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岁老人讲诉自己的如何养生

2024-06-05

百岁老人讲诉自己的如何养生(共6篇)

篇1:百岁老人讲诉自己的如何养生

百岁老太的人生

在一个阴雨连绵的日子里,我们踏着泥泞,绕过蜿蜒曲折的乡间小路,来到了陈翠兰的家。面容清秀,虽已布满皱纹,清瘦的脸颊还泛着红晕,乐呵呵地笑着,眼睛清澈、明亮,充满神采,这是101岁的陈翠兰给我们的第一印象。

热情好客

看到陈翠兰的时候,老人坐在轮椅上,向我们作揖表示问好,满面笑容地示意我们坐在她身边,嘴里不停地念着:“你们不是本村的人吧?”陈翠兰的媳妇黄青莲说,老人记性特别好,只要见过面的人她都记得,而且热情好客,从没和人产生过隔阂,发生过矛盾。听到这里,老人腼腆地笑了笑,然后拍了拍黄青莲的肩膀,示意媳妇拿吃的糕点和一些自制食品给我们。

去年年初,老人的双腿瘫痪,生活不能自理,黄青莲时刻在身边照顾着。“奶奶是百岁生日后才开始坐轮椅的,之前还能走动,生活也能自理。”老人的孙子李伟军说,1997年,陈翠兰在长沙的女儿家里摔断了右腿,虽然行走不太方便,但拄着拐杖还能帮忙做家务,去年年初左腿摔伤后才开始坐轮椅。“老了,走不动咯,谢谢你们还来看我。”言谈举止中,老人的思路仍然清晰。

勤劳节约,豁达一生

陈翠兰一辈子都保持着勤劳、节俭的生活习惯。“奶奶不但节俭还很守旧,到现在还是用以前的那种黄草纸。”李伟军说,1987年,爷爷李汉云去世,那时候奶奶家里还剩下一些米和油盐饭菜,奶奶舍不得浪费,把东西全部吃完后才搬到他家来住。

黄青莲讲述婆婆的人生经历时,也提炼出了她最大的优点:勤劳。陈翠兰17岁结婚,婚后和丈夫一起在外面做事,什么庄稼活都干过,由于家境贫寒,生活艰苦,她省下自己的粮食给丈夫和孩子吃,还到处找农活做贴补家用,对家庭实在是贡献不小。“到老了还是一身干劲,最怕给晚辈添麻烦。”双腿瘫痪前,老人每天都把自己和屋子收拾得干净利落,媳妇黄青莲对老人十分佩服,说老人不仅心胸豁达,心态也很平和,并且总是怀着一副热心肠,以前,谁家有困难她都尽力相帮。“苦日子早就过去了,现在儿孙们对我都很孝顺。”一直陪伴在陈翠兰身旁的媳妇虽然年过七旬,但身体十分硬朗,照顾起母亲来有条有理,而孙儿、孙媳都十分孝顺,手头并不宽裕的他们还经常买些保健品给陈翠兰吃。

兴趣广泛是良方

陈翠兰出生于一个贫困家庭,年轻时喜欢唱歌。现在,这位老人已历尽一个多世纪的风雨沧桑,开始安度平静的晚年,平日里她还是习惯哼一下老歌。一说到唱歌,老人不禁哼唱起来,虽然我们听不清楚是什么歌,但是感觉得到她声音里洋溢着欢快热烈的气息。

老人身边总是放着一个装满书的塑料袋子,袋子里面有本老黄历和一本《西游记》。我们递给她一张写了四个字的纸条,她看了看,轻声念道:“百岁老人!”“她的视力比我的还要好!”黄青莲说,老人年轻时识了些字,于是一直保持看书的习惯,老人还喜欢看电视,《寻情记》是她最爱看的节目,基本上每天晚上都会守着电视,看节目上上演的喜怒哀乐。“奶

奶兴趣爱好不少,始终保持着一颗健康向上的积极心态,这种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值得我们学习。”李卫军说。

百岁后长出黑头发

老人100岁那年做过一次全面体检,医生说她身体内脏肠胃都十分健康。“100岁以后,奶奶越活越年轻,奇迹般地长了黑头发。”李伟军说,由于奶奶双腿瘫痪行动不便,前段时间他将奶奶满头的白发剃光了,让人惊奇的是,过不久头顶上竟然长出了一层黑黑的新发。我们细细一看,果然,白头发只是表面一层,头发根部都是黑的。

起居饮食方面,老人的作息十分规律。每天早上7点半起床,晚上9点休息,一日三餐都要吃青菜。“饮食以清淡为主,不吃猪油,少吃味精。”陈翠兰的媳妇黄青莲说,老人胃口好,偶尔一天要吃四餐饭,除了鳝鱼和青蛙,青菜、鱼肉、鸡肉她都爱吃。“家族中也没有长寿基因。长寿秘诀,我们总结起来就是心态平和,生活规律。”李伟军说奶奶的长寿是全家人的福气。

篇2:百岁老人讲诉自己的如何养生

说来奇怪,一般老年人的饮食是素食低糖,梁老太太却恰好相反。她却喜欢吃高能量的食物,梁老太太最喜欢吃肉,尤其喜欢吃肥肉;另外还特别喜欢吃甜食,连喝茶都要放些糖在里面,这样才喝得舒服些。老人还有一个与众不同的饮食习惯,汤喝足了再吃饭。

慢功洗脸冷水洗眼

梁老太太喜欢用毛巾焐脸,每天早晨洗脸花费的时间特别长,至少在一个小时以上。有意思的是,老人平常还喜欢用凉水洗眼,一天要擦洗好几次,但洗脸必须用热水。老人现在听力很好,眼神也很好,还能捻针纫线缝衣服。

醒后恋床慢慢梳头

多年来,老人还养成了恋床的习惯,每天醒来后,都要在床上躺很长时间才起来,有时甚至长达一个小时。起床后先洗脸,然后就是长时间地梳头,把头发梳得整整齐齐,一丝不乱。有趣的是,老人的头发底部都是黑的,长到半厘米以上才开始变白。

不知生气没有脾气

老人生来与世无争,就连自己的两个儿子闹矛盾,老人也像没看见一样,照常吃饭、睡觉。梁先生告诉记者,他从记事开始,就没见母亲生过气,更没见母亲发过脾气,这一点与他父亲完全不同。父亲的脾气非常暴躁,并且还嗜好烟酒。可能也就是这些方面的原因,他父亲1968年就去世了。

篇3:百岁老人的养生智慧

114岁郑会芬:爱吃肉、爱喝酒、爱喝水

郑会芬老人,出生于1900年5月。她不仅是家族里最长寿的人,也是目前重庆市最长寿的人,2011年还被中国老年学会誉为“中国十大寿星”。

虽然面部呈现出岁月的沧桑,但郑会芬老人头脑清楚,谈吐正常,能自己在庭院里慢慢行走散步,自己吃饭穿衣。人们都惊叹于老人的长寿,想从她身上探听点长寿秘诀,不时有陌生人慕名而来。

其实,老人没什么秘诀,对吃喝毫不讲究,也没有特殊爱好。在饮食方面她总是顺其自然,有啥吃啥。现在老了特别喜欢吃家人为她熬的粥,每餐都要喝一小碗。如果说真有什么特别之处,那就是老人爱吃回锅肉、爱喝白酒、爱喝白开水。

也许是自小靠种地为生的原因,老人一生都喜欢劳动。据家人讲,老人睡觉的屋一直是她自己打扫,每逢晴天,她还要把院坝周围长的杂草拔掉。虽然老人的动作慢腾腾的,像电影里的慢镜头,却给人一种从容之感。

老人看上去很慈祥,一生心态平和,待人忠厚,知足常乐,与人与事没有纷争,表现出异于常人的淡定和坦然。家人说,她做任何事情都不慌不忙,一生做人做事都不是很操心,是家里的一个“和事佬”;而且老人压根就不会吵架,从来没有跟家人或邻居大吵大骂过。

111岁周永祯:最离不开的是蔬菜

1903年8月出生的周永祯老人,今年就快满111岁了。据介绍,老人是家族里最长寿的人。

周永祯老人看上去远比111岁要年轻,除了听力不好,她眼不花、手不抖,眉毛至今青黑,她还可以自己穿针引线缝鞋垫,自己洗衣服。可能是过去长年累月干农活,铸就了老人的一副好身板。现在干不动农活了,但老人仍然喜欢劳动,能做的事情尽量自己做,家长里短的琐事少操心。

老人每天都会走出家门去散步。只要天不下雨,她都会雷打不动地推门而出。家里人担心她年迈,劝她不要出去,或者少出去,但老人假装听不见,依然我行我素,说走就走。老人散步的时间一般是在早饭过后,也不需要家人陪伴,只有一只小黑狗,老人和狗相伴而行,成了当地一道独特的风景。

据家人介绍,老人基本不挑食,无论是稀饭还是苞谷粑,吃啥都可以,但在肉食方面只吃猪肉,鸡鸭鱼还有内脏从来都不吃,而老人最离不开的一样东西就是蔬菜,每天能吃上一斤蔬菜。眼下,虽然快满111岁了,但周永祯老人平时很少生病,小感冒都少,即便是感冒了,吃点药也就好了,身体好得叫人羡慕。

111岁月光华:每天清晨烧水做饭洗衣

出生于1903年的月光华老人,虽身高不足1.4米,但在过去的100多年里可是精气神十足,步入老年后,也是忙个不停,每天清晨五六点钟,当人们还在酣梦中,她已起来烧水做饭洗衣,忙着操持家务,比儿孙们还勤快。

老人一生经历坎坷,初婚因未生育被嫌弃,后于1933年再婚到一个极其贫困的家庭,此后生了7个子女。1958年又遭遇丧偶,后一直未再婚。1959年因房屋火灾,老人搬至与当时未婚的3个儿子一起生活。老人一生勤俭持家,艰苦朴素,虽然家境清贫,却并不怨天尤人,只是默默地劳作,无怨无悔地守护着自己的儿孙,过着属于自己的简单生活。

应该说,人生的坎坷与生活的清贫,没有给月光华老人造成什么负面影响,她一生性情温和,待人宽厚,知足常乐,常年生活起居都极有规律。如今,虽年迈体弱,但老人非常爱干净,每隔两天都要换一次衣服,每顿饭都要喝汤,日子过得恬静而又有滋有味。用老人自己的话说:“现在的生活比以前好多了,我已经很满足了。”

105岁周敬杰:顿顿吃素就是好

科学的说法是,饮食要均衡,要荤素巧搭配。传统的说法是,吃素更有利于身体健康。在105岁老人周敬杰婆婆身上,似乎传统的说法更显灵验一些。

据称,周敬杰老人一生都吃素食,从不沾油荤。也许是老人小时候生活贫苦,没有油荤可沾,不知油荤的美妙,就像很多人没有条件吃山珍海味,不知其中美妙滋味一样,也就有意无意将其屏蔽在自己的饮食之外。但真正的原因是什么,老人不说,别人也不能妄猜。总之,老人长期吃素也有滋有味,乐在其中。

除了吃素,老人还有一个很特别的习惯,不论春夏秋冬,都喜欢用热水泡脚,就算夏天太阳如火烤,也不例外。没人清楚这有什么道理,老人自个也说不清楚,只说自己就是喜欢热水泡脚,泡了之后浑身舒服。

老人性情温和,乐善好施。虽已超百岁,但老人的身体却很硬朗,耳聪目明,平时也很少感冒,至今思维清晰,每天还坚持看报。据家里人讲,80岁时,老人还能经营面食店;90岁时,常帮着带小曾孙;95岁时,还能独立上下楼,干些家务活,精神头儿令周边邻里无比羡慕。

如今,老太太吃得香,睡得好,生活有规律,一副好日子大有奔头的样子。

104岁万银和:生命在于运动

“一天不动弹几下,我浑身上下都会感觉不舒服,好像这日子过得缺了点什么。”104岁老人万银和,提到运动,就满脸喜色,样子看上去像个快乐的小孩子。

万银和老人住在一栋老式居民楼的5楼,由于修建年代久远,楼里没有电梯,上下楼只能靠步行。对很多人来讲,上下五层楼没有电梯,常常会不由自主发几句牢骚。但在这里住了30多年的万银和老人,不仅没有埋怨牢骚,反而觉得没电梯是件很幸运的事情,每天徒步上下楼,权当锻炼身体。

曾经,家人担心他年纪大行动不方便,就打算买套电梯房,但老人恋旧不想搬,宁愿在这里天天爬楼梯,家人最终只好作罢。用家里人的话说,老人像是把爬楼梯当成了快乐的老年游戏,而且还上瘾了。他每天早晚都要沿着楼梯爬一遍,乐此不疲。无论上楼还是下楼都一鼓作气,虽然不像年轻人那样健步如飞,但也没有想象中的气喘吁吁。

104岁刘昌明:一颗童心伴我行

通常,在人们的想象中,104岁高龄的老人差不多就是一根枯槁木头,耳聋眼花,神情木然呈老年痴呆状。然而104岁老人刘昌明,却像是返老还童一般,每天都要耍一阵玩具。

自老伴过世后,刘昌明老人就和82岁的女儿一起生活。父女俩都是高龄老人,加上孙子远在美国工作,平时两人的生活起居全靠外孙女打理。说实话,在同一个屋檐下看到这般高龄的父女俩,愉快地过着美好的老年生活,着实叫人惊讶,也叫人十分的赞羡。

刘昌明老人虽然视力不好,但很是关心国家大事,每天坚持听新闻联播,有时还向女儿和外孙女发表一下自己的感想和评论。用外孙女的话说,别看老人的年纪大,但他觉得自己跟这个世界和社会分分秒秒不可脱离,必须知道这个世界正在发生些什么,所以,他把听新闻联播当成了自己每天的必修课。老人还特别重视后辈的教育,四世同堂中有7人是博士,可谓是人才济济。

篇4:百岁老人的枸杞养生经

方约连老人的长寿得益于自身的保养和家人的照顾。除了正常的饮食之外,老人最大的一个养生特点是:常年吃枸杞,或泡茶饮,或煮粥食,有时直接食用。

枸杞子,也ⅡU枸棘,还有“无精”、“地仙”的美称。“枸”和“杞”原是两个树名,由于枸杞的刺如枸刺,茎如杞条,故叫枸杞。枸杞是一种值得大众多吃的保健食品,能滋阴、明目、补肾、健体,常服枸杞可以强壮筋骨、医治风湿痛;又可改善血液循环,提高身体适应力。而且枸杞最为人所乐道的疗效,在其养颜之功,常服有美白皮肤的效果,明目安神,甚至被认为可令人长寿轻身。

传统中医认为,枸杞具有很好的补肾益精、养肝明目的保健功能,是中老年人常用的滋补、美容、长寿的可选之品。枸杞、人参、何首乌三药被称为“益寿三宝”。科学家通过实验证明,枸杞具有促进和调节免疫功能、保肝和抗衰老三大药理作用。

保肝枸杞含有14种氨基酸及大量的胡萝卜素,还含有甜菜碱、烟酸、牛磺酸、维生素B、维生素C、钙、磷、铁,以及枸杞多糖等。所含物质对肝脏的解毒功能都有很好的促进和提高作用。特别是枸杞多糖能减少脂肪的沉积,抑制肝脏中过氧化脂质的形成。过氧化脂质对肝脏有明显的损伤作用。

抗衰老枸杞及枸杞的提取物,可以明显改善老年人的衰老症状和生化指标。而且,枸杞子有抗遗传损伤、维护正常细胞发育、提高脱氧核糖核酸损伤后的修复能力、促进衰老细胞向年轻化逆转的作用。另外,这一生化反应过程,对癌细胞的形成有其积极的预防作用。

提高免疫力枸杞多糖能促进机体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更令人惊奇的是,枸杞多糖对巨噬细胞还具有激活作用,这一点是提高机体免疫力的关键。

临床观察发现,每日服用枸杞多糖,并且连用两个月的老人,有80%以上的人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明显下降,用药后,易疲劳、食欲缺乏和视力模糊等症状明显改善。长期服用的老人,头发不再脱落,面容也由憔悴变为红润,这是枸杞多糖的作用。如果你买不到枸杞多糖制品,直接食用枸杞,有着同样的效果。

据《当代健康报》

篇5:百岁老人的自然养生法

一生勤劳 熊芷英年轻时要侍奉公婆,抚养子女,每天除料理家务外,农忙时节还要下地干活,养成了吃苦耐劳的品质。到了老年她仍然闲不住,自己能做的事情坚持自己动手,绝不依赖他人。丈夫去世后,熊芷英从农村迁到县城,与儿子、儿媳生活在一起,仍然自己洗衣服、晾被子,饭后帮着收拾碗筷,打扫卫生。她经常说自己是个劳碌命,一天不干活就全身筋骨痛,每天做点事,便觉得气血通畅、肢体灵活,人也有精神。这也应合了常人说的“闲人寿短。劳人寿长”的道理吧。

心态平和 熊芷英安于过平淡的生活。她丈夫原来是乡村医生,工资不高,一家人就靠其微薄收入来维持生活。子女长大后,家庭经济条件逐渐好转,本可以吃得好一点,穿得时髦一点。但她总把富日子当穷日子过,仍然保持艰苦朴素的传统。她性格温和,待人热情,从不与别人争长论短,斤斤计较。生活上没有过多的奢望,心里头也没有什么烦心事,熊芷英的内心始终处于平和状态。

讲究卫生 熊芷英从年轻时起就养成了爱整洁、讲卫生的良好习惯。无论在乡村还是住在县城,她总是把家中收拾得井然有序,室内、室外打扫得干干净净。她平时穿着整齐,仪表端庄,衣服不求华美,只求整洁;质地不求高档,只求得体。她视力尚佳,不戴眼镜就能穿针引线,有时买回来的新衣服稍不合身,她都要拆开来自己重新改造、缝好。她经常洗澡,勤换衣服。衣柜内的衣物叠得整整齐齐,不穿的鞋袜及时清洗后放在固定位置,方便取用。饮食方面。她更加讲究,不吃生冷腐烂变质食品,不吃隔夜蔬菜,坚持早晚刷牙,饭后漱口,饭前洗手,很少得感冒和传染病。

生活规律 在农村生活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即使是寒冬腊月,熊芷英也从不睡懒觉。如今年事已高,她仍然坚持每天早上6点钟起床。晚上9点钟左右睡觉,中午午休个把小时。她白天看看电视,做点家务事,傍晚到河边散散步,或与邻居聊聊天。雨天则在室内走一走,站久了就坐一会儿。坐久了又走一会儿,做到动静结合、劳逸结合。患高血压20余年,她每天定时定量服药,使血压一直控制在正常范围之内。

饮食清淡 熊芷英平时肉类食品吃得很少,每日三餐主要吃些自己家里种的蔬菜、瓜果,吃的粮食也是自己种的,以红米饭为主,辅以红薯等杂粮。她吃饭定时、定量,每餐七八分饱,不喝酒、不抽烟,每天喝绿茶数杯。逢年过节,她宰杀自家饲养的鸡鸭,买些肉和鱼,用于家人团聚和待客。她从不大吃大喝,平时喜欢喝鸡蛋汤,还经常吃些自己加工的豆制品、南瓜干、萝卜丝等。

家庭和顺 熊芷英的儿女们和孙辈都参加了工作,有的是教师,有的当医生,节假日都会回家看望她,并买回一些她喜欢吃的食物和营养品。儿女会抽出时间陪她到农村老家走走,看看亲朋好友。拉拉家常。她从未感到孤单寂寞,享受着亲情的温暖,在和谐的家庭氛围中安享晚年。

篇6:百岁老人的另类养生经

想吃什么就吃什么

如果有人问他什么叫养生,王胜春老人就摇摇头表示不懂。但是,只要问起他靠什么方法让身体好时,他说的第一句话就是:“想吃什么就吃什么,这样身体自然就好了。”王胜春老人没读过多少书,不懂什么大道理,但他明白“身体就是本钱”。

老人的邻居告诉笔者,老人是一个倔强的老头,年轻的时候当过村里的大队长(村长),经常到公社(镇政府)里去开会,从村里坐车到公社要2元钱,老人宁愿步行省下2元钱到饭店里去吃一盘炒面。老人的家人也表示,老人很注重吃,平时想吃什么就吃什么。但他也有一个特点:吃什么食物都不过量,只吃时令蔬菜和水果,从来不吃反季节的蔬菜和水果。

“享受”紧张和饥饿

老人是一个喜欢打抱不平的人,只要听闻谁家里吵闹打架,总要去“管闲事”。由于他性格直爽,说话不知道转弯抹角,经常为此惹上麻烦,有的人还找上门来辱骂他爱管闲事,家里总是被搞得紧张兮兮的。家人也抱怨他“管得太宽”,他却乐此不疲。

老人每天必须是感到饥饿了才吃饭,因此,他很少和家人一起吃饭,往往是别人洗碗了,他才拿起碗。问他为什么,老人说肚子不饿时吃饭是浪费粮食,等到饥饿了再吃饭,不但味道特别香,吃下的饭菜消化得也快。

乐当“家庭妇男”

王胜春老人年轻时家庭贫困,只好给别人家当上门女婿。“倒插门”的男人在当时的农村是最没有地位的。农闲时,村民们喜欢串门子或喝酒来打发时间,老人很少出门,可是一个人呆在家里久了也会闷的慌,他就替妻子打毛线、补衣服,洗碗抹桌更是他的“专利”。久而久之,王胜春老人也享受到了“家庭妇男”的乐趣和幸福:虽然外人笑话他,看不起他,但家庭成员都非常敬重他;也正因乐当“家庭妇男”,老人从不抽烟,不喝酒,不赌博。老人以身作则树立起了好榜样,子女们耳濡目染也都很争气,尤其是孙辈,6个孙子中5个是名牌大学毕业。

上一篇:2022疫情期间护士求职信下一篇:体育课观摩学习心得