “定格”一词,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想象你来到了徽州的大街小巷,眼睛会被什么景象吸引。

学生在比较中感受到了徽州的静谧,在练习说话中丰富了语言。

通过补充有关牌坊的来历、徽州的

义举、徽州历的文化巨匠等有关材料,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徽州的历史、徽州的辉煌,感受徽州文化的独特魅力。

让学生在对课文有了一定的了解后,在阅读中思考,进一步升华对文题的理解。

上一篇:今日腊八节经典文案句子下一篇:七年级实数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